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国零售业;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
一、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21世纪以来,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迅速兴起,零售业迎来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2002年、2003年销售额增幅分别为65%、52%、45%,开创了零售业大发展,尤其是随后几年大卖场业态独领的阶段。分析10余年的百强数据,发现百强的增幅一直呈稳步减缓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里,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2009年连锁百强增幅仅为13.5%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8%以上的增长后,也在逐渐减速,且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调控甚至主动放慢的结果。应该说,当经济处于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的相应放缓也是必然。
(二)洗牌期间现抄底机会。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加上这一轮成本属硬性上涨、无回旋余地的特征,缺乏应对实力的中小企业恐怕这一次是在劫难逃。每一次行业出现危机时,也就意味着是其他企业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新一轮的并购与整合将会陆续上演。况且虽然较十年前有了明显改善,但零售业仍然非常分散,整合机遇一直都存在,且周期也会非常漫长。只要政策上没有限制,零售业向少数企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这也有利于行业整合及效率提升。不过,前几次的洗牌都是大鱼吃小鱼,这一次很有可能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场景。不过,谁会成为这场刚刚拉开大幕的好戏中的主角呢?
(三)精细化正式显身手。2013年是精细化重新被零售业重视的一年。因为,当零售业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返,就到了直接拼刺刀、见真章的时候,也只有这时,精细化作用才是真正显现。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后台提升利润,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将成为零售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二选择。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盈利能力。其实,本土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能力和毛利率提升能力方面,与外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是精细化的重点。
(四)我国零售业“跑马圈地”为主要方式的扩张已经进入尾声。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并购将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将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市场态势,实现突围。
二、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
第二,中国零售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第三,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第四,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三、解决措施:
(一)规模化经营。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
(二)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三)外资份额继续扩大。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四)技术颠覆零售创新。通过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是一个选择。而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完全可以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8%,这已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净利。同时,电子价签、自助结账、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有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卖场中出现,在卖场里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创新也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篇2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3―0068―06
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洗礼,中国零售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在国际上流行的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网络商店等各种新型零售业态逐步进入我国,并迅速成长。按照人世时的承诺,2004年12月10日我国取消了外商零售企业进入的地域和数量限制,2005年取消了外商零售企业的控股权限制。目前,零售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现状
1 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提高,市场供应商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零售市场商品零售规模快速扩大。1997~203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我国消费品市场稳定中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3年~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10.2%、12%和12.6%,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2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6.8%(如2所示)。消费品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规模跃上一个大的扩张平台――将以每年增加万亿元的速度发展。
2 新型零售业迅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初期,超级市场、仓储店、折扣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无店铺零售、仓储式商场以及网上购物等西方国家一个世纪以来出现过的大部分零售业态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出现了业态纷争的局面。在2006年中国零售业100强企业中,实行多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有45家,总销售额为43160.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50.10%;百货店有27家,总销售额为7790.3亿元,占100强总销售额的9.04%;超级市场有16家,总销售额为14594.10亿元,占100强总销售额的16.94%。(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统计看,多业态组合经营占据我国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国主要零售组织形式,我国已形成了以超级市场、百货和专业店为主力业态,便利店、折扣店和会员店齐头发展的业态格局。
3 大型零售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大型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业中的主导作用日渐加强。一方面,大型零售业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6年全国百强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30.1%,平均年销售额从23.4亿元跃升至87.43亿元13]。另一方面,大型零售业有着明显的规模递增、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2001年百强企业前十强销售额合计792.4亿元,占百强销售额合计的33.8%;2002~2005年前十强销售额分别为1,123.2亿元、1,672.1亿元、2,256.5亿元、3,196.7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8.8%、40.5%、41.0%和43.2%,2006年前十名企业销售额高达4,089.8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上升至46.68%。
(二)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发展现状
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步伐。2004~2007年,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和麦德龙等八个国际知名零售商年均在华新开门店74家,截至07年年底,共计拥有门店579家。其中,家乐福居首,达109家;好又多102家;沃尔玛100家;大润发84家;易初莲花75家;乐购52家;麦德龙37家;欧尚20家。(如图2所示)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仅2007年外资投资中国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与其他生活服务业)新增企业就达754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外资企业总数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9%和5.9%。2007年进入中国零售业100强的外资商业企业为17家,占零售100强销售额的22.9%,外资商业企业销售额约为全国市场份额5%左右。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对我国零售业优劣势进行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为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预计2008―2010年,我国零售业增速有望提升至15%以上。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13196亿元,消费品市场将以每年增加1万亿元的速度跃上新的台阶。2010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预计2008~201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
国内扩展市场尚有很大空间。我国人口多、地域广,据统计,我国人口70%在农村,而农村商品零售额还不到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从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增幅,因此,抓住抓好农村市场将会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 政府政策及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善
(1)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以促进我国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流通业的快速发展,适应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程度的提高和建立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需要,建立公平、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
(2)融资支持。2005年5月,商务部部长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
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安排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贷款,专项支持培育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3)品牌扶持。另外,中国商务部对零售企业实行分等定级,自2007年,分等定级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工作范围由9个试点城市扩大到35个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评定业态由百货店逐步扩大到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的分等定级工作是商务部“品牌万里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本土零售企业建立并发展自主品牌。
(4)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2008年11月9日,中国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措施之一为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这为我国零售业技术升级、并购扩张提供了机会。
3 金融危机给零售业带来并购良机
受2008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一些零售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倒闭现象,同时许多陷入困境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出售股权。这意味着零售企业将面临大的洗牌,危机给自身资本强大的零售企业带来了廉价并购、产业升级的机会。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给了中国零售企业做大的良机。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威胁因素分析
1 国内竞争加剧,本土零售商利润率降低
近年来商业网点的迅速扩张,远远大于销售总额的增长,竞争急剧加剧,商业企业进入全面微利时代,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由下表可以看出,中国零售企业无论从销售额、增长速度还是净利润率方面都和外资零售巨头存在巨大差距。
2 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外资零售企业
零售市场外资快速扩张,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存在距离,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与强大的跨国零售企业抗衡的局面。特别是在2007年后,我国零售业在政策保护期结束后将面临更大的危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企业的潜在威胁性。近几年,日、美、法等国际零售业的巨头们纷纷在大城市亮出自己的店牌,这表明国际零售集团已从渗透阶段转入攻城掠地阶段,而像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时已不再是单个商店的单枪匹马,而是连锁形式的遍地开花,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国内零售企业需进行深思,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与外商的竞争力。
(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 门店地理位置优势
对零售企业而言,门店地理位置是形成零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客流量的高低、商品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有,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有限。
2 占据农村市场优势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即使外资零售企业向农村市场发展,由于我国已经把连锁门店开到了县城,有的门店还开到了经济富裕的村、镇,不仅在门店继续延伸方面具有硬件便利条件,而且在服务、企业形象宣传、文化色彩等软件方面也已先入为主。
3 本土优势
一方面,对消费者消费文化与消费习惯的把握。我国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基础,切实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取向和变化趋势;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习俗又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因而会形成不同的消费特色。在这些方面,外资商业很难深刻领会。另一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和一定的品牌优势。在长期的商业经营中,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经营特色,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培养起忠诚的顾客群。
(四)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 整体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国内零售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大零售集团,尤其是能与国跨国零售巨鳄相抗衡的大企业,企业规模更多的是一种看重网点资源的外延式扩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市场销售额,门店数量等都与世界大零售业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只有10%,而欧美国家则高达60%左右,日本为50%,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4%。就单个零售企业来说,差距就更大了,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国美电器的销售额为869.3亿元,是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老大”,而仅美国沃尔玛的营业额就是其32倍。(如表3所示)
另外,国际零售巨头大都采用中央采购政策,以此提高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使通道利润最大化,同时又可以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规范采购行为。而我国零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致使采购成本高,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2 业态导入缺乏阶段性,新兴零售业态发展浮于表层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零售业态,几乎在同一历史阶段涌入中国零售市场,使新兴的连锁业态如超市、仓储商场、便民店等有了一定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商业企业处在新型业态发展的早期,通过照搬照抄一些较先进的模式,来迅速跟上潮流或达到同业平均水平。这种“突击模仿”使原有的时空层次被完全掩盖,显然难以形成由内而外的良性滚动成长态势,市场上每出现一种新业态都有众多商家迅速效法跟上,企业之间很难拉开档次,形成经营梯度,结果是多种业态相互混战,在浅层次上多元并存,低效率运营。
3 零售业布局不合理,结构重叠现象突出
当前零售市场中,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新型业态在农村发展严重滞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型百货商场的超常规膨胀,违背客观规律,与当时一的社会经济条件背道而驰,从而把百货业推向了作茧自缚的境地。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重数量而轻质量,由此决定了新型业态比例低,呈小型化趋势,又由于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使得小型零售企业也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同业过度扩张,必然与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型连锁商店、超市、仓储商场、折扣商店等其它业态发生结构重叠。
4 自有品牌开发落后,竞争力不足
对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
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然而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开发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思路探析
(一)中国零售业本土市场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决定了未来我国零售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来自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和行业内现存的诸多问题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这要求必须加快完善零售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零售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合理进行业态地域布局,实施重点培育和突破战略
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国外零售业主要是进入本土大城市和部分二级城市,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剧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我国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合理的布网设点,实行大、中、小规模的合理配置,城市、城镇、农村的合理布局。
2 加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力度,实现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
在流通产业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规模化、集团化是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我国零售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资源整合,通过组建开放型一体化经营集团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一方面,通过零售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提升零售业整体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培育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工商纵向一体化经营形式。我国零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重组部分消费品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以商业为主导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加快集团化发展,增强竞争实力,逐步实现规模经济。
3 建新型信息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配送水平是衡量一个连锁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标准,是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因此,我国零售业必须构建信息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由单一的区域销售网转变为区域采购网、信息网和配送网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业网结构,通过效率化的配送,以实现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快速流转,以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同时,严格控制各项管理费用,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商品损耗降到最低点。
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面对来势凶猛的外资零售企业以及本土零售业问激烈的竞争压力,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为国内零售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加大对内资零售企业的政策引导。加快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设立中小零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引导零售企业规模扩大和创新升级,提高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完善零售业市场竞争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我国零售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商业立法进程,规范零售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再者,政府应制定零售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则。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无序发展现象较严重。因此,政府应调整和制定我国零售业整体发展规则来控制和引导市场合理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中国零售业海外投资发展思路
在立足做大本土市场的同时,我国零售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构建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畅通制造业海外销售渠道,助其更快更好发展。我国零售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如下思路:
1 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优势
(1)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企业形象。零售企业要想实现对外扩张,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许多世界性的零售企业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品牌知名度高。创立自有品牌,能够借其自身标示性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采购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更大。从长远来看,培育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是一条积极、主动、有效的途径。
(2)提高零售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当前,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与跨国零售业的应用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强供应连管理,提高零售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使企业的“零库存”成为可能,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打下基础。
(3)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现代经济贸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与现代商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培养适应大流通模式、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是零售业向海外开拓市场的关键。一方面,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培训,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机构,负责对各类人才进行系统组织、指导协调和综合规划。管理者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越高,员工的满意度越高,最终赢得的顾客忠诚度也就越高,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2 进行海外并购,加快我国零售业产业升级
我国零售业在搞好自身经营管理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海外并购,以快速扩张自己的实力和规模。尤其是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有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并购国外具有现代化流通方式和先进物流配送体系的企业,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做到供应链本土化,降低运营陈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3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篇4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发展现状 思路
寿宁县是福建省马铃薯主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立地条件。在70年代至80年代,寿宁马铃薯是出口日本的主产地,每年出口800~2000t。出口日本的马铃薯被命名为“福州马铃薯黄皮黄肉”享誉日本等国,曾是全国马铃薯南方区域试验点,现是省定点冬种项目脱毒马铃薯示范县。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寿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鹫峰山系洞宫山脉东麓,分别与福建省的福安、周宁、政和,浙江的景宁、庆元、泰顺县接壤,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全县辖14个乡镇,201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人,总面积1424.4km2。九山半水半分田,其中耕地1.05万hm2,95%以上是单季稻区,山地1.23万hm2,园地0.9万hm2,水面0.26万hm2。
寿宁县位于北纬27°16′至27°42′,东经119°12′至119°44′,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山耸峙立,丘陵起伏,海拔高差悬殊(52~1637m),在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面积约占44.6%,500~800m占37.3%。年平均气温13~19℃,在2-5月,日照时数457.32h,降水量634~840mm,相对湿度80%~82%,≥0℃活动积温1250~1704℃,4~5月份平均气温14~21℃,昼夜温差7~10℃。秋季8-11月,日照时数676.1h,降水量458~827mm,相对湿度79%~84%,≥0℃活动积温2217℃,10~11月份平均气温18.1℃,昼夜温差8~10℃。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适合春种秋繁的立地条件得天独厚。
全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2008年为0.31万hm2。总产达5.06万T,是继水稻、甘薯后第三大作物。在我县主要以旱、水轮作,主要种植品种有:克新3号、春薯4号、中薯3号、东农303、闽薯1号、紫花851、大西洋泉31一号、荷14、费乌瑞它等品种。生产的马铃薯主要用于菜用、饲料和淀粉加工及外销售。
二、存在问题
1.种薯质量差,品种单一
目前生产中种植品种85%主要源自于当地的自留种;由于长期自留种,种性退化,商品率低;品种结构不合理,中迟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少,芽根深的品种多,芽根浅的品种少,鲜食的品种多,加工的品种少,外观、品质等指标达不到商品存的要求,只能自种自用,不能适应加工要求。
2.病害重,防治技术水平低
自80年代底起,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疮痂病等病害在我县发生严重,严重的田块几乎绝收,每年这三种病害损失产量在30%~80%;主要原因:特别在德化引进一批种薯后,在生长中后期普遍发生晚疫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加之品种的抗性低和气候的变化,群众对这种病害防治水平不高,往往是田间病害严重时才防治,防治时间偏迟,另一方面防治药剂单一病害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差。
3.加工能力低,高附加值产品极少
全县尚未有一家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只有农户自制淀粉、薯片、成色不高,成本高,销路不乐观。
4.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中增产增收的效益明显,但在生产和推广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县财政资金困难,缺乏配套资金,以及土地流转等客观原因,便早期建立的脱毒马铃薯原种棚等不能使用,致使我县种薯繁育不能持续发展,同时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在整体工作力度不够,使得脱毒马铃薯这一优势不能生产实际中得到充分发挥。
5.发展不平衡、规模小
种植面积虽然较多,发展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匀,栽培水平不一;一些乡镇种植较少、栽培水平低、效益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多数乡镇农民种植分散,重点户、专业户少,尚未形成规模。
三、发展思路
1.突出重点区域,建设专用化生产基地
寿宁县是我国南方马铃薯优势区之一,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立地条件,将高山区发展成我国南方秋繁马铃薯种薯基地,节省北薯南调运输。第二我县是全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中山区可以适宜规模产业发展,力争出口创汇。第三,劳动力廉价,低生产成本及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第四,有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市、县农科所以及县农业局农业技术人员从事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及成果应用的技术支撑优势,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
2.积极培育、完善产业市场体系
首先培育典型来带发展,发挥我县区域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培育高效示范区,典型户、专业户、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加大培育基地+农户发展股份农业。从技术和资金上大力扶持,带动马铃薯优势农产品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化。
第二,积极引导种植大户、专业户进行马铃薯的深加工销售,形成生产、精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
第三,吸引社会能人,组建营销队伍,成立马铃薯产业协会,利用我县特殊的气候资源和立地条件,大力发展春秋马铃薯生产,把达到出口标准的马铃薯直接销往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恢复昔日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空档。大幅度提高商品率,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加强马铃薯生产建设的领导和协调
第一,切实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等的领导,加强对其的管理,稳定商品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建立风险基金和创造利益分配原则等。
第二,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兴办马铃薯加工及经营组织。
篇5
KEYWORLD: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天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假如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非凡是优质客户真正满足。假如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经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轻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假如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假如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假如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熟悉,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假如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熟悉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布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治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治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篇6
关键词:海岛物流 海岛经济 零售业
海王九岛,在中国版图的“鸡嘴”的小角上,是大连庄河市王家镇所属的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市级重点旅游风景区和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我国的东部边陲,黄海的北部,长山列岛东北端,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距庄河12海里,东距鸭绿江口60海里。由大海王岛、寿龙岛、小海王岛等9个岛屿和6个大型明礁组成,陆地面积6.9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4.2公里,海域面积380平方公里。距离最近的小县城也需要坐船一个多小时,岛上居民主要养殖海产品。食物、日用品全都要靠海运“进口”。如今夏、秋两季来岛上玩耍的游客与日俱增,不仅带动了岛上零售业经济的发展,也显露出海岛物流业落后为人们带来的不便。
本文主要就海岛的零售业物流的发展为论题,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稳定岛内居民生活用品供货,促进岛内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并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支撑。
一、海岛零售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海王九岛真正开始有大量居民是在闯关东时期,居民主要靠打鱼为生。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养殖大户,还有的个人办起了海产品加工厂,出口海产品到韩国、日本等地。如今有了轮船,出入海岛变得方便起来,逐渐有个别本地人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外地人在岛上经营的店铺、杂货铺陆续出现。起初他们是拿床单包着衣服、袜子、被套等等日用品挨家挨户销售,接着是换手推车,很辛苦的,货物都是自己坐船到最近的小县城购买的然后再坐船回来卖给当地居民和外来打工者,或者是用货船从县城运到码头再由人搬运到车上,成本高,由此也推高了物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王九岛的主岛王家岛已经被称为王家镇,岛上的经济建设相比于其他临近的几个岛屿比较突出,如今大大小小的超市已经有几十个了,甚至已经发展出来商业一条街了,一般情况粮食蔬菜不会断货,日用品也基本可以保证。只是物价高,进货还是靠人工搬运,物流发展落后。而其它岛屿没有码头,没有零售商,平时的日用品、蔬菜粮食要么自己坐船到县城买,要么等待零售货船上岸购买,尤其是夏天蔬菜水果根本储存不了几天,赶上风浪天气,蔬菜水果断供很正常。
(二)存在问题
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的零售业不仅要满足岛内常驻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口的日常需求,而且还要满足旅游旺季游客的生活休闲需求。发展零售业,首先要发展零售业物流,做好后勤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海岛零售业物流才刚刚起步,距离相差遥远,主要体现在:一是运输方式单一,只有传统海运;二是基础设施码头少,只有主岛拥有码头;三是码头设施不配套,只能采用传统人工装卸,成本高,效率低;四是仓储设施不足,只有零散几个小冷库供海产品或夏季冷饮存放。
二、发展海岛零售物流业的策略
(一)建设物流运输设施
1.港口设施的建设
海岛的经济发展都是依托港口的建设,要缩小零售业的差距首先要有先进的物流理念,建设现代化客运、货运码头。建设中转码头,不仅可以提高零售业的物流水平,也可以促使更多的,卖家直接来岛上收购海产品直接经海岛出口,不仅节省资金,还为养殖户增加效益。海岛四面环海,有建立港口的自然条件,而海岛的发展也完全依赖于港口。
2.王家岛与庄河的物流运输
建设港口、货运码头、引进大型货运滚装船等等,这些都是建立海上运输的必要条件,距离庄河较近的石城岛已近开始建立跨海大桥,建成后从石城岛到庄河只需十分钟的车程。海王九岛与庄河距离几十公里,如果建设跨海大桥将更方便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上岛上现在的交通四通八达,游客完全可以实现自驾游。零售业的物流运输也不仅仅依靠海运,不再受大风大浪的影响。海王九岛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如果在这些海岛之间架桥成本不会很高,不仅方便岛上居民的出行,岛上的零售业物流运输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建设自己的仓库
随着岛上的经济发展,海岛的物流已经满足不了今天的需要了,最基本的仓储问题必须要解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蔬菜、水果等零售产品的仓库迫在眉睫。要为蔬菜水果建立一个气调库,保证食品的新鲜度,气调库的进货频率要根据天气预报,天气好就不会造成岛内断货的情况,未来几天会出现大风大浪的情况下要库存要保证供应岛上居民两至三天的食用。仓库在冬天适当减少库存,只要能供应岛上断货情况下居民两天的蔬菜水果即可,在夏季要有足够的库存供应每天数以千计的游客。
(三)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
作为国家级的森林景区有的岛屿甚至没有零售商,这不仅遏制了海岛的旅游业的发展,岛上的经济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王家镇这样的主岛,应该建设自己的零售业物流团队,建立自己简单的的物流信息系统。海上运输只需要一艘滚装货船,在其他几个附属岛屿上都建设小型供货站,可以利用海岛的地理优势,在海边直接用水泥铺设一条连接小仓库与滚装货船的通道,叉车可以上船取货直接入库。对于人口较少的岛屿可以直接设立零售站,不必建立仓库。建立仓库成本也不高,只要能保鲜水果蔬菜的几十平米的气调室就能满足海岛的需要,而且小岛上也不必运输,仓库或者零售站就建在海边。在主岛可以建设自己的仓储基地,货船只需要进货并把货物运送到每个供货站。九个岛屿之间距离很近,补货非常方便,只要库存充足就不会出现大风浪导致断货现象。与岛上的零售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每天零售商和各个小供应站只需将自己第二天需要补的货物输入公共平台由配送中心负责送货到门。在夏季与岛上旅游业的经营者合作,每天根据第二天到访的游客人数在公共平台上下订单,次日早上便由岛上的仓储基地提货送货到门。
三、结论
以上这些是对海王九岛零售业物流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我国在偏僻海岛开发的起步较晚,直接导致了偏僻海岛的经济落后,海岛的零售业物流落后,对于海王九岛这样的小岛屿发展自己的物流业不仅可以解决岛上零售业物流的问题,还可以直接出口自己的海产品,提高岛内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杨玉婷.论我国小港口现代化物流发展策略[M].2009
[2] 杨耕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M].2012
篇7
关键词:农村 零售市场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1.引 言
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 ,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实际增长虽然达到10.9%,但农村消费品销售额比重与城市相比表现为持续下降,增速减缓,据有关统计,2001 年至2006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1.5%、14.6%、10.3%、14.7%、13.6% 和14.3%。而同期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只为7.7%、6.9%、6.9%、10.6%、11.5% 和12.6%。①巨大的消费反差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市场开发的滞后性且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
2.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
由于广大农村分布相对分散和地理环境制约及地方财政实力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结构很不完善,且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山区和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落后,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农村零售业很难完成畅通的进货和售货运输,就更谈不上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要求更高的物流活动。农村零售市场多为定期集市市场,若交通不便,加上天气恶劣状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不同上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2.2农村零售业经营方式落后
虽然我国告别了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大多数转变为具有自给自足的“夫妻店”, 形式传统单一,新型零售业态比例低,经营主体个体化。虽然近几年超市和连锁店等新型业态形式在农村零售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并不断壮大,但与传统的夫妻店和摊位交易相比,其规模和数量远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并且一些超市只是在原有的店面改进而来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 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采购和配送,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3政府职能和体制滞后
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但是农村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疏于管理农村零售网点缺乏规划,地方政府职能和体制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农村零售业存在经营缺乏卫生保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制约着农村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的一些部门如工商执法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对政策执行不力,使得国家许多好的政策和措施不能够真正及时有效地为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和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3.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对策
3.1深入认识农村市场的特点
农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进步,如何有效地把握其中的变化才会有利于农村零售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同时,农村市场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差异性,层次性,时间性等特点。由于农村在地域上分布分散,所以企业在营销网络的构建时要把握好深度和广度。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人群的购买差异性,因此企业的经营应注重对差异性和具体情况的把握;层次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时,消费结构层次的不同需要的有效掌握有有利于企业对销售商品结构的完善;时间性指农村市场多定期集市交易并且购买商品有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比如农忙季节对相关农业商品的购买呈明显增加,逢年过节对食品类,礼品类等购买需求呈明显增加。
3.2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农村零售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对农村的发展政策,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合作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其消费观念的转变,培养其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抑制不良消费习惯;进一步转变政府角色,积极推进标准化市场建设和完善市场机制。政府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力量,能否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对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影响不可忽视。
3.3经营模式创新
零售业态的创新是发展农村零售业当务之急,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在于发展连锁店。可以把城市大店、名店的良好信誉、优质服务、先进管理和丰富商品带到农村,利用本身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为农村零售业态提供配送服务,使城乡流通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高效的、城乡联动的零售组织和经营体系。②第二,积极推广仓储商店、量贩店等零售业态经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经济仍然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对于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价格仍然是购物时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可根据农村消费水平、购物习惯,积极推广普及仓储商店、量贩店、折扣店。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交通方便的大集镇设立仓储商店和量贩店,在乡村设立折扣商店,便于居民购到合适的商品。
参考文献:
[1]陈遵奇《论农村零售业创新》,《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4月
[2]王晓光《中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经济论坛》2008.21期
[3]李慧《农村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业经济》2010年4月
注 释:
① 国家统计局网stats.省略/
②陈遵奇 《论农村零售业创新》,《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4月号上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零售业;零售业态
中图分类号:F724.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完善到了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处于从属地位的零售业也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型产业,零售业作为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50年的路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1、从改革开放初到1989年底,传统百货商店在零售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1990~1992年底,超级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
3、1993~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4、1996~1999年底,跨国零售商进入,加速了我国零售业现代化进程。
5、2000年以后,我国零售竞争日益加剧,连锁经营趋势增强。到目前,网络技术孵化出的系列零售业态开始并影响了我们的市场与生活。
(二)我国零售业态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我国零售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现代零售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零售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底,我国批发业、零售业法人单位达88.36万个,其中批发业53.08万个,零售业35.28万个;批发业、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120.26万个,其中批发业64.51万个,零售业55.74万个。到2005年底,全国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68万个。
2、零售市场商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零售业景气的上升,推动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高增长,零售业的投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个新热点。2004~2006年我国城镇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1.3%、37.1%和23%。零售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零售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3、我国零售业态多样。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到今,已经从单一的业态发展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政、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
二、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公司已失去了第一业态的位置。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百货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下滑,从经营业态看,2004年末百货商店产业活动单位数在综合零售业中的比重仅为29.4%。百货店独霸我国零售市场的局面已不存在。
2、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近十年来,超市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发展。如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连锁企业以及国内的上海“华联”、“联华”和河南的“丹尼斯”、“双汇”超市集团企业,其所实现的销售额与营利额都是其他业态企业所无法相比的。2004年超级市场产业活动单位1.7万个,占综合零售的17.1%;从业人数79.1万人,占33.7%;销售额2,621亿元,占40.3%。
3、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国有较大发展空间。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便利性食品,如面包、方便面、报纸、流行杂志等,辐射面300~500米。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2004年零售连锁企业30强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比上年增长41.6%和18.2%。2009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通过对特许经营的42个行业和业态的发展走势进行调查与预测,并的行业景气报告显示,便利店的前景辉煌。
折扣店是以廉价或折价销售生活用品、服装及其他工业用品并采取自我服务的方式的零售业态。
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和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的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我国市场状况恰当衔接的业态。
4、大型购物中心与大卖场的出现意味着零售业态已出现综合化、组合化发展趋势。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在我国,这种业态已经出现并发展。
5、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我国当前的无店铺零售业态主要为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等5种。当前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
(二)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零售企业选择业态具有盲目性。有很大一部分零售企业“跟风跑”,看到一种业态赚钱,就立即转变为这种业态,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更没有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致使换了业态不但不盈利还亏了本。
2、零售企业不能科学地把握自身的发展策略。由于现在“信息技术孵化了全球零售业态的第四次变革”,于是一部分零售企业就不顾“本土化”理念,不顾我国的消费群体与区域发展,盲目地应用“网络商厦”、“网络电子购物”等。
3、零售企业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不能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
4、没有很好地把握消费走向、市场的经济结构问题、业态结构。部分零售企业对自己所面对的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动态没弄清楚;对市场的经济结构系列问题没有思索;对零售业态的结构及现展趋势没有明确的认识;致使企业“顺其发展”,当企业遇到危机时才“恍然大悟”,但已经晚了。
5、我国零售业态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及电子信息技术“孵化”等问题。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分析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对策
当今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拼土地、拼廉价劳动力、拼资源、拼环境,靠贴牌、靠加工、靠低价,已经被证明是难以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回答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问题。
(一)零售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眼光选择业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当今的零售业在市场中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以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忠诚。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如人们对各业态购物选择的要求,如购物重要的物品选择大百货、购物中心、大卖场,一般的物品关注购物的便利性。
零售商全线出击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零售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眼光选择业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成功的零售企业应是选择有效的突破方向,即以某一目标消费群作为服务对象,以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零售企业应具有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创商业企业品牌来带动商品销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
(二)零售企业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看待自身的发展。目前,零售企业发展应由城市商业中心向城市社区或郊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的二三级市场转移。随着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激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转移。
(三)零售企业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加大对商品零售方式的创新力度
1、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确立主营商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超市经营重点已发生变化,诸如“双汇冷鲜肉”超市、“海鲜”超市、“速冻食品”超市、“绿色乳品”超市等出现。
2、现代零售业应具有高科技的特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外部的联系,便于管理各项指标的计算,敏感地发现市场变化,提高零售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
(四)零售企业要从科学发展观视角促使其营利模式的转变。零售企业要积极转变营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厂家要利润”转变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加大增值效用来赚取溢价”。
随着零售企业由一级市场向二三级市场扩张,由区域向全国发展,全球化的采购,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物流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企业应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和配送模式,如自建、采用与供应链上游企业或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设配送中心、租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设施,或干脆将企业所有的配送业务外包给战略性合作伙伴等,在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优化库存在时间、空间、品种结构上的分布,加快和迅速抢占物流环节的制高点,将是零售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转换营利模式的关键。
(五)零售企业要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把握市场消费走向、市场的经济结构问题、业态结构
1、科学地把握市场消费走向。我国的消费走向应该是以“网上小康型社会的商品结构”为主题,兼顾“温饱型社会商品”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转变观念,开拓高端的消费市场。所以,零售企业必须明确这个消费走向,针对我们的小康社会的商品结构是否完善、货物领域是否充分开拓来做“文章”。
2、市场的经济结构问题。我国的零售业应该是以国有商业资本为主导,以民营为基础,适当引进外资为补充,允许大量个体商户进入这样的结构;外资只能起先导、示范、补充性作用,主体还是中国企业。
3、我国零售业态的基本模式应该以百货店为主导,以超市为主体,积极发展专门店,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百货店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力量,引导市场的新潮流,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作为城市的窗口、品牌,它永远带领零售业的发展。但基础是超市,“开门七件事”尽在超市中,超市提供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特定的地方设立专门店、专业店,补充发展结构。因为专门店是品牌,起着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的作用,也突出了品牌的特点,突出了专门店的优势。城市商业结构应该是,以市中心为主导,社区商业为主体,积极发展商业街和小商品市场以及批发市场,形成城市商业规模。物流也是这样,要把握发展趋势。
(六)零售企业要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积极应对管理、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及电子信息技术“孵化”等问题
1、要积极地向西方“主导型与科技型”零售企业学习其现代化管理技术。建议我国的零售企业家们主动走出国门,到西方先进的零售企业实地学习,亲身体会;不断地引导自己的科学思路;同时,要注重“本土化”策略。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人才的培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内部提拔”,积极发现本企业中德才兼备的人才,激励其到国外实地学习先进业态技术;二是“零点创新”,主动和相关院校联合培养“零基”人才,使得大学生一毕业就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利用企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电子信息技术在零售业态中的孵化、变革;三是“科学空降”,一定要注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级人才”配备,使其所学能在中国特色的零售业态中发挥积极效用。
3、积极运用这次国家“四万亿”拉动内需的机遇,提高本企业及零售行业资本的投入力度和投入效用。
4、积极运作“组织效用”。一定要有大的战略型眼光,把我国的零售业做大做强,使其在相应的区域内产生“聚集效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相应的零售业态,以增强我国零售业的“凝聚力”。
5、根据我国的相应环境,在零售业中进行电子信息技术“孵化”。对于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地方,可以率先运用“网络零售”、“网上购物”、“网络商店”;在基础设施不太健全的地方,要考虑在传统零售业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零售业态的运作能力和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积极促进我国零售业态健康发展。2009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3.2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329.6亿元,同比增长13.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013.6亿元,增长16.7%。所以,我们有信心在“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继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来促使我国零售业态新发展、新变革,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起到扩大内需、促进我国GDP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济海.世界零售业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11.
[2]邓冬梅.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1.
[3][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军译.国家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传统零售业;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电子商务的崛起,不只是冲击了传统零售业的发展,也给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途径。如何实现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了解目前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整体规模增速明显下滑
研究显示零售行业仍然在扩张,但规模增速放缓。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较2014年放缓1.3个百分点;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以零售百强企业为例,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品市场增速也随之回落。2015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41292.6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7个百分点。
2.电商占比提高,实体店继续放缓
2015年零售百强调查数据显示,有7家电商企业进去百强,销售的总规模达到172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2%,增速低于上年53.9个百分点,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41.7%,较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7家电商销售规模高速增长,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7%。相比之下,纯实体零售增长缓慢,2015年年初以来至2016年4月的各月线下实体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均未超过10%。2015年零售百强中有6家“实体+电商型”零售企业,这6家企业的销售规模为669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16.2%,6家企业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12.1%。
3.渠道下沉继续,“关门潮”加剧
传统零售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发展已经趋于饱和,单店销售增长难度加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三四线城市需求的增加,传统零售业对三四线城市进行渠道拓展的力度加大。一二线城市竞争的加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关门潮”现象,联系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起始点的数据,也能看出一些痕迹:“关店潮”对于位列连锁百强的企业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店幅度最大的企业当属青岛维客集团,它在2006年还有821家门店,但是到了2015年,就锐减到10家,幅度之大,令人咂舌。虽然没有跌出连锁百强,但是排名也下降了十一个名次。
4.传统零售企业纷纷探索转型
电子商务线上发展竞争激烈始于2010年,到了2014年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商行业,传统零售业在此时期所受的冲击可想而知。传统零售企业纷纷走向转型之路,不断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希望实现传统零售线下渠道与电商平台线上协同。虽然众多的零售企业计划或者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但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实现目标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较熟知的大型零售企业如苏宁电器、国美集团、银泰商业、华润万家等都进行了线上平台建设,但至今效果并不明显。例如2014年银泰百货全面转型发展,但其全年销售额不不升反降,净利润倒退了近30%。转型势在必行,但也要慎重选择。
二、传统零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同质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制造业产品差异化程度在缩小,传统零售企业营销方式趋同以及物流业的迅速发展,零售企业经营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产品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以连锁店为例,目前的连锁店通常是以实体店在区域内的迅速扩张来占领市场,缺少在经营形式上的创新。由于产品同质化,导致零售企业把营销焦点转移到价格中去,上演了竞争激烈的价格战,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多败具伤。通过门店扩张以规模取胜的传统零售时代已经过去,传统零售企业需要走品牌差异化的道路,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经营模式创新。
2.传统零售企业受电商冲击
电子商务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电商企业在价格的优势明显,使之迅速占领原本线下零售业的市场。首先,电商企业优势吸引了大批原本去实体店的消费者,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网络零售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攀升,而实体零售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其次,B2C商城上明码标价,使得产品价格透明化,传统零售企业购销价差缩小,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再有,实体店的区位性使得其消费群体较为固定,扩大的空间小,但电商消费者完全没有地域限制,可选择空间大,因此其顾客总程度较低,电商企业为了留住顾客主要的手段还是降低价格,这样也会影响到传统零售企业的价格。
3.传统零售企业经营成本攀升
整个的零售业都受到了租金、人力上涨等成本的困扰。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导致实体门店的租金逐年攀升,进而导致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以苏宁为例,连锁零售企业线下经营需要较大的场地作为门店,进而吸引品牌商入住,其租赁成本可想而知。同时,据连锁经营协会统计,连锁零售百强人工费用也有大幅度上涨。各方面成本的上涨加上竞争导致的价格压力,使得企业毛利率下降。为了降低成本,传统零售企业必须在租金与人力资本多方面做努力,提高实体本店使用效率以及人力资源利用率,同时创新经营方式,进而降低成本。
三、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的出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电子商务无法完全取代线下传统实体零售业,同样,传统零售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扩展线上功能。传统零售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三同服务--同步、同价、同系统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同步发展能够打破线上线下的时空限制,在实体店购买商品的顾客可以根据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相关线上平台,了解其他消费者的评论进行判断做出购买选择;线上线下同质同价,实现同质同价可以让顾客价格不纠结,对价格与质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线上的潜在消费者在获得线下实体店体验时即可购买商品,而不单纯把线下实体店作为线上的“试衣间”,苏宁易购的同质同价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线上线下同系统服务,同系统要求线下的导购、销售、售后与线上系统全面融合,给顾客更好的消费体验,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的产品,在同一个系统中都有记录,可以得到同样的服务,同时,同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资源共享,良好的数据分析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线上线下不同经销策略
由于线上和线下的运营环境不同,其经营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根据消费人群不同,选择不同策略,线上的消费者以青年人为主,对价格变化敏感,因此线上产品应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性价比高切实用性强;线下消费群体较为多样,与线上的最大区别在于部分消费者注重产品售后服务,尤其是对于需要安装保养的产品,因此线下经营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维护,可以通过一系列增值服务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消费环境。根据产品特性选择不同经营策略,线上平台可以在做新品推广的同时重点处理换机折扣商品,突出性价比;线下销售能更加直观地吸引消费者,因此应以新品为主,突出其创新性与独特性。
3.提高物流配送能力
物流建设而言,根据自身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定,不必盲目地跟风建设自己的物流基地。在不具备大规模物流配送能力以前,零售企业应以合作方式为主。有能力的传统零售企业则需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自建物流平台,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对物流配送方面的建设,实现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及启示
传统零售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虽然目前有不少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这并不是在否认传统零售业转型于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方向,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在营销、服务、物流等方面的建设,传统零售业还会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伟.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朱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李子晨.消费品市场高速增长时代[N].国际商报,2015.
篇10
论文摘要: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出现是流通领域中批发商、零售商与制造商三者之间地位不断变化的结果。随着行业合并以及零售商自有商标产品的增多,传统渠道中的分销能力也开始从生产商转移到零售商手中。零售商的自有品牌策略对零售商树立信誉、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的意义及现状出发,对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战略进行了探讨。
一、 自有品牌及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开发
自有品牌(PrivateBrand,简称PB)商品是指零售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信息,提出新产品的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或自行设计生产,最终用自己的商标注册该产品,并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商品。
超市开发自有品牌,无须支付任何品牌使用费。而且自有品牌商品可以省去很多销售的中间环节,提升了利润空间,甚至可以改变超市中间商的地位。自有品牌产品要做到低价,主要是来自于供应链环节。按照一般零售行业的供应链,是从“原料-生产加工-经销商-零售商-顾客”,供应链每增加一个环节,商品的附加价值就增长30%以上。拥有自有品牌产品的超市,在竞争上避开了价格战,形成了超市独有的特色。
零售商品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 历史 ,如今标有零售商品牌的商品在发达国家已很流行,欧美的大型超级 市场 、连锁店、百货店几乎都出售标有其自有品牌的产品。相比之下,国内零售企业开发品牌仍停留在重商品、轻品牌阶段,开发过于随意,品牌选择和运营缺乏规划,更没有有效地推广。
我国零售业相对其它行业对外开放较晚,但国内一些零售企业为适用市场需求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一些过去西方企业常采用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兼并联合方式,已被我国的零售企业广泛采用;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化和连锁化发展态势也初见端倪。随着我国的“入世”,国外直接资本对我国零售业的渗透速度加快,21世纪中国将是国际零售业争夺最激烈的一块地盘。零售企业以低价 营销 模式在市场上竞争,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环境 中,零售业面临微利时代的困难选择。从长远发展看,开发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商品是一条积极主动的途径。
二、 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超市自有品牌的生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自建工厂、收购工厂、合作成立公司以及贴牌生产。目前我国的超市自有品牌商品中,绝大多数是贴牌生产,超市本身并不参与开发和生产过程。有些超市甚至不从生产厂家处直接采购,而是从经销商、批发商处间接采购,然后贴牌,导致产品的品质难以保证。
大多数本土连锁超市对自有品牌的开发仍处于尝试阶段,若想在自有品牌开发上创造利润空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中国本土自有品牌目前的发展现状主要是:
1.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运营效率低。只有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虽然我国近几年内超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离真正实现规模经营,而且是自有品牌的规模效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较低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也削弱了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
2.业态、产品单一,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低。自有品牌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多数的超市并没有花大力气开发。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业态比较单一,仅局限于大卖场和超市,而产品大多集中在低价值的便利性商品。处于价值链上游的零售商没有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相关的消费者认知度也比较低下。 调查 表明:购买过自有品牌经历的消费者比较少,这既与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宣传密切相关,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热情。
3.零售商对生产企业的监管能力不高,受限于生产商的加工能力、 管理 要求、物流能力等,发展自有品牌的 社会 供应链基础还比较差。
4.零售企业产品开发人员和品质 检验 人员人才比较匮乏,很难进行市场调查预测,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品质检验,从而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零售企业如何打造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