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

篇1

关键词:科技防腐 平台建设防治腐败

中图分类号:S763.306.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一、科技防腐的实践意义

1、利用现代电子科技平台,有利于保障权力科学配置、规范权力运行。 在城建工作中,住房保障、直管公房(非住宅)经营管理、房屋征收补偿等业务中普遍存在自由裁量权和现场即决权,这些权力落实到基层执法单位和岗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再加上执法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就会造成局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现象。运用科技和网络手段,可以统一标准,规范业务操作,增强透明度,有利于提高监督效能,从而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

2、有利于破解执行难题,实现权力行使的“自我解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权力行使的公开化、透明化和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权,从而使制度的刚性约束逐步内化为权力行使者的道德约束,使其“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真正从权力风险中解放出来,起到保护干部的作用。

3、使现代科技手段嵌入公共权力运行、资金监管和资源交易环节,实现监督手段的新变革。传统监督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地域、体制等因素的限制,监督效果难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监督方式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监督领域和范围,把现代科技手段嵌入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

二、“三大平台”建设情况概述

1、房地产数据联网及市级房地产监测分析平台平台建设情况。由市建设局牵头,开发建设房地产数据联网及市级房地产监测分析平台,通过该平台采集整合各县、市(区)房地产相关数据,形成市级数据中心,实现省中心与本市的数据联接和共享,达到省、市、县联网的要求。从信息化建设角度,主要分为两方面,即主城区和各新区、县(市)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工作和全市房地产数据联网建设工作。通过房地产监管平台,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商品房销售合同备案、存量房买卖签约、商品房销售情况公示等业务均通过网上操作、网络运行,具备数据综合、市场监测、行业监管和住房保障监管等功能,实现省中心与本市的数据桥接和共享,达到省、市、县联网的要求,不仅仅对全市保障型房源的类型、建造时间、建设项目名称、住房套数、套型面积等信息进行采集梳理,更是加强了对全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实情监控和行政监察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建设情况。保障性住房数字化管理系统于2012年末完成开发,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资格、房源、配售(租)结果、决策分析等管理全部实行数字化管理。该系统建成后,保障性住房的受理、审批、保障资格的实时监管、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收入情况公示、保障房配售(租)结果公示、保障对象的动态化管理等均通过网络运行、软件程序控制,从而使保障性住房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公开透明。2013年6月,平台拟进入业务运行,今后的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申请、审批、保障以及后续管理都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3、公房出租出借监管平台建设情况。主要用于非住宅公房的出租出借管理,该系统于2012年底完成系统开发,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对直管、自管公房进行全面普查,查清公房的地理、使用、权属等状况,核对,建立公房信息管理数据库,计划于2013年7月底完成数据录入工作,投入正式使用,实现程序控制,信息化管理,有效规范了公房出租出借行为。

4、所取得的成效。在管理上加强透明度,使得电子科技平台在对保障性住房使用管理上进行了动态监测,保证了程序的公开透明的和信息实质性的公开,在源头上杜绝了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的行为,在群众和社会中影响较好,社会公众可以尽情参与,保障房建设信息、分配信息、管理信息、退出、公房出租出借等信息均能有效地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过程中,群众对保障性住房大大减少,投诉下降,涉及相关岗位的重要人员违纪违规现象明显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实施三大房管数字防控平台,有力推进了房管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了人为操作因素,制约了权力运行,实现了廉政防控与具体业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建设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和惩防体系建设。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意识,转变了工作理念,改进了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受到群众好评。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科技防腐的重要性。有的认为科技手段的运用仅仅是变手工操作为计算机操作,有的担心科技手段的运用触动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既得利益,不愿意去得罪人。还有得认为科技防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产生的效益并不明显,影响了科技防腐水平的提高。

二是电子信息平台建设仍在探索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不足与漏洞。在绍兴各县(市、区)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科技防腐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不平衡”:一是应用区域不平衡。有的县市利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应用的程度较高、范围较广,有些县市则运用较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二是应用进度不平衡。目前科技平台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各部门各地方单兵作战的局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各条业务系统的独立性,相互之间缺少联结,使得房产数据信息资源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难以实现共享。有的县(市、区)利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进展较快,不断取得突破;有的县(市、区)则时松时紧,缺乏“一以贯之”的动力;三是应用层次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科技手段和手工操作交替使用,削弱了科技反腐的效果;四是法律法规不平衡。目前科技反腐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少数法规外,大多属于法律效力较低的规章和办法,政府信息保护存在漏洞。 三是调查研究滞后,三大电子科技平台仍旧处于应用探索状态,没有形成理论成果。这几年,虽然我们在科技防腐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但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科技防腐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惩防体系、如何紧密地与我们的住房保障、直管公房(非住宅)经营管理、房屋征收补偿等城建业务工作相结合等等的重要问题上,尚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影响了对实践的指导。

四、推进“科技防腐”工作的几点思考

1、获取更多资源支持。要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组织相关平行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有益经验。通过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科技防腐工作新局面。

2、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进绍兴市房地产数据联网及市级房地产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工作,结合省厅要求,将住房保障系统纳入到平台范围。二是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整体性、全面性地升级。根据建设部《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对现有的房屋登记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使之符合规定。三是启动“绍兴市房管处网上办事大厅”的研发工作,着力打造亲民服务平台。当前,各县(市、区)部门都在建立各自的电子系统,条块分割,不能做到完全的数据交换、系统对接,使得实用性大打折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现任BSQ支行客户部经理,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支行副行长。首先非常感谢营业部党委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展示才能、挥洒激-情的机会。这次参加竞争上岗,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通过竞争,使大家对我的能力和理想有个全面了解,并对我的竞争给予支持。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人生态度,也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鞭策自己的名言。我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探求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不断的修正优化追求的目标,积累丰厚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四年的大学学习,使我接受了系统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教育,参加工作以后,我始终坚持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所学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自2005年入行以来,我先后从事过储蓄、会计、客户经理等岗位。不同的岗位让我对银行业务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处理客户投诉到规划安排客户部门的年度工作,从点钞记账到营销各类银行业务,这些让我积累了丰厚的人生经验。

还记得,我才担任客户部门经理的时候,恰逢人员轮换,我们部门有经验的客户经理都到了别的工作岗位,我和3个新到岗的同事撑起了整个BSQ支行客户部。那段青黄不接的时间,对我的锻炼非常大,我也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好。对领导,我注意领会工作意图,紧紧围绕支行业务经营中心任务去开展工作,执行上级的决策,工作注重效率与质量。对部门的同事,我坚持人本管理原则,注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共同把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靠着组织正确的领导,靠着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客户部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新增优质客户十余个,当年存贷款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在支行部门考核排名第一。同时,我个人的勤奋努力和踏实工作也得到肯定,在 2007年-2009年间,先后获得了WD省分行优秀客户经理、营业部优秀客户经理、营业部十大标兵称号、BSQ支行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被营业部列为后备干部进入管理人才库。荣誉的取得,归功于领导和同志的信任与关爱,也得益于自己始终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始终有一颗乐于奉献的求索心。

审视目前身处的时代,思考每日面对的工作,我发现作为一名现代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但业务能力过硬,更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因此,自己平时一贯注重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对工作,我秉承事业与工作第一、坦荡行事、老实做人的原则,以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勤勉、廉洁的工作作风,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同事,我追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BANK成功上市,自此作为世界500强的上市公司,客户对BANK的要求更严格,而BANK对各阶层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了。 有哲人说: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到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这就是一种敢于突破自我的表现。也是我参加这次竞聘的初衷。

假如我是一名支行副行长,我认为在思想上要由配角意识,在行动上要尽职尽则。第一摆正位置,作为行长的副手和参谋 ,副行长起到了承接上下的桥梁作用。在班子内部我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行长确定了政策和方向后,我会坚决拥护并督促职工执行,并及时把意见建议反馈给行长。第二,面对分管的工作,我会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认清分管工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钻研学习,尤其是加强政治理论、金融理论和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向领导和同事借鉴好的工作经验,学习行长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技巧,工作积极主动,敢于担当;第三要善于和其他副行长合作,有全局观,并有原则的关心服务职工,在全行内团结齐心,形成凝聚力。工作中既需要高智商,又需要高情商,既要大处着眼,又需要小处着手,既要大胆的开拓业务,又需要细致的防控风险。5年的工作历练,现在的我稳重而不死板,激进而不张扬,温和而不懦弱,正直而不固执,这些都为我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假如我是一名支行副行长,我认为分管前台会让我更得心应手。我的想法是针对支行优势,借重点城市行的优惠政策,做到“发展、控险、突破”。

一是全力增存。我仔细阅读了重点城市行的发展目标,研究了近年各支行各项业务发展并对比同业情况,发现存款的发展和份额占有是难点。我认为要发挥支行本身优势,进一步提高储蓄任务质量。以BSQ支行为例,BSQ支行将搬迁到北京路俊发中心,那里是BSQ商业中心地带,是KM几个新城区中路网最为发达的片区,进出主城区距离近、入口多,交通更为方便。俊发中心本身是写字楼设计,里面积聚了大量中小企业,这无疑对我们的对公存款会有所帮助,我们在储蓄存款营销上,会充分发挥网点优势,主动与这些客户联系,为这些客户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做到他们认为最满意的程度,推动我行对公存款稳定增长。另外俊发中心对面是颐高数码城,往北走是北辰财富中心,这些地方都是BSQ比较有名的商业中心,我们会为客户提供周到、温馨的服务,真正作到将心比心,用真心的服务换取客户的忠诚,确保存款业务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贷款新增部分,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贷款投放占到增量的40%,在宏观积极调控房地产行业的时候,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我最熟悉的BSQ支行,客户结构单一一直是资产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假如我是一名支行副行长,我打算努力调贷,严格控险。还是以BSQ支行为例,我们由原来的3个法人客户到现在的10个法人客户,可以证明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我行的贷款结构和业务品种,只有贷款结构优化了,业务发展才能均衡稳定,不至于受制于个别行业和个别客户,从而降低风险。随着今年的BANK内部各种办法出台,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简式贷款的办法,我行积极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营销,对我行综合回报率较高的中小企业,我行已成功介入并进入受理阶段。同时在业务品种的多样化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接触比如国际业务、保函业务、城中村改造等项目,我的目标就是由现在的10户拓展到20户,在客户调整上将得到重大改变。在营销贷款的同时不忘控制贷款风险,对于支行来说,首先要认真研究“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理论上武装;其次要在贷款调查环节严控,防范于未然;再次要在贷后管理严控,密切关注贷款资金流向,严格按照受托支付操作;最后发现风险时要妥善处理,防止风险的扩大。

假如我是一名支行副行长,我还打算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我考虑下一步会将通过AFP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员组建成一个理财营销团队,针对不同行业的法人客户我们会给予相应地理财方案,把我们的专业性突显出来,让客户得到认可,从中收取一定的中间业务费用。

假如我是一名支行副行长,我还打算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是非的能力,作到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动;另一方面是加强业务知识和新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我现就读于YB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就是希望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一个新的岗位是一个新的机会,更是一个新的挑战。今天我能站在竞聘的演讲台上,本身就是对我的激励,也是对我的鞭策,我将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BANK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我承诺,一旦竞聘成功,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踏实的作风,投入到BANK更广阔的事业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3

关键词:

贷后管理;制度;预警;激励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23-0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是其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缺少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充分认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转变思想观念

要切实端正对贷后管理的认识,摒弃“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认识,把贷后管理各项职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贷后管理水平,从管理中要效益。

1.2 正确处理贷后管理和业务拓展的关系

业务拓展对于银行的信贷管理来说是首要任务,也十分重要。但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老客户的维护管理与新客户的开发同样重要。对于老客户实施有效的贷后管理,有助于并且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所以,要形成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1.3 树立动态的贷后管理观念

近年来,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企业为了赶上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为此,银行的贷后风险判断与控制也必须随之而改变,要以动态的视角评估企业,将贷后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出击,变事后管理为超前管理。

2 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贷后管理制度

2.1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贷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1)对贷款实施全过程管理。将贷款从发放到回收前的每个工作环节标定出来,并把客户检查、账户监管、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资产保全、贷款清理回收等大项进行细化,建立起明确的管理标准,形成全程管理路标,并依标施管。

(2)强化责任,提升贷后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在开展贷后管理工作时,要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主动开展各项工作;要掌握实施贷后检查的各种方法技巧;多角度获取贷款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识别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能力技巧,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检查情况,能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使贷后管理真正发挥出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2.2 建立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

可组建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设置贷后经理岗位,将贷后管理职能从客户经理处剥离出来,客户经理只需负责客户营销,完成贷款文件并报送风险管理部门;贷款获准发放后,由贷后管理部门负责贷后检查、抵押管理,授信档案和信息维护、贷款回收等贷后管理职责,

这样,有助于改变目前对公客户经理需要熟悉贷前、贷中、贷后全过程的制度规定并全面执行所造成的“全能”但“不精通”、“不专业”的问题。

增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全行执行层的风险管理最高管理层。形成贷前、贷中、贷后各层级独立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的工作制度,改变目前贷前、贷中、贷后一体化管理的现状。

3 提高贷后检查的工作质量

当前,贷后检查是贷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短板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为确保贷后检查切实有效,应采取可行的措施,确保贷后检查的工作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将贷后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明确贷后检查的时间和频率。要明确规定每笔贷款的检查时间和检查频率,并严格执行;大额或者潜在风险较大的贷款项目,要适当增加贷后检查的频率。

(2)规范检查程序和方式。要按照银行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取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市场、贷款用途、敏感科目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认真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行以专职贷后经理为主,前端客户经理为辅的双人贷后检查制,要对所有的贷款都进行实地检查,贷后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检查小组提交的调查报告,并有权决定对相关贷款的处置;对不同的贷款种类设计并使用不同的贷后检查报告底稿。

3.2 明确贷后检查的内容和重点

要加强对贷后管理流程中关键风险点的检查和整改。例如信贷业务操作的合规合法性、授信申报方案中持续条件的落实情况、贷款支用条件的落实情况、贷款用途、抵押质押物的管理、信贷业务的台帐和档案管理等。另外,可结合内、外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信贷管理问题,主动查找是否存在的类似问题,并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3.3 区分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

(1)区分客户类型,关注不同的经营风险。对一般客户,可关注其信贷资金流向、不同银行融资情况、担保落实情况、设备抵押情况等。对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要加强对其流动资产、抽逃资金现象的监控,关注企业负责人动向,了解母公司或投资方在当地的信用状况。对集团客户,要重点关注集团整体与成员个体间的资金流动和占用、资产质量、运营状况、关联交易、集团互保、他行借款、规模扩张等情况。对小企业客户,要关注法人代表的个人素质、银行对账单、纳税情况、水、电用量、抵质押物及保证人情况,以此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企业现金流和第二还款来源等情况。

(2)区分信贷产品,关注不同的风险控制环节。对固定资产贷款,应重点检查资本金到位情况、到位后有无抽逃情况,评估其贷前、贷中测算的现金流是否合理。对流动资金贷款,要重点监控客户的现金流,观察其流动资金占用和存货水平是否正常、合理,有无挤占、挪用流动资金贷款的现象;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应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进度与其贷款支付情况的匹配,掌握项目销售进度与贷款还款进度是否相匹配等方面。

(3)区分抵押品,关注动态监测和价值重估。对已上市公司股票作为质押品的,实行逐日盯市;对价值相对稳定的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等抵押品,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对存货、仓单这类价值波动较大的抵押品,可视具体情况定期评估。当抵押品价值重估后不能满足银行要求时,要及时要求客户提供补充担保,避免造成损失。

3.4 形成高质量的贷后检查报告,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

要统一、规范信贷检查报告格式和内容;贷后检查报告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尽量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保检查报告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提高贷后管理对信贷风险的管控效果。

3.5 建立贷后检查监督机制

(1)加强贷后检查管理,建立横向约束机制。切实实行“双人经办”的贷后现场检查制度,确保贷后检查的真实性。对贷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贷后管理部门可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的方式进行控制。

(2)构建审计、监察部门联动的纵向监控机制。可由审计部门独立检查信贷部门的贷后管理的落实情况以及监管效果。由监察部门介入检查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有无违纪、腐败问题。

(3)明确责任,建立贷后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不同岗位和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一笔贷款出现风险,如果是放款操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就要承担操作性风险负责;如果是由贷后检查工作失误或清收不力造成,贷后管理人员就要对此负责;如果是重大贷款项目出现问题,那么管理层也应当对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4 构建及时、立体的贷后管理预警体系

(1)努力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及时获得各种可用信息。在银行外部,要建立与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在银行内部,要与会计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客户现金流量、结算频率、帐户余额等信息,通过内外结合,有助于获取高质量的预警信息,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完善贷后预警信号体系,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正确选择、确定与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相关的信息作为银行风险预警信号,如来自于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预警信号,可从其是否延误提供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不完整、不连续,是否有违反会计规则等问题来发现;来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可从公司经营管理是否混乱、有无失去主要客户、主要投资项目失败、市场出现替代品等方面寻找;来自于企业在银行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可通过贷款企业经常支付支票及退票、应付票据展期过多、拖欠税金、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要求贷款展期等项目来寻找;来自于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可从董事会或管理高层的重大人动、公司主要领导出现不团结迹象、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方面寻找。

(3)建立动态贷后风险数据分析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预警。对于贷后检查所获取的信息,除了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应尽量运用定量分析模型,尽早识别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判断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对问题贷款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

(4)完善预警信号传导机制。对于预警信号宁可放大,不可缩小;宁可错报,绝不漏报。可定期召开贷款风险分析例会,组织客户经理对每笔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集体分析;对于需要进行风险预警的,要及时向贷后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报告风险情况。

5 完善贷后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5.1 积极探索贷后管理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完善贷后管理考核机制

(1)明确贷后管理考核目标。目标制定得越明确,越有利于贷后管理人员主动根据目标要求检查自身工作的完成情况。为此,可按授信客户的清分结果,制定适合每一个客户的管理方案;可根据客户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风险控制要素的变化情况,设定差别管理目标,适时调整监管频率,实施动态管理。

(2)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实行量化考核。要充分考虑贷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将贷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并进行量化评价。

(3)设置贷后管理人员的职业记录,实施贷后管理制度约束的绩效考核。为贷后管理人员建立一个职业记录档案,评价贷后管理工作操作的合规性、工作内容的全面性和尽职操守的情况,供银行监管部门对其任职资格进行评定时参阅。

(4)建立绩效考核沟通机制。在绩效考核目标确定后,各级主管要加强与贷后管理人员的沟通,及时跟踪并掌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当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不相符时,要协助其分析具体原因,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方法,或适当调整绩效目标,要坚持“重结果更重过程”的考核原则。贷后管理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5.2 实施贷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1)实施贷后管理等级评价激励制度。各分行可采用信贷管理等级行评价办法,定期对支行贷后管理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等级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贷后管理水平评价等级高的支行,可在审批、授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起提升贷后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贷轻管”问题。

(2)完善贷后考核激励制度。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中,要增加贷后管理的方面的绩效工资项目。可在绩效工资中设置贷后管理工作质量、贷款本息回收等考核指标,贷后管理的绩效工资按工作进度和质量同比例兑现。

(3)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不履行贷后管理责任或管理不善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要严肃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对尽职尽责做好贷后管理各项工作,但因客观原因造成信贷资产风险和损失的信贷人员,可建立贷后管理尽职免责机制,免除其主观责任,保护贷后管理人员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加快贷后管理队伍的建设

设置专职贷后经理岗位,构建专业贷后管理团队;确保贷后管理岗位的人员总量,保证贷后经理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开展贷后管理工作;明确贷后经理岗位责任、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加强贷后管理队伍业务素质与能力培训;不断提高贷后管理人员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强化贷后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国金.贷后管理失控:银行业机构案件防控的致命弱点[J].企业管理,2008,(8).

[2]蔡家强.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9,(2).

篇4

“五加快”: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0.1亿元,增长25.9%。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4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中部首位。三是外贸出口增速加快。1-5月,进出口总额68.06亿美元,增长61.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前5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同比提高31.7个百分点。五是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1-5月,工业用电量185.8亿千瓦时,增长26%,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

“四推进”: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年,全省GDP能耗同比下降4.54%,四年累计降低16.7%。二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省财政先后下达或预拨城乡低保资金20.3亿元、就业补助资金8.6亿元、城乡医疗保险补助资金13.4亿元。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一季度,全省80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4.1亿元,增长14.6%,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一季度,省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62.9%,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43.3个百分点。

“三平稳”:一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54.7亿元,增长14.4%。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升。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2067亿元,投资增幅回升到30%以上,达30.7%。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41元,增长10.7%。

财政收入积极向好

省财政厅

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超出全国4.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5亿元,增长31.6%,超出全国地方2.7个百分点,省级收入39.6亿元,增长13.9%;市县级收入257.9亿元,增长34.8%。财政支出537亿元,增长18.5%,超出全国地方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

全省财政运行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1.财政收入积极向好。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34.9%,较上年同期加快3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前移,居全国第12位,较一季度前移13位。

2.县域财政发展加快。1-5月,县级财政总收入328.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70.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增长41.8%,超出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34个县(市、区)增幅超过50%,较一季度增加12个。

工业运行强劲有力

省工信委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增长45%;预计实现利税400亿元,增长55%。

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1.园区经济增长强劲。1-5月,全省工业园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0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163.5亿元,增长91.5%;上缴税金120亿元,增长32%;招商实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17%。

2.重点企业增长强劲。1-5月,江铜、新钢、萍钢、江铃、九石化、南钢6户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3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利税89.4亿元,增长55.6%。

3.工业投资增长强劲。1-5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090.6亿元,同比增长29.3%,农副食品加工、化工、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幅达50%以上。

4.市场订单增长强劲。据调查,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1935户工业企业中,下半年订单充足的约占85%,主要集中在光伏、汽车、石化、电子、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

商务运行呈高速增长态势

省商务厅

上半年全省主要商务指标呈现出“三个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即外贸出口、走出去对外投资、口岸进出口货运高速增长。1-5月,全省累计实现出口38.52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1亿美元,同比增长47.27%;全省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79万吨,同比增长70.42%。

上半年全省商务运行有以下特点:

1.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新兴产业招商成效明显。二是重大产业招商成效突出。三是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对外贸易强势回暖。一是4月份以来单月出口连创新高。二是重点出口企业、流通企业出口加速增长。三是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

3.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一是节日消费特征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快速增长。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三是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四是省内产品对外销售成效显著。

金融运行平稳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运行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1.存贷款增量显著。截至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687.22亿元,比年初增加1334.42亿元,新增存款创同期历史新高。

2.存贷款增速双双快于全国水平。5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4.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5个百分点。

3.贷款投向结构更趋优化,满足了“保项目”、“保农业”、“保企业”、“保内需”。

4.市场融资能力继续提高。

防风险调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省保监局

上半年,江西省保险市场总体保持了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财产保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截至5月底,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75亿元,同比增长56.6%,增速全国排名第1位。主要险种均实现快速增长。

(二)人寿保险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去年,我省寿险业着眼于“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主动调整结构,全年增长3.6%,今年以来,寿险业增速大幅回升。截至5月底,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6.14%,增速居全国第16位。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今年前5个月全省保险业累计赔付24.42亿元,其中,产险赔款10.58亿元,寿险给付11.15亿元,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省银监局

上半年经济金融运行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下半年,要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促进江西经济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一)抓住机遇,积极跟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金融服务。

(二)紧扣重点,切实保障重点领域和项目信贷资金供应。

(三)深化改革,建全银行业支持江西经济进位赶超快速发展的内生机制。

(四)强化监管,有效防控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当前我省农业发展形势

省农业厅

今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受灾严重,农业生产呈现“一减两增三提升”的态势。

——早稻、中稻减产已成定局。近期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早、中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预计早、中稻减产13-15亿斤。

——畜牧、水产、经作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1-6月份,预计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164.6万吨,增长5.37%;预计水产品产量94.5万吨,增长7.7%。预计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15.1万亩,增加52万亩。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据省农调队预测,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33元,增长13.5%。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上半年,预计省级龙头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0.6亿元,增长35%;实现销售收入670亿元,带动农户328万户,分别增长15%、12%。

——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上半年,预计全省新引进国内外农业项目109个,合同金额80亿元,实际进资41.7亿元,增长21.8%。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截至6月25日,全省共补贴农机具17.63万台(套),补贴资金2.5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资金5.1亿元,直接受益农户17万户。

加快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南昌市人民政府

前5个月经济运行特点是“两个回升、两个好转、两个全面”。

“两个回升”:财政收入增速回升。1-5月,财政总收入127.41亿元,同口径增长32%。工业经济增速回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30.49亿元,增长20.1%,实现了连续14个月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两个好转”:经济运行质量好转。1-5月,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3%,位居全省第一。对外贸易形势好转。1-5月,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5.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全市外贸增长已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两个全面”:七大系统非工口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全面启动七大非工口国企改革工作。列入改革的企业64家,涉及职工28967人,计划201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门服务全面评价。制定了《全市县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及工作效果评价办法》,围绕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和廉洁自律四个方面对市政府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个人考评的重要依据。

把握经济大势谋求绿色崛起

九江市人民政府

前5个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五高、四稳”的特点

“五高”:一是固投指标高位运行。1-5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05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二是财政收入高开高走。财政总收入42.62亿元,增长55.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三是外贸出口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5%。四是利用外资高档加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1.8%,在全省排名第2位。五是企业效益高幅攀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3.52亿元,增长39.3%

“四稳”:一是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6.49亿元,同比增长15.6%。二是工业经济稳健运行。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96亿元,同比增长22.5%。三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春耕进展顺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四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8亿元,同比增长19.4%,在全省排位较去年底前移2位。

发展质量提高经济回升向好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前5个月全市经济运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按可比价计算),比全国、全省分别快3.7和1.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

2.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1-5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65亿元,同比增长27.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46.8%、0.6%。

3.经济增长内驱力不断增强。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增长19.7%,增速列全省第2位。完成外贸出口总值3.32亿美元,同比增长63.3%。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02亿元,同比增长34.5%。

加快发展迎接挑战

萍乡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萍乡经济运行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增长加快”、“四个平稳推进”。

“三个增长加快”:工业经济增长加快。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05亿元,同比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1-4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9亿元,同比增长32.1%。财政收入增长加快。1-4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21.57亿元,同比增长34.6%。

“四个平稳推进”:农业经济平稳推进。一季度,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44亿元,同比增长9.1%。开放型经济平稳推进。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6.26%,增幅列全省第三。消费品市场平稳推进。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3亿元,同比增长18.2%。社会事业平稳推进。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卫生、文化、民生等事业发展。

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新余市人民政府

前5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整体回暖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主要表现为“三个明显、两个稳步”:

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升。1-3月,全市生产总值104.52亿元,增长17%。1-5月,固定资产投资148.26亿元,增长30.2%。外贸出口总额5.47亿美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4亿元,增长18.7%。

2.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9%,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76.9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7%,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55.4%。

3.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预计上半年,全市三产实现增加值65亿元,增长16.8%,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4.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早稻播种面积61.6万亩,同比增长0.3%。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7家龙头企业,1-5月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利润7187万元、税收2881万元,分别增长9%、9.8%和14.8%,带动农户达7.7万户。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鹰潭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回升态势。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1-5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

二是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44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301.81%,位居全省第二。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9.4亿元,同比增长30.1%。全市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6.37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四是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5月,我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大幅增加,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第二,增幅位居全省第四。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赣州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赣州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主要指标增速加快。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9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今年1季度分别加快1.4个、0.6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6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二)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力明显回升,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三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13亿元,增长22.3%。二是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187个,竣工25个,累计完成投资45.56亿元,增长86%。三是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新增2122个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启动的20个中心镇建设和32个乡镇圩镇整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经济呈现“四好三升”

宜春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四好三升”特点。

“四好”:1.财税形势总体较好。2.工业发展逐步向好。三是高新产业快速发展。3.农业经济势头良好。全市早稻种植363.1万亩,同比增长0.1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4.投资需求继续看好。一方面,投资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三升”:1.开放型经济企稳回升。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6个,新批合同外资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2%,实际利用外资9565万美元、同比下降9.28%;2.城乡消费不断攀升。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6亿元,同比增长18.2%;3.居民收入稳中快升。1-5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4.87元,增长14.1%。

经济高位运行

上饶市人民政府

1.固投保持较快增长。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8亿元,同比增长27.0%。产业项目投资态势良好。全市产业项目共投资121.2亿元,大项目个数增长突出。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43.85亿元,排全省第三位,增长30.3%;其中,税收收入37.3亿元,增长39.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5.1%。

3.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49.2%;主导产业增势强劲。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同比增长22.2%。

4.“三农”工作平稳发展。全年计划粮食播面846万亩,完成早稻面积345.73万亩;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高效开局,全市共造林56.8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44%。

各项经济指标增势强劲

吉安市人民政府

一、总体指标增速加快。预计到6月底,全市可完成生产总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完成44.72亿元,占年初目标任务的51.9%,增长40.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17.8%。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1-5月,全市工业用电12.59亿千瓦时,增长41.4%,增幅列全省第2。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5.61亿元,增长37.9%,增幅列全省第1。

三、开放型经济增幅明显。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在5月份提前一个月实现“双过半”任务后,6月当月又完成出口9890.6万美元,上半年累计出口突破4亿美元,达到4.07亿美元,增长196.83%,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4.14%。

突出宜居宜业拓展发展空间

抚州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6%,工业用电量增长28.4%。全市各类在建项目1135个、同比增加345个、增长43.8%;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33亿元,增长62%。

今年来,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突出宜居宜业、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树立科学、人本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在规划中,注重彰显临川文化特色,展示历史风貌,建设跟着文化走,防止“千城一面”。

二是坚持靠大、联强思路,融入城市群建设。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一头向北靠大联强,加快融入以南昌为中心的城市群;一头面向东南,加强与闽台合作,开辟台商投资区。

三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实现梯次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市中心城区,扩大城市规模,壮大城市产业,切实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对内的辐射力、带动力。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实现二次创业目标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截至5月底,江铜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利税总额34.7亿元,铜产量同比增加22.31%,黄金产量同比增加12.77%,白银产量同比增加9.3%,主产品产销两旺,现金流充裕。

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建议:

1.希望中央继续保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经营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2.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

3.关于直供电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方面,希望江西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以便企业开展实质性工作。

各项指标稳中有增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月,江钨控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09亿元,为年计划的52.1%,同比增长86.1%;利税总额13226万元,同比增长73.1%;工业增加值23424万元,同比增长148.5%;进出口总额9196万美元,同比增长196.7%。

上半年,江钨控股集团经济运行有以下特点:

一是矿产品稳中有增,冶炼加工产品订单较充足,产能发挥较好。

二是低碳和新能源产业新产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三是引进战略合作者推进项目和产业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克服困难实现增长

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实到位,国内外市场形势进一步好转,集团公司主营产品量价趋稳上扬,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回升,1-5月,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9.1%、43.9%和49.9%,工业增加值经过漫长的21个月后重返亿元水平,达到1.01亿元,产品进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7.26%,企业发展形势总体好于预期,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未来两到三年实现千亿目标

江西赛维LDK公司董事长彭小峰

年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价格大幅下降,但公司年出货量仍然比年大幅上涨40%以上,占世界上所份额从年10.8%到年的18.5%。今年4月产量达2000兆瓦,是公司成立以来生产运营最好的时期。

今年全公司可实现170-180亿人民币销量,带动40家上下游企业,去年光伏产业的产值380亿,今年可达500-600亿,未来三到五年是关键的发展期。去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比去年增长60%,未来两到三年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亿目标。

基于财税视角的江西经济形势分析

特邀专家: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

一、财税形势折射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增值税、消费税快速增长反映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今年1-5月,全省工业国内增值税达76亿元,同比增长35%,国内消费税达41.7亿元,同比增长53.2%,反映出我省生产型企业良好的经营态势。

(二)营业税快速增长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保持强势

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的突出增长,反映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和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税收管理的加强。

(三)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反映居民就业和收入的较快增长

一季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9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41元,增长10.7%。这表明我省居民收入有较快增长。

二、针对下一阶段我省经济发展调控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尽快争取环境税试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财政支出应“有保有压”,确保“民生工程”的完成

(四)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从地方税收分析全省经济发展

特邀专家:省地税局局长邓保生

一、地方税收与全省经济发展状况

虽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上半年全省经济仍然呈现回升复苏、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地税收入增势强劲,呈现“增幅高、协调好、亮点多”的特点。

一是增幅高。1-6月,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入库各项收入236.8亿元,同比增长37.8%%。前5个月,全省地税增幅高于全国地税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列全国第7位。二是协调好。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长40.0%,建筑业营业税增长48.4%,制造业地方税收增长34.1%,批发零售业地方税收增长40.2%。三是亮点多。上半年五大主要行业地方税收大幅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地方税收同比增长47.0%,占全省地税收入比重达69.8%;县域地税收入同比增长37.7%,占全省地税收入比重达47.2%。

二、推动全省经济进位赶超的建议

(一)正确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方面,坚决遏制房价过高和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落实“两房一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及因拆迁重购安置住房减免个人所得税等。

(二)积极探索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

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超过过3000美元,迫切需要更多地利用税收杠杆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要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范围。

(三)全力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变土地优势为投资优势。二是变自然环境、政务环境和招商平台三大优势为引资优势。三是变政策优势为发展优势。抓住实施“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着力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降低创业门槛,支持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

江西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的初步思考

特邀专家: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水平

一、1-5月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上半年经济,可用五句话来概括:总体形势稳步向好,回升基础趋于稳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市场预期比较乐观。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

1.国家宏观调控有所趋紧,对地方加快发展、扩大投资的压力明显加大。

2.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始终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线。

3.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主要标志有:一是城镇化速度将明显加快。二是省内经济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三是服务业增长将明显加快。四是促进公平、服务民生的要求将更加突出。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思考建议

1.坚定不移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建议: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上,省级层面集中力量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中示范区。

2.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一是集中力量建设大项目、大产业;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3.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一是要提升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将其作为全省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推动。二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城镇内部支撑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保障力。四是把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产业化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

4.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要继续推动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实现招商引资在思想认识、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新突破。

在“最为复杂”中谋求江西更好更快发展

特邀专家: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

当前,江西正处于加快发展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历史性关口。如何在最为复杂的环境中谋求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在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认识确定因素,牢牢把握稳定因素,把确定因素稳定因素转变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保持江西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

第一,劳动力低成本应该成为江西长期坚持的政策。江西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不高的省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最有效的途径。富士康已经与河北、河南、天津签署了产业转移的协议。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轮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的机遇,以更大的规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第二,工业化、城镇化在江西已经进入到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江西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0%,江西必然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继续利用江西94个工业园区所拥有的930平方公里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工业化,努力缩小江西城镇化与全国平均相差4.6个百分点的差距,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引擎带动江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对江西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今年江西的固定资产规模有可能超过GDP的规模,这是江西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江西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以制度创新为推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特邀专家:省国资委副主任、副教授林加奇

在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调整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省而言,提升产业集中度是最值得关切的。江西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数稀少。以旅游业为例,尽管江西旅游资源丰富,但一直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三化”:一是集团化。二是多元化。三是网络化。

篇5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绵阳市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三大要务”,全面落实“五个加快推进”,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5亿元,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2亿元,增长29.1%;财政总收入71.9亿元,增长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2亿元,增长17.6%;到位内资185亿元,增长22.5%;到位外资2.1亿美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419元,达到104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77元,达到4039元。一年来,市里有关部门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__*市科技城建设的意见》和配套文件,赋予了科技城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组建了科技城管委会,构建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国务院批准在绵设立规模达60亿元的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政产学研结合不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44项、省级项目92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东材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得到科技部批准。长虹103英寸等离子电视等一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__*市被批准为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年评定奖励省、市科技进步项目36项;申报专利793项,增长18.9%。院地、军地合作进一步加强,军民结合取得新的成效,中物院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套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工业化试验装置得到推广应用。军民结合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增长30.3%。西科大成为省政府和国防科工委共建重点学校,获准建设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数字绵阳”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城实现生产总值426.6亿元,增长19.2%。

二、产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

农业全面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227.3万吨,增长8.1%,创20__年以来最好水平;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1%。

工业提速增效。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创百亿企业做大做强。九洲1000万台数字机顶盒和led一期工程竣工投产;长虹pdp、空调压缩机和120万台冰箱,华瑞一期6万辆汽车整车,攀长钢50万吨棒材和1万吨钛材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百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共有7个园区成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市新增中小工业企业370户,达到1980户。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31.2%。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79.1亿元,增长47.5%。15项省重点和72项市重点技改项目顺利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50户,达到800户。全市工业净利润达到22.7亿元,增长292.7%。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丰谷”、“兴事发”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服务业快速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组建了旅游集团。积极做好王朗·九寨沟国家公园申报工作,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平武报恩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涪城区小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绵阳机场开辟了新的旅游航线,客货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0.9亿元,增长27.5%;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增长28.9%。有效整合演出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集团组建步伐,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施《科技城商业网点规划》,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双进工程”。大力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辖区内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6.8亿元,新增8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1.1亿元,新增34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41.7%。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交易总额51亿元。物流、通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日益活跃。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0.3%。

三、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认真落实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级财政投入8.9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严格兑现调整后的村(社区)干部务工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增新农村建设类别村60个。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专业种养业大户和营销大户,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1户、市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0户,“国豪牌”水稻种子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19.8%。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输出达到122.6万人次,劳务总收入突破60亿元。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改善灌面8.4万亩,建成通乡油路和水泥路316.4公里、通村公路1744.5公里、乡镇客运站点40个,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7%。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9%以上,财政总收入全部过亿元。

四、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银丰公司和驻蓉办的改制工作,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拉法基并购双马。积极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绵阳投控集团市场化运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江油、三台“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绵阳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封关验收。成功举办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城市推介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15个,签约资金192.3亿元。参加了赴东部四省市招商、第四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西博会和四川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推进会等活动。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长虹欧洲电器投入批量生产。与北京西城区、云南保山市、广东惠州市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切实增强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和口岸管理等部门的服务职能,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中小企业自营出口规模,实现中小企业出口4.8亿美元,增长41%。全市实现外贸出口7亿美元,增长1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5.2亿元,增长29.7%。其中,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占到投资总额的33.6%和39.7%。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塘汛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成绵高速公路改造、九环线响岩段改线、武都水库、涪江中上游水能开发、燕儿河水库、绵阳师范学院新校区等工程加紧实施;绵遂高速公路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武引二期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启动了绵阳会客厅建设。实施了城市道路、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一批市政惠民工程,清理续建了樊华大桥等一批“烂尾工程”。

五、和谐绵阳建设扎实推进

惠民行动成效显著。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1.1亿元,全面完成了“十大惠民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建立了全省首家惠民帮扶中心,健全了各级惠民帮扶网络。三年扶贫攻坚任务超额完成,4.9万户、15万余人脱贫解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3.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全市低收入困难群众分别纳入城乡最低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城镇养老保险覆盖44.7万人。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6所,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24%。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4.3万名学生、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3849名学生学杂费,为8.9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8万名贫困寄宿生和5.4万名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生活费,解决了1.9万名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启动7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4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万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11万余名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得到政府资助。完成8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红层找水打井1.8万口,解决了12.2万人饮水安全和5.9万人饮水困难。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2030户。核减城市“双困户”住房租金1509户、租金补贴1254户。新建沼气池3.5万口。城乡环境治理、金土地、

林业“三大工程”等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和巩固率进一步提高,本科硬上线率和万人比再夺全省第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得到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迈出新步伐。启动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和首届绵阳市民体育健身节,新增农民健身工程43个。切实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文明城市。不断强化社区建设,完成了村(居)委换届工作,村(居)务公开走在全省前列。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事、编制、监察、审计、国安、保密、采购、外事、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台侨、老龄、地方志、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爱国卫生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各县市区组建了和群众工作局,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和群众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市98%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国家、省级部门交办案件结案率达100%。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五五”普法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明显,应急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落实移民后扶政策,移民生产生活稳定。绵阳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荣获全省一等奖,9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均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市、区)。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市政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和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努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积累了新的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市县协调发展,设立丘区水利建设资金、山区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增强县市区发展能力。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对84户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狠抓企业节能行动试点工作,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25%。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和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削减年度目标和省、市政府挂牌的6家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任务。

二是坚持市委领导,切实提高执行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工作报告制度,及时向市委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和市政府重要文件。政府坚持每季度和每月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达到100%。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执法职责,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市区全部建立政务服务中心,97%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社会公示、听证、决策咨询等制度,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运作的,一律由市场运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规范出让经营性用地,城市规划区内同地段、同地块均价创历史新高。坚持在政府不负债的前提下,以市场化运作手段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开通城市服务热线,提高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实效,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困扰人民群众的一批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给予城市低保家庭临时补贴,保证群众生活未受到重大影响。

六、市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规模还不大,效益还不太好,结构还不尽合理;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三是市县之间、县市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

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五是在一些工作人员中还存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政府自身建设任务仍然很重。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市政府20__年工作任务

20__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民生工作,建设和谐社会,努力推进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财政总收入实现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完善科技城体制机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推进科技城体制、机制、政策和评价“四大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授予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强力推进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年内挂牌运营,确保50%以上的资金用于科技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确保科技城生产总值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

建设五大支撑平台。设立科技城民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资金,以科技城孵化中心、四川省民技术转移基地、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强综合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为载体,建设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以绵阳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民品生产基地、29基地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等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民创业和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以科技城产业基金为依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聘请“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科技城顾问团,以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交流培训机构为载体,搭建人才支撑平台。

促进军民结合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和信息交流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快推进院地、军地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以利益为联结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军工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军民结合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争取“委省共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来绵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引导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民项目加快转化步伐。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组建研发平台,推动利尔化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依托长虹、攀长钢、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及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新增专利授权460件以上,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50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城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狠抓工业强市,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加快大企业扩张步伐。积极推进工业“1+5”产业发展战略,5年内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千亿产业,把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化工、食品等产业培育成百亿产业。采取战略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产业龙头。强力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长虹pdp一期工程年内竣工投产,长虹空调压缩机和120万台冰箱、攀长钢50万吨棒材和1万吨钛材、华瑞一期6万辆汽车整车等项目年内实现部分产能;大力推进拉法基、西普、日普、美丰、新加坡美能等项目建设;推动九洲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数控技术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建设;加快川矿风电设备、东材绝缘材料等项目开工前期准备,搞好九洲rfid等项目储备。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大企业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产业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

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引导科技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狠抓企业技改和节能减排。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切实用好企业技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创新基金。积极推进长虹低附加值产品改造、攀长钢和巴蜀江电节能、双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纸业浆纸平衡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重点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工作,搞好长虹、九洲、华润、东材、美丰等5户企业节水示范。挂牌限期治理12户工业企业排污,加快攀长钢节能技改、启明星磷化工黄磷尾气回收利用、银河建化15万吨铬渣处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户重点企业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9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

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年新增类别村60个、农民专合组织20个、农村专业营销大户150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和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市财政安排20__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确保出栏生猪660

万头以上。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和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实现劳动力转移123万人次,劳务总收入67亿元。

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大提速,力争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培育产值过30亿元的民营企业1户、20亿元的5户、10亿元的5户,新增亿元企业20户。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县市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合并,深化江油、三台“扩权强县”试点。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50公里。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管理,新增节水灌面、恢复改善灌面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万口。继续完善农村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和网络,建好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乡镇卫生院。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扩大社会消费。全面启动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体系。积极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3个。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三绿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制度。加快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实物租赁等综合性消费,培育和扩大汽车、通讯、教育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培育“中华老字号”和“四川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快城区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繁荣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60亿元。

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川西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新皂工业物流中心和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保险、会展、交通运输业和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打造科技城服务外包品牌,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绵阳机场和旅游集团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启动三国文化及蜀道旅游线建设,加快建设仙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以科技(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城市旅游,确保科技博物馆如期开馆、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虎牙旅游景区年内营业。启动旅游小商品市场规划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亿元,增长20%。整合古玩市场,打造古玩一条街。积极培育演艺市场,规范和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项目,促进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化和产业化。

五、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外向发展实现新突破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围绕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民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招商政策。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大型骨干企业配套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绵阳会客厅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扎实搞好项目策划、组织、包装、推介和引进,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东部四省(市)招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等活动签约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和畅通“大院、大所、大企”联系渠道,着力办好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绵阳科技城高峰论坛及项目推介会、“三线”建设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西博会、西部产业承接及重点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省内外招商平台,努力拓展招商领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5家、行业500强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确保全年到位内资180亿元以上,到位外资1.8亿美元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与成都、德阳等地区的合作,深化同港澳台地区、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张发展。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办好绵阳出口加工区,尽快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进区发展。加快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提升外贸出口档次。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着力培育3—5个拳头品牌。在扩大长虹、九洲等骨干企业出口的同时,继续壮大中小企业出口队伍,年内新增进出口中小企业30家,确保全市实现外贸出口9亿美元,增长28.5%。

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20__年是绵阳的项目年,要以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设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重大项目筛选、策划、审批、建设推进机制。在做大做强绵阳投控集团的同时,积极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吴家渡电航、燕儿河水库、仙女堡电站、九环线响岩段改线、三台城市供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川)松(潘)路、江油涪江三桥、武都水库、阴坪电站、梓潼污水处理厂、江油和三台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绵遂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城区—仙海景观大道、三台和盐亭污水处理厂、江油涪江河堤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项目。做好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绵安快速通道、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平武铁龙堡电站和古城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抓好以绵阳会客厅、园艺片区为重点的

城市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面完成涪滨路、绵盐路会客厅段改造提升、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源点及配网建设、城市环境治理、绵阳会客厅1号桥和桃花岛建设、三江大坝及道路改造提升。开工建设涪东片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涪江二期上段防洪堤、一环路改造和二环路续建等工程。完善提升给排水、人防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第二垃圾填埋场、永兴和塘汛污水处理厂等前期工作。

七、强化资金保障,推动财金工作再创新业绩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依法治税,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实现新的突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技术改造、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各项政策。

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继续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发挥信贷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建设长虹配套企业产业链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争利尔化学等2户企业成功上市。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引进2—3家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绵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八、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19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民生工程。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12.7万人。免除49.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5万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确保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对5.5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不低于105元和34元;确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达5000人。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参保率不低于50%。解决1500户农村特困危房、无房户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廉租房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启动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14个。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红层打井1.4万口。切实解决“老、小、困”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建、改扩建50所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盐亭和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改进和深化青少年社会教育,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搞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帮扶。继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月人均收入250元和农村年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惠民帮扶范围。实现2.4万户、5.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救助城市困难群众13.8万人。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巩固和发挥绵阳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普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县,努力建设“读书之城”。鼓励民间资本、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支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100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学院,着力打造2—3个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江油师范学校创建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评估。着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村书社10家、农家书屋40家,实现19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和医疗急救联动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和就诊“一证通”。落实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市县中医院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搞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举办绵阳市第五届运动会,抓好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工作。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科学有序推进矿产、水能、土地、森林等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搞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科技城集约节约用地试点,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40.6万公顷以上。切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严格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排污,完成2个小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1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管理。完善各级和群众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制度,推行制度,着力健全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坚持用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办好市长公开电话,真心诚意解决好市民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和地质灾害整治。严格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消防、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确

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平安创建,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推进“乡村、校园、社区”三大警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巩固省级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

九、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政府效能实现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