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装配式施工方案

篇1

关键词:低压房配电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1工程简介

某工程低压配电房供、配电系统包括10KV变电站线路、基板厂厂区10KV变电站、各生产线变电所线路安装和调试;包括10KV变电站、各生产线变电所动力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的就位、安装和试验(共十一台);10KV变电站高压柜的就位、安装和试验(共三十五台)、各生产线变电所及各站房低压配电柜的就位、安装(共五十五台);以及各电缆线路、母线槽线路的敷设和试验。

2安装前准备工作

⑴基础槽钢预埋:采用10#槽钢在毛坯地面固定,并按照柜体尺寸及固定点在槽钢上开Φ12预留孔,作为低压柜安装固定螺栓所用。槽钢需作好除锈处理,并刷防锈和红丹油漆各一遍,并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⑵接地预埋:低压电房设备及基础接地采用-40×4镀锌扁钢为接地母线,地下预埋部分需在地面二次灌浆前作好跨接及固定。预埋完毕后,办理隐蔽验收,交付土建二次灌浆施工。

⑶低压电房地面在二次灌浆并作好地面粉刷后,会同监理现场验收,检查地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3配电柜设备安装

3.1设备开箱检查

用叉车将设备运到现场后,组织业主、监理、厂家、施工单位四方开箱,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外形尺寸有无变形、掉漆等现象,仪表、部件是否完好,技术资料、说明书,合格证是否齐全,并做好开箱记录。

3.2设备安装

3.2.1设备放线定位

⑴中心线找正:用墨线在基础表面弹出设备的纵横中心线,然后在设备顶部横边的纵横中心分别用线坠吊垂线,移动设备,使线锤尖子基础表面的纵横中心线相交。

⑵水平找正:用水平尺测量,把水平尺放在设备上测轴向水平,调整设备位置,使水平气泡居中。

3.2.2低压柜安装

按施工图的布置,按顺序将柜放在基础槽钢上,按柜(屏)安装允许偏差的要求,逐台将柜找平、找正,用镀锌螺丝固定在基础槽钢上,屏间用镀锌螺栓连接。

3.2.3柜(屏)内、顶上母线配制

成套柜(盘),制造厂已配制齐全硬母线和各种部件,母线支架和绝缘子夹板、卡板均安装就位,只需将母线和部件安装就位(由设备厂家安装人员负责安装)。

4线路敷设及安装

线路敷设包括桥架安装,母线槽安装,低压电缆敷设,附属设施安装等。

⑴桥架安装:龙门吊杆方式吊装,600宽桥架采用L40×40×4镀锌角铁作为横担,吊杆采用φ12镀锌全牙螺杆;600以上宽桥架采用L50×50×5镀锌角铁或[5#槽钢作为横担吊杆采用φ14镀锌全牙螺杆吊装。并排桥架采用联合支架吊装。以达到美观要求。由于电缆出线为柜顶出线,就事先定制作好柜顶漏斗型桥架配件,以满足电缆出线弯曲半径的要求。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应固定牢固,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铝合金桥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时,采用垫石棉橡胶板来防电化腐蚀。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吊杆桥架安装示意见图1)。

⑵低压电缆敷设:

①低压电缆敷设要突出体现美观和规范并存。电缆敷设前要作好计划,原则上大电缆走高位,小电缆走低位,这样能满足大电缆入柜的弯曲半径。电缆出低压柜除了用电缆索头固定外,还须在柜内绕柜底半周,避免电缆压力于出线端子上。电缆头压接用搪锡铜压接线端子压接,并用防热黄蜡绸带包扎,并按A、B、C相用黄、绿、红色带包扎标记,作到各回路出线美观一致。电缆头接好后,应用电缆扎带绑成束,固定在端子板的两侧,然后绕柜半周引出柜顶。接至端板的导线应有余量。

②低压电缆绝缘测试,检查电缆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电柜进、出线桩位及柜内母排间是否有金属物件吸附。用500V摇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包括,相间、相零、相地、零地等项检测内容。其间电阻应达到1MΩ以上,最宜为50MΩ以上。将检测结果填入《电气设备绝缘检查记录》。

⑶封闭、插接式母线槽安装:一般情况,从变压器到低压柜进线端,采用封闭、插接式母线槽安装。封闭母线的长度较短,变压器、低压柜就位后,请厂家到现场测量,支架、配件一应由厂家提供。

①母线槽现场勘测设计。插接式母线不像电缆可现场弯制和裁切,每节封闭式插接母线都是定型产品,故定货前必须到敷设现场实地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各种形式规格母线的数量和长度,才可与生产厂方成套订货,该项工作最好会同生产厂方进行现场勘测设计。

②母线槽安装。检查成套供应的封闭母线各段标志清晰,附件齐全,外壳无变形,内部无损伤,有出厂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应包括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试验报告等核技术数据。封闭母线螺栓固定搭接面应镀锡、平整、不应有麻面、起皮。支架采用龙门φ16镀锌螺杆吊装,[5#槽钢作为横担。封闭母线在拐弯处及与箱(盘)连接处必须加支架,直线段支架距离不宜大于2m。吊架安装应位置正确,牢固,成排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刷油漆防腐。组装时要对对接的两节母线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封闭插接母线穿过楼板垂直安装时,应加弹簧支架,须保证让母线的接头中心高于楼板面700mm。封闭插接式母线过墙及楼板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一般在外壳周围填充防火填料。封闭插接式母线组装后在横担支架上要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对每段、全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要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封闭、插接母线槽外壳应互相连为一体,每段母线槽间外壳两端应用不小于16mm2的编织软铜带跨接(吊杆插接母线槽安装示意见图2)。

③母线槽检验。封闭式插接母线安装完毕后应整理、清扫干净,用兆欧表测量母线相间,相对地的绝缘电值,并做记录。母线槽的绝缘阻值必须大于0.5MΩ。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完毕,暂时不能送电运行,其现场设置明显标志牌,以防损坏。如有其它工种作业应对封闭插接线加保护,以免损伤。安装好的插接母线严禁用支撑踏压或其他用途受力点。

5安装完毕后的检查

检查柜内外有关杂物、辅助工具等遗留物;柜内接线有无错误,遗漏、松动、标识是否正确、齐全。检查柜内外仪表、元件有无损坏,错漏。观察仪表外壳,玻璃、端子,刻度盘、指针、零位调整等是否有无污垢,仪表内部确定无脱落的部件,或其它物件,仪表上应

有标志和符号是否脱落。

篇2

关键词:兰州新区;机电设备安装;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73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2-0045-02

1 工程概况

兰州新区2012年生态屏障建设水利配套工程位于主灌区秦王川盆地,盆地南距兰州约60 km,南北长约42 km,东西宽约12 km,面积504 km2。该项目位于秦川镇规划新区铁路以北2.50 km范围内,生态绿化总控制灌溉面积373.33 hm2。设计流量0.50 m3/s,主要设备有5台套。

2 机电设备安装

2.1 施工准备

2.1.1 设备验收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前应对已到货的电器设备等进行开箱验收。设备验收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联合进行,必要时应邀请设计单位、生产厂家参加。设备验收时出厂资料必须齐全,出厂检验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技术条件及装箱单验收后应妥善保管,以便安装和试运行时使用,完工后移交。检查验收设备时还应认真清点设备配件及专用工具,如与装箱单不符合应做好记录,要求供货方补齐。检查验收后的设备如不能在短期内进行安装应按《电力工业未安装电气设备维护保管规程》要求进行妥善保管和存放。

2.1.2 施工放线 机电安装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安装队与建筑工程施工队进行基准点交接,并复核管槽支墩、管理站内各点的高程点、轴线、机组轴线等基准点和基准线,并用红油漆标明。校核管理房轴线与管理房建筑工程实际轴线的偏差,机组轴线与砼工程实际轴线的偏差,主要校核进、出口管轴线的偏差。检查记录各部位设计轴线与实际轴线,设计高程与实际高程的偏差,如超出规范规定时,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

2.2 机电设备安装

2.2.1 钢管焊接施工方法 组织操作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规程规范,制定焊接工艺。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工作业前必须明确质量要求和焊接措施。检查现场钢管的外观质量,无斑痕、裂纹、严重锈蚀。

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接。

2.2.2 焊接工艺 焊接前将焊口表面用磨光机打磨干净,不得有锈蚀、油渍及其他污迹,坡口及焊口内外清理范围不

3 电气设备安装

3.1 高压电气设备安装

3.1.1 主要工程量 变压器5台。

3.1.2 安装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3.1.3 设备及器材达到现场后,要做验收检查 一是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二是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三是按规范做外观检查。

3.2 电缆敷设

3.2.1 主要工作项目 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电缆支架的配制与安装、电缆的敷设、电缆终端头制作、电缆的防火与阻燃材料的安装。

3.2.2 安装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3.2.3 施工程序中的“预热”是指在冬季或寒冷地区施工时,若气温低于所要求温度,电缆敷设前应预先加热。

3.3 电缆管的加工埋设

3.3.1 电缆管的加工要求 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纹和显著的凹瘪形象,其弯曲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 %;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每根电缆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

3.3.2 电缆管的敷设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应有不小于0.1 %的排水坡度;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 m;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对准,加管套,接缝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人;管口必须封堵,防止杂物堵塞。

3.4 电缆的敷设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一边放,一边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水平敷设的,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固定,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4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该工程严格遵守和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贯彻施工质量终身负责制,各级行政第一负责人均为质量第一负责人。

总工程师协助质量第一负责人分管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技术、安全工作,负责审定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关键、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各专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在重要工序及重要施工方案的决策、大型设备吊装及试运行时,应亲临现场负责指挥,并审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各专业的质检资料。

机电安装组技术负责人负责全部安装的质量、技术、安全工作,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进度计划并监督施工,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查质量验收资料,指导施工。

各专业的施工人员负责各专业施工的具体操作,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控制工艺流程,负责各工序的质量把关,填写质量验收资料,对重要工序及施工工艺提出具体方案并付诸实施。

各专业班长负责各专业工序的具体操作,严格按规程规范带领工人具体施工,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在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组织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在安装过程中决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流入工地,严格按预防措施开展预防工作。

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难点

引言:

打造绿色、环保的施工模式,融合现代化房屋需求,尤其是应当控制施工期间的污染问题,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质量。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务必充分认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总结预制装配模式的装配要点,在房屋安装期间融入规模化的控制体系,能促使建筑趋于规模化发展。另外,装配式小模块安装设计中工程设计,以便在协调墙体、梁柱、预制楼板的过程中进行吊装作业,提高施工进度控制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1. 施工效率高

装配式建筑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监控预制构件的安装、使用情况,同时可监控预制梁、外墙、空调板等操作的状态,以便结合既定的施工要求进行加工监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结合施工图纸细则进行设计,评价出各构件的组装需求,根据建筑构件的组装要求确立施工连接方案,能减少传统施工技术运行效率不高的不利影响。

2. 施工成本低

装配式建筑可在既定的施工支持下对构件进行项目设计,设计完毕后可将施工场地内的构件进行施工装配,期间可及时对建筑的进度进行调整。因此,该方法所需求的成本相对较低,施工人员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进行预制构建的组装过程。同时,该方法可在机械控制中进行施工,可节约传统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的支出,且施工期间的污染性较低,所以可减少施工操作期间的能耗产出[1]。

二、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及施工要点

1. 策划阶段

装配式工程进行期间,施工人员需统计施工图纸、内外业数据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建筑的应用需求展开分析、策划,可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统计装配式建筑的策划目标,根据工程定位、施工设计状态作出必要的调整,可消除设计方案不合理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策划期间,工程人员应当分析出也影响建筑质量的投资、使用、环境、功能要素,评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标识出施工方案不科学的部分。另外,项目策划实践中,工程人员也应当确立约束性的控制目标,评价建筑方向及其应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可消除外界环境、资金支持等不稳定因素的设计偏差。

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监控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平面、立面之间的设计模式进行结构规划,同时在强化监控细节的同时确定监控方向。因此,为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在标准控制实践中解决立面设计调整问题,并在必要的干预监控、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地设计标准进行评定[2]。例如在外墙体结构配饰搭配控制中,需根据建筑的地形、外貌特征、细节状态明确各个立面的纹路特征,能在统一化搭配控制中凸显出多元化立面设计需求。总之,立面装配中,应结合楼体结构、内外墙构件特征进行统计,并在科学的组合协调中进行搭配管理,有利于提升剪力墙的功能性价值。同时,为提高门窗结构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需融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选择污染小、方便装配的设计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预制梁设立期间,应当分析出预制梁的压浆参数指标,将该指标控制0.5MPa~0.7MPa之间。

3. 设计阶段

完善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划,结合BIM技术评价出设计图纸的问题,再确立相应的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步骤的核心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的安装要求,根据施工安装要求展开评价,结合关联性控制要点进行细节监控,有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设计前应罗列出各项工艺的顺序及运行方法,监控出各项控制参数的应用要求,再结合预制构件的尺寸、连接状态进行安装配置,可在进一步思考控制中提高施工图示的合理性。另外,施工设计中应评价出管线、管路、施工元件结构的联系,再结合图纸状态展开精准化的控制筹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能让各项预制设计指标及时满足应用标准。

4. 构件加工

在各类基础性构件的加工处理期间,施工人员应标注各类构件的应用场所及应用需求,尤其是应当分析出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可提升构件的加工效率。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构件进行初加工,依据构件的加工位置和生产要求监控出元件的使用要求。其中,施工人员应当重点审核构件的实际应用标准,包括于构件的尺寸、体积等指标。通过提高梁柱、墙面、框架等结构的功能性,再评价出构件的协调使用方式,能为后期楼板的预加工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三、装配式建筑安装难点及提升方案

1. 重视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分析材料吊装、墙面安装、标高控制、灌浆浇筑等环节的方法,依据标注控制工序确立施工方案、施工步骤内容,可及时对施工工序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解决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影响。例如在注浆工程期间,施工人员应分析出浆料的搭配、配比、使用等多方面的控制要求,同时解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培训支持,帮助施工人员自主总结装配式工程的运行要点。期间,应当大力宣传注浆、做浆的安全控制需求,可在展示样板期间的同时进行安全做浆技术。通过建立可靠的控制制度和验收模式,能在分段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消除材料连接、尺寸应用不合理、连接效果不佳的不利影响[3]。

2. 落实安全管理技术

工程安全管理期间,应当采用BIM技术重点审查项目运行的难点,其原因是前期策划、设计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部分,故需要配置完善的控制思路。例如在预制叠合板安装、配置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一下要点。第一,复合板吊装时,采用模块化梁吊装复合板,其原因是吊装过程系统提升过程缓慢,可确保复合板的稳定性。在吊装作业期间,应当将控制距离固定在作业层300 毫米处,再给予必要的定位监控,避免叠合板受到外力的损伤。第二,应注意在吊板安装期间加设间距为150cm的支架,设定2-3 排的支架模型。通过在关键位置配置双层支架,可方便叠合板结构搭建完毕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始终大于70%,可为后期拆除工作提供建议。

3. 完善吊装操作控制

吊装工程进行期间,工程人员需明确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功能等指标,再给予不同构件展开必要的命名,可方便施工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对吊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一体化分配管理。因此,吊装工艺进行时,施工人员应在材料进场后立即对不同材料进行标号编排,采用简单、科学的名称进行命名控制,能够让构件在自主命名的期间发现内墙、关键、梁柱等部件的埋设要求。另外,应正视对材料性能的监控与检查,利用相应控制系统监控处吊钩的功能性和形状,可及时避免材料变形的发生概率。例如试吊控制期间,需控制起吊装置的离地高度进行测试,确保离地高度月48cm,然后停止试吊操作。通过综合核查机械元件的运行状态,再结合关联性控制预案进行编制监控,必要时应当涂抹剂并及时清洁元件表面的垃圾。同时,叠合板应用期间切不可进行野蛮施工,应根据《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方面的理论进行材料构架,可提高构建的功能性,可避免材料偏移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管理、施工方面的运行要求和运行标准,再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展开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效益。另外,装配式施工期间还需总结房屋的稳定性和承载功能,结合必要的收集、测试状开展项目评测,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冉.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0(12):29-30.

篇4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安全隐患;项目施工管理

建筑业是经济的支柱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要作用。我国建筑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劳动生产率低、规划周期较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突出。“国务院办公厅在《大力推进建筑施工指导意见》中表示,我国大部分施工方式仍以小规模建筑的现状规模为重点,与环境友好型建筑的相关要求和先进制造方法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这种工业背景下,在现实世界中,建筑物的急剧发展有助于改善建筑业的数字景观,从而促进建筑业与现代工业技术的深刻融合,促进新的驱动力,创造新的树木模式。

1装配式建筑简述

装配建筑是在工厂预装配的建筑,在工厂预装配部件和附件(例如b .预制柱、预制梁、楼板、墙、楼梯、阳台等。),随后使用标准连接将它们发送到特定位置并最终安装到该位置。在材料形式上,装配建筑分为三大类: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结构、装配木材结构。装配建筑分为构造块建筑、钣金建筑、箱式建筑、框架建筑和光泽建筑五种类型。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偏低

设计、产品制造和施工单位已经习惯于生产模式,对设计质量的预控制不足,预制配件的较深设计未与制造过程的一部分集成,构件与预制整体性能的集成不足,以及产品设计制造厂的能力不足。这尤其适用于检查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对节点连接、减震等设计要求的再考虑,是装配建筑施工发展的重大障碍。零部件的拆分必须提前完成,并且拆分不良会对项目的经济性、灵活性和最终设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装配建筑需要高度的项目协调和协作,需要进一步改进BIM技术、建筑智能等的集成。

2.2 存在的较大的安全隐患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方案问题会导致安全隐患。在施工平面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好预制构件堆放的问题,避免发生由于堆放不当造成施工现场车辆堵塞和构件吊装不方便的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现场监督考核不到位、构件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是否持证上岗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吊装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默契配合。缺少默契配合容易造成刮碰事故。吊装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失效,导致脱钩,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吊装机械长期大负荷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外墙的施工中还容易发生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包括临边坠落和重物坠落。除此外还有触电的安全隐患,在预制件拼接完成后要进行防水条的焊接,钢筋之间也要焊接,通常会拉一些临时的电缆,如果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操作不当就会发生触电风险。

2.3 技术缺乏

装配建筑的质量不仅受到预制构件的保障,而且还受到水电子装配、运输工具选择、胶带技术、固定联接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程度低可能会影响配件、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并阻碍质量的提高。在现场安装期间,目前的安全技术标准和建筑物的安装仍然没有密切联系。装配质量检查、验收和管理仍由浇口结构的应用组成,例如b .插座接头缺乏足够的检测工具,灌溉灵敏度的强度校核缺乏必要的保证。

3项目管理工作的调整

3.1 优化施工准备

质量管理方面更应该把工作做到施工之前。因为构件在工厂加工养护好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大多数工序都是在构件加工厂完成,原材料质量、套筒连接件质量、外墙保温板质量都难以保证,质量的监控成难点。而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构件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连接件不达标吊装过程中会出现脱钩,轻者也会出现构件精度不够,需要多次进行吊装调试,就会导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使施工中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所以质量方面的管理要延伸到构件生产工厂。要加强对构件厂现场生产加工的检查力度,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构件本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重量和施工现场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

3.2 强化质量监督,细化管理措施

必须严格考虑项目编制、审计、施工许可和施工验收等重要因素,以确保按照既定标准开展装配项目建设,通过定期专项检查、及时通知、总结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消除违规行为、参与施工各方的违规行为、制定和保持管理措施以及不断推进装配建筑的有序发展,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3.3 坚固的建筑安全

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建筑行业违反劳动纪律、程序和方法造成的,混凝土现在可以转变为成品,危险来源转移到预制设施、自动化、机械化等造成的安全问题可减少50%以上,危险来源的转移可大大改善现场安全。此外,制造过程的过渡通过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对全国约160 处安全漏洞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由于制造过程的变化,建筑安全可以提高至少20%。房地产业的传统做法是大量工人聚集在当地致富,使工人易受高波动、物理冲击、电击等影响。整个安装结构将已铸造的积木移至工厂,使操作人员减少40%以上,降低了风险转移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3.4 完成每个阶段的技术说明和标准系统

注重宏观经济准则以及微观实施和操作。完善工程和施工领域的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发展包括技术、产品格式、图纸和其他标准的标准体系,例如b .规划、检查、施工、生产、检查、检查;生产企业建立装配的劳动权利;改进规范遵循、规范遵循和管理,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确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更要做到位。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不长,施工方法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方面,所以施工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法才能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颜超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4):19-20+23.

[2]殷少华.试析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97+199.

[3]范明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9):182-183.

篇5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成本控制

1装配式建筑概述

在早期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外观比较单一,多样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且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可移动性。移动式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图纸完成预埋件和管道铺设,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完成构件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施工。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生产标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朝着简单快捷的方向转变。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由繁到简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于降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而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且在9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工厂化以及部件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效率,并且住宅内部结构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的装配式技术也相对先进。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推动我国装备式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工程造价预算内容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细化,按照精准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造价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加强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防止出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对每一个施工部分的项目造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判断其是否超出预算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还具有优化余地。在工程建设中要以全工程内所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项目开展造价预算,保证造价结果的精准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反复计算和对比,对造价工作的计算对对象要进行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开展改善工作。在精算工作中要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资金、人力资金以及器械资金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结果控制在最低水平[2]。

3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时准确性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预算造价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对建筑进行模拟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期的准确性。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不精准会导致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超过预算容易导致工程停工,不能如期完成。预算过多会导致在工程结束后存在不能使用的建筑废料,这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和建筑周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建筑计划被打乱,很容易导致建筑变更或者受到资金损失。第二,在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对相关的信息处理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掌握。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后期造价预算结果。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本身比较巨大,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出现统计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再加上数据量比较大,会导致人工造价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缓慢,影响信息计算的效率。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规模发展相对较慢。因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的发展水平。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并且预制混凝土配件运输方法以及装配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难度相对较到较高,一些厂商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商固定投入成本以及可变动成本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制混凝土配件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在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增加,会促进混凝土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厂商的固定资本投入会逐渐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

4提高转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规划工作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需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要以装配式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获取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原因。这样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的原因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会产生混凝土配件以及生产运杂费等。在对其成本进行管控时,需要测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管理监察人员的费用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市场价格准确掌握。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水平,需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最大可能上提高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规模,同时要保证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能够降低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对装配式生产构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只有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变,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以及生产链方面出发,提高混凝土构件与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以及制作水平。在混凝土构件衔接部分进行设计时,同样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降低在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而导致部件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设计的精准性,才能确保后期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快速安装,防止后期装饰修补导致开支增加。在对混凝土部件进行运输时,厂家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具体情况,清点运输车的编号,并将构件尺寸、重量等信息记录在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构建的完整性。还要对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车辆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装车过程中,要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具体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后期在混凝土构件安装过程中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4.2加强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保证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的主要核心是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是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由专业的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特点按照总平面图与各建筑图纸说明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由专业造价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预算,对设计图纸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随后根据优化完成的设计图纸,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达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目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成本是影响其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支出项目包括主体构件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对这两方面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工作,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9-82.

[2]玉美袁.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工程建设,2020,3(4).

篇6

关键词:公路;标准化;装配式;通道涵洞

1前言

近年来公路建设行业逐渐推行标准化建设,以促进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在建项目从项目工地建设、施工作业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全面开展标准化宣传及实施,本项目本着构件集中预制,充分发挥集约化施工的优势,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工地标准化要求,实行了通道涵洞集中预制安装的方案。

2施工方案

2.1构件预制

预制场地选在材料运输方便的干道附近,预制、存放、养护各功能分区统一规划。预制时采用钢模板,模板要具备足够和持续的刚度、精度、光洁度和平顺度,配置振动设备和隔振设备,同时要便于拆装。涵洞横向分段一般以1.5m为一段,横截面方向视通道类型确定以便方便运输和安装,截面较大的如4m×3.5m的采用两构件式,4m×2.7m的可采用一构件式。

2.2地基处理

地基要满足设计要求的容许应力(本项目为220kPa),施工过程中不得引发过度沉降,对整个结构保持均匀的承载力,对于软弱地基用不小于50cm的砂砾等换填,夯实,基坑底部台背位置各边宽3m,确保后续台背施工时大型压路机能正常作业。

2.3垫层施工

首先铺设厚度40cm、透水性好、粒度均匀的优质砂砾,顺路线方向每边比结构物宽50cm,平整压实,砂砾垫层周围用基坑回填土回填夯实作为围挡,防止砂砾在平整夯实过程中外移“塌肩”,形成薄弱区。然后在砂砾垫层上浇筑厚15cmC25砼垫层,顺路线方向每边比结构物宽50cm,即与砂砾垫层同宽。垫层施工时注意纵向线形的平顺和构件就位点高程的准确。

2.4构件运输

构件移运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一般在养护7天且强度达到90%后。运输时应在运输车上采取必要的固定、缓冲措施以防运输过程中损伤构件。

2.5构件安装

构件安装采用50t以上汽车吊,配置4-5个工人,安装前必须由测量组放养出涵洞整体线位,施工现场根据线位用油漆标示出每个涵洞节段的位置,并检测标高、横坡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不满足的,用砂浆调整。安装时由高处向低处,必要时可利用临时支撑杆及钢丝绳辅助稳定。一般在路基中央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当涵长较大时,可酌情在每侧中央或行车道外侧增设一道,另应参考上级部门下发的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对于两构件式的,安装就位后及时临时连接现浇带钢筋,尤其顶板位置,确保构件底部整体受力,防止侧墙局部受力造成砼垫层横向开裂。

2.6构件现浇带

对于断面尺寸较大通道,每个预制节段分两个预制构件,需要在现场进行钢筋连接及现浇混凝土予以连接,通道上下各一道,断面尺寸较小的满足运输要求的,可预制为整体构件,该项工序取消。

2.7防水处理

构件安装完毕后要对构件和节段间接缝进行防水处理,该项工序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消除后续渗水等隐患,处理范围包括节段接缝、吊装孔。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首先用沥青麻絮填塞接缝,要求填塞密实、饱满,然后对于内侧接缝采取如下措施:塞缝后用钢丝刷、抹布将缝内、缝边清除干净,拉毛处理,洒水湿润接缝,待晾干后再填塞M10水泥砂浆,填塞后约30分钟,用泡沫板将接缝处砂浆搓刮凹陷10mm左右,并进行修平处理,2小时后再用泡沫板将接缝处砂浆进行搓刮,最后用铁抹子进行收净光,用铝合金检查平整度无误后洒水养生。对于外侧接缝采取如下措施:钢丝刷、抹布将缝内、缝边清除干净,拉毛处理,用M10水泥砂浆将接缝填满抹平,待砂浆具有一定强度时洒水养生7天,然后沿接缝先涂一层25cm宽911聚氨酯防水涂料,再粘贴20cm宽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止水带。

2.8洞口现浇

当通道与路线中心线斜交时,两端洞口就地现浇,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及底板以上50cm处,便于侧墙浇筑连接,第二次浇筑侧墙、顶板、翼墙等剩余部分。

2.9台背回填

当现浇部分混凝土及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台背回填,填土对称分层压实,压实厚度小于20cm,一般以15cm为一个压实层,压实度不小于96%,初期压实回填土时控制使用大型压实设备,边角处用小夯机夯实,不留死角,夯实过程中涵洞墙背防水有损坏的及时安排修复。

3方案比较

传统的通道涵洞施工方案为: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现场支架搭设->钢筋安装->模板安装->砼浇筑->养护->支架拆除。传统方案中涵洞通道主体需在现场通过搭设支架、拼装模板等工序予以完成,受现场环境、便道影响较大,且各项工序流水组织施工,一般周期在1个月,通过与传统方案实施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装配式涵洞施工的特点:

3.1当涵洞通道与路线主线为正交时,通道两端无现浇段,那么施工时现场几乎不用搭设脚手架。

3.2节段预制几乎不受施工便道的影响,场地一般选在交通便利处,场区内经统一规划、硬化处理,随时可展开预制工作,以往的通道涵洞施工对天气、施工便道依赖较大,个别区域雨后不能立即展开施工,存在窝工、待工现象严重。

3.3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流水组织,涵洞主体施工必须在基坑垫层施工完后才能进行,新型装配式涵洞则可采用平行组织,可将涵洞侧墙、顶底板工序提前至基坑开挖前,极大的缩短了工期。

4装配式涵洞效益分析

通过与传统方案的对比以及现场实践的操作,装配式涵洞施工是开创性的施工工艺,值得完善、推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4.1构件预制不受天气制约,可尽量在最佳时段完成。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完成得以保证。

4.2结构设计得以精确进行,因采用工厂化加工,钢筋、模板、胎架等均标准化设计,设计产品得以准确实现,达到设计意图。钢材、水泥等材料用量得以控制,对于施工现场质量通病中涨模等现象能够有效控制。

4.3结构施工变得十分容易,就如“拼装积木”一样。工序简化,施工安全,工点整洁。

4.4由于构件设计为自稳性,无须大量支撑和脚手架。临时工程材料用量得以相应减少。

4.5各工点技术特点突出,施工设备集中,保证了工作上的高效和质量控制的连续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监理工作难度,并不在需要一些细微层面上的技术消耗。

4.6构件经工厂标准化施工后检测指标如钢筋保护层、构件几何尺寸等指标均符合要求,尤其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合格率能达到85%以上。

4.7技术和质量的优势使得结构遇到的稳定、防腐、防漏等方面的问题得以减少,同时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结构的养护消耗。

4.8有效减小工程数量和规模,大幅度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在材料上实现节约的同时,产品的高质量也得以保证。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的通道及其施工方法相比,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设费用节省约20%-30%,现场工作效率可提高5-7倍。

5优化之处

目前实践中斜交涵洞梁段采用工地现浇方式,虽然工程量小,但各项工序均需按部就班开展,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削弱了装配式涵洞快速高效施工的优点,后续可以尝试将斜交的非标准节段也进行工厂化定制,这样施工现场将更单一化、整洁化、专业化。

6结束语

公路建设行业标准化建设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以及管理标准化是项目建设优质高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公路建设当中涉及较多的通道涵洞采用工厂化预制、装配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广大群众对于住宅的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施工工艺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在专门的工厂中进行生产,随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合装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将建筑规模化、工厂化,大大提升了建筑的建造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施工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推广,还需要施工单位深入研究加以改进。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升级,具体是指将整体建筑所需的各种部件进行提前加工,随后将部件吊装至施工现场,通过装配、连接以及灌浆等方式组成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体系可以分为部分预制和全预制,部分预制又可以分为楼梯、护墙、隔墙等构件预制,竖向承重构件全现浇或者部分承重构件预制。全预制是楼板、楼梯、梁、柱等选择预制部件,各部件的连接节点采用现浇的方式组合而成。按照建筑整体结构形式划分,可以将装配式建筑分为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以及核心筒-框架等形式,前几种的实际运用较多,具体的特点和应用举例如表

2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研究

2.1装配式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掌握施工现场的关键信息和资料,对后续工程的施工步骤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部署,以保障施工的合理性。首先,施工单位要掌握施工现场地质情况以及规划需求,对建筑物的面积和抗震等级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后续施工材料和技术。其次,还要根据建筑的设计图纸对预制部件的安装节点进行确认,掌握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设计。最后,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完备的施工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的需求合理分配相关资源,管理整个工作流程,确保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

2.2部件预制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便是部件预制技术,部件预制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后续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首先要对模板的尺寸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预制部件的大小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其次,要严格把关施工原料,使得预制部件的强度和质量达到规定的建筑标准。最后,在对部件进行浇筑时,要严格把控浇筑的速率,防止对模板产生的冲击力过大,而且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要保证混凝土与钢材不接触,避免预制部件受到侵蚀。

2.3运输与安装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部件运输和安装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运输环节极易出现部件的损坏,部件一旦出现损坏,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施工和运输标准进行运输。运输人员要选择可以固定预制部件进行运输的车辆,并且要布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可以采取支垫或者包角的方式防止运输期间出现碰撞和滑落等问题。二是在进行部件安装时,注意控制吊装设备的速度。尤其在建设高层装配式建筑时,吊装过程中部件极易晃动,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施工事故。所以施工人员要选择稳定的设备进行吊装,在施工期间要注意设备的速度,防止因为速度过快出现部件损毁的问题[2]。

3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研究

3.1预制部件的生产工艺

预制部件作为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制作工艺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要求。大致工艺流程如下:首先,要将预制部件所用的模板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灰尘、木屑等杂物。其次,要按照预制部件的设计尺寸对模板进行定位。再其次要将准备好的钢筋依次放入模板中,将需要预埋的部件进行安装定位。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密实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振捣时,不要碰到预埋件。在振捣结束后,要营造蒸汽养护的环境,便于预制部件更好地成型。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0%时,对预制部件进行脱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墙板部分的预制还要进行保温层的铺设。

3.2预制部件的装配施工工艺

在进行预制部件的吊装前,要确保部件之间连接面的干净整洁,并将需要用到的灌浆工具、调整斜撑以及螺栓等准备妥当。首先详细介绍柱的装配工艺,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当预制部件距离安装层面20厘米左右停止,施工人员仔细查看连接套筒和层面预留位置是否对准,对准之后继续下降。随后安装斜撑调整柱子的垂直角度,当垂直度符合标准后,在柱子和层面的连接处注入砂浆进行密封。墙板预制部件的体积较大,在吊装过程中要保持较低的速度运输,当墙板距离安装层面60厘米左右时,工人要辅助预制部件缓慢下降。通过预制部件预留的钢筋和套筒进行定位,随后缓慢下降墙板,预留20厘米的空间进行后期的接缝灌浆。最后安装斜撑调整墙板的垂直角度,调整完毕之后灌入不收缩的砂浆。

3.3接缝灌浆工艺

以上各种预制部件的装配工艺中均运用到了接缝灌浆工艺,这也是装配式建筑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其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使用性能。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在灌浆前,要对灌浆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而且要封堵接缝处,防止砂浆渗漏。随后配备灌浆料,要选用优质的料粉以保证料浆可以均匀混合,采用压力灌浆方式,快速完成灌浆操作。最后,要对灌浆的饱和程度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溢出的浆料,然后留有充分的时间等待浆料稳固,期间要保持预制部件处于平稳的状态。

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应用策略

4.1做好预制部件的质量和存放管理工作

预制部件是装配式建筑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做好存放和质量管理工作。虽然在施工现场不需要“湿作业”,但是对于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不容忽视。在原材料进厂时,施工单位要请质检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达标,才能使得预制部件的强度和质量符合建设要求,进而可以为后续的装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预制部件制作完成之后,要分类存放,做好存放和取用的记录,并且保障存放地的通风和排水工作,防止因为存放不当而导致预制部件的性能发生改变,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

4.2采用BIM技术提升装配环节的精准度

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装配环节的精准度,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效果,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首先,BIM技术可以在系统中全方位地展示施工现场,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可以详细地掌握项目建设情况,降低了项目各环节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其次,BIM技术在生成模型时,可以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构件尺寸标注不清、详图与平面图不符等,以便设计人员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出现构件尺寸不符的问题。最后,有助于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信息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可以通过客户端将问题上传到云端,系统自动将问题发生的位置、时间和整体施工模型相关联,方便施工人员查询存在问题的施工节点。

5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价值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显现,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因为装配式建筑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建设规范,所以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不断提升,否则将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基于以上情况,施工方要严格把控施工期间的各个环节,及时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敬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44-45.

篇8

1工程概况

宝业•万华城项目23号楼位于上海市原南汇区中心的惠南镇,以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为基础,采用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建筑地下1层,地上13层,总建筑面积9801.51m2。墙板、楼板、梁、楼梯、空调板及阳台均采用预制构件。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从欧洲引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全部或部分楼板采用叠合楼板,通过可靠的方式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此结构的设计及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在欧洲已相当成熟,在我国合肥、绍兴等城市已有类似工程的应用。考虑到在上海市第1次采用该种结构形式,为保证该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效果,建设单位协同预制件生产厂家,先进行标准户型的建设(见图1,2),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施工流程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标准层施工流程:测量放线预制墙板安装梁、楼板支撑搭设预制梁、预制楼板安装连接钢筋绑扎水、电管线敷设支模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1)测量放线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把预制构件的精确位置进行放线,并放置好预制墙板安装垫块。2)预制墙板安装检查预留插筋,确保插筋位置正确,对偏差较大的插筋应调整到正确位置;预制墙板起吊插入就位后,应及时安装斜支撑,斜支撑上部通过专用螺栓与预制墙板预埋螺母连接,斜支撑底部与楼面(或地面)用预埋螺杆(或膨胀螺栓)进行锚固;支撑与水平楼面的夹角控制在40°~50°;采用撬棍进行位置调整,水平、竖向位置调整后脱掉吊钩,进行下一块墙板施工。3)梁、楼板支撑搭设专用竖向支撑的搭设应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撑的稳固性,支撑顶面应符合设计标高要求。4)预制梁、预制楼板安装预制梁安装采用两点或多点起吊,安装完成后应设置斜向支撑来保证梁的水平稳定性;预制楼板安装时,应采用4点或8点起吊,吊索与水平夹角不得小于60°,起吊时应确保各点受力均匀。5)连接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连接钢筋绑扎,钢筋的类型、长度、直径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水、电管线敷设按照水、电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管线敷设,敷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尺寸的要求。7)支模模板安装前,在模板与预制墙板结合处粘贴3cm宽双面胶带。模板使用M12对拉螺栓紧固,对拉螺栓的竖向距离应符合浇筑混凝土受力要求,且布置成上疏下密,对拉螺栓外套直径20mm的塑料管。8)隐蔽工程验收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施工记录。9)浇筑混凝土应将模板内及叠合面垃圾清理干净,并剔除叠合面松动的石子、浮浆。构件表面清理干净后,将其浇水充分湿润,并清除积水。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以确保浇筑、振捣质量,防止墙板胀模。10)养护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不得进行下一层施工。

3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1竖向插筋位置偏差大

竖向插筋横向间距不符合要求,位置偏差大,对于间距过小的插筋,当墙体(端部山墙)受平面外弯矩较大时,结构安全性受到影响,对间距过大的插筋,墙板无法顺利安装,对墙板安装误差的调整带来麻烦。上下层预制墙板采用插筋搭接方式连接,为使节点处的受力合理,插筋横向间距宜放大,但考虑到实际安装的便利以及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插筋距内墙板的距离应控制在1.5cm左右。间距过大,安装不方便,间距过小,墙板平面外受弯承载力受影响。在插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预制墙板的厚度以及整片墙的厚度合理布置插筋,并绑扎牢固,避免后浇混凝土的施工荷载使其产生较大偏差。

3.2梁柱节点内纵筋布置不合理

在梁柱连接处,梁底纵筋与柱纵筋碰撞严重,由于纵筋直径较大,现场处理难度大。当梁采用预制构件,其纵筋采用搭接锚固时,在深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节点处各方向钢筋的布置,同时需预留振捣棒操作空间。建议采用直径较大、数量较少的布筋方式,或上下并筋布置方式来增加纵筋间的水平间距。

3.3对拉穿墙螺杆设置不当

部分对拉穿墙螺杆螺母锁太紧,致使预制板局部产生裂缝。预制墙板现浇边缘构件在现场需支设模板,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时节点部位混凝土密实,需加强振捣,故预制墙板上设置的对拉穿墙螺杆应锁紧,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但当对拉穿墙螺杆锁太紧时,会使对拉穿墙螺杆在预制孔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螺杆拧紧可采用扭矩扳手,当扭矩值达到设定值时停止。

3.4预制墙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较大移位

预制墙板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部分墙板节点部位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存在位移的主要原因有:预制墙板安装用斜支撑设置不合理;预制墙板底面安装用垫块放置不合理;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不合理。由于楼(地)面存在高低误差,且预制墙板安装时要使用撬棍,故需在墙板底部留一条水平缝,为使混凝土浇筑时缝内混凝土浇筑密实,一般缝高采用50mm。在预制墙板安装时,应在底面放置垫块,垫块的放置应结合斜支撑的安装,将垫块放置在斜支撑的正下方,使垫块位置、斜支撑两端点位置形成三角形受力模式,确保施工荷载作用下墙板不产生偏位。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中间向两侧的顺序浇筑,应避免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浇筑方式。

3.5预制梁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移位

梁安装时仅采用竖向支撑,且梁、柱节点处钢筋排布紧密,在使用振捣棒时,振捣棒直接接触到钢筋,使梁产生较大的移位。在工程中,应设置斜向支撑来固定梁的水平位置;在梁、柱节点部位,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合理布置钢筋。

3.6预制楼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开裂

预制楼板在混凝土浇筑后,顺着桁架钢筋方向产生裂缝,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跟踪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吊装时,吊点位置不合理;叠合梁顶面平整度不够,产生应力集中;木工字梁搭设不合理。楼板吊装时,吊点位置应符合受力要求,采用8点起吊;由于生产的预制梁顶面不平整,可考虑将预制梁的叠合面降低2mm,防止预制楼板直接搭接在梁上;木工字梁搭设时,要确保木工字梁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际工程中,预制楼板底部增设了一层直径较小、间距大的分布筋,可有效控制楼板裂缝的开展。

3.7预制墙板底部水平缝混凝土浇筑不密实

水平缝作为一个重要的连接节点,缝内混凝土不够密实会影响墙板横截面的有效厚度。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并分层连续浇筑,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到位,确保水平缝内混凝土密实。

3.8预制外墙保温板破损严重

外墙保温材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没有采取成品保护措施,且各工种工人对成品的保护意识不强。在后续工程中,不仅要对外墙保温材料采取保护措施,而且要加强各工种工人对预制件成品的保护意识。

4结语

篇9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影响因素;工程造价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需求增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并指出要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因其较其他工程复杂,建设投资大,故加强对影响其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管廊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2工程概况

翔安南路(翔安大道-洪钟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长约1.47km,为双舱布置,其中设计起点至翔安大道综合管廊约196.57m,净断面尺寸为6700mm×3200mm,其中市政舱净断面尺寸为3400mm×3200mm,高压舱净断面尺寸为3000mm×3200mm;翔安大道至洪钟大道段综合管廊1275m,为双舱布置,净断面尺寸为7400mm×3200mm,其中市政舱净断面尺寸为4100mm×3200mm,高压舱净断面尺寸为3000mm×3200mm。根据管廊工艺要求设置管线分支口、逃生口、通风吊装口、人员出入口、管廊转换井等特殊构造物,项目建安工程费用为14016.97万元,总投资为18238.23万元,建安技术经济指标为9528.87万元/km。

3影响综合管廊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3.1基坑支护方案

3.1.1选型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同时充分考虑基坑开挖施工及降水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保证周边道路、构筑物及现状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支护方案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经济性、合理性,基坑支护结构能保证主体结构顺利方便施工,且不对主体结构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3.1.2支护结构选型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当施工场地条件允许,能够满足放坡要求,土体经验算能保证边坡稳定性时可采用放坡开挖,其施工工期短,工程造价最低,每100m造价约160万元。土钉墙支护结构: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墙就地加固并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墙以此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厚的基坑边坡加固。该方式施工工期短、所需材料较省、机械设备少,但对场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较高,工程造价较放坡开挖高,每100m造价约190万元。围护桩支护结构:围护桩支护主要分为SMW工法桩、钻孔灌注桩、钢板桩,当项目地质条件不理想且场地受限时,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围护桩支护。工程造价相比于放坡开挖和土钉墙都高,每100m造价为250~600万元。

3.1.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翔安南路管廊(翔安大道-洪钟大道)工程项目的现状地形、地物及交通等因素分析,本次基坑支护主要采用如下方案:AK0+000~AK0+123、AK0+320~AK0+672段。为避免基坑开挖对现状高架桥墩的影响,采用直径准800mm灌注桩结合准609mm钢管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型式,内支撑间距为4.0m。AK0+240~AK0+320段,受限于桥下净空,采用直径准1000mm人工挖孔桩结合准609mm钢管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型式,内支撑间距为4.0m。K0+672~K0+990段,受限条件较少,但基坑较深,采用边坡率为1:0.3的土钉墙支护型式。AK0+123~AK0+240、K1+092~K1+230、K1+320~K1+390、K1+570~K1+600段,受限条件较少,但基坑较深,基坑底部以上7m采用边坡率为1:0.3,7m以上边坡率为1:0.5的土钉墙支护型式。K0+990~K1+092段,左侧基坑深7.4~7.7m,管廊结构已经占用辅道;右侧有高约3m的边坡,且坡顶有建筑物,基坑深9.8~10.4m。本段左侧采用边坡率为1:0.3,右侧基坑底部以上7m采用边坡率为1:0.3,7m以上边坡率为1:0.5的土钉墙支护型式。K1+230~K1+240段,地势左高右低,左侧紧靠人行天桥桥墩,为避免基坑开挖对桥墩的影响,采用准800mm灌注桩,由于地势高差较大,不能采用横撑支护,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右侧采用边坡率为1:0.3的土钉墙支护型式。K1+240~K1+320段,地势左高右低,左侧紧靠人行天桥桥墩,为避免基坑开挖对桥墩的影响,采用准800mm灌注桩,由于地势高差较大,不能采用横撑支护,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右侧为凹地,受限较小,采用1∶1边坡坡率开挖,开挖后采用挂网锚喷。K1+390~K1+570段,地势左高右低,左侧紧靠辅道,基坑深6.4~9.4m,基坑较深,采用边坡率为1:0.3的土钉墙支护;右侧为公园,地势较低,基坑深为1.69~5.39m,采用1∶1边坡率开挖,开挖后采用挂网锚喷。由于右侧为公园,在符合管廊覆土要求上,本段需恢复坡面,恢复边坡采用植草防护。恢复坡面顶位于管廊顶以上不小于3m,水平距离为1m,坡率采用1:1.5。坡脚侵入公园人行道时,采用矮挡墙收坡。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经计算造价为每100m造价约280万元。

3.2主体结构施工工法

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常规的施工工法有2种:明挖现浇法、预制拼装法(多弧装配式、叠合装配式)。明挖现浇施工法是地下结构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通常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最常用的施工方法,可将整个工程分割为多个标段,施工难度、技术要求、工程造价均较低,主体工程为2000~2300元/m3。预制拼装法主要有胶接预应力装配式、叠合装配式。胶接预应力装配式施工工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专业工厂化制作均一的品质,无需现场加工钢筋、绑扎、立模、砼养护等工序,具有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机具对现场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保持工地整洁、减少噪音扰民等作用,与现场浇筑作业方式相比较施工简单、功效可提高数倍。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和起吊设备,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造价较高,主体工程为3800~4000元/m3。叠合装配式施工工法:该技术是通过桁架钢筋将两边混凝土外墙巧妙地叠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自重轻、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强、结构抗震性能突出的装配式墙体构件,主体工程约3000元/m3。翔安南路管廊(翔安大道-洪钟大道)工程项目因工期紧,且现状翔安南路为城市主干路,日常车流量大,为确保现状道路车辆通行等因素最终确定综合管廊标准段采用预制叠合装配式,过高架桥下段、埋深较大段及节点处采用现浇的施工工法,综合后主体工程约2550元/m3。

3.3附属安装工程

附属工程一般包括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内容。各类管线布署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附属工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翔安南路管廊(翔安大道-洪钟大道)工程项目附属工程包含电气工程、监控工程、火灾报警工程、消防工程、通风工程、标识工程等附属工程综合指标为1250万元/km。为确保附属工程整体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严格把控其设计阶段,重点为材料和设备的选型,做到合理、经济适用,不超规模设计。图纸要严格会审,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3.4全寿命周期的造价控制

每一个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地下综合管廊因其工期长、项目复杂、专业多、施工难度大等,做好整个寿命周期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其中,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高,可达到80%以上。还有招标阶段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工程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项目变更等对地下综合管廊整体造价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4结语

篇10

关键词:绿色施工、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 绿色施工的概念、原则

1、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生产活动,全面实现四节一环保(建筑企业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二、 绿色施工工程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1、 组织管理

1.1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1.2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 规划管理

2.1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2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例如基坑降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现场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等)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 实施管理

3.1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3.2 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3 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 评价管理

4.1 对照确定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4.2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5.1 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5.2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5.3 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三、绿色施工要点

1、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扬尘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文物和资源保护。

1.1 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内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道路要做硬化处理,出口应设置洗车槽对出场车辆进行冲洗,现场的土方应采取措施固化(绿化、覆盖等)。土方工程施工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1.2 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1.3 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1.4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1.5 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6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1.7 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保部门并协助做好保护工作。

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节材措施、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

2.1 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2 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3 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2.4 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塑料模板等。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采用工具式支撑。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2.5 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提高用水效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用水安全。

3.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3.2 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4、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

4.1 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4.2 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3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4.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临时用地指标、临时用地保护、施工总平面布置。

5.1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5.2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5.3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