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率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效率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人格;思想;技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题海战术渐渐成为过去,如何充分利用好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深思的问题。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课文知识内容老化使学生产生隔膜和疏离,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让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加,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而言,改变社会和他人很难,从自身做起比较容易,我们应该正视自己,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

教学先做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人格,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人格首先体现在道德层面上。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自然境界重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不惜一切也要弄到手,无所顾忌;功利境界则稍有进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但还是以自我为主,重功利而轻道德。想吃好穿好本身并无可非议,谋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人的本性,问题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把“道义”这两个字放在心间。这便是道德境界。至于先义而后利,把道德修养当作本身的一部分,做到天人合一,那更是一种理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应该多重视道德层面,至少做一个达到道德境界的人。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不修边幅,胡子几天不刮,穿着短裤背心,提拉着拖鞋溜溜达达走进教室,这样的形象很难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做事拖沓,丢三落四,作业不能按时改完,卷纸还没发给学生几张就不翼而飞,这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言语粗俗,出口成脏,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更是糟糕。至于摆阔显富,一身珠光宝气,或者穿着妖艳绮丽,过于暴露,把教师等同于服装模特,绝不会让学生赏心悦目,只会带歪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思想和效率

敏锐的思想如利剑,是斩断应试教育模式束缚的最佳武器。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学几个字词,背几篇作文所能概括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外,还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言教学观》《语文教学论坛》1990年第6期)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讲,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语文教师如果只能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只能让学生背诵文学常识,实在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是语文教师,他在学生心目中,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

要做学生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教师自己必须眼界开阔,善于接受新知识,思想开放,对人生和社会有敏锐和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能够同时扮演诗人和哲学家的角色。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东西铺天盖地而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作为教师如何应对呢?闭上眼睛或者视而不见,这种遇见变故把脑袋沙地里的鸵鸟心态固不可取,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把自己变成一个各种杂烩堆放一地的垃圾场也不见得高明。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他在班上让学生订阅了很多科学杂志,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设想一下,魏书生老师如果板起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课外书一概没收,结果如何?或者不加选择,学生订阅了很多时尚杂志、八卦周刊,结果又如何?

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保守有时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中心思想归纳于讽刺皇帝的昏庸上,稍微深层次一点的东西只字不提,不敢越教学参考书雷池一步。事实上,安徒生之所以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数百年来入选各国语文教材,其立意之深远,思想之深邃,远远不只是讽刺皇帝的昏庸。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不管学生的需求,也不管课文的本意,只管追求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这实在是令人无奈。语文教学要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只教几个应考的知识点上,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问,从佳作中汲取营养,多方位理解。

教学模式的僵化也严重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比如学习小说《杨修之死》,学生拿到课文以后本是兴致勃勃,觉得这篇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很有意思,个别对三国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只怕还能联系看过的资料,说出几点颇有水平的意见。但是教师一上课,味道就变了,先死记文学常识,再照本宣科地介绍几句时代背景,然后进行人物分析,这么几斧子下来,故事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学生自然是兴味索然。

三、技艺与效率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学手段的强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小水洼可以漂起几片枯叶,一片湖泊可以养活鱼虾,而要给万吨巨轮提供纵横驰骋的舞台,一定要是广阔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才行。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有时候,这种崇拜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篇2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设计 提高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19-01

课堂教学是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人的因素,就会缺乏生气和乐趣。让我们致力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让有爱心的教师课堂具有亲和力,性格开朗的教师课堂活跃,强于理性思维的教师课堂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课堂妙趣横生……

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一些体会:

1 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后,才能使个性化教学设计成为可能。

1.1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基于他们原有经验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小猴子”,许多小朋友想到了可以分给2只、4只、 8只,令笔者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小朋友想到了:“把桃子平均切成两半再分,就可以分给16个猴。”笔者问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分时,他回答是在家和奶奶就是这样分苹果吃的。笔者由衷地表扬了他一番,继而反省:学生已有的个性化学习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关注了吗?

1.2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

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渴望探究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让小朋友帮助超市的老总搞一个六一消费前景统计,看看应该进哪些货,进多少?小朋友们一下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据理力争,体验到了统计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给了超市老总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种练习远比解决一些文字表述的、或是图形统计题更有实效。

1.3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如上活动课算24点时,有些同学擅长于往3×8上靠,有些同学擅长于往4×6上靠,还有些同学喜欢做加减等,笔者在训练别注意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优势,有了一个支点,再对弱项进行训练,这样方能使学生的计算方法变得灵活。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的时候并不要急着优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 孕育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1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看作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越往塔尖就越能凸显一个人的个性,而金字塔基础层的深厚宽广则直接影响个性的发挥。教师应具有多元的智力结构,夯实专业的基础、保持开放的心态,促成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个性的美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来。

2.2吸纳经典、展现自我

我们倡导吸纳经典,要学会分析,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内核,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把别人的东西融进自己的教学宝库中去,体现出来的,还应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2.3立意求新、敢于创造

教学是一门充满了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每一节课,都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出独特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人不禁谓叹:“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

3 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3.1教材处理贴近生活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3.1.1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笔者在上加减法应用题第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几道题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①第一小组有10人,第二小组有12人,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们班有37个小朋友,现在有2张凳子空着,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③讲台上有32本《练习与测试》,我们班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交?

以上这些事例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乐意去思索,去动脑。这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启发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3.1.2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只小羊被绳子系在了一根木桩上,问小羊能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学生对这个问题饶有兴趣,纷纷动手探究。

3.2教学方法因人而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使其融汇一体、优化处理。

3.3教学语言独具魅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如果说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那么,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就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外在表现。个性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人云亦云,凸显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锤炼的。

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如沐春风的学习享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是我们教师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品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断创新、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特色鲜明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唐继延主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M].1999.8.

篇3

关键词:优化;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小学的科学教育也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科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怎样优化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合理、恰当,明确哪些知识技能是应掌握的,哪些是应理解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且要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段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是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科学课的设计上要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注重课前搜集资料,课堂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课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三、合理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科学评价不是一张试卷就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方法,技能,思维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合理,及时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四、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科学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工作,而经常听教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但何时研究,无人问津,成一句空话,因此,科学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研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研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在实施“减负”的今天,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质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而课堂和谐的氛围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氛围;教学;效率

教师施教之初、贵在指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效益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环节。

如何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从教师的主导作用讲,需要教师把握好“激情度”的调控、“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提问”的技巧三个要素。而要作到以上几点,都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因为,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是无法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贯彻和做到以上几点的。

1. 爱心与“激情度”的调控 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二是对学生调控。

(1)教师自我激情的调控。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因此,我觉得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高效的学习。这样的氛围,课堂效益又怎能不提高呢。当然,我们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这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将一切烦事置于教室外。

(2)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要很好的调控学生的情绪论,教师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课堂教学时,随时让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论。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 耐心与教学语言的组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的程序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则学生就会昏昏沉沉,课堂也会变的死板、沉闷,这样的氛围效果可见一般。相反,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过程当中来。可见提高课堂效益,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但是,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仔细斟酌,反复酝酿,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每个学生的所有行为的语言评价都应该是理解、鼓励与表扬,而不是高高在上、讽刺与挖苦。可以这样说,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课下教师认真努力的结晶,也是一个教师崇高师德水平的写照。

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直观形象、简洁明了、鼓励成功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中,鼓励成功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实际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形式,也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动脑、开发思维的好方法。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语言不应太刻薄、不应速有挖苦性,否则会打消他们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教师课上要多说,“再试一试、再想一想、不要紧张等”鼓励性语言。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 信心与提问的技巧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氛围,不仅只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与参与更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主动性、能动性为主。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些都是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问的恰当,能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达到最终和谐效果。若问的突兀,学生则不知所问,若问的难,学生不去思考,出现自问自答式。若问的过于简单,学生冲口而出,不假思索,则问题设置失败。因此问的恰当好处,是创设师生融洽氛围的关键,同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管怎样,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仍是时有发生,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同时,还应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37-01

一、正确面对实验中的“意外”,让课堂更精彩

2002年下期,我在初2003级1班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在教室里做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有可燃性,操作时需将试管内的空气赶跑后才能加热,尾气处理是用燃着的酒精灯B将尾气中的C0燃掉。

当我通了一段时间的CO后,我估计装置内的空气己经排完了,就点燃了酒精灯B处理尾气,这时,我和同学位都看见在C处的蓝色火焰沿着导气管内很快进入了盛石灰水的集气瓶并引起了较弱的爆炸。将集气瓶上方的橡皮塞冲了出来,把同学们吓了一跳,这也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但我很快镇静下来,迅速的塞紧橡皮塞,接着按正确的步骤把实验做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刚才出现的情景,我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为什么会产生爆炸的现象?②爆炸后,我迅速的塞紧橡皮塞后,C处的蓝色火焰为什么不会再次沿着导气管内进入集气瓶引起第二次爆炸?③这个装置有弊端吗?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爆炸的原理,很快的解答了①②两个问题;做完演示实验后,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一致认为该装置有弊端:通CO的时间短了,不能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处理尾气时容易引赶爆炸;通CO的时间长了,多余的CO会污染空气,毒害大家!同学们也提出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办法:用排水法收集尾气,然后将尾气点燃烧掉。我充分的肯定了大家想法,表扬了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行为。

在过了两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该班的同学该起了这次实验。我说:“当时一定把你们吓傻了吧!”同学们却说:“当时确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但我们至今还记得CO如何燃进了瓶里引起了爆炸,老师又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喜欢安全的‘爆炸’!”

二、预设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教材第二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时,课堂演示实验时讲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水的净化探究活动中,我故意选择用自来水加黄泥巴土搅拌而得的浑浊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这样过滤得到的水仍是浑浊的,自然就引出了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的讨论,然后,我更换滤纸,并在过滤后仍然浑浊的水中滴加几滴明矾溶液后重新过滤,这时,所得滤液是澄清透明的;这时,我们正好可以问:这杯澄清透明的水是纯水吗?学生肯定会答“不是”,因为我们前面加了明矾溶液。天然的水会溶解像明矾一样可以溶于水的很多矿物质,如果溶解了较多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就称为硬水。这样,课堂自然而然的过度到了硬水、软水的学习;在经过学生看书,讨论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了问题:“我们如何除掉这种可溶液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把硬水软化成软水呢?”这样,课堂自然地又“生成了”水的蒸馏的演示实验。

三、找相似实验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我会让学生回忆学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的演示实验:如A图所示,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我们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

然后我再做如B图所示的实验,“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讲一讲为什么,再做一做,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实验很相似,都是要让燃着的蜡烛熄灭。但是实验现象正好相反。A图中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B图中燃着的蜡烛会高到低逐渐熄灭。学生往往会忽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热的,密度反而比空气小。

四、酸碱盐复习课中安排演示实验,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是九年级学生感到最难的,如何上好酸碱盐复习课是初中化学教师最伤透脑筋的事情。传统的办法是:先让学生回忆酸碱盐分别有哪几条化学性质,然后做一做相关的练习题。这种做法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化学只是要求死记硬背。我的做法是直接安排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思考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几条?

练习题: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有哪些办法?我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再小结。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固体残留物的是食盐水。(盐酸有挥发性)

篇6

一、关注目标“合理性”,做到心中有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课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认知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三部分。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实现了认知目标;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所规定的思考题、练习题等,足以证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技能达成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认知、情感等因素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作为心理目标的实现。我们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一定要深入解读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经验制定科学和合理的教学目标,综合三个目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纲。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科学教学探究活动才能突出目标性、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科学教学中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倍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运用其集声色图文于一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境界中,形成种种疑问,激发探究的主动性,那么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比如,我在教学“加热和冷却”时,首先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我们可以说是相当熟悉,可是就在一些不被我们注意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我播放了水壶烧水,水溢出的录像后,提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现象?发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播放的这段开水的录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很快地进入到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之中。

三、保持教学观念“创新性”,引领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并自主探索、自主实验,在“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点拨,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学生重新改正错误,改进自己的学习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结果,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实验,为学生拓宽了创造力发展的空间。比如,固热传导体的效果有没有差异呢?可以让学生利用金属棒、蜡烛、凡士林、细铜棒、火柴、木夹、热水、筷子烧杯、玻璃棒等进行实验。

四、结合学科知识“相关性”,通过互补促效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各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赋予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呈现文化知识的多元化特点。首先,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的结合,我们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钱学森”“詹天佑”等,其中有一些涉及到了我们所教学的科学中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就可以与语文知识整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其次,科学与数学知识的融合,科学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测量”这一课的内容,为数学课提供了很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这两门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最后,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运用,如在执教“叶和花”时,我为学生播放了《茉莉花》的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呈现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在音乐和图画中轻松步入这堂科学知识课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篇7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的一些村。比如:我所任教的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比较贫穷的几个小村庄。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孩子自身的缘故。2.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氛围不足,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教研气氛不浓,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小学中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3.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的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必须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要想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必须先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多种做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我观察了我所教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发现他们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在课间都用教室里的录音机来播放流行歌曲。在利用每堂课的课前让学生一起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由于农村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活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劲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适量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②情景教学对于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③在课堂中,给学生灌注西方文化的知识。在课堂上,不能每天就单单关注学习课文上的内容,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渗入西方文化知识。这从学生的内心中吸引他们去学习英语,使课文中的内容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吸收。

三、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堂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参加教学的信息量加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条件,创造性地自制教具、运用简笔画、肢体语言、歌曲吟唱等各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光彩。

四、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因材施教,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反馈信息主要靠我们教师通过每节课学生课堂的反映来获得的。教师可以根据上一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在下一班的教学中力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们写好课后反思很重要。

篇8

关键词:参与度 探究 点拨

工作十几年,我对数学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感悟。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主阵地,要想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行动成就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设计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意识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我安排了下面的数学实验活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

(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

(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从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能渐进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便迎刃而解。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近,即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不要凭空设想,更不要胡编乱造;二是实,既要题意明了,言简意赅,不拐弯抹角,又要符合现实生活;三是巧,即问题设置要巧妙,要有层次感,更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例如,中位数与众数这节课,我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比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与美国选手埃蒙斯的成绩作为情境,美国选手埃蒙斯前九枪以绝对优势领先于中国选手贾占波,可以说稳操胜券,但最后一枪却意外脱靶,从而失去了冠军。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埃蒙斯的平均成绩来评价他的实际水平是否合理?这个事例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这样的评价方案是否合理。问题可以说是简洁明了。后一个问题“你能否用一个合理的方法来评价他的实际水平呢?”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推向一个,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方法。

三、精心设问,巧妙点拨

数学学科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因此如何应用、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堂。很多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往往会说“这问题怎么想、从哪儿想呢?”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就是平时我们只强调掌握知识点而忽略了分析方法的探究。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是探究问题的主要场所,很多问题的解决也是由一系列的提问达到的。课堂提问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说问题的设置将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好的问题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这就像你让孩子去摘苹果,太高了或太低了,只会降低他的兴趣,如果让他努力一下,跳一跳就能摘到,你说他的兴趣会怎样。同时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导向性、有层次感。问题是你为指引学生解决问题而设置的,它必须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主线,从而使设置的问题更加有效;后一个问题的设置应建立在前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避免问题设置的重复,做到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问题的设置更要考虑考察对象的知识能力,你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特别优秀的学生来回答,或者一个很难的问题让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来回答都是不可取的。

四、培养自我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一、以教材为基础,把握教学中心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在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领会教材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通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教师设计的开放问题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起学生勇超对方的勇气和信心。教师摆脱了长期“教课本”的思维模式,学生摆脱了教材限制的思维圈子,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展示。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形成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课堂效率

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四、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

如今方便、快捷的多媒体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获得信息的资源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如:在学习完“圆的认识”,掌握了圆的特征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的呢?学生回答时凭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这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片演示一个小猴子开车的片段,车的轮子是方形,走一段路看其效果,来验证方形的弊端,又做成椭圆形来试验,结果和学生的想象符合,最后换成圆形的,车子平稳地行进着,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解释了所学知识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传统的教学是使用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和教师演示时会挡住等原因,使学生看不清长方体的某些特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知识的难点。

五、因课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旅游方案”时,运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动画片,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祖国的山山水水的魅力景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家都被这壮丽的山河所吸引。正当大家沉醉在美景中如痴如醉时,教者引入课题,让他们都有想旅游的强力愿望,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充满整个课堂;另一个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将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篇10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电子电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专业要潜心研究的课题。 我在电子电工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探讨性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要求每个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理论为基础,从强化技能训练入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电子和电工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每个专业老师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经验的积累,又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四新"技能;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不同学科间先进的教学方法,又要重视新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通过参加学术研讨、观摩示范课、开设公开课、听取学生的反馈评教意见等活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一是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使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练,易教、易学。便于学生对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便于老师对学习时间和进度的掌握;便于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训练的熟练程度。从而有利于进行个体纵向和横向比较,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目标的实现。三是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突出专业课教学目标――技能训练的实现。

第四试行不同形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理论课和实验、实习课的教学中,分别试行应知、应会和了解、掌握、熟练两类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避免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内尝试使用技能等级考核制,以适应社会不同的需求;在学生毕业时试行"三证"(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专业理论合格证,技能考核合格证)"一凭"(毕业文凭)制度。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是切实处理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电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注重理论课教学外,又将电子小制作、课外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小设计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在完成电子电工各章节的实验时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写全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

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得到限制。为此我校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部分已在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三、重视课堂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校从课外辅导入手,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电工兴趣小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电子电工专业有关的报刊、杂志,了解该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这样有利于延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三是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传授的同时,应注重端正学生的学生态度,加强其目标教育,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分层模块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法),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逐步分解学习难度,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3、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我校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又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设立组装综合技能训练,在单项分组练习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

4、培养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