粮食生产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生产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篇1

据介绍,1*9-20*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曾连续下降,国家在严峻形势下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自20*年开始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亿吨,20*年达到4.84亿吨,20*年达到4.90亿吨,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仍呈逐步扩大趋势,20*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为4.9亿吨,产需缺口达2000万吨,20*年产需缺口上升到2500万吨以上。据《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预计,到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5亿吨,按国内粮食自给量要达到5.4亿吨计,与20*年相比需要新增粮食近5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在近年来的粮食增产因素中,除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外,国家及省实施的重大项目的带动起了很大作用,而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旦有关项目实施结束,很难保证粮食生产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二是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必然会继续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粮食生产构成强大竞争;三是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而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提高的收益主要在中间流通环节,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提高有限。相对于棉花生产,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中乡及乡以下的环节十分薄弱。现有的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中的老技术人员相继离开农技推广岗位,而有的县(市)年轻技术人员又后继乏人,有的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多年未新聘用农业院校毕业生。

为巩固近三年中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的成果,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为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雁鸣等人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巩固粮食生产:

一、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切实保护耕地。各级政府应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予上报或审批。基本建设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重点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建房中对耕地的占用,下大力量解决“空心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土地撂荒现象。加强宣传,采取更为优惠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加大粮食增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已经研究成功了一批促进粮食作物增产的技术成果。要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关键使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使粮食增产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总产量不断增长。

篇2

增产来之不易

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农技部门协助当地农户组织调度收割机到田间,秋收顺利完成。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毓龙说,今年全区收获秋粮15万亩,亩产较去年增长6%。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今年夏粮、早稻双双丰收,秋粮继续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十八连丰”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农资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今年春耕以来农资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攀升。据统计,前三季度,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出厂价同比分别涨了25.2%、30.1%、23.7%和21.3%,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做好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下达和发放工作,缓解农资成本上涨的影响。前不久,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每斤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也给种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全国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河南、山西、陕西秋粮因严重洪涝或干旱而减产,但其他主产区秋粮多数增产,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产较多,算总账全国秋粮是增产的。具体来说,有三个因素:一是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二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三是全国农业受灾程度总体轻于常年。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市场总体平稳

眼下,农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今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200万亩,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200个,开展综合治理面积280万亩。各地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8万个。

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制作并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标准化的皖粮基地,今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

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前9月均价每百斤129元,同比高出6.2%,粮价总体上涨有限,且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目前,南方一季稻丰收上市,品质有所提升,市场购销两旺,价格高开后回落趋稳;小麦收购旺季基本结束,国庆假期后价格略有上涨;玉米开始陆续收获上市,市场流通粮源充足,价格较前期有所下跌。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关键还是供需基本面牢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看待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夏粮早稻秋粮均增产,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二是储备调控能力强。稻谷、小麦库存保持较高水平,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储备调控和应急供应有保障。三是市场各方预期稳。加工企业购销总体有序,老百姓对粮食安全心里有底。

隐忧不可忽视

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影响。潘文博介绍,这造成秋收进度放缓和成本增加,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些需要人工抢收。黄渤海地区反映,今年机收玉米1亩地增加成本50元至100元。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有的可能会错过播期,有的会加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此前,山东滨州遭遇持续降雨,秋收秋种明显受阻。眼下,滨州正采取措施加紧秋冬种。在滨州邹平市明集镇整地播种现场,农技人员介绍,当前晴好天气有利于土地散墒,轮式机械可大规模下地作业,秋收已基本结束,最晚在立冬前可完成秋播。

篇3

一、春播工作圆满完成

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月—日的一场中到大雨,截止×月×日,全县春播圆满完成,原创:共播种农作物万亩,其中粮作万亩,经作万亩,粮作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高粱万亩、其它杂粮万亩,经济作物中,棉花万亩、蔬菜万亩、瓜类万亩、其它万亩。从今年春播完成情况看,主要呈现大宗粮食种植比重大、农作物种得足种得严等特点。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齐全,长势喜人,但有部分地块已呈旱象,如近期无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长和夏播工作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夏粮生产情况

全县种麦万亩,已全部收割完毕。由于今春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返青推迟—天,加上生育期内受旱,预计全县夏粮总产可达万公斤,单产公斤。

三、夏播形势严峻

月下旬至月上中旬虽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匀且雨量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万亩夏播任务,目前仅完成万亩,其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

四、优质小麦、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市农业局的两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是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顺利完成,该基地坐落在静海镇南五村争光渠东,面积为亩。示范推广品种为京。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使示范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单产斤的好收成。××××年×月×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为我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样板,带动了全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了粮食生产质量。二是优质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面积亩,坐落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周边。已按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棉花现已进入现蕾期,长势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做好农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农业信息》期、计余份。发送到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主管农业乡镇长及名农村信息员手中,成为他们指导农民调结构、闯市场的好帮手。二是及时掌握全县农业生产情况,并以当日信息的形式向县委、政府、县广播局及《静海文汇》报送信息条。三是部属信息县物价月报表及时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篇,完成玉米成本调查报表,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四是完成市局粮经处及市场信息处安排的报表等业务工作。五是向《天津农业信息网》、《农民致富信息》报送信息篇。六是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六、协助搞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积极配合县农委搞好指标分解、原创:夏粮联查等工作,配合种子公司做良种补贴工作。在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向市、县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七、绿证培训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担的名农村信息员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学员们反映热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我县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组织编写的万余字的《农业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被市绿证办在全市范围内采用。

完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关于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市人大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情况调研》等文字材料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⒈及时掌握全县秋收作物的种植、管理情况;并作好灾情的统计及上报工作;掌握今秋种麦进展情况。

⒉继续配合农经委搞好粮食直补贴及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⒊继续办好《农业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报工作。

⒋按时完成部属信息县的月报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篇4

当前的中国人口众多,而粮食耕地面积却日益下降,粮食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最最基本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耕地积极性不断下降,农村中出现了耕地抛荒的问题。为此,我们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局干部,多次深入村、组、农户第一线,就我县耕地抛荒面积的核减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现把调研报告如下:

一、 现状与分类

我县辖12个乡镇和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2010年的计税面积为8973.76亩,2011年的现有耕地面积为8773.87亩,其中水田5071.21亩,旱土3692.66亩,由于地域和季节原因我县只作单季稻。我县为XX市的重要煤炭生产县镇,正式生产将占全市总产量五分之二还要多。

我县的现有耕地面积,抛荒现象较为严重,估计达到12%左右。影响的因素很多,现结合XX县的实际,按主次程度分类如下:

1、近几年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我县的耕地面积本来就不多,但由于水利条件相对落后,受旱涝自然灾害影响的耕地较多。比较严重的有XX乡、XX乡、XX镇等岸,村民自身缺资金,无能力修复水利工程,几年来一直无法耕种,形成大面积抛荒。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无煤村。

2、受工农业企业生产破坏严重。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产煤村,我县的煤炭生产企业、煤坪以及养殖场等企业对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种植,形成抛荒.特别是梓木村、金华村、巷口村及黄沙村一带,产煤企业多,地下水几乎被抽干,水田变旱田,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耕种。位于巷口村的樟冲水库,由于水库下的煤炭开采,由于安全隐患,不能蓄水,造成其下游900多亩的水田难以耕种,而水库蓄水问题成了工业生产和粮食生产之间矛盾的焦点,几年来冲突不断,上级领导高度重视,现在为保稳定,少量蓄水,但对其下游水田耕种影响很大,形成大面积干旱田。

3、企业征用以及经济作物转种部分耕地。我县的产煤企业及养殖场等企业征用了部分耕地,另有少部分改种了冰糖橙等经济作物,改种的原因也与上面两个重要原因有关。

4、居民建房以及村组修路等公益事业占用。近几年来,居民建房占用耕地不少,甚至有少部分尚未办理国土审批手续,无据可查。我县甘棠村去年有部分居民建房占用国家基本农田,现在仍然无法审批.

5、因涉农纠纷、重工轻农等人为原因形成的耕地抛荒。我县为全县产煤重县,由于以前年度的非法开采,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致使部分耕地抛荒,现在非法开采全部清理规划, 留下许多遗留问题.另外,由于大部分村民重工轻农,只顾眼前利益,在煤炭开采的高利润驱使下,无心耕种,或者外出打工,造成耕地抛荒。

总之,就我县实际看,大致分为以上几类。

二、问题与分析

对我县的耕地抛荒面积核减问题,我县根据上级安排,在去年7月份对村组干部多次开会,作了重点安排部署,但今年全县各村在重压下还是只上报了抛荒面积280.4亩,其中水冲沙压面积156.79亩,自身原因抛荒面积40.43亩,其他抛荒面积83.18亩,后两种抛荒面积当年必须核减,总计为123.61亩,与实际比,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比较而言,宋家、上源、甘棠等三个无煤村上报了抛荒面积186.45亩,当年核减了60.15亩,情况相对较好。

可见,对产煤区村组的耕地抛荒面积核减问题,难度大,困难多,主要原因有:

1、农业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利条件差的旱田投入多产出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抛荒的根本原因。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缺乏,外出打工和从事工业生产人员多, 是抛荒的重要原因。

 

3、产煤区村组由于开采不当,矛盾纠纷多,关系复杂,核减耕地抛荒面积,直接触及到了农民的利益,方法不当,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集体性上访事件,不利于产煤区的稳定。例如梓木村9、10、11三个组村民,几年来,为人畜饮水、水田无法耕种等问题多次进京集体上访.现在上级批示,市、县、县成立联合调查组,正在核实调查解决中。

 

4、耕地抛荒面积的核减工作,量多难度大,最知情的村组干部怕引发多方矛盾,怕得罪人,因而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农民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理解不够,对耕地抛荒面积的核减工作有抵触情绪。

 

5、旧的承包政策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农田合理流转。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耕地抛荒核减问题,关系复杂,矛盾交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逐一解决,不能“一刀切”或“一棍打死”,其它各方面的工作应该齐头并进,消化社会矛盾。现就我县情况,建议如下: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挂横幅、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在每年年初进行大力宣传,让农民理解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减少抵触情绪,形成种粮意识。

 

2、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确保旱涝保收,可以由政府牵头,财政投入,当地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筹资,抓好水利设施建设。例如我县投资400多万元的梓木村一带人畜饮水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下半年完工,并正在进行了几个水库和渠道的建设,改善了我县煤区农业生产条件,部分旱田可以复耕,减少耕地抛荒,立竿见影,并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3、严格考核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建议一方面对耕地采取丘块化管理制度,按丘块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耕种后落实到人,建立台帐制度.必须克服工作量大问题,全面摸清底子,及时造册,及时更新,及时上报;另一方面制定村规民约,对耕地抛荒严重的村组,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4、有条件的区域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用复耕、转包、出租等方式,把土地经营权向种粮大户、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进行机械化科学耕种,形成规模.并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奖励种粮户,让其“有利可图”,同时处罚闲置的耕地,形成奖惩的鲜明对比。

 

5、充分调动县村组干部参与核减耕地抛荒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村民充分理解国家粮食补贴政策,自愿如实摸清抛荒面积底子,如实上报核减。制定严格的考核检查制度,把耕地抛荒面积核减工作责任落实到县、村、组以及个人,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5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 农民增收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46-03

一、粮食主产区粮食问题的叙述

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其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粮食商品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肩负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任务,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耕地和粮食耕种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从1996年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在十二年间减少了 1.2526 亿亩,耕地面积越来越接近 18亿亩的“红线”。此外,由于水土流失、农药化肥滥用、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中国耕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面对现阶段的粮食问题,中国实行国内维持粮食供求紧平衡、国际适度调剂的战略才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这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基本自给,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粮食产业作为弱质产业,既受自然风险影响,又受粮食市场的制约,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只有不断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才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能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低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国家要粮食与主产区要效益之间的矛盾。现在国家以两种方式向农民要粮:一是通过政策激励农民种粮;二是通过行政命令等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两种要粮政策都无法满足粮食主产区强烈的效益要求:粮食主产区迫切要求发展,农民迫切要求增收。在粮食供求大体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粮食价格下落,“国家要粮”与“产区要效益”的目标就会产生冲突,粮食主产区势必就会产生发展粮食种植内在动力的不足。

2.粮食半市场化与生产资料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应该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中国多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粮价体系基本形成,过多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化的粮价变成了半市场化,构成粮食生产成本的生产资料成本却是市场化的。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总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粮食价格上涨。这就形成了补贴与新增成本相抵消,种粮效益与以往持平或下降的态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粮食主产区财政不堪重负使种粮积极性低落,引发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内在动力不断弱化的倾向。

3.主产区承担生产成本与主销区享受销售效益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粮食产区承担着国家和销区的粮食安全保障任务,也就意味着牺牲了自由选择产业和发展方向的权利。但是销区可以自由地选择产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种植经济作物,可以大力从事畜牧业、花卉苗木业生产。简言之,销区可以从事赚钱的竞争性产业,产区只能从事不赚钱的粮食生产。同时产区与销区的粮食调销是半市场化的,这本身就是夺走了农民获利的机会,将产区农民能够获得的粮食利润,通过政策性调销转移给了销区。

4.非国际化的粮价与国际化的补贴限制之间的矛盾。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粮食价格体系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因而也是非国际化的粮价。WTO相关农业协议规定,如果政府补贴超过中国粮价与国际粮价之差,就会被认定为“倾销”。所以补贴的最高限是不超框架协议规定的比例。如果补贴在协议规定下按比例补足高于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的差额,那么农民是真正获利的,但目前国家对农民的粮食补贴是远没有达到,就是说农民虽然表面上得到了补贴补偿,但事实上仍然是受损失的。

5.农民持续增收与粮食增产潜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惠农政策激励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能否真正依靠种粮实现稳定持续增收,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理性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利用“减负”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种粮面积扩大潜力不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潜力不大、粮食价格上调潜力不大等影响,还有气候条件不确定因素的制约,粮食再增产的后劲十分不足。

6.主产区内部产业结构的矛盾。主产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传统的经济结构难以打破,工业相对落后;二是农村产业结构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主产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滞后性,造成了工业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并对农业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的局面,如主产区的多数农产品没有加工就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农民收入仅靠卖粮,或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层次低、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幅度小,难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三、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的逻辑框架

1.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使种粮户实现规模化种植与机械化管理,提高人均收入。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农地整治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利用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而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为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管理提供可能,利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上提高人均收入。

2.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并加强社会化服务,为种粮大户提供生产保障。土地流转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经济收益。通过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使示范区的农业具备集约经营的条件,最终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实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必须要使种粮大户们得到专业化服务。种粮大户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并进行简单的田间管理,便可坐享收成。期间各类农事,由专业人员负责打理,即通过专业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专业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一条龙”有偿服务。

3.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集中住宅区,完善公共基础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新村建设的目的:(1)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富裕的程度;(2)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占地较多的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为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必要的配套;(4)通过新村建设统一规划,使村容更加整洁,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高效设施园艺产业,增加农业就业岗位。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采用以科技为先导的方法,以人才培养和培训为抓手,与大学和省级以上的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努力学习和移植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并实施积极的招商政策,同时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

5.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要增加农业收入,必须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找突破口。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努力探索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方式,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中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最大可能的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6.挖掘本地文化历史资源,开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并借助发展农业旅游来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促进广大农村居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对于发展旅游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庐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实践

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发展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是十分突出的。庐江县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该县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与周边各县相比位列第一,但农民收入却位居倒数第二。如何在保障粮食生产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共同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难题。庐江县政府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园区研究中心对该项目区进行了深度的规划设计,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促使项目区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极,通过上述措施的提出与实施,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

1.主要做法:(1)实行规模开发。庐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庐北大圩,涉及郭河镇、同大镇的南圩、北圩、施湾、薛圩、新渡和施丰共六个行政村,治理面积3.85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以组织为保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和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六组一办”与技术骨干驻点办公,具体负责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管理、协调、监督工作。指挥部不定期开展经常性督查,狠抓整合资金落实,加快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步伐。(3)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该县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项目整合,招商引资,坚持多元开发。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0年7月底,共投入资金2.9亿元,其中农发项目投入资金0.5亿元,整合财政支农资金0.7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7亿元,集中投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并收到了明显成效。(4)以科技示范推广为抓手。一是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由其为项目区提供农业科技指导;二是开展粮食新品种推广改良,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打牢基础;三是开展科技示范引导,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四是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提供支持。(5)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为支撑。项目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统一协调指挥各项工程建设,各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并制定工程建设管理意见,明确工程建设奖惩和建设管理责任人。(6)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一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项目区郭河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和土地矛盾调处中心,制定土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二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

2.主要成就:(1)改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难点问题,经测算年节约用水56.76万方,年增产粮食454万公斤,由于机械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提高,全年每亩水稻节约劳动力成本15元,项目区年新增经济效益合计309万元。(2)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辐射带动非项目区农民科学耕作,巩固改善了农村承包的经营体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提升了生态效益。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涵养地表水源。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砌护沟渠,更好地实行节约用水。水利与林业措施的共同作用,改善了地区农业生产小气候;同时采用稻草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肥力;农田防护林建设美化了田园,对保护农田,调节气候,降低风速,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4)探索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的新渠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发挥了资金的积聚效应,调动了民间、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新资金来源。(5)提高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水平。项目区成立了“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下设农机、生态水稻、植保技术服务三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服务公司从机械化耕作,到新品种推广,从病虫害防治,到农业技术指导,为项目区农民提供一整套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区率先在全县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和土地矛盾调处中心,各村成立了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共合法流转土地13 000亩,吸引了14家企业落户项目区,加快了规模化经营步伐。(6)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项目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多个企业落户项目区,项目区已成为该县优质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按照市场化运作,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7)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土地平整和土地置换,按照迁散户、建新村的做法,全方位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改善了农村社会事业状况,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学礼,张少杰.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2]黄其兵.粮食安全问题透视[J].粮油市场,2009,(3).

[3]罗叶.重新定位新农村建设中的粮食问题[N].粮油市场报,2006-07-25(2).

[4]沈茂胜.中国粮食进口、自给率及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J].粮食工程・技术,2009,(6).

[5]蒋宜茂.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J].决策导刊,2009,(12).

[6]杜鹰.粮食安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7]安徽庐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体规划[S].

[8]关于安徽庐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Z].

[9]周建华.加强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01,(6).

篇6

我局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切实做好党员干部“六观”教育活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计于民,结合我局实际,开展了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xx农业基本情况:

xx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拒马河下游,西南紧靠白洋淀,属河北省低平原地区。全境均属洪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易涝,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高度(黄海)8-14米,坡度比一般为1/5000,地形坦荡,适宜耕种。北部与高碑店市、固安县交界,西部、西南部与容城、安新县接壤,东部与霸州市为邻,南部与文安县、任丘市相连。本县位于东经116°01′至116°20′,北纬38°55′至39°10′,全县面积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万亩。境内成土母质系海河冲积物母质,土壤母质表土质地多变,沉积层次明显,构成沙粘混层。全县土壤以沙壤和壤质为主,沙质土壤极少,粘土占一定比例。大清河是本县仅有的一条自然河道,境内流长42公里,雨季河水猛涨,旱季干涸无水,流量变化较大。1951年又在县境内开挖了一条全长32公里、泄洪能力500立方米/秒的新盖房分洪道。北部有友谊河,主要排泄上游沥水。白洋淀属湿地,在本县境内的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占白洋淀总面积的5%。

2.社会经济概述

xx行政区域辖九个乡镇( 5镇4乡),分别为雄州镇、昝岗镇、大营镇、龙湾镇、朱各庄镇、米家务乡、北沙口乡、张岗乡、双堂乡,共计223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524平方公里(含温泉城1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4.3万。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3281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7472万元;第二产业211739万元,;第三产业68968万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4%,人均生产总值9647元。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680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8862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79292亩,玉米播种面积305692亩,棉花播种面积7868亩,油料播种面积40070亩,蔬菜播种面积47237亩,瓜果类播种面积8015亩。粮食作物总产量220005吨,亩产408公斤,(其中:小麦产量68046吨,亩产308公斤,玉米产量134711吨,亩产441公斤)。

xx有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地下蕴含丰富的地热、石油、天然气、矿泉水。

xx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拒马河下游,西南紧靠白洋淀,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08.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38.4小时。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总面积52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3万人。

粮食生产:雄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玉米二者种植面积之和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粮食直补政策、小麦良种工程的实施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粮食单位面积产出不断提高,优质粮比例逐年稳步提升。

瓜菜生产:xx瓜菜生产发展较快,全市瓜菜播种面积已达48万亩(露天10万亩,阳棚26万亩,冬暖式大棚12万亩)。优势品种主要为茄子、西葫芦、西红柿、辣椒等。特别是近年来甘薯特色种植发展较快,形成了规模产业,对我县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二、xx的主要气象灾害: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科技进步较快,但气象灾害仍是目前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农民朋友迫切需要获得气象灾害发生的准确预测预报信息。根据xx的农业结构特点,影响xx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相关灾害为干旱、暴雨及涝灾、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冻害及各种病虫害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气象为农业服务任重而道远。

三、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在农村,产前需要掌握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生产;产中需要掌握天气的冷暖晴雨;产后的储藏、运输加工更离不开天气信息。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民日常生活中对气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旅游、舒适度等等。

1、粮食生产稳产意义重大,要求气象预报精细、准确。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xx粮食占耕地面积的比重逐渐减少,各种经济作物、蔬菜及保护地面积大幅增加。耕作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细化集约化不断转变,虽然粮食占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但是粮食高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评估工作,提供精细、准确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2、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需求迫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室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一半以上,主要以种植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蔬菜、瓜果、花卉等特殊农产品。而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鲜、储运等方面与环境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评价能力建设,开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应用服务,以满足作物结构引种、区划等所取专业气象的需要,为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业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气象信息体系急需完善。

农村人口居住相对比较分散,甚至比较偏僻,通讯设施比较薄弱。农民主要通过报纸、电视、收音机等途径获取气象服务信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为解决气象信息“死角”问题,切实做好弱势群体和偏远区域的气象服务,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体系,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使广大农民朋友最方便地获得气象服务信息。

4、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生态与资源气象服务亟待加强。

随着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典型生态的气象监测评估,生态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价、预警及影响评估,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生态治理效果评价服务等,能源消耗逐渐增大,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水资源、风能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利用的气候评估依据。

四、气象为“三农”建设服务现状

1、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干旱、暴雨、霜冻、大风、连阴雨、冰雹、干热风等是xx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其中干旱、暴雨、大风、冰雹比较严重,多年来xx气象局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做出预报并及时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可能使灾害降到最低程度。

2、做好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服务,及时农事生产指导产品。

xx气象局积极主动服务“三农”,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内容,把为农业服务作为气象服务的重点,及时制作各农事关键期的气象服务产品,对重要农事季节、重要生产活动及时提供专题预报。在抗旱、防雹等方面,主要采取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益明显。

多年来,xx气象局不失时机进行了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为扑灭森林火灾、缓解旱情、保证春播、秋播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4、探索局地气候规律和气候资源。

随着我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成投入使用,探索局地气候规律和气候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区划服务工作,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气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新需求。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气象为农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渠道不畅

很多气象信息无法传递到农户手中,服务产品只是浮在水面上,大多数农民朋友掌握的主要气象信息源于电视和气象节目。

2、气象服务产品不丰富

气象部门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缺少调查研究和及时掌握农业实时动态,理论性太强,不符合实际。

3、农民利用气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不强

篇7

纵览千年历史,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文化韵味浓郁的泉城;济南又是“舜耕历山”下、慷慨义士多、历史积淀厚重的古城;济南还是“水脉丰、文脉长、人脉旺”的千年名城;自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来,济南这座充满慷慨悲壮“英雄气”和淳厚悠长“文人气”的历史文化重镇,又成为一座随着时代步伐阔步前进的新城。

举措急则天下乱,举措慢则天下难

在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探索和创造出“济南模式”。解读这个模式,可简要表述为:“以民为本,以安为先;面向市场,整合资源;转换机制,强化监管;联合制胜,有效发展。”如果加以阐述,“济南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优先目标,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联合制胜谋发展,以全面转换机制为中心,以加强监管为保证,建立健全保安全、保民生的粮食现代流通产业的完整体系。

在突然降临的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袭击下,我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迄今最严峻的考验,呈现一片“平安绿洲”。然而,面对空前的经济海啸国人绝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也不可自扫门前雪,做岸上观。我们需要做“指向经济制度、经济秩序,乃至经济思想”等深层面的反思,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谋求治标治本的必要举措和共同生路。举措急则天下乱,举措慢则天下难。唯一可行之路径就是科学治理、科学发展。那么,我们从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中应该吸取些甚么经验教训呢?以及从中长期和更深层次上观察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呢?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重大问题,有助于我们共克时艰。

有为才能有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济南市粮食系统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多种形式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改制和改造,“退中求进”,“破中求新”,“衰中求兴”,并取得根本突破。适应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以及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济南市粮食系统以保障粮食安全、保障民生和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为目标,勇于“三创”。

一是,勇于脱胎换骨改造国企,创新粮食微观主体。济南市粮食部门“不认为改变所有制就是改革的一切”,更从这一理念出发,不是把所有粮食企业资产卖光变成私人企业,而是采取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其实质是通过彻底改革体制、全面转换机制、面向市场、综合主动,把过去旧体制、旧机制下企业丢失的效率和效益再重新寻找回来。

二是,勇于摒弃传统粮食零售体制和机制,创新主食品快餐连锁经营网络。济南市粮食部门既决心彻底改造传统的粮食零售体系,但又不是把老粮店卖光让职工下岗,而是引进农村“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改革路径,再造出一个崭新的粮食主食品供应网路:工厂化、集中化制作;综合化、分散化经营;统一化、标准化配送;优质化、人性化服务。

三是,勇于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途径。济南市粮食部门从系统工程论出发,把居于中游的粮食加工企业的“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产供销”有机连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这既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又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革新。济南市粮食企业在这种转变和革新中,既为“三农”服务开辟了广阔途径,又为自身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的不竭力量。

济南市粮食部门的“三创”,是他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通过创新、创业,济南市粮食流通系统建立健全了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的体系,并初见成效:建立健全了粮食购销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建立健全了粮油供应体系,充分满足民生多元化需求;建立健全了粮食加工体系,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了粮食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粮油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了粮食行政执法体系,规范社会粮食流通秩序;建立健全了粮食市场体系,确保粮食高效有序流通;建立健全了社会粮食统计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有为才能有位。济南市粮食局肩负着管理粮食收购、粮食储备、粮食宏观调控、粮油市场监管、粮食经营资格审核、粮油质量检测、社会粮食统计、粮食产业发展、粮食行业管理等多项重要行政职能。全局机关行政人员正式编制42人。下辖若干企业、事业单位:4个国家粮食储备库;“济南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5个子公司;“济南民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10家附营企业。此外,在业务上还领导和指导郊区6个县(市、区)粮食局的工作。全市粮食系统从业人员7300余人,资产总额22.51亿元。

事实最具说服力

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挫中求进”,“创中求新”,“置之死地而重振”,今昔对比,真的是沧桑巨变,绩效突出,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城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粮食流通等方面都有不凡的建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其一,把粮食安全置于更加稳定、可靠和有保证的基础上;其二,把粮食购销市场化提到更高、更成熟的水平上;其三,把为民服务扩展、提升到生产与生活的新的广度和高度;其四,把各类粮食企业推进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轨道;其五,把粮食统计和管理置于现代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形式推进粮食企业联合制胜,把粮食流通产业推进到一个新水平:粮食机构更精干、职工素质更高了;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更强了;对城乡居民供应和服务质量改善了;粮食宏观调控更规范和更有效力了;粮食安全和城乡民生更加有保障了。

事实最具说服力。大量的数据有力体现出“济南模式”之效果。

首先,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绩效。在2005年以前,粮食购销企业数量为67个,其中市级企业24个,县级企业43个;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为8882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中市级企业职工为2930人,县级企业职工为5952人。到2009年5月,现有粮食购销企业47个,其中市级企业20个,县级企业27个:

现有国有企业职工为3779人,其中:市级企业职工3180人,县级企业职工599人。目前,全系统从业人员7300余人。老职工都得到安置,同时吸纳了一批新职工。

其次,看粮食企业经营网点、营业面积和储备能力。在1992年以前,粮食零售网点为80个,总营业面积为24000平方米,到2009年5月,粮食零售网点增加到310个,总营业面积为48200平方米。同期,济南市国有粮食加工业总产值由1.9亿元猛增到4.75亿元。

再次,看国家粮食储备设施和储备能力的变化。在1991年以前,济南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总仓容为43.62万吨,到2009年5月,粮食总仓容猛增到86.50万吨。更重要的是,粮食储备条件大大改善。粮食储备达到先进水平,储存损耗率严格保持在国家标准以下:储存起在半年以内,粮食损耗不超过0.1%:存粮1年以内不超过0.15%:存粮1年以上不超过0.2%。

最后,看粮食流通产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近年来,“济南民天”公司在粮食产区发展优质专用粮订单面积100万亩,为农民增收1.28亿元。“济南金德利”快餐连锁公司增加新就业岗位2000余个,为50家企业、单位、学校代办食堂、送餐;发展农副产品基地两个,每年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优先战略目标

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粮食改革是一次严峻考验。这一次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狂飙是对中国粮食改革的更严峻的考验。迄今的情况表明,我国的粮改经受住了这次严重考验。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总结的经验。仅就从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业绩和绩效,以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启迪:

一是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产业的优先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避免在粮食“五连增”,和储备充裕条件下放松粮食安全,放松粮食生产(如最近出现“增产粮食得不偿失”的论调),防止和避免放松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倾向。

二是兴创业、兴新业是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创业促就业,把结构调整与产业提升结合起来,防止和避免出现放松粮食增长方式的转变、造成低水平重复扩张和无效发展的唯GDP倾向。

三是强市场、强监管是粮食流通产业走向成功的关键。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特别是实体粮食市场体系;同时,加强监管,把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防止和避免忽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与歧视粮食多渠道作用的思想。

四是重诚信、重服务是粮食流通产业不竭活力的源泉。以高尚价值理念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要把粮食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避免只注重企业物质文明(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等)建设的倾向。

还有一点更重要,更具有本质性,即必须创立具有自己特点的粮食市场经济模式。30年风风雨雨,我国粮食流通改革沿着市场化的取向步步推进,取得了稳健突破。我国基本上探索出了一个具有本国特点的粮食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模式。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成长和发展,力图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结合、兼容起来。基于这一原则,我国要创立的粮食市场经济模式肯定不同于其他国家,必须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取向。但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的调控;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政府对主要粮食品种的监管,必须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第二,必须坚持建立多元化流通格局。继续发展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粮食流通,但是应该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把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8

[关键词]百神庙镇 土地流转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Q016)03―0020―01

我镇在流转过程中也积极尝试土地流转的各种形式,实现土地的合法、规范流转,用好用活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全镇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农经站对全镇土地流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

1基本情况

百神庙镇位于舒城县东乡,属半岗半圩地形,面积72平方公里,辖18个村,314个村民组,户数12549户,农业人口43606人,劳力23752人,耕地面积42500.5亩,岗区适林面积5500亩,水面7800亩,2009年以来共流转耕地26922.76亩,岗区适林土地4325亩,水面2820亩,分别占总面积的63%、78%、36%。

2我镇具体工作措施及经验

2.1成立了百神庙镇土地流转工作领导组,土地承包管理纠纷、调解、仲裁工作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财政、农经、司法所等单位负责人员,办公室设在镇农经站,确定了专门人员负责土地流转的日常事务以及档案管理、材料申报、统计调研等工作,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及档案柜。

2.2通过广播、各种会议特别是座谈会的形式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农民朋友了解土地流转的意义和程序,努力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土地。

2.3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合法、规范操作,特别重视土地流转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土地流转委托书》的签订,2013年我镇统一印制了15000份《土地流转委托书》,要求各村在流转中做到自愿、真实签订,保证土地流转的合法性。

2.4在土地流转过程注重时间性,在每年秋收后,是土地流转的最好时间,镇政府要求各村认真做好流转土地的登记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大户做好流转各个程序。在土地流转规范较大的时候派驻工作组进村驻点工作。2009年金桥公司,2012年我镇在大唐公司分别在我镇流转2000多亩、1000多亩岗地时候,派驻10多个干部连续工作一个多月做群众工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每天吃住在工地,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2.5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镇注重和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居住环境相结合,在东西部岗区建立油茶基地、风景苗木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等,中部圩畈区建立粮食生产区,结合国家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2009年以来,投资万方以上当家塘169口,新修机耕路156千米,水利设施392处,平整土地7680亩,彻底改变了到处是荒山野岭,遍地是抛荒耕地的现象,改善了我镇农业生产环境,美化了农村的居住环境。

2.6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镇积极实现土地流转的各种形式,确定以土地租赁为主,转包、互换、入股、代耕等其他形式为辅。

2.7在土地流转中加强对流转主体和组织建设,教育流转主体遵纪守法组织生产和经营,教育他们不要对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其他农户的利益,特别是申报惠农资金实事求是,不骗取、套取国家资金。我镇纪检、财政、农经等各部门也以定期或抽查形式对流转土地面积、惠农资金发放进行检查。同时在有条件的企业和和合作社如香泽农民专业合作社、明公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我镇土地流转工作取得的成效

3.1土地流转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对我镇18个村,我们从统计表中抽查调研了两个村六个村民组,其中白衣庵村藕塘组人口120人,耕地面积189亩。60岁以上人口27人,外出5人,耕种土地5人并且都种了20亩以上。18周岁以下16人,外出11人。18周岁-60周岁80人左右,耕种土地8人,其中2人耕种土地10亩以上,其余人口外出。百神庙村邵庄组人口240人,耕地面积220亩。60周岁以上52人,外出15人,耕种土地13人。18周岁以下人口61人,只有18人在家读书,其余外出。18-60岁127人,耕种土地12人,其余外出。邵庄组所有耕种土地人口均只耕种了一点口粮田,其余土地流转给大户。以上调查情况说明农村人口劳力大量外出,耕种土地大部分是老龄人口和妇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年轻一代在家耕田的更少,对以后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家中田亩也只是个数字,不知道位于哪里也不知道如何种田。随着老龄人口死亡,越来越多的田亩将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将土地流转到大户或者农业企业手中尤为重要,解决了我镇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劳力因素。

3.2土地流转有助于解决农村的抛荒田亩,有利于改造中低产田亩,有利于解决部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改善农村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我镇原来有近6000亩抛荒田亩,杂草丛生,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土地流转的出现,土地抛荒得到全面解决,抛荒田亩又重新种上了庄稼,增加了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增加了农村经济总量。农村出现土地流转的时间并不长,以前都是自发流转,真正大规模流转在2009年及以后,所以大部分种田大户和企业还在发展中,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土地流转对农村面貌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镇东西部岗区的苗木和蔬菜发展,利用机械将整平土地,栽上美观整齐的苗木,建起洁白结实的钢构大棚,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也美化了居住环境。中部的粮食主产区,大户和合作社投入了部分资金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修建了机耕路,在水路不畅的地段清淤了沟渠、修建了一些小型水路设施,对生产条件不好的地方投入机械,改造了部分中低产耕地,使农村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3.3土地流转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有助于新的技术和新的种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大面积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手中,从耕种到收割,从浇灌到施肥.以及农药的使用,运输和仓储都大规模的使用了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在和土地的集中又带来了集约化,最后大量的产出带了商品化,商品化的要求又促使流转土地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品种生产更加优良的产品,更加优良的产品便形成了更加知名的品牌商标。例如我镇香泽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徽香泽”商标,购置了4台12吨大型粮食烘干机,2辆10吨散装粮食运输车,培训社员200多人次。金桥公司投入500万元新建两座温控大棚,培育名贵树苗。明公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建成现代化污水处理设备等。

3.4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增加了农业的产出,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我镇原来是两稻一油的生产模式,由于生产周期短,稻谷质量差,销售价格低,随着土地流转,大部分流转土地采取一稻一麦的生产模式,生产的水稻和小麦质量高,口感好,销售旺盛。增加了粮食总产,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镇水稻产量24890吨,较2008年增加8%,销售收入6521万元,较2008年增加12%。小麦8470吨,较2008年增加92%,另外蔬菜、肉类、水产、苗木也有大幅度增加。对广大农户来说,土地租金和分红大幅度增加了家庭收入,流转主体日常生产用工解决了部分农业富余劳力的就业。同时也有更多了农民成为了流转主体,直接从流转的收益。

4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土地流转时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部分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对土地流转工作认识不足,工作不认真,不扎实。在《土地流转委托书》签订时流于形式,在农户不在家时甚至代签。在流转主体产生矛盾时不及时调解,相互推诿甚至推到上级。在矛盾调解掌握政策不全,缺少相关法律知识,解决不了矛盾。建议上级对广大干部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为民服务本领。

4.2乡镇负责土地流转工作人员少、任务大、经费少,建议加强乡镇土地流转监督管理、纠纷调解、仲裁力量,做到规范化、法律化操作。

4.3有些流转主体流转大量土地,分给一些种田能手耕种,自己享受国家惠农资金甚至向种田能手收取部分费用。建议对流转主体的资格进行详细调查,对上面所说的情况可以采取合作社方式进行,同时加强合作社的注册审批审查,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监督,对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加强监督,确保每一个合作社成员能够公平、公正享受合作社受益。

4.4有些流转主体申报惠农资金时候存在骗取、套取国家资金,建议出台一套严格检查制度,并且在申报时给予乡镇审核监督部门充足的时间,确保申报的准确、合法、规范。同时,由镇财政部门或者农经部门统计收取流转土地租金或者分红,直接打入流转农户的惠农资金银行卡,并以发放花名册统计流转土地面积,保证上报面积真实性。

4.5 500亩以下的流转主体享受不到奖扶政策,这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也打消了部分流转主体的积极性。建议只要是流转户都应给予奖扶,同时加强审核责任,确保真实。

篇9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推广 方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60-01

定远县位于我国安徽省东部,县域面积大,人口多,是安徽省著名的农业大县,在1996年至2009年14年里,连续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同时2009年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是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地区,随着定远县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其农业机械化也在逐步的推广中。农业机械化为定远县农业生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助力,省时省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如何将农业机械化更加全面的推广到各项的生产工作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即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包括播种、收割、加工等一系列程序,它通过改善旧时代农业生产的落后经营条件,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生态效益的过程。根据记录分析定远县近十年来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经验,结合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农机化推广的优秀实例,认为农机化的推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制度

农业机械化是为了农业生产活动而服务,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力,完善的服务体系、严明的服务制度是农业机械化得以开展的基础,只有这样农户才能够顺利的使用机械进行生产活动。一般情况下,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农机技术、增强农机工作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农机的更新与维护,农机操作人员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农机工作质量的记录调查,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②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组织,加大服务力度,协调好政府、农户、企业和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好从上之下,全员投入到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活动中;③建立市、县、镇、村各级农机服务站,并且开展适当的竞赛评比活动,学习优秀农机化的成功经验。④开展送科技交流及下乡活动,联系群众,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鼓励科技创新,营造现代化农机生产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农机技术推广主要依靠上级政府政策引导,下级推广到户来对农机化进行宣传,而农户作为农机化生产最基础的部分,他们往往只会通过方便放心的渠道来响应农业机械化生产。目前我国农机化推广的基础仍然是各省、市的大型推广总站,再以县、乡一级的农机站为纽带由上至下进行纵向推广,而随着目前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往这种单一的推广方式已不足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各项需求,这就需要建立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周到的农机推广体系,做到从纵横互补,供需平衡。农机推广离不开农业生产一线,只有知道了农民需要什么,哪种机械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才能够将农机化推广到农户手中,同时做好农机使用群体和农机研发生产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农机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优虐,做好农机设备的优化改进工作,从而扩大农机使用的市场范围。

三、大力宣传,强调农机化的作用和优点

农机化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高效、高产的特点,只有让农户了解了这个道理,并且亲身体会到农机化生产的优点和好处,才会有更多的农户接受农机化。而每个地区农机化的推广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鉴于大部分农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较为保守,无法认识到农机化生产的优势,很多农户依然认为依靠人力、畜力耕种是最省钱、最方便的生产方式,他们不敢迈出以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法的圈子。针对此种情况,农机推广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就需要从根本的思想上帮助农户改变以往陈旧的想法,大力宣传和引导,深入农家、田间将农机化生产的的先进性、高效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转达给农民群众,打开农户以往保守的观念,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的意识,做到高效生产、环保生产。

四、发展典型,推广实用先进的项目

为了能让更多的农户知道、了解农机化的作用与好处,适当的地区可以采用“榜样效应”,即建立小型农机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农机机械生产得出的优秀实例来与农户原始农业生产的结果进行对比,采用真实的数据比较大说服农户,同时加强农户对农机化的信息,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应。同时选择农机化推广要注重农机技术是否具有实用性、先进性,要选择有良好使用前景的技术进行推广,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优先推广那些综合效益显著的机械器具和技术,达到投资少、稳定性高、见效快的目的,不能盲目的将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或技术推广和农民群众,那样反而会起负面效应,使农户对农机化产生失望、抵触的情绪。总之要选择那些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好、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的项目进行推广。

五、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很多地区往往只注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认为只要将机械化做好就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但是不同的农作物品种的生产方式均存在很大差异,受农作物品种和生存环境差异的影响,农业机械很难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产种植方式,这就导致了农机与农艺之间存在偏差,无法将农机化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好做好农机与农艺二者之间的配合,在农机化发展的体系中,吸收各部门、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同时开展农机、农艺工作实验,对比总结,建立标准的农艺操作规范,按照规程开展农机工作,规范农机工作质量。

随着农业现代化脚步的逐渐前进,只有做好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号召,农业机械化才能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徐振兴,张园. 我国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全国县级推广机构调研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59-62+84.

[2]线全忠,王振成,刘洪祥.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03:113-114.

[3]梁备战,毛鹏军. 加强农机推广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 农业装备技术,2009,04:8-11.

篇10

一、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推进依法统计。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一是学法用法更加普及。把《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读本作为局机关人员必学书籍。通过学法、知法、懂法,做到在统计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做违法事。二是法制宣传更加深入。把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每年制订普法宣传工作要点,确定普法宣传周。通过悬挂横幅、下发纸质宣传单和开通普法专栏等方式,做到统计法制知识进课堂、上媒体、下企业,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执法检查更加到位。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执法大检查,重点对统计台帐不完善、迟报、漏报、错报等行为进行检查与纠正。20__年度不断扩大统计稽查范围,特别是把统计数据质量低的乡镇(街道)和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共稽查32家单位,立案20家,罚款7000元,统计法律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帮助”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度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会议纪要,确保我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履行统计职责,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按照“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的要求,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整体水平明显增强。

一、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监测,及时编撰统计信息。加强主要经济指标监测和分析预警,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20__年度有六篇分析获县领导批示,两篇刊登在县政府《参阅信息》上。《今年我县经济开局严峻》获__批示,《我县小升规家数或出现负增长亟需引起重视》获徐淼批示,《我县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粮食生产”指标落后的原因分析》获__批示,《我县前三季度GDP仅增长7.8%形势不容乐观》获__和__批示,《__县人均GDP比较分析》获__批示,《一季度GDP增速:__、__、三门之不同》获__批示。二是建立四项会议制度,获县长批示。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研判,建立了四项会议制度。出台的文件《__县统计局关于印发〈周一工作例会制度〉等四项会议制度的通知》获徐淼批示。三是加强调研出精品,提高统计服务质量。调研分析着重放在选好题、出精品上,拓宽课题调研渠道,丰富课题调研内容,落实课题调研力量。20__年度调研报告《服务业发展:__与__比较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__期上;调查分析《关于__县近几年企业外迁情况的调查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24期上,并获__批示;《__县企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刊登在《__信息》第18期上。四是加强与经信、发改、商务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发挥统计部门信息、分析、咨询和监督职能,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指导、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市定发展目标考核工作,协助召开相关协调会,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四是及时对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运行特点和关注问题做好分析,为县经济分析会提供优质统计资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二、积极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事关统计的效率和质量,市局统计巡查后,针对我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几点意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对全县统计基层基础进行了具体部署、落实。建立了__统计分局,成立了统计中介机构;落实了村居(社区)统计人员的报酬。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局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专门制定了《__县乡镇(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量化标准》__的配套政策,对每一个细项进行细分量化,使乡镇街道和企业、村居做统计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对基层的督查有标准、有依据。

三是精心谋划、有效推进第三次经济普查。全力以赴做好PDA上门登记、数据处理、数据评估等各阶段任务,高质量完成三经普各项工作任务。技术论文《提高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获市二等奖,《对单位基础信息规范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PDA在第三次经济普查使用中的思考》获市三等奖。

同时,配合县政府加强与各责任单位的沟通协调,抓好数据评估认定工作,推动为民办实事和县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全面完成,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重视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虚心听取对统计工作

的建议。来信来访及[文秘站:]时组织查办,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使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更加了解和信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工作的职能越来越多,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工作任务重,局机关人员偏少,压力大;基层统计人员不够稳定,专业素养不高。二是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周期性大型普查几乎年年都有,单项调查逐年增多,20__年“平安三率”调查就开展了4次,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三是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少数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实施“企业一套表”,实行联网直报工作以来,我局只能在网上监管,对数据的审核、质量的提升压力很大。四是统计协调难度大。目前,统计工作实行下算一级核算办法,县里各项报数均由市掌控,同时市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按指标增幅来排位,工作压力非常大。

为有效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省市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分批次搞好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建立、完善基层单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定数据审核评估办法,严格规范统计数据报送程序,提升统计数据公信力。

二是深入践行统计为民理念。及时数据信息,实事求是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加强统计调研、分析工作,挖掘数据背后规律,为县委和县政府当好参谋。

三是完善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进一步推进网上直报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