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篇1

内 涵

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行业协会指导并参与,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区域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学校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校、院(系)两级平台,成立以“五个共同”为核心的利益实体,实现“三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其特点是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如图 1 所示。

实 践

形成校院两级组织架构

学校建立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通过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政、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学校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组织机构、性质、作用、权利和义务、活动方式等内容,建立理事会议规则、联席会议制度等。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相关机构代表组成;理事会设常务理事会,负责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职能;设立理事会秘书处,配备专人,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协商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合作发展领域和项目;审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及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与合作办学政策文件;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发展关系,协商协助解决相关难题和困难;监督共建共享资源及合作成果的利用情况,评估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级学院组建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是二级学院邀请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办学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建立的校企合作组织。其组织架构和开展工作从属于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负责听取本级校企合作工作报告,审议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校企合作制度;为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搭建平台。学校对外合作工作部门负责学院合作办学管理与校级层面合作办学组织实施工作;二级学院设立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及管理工作

创建由市级相关政府部门、学院驻地区政府、重点建设专业市级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和学院代表组成的“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及“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体制保证;建立相应运行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发挥议事、咨询、协调、合作功能,形成学校新的办学管理机构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组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搭建“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是一个由学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思路,建设创意产业及创新创业基地,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基地“管委会”为协调机构,以“中心”为专业建设载体,由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际操作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运行模式。学校从两校区办学实际出发,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分别在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构,并按照行业、专业划分成立以专业(群)层面集实训实习、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社会培训“四位一体”功能的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在华岩校区建设九龙创意产业基地。九龙创意产业基地由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创意产业联盟、重庆广电集团等法人主体合作共建。由学校出场地,政府出政策,引进影视、动漫和艺术设计行业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建成接纳影视动画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师生进行产品研究开发、参观、见习、实习实训教学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创意产业基地,为影视动画和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专业建设支持。基地主要功能一是对接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载体“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推广中心”“动漫产品研发与推广中心”;二是承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传媒类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为校企专兼职教师提供社会服务项目,成为企业、学校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三是成为服务于企业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学生定岗实习的平台。

在合川校区建设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由合川区人民政府、合川区招商局、重庆华地投资集团、瑞思集团、重庆群标移动网谷管理公司等法人主体合作共建。在学校原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技术推广中心、研究所和微型企业等基础上,学校出场地,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入企业,建成创新创业基地。学校依托位于重庆“全球移动网谷”的现代化资源和设备设施,为软件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建设提供支持,把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成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微企孵化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一是积极参与合川区“重庆市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全球移动网谷”的建设,投入学校优势技术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利用其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移动手机软件产业的定位,引进软件研发、游戏动漫、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相关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共建软件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三是对接校企合作专业和专业群,在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嘉陵江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中心”“ 嘉陵江营销管理推广中心”“嘉陵江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中心”。

开创“五个共同”合作办学机制

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载体,创新并实践“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校企各方在理事会的推动下,以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和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利用政府和行业的支持政策,做好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开发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通过创新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治理机制,适应以教学为中心的院系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与学生管理保障机制;通过项目的合作,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紧贴“五个共同”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建设,政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成立后,理事会从两校区办学的实际出发,在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分别成立“政行校企合作共建管委会”。管委会以各“研发与推广中心”、研究所、企业等为重点专业(群)建设和生产研发载体,根据理事会授权协调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即:管委会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进入“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基地”的企业、工作室等,按照行业,专业划分到与重点建设专业相对应的同一个中心,各行业“研发与推广中心”又对应学校相应的专业,相应专业的负责人又是相应行业中心的成员或负责人。正常情况下,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以“中心”为单位在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工作。 从而形成了“管委会”协调下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际操作的,行业、企业与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合作,实践“两个平台、五个共同、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构建“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以“五个共同”为核心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实训考核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岗位结构的改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三个融合”,即:三段能力(通用能力、专门能力、综合能力)的融合;三种评价方式(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融合;三种学习环境(课堂学习、职场学习、网络学习)的融合。三个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搞好“五个共同”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合作育人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就业、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使合作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资源共建制度:校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在学校教师培训、挂职实践、企业员工培训、学历提升、对外培训与服务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校企双向兼职、共同向外、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责任共担制度:理事会成员单位签订共管共育的协议明确彼此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校企考核与评价制度建设。

合作发展制度:签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原则、合作目标及内容、各方责权利、合作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等。界定合作办学内容、各方责权利、工作机构及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双方的全方位提升。

成果共享制度:制定合作办学项目利益分配意见,为企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并及时转化成果提供动力。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行校企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校企员工的身份障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基地及其组成要素为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构建校企互利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建立“双岗双责”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校企互通”共同培育师资的制度,通过进行校企合作单位之间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专业带头人与企业部门管理人员、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之间的身份互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健全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制定校企人员互聘、轮换管理制度,通过推行专业带头人“兼职企业顾问”制、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制建立起适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实践制度。同时,积极推促兼职教师的选拔和聘用,以锻造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建立“项目合作”的共赢合作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以及校企合作项目负责制度,加大用于合作企业项目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并挂牌运行;奖励在企业产学研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师生员工和企业员工,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

建立“多元评价”的质量监控机制。学校合作办学理事会从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考虑各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建立接受政府、社会、企业、学校评价的应对机制。一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合作办学的主导者,他们代表国家的利益,实施对学校办学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二是社会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它们代表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对学校进行检查和评估。三是企业作为合作办学的人财物投入者,参与制定合作办学、培训、科研及社会服务保障制度,形成合作办学全程监控机制。四是学校内部通过教学督导、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毕业生质量跟踪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质量监控与自我评价。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多主体监督的质量监控机制实现了依据办学目标,对合作各方的教学质量、科研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测量、调整或修正,保证学校各利益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建立“搭台唱戏”的集聚效果机制。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推进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有效促进基地企业引入,这种通过政府出政策、学校出资源、企业出项目,政行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合作发展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为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合作共建管理信息平台。建成集校企合作门户网站、合作项目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网络教学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建设、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提供网络支持,满足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校企共同管理、学业成绩评定的信息化需求;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支持提供及时快捷的途径,实现校企、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学校支持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成 效

学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成立一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先后促成学校与297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签订150余项合作项目,年均提供4500余个就业岗位,合作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员工培训、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九龙创意产业基地、嘉陵江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先后入驻企业30家,研究所与技术推广中心11个;为企业开展横向课题21项,合同总金额168.3万元;获55项专利授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80余次,获得30万元的重庆市应用技术推广资助1项,为企业技术服务(含社会培训)年收入304万元,获得企业(准)捐赠104万元;完成重庆市科研项目29个,国家开放大学项目5个,国家社科联项目2个,重庆高教学会项目3个,重庆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3个;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81部,合作共建工作室、实训室30个,完成各类企业人员培训2万余人次,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职业道德”(行业)、扶贫雨露计划月嫂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40余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8000余人次。

篇2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班主任;优势;工作要点

在当今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各项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职责,工作琐碎且责任重大。因此各高校在辅导员职位之外还普遍另设有班主任一职来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和班级管理,班主任常由专任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可大大减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提升效率。在笔者工作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常聘请专任教师尤其是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来担任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数不超过两个。笔者长期担任自己任课班级的班主任,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有一定认识,故以本学院为例撰文试述之。

一、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具有督促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优势

高校要担负教书育人的重要社会责任,教书的责任主要由专任教师所担负,育人则主要由辅导员完成。但教书和育人并非割裂,每个老师同时都在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专任教师包括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对而言专业课教师与各专业学生所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要多,故高职院校常聘用专业课教师担任所任课班级班主任,以强化课堂管理。专业教师通常是本专业出身,而学生们也都知道学习专业知识是自己大学生涯的重头戏,故对于专业课教师多言听计从,因此专业课教师担任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具有强化课堂管理、督促和指导学习的优势。相对而言,辅导员不一定是本专业出身,难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和效率作有效管理和掌控。

作为专任教师,笔者教授多门课程、涉及多个班级,有自己所任班主任的一个包装艺术设计班级和一个装潢艺术设计班级,也包括其他专业班级和同一专业的其他班级。不管任教哪个班级,笔者都在该班主要班干部的协助下有效掌控课堂,随时与该班辅导员联系、交流日常状况,取得了较好效果。因为教务工作和其他各项事物的繁重,笔者很少有课堂以外的时间去管理学生,也不能离开课堂去宿舍巡查逃课学生,故重视掌控授课时间,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去了解和管理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上课前认真考勤,将迟到、逃n的学生名单及时通知辅导员进行管理,除了认真授课、指导实训外,笔者尽量接触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学习习惯等,并开导少数爱玩、爱逃课的学生。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是学院所新开设的专业,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该专业班级人数不多、但学情较为复杂;包装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几何基础,在学习中需要付出很多耐心和细心,而有一部分学生明显缺乏上述能力。因此,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笔者授课适时把握进度以照顾全班的整体水平,更需要花时间辅导少数基础较差、不爱学习的同学;笔者对班级学生十分熟悉,在及时鼓励优秀学生继续进取的同时也多与常逃课的学生谈心,有位男生说自己对包装实在没兴趣,我则耐心告诉他学习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有苦有乐,并手把手教他完成一些小的练习、感受到一点点成就,后来他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观。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管理本专业学生和课堂,是对症下药,具有督促和指导学生的明显优势。

二、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要点

高校学生是成年人,但只是生理成人、大多心理尚未成人,其人生观价值观虽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观念,但辨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尚不足,易受外界的不良诱惑的影响。尤其高职院校学生的状况原本就较本科院校要差一些,因此担任班主任工作,专业课教师首先班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富有正能量的外在形象、切忌给人以轻浮之感,同时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能在专业学习中予学生以指导并能在关乎职业生涯和为人处世的交流中让学生获得启发、感悟。另外,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仅负次要责任,当发现学生有不良状况时应当及时通知辅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和干预,不可越俎代庖、不可影响课堂教学,这是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要点。

三、结语

以专业课教师来担任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以专业课程授课为主线来履行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责,是抓住了教师和学生的最大交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方式,落实各项工作要点,能有效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笔者对此谨进行简要概括,并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薄弱学校;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捆绑评价;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14-02

2002年5月28日,为了促进江苏扬州市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撤销原扬州市第二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组建了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合并后的学校有教职工170人,超编54人。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多富余教师整天喝茶聊天;上课老师心理极不平衡,不思进取;中层以上干部28人,超编两倍多,且年龄偏大,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

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才有出路。2003年1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上岗制,通过民主程序,聘用了新一届“有思想、有特长、敢创新、敢承担”的年轻中层干部。2003年暑假,学校在全校教职工中实施竞争上岗制,同一岗位按得分高低排序,高分者优先录用。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125位参加竞聘的教职工中,有114位获得本校岗位。竞聘工作为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05年暑假,学校拉开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多劳多酬

学校首先改革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根据工作实绩靠档。学校把地方财政每月按人均300元发放的地方岗位补贴全部用于教师奖励,向一线教师和超工作量的教师倾斜,对在足量、超量完成工作量的基础上又确有成绩的教师则以跳档的形式加以奖励,对工作不努力、成绩不明显的教师奖金向下靠档,拉开奖金的梯度与档距,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以教学实绩为导向。突出对团队的绩效考核

在分档发放奖金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对两个团队捆绑考核,推动教师的合作和团队文化的建立。这两个团队都是贴近教学一线、直接服务干学生的。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一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决定着这个班的教学质量。2005年暑期,学校打破了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配置的传统模式,改为新的办法:先由学校选聘班主任,并将任课教师划分到各年级中,各年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向选择,学校对该班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捆绑考核。该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均分居年级末位且与第一名相差较大,则该班教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这样的模式确立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主任协调、平衡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功能。比如:按考核要求,班级中只有每一个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均衡发展并表现良好,才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与奖励,据此,班主任就可以根据情况向任课教师提出“补差”要求,防止学生严重偏科。

2,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捆绑考核。校领导分别下到备课组,与备课组长一起负责备课组的工作。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未完成相应指标的,取消该校领导年终考核奖,该备课组教师亦不能获得相关奖励。学校还通过调整撤换备课组长加大改革力度,先后有多名备课组长被撤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促使他们深入教学一线服务,从基础的实事做起,狠抓教学质量。几年来,这一考核以其力度大、激励性强(最高奖励达4000元,最低为0元),有效地调动了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考奖励。对每年初三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备课组、班级及个人进行奖励,此项奖励力度最大,最大差距达9000余元。

4,推进评聘分离的改革。为配合上述捆绑考核,学校按岗位对所需人员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前者是将双向选择中落聘的教师,在一学年中降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下调;而“低职高聘”是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高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上调。几年来,有5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有多位中级职称教师被“低职高聘”,实现了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三、完善过程考核,优劳优酬

上述考核和分配方案在最初的一年中,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列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方案过于注重工作量、教学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领导认识到,绩效考核应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把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范畴。2006年学校的绩效考核进入第三个阶段。

1,调整“量”与“效”之间的比例。为加大月度考核力度,学校将原来超出基本课时以外的工作量按每课时9元发放的津贴减为5元,这样从中挤出8000元。同时,从原来的地方岗位补贴中拿出约2.8万元。两项一起投放到月度质量考核中去。这样再加上学校用于“捆绑考核”、“中考奖励”、“低职高聘”等方面的奖励,使得学校每年用于绩效奖励的金额达到津贴总额的80%。

2,制定“过程质量考核制度”。这是针对班主任、教学人员、备课组长、教辅后勤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状态、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高级教师和年轻教师专项考核、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运行质态、教辅后勤人员工作质态等,注重的是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有利于把握动态问题,弥补了原来注重结果绩效考核的不足。

其分配原则体现了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奖勤罚懒和拉大差距的改革宗旨,主要表现为:各考核系列最高奖次中,班主任为1000元/月、教学人员为500元/月、备课组长为300元/月、教辅人员为400元/月。除教辅人员外,以上其他三个系列可以兼有。各系列最高奖次与最低收入的差距,教学人员为400元/月,班主任为800元/月。每个人每月工作状况不同,奖金收入也会完全不同,再也不会出现每月拿固定奖金的情况。以2009年2月份的过程考核为例,奖金差距幅度达1700元。

学校将行政人员及其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行政人员若上课,则这部分按照教师标准参加绩效考核,行政管理工作部分按照班主任标准参加绩效考核。以校长为例,他上课少,按教师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低;但如果他的行政管理任务多,而且学校整体发展良好,那么他按行政管理人员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高。这样总体上即体现了绩效导向。

四、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成效

篇5

随着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学生由原来纯粹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公寓人”转变。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公寓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从细微处入手,在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建的学生公寓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对原有的学生公寓及其设备及时进行改建、维修、更新,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如设立学生活动室、学生接待室、宣传栏、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满足学生的业余文体活动的需要,为校园文化活动向公寓延伸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2、齐抓共管,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将寝室的各方面建设纳入到班级集体观念的教育中来,将分散的寝室个体单元融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辅导员高效通畅的完成工作任务。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一个管理重心,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公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将思想工作扎根于公寓势在必行,辅导员的“三同”使思想教育的范围直接扩大到公寓社区。在公寓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使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以充分地体现。(2)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重在强化学生骨干的主导作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通过建立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和团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模式,形成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开展的桥头堡。定期召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交流会,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将思想教育和工作分析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召开团支部和团小组长的工作例会,既教育团员增强政治觉悟,发挥模范作用,提高理论水平,又反映出现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公寓管理中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力地配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公寓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里将其处理完毕。(3)构建两条管理辅助线,深化寝室单元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寝室建设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寝室学生骨干的作用是能否管理好寝室,进而带动班级建设的关键。在寝室内部设立寝室长和团小组长,选派思想成熟、工作踏实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员来担任,将思想引导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以辅导员为管理终端,建立班干——寝室长——寝室成员和团干——团小组长——寝室成员两条辅助管理线,深化对寝室单元的直接管理,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使管理终端的要求和工作思路得以准确及时的传达,并且使寝室管理工作明确化,形成责权分明,分工有序,配合到位的寝室管理局面,有助于学生的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

3、知行合一,不断完善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表现测评机制。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双面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成绩优秀,可在寝室里则不讲卫生、污言秽语等等。古人倡导“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分裂无疑是教育的遗憾。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的内容较少,为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二、实行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取得的效果和作用

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重心地位,细化了班委和团支部的辅助管理作用,提高了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的时效性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践证明此模式有效地配合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1)信息反馈速度快。在以辅导员为管理高端的管理模式下,所有的信息流动是以金字塔式的发散传递,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畅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道,明确了个人在传递链的主体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克服了以往权责不明,学生相互推委的弊端,从而使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深入公寓。(2)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得公寓的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更加透明化和服务化。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将寝室长和团小组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寝室有思想堡垒,自我管理有相互制约和监督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寝室的整体工作,有助于形成寝室管理者对每个成员情况的深入掌握,准确客观地判断事情发展的情况,使学生管理者即时了解隐患存在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科学地处理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隐患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防范时间。(3)思想优势明显,工作易到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削弱甚至放弃管理。将团小组长直接设到寝室,使得共青团的工作直接扎根公寓,将思想教育的阵地直接设到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将大型的复杂的有难度的工作化整为零,由工作的最基本元素寝室开始最后上升到集体,使得寝室长及团小组长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强化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两条管理线的辅助配合,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既有安排布置的统一又有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有效地使学生工作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活动的开展也丰富和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为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工作上的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正在不断淡化,因此合适的思想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集体意识,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思想教育扎根公寓,实行一个重心两条管理辅助线的三级管理模式,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不仅使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快捷地管理学生,更使思想工作的阵地转移到学生生活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管理的细致化、深入化、层次化作了良好的铺垫。尽管其存在有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工作模式始终是学生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不论改革怎样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不能社会化,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我们应当在创新与稳定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篇6

北京标本

1.更新组织结构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对学校的一个突出影响便是凸显教育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成为学校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上的重要出发点。

燕山区向阳小学结合其办学实践经验,逐渐明确“关怀教育”的思想主题,并将连接校长、行政干部、教师、学生的组织结构,从自上而下逐层管理的“金字塔”式变为自内向外逐层服务的“同心圆”式。从“管理”到“服务”体现了学校对组织功能实现方式的重新认识;而从“金字塔”到“同心圆”则代表组织结构每一环与其他环接触联系的范围扩大。

2.拓展组织信息传递路径。

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以校园网为依托,试图建立网络对话式组织模式。在信息中心的技术支持下,校园网设计了若干涉及教学、管理、教师心理情感以及校园日常工作生活点滴的板块,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一个板块的负责人,至少在一个方面具有相对的信息强势。

同时,全校教师养成了网络即时交流的习惯,不仅日常工作的讨论可以摆脱时间、地点、职位、人数等因素的限制放在网上开展,而且一些工作布置、主题研讨也可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教师对于工作和管理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随时可在网上发表,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积极跟贴,分析利弊。这样,缩短了管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途径,使组织信息从直线传播变为多向化的网络传播,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为每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平台,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成为“学校的主人”。

3.推出临时性专项组织。

为了调动更多教师主动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将学校一段时期内要举行的主题活动设置成若干个独立项目,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和个人条件自行组成相应的项目小组承担项目任务,学校通过相应的管理规程确保项目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对其提供相应支持。这些专题性工作小组随着项目的建立而建立,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终结,有助于简化管理结构,明确任务目标,发挥个人特长,促进专权下放。

4.建立科研系列组织。

针对学校中教科研组织之间的协调矛盾,怀柔区第一小学在学校建立了一套平行于教研系统的科研组织——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会,下设语文、数学、科任、体卫、教育技术、德育、评价督导和后勤服务八个分会。这一尝试虽然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但它至少在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有助于明确学科科研的责任;第二,有助于通过科研促进学校各个领域的工作。

5.强化教研指导组织。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绝大多数学校都采取若干举措以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其中多数学校设立了学科大组长或学科主任等职位层级,以更好地组织学科教研,指导学科教学。

门头沟区大峪一小在校本教研管理方面不仅增设了学科教学主任,还选出以教研组长为主体的一部分教师,作为校本教研员组成校本教研员工作室,集体指导学科教学和研究。校本教研员工作室不仅成为该校教师业务咨询机构,并且对学科教学实施团体协作引领,同时还参与学校发展策划等管理事宜。校本教研员工作室发挥了对教师的自我引领作用,解决了实际问题,激发了教师潜能。

6.整合教学与班级管理力量。

朝阳区京通小学建立了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班级工作组,共同研究班级管理和教学问题,不仅缓解了班主任单兵作战的困境,而且还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教师工作组内部的交流有助于教师在心目中形成更为立体和多元的学生形象,有助于对学生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7.创建动态教研结构。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研究能力,但是原有小学教研组织多为以年级划分的学科教研组或称备课组,在对学科的整体把握上存在缺陷。同时,提高课程综合性的课程改革要求也与分科教研的实践产生矛盾。

崇文区培新小学尝试了动态教研的结构设计。他们在原有年级备课组内教研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跨年级的学科教研,同时还在一些科任学科组之间尝试跨学科联合教研。这种动态的设计,兼顾了教研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增强了教研组织的开放性、互补性和整合度。

8.建立校际业务交流机制。

顺义区沙岭学校开放学校边界,联合附近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跨校教研组织,既提升了本校教研水平,又增进了区域间教师的信息流通,推动传统封闭型学校向现代开放型学校转变。

上海标本

1.松散藕合结构与紧密藕合机构的分化。

在上海市的重点中学中,大多采用松散藕合结构进行组织创新。

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校组织机构扁平化,只设立了校长室和校务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信息科研处以及年级组、教研组、后勤;上海浦东新区川沙中学,构建两级行政组织系统,学校精简了政教处、教导处这一层中间机构,校长室直接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而在上海市的小学,紧密藕合的组织结构成为首选。

这些小学中,一般会有一个校长和一两位副校长,校长全面主持工作,两位副校长依次分管教学和德育。接着是中层岗位,可以细分为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人秘处、信息化办公室等等,其中教导处的人员最多,一般有分管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等正副教导主任三人。中层下面往往是年级组和教研组。年级组分六个年级,一般有六个年级组长,年级组一般归德育处和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领导;教研组是按照学科来分类的,一般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科学、体育、信息技术等教研组,而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是大学科,所以往往还会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来划分。最后,年级组下面是每个年级中的班级和班主任,而教研组下面是某学科的任课教师,有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兼职的,那么就归属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双重领导。如上海市行知小学、复旦大学附属小学、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海阂行区实验小学均是紧密型学校组织结构。

事实上,这样的分化是有理论趋势的。

重点中学选取松散藕合结构,是因为,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的特质规定,学校组织机构日趋增多,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可谓部门林立,纵横交叉,校长的很多精力牵制于部门工作的协调。尽管人事很多,但仍然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同时,由于机构繁多,整个管理组织貌似严密,工作很细,但实际上反应迟笨。而且存在德育与教学分离、教学与管理分割、教育与服务脱节等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向传统的学校组织提出了挑战,要求其作出变革。

而松散藕合结构创造了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模糊又理性,既表现自发性又表现刻意性的组织形象。保证了学校组织上下层之间的不断沟通,下层能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意图,上层也能较快的了解到下层相关情况,能够吸收第一线人员的营养。组织的上下级互动,能激荡出巨大的内部能量。通过分权,畅通了学校上下管理渠道,加快了决策速度,各项指令有了快速反应,学校管理时效性显著。同时,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关注个人的具体感受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不必遵循复杂的规章制度,便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小学采用紧密藕合结构,是因为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小学管理现象所固有的恒常性的、趋向性的特征。紧密藕合结构有明确的分工,有鲜明的权力等级关系,有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严明的上对下的控制。以“成事” 为学校的唯一价值取向,追求高效地完成事务性目标。紧密藕合结构可以确保学校决策制度的可靠性,避免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诱的现象。并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另外,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也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能保证学校组织行为的稳定性。

2.混合型组织结构的创新。

显而易见,松散藕合结构与紧密藕合结构各有利弊,但是二者相结合则催生出“混合型学校组织结构”。从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经验来看:“一室四部”混合型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了理事会的决策咨询作用,校长办公室、体艺部、教学部、保障部和德研部,在理事会的直接负责和指导下工作,形成一种横向与互动的非线性网络,较好地促进了学校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

该校的办学实践表明,理事会制的“一室四部”混合型组织机构结构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创新实效。首先,创新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决策咨询为职能的理事会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次,创新了办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三,创新了学校功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互动式师资培训、体育科研实验、中学体教结合、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功能兼备;第四,创新了培养模式,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理念,培养“ 品德优良,文化合格,竞技特长” 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最后,创新了人事制度,造就了一支有强烈体育情感、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篇7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1943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1]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包括人类对呼吸、水、食物和睡眠等方面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体生理机能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和财产所有性等方面的需求。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保证之后,安全需求就会产生。第三层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人类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这一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第四层次是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等需求。自我尊重又称内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被他人尊重又称外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他人的信任和褒义评价。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觉性等。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马斯洛指出,只有在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都满足的前提下,最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

(二)职业倦怠和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工作倦怠等,最早由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弗登伯格在1973年提出,用于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2]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是在工作环境中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感和肉体疲倦劳累的感觉不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时所表现出的由于工作压力、紧张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情绪衰竭,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并且缺乏热情与活力,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二是情感淡薄,逃避社会交往,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无助感,对学生期望值降低。[3]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提供一系列非学术支持服务,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的专职人员。导学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不完全一样,导学教师除了要完成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等班主任日常工作外,还肩负着组织学习活动,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任务。随着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开放教育在观念、方式、对象、资源和时空等方面日益开放,对导学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资源整合和科研反思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从导学教师队伍结构分析,存在“三多三少”。一是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大部分导学教师同时要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的工作。二是年轻的多,有经验的少。电大(开大)系统目前整体师资队伍的趋年轻化发展导致导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三是带班人数偏多,队伍总量偏少。受开放教育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有的导学教师同时要带多个专业多个班级。其次,从导学教师功能定位分析,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始业教育指导,轻学习过程管理。导学教师普通较为重视学生入学教育环节,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帮导较为有限。部分导学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性导学。二是重在线学习引导,轻线下学习监督。当前全国电大(开大)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面授课到课率较低。受开放教育远距离教学过程“教”与“学”准分离的特点制约,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学教师往往较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特别是在线学习,而忽视了以参与面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线下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三是重课程学习结果,轻综合素质培养。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生源复杂,学习功利性强。导学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过多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与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较为放松。如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如何在导学中做好“双创”教育,也是亟待解答的一个问题。再次,从导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角度分析,存在“三有三缺”。一是制度建设有规范,但有效执行欠缺。目前各地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日渐完善,如纷纷出台导学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办法等。但如何在工作中有效执行仍是一个大问题。二是素质提升有要求,但组织推动欠缺。以浙江省为例,省电大和各市级电大对导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均有明确要求,但实际上队伍整体水平的推动工作较难开展,素质提升不明显。三是管理考核有指标,但有效激励欠缺。尽管对导学教师工作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但是在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背景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部分导学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得多可能错的多”的消极思想较严重。基于上述整体现状,职业倦怠现象在当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中日益显现。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一是生理上常常感觉疲倦,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时甚至出现食欲不振和失眠等情况。导学教师普遍愿意用“忙”和“累”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二是心理上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在工作中情绪波动大,甚至怀疑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导学教师在工作中牢骚和抱怨较多,表现出较多的负能量。三是行动上表现为工作责任心的下降,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工作中与学生关系较为疏远,仅仅满足于各类教学、考试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面分析,工作强度过大、负担过重,身体得不到较好的休息是导学教师在这一层面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以笔者所在的市级电大为例,在实际工作中,一名导学教师往往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成人学生导学工作,甚至在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季时还需承担一定量的招生任务。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导学教师身心疲惫,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从安全需求层面分析,工作中的付出与工资收入的不成比例、岗位设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也易导致导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电大(开大)系统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不少导学教师是80后甚至是85后。这部分教师在基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在面对买房、成家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时,不安全感尤为突出。再者,导学教师岗位的设置具有不确定性。在竞争激烈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市场中,开放教育的龙头老大地位受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等的冲击,招生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逐渐减少,导学教师容易对自身岗位设置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从爱与归属的需求层面分析,长期与家人、朋友的分离状态是在这一层面造成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双休日,而这部分时间恰恰是普通职业工作人员用于陪伴家人、教育子女或朋友欢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子女处于学龄期的导学教师,长时间的与家人、子女的分离,不仅造成自身对家人和子女心理上的愧疚,还可能引发家人对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严重的甚至引发家庭危机。从尊重需求层面分析,导学教师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电大(开大)虽然在本质上属于高等学历教育,但由于冠有“成人教育”的名,从整体来看,目前电大的社会美誉度仍然较低,社会评价仍存在偏见。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末流,加上电大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下滑,导致电大在办学、收费、就业等政策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歧视现象。受这些因素制约,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对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较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较差,不仅不以自己是电大(开大)导学教师的身份自豪,反而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身份、地位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从自我实现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面分析,由于受以上四个层面的因素影响,自我实现需求这一最高层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具体可表现在导学教师普遍缺乏个人职业规划、缺乏在工作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导学教师由于获得不了工作成就感,对导学工作抱有“做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无法将个人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很难实现其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消解对策

(一)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通过正面引导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建议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导学教师消解职业倦怠。一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正确认识、对待职业倦怠,消除其对职业倦怠的畏惧心理,并通过适当的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当发现自身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时,应敢于面对问题,承认并接受,然后积极查找自身原因,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二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既要认可教师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又要接受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是要引导导学教师学会一些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职业倦怠产生前及时地疏导、排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或心理困扰,学会悦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引导导学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个性修养。可通过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教学管理类课程、专业讲座等,从而调整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并提升价值。

(二)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通过技术优化、积极培养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建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导学方式和流程,加强对导学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消解职业倦怠。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地将导学教师从部分简单、重复而又繁杂的导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导学工作的强度,减少工作时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二是定期组织进修导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组织他们参加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等相关的进修或培训,拓宽导学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帮助他们克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面向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积极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和释放他们的工作压力。

(三)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层面通过制度建设消解职业倦怠

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层面,建议通过制度建设为导学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强化育人绩效激励。一是明确导学教师在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建立导学教师准入制度,完善导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在制度层面加以强化,提升导学教师的地位。二是探索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导学教师激励机制,如通过规范导学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将服务年限与工作待遇相挂钩等激励手段,帮助导学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消解职业倦怠。三是在校内营造宽容、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搭建导学工作研讨会、导学教师工作论坛等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导学教师队伍内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工作反思,增强科研氛围,提升导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倪科卿.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7):58-59.

[2]公艳艳.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62-64.

[3]谭少元.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探因与对策: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77-79.

[4]倪嘉波.试析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