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服务贸易合同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汇服务贸易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务外包 外汇管理
2012年,在外需疲软,商品贸易乏力背景下,中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了服务外包。商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对“十二五”期间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要求。支持与发展服务外包业,可以作为当前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切入点。但现阶段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一方面难以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对服务外包项下外汇收支实行有效监管,改进和完善服务外包外汇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湖北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特点及外汇管理现状
(一)发展特点
2012年1-12月,湖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57.6亿美元,同比增加40.5%,其中,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额同比增长32.67%,主要特点为:一是离岸外包来源地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11月,我省承接离岸外包来源地达60个国家和地区,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多。越南、美国、香港执行额列全省接包执行目的地前三位;对西班牙、新加坡、巴西等地的执行额同比增长超过500%。二是市场主体发展迅速。2012年全年,湖北省新增服务外包企业88家,新增从业人员22249人。截止2012年11月,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6家,共计完成合同额约占全省总额的40%;全省执行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11家,共计完成执行额占全省总额的45%。三是多项业务同步发展。2012年湖北省信息技术外包(ITO)能力不断增强,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47%,业务占比59%。技术型业务流程外包(BPO)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33%,业务占比10%。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迅速,离岸执行额增长51%。
(二)外汇管理现状
目前对服务外包的外汇管理主要在汇兑环节。银行对服务外包项下外汇收结汇和售付汇进行真实性审核,并侧重于售付汇的真实性审核。外汇局根据出口方式不同将 外包纳入相关统计:一是通过海关出口的收汇,属于贸易外汇管理范畴,企业需办理出口收汇核查手续,国际收支统计纳入一般贸易项下的货物贸易。二是通过网上传输出口的收汇,属于服务贸易外汇管理范畴,国际收支统计纳入一般贸易项下的服务贸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管理缺乏系统性指导意见
目前,外汇局没有系统的政策来规范服务外包外汇管理行为,相关政策零散地存在于一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法规中,且缺乏实施细则,银行、企业操作起来普遍存在困惑。许多涉及该领域的法规条款出台部门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存废变化较快,已与当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存在诸多不相适宜的地方,政策的执行效力已大打折扣。如服务外包出口,对于以光盘为介质,进行形式报关的海关通关方式,容易出现三个问题:一是光盘的价值不能反映软件的内在价值;二是仅凭软件相关的出口协议、证书及其备案,银行只能进行形式审核,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交易金额的准确性难以把握。银行对真实性审核比较难把握;三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觉得海关报关、外汇局核查一系列流程方式比较繁琐,采用了网上传输方式,他们不报关不缴税,收汇时凭发票、合同直接结汇,甚至直接以个人名义结汇,有关部门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计。
(二)真实性审核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外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外资全资子公司,该类企业可以通过与境外母公司的交易,对其利润大小、资金汇入形式等进行控制。根据目前的外汇管理法规要求,外资全资子公司开展服务外包业务,银行应对其服务贸易项下的购汇支出进行真实性审核,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但该类业务项下的外汇收入尚无对应的具体规定,银行往往根据企业的申报就结汇入账,使真实性审核较为松散,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服务外包易成为异常资金流入的潜在渠道。
(三)统计监测体系无法反映专项数据
在目前监管系统中,没有专门针对服务外包设计的统计指标,而是与其他指标合并统计,这是由于监管系统的统计指标建立在国际收支编码的基础上,而国际收支编码尚未对服务外包设立专项代码,造成该部分缺乏专项统计数据,若将相关指标进行合并又存在统计范围扩大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服务外包政策
一是由外汇局牵头,与海关、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制定服务外包规定,解决目前缺乏专门规定的问题。二是针对服务外包的具体情况,采取区别性的审核要求,保证真实性审核的有效性。如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结汇凭证应包括相应的合同、发票、业务量统计表等资料。对软件出口采用网上传输方式的,银行应审核发票、主管部门核定的外包合同等。
(二)对大额服务外包外汇收支要求提交专项审计报告
由于服务贸易产品的特殊性,非专业人士难以判断合同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为降低风险,对于大额服务外包外汇收支可引入中介机构,借助会计、审计和其他专业中介机构,对大额服务外包合同以及计价、价格转移等方面进行专项审计,由企业提交给审核部门。
(三)提高对服务外包的统计监测水平
在外汇局系统中进一步细化交易类别,列出二级交易目录,如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项下设立软件出口等(ITO)子项目。在“其他商务服务”项下设立咨询服务等(BPO)子项目。以避免不同部门间的统计数据相关口径不一致,从而有利于企业申报服务外包数据后,不同业务系统和监管系统可共享数据,减轻二次统计数据处理的压力。
篇2
一、 出口加工区的主要作用
吸引大量外资,为促进技术引进和产品产量,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条件;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通过内联和技术,人才的扩散,带动和促进国内其他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出口加工区企业主要政策比较与业务应用
1.在对外贸易经营权核准方面。区内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即可申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享有可自主对外办理进出口业务。出口加工区是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扩大对外贸易,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目标,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供出口。设立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多为出口型企业或与之相配套服务的贸易物流企业,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很强。是否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是各企业自行办理进出口业务的前提,对外贸易经营权取得的时效性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区内企业自设立之日起即可申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享有可自主对外办理进出口业务,从而为企业自行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出口免税争取了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境内区外企业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需进行申请审批,并办理海关、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相关变更手续,且在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为审核期,审核期满合格后,才能享有自营出口权,在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之前不得办理自营进出口相关业务。
2.在外汇管理方面。区内企业根据需要可开设一个或多个外汇账户,收入外汇时,凭合同(协议)、发票等入账外汇账户,不需要进行外汇结汇,外汇收入全额留成;支付外汇时,凭相应的合同(协议)、发票等凭证,可从外汇账户支付,不需要办理购汇支付。收入外汇时既可进行外汇留成,也可根据资金需求将外汇账户资金进行结汇,结汇后转入人民币账户;支付外汇时既可用外汇账户原币支付,也可用人民币购汇支付,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避免因外汇结汇与购汇产生的汇率差。境内区外企业可申请开设外汇账户,所有外汇收入凭关单、合同、发票等进入外汇账户并同时进行结汇,外汇收入不留成,企业的外汇账户实际为结汇后人民币;待支付外汇时,凭相应合同、发票等单据,需办理购汇手续进行支付。结汇与购汇会产生汇率差,为企业增加费用支出。
3.对境外收、付款方面。区内企业向境外销售货物时,凭合同(协议)、发票等办理外汇收入入账手续,不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区内企业向境外支付进口货款,凭合同(协议)、发票、到货单等办理进口付汇手续,不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通关便捷,操作简单。境内区外企业向境外销售货物时,需凭出口关单、发票、合同等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境内区外企业向境外支付货款时,需凭合同、发票、进口关单等凭据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手续相对复杂。
4.国内外贸易结算方面。区内企业同国外厂商进行贸易结算时,可用外汇账户直接付汇结算,也可用人民币账户购汇后进行结算;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凭相应的合同(协议)、发票等凭证,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货物贸易项下交易,可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可以外币计价结算;货物贸易项下从属费用计价计算币种按商业惯例办理;服务贸易项下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境内区外企业同国外厂商进行贸易结算时,需用人民币购汇后进行支付;在境内区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用人民币结算。
5.出口退税方面。区内企业之间的应税产品和劳务免征增值税;所有从出口加工区出口国外的物品均为一般贸易,免征增值税,也不进行出口退税。区内企业对销往境内区外企业的货物,按制成品征税。区内企业对生产耗用的水电气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支付单据可申请办理退税。对加工区内的生产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水电气凭供水、供电、供气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及加工区内企业支付对应水电气的银行付款单据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手续,水电气的退税率为13%,供应单位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退税率为征收率。
境内区外企业对加工、修理修配企业征收增值税,对其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退税率分别为17%、16%、15%等七档税率。境内区外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免征增值税,但其进项税不予抵扣或退税。对一般纳税人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为审核期,在审核期间出口的货物,应按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税务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将上述个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退还企业。审核期满合格后,生产型企业可自营出口并在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境内区外企业产品销售给区内视同出口,区外企业凭海关签发的出口报关单据和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可申请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6.在进口生产设备、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方面。区内企业进口生产设备、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等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所有从国外进口出口加工区的物品均为一般贸易,没有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区内企业之间相互进行的加工及劳务没有进口环节关税,免征增值税。境内区外企业进口基建材料、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等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增值税可进行进项抵扣。境内区外一般纳税人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用的水电气以供水、供电、供气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进行申报抵扣。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企业购入材料及半成品,视同企业进口,需进行海关报关,并征收进口环节的关税及增值税。
7.在加工贸易生产用料件进口方面。区内企业为其进料对口而进行采购的材料予以免税,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而进口的料件和材料予以保税;区内企业实行料件保税,取消手册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行备案制度。区内企业因产品特殊工艺或需要对半成品运往区外进行外发加工,海关对其半成品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待半成品返回区内后保证金予以退还。境内区外企业为进料对口而进行采购的材料予以保税,实行保税料件使用手册和银行保证金管理,进出口报关制度,按合同逐项审批,电子和人工审单,逐本手册核销。境内区外企业若改变产品用途而进行内销,对保税进口材料的内销部分需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境内区外企业因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需将产品运至加工区内进行某项工序加工的,海关比照出料加工管理办法进行监管,运入加工区内的产品,海关不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税务机关不办理出口退税。
8.在海关通关、报关方面。海关对加工区企业实行电子账册管理,实行总量扣减,滚动核销,在通关、报关手续上给予方便和支持,大大的简化了通关、报关手续和管理程序。除特殊产品实行配额管理,一般对区内企业不进行配额管理。在出口加工区提供高效管理,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区内事物,提供进出口申请、报关、外汇管理、商品检验等方面业务,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同时一般在区内为生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包括储运、卫生、员工公寓、银行、税务、电力等机构,实行“一条龙”服务。海关对境内区外企业因其注册地点不同,注册区域分散,对境内区外企业加工贸易实行开放式管理,并有工作时间限制;海关、银行、外管局、税务等各管理部门独自运行并开展工作,配套设施由境内区外企业自行选择解决方式。
篇3
央行在2015年8月对汇率机制进行了再次改革,迎来了全新的汇率机制市场。在新的汇率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性得到了增强,变动幅度也在变大,使得人民币汇率更进一步地市场化。汇率不定向的变动,使得外贸企业要面临外汇交易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所以外贸型外贸企业应该如何避免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了解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成为了我国外贸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结合自身企业的外汇种类所承担的外汇风险,提出一些外汇管理及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以期有利于贸易型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汇率机制;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分析
贸易型外贸企业是一个中间链企业,是根据客户对进出口商品的需要,从而对商品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是由供应商提供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的客户。在新的汇率机制下,由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很难进行预测和准确判断,给贸易型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汇率风险,同时也对企业的利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外汇风险的意识,清楚企业业务可能产生的各种外汇风险,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来及时防范,从而避免外汇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我国新汇率机制的影响
我国自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一直施行放宽汇率浮动区间政策,以汇率机制能够市场化为前进目标。但是,事与愿违,自从2005年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地上升。特别是在2014年到2015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升率高达9.5%,同期的日元、欧元都处于下降的状态,而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在全球都是居前的。2015年8月份,央行制定了新的汇率机制改革,并予以推行。新的汇率机制改革规定:做市商每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票活动之前,参考前日的有关收盘汇率,并且结合外汇供求情况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等因素,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的相关报价。所以本次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强,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预测难度,更加地趋向市场化。在新汇率改革时代的背景下,贸易型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外汇风险,也将会迎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促使企业要建立新的防范外汇风险的制度和有效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概念
外汇风险是指因为外汇市场的波动而导致汇率的改变,从而引起了外币的计算价格的资产上升或者下跌的可能性。所以外汇风险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顺势得利,一种遭到损失。外贸型外贸企业主要从事的务就是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自然涉及到外商,所以交易时均有外币的币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外汇风险。
三、外汇风险分类
贸易型外贸企业自身是不能通过对产品的成本、市场进货价格等进行控制来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只能依靠自身对市场开拓、营销渠道、企业服务等综合能力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利益,所以外贸型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到不同的外汇风险,下面是根据汇率波动途径将外汇风险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是用外币计算价格,正在交易到结算这段时间内货币汇率的变化可能导致汇兑的比例发生改变而产生外汇风险。
(二)转换风险转换风险是指贸易企业在登记财务报表的时候,将外币资产或者负债记录记账货币,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导致企业账面上呈损失状态的可能性。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汇率变动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贸易企业这类风险可大可小,取决于汇率变化时对未来商品价格、成本等程度的影响。就本质而言,以上的三种外汇风险中,只有转换风险是账目损失,它其实并不是实际有损失。然而,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则是外汇汇率已经变化或者将要发变化而对企业利润产生的风险。所以,在外贸型贸易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应该要重点对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进行预测,并且加强对此防范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业务特点及存在风险的探讨
依据贸易企业交易的对象不同将贸易业务分为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根据这2个贸易业务的责任范围不同,又可以把他们分为自营和。各自业务面临风险不同,下面就来分析它们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一)进口业务自营进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找好外商,提供进口货源,同时在国内签订销售合同和在国外签订进口合同,保证货物能够按时间、质量、数量的完成,履行合同,从而让商品从国外进到进口商,最后凭借单据支付货款,达成交易的整个过程。企业为了防止付账后外商不履行合同,不提供商品,企业一般情况下会预付一部分款额或者使用信用证方式来付款。如果在未汇款之前汇率发生了变化,则会给企业利润带来影响,存在着外汇风险。进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接到其他国内进口商的委托,委托办理收单付汇等外汇业务时,从而来实现进出口业务交易。委托进口商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支付贸易企业手续费,外贸企业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处于中介形式,外汇风险由进口商自身负责,外贸企业无外汇风险。
(二)出口业务自营出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找好商家,提供出口货源,同时在国内签订进货合同和在国外签订出口合同,保证货物能够按时间、质量、数量完成,履行合同,从而让商品从国内出口外商企业,最后凭借单据支付货款,达成交易的整个过程。自营出口业务要企业通过自身采购,然后在进行生产,出口给外商企业的整个过程。国外客户大部分同样也会预付一部分款额或者使用信用证方式来付款,企业在发货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够收到外汇,如果企业在收汇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兑换的人民币少了实际面值,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的损失,所以企业面临外汇风险。出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接到其他国内出口商委托,委托办理商品运输报关、结算汇兑等外汇业务时,从而来实现出口业务交易。由于外贸企业只是根据签订的合同约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处于中介形式,存在的外汇风险很小。
五、外汇风险防范及其措施分析
在新汇率机制时代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趋势增强,更加地市场化,预期性降低,波动幅度也由以前的小波浪变成了大波浪,企业面对巨大的汇率风险,这对企业避免外汇风险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大大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加有效预防外汇风险,企业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和流程制度规范,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加强外贸型外贸企业防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看法:
(一)完善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制度在新汇率改革下,外贸企业对内部管理防范应该加强,应该对外汇风险有新的意识,设置独有的岗位人员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汇率波动趋势等,关注外汇市场行情等市场动态,了解汇率市场的走向,对外汇风险评估,从而预防外汇风险[5],减少外汇市场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协商提前或推迟收付款如果企业对外汇汇率市场的走向和改变趋势进行预测,了解汇率市场变动方向,就可以通过与商户直接协商,提前或者推迟来支付合同中的款额,从而来防范外汇风险的发生,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进出口对冲业务贸易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类型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资金去向,外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也是正好相反的。因此,如果有进口和出口两种业务的话,可以进行对这两种业务的金额进行匹配,对进出口金额进行相互对冲,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四)国家政策转移风险贸易型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政策来转移外汇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特别是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时,为了确保项目里的资金能够收回来,要避免外汇波动的风险,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
(五)合同保值条款外贸企业在交易签订合同时,可以经过商定在合同里面加入适当的保值条款,这样可以预防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六)金融产品的使用企业可以加强对金融行业产品的进行研究及使用,可以研究外汇汇率保值的金融产品,例如:远期结汇协议、近期结汇协议等,然后运用这些产品,跟踪汇率市场行情的变化,汇率的走向及波动来对企业商品进行保值,从而避免外汇风险,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不必要的影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与交易到结算期限有关,然而我国的贸易型外贸企业因为自身业务的特殊,在新的汇率制度的制定下,汇率的双向波动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更加的市场化,使得对未来走向趋势预期性也大大的降低。然而外贸型贸易企业面对着巨大的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外贸企业要规范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制度适合避险政策与体系,培训更好的人才对外汇汇率市场进行分析及追踪,才能更好地防范外汇风险,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预测,然后运用专业、科学、合理的外汇风险避险措施和策略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1]郭玮玲.我国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对冲策略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韩伟.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王晓旭.人民币升值下我国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及防范[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4]李刚.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与风险管理效果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4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收支规模日益增大,涉汇主体日益增多,其中,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增长明显。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对于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的监管存在法规不完善、真实性审核难、监测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目前经常转移外汇管理可依据的法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其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已不适应现阶段发展。例如:境内某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达成境外原材料采购合同后,境外企业开始加工生产,但由于境内企业产品主订单取消,导致境内企业单方面取消境外采购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为此境内企业需要向境外企业支付赔偿款。此案例经常转移项下的赔偿款支出,在现行的外汇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银行、外汇局无依据可查。其真实性审核主要依据交易主体提供的合同或协议、发票或支付通知等等,而这些完全由交易主体随意愿制作提供,银行和外汇局难以考证、判断其交易行为及交易金额的真实性。
同时,目前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仍然执行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而对于除捐赠项目以外的境内机构经常转移收入业务没有直接的管理法规依据。如国外支付的赔偿款、涉外税、罚款追缴款等外汇的收结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形成“政策真空”。由于银行在这些业务操作时无规可循,企业经常转移项下外汇资金收结汇随意性大,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渠道和监管盲区。例如对于赔偿款项,境内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与境外机构签订的进口贸易合同造成表面上违约而获得赔偿,而这有可能产生境外不法资金名正言顺流入境内的后果。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其母公司或境外投资机构间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中,签订一份货物协议,较无关联关系公司间或许存在一些便利条件,外汇指定银行在受理业务时,对此的甄别也无据可依。
另外,服务贸易系统经常转移项下“一年以上雇员汇款收入(支出)”与收益项下“职工报酬”产生混淆。按照国际收支统计,收益中的“职工报酬”是指一年以下雇员汇款收入(支出)。而对于“一年以上和一年以下”以何为据,《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各外汇银行执行不同。例如支付外籍员工工资时,有的银行按照雇佣合同的期限,有的银行按照护照最后一次入境日期距本次办理业务期限,更有银行在无法确定该人员工作期限是一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下时以企业说法为准,这就造成银行在申报此项业务时,执行标准具有随意性。正是此类原因,最终造成了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数据的失真,给其统计、监测分析带来了较大的隐忧。(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金州新区中心支行)?
篇5
一、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企业外汇管理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外汇管理人员多半是从企业国际贸易和财务会计人员中产生的边干边学的实干家,多数人是身兼多职,对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而频繁变化的外汇政策掌握有一定困难,加之近几年企业内部岗位变动频繁,从事外汇业务方面的新人、新手较多,出现了既懂外汇管理政策又会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模式,有利于外汇管理专业人士到企业,帮助企业用好外汇管理政策,帮助企业解决与外汇管理有关的一系列相关困难,同时帮助企业培养外汇管理复合人才,从而有效解决企业外汇管理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二)有利于外汇局培养综合型外汇管理人才现行外汇管理体制是根据外汇业务自身的特点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和外汇检查四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又细化分为若干个工作岗位,按照以岗定员的原则安排相应的外汇管理人员。这种外汇管理体制的优点是管理专业、职责分明,岗位人员对自己分管工作相当熟悉。缺点则是不同岗位之间业务联系较少,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大多是能解答本岗位范围内的问题,对本岗位范围外的问题知之甚少。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模式,就是在坚持管理人员自身专业化的前提下,带着企业遇到的困难向外汇局不同管理岗位人员请教求得帮助的过程,对于培养外汇管理人员向外汇业务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培养外汇局综合型外汇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外汇管理人员潜能,争取外汇服务效果最大化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外汇管理水平外汇局主动帮扶企业和企业遇到困难求助外汇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体现出外汇管理理念的不同,外汇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不同,服务主体的社会地位不同,管理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外汇管理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而且有利于外汇局培养综合型外汇管理人才,这种管理模式实行必将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外汇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实行外汇管理人员对重点涉汇企业进行帮扶,不单单是外汇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深入贯彻我国外汇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意义与作用十分重要,有利于带动外汇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齐齐哈尔市对外贸易特点与管理现状
(一)齐齐哈尔市对外贸易特点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黑龙江省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以机械、冶金、化工、纺织和绿色食品闻名遐迩,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达,形成了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厂和北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骨干的一大批重点企业,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有很大比重,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贸易特点是单数少、单笔金额大、周期长、不沿边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地区。2015年1-6月末,全市42家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累计实现全市进出口总值36,546万美元。进出口权重集中在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黑龙江景宏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北方恒阳食品有限公司5家企业。其中,前3家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0%以上,前20家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8%以上,进出口权重非常集中。
(二)齐齐哈尔市外汇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理念逐步深入,齐齐哈尔市中心支局对涉汇群体服务力度逐年加大,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经常进学校入社区,多次组织诚信兴商和外汇政策宣讲活动,主动服务意识在增强,但被动服务的管理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涉汇企业对外汇管理服务需求程度依然很高,心情迫切,急需对外汇政策的传导、培训、执行以及外汇理财和进出口决策上求得专业帮助,外汇管理服务的空间很大,需要外汇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一)客观实在性1、地区的差异性需求。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程度不一、内陆与沿海、沿边对外贸易方式差异较大,客观上要求外汇管理模式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更不能搞一刀切。地区的差异性需求决定了外汇管理模式的多样性,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外汇管理理念的要求。监管与服务是外汇管理职能的两个方面,“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加快外汇监管职能向外汇服务职能转变,形成大服务、小监管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外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服务之中求得外汇管理实效最大化。对内陆地区重点涉汇企业实行外汇管理人员企业帮扶管理,是管理模式适应管理理念的变化在外汇管理实践中的反映,也是追求外汇管理资源效益最大化,改被动等客上门为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实现外汇管理模式改革的有效尝试与探索。3、涉汇企业需求。涉汇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多是国际贸易部门或财务部门,缺乏懂外汇政策会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专业人士帮助解决进出口贸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汇率风险防范问题。外汇局对重点涉汇企业实行帮扶,派员入企提供服务,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帮助企业培养人才。
(二)现实可行性1、人力资源可行。以齐齐哈尔市商务局2015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为例,如果全市确定3家重点涉汇企业,而且每名管理人员只帮扶1家,那么全局30%的管理人员就帮扶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0.26%涉汇企业。如果全市确定5家重点涉汇企业,而且每名管理人员只帮扶1家,那么全局一半的管理人员就帮扶了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82.18%涉汇企业。如果全市确定10家涉汇重点企业,而且每名管理人员只帮扶1家,那么全局的管理人员就帮扶了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2.82%涉汇企业。如果每名管理人员帮扶2家,基本上覆盖了全市所有的经常发生进出口业务的20家企业,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8.15%。每名管理人员帮扶1-2家企业,管理人员压力不大,人力资源可行。2、形式灵活多样,管理岗位工作允许。外汇局管理人员都有各自的岗位和职责,这就决定外汇管理人员对重点企业管理是兼职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平时,外汇管理人员不需要到企业,遇事只需与企业相关人员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联系即可解决。当外汇管理人员工作允许或企业有重大事项需要管理人员参与意见时,外汇管理人员再深入到企业。这样,外汇管理人员一手抓岗位工作不放松,一手抓对涉汇重点企业服务不动摇,在保证管理人员岗位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更好地促进外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涉汇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措施及建议
(一)对内陆地区重点涉汇企业实行帮扶外汇管理模式加以倡导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对内陆地区重点涉汇企业实行帮扶外汇管理模式的引导,对实施效果好的各级外汇管理局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并由上一级外汇局对实行帮扶企业管理模式的下一级外汇局给予支持,以增强实施帮扶企业管理模式的外汇局工作热情和服务能力。
(二)签定合同,使帮扶关系合法化、规范化首先,外汇局划定涉汇重点企业范围,然后向重点企业说明帮扶的工作内容。经涉汇重点企业申请,当地外汇局审核同意,方能建立帮扶关系,并签定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使帮扶关系合法化,帮扶行为规范化。
篇6
根据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精神和《财政部外交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关于印发<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行[2008]230号)的有关规定,各单位应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任务安排,大力压缩出国团组规模,控制出国人数。规范因公出国人员的费用开支管理,强化预算控制。根据文件要求,为做好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购汇人民币限额(以下简称“用汇额度”)的核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做好用汇额度核销工作
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外事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本着“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认真做好用汇额度核销工作。
(一)严格按规定办理用汇额度核销。1.领取非标准用汇的组团单位,按规定需核销的,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我委办理外汇核销手续。外汇核销的项目,必须是出国前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外汇开支项目。核销外汇须提供国外开支的原始单据,不得弄虚作假,虚列支出;2.逾期未核销的单位或人员将被限制办理新的用汇业务;3.未办理核销手续或者从其他渠道购(换)汇的,组团单位或出国人员所在单位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二)切实发挥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及用汇额度双控制作用。财政部门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有关单位应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列示。涉及用汇额度的项目应补充说明该项目的用汇金额。未安排预算或预算中未说明用汇额度的单位视为无出国任务。经市政府批准因公出国(境)的单位应按规定向财政部门办理出国(境)用汇额度,财政部门按照各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规模及用汇额度预算相应安排出国(境)用汇,实行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及用汇额度双控制。其他外事经费有配套人民币资金来源项目,有关单位已申请用汇额度预算的,财政部门相应安排该项目出国(境)用汇。
二、出国(境)用汇的核销的具体要求
(一)出国(境)用汇的核销程序及要求。
出国团组和人员回国后应在30天内凭有效单据到我委办理用汇核销手续。在办理出国用汇核销前需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整理开支单据。各种原始单据要先进行整理,剔除属个人负担的和不应报销的单据,并对申请核销的单据进行翻译,每张单据要用中文(在单据外文的下方)对有关项目进行标注,包括日期、品名、数量、用途、货币单位、金额等,国际旅费和城市间交通费要注明具体起止地点。同时在每张单据背面签上经办人和翻译人姓名,数额较大(折合购汇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开支单据必须要有用汇单位负责人签字。
2.归类、编号装订单据。按照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机票、培训费用、参展费用及经批准的其他费用等开支项目,分别归类,并对相关单据进行编号、装订。
3.正确填写“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核销表”(一式两份,见附件)。包括填制“批准用汇预算数”、“实际开支数”用汇情况说明;填毕由经办人签字后送用汇单位审查。
4.用汇单位审查。用汇单位对报送来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核销表”及原始单据等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用汇预算认真进行审查,对超范围的开支和其他不能报销的开支予以剔除,并提出具体意见,报单位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送我委审核。
5.批汇单位核销。我委对用汇单位提交的外汇核销申请资料和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批准核销,在“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核销表”中批汇部门意见处盖章。用汇单位应凭盖章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核销表”办理相应的财务报销手续。如有外汇结余,应持相关证明文件到外汇指定银行(中国银行市分行或中国银行市民中心支行)办理退汇手续。涉及追加外汇,须向我委报送申请追加外汇报告,说明追加外汇的原因及申请追加外汇的标准等。
(二)办理出国(境)用汇的核销手续需提供的资料。
1.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核销表(见附件);
2.国外开支原始单据;
3.外汇开支情况报告;
4.其他与外汇核销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行政事业单位出国(境)项目的操作流程及管理要求
凡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民政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因公组团出国(境),如需选择中介机构安排在国外的食、宿、交通等社会化服务,或必要时为团组提供前往国家的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的,应按《关于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经办服务实行预选供应商管理的通知》(深财购[2009]18号)办理。预选供应商名单见市政府采购中心网站公告。
(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项目采购及办理换汇、支付流程。
1.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单位)确定采购项目;
2.采购单位确定采购需求,编制集中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
3.采购单位申报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程序确定中标供应商;
4.中标供应商凭中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分行或中国银行市民中心支行(银行)办理换汇;
5.银行审核中标供应商提供的中标通知书和中标供应商与采购单位签订的合同原件,并按规定程序及标准用汇开支标准办理换汇;
6.采购单位凭中标通知书、合同等文件到我委国库支付中心办理集中支付手续。由国库支付中心将款项直接支付给中标供应商。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的,在最后一期付款时除提供中标通知书、合同等文件外,还需附换汇水单,否则不予支付。
7.每月底银行将中标通知书、合同复印件及用汇凭证一并送我委预算处。
(二)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供应商的管理要求。
1.凡不按上述程序办理换汇、用汇的采购单位,我委不予支付相关经费。中标供应商将被取消其预选供应商资格。
2.对未按政府采购程序选定出国(境)经办机构或违反用汇规定等行为的单位予以通报,暂停或取消出国(境)组团,并按《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暂行办法》,追究行政首长的责任。同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团组负责人、违规审批人、核销费用人员的责任。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其他事项
(一)行政事业单位因公赴港(澳)人员申请用汇核销,参见《关于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因公赴港(澳)人员用汇管理办法的通知》(深财外[2006]22号)办理。
(二)我委此前印发的关于用汇额度核销相关文件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依本通知执行。
篇7
论文摘要:汇率是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过汇率制度改革的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波动日趋增大。本文介绍了汇率风险及其现状.重点分析汇率风险对我目对外贸易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措施。
一、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交易汇率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的前提下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T21%;200897~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汇价保持6.83元。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朝着改革预期的方向实现了双向波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开始反映出市场供求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较改革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人民币汇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4月15日.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1.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个基点。汇率的变动会对部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微薄的2%~3%,人民币一旦“被升值”.一部分中小企业将无法面对国际竞争,甚至可能进一步连累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虽然中美现初步达成协议.中国对外经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汇率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金融危机之后新的阴霾。
因此,在有管理浮动,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下,外贸企业不能凭主观意识对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妄下断言.而应不断适应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波动.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三、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价格风险与结算风险
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常常向合作伙伴报价,就面I临一个选择货币的问题:什么货币来作为投标报价货币以及以后用于贸易价款的结算和支付问题招标文件一般会规定投标者可以用某一国际通货来进行投标报价。但在某些行业的招标文件中业主直接规定了投标者的投标报价只能以业主所在国的本币来表示或者用2种货币表示。如果在货币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不能适当把握汇率变动而在投标报价中选用了趋降的币种.一旦中标,就可能承担合同价格贬值的风险。对于分期分批来结算的企业.如果遇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汇率变动造成的货币价值波动.将使企业在兑换货币时蒙受损失。
(二)企业汇兑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订立合同、开立信用证、审证改证再到装船发货。以及之后的议付.每一个过程都必将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样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如果汇率发生变动,企业将可能承受汇兑损失。当外汇汇率上涨时。如果进口货物,支付既定的外汇需更多的本币,进口商将遭受经济损失:当外汇汇率下跌时.如果出口货物.收入既定的外汇结汇后获得更少的本币,出口商会蒙受损失。
(三)企业折算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账面资产一般由人民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共同构成.但综合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则必须统一用人民币表示。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则会相应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的价值改变。目前我国规定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兑换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日波动幅度,在这一规定的影响下,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则其面对的汇率风险要远远高于用美元计价结算。
(四)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十分常见。更有许多企业是依赖外贸生存的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营业状况和企业利润影响颇深。当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以同样的外币能够购买的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减少.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外国企业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额度将会下降.我国企业出13的产品出El数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市场份额.收益下降。而当人民币贬值时.对于依赖于原料进口的加工企业来讲.从国外进口的原料等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亦十分不利。
四、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一)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汇率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
国际金融环境风云变幻.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只有熟练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对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才能将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有必要把外汇风险管理列为公司El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于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加强对汇率变化的检测和预测,尽快适应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正确选择计价货币
如前文所说.正确选择计价货币对规避汇率风险十分重要。计价的货币及其金额将直接成为风险的弥补对象.因此进出口商品用何种货币计价是弥补外汇风险的关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资金的收付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对外投资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一般来说,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劳务或对资产业务计价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在进口商品或对外负债业务计价时,争取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
(三)选择恰当的合同价格和结算方式.适当分散交易风险
针对汇率的不稳定性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时间性.进出口企业应根据汇率变动的趋势和大的国际经济背景选择合适的合同价格、结算方式.合理地分散交易风险。我国出口企业在与外商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如果结算货币呈现贬值趋势,可适当提高出lE价格.或与进口商约定按一定比例分担汇率损失:如果结算货币可能升值.我国进口企业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进1:1商品价格外贸企业还可通过提前或推迟结算时间来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根据结算货币的汇率走向选择提前或推迟结算.如果预测结算货币相对于本币贬值.我国进El企业可推迟进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业可及早签订出口合同收取货款.反之.进口企业可提前进口或支付货款.出口企业可推迟交货或允许进口商延期付款。
(四)有效利用贸易融资工具规避风险。
1.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VI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对于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的出口企业可考虑采用此种办法规避汇率风险。
2.福费廷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就叫做包买票据.音译为福费廷.又称票据买断。通常用于成套设备、船舶、基建物资等资本货物及大型项目交易,融资期限一般在l一5年出口企业将汇票卖给银行后。可将所得外币兑换成本币以规避汇率风险对于经营资本货物和大型项目交易的外贸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3.出口押汇出口押汇是指信用证受益人在向银行提交信用证项下单据议付时.议付行根据企业的申请.凭企业提交的全套单证相符的单据作为质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参照票面金额将款项垫付给企业.然后向开证行寄单索汇.并向企业收取押汇利息和银行费用并保留追索权的一种短期出口融资业务。
4.保付简称保理。指银行从出口商手中购进以发票表示的对进口商的应收账款.并负责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资信、货款催收、坏账担保及资金融通等项目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适用于赊销方式的国际结算出口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可提前得到大部分货款.从而规避了汇率风险。
(五)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汇率风险
当企业既有外币收入又有外币支出。既有外币债权又有外币负债时.要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1.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通过恰当地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出口商或进口商可以锁定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使用掉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是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一种期限、一一定数额的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另一种期限、相同数额的同种货币的外汇交易。这种金融衍生工具.是当前用来规避由于所借外债的汇率发生变化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一种主要手段。
篇8
《2000通则》规定了E、C、F、D四组贸易术语,共13个贸易术语,其中FOB、CFR和CIF为常用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贸易术语,其价格因素不同。
一、价格构成
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最常采用的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三种术语,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买方自该时刻起,承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
CFR――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卖方必须支付货物运到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是货物交付后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因货物交付后发生的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交付时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承担。
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卖方必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是货物交付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因货物交付后发生的事件所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交付时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承担。
可见,在上述贸易术语中的价格构成中,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进货成本、费用和净利润。其中,费用的核算最为复杂,它通常包括国内定额费用和国外费用两部分。而国内定额费用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整理费、包装费、保管费、搬运费、报检费、产地证费、报关费、银行费、通信费、管理费等。定额费用一般占进货成本的5%~10%不等,由各外贸公司按不同商品实际经营情况自行核定。在集装箱运输下,国内定额费用还应包括堆场服务费、拼箱服务费、集装箱及设备使用费等。
国外费用主要包括国外运费和保险费,如果有中间商,那么还应包括将支付给中间商的佣金。
另外,我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所谓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帮助出口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鼓励出口创汇,而实行的由国内税务机关退还出口商品国内税的措施。
因此,出口商品的总成本的公式:
出口总成本=进货成本+定额费用-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进货成本(含增值税)÷(1+增值税税率)×退税率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的计算公式如下:
FOB=出口总成本+净利润
CFR=出口总成本+国外运费+净利润
CIF=出口总成本+国外运费+保险费+净利润
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CIF=FOB+国外运费+保险费=CFR+保险费
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FOB+国外运费)÷{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
二、出口商品成本核算
换汇成本和外汇盈亏率是考核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控制亏损、增加盈利、减少外汇换汇成本,我外贸企业在对外报价或磋商交易之前,首先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对外组织成交。
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在我国,目前一般是指商品出口后净收入每一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成本。核算换汇成本同反映出口盈亏的一种形式。人民币盈利率越大,换汇成本越低;反之,人民币亏损率越大,则换汇成本也越高。外贸企业在每笔出易中,应做到其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不高于单位外汇收入的兑换率(银行外汇买入价),即可以获得盈利。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人民币)÷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出口盈亏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盈亏额=(FOB出口外汇净收入银行外汇买入价)-出口总成本(退税后)
盈亏率=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0%
如计算结果是正数,则为盈余;为负数,则为亏损。
外汇增殖率是指加工后成品出口外汇增加的收入与原料外汇成本的比率。原料如果是进口的,则外汇成本按CIF价格计算;如是本国原料则参照FOB价格进行计算。通过外汇增殖率的计算,可以得出成品出口外汇的增殖程度。外汇增殖率的公式如下:
外汇增殖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外汇成本)÷原料外汇成本×100%
篇9
[关键词]外汇风险;国际贸易;防范
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始于自2005年,发展至今已整整10年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汇率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平台的运行环境,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加之我国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使得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加剧。就简单的理论而言,人民币汇率上升1个点,就相当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成本提升了1个点,必然会削弱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国外来说,价格上涨了,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出口规模受到严重影响,无疑给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巨大的威胁。面对当今国际贸易的整体环境,为保证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平台中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对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便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1.外汇风险的概念及其种类
1.1何为外汇风险
所谓外汇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汇率的变化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面临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由于外贸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汇率波动自然就成为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风险因素,汇率的波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为一国的经济实力、国际收支、通货膨胀以及整体政治、经济的发展环境,这些因素有些会使企业遭受外汇损失,有的也会使企业获得外汇收益。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阵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国际贸易中,当前以美元为流通货币,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断加剧,外汇风险不断增大,成为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风险。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企业只有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保障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
1.2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种类较多,基本上可概括为5大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外汇买卖风险及外汇储备风险。下面就这5种风险进行简要阐述:
1.2.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就是企业在交易结算过程中,由于外币和本币的比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亏损风险,换句话说,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时,普遍都是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外汇汇率的改变使得实际获得的本币现金流量减少或实际支付的本币现金增多而产生的亏损。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具体账目表现为以外币计价的未结算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预收或预付、期货交易、远期承兑汇票、国际投资及国际借贷等。
众所周知,时间是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之一,国际贸易过程中,无论采取即期支付还是延期支付方式,都会经历一段时期,而此期间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从而给贸易商带来了结算风险[2]。举例说明,一家贸易公司出口价值10万美金的商品,合同签订时汇率为1美金=7.3元人民币,出口方按照合同价格就可以收到73万元的人民币,由于货款要1个月后才能收到,倘若收款日汇率为1美金=7.2元,那么出口方收到的10万美金就只能兑换成72万元人民币,无形中就损失了1万元人民币。
1.2.2折算风险
我国会计法规规定,我国企业需采取本币就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及财务内容进行核算。折算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就外币债权、债务进行会计报表处理时,在折算成本币计价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在折算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资产、负债的评估情况各异,导致损益不同,加之汇率变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评估风险。譬如,我公司作为一家外贸企业,于2014年12月初购进一台设备,价值为10万美金(含税费),此时1美金=7.2元,我公司应付账款72万元人民币,2014年12月底财务报表出具时,此时汇率为1美金=7.3元,资产价值在报表中反映为73万,比购入时价值多出1万。这就是折算时汇率与购入时汇率不同所造成的评估过大风险。
1.2.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汇率的不可预料性使得企业未来收益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经济风险只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的预期评估,是外贸企业进行整体市场规划的一个过程,也是企业预测能力的体现,预测结果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销售、市场开发及筹资等战略性决策的展开。
1.2.4外汇买卖风险
外汇买卖风险是在外汇买进和卖出过程中产生的,该风险表现为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通过汇率波动赚取差价利益。该风险为从事外汇买卖交易企业的最主要风险。
1.2.5外汇储备风险
为弥补应付外币收支需要,外贸企业都会储备一定的外汇,在外汇储备持有期间,如果储备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引起外汇储备价值发生损失,就会形成外汇储备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外贸企业应当适时依据汇率变动和支付需求,随时调整结构,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
篇10
(一)服务贸易收支基本情况。金融危机结束后,满洲里市服务贸易发展得到有效恢复,据服务贸易监测系统统计,扣除“其它商业服务”中转口贸易收支,截至 2011 年 9 月末满洲里市实现服务贸易跨境收支 1504.26 万美元,比 2010 年和 2009年分别增长 17%和 23%,服务贸易跨境流动资金规模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服务贸易跨境收入 1402.16 万美元,同比增长 13%;服务贸易跨境支出 102.10 万美元,同比增长 69%。但与金融危机前的 2008 年同期相比,服务贸易跨境收支规模仍有较大差距。2011 年服务贸易各项收支除“旅游”受相关因素影响出现的 17%降幅,其它各项均增幅明显。按交易项目收支额排序,收入部分“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772.12 万美元,同比增长11.7%;“运输”386.8 万美元,同比增长 60.5%。支出部分“运输”62.82 万美元,同比增长 17%“;旅游”11.29 万美元;增长 104.9%,“保险”7.99 万美元,增长 519%。
(二)服务贸易收支特点。一是劳务承包收入为满洲里市服务贸易收入的一大亮点。在对俄贸易中满洲里市充分利用地缘和最早获取的劳务资质优势,组织人员赴俄罗斯进行建筑工程、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土地种植等。2011 年共签约项目 158 项派出 6800 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进而大大促进了满洲里市服务贸易收入的增加。截至2011 年 9 月末,共计实现服务贸易劳务收入 772万美元,占同期服务贸易总收入的 55%以上,为满洲里市服务贸易收入的一大亮点。二是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平衡,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小。满洲里市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运输、旅游、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和其它商业等, 传统服务产业在满洲里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金融、通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及体育文化和娱乐服务等项目在本地区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相对较小。三是服务贸易项下结汇远高于售汇,顺差明显。2011 年,满洲里市服务贸易项下结汇活跃程度明显提高,结汇额从2009 年的 1212 万美元,增长到 2011 年的1402万美元,增幅达 16%。“建筑安装及劳务”、“运输”结汇是支撑本地服务贸易项下结汇的主要力量,其增长幅度也最为显著。同结汇方面相比,服务贸易项下售汇略显增长乏力,总是保持低位徘徊的态势。并且“运输”售汇贡献率最大,占59%,服务贸易售汇虽与 2009 年和 2010 年相比分别增长 911.8%和 68.7%,但由于发生额基数小,即使增长率再高,增幅也并不明显,结汇稳步增长和售汇增幅乏力导致 2011 年的服务贸易整体呈现顺差格局。
二、服务贸易收支因素分析
目前满洲里市服务贸易收支虽然呈现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却极易受到国际金融形势及交易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旅游”方面,2011 年 9月在国际股市大幅下跌以及石油价格下挫的影响,导致俄罗斯卢布价格跌至两年来最低点,俄罗斯入境游客大幅度减少,旅游收入也减少到近年来的新低,截至3季度末旅游收入 243.2 万美元,与金融危机期间 2010 年相比下降 17.3%。“建设安装和劳务承包”方面,2008 年末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与中方建筑企业合作的俄罗斯伙伴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款无法按合同约定履行结算,境外工程大部分停工,工人工资无法保证,导致工程款收入减少,据统计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和 2010 年满洲里市“建筑安装及劳务工程”收入与危机前的 2008 年相比分别减少 160%和185%。在“运输”方面,由于俄罗斯民族反复无常特性以及对出口资源的掌控权,使得中方进口企业经常受制于人,俄方曾多次提高各类商品的价格和关税,同时俄罗斯为促进本国就业减少初级产品(例如:原木)的出口,增加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口,这导致货物贸易减少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服务贸易运费的增长,同时也会使在境外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项目受到限制,劳务工程款收入有可能萎缩。
三、服务贸易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真实性难以把握,可能成为异常资金流动渠道。由于服务贸易所涉及的交易性质纷繁复杂,其对应的交易编码亦是多种多样,导致服务贸易交易的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现行的政策法规对服务贸易交易的真实性审核并未设定标准的流程,各外汇指定银行在具体的单证真实性审核操作中缺少相关的政策依据和有效手段,只能审核表面真实性,无法有效判断服务贸易的实质真实性。
(二)服务贸易统计口径不一,影响服务贸易形势分析研判。由于服务贸易具备多样化、复杂化和“无形化”特点,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且无法把握其真实性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大对服务贸易形势变化的分析研判力度,准确掌握服务贸易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形态及变化情况,防范异常资金借道流动。目前服务贸易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国际收支金融系统与外汇账户系统中对服务贸易涵盖的范围不同,对一笔交易是否为服务贸易的认定标准各异,导致无法综合比对多个系统数据,影响了服务贸易形势分析和研判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服务贸易监测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实现有效预警。一是统计数据不完整。如一般统计分析功能报表未将个人服务贸易相关数据统计在内,查询服务贸易收支明细仍需要使用金宏系统,增加了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量。二是涉及个人项下各项功能不能使用。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对个人主体在系统中虽然设置了相关功能,如预警值设置下设置个人主体项目和数据查询下设置个人交易情况查询项目,点击使用时系统均没有反映,没有真正实现交对服务贸易数据全面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不利于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缺少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外汇局难以有效开展监测。《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服务贸易项下,按照政策规定,在 3 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支付就要提供税务证明,但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个人或企业获取相关税务证明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的发展。另外,由于如果存在企业为规避此规定,分拆成多笔3万美元以下的金额对外支付而逃避纳税,外汇局即使通过监测企业分拆发现这些异常信息,也很难对这种分拆行为进行核实。
(五)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政策缺位。服务贸易管理一直采取鼓励流入限制流出的政策,各项法规都是对围绕流出管理制订的,对流入管理基本是空白,银行在操作中一般根据《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十条办理,在对收入的外汇是否属于第六条规定的项目,完全取决于客户的申报和客户经营范围。因此,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可以很方便地从银行流入,办理入账或结汇,如有资本项目外汇以服务贸易名义流入结汇也不会遇到什么阻力,监管流于形式。
(六)其它方面问题。劳务工程款收汇大部分仍通过个人渠道汇回,未能统计到建筑安装和劳务工程项下。目前仍有大部分旅游款是通过个人携入,通过银行结算较少,旅游企业与俄罗斯签订协议在结算方面较为被动,探讨本币结算推广的可行性。
四、对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系统的相关功能。提高系统接口导入数据的频率,完善升级系统相关功能,从而使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成为一个全面、高效的服务贸易外汇数据信息监测平台。
(二)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将服务贸易有关的法规、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规定加以梳理、整合,增强法规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制定出台统一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另外,可根据服务贸易凭证真实性审核难的特点,补充制定对特定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细化对服务贸易外汇收入的审核材料和操作流程,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加强服务贸易培训力度。近年来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应通过采取集中统一培训的方式,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能力,从而使业务人员共同发展,以适应将来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