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堂同步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研教改方面
从2018年我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县各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上网学习查资料、分年级学科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研究适于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大多学校教师课堂上体现了课改的理念,但是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各位老师课堂操作课改力度及取得效果效果参差不齐。教学改革方面,教师普遍接受山东模式,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和总结。二中作为全国60所新课改样本校之一走在全县高中的前列,许多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课堂上不仅通过讨论合作解决了教师预设问题,还会出现一些生成性问题,引起教师的思考,促进教学相长;教改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四中和进修学校,教学模式已初具形式;三中和辉高的教学模式正在展开;一中虽然有导学案,但编写欠仔细,使用也不太到位。
各校每年级每周都分学科教研活动,各校开展情况又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有些学科教研活动内容具体翔实,备课组长确实起到了带领本学科老中青年教师献计献策、交流经验、共同促进的作用。在这方面辉县高级中学抓的非常扎实、到位。我在辉高视导期间,恰遇物理组教研活动,我全程参与了高二物理教研活动,李龙喜老师组织,首先总结反馈上周课程情况,然后对前一天的公开课从内容到教法做了讨论与交流,探讨了本节课值得推敲的问题及课堂设计的优点、课堂操作的亮点、闪光点,又计划安排了下阶段的教学进度及测试。还有进修学校,王远志老师带领高一物理教师搞教研教改,他们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吸取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和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的精髓,正在探索适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我听了吴秀萍老师的创新课,课堂容量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模式已初具雏形,这是集体教研的结晶。但有些学校的某些教师教师教研活动很被动,流于形式,对教学改革之挂在口头上,甚至采取排斥、冷眼观望的态度,希望有关学校采取措施,尽快行动起来。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物理新授课存在的问题
1、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变为记忆水平的课,“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下降。
2、许多探究性教学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这说明教师备课时只考虑教材内容,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知识储备、基本能力、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等)和学生学习的程序。这样必然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部分学生听不懂课。
4、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是一些经历过一步到位的教师们参与编写的。高中一年级的同步训练是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分类汇编,这样的同步训练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做这些习题时,经历多次失败后,必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个别教师说,课本(教材)可以不带,上物理课必须带同步训练,事实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章末习题就是很好的同步训练。人教课本章末习题具有经典性、全面性、典型性、可变性等特点。
5、物理课堂上的具体问题。
(1)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教师备课时对概念、规律钻研不深理解不透,必然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手段笨拙、方法单一,进而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学习障碍。
(2)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一定问题。语言欠推敲造成语言不严密、随意性和废话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有的教师课堂用语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缺乏引导性、启发性,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板书板画问题严重。板书板画乱,逻辑关系不对,板书过多或过少,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引起记忆和思考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教师备课功夫不够,没有真正吃透教学内容。
(4)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该提问的不提问,不该提问的却提问;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在关键处设问;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高考物理总复习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物理高考复习资料(或称复习用书)的品种数不胜数,已是百花齐放、优秀和糟粕共存时期。一些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组织人员编写物理高考复习用书,一些行家开玩笑说:“现在编书比看书快”。认真分析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可以发现下列问题:
(1)逻辑错误。全书的谋篇布局和书中的某些单元有逻辑错误。
(2)对高考TingVoA纲学习研究不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题目在复习资料中屡见不鲜。
(3)编写体系不符合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
(4)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高三物理教师处理复习用书时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三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用复习资料。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基本上照复习资料原样搬到黑板上。知识点的复习,照复习资料上的讲,没有一点新鲜感,没有对知识群体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没有把书念薄,课后学生基本没什么印象。习题课所用例题基本上都是复习资料上的例题,教师基本上按复习资料上的求解程序讲解,这对于已经预习了的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2)资料多,习题作业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时间少,影响学生正常发展。学生整天整夜地听课做作业,没有自行反刍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将学科知识内化为科学能力。
3、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1)对原教材中的知识、方法等不整合或整合不够。对学生清晰地记忆知识、掌握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直接影响复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知识点的复习课上成了知识罗列课,枯燥无味,课堂上学生不参与观察、思考和动手。
(2)习题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一些教师备课时,着急看资料上的答案或解题过程,这样给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必然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①就题讲题缺乏提升。
②例题组织性、目的性和中心性不强。组织习题课的例题时,没有考虑发挥例题群的整体教育功能、中心教育功能和目标功能。
③例题讲解不透,学生收获少。教师讲了很多例题,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做过的类型题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例题讲透。对于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例题,教师首先要真正把它分析透了:从审题到最后求出答案,师生配合放好“慢镜头”,即把每一个细节的状态、过程和所遵从的规律细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解决某类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整体认识。但这还不够,还要将该例题进行有效变换,例如进行设问的变换、条件的变换和模型的变换等,这样我们对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启发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协作互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观察、高质量的思维和动手,这就叫做“讲透”了。
④习题课上教师不知道(或不注意)在解题的关键处设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答习题的切入点或突破点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处本来可以很好地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没有想到,用其细致的讲解代替了,使学生感觉题目不难。这就造成了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的后果。
⑤习题教学不注意分类推进。习题课教学也要讲求分类推进。若不分类推进,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得懂无兴趣,中等生费点劲能听得一知半解,差等生听不懂。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根据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多少。当前教育质量观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这些结果是如何获得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的现象往往被较好的学业成绩以及较好的升学率所掩盖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2、物理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人才。
物理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哲学、学生认知心理学、物理教学论和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书籍。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自己和同行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研究和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有意识地经常反思,必然会加速提升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对物理同步训练、物理高考复习用书进行改造。
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同步训练和高考复习用书为蓝本组织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删、改、增、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经过若干年完成。
4、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
例如,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研究活动,开展板书比赛和板书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设问的研究活动;开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
5、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
由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因素,而探究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因此,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7、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正在倡导混合学习,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8、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①对学生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等,而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篇2
本学期,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相比上一学期,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有所进步。
鉴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的,书本知识不懂查找,或根本不知道相关知识点在哪里的情况,我在本学期采取了督划、助归纳、背诵、小测的形式。课堂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当场在课本上划下来,对于可能出现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在要点边上标注序号,并将可能出现的问法,要学生在旁边写明。并在课下,让组长检查学生书本的标注情况。而每一堂课上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之前要背诵下来,并且,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全班小测。小测的情况,当天公布,没过关的,隔天或下一节课之前,找组长背诵。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结构的了解,也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和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方便学生在开卷考试时,能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边教边练的形式。本学期,学生人手一本《新课堂同步训练》。当我详细讲解完知识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之后,便会引导大家看《新课堂同步训练》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当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注重学生分析、组织的能力的培养。本学期的知识点,经常会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来考,而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会有意识地将分析的机会留给学生,并将该案例的处理权力交由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当一回法官。这既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而老师需要适时地引导、补充,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既是与学生一起解题,更是帮助学生又一次地复习知识。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并达到掌握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情感、态度对达标有重要影响。后进生的出现,主要是由学习过程中失误的积累造成的。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规律。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把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展智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学生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既掌握技巧,增强体育素质,又培养意志力,使学生在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关注,这必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单调重复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课堂参与的兴趣,更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特别是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教学长跑时,很多学生都有畏惧心理,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这时,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充满乐趣的篮球教学中,通过限时运球的方法既锻炼意志,又提高运球技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在锻炼中享受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要带着目标,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将体育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的成果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目的明确,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些教师随意更改课堂计划,一节课既让学生掷铅球又跳远,这样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表示十分疲惫,厌学,同时,对学习内容的要点不够清楚,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可以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训练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充满好奇,但往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又表现得无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训练活动中享受乐趣。例如,在组织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布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练习,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哪个小组投篮命中率较高,对于完成规定次数且命中率较高的小组可以去学习运球和传球练习,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从投篮到传球都练习一遍,学生不仅掌握了要领,同时在分组竞赛中享受训练的乐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视频观摩―知识讲解―徒手训练―实物训练―实战演练”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育素质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更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传统的被动锻炼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在获得运用技能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 音乐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出台并实施以后,有的老师甚至不敢再对自己的学生持有反对意见或者说出带有否定性质的词语。虽然学生们需要鼓励,但是在超过它应有的度的范围,这个时候所谓的缺乏激励性质的表扬,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积极性,反而会把他们带入思维的误区。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很多情况下教育又陷入各类诱惑的误区。当我们太多学生只关注奖品本身,而对于学习的内容却不加理会的时候,所谓的鼓励和奖励也就失去了本身所具有意义。老师们对学生本身素质的了解也弄不清了。另外,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方式按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虽然我们的老师们早就知道评价是整个班级集体的事,但是作为中小学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年龄尚幼,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评价能力,这也就给互评带难以逾越的困难。同学们之间的互评因为各种原因,所做出的评价客观性也颇受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中学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现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关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彩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获得愉悦体验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师生的情绪以及情感状态。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较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消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三、用积极的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 学习 音乐 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 问题 ,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四、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
参考文献:
[1]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5) .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80-01
学校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物理学科是一种和生产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综合性科学,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思维方式应该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学生思维方式的可塑性较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非常有利的时期,在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成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入新课”这一个教学环节。新课的引入方法有很多种,可通过提问学生新课的相关问题引入新课;可利用对新课问题的设计引入新课;可利用物理学史或民间故事等方法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白炽电灯”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演示引入新课,例如在讲物理课“大气压”这个章节时,可以对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演示,首先请两位力气比较大的男同学对拉两个半球。尽管两位男同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拉开两个半球。这样就使全班学生很自然的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两个半球这么紧地压在了一起呢?这样对于学生思维的调动很有效果,也为教师后来更深一步的分析作了良好的铺垫,最后达到了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同步的目的。
2.改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规定,需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改变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以乐趣和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鼓励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到物理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物理老师不能单纯以物理课本的内容为研究重点,需要改善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创建学生探索物理相关问题的情景,不断引导学生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是老师先规划好课程教学,不是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索得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达到共同的认识。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下功夫,还要强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学习物理规律和概念的方法、自学的技巧和方法,运用物理的知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要学习物理相关概念,就必须先从客观的物理事实入手,然后引入相关的物理概念,再对物理概念赋予科学的定义,最后说明概念的物理和现实意义,并把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训练非常重要,应该把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这体现了立足于学生的思想。训练需要体现趣味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4.创造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创造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使得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同步。一般来说,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可以结合教材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还可以举一些学生很熟悉的例子。使得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有新鲜感,当研究结果和老师的想法相同时,学生一般都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那么心情就非常好,思维就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当中,求知的欲望就更强烈,学习的动力也更足。因为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来解决。
一般教师可提供器材,学生自愿上台进行实验的演示,再把实验得出的数据和现象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使得学生得出相关的看法和结论,教学最后进行补办和总结。这种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使得学生很快学会了对于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教材上还存在很多不是很具体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此外初中的毕业班有大量的复习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当教师讲到难点和重点的知识时,应该尽量放慢讲课的速度,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尽量详细、通俗、生动、准确。最好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的教材内容应该充分利用手势、画图、幻灯、实验、模型、投影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在放映幻灯片进行实验性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并且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5.课堂教学的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科学精神的培养一定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到初级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经历从生活到物理、自然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内确定教学的内容,需要做到将学习的重心从特别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向知识的探索研究方向转化,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获取知识方向转化,物理教材突出了这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这一部分,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了猜想和假设,再根据猜想和假设,学生们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和实验设计方案,最后各组分别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完成实验评估和实验报告。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晋级提出了问题与建议,其他的一切都是由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来完成。这就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施玉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研究,2009
[2]刘东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一、让多媒体高效、有序地再现直观生活图景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正规语言训练的启蒙阶段,在口语训练中,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是最为基础的条件。尽管教材紧跟生活,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他们只凭着浓厚的兴致体验生活而缺乏更深的思考。因此,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场景也就极不完整,总让人觉得他们活跃的言谈都是粗糙的皮毛而已。如果此时能利用多媒体再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细致、有序地展示一遍,便能快速、自然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从近乎失落的处境中变得信心百倍,说出来的内容也会由空洞无物而变得有血有肉。如教学《介绍家乡的美景》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家乡景物和特产,学生举手和发言都很积极,但大多都说得言而无序,且范围很窄。此时,我打开课件,画面上流光闪烁的护城河夜景、灼灼芬华的唐庄桃园、郁郁葱葱的跑马岭、巍然挺立的镇国塔、一代忠臣比干的庙宇……这一幅幅动人动心的美景无不荡击着学生的心。一节课不知不觉就在学生自然的、充满着自豪和自信的和谐氛围中交流完了。
二、让多媒体激起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碰撞,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课标总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看来,口语交际不但是训练学生表达、倾听、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有选择性地巧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就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一课时,我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刚发芽的小草、柳枝和盛开的桃花、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春装在野外追逐嬉戏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让学生以“春天来了”为题目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了春天的美景,积累了素材,丰富了感官,所以学生能有声有色地叙述春天美丽的景色,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春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口语交际课充满趣味,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直观表象,引发学生“说”的欲望
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利用直观表象,引发学生说,使学生言之有物。在教学《共同的家》这课时,我制作了一幅幅以蓝天、绿草、树林、大海、鱼儿、小鸟等为主要对象的动画画面。动画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孩子们,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天真的孩子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自己认识的“家”,再让孩子们仿照课文说:山坡是羊群的家,泥土是小草的家,森林是松鼠的家,大海是鲸鱼的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对精彩的语句我及时地给予喝彩、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四、重视辨析,训练学生“说”的技巧
由于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限制,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然而学生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多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以课件演示的形式进行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做成课件,让学生反复听、看,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也可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多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这样有利于学生辨别出其中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下面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简单阐述一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河南省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四、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学训并重
哈佛大学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学理念:“教师教的具体知识不久就会被忘却,但是经过训练后能力的提高是抹不掉的,学校应有这样的水平训练。”因此,精于施教,强化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选材要精。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选取适应初中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达到优化教材的目的。对教材未涉及到新知识、新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并讲透讲好。
(2)提问要精。提问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要适当地处理好提问的对象,难度和时机,要针对某些重难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使其获得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受益。
(3)作业要精。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的习题。综上所述,教学与学法同步改革的实质意义在与,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善于诱导,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导者;学生的学,贵在自得,使其能愿学、会学和博学。只有这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与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数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反思;探究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实践探索与反思总结,对语文新课程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就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几点反思性探究。
一、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训练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者赞扬什么,憧憬什么,眷恋什么,这些应是阅读文本后第一要弄明白的,因为这是方向,是旗帜。如果这些都是一头雾水,那么阅读文本无异于迷失在茫茫大漠中,终究找不到归路。当然整体感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它更需要语文教师平时教学的注重和引导。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摆脱那种“化整为零”的肢解式教学,但有时又不自觉地跌入放任自流、目标虚指这个泥潭。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针对学情,调配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好教练,做好向导,或者是充当合作伙伴,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做好全面服务。
二、课堂教学要加强既发散又集中的“多元对话”训练
现代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形成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新课标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这个“多元的”“独特体验”一定是切合文本的反应和体验,任何脱离文本、放任自流的体验是虚假的。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定是哈姆雷特,不是哈姆雷特以外的任何形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纵横捭阖、巧妙放收、及时点拨,“对话”既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又不能因鼓励学生,就简单随意地什么都是一个“好”“棒”了事,要放得开,收得拢。
记得,我校刚开始实施新课程,本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没让学生少说,有时甚至到了漫无边际的地步,但我对学生的评价或一笑了之,或一个“好”字作评价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滋生了一种自由式的风气,认为语文反正没有标准答案,好应付。诚然,值得高兴的是他们走出了唯标准答案论的误区,但令人忧虑的是又步入了一个自由放任,随意思考的误区。华南师范大学教研院的刘良华老师的一句话是最好的答案:“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但又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
三、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是相当注重的,以致出现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现象,当然这是偏颇的,不正常的。但新课程改革以来,因鼓励创新和张扬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方面的教育好像有所淡薄。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社会的诱惑可谓多多,初中生的可塑性又是很强的,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时地进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一次,我让学生阅读文本《欣赏使人美丽》,有一个开放性思考题:你有欣赏别人或被别人欣赏的经历吗?请简要叙述并谈谈当时的心理感受。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如:我班一位女生长得很漂亮,我很欣赏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很明显这不切合文本中“欣赏”的含义,何况从这小小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窥见该生那种比较注重外表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比较片面的,是不太健全的。更有这样离谱的答案: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善于打架,而且很凶,别人都不敢欺侮他,我很欣赏他。答题者欣赏这样的同学,说不定他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真可悲,真可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基本功与创新思维的同步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思维灵活,角度新,独特的个性意识逐渐得到体现,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且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还比较欠缺,书面表达能力不强,或多或少存在书写马虎、有语病、错别字,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真实意图的表达。在知识积累运用部分,能背诵却又不能默写,能想出答案却错别字多,阅读理解文本时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并对关键信息辨别,筛选归纳、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法中,老师应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法指导,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同时,同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珍视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鼓励学生真实地、有创意地表达
我觉得这一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克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一是放不开,不敢让学生张扬个性,甚至不允许学生张扬个性;二是放得开,收不拢,自由放任,随意盲目。这两个极端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尤其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注重落实“真实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要求,指导学生在拟写标题,选取材料,安排结构,确定主题上都能努力做到个性独特,异彩纷呈,只要学生的表达是健康的、有理的,都是值得肯定的、鼓励的,必须进一步指导和保护的。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尝试、摸索的过程,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我想,凡是潜心语文教学的同行们一定有更多、更深刻的看法,我借此机会与更多的语文人互相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篇10
1.写作训练起步缓慢 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说话写话都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每个练习都设计了口语交际。但是有些老师只重视识字教学,口语交际的教学也只是蜻蜓点水,忽视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
2.对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序列缺乏深入研究 平时对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够了解。导致各年级的作文教学出现盲目性,对各年级作文教学重点不够明确,要求或高或低,脱离实际。年级之间写作训练未能很好的衔接。因此,教师感到“作文教学难”,学生感到“作文难”。
3.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欠缺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不管哪个年级,不管指导什么题目,课堂教学结构一个样(命题-写作-批改)。这种老式作文教学缺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评。而讲评这一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写作训练量小 农村小学平时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语文老师只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规定,完成需要指导的作文。加之有些命题作文指导不得法,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奉命而作,敷衍应付,真正得到训练的次数就更少了。数量和质量是一对统一的矛盾,没有一定的数量,根本谈不上质量,没有质量,数量也就没有意义。因此,没有一定的写作训练量,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5.学生阅读量小 新课标提倡学生大量阅读,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虽说不少学校在创建书香校园,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科教学,利用题海战术,语文教师指导阅读流于形式。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少,没有一定的时间,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都不能完成,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
要尽快扭转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的现象,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重视语文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校要经常开展作文教学研究。其次作文教学要贯彻“从早抓起,从小抓起”的原则。低年级教师要吃透新课标与教材,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第三,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生动有形,在生活中才能找到思维的起点。第四,要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书籍也是一个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旅游”。实践告诉我们,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定时向学生介绍阅读书目。将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第五,注重平时积累,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在背诵优美段落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是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第六,注重作后讲评。著名作家何其芳说过“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