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优化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方案优化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方案优化措施

篇1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措施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工程课程,针对各种地质选择跟进的设计方案是工程建筑的研究点。随着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发展,深基坑支护的应用与日增加,如何选择优化的方案与支护架构参数是当前深基坑工程发展的现实难题。目前,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关系到工程安全和经济成本,所以被工程设计人员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基坑的方案分析,能在众多方案中找到最佳优化设计,促使深基坑工程更加的安全经济。深基坑工程建设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是比较广泛的,具备很强的实践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现代化的经济环境对其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需求。

一、深基坑架构原理

(一)土压力计算理论

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主要分为三种方法计算:静力平衡、弹性抗力、还有有限元发。要根据具体的支护结构类型,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理论是根据其本身产生的重量与墙面的测压力作用于支架的压力计算的。表明了土与挡土的相互作用,就深基坑工程来说,土压力的准确计算对工程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准确的土压力,才能保证工程设计的安全性,支护结构的负荷主要就是土压力。在现实中计算土压力应用最多的是库伦土压力理论,其使用效果是比较理想。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支护结构设计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就是要满足强度需求,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地下管道的安全。确保工程安全,选择支护结构就成了首要问题。

(二)挖掘控制标准

在对某一地质实施工程时,要考虑其地质变形规律,考虑其承载能力和施工工程的水位变化。土压力随着支护结构的变化而变位,比如基坑下的土质是砂砾土时,就是随着作用力向上渗透水压,基坑地面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二、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分析

本文结合陕西哄蹦成涛裰行墓こ躺罨坑建筑工程做实例说明,采用分层法等分析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型。

(一)工程实例概况

此建筑物有四部分,其中框架结构是地上四层,其高度为33米,室内深埋19.8米,室外深埋8.8米,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0000平米,要求深基坑内部的支护深度达到19米,其支护面积为25000O,所需降水面积800O,其支护平面图如下所示:

在实事工程的时候经过多方面分析,明确了其建筑影响因素,得出支护方案,就是方案的制定不但要结合实际经济情况,还要达到安全标准,以保证支护方案的科学可行性。该建筑的深基坑加深的总深度为19米,虽然基坑的面积小,但是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在施工工程中就面临机械设施回旋余地小的问题,给施工带来了难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兼顾安全和成本。

1、地质条件

该工程基础深埋的范围是10到18米左右,地层分析主要是填土、粘土、砂砾土构成,几下具体的说明土层构成:填土层主要是:黄褐形的稍湿粉土,其中包含石子、灰渣等,厚度主要在2米左右。粘土:该地质层同样是黄褐形的粘土,但是土质的水分饱和度较高,有云母岩石等,其厚度在2米左右。砂砾土:该层土质呈现灰褐色,分布较为广泛的石英、云母等有机质矿物质,并且有氧化铁等粘土,分布曾在10米左右。在进行工程建筑时,首先进行的就是岩土考察,其考察范围包括地下水的地质结构。一般地下水考察分三个层面,潜水、层间潜水、承压水。

(二)方案比较

该工程根据地段的考察,分析出工程建设的地基变形要求严格,其地下挖掘深度属于深基坑构架范围,所以安全定位为一级。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深基坑支护,其支护型应该选择排桩或者连续墙的构建形式,因为基坑宽度狭小,通过排桩或者连续墙的支护形式可以保护邻近建筑物。还有,土钉墙在这种宽度较为窄的建筑工程中也可以使用,因为,其联合其他支护形式使用可以减少建筑成本,缩短工期,对外部的环境影响也较小,所以在深基坑支护方案中可以考虑使用。由此可知此建筑的基坑备选方案是桩锚支护、地下连续墙以及土钉墙三种方案。我们可以分析下这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地下连续墙其应用强度大,可能变形的因素小,较为适应此基地的地质,但是其造价过高。桩锚支护与土钉墙的建筑造价都较地下连续墙低,但是稳定性和强度又显得弱一些。所以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比较难把握。但是通过综合的判断后,该基地选择桩锚支护与土钉墙结合使用的方案,因为考虑到建筑要用升降台,通过升降台加深底部到19米的深度,其应用过程中的高低差较大,所以在地质三层使用土钉墙支护方案,从地下10米到19米的时候使用桩锚支护,这样就能显示出因地制宜的设计效果。不但保证了深基坑的安全,还节省了一笔建筑资金,并且让两种支护方案的优势显示了出来。这种结合方式,是比较合理和优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土钉墙支护的应用特点,首先是材料的应用比较少,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都比较合理。最主要的一点是其施工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两种支护,甚至可以缩短一半以上的工期。而且,这种支护方法在应用上比较的灵活,操作也简单便利,不需要在基地上转移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并且在挖掘过程中,土体收到不同程度的扰动,采用这种方式边挖边支护,可以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及时的修正钉长与钉距。如果发现不利于深基坑安全的因素,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基地建设如下所示:

我们根据上述情况,了解到结合方案是种优选方案,减少庞大建筑工程的支撑浇筑,也节约了一定的投资,并且促使挖掘工程更加的便利,其整合统筹的经济效益显著。

三、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措施

首先要控制深基坑对周围地下管网的影响,在基坑周围设置不同的观察井,以方便于更好的观察水位,在此,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从而使得基地施工的顺利开展,最后在满足挖掘需求前提下一定要控制出水量。在设置回灌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施工监测,当建筑基地沉降异常时,就开始启动。从而促使其形成水头,截断原本的降水沉降曲线,维持到平衡状态。深基坑施工受外部因素影响严重,所以设计方案可能不完全吻合施工实际。在施工过程中就要格外的重视监测,从而保障深基坑的运行安全,还有建筑的动态设计非常重要,是其支护方案的精髓所在。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随时了解周围的变化,在固定时间点内查看支架是否稳定,监测其安全程度,从而保证支护效果。我们从浅析分析中了解到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其优化设施还不够完整,需要在今后的运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分析与优化措施的探究,总结了一种支护方式联合使用的方案,其操作方式更加的优化科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支护方法,对深基坑支护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提出的优选方案结合弥补了单一支护方案的不足,以精密的支护规程代替了计算单元,提高了建筑基地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XXX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办公室:

根据《XXX优化营商环境小组办公室关于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改进措施的通知》要求,XXX税务局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对照表格分工对应指标逐项确认,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开展整改工作,现将改进措施汇报如下。

一、提升站位,做实做细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相关科室召开专题会议,认识和把握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关注核心指标问题清单中反映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责任清单,将排查整改工作任务具体落到相关科室,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二)学懂弄通、做到心中有数

深入学习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掌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调查的重点指标、重点人群、重点数据、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期等内容。通过多样形式,向系统内外准确传递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的相关知识,提升系统内外对营商环境了解的程度。

(三)逐项整改,按期完成任务

对标报告及清单建立问题台账,逐条深入分析,查摆纠正,提出有效措施,扎实、细致、有效开展整改,总结工作经验,杜绝“重布置、轻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持续改进提升服务质效,完善优化营商环境。

二、加大举措,认真整改

(一)“开办企业”中实名登记的问题

措施:加强推广金税三期实名办税系统,将“按户实名”改为“按人实名”,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一人实名,多户通用”,避免重复采集现象。企业办税人员只需要“刷脸”实名认证一次,今后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码的方式快速登录,办理各项涉税业务。办税人员实名认证后,与该办税人员关联的所有企业均可以使用,无需再逐户认证,减轻财务人员办税负担。

整改时限:已完成

(二)“开办企业”中办理发票领用的问题

措施:推行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对于新办企业需进行的税务登记、票种核定、实名采集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等相关涉税事项,实行“套餐”服务,将多次填表、多个流程、多次跑路,简化为一次填表、一个流程、一次跑路,实行即办服务。针对新开办企业专票申请时长的问题,严格按照XX税函〔2018〕54号中规定执行,即,办理纳税人首次申请,税务机关核定其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超过10万元的,不需下户进行核查,普票、专票申请时限一致。

整改时限:已完成

(三)“登记财产”中税务网络的问题

措施:全面实行不动产交易涉税事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房产交易、缴税、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的集成服务模式,按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次认证,关联审批”的办理模式,将不动产中涉及的税务、交易、登记等所有事项整合设立综合性办理窗口,通过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纳税人的所有材料,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改造税务网络系统工作已在全省开展,2019年内能够使税务网络与房产交易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网络能够互通,提高办事效率。

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前

(四)“纳税”项中税收政策宣传及执行问题

措施:积极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和数据,围绕纳税人关注热点和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配套性、针对性的应对和提升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不拖不延的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相关措施,开展针对性强、专业化的政策宣传,结合税法宣传月开展面向纳税人的培训辅导,加强纳税人学堂的建设,积极宣传最新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红利传达到位。持续开展“简政 减税 降负”政策专题培训,确保减费降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让企业应享尽享,提高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整改时限:持续推进

(五)“纳税”项中信用等级相关的问题

措施:加大推行纳税信用评价的力度,广泛开展宣传纳税信用评价工作。通过实体纳税人学堂培训,将各个等级的评定标准以及奖惩措施告知纳税人,引导纳税人重视纳税信用,提高税法遵从度。市、县两级联动推进银税互动工作,建立以征信互认为基础的银税合作机制,推进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效对接,为纳税人提供安全便利的融资服务,全面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结合试点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与刺桐红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分理处等乡镇银行开展银税合作,并向签约乡镇银行主动推送守信个体工商户名单,帮助个体工商户取得授信贷款,缓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帮扶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

整改时限:2019年9月前

(六)“纳税”项中网络系统建设的问题

措施:多方面、多渠道收集纳税人反馈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积极与上级局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征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加大办税服务厅和自助办税服务厅“税务桌面云”系统的投入,将云计算技术引入纳税服务领域,搭建标准统一、数据集中、运维快捷、应用灵活、实用安全的系统,增强系统流畅性,提高办税效率、压缩办税时长,确保纳税人在申报高峰期能够顺利进行电子申报。

整改时限:持续推进

(七)“纳税”项中咨询渠道较少的问题

措施:大力推广税企联络“e平台”,实时接受纳税人业务咨询和涉税诉求等,推行“免打扰式”服务、辅导和风险提醒等,增进征纳理解互信,及时化解纳税服务投诉。建立纳税人网上办税体验区和网上办税体验群,对到办税服务厅窗口办理但已实现网上办理的涉税事项,向纳税人进行宣传指导,引导纳税人到网上办税体验区进行辅导,提高纳税人网上办税水平。

整改时限:持续推进

(八)“纳税”项中大厅服务的问题

措施:加强办税窗口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定期对窗口人员进行新个人所得税法、最新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进行培训,以及金三操作系统的培训,确保窗口人员能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办理要求,提高办事效率。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开展纳税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优化办税大厅窗口服务环境,提升大厅物理布局,提升办税厅人员的服务意识,推进首问责任制,提高服务效能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推出导税预审服务,将资料的审核和填写工作进一步前移,导税员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办理业务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填报情况进行预审,防止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加大对窗口人员的激励力度,统一考核标准,按月考核,促进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提升。组建咨询专家团队入驻办税服务厅,增强办税服务厅咨询辅导能力。

整改时限:2019年8月前

(九)“企业注销”中往返次数的问题

措施:一是优化税务注销即办服务。分类办理注销,对未处于税务检查状态、无欠税(滞纳金)及罚款、已缴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控专用设备,且符合规定的纳税人(如:未纳入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未达到增值税纳税起征点的纳税人),采取即时办结服务。对于不符合即办条件的,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套餐式”服务模式;二是采取“承诺制”容缺办理,纳税人在办理税务注销时,若资料不齐,可在其作出承诺后,税务机关即时出具清税文书;三是简化税务注销办理的资料,简化资料对已实行实名办税的纳税人,免予提供税务证件和个人身份证件;四是开设专门清税注销窗口。在办税服务厅设置清税注销业务专窗,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并开展材料要件、形式、内容审核,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缩短注销企业时间;五是强化“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注销时,首次接待的税务管理员负责问清情况,根据事项和复杂程度,区分即办或非即办,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并做好沟通和辅导工作;六是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征管体制改革后,征管系统也实现了并库,注销流程统一化,改变了原来要走二套系统(原国税、地税系统)模式,实现了一家一系统的注销流程,简化注销流程,缩短了办理限时。

篇3

关键词:措施;钻孔;扇形;优化;成本

1 防突打钻基本安全技术措施应用

1.1 运输钻机安全措施。所有参加运送钻机人员听从现场安全负责人(打钻班队长)的指挥和安排。钻机装车后捆绑牢固,滑动面和错动面用木楔垫实,以防途中错动造成重心偏移,引起掉道或意外情况。设备材料间采用柔性物料保护好,以防途中碰坏。人力推车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停车时用木楔将所有矿车车轮前后端牢固稳定在轨道上,现场负责人确保无安全隐患。人力推车时,遵守下列规定:一次只准推一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千分之五时,不小于10米,坡度大于千分之五时,不小于30米;巷道坡度大于千分之七时,不采用人力推车。开始推车、停车,推车过道岔、弯道慢行,且随时注视前方情况并发出警号。推车时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注意车前后左右的安全状况。过风门时,必须过一道关一道,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严禁撞坏通风设施。人力运送过程中协调一致,口号统一,稳拿稳放。

1.2 钻机稳固安全措施。采用专用压柱,打钻地点5米以外的地方,保证退路畅通。打钻地点20米范围支护完好。钻机专用压柱或搭设的架子采用钢丝绳或8#铁丝捆在顶板锚杆上,以防滑倒伤人或损坏钻机。钻机平盘后端两侧分别用钢丝绳吊挂在锚杆上,吊挂架子的锚杆是符合支护规定的专用锚杆。

1.3 检查钻机安全注意事项。各联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螺丝是否松动。水辨是否漏水(漏风),操作手把(轮)是否灵活。点动式送电,确认钻机能正常正反转。

1.4 钻机操作主要安全技术措施。操作人员确保看清机身,视线清晰。加接钻杆后必须先开风(水),方可旋转,再前进。精力集中,不反水、不反风或风水小时停止打钻。操作人员不正对钻机的正后方,打拔钻时,人员不站在钻机的正后方。钻孔开孔时,速度放慢,以免造成钻孔方位或倾角发生变化。钻机打钻时,用力均匀,轴推力不宜过猛。钻机打钻时用力均匀,前进或后退时,所给的压力不宜过大。顶、卡、夹钻时不强行拔出钻杆。正常钻进过程中,突然不能钻进时,停止打钻,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打钻。钻机运转过程中,不用管钳或扳手卡钻杆,以免损坏或弹出伤人。打钻人员未看守钻机时,钻机不送电运转。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有水涌出,且水压、水量突然增大等异状时,停止钻进,切断电源,但不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打钻时,所使用的油类、棉纱、布头等易燃物,严禁乱放乱扔,使用人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

1.5 打钻安全防护措施。施工防突措施孔前,保证巷道支护完好,确保撤退后路畅通。拔钻杆时,人员只能站在钻杆侧面,以防喷孔或钻杆喷出伤人。严禁戴手套操作钻机和拔钻杆。打、拔钻杆过程中,严禁人员在钻机的正后方。钻机后方严禁搭设横杆,确保后路畅通。钻机打钻时,应使用湿式打钻,若采用压风排渣,打钻地点必须备有2台合格的灭火器及不少于2kg绵纱并用水浇湿,同时降尘喷雾必须使用好。钻机打钻过程中,如需停电、停水时,必须先通知打钻人员,以防卡夹钻杆。严禁带电搬运或检修钻机,移动钻机或开关时,必须切断上一级开关电源。每移一次电器设备,必须对其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设备出现失爆现象。打钻之前,必须对钻机及其附属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完好。否则,严禁开钻。

通过技术人员根据防突打钻基本措施应用,结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再根据矿井下各钻进地点现场情况,编制出了合理、可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了我矿自建矿来的防突打钻作业安全,安全即是最大的效益。

2 钻孔布置缺陷分析及优化补充方案

2.1 区域性防突措施方面

为更具体直观的说明问题,举我矿在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矿首采面材料顺槽顶板标高为+1037m,底抽巷顶板标高为+913m,水平距为28m,首采煤层的抽放半径为钻孔直径的二十倍。原设计从底抽巷施工抽放穿层钻孔从底抽巷直接到2煤,中间穿过可采煤层7煤及10煤。底抽巷迎头在未完成掘进任务前巷道内需要过往矿车,因此原设计的钻孔只能在钻场中施工。底抽巷钻场设计每30m布置一个,按照防突规定要求及我矿2煤抽放半径需求,每个钻场原设计布置?90mm扇形钻孔15列、14排。对7煤、10煤控制因“扇形”布置造成多打钻孔6列,并且在对2煤、7煤、10煤的钻孔因“扇形”布置在单孔长度上增加,施工难度上加大。在底抽巷掘进到设计位置后,巷道内不需要频繁过往矿车,因此我矿在几何上优化钻孔布置,在底抽巷采取平行钻孔布置,单个钻场范围内仅仅需要布置钻孔9列,去掉钻孔施工难度上的影响,单个钻场需求量上合计节约施工进尺4676m,按我矿?90mm穿层钻孔单价100元/m计算,除去节约的时间不算在单个钻场区域性防突措施上节约成本46.76万元。

2.2 局部防突措施方面

在局部防突措施上,钻孔布置尤其是超前钻孔布置上同样会出现“扇形”问题。如在我矿首采面回风顺槽掘进前原设计顺2煤防突措施孔,顺2煤向前施工钻孔60m,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5m,巷道设计宽度4m,因我矿2煤厚道为1m,但分为2层,按2煤抽放半径计算需要布置抽放?75mm顺层钻孔42个,合计进尺1260m。经矿通防部门会审,重新优化钻孔设计,在巷道两帮,每50m施工钻场2个,采用行孔布置,修改后钻孔设计14个,合计进尺840m。单50m循环节约钻进进尺420m,按我矿?75mm顺层钻孔单价60元/m计算,同时除去施工钻场单价2000元×6m,节约成本1.32万元。

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安全;防范措施;改革

一、腐蚀和中毒方面

在进行各种化学实验时,很多试剂都会给人体带来一定伤害,如果处理不到位或不小心触碰到,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这些有害物质带来的影响。在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果吸入较多到人体,则可能出现中毒现象;如果使用腐蚀性试剂出现洒落情况,则可能引起皮肤被灼伤的信息。因此,在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时,必须提高警惕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确保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安全。随着有机化学实验安全防范措施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腐蚀和中毒方面必须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处理方法,才能保证整个实验顺利进行。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防腐蚀、防毒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仔细掌握腐蚀带来的影响,严禁泄露、外溅到皮肤或衣物上,特别是防范它们溅到眼睛里,才能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溅到眼睛、皮肤等位置的情况,则必须立即冲洗和稀释,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关药物,使用大量清洗,甚至马上就医,才能真正降低化学实验带来的伤害。其次,对有毒气体的特性、相关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并了解其伤害人体的途径,才能及时截断其传播途径。最后,有机化学实验中可选择佩戴手套的方式减少腐蚀性物质带来的伤害,在实验结束后,须立即洗手、开窗通风,从而降低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爆炸和用电方面

在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很多物质都可能出现爆炸情况,并且,绝缘性不好会引导用电方面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爆炸和用电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改革,是当前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过程中,爆炸方面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有:一是,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设定易爆药品的用量;二是,如果出现比较强烈的爆炸情况,必须立即进行冷却;三是,严格控制易爆气体的纯度;四是,注重实验器材的正确选用,提高实验系统的密闭性,严禁堵塞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在用电方面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对电压开关的位置、使用方法等要全面掌握和了解,以保证加热设备内部和外部时刻处于干燥状态;二是,电源如果接通,严禁使用湿手去开关电源,需要将电源和加热设备先连接好,才能再接通开关,以便出现漏电现象;三是,如果有化学物质沾到电线上,需要立即将其清除,以保证电线的绝缘性能;四是,电器如果出现漏电情况,需要冷静处理,马上切断电源,严禁触碰触电人员。另外,对割伤、烧伤、辐射等问题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出现烧伤情况必须严重的现象,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因此,严禁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仪器排气口与人相对的情况存在,并防范温度过高、压力过大等情况出现,才能避免玻璃、沸液等给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三、防火方面

由于较多化学试剂都具有易燃易挥发等特性,因此,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需要对防火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火灾防范,才能真正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过程的安全性。首先,对易燃易挥发物质进行有效保管,尽量远离有火源的区域,并严禁接触电石、磷、含钙物质等,才能在有效控制易燃易挥发物质的存放量的基础上,保障整个实验顺利进行。其次,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易燃易挥发的取用、加热等,如果不能直接进行加热,则需要采用水浴方法,并且,严禁加热过程出现外溢情况,以在远离火源的情况下,确保蒸汽能够及时排除。最后,在整个有机化学实验完成后,废弃物的处置需要谨慎,严禁随意放置,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避免与水接触而发生相关反应,最终全面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另外,实验场所范围内需要放置一定量的灭火器,以便火灾发生时及时灭火,从而在正确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降低突发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加强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才能真正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实践开展有机化学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操作,时刻警惕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才能真正避免重大伤害出现。总之,大力推进有机化学实验安全防范措施的改革,对于降低实验过程中各种因素带来的安全威胁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婷婷,武沛,刘佳奇,孟祥福,左霞.师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1:188-191.

篇5

1.1施工方案优化的内容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风险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使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工期以及费用产生影响。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方案整体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投资优化,二是施工方案具体内容的优化。基于成本的施工方案优化是在满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要求,保证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前提下,最大化的降低施工成本。

1.2施工方案成本指标与其它指标的优化关系

1.2.1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项目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工期不同,则项目的成本也就不同。缩短工序作业时间,造成作业面的拥挤,机械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而项目的工序时间延长,能够有效避开资源高峰,但会增加管理费等间接成本的支出。因此,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达到工序的最优成本和最佳工期。

1.2.2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技术复杂,工序交叉,施工难度高,因为某项施工质量的原因造成的返工不仅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也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2施工方案的总体优化方法

施工方案优化中,对于主要的施工技术方案和项目资源管理的优化是在满足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指标下,成本最优的方案。

2.1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时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具、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和顺序。

2.1.1确定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根据项目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对每段进度安排内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确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尽量采用采用在工厂预制或在市场上采购成品或半成品,减少现场制作。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减少劳动力作业。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必选,通过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的消耗费用。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做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降低工程造价。

2.1.2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结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数量对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机械的组合方式。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尽可能做到一机多用、连续使用,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严格控制进退场时间,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做好机上人员和辅助机械的协调配合,使主导机械的性能在各个单项工程上能够实现综合流水作业,减少其以充分发挥主导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

2.1.3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是承包商在施工技术方案中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四个主要目标所制订的方法和措施。应充分重视健全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应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主要包括保证质量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安全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

2.2项目资源管理的优化

项目资源是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技能等形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其费用一般占整个工程总费用80%以上。均衡资源在施工过程中的投入、采用合理的资源使用结构,减少资源耗总量,依据工程施工实际需要采购和储存材料,配置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降低成本。

2.2.1利用工序编组优化调整资源均衡计划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需要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资源的供应与需求易出现不平衡。因此,资源计划应当包括对所有资源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确定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的供应与使用计划。编制合理的施工工序,确定资源在某一时间段的需求量并作为施工总体网络计划中限制条件的资源,有助于施工方案成本指标的优化。

2.2.2推进组织管理中的团队建设与伙伴合作

项目组织作为一种组织资源,对承包商在施工中节约项目管理费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内应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管理,加强项目管理机构的团队建设,对外与项目参与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2.2.3基于供应链和伙伴合作的材料采购与库存管理优化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材料品种、数量多、规格型号复杂,其材料费用占施工成本的比例高。材料易受时间、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材料的季节性消耗和阶段性消耗问题突出。承包商应在保证材料及时供应的前提下和供应方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材料的仓储费和工地保管费,同时,并能根据业主对设计的变更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变更及时调整材料的供应。

3结语

篇6

关键词:道路;设计方案;方案优化

引言

道路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成后能否满足当地城镇建设和民众出行的需要,影响到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运营条件的好坏,关系到该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最终决定该道路的社会经济效益[1]。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技术等方面都面临着更严格的标准,需进一步优化道路设计方案,从而形成总体更优的、更加满足经济、财务、环境和社会要求的道路设计方案,改善和优化区域公路网结构,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方便人们出行,达到促进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目的[2]。

1方案优化目标

道路设计方案的优化应在遵守一般道路设计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规划和需求,重点考虑居民出行、占地拆迁、环境噪音以及老路与新路衔接的问题,以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坚持现行建设部行业标准、规范,紧密结合道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使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三方面协。调统一[3]。

2技术方案优化

技术方案的优化主要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沿线地形地物、地方规划、地质水文等,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区域公。路网结。构,提。高区域公。路。路。网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案优化应结合实际情况,始终遵循“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原则,按照“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美观、经济”的设计理念,依据安。全性、服。务性、自然性、协调性、地区特性原则进行设计,兼顾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做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降。低。工。程。造。价[4]。

2.1技术优化

路。线。布。设在服。从总的路。线。走。向和主。要。节。点,以及安全选线、地质选线的前。提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尽量避开集中安置区,沿河边和山坡坡脚布设,减少土地占用和分割;(2)以环保和节约耕地为先导,尽量减少高填、深挖路段,以桥、隧方式通过;(3)对隧道弃渣,除用做各种筑路材料的料源外,其余选择河湾、支沟等集中弃置,并平整成耕地或安置场地[5];(4)保持好原有的完整的排灌系统,不降低土地原有的功能;(5)设置必要的挡防设施,以收缩坡脚;(6)采用新建和旧路利用相结合的路线方案,增加方案旧路利用率;(7)对原道路转弯半径极小处进行截弯取直,平、纵面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并有效地考虑平交通功能使用,保证路线的经济性,提高运营质量;(8)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工作,以免影响居民生活、出行,避免不良的社会影响;(9)布线设计时,充分考虑路线经过区的地形、地质状况,尽量选择地势较平坦、工程量小的区域通过。

2.2经济优化

合理地降低工程造价,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道路部分1)根据项目技术标准的特点,灵活采用技术指标,不片面追求高指标;2)避免大填大挖,合理控制道路本身用地规模;3)结合平场土石方,合理利用纵坡调节路基土石方;4)充分利用当地实际情况和排水总规划,尽量减少沟槽开挖土石方,对排水设计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减少工程造价;5)对工程设计当中,须加强方案设计比选,减少工程造价;6)加大工程地质勘探的投入,确保全线地质勘探的数量和质量,坚持以钻探为主,地质调绘、触探为辅的原则,为桥等特殊构造设计提供足够的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减少工程变更来减少工程投资;7)积极采用路面新材料和新技术。(2)管网部分1)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尽量缩短管网线路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土地,便于管渠施工和运行维护;2)尽量沿现有道路布置,处理好与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以便于施工和检修[5];3)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实现重力输水;4)遵守国家对环境保护及输水工程等有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及要求,并与城。市道路、给。水、排。水、防。洪、环保、绿化、电。力、电。信等工。程规划相协调;5)系统考虑输水工程总体方案,使在满足水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总费用最低;6)充。分。利。用现有管。道设施,合。理。确。定污水管。道的各种参数、管材和基础;7)输水管的设计应考虑防洪要求,保证洪水期的安全运行;8)对既有管网用户及迁改项目进行方案优化。

2.3环境优化

(1)水污染防治措施优化施工期设排水沟,废水经沉砂池、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作为农灌。营运期地表径流经边沟排入沿线涵洞附井中,充分沉淀后排放。(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优化施工期主要是扬尘污染,防治对策主要以管理为主。施工中推行湿式作业;施工开挖产生的挖方及时回填;出入施工场地的车辆在出施工场地时对轮胎进行冲洗等。运营期建设方制定相应的工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减少道路积尘量。(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优化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合理安排施工作用时间和施工场地布局;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修;车辆运输中尽量避免鸣笛;爆破采用微差爆破。运营期主要通过限制穿越村镇、居民区车辆的车速,在集中居住区域内禁鸣等措施来降低交通噪声。现有学校在完善教室、校舍隔音窗的同时,可在围墙内设置绿化防声林带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可以满足2类声环境要求[6]。(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优化固废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固废不能随意丢弃,应注意集中收。集和清理分类,拆除的建筑垃圾可以运至附近建筑垃圾场弃渣,生活垃圾必须运至附近城市垃圾站妥善处理。(5)水土保持设计优化由于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将导致很长时间内难以自然恢复等现状;项目设计时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遵循了以下原则:1)在满足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公路边坡的开挖,避免破坏原公路侧生态环境;2)岩体风化严重、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措施防护[7];3)完善弃土场防护排水设计,避免其成为水土流失源;4)严格选择取土区域,使其符合水土保持原则。

3结语

道路设计方案的各项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甚至可能存在矛盾。道路设计方案优化只能在综合各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矛盾与要求权衡利弊,对方案进行优化,使总体优势得到扩大,因此优化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方案之间各有优缺点,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恒.公路路线方案合理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

[2]宋扬.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3]高辉.大型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

[4]雷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精细化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于景洋,齐世华.长距离管道输谁运行中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6,(05):375.

[6]刘伟伟.基于小城镇道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总概算、施工图预算和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文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以施工图纸,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劳动组织、工程洽商、设计变更、施工合同文件等为基础编制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先进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尽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

1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

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建设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设计中两个必不可少的专业,是评审设计文件质量的主要内容,是考核工程经济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在保证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而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动态的和连续性的.应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前期、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反复对比、选择是一项重要内容。

1.1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作用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中,除材料的价格因素、设计原因、施工工期、业主及地质状况等原因外,施工组织设计的不断优化和选择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

1.2工程造价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反作用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同样影响着施工方案的优化。要做出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人员还必须借助于工程概预算知识,如在施工布置、设计合理而施工方案不同的情况下,除方案本身的优劣外,工程造价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方案的优选。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最优施工方案技术上是先进的,但同时必须经济上合理。要确定和衡量各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必须根据工程概预算的造价数据。如果我们的设计对象只有实物指标,如土石方开挖、填筑,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建筑面积等的数量,仅凭实物量指标是难以比较方案优劣的,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计量单位或尺度,这就是货币指标。单位工程造价指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等造价指标,是从正确合理的工程概预算文件中综合分析计算出来的。利用这些指标可将各个施工方案在经济上进行衡量比较,选出经济上最优方案。与技术上的合理方案相协调,进而得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优化方案。可见,工程概预算对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方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影响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阶段,施工阶段的投资占工程建设投资的65%以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每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包括: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保证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组织措施、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实现减少利润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有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对主要分项工程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对易发生质量通病、危险性较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等做出重点技术和管理措施。另外,根据建筑产品的地区性、工程施工场地状况、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气候、及所处地区的技术经济条件等,科学配备资源,合理布置现场,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出合理的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同样影响着施工方案的优化。技术措施是以经济措施作保障的,要做出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人员还必须借助于工程概预算知识,熟悉定额涵盖的内容。对工程的每一部位都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准确的基础资料,确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选用较经济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控制施工造价的目的。如在施工布置、设计合理而施工方案不同的情况下,除方案本身的优劣外,工程造价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方案的优选。施工方案中应将定额中不包括而在生产实际中必然发生的经济问题反映在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

3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3.1工程造价管理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关系

工程造价管理是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同时进行的,是针对整体施工目标系统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要协调好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成本节约。工程造价的节约是在保证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工期合理、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无污染。只有在合理的质量、工期、安全和环境管理水平下,才能保证造价合理;要保证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的统一,就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根据工程地点气象状况,工程水文地质状况,工程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筑物情况,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等,合理确定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施工段划分、施工方法、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各施工段的劳动力、工期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环境保护保证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各个环节,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要真正做到少投人、高效益,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环境、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3.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生产力,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预先设计的一套运作程序和实施方法。要达到控制工程造价,首先选择优良的施工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其中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利用工程特点,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先进适用的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是形成新的、更完善的方案主要手段,必然会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提高工效,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3.3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

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转变单纯为施工组织技术服务的观念,将技术服务从经济的观念贯穿于编制过程的始终。由于参加编制施工组织的技术人员要对整个工程各个分部、分项、重点、关键和难点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全面分析,合理确定措施耗量的摊销,以求施工组织设计的准确性、经济性、实用性和全面性。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牵头,技术、生产、经济、财务、等分管负责人同时参加方案的编制,调动广大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编制出一个既符合技术,又符合经济规律和效益要求,并有利于合同管理的综合技术经济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编制和审批。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工程施工活动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应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交底。要着重作施工规划交底;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实施中因工程条件或其他相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要随时进行调整,及时补充完善,使其自始至终真正起到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除险加固,进度控制

Abstrac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ment project,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guarantee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control, ensure that measures through engineering example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ilapidated reservoir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and the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blems reinforcement, schedul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3平方公里,总库容728万立方米,主要由大坝(含副坝)、溢洪道、左灌溉发电涵管、右灌溉涵管和坝后电站组成。

2进度保证的主要措施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内容多,施工交叉及相互干扰多,施工关系复杂。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实现195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工程进度经不起半点折腾,来不得丝毫放松。因此,项目部采取超常规和特事特办的办法,狠抓进度控制不放松,并狠下功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2.1组织与管理措施

2.1.1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

施工中,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编制工作流程,落实进度计划的执行。经过咨询了解,施工单位组织人员精心编制了一份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突出做好主体工程施工安排,重点确定了进坝公路、大坝防渗墙、灌溉发电涵管、大坝土方填筑、大坝预制砼护坡和溢洪道几项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的施工关系,解决它们的施工交叉干扰和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了它们具体的开工、完工时间和控制性进度目标。

2.1.2加强进度管理,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及时发现各主要工作环节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比较,提出进度纠偏措施。9月上旬,检查发现,施工单位所上的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不能满足大坝防渗墙控制性进度目标要求,项目部、监理部果断决策,要求施工单位在大坝中段再增加一台机组。由于抓得早,及时采取措施,使原来认为很难按时完成的大坝防渗墙工程最后按期完工。大坝灌溉发电涵管拆除重建项目,在库水位还较高的9月中旬,就开始进行出口段后2节涵管的施工,但施工进度迟缓,检查分析表明涵管也将无法按期完工。至10月中旬,库水位基本放空时,项目部、监理部当即要求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在涵管进口段增加一个班组,增加一个作业面,同时加大模板投入,配足4套内外模板,这样两头并进,日夜奋战,抢抓进度,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涵管浇筑,比原计划还提前完工。及时为后续项目施工留足了工作面和交通道路。通过采取纠偏等管理措施,进度落后的情况得到及时纠正。

2.1.3加强施工保障工作

项目部及早落实完成了现场办公、供电、通路、占地、仓储和后勤等施工保障工作。工程一开工,即解决了2台施工变压器安装和专线供电方案,保证工地施工无特殊情况不停电,及时修通了6条主要临时施工道路,确保施工交通需要。及时在坝脚下平整出一块约1.2万平米的场地,解决了浇筑预制块施工场地不足问题。

2.2技术措施

2.2.1优化设计,确定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原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不一致的情况,项目部专门请来省水利行业资深专家到现场召开了 “工程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研讨咨询会”,专家们重点对大坝防渗墙、坝基防渗、灌溉发电涵管和溢洪道加固等几项重大问题提出了工程设计优化意见。通过设计优化,经采纳专家意见,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确定采用射水法造大坝砼防渗墙(墙厚0.35m),取消坝基帷幕灌浆,取消灌溉发电涵管挖孔桩基础,改明洞内套钢管为钢筋混凝土涵管结构、并缩小了管径(管径采用内径1.8m),溢洪道消力池位置调整至0+235~0+250,泄水渠衬砌长度调整为实施280m等。

根据部分坝段土质松散,射水造墙作业塌孔严重的情况,及时通过设计变更改为采用高压旋喷工艺方案。大坝及坝肩0+010~0+069.28(左岸管身段新填土),0+171.20~0+189.92,0+395.84~0+460.00,由于射水造墙施工作业塌孔严重,无法成孔和造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变更采用改为高压旋喷灌浆工艺。

通过优化设计和对部分工艺措施进行设计变更,确定了较为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原设计方案中存在阻碍施工的几项重要技术难题,施工进度也更有了保证。

2.2.2精心施工,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精心安排施工作业,狠抓重点关键项目施工进度。为此,经认真分析,确定并采用先进合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如下:

大坝防渗墙施工: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工艺在我省水利行业使用较多,工艺较为先进、成熟。经过设计优化,在施工中采用该工艺。技术方案安排为:在总长只有160m的大坝上,布置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从两端向中间迸进会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率高,9月初又在坝段中间增加了一台设备,这样,三台机械同时作业,确保了防渗墙按期完工。

灌溉发电涵管施工:经过设计优化,灌溉发电涵管采用内径为1.8m的钢筋混凝土圆涵结构,管轴线位置偏移老管左侧9m。考虑水库水位较高,无法实施全管段施工,采取了分段组织的施工技术方案。9月初,先安排出口段后两节管段的施工,待10月中旬,库水位放至死水位时,再在进口段填筑围堰,进行全管段施工。全管段施工时又采取上、下两端迸进的方法,施工工艺安排上,模板、钢筋、混凝土工在不同管节上穿行流水作业。

灌溉涵管封堵施工:采用人工挖竖井,在井底向原涵管内浇灌混凝土填堵进行封堵。由于灌溉涵管管径小,只有60cm,人无法进入作业。我们采取先在封堵的两端用棉絮堵住,两端的棉絮之间用铁丝连接固定,再浇筑封堵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封堵质量。

此外,其它各项工程施工,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对工艺进行改进、调整,也有力促进了进度加快。通过采用先进合理而成熟的施工技术方案,精心组织施工,重点确保了几项主要关键项目的施工进度,为顺利施工和按期完工起到了关键作用。

2.3经济及其它措施

篇9

论文关键词:总量控制  离散规划  模型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以往规划方法求解离散规划问题的不足,通过对离散规划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求解离散规划问题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通过目标和容量两种总量控制类型的离散规划模型的应用实例,为实施污染物排放区域总量控制优化提供了简洁易用的规划方法。

实施污染物排放区域总量控制过程中,常常要对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进行优化,而优化的基本手段就是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环境规划模型,求解则视有无离散变量,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和线性规划方法,在以往的线性规划中,对于离散的数据常常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如分段线性化,形成线性函数,以满足线性规划的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解决了计算上的难题,但往往使计算结果没有相应可操作的方案,在实施中造成难于操作、结果偏差大的情况。而近来广泛应用的整数规划虽然能解决离散规划问题,但要求规划者有良好的数学规划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合理、逻辑模型清晰和数学模型精确的规划模型体系。同时,整数规划需要分配大量的决策变量,占用相当大的计算机内存资源,限制了规划模型可求解的实际规模。

1离散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解决环境污染实施总量控制的过程中,当污染源达到浓度控制排放标准,受纳体(如大气、水体等)仍不能实现其环境目标时,需要根据受纳体质量标准,优化分配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以保证总量控制的实施。优化的基本内容是环境质量标准与改善受纳体环境的技术措施及经济投资。各个污染源的技术措施及经济投资很难用一个连续函数加以表达,尤其用简单的线性连续函数表示。由此可见,离散规划问题就是在具有各污染源的若干项技术措施及对应投资的情况下,寻求满足受纳体环境质量标准或受纳体功能区质量要求的、投资最小的各个污染源的技术措施组合方案。离散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可表达如下:

从上述离散规划数学模型可见,要求解离散规划的最优解其关键是如何确定k(j),也即每一源被优化的方案号。同时,为了求解离散规划对模型数据有如下的约定:同一污染源其排放量与投资额是一一对应的反序满单映射关系。简单地说是排放量按从小到大排列,投资额则按从大到小排列。这一约定不仅在技术上很容易做到,而且可以保证每一个源进人模型的方案是优化的。

从离散规划模型可知,该模型要求提供尸表(各个污染源不同削减措施下的投资额表)、b表(各个污染源不同削减措施下的污染物排放量表)、a表(各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对各个控制点或面的影响系数表)、ds表(各个控制点或面的环境指标值表)等4张数据表,无需环境规划者自己动手逐一描述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其简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显而易见。

2最速下降搜索解法的基本原理

针对离散规划模型的结构和特点,离散规划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种特殊组合方案,可以判定有解还是无解,是最优解还是可行解,通过试探法确定当前解是否可进一步向最优解逼近;在试探法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最速下降搜索法求得的组合方案和目标函数减少最大的组合方案,前者作为下次搜索的初始组合方案,后者留待备用。离散规划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求解方法和计算步骤详见文献〔6〕。

3目标总l控制应用实例

目标总量控制是指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出发,制订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的总量控制类型。其主要步骤为: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目标总量控制以排放限制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制性研究人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在目标总量控制中,约束条件中控制点个数m=1,影响系数a(i,j)=1,控制指标值ds(i)为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

现以秦皇岛市某控制单元的目标总量控制为实例,该控制单元实现总量控制的污染源有9个,实施目标总量控制,其各个源技术治理措施方案的排放量与投资额见表1和表2。表中投资为o的方案即未经治理的现状方案,其相应的排放量为各源的现状排放量,该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总量为28254.4kg/d。若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为总负荷的50%,即ds=14127.zkg/d,则计算结果:最优解x(o)=〔1,l,2,l,2,1,1,1,2〕,括号内数字相应污染源的方案编号:投资为234.95万元;污染物负荷削减量为14159.6kg/d;削减率为50.11%;投资当量为60.2665kg/万元。限于篇幅,因已有离散规划软件不再给出详细计算过程。

4容量总量控制应用实例

容量总量控制是指从受纳体区域容许纳污量出发,制订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的总量控制类型。其主要步骤为:受纳体区域容许纳污量一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质量标准或功能区保护目标为控制基点,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可达性两个方面进行总量控制的负荷分配。

某河流流经一城市,按照水环境功能保护要求,将该河流划分为3段,采用不同标准加以保护。为了实现环境目标,对排人该河的6个重点污染源实施容量总,量控制,其治理措施方案的排放量和投资额见表3和表4,各源对3个控制断面的影响系数见表5,3个控制断面的水质标准见表6。

利用最速下降搜索解法可以获得本离散规划问题的计算结果:最优解x(o)二〔l,2,1,2,3,1〕;目标函数值(投资)=108400(万元);负荷=3539.200(kg/d);占总负荷的45.95%;环境资源利用分配情况如表7。

5结论

离散规划模型是我国环境界在总量控制的实践中认识和提炼出来的典型环境规划模型,克服了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之不足,其计算方法充分利用了离散规划模型的自身固有规律,提出的离散规划模型体系具有规划模型结构简洁、概念明确、优化结果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从80年代开始离散规划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的离散规划问题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完全满足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控制的要求,增强了寻求最化优解的能力,可以实现区域内多个控制点或面的同时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离散规划的计算规模和计算速度,提供了灵敏度分析的手段,更适合于环境标准的科学制定和合理的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钱颂迪主编.运筹学(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2杨林锡、邓成梁、甘应爱编.数学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3

3(美)d.m.希梅尔布劳著,张义案等译.实用非线性规划,科学出版社,1981.5

4车宇湖,王华东,刘培桐.大气质量标准技术经济评定的数学模型环境科学学报,1982,2(2)

篇10

【关键词】基础 数据库 优化 压裂 管理 效果

1 基础数据库进行优化压裂管理的优势

按照“措施前培养,措施中监督,措施后保护”的基本思路,以构建压裂井数据库为管理基础,将压裂井各阶段重点工作,以各相关岗位对数据录取、井况反馈的书面填报进行汇总的形式,实现统筹兼顾的管理运行模式,一方面使基层工作主线紧紧围绕“措施井三阶段”管理重点,另一方面,实现压裂单井管理的高效运行。

2 主要做法

(1)确定压裂井管理目标。第一,压裂前一是要依照方案设计要求,落实单井数据、泵况的准确性,依照压裂前保护方案的要求落实相应工作;二是要对该井目前的生产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反应情况,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措施前培养方案的实时调整。第二,在施工中,一是对于喷势大且不能正常下泵投产的井,采取带压作业下泵或自喷生产措施,井口自喷生产压力控制在0.8~1MPa之间;二是为避免压裂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砂卡问题,投产15天内严格监督,禁止洗井;三是严格监督压裂井放喷情况,并在压力下降的第一时间,协调作业队施工。第三,在开井后,一是确保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严格落实开井初期连续10天取样、量油,开井3~5天内录取动液面、抽油机井录取功图;二是及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上调生产参数,确保压裂效果;三是对压裂井进行旬度跟踪对比分析,针对措施递减等情况反馈至相应部门,进行调配注等相关建议。第四,上传数据库,通过上传至网络上的“数据库”的明确导向作用,令各个岗位在压裂井管理上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协调统一并且全年压裂井资料完整、数据提取便捷。

(2)构建压裂井“数据库”,升级四级管理体系中的基层两级管理。在采用实施压裂井精细化管理后,原本的基层两级管理地质队、采油队得到了管理体系的升级优化,具体方式为:由地质队措施岗,以压裂前、中、后三个时期为骨架,构建压裂井数据库,使地质队、采油队具体工作任务更细分更明确,使各相关岗位工作职责与数据库的各个项目精确对应,各责任落实程度的考核依据更清楚,反馈更及时,此外,数据库上传至网络,还大大促进了各岗位间的协调、沟通,使相互间配合更加流畅。在压裂井管理中我们引入“数据库”。由地质队对“数据库”中各压裂单井按压裂前、中、后三阶段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将各个管理任务以表格的形式嵌入数据库汇总表,并由地质队组织例会,明确落实数库中各项指标所对应的地质队、采油队各岗位责任人,各岗位依照数据库中各项进行落实并及时填写数据库,即资料落实和执行方案。采油队填报信息后,由地质队进行监督考核。数据库明确指导压裂井各阶段所包括的各环节中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位,以数据库中各项数据的落实为依据,由专项岗位负责进度跟踪、效果分析与核实监督,统筹兼顾,打破原有的以采油队为单元的各自独立管理模式,使压裂井基层各管理单元协作更紧密、任务更明确、反馈更及时。

(3)完善压裂井管理制度。压裂过程中的井况跟踪、现场管理,对地措施效果将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压裂过程合理有序地进行,我们制定了《某区块措施井管理办法》。

(4)确立细分指标项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由矿领导、项目组负责制定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并制定详细的扣分制度,分数与各基层队、各岗位人员的奖金直接对应。

(5)强化监督,对资料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由地质队以数据库对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空白项是否及时填写、规定时间内未及时录入数据的项目所对应的岗位进行考核,并对于现场落实数据与基础数据库数值不吻合的、差值较大的压裂井,所对应的岗位职责相关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采用扣分制直接与责任人当月奖金挂钩。

(6)及时上调参数,促进压裂井初期效果。对于在数据库中体现的压裂初期液面浅、泵效高等各项指标适宜上调参数的压裂井,由地质队第一时间通知机采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出调参方案发送相应采油队。

(7)精细机采管理,确保压裂井平稳运转。制定一套明确有效的压裂井机采管理制度,细化泵况井监控、核实和处理。对生产数据异常的压裂井,及时落实泵况,将泵况井及时上报,并进行密切跟踪。并于每周一下午的机采管理分析例会,对相关压裂井,尤其是日产油在5吨以上的高产井进行问题反馈、井况汇报与方案调整,确保各井运转时率,主动降低泵况发生的可能性,积极控制检泵率。

(8)旬度效果分析,跟踪压裂井注水调整。地质队各区块负责人运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日报跟踪、旬度对比、月度分析的精细管理数据跟踪形式,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提出注水井调整方案,对于正在实施的方案进行跟踪注水调整。

3 实施效果

通过基础数据库进行优化压裂管理,总体取得了显著效果:

(1)各部门协作优势见效,压裂井在措施前没有一口重复报检,降低了检泵率,杜绝了重复作业井的经济费用支出;

(2)上调参数及时、准确,对压裂井的措施效果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共上调参75井次,累计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在推广区块的压裂井管理方面全部达到了方案预产要求;

(4)降低了管理运行的费用;

(5)初步形成以数据库信息平台为主线的基层管理经验,为分公司推行的“数字化平台”与“精细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基层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6)增进了各部门、各岗位间的相互协作,使压裂井管理各阶段各环节通过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基本实现了无障碍沟通,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疏忽可能带来的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