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语文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笔记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笔记语文

篇1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呢?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笔记记什么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要记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要记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和文章的重难点,以便下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还可以写下自己听课时对某个问题的联想或感悟。

二、课堂笔记记在什么地方

一般内容可以直接记在课本上,笔记与学习的内容连在一起,可以更便捷地帮助你对课文及相关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需要记的内容很多,使其更有条理性,且便于以后的系统复习,也可以记在单独的笔记本上。当然,这两种笔记可以并用,根据不同需要而定。

三、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1.倘若记在笔记本上,应注明课文标题和所记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以再做一个小标题。

2.记笔记不是越详细越好,重要的内容力求详细,一般性内容简明扼要,要在用心听课的同时,尽可能捕捉并记下重要的信息。较难理解或似懂非懂的内容在记录时要在旁边做上记号。

3.善于浓缩老师授课的内容,这就要求一边听课,一边要概括、提炼老师的话。

四、记课堂笔记的原则

做课堂笔记是听课的辅助,不能因此而影响听课,要快速灵活。记笔记要善于选择、概括,不是老师所讲的每句话都需要记下来,要简洁精要。同时,还要有条理性,便于以后的复习查阅。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

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不断积累复习资料,还需要对笔记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有条理的学习资料。

篇2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8-01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以及文本当中的篇章结构,都是学生练笔的良好素材。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练笔时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练笔选择――文本与学生同兼顾

【案例一】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11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确定了这篇文章的读写结合点后,笔者罗列了文章中值得学习的地方:1.作者对“刘老师旋转板书”的细致刻画;2.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映衬;3.议论、抒情对文章内容的提升;4.选取的事例出人意料,在矛盾中凸现人物性格;5.用写实的词语来写虚的东西。(如文中的末尾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这句话把“行走”这个动作性的实词进行了虚化)

经过仔细斟酌,笔者把本课中的“实词虚写”作为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因为学生对于“实词虚写”的表现手法比较陌生,于是笔者设计了相应的练笔。教学中,让学生先理解“行走”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他们认识到“刘老师”是不可能在作者的记忆里行走的,这里的“行走”是一个虚化的词语,却强化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之情。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奶奶的嘱咐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叮咛”“动人的音乐经常在我的梦乡里响起”……经过练笔,学生就把实词虚化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内化。

【反思】读写结合点的确定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文本,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善于抓住文本的特质。这里的“文本的特质”外延可能要广一些,它可能是相对其他文章表现出内容、表达形式、文章结构等方面的特质,也可能是相对于学生现有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新东西。二要关注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加强的,而且在这节课堂上是可以实施的。

教师在选择练笔内容时做到文本特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读写结合点的确定才比较科学。

二、练笔指导――粗放与细抓相结合

【案例二】苏教版语文第8册《艾滋病小斗士》第8自然段中写道:“2001年初,恩科西病情开始恶化。6月1号他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恩科西的死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两位著名政治家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

针对这部分内容,有教师的练笔设计与指导如下:先让学生朗读安南和曼德拉对恩科西的评价,教师接着深情叙述:“恩科西去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2001年6月1日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恩科西的葬礼,想看他最后一眼,他们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恩科西说。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对恩科西说什么呢?“你”是原来不想让恩科西上学的老师、校长、同学或学生家长;‘你’是一个听说恩科西事迹的陌生人;‘你’是一个与会的代表……请以‘恩科西,我来送你了,我是……’写一段话。”

【反思】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练笔指导要“粗”,以免削弱学生的情感和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把他想说的表达出来。上面案例中《艾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的情感性较强,主人公的经历让人同情、悲伤、感动、敬佩和反省。教师在让学生练笔时,没有做过细的指导,而是将点拨融入到激情的导语之中,这样的“粗放”非但不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在课堂延续的情感和氛围中动情练笔。

而对于如何运用语言,我们应予以细致指导。如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文章的开头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开头的妙处,还要加以示范,目的就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作文。

三、练笔训练――课内与课外互补充

【案例三】苏教版语文第11册第17课《麋鹿》的课堂练笔有:学习文章的开头方法、学写动物的外形。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写得很具体。由此,笔者想起我们学生作文时写到动物的外形,比如兔子,总是这样写:“它长长的耳朵,红彤彤的眼睛,雪白的毛,短短的尾巴。”这样的描写欠生动具体。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章是怎样介绍麋鹿的角、尾巴、蹄子和毛的,如文中不仅写了它的形状,还写了它的变化和相关作用等。在写作练笔中,笔者让学生回忆熟悉的一种动物,介绍它外形的一个方面,如:猫的眼睛、狗的耳朵、兔子的尾巴、猪的鼻子等,比一比谁写得细致,还可以试着运用课文开头的方法写作。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2-01

1研究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英语课堂则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课堂笔记作为听课内容精华的总结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材料,必须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容量很大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要听老师讲解,力争最大限度弄懂上课内容,还要做笔记,方便课后复习与积累。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因此,研究高中生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及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

2.1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事无巨细,一记到底:本人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时候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辛苦很认真地将上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字迹极其工整,看得出上课态度非常端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可是这些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表现却并不突出,有些甚至是不令人满意。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都流露出一种困惑和不甘心“老师,我上课听课、记笔记那么认真,可是练习为什么总做不好呢”?

2.2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规则。相较于前一种学生,也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所记的内容相对简练些。但是他们把着重点放在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规则上。看他们的笔记本,会有一种感觉:英语学习就是词汇和语法句法的学习。这类同学对于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够非常准确到位,但是碰到长篇幅的文章,在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方面往往有缺陷。所以这样的笔记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3缺乏条理性:有部分学生笔记既涉及词汇语法也涉及阅读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但是缺乏条理性,层次凌乱,不利于课后复习。

3对策

3.1提高师生对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堂笔记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笔记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激发课堂积极主动作笔记的意识,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并主动在脑海中建立起新旧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联系。要让学生知晓课堂笔记是课堂内容的简练升华,一份优秀的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及时把握课堂上的新知识、新思路和新的解题方法,掌握上课的重点难点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边听课、边思维、边记录的能力。“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必须调动自身所有的有意与无意注意,边听师生发言,边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言简意赅做好记录,提高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师选择课型后,要引导学生对照课堂笔记,系统地、有条理地、重难点突出地先复习后作业,以避免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复习,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并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2注重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明确课堂笔记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笔记习惯,提升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最好要求学生准备统一规格的笔记本,明确格式要求,听课日期、单元标题。每一个知识要点用1、(1)、(2)…2、…等序号排好。应使用双色笔标注出重难点。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以便节约时间,节省空间。要在笔记本的知识要点处注出其来源是教材多少页,还是哪一份试卷或讲义等,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每页笔记应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书写务必要清晰。可要求学生将笔记本的三分之二用于课堂笔记,记录课堂重难点以及教师的课堂要求,剩余部分留作备用,课后补充或整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笔记的条理性与系统性,减少后续学习的资料查找工作量,为进一步学习与复习节约时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如consider一词的学习,可引导学生从音、形、意、用等方面作好笔记,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consider的相关同根词、引申义以及一些词组与特殊用法,以确保学生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中有关consider一词要求的全面掌握。笔记需要记在书上或试卷上,应要求学生使用红色水笔作笔记或做醒目的记号,以示区别,节约后续学习找寻该信息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3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笔记

3.3.1记提纲:一般情况下讲课时老师会将本节课的提纲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幻灯片展示,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所占比例比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文章结构和脉络的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借助这种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2记例句:语言学习需要操练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句型,学生不必也不可能记下上课内容的每一个句子和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典型例句。如词汇puzzled和puzzling的学习,可要求学生记录例句:From his puzzled look ,we can tell that he is puzzled at the puzzling situation.”。学生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拓展延伸到其他类似的形容词对上,如excited和exciting,interested和interesting 等。

3.3.3记问题和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堂上集中精力注意听讲,适时记录上课不懂的内容或听课中的疑问,便于课后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把问题弄懂弄通。要提高学生笔记本的利用率,课堂疑问与重难点也可在笔记本左侧或右侧的三分之一留空处,便于后续学习。

3.3.4记方法: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得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词汇教学,可引导学生适时记录同根词(词形变化的规则),如可以在表示情感(excite)的动词后加“-(e)d”“-ing”,将其变为相应的形容词”excited”和””exciting :可以给动词加上一定的前缀或后缀、如”understand”可以加”mis”变成“misunderstanding”等等。还要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特别是每个单元Reading 的阅读策略,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解答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题大有益处。

3.3.5记总结:下课之前,老师一般都会进行这堂课的总结。总结是对这节课要点难点的提炼。记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内容,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理解课堂内容。

4结束语

教师应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作出适当评价,可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形式,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检查与评比,及时反馈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优秀的笔记进行表扬或让其他学生传阅,也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堂笔记的展览,以发挥学生榜样以及课堂笔记正确的导与激励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所有学生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英语学习(含课堂笔记)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 接力比赛 课堂沟通

体育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将接力比赛作为一种学生练习的组织形式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然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对于接力比赛运用不当它就会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对接力比赛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一)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接力往往是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的,由于接力比赛具有对抗,快速等特点,而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多数都是迎面接力,所以常常会有学生碰撞,摔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特别是交接完过后,在缓冲区域,由于组织不当,要求不严格,有许多同学在这一区域观看比赛,更是容易发生对撞等危险。所以在组织接力比赛的时候应注意将各组的接力的区域严格的区分开,同时应明确各小组的折返点,交接区,缓冲区以及对各区域的要求。同时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各要求。

(二)在接力项目安排上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接力比赛往往不是单纯的跑的接力,在很多情况下融入了许多其它运动项目。如:蹲跳,障碍,技巧小联合,趣味游戏等,在这当中就有一个接力项目连接的问题,如果连接不恰当不仅达不到练习的目的,还会产生安全事故。比如在上滚翻课时有许多老师在巩固练习时,往往会安排一个“滚翻接力比赛”。如果将“滚翻”安排在接力的中间部分或最后部分,由于学生在比赛中追求的是胜利,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赛,不难想象在快速跑后接做有一定危险性的“滚翻”技巧,是很容易受伤的。所以“滚翻”应安排在接力的最前边。又比如说在障碍跑接力时,如果不注意障碍之间的距离,障碍的难易,跨越障碍的方式的安排,也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对学生情绪控制的问题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情绪的变化较快,如果学生在接比赛中体会不到成功与快乐,那么他们的情绪会一落千丈。这时候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激情,练习不积极等消极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危险的。这时接力比赛就应暂时停下来,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式的评价,鼓舞学生的士气,鼓励学生完成练习。

二、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

在新型体育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领学生研究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他更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探索者,帮助者的角色。我们许多老师在设计接力游戏时为了省事,往往是事事包办,生怕学生做错。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新体育课的要求的。

教师在运用接力比赛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两个全面,两个分步:一个全面是,教师对于在本次课的接力比赛教学引导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全面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分步地将学生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整个课堂中能够及时地控制学生,驾驭课堂。另一个全面是,教师对本堂课所要完成的接力比赛提出全面的要求,将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各小组分步地讨论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最后确定最优化的设计,组织练习,组间比赛。

(二)在新体育课中,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我们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出问题,在组织中全部都是老师说了算,不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其实只要让学生明白他的责任,清楚练习的要求,学生是完全能够组织好学生的练习的,也能设计出可能是老师都不一定想到的好的练习形式。在这里所说的责任是什么呢?一是在接力比赛中避免伤害;二是所的同学都是问题的研究者;三是每一个同学是练习的参与者;四是每一个同学都是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一个培养过程。更是一个兴趣的培养过程。

三、 在评价中的问题

以往的体育课往往就只有一个总结性的评价,而新体育课更注重的是过程性的评价和激励性的评价。一方面,学生在完成接力比赛的设计当中,在组织比赛的过程当中,在比赛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点评,表扬。对其中出现的失误及时地指出。对于出现的违纪情况及时地制止,并给予批评。另一方面,在各种接力比赛的练习评价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你们这一组输了,罚做多少多少下蹲……,这样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每一个同学在接力比赛中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争取最后的胜利,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为什么还要受罚呢?我们就不能表扬他们吗?“同学们,你们在练习中都表现得很好,都尽力完成了自己分内的任务,取得了好成绩,得到了锻炼,我祝贺你们。”这样的评价不更好吗?至于各组间存在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名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运动当中,体育知识的学习当中。

篇5

一楼:哈哈,我先抢个沙发。从我的经验来看,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通过倾听,才可以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已经理解或掌握,哪些发言对自己是促进或能引起反思,还有哪些困惑值得我们去思索。学会倾听,是做好课堂笔记的基础。其次要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内容也许当时是记住了,甚至感慨很深,但时间一长,就会慢慢遗忘。这样一来,许多精彩的瞬间,就会因为遗忘而淡忘,即便能够记住,也只局限于几个镜头而已。因此,在课堂上要把主要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养成边倾听边记录的习惯。即便当时记不完整,也要快速地记下关键词,或选择自己能够看明白的符号记录。

二楼: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自己课堂笔记的不同内容。比如,对于新课,一定要先预习一下课文内容,对文章观点、作者思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于复习课,对一些专题知识的概括与梳理,特别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作文的优美语段、词句的赏析等,一定要记录下来。对于讲评课,对老师点拔的答题方法与步骤,常用的答题术语等,也要记录下来。

三楼:我觉得,每个同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比如我吧,从来不是一字不落地记录,我的课堂笔记极为简明扼要,只记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补充的内容;对自己知识底子薄弱和有疑问的地方,主要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然后在课后总结。另外,我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课堂笔记,对于一般知识,我用蓝笔记录;对于重要的内容,如难点、疑点等,我用红笔记录。这样,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更便于自己以后复习。

四楼:我的课堂笔记很灵活,有时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有时记在笔记本上,字体有时很工整,有时就像天书,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呵呵。一般在课堂上,我为了不影响听课和思考,主要利用三个时机做笔记:一是老师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尽快抽时间补记。

五楼:谈谈我的想法啊。我觉得课堂笔记是自己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自己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日后反复思考的内容,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我从做笔记中得到一个好处,就是改掉了自己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的坏习惯。做笔记可以促使我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了我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哈哈,受益匪浅啊。

六楼: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光课堂上做笔记很重要,课后对课堂笔记的整理也很重要。这些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的部分要弄懂弄透,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还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

七楼:大家说的很全面,包括课堂笔记的必要性、什么时间记、记在哪里、记哪些内容、怎样记、怎样整理等等,我也深受启发。课堂笔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平台、一个抓手,复习时,它能让我们重拾记忆,避免陷入一片空白、迷茫、不知所措的地步。

大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记课堂笔记,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包括同学的讨论发言,我们一定要学习精髓,领会精神,从而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做到详略得当,详处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略处则寥寥数语,提纲挈领。

篇6

一、教师只有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生本课堂”还是我校的“五一课堂”,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目标一致,都追求“高效语文课堂”,而要想在短短40分钟内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独立学习能力、问题生成能力。

2.培养学生课中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课堂展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或小组学习成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后能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的复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三、读书笔记本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小主人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9-01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智慧就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做两件事:一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二是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但是教育智慧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新理解和新思想,在实践中去创新。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智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是结合语文的特性,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有很多类型,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来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1 课程导入的智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课程这个环节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语文课堂相比其他课堂灵活性更高,所以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这涉及到教学智慧的情境性。语文是一门感彩很浓的课程,例如我们有时候需要学生去体会古人的情怀,所以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某种氛围中,感染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观看也是老师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时候某些语言过于抽象,老师可以将视频或者模型给学生观看,这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知,有助于学生去记忆所学知识。

2 课程讲授的智慧

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需要老师提前计划的,如果老师盲目的讲授,不分轻重,会使课堂失去色彩。影响讲授质量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点,老师语言的幽默性,老师语言的节奏性,老师语言的精准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将幽默应用到小学生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笑,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表现会活跃,大脑运转较快,进而提高了效率。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节奏感,学生听久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老师的语言应该注意抑扬顿挫。教师语言不能太累赘,这样学生会记不清楚重点。当然准确性也很重要,小学生跟老师学习的语言很多,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准确,缺乏逻辑,学生也会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

3 课堂组织的智慧

课堂组织最能反应老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能力的方面。很多老师讲授课程的能力非常好,但是组织课堂却很乱,连简单的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好。这就说明,良好的课堂组织是吸取知识的前提,讲的好但是没有观众,也是徒劳。另一个组织课堂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领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皱眉头或者想睡觉的状态,那老师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除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反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下反馈,老师课下一定与学生多交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达,除了课堂上的沟通,老师应该在课下多听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反应这节课有些知识没有学好,老师可以在下节课再着重讲解一下。

4 课堂板书的智慧

板书是老师呈现给学生的笔记,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会记笔记,数学笔记需要记的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及其相关举例,而语文课堂上,笔记的重点往往并不突出,所以很多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会把老师写的和说的通通记下来,这样纯碎的抄写就是去了笔记的意义,所以老师在板书上老师应该着重的写重点,将所讲知识的机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不仅考验老师的写字功底,更考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性,板书中体现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从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本就是浪漫的,加之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巨大挑战。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多变的课程结构,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一切因素的变化虽然带来的挑战,但是也给老师们更多展示教学智慧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学成绩优异,彰显了自身的教学智慧,但是教学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单纯的套用经验并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要明白,教学智慧是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具有普遍的借鉴性,但更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理解并探索教学智慧,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施瓦布(Schwab,J.J).实践:课程的语言[M].2003.

[2]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1997.

[4]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

[5]杜萍.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主人

新课标把教学的重点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上来,引导他们想学,会学,善学。在这里笔者就在小W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谈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或体验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

例如课堂上我一般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写出来,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并写一写让你感动的原因。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课文中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最优美?读了课文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分段的?你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学生的问题一个个穿起来,一个个智慧的火花加以引燃,照亮学生的心智,最后回到课文的主旨上,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精力花了许多,效果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课堂笔记。小学阶段课堂笔记比较简单,一般有两种方式:(1)是圈点勾划即用不同的圈点线条等符号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圈出重点词语,勾划出重点句段。(2)是用笔记本或在书的空白处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是段落大意,中心内容,写作特点及多音字。我还要求学生将自己读书时读出的感受和体味在一旁进行批注。同时也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抄,摘抄在笔记本上。在记录学习笔记的过程中,我建议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重点难点易错的内容用红色笔记录加以突出,同类知识点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这种有色笔记,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下课后我都要抽一部分学生的笔记进行检查,指出学生笔记中的错别字,以及不当之处,帮助学生纠正。同时对那些笔记详细、清楚、认真、有创意之处的同学予以表扬。对那些没有记笔记的同学,我一般要求其课后补上,并给他讲清作笔记的重要性。时间长了,学生慢慢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我鼓励学生相互借阅笔记,以便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学习到别人的长处。

2.读书指导。语文教学就是要“读”占鳌头。新课程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改变了按语言知识体系构建语文教学系统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而特别强调了诵读,强调积累感悟和熏陶,也就是要求“多读”。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读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1)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2)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3)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学好语文,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我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疑,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们总担心学生不会提问,事实上一旦学生思想的火花被点燃,学生会提出很多的疑问,但有时也会出现学生的问题乱飞,提的问题不着边际。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如:提出一个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或生词?在词语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用这个词语?换个词语可以吗?……也可以引导学生向老师发问,往往一个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能激活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学生随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个敏感的问题适时出现能刺激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活跃区”。

三、引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一个不断参与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只有亲身参与了,去看了,听了,想了,那些感受到的事物和知识才会慢慢地丰满具体起来,生动鲜活起来,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要让孩子们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花”,教师就必须设计建设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画》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秋天的印象,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秋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在田野里边欣赏金黄一片的稻谷,观赏一碧如洗的天空,采摘火红的枫叶,抚摸枝头的硕果累累。再回到课堂,举办一次座谈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秋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画出心中蓝蓝的天,金黄的稻谷和火红的枫叶,不经意间学生将感情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符号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

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9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五步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总结了培养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五步训练”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听清要求

在课堂学习中,听清要求非常重要。如果要求听不清,学习就成空话。学生课堂学习首先应该专心听讲,听清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听清老师的引导,紧跟老师思路。比如,老师要求读哪里,带着什么问题去读,怎样读,都要听清楚。只有听清老师的引导和要求,才能正确开展学习。如果连要求都不认真听或者听不清,那么学习就无从下手,学习也只能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课堂中不少学生低着头在那里好像很认真学习的样子。如果你提问到他,他定会低着头闷不做声。长此以往,只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因此,听清要求是整节课堂学习的起步,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一点,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提高了听的能力。

二、读文思考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主渠道,只有善于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洛克威尔也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课堂上,学生听清要求后,就要按要求读文思考,切勿装模作样。眼睛要看下去,用心读进去。老师叫放声读就放声读,叫小声读就小声读,叫默读就默读。因为不同的读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目的老师会要求采用不同的读的方式。《三国志》里写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在读文后一时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没关系,告诉学生多读几遍,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读文思考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第二步。学生做到了这一步,就充分调动了感官――大脑,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积极发言

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就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项有效举措。课堂上我们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学生思考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顾虑答案、见解是否正确。因为学习的过程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只有经过交流探讨,才能得出正确的见解;只有经过交流探讨,才能够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只有经过交流,思维碰撞,获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在交流中,才会思路更开阔,互相得到启发,真正获得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有活力,学得更透彻。做到这一点,就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嘴巴,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

四、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倾听同样重要。课堂上,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听老师讲这一点上面,到同学发言时就不用心听了。我们要跟学生讲,有很多知识不是从老师这里获取的,而是从同学的发言中领会的。当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或发表见解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倾听,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学的尊重,更是你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学会倾听,不是完全被动、静止地听,要专心静听,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得有没有道理,说得对不对,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的,为什么,该如何修正补充等。这些问题在倾听的过程中都要思考,有时候还要敢于举手补充修正,做到这一点才叫学会倾听,这是培养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第四步。做到学会倾听,就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耳朵,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

五、学会笔记

篇10

一、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现状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不能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质疑、参与讨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向老师求助,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做笔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二、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现状的分析

通过理论学习与听课、评课活动,我们发现七年级学生害怕在课堂中出错误、丢脸,因而不敢回答有一定难度的提问,对老师和同学的解读提出质疑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缺少评价或者评价过于简单,没有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课堂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种导入方式,启发思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视频、歌曲、复习旧知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与情境体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课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根据每堂课教学重点的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诗歌、散文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记叙文、小说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初读感知文意,能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细读品味语言,感受一言一句中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会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