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网络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网络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切实加强全区“两网”组织机构建设,及时调整“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且结合实际,对农村药品监督业务协管员和义务信息员适时进行调整充实。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两员”聘任、培训、考核制度,建设切实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供应网络建设。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区级药品批发、连锁企业以及药品零售门店是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主体。进一步完善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零售药店“三位一体”的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管理,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广大农民群众购药用药,保证药品质量。具体要求:一是积极配合区纪委、卫生等部门对基本药物供应工作,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网点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二是积极配合新农合、社保等管理部门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提供全面的监管信息,为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督促、指导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零售门店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切实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四是进一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药房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其合理储存、使用药品,保障药品质量,增强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能力及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监督网络建设。一是继续与区街道办事处和镇乡政府形成联动一体监管体系,协助查处药品违法行为。二是适时对镇乡药品监管义务协管员和村社药品监督义务信息员给予调整充实,保持农村药品义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巩固农村药品监督区、乡(镇)、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体系,形成纵到底、横道边的药品监督网,确保对全县药品质量的监管到位。三是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选聘、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完善义务协管员、信息员信息档案,强化对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实施的动态管理。五是充分发挥义务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农村药品安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三)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巩固创新成果。对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网络信息电子监管平台实施平台维护。一是对部分变更过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二是完善部分新增社保定点药店、药品零售单体门店硬件设施,纳入信用网络监管范畴,实现电子监管平台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电子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做好日常维护,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平台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切实做好农村药品安全监管。立足强化开展日常巡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力求监管面达到全覆盖。全年度对全区农村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覆盖率不少于90%,其中乡镇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不少于两次,村级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监管档案。二是完善建立农村药品供应网点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考评制度,实施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考评。三是全面完成市、区要求的专项整治任务。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四是高度重视药品举报投诉,对药品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办结率必须达100%。五是进一步强化技术监督的作用。将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和基本药物品种纳入药品监督抽验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品种。
(五)切实做好培训,进一步加强宣传。一是对义务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年度业务培训。针对协管员、信息员调整充实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训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义务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职能职责等业务知识。二是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进行年度业务培训。针对药品零售门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同特点,分期分批的组织开展。重点培训药品经营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等业务知识。三是充分利用“3.15”、“6.26”、“12.4”等国家相关法定宣传日,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以及假劣药品识别等知识的宣传。采取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宣传专栏等多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做到宣传到位,深入到农村基层村社,促进药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篇2
关键词:农村档案 网络平台 共享
中图分类号:D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81-02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就一定能够推动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可以使全国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加快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2010年10月27日至28日,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会上指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基础工程,是反映广大农民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是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应用机制,推进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步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档案信息化共享工作要以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载体,做好农村各级档案馆(室)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服务、数据同步接口服务、资源定期发送服务、数据适时更新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档案资源配置与管理水平,丰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利用网站上传开放档案目录或开放档案全文,实现档案远程利用。
2.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转变档案服务方式,加强农村政务公开、密切农村基层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关系的有效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级档案信息部门存在于相应各级政府机关内部,农民群众查询档案极不方便。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级农村档案部门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把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农村政策文件、政府公开信息、馆藏档案资料等上传到网上,农民通过互联网在家就可以查阅所需档案信息。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无缝链接,对电子政务系统中已有的文件资料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涉农电子文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利用,为农民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有序、权威全面、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起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起政府良好的形象。
二、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1.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美好前景,海量存贮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人们集中管理电子文件提供了可能;大容量硬盘和磁盘阵列等为电子文件的生成、归档提供了基础;磁带与光盘备份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电子文件的脱机备份与物理归档打开了方便之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以及应用软件对于数据兼容性的发展取向,为电子文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创建、读写与传递创造了条件;网络互联及带宽的高增长为电子文件的广泛利用提供了舞台。全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党政办公内外专网,联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覆盖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成为电子政务系统的配套项目来实施。这样既可以节约投资,又可以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
2.国家档案局开展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2008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把它作为农村农业档案工作一项新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指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10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青岛召开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会上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也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一个亮点来抓,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争取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地区省份有80%左右、中部地区省份有60%左右、西部地区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要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3.农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目前,全国已经全面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也都提高了对农村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从农民群众身边产生的,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在采集整合档案馆、乡镇、行政村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与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社保、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实现有关涉农、涉民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共享,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同时,全国正在推进涉农档案专题目录的数字化和上网工作,推进各级政府公开信息在农村的网上查询工作,推进农村档案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平台建设,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各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可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建设,逐步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趋于完善。
2.坚持业务驱动、发展导向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包括档案数据库建设、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电子邮件系统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建设等基础应用系统建设,集中整合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统筹全网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在各级档案部门之间共享,全国农村群众和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信息中心平台实现共享。
3.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既能满足目前需求、又能兼顾长期发展和扩展的需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选择业界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产品。
四、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几点建议
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3~5年建设,建成面向为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总体进度,可采取分为筹备、全面建设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各阶段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
1.筹备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示范带动,夯实基层农村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础。各省按照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下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档发[2010]3号)文件精神,加大农村档案建设人、财、物、政策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农村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经济条件好、档案管理基础好的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实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目标。加强和督促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狠抓人才储备,强化县、乡、村三级档案人员培训机制。“加强档案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不断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省级档案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县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乡级档案部门也要定期对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系统软件,能管理与维护系统,排除一般故障,进行日常维护,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要科学论证,争取项目,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部分指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和应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力争使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实现覆盖最大化、政务网络化、应用平民化、效果最优化,切实解决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问题。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11〕99号)提出,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因此,各省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争取多方面支持,力争将其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重点项目建设中。
2.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全面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的公文、档案管理对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接收、处理、传递信息方式的不断变化,而由物质实体变成信息产品。”根据地方农村档案需求进行部署,各省档案主管部门要统一购买或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无偿提供给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所有涉农部门要统一采用主流的xml数据格式、Web service传递方式,完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网上自动、实时归档。
二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加强主要涉农部门档案工作,帮助并督促他们把大量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归档并尽快予以数字化,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各省、县要加强乡镇档案室的建设,赋予其档案信息整合的管理权限,成立乡镇档案数字加工点,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同时要积极推进村级建档工作,确保村村建档。条件较好的村可以设立基层数字加工点,条件较差的村可以实行“村档乡镇数字加工”。
三要初步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中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中心安全体系分为三部分,包括电子数据链接及网络访问安全体系、数据存储安全体系和信息中心基础设施安全体系。
四要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及支撑保障体系。各省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利用工作实际需要。选择能够满足大型网络环境的数据交换、存储、安全防御需求的交换机、服务器配置、防火墙、磁盘阵列系统、数据备份系统、UPS、病毒软件,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消防与气体灭火系统和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规范布线局域网络,合理配置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
3.完善提升阶段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覆盖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全流程的农村综合档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全面实施农村档案业务优化与重组,实现农村基层档案管理集成化、信息化,实现档案收集和服务利用网络化、自动化,全面提升农村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与信息中心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构建丰富、完善、优化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农村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突出重点,优先数字化那些与农民群众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档案,比如婚姻、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低保、林权档案等。”形成覆盖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保障。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档案开发、服务利用体系。加强农村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深度挖掘农村档案史料为现实服务的巨大潜在价值。转变以人工服务为主为以自动服务为主,转变以各地分散服务为主为以远程服务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为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四是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中心档案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保管、存储管理基地和数据备份、恢复中心建设,加强改善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利用手段,形成涵盖网络、资源、机房、库房的安全保障体系。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河南省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X-40]
参考文献:
1.沈耀东.浅谈“参公”管理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档案,2010(4)
2.王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矛盾[J].北京档案,1997(12)
3.王红娟,代国辉.关于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1)
篇3
一、以认真规范农资连琐经营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步伐
我社以抓好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为依托,推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促进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按照《县供销社2008-2010年网络项目建设计划》的部署,突出以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
1、着重规范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注册成立了县供销社惠农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经工商、安监等单位认定,规范建立农资连锁乡镇直营店33个,农资连锁村级加盟店255个。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资连锁网络,村级网络覆盖面达83%,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要求开展了农资下乡系列活动,并对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农村建设网点实施免费送肥帮扶,我社开展农资下乡系列活动的报道先后在省市县电视台播出。认真贯彻落实《县县级化肥淡季储备管理办法》,积极承担县政府委托化肥淡季储备任务。据统计,2009年年销售农资60290吨,实现销售额9043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12.5%,实现税后利润13.97万元,同比增长13.6%,完成淡储化肥2000吨。为全县化肥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充足的农资保障。
2、着力发展农副产品流通网络。规范和完善了县水果批发市场及蔬菜交易市场,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乡村农副产品购销网点30个,综合服务站60个,2009年通过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的作用,带动5000多户农户,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此外,结合我县土产公司近年来在农产品购销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益,该公司正积极申报“新网工程”便民惠民以奖代补项目,以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社的大力支持,更进一步促使其打牢发展基础,增强服务实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3、切实巩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中心社所处圩镇及农村村组采取职工参股、合作、资产招商等形式,巩固建立18个乡镇日用消费品超市和60个村级农家店,175个烟花爆竹经营点。同时还启动了大汾中心社为农服务大楼建设,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该大楼的建设将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创造新的平台。
4、努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以县社网络建设中心县土产公司为龙头,成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建市场办工厂,基层社和社区联合建网点,整合社会资源构架网络布设网点,广泛吸纳社会人员参与收购,逐步形成与城镇发展相适应,集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绿色回收网络体系,截止2009年底,全系统已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加工企业2个,乡村回收网点75个,为推进我县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积累了经验。
二、以扶持做好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1、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积极扶持做好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社坚持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致富农民,发展自身,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并通过与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对接,同广大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五百里井冈特产有限公司是我社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创办的以研发、生产、销售井冈山区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一家专业合作企业,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公司利用五百里井冈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带动当地金桔、油茶、黄豆、红米、南瓜、红心薯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原料供应基地30000多亩,配套产品生产线4条,形成年产金桔鲜果800吨,初榨茶油110吨。2009年公司的购销额达1201.4万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税后利润48.8万元,同比增长12.7%。
2、切实抓好各专业协会的管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职能作用
一是农资流通协会通过帮助会员开拓市场,提供信息,维护会员权益,加快农资连琐步伐,探索连琐新途径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二是烟花爆竹流通协会从确保安全经营、承担市场责任的高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维权、协调、服务、自律工作,从而维护了全县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秩序,确保了供销社在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通过协调和规范回收专业市场和城乡回收网点,为发展当地循环经济、配合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从为农产品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入手,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利益。五是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通过联合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以大乡大镇及经济区域为中心,抓好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主力军和前沿阵地。我社在抓好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的同时,把基层社的新建与改造作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严格管理。
1、理顺基层社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我社按照以大乡大镇及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的思路,以“六有”中心社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现已组建6个中心经济区基层供销社,返聘企业工作人员26人,为规范企业工作人员聘用上岗行为,我社制定了《企业工作人员聘用上岗暂行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企业工作人员聘用的对象、条件、聘用原则、聘用的办法和程序以及聘用期间的奖惩等,从而使我社在企业工作人员的聘用上真正做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同时,我们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完善年度考核方案,侧重对网络建设及改制维稳等方面的考核,并加大了奖惩力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篇4
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把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作为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为加强“两网”建设工作,市局成立了“两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两网”办,专人负责抓“两网”建设工作,使“两网”建设工作有了组织领导上的保障,为了促进农村“两网”建设,市局把专项经费与“两网”建设挂钩,使“两网”建设有了经费上的保障。确保“两网”建设两个保障,有效地推动了“两网”建设工作。
根据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工作部署,年初市食药监局对呼市地区“两网”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和督查,在总结以往“两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呼市地区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实施意见》和《呼市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呼市地区“两网”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并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和工作部署,围绕“两网”建设工作部署,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药品监督网络完善药品监管机制
二、政策引导,积极扶持乡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一是出台了《关于优化药品经营发展环境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工作措施》,从政策上对在乡村设立药店给予支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准入条件,两名技术人员只要有中专以上相关学历(专业)即可,对于偏远贫困地区,在营业场所面积上进一步放宽。二是积极引导村卫生室申办零售药品。三是鼓励引导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在“两网”建设中,积极探索拓展方便农民购药途径和办法。比如引导有能力的医药企业向农村延伸供应网点,设立连锁门店及非处方药专柜,简便了审批手续,实行经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审查同意既可在乡村设立供应点或药柜。
三、因势利导、推进“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同步协调发展
目前各地全面启动“新农合”工作,市食药监局紧密结合“新农合”工作的开展来推进“两网”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卫生医疗机构资源搭建“两网”建设平台。积极引导督促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集中配送,加强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一体化管理,同时在药品购进,人员聘任、药品储存等方面实施有效监督和规范。
四、积极落实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
根据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部署,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条件”,积极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呼市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乡)实施意见》,确定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方法步骤、具体措施。确定我市托县为“两网”建设示范县,建议其它旗县创建“两网”示范乡,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五、积极开展信息员培训工作,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药品监督信息人员来自农村基层,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缺乏,整体素质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聘用的三级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完全是义务的。在管理上比较松散。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监管方面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3、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举报奖励制度不完善,监管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信息来源比较少。
4、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不够,在推进“两网”建设中,只是药监部门唱独角戏。工作有一定难度。
建议:
1、加大“两网”建设投入,增加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培训经费。
篇5
二、高标准规划,整体推进,实现县乡村组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 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上,我们采取先区域后连片,最终实现广播电视全县大联网的方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2、无线电视网络建设,坚持“小功率、多布点”的方针,积极扩大有效覆盖。县电视台实现“两完整、一混合”播出,对少数山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采取卫星地面接收站、共用开线等多种形式,解决群众收听收看难问题。目前,全县已登记发展500多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3、广播网络建设,采取中波覆盖、调频补充。我们在“热电视、冷广播”的大气候下,坚持办好广播。去年,县局投资7万多元,建立数字化音频工作站,使广播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提高了播出质量。今年春节后,为扩大发射功率,采用县中波台2台3000瓦发射机,使辐射范围由城区扩大到方圆150公里的区域,覆盖全县人口的88%。我们还在寺山电视台建起调频转播台,为全县18个乡镇提供县电台节目信号源,覆盖全县8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为收听广播提供了方便。
篇6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跟随经济脚步向前推进,从而对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能否有效实现上述目标,该平台的建设极为重要,也是目前社会以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建设得越完善对我国社会发展越有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应该加强对不断推进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措施的研究,从而使该平台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1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员工职责不清以及岗位职能分界不明确等。在实际的基层社保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通常出现员工工作量大并且工作范围较广的现象,导致员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集中精力,很难实现专职专用,不利于各部门下达任务的有效完成,并且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有一定影响[1]。
1.2 人员素质方面
目前,影响基层社保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参与平台建设的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不足。员工队伍中大部分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很多员工不能熟练掌握电脑技术。目前经常应用在实际服务平台的微信等软件,还存在大部分员工不能熟练使用微信信息查询、创建服务公众号等工作,严重阻碍了服务平台建设进程。另外,各乡镇缺少专门的培训,不利于员工职能水平的提高。
1.3 信息网络建设方面
信息网络建设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些电子设备,如打印机、移动终端等还没有覆盖到乡镇,是目前平台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网络建设工作在农村的开展难度较大,无法实现网络在农村的全范围覆盖,不利于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展。
2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职能
将城乡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结合在一起,作为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实现促进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包含全体城乡劳动者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是保证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从而在该保障体系的作用下,实现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基本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对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应该制定公共服务项目的内容清单,将各项服务项目仔细记录下来,作为各部门开展服务工作的参考,保证基层百姓的各项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基层百姓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从城镇延伸到乡村开展服务项目,并将这些作为政府对街道工作的考核内容,促使乡镇政府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该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江苏省滨海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为例,该管理处将基础社保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管理处为了切实贯彻服务项目延伸至乡村,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走村到户开展工作,在与乡村居民沟通交流中,掌握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并要求工作人员将这些问题认真记录,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依据。管理处还指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不断创新的项目,并鼓励员工将创新思维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对提出有利于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意见的员工,管理处会给予相应奖励,从而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对基层社保平台有效开展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人力?Y源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基层劳动就业保障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需要按照各岗位的职能需求以及员工特点,将员工合理地安排到各个岗位上,从而实现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2]。另外,需要尽快解决有人办事以及拿钱办事这两个大问题,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建立合理监督以及惩处制度。工作人员的准确高效是保证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应该从人才培养、员工教育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综合素质较高、技能水平较高的员工队伍,促进相关工作有效开展。以江苏省滨海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为例,管理处为了保证建设优良的员工队伍,会定期举办关于员工思想建设的培训,不仅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管理处会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作为一项考核标准,对表现较好的员工将给予相应奖励,而对于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员工,管理者将安排员工参加后续培训,从而保证员工的综合能力符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另外,企业会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安排员工在对应的岗位上进行工作,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为基层社保平台建设作出贡献。
2.3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推进速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人们生活以及办公中,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将网络技术与基层社保就业平台建设工作有效结合,能实现平台建设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因此,应该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推进速度。传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相关的政策以层级传递的方式传送给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将不利于平台建设高效进行。传统的基础社保就业平台建设工作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由于平台建设过程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并且整理成档案,不仅加大了数据处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还不利于之后的查询。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在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实现对数据的整理以及归档,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可以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安排在对基层百姓的服务工作中,进而加大服务力度[3]。
同?r,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推进,能在各乡镇增加大量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LED显示屏等,可以及时发现基层百姓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就业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促使更多基层百姓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保证高就业率。以江苏省滨海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为例,管理处为了加强与基层百姓之间的沟通,会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建立管理处自身的网站,并且安排相应的员工参与网站建设,在网站建立完成后,企业便会将相关的政策信息以及用人单位信息在网站上,而基层百姓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掌握就业信息。同时,管理处还建立相关的沟通渠道,设置单位专属邮箱,表明基层百姓可以将就业中的问题发送到邮箱中,而工作人员便会将这些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解决。通过这种做法,切实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7
关键词 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内涵;建设理路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9-0046-05
农民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通过对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1],同时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然而,由于农民居住分散、需求多样以及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等原因,针对农民开展普及性的职业教育成本高、难度较大,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云”技术的发展给农民职业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可能,依托农村网络及其终端设备开发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有助于农民职业教育的普及与效率的提升。
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农民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教育实施的成效。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云”技术得以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云”技术以其便捷、高效与大容量等特征为农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生发土壤,因此,开发与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对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农民是一种身份界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其内涵基于社会分工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农民的身份具有时代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指以农业种植为主要工作的人群,如《管子》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即为此意。建国后,国家对农民身份做出了新的界定,包括农林牧渔等基础性行业的人员。此时期农民身份既是一种户籍认证,也是对农民居住地域的界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人口的流动,传统基于行业、地域与户籍的农民身份与实然意义上的农民身份渐趋模糊,从而出现了三种与农民身份相关的群体。一是已迁入城市,不再以农业生产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具有农民户籍身份的农民群体。二是继续长居乡村,且具有农民户籍身份的群体。三是介于二者之间,具有农民户籍身份的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农民工群体。由于第一种与第三种群体在工作性质上都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农业生产,其居住地具有相对便利的教育资源,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类型,即居于乡村且具有农民户籍身份的农民群体。
第二,“云”计算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所诞生的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技术或模式,其可通过网络让需求者在自身的终端设备上获取需要的任何资源。“云”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正逐步成为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美国历届联邦政府都把“云”计算技术的创新与使用作为推动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手段,并于2011年出台了《联邦云计算战略》,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启动了释放欧洲云计算潜力的战略计划,韩国政府2011年颁布《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我国也于2012年首个部级云计算专项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云”课程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全球化的背景而提出的,其指“建立在云技术(云计算)、智能移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新课程形态”[2]。由“端、管、云、台”四要素构成,“端”指手机、电脑、MID等移动接入终端设备,“管”指网络(宽带),“云”指课程资源库,‘台’指专门开发的课程运行平台。“云”课程的核心在于“云”技术强大的处理能力,“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用户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存储能力不够,也不需要关心存储发生在哪朵‘云’上。”[3]端、管、台只是“云”课程运行的辅助措施。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规定职业教育是“为学习者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从业所需特有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课程”。以此为基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指为使农民获取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艺和能力,以“云”技术为基础所开发的课程形式。其运行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在乡村范围内,分散居住的农民可以在任何互联网覆盖的地方借助网络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获取职业教育课程“云”中的任何信息,还可以通过“云”课程虚拟的与现实的学习环境讨论交流课程“云”已包含或未覆盖的信息。总体而言,乡村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有助于解决农民因生产与生活、交通不便而难以集中学习的问题,“云”课程大容量能满足农民职业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虚拟学习平台的搭建有助于解决部分农民因学习能力较差而学习效果不好和“云”课程未涵盖而现实生产中却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政策基础
教育本身是一项需要资源支撑的社会活动,在某种教育形式尚未形成自觉化的时期,其全面发展往往需要政策的支撑与推动。就我国现实而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已具有政策基础。
第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有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支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教育云服务模式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全面普及,提升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居于乡村的农民居住分散、对职业类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多样,致使对其集中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存在困难。诚如贵州省F县W村的成人学校校长所言,“我们2016年2月开展为期一天的养牛基础常识培训,结果全村只有5户养牛散户来参加,但是我们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2名教师负责上课,课酬花掉了1000元,这确实有点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建成农民职业教育数据库,并把养牛的相关技术分成微小主题融入课程云中,农民能通过网络进入学习系统随时查询并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有城镇化政策的推动。城镇化并非仅指地域、人口的城镇化,其目的是城乡一体化,即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公平,根本在于人口素质的提升。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观念、知识与技术等内涵上的城镇化。从生产生活的视角而言,城镇化首先解决的是城镇化后农民的就业问题,这要求基于地方实际针对农民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然而,鉴于农民基本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情况,农民职业培训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农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因此,在集中培训的情况下,依托城镇化的政策,建设职业教育云课程体系,把职业教育融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既有利于农民职业教育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城镇化政策的落实。
(二)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设施保障
技术的运用要以相应的载体为依托,“云”技术的运用也需要依托相应的载体,即物质载体与虚拟载体。物质载体指“端”与“管”,虚拟载体即“云”与“台”。物质载体是前提与基础,虚拟载体建立于其上。进入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逐步蔓延并走进乡村,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例如智能手机与无线网络在农村已基本普及,甚至部分条件好的乡村已有了有线网络、电脑、网络电视以及WiFi等,这为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第一,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电视等电子终端设备是“云”课程建设最基础的物质资源保障。“云”课程的载体是“云”技术所依托的电子设备,否则“云”课程只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我国乡村目前已经具备或具有具备“云”课程运行所需的终端电子设备条件。已经具备指我国乡村已存在大量智能手机,这为“云”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具有具备指乡村农民具备购买智能手机的能力,甚至具有购买电脑与网络电视的能力。这类显在或潜在的电子设备为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电视等电子终端设备在农村将会更加普及,为“云”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乡村的网络、QQ、微信与各类网络播放器是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虚拟的保障条件。“云”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端”与“管”在硬件上的支撑,也需要“云”与“台”的软件支持。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部分乡村已覆盖有线网络,而在能使用手机的地方基本也能使用无线网络,这使得“管”已具备乡村基础。“云”是课程的核心资源库,是“云”课程称谓来源的依据所在。目前农民职业教育课程“云”尚未形成,这是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尽管如此,目前农民仍能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获相关资料,这为“云”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观念与技术上的参照。QQ、微信与多种播放器能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使用,为“云”课程提供了“台”要素的保障。
(三)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主体基础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3.91%,其中,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地区建设符合农民学习需求及特点的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体系具有宽泛的人口基础。农民是成人,具有与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与特点,“云”课程自身的特点与农民学习特点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得农民教育“云”课程具有深厚、稳定的乡村基础。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主体基础主要表现为“云”课程自身的特点能满足广大农民职业学习的基本需求。一是“云”课程能从数量上满足广大农民学习的需求。农民居于乡村,由于其散居与需求多样,难以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云”课程灵活、便利的特点能在不把农民集中起来的情况下开展教育活动,能扩大农民的受教育面,让所有乡村农民获得学习的机会。二是“云”课程的特点符合农民学习的真实特点。农民以散居为主,加上生产与工作性质、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农民教育需关注农民学习的个性化特点与需求。成人教育家梅里安认为,“成人不仅是自愿学习者,他们所学的课程或技术也主要是由自己选择的”[4]。“要根据成人学习者各自的要求与爱好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5]农民也属于成人,因此农民职业教育要满足成人的个性化需求。“云”课程系统随身、随时与内容全面的特点能满足农民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而且不会干扰其日常生产与生活。
三、农民教育“云”课程建设的内在理路
“云”课程作为农民教育的新理念,在农民职业教育领域的落实仍面临巨大挑战,需从课程环境、课程文本、课程“人”观念[6]与课程管理模式四个维度开展建设。课程环境的重建即如何突破传统的实体学习环境而重建虚拟学习环境。课程文本建设即建设符合农民学习需求与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云”。课程“人”观念的转变要求转变课程开发者、学习指导者、管理者与农民的观念,其中农民学习观念的转变是核心。课程管理模式的重建即重建一种既能管理又不会影响农民正常生活的管理模式。
(一)基于农民的现实条件重建虚拟课程环境
篇8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384.94万元。
2、完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969.0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0%。
3、完成农产品收购总值6106.47万元。
4、完成再生资源收购总额862.86万元。
5、实现利税193万元,其中:利润129万元;
6、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主要工作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县社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并确定专人承办活动相关工作。制定了《县供销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总体安排。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3月7日,县社召开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县社党总支书记、主任作了动员报告,对县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县委第二十六督导组组长莅临指导并作了讲话,对县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保质保量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任务。县社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制定了学习方案、学习要求,集中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同志在正定》、《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专题资料,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认真做读书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机关干部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生死牛玉儒》、《筑梦之基》等,以及观看《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一100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同时注重组织大家学习了焦裕禄、龚全珍、刘陆锋等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启发。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聘请了党校老师做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出发地纪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征求意见活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向农民朋友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制定了统一格式的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征求意见和建议共计5条。同时,还组织开展“我为供销社发展献一策”建议的征集活动。县社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站、服务对象、基层网点开展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基层接地气,了解掌握了一些实际情况,每人都撰写了调研报告。在指导联系点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切实征求了联系点对供销社开展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县社采取立行立改,领导分工负责,股室具体承办,把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四是开展“三大工程”,推进我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组织机关干部下到靖石乡挂点村开展“连心”活动,每周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开展“连心工程”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去化肥12吨,送出310册《弟子规》国学教育读本给靖樟小学,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13件。五是梳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专题材料、班子成员个人“”问题专题材料。根据县纪委、县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单位民主评议,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和个别谈话内容等情况,形成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专题材料、班子成员个人“”问题专题材料。六是召开了班子查摆问题专题会议。专题会议由县社党总支书记、主任亲自主持,并带头发言,班子成员逐一发言。对班子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查缺补漏,深挖细找,并自觉对照认领和提出整改建议。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在去年首次申报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项目后。今年,我社继续努力,已完成该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申报2015年供销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承办资格,及时完成上报任务。督促、指导县万兴果业专业合作社完善2013年度供销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省级验收准备工作,现已完成县级验收工作。
3、基层社示范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
组织罗坳供销社、长青青梅果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省、市级2014年示范社创建单位资格,完善和规范示范社创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示范社建设标准抓好创建工作的落实。
4、抓好春耕生产化肥供应
去年,我社构建了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建立了淡储化肥制度,冬储化肥近万吨,确保了我县春耕生产的化肥供应。上半年,供应化肥18489.71吨,农药169.49吨。
5、推进“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1)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得到加强。以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为龙头、11个直营店、30个加盟店为依托,大力开展农资连锁配送活动,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保障了全县的农资供应。
(2)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日益壮大。目前,全系统共建专业合作社16个,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完善了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的管理,农副产品收购额不断上升。
(3)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迅速。我社利用现有资产建成了一个供销连锁的集八方家电、劲霸专卖的大型超市,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日用消费连锁超市及乡村便利店、农家店和村级综合服务社。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不断优化。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促进村容整洁的要求,我社以“县土产公司”为龙头企业,依托乡镇为收购网点,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使传统网络得到合理布置,规范建设,策应了县清洁工程的开展。
(5)烟花爆竹网络得到加强。成立了欣宜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占地12000m2,建有2栋标准化库房,库房面积1280m2,全县有销售网点340个,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通过抓“五大经营网络体系”建设,我社服务三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6、实行开放办社,不断壮大社有企业。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赴外招商引资,考察学习,由我社主任亲自带队,赴市县考察学习招商引资,重点考察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基层社建设、新网工程、农村金融担保业务、基层社经营服务综合体、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等先进经验。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启发很大,感触很深,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拓展了发展社有企业的思路,有力地推动了我社工作的开展。我社拟与中合国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招商引资建设商贸综合物流园和社有资产的改造升级。同时,向县人民政府起草了《关于用市场化方式恢复重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利用社有存量资产开发建设供销商贸综合体的请示》,目前,我社已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争取上述方案及请示的出台。
半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基础差,基层网络建设有待加强,资金、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土地供应及资金仍是制约项目推进和供销发展的瓶颈;县社机关人才青黄不接,十多年未输入新鲜血液;经济实力薄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供销社的发展和为农服务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工作思路
下半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供销社的工作要求,做好六项具体工作。即:发展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基层社建设,项目建设,领办专业合作社,加强社属企业管理,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主要措施
一要进一步构建覆盖县、乡、村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提升网络建设水平。发展和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和烟花爆竹经营网络。按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和运营标准,优化网络布局,强化规范管理,大力提升网络建设水平。
二要加大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力度,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以全面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与功能为目标,在全系统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抓好1个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提升改造,恢复重建基层社3个以上,新增1个按“十有标准”建设的标准化基层供销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服务功能和覆盖率,乡村综合服务社覆盖达到62%以上。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继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新增专业合作社9个;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做好农产品经纪人、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四要继续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实力和发展水平。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农资、再生、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四大网络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篇9
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市)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和部署我县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简称“两网”)工作。前段,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我县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和供应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县政府办公室已经转发。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重要性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85万,占总人口的80%。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县药监局组建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治药,全县医药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积极稳妥地进行了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不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使药品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药品质量稳定提高。两年来,药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2511人次,查处各类案件257起,没收药品、医疗器械标值43万余元,取缔无证经营69户,销毁假劣药品34万多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追究刑事责任1人,有力地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支持城镇药店向乡村延伸。目前,全县药品零售企业70家,其中乡村33家,占47.1%,农民群众购药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四是突出加强基层用药监管,不断开展农村基层用药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各涉药单位的经营使用行为。五是组织开展了“双放心”创建活动,促使涉药单位改善药店、药房条件,增强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药品监督管理和药品供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药品监督管理人员、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执法条件较差,面对广大的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还很薄弱,监管难以全部到位。二是药品供应网点偏少,药店相对集中在城区和乡镇驻地,行政村药店数量少,农民群众购药还不方便。三是药品供应渠道不规范,药品使用单位尤其是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购进药品把关不严,购进和使用假劣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游医药贩走街串巷,兜售假劣药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得不到切实保证。四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绝大多数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药品储存条件较差,药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当前,加强农村“两网”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平安惠阳,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任务目标
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落实分级负责制度,用2至3年的时间,建设四支队伍,构筑三级网络,实现三个95%,在今年年底前取得明显效果。落实分级负责制度,就是成立县、乡(镇)两级“两网”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牵头,药监、卫生、工商、公安、质监、计生、物价等部门参与组成,实行统一协调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里设在药监局,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院,负责农村“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四支队伍,就是由县药监局的药监执法人员组成药品监管的专业队伍;由县级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人员组成药品监管的联合队伍;由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药品监管的协管队伍;由行政村聘任的药品质量信息报告员组成的信息队伍。三级网络,就是县、乡(镇)、村三级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即以专业队伍、联合队伍为县级,以协管队伍为乡级,以信息队伍为村级的三级药品监督管理网络。三个95%,就是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95%以上,检查被检查单位药品数量占总数量的95%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关于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建设,重点是加大药监体制改革力度,加快药监行政机构与技术机构建设。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爱药监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县、乡、村三级网络中去,人员要相对固定。年实现所有乡镇全部建立药品协管队伍,所有行政村均有1名药品质量报告员的目标。
关于药品供应网络建设,重点是规范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县、乡两级计生服务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扩大农村药品零售企业覆盖面,畅通三条药品配送渠道,即药品批发企业直接配送渠道、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统一配送渠道、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代购分发渠道。从而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药品配送覆盖面全部达到100%。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行药剂工作评价标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也要参照执行;二是要坚持把药店办到农村去,要进一步倾斜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支持鼓励城镇药店向农村延伸,争取2至3年时间,使农村药店覆盖面达到行政村数量的10%。三是支持惠阳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药品直接配送业务,鼓励发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大零售药店的统一配送。总之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药品快速直接配送服务。这里特别强调,乡镇卫生院为辖区内村卫生室、乡医代购分发药品,必须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的明确要求,也是乡镇卫生院逐步改变以药养医、实现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搞一刀切。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领导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这项工作。县里已经成立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假劣药品的打击力度,组织开展好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经营行为,不断净化药品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去。
篇10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指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居)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妇幼保健服务,减女儿童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健康隐患,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属性,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按照“市建龙头、镇强枢纽、村打基础”的总体布局,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一是要加强“龙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内涵建设,要按《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标准(试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全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突出公共卫生性质,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基层指导、群体保健、健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检查评估、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协助卫生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工作措施、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枢纽”,要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职保健人员,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人员的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网底”建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网底,是做好个体、群体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备乡村医生(医生),尤其是女乡医,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分级医疗保健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纵向义务合作关系,实现“早孕建卡在社区、高危管理进医院、产后访视回社区”的服务模式,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基本妇幼保健服务。
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做为技术支撑,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支持。设立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新生儿抢救间,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抢救能力,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
三、明确三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一)村(居)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1.专人负责妇幼卫生工作,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情况,填写孕产妇登记本、7岁以下儿童登记本,建立孕产妇、儿童健康档案,掌握动态变化,发生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2.定期参加镇(街)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例会,按规定报告妇幼(出生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
3.督促早孕妇女进行早孕检查及保健。
4.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4.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二)镇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基本情况。建立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与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总结孕产妇、儿童管理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妇幼卫生常规报表,完成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质控任务;对死亡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调查、登记、填卡上报。
2.培训、指导村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村级妇幼例会。
3.在市级指导下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接受市级培训、管理与监督。
4.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筛查高危并加强管理。负责与市级建立网络联系,保证转诊或寻求支持的通路顺畅,所有转诊病人有转诊记录。
5.为7岁以下儿童提供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
6.开展辖区内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7.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三)市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妇女儿童保健业务指导管理。
2.培训、指导镇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镇级妇幼例会。
3.固定专人负责全市妇幼卫生常规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完成“三网监测”与信息统计质控任务。
4.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产前筛查;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5.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延伸服务。
6.承担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
(四)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职责
1.确定专职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员,负责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死亡、出生、活产、孕产妇保健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工作,定期上报。
2.组织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做好本院孕产妇死因评审,并及时向同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将死亡报告卡送妇幼保健机构。急诊科、儿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每年度的年报质控工作。
3.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全市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设孕产妇保健门诊,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认真填写保健手册,实施系统保健。
4.畅通绿色通道。畅通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设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成立危重孕产妇及危重儿童抢救中心,承担高危孕产妇及难产、高危儿的会诊、转诊、抢救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房屋、设备配备:按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235号)、《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11〕56号)以及《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文件中关于房屋、设备的配备要求,配备业务用房和基本的设备、设施。
(二)人员配备。各医疗保健机构要明确专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本辖区妇幼保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确需调整的,需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落实妇幼保健人员补助待遇。为保持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对从事群体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可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应高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津贴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