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数学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李海涛
初中数学习题训练的有效性龙江艳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有效性研究和焕玲
"互批作文"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张洪伟
用快速作文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李春兰
初中英语教学测试诊断的有效性研究梅广宇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备课的有效性郭宏博
初中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研究甄洪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张玉岐
《木兰诗》教学实录与评析朱小红,孙雷,邹兰春
《端午的鸭蛋》导学设计高玉霞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肇亚娟
寿镜吾先生为什么不回答鲁迅的问题——兼谈文本解读和背景资料呈现的关系刘宏业
加强课堂评价提升教学效益陈锋
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陈芳
创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文继志
"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李小军
藤野先生对匿名信事件究竟是什么态度汪茂吾
简约,是语文课堂不能缺少的李冬梅
硬笔写字教学调查研究与方法措施程灿
PBL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对一节市级公开课的课例研究王丽娜,徐峰
数学学科评价应力求促进学生发展董诗林
数学课应对学生加强发现思维训练文辉
构建"情境引探五环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红香
摩擦因数一定小于1吗李志强
《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中『行之辨音佟百成
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学物理课堂杨福松
几何计算型综合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韩春见
2009年中考物理光学力学作图题分析王桂梅
给"爱"设置防线王旭红
上课总是分心怎么办章睿齐
对待小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邓立
和"双面"学生"过招"王国伟
『不差钱的学生差什么何广茹
教师,先从自身找原因邱官钦
我想起了小丁……高兆华
少女变形记周仁满
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刘春莲
谁扔的纸团袁桂利
呵,张良曲传靖
魏书生给学生增讲的课外文章赵忠福
清塘荷韵季羡林
硬朗朗的生命礼赞——《清塘荷韵》赏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沈永生
难忘那一年于郑庆
校门口的那棵老柳树郑春哲
请家长周毅
丑小鸭的"丑"与"美"陈蕊
心灵的成长人生的启示张蕊
入情入境入味的品尝孙红
以《最后一课》教学为例谈爱国教育刘宏业
《教师教学用书》应该如何用——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教学为例符礼科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板书教学崔悦
《社戏》中的"呐喊"程云花
孔子在乎得可爱沈永生
《马说》研讨练习题的变更建议史峰HtTp://
在探索中享受快乐王爱生
关于"三角板"操作讲解六例何树生
提升英语"话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EEC教材第9单元第2课为例的课例分析吴岩
大道至简妙得解——对一道中考试题的探究齐安德
对一道课本例题的质疑李祥燕
中考数学复习要点指导李成康
根据光学作图题特点进行物理中考复习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崔胜春
方案设计问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及主要解法(上)韩丁
那个倾斜的易拉罐刘卫杰
漫画后的漫画臧玉霞
小孩子怀何伟
我与小凯关于情感问题的对话张雪梅
窗内窗外郑春哲
馒头与我的大学黄军英
爷爷的智慧——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的一些感悟王文治
体验知识发生的教学过程不能省王爱生,张文光
好的开始一定能成功一半吗——《浮力》教学案例许洁
『在洞庭一湖的『一字究竟作何解释徐宏寿
是"感人的亲情"还是"快乐和自得"——对《散步》主题的深思侯守斌,陈明
项羽自刎为哪般李小军
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段祖明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张林德
2010年中考物理新题面面观刘桂英,崔胜春
新学期给新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王旭红
一座弯弯的小石桥石铁权
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郭连元
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个策略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钱跃华
对教育领域几个经典修辞的理性思考赵惠,刘涛
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设置情境施晓微
英语课堂上的关怀不可忽视严雪青,欧阳锡龙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王冬梅
分析中考教学中的多答案考题郭丽华
中考物理信息给予题分析王桂梅
篇2
一、目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误区及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迅速发展,初中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确,开始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能按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并产生情感体验。当代中学生成长在社会基本安定的环境中,他们将走入的却是飞跃变革的社会,因此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带有鲜明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他们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误区。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悖反。大多数学生在实际行为方面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常常出现诸如公共汽车上不愿或耻于让座、学生在许多场合不会说谢谢,对教室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尚在流水的公共水管等视若无睹、考试作弊、编造谎言欺骗同学、老师、父母、甚至打架斗殴……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这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难以抵挡眼前利益的诱惑。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但当时并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动机、需要或者愿望的心理特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舍弃或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的。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眼前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学业成绩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成功与辉煌。在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社会上及家长判断学生优劣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及能否考上重点学校;二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诱因;三是看起来可以无尽挥霍的青春生命。不少我们所认为的优秀学生,他们汲汲以求的是前者。因此他们除了对分数感兴趣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无视身边人。哪怕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兄弟姐妹、同学、家长、老师等,没有考虑这些人的感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以“何必把明天的烦恼提前到今天,为生活原则,信奉只要今日我快乐,无须愁白少年头”。看起来,这两类学生的行为表象截然不同,但不难发现其共性:他们所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眼前利益他们都放弃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年龄段所不应或不能放弃的东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他们的道德意志显得那么脆弱。
其三是价值与尊严的重新定位。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才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的。那么在学生心灵的天平上,传统道德规范所赋予他们的价值观与尊严感无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不可否认,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互相作用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面前,青少年的无所适从或慌乱盲从有其客观原因。如果我们的德育也陷入迷茫,那么贻误的将是一代人。道德的说理教育以及其它的道德宣传有助于道德知识的普及,加深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识,要使道德规范真正被受教育者内化、吸收,使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达到自由的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二、重视道德践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完善“他律”倡导“自律”。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条件,明确联系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练习成败的原因……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而不要变成它的奴隶。
2、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如: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为人处事等习惯,甚至小到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等的收集整理。有必要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使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差异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4、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教师要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挫折,困难,甚至倒退,也不足为怪。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次经不起诱惑而失去了对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道德践行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使学生走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1、特别注重家庭教育;
篇3
摘 要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关健词 自主 合作 创新 探究
一、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投掷技术动作,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2) 85%以上的同学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和肌肉力量。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的运动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 案例叙述
(一)教学常规
1.体委集合整队、检查和汇报人数。(老师协助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热身,以游戏"叫数抱团"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热身效果。(让学生跑在一个大圆上,让同学们在跑动的同时集中注意听老师报出数字,根据数字积极抱团,寻找落单和与数字不符合的小团体进行十个蹲跳。然后再继续进行跑步,等待下一次老师报数。)
2.徒手操(6节):老师带领全班集体做徒手操。主要是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和肢体韧带。
(三)基本部分:
1.导入新课:以提问的形式“请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和投掷有关?”让同学们讨论回答生活中的各种相关投掷动作。“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各种投掷”。(考虑到学生在投掷中的安全,投掷的器材选用软式垒球。)
2.为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先来以原地向后双手抛方式抛出垒球,以老师的能力,老师抛出的远度肯定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随后把全班分成四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投远为目的创新投远体验练习,各小组积极讨论,想出了各种投掷的方式,并且积极的进行尝试。(老师到各组巡视和指导,同时强调完全。)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他们合作学习和创新的中,我们开始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各组到本组指定投掷区进行投准练习,同时强调安全,每租的安全员要发挥作用)。然后各组同学利用本组创新的动作进行投准练习(能听到各组同学们的鼓励和掌声),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和点评。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4.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组织练习:本次比赛主要是结合投远和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努力最后取得胜利。比赛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同的四小组,四组同时进行投准比赛,以每人轮流投准三次,每组以投准到目标的总次数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中学生的热时非常高,相互位本组加油和鼓励。)在一次比赛结束后让各小组积极讨论和总结本组的吧足和寻找原因,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
5.素质游戏:还是比赛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迎面接力跑,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小组,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看哪组最后一名同学最先到达终点为胜。在迎面接力时要强调安全,交错接力防止迎面接力是冲撞在一起。根据情况可以组织两到三次比赛。(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的同时也要发胀学生的下肢力量)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操。(老师带领学生集体进行身心放松)
2.小结(老师对本次课进行点评和对以后的课上提出要求,学生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投准集体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激烈和欢快的游戏中,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投掷教学中不强调竞技性色彩,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本课中不强调投掷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提高投掷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本组活动中寻找到自我存在感和增强自信。
篇4
关键词:法学教育;案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从案例入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法理分析,解读法律规范,探求理论与案例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法理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学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由教师讲授法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主,但这种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案例教学方法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一、案例教学模式
(一)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是对学生专业综合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测试。在观摩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模拟法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扮演各种诉讼角色。在各种角色中把握有关法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和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切忌成为正确答案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法律争议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当好整个模拟审判过程的设计者和仲裁者。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框架性案例材料。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等。按照人民法院开庭的完整程序进行。
(二)课堂案例教学。这一方式并不等同于平常许多教师讲授法学课程时采用的举例说明,而是一改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的方式,教师精选案例,提出问题,组织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从与法理、法条的联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就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充分地讨论。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和讲评,从而将从案例中推导出来的规则升华为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讲评时,主要是看讨论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方法是否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指明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而不能对错误观点一棍子打死,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案例教学的初衷。
二、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就学习效果而言,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是第一手的知识,同时也是内化了的知识;而通过理论教学得到的则是第二手知识。成人学生不像普教学生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专心学习,他们通常是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来学习的。也就是说成人学生既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也要兼顾学业。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决定了课堂几十分钟几乎成为成人学生学习的唯一时间段。因此学生都希望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最实用的东西。三年时间很有限,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法律知识,因此,抽象的法学理论教学显得不切合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最直接、最省时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师指导学员调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总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优势互补。在这个基础上,成人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案例讨论、运用整合成记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案例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案例,通过阅读案例寻找规律,进而探求法官居中判决时的原则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又有互相辩论,通过互动,加深学生对法学的理解并使其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这种师生双方平等的、对话式的、探讨式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探索问题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法律逻辑上的思维能力和判断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法科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教学呈现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的导学特征,教师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扩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师生双方。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 MBA英语教学 案例 案例教学功效
一、案例教学法适合应用于MBA英语教学
1.MBA英语教学的实质
当今MBA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普研”式的英语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必须体现MBA的培养目标:MBA教育属于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它是以职业为导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员的职场专业素养,使学员的职业发展得到提升,造就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评价MBA教育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就是看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而MBA英语教学也必须要具备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并能满足培养、提高学生职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2.我国MBA英语教学现状
从客观因素上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国MBA英语教学大致存在3大特点。一是学生英语基础、工作背景、实际应用情况差异性大。二是课程开设时间平均偏短,最短36个学时,最多80个学时,每次上课4学时,最少9次,最多20次。三是由于受各院校师资、课程设置、地方教学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MBA英语教育都会开设通用商务英语,很少开设专业商务英语。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工作背景、工作年限、实际英语应用情况差异性大,以及该课程教学时间平均偏短,MBA英语教学如果想在以上限制条件下,达到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商务英语有个总体掌握,使学生国际化职场专业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乃至最终满足市场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需要,那么案例教学将在整个MBA商务英语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全国MBA英语教学都有一个共性:无论课时的多少,无论沿海还是西部,MBA英语教学都围绕着商务英语教学开展。商务英语本身从语言角度划分来看归属于专门语言实体,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交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是各种商务活动与管理各专业内容与一般交际内容互相融合的载体,是在各种国际化商务活动以及各种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媒介。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管理者花在组织沟通上的时间占工作时间的75%以上,沟通能力是是中高层经理人最重要的管理能力之一。所以不论将商务英语如何划分,其本质也可归属于管理类范畴,也同样适于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
1.案例与案例教学
根据前人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笔者总结得出:案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叙述,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疑难性等特征。案例教学是一种思维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它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将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员各行各业的背景知识。通过师生、学员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能够促使自己积极、愉快、深刻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的原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案例的分类
第一,高结构型或技术性问题型案例。此案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1500字,文章只把解决问题的有关事实陈述得层次分明,交待详尽。一般均有一种“最佳”解决与“标准”答案,并希望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某一概念,或学会应用并熟悉以往所学知识。这类案例主要用于高等院校中的学生或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管理者的基础性教学或培训课。
第二,中篇结构性小品型案例。所谓“结构性”,就是条理分明,此型案例与上所述案例是相同的,但其篇幅不仅限于短篇,也可为中篇,最长大约1万字。它一般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和“最佳解决方案”。这类案例多用于较低年级学生或经验较少的管理者。
第三,长篇非结构型或问题与机会确定型案例。长篇,综合性跨学科,无清晰结构,不存在“标准答案”。
第四,疆域开拓型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与机会纯属未知,有关的概念甚至运用的探索方法都还未研究。
商务英语是语言教学与商务管理知识的载体,根据以上案例类型划分、授课对象以及语言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商务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最好采用以高结构型或技术性问题型案例以及中篇结构性小品型案例为主,案例体应采用主要是对人、事件或情景的概括做出准确描述的描述型案例。
三、MBA商务英语教学案例选择的标准
第一,必须是从真实的商务活动或涉外管理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第二,词汇、内容和难度要适宜,词汇数最好不要超过1万。
第三,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体案例;对案例进行内容准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策划教学实施计。案例所现要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紧密相关,使学员在所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自由思考、互相交流和产生思维的碰撞;案例要尽量本土化。
第四,教师要对案例涉及的环境、背景、案例涉及的领域有所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包括直接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
第五,学生能接受和认同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以解决学生思想和工作的问题,提高其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使用的案例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所描述的是他们身边所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提出的是他们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六,质量好的案例。上乘案例应是有令人感兴趣的情节,引发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所关心的,所描述的事情应是最近发生的,或有代表性的,必须能使学生对案例中的真实情景产生移情作用,最终能让学生学到一种或几种技能。
第七,选择案例时,更多地应该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能否理解案例所描述的内容,即学生是否能识别什么是案例中的基本问题和与之有关的事实,并能对基本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把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对案例的分析。
四、如何提高案例教学在MBA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功效
1.“量身定制”MBA商务英语教学案例
第一,如前文所述,MBA学生的英语基础、工作背景、英语实际应用情况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差异性大,以及各院校对MBA人才培养的定位各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院校设置该课程对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案例教学中,始终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案例内容密切联系,使之服务于教学目的。
第二,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性大,以及要用非母语对国际化各种商务活动和管理过程沟通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选用全英文案例,最好采用教师自编案和教师与从事涉外或在外企工作的学生共同编制的案例,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有效开展教学。
第三,在该课时明显偏少的客观情况下,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该课程的多单元教学内容创排在一个案例中,结合学生工作背景,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职场经历、在职场中高频出现的商务活动、经历最多的管理过程为背景,以日常管理和商务活动的国际交际情景为载体,融合管理知识、特别是跨文化管理的知识,灵活地把所要教授的多章节语言教学任务和相关跨文化管理与沟通的知识与理论共同安排在案例中,能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该课程有紧密关联的单元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快地掌握。
第四,采用难度适中的商务与管理用语,应用描述性中篇结构性小品型案例,最好能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开,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进入英文案例情景、进入案例角色,在研习案例的过程中依托案例来学习英语、加强学生对相关英语实际应用的理解力,强化其记忆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效率与效果。
2.开展案例辅助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在MBA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案例中所涉及的背景内容,设置相应的环境,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让其好像是处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让学习者印象深刻,强化学习效果。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人类寻找未知晓的事务,它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员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应是依靠教师直接提供的,而应是在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和自我建构达到发展他们技能、知识目的的过程。
3.明确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课堂实施环节中,教师发挥着导演、教练、主持人、催化剂的作用,通过组织、引导、激励、控制、调整、总结、升华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自由、宽松、有序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共同参与,发挥其案例教学中主角的作用,使他们的理念、能力、知识、思维模式等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作为指挥家的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
第一,要以教学目的为组织实施课堂讨论的核心,根据需要进行引导。如果教学目的是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概念和理论为主,就要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相应的时间来归纳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恰当时机,给出关于概念和理念的说明和介绍。
第二,根据不同的案例的结构特点来考虑课堂的组织与引导。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挖掘学生的管理经验作为主要的目标来看待。对经验不多的学生采取更加程序化的引导方式较为合适;对于经验丰富、阅历浓厚的学生宜放手让其发言。
第四,一旦遇到学生阅读或准备案例不充分的情况,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调整,给出时间让学生再对案例进行熟悉,避免在学生对案例信息掌握不充分的时候开始案例讨论。如果学生对案例的准备很充分,那么就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使其最大限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组织案例讨论时,教师给出明确的指导语。讨论过程中善于把握教学节奏使之快慢适度、松紧自如,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案例课堂讨论。在案例讨论和交流中要沟通澄清见解,帮助学生表达和理解。
4.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方式与参与度,人们一般把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一是独立个体:阅读案例、个人分析;二是个体合作: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三是群体分享:课堂发言、全班交流;四是教师引领:总结归纳、内化提升。
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开展与效用。确实,在有些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局部参与多、全部参与少;形式参与多,实质参与少;一般参与多,创造性参与少。对于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若要改善和避免以上现象就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讨论案例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解决语言障碍方面的帮助,积极营造和谐、轻松、开放、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之间大胆地用英文展开讨论,并随机加入学生的学习小组(通常6人一组)积极听取学生的论述,及时肯定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
第二,营造互动良好欢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乐学情绪,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第三,学生分组讨论时要让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每次案例讨论由一个project manager 负责开展实施,以提高学生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案例讨论结果或分析报告评定,教师要以小组成绩的方式给出,并且让学员把小组所得总分根据小组成员在案例讨论中的实际参与度、实际贡献,把分数分给每个成员,所得分值可以算为学员个人的平时成绩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被动参与不作为现象。
第四,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员自己去查资料,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互习,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同时利于达到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笔者从自己MBA学院招收第一批MBA学生开始起就一直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至今已有4年了。使用的都是自编案例,为保证其时效性,笔者会不断地补充、改编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确实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笔者也曾试用过外国原版商务活动与管理沟通的英文案例,但发现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气氛活跃性会明显降低。因此,对于在MBA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对外国原版商务活动与管理沟通的英文案例的教学参与度还有待同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0
[2]苏敬勤.管理案例教学——特点与规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3]崔珏婷.对MBA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大家,2010,8(上)
[4]汪海.需求分析商务英语教学的战略目标和实际——第七届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摘要:《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林木育种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相衔接,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林木育种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81-02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基础上,以专业相关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一系列形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1]。《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林木优良品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在《林木育种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林木育种学》的教学实践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要学生去思考分析,独立地解决问题,学生也热衷于去寻求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2.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记住的是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十分欠缺。在案例教学法中,老师会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案例,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要充分准备,用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3.重视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少。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引导,小组讨论结束后师生会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的交流十分频繁。
二、《林木育种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参与案例的讨论,完成了从“要我W”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2.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林木育种学与林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在《林木育种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正是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紧紧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学生在案例中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去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案例中理解林木育种学原理,增强对育种方法和手段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林木优良品种。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都很高。一方面,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进行紧密联系,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转化为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讲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案例的呈现上,要求教师通过最为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接收更多的知识,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4.有利于增强《林木育种学》教学实效性。首先,案例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师生之间针对案例一同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中有“启”,学生在“启”中而发,使学生能深刻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反馈方式,从传统的作业、考试等模式到现在的课堂交流、讨论以及学习的态度等即时方式,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据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署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案例教学法过程
在进行案例教学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在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下,案例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案例设计,案例选取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此外还要遵循启发性、教育性、经典性等原则。(2)案例呈现,案例呈现对案例教学有重要作用,新颖独特的案例呈现环节能够增强案例的吸引力,能让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为后续教学开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案例做出准确的分析。教师应该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适当确定案例呈现的时间。教师在讲述案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然后呈现案例,学生带着问题对案例进行阅读,学生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找到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相关结论,再陈述观点,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最后归纳出课本的知识点。(3)案例讨论,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学生阐述观点之后,教师要给予点评,使得讨论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老师主要是负责案例的点评,不再是课堂的主体[4]。(4)案例总结: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的过程,是由单纯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案例讨论后,教师对讨论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部分是案例教学的关键。(5)报告撰写,为巩固案例分析的结果,在教师总结后,学生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收获进行总结,完成案例报告的撰写,这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在进行教学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辐射育种”这一知识点时,以牡丹的诱变育种为典型案例,老师在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牡丹诱变育种作为案例,并于上课4―5天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相关诱变育种的相关文献,并提出关键问题:林木诱变育种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哪种育种方式适合牡丹的诱变育种?在实际育种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授课时让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讲解,然后由老师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辐射育种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牡丹诱变育种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掌握辐射育种的技术,并且把此项技术运用到林木育种上,提高植物变异率,有利于新品种的产生。
在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林木育种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林木育种学》成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窦庆峰.结合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2008,(12):87.
[2]王君,康向阳,李伟,胡冬梅.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4(33):59-62.
[3]李莹.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
[4]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3):7-11.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而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由“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思考学习,导致案例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很深,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或不做准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不积极,课堂气氛较沉闷,部分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几次下来,对案例教学失去热情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部分学生尽管课前准备较为充分,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性不高,比较沉默,被动倾听,不主动发言,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使用的教学案例质量不高,缺乏适用的、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依托,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案例内容成为师生的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甚至品格共同指向的对象,正是通过对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交流、辩论,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迪。案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
目前地理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仅涉及某一章节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跨知识点、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性案例较少。单一知识点案例很少存在讨论、辩论、争论的空间,甚至仅根据案例所处的章节无须思考就能得出确定的答案,这类案例仅能起到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论、规则的作用。另外,目前,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国外案例。运用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国外案例的内涵,无法与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效联系。从使用自编的本土案例的情况看,普遍反映质量不高,且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案例的编写,编写者缺乏第一手材料的收集,没有长期扎根基层的实际经验,实战不足导致编写出来的案例无法反映最新的动态,保证内容的鲜活性。所有这些都使学生丧失参与案例学习的兴趣,导致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改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1.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要多学习、研究国内地理案例教学法方面的论文,多参与案例教学理论研讨、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课、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找到适合所任教的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程序、步骤,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地理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备课力求充分,做好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之后,才能进入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中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和角色,并为其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活泼与秩序、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防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形,避免在案例教学中唱独角戏,或者不能接受学生不同意见,一味强调教师个人的权威。课后及时总结,不求多,力求质量,循序渐进。
2.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采用新鲜、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诱发其讨论兴趣。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形式,让学生兴奋起来,另外,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通过采用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3.要精选案例,并尽可能自编紧扣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地理案例。教师应当通过案例书籍、网络、报刊、电视节目等途径特别关注地理案例,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保持敏感,发现好的案例立刻记录出处,以备寻找、整理。但是,考虑到地理教师收集案例的能力、精力,适合地理课程案例教学使用的现成案例毕竟数量有限,因此,改编、自编案例就成为更高效的方法。
比之于寻找、收集现成案例,改编、自编案例创造性更强,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高。改编案例是以一个或几个现成案例为基础和原型,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计案情,删除、增加、调整、组合案情,重新设计问题。自编案例难度较大,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自己编出高水平案例,只能量力而行。
选编案例的基本要求是:案例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案件结论的争议性,案例内容的现实性等,使选编的案例更切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展成熟,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会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8).
[3]周义.谈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
篇8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情景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法
一、传统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旅游专业课案例教学,往往是在阐述完某一理论后引入一则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或讨论,或者是先引入一则案例进行分析,再由案例引出要讲述的理论知识。这种方法仅仅是就事论事,就案例论案例,属于理论与实践的简单联系,是一种纯粹的学科教学模式。传统的情景教学法方式单一,虽能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却显不足。这两种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下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二、情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与优势
情景案例教学法是将课堂设定为某一职业场所,使学生(甚至包括老师在内)融入该场景中,并以相应职业身份参与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与处理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效果。
(一)基本特征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了“三者”:情景的设置者、案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凭借事先设置的实情实景,感受氛围,继而运有已学知识,对专业案例进行剖析,既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种虚拟的职业场景和职业角色中体验职业感受,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成为课堂的“主演”。这种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经验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客观需要,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没有现成的理论强以援引,但一旦接触到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也会自觉地从相关的知识或经验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以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作为理论依据,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另一方面又积累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形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观。情景案例教学法的主旨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实践和磨炼的“职场”,让学生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3.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的认识。情景案例教学一方面利用设置的疑问、误区和悬念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不断反省思考,澄清疑虑,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利用具体的情景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对话、沟通和相互协作。
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变化。在情景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管理者、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台前退到幕后,将自己由舞台“主演”转变为幕后“导演”,由老师变为职场“老板”。
(二)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情景案例教学法表现出以下优势:
1.与职业岗位相对接。在情景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专业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设置相应的职业情景,将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引入课堂,把学生假设为案例中的当事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酝酿情感,将自身定位于不同的职业角色,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分析,寻求处理和解决的途径。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学环节的设计针对性强,专业训练与职业岗位成功对接,有利于将职业教育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2.与工作过程相对应。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岗位针对性,即学生所学专业要有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培养计划要明确该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更要让学生知道该职业岗位所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情景案例教学法将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相联系,将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相对应。因此,这样的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针对性。
3.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职业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后,还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应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情景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仅停留在分析的层面,更系统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特别是专业核心能力,如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专业服务技术与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学生在虚拟的情景和精心设计的案例中身处其境、身体力行,其学习过程由传统被动的“填鸭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吸纳运用。
三、情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情景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出发点:
1.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是盲目的行动,情景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让学生明白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理论知识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要。
2.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才产生意义。情景案例教学法属于实训教学的方法之一,要求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差距,随着新问题、新需求的不断出现,理论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在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有些可以借助于书本知识,有些可以借助生活经验,有些则需要大家各抒己见、团结协作去探求解决的方法,而有些问题虽然借助书本知识可以解决,但也可能还有更理想、更有效的解决途径。情景案例教学法中问题和任务的设置,除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要求
基于以上目的,在实施情景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而要求学生的则是“高分加绵羊”。情景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做到放下“师道尊严”,改变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模糊教与被教的界限、破除教育专制,变教师的“布道式”教学为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更新观念,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分数高就是教育质量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生产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对于人才的理解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分低能”型“人才”已愈来愈没有市场。对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仅仅学业成绩好、学历高不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只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市场的“抢手货”。情景案例教学法既是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因此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责任。情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要求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并不是教师的地位不重要了,更不是教师的责任减轻了。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课要让学生进行哪些活动、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效果,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设计、安排与组织,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要想课堂情景和案例设计更有新意、更贴近职业生活,也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观念,这样才能使课常上常新,使课堂永远充满凝聚力。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和案例。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资金短缺,政府投入有限,硬件设施不够。如酒店管理专业没有实训室,初教专业没有足够的多媒体电教室等,这也是情景案例教学虽为大多数师生所热衷却又难以普及的制约因素。因此,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法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社会资源。如我在《导游实务》的教学中常常利用互联网络资源,下载相关图片、案例为教学所用;在上“地方导游接站服务规程”一课时,自制“导游证”、导游旗和接站牌,借用教师上课用的扩音器等,学生配上自制的“职业装备”后职业角色感油然而生,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相当良好。同时,我们积极与桃花源旅游区及市内八百里、华天等大酒店寻求合作,为所教旅游专业建立了稳固的教学与实训基地,为情景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真正受社会欢迎、真正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共识。情景案例教学法只是适应这一需要进行的一个尝试,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还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同时,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也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元.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3]湖南教育.2000,(16).
篇9
关键词:金融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2001年,在教育部第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高等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即开展双语教学。
伴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双语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含义、性质、特征、模式等方面。例如曾永梅[1]指出,在高等教育范围内,双语教学一般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另外,案例教学法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的方式、意义以及设计等方面。例如:戚振东[2]提出了案例教学的“多维模式”,即根据双语课程的特点,在实践中依据不同案例教学目的注重采用多类型、多阶段、多来源、多种讨论形式组合的案例教学方法;湛军[3]等根据互动假说,对本科《组织行为学》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设计、教学实践以及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金融学双语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中,能够改善双语教学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方式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定位、方法和模式。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永梅.保险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3):54-55.
[2]戚振东.“多维”模式案例教学探析――基于管理学双语课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66-169.
[3]湛军,汪元峰,赵翔翔.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的理论框架与验证设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91-100.
[4]吴云鹏.教育学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13,(5):108-110.
[5]李尧远,王东霞.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评论,2013,(1):105-107.
篇10
一、改革高中德育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为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指明了新的方向,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适应高中学校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得高中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时有发生冲突打架,经常迟到旷课,不服从教育和管理。而目标明确、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不学德育知识,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
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 上一篇:道路施工扬尘整治方案
- 下一篇:数字媒体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