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企业概念股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企业概念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企业概念股

篇1

截至6月17日,今年以来有19家公司被停牌,4家公司被退市。这些涉嫌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完善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就有15家,占比高达75%。纳斯达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痛苦之地。

对于中国企业,纳斯达克是紧闭大门,还是仍然敞开怀抱?中国概念股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专访了美国纳斯达克亚太区负责人尼尔森?格里戈斯,他一一回答了上述疑问。

《投资者报》:最近有关中国概念股陷入诚信危机的报道,连篇累牍,先后多家公司遭到停牌或者退市。纳斯达克作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重要的交易所,怎么看待目前的情况?

尼尔森・格里戈斯:公司被停牌主要原因是其无法按时出具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停牌后的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也可以申请进行上诉程序。

《投资者报》:一般退市的标准是什么?

尼尔森・格里戈斯:根据规定,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必须满足如下两项标准,否则将被摘牌。第一,公司的有形资产净值须在400万美元以上,有75万股流通股,有500万美元的流通股市值,股价不低于1美元,有400户股东和2个做市商;第二,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或者总资产和收入分别达到5000万美元),流通股超过110万,流通股的市值超过1500万美元,股价不低于5美元,有400户股东和4个做市商。

《投资者报》:美国接连出现针对中国概念股的诉讼、退市等事件,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的热情?面对此次事件,纳斯达克又出台了什么样的措施?

尼尔森・格里戈斯:中国是纳斯达克最关注的市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我们对中国非常有信心。

中国有很多好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它们正寻求接触全球的投资者。纳斯达克是这些公司在世界舞台上提升企业形象的最佳场所。

纳斯达克是世界最大、上市标准最高、流动性最强的资本市场,可以给上市公司提供无可比拟的平台。而我们做出的承诺就是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确保投资者对他们信任,同时它们在上市过程中能够得到我们的支持。

《投资者报》:由于“黑名单”、集体信任危机等原因,中国概念股被严重低估,中国概念股是否还有投资价值?美国投资者是否对中国概念股失去了信心?有不少质疑认为其股价被严重低估,融资无望,每年还要支付高昂的维持费用,不如退市。纳斯达克方面怎样看待这样的质疑?

尼尔森・格里戈斯:资本市场有不同的周期。某些行业或者地区在某些时间可能对于投资者更有吸引力,在其他时间可能吸引力就会降低。对于美国投资者而言,有些公司一些数字不准,对他们的投资热情确实会有影响。

做空机构是市场中长期存在的一环,他们对股票的看法也有对有错。中国拥有很多好的公司,市场情况的扭转只是时间问题。就中国企业的增长潜力和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背景而言,长期来看投资者仍会青睐中国公司。

《投资者报》:对于中国欲赴美上市的企业,纳斯达克方面有什么建议来避免遭受这样的打击?

尼尔森・格里戈斯: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司透明度都极为重要。此外,企业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同时应该和股东保持顺畅的沟通。做到这些,长期来看企业会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篇2

市场对于迪斯尼的追捧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当时,有消息称“上海将建一座迪斯尼乐园,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准迪斯尼概念股界龙实业2008年在股指跌幅超过六成的背景下,年度涨幅高达惊人的61.8%,如此强劲的表现反映出市场各方对于迪斯尼寄予的厚望。在靴子正式落地后,迪斯尼概念胶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投资机会?

迪斯尼绝不是概念炒作

虽然国家发改委在公告中表示,迪斯尼项目占地116公顷,但这一面积是不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最终面积还很难说。就现代主题乐园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迪斯尼应该会分期进行,而土地供给也不会一步到位。

假设以香港迪斯尼年均入场游客450万人次,上海居民数量为香港的2.5倍,外来旅客是香港的2倍计算,上海迪斯尼项目的潜在游客量应该不低于香港迪斯尼的2.5倍,具体数字有望超过1200万人次。这个数字对比东京迪斯尼(占地201公顷)年均1730万人次的游客量也较为保守。

基于上述预测,若以人均消费500元计算,迪斯尼一年带来的总消费额有望达到60亿元。因此迪斯尼乐园一旦建成,周边地区的旅游、餐饮和购物等服务业会受到较大刺激。人流量的增加也会拉动会议会展、乃至高端住宅市场的需求。与世博会相比。迪斯尼在建成后对后续游客的吸引将更大。

尽管迪斯尼项目没有公布更多的详细内容,但据相关人士透露,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不但拥有与全球迪士尼旅游目的地度假区一致的设施,还将具有中国本土的神奇特色。项目共分为三期,实行滚动开发。迪斯尼收入主要由网络媒体、主体公园和游乐场、影视娱乐、相关消费品四大块业务构成。由此,百余家上市公司有望分享盛宴。

以香港为例,1999年末香港正式与迪斯尼乐园签订协议,2003年1月份开始动工兴建。在开始动工阶段,相关个股出现爆发性上涨,且大致维持了5年的上涨周期,其中,为迪斯尼定制服装的堡狮龙和佐丹奴最大涨幅近10倍,消费概念股周生生上涨超过5倍等,而期间恒生指数最大涨幅不足2倍,迪斯尼概念股在这个上涨周期中远远跑赢同期指数。由此不难看出,迪斯尼并非短期的概念炒作。

迪斯尼后续投资主题

如果将迪斯尼按照签约、动工和落成划分为3个时间节点,那么每个时间节点也会拥有不同的投资主题。

在签约前(第一阶段),在相关区域内具有土地或商业厂房的上市公司受益最大。如上半年表现突出的中路股份、界龙实业、创兴置业等。但随着迪斯尼项目的正式签约。此类先期受益的土地增值概念股的最佳表现时机可能已经过去。进入迪斯尼投资第二阶段后,相关的服务业、交运行业和建筑业由于相关投资拉动,有望接替先前的土地增值概念股,成为迪斯尼概念的主线。在此,笔者梳理出第二阶段的几大投资主题。

主题一:本地基建行业

迪斯尼项目的动工对本土的建筑以及建材行业将构成明显的一次性拉动。以香港迪士尼乐园为例,其一期建设花费的预算为141亿港元,香港政府为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为152亿港元。而上海迪斯尼项目首期投资可能高达244.8亿元。

根据券商研究报告显示,上海本地建筑企业房地产施工业务占其主营业务之比大概是:龙元建设(600491)占77%、上海建工(600170)占35%、宏润建设(002062)占30%;地上和地下基建施工业务占主营业务之比大概是:精工钢构(600496)占50%、隧道股份(600820)占91%、浦东建设(600284)占97%。

其中,上海迪士尼处于浦东建设(600284)的经营范围,从区域角度来看,其承建所带来的增量效应最大,加上迪斯尼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相关基建投资在今后5至6年的拉动效应具有持续性,公司在区域上最为受益。上海建工(600170)作为上海基建类上市公司龙头,在完成资产注入后,将拥有2500亩土地储备,将从陆上建筑和地产两方面分享迪士尼落户带来的积极效应。从估值上看,浦东建设和上海建工2010年市盈率约为18倍、22倍,大盘2010年市盈率约为20倍(按照10年20%的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两者在估值上仍有相当的拓展空间。

主题二:消费类个股有望长期受益

从消费效应角度看,上海迪斯尼项目建成后,预计游客数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每年至少为上海带来新增游客300万一500万人次。相比基建类行业,本地的消费虽然也一次性受益,但乐园建成后所带来的后续增量客流更具持续性,加之世博会对于新增游客的吸引。消费类个股在乐园建成后的受益程度更大。同时。上海向服务型城市转型及本地股的整合也为消费类个股带来机遇。

商业零售方面,在香港为迪士尼开园之前,港资零售类个股表现明显强于大盘,堡狮龙从2004年初至2005年9月股价上升近10倍,慕诗国际同期涨幅达165%,周生生、六福集团、莎莎涨幅都明显高于恒指同期表现。

上海本地零售业中的豫园商城(600655)、新世界(600628)、百联股份(600631)等是游客数量增加的潜在受益者,同时上海国资委近几年来一直在推进地方国贤委的整合,因而具有整合效应的百联股份(600631)、新世界(600628)机会更大。其中百联股份(600631)在上海70家百货店零售额中占有近30%的市场份额,并在上海市内20强单体百货店中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凭借公司强大的股东背景,在上海中心区域以及各个区级活动中心均建有大型零售商场,在上海迪士尼建设背景下,公司也有望获得在其周边建设大型购物商场或中心的机会,同时来沪游客的大幅增长也将利好百联旗下各个商场的销售情况。

旅游酒店方面,本地的酒店龙头锦江股份(600754)的入住率在后续客流的增量效应下有望出现长期增长。而先前公司已获得大股东置入锦江之星、旅馆投资和达华宾馆全部资产,专注于经济型酒店业务。公司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内领军之一,必将在上海迪士尼开业后获得盈利的进一步提升。

主题三:交运行业迎来客运高峰

在项目开工建设阶段,周边地区有望成为众商家的必争之地。早在迪斯尼正式签约前。万达集团就瞄准商机,在周浦地区兴建大型生活广场,随着一批批周边商业项目的动工,在乐园建成前,大批增量客流将对本地的交运行业提出更大的需求。上海机场(600009)旗下的浦东机场作为国际枢纽港。将直接受益客流增加。此外,大量的客流对出租车的大量需求也将使强生控股(600662)、锦江投资(600650)等出租客运类本地股明显受益。

主题四:相关项目参股公司分享直接收益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打造方式是双方合资,合资方涉及到上海几个大型国有企业。此前曾有报道称,美国迪士尼公司将持有上海项目43%股份,上海市政府下属合资企业则控股57%。陆家嘴(600663)、外高桥(600648)、东方明珠(600832)等大型国企均有可能入选。

除此之外,迪斯尼项目的相关授权公司也有望受益。如老凤祥(600612),公司作为世博会贵金属特许产品经营许可单位,在相关产品开发设计和销售环节具有相当经验和优势,有望在上海迪士尼相关特许产品中获得先机。

先期龙头股份(600630)旗下全资子公司牵手迪斯尼成为少儿针织系列授权商,其股价短短一周上涨近30%。而海欣股份(600851)同样作为毛绒生产商,又是世博会吉祥物的制订生产商,其获得迪斯尼授权的预期较大,加之其每股约含0.11股长江证券股权,目前的股价仍具有安全边际。

主题五:对周边相关区域的拉动效应

篇3

关键词:赴美上市 退市 策略

“2011年从美国证交所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市值总额,超过了中国企业通过在美首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总额,这是一个鲜明的迹象。”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月3日的报道称,“这表明欺诈指控和增长放缓已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看空中国企业。” 包括傅氏科普威、安防科技、泰富电气、乐语中国在内的2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宣布退市,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企业“退市潮”。这波“退市潮”也影响到了原计划赴美上市的其他中国企业。迅雷、盛大文学、拉手网、凡客等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延缓了其赴美公开融资的步伐。

1.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情况概述

美国资本市场以成熟高效、资金雄厚而著称,其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上市流程也更快捷,这些优势决定了美国依然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优质中国企业的上市目的地。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初期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一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在美上市,2005年以后,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赴美上市的行列中。中国在美上市的近千家公司中,在美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以及美国证券交易所等三大证券交易所挂牌的约有240家,其余都是在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简称OTCBB)等市场挂牌。

这些企业的股价表现呈现分化状态,早期上市的一些公司股票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交易活跃,估值持续高涨;中等市值公司,质量稍逊,大多表现沉寂;数量众多的中小公司,市值较小股价波动较大。总的来说,大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都能够秉承诚信经营的原则,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但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屡遭“阻击”。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公司如浑水公司曾用简单的研究报告将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拉下马。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的3月至6月间,中国概念股的财务问题集中爆发,短短几个月内,因为各种披露、财务问题等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了超过35家公司的股票交易,伴随着的是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市值损失。美国经纪商盈透证券也曾在2011年6月禁止客户以保证金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其中被列入禁买名单的中国公司多达130多家,大部分是2010年以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概念公司。目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遭遇“寒流”,正面临着暂时的低潮期。

2.中国概念股遭受质疑和调查的原因

据了解,此轮中国概念股遭受SEC调查以及美国公众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认识不足

盛大首席执行官陈天桥曾说,华尔街不懂盛大。由于中美在社会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环境和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美国投资者对多数中国企业缺乏了解,机构研究覆盖率较低,企业和美国投资人沟通不顺畅,信息不对称。

2.2中国企业对美国法律缺乏了解

美国法律与中国不同,不仅是证交会会对企业,普通股民也可造假公司。美国鼓励法律诉讼行为,美国的律师也更乐于其中,尤其是集体,因其收费最高,可达整个标的20% 左右。一旦应诉,公司将花费大量的律师费用和人力,一般美国上市公司每年法律维护费用在二三十万美元,而一旦被,律师费用就很难控制了。中国企业虽然通过钻法律漏洞借壳上市并快速融资,但美国的法律环境和中国不同,不能拿在中国行得通的方法在美国办事。

2.3已经形成了造假的灰色利益链和成熟的产业链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部分中间商将眼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认为吸引中国企业借壳上市是一块投资沃土,不少中间商在中国国内设立机构,开始对中国企业进行游说,蛊惑一些未准备好的企业到美国市场上融资。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包装中企上市的庞大产业,在这个产业链上,除了两端的发行人和投资人,中间涉及不少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小投资银行、股票推广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中国在美国借壳上市的部分企业出现问题,与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

2.4对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公司监管不力

这些遭受调查的公司大多采取反向收购方式在美借壳上市,通过这种方式在境外成立特殊目的公司并收购国内公司,大都绕开了2006年《关于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没有经过证监会、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局等机构的审查核准,在国内少了一道审查防护网。同时,相对IPO,美国SEC对借壳上市审查也不够严厉。办理借壳上市大致4个月的时间就够了,而IPO需要一年以上。同时对于IPO而言,SEC要求企业的设立与演变过程清晰,申办程序比较严格、复杂,对借壳上市的要求就没有这么复杂,对买壳前的历史审查就不是很严格。

2.5中小企业为融资盲目海外上市

尽管我国有关政府部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但民营企业仍然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到资,在加上国内上市条件较为严格、上市时间相对较长,在夹缝中生存和成长的中小民营企业为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一些不良中介机构的游说下,纷纷赴海外上市,为日后的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3.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应对策略

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放慢了中国企业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脚步,一些企业上市前的准备时间可能会增加许多,显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将站在更高的起点,如何在赴美上市的这条路径上走得更加顺畅和从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3.1国内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海外上市的路径和时机

有上市需求的公司应当依据市场现状、公司及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从更多层次和更丰富的角度进行考量,对公司上市的时机、方式、地点及融资规模进行合理判断与把握。近两年里,国内资本市场日益丰富,创业板开闸,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考虑国内上市,而如果更青睐海外资本市场,就近的香港股市亦是不错的选择。

3.2中介机构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海外业务胜任能力

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须由在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PB)注册的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很多通过核准的审计机构将审计工作分包给中国或其他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结构在业务承接阶段应当加强对客户背景的调查,避免承接声誉不良、存在诉讼风险或政府调查风险等与回报不对称的潜在客户,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美国上市法律、准则和规则的学习,委派熟悉美国业务和市场环境的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3.3应当建立与相关国家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实现跨境监管合作、信息互通以及经验共享

对于美国SEC开展的审查中国企业造假行为,中国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还要加强对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管理引导,对借壳上市的公司进行预先批准,指导上市公司满足美国SEC等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定期报备财务资料等。

参考文献:

[1]冯建生.美国关于证券跨境发行与交易的法律监管研究[A].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刑会强.企业上市案例评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廖晖.美国借壳上市9大陷阱4大误区.北京:数字财富,2004 (4).

篇4

有研究表明,目前电商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前期融资,做大规模,然后进行新一轮融资,然后继续做大,然后再融资,最终实现上市。这一模式要求电商必须给投资者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告,必须显示出企业良好的增长势头,至少从财务报告上,需要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营收。

不过与电商大赚相对比的是,实体店的销售业绩远不如从前。现在看来,零售超市实体店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除了房租、人工大幅上涨以外,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是一天比一天快。网虫们更偏好于网购,而以前偏好逛商场的消费者亦更加精明,谁叫网上购物折扣更低,更便宜呢?

事实上,过去10年消费者的收入增长和实际购买力远没有财政税收增速那么快,但世界各大商家们都应该盯上中国消费市场,这么巨大的一块蛋糕。上亿的中国网上消费群体当属世界之最,他们手里掌握着为数可观的“投票权”,这是任何一个有眼光的商家都不可小视的市场。根据经合组织最新的研究表明,4年之后,即在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如此体量的经济体蕴含的消费实力是巨大的。14亿人口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到2020年,如果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当前倡导的“收入倍增计划”也将为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充足的子弹。一旦收入倍增计划兑现,那么,消费的巨大潜力将会在未来10年出现惊人的爆发,这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远景,也是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篇5

C=CBNweekly

S=Alan Sheriff

C: 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企业成功IPO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您对计划IPO的公司有什么建议?

S: 第一,这家公司在产业内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根据产业的不同,这个速度可以是10%,也可以是40%;第二,需要有高质量的管理和运行良好的董事会;第三,公司聘请的承销商要具备出色的销售能力并配备得力的分析员;第四,还需要优秀的路演。对于计划IPO的公司来说,做好IPO准备首先意味着优秀的董事会已经到位,有信心能够应对各种质疑。其次,确认公司有一个很好的财务模型和战略模型。另外,仔细考虑清楚如何使市场了解公司的上市故事。因为一旦故事被市场知晓,你就必须坚持走你上市故事里的路。显而易见,拥有出色的CFO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从不建议客户为上市而上市,上市应该是有原因的,因为市场需要知道公司为何上市。还有,尽量提早和投行多接触,了解它们的团队,在选投行时就拥有越多的自。

C: 像近期新东方这样的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屡次遭受质疑,这导致相应公司股价大幅波动,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S: 新东方的例子非常典型。不仅仅是美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投资者听到关于一家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传言时都会很惊恐,甚至迅速抛出股票。他们都希望成为第一个抛售者,因为最后抛出的人会面对最糟糕的价格。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事情会使得其他公司股价受挫,拖累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表现?在我看来,现在美国市场已经不完全相信自己对于中国公司的尽职调查,因为市场对于公司的治理问题、VIE(可变利益实体)问题以及同股价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感到恐慌。这一点是不对的,投资者应该做更多的功课以区分那些实际存在问题的和并没有问题的公司。

篇6

GNP与GDP的较量

GDP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面,但并非是完全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屡创GDP增长奇迹,苏州更是奇迹中的奇迹。2004年苏州GDP总量首超深圳,2009年GDP达到1994年的约10。倍(苏州市2009年5月公布的数字),新苏南经济模式似乎达到了中国发展样板的制高点。但BGDP的高增长下亦有缺陷,最具代表性的评论是“只长骨头不长肉”,意思是GDP上去了,政府财政收入上去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同步增长。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与苏州以外资为投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模有关。发达的GDP所创造的利}闰大头被在当地投资的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打工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州。温州商人几乎成为浙商的代名词,截至2010年温州民间流动资金高达8000亿元。但是如果用GDP来衡量温州你会发现,2010年温州的GDP位列浙江省倒数第三。更有意思的对比是,2004年苏州的GDP是温州的两倍,但2004年苏州人均收入约只及温州的一半。

GDP高的,老百姓却不富有;GDP垫底的,人均收入却全国前三。这是怎么样的逻辑?这就是苏州GDP与温州GNP(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经济战略侧重“较量”的结果。温州经济讲的不是GDP,而是GNP。温州人的投资遍布全国、全世界。可以说,温州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中国经济陕速发展的成果。

但苏州的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具有代表性的现象。那么我们创造的财富哪里去了?

我们一直在谈“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且不谈高企的房价对内需产生巨大的压制,单说扩大内需的前提是收入的增长,但社会基础产业的从业者收入一直涨不上去,原因何在?我们知道,通常产品价格的上涨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尤其还有一些关乎民生的产品价格处于严格受控中。但与此同时,资源价格乖口原料价格他直在涨。从2003年中国入世到现在,资源价格和原料价格的涨幅在4~5倍左右,而劳动力价格水平一直难以提升。劳动力也是资源,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涨,但成本上涨并不是等于收入的上涨,实际上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反而存在减少的现象。我国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被外资通过资源、原料上涨掠夺走,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就业上也出现了一个陉现象――很多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另一面则是“民工荒”,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产业工人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打工仔”,给世界打工需要很多低端工人,所以出现民工荒。今年初中国与美国签了两百架波音飞机的订购单,美国有报道称“这一张单子解决了美国60万人口的就业”,这是什么概念?解决了美国60万人口的就业,也就相当于中国至少失去了60万高端人群的就业机会。我们解决了农民工的吃饭问题,但尚未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两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这个话题,一直在争议。其得失见仁见智,但中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工业体系、产业体系,而不能满足于“世界工厂”的角色。西方布局,有做空中国之忧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会正讨论为跨国公司汇回海外盈利提供税收减免。据估算,如果该议案获得通过,将吸引超过7000亿美元资金回流美国。华府此举将对新兴市场资金面构成主要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首当其冲。

十几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普遍的看法是因泰国经济崩盘引起,其实查查泰国企业的背后就会发现,日本是泰国最大的投资国,也是泰国最大的债权国,泰国企业基本上倚靠日元贷款而获得发展。美国选择泰国作为导火索,是因为在经济上难以攻击日本本土,只能选择日本在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据点――泰国来动手。美国把泰铢打压以后引发亚洲金融危饥。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后,美国达到了自身的战略目的。

危机过后,日本经济受到打击。之前向日本学习的中国开始反思、转轨,转而学习赢家美国。一些美国培养的经济学人留学回国,开始大力在中国倡导美国模式,把中国的产业和金融进行拆分,称之为产融分离。“三角债”被作为重大问题受到清理。然而,在很多企业之间,

“三角债”其实是一个产业联合体:各个产业之间互相贷款,资金互欠。打比方说,一个产业做起来需要资本,如果有十家企业围绕这个产业来运作,中间互欠的资金轧差后大概是10亿元。一刀切清理的结果是把这10个企业之间给拆散了,金融资本抽走,可能变成了每家企业都需要10亿元,这样本来只需要10亿元流动性资金就能完成的项目,最后变成了需要100亿元,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而中国自己内部的流动性出现问题时会怎样?外资势必趁虚而入,大肆廉价收购中国的企业,并购股权,并“帮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我国经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将有增无减。

这一套体系建立以后,我们会发现,外资开始进来以后开始是输血,但是等产业做起来后,外资就开始抽血。虽然现在我们的产业规模很大,但是利润大头都通过变相的国际贸易的方式流出到国外。拉美国家上世纪70年代在外资涌入的情况下也是飞速发展,经济一片繁荣,但外资进来以后把其国内的矿山、劳动力、技术、市场接管并占领,等到80年代外资抽离,许多拉美国家就陷入混乱中,有的到现在都没能恢复元气。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是西方世界的代表一美国因为自身的问题,要转嫁自身的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13日已经放出话来,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同时通胀压力放缓,美联储将准备进一步放松当前的货币政策。这些加印的美元如果流入市场,必然导致美元贬值。

从战略角度来讲,美国最大的目标是确保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现在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只要做空中国,使中国经济失血,那么对美元的需求就会激增,就开始需要美元了。美国现在的目的是要让国际社会不排斥美元、继续持有美元,所有别国的危机,都会成为它可以利用的时机,包括欧洲的债务危机、IMF危饥,等等。

现在从一些信号可以看出,美国开始往做空中国的方向走了。美国做空的时候,往往是跟舆论捆绑在一起的。前期中国概念股的被大肆做空,伤亡渗烈。诚然这些中国公司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华尔街帮着这些中国公司吹泡沫,然后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一个节点,吹破泡沫。

我们要看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华尔街动手的节点,通常就是你有缝的地方,如果找不到缝,美国人也是不敢动的。反制对策,舆论领航长短痛

篇7

相同的是,活动“高度”依旧,并在形式上做了大量地创新,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得到朋友们的支持。

不同的是,2010年,中国公司理财环境并不“平坦”。在国内,经济转型的特征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余波未了,欧洲债务危机却愈演愈烈,全球的金融市场始终处于震荡之中。

这些无疑对CFO管理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2010年,中国CFO们却“逆势飞扬”,高举价值主义的大旗,在逆境中,对公司展开价值“手术”,探索出不同的价值创新典范。

典范一,体系创造价值。曾几何时,价值创造被贴上时髦的标签,被认为是华而不实,而“体系”恰恰建立了价值创造的基石。

李树华是这个理念的重要践行者,作为银河证券乱总裁兼CFO,他倡导公司“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公司内部,尽力促进合规、风控、财务等中后台部门系统资源的整合,有效地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

无独有偶,美的集团的CFO袁利群主导创建了“分层管理、统分结合”的财务组织体系,为集团的发展创造了价值。

典范二,战略创造价值。一个好的战略是价值创造的前提,没有对战略真正的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价值实现。

中国南车的CFO詹艳景把“战略引领管控”作为工作的方针,使中国南车的财务管理理念发生相应转变,由以盈利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为核心。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张沛军也认为,CFO要想为企业创造价值,必须在企业生命周期、所在领域面临挑战、复杂时空背景这三个雏度组成的空间里,结合企业战略,确定自己的任务。

典范三,角色创造价值。在其位,谋其政。CFO在企业中的角色是能否施展价值创造的保证。财务总监王新华在中国石化扮演四个角色:战略的执行者、公司发展的“银行”、企业的管家和各级领导的参谋。也正是由于角色的作用,使中石化财务团队实现了工作中多项突破扣创新。

典范四,方法创造价值。办法总比困难多,方法是根本。国航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CFO,樊澄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表面的“物理反应”,是更加重视财务数据背后的“化学反应”。

北京汽车集团总会计师马传骐更是以其极具艺术风格的管理方法,不畏强手,挽回损失67亿元,奠定北京奔驰扭亏转盈的坚实基础。

典范五。资本创造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英利控股数次濒危,巧妙的资本运作又使其数次转安,并获得发展,身为CFO,李宗炜功不可没。

作为财务“硬汉”,南航CFO徐杰波以飞机融资称誉业界。

在为CFO喝彩的同时,应看到中国CFO阶层的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本期封面故事《被诉讼的IPO》就值得关注。据统计,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被诉讼的中国概念股占60%

篇8

3年前,没人知道武汉凡谷,现在,分析师言必称其“全球第四大移动射频供应商”,这一切都缘于2007年12月7日武汉凡谷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

今年年初,武汉凡谷年初的财报显示,公司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9%,每股收益0.61元。全年营业利润增长44.3%,达到1.2亿元。3月6日,武汉凡谷又公布了修改后的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拟向111名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授出518.7万股股票期权,占武汉凡谷股本总额55588万股的0.93%;行权价格为14.83元,相比公司股票3月5日收盘价20.78元折让约3成;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

尽管2009年的营业利润低于分析师之前60%的预期,众多机构仍然给予武汉凡谷“增持”评级。

不过,研究机构没有忘记提醒公众投资者,其未来业绩将受制于“产业链景气指数”。

“这属于非经常项目预测偏差”,兴业证券分析师董先安对《鄂商》记者表示,“全球及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将直接影响国际大型移动通信系统集成商的业务规模,进而影响系统集成商对产品的采购规模。”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高玉才更是一语中的:武汉凡谷一直号称华为的概念股。华为一家就占凡谷业务量的七成,如果华为一旦改变射频器件采购方式或来源,将带来收入流失的风险。凡谷已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扩大客户来源和产品线,避免过于集中的带来的风险。

低调造富

尽管产品线在不断扩展,但凡谷始终摆脱不了华为的影子。事实上,过去3年来,一直与华为亲密合作的武汉凡谷成为了资本市场上“华为概念股”。

《鄂商》记者获悉,最近3年武汉凡谷对华为的销售额占总收入七成,华为始终保持为其第一大客户。之前华为曾宣布,被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选中,为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部署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对此,武汉凡谷内部人士表示,关于这方面的业务,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根据公开资料,华为2008年的订单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5.63%。华为在这一领域的开拓,显然会为武汉凡谷的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09年产业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武汉凡谷的收益显然低于预期。但后续三年可维持30%的复合增长率。”一业界资深人士告诉《鄂商》记者,本土移动基站的建设仍会维持惯性增长,随着中国移动TD4期的展开及电信、联通的扩容,中国本土对射频器的需求仍是稳健而持续的。此外,印度行将发放3G牌照。此一系列事件均表明,随着全球经济自金融危机中复苏,移动网络的投资也将恢复性增长。

据IDC预测,全球移动通信射频器件市场从2007年到2009年每年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年市场规模可达17.59亿美元。

《鄂商》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全球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的主要供应商为Powerwave、Andrew(美国安德鲁)、RFS(安弗施)等国际型公司,约占行业市场份额80%以上,但近几年国频器件厂商市场份额增加很快。此外,国际射频生产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行业的前两大主要生产厂商Powerwave和Andrew的平均毛利率仅为20%。长期以来,武汉凡谷均能维持毛利率达30%。

受制于“人”

几年前的国内市场,武汉凡谷一家独大。如今凡谷依然故我,只是他所处的江湖在变。

几年前,凡谷的竞争对手主要有深圳的大富科技和国人通信,其中大富科技是Kathrein在国内的合资公司,2005年成为华为的合格供应商;国人通信主要专注于运营商市场的无线覆盖产品,在射频器件方面与武汉凡谷的竞争不大。

据华为一位离职的前高管透露,近两年华为却有意在深圳扶持另一家射频器件生产厂商,这家幸运的公司就是安捷信―双方已经成立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华为对武汉凡谷以及其他射频器件提供商的采购规模。

麦肯锡分析师卢劲称,移动通信标准基站由铁塔、天线、馈线及其他相关系统构成,天馈系统射频器件是基站的关键部件,不过,射频器件的市场规模取决于华为、中兴这样的系统集成商的需求规模,而系统集成商的市场规模则取决于电信运营商的建网规模。

据悉,08年武汉凡谷针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就已经下降到总收入的40%左右,其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海外市场,诺基亚西门子已经成为第二大客户。

“上游企业受制于产业链的情形不言而喻。”卢劲称凡谷的收入结构已由“华为独大”转变为“华、诺两腿支撑”,而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国际厂商也正在接受武汉凡谷的产品。

“但在主要射频器件供应商占据系统集成商绝大多数采购份额的情况下,其他同类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武汉一家GPS的厂商的业务经理告诉《鄂商》记者,在国频器件领域,系统集成商通常会召集很多供应商来参与竞标,尽管凡谷的采购规模不容忽视,但国内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

突破瓶颈

面对高速发展的产业链,武汉凡谷正在努力寻找从单纯的射频器件供应商迈向移动通信整机制造商的最佳切入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一些设备制造厂商属于系统集成商的“近亲”,这些企业只要保障产品质量,产品销路不成问题,而且他们更易得到大型厂商的资金支持。比如上述所及的深圳市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其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不仅解决了资金上的难题,而且可以保障产品销路畅通。

这对武汉凡谷来说,产品的供应链和技术的投入无疑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据凡谷相关人士介绍,为了扩大产品线,PDH微波传输系统样机已在2008年开发出来,预计公司将在2009年实现小规模生产,2010年实现大批量销售。

“2008年全球数字微波通信市场规模为60亿美金”。美国著名微波专业公司哈里斯介绍,受益于全球移动带宽普及与升级,微波通信将在未来4年预计保持6%~8%增速,到2011年达到80亿美金规模。武汉凡谷的数字微波产品有望在2010年贡献收入。数字微波作为光纤传输的一种替代解决方案,在海外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位接近武汉凡谷的人士称,因为研制数字微波产品,是武汉凡谷从单纯的射频器件供应商迈向移动通信整机制造商的最佳切入点。而迈向移动通信整机制造商,是武汉凡谷打破3年之后增长瓶颈的必由之路。

但赛迪分析师高玉才认为,全球微波通信新霸主NEC,其竞争优势在于完整产业链、技术沉淀、低成本、快速交付力,无论从客户资源争夺还是成本竞争优势的比较看,NEC将是凡谷进入微波市场的主要障碍。

高玉才告诉《鄂商》记者,武汉凡谷2010年以前的项目投入预计达1~2亿元左右,项目预期价值为16~25亿元,但如果项目投资失败,公司至少面临1亿元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通信设备企业面临融资和盈利两个方面的压力。众所周知,武汉凡谷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孟庆南夫妇、武汉市东湖开发区以及其他数人的集资,1990年前后由开发区出面联系农业银行,获得50万元贷款,为其后续发展和积累奠定基础。

尽管如此,2007年武汉凡谷年报显示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5.44%、45.60%,虽然其销售费用增长32.61%,但其综合费用总体下降8.80%。武汉凡谷募集资金项目“一体化加工项目”投产后,将用压铸模具方式制造腔体,替代现有板材切削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资料显示,09年5月4日,中移动启动的TD三期商务招标的唱标,华为名列第二,占据中国移动此次招标份额的20%。此外,根据中国联通公布的WCDMA招标结果显示,武汉凡谷的主要客户华为、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合计获得了68.37%的市场份额,共需提供52831个基站。

高玉才认为,上述项目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微波通信还面临市场壁垒风险、技术创新不足产品难获得市场认同的技术风险、以及人才匮乏的多重风险。

篇9

2011年3月14日 黑天鹅事件

3月11日下午听到了日本发生地震的消息,因为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国民的抗震自救能力也很强,所以起初并没让我太过于警觉,判断对国内股市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随着事件的升级,一切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接踵而至的事故消息传来后,我意识到事态变得比较严重了:地震有可能引发核电站失控,其严重程度可能不亚于切尔诺贝利。

核电投资概念原先一直是我积极关注,且相信行业景气度能够持续若干年的投资主题,所以也比较看好其中部分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但日本核电站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让我意识到不仅中国,很有可能全球的核电投资规划都可能会因此而推迟,甚至大幅修改。

上述担忧也意味着我之前所看好核电投资的理由开始变得不确定甚至是已经不存在了。 3月14日,受上周五地震影响,核电相关股票大多低开,但跌幅都还不超过5%,我没有抱着任何侥幸心理,根据昨晚的判断选择了敬而远之。即便未来核电概念股又重起升势,我亦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当行业或上市公司并未按照之前判断的逻辑发展时,就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还要坚持持有的问题了。” 这也是我从业10余年来所总结出来的投资经验,必须让每一笔投资都经得起推敲。

日本地震对核电概念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可谓是一起不折不扣的“黑天鹅”事件,随着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与全球的联动日益加剧,相信2011年的投资并不会一帆风顺, 而我还是会坚持做“看得清”的投资,专注大概率事件,赚这样的钱,固然看起来平淡如水,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时间的玫瑰终会馥香扑面。

2011年8月31日 茅台滚雪球

又到月底了,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我总结反思过去一个月的投资得失以及制定下个月投资计划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欣喜地发现在8月的最后一天,贵州茅台创出了历史新高,与节节败退的股指形成鲜明对比。

茅台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我想这其实就是反映了投资股票的本质。我们买卖的股票并不是在交易这些股票代码、或是数字游戏,我们买股票就是对发行该股的企业的投资,投资这个企业的赚钱能力和赚钱速度。好的企业,自己就是一个活体,它能够自己成长,并不需要我们的投资者做什么,除了长期持有。“这就像滚雪球,雪球会自己向下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但关键是要有‘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也是活体成长的必要环境。”巴菲特曾一语道破投资的真谛。

宏观经济环境总是起起落落,只有具备足够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保持高的赚钱能力和高的稳定性。贵州茅台的竞争优势就是品牌价值,独一无二的中国品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茅台酒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茅台酒的制造工艺决定了供给增速是相对比较缓慢的,最终反映出来的就是茅台酒每年的产量和价格齐增。正是基于这些,才能使贵州茅台摆脱了市场整体下行的风险。

此外,在中国股市中优质上市公司的稀缺,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贵州茅台等的投资吸引力。

2011年10月19日 拐杖

早上一打开邮箱,就有数百封卖方机构的邮件扑面而来,卖方机构提供的各类信息实在是太丰富。部分卖方机构对某些行业或上市公司经营数据的跟踪已经细到每周,譬如每周各地商品房的销售数据、每周乘用车的销售数据、以及四大行每周的贷款数据。

数据和报告的背后,无疑是卖方分析师们大费功夫的艰辛付出。不过,在基金经理眼中,这些报告仅是我们了解市场情绪的拐杖,过分仰仗反而迷失在浩瀚的数据当中。因为每周数据相比我们的投资视线而言,出现的频率太高,存在很多偶然性,有时每周数据之间也缺乏可比性。

判断某个行业的景气状况应该从宏观经济周期着手,结合行业本身的周期特征和相关行业政策,以此来判断行业未来一至两年的中期前景。专注于很短期的数据可能会让投资者变得很敏感、很紧张、渐渐失去对中长期的判断。如果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频繁交易,一周看数据好了就买入,另一周看数据差了就卖出,那就更是有违了投资的本质。

做投资最忌讳的就是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不管市场如何扑朔迷离,潮起潮涌,始终坚持投资的本质,坚守自己的方向,才能抵达彼岸。

2011年12月8日 刺猬还是狐狸

又快到年底了,回顾一年的股市表现,我愈发感受到,A股市场真的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可能很多人不认同,A股市场总是被大多数投资者冠以政策市、资金市之名,但我认为这些印象都是过去A股市场的特征,现在真的不同了。

在做投资之前,我做了好几年的策略研究。在整个分析框架中包括: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政策、估值水平、资金供需等多个方面,在每个方面中除了包含些细项外,还包含着实际值、预期值、以及两者间差异及变化等非常主观的判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越是复杂的分析体系看似很专业,但因其中变量太多,反而会让自己迷失核心因素。

“债券天王”比尔.格罗斯有句话很符合我此时的心境,“市场像狐狸,总追逐吸引它目光的最新事物,而我像刺猬,专注于长远的宏观情势。”

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但调控政策强力刺激,天平倒向调控政策,于是极度扩张的调控政策带来了股市的强劲反弹。今年宏观经济逐季回落,为了防通胀,调控政策也是收缩性的,两者效应叠加,市场大方向肯定是不会好的。欧债危机、扩容压力、大小非减持这些其实都只是阶段性的因素,并不是主导性因素。判断市场大的趋势还得从大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着眼。

由大处着手,专注于长远的总体经济走势,以此作为挑选投资标的基础,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变化万千的市场中保持像刺猬一样的专注和耐心。

曾有哲人说过,危险往往不是发生在悬崖边,而是发生在十字路口,每当我们面临投资决策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应该运用刺猬的精神,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上挫败喜欢诡计多端的狐狸们。

2011年12月10日 等待合理价格

俗话说“好公司并不代表是好股票”。我认为,若是站在3至5年的长周期看,好公司一定会是好股票。但是在短期内的确是不一定,因为其中有一个价格的问题。

如果投资者对好公司的期望很充分,甚至是过度期望,这时候的价格就很可能超出了对应的企业价值,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者就很难有好的回报,甚至很可能还会亏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价值不断增长后最终还是会给投资者回报,因此长期投资在寻找好的投资标的企业之外,还要找到好的买入价格。

有时候被低估的好公司就像璞玉一样被市场所忽视,这时就要求我们以特有的敏感,迅速辨认出那些拥有宝贵资源或颇具成长潜力但却不幸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抓住市场一时的无效给予的低成本买入机会,并长期持有。

篇10

在全国一片拆除广告牌的风潮中,江南春也不得不拆掉他曾巨资购买、号称中国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的好耶。

拆掉好耶,如同搬掉了江南想中的一堵墙,“媒体帝国”中的最后一块砖。至此,他曾经宣称要打造的“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只剩下了他赖以发家的在楼宇、框架、卖场三大主营业务。

几年前疯狂圈地,而今却又疯狂瘦身,不惜贱卖好耶,是什么让江南春痛下杀手呢?

贱卖好耶

当初江南春用收购聚众的方式,赶在好耶IPO之前,重金买下它,打的如意算盘是进军互联网广告市场,编织“媒体帝国”的战略蓝图;而今卖掉好耶,江南春却只能重操旧业,聚焦传统主营业务。那么这一买一卖好耶,给分众到底带来了什么呢?

最明显的莫过于账面亏损。2007年3月,分众是在一片颂扬声中,用7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55亿美元的分众传媒股票收购好耶的。好耶前CEO、现大旗董事长王定标当时表示,“这是一件大好事,分众拿到了一把打开互联网广告市场的金钥匙”。收购好耶的消息公布后,纳斯达克分众传媒股价应声上涨5.74%。

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祝福,并非就一定是成功的买卖。为了尽快剥离好耶,今年3月,好耶管理层MBO,共出资1330万美元收购好耶38%的股份。7月30日,银湖投资集团支付1.24亿美元,收购分众传媒所持好耶网络62%的股权。只是两者相加比起最初的收购价来说,分众传媒依然累计损失达1亿多美元。

其次,好耶的营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没有实现再造一个分众的梦想。在年初,业内一直盛传,如果好耶发展顺利,江南春可以将好耶分拆出来IPO,单独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最终却曝出分众出售好耶的消息。

江南春之所以选择放弃IPO而出售好耶,主要是因为分众与好耶并没有实现有效整合。一方面,分众自从与新浪联合失败后,就没能在互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难以为好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扩张平台,互联网广告自然也难以跻身分众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好耶虽说依然占据行业内老大地位,但经营业绩却不甚理想,毛利率逐年大幅下滑,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广告并没有创造出之前楼宇广告的奇迹,对分众整体的收益贡献并不高。尽管互联网广告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市场份额并不像分众曾经收购的平面媒体框架传媒、卖场广告玺诚传媒那样集中。因此在收购好耶之后,分众并没有达到对互联网广告市场预料中的控制。

强强联合,却不能发挥协同效应,江南春只好痛下杀手。况且这已不是江南春第一次对自身业务开刀了,在这之前,他早已在为过去的“帝国扩张”赎罪。

帝国梦碎

江南春无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企业家。在大学时期,他曾是文学社社长,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大开大合的战略构想,但这种思维与构想在与分众传媒上市和手握大量现金相结合时,却就再也刹不住车,直到撞上南墙!

2005年7月14日,当江南春敲响美国纳斯达克开市钟声的那一刻,作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纯广告传媒公司,分众传媒一举成为当时中国在纳斯达克市场最大的IPO,融资规模创下近1.8亿美元的纪录,市值高达7.7亿美元。纳斯达克这样描述分众:“中国户外视频广告市场的领导者”。有人更预言:“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广告行业进入分众时代。”投行不断地给出“买进”、“增持”评价。

当时的江南春无疑是意气风发的,但也是清醒的。分众的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金量,提高进入门槛最重要的是快速圈地,垄断资源,而前提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此时分众最不缺的恰恰是资金。

于是,上市之后,短短两年半时间,分众传媒携巨资收购近60家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包括框架传媒、聚众、凯威点告(分众无线前身)好耶、玺诚在内,业务范围从框架媒介、楼宇视频媒体,到手机广告、影院广告、互联网广告……分众传媒几乎做到了无缝覆盖。

这两年是江南春最得意的时期,他对资本市场产生了迷恋,“约他们谈谈价钱”,这是江南春当时的口头禅。经过一系列并购之后,江南春曾经得意洋洋地宣称“再也没有让分众寝食难安的公司了”。梦想中“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俨然成型,公司股价顺势蹿升到42美元,2008年初,分众更是以超过8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了纳斯达克市值第一的中国概念股。

2008年3月5日,江南春在志得意满时高调地宣布急流勇退,任命谭智为CEO,而自己却只担任董事局主席,希望腾出50%的精力思考大方向。

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分众传媒只要沿着江南春的“媒体帝国”的规划即可高枕无忧时,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分众传媒像是走了背运。

10天后,2008年央视“3・15”晚会上,央视连篇累牍地报道分众无线业务隐含的商业伦理危机,致使分众花1亿美元打造的无线业务被关停,同时还影响了分众欲借奥运冲击无线网络广告的战略;2007年,抢在IPO之前以1.68亿美元重金收购的玺诚传媒,结果却在2008年第四季度不得不计提“重组”减损支出两亿美元;再加上LCD的大面积停播、与新浪联合的失败,以及把全世界都拖下水的金融危机,2009年初,分众传媒的股价跌落至4.8美元。

短短一年时间,分众传媒就在金融风暴的洗涤下,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不得不为江南春当年疯狂的版图扩张买单。

2009年1月,江南春再次复出,与上市后的疯狂并购不同,这次他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尽快出售与三大主业不相关的业务。

不知道淡出大众视线的江南春都干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重新回归的江南春这一次再也没谈什么“数字媒体集团”了,也不再想打造什么“媒体帝国”,他的口头禅变成了“价值观”。

在反思过往时,江南春承认,收购凯威点告公司手机广告业务时只考虑盈利性,但却缺乏是非观和道德判断。对经济周期的毫无察觉,以及从楼宇广告到生活圈媒体再到数字化媒体平台都是“没有价值观”的扩张。面对股东,江南春现在说的不再是那个100%以上增长的故事。“我觉得分众不再想成为什么广告帝国,分众要成为一个持续、稳定、健康成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