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转型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光飞逝,转眼**支行营业部为期8天的两转合一网点转型接近尾声。**支行营业部“两转合一”网点转型从打造网点营销团队、管户增效、网点营销技能提升和过程管理四个方面开展。第一,**支行营业设置了2名营销副主任,1名客户经理,成立了2个个人理财工作室,打造了网点的营销管理团队。第二、**营业部制定了管户方案,做到管户到人,落实管户责任,坚持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型。第三、**支行和营业部在营销技能方面也下了一凡功夫,制作营销小黑板,高柜营销台卡,提升厅堂营销氛围。第四、在过程管理方面**支行营业部制定晨夕会管理,建立网点的营销体系和机制,固化模式,制定二级考核办理,做到由制度管理网点,兼顾公平和效益。
此次转型建立了一个以客户管理为重心,强化数字化营销的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从根本上转变了全体员工的思想方式,由从前重视抓产品转变到现在重视抓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两转合一”网点转型营造了浓厚的的营销氛围,大大提升了网点的整体营销能力,转型期间**支行营业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截止2020年11月28日,**支行营业部实现营销宝线上业绩销售额**亿元。转型期间共办理信用卡**张,聚合收款码**户,POS机1户,网捷贷**万,外呼分期**万,乐分易**万,农银长期期交保险**万,基金**万。
我们为**支行营业部的成功转型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们一定要将这种工作方式和制度继续保持传承下去,为我们农行转型和业务发展舔砖加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篇2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将其作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争当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守纪律,就是要强化按制度规定办事的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守工作纪律、守生活纪律、守学习纪律,做到遵纪守法,严格自律。
同志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做到正己修身,关键是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底线,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宗旨、道德情操,就是我们为人、处事、从政的基准线。这些年,“经济发展、干部”、“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私欲熏心、走上歧途,既毁了事业,又毁了自己,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自律上不过关,思想上出了问题,底线成了“松紧带”,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也就难免。红线,是有关廉洁从政的党纪国法,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红线也是高压线,只要触碰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这两条线为警醒,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决做到“手净”——不义之财坚决不取,“嘴净”——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腿净”——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
篇3
关键词:社会信任 危机 信任文化
1 研究背景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使人们从家庭人变成了社会人,自由迁徙权利的兑现、工作的频繁变动以及交往方式的多样性急剧地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半径,陌生的环境、多变的条件增加了生活的风险,使人们对自己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焦虑。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也使得一些人变得非常现实,为了获得眼前利益而忘记了长远利益和做人的根本。这种种情势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和信用度也降低了。如何重建中国社会的信用系统,提高社会信任度,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和重要的理论问题。
2 信任的基本问题探讨
2.1 什么是信任?
关于信任究竟该如何解释,社会学界的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尼可拉斯·卢曼认为,“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吉登斯则将信任定义为“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技术性知识)之正确性的信念。”综合各类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信任是在社会交往、人际互动中孕育、产生和扩展的,它是社会交往、人际互动的产物。第二,以建立基础不同,信任可以包括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根据行为主体间的熟悉程度,人际信任可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整个结构如图2-1所示。第三,信任对社会而言必不可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2.1.1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
卢曼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信任区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人际信任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建立起的情感联系为基础,制度信任以人与人交往中所受到的规范、法纪制度的管束制约为基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任。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并非互相对立排斥,而是彼此加强促进,因为制度是嵌入在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之中的,人们对制度的信任源自于人们在交往中对所建立的关系的信任,只要人与人之间彼此充分信任,那么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会提高。
2.1.2 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
韦伯区分了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种信任方式,特殊信任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唯家族关系之上;普遍信任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他认为,西方人的信任方式多属普遍信任,而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只信任“自己人”,对“外人”普遍缺乏信任。
2.2 构建信任的基本机制
西方思想界大多认为人类信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人际信任是基于对他人品行的理性考察和与他人之间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信任。制度信任则是基于各种非人格性的规范准则、法纪制度的约束而产生的信任。由于前者依赖于人们彼此之间长期的亲密交往和一贯的真正了解,因此它主要适应于传统农业社会或“熟人社会”,由此人际信任也主要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信任形态。而现代社会由于频繁的职业交换、经常的人口流动乃至大量的移民而形成陌生人社会,非人格性的社会规范、法律制度成为了管束和调整人们行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制度信任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任形态。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这两种信任是绝然互相排斥以至于完全不能相容。简单点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并不会全无人际信任,传统社会也可能存在制度信任。
2.3 信任的社会功能——建立社会秩序
郑也夫在《信任论》中对信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作了探讨,他提出,信任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一个社会成员间普遍存在信任的社会必定有着良好的社会秩序。信任之所以具有这一功能,是因为信任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具备更大的确定性,信任正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由于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则依赖于社会关系的稳定,而信任恰恰有助于行动者消减社会关系中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任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另外,信任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信任是相互的,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人们依据是否存在信任关系做出如何往来的决定,所以,信任影响着人们的行动选择,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建立。
3 转型期中国信任危机的表现与后果
3.1 转型期中国信任危机的表现
中国由于传统的“政治儒教”、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极端家庭主义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属于低信任度社会。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信任度更呈下降趋势。下面笔者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分析转型期中国信任危机的表现。
3.1.1 从横向的维度看
横向信任关系是平等主体间,如同级的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等。低信任度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交往懒惰,即便交往也存在着戒备心理,社会关系不和谐。人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渠道不通畅甚至经常发生梗阻。当前中国人际信任危机的表现很普遍,走在大街上,满目漠然的面孔;见到乞讨的,大多选择掉头走开;遇到主动帮忙的,往往选择拒绝等等。不轻易信任别人,是人们处于缺少信任的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了解外部的渠道越来越顺畅,媒体有关信任的正面或反面报道,甚至有的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无形中创设了一种低信任的诚信环境,加剧了人际间的不信任。
3.1.2 从纵向的维度看
纵向的信任关系是不平等主体间,如具有隶属关系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及个体和组织对制度的信任关系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阶层分化呈现多层次化。不同阶层之间的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也呈危机状。表现之一就是大量弱势群体对社会的不信任。如城市中民工与市民相互间的不信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企分开,组织为了自身利益变得更为理性,利用其地位和权力攫取下属组织或个体的资源,从而导致了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不信任,这样,在整个社会关系和组织网络中,就充斥着个体对组织或组织对上一级组织的不信任。
3.2 转型期中国信任危机的后果
信任危机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事实,其后果大家也都深有感受。有人将其称为一种“社会传染病”,足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其实,从前面大量的文字分析我们不难推测出信任的丧失将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可怕后果,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信任的缺失无疑都是一场灾难。清华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曾以“信任危机毁掉了什么”为题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信任危机破坏后的社会图景。文中指出,信任危机毁掉了咨询行业、保健品行业等,特别强调指出,信任危机毁掉的不只是一个行业,对于社会生活危害最大的则是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部门的信任危机,当这些部门出现信任危机时必然会瓦解社会秩序。文章最后这样总结到“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会被毁掉,经济生活运行的基础会被毁掉,社会秩序的基础会被毁掉,这就是信任危机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时全.社会信任的表现及其重建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5:72~74.
[2]程倩.论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的适配性——结构化视角中的信任关系考察[J].江海学刊,2007,6:101~107.
[3]董才生.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社会学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6,6:266~269.
[4]向春阳.再论社会信任的基本形式[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5(3):51~54.
[5]韩东才.和谐社会的信任文化因素研究[J].学术研究,2006,9:54~59.
篇4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从一个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想当市长的人多的是,想扫地的人肯定不多。但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只需要一人,清洁工人却需要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是在自己既得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这就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在我们国家,如果大大小小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都能够表现出这种奉献精神,人民就会更加富裕,国家就会更加强盛。
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当非典疫情袭来,一大批平时并不引人注目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第一线,拯救了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的生命,有人还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爱岗敬业,务必要有一个正确的归属感。“电信是我们大家的家”,如果我们把同事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宽容,并从中发现那些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你就会"天天都有好心情";如果我们把单位的事都当成自家的"事业"来干,去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米线,我们的企业就会无往而不胜。自私一点说,只有企业红火了,我们也才会有好日子过。爱岗敬业,既是为了电信,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朝秦暮楚。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在待遇好、地位高的时候,做到敬业还比较容易,然而如果换成是条件差、待遇低的岗位,对我们来说就的确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考验了。要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敬业务实,千万不能"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想着"跳槽",如果这样的话,就连爱岗都算不上了,又何谈敬业呢?
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改革发展的步代很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变“要、为我要干”,时刻要有忧患意识,才能做到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才能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伍:同时通过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公司就是公司,公司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能为公司做贡献,决不是象爸爸妈妈的那种无私奉献的感情”。
许多人习惯于把完成本职工作称为“奉献”: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是奉献,工人完成了任务是奉献,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奉献,教师教书是奉献……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奉献”,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已。公务员领着薪水,工人拿着工资,理所当然地要完成一些任务,这是必须的,与“奉献”毫无关系。
曾经有领导说过:“我不要你们谈什么奉献,只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对得住你拿的工资就可以了!”奉献只能是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不计报酬的额外付出。只有在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后,才有资格谈奉献。
工作是一种付出,不论是体力还是脑力方面,总是要你有一定程度的付出,很多时候还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自然我们员工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在这种压力下,难免会产生一些懈怠心理,克莱门特.斯通曾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结,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结。”因此,面对工作,尽快果断地执行,是消除各种不良习惯的最佳做法,也是一名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保持奋的工作态度,不仅能得到同事的称许和赞扬,也会获得一份最可贵的资产-信任。版权所有
在工作中,由于各人从事的工种不同,而我们往往会在不了解别人的工作过程而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时时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最不称心,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的。从而萌生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意思,不重要的消极的想法,与此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值得用心去做的。
篇5
东泊庄完小 王满云
2013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篇6
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本人切实的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谢上级安排的此次学习活动,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业务素质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参加本期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篇7
(二)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办案是公正执法的关键
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的主要手段。严格执法必须明确和坚持:一是不论什么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不管其手中的权力有多大,违反法律就一定要受到追究;二是不论什么人违法犯罪都必须按同一法律标准处理;三是不论什么权力都必须依法行使,受法律约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代替法律的规定,干预法律的执行,阻碍法律的实施。依法办案是公正执法最基本的要求,最具体的体现。依法办案;既包括依照实体法,也包括依照程序法。依照实体法,就是要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三项刑法基本原则指导检察执法实践,要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严格区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依照程序法,就是要按照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保证追究犯罪、纠正违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诉讼活动中的每一项都是合法的、公正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从而实现公正执法的目标。当前,依法办案,就是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的犯罪工作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犯罪活动,坚决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暴力性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强化诉讼法律监督。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根本
- 上一篇:幼儿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