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价,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需要全面考量产品的成本、效益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多重因素。
如果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没有做好,得出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了误导,使得产品价格确定的不合理,无论定价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2.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就是企业的净利润。其中,企业的总收入相对而言易于统计,通常不会出现什么偏差,而企业的成本由于其内容繁多、变动性比较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核算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成本数据对企业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影响,单位成本轻微的调整都会导致企业的总体利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3.成本核算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正确的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分析的前提和依据,从数据中发现和查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是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核算和管控,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抓手,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内涵
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同,电力企业没有产品,这就对其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电力企业逐步抛弃了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迈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本核算作为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点工作,将彰显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面对国家控制电价的局面,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利益,企业在努力提升电能销售量的同时,需要加大对成本的控制,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因此,成本核算一直都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成本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耗费。
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首先需要补偿成本耗费,加强可控成本的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耗费,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2)电力企业成本核算有利于总利润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经济利润。提升经济利益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产品单价或者控制产品成本。而国家控制着电价的制定和调整,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成本核算的途径,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避免电能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才能充分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创造空间。
(3)成本核算能够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得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全面掌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信息以及费用情况,从而为各生产部门的开支以及物品耗用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通过标准的执行控制浪费行为,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成本核算工作的逐步展开,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疏通了资金链的运转渠道,并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有力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成本核算有利于电力企业社会效益的提升。
通过展开成本核算工作,企业能够获取真实的成本信息,为各项资源的统筹调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使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有了一套合理的标准,并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电价提供了成本方面的参考。一举多得,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满足了国家对电价行监督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提供电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只有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才能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树立起成本的观念,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把企业较为被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成本管理。第二,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成本核算也需要专业人才支持。电力企业要重视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以确保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要按照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政策、规范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要真正贯彻落实成本核算的相关的制度,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成本核算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部分都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物资管理;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基层产业,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作用。基层电力企业的发展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对生产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本身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高,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层往往会从生产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物资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的根基,占生产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从对物资的采购、分配、循环使用等方面节约物资成本,对物资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是电力企业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生产主要从生产设备成本、人员投资等方面对成本加以控制,对物资的科学管理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物资管理混乱,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物资管理琐碎具体,却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电力生产中物资管理的特点出发,探查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中的现状,并为完善物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电力企业中物资管理特点
电力企业不同与其他的能源产业,对技术要求高,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力产业的高技术水平一方面体现在生产开发中,另一方面主要来自电力生产所需的设备,两者紧密相连。电力作为抽象的物质,生产过程必然借助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备,才能完成能源的有效供应,在此期间,生产设备是电力产生的重要载体,具有专业性强,专业化程度高,主体设备的技术含量高,而零备件的通用性差,这样便导致电力物资需求繁多。电力物资的独特性直接影响到物资使用专业性强,分工管理细化琐碎。从物资采购计划到采购过程再到物资配送和存放,都必须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以保证物资的质量。物资的采购过程繁杂,所需人员成本相应增加,再加上所需设备的专业化程度高,如果不加以科学管理,合理分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无从谈起。
二、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从计划采购到入库存放再到投入生产,所需设备多,材料设备专业要求高,所以在采购计划以及采购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现阶段,从对采购清单的制定、采购过程监管核对,再到入库与物资分配,在人员的调配、物资估算方面都存在管理上的问题,使得物资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1.物资采购计划制定不合理
物资的采购既要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所需,又要保证生产质量与安全,对这两者的权衡管理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电力物资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计划是否合理严重关系到了生产成本的高低。许多企业在制定物资计划时,并没有着眼于实际生产的需要,在制定计划前,缺乏对生产各个环节的深入考查,而凭借个人的猜测和对生产所需的一知半解来编制物资计划,这是物资成本增加的源头。
2.物资采购过程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电力设备的物资供应商多,物资采购的价格必须根据市场标准制定选择供应商,许多企业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总认为细微的差别并不会对采购的成本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在选取供应商时,没有做好科学的市场调查,贸然选择,没有考虑到电力设备的总数量;除了供应商选择不当之外,采购过程的监督不够也会导致成本流失。采购人员的配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以保证材料的质量,防止供应商以次充好;除了这一点,采购人员的企业责任、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很多企业对采购员的调配问题没有加以重视,导致采购的设备质量数量不过关,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3.入库流程、仓储管理混乱
入库仓储是原料采购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许多企业以为材料买回来便万事大吉,于是随意地往仓库乱堆乱放,完全不顾不同材料的分门别类,还有许多相同材料的不同型号,最后导致材料在使用时发生混乱,影响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三、科学管理电力物资,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1.对电力物资的科学管理要从源头上着手,熟悉生产流程和生产环节所需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保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基础之上,并熟悉设备的使用环境,综合考虑电力生产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设备的分配情况,设备分配必须严格建立在对不同生产环境的实地考察基础之上,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购买设备的数量;另外还要预见到生产过程出现的突发状况,对设备数量合理估算,以供不时之需,保证生产的效率。在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上,应该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市场调查,做到货比三家、锱铢必较,才能节约物资成本。
2.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有力监督
采购过程涉及到企业、电力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供应商三方面利益。企业调配的采购人员凭借采购清单来核实物资所需数量,电力生产管理者对物资材料的质量加以严格把关,采购过程一旦出现任何的误差便可方便与供应商协调,提高采购效率,杜绝以次充好、转手倒卖的不良现象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3.建立科学有序的仓储管理制度
电力物资采购量大,成品繁杂,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对仓储的管理十分重要。物资的存储,必须要根据之前制定的采购清单进行,由于电力设备材料十分复杂,同一种材料可能需要多种不一样的型号,故而,在物资采购完成进行存放时,必须合理地对不同产品的储存货架进行有条不紊的产品编号,将产品对号入座,保证生产安全。在材料进行分配时,同样也要加强监督,对材料的进出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落实材料管理的权责制。
四、结语
电力物资的科学管理主要从采购的全过程入手,做好预算、监督与入库工作是减少生产成本的关键,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谢玲 单位:国网达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2013(,36):288,291.
[2]徐艳.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17-18.
[3]唐玉玮.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经贸,2014,(21):70.
篇3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154-01
我国电力企业资产规模大,管理层级多,技术和设备千差万别,通过加强经济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潜力巨大。同时,强化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努力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实现集约化发展,在生产和管理上更经济、更规范,就必须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1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电力企业承担了较多的行政功能,政府在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及分配环节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加以控制,企业自主性不强。但电力企业必须要极大规模的投资方可正式投入运行,而此种投资非常大的经济体其他企业是很难介入当闹钟的,但是国家对于电力企业销的严格规定也不允许其他市场主体进度,从而电力企业在我国一直都处于封闭的运行环境光当中。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电力垄断的现象,同样也由于缺乏市场竞争而导致电力企业无法实现较大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管理理念滞后。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至今仍未走出传统管理思维定式,政府的行政管理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以压倒式有事将电力企业市场行为加以限制。当前,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僵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仍然会遇到较大阻力,以至于流于形式。
3)企业管理模式上陈旧。
电力企业作为从事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业企业,它是由发电、输配电脑、变电等若干个子系统所构成的集合进行电力能源的生产、销售与分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力企业实行的独立经济核算制度,是一个独立的工商合一经济单位。但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垄断性经营体制,几乎不会受到外部的任何竞争影响,因此不论是内部的各个环节管理上都存在着重安全、轻管理的现象,以至于电力企业很难提升服务质量。
4)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尚需优化。
电力企业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当中,人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不论是管理的制定、实施还是落实都需要人发挥作用并通过人进行组织、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力企业要想保持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据调查,电力企业无法满足自身战略性目标往往导致大量人力资源的闲置,造成人才流失,从而使电力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现象层出不穷。至今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停留在管人、限制人的阶段,企业员工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缺乏创造性精神。正因如此,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转变电力企业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首先要淡化行政因素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所构成的影响,只有实现政企分离才能够真正破除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障碍,从而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来讲即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电力企业微观决策经营,并充分调动电力企业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比如可以从产权制度入手,在国家控股不变的前提下对现有的电力企业股份进行改造,让电力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化主体。
2)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正因如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改变当前信息分散、条块分割的现象,并对经济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简言之即企业要从成本管理方面切实实现成本控制、在内部控制上对资金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内部资金能够得到高效流动与合理配置、在市场销售方面确保国家用电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并实现市场销售的最大化。
3)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更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力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大限制,因此在管理当中我们可以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来提高其积极性,同时注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为员工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激发其创造性。其次在管理当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民主和谐。众所周知,职工作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对象,只有实行良好的人本管理制度方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起到开发人才、吸收人才与塑造人才的良好作用。同理,创设和谐、民族、公正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存在感,这对于提升企业凝聚力具有极大的作用,进而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创新。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经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这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卉.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8).
篇4
关键词:成本核算;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作用;实践
一、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电力企业在电能生产、输送以及分配等环节中占据这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想要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导致其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漏洞,成本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核算,导致大量的浪费。通过将成本核算应用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电力企业长久、可持续的发展。
二、成本核算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分析
(1)促进电力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是比较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自2010年我国全面实行电力行业竞价上网政策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应该降低自身的成本,然后提供更低的电价获得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通过将成本核算应用在电力企业中,能够在发电、输送、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上节约成本,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具有国企中普遍存在的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公用物品随意浪费、资金流通不明、闲置人员多、机构臃肿等众多问题,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能够强化对员工的管理,明确各个部门的活动开销费用,精简机构,对减少企业的浪费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方面还能强化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保证资金流通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消除经济管理存在的众多隐患,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2)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企业,电价的提升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电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利润,不能随意地提高电价。通过将成本核算应用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这种方式是电力企业增长经营利润的最有效方法,同时,成本核算还反映了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项目产生的消耗,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处理这些资料,能够为电力企业制定运营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利润。
(3)控制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成本核算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因此,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控制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以前,电力企业采用产、销、供一体的管理体制,导致电力企业并不能科学地进行核算哪一个环节利用的资源最多,哪个环节造成的浪费最多。通过将成本核算应用在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能够清清楚楚的将所有环节产生的费用显示出来,对于成本消耗过大的环节,应该集中力量找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采用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以及人为节约等方法进行控制,其中针对电能输送中产生的大量耗费,电力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国内外技术和设备,有效的降低电力输送中的损耗,降低成本。总之,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耗,以此保证电力企业能够争产的运营。
三、成本核算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1)成本核算方法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目前,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其一,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法。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法指的是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的阶段,即从产品的研制开发阶段开始,产品经过设计、规划、制造、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阶段,根据被一个阶段累积而形成的成本。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许多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也从传统的经久耐用转变成突出个性、标新立异,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的缩短,导致产品的成本构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产品制造的过程成本所占的比重明显的降低,而制造过程之外成本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其中对于潜在成本,并没有发生。因此,不会产生现成的数据,智能根据一些方法进行预测,例如政府或法院认定法、替代品评价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等;对于已发生的成本,例如生经营成本,其数据都是现成的,可以直接从相关的财簿中获得现成的数据,能够按照传统的方法核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其二,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指的是通过成本的动因确定和计量作业量,然后以作业量为基础进行费用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产生相应的成本,其实施的步骤表现为:确认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并将资源消耗的费用追溯到相应的作业中,为所有的作业制定相应的成本驱动比例,并将所有的作业成本追溯到相应的产品中,其中包含的主要作业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维持成本,即维持电力生产必要的资源消耗,如保险、安全检查成本、折旧等;产品维持成本,指的是产品种类相关的资源耗费,主要包括产品的生产许可、设计包装等方面的成本;生产批次成本,指的是和生产批别以及包装批别相关的资源消耗,主要包括生产某批次产品所需要的质量成本、清洁成本以及生产准备成本等;产品单位成本,指的是和生产单位产品相关的直接耗费,其中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
(2)强化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首先,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充分的重视成本核算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成本观念,让电力企业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为成本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应该制定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让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本核算形成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氛围。再者,重视成本预算以及材料费等的管理,电力企业应该协同各个部门共同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成本预算以及材料费、修理费等,避免出现各项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最后,创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成本核算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本核算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核算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并定期地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成本核算人才的综合素质,保证成本核算人员能够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本核算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作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电力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应用,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莉.试析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策略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2,15(12):213-214.
[2] 段丽萍.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咨询,2014,25(1):79-80.
[3] 邵若珍.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经管视线,2011,20(5):53.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法律知识;运用
1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及其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在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和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力企业也经历了几次调整和改革。1949年建国后,中央政府成立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行业。之后体制变迁成为能源部。1993年,能源部撤销,电力工业部成立。1998年,电力工业部撤销,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标志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改革使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到国家经贸委等综合管理部门,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公司实施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2002年,国家制定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方案,重组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电网资产。改革后,各地区发电企业都参加统一竞价,同时实行新的电价机制,此后逐步实行输配电分开,在售电环节上引入相应竞争机制。
2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由于电力行业的诸多特殊性,电力企业除了要面临其它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之外,还要面临一些其它的特有的法律风险。
(1)电力企业所要面临的特有的法律风险及其危害
电力企业要面临其特有的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诱惑性、依附性、转化性、隐蔽性、动态性相对客观性等特点,一般包括:对外法律风险和对内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对外法律风险包括:投资、承包法律风险;交易法律风险;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借贷、税收、担保法律风险;资产管理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法律风险;知识产权等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对内法律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和消防、卫生、安全管理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无形资产损失也会受到破坏,而且法律风险一旦转化为法律事件,相关责任人还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原因,首先是电力企业中的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比较严重,对于面向市场和自主经营的认识不够成熟。其次,电力企业中的法制建设工作依然薄弱,在制度和法律审核上把关不严。再次,电力企业管理者预防法律风险和依法经营的的意识不强。第四,某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钻法律空挡。第五,生产或工程设计不科学而在技术上出现问题。第六,监管工作疏忽、预防措施不严。
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的产权、公司运营、法律关系复杂,国际化程度高,另外,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法律也在与时俱进的完善中,跟不上法律完善的脚步就有可能出现违法行为。
3 电力企业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和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电力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和风险,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是摆在眼前急待思考的问题。
(1)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备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重视法律风险评估
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企业在全面的考虑到发展战略、管理能力、竞争状况、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出具有统帅性和纲领性并且要在企业内部统一执行的战略性内容。其中包括预防性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和突发法律风险事件管理预案。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要在经济管理流程的设计上确保一定数量和资质的法律顾问和法务人员参与其中,并使其作用体现在公司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电力企业在做出重大经济经营决策的时候,要主动邀请法律专家参与,并使其对企业重大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系统、彻底的法律论证,最后提供一个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让法律风险的事前评估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步骤。
(2)电力企业应从经营管理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合法
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前提必须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制定。电力企业要跟据国家最新完善出台的《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合法经营、合法管理,发现规章制度方面的漏洞要及时处理,使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规定要做到具体细致、考虑周全,比如合同管理、诉讼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对于它们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方式的规定都要确保全面到位。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和制约。总得来说,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避免事后补救、严密监控过程的内部规章制度。
(3)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
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并且要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合理的结合起来,把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当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没有法律缺陷和漏洞。企业法律相关内容的费用支出要做出明确的财务预算,从资金上积极支持法律风险控制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建立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制,使其与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相联系,共同参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督和完善工作。
4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如今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电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这种条件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知识提升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煜.电力企业现代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
[2]赵维霞.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现状浅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7)
[3]杨国兵,蒋宇冰,方圆圆.建章立制 曲突徙薪――发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2)
篇6
第一,经济活动分析有待完善。在电厂企业管理中,因老小机组过多,并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影响,因而电厂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第一、当前,不少电厂在经济管理活动分析中,缺少了成本计划,没有进行成本预测,缺乏有关的市场信息,往往停留于财务分析,侧重成本核算,注重事后分析,往往是被动式记帐,这种分析模式仅仅可用于网厂未分开现象,但难以满足于当前的网厂分开情况,无法满足于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竞价上网的新体制。第二、由不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状况看,其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相较于计划,相较于同期,则缺少了一定的因素分析,没有实行逐层分析。第三、一些电厂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支持经济,没有经济活动分析的系统软件。同时,在活动分析过程中,数据采集过于滞后,单位关键数据缺少统一管理,因而导致不同专业在分析数据上缺乏一致性。
第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有待改进。当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而创设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系统难以适应厂网分开这一条件。第一、已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没有突显企业利润指标的关键作用,没有反映资本运营思想。在市场条件下,电厂企业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企业需要将利润放于至高地位上,评价电厂企业管理工作时需紧扣利润指标。第二、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缺少完整性。第三、指标体系中的没有内在有机关系,不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追根溯源思想,不能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带来切实依据。
此外,过于单一、滞后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技术,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当前,电厂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限于定额考核,成本管理理念滞后,成本支出过大,运营所消耗未纳入成本管理中,缺少全成本核算。同时,院科成本核算没有明确分工,核算较为模糊,经费物资管理一缺少一体化管理。
二、电厂企业经济管理的提高策略
第一,完善电厂企业经济分析系统。在电厂企业中,若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则需要完善电厂企业经济分析系统。企业可运用最优化技术,实施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构建投人产出模型,利用仿真对产出指标、有关约束条件、投人指标的相关性加以分析,从而奠定指标考核制的制定基础,为过程调控与管理带来主要依据,从而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并实现其他的非利润指标,把定量模型转变成软件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加强综合考核与管理,电力企业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把握考核与管理基本原则。在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的中心是经济效益,并于内部进行市场模拟。同时,考核内容与方式,需准确、公正,可全面而客观地体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在设置考核项目与指标时,需展现重点,操作简便。第二、把握考核与管理基本内容。首先,评估经济效益。以内部利润高低对发供电企业绩加以评估。对非发供电企业,则需依据实情,由费用降低、利润实现方面加以评价。其次,监控企业运营这需要由四方面展开:审计监督、基建检查、职工民主监督、党委保证监督。另外,评价企业管理。这主要运用总管理与安全管理评价有机结合方法进行企业管理评价。这样,才可构建整体性的企业考核与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企业经济分析能力。
第二,完善技术经济模式评价。在电厂经济管理中,需要完善技术经济模式评价。在这一模式中,利润分析主要包含了影响因素与对比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对比考核期和基期,分析哪一因素而导致利润差异,每一因素变动对利润有怎样的影响,从而明确关键因素,发现控制重点,以便及时找出对策对变动因素加以控制,从而促进利润的提高。根据电厂特点,选出如下指标来作企业经济评价指标。第一、经营规模。这主要包含了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装机容量与售电量等。第二、经营与盈利能力。这主要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由资金流动效率加以评价。而盈利指标包含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第三、机组效率以及可靠性。其指标为等级可用率、机组热效率等。第四、经营安全、资本运营能力。经营安全指标可由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加以评价,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而资本运营,则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与经济增加值等。第五、设备装备水平、市场影响能力。其中,装备水平指标主要为AGC 投入率、信息化水平等。而市场影响力指标主要为单位社会形象、市场占有率等。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验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电力企业集团的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管理经营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电力企业集团的特征
国外的企业各有类型各具特色,但是企业以资本作为联接纽带,通过控股和持股等不同的方式协调运作、紧密关联的企业群体,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以产权关系作为主要的联结就带,以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作为基本的组织基础。产权指的是以财产的所有权作为基础,由让渡全、收益权和使用权共同组成的权利体系。产权制度和其协调功能、约束功能、交易功能、激励功能和界定功能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类型,还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电力市场在近几年来从处于电力供应不足,分配困难的阶段,慢慢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新的经营管理阶段。所以了解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逐步转变管理中的理念,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意义重大。
1.国家计划体制下的电力企业,其内部组织机构和部门人员设置都实行行政化管理
所以电力企业的经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而且经营形式单一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已经转化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新市场经济管理方式。而在这种形式下,电力企业变动成本和其他因素影响逐渐增多,直接造成电力企业难以维持长久生存。
2.电力企业产权归属问题的影响
因为电力企业处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垄断地位,其投资的资金来源十分混乱,产权在分割时经常存在产权不清的现象。在电力企业产权归属问题上,缺乏民主决策和监督,而电力企业产权的竞争机制并不完善,企业运作管理如同一盘散沙,多种的状况常常发生。
3.电力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制约
客户业扩工程中存在“三指定”、电价电费、营业收费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风险。在电力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实施城乡同网同价和“四到户”后,农电管理更为复杂,由于涉及范围广,其安全形势及其严峻;
4.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力资源的需过于求,电力客户对电源保障、电能质量、优质服务几个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5.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缺乏
步入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电力企业,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经营管理风险加剧,而企业本身并没有加强经营管理模式的完善,相关经营管理机制欠缺,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四、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管理经营策略
1.优化更新电力企业发展管理内部体制
针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优化更新内部管控体制,创建良好的法人代表实践制度,进而全面明晰产权管理责任,实现政企的有效分离、优质管理,做好全面改革。应针对我国国情探寻适宜的电力企业经营发展体制,创建区域法人治理模式,并逐步发展为可进行独立核算管理的电力单位与丰富经营投资发展的股份经营形式。电力企业为扩充经济建设,实现利润效益目标,可创建基于股东、董事以及监事会为核心的领导控制制度。为扩充发展途径应全面创新管理经营理念,确保电力单位法人体制的合理规范性,令其发挥优质管控效能。
同时应创建有效的约束激励制度,规划内部管理体系机构组织,应全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探寻先进、现代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做好规章体制的更新完善,促进电力企业经营行为的有序规范。电力企业核心管控责任在于应真正明晰具体发展方向,进而为机构组织、员工供给必要的资源,树立服务型经营理念。就外部层面来讲,电力单位为基础公益企业,因而其生产的商品核心价值需要通过服务方能良好展现。
为此,电力企业应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实施知识型控制。应优化企业整体结构,营造公平合理的决策管理机构与推进企业单位内部员工良好交流的优质人文环境。对于无形资产的控制应全面注重,夯实企业经济发展基础,为其实现利润目标提供优质保障。应做好专利与各类先进精专技术的管控,树立企业优质形象,做好无形资产控制。电力单位应优化管理经营观念,将电力资源视为一类商品,持续优化员工管理服务意识。应促进电网实现良好的商业化管理运行,并为电力交换创建优质市场条件,符合用户需求,基于经济手段实现优化管控发展。
2.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
电力企业经营管控水平的优化提升,离不开良好企业人员素质的有效支持。为此电力企业经营管理阶段中,应注重企业人员素质的管理培养,以员工为核心,加强教育培训,树立责任意识。安全管控关系到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为此,电力单位应做好各类电力仪器、设施器具的安全控制,明确文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强化现场管理。实践经营阶段中,应促进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水平的优化提升,为企业的良好增效、持续运行生产提供优质硬件保障。另外电力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探究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的核心要点。应清晰安全运营目标,做好安全生产计划的良好编制,促进生产责任体制的优化健全,创建完善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同时应基于电力企业发展特征创建适应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度,令安全目标责任依据岗位实施有效划分、科学落实到岗、分布到人。还应基于各区域管控体制存在的差异,做好各类人力、财物资源的优质组织分配,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生产的可靠安全性。
3.电力企业制度的建立应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共同进行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方略的策划、设计和实施既不能离开现代企业的制度,也不能离开以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现代的企业制度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地四大特征的辩证关系是:站在企业的经营角度来讲,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产权清晰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织保证,政企不分、责权不明、产权不清就不然会导致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得不到保证,导致管理的科学理论成为空话,从现代的企业制度来讲,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乏力落后,企业的改革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必然解决不了企业内部的问题。因此,要保证企业在建立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宗旨是保证消费者、企业、社会三方利益的统一,劳动者、经营者、所有者三方利益的统一,保证相关的各方各得其所,促进共同进步。
4.随着市场化的逐步完善,电力企业要引入基于价值的投资理念,使企业绩效达到消费者价值标准,减小社会成本。并且要对应国资委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绩效考核。电网企业的投资计划要与投资环境结合,谨慎理性投资。对于高峰负荷,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来补齐额外差价。电网要以经济性形式量化投资可靠性。
五、结束语
电力企业关系着我国的民生命脉,而且地位比较特殊,所以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比于其他企业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加以分析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玉雷.企业财务信息分析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2]黎银锋.,林逢春,刘汉谋.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20).
篇8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工业污染,建设现代化工业新文明,是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搞好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是控制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就是以管理工程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等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使生产目标与环境目标统一起来。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一方面只要生产中的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就必然好,而另一方面,生产中的副产品(污染物)也会破坏环境,因此,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既是相辅相承的,又是矛盾对立的。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一、首先必须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环保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为追求经济效益,将提高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忽视环境效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缺乏积极性。加上环境问题一般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故针对那些投入较大而无助于降低成本或增加利润的污染治理项目,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去实施。即使在日常经营中的环境管理措施,也常常仅是一种应付法律或行政强制的被动反应,求得环保部门少找麻烦,得过且过;甚至有的企业甘愿缴纳排污费或受罚而污染环境,也不愿积极投入资金实施有效的环境治理。
二、提高企业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企业环保部门应落实“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为主要职责。“规划”就是指企业环保部门根据掌握的有关情报资料以及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等,针对本厂的污染现状,以及生产发展过程中污染发展的趋势等等,为厂领导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并根据决策制定污染控制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计划。“组织协调”就是把环境工作纳入各生产车间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各生产车间都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产过程,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技术改造过程中积极推行环境低害和无害新技术,使得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不误。“监督检查”就是监督各生产车间是否贯彻执行了环境保护法、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环境保护条例等,是否制定和贯彻本厂的环境管理办法,以及通过本厂监测站的监测,掌握污染动态,并对污染源进行监控。根据控制指标的要求,对生产车间、操作岗位进行监督、考核,作为奖励的依据。
但企业普遍缺乏实用的环境管理工具,缺乏有关环境管理的知识信息与技能,环境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环境方针与环境管理目标,难以选择到适用的环境管理工具。目前,许多企业单位虽然设立了环保部门,但大多数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本厂内部却无一席之位,如同虚设。根本谈不上发挥其职责。
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应落实到基层
我们都知道,工业企业中的污染主要来自各生产车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层。若企业环保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去解决全厂基层的环境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企业可“化整为零”,实行“谁污染,谁治理”,也就是把环境管理真正落实到基层。基层单位可根据本企业环保管理总目标,在生产车间、班组中建立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设置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这样,环境管理工作才能起到“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而纷纷呈现不景气现象。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许多工业企业单位纷纷投入大量资金,采取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等手段来占领市场。但在技改、引进设备时,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高效益,明知该工程项目在投产后会产生严重环境问题,但却置之度外。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环境质量,而把一些会造成较大污染的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建设投产,即谋取了利润,又逃避了环境投资。这种污染转嫁现象,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工业企业环保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应是技改资金
在环境保护工作八项制度中,其中一条是排污收费制度,其征收的排污费,即作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基金的贷款对象为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企业。工业企业在新扩改建设项目计划中,首先必须列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环保建设资金,如确有不足,再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并且所贷款项一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为它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身的环境治理能力,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环境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体系是个系统化的管理,该体系的文件化系统共有四个层次: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环境相关记录。在建立体系文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文件的系统性、权威性、见证性、适宜性和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样,环境管理体系也重在全员参与,在建立实施ISO14000体系后,通过运行文件化体系来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但企业在贯彻实施ISO14000、清洁生产等方面问题多多,基本上流于形式,成了形象工程,没有实质性内容。
环境管理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企业环境管理具有其独特性。以上所谈仅仅是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某几个方面。总之,企业环境管理既要遵照国家和行业系统的规定,执行上级的指示,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力求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允许,使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篇9
2000年以来,电网企业所属的三产、多经等辅业单位逐渐改制成为集体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多次明确要求对所属的集体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予以完善,推动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当前依法治国和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如何规范集体企业管理,成为各级供电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营专项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专项评价。对集体企业开展经营专项审计,是推动集体企业规范经营的必要举措。开展此类审计,涉及到集体企业的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管理、流程管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牵涉到历史遗留问题及多年积淀的利益矛盾,如果缺乏创新思路、周密策划和稳妥实施,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国网山西省阳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阳泉公司)在此方面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企业开展此类审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经营专项审计的思路及目标
阳泉公司对其所属的集体企业经营审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审计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为基础,做到审计全覆盖,以评促改,以强化其管理、素质和服务、创造效益为重点,深化管控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核心业务,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外,审计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关系,积极顺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变革,持续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在审计目标方面,以完善集体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目标,审计要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确保流畅运转;有利于健全管控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有利于强化核心业务,提高发展能力;有利于强化规范管理,深化依法从严治企;有利于深化重组整合。
三、经营专项审计的重点内容
如今虽然集体企业与电网企业已经脱离了资本纽带关系,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与主业仍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此,阳泉公司将审计重点确定为:(1)监管体系是否完备。在管控体系方面、制度体系方面、信息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审计,查看集体企业三个体系是否完备。通过审计,揭示其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职责是否明晰;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全覆盖。(2)行为是否遵循依法治企要求。审计集体企业在经营业务、人力资源和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是否规范。查找集体企业在“人、财、物、工程”等关键管理事项中的薄弱点、风险点,从制度上、管理上、流程上促使其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3)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审计集体企业与电网主业之间的交易是否按照市场化的公允价格进行,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或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4)重组整合方面。审计集体企业是否稳妥推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部署,以减员增效,瘦身强体为前提,稳步推进同质同类集体企业的重组整合,是否做到了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5)优化服务方面。许多集体企业的主要业务是为电网建设做好服务。审计时要关注集体企业在规范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是否到位,是否为电网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
四、经营专项审计的过程
阳泉公司充分考虑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抽调了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并邀请了部分内部专家参加。在审计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进度安排等,确保有条不紊。另外做到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项审计以及后续审计,确保审计频率和审计成果得到切实应用。从审计情况看,发现的集体企业的主要问题如下:(1)重大决策方面,包括:未按照公司“三重一大”决策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如有的企业年度未召开经理办公会和党政联系会,未登记会议记录、纪要;投资决策缺乏深入调研,对外投资企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倒闭。(2)资产管理方面,包括:部分房产长期缺乏产权证明,房产没有办理土地证;资产处置长期未清理,比如出售已报废车辆没有做账务处理;资产账账核对不符,如车辆管理明细台账与固定资产明细不相符。(3)关联交易方面,表现为:集体企业占用主业的房产未支付租金;主业租赁集体企业的资产所付的租金超过市场价格,尤其是车辆租赁费用。(4)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包括:大额使用现金;存在企业资金私自出借、挪用现象;银行账户开立过多,导致资金闲置;备用金借款长期未清理,3年以上的备用金较多,且备用金管理不严格,支付较随意,没有把好备用金“出口关”。(5)往来款项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在数额较大、挂账时间较长的往来款项,且长期未清理;往来挂账对方单位已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存在损失风险。(6)物资管理方面,包括:部分物资材料的出入库手续不健全,出库单无领料人签字,入库单无采购人签字;自购材料供货商资质和产品质量证明未收集;未及时办理废旧物资回收手续,废旧物资账实不符,利旧、利库物资手续欠缺。(7)财务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打印年度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编号不对应,科目核算不规范;职工薪酬外发生工资性支出,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提前计提工资,跨年度支付;不提、少提、不缴、少缴工会经费;不提、少提职工教育经费,教育、培训费用支付依据不充分;食堂补贴缺少明细;上年收入本年入账,冲减收入,计入下年,冲转成本计入下年度等。(8)业务管理方面,包括:违规分包、转包工程;工程项目劳务分包未履行招标程序,工程项目材料未履行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费用不实,工程结算依据不充分,工程量结算不实,竣工项目部分内容未实施;工程项目未按照计划实施,调整项目地点未报批,施工安全质量存在管理漏洞,部分公司无资质出具工程调试报告,工程实施严重滞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管理不规范等。(9)合同管理方面,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未有效执行;部分经济业务发生前未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一方不具法人资格;合同条款未有效执行;违反施工合同支付条款;分包合同签订内容与实际不一致;事前签订包含不确定性内容合同;签订合同主体违规。
五、结论及启示
篇10
【关健词】企业管理问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
一、企业管理问题分析
1.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和深远
当前的很多企业,过多的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途,盲目的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缺乏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把握,致使发展一段时间后,大量产品积压,市场行情疲软,企业管理失败。有些企业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现状和潜力,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因此,企业要把经营的眼光放的更加的长远,不能只是考虑眼前的利益,就盲目的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要深入分析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制改革方向,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忌盲目的将蛋糕做大做高,要将蛋糕做实做细,以免到最后千疮百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2.完善企业决策机制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头衔层出不穷,人们对很多企业单位也开始关注,并且,从这些优秀的企业家身上学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这些企业家影响了一代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的员工也开始对领导者盲目的崇拜,其一言一行都对员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领导者指定出的企业发展方案很少有人去进行质疑,即使有疑问,也不会说出来。企业领导者也因此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和刚愎自用的盲目“自信”。长此发展下去,对企业的发展未来是非常危险的。
3.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并不是系统规范的,多数企业的创新程度不够,处于被动应对型的状态,面对新的问题,经营者制定出来的新策略不够完善,研究深入度不够。甚至,企业的管理者直接将很多成功的管理制度搬到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上来,但是,这种做法看似既省事又节约成本,但却忽视了对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思考,不能灵活的将其他企业的管理体制推陈出新,结合自己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系统性管理制度。
4.企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
大多数企业以自我为主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方向判断错误,仍然在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市场拓展,这种企业导向直接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形势,继而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利润水平低。
5.员工企业文化培养工作欠缺
很多企业都在抱怨,现今的员工流动性太大,造成人事管理部门任务量非常沉重,很多企业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工资太低火车是福利待遇不够完善,其实,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只是从员工业务能力上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员工的企业文化培养,使得现在的员工根本没有要与企业共存亡的意识,很多小公司只是被员工作为能力训练的场所,等时机成熟,肯定会去大型企业面试,工作。
二、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既需要宏观上的把控与调整,也需要微观上的重视与执行。对于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吸引、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立
无论是何种企业类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都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对于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而言,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经营管理人才,指的就是具有一定的经营或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这种人才的价值并不是体现为一种简单重复机械性的劳动,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价值。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我们认为通常包括两个最为主要的类型。首先就是专门从事经营工作的人才,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经营知识和经营技能,这种人才的特征是个体才能出众,能够通过发挥个体价值创造财富。另一种是经营管理过程控制的人才,这种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统筹全局的能力,有较强的过程控制能力,协调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员工个人才能的发挥创造之间的关系。这种人才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型人才。要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并非易事,它要求企业要积极的创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受到在企业中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现使用价值,更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优秀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打造一个成功企业必不可少的利器。其次就是企业的薪酬管理机制,这是员工进行工作追求的最实际的目的,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帮助员工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激发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这是稳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必须重视的问题。现在的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遵循原有的思维模式,过分的注重应聘人员的仪表、谈吐和文化程度,而忽视了一些内在的优秀品质。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的任用时,要突破以往只注重仪表装束、处世态度和经验学历等方面的要求,要大胆任用那些有特定技能的人才,甚至有一些缺点的人才。完备一套特定的人才选拔机制,采用公开考评等竞选方式,杜绝靠关系进公司的现象。
2.构建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
古语有,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得传统的人治模式下的企业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确立规章制度在维持企业整体运转中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所谓规章制度,指的就是用文字形式对各项劳动操作管理工作的行为规范所做出的规定。只有明确的经营管理制度,才能使围绕经营管理活动这一主体的其他各项活动能够有明确的依据和明确的核心服务对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规章制度可循,整体工作的运行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没有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没有科学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不会有高效规范的现代企业,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带动企业的高效发展。
3.做好企业战略发展
企业战略目标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思维的建立是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核心。面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要使企业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处于优胜地位,这就要求企业做好战略创新工作,着眼于全球竞争,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制定完善的长期战略目标,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跟踪、预测市场需求,满足顾客需要,利用畅销产品来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断进行企业运转形式以及竞争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
4.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
自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来,我们一直提倡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一种简单机械复制的管理模式,它是要求企业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下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来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它的核心要求就是企业的发展应该表现为开放、健康、竞争、有序。在这一核心要求下,企业的发展应该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积极的做出变革和创新,深化各种机制改革,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