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促进会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促进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促进会

篇1

同志们:

这次现场促进会是在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和农村清洁工程一周年表彰大会精神和全县推进创先争优“百日行动”大好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规格开的非常高,把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请来参加,而且高清书记、程文县长放下其他很重要的工作参加这个会,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上午,我们采取“现场看、实地听、交流议”的形式,组织与会同志实地参观学习了陈营镇、上坊乡、青云镇几个新农村建设点典型。相信大家会有不少感触和启示。总体感觉,5个村的建设成效都非常明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力度大、有特色、可借鉴”。讲力度大,就是5个村整治建设的气势大、投入大、手笔大,所以讲力度大;讲有特色,就是这5个村点依托各自的生态、人文、区位等资源条件和自然基础,做靓了村庄,做成了精品,做成了不同风格建设模式,所以讲有特色;讲可借鉴,是因为这些村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中,做到了先行一步,彰显了特色,打造了亮点,带来的变化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学、可以推,所以讲可借鉴。

刚才,会议安排了湖云乡做典型发言,介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等一会,高清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召开现场促进会的目的

当前,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开现场促进会?是因为推进这两项工作非常重要,到了非抓好不可的时候。

一是贯彻好上级精神和要求的需要。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和农村清洁工程一周年表彰大会于今年8月份在赣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我省五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以及一年来农村清洁工程的取得的“五大成效”:即,通过五年来的探索,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农民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促进农村和谐的稳定工程、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要“增强四性”(即,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新局面,着力增强坚定性;认真吸取各地创造的新经验,着力增强

创造性;要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着力增强主动性;要积极策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增强自觉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注重推进农村民生工程,更加注重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和“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着力在谋划全局上有新进展;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着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新作为;要进一步创新村镇整治工作思路,着力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上有新成效)的推进部署。可以说,这既是一次集中展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阶段性成果,交流经验、表彰的总结会,也是一次再动员和再部署的鼓劲会。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大规模、高规格的流动现场会,目的就是要以这种形式进一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和农村清洁工程一周年表彰大会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扎实推进这两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对形势认识和分析的需要。回顾我县新农村建设五周年的工作历程,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提升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创造了不少特色经验,得到了省市的认可,吸引了周边兄弟县市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特别是创立的“雷竹生态村”品牌、“六个一”结对共建机制以及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等特色经验性做法,在省市也被作为经验推广。但是随着省市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水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各地抓这两项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推进,形成了创优争先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深感压力,尤其是针对万年这几年的情况,如果一味停留在现有的工作水平和原来的要求层面,我们就会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中丧失优势,就会各地竞相推进、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在落伍掉队。因此,要认清形势,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放置到与周边兄弟县市比较的大环境,放置在全省全市的大格局去比拼,切实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以用发展的眼光,不断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创出新成效。

三是对照全年目标找差距的需要。据10月上旬全县新农村建设交叉督查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总体成效较前一阶段有进展、有变化,培育了湖云乡以村点各个突破实现整体平衡推进、齐埠乡以借鉴兄弟村点整治经验为切入促进工作开展、珠田乡实行村点“三天一检查,每周一通报

”等一批典型经验,梓埠镇对整治不力的村点采取机械化作业的做法也比较有特色,全县打造了上坊乡细港杨家村、苏桥乡金塘毛家村、陈营镇郊区史家畈村等一批整体推进和单项建设比较有特色的村点。特别是湖云乡该乡的湖云段家村不仅在基础设施方面力度大,还注重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保洁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在这次交叉检查中得了满分。

点环境整治还没有启动,看不到新农村建设气息,特色、亮点不多。由此可见,冲刺全年目标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不抓紧去抓去促,势必在省市考评中淘汰出局,创先争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是再鼓劲、再推进的需要。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面上推进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有所降低、热情有所减退,造成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村点的产业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难度较大、办法不多;部分地方还停留在就农村抓农村的工作层面上,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任重道远,农民的主体意识还有待增强、农村垃圾分拣分类处理和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提升。如何妥善解决好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这次现场会再推进再部署,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造势加压,促进这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现场会观摩得出的经验启示

考虑到时间关系和路途的关系,这次只就近选择了几个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做的比较好的村点作为观摩点,全县还有其他乡镇的一大批村点都做的比较好。总结现场会5个观摩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启示:

启示之二,思路正确方法对路是基础。今天参观的5村对村点建设定位比较科学,比较准确。在建设模式的选择上,陈营镇邹坂的上屋、下屋和马家四方岗定位为联村整片推进模式、通过联村整片搞建设,已将三村连成了一体,做到了山水和文化相融,基础设施共享性,且片区设有医疗服务站、小学、电信网点、商店和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社会服务功能齐全,体现的是新农村社区风貌。上坊西港杨家定位为田园生态建设模式,通过延续村内良好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庭院,搞好“三改两普及”和垃圾处理,使环境更优美,人居更舒适,体现了乡村特有的生态风貌。上坊乡西山蔡家新村定位为集中建房型建设模式,建成了3排48户连栋别墅小区,体现的是现代时尚的建筑风格,陈营镇郊区史家坂定位为城中村改造型,该村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规划改造村居,接上了县城自来水、下水道和县城下水道连为一体,拆除了影响村内的违章建筑物,兴建了小型广场,体现的是农民生活品位和村庄的文化底蕴。在产业发展上,5个村均依托农民的种养习惯和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产业支撑。如地处县城及其周边的陈营镇邹畈上屋、下屋、郊区史家坂的蔬菜和花卉苗木产业、务工经

济。青云镇姚源姚家、上坊乡细港杨家的雷竹产业开发已成规模;上坊西山蔡家产业支撑依靠的是甲鱼养殖和务工经济。

启示之三,多方筹资破解瓶颈是关键。5个村在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资金短缺的问题上,都很有特色。如上坊乡西山蔡家村建设农民别墅小区,争取新农村建设用地政策,沿清珠线专门划出一块土地,出让给农民建房,村民理事会按建房面积每平方米确定筹资标准,向建房户筹集相应资金用于水电、绿地、下水道等基础配套设施。郊区史家坂村则利用村内的人脉和地理优势,促成县医院、药监局、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出资支援整治建设。我们其他乡镇的村点也有资源、区位和人脉优势,关键要看大家在筹资方式上如何找准切入,开动脑筋。

启示之四,干部服务群众主体是根本。特别是县挂点领导和结对共建单位从确点开始到实施推进,都亲历亲为,如果不是各级领导这么重视,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效果。乡镇新村办也配合村理事会,从宣传、规划、筹资到实实在在推进等各个环节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真正把5个村建成有特色、可以学、能推广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中,5个村也想了不少办法,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做到干部服务推动、理事会带动、群众主动,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也通过整治建设给村庄带来的变化,看到了党委、政府是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搞建设、谋发展,从而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纷纷出钱出力,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抓的良好氛围。

三、下步工作如何部署推进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和农村清洁工程一周年表彰大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全市推进“三区”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建设“雷竹生态村”的决策上来,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共识共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负起“三责任”:对历史负责、对上级负责、对群众负责。一是要对历史负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分步实施,坚持不懈,切不可急于求成。力戒盲目追求高起点、高速度,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坚决防止超越农民承受能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负债工程

”。二是要对上级负责。今年,省、市、县三级继续整合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真心扶持与真情关爱。我们认为村点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很不容易,群众自筹能力也弱,靠争取共建单位、企业捐赠更来自不易。所以要本着对上级负责、对协作方负责的态度,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强化项目建设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对资金使用情况,通过村务公开等形式,实行阳光操作,切实提高了帮扶资金的使用绩效,确保每一笔资金与每一个项目都能真正惠及群众。三是要对群众负责。新农村建设点工作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一定要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确保建一项、成一项,这样才能不违背群众的意愿和新农村建设初衷。坚决杜绝"老百姓今年拍手称快,明年指鼻骂娘"的现象,即使各项工程不可能让老百姓终身受用,但也要保证长期受益,使百姓真正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

2、突出“三重点”:即雷竹产业、基础设施、三绿一处理。“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定动作”,也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务必抓住推进整治建设的有力契机,克难攻坚,务必在冲刺阶段取得明显实效。一是突出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雷竹种植是我县今年新农村建设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主要载体之一。从现在起县新村办会同县林业局要主动谋划好调苗和种植意向摸底以及规划好山头、地块和村内边角地等相关准备工作,加快细化每个建设点发展雷竹产业发展计划,把产业落实到村,把面积落实到农民,要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雷竹

产业品牌,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闲置资源、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雷竹种植大户;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核心的是抓好“三改两普及”(即改路、改水、改厕)改路、改水率必须达到100%以上,户厕改造率必须达到90%以上,这三项工作一定要深入,人畜分离和一些空心房的拆除一定要彻底。户用沼气在10口以上、太阳能普及不少于10台,年底这项工作以“双百一九双十”为评判标准检验工作成效。要按照验收要求先做完“规定动作”,再考虑兴建小型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安装健身器材等自选动作,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突出“三绿一处理”。要积极开展村庄绿化、

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与“一大四小”工程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在各建设点进村道路两侧、村庄周围栽植各类苗木,这项工作即将在11月份按照“三统一”(公开采购、统一管护模式、统一绿化标准)的要求,在全县各省级建设点部署开展。同时,要在巩固去年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户、保洁员、村民理事会、环卫所四个主体的作用,加快探索“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流程,实现户有两桶一袋(易降解垃圾桶、不易降解垃圾桶、可利用垃圾回收袋),村有“两池两点”(沼气池、沤肥池、垃圾回收点、建筑垃圾堆放点),乡镇有“两站”(垃圾中转站、垃圾回收站),县有“一站、一点、一公司”(垃圾压缩站、有还垃圾封存点、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坚决推行农村厨卫垃圾沤肥,可利用垃圾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有毒垃圾有害垃圾无害封存、其他垃圾无害化焚烧等五种垃圾处理模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健全“三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督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各挂点领导、干部分头分片抓的责任机制,推行“三包”责任制(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点,村组干部和理事会人员包户),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县对乡、乡对村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压力传导,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健康有序推进。三是建立“三办”联合督查机制。要实行“三办”(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和县新村办)联合督查机制,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省级村点项目进展和结对共建单位、企业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4、把握“三关键”:农民主体、部门帮扶、干部服务。一是发挥好主体作用。要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协会的作用,通过村民自治发动村民自力更生、自主管理。所有村点都建立村规民约、一事一议、村庄保洁管理、村务公开以及各项创评活动,等有关制度,使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

、制度化轨道,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发挥部门帮建的作用。各结对共建单位和企业要细化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帮扶措施,多为帮扶村点出点子、想办法、拿主意,帮助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碰到的资金等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多争取衔接项目。三是发挥干部指导服务作用。各乡镇要紧绷这根弦,每星期都要对各点上的包村领导、村支部书记、理事会长等有关人员定期调度,及时解决好点上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关业务指导和项目实施,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技术指导,强化施工队伍培训,完善队伍管理办法,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杜绝问题工程出现。

篇2

1、选好配强社区班子:市公安局选派干部XX任第一书记,书记XX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组织部门的关心下,配备一名大学生XX任书记助理,两委干部年富力强,村级组织制度健全,支部及13个党小组活动开展井然有序。

2、成立各类理事会:在新村建设、村庄整治、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中,成立理事会,改变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3、成立廉勤委:在镇纪委和监察室的指导下,对社区的资源资产、财务、人事任免等六大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村两委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和思路有序开展。

二、抓新村建设,促进环境优化:

2、村庄整治:三站老街投入200多万元,对道路、排水、绿化、路灯、立面等进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三、抓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1、选准产业:建设新农村,不仅是住上好房子,还要装满钱袋子,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社区两委带领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选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选择投入较少、技术简单的节水型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大葱种植,坚持壮大“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和规模效应,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建立基地:以招商引资方式将肥西大葱协会请进来,结合江淮分水岭示范区建设,建立以种植大葱为主的蔬菜示范基地,该基地并被确定为市妇女培训基地和市农委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3、促进增收:基地建设一年来,在高刘发展会员260多户,种植大葱2000多亩,带动本社区240多位农户种植大葱,计划三年内在我镇发展到万亩以上。07年每亩产值1.5万元,今年市场预测1.5元/斤,亩产值一万元以上。

通过基地建设,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也为新桥机场顺利通航提供良好的大气环境,缓解了禁烧的压力。

四、抓社区建设,促进为民服务

1、硬件设施:新的社区办公楼21间,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科技培训中心、计划生育服务室、全程服务中心、农民科技书屋、档案室等。

篇3

一、树立大“三农”意识,明确服务方向

要以金融服务为抓手,支持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在新形势下,摆脱小“三农”的束缚,树立大“三农”意识。为此,县联社领导班子通过深入乡村调研,认识到当前农民对发展生产、致富的贷款需求呈现需求主体多元化,需求层次多样化,需求总量扩大化的新特点。要适应新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就要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新天地,助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的快速发展。在明确服务方向的基础上,全县农信社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支持分散的种养业,向重点支持专业村(户)和产业化项目转变;由主要支持农户生产、消费型所需资金,向重点支持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转变;由主要支持小而全的小规模经营,向重点支持农业化龙头企业转变。2007年我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为8.5亿元,较上年年底增加1.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7.5亿元,较上年年底增加1.2亿元。围绕新农村建设,不但为我县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架起金桥,还延伸和拉长了小麦、玉米、植物油、畜产品、花木产业和食用菌等六大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确立支农重点,创新服务手段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主题,汝南县农村信用联社按照已经确立的支农服务方向和重点领域,采取重点扶持、产业倾斜、特色支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大力支持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门闸乡黄庙村是县里确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截止目前,信用社已向该村累放460万元的信贷资金,强力助推该村发展新兴产业,建设新农村。眼下,这个村仅从事养殖的专业户有数百户,饲养已成规模的有生猪、山羊、肉兔、肉鸭、肉鸡等,单是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户就有8家。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村里不但建有新型砖厂、预制厂、木板厂,还成立有专业建筑工程施工队,农民家家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皮毛里加工产业,全村妇女足不出户就能挣到工资。村支部书记袁国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中的致富带头人。象黄庙村一样,全县二十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如虎添翼,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为创新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收贷难的问题,县农村信用社从开展创建文明信用工程切入,培养农民的诚信意识。在各村设立贷款信用评审小组,把贷款的前期调查直接交给村级贷款评审委员会实施,在信用社则简化贷款审批程序,优先向信用户倾斜,信用户只要手持“两证一章”,就可直接在信用社获取贷款,使信用户在信用社贷款就向支取存款一样方便。同时,还大力推广联户担保贷款、村民贷款担保协会贷款等担保新模式,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和“零距离”营销服务。

三、开发服务产品,拓展支农领域

开发服务产品是不断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的有效手段,为此,汝南县农村信用社还适时推出了为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品种。一是拓展创业类贷款,发放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贷款3900多万元,支持和鼓励3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产业涉及到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生产、宾馆、超市、服装、特色种植、养殖等领域,就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就业。二是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入。依托信贷资金的支持,汝南现已建成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15亿元。三是对全县17个乡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00万元,支持其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发展林果蔬菜生产或外出打工创业。四是发放建房、购买农用汽车等置业消费贷款908万元,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五是开办教育类贷款,发放源地助学贷款120万元,帮助88名贫困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圆了大学梦。六是重点支持涉农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汝南县南天种猪畜禽有限公司和汝南县振兴面粉厂在信用社贷款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购销两旺,效益大幅度增长,2007年这两家企业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篇4

近年来,濮阳市把科技服务作为科技工作的突破口,把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发挥优势与创新模式、传统服务与现代传媒、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形式,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农村科技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1.强化政府科技服务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加强和完善市、县科技服务中心等推广机构的建设,努力构筑农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全市公益性科技服务的龙头,濮阳市科技服务中心构建了“媒体宣传、热线咨询、网络传播、实地指导、教育培训、示范开发”六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如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体联办科技专栏,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科普平台;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开创了国内农业生产领域智能化科技信息服务的先例,构建了实时、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在科普方面的优势,创办了中原科普网等9家科技服务网站,构建了现代网络传播平台;成立了市、县两级8家农业科技专家顾问团,组建了20余支科技下乡服务队,构建了立体互动的专家服务平台;发挥星火培训基地作用,借助田间指导、媒体讲座等形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培训平台;发挥示范基点和中介组织优势,推广、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构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开发平台。

清丰县政府强化农业科技公益,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设立了农技推广总站、农林牧科技服务大厅及三家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公开选拔39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实现了科技服务的“零距离对接”。

濮阳县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资服务实体,组建了20余家乡级科技推广服务站、480个村级服务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深入到户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服务站和服务组的组建,不仅进一步畅通了农村科技信息渠道,满足了农民对科技服务的新需求,而且还净化了乡村农资市场环境,为广大农民培养了一批永驻身边的科技服务队。

2.适应市场需求,着力培育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主体。濮阳市积极扶持科技信息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服务主体,建立了科技信息协会等科技中介机构13家、农民专业技术协会731家,拥有会员4万余人。

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作为濮阳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其理事单位由市水利局、农科所、林科所、市情报所、市植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市科技服务中心、市计算机中心、市畜牧站、市种子站、市植保站、市农机站、市经作站、市林技站等科研或科技服务机构以及各县(区)科技局、各乡镇专业技术协会组成,拥有注册会员7560名。该协会一方面,通过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对接,构建了具有濮阳特色的“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运作、多方参与”的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传播模式。另一方面,还依托一些科技含量高、社会与经济影响强、对大众科技服务热忱的涉农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和营销大户,建立了科技信息辐射中心。通过与这些中心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协会把先进实用的技术出去,辐射、传播给周边农村,带动了农民致富。目前,濮阳市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已发展到21家,辐射全市6个县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波及河北大名、山东菏泽等地。这些中心延伸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促进了科学普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华龙区岳村乡科技信息协会拥有会员363名、专业科技信息员51名、科技信息服务网点48家。近年来,该协会把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作为科技服务的主要内容,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期,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68万份、光盘510张。协会信息中心还安装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软件,下载打印科技信息1.53万条、市场行情信息2.2万条,受益群众达3.5万人次。其中,56户菜农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93户养殖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信息中心真正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2007年7月,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到岳村乡调研,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发挥优势与创新模式相结合,实现农村科技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濮阳市在做好科技下乡等传统科技服务及“科技信息村村通”、“户户通”等科技服务信息化的同时,还根据实际需求,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出了“公司+园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销售”、“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等科技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农村科技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濮阳市共建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科技园区90多家,辐射面积107万亩。各示范区选择了一批具有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的新技术进行科技示范,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致富样板。其中,清丰县科技局建设的占地120亩、投资650万元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以河南省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和河南恒立佳泰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从事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的立体高效示范及产业化开发。几年来,该示范区共引进食用菌新技术3项、新品种5个,年产菇80余万斤,实现产值300万元。按照“公司+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6000余户,创造社会效益7000余万元。

作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与高度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之间矛盾的重要载体,科技型龙头企业的产生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濮阳市田丰种业有限公司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销售”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该公司在南乐县12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成立了科技推广服务站及连锁配送点,在322个行政村配备了科技推广员,将优质小麦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夏玉米高产攻关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印成明白卡,发放至所有科技推广员手中,再由推广员进村入户,针对这些技术规范进行技术培训及田间指导工作。这种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有力推动了小麦、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使示范区小麦每亩单产突破700公斤,玉米每亩单产突破900公斤。

三、传统服务方式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实现农村科技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1.充分发挥传统新闻媒体在农村科技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科技服务新手段。1998年,濮阳市创办了河南省唯一一家具有合法刊号的地市级农村科普报纸——《濮阳科普报》,2005年改版为以农业科技为主的《濮阳日报·科技之光》专版。2003年,濮阳市科技局与濮阳人民广播电合创办了“科技之声”专题广播节目。2004年,濮阳市科技局与濮阳电视合创办了“龙乡科技”电视专题栏目。

2.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构建快捷、实用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整合科技资源,濮阳市建立了电话网、互联网、广电网、专家网、组织网“五网合一”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了北京华夏神农“智能电话查询系统”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专家系统”,对农村电脑、电话(固定+移动)、信息机(农村信息机+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终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了一条实用、方便、快捷、现代化的“科技服务高速公路”,直接向农民提供科技、政策及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为基层配备了10部“科技服务车”,设立了市级调度服务中心、县(区)咨询服务中心、乡镇通联服务站点,建成了农村科技服务“110”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村科技服务水平

1.实施科技支撑工程,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濮阳市相继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科技开发、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濮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科技专项。并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农村科技资源,加大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其中,以“食用菌产业化技术开发”、“无公害富硒农产品开发”、“樱桃谷鸭集约养殖模式研究”、“15万亩绿色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奶牛养殖产业化技术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科技开发科技专项,不仅培育提高了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带动能力,普及推广了先进的种养技术,而且还推动了科技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促进了食用菌、富硒大米、畜禽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篇5

该村按照“生态田园,和谐自然”的构想,遵循自然景观、乡土文化、娱乐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则建设。这里,树绿花红、碧草茵茵、小桥流水,荷叶飘香;这里,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屋、人口文化墙、新家庭书屋等人口文化阵地建设齐备,不但给村民提供了好去处,美化亮化了村庄,而且让村民在学习、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型人口文化的熏陶;实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在这里,古朴民风和婚育新风和谐统一。

2009年10月,胡寨镇草庙村创新村级管理模式,成立村新家庭幸福促进会。胡寨镇草庙村幸福促进会运作一年后,成效明显。以前一家一户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现在在村幸福促进会得到了解决;促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提升了计生家庭的发展能力,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该村也呈现出了“风正、气顺、民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示范村;省长李学勇2011年6月也到该村驻村调研新农村建设。

草庙村幸福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以富民促进、文化引导、文明倡导、健康指导、便民维权为理念,采取开放式、茶座式的温馨服务方式,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该村重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建立了草庙村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模式,通过建立儿童早期教育档案,对0~3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早期教育和知识培训,激发早教意识;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等有针对性地编制、发放家教小报,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启发、教育和引导的能力。在环境布置上,充分体现了以宝宝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墙壁上到处是可爱的卡通娃娃、动物、五颜六色的花朵,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式温暖与温馨。该村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实现了幼儿早期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家庭化,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争取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该村人口学校是开展人口计生国情教育、法律法规、奖励优惠政策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主阵地,是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三生”服务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每月定期举办人口国情教育、新婚期和孕产期培训班,让育龄群众了解人口基本国情,知晓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懂得优生优育和避孕节育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小型会议室,内有电视、影碟机各一台,用于播放一些有关人口计生和科教兴农的宣传片和专题片,培育新农民。

草庙村图书室拥有图书12000余册。图书分为文艺类、教育类、社会类、科技类、工具类等,供全村各组村民定期借阅。另一边是阅览室。拥有50余个座位,订阅10余种杂志。这里是村民博览群书的地方,也是增长知识、放飞梦想的地方。

该村本着“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思想,围绕“母爱”这一宣传主题,建造了村人口文化园。村人口文化园由主体雕塑﹑凉亭装饰﹑石书浮雕﹑灯杆装饰﹑立方体宣传板﹑科普文化墙﹑漫画宣传墙﹑母子鹿和草地标语牌组成。以文化品味高﹑人文气息浓﹑富有亲和力,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征和感召力为标准,与园区环境美化相协调,使人口文化园成为建设和谐新草庙﹑幸福新家庭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该人口文化园入口标志是以巧然天成的毛石为路口指示,主题鲜艳醒目,加上绿色的计生标志,表明园区主题,山石与绿树自然和谐,浑然一体。石书浮雕把“关爱女孩”和“纯真年代”巧妙地用展开书籍的形式传达,新颖贴切,表达了永恒契合、生命永恒的美好期望。古有名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体现了儿女孝敬父母之心!母子鹿雕塑体现亲情,和谐的感觉,加上说明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让人看后回味无穷。该雕塑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塑造了一对情深母子形象,在母亲那温暖安全的怀抱里,孩子自然流露出来的依恋之情,让人深思。作品讴歌了母爱的深厚伟大,表达出一种温馨的平和之美。祥和亭楹联以优育为主题,通过楹联“富国富民山欢水笑﹑优生优育月舞星歌。少生风气兴华夏﹑优育春雨润心田”等艺术形式宣传优育优教知识,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健康的宝宝,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宣传橱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新型人口文化有关内容,有效地宣传婚育新知识,文明新风尚。灯杆装饰可以按需要随时更换画面,有利于循环使用,画面设计采用海报的形式,结合生育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得这一公共设施在其照明功能之外,还美化了环境。宣传漫画墙,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不仅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更能提高﹑烘托整个文化园的和谐氛围。立方体宣传板新颖别致,造形美观,看后令人有一种艺术的享受,从立方体的六个立面分别图文并茂的宣传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让人们愉快自然、潜移默化地的接受新型人口文化的熏陶。草地标语地牌,通过文字与艺术造型有机结合,展现新型人口文化标语口号,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接受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而另一侧是社区的健身广场,为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文体生活需求而建,成为了村民强身健体的好场所。

该村“双新”建设以家庭为主体,以家庭建设为着力点。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女主人叫王珍珍,老公秦言广在外地打工,儿子在上学,王珍珍一个人承包了村里七个大棚,每年纯收入十万多元。她懂技术,是个致富能手,她不仅自己致富,还帮助本村15位妇女承包大棚,带领她们共同致富。王珍珍有一个自己的新家庭书屋,这里每天都有一些邻居趁着农闲,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挑选自己需要的书籍,有的借回家阅读,有的在书屋阅读,这里成了村民学习知识、传播文明、获取信息的“加油站”。

篇6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民间传统文化;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70-01

一、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主角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既是民间文间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建设自下而上地进行比自上而下命令来得实在、有效,农民的主角地位不能动摇,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农村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才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比如,庄河东北大鼓在大连首批市级“非遗”和第二批省级“非遗”中都榜上有名。其主要特点是唱腔和韵白中所蕴含着的浓郁的庄河地方活色彩。秧歌在庄河地区流行较早,它将劳动人民粗狂、明快的步伐舞蹈化,其中时而夹杂着跑旱船、骑毛驴和人物小丑等表演。时至今日,秧歌已成为中老年人晨晚消遣娱乐乃至健身的首选活动,城乡广场、庭院随处可见。仅这个地区的大营镇的一百二十二个自然屯中屯屯都有秧歌队,有的屯还达到两支以上。

二、民间艺人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骨干

散步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自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庄河市吴炉镇有个民间故事大王叫白清贵,能讲800多个民间故事。这个镇75岁的退休干部滕琏已结集出版了三部民间故事集,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最具活动的民间故事家和民间艺术家”。剪纸艺术很早即流传于民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庄河剪纸日趋兴盛,每年举办剪纸大赛,推广和普及剪纸艺术,涌现出以韩月琴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近年来,韩日琴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应邀参加奥运会、世博会剪纸展演。获国家级金银奖4次,3次获国家和省“金剪刀”奖,创建了大连市首个剪纸之家和4个小学生剪纸基地。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授予中国剪纸特别奖。

三、传统民间文化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

传统民间文化产生于本土,特别富于活力和渗透力,它们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对此,要注重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首先,要充分发掘各地的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设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其次,要积极开发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书法、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充分利用农闲、集市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要突出发展“本土文化”,很多原汁源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继承发扬下去,使之成为农民所享用的丰富精神财富。通过焕发民间文化艺术的青春,活跃民间文化艺术的血脉,使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新农村文化蓬勃兴起。

四、充分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的作用

民间文化是宝贵的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丰富资源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中国农村新文化的精品。

篇7

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1月初至2月中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演出和比赛,在全市农村掀起了一股青年文化热潮。1月19日,我们在胶州市举行了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原团市委书记张惠同志出席仪式并观看了青年演出的节目。我们还在现场向农民朋友赠送了1500余本文学、科技类图书。本届文化节中,胶州市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即墨市柳腔剧团解本明被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

二是开展农村青年发展状况调研。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经济、就业状况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与市社科院联合,共同开展了农村青年发展状况调研。研究设计了调研课题可行性分析,三易其稿制作了调研问卷。5月份,在五市三区选择20个调研点发放了1000份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和归纳,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数据。目前调研报告正在撰写中,预计7月中旬可以成稿。

三是开展农村青年荣辱观教育。以“知荣明耻树新风”为主题,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市农村团员青年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4月27日,在崂山区小河东举行了启动仪式,团员青年代表宣读了倡议书,进行了实践“八荣八耻”宣誓。教育活动中,各区市组织农村团员青年开展了“上一次团课、过一个团日、听一堂讲座、做一次奉献、搞一次宣讲”等五个一系列活动,带领青年走村入户,发放“八荣八耻”系列漫画和《青少年素质教育读本》,清理村庄街道卫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

四是举办共青团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会议于5月24日在胶南市举行。五市三区团委书记、青农部长及相关镇村代表40余人参加了座谈。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胶南市共青团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参加了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开放书架揭牌仪式,认真听取了青岛市两位专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并进行了互动式交流发言。对于引导各区市团组织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方式和方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六月份,我们重点筹备了青岛市“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推进会,为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进一步动员和部署。

二、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

联合市绿化委员会、市林业局、市志愿者协会,以“我为奥运种棵树,建设美好绿家园”为主题,发动全市各级团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植树造林和绿色文明宣传。

一是开展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建设。3月18日,举行了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市委常委、原团市委书记张惠等领导出席仪式并参加植树活动。我们还联合太平人寿开通了“绿色奥运直通车”,免费接送市民参加植树。志愿者林建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已经形成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持,今年在没有公布招募电话的情况下,仍然有1500多人踊跃报名。至今,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建设活动已经进行3年,共建成林地600余亩。

二是进行绿色生态公益宣传。结合全民义务植树25周年,我们联合两家广告公司专门设计制作了绿色公益宣传片,通过香港中路“奥帆屏”、“屏”两处大型LED广告屏以及部分公交车车载电视循环播放,激发广大市民植绿护绿、美化家园的热情,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发动青少年3万余人次,建设“青少年绿化基地”、“共青团林”、“青少年林”等各类林地138处,预计建成总面积将达到1500余亩。

三、推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上半年,我们以推广使用“农村青年中心综合服务和发展能力测评体系”为抓手,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农村青年中心活力和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农村青年中心能力提升月活动。4月份,开展了“农村青年中心能力提升月”活动。通过根据工作实际设计的测评体系对全市所有农村青年中心进行考核,根据测评结果,查找缺项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对策。指导各区市统筹城乡资源,开展了为农村青年中心捐赠科技文化书籍、微机、电视、

影碟机等,为农村青年中心配备了科技、文化等“专业理事”,并特别针对弱势青年群体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各区市团组织分别抓住一至两个有特色的牵动项目,抓点带面,有效实现了“提升服务能力,发展青年中心”的预期目标。二是加强青年中心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品牌铸造”计划,不断扩大和强化青年中心的社会影响力。逐步形成了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年中心“农业技术专家热线”、城阳区北部人力资源青年中心“培训就业一卡通”、开发区黄岛青年中心“人海有书香”等多个特色品牌。以点点光辉塑造了农村青年中心这个闪亮的大品牌。团中央20__年第2期《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简报》,专门编发推介了我市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情况。

三是推荐了一批青年中心命名和表彰项目。推荐胶南铁山青年中心成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心,黄岛区成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区。同时,推荐胶南市铁山青年中心青年转移就业培训、胶州市胜利村青年中心山鸡养殖与山鸡蛋销售申报了全国农村青年中心新中基金发展项目,推荐胶南铁山青年中心、即墨农业高新区青年中心申报中国移动爱心书屋,推荐胶州市胜利村青年中心为中国移动支援计划示范点。

2月份,在云南召开的全国青年中心工作队伍建设会议上,黄岛区作了典型发言。

四、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一是开展“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1月20日至2月20日,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一方面广泛联系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安徽宿州等外地团组织,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劳动力交流网络。安徽宿州团市委还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到我市佳元水产集团进行了实地洽谈。团省委还专门推荐西部地区团组织与我们进行劳动力输出合作。另一方面,引导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9个,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7次,培训农村青年1600余名,为青年送岗位7600余个,帮助3850名农村青年顺利转移就业。团中央《青农工作》简报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二是开发推出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我们从解决制约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项目、资金等瓶颈问题入手,经过多次的协商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开发了海尔乡村星级服务项目和农村信用社贷款扶助项目。结合海尔售后服务进入农村市场的需求,我们开发了海尔星级服务项目,通过培训服务联络员、建设镇级服务站和村级联络站,使加盟项目的农村青年不离乡土,不误农活,就可以从提供信息、维修服务和销售产品中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中国共青团》杂志、《山东共青团》杂志、团省委《山东青农工作》对该项目作了专题介绍。结合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需求和农村信用社拓展业务需求,我们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争取到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利率、贷款数额、贷款期限上的诸多优惠,为广大农村有志青年创业提供不等额度的贷款,有效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三是注重对农村青年典型的培养。推荐李泽兵、张作庆等8人获得了20__年度全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服务农村青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推荐牛兆学为全国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个人。推荐王芝锐、刘祥成为省杰出青年农民联谊会会员,方合存成为副会长。重视培养农村对青岛市杰出青年农民和农业标准化生产青年示范户、示范基地下发了表彰决定。青年经纪人队伍,正在探讨与工商局合作,成立青年农业发展促进会经纪人分会。

四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2月26日,在平度市江北农业技术市场举行了“真情伴青春”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朋友赠送了200多本农业科技书籍,发放宣传材料3000多份,提供咨询100多人次,达成了20多个种植、养殖合作意向。4月27日,还邀请专家到崂山王哥庄浦里社区,为种茶的农村青年讲授了春季茶树管理科技知识。

五、接待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来青视察

3月10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来青视察,重点考察了农村共青团工作。考察了莱西市水集一村、保护母亲河—大沽河绿化工程、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详细了解了村团总支参与为民服务情况,听取了保护母亲河—大沽河绿化工程林地建设情况,以及青年中心服务农村青年的情况。

在迎接领导视察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前期工作。与团省委及时沟通,对领导视察日程和有关后勤事项进行了细致周到地安排;撰写了包括农村团的工作情况、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等大量的汇报材料;先后4次到视察点督促指导,推动了基层团组织规范建设和农村青年中心发展。村为民服务工作和农村青年中心运行质量测评体系、农村青年创业海尔星级服务项目引起了团中央、团省委领导的关注,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认可。

六、加强部门建设

上半年,我们大力加强了部门建设。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召开了2次部门民主生活会。二是深刻挖掘整理部室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了部门徽标、部门工作理念等,制作了新的文化刊,充分展示部门精神面貌。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和团情日记。三是加强了部门数字化工作手段的打造,设计开发了“数字青农”档案管理系统,改版充实了部门e文化网站。四是严格考勤制度,及时填写上报周、月考勤表、工作质量记录表。对20__年部门

档案进行了整理装订。七、上半年的收获和不足

篇8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四个突出、四个全力”的工作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当好参谋助手,服务三农发展,促进老区建设。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提高对老区工作的认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进一步认清老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全完善现有工作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发挥老区工作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老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明确老区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中心,找准工作的结合点,有目标开展工作;进一步健全老区工作机制,使老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扩大老区工作的成效。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言献策。

紧扣统筹城乡发展主题,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倍增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群众最切身、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区进一步融入主城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三)凝聚力量聚焦发展,为全区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对老区的连片开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集中帮扶,增强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惠及更多的老区群众;做好老区妇女儿童工作,开展好为老区妇女儿童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送温暖活动,做好妇女权益维护、技能培训、就业引导,做好青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学习辅导、助学帮扶,把“关爱妇女儿童老区行”作为品牌工程做实做好;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对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积极服务、协助解困,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快速致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做好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宣传方针政策,反应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共建和谐发展典范。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治学习,牢牢把握老区工作的正确方向。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奉献型社团为目标,认真学习党的十相关文献,用十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奉献意识,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老区人民服务、促进老区快速发展上来,全力以赴搞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扩大老区工作的影响范围。

大力宣传老促会对全区重点工作推进的作用,宣传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关心老区建设事业;调查研究老区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反映老区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加强老区建设的建议,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切实加强老建会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发挥表率作用,对照“五好”标准,不断提升协会的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扩大老区工作的影响力。

篇9

一、贯彻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方面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自2008年10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后,我行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贯彻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的通知》(开行发〔2008〕463号)、《关于认真学习贯彻201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开行党委发〔2010〕0003号)、《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开行办〔2010〕0131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贯彻落实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总体原则、支持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为如何做好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在2011年人民银行昆明中支提出“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后,我行结合之前的制度,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以金融服务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

(二)理顺工作机制

虽然我行网点机构有限,但历来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等基层金融业务作为我行“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业务推进。2007年5月,分行就加入云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促进会,致力于履行金融机构支持省内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多年来,分行在总行的指导下,以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机制建设、政府合作、市场运作,整合政府、金融同业、中介机构、企业等各方资源,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灵活运用“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辐射广大县域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制定工作方案

分行于2011年8月完成《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对省内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规划、支持现状、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加大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贯彻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2年底,我行涉农贷款余额244.33亿元,重点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农村低收入住房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中小企业、生源地助学贷款等领域,金融业务覆盖全省129个县市。近年来,对我省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一直呈上升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模式

1.以“公司+农户”信贷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选择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利用企业贴近农户的优势,产销结合,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组织农户进行生产,达到降低市场风险和流通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和农户经营互惠成长。

2.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和农户致富。以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指导,与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各类新型金融组织贴近市场的优势,立足我行小额贷款技术和IT系统建设优势,以批发资金等方式加强合作,努力缓解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

3.整合行内外资源,开展涉农银团贷款。2011年5月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实现对云县啤酒厂年产20万吨啤酒异地技改项目的银团贷款发放,帮助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银团合作方式,既解决了一行规模约束问题,又实现了风险分散,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合作。这是我行首次以直接银团方式对大额融资基础设施类项目以外的农村企业给予支持。

(二)积极开展县域规划,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以开发性金融为指导,充分发挥我行融资规划优势,整合内外部专家资源,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各级规划编制,以规划先行、融资推动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几年来,我行规划工作覆盖了全省16个地州129个市县,并不断深入细化。2010年以来,分行积极参与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同时参与到地方580个城镇土地利用资源总体规划编制。2012年结合我行地区发展重点以及重点发展业务,选取重点州市采取市带县方式,进行地方系统性融资规划,帮助地方和企业指明发展方向,提供融资和融智服务。

三、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典型案例

(一)模式基本情况

临沧市甘蔗产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贷款金额3460万元,涉及农户8717户),为云南分行利用临沧市中小企业机制建设成果,结合我行关于合作社农户贷款的业务规定,针对临沧市蔗糖产业发展实际,在涉农、民生业务方面的一次探索。简单来讲可以概括为“平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

其中:平台指开发银行与临沧市政府合作确定的临沧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临沧市工业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为开发银行与临沧市政府基层金融机制建设的成果,履行项目开发、评审、信贷管理等职能,作为项目的借款人。龙头企业指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保证人。合作社为用款人,与开发银行、借款人一起签订三方借款合同,承担还本付息。农户为合作社甘蔗种植户,用款的资金需求主要为种苗款、肥料款及人工支出,为项目的最终用款人。

(二)模式特点

1.由中小企业平台作为合作社模式贷款借款人,充分体现了我行在临沧市中小企业机制建设方面的成果,以及在项目开发、信贷管理方面的优势。

2.同时纳入政府信用(机制)及龙头企业(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信用,增强了对风险的缓释作用,实现了对农村金融的组织增信,解决农村、农民金融中最核心的信用缺失问题。

3.发挥永德糖业集团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了完善的现金流控制机制,基本实现了项目资金的封闭运行,有效的防范了项目信贷风险。

4.简化了合作社农户贷款运作流程,在增强项目风险防范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机制建设成果,简化了项目开发、评审流程,适应了农村金融“短、频、快”的特点。

(三)操作流程

四、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中的体会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是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金融产品,这样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对于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要充满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提供适合农村的金融服务。下一步,我行将加大力度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和创新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和强化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制度。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理顺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篇10

吉水县凝心聚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

——吉水县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

吉水县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为要求,以“八带头”为抓手,采取有效举措,快速度、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任务,取得了作示范、走前列的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成为深受百姓称赞拥护的民生工程。建设布点覆盖面广,近几年按照普惠制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9亿元,共建设新农村点293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26.23%,使11.8万户43万农民受益。全域覆盖提前完成,用三年时间安排1805个村点,让所有建制村提前一年全部达到村庄整治标准,打造了文峰镇葛山村、阜田镇竹园村、水南镇荷山村等一批基础设施整治精品示范村。美丽示范亮点纷呈,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按照省乡村旅游5A级标准开展美丽示范创建,金樟大道、沿湖路、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等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和金滩镇卧虎岭、黄桥镇湴塘、醪桥镇坝溪等美丽示范村庄成为展示吉水形象的窗口和样板。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县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稻虾共作、莲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美丽乡村建设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城市休闲游憩核心区和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一核三圈”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农户改厕全面普及,采取统一施工图纸、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施工队伍、统一组织施工和分户建立台账“四统一分”模式,深化“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2%。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常态化。污水治理全面启动,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乌江圩镇、醪桥镇固洲村、双村镇连西村毛棚里—排上等3个试点村完成建设。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建设美丽宜居。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组进行挂点帮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必看项目。二是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头挂一个美丽乡村点,经常深入村点调研指导、现场调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亲自审批每年的全县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都有挂点帮扶任务。三是高效推进。县分管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推进;县新农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排位,每周定期编发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周报,做到重点工作、亮点特色随时编发专栏的形式,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态、政策,进度和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二)突出规划引领,做到全域规划。一是深入实施全覆盖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点700个、605个、500个,三年共实施1805个村点,实现提前一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特别是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246个村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二是统筹编制全域规划。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加大对规划投入力度,对50户以上村庄规划费用由县财政解决,50户以下村庄规划编制由各乡镇负责。统筹布局美丽示范风景线和县级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聘请国内经验丰富资质好的设计单位,精心规划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乡村旅游点及其连接线,所有工程项目都达到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级。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宣讲,促使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执行规划,敦促各美丽示范创建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依照施工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全面落实规划设计。

(三)突出彰显特色,打造示范精品。一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乡镇。坚持“乡镇沿线申报、村落连片打造”,通过以乡镇为单位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着力引导金滩、文峰两镇按照“五化”(规划全域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标准,高标准对标创建美丽示范乡镇。二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风景线。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理念,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高标准、大投入建设建设金樟大道示范带、沿湖路示范带、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示范带等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沿线格局新、镇村皆是景。三是建成一批特色示范村庄。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历史古村、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自然生态、文化底蕴较好的村庄,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高标准创建水南镇义富村、阜田镇陈诚故里等25个“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