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思维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调查了解工作。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工作具有以下突出特性。
(一)工作的服务性和时效性
服务性是教学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教学秘书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全系或全院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承担着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若将教师和学生看做是客户,则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任务可以总结为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教务处下达的通知和任务所要求完成的时限通常只有一周左右,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在第一时间开始行动,通知相关人员,并督促、提醒其及时做出反应,这又反映了教学秘书工作的时效性。
(二)工作的从属性和辅
教学秘书除了承担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起着为院系领导提供文件、资料、建议的作用,为领导的组织和指挥起传达、检查、督促作用,以及处理日常教学事物并提供文字方面的条件等辅助作用。从工作地位上来说,教学秘书接近院系领导辅助其工作,但没有决策权,他们从属领导管理,辅助领导工作。
(三)工作的烦琐性和复杂性
从学期初到学期末的每个教学周教学秘书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除了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他们还要处理突发性的教学情况。其工作的内容范围涉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工作繁锁、层次结构复杂、责任大。此外,教学秘书面对的是因年龄、职称、阅历而呈现不同特性的教师和因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不同而性格各异的学生两大群体,这又给其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工作的周期性和重复性
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以学年为周期进行的,所以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年复一年的围绕着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计划制订、报名安排、考务安排、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每个学年他们都重复做着和上一个学年基本相同的工作。
(五)工作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目前,一些高校把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忽略了对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此外,学校的领导层通常认为教学秘书处理的都是一些重复性的毫无技术性的日常事务,对于教学秘书队伍的培养不重视,教学秘书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因而和其他岗位相比,教学秘书在发展空间和待遇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二、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思维方式现状分析
工作的思维方式对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科学得当的方式方法能使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能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和重点同时具有系统控制,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使得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明确的目标模糊化,付出很多但效果很差。教学秘书的以上几点工作特性导致其在工作思维方式上存在一些误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也阻碍了学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教师和学生需求或教务处及院系领导下达的任务为工作指令,按需办事。这一工作方式的产生是片面注重上节中的一、两项特性造成的,部分教学秘书错误地认为其岗位职责就是满足教师、学生和领导的需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有事来就忙没人找就闲着没事干的工作状态。这种节奏混乱的工作方式易出现工作漏洞,影响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第二,工作重心模糊,有求必应。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他们对各项教学工作的流程和规定都清楚了解,并且接近领导,全院系的学生和教师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教学秘书。因此除常规工作外,教学秘书还要随时处理一些突发性、偶然性的事件,帮助广大师生解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部分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会在临时性的事情出现时立即工作重心长时间转移的情况,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有事必管、有求必应的惯性工作方式,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被烦琐的事项占去,工作重心不明。这种勤杂工式的工作方式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工作效果事倍功半。
第三,工作方法一成不变,工作水平停滞不前。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以学年为周期的,每学年都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方法,处理事情时不知变通。此外,学校普遍对教学秘书队伍的再教育不够重视,也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他们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少,缺乏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这导致部分教学秘书在处理事情时缺乏灵活性,让本来就单调的工作变得更枯燥,对工作缺乏热情,更谈不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教学秘书培养正确工作思维方式的基本思路
教学秘书是反映高校精神风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枢纽。一个真正具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学秘书应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而培养正确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是培养高水平工作能力的根本,必须引起重视。人类的工作方式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思维方式又受个人教育、习惯、素养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要调整心态,乐于接受,努力尝试改变,思维方式就可以改变。针对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
(一)完善思维的层次
在工作中既要与领导保持同层次的思维,又要从不同层次对其思维进行拓展。所谓保持同层次思维是指要充分了解领导的权责范围、思维模式、习惯思路,这样在完任务时才能充分了解领导的要求,避免走弯路,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另外,院系领导在管理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秘书要做领导的好帮手,充分利用与教师和学生接触广泛的条件,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他们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在领导决策时从不同层次为其提供有利的信息和建议,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如协助领导制定某项规章制度时,既要能从管理层次的思维角度出发,抓住领导制定制度的起因和目的,避免文不达意,做无用功,又要能在抓住根本的基础上对领导的思维进行发散,从制度的完整性和执行力方面给予补充和建议,协助领导制定出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二)丰富思维的角度
教学秘书首先要从本位的思维角度出发,立足本职,尽职昼责,贯彻执行上级教学方针和指令,协助院系领导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的根本。其次,教学秘书肩负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经常要与学校的很多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联系,而不同的人群所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学秘书应注意换位思维,充分发挥沟通和协调作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避免冲突,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在安排新学期课表时,首先要保证课程的数量、学时、起始周、任课教师等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课表每天的课时量要适中,周课时要均匀分布,难度大的课程要分散安排,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才不至于过于集中,学习效果才会好;教师的课表则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年龄、身体素质和科研任务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年龄大的老教师其上午的精神状态较好,课程应尽量排在上午时段,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教师课程安排不能太过集中,否则身体吃不消,而科研任务重的教师其课程安排上应稍集中,保证其有完整连续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三)把握思维的节奏
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被动性,必须遵循教务处或院系领导的工作规律办事,但是在工作任务开始之后,教学秘书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握当前形势的各种变化,与上级领导部门工作保持思维上的同步,契合其时间节奏,不得松懈拖沓,影响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掌握了工作周期性的特点后,教学秘书可以加快思维的节奏,运用超前思维,做一些超前的准备工作,避免临时抱佛脚,措手不及。如在协助办理毕业生的相关工作时,事情繁多,且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从答辩资格审查、毕业资格审查到办理学士学位证,再到最后的档案整理储存必须一步接着一步按时完成,且要与论文答辩时间和学校规定的学生离校时间相结合,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资格审查的时间应该在论文答辩之前完成,而学士学位证办理和档案存储整理工作应在毕业答辩之后学生离校之前完成。一旦毕业答辩工作开始,教学秘书就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整体安排保持同步,同时在工作开展之前可以做一些超前工作,如整理已有的英语四六级成绩、课程不及格情况、处分情况等数据资料,这样即使其他安排发生临时变动时也能从容应对。除上述两点外,教学秘书还应培养一定的继后思维,在一项工作结束后要思考有无遗留问题,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篇2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的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作为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它能够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中刻画实际现象,并通过计算得出的模型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并不是传统的数学课,它的研究对象是广泛的现实世界。在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数学建模案例介绍中,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数学建模思维方式。
一、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显然已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生动具体的画面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这种具体的图文并茂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知识,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
二、推进数学建模思维需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及敏锐的洞察力
鼓励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思考,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仅能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思维的拓展。在具体的问题探测中,要求学生要仔细地阅读题目,反复琢磨,发现隐藏线索,根据得出的线索确定解题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现一种现象后,要懂得探究深层的原因,同时横向联想与之相关的事物。然后,要学会逆向思维,在正面思考受挫时转而进行反向探索。
当然,数学建模还需要思维的跨越性,通过运用想象、类比,将具体的问题用数学语言呈现是对虚体和实体的相互转化。再通过计算,得出所求的微分方程。
最后,数学建模也绝不是简单的问题重构,在推进数学建模思维过程中,要强调钻研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积极假设。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填鸭式”转变为探究互动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尝试,自己体会建模过程中的成败和苦乐。
参考文献:
[1]大卫・伯金斯.The Art and Logic of Breakthrough Thinking[M].海南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展,要求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环境、教育和学习必然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容专业性强,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增多,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在思路的选择方式上、思考问题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有独到之处,在某一专业或领域内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具有首创性或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针对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个体充分发挥想象力,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想象,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个体在青年时期独创性有明显的发展,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在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青年时期个体的思维活跃,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激发创新意识,可以丰富知识的容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式;再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有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层次、结构上思考。此外,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成功,会激发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愿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发展,一方面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个体认知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对87名教育家作了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5种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其结果如下(百分数表示该行为被提到次数的比例):好奇心,不断提问(18%);思维和行为的创造性(38%);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38%);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35%);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28%);探索各种关系(17%);主意多(14%);喜欢进行实验(14%);灵活性强(12%);顽强、坚韧(12%);喜欢虚构(12%);对事物的错综复杂性感兴趣,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复杂事物(12%);耽于幻想(10%)。可见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与实验。针对以上特点,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如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力较大,效应有力而持久,能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和对问题的解决。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适当增加新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了解学科的前沿,做到课程常讲常新,每讲必新,使学生有新鲜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打破常规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把外在动机(如奖励、分数等)转化为内在动机主动学习,参与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维持学习活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和情境
大学精神在于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意志,勇于表达自我。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提出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包括:第一,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第二,尊重c众不同的观念;第三,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第四,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第五,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做到: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提出问题的热情,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一验证。其次,运用自由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再次,教师应有高容忍度,针对学生的质疑,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最後,肯定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青年人感觉敏锐,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鼓励学生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三)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拓宽知识范围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不受思维定势、思维框架的影响和束缚,敢于验证自己的新思路,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扩大观察的范围,和对信息的敏感度,善于在观察中思考,发现新问题。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抽象、概括的的方法提高集中思维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转化为理想,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应先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丰富知R结构,夯实基础,丰富的科内、课外知识储备有利于训练逻辑思维,运用科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判断、归纳和综合,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准确程度,最终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改进教育方式,注重实践环节
创造性思维中灵感、知觉、想象的产生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因此,社会实践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可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高职院校承担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不仅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能有效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和适用范围,并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科级服务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技术创新,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关系,使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富于变化,具有新颖性的同时,还应设立相对应的考核要求,把实践过程重的边线纳入最终学习成绩的评定,推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心理品质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素质是能够创造性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成为标新立异的创造者。优秀的创造者还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挫折承受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具有合作精神,理性面对由于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自我调控,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尝试并坚持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普.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经济研究导,2015年第20期总第274期.
[2]张大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年5月.
[3]孙晶.论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10年第20期.
[4]王成.实施创新教育,促进职教发展[J].职教论坛,2003,(6).
篇4
摘要: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讲究思维主体上的协同合作、思维客体上的综合运用、思维中介上的工具开发。数据应用的侧重点由感官理性转向了证据理性,由单一结论转向了个性化分析判断,从被动获取转向了主动预测。它势必在数据处理习惯、数据潜在价值挖掘和数据价值分析利用上对高校专业建设造成冲击,并在专业建设数据挖掘力度、数据平台搭建以及专门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相应要求。
关键词 :大数据 思维方式 专业建设
高校专业建设汇聚着大量的信息,从学生角度来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学分、专业实践、课程作业、专业成绩等各种信息;从教师角度来看,包含专业教学任务、课件等教学信息,专业论文著作、科学研究数据等科研信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包含学科专业的分布、专业的数量规模、专业的招生就业、专业预警等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人们主动产生和由设备自动收集的专业信息必将越来越多。它们共同存在着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产生频率快的特点,毫无疑问,高校专业建设思维必将受其影响。201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启动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的行动,标志着大数据正大步向高校进军,其触发的思维革命与方式转变正大力冲击着高校教学管理的固有模式。因此,有效运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探索高校专业建设发展途径,有效预测和分析专业建设走向,是高水平大学走向现代化治理的必然趋势。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思维方式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解读了大数据的4个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真实(Veracity),简称4V。但他同时又提醒到,大数据延伸的另一个特点是更多和更乱。如果无法顺畅理清各种数据间的关联性,我们将在它的时代中迷失。舍恩伯格强调,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理顺思维方式更为重要。他说,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是:每天早上起来想一下,这么多数据我能用来干什么,这些价值在哪里可以找到,能不能找到一个别人以前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你的想法和思路,是最重要的资产。他提示我们,转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将成为获取数据价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前提与根本。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要让死的数据说话,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活人的思维。有学者从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中介等方面分析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思维方式结构,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面前,个体思维者在思维主体上需要从精神生产的过程中寻求协同合作,由个人的思维活动转化为集体思维活动;在思维客体上要侧重挖掘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刻的内涵,实现突破性的科学预测和科研活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思维;在思维中介上要寻求有力工具,运用多种信息加工手段和方法,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速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以此得出敏捷性、开放性、前瞻性和个性化是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代表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高校专业建设的冲击
一是对数据处理习惯造成冲击。按照以往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方式,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无法及时有效地搜集和应对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始料未及的专业建设数据。一种处理的方式便是被动获取和被动应付,让数据不断累积或流失,然后定时清空或有意遗忘,无法真正有效挖掘数据的隐藏价值,造成“数据浪费”。其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尚未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洪流,尚未意识到在大数据面前,个体的思维主导和思维对象以及所能利用的思维中介早已超出了固有的范畴习惯,如不转变数据处理的思维方式,改进处理数据的思维习惯,管理将陷入低效和混乱的境地,协同创新将举步维艰。
二是对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造成冲击。以往对专业建设数据的挖掘通常采用直线型的方式进行。就高校教育管理层来说,专业建设数据往往是自下而上获得,通过各学院、专业的报送来获取第一手专业数据。就专业本身来说,其建设数据的获得一般采用实时获取、延时存储、滞后分析的直线型关系模式进行。而大数据时代下要求我们从时空的立体角度对专业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按照挖掘的任务,一项数据的挖掘包含了对数据的时空聚类、时空分类、时空异常检测等过程,并逐步深入探讨对数据挖掘的频繁模式、周期模式、共现模式、关联模式等主题的研究,以图架构起科学的数据挖掘系统。例如,通过高校选课平台,长期跟踪学生选课科目,通过有效数据的挖掘,得出该时间段学生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兴趣度数据,继而对某一专业所在的选修课的开设广度和深度进行判断,同时也可以为开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提供有效数据证明。
三对数据价值的分析利用造成冲击。大数据的应用核心是大数据预测:通过对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利用,提前预判即将到来的事件。那么,通过对专业建设时空数据的挖掘,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可以极大地提升专业建设的预测能力,达成科学的专业预警机制和专业规划方案。它一改以前高校对于专业发展预测的理论与感性判断,采用实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等相互关系,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例如,在探索专业分流的问题时,学校可利用图书馆借阅平台,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记录其借阅图书的数量、频率、种类、周期等行为数据,通过时空聚类和共现模式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大致预测该生的学科兴趣和专业爱好,继而判定其可能感兴趣的专业,将之提供给学生,作为其挑选专业的参考数据,对于解决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和未来专业旨趣有很大助益。由此,学校的专业定位将被提前明确并适时调整,个性化专业分流及因材施教将得以可能。
三、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高校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加大专业建设数据挖掘力度,提升专业建设数据的实用价值。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形形的数据,就专业内在结构的角度来看,包括专业数量,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信息。从专业外在价值的角度来看,包括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安排、专业教师配备等信息,这些数据的获取、监控和分析直接关系着专业建设的走向,通过获取这些关键数据,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预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成效;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及时有效获得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有效数据,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改变以往被动式的搜集专业数据的习惯,深入挖掘专业建设带来的各种数据,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数据的实际效用。
其次,要求搭建专业建设数据平台,拓宽专业建设数据获取途径。良好的数据挖掘需要科学数据获取的平台,否则无法科学共享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意义,这就需要找寻到一个专业的数据实用工具,搭建一个专业的数据平台。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从2012年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校级统一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面向师生在内的多类的主题数据展示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类(教职工信息统计、学生信息统计、本专科生基本信息查询、教职工基本信息查询、研究生基本信息查询)、科研类(文科科研数据分析、教师学术表现)、教学类(研究生成绩分析、招生数据分析、本科生生命周期数据分析)、综合服务(一卡通分析、图书馆客流分析、综合校情展示、其他信息)、学生工作(宿舍数据统计、宿舍使用情况统计)、报表类(教育部高基报表)等。[ ]形成了在业务管理,教学资源,网络行为三个层面以数据化为着眼点,以“人”为中心的数据索引和存储模式。既实现了数据共享,又促进了业务融合,同时也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支持。近期教育部组织各高校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的举措,将对专业建设数据的监控宏观调控起到重大作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数据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最后,要求培养专业建设数据分析人才,深入分析专业建设数据意义。大量数据的堆积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研究表明,仅有少量的数据能被挖掘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复杂、重要的问题要依靠数据处理、数据集成和数据质量来解决。这就要求校园信息化中做数据分析的人员需要具备既懂得数据、又懂得业务的复合能力,能将业务带入到数据剖析过程、将技术传递给业务人员。从而建立起大数据管理的良性生态。因此,培养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人才显得尤为必要,高校专业建设也不例外。当数以万计的专业建设数据蜂拥而至的时候,如何更好、更科学有效地获取、存储、分析、挖掘和利用它们,非专业化人员无法有效实现。有鉴于此,部分院校已在尝试开设大数据采集与管理专业,意图培养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人才。而在国外,如美国,围绕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早已形成了专门的职业,用来专业挖掘数据的意义。所以,在教育管理层面上尝试培养专门的专业建设数据分析人才,对于专业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燕南等.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 J ] . 教育发展研究,2013(11):2-3
[2]吉根林等.面向大数据的时空数据挖掘综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
[3]吕本富等.大数据预测研究及相关问题[J].科技促进发展,2014(1):61-62
[4]赵泽宇等.复旦大学:大数据促进服务模式转变[J].中国教育网络,2014:69
篇5
>> 飞思卡尔i.MX35系列为工业和消费市场带来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推出最新i.MX53多媒体产品和开发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i.MX6关注消费、工业和汽车市场 飞思卡尔i.MX平台扩展到高级低功率显示应用 飞思卡尔i.MX系列新产品大幅降低移动设备功耗 飞思卡尔i.MX系列延续辉煌,推出新一代i.MX53处理器与平板电脑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新一代i.MX53处理器与平板电脑解决方案 新的飞思卡尔i.MX平台扩展到高级低功率显示应用 飞思卡尔Kinetis E系列 飞思卡尔的市场战略 飞思卡尔CEO:中国市场是飞思卡尔抵御严冬的主要武器! 飞思卡尔i.MX 6四核处理器支持突破性的OrCam眼镜装置,提高视障人士生活质量 面向汽车信息娱乐市场飞思卡尔升级高品质的车用i.MX应用处理器 飞思卡尔关注嵌入式应用市场 飞思卡尔“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嵌入式开发 飞思卡尔采用电子控制解决方案净化小型内燃机 安捷伦科技携手飞思卡尔开发ZigBee解决方案等 飞思卡尔:瞄准入门级工业和网络应用 飞思卡尔为成本敏感的网络和工业应用推出新处理器 飞思卡尔汽车远程无钥匙进入系统(RKE)方案和VKSP安全协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来自飞思卡尔合作伙伴的支持
ARM System设计部门技术市场总监Vincent Korstanje表示,“新型多媒体应用处理器飞思卡尔i.MX35系列,为工业和消费市场提供了一款令人激动的解决方案。工业和消费市场现在以多种复杂的应用为主,因而需要先进的处理功能。在i.MX35系列推出之际,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ARM RealView开发套件帮助其实现最优化的应用性能。”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 高效 构建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要依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中心、课堂中心、学生中心。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具有探索精神,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而语文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是有效的、高效的。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二是变教室为学室,三是变教师为导师、朋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发展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的课堂模式要改变
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要改变,坚持“四有”模式:有教学目标、有媒体运用、有自主学习、有当堂检测。把握“五个”流程:1.预习反馈,通过学生提问、板演、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目标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列出考纲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解读目标。3.自主学习。包含自学、讨论、展示三个内容,通过结对子讨论、小组讨论、协作解疑等形式,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重点点拨,通过小组代表进行不同角度的点评。教师对大家讨论中歧义的问题进行点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总结规律。5.达标检测,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小纸条等形式检测学生,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打造有用、高效课堂,让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学生自己展示的舞台。
三、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转变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转变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满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眺出装,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用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给以重点点拨和补充,然后引导学生陈述、归纳、总结。
四、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转变
篇7
关键词:模式;策略;运用
一、计算机技术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
计算机技术可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多样化,并且让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实现完美结合。
1.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的第一大作用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除了最大限度地应用既有的教学方式外,最实用、最能让学生得实惠的,还属于将高效的教学软件开发出来。这是由于,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的很多教学方法并不能在原有的设备中发挥出来,只有付诸于一定的先进设施,才能得以体现。在此期间,教学软件的作用大为彰显。高中生物教师通过优质的教学软件,能够构建完备的方法体系,表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增强。
2.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
除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将二者进行完美结合。不管是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还是课外科技体验,抑或是难度较高的研究型学习,我都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搜索、PPT展示、师生互动、自主探讨等方式,我将两者恰到好处地整合起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前文所提的那样,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完美结合改变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大力提升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办法
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高效有用为前提,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唯有三者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恰到好处。
1.以实际应用为基础
以实用性为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一大办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想信息技术切实起到作用,必须以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前提。具体而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自作主张,随意使用,这将起不到任何效果。
2.以高效有用为前提
以高效有用为前提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二大办法。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费力又低效。这就要求计算机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在一起,必须高效有用。具体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应当符合频率大、效率高的特点。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的方式应当确保学生学得好、兴趣高。
3.以提升能力为目标
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三大办法。在计算机应用的实际过程中,时时刻刻要保证传统机械化教学模式的改变,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三、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方式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摸索出了识记知识方式、理解知识方式、应用知识方式等整合策略。
1.识记知识方式
识记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的第一大方式。作为最基础的方式,识记知识方式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知识理解的范围,扩大知识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总之,识记知识方式对学生学习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理解知识方式
理解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二大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中生物教师运用多媒体材料,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思索,进而以类比的方式,摸索出新的生物知识。(2)生物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对生物知识反复讲解,让学生反复练习,最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
3.应用知识方式
应用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三大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性,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可先提出问题,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分析、推论,得到结果。(2)教师可先通过计算机演示某种推论,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此种策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寇海平.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等卫生学校的实施策略[J].甘肃科技,2007(01).
[2]马志成.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2).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分析
相比于简单的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难度有很大提高,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初中数学水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初中数学也是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多的科目,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目的。随着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效数学课堂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惰性学习方式,除此之外,高效数学课堂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现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的教学,太过局限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不停地给学生灌输枯燥的运算法则,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太过严肃,不够活跃,使得众多初中生对数学这一科目,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2)初中数学缺少趣味性;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一味要求教学速度和学生的解题量,不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太过枯燥,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3)不能将学生从小学的学习方式中转换出来;一直由老师来指定学习内容,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会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不再主动研究,深入学习。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达不到标准水平,更严重的,会丧失整体的主动学习能力[1]。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1.高效备课。备课是每个老师的重要工作环节,只有自己对于教学内容有了充分、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教会学生。由于数学是一个要求准确性与严密性的学科,对于备课的要求会更高一些[2]。但是一套备课方案,并不能适应于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老师的备课内容应及时做出调整与创新,可以适当引用当下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才能更高效的教授给学生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数学公式、法则、概念,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有效缩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这种抽象的情感,可以引发和巩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3)渗透数学思想。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运用渗透思想,让学生在慢慢接受数学的逻辑思维时,提高学习效率。在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意识,例如,在进行图像相关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依据图形的特点及存在的关联,进行简单划分[3]。在渗透数学思维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种高效的逻辑思维。
三、高效课堂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的意义
(1)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活跃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推动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模式。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是课堂教学中积极性和活跃性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改变[4]。
(2)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让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不同的见解,与老师同学分享,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效数学课堂上,鼓励师生多交流,多互动,如此能够打破传统的师生模式,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因而,广大教师群体,都应为此做出改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必要趋势,教育研究及工作人员,需要不遗余力的,推动构建高效课堂。更好的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探索研究能力的提升,使初中生l现数学学习中的有趣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应该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总结经验,提出更加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詹颖.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D].苏州大学,2004.
[2]阴朝群.海南省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3]张倩.再创造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小学数学,熟练掌握自身发展所需的重要知识技能和基本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是后续学习的根基,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与高等数学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授课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这就让教师不由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6~12岁,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并未健全的时期。他们并没有较为完全的自我认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提示,但更多的是把时间留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新知识,拓宽视野,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2.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1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老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学习,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高年级的同学,要强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做到独立解决问题。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开发学生的潜力。
2.2精心备课
对于教材要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精心备课,包括如何设计情景、新课的导入、作业的布置,等等。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完《认识图形》这节课之后,在练习课上带领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以此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起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新力。在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一起说一说其中所包含的几何图形构造,以及它们是由几个图形所组成的。这种授课形式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联系生活的方式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对于学生来说,在讨论中、动手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深入理解,更是创新思维的开发。
2.3课后反思是高效课堂的必要之举
在授课之后,老师要进行课后反思,这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一线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都会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标与实际出现一定偏差的时候,就要迅速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悟,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审题的重要性。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理解题意或者并未真正应用题中的条件。(2)一题多解。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多维化思维方式在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学习习惯更好。(3)联系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要在指导过程中不断渗透,让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更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2.4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将来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问题的设计要巧妙,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更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课程进度、难度的把握,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10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 从而真正做到和谐高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明确和谐高效课堂的标准
和谐高效课堂,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二、明确和谐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这是和谐高效课堂有效方式的要求。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如下: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能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