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市场调研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医疗市场调研

篇1

软件如何进行前期调查、软件推广与反馈?

张进:“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地把互联网上的应用搬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要特别重视‘应用场景’。什么时候、什么人更愿意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做医疗移动App最关注的问题。”

张遇生:“我们通过医生访谈、网上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第三方调研公司的数据等方法收集了医生需求,并以此确定研发的功能。杏树林医学文献在初期的推广主要靠用户的相互传播和微博。软件以后,我们又通过软件内置的反馈功能、邮件、微博和电话的方式和用户联系,取得用户反馈。”

张熙:“开发前期,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移动用户的需求。网站每天都有大量的访问,而这其中使用移动设备的部分用户就是我们主要的推广对象。应用上线之后,我们通过应用内的用户反馈入口以及用户对应用的点评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并改进应用功能。”

李宁:“在应用研发前期,我们针对目标的医生用户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外医药行业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从结果中我们确定了开发药物信息查询类App的信念。在具体的功能方面,我们也咨询了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从医生的实际工作流切入,完成核心功能。”

张锐:“春雨医生在上线前,参考了大量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调查、数据。后获取用户反馈主要靠:基于电话和邮件的用户回访、用户QQ群和每日用户活跃度、停留时间、偏好页面等动态数据。”

提升软件内容品质的关键是什么?

张锐:“国外成功医疗软件受到认可的原因,是其相对于其他医疗健康类客户端而言,比较重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用户体验。专家、机构参与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权威感。”

张熙:“国外成熟的医学专业软件受认可大致会有以下3点原因,一是基于移动设备本身,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无论iPhone或者iPad都可以满足人们随身、随时、随地的需求;二是软件内容更加专业,有更多的行业专家或研究机构参与软件的制作,提高了软件的专业性;三是软件的设计更加精良、用户体验提升。”

李宁:“团队成员具有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背景,使得我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开发更加得心应手。”

张遇生:“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能够对软件的制作和传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就是电影产业里的制片人或者出版领域的名作家,技术创新只是电影特效。”

下一步国内软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张熙:“更多的行业专家、研究机构应去关注、参与到移动医用软件的开发中。”

张进:“这个领域刚刚开启,相信标准和规范会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而逐步完善,标准和规范是风险也是一种门槛,只有既了解行业和专业,又懂得移动互联网的团队才能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这个是大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篇2

TNS(Taylor Nelson Sofres)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调研机构。Ashok Sethi在市场研究领域从业超过25年,在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地区和其它新兴市场消费品、科技、汽车、医疗保健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此外,他还参与了众多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研究,以协助客户制定数字化战略。在就任新兴市场消费者洞察中心负责人之前,Ashok曾任TNS中国董事总经理、TNS驻中国研究方法区域总监。

C=CBNweekly

S=Ashok Sethi

C:乔布斯以不做市场调查而着称,这意味着企业去做市场调查是无用的吗?

S:史蒂夫·乔布斯不是不做市场调查,而是不用传统的方式,比如调查问卷、焦点小组。我相信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师们对消费者进行了大量观察。在我看来,市场调查包括所有观察和了解消费者的行为。传统的市场调查基本就是访谈或者问卷,但是现在的市场调查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现在市场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以观察为基础,比如用“人类学观察法”,例如拜访消费者的家庭,我们会提一些问题,但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观察。直接询问消费者这种类型的调查,其重要性将越来越低,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即使知道,他们也不想告诉你,或者没有能力把它表达出来。

在进行观察式的调查时,很重要的是,企业的市场人员应该跟我们这种专业调研人员一起去观察,因为他们对产品的理解更深,可能会想到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C:那么在整合营销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案例?

S:有几个数字广告创新的例子,虽然这些创新终将销声匿迹,但它们可能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比如说,一号店曾在几条地铁的墙面上绘制了很多产品,并提供条型码,你使用手机把这些信息拍下来,就可以在网上购买了。这是一个好主意,虽然他们不太可能现在就大赚其钱,因为还存在有些人不敢通过手机购物等问题。但他们在没有建实体店的情况下,通过这个创新近乎创造了线下商店。

其它可能取得成功的技术有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如果我给一个地方拍一张照片,那么我就会获得关于这个地方的大量信息,比如给饮水机拍一张照,我就能看出这些水从哪里来,他们怎样净化这些水。我认为这将成为中国的重要趋势,在中国,人们面对大量的品牌感到非常困惑,他们需要信息。

C:在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常犯的营销错误有哪些?

S:其中之一是有些品牌在从电视走向互联网时,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广告方式。人们上网的方式和看电视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看电视时,人们知道自己没有控制力,但上网时会感觉自己拥有控制力,因此他们会跳过广告,除非他们对某种产品特别感兴趣。

篇3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必然趋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三个层面:首先,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互联网自90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门户、搜索)、通讯(IM工具)、零售(电子商务)、旅游(在线旅游)、金融(互联网金融)、教育(在线教育)等等,其发展的核心脉络即从易到难依次渗透到具备低效率、多痛点、大空间、长尾特征的行业中去,而医疗行业完全符合了这样的特征,由于其涉及线下医疗资源的问题,因此渗透难度大,从而属于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中后期的产物。

其次,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最后,无需赘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

1.1杀入大空间、低效率、长尾特征行业,互联网从未爽约

我们认为,互联网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新增意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连接”(呈现出去中介特征)和“智能”(智能算法应用在连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所提供的自动化输出)。

互联网的“连接”意义成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人与人的连接成就了腾讯,人与信息的连接诞生了百度,人与商品的连接造就了阿里巴巴,人与服务的连接催生了大众点评。

而从连接产生的商业模式基础来自于对“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行业的渗透,通过提高其运行效率,带来增量价值,BAT、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等商业模式皆是如此。

1.2医疗服务行业是典型的大空间、低效率、长尾特征行业

    医疗服务行业,特别是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具备互联网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

第三、不论从患者、医生还是医院角度看,医疗服务行业整体痛点极多。对患者来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时期得不到解决。院内服务质量低,院外无人跟踪病情问题凸显。医生则面临着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收入低、风险高的现状。对于医院来说,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被迫扩扩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幅浪费。总之,医疗价值链内各主体的痛点极多。

最后,医疗服务行业也是标准的具备长尾特征的行业。首先,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大量长尾人群由于医疗规模不经济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

1.3无需赘言,技术进步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土壤

互联网医疗首先解决的是医疗资源低效配置问题,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需求一直存在,无疑技术进步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最肥沃土壤,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效医疗成为可能。

首先是网络普及率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次,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

1.4盛宴已至,莫等菜凉再下手

我们发现,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先发优势效应”和“马太效应”比较明显,因此提前布局非常重要,如果等到熟模式出现,集中度急剧上升的阶段,最佳投资机会已经丧失。

先发优势效应和马太效应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口碑营销”影响力、结合线下医疗资源的“地盘效应”、资源汇集的“网络效应”、融资较为容易的“新鲜感效应”。举例来说,(1)虽然目前在医患互动APP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以“好大夫”、“春雨医生”为主的企业已经占据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其他医患互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多情况下便不为人知;(2)同时,由于大量患者和医生已经在这两个平台上进行互动,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沉淀内容,从而吸引更多参与者汇集到平台;(3)另外,除非出现不同于这两者的新商业模式,纯模仿者很难获得高估值的融资;(4)最后,先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等线下资源的平台将率先产生粘性,而医生的精力有限,很难继续对接其他平台。因此先发优势效应极其明显。

2、哪是骨头哪是肉——遍览商业模式,从容品尝盛宴

如果说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这个判断众人皆知,无需争论,那么这场盛宴究竟从何处下口呢?哪里是流油的肥肉,哪里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问题恐怕就不易回答。我们的观点如下:

首先,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商业模式应该具备我们所说的“四句真经”特征:(1)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2)数据决定发展空间、(3)社群带来流量沉淀、(4)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基于此,进一步,我们看好专业医疗移动互联硬件、医患互动软件,不看好当前绝大多数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泛健康管理软件。

其次,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于就医全流程的各主体诉求之中,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5大角色,越刚性的需求,越容易产生合理商业模式。

第三,在盈利空间方面,向药企收费的模式是目前中国空间最大的收费模式:2014年估计为37.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558.7亿元第四,在切入点方案选择方面,我们认为以软件形式还是硬件形式切入互联网医疗并不重要。

2.1商业模式的基础:基于就医价值链的分析框架

从宏观整体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存在的基础是目前稀缺医疗资源低效配置,而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创造的新增价值在于三方面:(1)“连接”属性:通过高效连接,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从而产生价值。(2)“智能”属性:通过整个医疗环节产生的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基于数据为医生的诊断、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可靠支撑,从而创造价值。(3)在整个就医、行医的过程中改善各方体验,从而带来新增商业价值。

从微观角度看,我们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依次将整个就医相关流程拆分为9个重要环节: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院外康复(慢性病管理)。我们认为这9个就医相关环节包含了消费者所有的诉求点,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可以,并且也只能从这些环节展开。这也是我们对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的完整全景图框架,后续研究都基于此。

2.2为谁服务?——患者、医生、医院

2.2.1为患者服务

患者是整个互联网医疗服务链的核心。我们认为基于患者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可以从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的核心刚需诉求分析。

自诊环节和自我用药环节刚需较强,基于这两个环节的商业模式可行性高。在国内主要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具有自诊、用药、简单医患互动功能的APP。在此环节,患者的主要需求是获得可靠的信息,能便宜、便捷地获得解决方法,以及能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另外自我用药环节,消费者的诉求是能知道最合理的用药方法,以及最快,最便捷地买到药。这部分的需求比较刚性,随着收入水平提升,“有病硬抗”或随意吃药的消费者行为将逐渐减少。因此基于此环节的商业模式比较可行。

导诊环节也是刚需,商业模式有扩展空间。在这个环节,病人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去什么医院,到什么科室,找什么医生。对于已经需要去医院治疗的患者来说,这部分需求非常刚性。

候诊和诊断环节,消费者主要诉求在于快捷、便利、省时。对一部分病患来说,这是刚需。我们可以观察到支付宝和金蝶医疗已经在此环节布局,能够大幅简化候诊就诊流程,省时省力,并提供电子化的病例结果输出。但这一部分的商业模式需要与医院系统对接,是否具备较强的医院资源决定了能否涉足这种商业模式。

院内康复和院外康复环节,消费者也存在刚需,而且我们认为是非常刚性的需求。在治疗环节已经完成后,病患的主要花费已经支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快速、彻底治好病,而特别在院外康复阶段,患者存在与医生互动咨询康复进展的需求,基于这一部分可以有硬件(体征监测)以及软件(医患互动)的商业模式。

2.2.2为医生服务

医生是互联网医疗服务链的必要参与者,在很多环节内如果缺乏医生的参与,则无法实现完整的商业模式。

医生的核心诉求主要体现在:(1)增加合法收入、(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4)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求。

2.2.3为医院服务

医院的方向,更多从医疗信息化角度考虑,对于互联网模式不过多做讨论,也非互联网医疗的重点。在这方面,支付宝和金蝶软件等都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以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有所尝试。目前仍处于比较初级阶段,值得持续跟踪。

目前面向医院的IT服务更多是传统软件公司运作模式。如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直接获取海量就医患者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的方向,也即B2B2C的模式,是传统医疗IT企业转型的一条重要路径。

2.3向谁收费?——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服务3个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并且通过形成产业链条闭环,向5个对象:药企、商业保险机构、医生、患者、医院收费。当然,海外模式中还有一些在中国不很适用的收费主体,比如向企业雇主收费,因为雇主承担了一定员工医疗保健费用,因此有降低费用的诉求。

2.3.1向患者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创新点多

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消费者刚需。我们已经多次提到,患者的刚需可以从整个就医流程环节拆解,收费的切入点非常多,医疗健康服务的9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都可以作为盈利的突破口。而无论哪种盈利模式,真正解决了患者就医痛点的服务都会获得盈利空间。患者的核心诉求无非是治好病、省钱、省时、便捷、互动。此外顺人性机制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核心点。这两者可以判断向患者收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程度。另外,我们认为,在切入方式上,对于原有就医环节的互联网化改善,胜过对消费者新习惯培养。

对消费者收费的具体收费方式大类上可分为:硬件销售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1)硬件销售模式已经众所周知,但硬件出售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可能面临挑战:渗透率提升后,更新需求非刚性。由于存在其他潜在衍生盈利模式,可以用来补贴硬件,因此可以判定硬件售价在长期应该会持续下降,因此硬件出售更多是体现出获取用户入口功能,本身的盈利能力在长期会越来越难。但硬件销售本身的市场空间较大,例如血糖仪全球市场空间可达200亿美金,短期内依然可观。(2)软件服务模式,例如春雨医生等,以基础服务免费(获取流量和粘性),增值服务收费(刚需)的模式进行。(3)社群模式,这部分的收费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尚不明显,但一定是趋势所在,具体社群商业模式的威力,可以直接参考《罗辑思维》节目的几次重量级实验。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eo1、公司简介:Zeo是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移动应用,通过一个可佩带的硬件,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Zeo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个性化睡眠指导。

2、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另外,对于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指导,通过一些测试找到可能的问题。

3、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Zeo在盈利模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软件即服务(SAAS)——通过用户订阅以及持续性盈收,二是用户购买设备产生利润。但采用第二种模式非常困难,因为公司为其头戴设备开价99美元,利润率并不特别理想。公司在八年内共融资超过3千万美元。

4、汲取的经验和教训:(1)服务是健康管理,非刚需,没有充分利用人性,技术优势无法体现。Zeo在研发过程中审阅了大量科学研究资料。Zeo的分析数据精准度接近于睡眠实验室的权威数据,而腕部活动记录仪测量得出的数据相对不精准。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些研究结果。这样一来,像FitBit这样的竞争设备就会做的更好。

(2)佩戴麻烦,逆人性。Zeo所强调的产品价值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人网上睡眠指导。但消费者需要登录它的网站,输入更多的关于自己睡眠以及其他变量的信息。每晚戴着特制头带睡觉也很不方便,用户反而会产生不适感。

(3)不能忽视艺术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数据视觉化促进行为变革很好很强大,但它更多是一项艺术,而非科学。这类企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用户界面设计专家以及心理学家的帮助,而非仅仅是技术突破。

2.3.2向医生收费:市场空间不大,且盈利模式单一,难以成为主要模式

向医生收费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医生的核心诉求。包括(1)增加合法收入、(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4)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求。但从刚性程度上来看,仅有第1条需求可能产生盈利模式。

向医生收费的切入点主要包括辅助诊疗以及预约平台,辅助诊疗层面的需求是持续的,基于此的盈利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预约平台类服务存在一定的需求,等我国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和放开后,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向医生收费的公司的具体收费方式主要是会员收费。在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自由,所以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客源、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的限制非常多,所以针对医生的盈利模式还是限制在辅助诊断用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而在预约平台上收费的模式目前发展较好,但存在着会受到政府监管的风险,未来发展并不乐观。目前针对医生收费的企业,例如Epocrates、丁香园、杏树林等,对医生收费都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积极开发其他盈利模式是现存公司的普遍特征。总之,针对医生的盈利的创新点较少,盈利空间也较小。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ocdoc医患对接平台1、公司简介:初创企业融资“新王”。Zocdoc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线上医生预约平台,服务遍及美国的2000个城市,目前每月要向500万用户提供寻找医生和在线预约的服务。在2014年6月完成的D轮融资中,Zocdoc募集资金超过1.5亿美元,市场估值超过15亿美元,成为纽约初创企业中名副其实的“新王”。

2、提供的主要服务:Zocdoc提供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基于地理位置,Zocdoc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通过Zocdoc网站或是移动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附近医生,并查看医生的资质认证,服务点评,空闲时间等信息,并在线与医生预约服务。

3、盈利模式:Zocdoc对患者用户免费,对注册医生则要收取250美元/月的费用,目前有超过530万名医疗从业者在Zocdoc上向患者提供服务。2013年,Zocdoc的在线预约量增长200%,移动端的预约量的增速则达到500%。

4、经验总结:目前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等待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可有发展空间。除了受到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支撑,Zocdoc的兴起与美国医疗行业的环境以及供需状况有很大关系。首先,在美国,大多数医生是自由执业,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从属于医院,医生与患者是直接对接,而不必通过医院,Zocdoc正是大大提高了这一环节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比起中国,美国的医疗资源供给相对充足,医生需要Zocdoc这样一个平台来接收患者资源。基于以上两点,Zocdoc可以以向医生收费的方式持续盈利,并且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平台的粘性也进一步增强,闭环商业模式逐渐稳固。

2.3.3向医院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空间大,但盈利模式只能满足中短期发展

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在这两个层面,医院的需求较强,针对此产生的盈利模式都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基本上与医疗信息化更相关,而非纯互联网模式。

目前向医院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软件销售以及维护运营收费;二是硬件销售;三是远程监测服务收费。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Vocera医院移动通讯,向医院收费1、主要产品功能:Vocera可帮助大型医院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医院内部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以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Vocera可以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是一个可以让医护人员戴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的设备,可随时收发信息,随时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医院过去使用的BP机。

2、Vocera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医院收费实现盈利。2012年Vocera共拥有医院客户875家,包括大型医院、中小型诊所、手术中心和养老中心等,其中775家在美国本土。公司2012年收入近1亿美金,主要来自向医院的Vocera硬件/软件销售以及维修服务。公司2012年上市,现市值为3.3亿美金。

3、经验和教训总结:vocera近年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总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净利润亏损显著增加。我们认为这主要原因来自于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大量替代性、低成本解决方案不断产生,因此原有基于通讯技术的产品可能会大面积受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替代,因此医疗新系统企业更多可以向互联网方向转型。

2.3.4向药企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

向药企收费的存在基础,是满足药企的营销、研发需求。药品的营销、产品的研发是药企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基于此产生的盈利模式市场空间大。向药企收费是目前软件类移动医疗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无论是针对医生、患者、医院哪个环节的服务,均可以依靠流量和数据采用向药企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药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于流量的广告收费;二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推送收费;三是研发数据收费。短期内,广告是向药企收费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向药企收费的公司是目前盈利模式切入点最好的公司,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该盈利模式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向药企收费是在产品获得流量以及数据基础上建立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壁垒,一旦企业获得了足够的用户以及数据,跨越了盈利模式的壁垒,就能在移动医疗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Epocrates基于软件的双向服务1、公司简介:Epocrates于1998年由两个斯坦福学生创建,2011年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2013年1月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以近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

2、主要产品功能:Epocrates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手机软件向专业医疗从业者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药品相关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医疗实验室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和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服务。目前有超过一百四十万的临床医生使用Epocrates的手机软件。

3、主要盈利模式:Epocrates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手机软件销售。2012年,Epocrates收入1.2亿美元,其中80%来自向药品企业提供市场解决方案(包括60%的广告和20%市场调研服务),剩下20%来自软件销售。基于掌握的医生客户资源和软件平台的数据资源,Epocrates可以通过DocAlert信息服务向医生传递药品审批、临床试验数据、治疗指南、处方规定变化等简短的信息,并根据药企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医生再教育内容投放,已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同时,为药企开展针对特定地区或对象的市场调研也是Epocrates的重要收入来源。

4、经验教训和结论:Epocrates被主攻EHR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Athenahealth收购后,收入下滑,总部裁人,短短几年间,一颗耀眼明星已成明日黄花。互联网医疗的App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委身下嫁给各种HIS,EHR,EMR系统,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服务更多地植入“移动化”元素,与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这很可能是一个未来的重要趋势。

2.3.5向保险公司收费:市场空间较小,盈利模式单一,处于探索阶段

向保险公司收费的存在基础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支出。具体操作上的主要切入点来自于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上的优势,移动医疗能够对慢性病进行长期监测,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从长期上降低保险公司的赔率,所以衍生出了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险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硬件销售以及远程监测服务。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来源于美国,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市场占比超过50%,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移动医疗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与盈利模式。而中国商业保险覆盖人群不到2%,市场空间较小,一些公司例如九安医疗、中卫莱康试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盈利模式,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尤其是能否将移动医疗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如果能够打通社保市场,移动医疗行业将获得质的突变。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WellDoc:向保险公司与企业雇主收费1、公司简介: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向用户提供手机APP,并在云端建立糖尿病管理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糖尿病管理。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WellDoc通过自身开发的平台和系统帮助用户监测血糖,利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医生建立专门的合作,协助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2、发展历程和现状:2005年成立,在移动医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糖尿病管理的经验。2008年6月,在DiabetesTechnology&Therapeutics发表短期临床试验报告,证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降低。2010年10月,软件通过FDA认证。2011年9月在Diabetes Care发表临床试验报告,证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控制血红蛋白水平的显著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差异达到1.2.如果一个糖尿病新药上市能证明和对照组差异达到0.3,疗效就足够显著。糖尿病管家系统是第一款通过FDA对照试验的APP。2012年8月,和AlereHealth疾病管理公司合作向300000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2012年8月,列入保险公司的报销目录,和处方药物并列。2013年推出了App版本的糖尿病管理软件BlueStar。这也是美国市场目前唯一一款通过FDA认证且需要医生处方使用的糖尿病管理App。这款产品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该方案由WellDoc拥有专利的自动化专家分析系统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实时消息,行为指导和疾病教育,推送至患者的移动设备。2014年1月,WellDoc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并获得新一轮来自默克公司全球健康创新基金(MerckGHI)和风险投资公司温德姆(WindhamVenture Partners)200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WellDoc总计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3、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Blue star是一款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糖尿病管理软件,专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患者将他们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等数据输入到安装有blue star软件的移动设备中,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为患者提供自动实时的虚拟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同时,患者的数据会被定期发送到患者的医生那里以帮助填补在复诊间歇中产生的信息差距,并促进疾病管理的讨论。

4、盈利模式:在收费对象方面,WellDoc的长期以来是向保险公司收费。在bluestar上市之前,WellDoc在市场上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名叫DiabetesManager的糖尿病管家系统,一个具有移动功能的糖尿病管理平台,该系统的使用费用超过100美元/月。由于帮助患者控制糖尿病可以减少保险公司的长期开支,保险公司愿意购买WellDoc的产品提供给其客户使用。目前WellDoc已停止运营DiabetesManager,专注于新产品bluestar。Blue star上市后,福特、来爱德等公司宣布愿意将BlueStar纳入他们的员工处方药福利计划,以减少公司的医疗福利开支。

5、值得借鉴的经验:(1)移动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垂直领域服务经验:WellDoc2005年成立,在移动医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糖尿病管理的经验,且证明其方式确实对控制血糖有效,在医生和保险公司支付方都获得了认可。WellDoc的产品被纳入保险公司赔付计划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其品牌来自于病人和患者的信任。这两点都是单纯从App做起的公司无法做到的。(2)个性化服务是关键。用户可以通过很多APP来监测血糖或其他指标,但如果没有后续的对于用药和生活方式的建议,那么用户黏性很难产生。而即使有些APP提出了一些建议,也缺乏病人的个性化管理。怎样在用好大数据的同时,与医生建立起长期持续的合作,决定了产品到底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还是疾病管理助手。

2.4入口之争:软件方案PK硬件方案

硬件、软件、数据构成了移动医疗的闭环,行业的核心是数据,入口可以是软件方案,也可以是硬件方案。那么哪种入口更具优势?我们认为,对于创业型企业,软件入口相对于硬件具有更低的入市成本、更低的入市壁垒、更高的用户粘性,因此选择软件入口;对于传统医疗产业中企业,硬件入口相对于软件入口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硬件入口。而选择软或硬本身对于公司未来的布局影响并不重要。

2.4.1硬件方案:健康管理用户消费习惯并未形成;慢性病管理入市壁垒较高

硬件本质功能是体征数据的搜集,目前市场上硬件能够监测的数据包括运动、姿态、血压、血糖、血氧、心率、心电、体温、体重九大类。各种功能都有不同类别的产品出现。

硬件产品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两类。个人健康管理类硬件并非消费者刚需,硬件销售盈利空间相对较小,另一种盈利来源就是基于数据的第三方服务,而这也是基于硬件销售上衍生的盈利模式,所以,健康管理类硬件发展的关键是抓住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痛点,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硬件产品。

硬件入口的优势:相对存在竞争壁垒(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用户体验问题,这个不一定是外包能够解决的),劣势:如果缺乏互联网营销能力,用户铺设太慢,因为多了物流环节。

2.4.2软件方案:信息系统市场成熟;平台类公司发展空间大

移动医疗软件方案包括信息化系统和个人用户平台。目前各级医院已经进行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和院内通讯改进设备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东软医疗、卫宁软件等为医院提供信息系统的公司也获得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医院管理系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会通过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但未来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发展可以利用系统获得的数据来进一步开发数据服务市场空间,而基于医院获得的大数据优势会使得相关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

个人用户平台类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首先将产品在用户中进行推广,获得用户粘性之后,对其提供的资讯以及连接服务、数据衍生的服务进行收费。软件服务分为主要功能是自用型和主要功能是连接型两类,前者指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指导的平台,并不需要在多方之间构成连接,这类软件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为广告),而这类非连接型的软件平台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社群商业”。第2类为连接医患的平台,这类软件目前还没有与数据对接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连接服务进行收费。同样可以做成社群商业模式。

2.5投资甄别四句真经: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数据决定发展空间、社群带来流量沉淀、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

在无财务指标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筛选和研判互联网医疗公司?我们结合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以及纯互联网企业案例,得出“四句真经”,可作为投资参考: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数据决定发展空间、社群带来流量沉淀、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

2.5.1顺人性+刚需:盈利之基础

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这是我们强调的核心观点,缺此要素难以成功。基于这个论点,我们的一个衍生结论是:我们不看好目前绝大多数的智能手环等穿戴式设备。我们通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包括迟迟未出的传言中的iWatch)、Googleglass等进行论证。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智能手环为例,一般来说智能手环的最主要功能是计步,以及所谓的“睡眠监测”,此外还有闹钟、手机反向查找、计算食物卡路里等功能。我们认为这些功能几乎没有刚需:(1)计算步数、走路距离等手环主要功能是可有可无的,非刚需(这个可以自己做思想实验:如果没佩戴,会不会觉得浑身不爽,很不方便?(手机就是这样),如果丢了,会不会痛心疾首,感觉损失惨重(手机里的通讯录和信息就有这样特征),如果丢了是否会愿意再次购买?(手机是一定的))。基本上这样思考完就可以切身感觉到手环的非刚需。

其次,手环本身还有诸多“逆人性”因素:所谓计算食物卡路里,需要人工手动输入,这种非刚需却要付出的“劳累”是逆人性的。另外,手环还需要经常充电(通常一次充电可以使用几天),但由于其非刚需(和手机不同),因此频繁充电也是逆人性的。

同时,从替代性角度看,手机APP等也具有同样功能(但会比较耗电),手环的这部分功能难以构成购买需求。

所以,智能手环唯一需求点可能在于酷炫时尚潮流的外形,满足新潮感和炫耀感,因此手环的工业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连这个要素都丧失了,那么一般的手环的结局几乎注定是失败。

另外,我们简单分析一下iWatch迟迟未出,以及Googleglass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核心在于:缺少刚需杀手级应用。

市场曾传闻iWatch最早在2013年就会,但到2014年3季度仍然没有推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细致分析:我么初步判断iWatch可能具备如下特征:健康监测功能、类iPhone体验的各种功能、炫酷外观、电力续航仍是难题(1-2天)。如果仅仅如此,那么iWatch极大可能会面临失败(当然其社群熟悉是我们后面会探讨的重要因素,也是支撑苹果的重要原因)。

首先看健康监测功能:从技术角度看,目前能够集成在手表上的与健康医疗相关监测功能有:脉搏(心率)、血氧、计步、睡眠翻身、体温、湿度。这些体征指标几乎无法带来医学价值。而连续血压监测技术、传统血压监测技术都难以在手表上集成;血糖也是同样情况,目前指尖采血仍是最可靠最主流方式,连续植入式测量的技术有德康医疗(但是不会有人为了戴手表测血糖要忍受体内植入芯片),另外Google并不成熟的隐形眼镜也是备选项,但尚未得到显著进展。其实技术角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健康数据监测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所在。(同样的思维实验法,如果缺少了这个,你的生活会不会极为不便?)缺乏刚需杀手级应用,我们认为这是iWatch迟迟无法推出的原因之一。

此外,类Iphone体验却又不能单独使用,那么手表也显得鸡肋,同样非刚需。续航时间短,非刚需又需要频繁充电,是逆人性。

Googleglass其实面临同样的情况,同时Googleglass还给人带来隐私被窥探的恐惧,这也是逆人性的因素。

所以,逆人性、非刚需是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失败之源,而顺人性+刚需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盈利的基础,我们在前述案例Zeo的分析中也得到了相同的启示。

2.5.2数据?数据!

数据决定发展空间。是否具备有效的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能力,是区别传统医疗模式和互联网医疗模式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一个互联网医疗企业是否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指标。

传统医疗环境下的医疗数据主要来自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存在封闭不开放、利用效率低等诸多弊端。同时,传统医疗数据积累更多发生在医院内部,而医院之外的患者身体相关数据、反馈和评价数据、新的病情数据都无法持续跟踪,互联网医疗的介入将极大改善现状,使得医疗数据具备连续性、跨区域性、非结构性的特征,大大丰富了数据的维度和广度。

数据的积累和搜集首先带来了衍生的商业模式:缺乏数据搜集的医疗企业与患者的关系更多呈现出一次性的特征,传统收费模式成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从而,也就会缺乏持续性、个性化的衍生商业模式,例如:(1)患者服药前后的健康体征数据的大量积累有助于新药的开发、对服药者的持续跟踪可以预判新药的市场规模;(2)大量的病例数据经过智能算法的有效加工,能够通过匹配同类型病人情况,在临床上为医生提供用药和治疗决策支持;(3)再比如对于患者在院内就诊和用药数据的持续跟踪,可以发现医生的过度治疗(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负担加大)、患者骗保、欺诈(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等情况,从而大幅节约医疗资源的低效使用,从而产生新的商业价值;(4)此外,患者在社群中的UGC内容、评价内容等可以产生新的有价值信息,增强医患之间信息透明度,并且降低医生个人品牌对于医院的依赖度,从而可能衍生出新的服务模式。(5)患者个体的多维度个性化数据还能够加速智慧医疗、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针对用户更有个性化地进行治疗和用药推荐,这一方面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更增加了药品和医疗服务精准化营销的新商业模式。除了上述简单列举,互联网医疗环境中还会产生许多富矿数据。

其次,竞争壁垒方面,数据的沉淀将增加客户粘性,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壁垒。个体健康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在一个平台上积累较长时间数据之后,转移平台的成本较大,从而产生消费者粘性。其次,拥有更多数据带来的个性化体验也是缺乏数据的新平台所难以达到的。患者追求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的需求,以及更好的个性化体验是数据积累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的核心竞争壁垒。

2.5.3社群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社群带来流量沉淀,强社群关系是富矿盈利池。社群商业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商业模式,互联网低成本的“连接”,使得原本具有同样特征,却长尾分散的人可以聚合在一起,从而爆发出惊人的商业潜力。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必须建立起关系紧密的社群,唯有这样才能将流量有效沉淀,成为竞争壁垒和持续盈利挖掘的富矿池。社群商业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商业模式,很多衍生模式仍处于摸索迭代阶段,但小米和《罗辑思维》的案例已经足以产生说服力。重视社群商业模式,才有可能避免进入“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的陷阱。

而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对社群商业的挖掘则更加重要。医院、医生、患者之间存在着巨大信息不对称性,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较低。而社群模式使得同类角色产生聚集,例如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找到和自己病情类似的病友,或者已经成功治愈者,获得经验分享。同时,还会交流用药经验,挑选医院、科室、医生的经验(类似于大众点评模式),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产生极强粘性(生病是人最难以避免的事情),而后期慢性病的持续治疗和自我护理,也是社群商业的一个重要粘性来源。

医疗领域的社群是富金矿,病患的支付意愿较高。在完成社群商业粘性之后,变现的方法相对较多,垂直领域的电商(比如衍生出的药品、家用医疗器械的推荐等等)等都是很好的变现方式。社群商业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的是极其有效、极具粘性、支付意愿较强的富矿群体,同时也为病患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海外的案例:PatientsLikeMe1、公司简介PatientsLikeMe是一家病友社区平台。在这里,用户可以相互分享病历,寻找与自己症状相似的病友,从而提高医疗效果。2011年,大约有7万名病人在这里分享了病历。

2、公司创建起因:本·海伍德(BenHeywood)和杰米·海伍德(JamieHeywood)兄弟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当他们二人得知他们的另一位兄弟史蒂芬(Stephen)患上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也叫“卢格里格病”(LouGehrig'sdisease)]时,他们为无法从网上找到权威的信息和支持而感到大失所望。2004年,他们成立了PatientsLikeMe,访客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交流个人经历、医疗史,并且回答网上的提问。如今这个网站有20万用户,讨论的话题涉及1,800种疾病。

3、盈利模式:这家公司通过向默沙东(Merck)和诺华(Novartis)等制药公司,以及高校等其他研究机构出售用户数据来获利。可以在PatientsLikeMe网站上找到有价值的内容的不只是病人。尽管有各种保护隐私的法律保护病人的数据,但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PatientsLikeMe还是能够打包、它的网络信息。公司对待这个问题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公司明确地告诉会员,会如何使用他们的数据,数据交给了谁,出于什么目的,从而解决了大部分公司面临的处理隐私困境。而且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好处: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做更有益的事,生产效果更好的靶向药物以及疗效更好的设备。

2.5.4谈壁垒,不谈技术,必谈线下资源整合!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竞争壁垒不在技术,而在于对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力。

众所周知,手机APP的开发在基本技术方面并没有很强的壁垒,当然,如何做出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所谓壁垒,但这块无需做过多讨论。而硬件方面,我们认为由于环境和时代局限性,国内的企业很难投入巨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硬件技术研发方向,而且过往的经验也告诉国内企业,在医疗硬件方面,跟随战略不失为一个稳健的策略。因此,我们看到在国外,血糖的微创、无创连续测量领域,有德康医疗、google等耗费巨资的努力;心电方面,有Cardionet做出了典范;睡眠监测方面,Zeo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数据监测,在技术方面投入极大……反观国内企业,在智能硬件领域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鲜有。

一方面是时代、环境、战略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确实缺乏实际的案例,因此我们在探讨移动医疗的壁垒方面,不谈技术。

而国内企业更多可以在商业模式上获得成功。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的能力是真正的壁垒。虽然互联网医疗表面的核心竞争力是“得病患者得天下”,但实际上真实的逻辑却还包含“得医生者得患者”,进一步,在中国尚未全面推广医生多点执业的情况下,又有“得医院者得医生”。因此最终要完成互联网医疗的大布局,必须在医院资源方面获取优势。此外,先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等线下资源的平台将率先产生粘性,而医生的精力有限,医院也以简为重,很难继续对接其他平台。因此先发优势效应极其明显。

整合线下医疗资源除了介入医院的含义之外,还包含了对整个医疗服务链条的整合,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上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对患者来说,从平常的健康保健知识、监测、社群,到自诊阶段、自我用药(买药)的就医前环节,再到导诊环节的挑选医院、科室、医生;进而到医院内的挂号、候诊、取单、支付、康复环节的便捷体验;以及院外康复环节持续的医患沟通等,要与医生的诉求、医院的诉求、保险公司的诉求以及药企的诉求充分结合,充分利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包括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产生价值。率先在区域打通行业价值链的企业将产生极强的先发优势和壁垒,我们都知道,一个手机上不需要第二个功能相似的APP。

3、如何合理估值?——“去伪”容易“存真”难

互联网医疗在中国普遍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最初级阶段,依赖盈利能力的PE、PS估值方法局限突出,难以适用。我们认为目前阶段用估值思想“去伪”较易(上限思路),“存真”较难(不确定性极大难以给出潜在价值),因此估值思路可以帮助投资者剔除陷阱。而在选股方面,我们认为还应该认真从“四句真经”中分析公司现有布局情况,并结合企业治理、团队执行力、是否具备“互联网运作思维”等角度综合研判。

3.1行业普遍小荷才露尖尖角

遍历国内上市公司,我们发现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布局仍处于最初级阶段:虽然各家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了相关布局,但基本上互联网医疗业务占比极小。我们发现,国内的医疗企业主要有几类参与互联网医疗业务的方式:(1)依靠原来的硬件优势开发新型移动产品的,如九安医疗、宝莱特、三诺生物、理邦仪器、邦讯技术(收购凌拓科技);(2)也有利用原来的渠道优势和用户黏性,扩展移动端业务的,如爱康国宾、九州通、易联众、东软医疗;(3)还有利用自身信息化或硬件优势,升级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如卫宁软件、乐普医疗等。

我们认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并购潮(参考国外EPOC的例子),目前一级市场的火爆提供了大量优质标的,而收购进入上市公司体内进而完整服务闭环也是存在海外的案例。因此对于一级市场的关注非常重要。

3.2上限估值思路能够规避投资陷阱

我们认为目前阶段用估值思想“去伪”较易(上限思路),“存真”较难(不确定性极大难以给出潜在价值),因此上限估值思路可以帮助投资者剔除陷阱(剔除明显高估的标的)。

此前由于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盈利模式和潜在收入空间的概念较为模糊,导致无法有效给予一些暂无盈利业绩的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而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就分别测算了各种互联网医疗收费模式的潜在收入空间以及其敏感性分析测算表,同时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结合“四句真经”的半定量标准,判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企业盈利空间的量化判断。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剔除一些明显高估的标的,避免投资陷阱,同时能够对投资标的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价值判断。

4、投资建议:主题看海外映射、价值看“四句真经”

4.1当前阶段,主题为主:主策略寻找海外映射股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几乎没有公司真正能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实现业绩贡献,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普遍规律。但,正如我们在报告第一章所述,提前布局还是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可以结合市场节奏,参与有价值引导的主题投资机会,我们特别寻找了海外映射对标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的主体性投资机会带来启示:(1)率先打通医疗服务价值链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股价有望爆发式上涨(Cardionet在宣布与保险公司合作后股价暴涨400%);(2)只要行业有足够发展的空间,小收入、大市值的情况是完全可以存在的(Castlight只有1300万美元收入,却有15亿美元市值)。

4.4.1 Cardionet启示录: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是股价重大催化剂

我们发现,Cardionet在2013年6月10日签订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的3年协议,为超过7000万医保客户提品后,股价出现飙升,最高涨幅超过400%。

我们认为,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运作模式和Cardionet最相似的是九安医疗。不同点在于Cardionet提供的是移动心脏监测穿戴式设备(在美国心脏病人群在百万左右),而九安医疗提供的是移动互联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以及其他系列体征数据监测设备。我国高血压及糖尿病人都在亿级数量级,空间远大于Cardionet,但未来的发展模式很可能走出相似的道路。

1、Cardionet公司简介:Cardionet是一家移动心脏监测设备和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创建于1999年,200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主要产品服务:Cardionet的主要产品是MCOT(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该产品是一种可监测使用者心脏活动的穿戴设备,包括一台连接三片芯片的可穿戴传感器和一台监测器,该产品能够记录30天内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司监控中心,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将报告发送给医生。

3、盈利模式:Cardinet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与保险公司合作,由于MCOT系统通过维护用户的生命健康可以减少保险公司的长期开支,所以保险公司愿意为自己的客户购买Cardionet的心脏监测服务。2013年6月10号CardioNet宣布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与其签订了三年的协议,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将为其超过7000万的医保客户购买大批产品。同时,cardionet也将掌握的监测数据提供给药企、医疗器械公司等机构的研发部门来获得收入。2012年,cardionet收入1.1亿美元,其中9360万来自患者服务,大部分由Medicare(美国针对65岁以上老人的医保)及商业保险公司支付,830万来自研发服务。

4、经验教训和结论:目前Cardionet(BEAT)的市值仅为1.82亿美金,我们认为可能主要由于产品线过于单一造成,公司仅能提供商业保险企业所需的一小部分数据监测功能,而对于健康监测非常重要的其他体征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监测。全系列的体征数据监测可能带来的数据价值是几何倍数增长的,因为单一数据与全维度数据对于商业保险公司定价决策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

4.4.2 Castlight启示录:小收入,大市值是可能存在的

还未实现盈利的CastlightHealth以1300万美元的年收入获得15亿美元的市值。收入和市值的比例关系并不一定受到限制。我们认为国内最有希望对标Castlight的公司是海虹控股,同时我们也看好卫宁软件的发展潜力。

1、公司简介:CastlightHealth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主要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交易平台,针对医疗保健市场提供价格透明和价格比较工具并开展B2B服务,以允许自我投保企业(self-insuredbusinesses)为员工提供工具,对医疗健康服务成本和质量进行比较,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医疗服务的价格和某些供应商的质量。

2、发展历程和现状:Castlight公司成立于2008年,2014年3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约15亿美元。

3、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Castlight的核心服务是向用户提供简单透明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由于美国市场上保险、就医等医疗健康服务种类多、价差大且服务价格不透明,用户难以选择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从而有相当部分的支出浪费在虚高的价格和低效的服务上。Castlight建立起包括超过10亿条健康保险交易数据的云端数据库,将它们与公司福利制度信息、医院临床指引、软件用户所产生的行为数据结合,通过云计算来制定满足企业及其雇员需求的最优性价比医疗健康方案,并提供比价导购服务,从而极大简化了医疗健康方案的选择过程并避免不必要的费用。

4、盈利模式:由于在美国,雇员医疗健康支出的75%以上由雇主承担,castlight的服务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所以其采取了向企业收费的方式。Castlight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软件销售和专业服务(帮助用户的雇员采纳castlight提供方案的沟通服务),2013年软件销售占总收入的90%。软件购买费用根据客户公司健康福利覆盖的人数决定,签约期通常为3年。2012和2013年castlight平均签约期为30个月,截至2013年底,castlight手握价值1.1亿美元的未付款协议,已付款但未确认的递延收入为1150万美元。

过去的两年中,castlight共签下95家企业客户,其中24家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12年底,castlight有47家签约客户,其中15家执行了castlight提供的医疗健康方案,到2013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06家和48家。Castlight2011到2013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90万美元,420万美元和1300万美元,复合增长率262%。预计2014年美国医疗健康总支出将达到3.1万亿美元,其中有6200亿美元将由雇主支付。Castlight预计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超过50亿美元。

5、值得借鉴经验:还未实现盈利的Castlighthealth以1300万美元的年收入获得15亿美元的市值,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castlight准确把握了市场的痛点,提供的服务为企业创造出实在的经济价值。(2)现有业务市场空间巨大,castlight作为先入者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正处于前期扩张阶段,业务增长速度极快,手握大量合同。(3)未来的平台战略想象空间大。需要注意的是,该行业壁垒不高,预期会有大量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进入,行业竞争逐渐激烈。

篇4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类社会各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事物欣赏的水平也提高到一个历史制高点。

“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也更加刺激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变革。创业者希望通过“互联网+”来改变命运,而宠物爱好者则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来改变宠物的待遇,这样一种背景下,“互联网+宠物”便应运而生。

1月23日晚,有宠集团在其年会上正式召开了“有宠项目会”并启动了由有宠联合韩红爱心基金会成立的“有宠有爱专项公益基金”。会上,韩红作为有宠联合创始人与有宠集团董事长林晓凡及有宠总经理郭振齐齐亮相。同时,韩红一众圈中好友孙楠黄绮珊等到场支持。另有众多互联网行业内知名人受邀作为嘉宾出席。会上,有宠总经理郭振对当前宠物市场情况及有宠的“互联网+宠物”业务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分析。

宠物市场数据

据最新宠物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宠物数量超过2亿只,其中宠物狗1.2亿只,宠物猫6千万只,每年宠物数量还在高速增长,30岁以下养宠人士占比超过70%;中国宠物市场主要包括线上宠物商品销售和线下宠物服务如洗澡、美容、寄养、医疗两大部分组成,2014年市场规模为1058亿人民币,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59.5%。

目前中国拥有宠物家庭比例以及宠物年均消费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巨大,以下是中美日宠物市场对比:

中国的宠物市场潜力非常大,有着巨大的可开发和可利用空间。

但当前宠物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宠物用品店、美容店、医院等大多是单店,服务不专业、消费者忠诚度低。另外,中高端市场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尚未形成;市场处于探索期,将很快迎来行业洗牌和整合。

面对当前传统宠物市场行业标准缺失,整体水平偏低,规模化发展受阻等情况,有宠集团即将推出的“有宠”项目,有着其必然重要的原因。

2015年,有宠集团成立并开始筹备“有宠”项目,这并不是空穴来袭,而是在中国目前宠物市场呈现极度不饱和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有宠迅速以“互联网+宠物”模式切入市场,全面展开在线服务、电商、社区O2O、智能硬件、文化传媒等业务,力求为宠物主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

有宠模式解读

如果说,纯粹为了赚钱才做项目,注定这样的公司不会长久,更无法做大做强。任何项目的启动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但只要是利于人类发展利于宠物健康环保着想的好项目,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和推动项目运作的。

一,线上服务

有宠App集在线求助、宠物养护及健康管理、宠物成长记录、同城服务、社区分享及交友、即时聊天、智能设备管理、宠物商城、游戏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俨然有成为当前国内最专业全面的宠物综合服务平台的趋势。

利用有宠APP,用户养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或特殊问题都可方便及时地得到解决。此外在有宠APP上还可设置洗澡、美容、免疫、驱虫等健康管理项目的提醒,更可以在有宠APP上迅速找到附近的宠物服务点。另外还可以在有宠APP内置商城内购买爱宠所需的食物和玩具等。

二,电商布局

有宠电商的布局目前来看由有宠第三方商城及自营商城两部分组成,第三方商城包括:有宠天猫店、有宠京东店、有宠一号店等,自营商城包括有宠移动端商城(App)和Web商城组成。销售商品包括宠物主粮、零食、用品、玩具等,涵盖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以及有宠自有品牌。郭振会上透露,未来有宠电商将朝着扩大有宠自有品牌弱化国外品牌的方向前进。

三,智能硬件

“有宠贝贝”是一款宠物防丢和宠物健康管理的智能设备。通过GPS、基站、wifi、重力感应四重精准定位,实时掌握宠物位置,可帮用户迅速找到丢失爱宠;而独特的电子围栏和蓝牙随行模式,也是有宠贝贝的特色之处;同时有宠贝贝可全方位监测宠物的运动、睡眠数据。会上,郭振还向大家展示了有宠贝贝的成品,外形精巧,做工不凡。郭振介绍说有宠贝贝重量25克,佩戴也非常方便,可适用于各种体型的狗狗。其还介绍有宠贝贝防水等级达到IP67,宠物可以戴着它任意游泳。而有宠贝贝的智能管理客户端则结合在了有宠APP里,极大方便了有宠用户。

四,线下旗舰店

有宠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在广州珠江新城,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宠物美容、宠物医疗、宠物酒店、宠物训练、宠物游乐于一体。目前已开始试营业。有宠宠物美容会能为宠物提供包括宠物spa、香薰浴、中药浴、牛奶浴,宠物按摩等服务。郭振还表示有宠旗舰店的宠物医疗中心全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成员提供服务,同时配备了进口的一流仪器设备。而宠物酒店里不但为每只宠物配置独立单间,让宠物们每天可享用营养餐,可享受到专人训练和遛宠服务,同时还配备了专业的室内宠物泳池、超大的宠物室内游乐场,让爱宠玩得开心玩得尽兴。而郭振还透露,在2016年,有宠旗舰店会迅速进驻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

五,涉足影业

近年影视业发展迅速,现在基本各行多少都涉足影视业,有宠也不例外。目前,有宠影业规划业务将涵盖宠物电视电影制作与发行、宠物动漫、宠物杂志、宠物门户资讯网站(含宠物资讯App)等多个影视产业。这是有宠布局宠物文化传播的承载平台,文化的传播是最广的,影响力也会是最大,对于品牌的塑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一步,有宠走的非常有远见。

六,启动宠物公益基金

据WSPA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流浪狗总量5亿只,流浪猫5亿只,流浪猫狗的数量还在持续不断的爆发增长;而中国的流浪猫狗统计数据却出现空白现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这块的工作,大量自发的公益性组织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不足、无力宣传、难以维持的困境。

宠物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监管漏洞,谁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呢?或许这需要有能力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企业来挑此大梁。

在“有宠”项目会上,包括韩红在内的几位有宠创始人一起携手启动了“有宠有爱专项基金”。它是由有宠集团联合韩红爱心基金会共同成立的,致力于为所有宠物尤其是那些需要人类帮助的流浪猫狗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而该基金项目负责人表示“唤醒公众正确养宠意识、杜绝抛弃宠物、倡导文明养宠、救助流浪猫狗、宣传流浪猫狗绝育、流浪猫狗造成的城市清洁问题解决”是他们当前最主要的责任,而他们的愿景便是打造中国本土最温暖有爱的宠物公益项目。

早些年,笔者曾在北京六环外看到很多流浪狗、流浪猫,这些小动物乱窜,根本就没有家啊!要是过路人不小心,很有可能被这些早已成为野狗野猫的宠物咬伤,得不偿失!假如,当初不遗弃,好好养着,它们也不能在外边祸害路人。三年前,作者在北京路边看到三条流浪狗,后来送到宠物医院,好心的医患人员安抚了它们。热爱宠物,保护宠物是人类共同面临的责任和义务。宠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蓝天白云下,人类至少不能对宠物太恶,而要以家人的特殊感情对待宠物,这个世界上才真正有爱。一个热爱宠物的人,也必然对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流浪猫狗的数量还在持续不断的爆发增长;而中国的流浪猫狗统计数据却出现空白现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这块的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有何感想!启动仪式上,有宠有爱项目负责人最后表示:面临中国日益增多的流浪猫狗问题,有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韩红爱心基金一起,做好有宠有爱这个项目,且保证必会帮助所有的流浪宠物,给它们一个好的归宿。

篇5

在中国,源自飞信的创业公司――融云已经在提供类似的服务,融云CEO韩迎把这一服务称为IM3.0时代下的产物。

融云可以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这样的服务:把即时通讯SDK(软件工具开发包)模块技术开放,开发者通过将即时通讯SDK模块技术嵌入到自身应用中使自身服务与用户实现快速对接,开发者则通过使用融云IM SDK模块技术以低门槛低成本方式增加此功能。在这个过程之中,融云不仅解决了企业与开发者对即时通讯(单聊、群聊、讨论组等)、在线客服、网络电话的需求问题,还将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IM3.0时代来了

在原神州泰岳高管、现融云CEO韩迎看来,即时通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的典型代表应用是QQ,其最大显著特征是在PC端满足了用户之间单纯的沟通诉求;2.0阶段的代表是微信、飞信、陌陌、阿里旺旺等,其最大特征是用户体验场景开始细分,出现了企业IM、电商IM、个人IM等。

而在3.0阶段,由于用户的沟通诉求会更加个性化、碎片化和场景化,例如拼车用户可能会在拼车App上进行沟通,学生老师则可能在教育App上进行沟通,需要IM普及成为应用标配。而融云正是使IM以云服务而非单一产品的形态出现,开创性地解决了这一时代需求。

关于场景化沟通,可以用融云客户太平洋汽车旗下的车主App――“中国车友会”来解释。在全国有几万个车友会,他们将融云即时通讯SDK嵌入到中国车友会App端,车友会中的车友用户可通过此功能实现单聊、群聊等聊天形式,满足了车友之间在内容分享、活动组织、内部交流方面的强烈需求。自集成融云之后,中国车友会的活跃度明显提升。

IM的需求,开发者和企业难道不能自己开发解决?在融云CTO杨攀看来,即时通讯技术长期以来被少数几家大公司垄断,很少有公司的研发团队掌握大规模即时通讯技术。而融云源自飞信团队,在即时通讯领域具有8年的研发和运维经验,掌握着即时通讯的核心技术。开发者和企业只需将自身App集成至融云SDK,就能很快实现IM功能。这样可以节省开发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投入资金成本。“如果一个创业团队自己在产品里添加即时通讯功能,研发成本加运维成本,一年没有几百万是搞不定的。”杨攀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必要自己开发IM。如今企业和开发者在市场竞争拼的就是‘快’。这个‘快’包含两层含义:快速迭代、快速创新,以快取胜。”韩迎说道。而融云提供的IM云服务正好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集成IM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

基于IM 3.0时代到来的判断,韩迎带领融云团队在2014年6月对融云即时通讯SDK做了内测,9月初正式上线。12月1日,融云开通了位于北美AWS US West(Oregon)的第一个海外接入点,后续还将陆续开通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节点。截至目前,除了PP租车、中国车友会等应用外,融云还获得了“秘密”“山东24小时”“社区e服务”“见面”等知名App的广泛青睐,涵盖了包括社交、汽车服务、教育、医疗健康、新闻媒体、O2O、电商、金融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应用。

在谈到融云的未来时,韩迎表示,融云将来要做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器,不仅帮助开发者连接人与人,还要帮助开发者连接人与物、物与物。这意味着融云将不局限于应用市场,而将覆盖更广阔的智能硬件市场。据韩迎介绍,现在和智能硬件厂商的合作已经开始。

IM3.0时代,全民皆可构建社交应用

据融云CEO韩迎介绍,到2014年12月初,融云的开发者注册数累计17725位,App注册量累计已有10492款。对于90天就有上万的App注册量,韩迎表示这使他更加坚信未来的社交是属于场景化社交的。韩迎十分赞同凯文・凯利最近在中国发表的“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是去中心化”的论断。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将超过20亿人。同时,即时通讯已经成为手机上普及最快的应用,调查显示,96%以上的手机上网用户都在使用各类移动IM服务。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市场大有可为,有足够的市场容纳创业者。此外,陌陌上市,也再次证明了用户对IM需求的多样性。

韩迎认为,IM领域同样会去中心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开发者数量的增多,超级App连接一切的趋势会逐渐过去,因为用户的需求在长尾化,在场景化,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靠微信来解决的,连陌生人交友也已经在去中心化,比如基于融云做的一款叫“校恋”的App,就是专注于做大学生交友的陌生人交友平台。

IM作为一项曾经高不可攀的互联网技术,现在正走向免费和开放,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甚至用户。从此他们可以基于IM构建任何沟通场景,并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业务模式。

在IM1.0时代、2.0时代,所有的IM类产品都秉承了“先社交后业务”的商业模式。先社交,通过社交积累用户,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构建合适的商业模式――QQ、飞信、陌陌无不如此。

但是,在IM3.0时代,IM不再作为单一的产品形态出现,而是作为所有应用的基础能力存在。就像电力的发明推动了工业文明进步一样,IM3.0的到来将使“先业务,后社交”的模式成为可能,使得很多已经拥有一定用户量的功能型应用也能快速具备社交功能。

在IM3.0时代,所有开发者皆可构建自己的社交应用,一切应用皆可社交。

篇6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和把握房地产市场态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信息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3、积极进行项目产品和网络营销效果的网上调研。从中发现消费者需求动向,为企业细分市场提供依据。目前,网络市场调研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查方式,已受到企业重视,一些网络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为公司定制网上调研业务。但如何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吸引上网者参加调研并积极配合,仍需做出更多的探索。

4、加强房地产信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是房地产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培养一批懂技术、专业化的营销及管理人才将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发展事业。比如,建立一个好的房地产网站就需要很多专门的设计者。毕竟,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新经济时代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篇7

为何依旧“不务正业”?

长期以来,谷歌都以“不务正业”著称:在核心互联网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谷歌发展了各种看起来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又存在高风险的“新兴概念”部门,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气球网络项目和可以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等项目。在新Alphabet的架构下,这些业务将纷纷脱离谷歌,成为Alphabet旗下的独立子公司,拥有自己的CEO。

笔者认为,谷歌重组Nest主要出于四点原因。第一是回应华尔街此前对公司不专注不透明(投资健康、医疗和汽车领域)的批评。第二是降低新开发领域的发展不利(如汽车业务导致的亏损、诉讼等)对主要领域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是开发新品牌,让谷歌品牌仅用于互联网业务。第四是激励内部创业,创造更多的内部升迁机会。

也有人说这是佩奇在效仿沃伦・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因为有知情人透露,佩奇其实早在2014年年底曾就“如何运营一家庞大的复杂企业”向巴菲特进行过讨教,巴菲特表示,“将关系并不紧密的业务独立经营,这或许才是治理‘庞然大物’的长久之道”。

“广告机器”的标签如影随形

虽然谷歌希望通过此次重组向外界表明,新兴业务将会和传统业务一样受到同等重视。但实际上,谷歌的重组依然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广告作为最初的业务盈利来源,仍然要为其他所有的业务买单。

搜索广告是谷歌进入“财富50强”排行榜的原因(在最新榜单上排在第40位),谷歌的广告业务就像是一台移动的印钞机。在谷歌去年660亿美元的营收中,包括展示广告和移动广告在内的广告业务占比为89%。尽管在新兴业务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谷歌的利润率仍然达到24%。在Alphabet内部,谷歌仍然保留所有广告支持的产品,其中包括搜索、广告、地图、应用,以及Android的相关技术架构。即使是与横幅广告或搜索广告有很大不同之处的YouTube也被划给了谷歌。

或许在谷歌创始人眼中,一家新兴互联网公司仅仅依靠广告作为盈利支撑显得太过单薄,在科技新兴领域有所建树可以达到提升谷歌品牌形象的目的,外加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群体对谷歌的关注。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谷歌依然是一架广告机器。

重组背后,“救场式”并购的危害

20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并购了Nest。作为谷歌自2012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的第二大交易。那时,谷歌的做法还被普遍看好,因为当时在智能家居市场,Nest的产品正在被热捧,而谷歌的智能家居项目Android@Home恰逢失利。

在2012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一款名为Nexus Q的球状流媒体播放器被推出。其采用了当时主流硬件配置,融合了无缝、分享和连接的理念。该款产品被外界视为Android@Home计划进入智能家居的第一步。虽然谷歌的设想非常美好,但是Nexus Q在2013年年初的停售使得谷歌力图用自身产品证明Android成为智能家居设备主宰平台的努力付之东流。回顾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拓展,可以发现在收购Nest之前谷歌对于智能家居的尝试几乎全军覆没。

收购被热捧的Nest对谷歌来说,更像是一种救场,看起来似乎可以给谷歌重启智能家居项目添加更多的希望。正是由于这种迫切的心态,注定了谷歌极易被Nest的表面光环所蒙蔽,缺乏对其深入、理性的了解。

这种吸引加上谷歌“救场”心切,最终将这场并购演变成了“包养”,而让Nest丧失了创新和自我生存的动力。在Nest被并购之后,Nest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创新之中(曾曝出高管与高管、高管与员工间不合的人事纠纷),而是利用谷歌的丰富资源和雄厚资金,扩大规模和并购:员工规模从收购最初的280位雇员增加到了1 200人;利用谷歌的资源豪掷5.55亿美元收购了在线摄像头创业公司Dropcam;收购了智能家居品牌Revolv。

篇8

1  引言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

根据英国ovum预测,到2002年,全球将有4800万配备小型浏览器的移动电话用户,到2005年,这种用户将增加到2.04亿,即大约1/5的移动电话用户将使用手机访问internet.目前,gsm数据业务量仅占运营商移动业务总收入的2%.调查表明,gsm用户中有38%希望使用数据业务。预计到2003年,西欧数据用户将上升到5100万,数据业务用户比例从4%上升到25%,数据收入有望达到74亿美元,占蜂窝业务收入的6%;同样,美国将达到280万用户,比例上升为21%,收入达26亿美元,占蜂窝业务收入的5%.到2005年非话音业务的使用量将超过话音业务。

近年来,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已经超过8000万,预计到2005年,移动用户总数将增至3亿,所以,移动数据业务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运营商而言,无线网络能否提供有吸引力的数据业务则是吸引高附加值用户的必要条件。

2  无线数据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服务随着gprs,wap,location等支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移动用户使用数据服务成为可能。支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应用的开发,例如wap技术出现使无线终端能够接入internet服务;定位技术的实现带动了基于定位的许多服务等等。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化服务。移动终端的多样性决定了用户对于数据服务的不同需求,因此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市场细分可以帮助运营商:了解不同的客户需求——关注早期采用者以期迅速导入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发展个性化服务为不同客户群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服务——在各层次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分客户群进行收益管理——加强竞争监督——设计定价策略——降低服务成本因此,通过基于支撑技术的应用服务开发,市场细化以及对不同客户市场提供对应的数据服务,使得无线数据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得以实现,从而最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e-mail、e-commerce、web和wap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一改变背后存在着两项迅猛发展的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ip技术。如今,这两项关键技术正在逐渐融合。

目前很多isp、icp的战略目标是利用无线和ip这两项关键的信息通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为无线运营商、aps和语音/数据开发商提供专业的集成服务和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应用一般有:e-business、e-commerce、无线门户解决方案、卡认证系统、多媒体技术集成、安全技术集成、网络管理、位置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服务。

表1  系统集成服务:移动互联网的规划和迁移 系统集成 系统优化 无线数据网络运营服务顾问服务:商业模式分析网络执行战略市场调研应用评估资源技术系统 设计:应用选择工程计划功能标准方案测试网络费用评估 集成:应用和ip集成试验工程突发事故对策培训 优化:运行分析系统优化系统测试系统调整 扩展:系统扩展调查系统校正 运营支持:技术支持网络管理系统扩展计划

3

端到端解决方案无线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可以由运营商构建自己的无线门户,无线门户的核心系统包括wap网关、信息资讯平台以及应用服务平台。

wap网关:作为无线门户的基础平台,兼容gsm、gprs、cdma、smsc等不同的承载网络,不仅支持wap终端用户对互联网的访问,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系统功能与应用,支持定制与个性化设置,允许运营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进行灵活的管理与控制,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服务制定相应的资费策略。

信息资讯平台:主要提供各类丰富的基于wap浏览的信息服务。

应用服务平台:运营商通过不同的应用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应用服务。

无线应用解决方案应不依赖于底层的承载网络,运营商可以方便的引入无线数据服务。

3.1信息资讯平台目前,信息资讯平台上主要提供wap应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上的各种无线装置进入internet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企业服务。提供的相关应用包括:信息提供、信息交换与传输、娱乐与生活

3.2应用服务平台与相关应用wap平台和应用服务使无线通信、互联网及java技术巧妙地融合起来,应用无线数据应用的开发者可以迅速、有效地开发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3.2.1下载服务通过下载服务器和手机终端的配合,我们可以完成各种的下载功能。如下载电话铃声、手机屏保、图片等。在kjava手机上,我们还能下载kjava编写的游戏,应用程序等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3.2.2基于j2me的各式应用j2me(java 2 micro edition)是一种专门面向无线移动设备等小型终端开发的编程语言,j2me技术主要应用在手机本地的程序运行和client-server应用服务方面,通过丰富的类库和灵活的应用方式,j2me极大的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

用户可以通过把应用程序、音乐、图片、游戏甚至电影下载到本地,通过j2me程序运行它们,用户还可以通过j2me终端,享受无线互动游戏的乐趣。

此外,通过引入j2me技术用户将最终突破手机终端色彩单一的限制,使手机上网更方便,更诱人。

3.2.3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也称为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 lbs),即通过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共同配合,确定出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由网络向用户发送相应的信息。

定位技术包括cell id、e-otd和a-gps等多种方式,测量的准确度在10-300米之间。根据定位的准确度可以提供不同的定位服务。

在位置信息服务中,定位服务器作为连接无线系统和位置服务提供商的中间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定位服务器从系统中获取网络位置信息,将其转换为标准的位置格式提供给位置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又起到用户管理和计费等功能。

典型的定位服务包括:援助服务(如紧急医疗服务、紧急定位等)、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寻找最近的餐馆信息、黄页查询等)、广告服务、灵活的计费策略、追踪服务五大类。

3.2.4即时信使服务(instant messenger )

即时信使服务是一种革命性的,用户界面友好的internet工具,它可以随时告诉你,你的哪一个朋友与你同时在线,并能使你在任何时候与它们保持联系。你将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寻他们,信使将替你查找,并能够在他们上网时立即提醒你。

3.2.5基于pim的个人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无线互联网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用户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个人信息管理助手。用户不但可以编制自己的日程安排、个人通讯录,而且可以享受个人理财服务,定制个性化信息。由于采用vcard、vcalender等国际标准,它可以和有户的其它通讯设备进行同步。

3.2.6移动视频信息服务通过移动终端享受高质量的视频服务一直是每一个用户的最终梦想。借助motorola公司集成的移动视频信息服务,终于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这一服务不但为我们的商务及个人活动提供了方便,而且可以大量的使用于交管,监查,工业控制等方面。其通过最先进的mpeg-4图像压缩技术,使时实图像能够清晰的在空中信道上传输。

3.2.7移动企业网服务移动企业网服务是指企业用户通过电信运营上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入企业网,安全的收取内部邮件,查询产品数据,进行工作会议等等。通过集成的mobile intranet(corporate vpn), mobile thin client, corporate e-mail等应用服务。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整套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3.2.7.1  移动企业网服务移动企业网服务是指通过无线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连接,使手机用户能够安全迅速的访问自己企业的内部资源。vpn现在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把它应用于无线领域,更能有效的扩展企业网的能力。vpn使用加密的internet公网链路,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企业投资。

3.2.7.2

移动企业电子邮件服务通过集成的"企业电子邮件"服务,移动终端能够远程登陆企业内部的exchange或domino 邮件服务器,阅读邮件及其附件。并且能够通过短消息进行邮件到达提醒。

4

篇9

成立于2001年10月的万人调查,距今已有14个年头,始终专注在市场研究咨询服务领域。2014年1月,公司挂牌新三板,成为第一家进入全国性资本市场的调查公司,今年6月份,通过定增获得5000万元融资。其服务过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万达、深圳国投、普洛斯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深圳等地区政府部门。尽管业绩不俗,何明龙表示,从万人调查成立至今,他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希望其能“存活”下来。

“存活,听起来好像要求并不高,但是从当前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来看,近八成存活期不超过三年,这就意味着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就是一种成功。”何明龙用“存活”来诠释做一家“百年”企业的想法。

稳健经营 年均复合增长20%

何明龙在2001年与合伙人创立万人调查,公司当时的定位是一家基于互联网与电话语音调查系统的高科技调查公司。当时公司没有名气,没有业务,没有业务人员。

“那时候的市场调查一个业务单,往往只有几千块钱,为了一个3000块钱的项目,何明龙自己也曾走上街头去做督导。”何明龙回顾,因之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经历,认为未来信息服务会有市场,然而当时调查行业并不赚钱,同行纷纷转行,自己的公司也连续亏损多年,直到合伙人也坚持不下去了。

何明龙说,自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受益者,在2006~ 2007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一大波行情里,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用这笔钱接管了万人调查90%的股份。“那时公司经营非常困难,负债累累,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最终不舍得、不甘心,只能继续干。”他说。

何明龙成为万人调查的“掌门人”之后,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公司的“专业化定位为细分行业市场龙头”,并“能做多大的量就接多大的单,从来不以合同金额大小识别客户。”从几千的小单累积起,万人调查逐渐有了自己稳定的“大客户”,并慢慢接触到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何明龙介绍,万人调查当前的主营核心业务主要涉足三大类:医疗机构调查,政府机构调查与商业调查,主要业务模式是通过专业的数据调查与评估体系,为委托机构提供研究咨询服务。

随着长期客户的增加,万人调查业绩也慢慢好转。营收方面持续保持在20%以上增长,盈利也持续向好。公司披露年报显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594万元,同比增长38%;实现净利177万元,同比增长155%。

2014年1月,万人调查成为国内第一批登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军资本市场的调查公司。“上新三板是预料当中的事儿。因为我们一直准备着。”何明龙表示。

和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样,刚挂上新三板的万人调查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流通性并不好。直到今年3月,将股票转让方式由协议变更为做市转让后,万人调查实施做市四天后,股价已经达到每股42元,较做市首日开盘价12元上涨250%,较广州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两家做市商的成本价1.5元更涨了27倍。而在10个交易日已飙升到51.6元,随后万人调查抛出“10送40”的分红方案,送股之后,公司股本将从840万扩大至4200万,目前已经是国内调查行业资本比较雄厚的公司。

目前新三板里做市转让的公司共有815家,不过每天有交易的公司却并不多,仅约三成。万人调查算是做市商交易里的“活跃分子”,基本每天都有交易,但金额并不大,维持在50手左右。在刚刚完成的新三板指数调整中,公司连续进入新三板成份指数。

万人调查终于引起“万人瞩目”,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到这家企业,公司随后在4月启动首次定增融资,6月5000万元顺利到账。何明龙将下一个目标定位进入未来新三板“顶层交易”。有消息称,今年下半年新三板有望启动分层管理,对应不同的交易制度,以激发交易活跃度。顶层交易就是推出类似A股的“竞价交易方式”。

“我们无法预测政策,但是要为其做准备。分层管理应该对股本数量、流通股本、股东人数、做市商要求、做市时间、业绩情况等有要求,万人调查正在向这些方面靠拢。”

牵手阿里巴巴、万达等名企

万人调查进入公众视野,缘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成为后者的调研供应商。

事实上,在阿里巴巴之前,万人调查在10余年的发展中已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近年老客户带来的营收约占公司70%-80%,包括万达集团、万科地产、星河控股、深圳国投、世邦魏理仕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此外,政府机构调查也是万人调查三个主营业务之一,公司已经成为众多政府单位指定的智囊机构,如卫生系统连续十年的质量评估、连续六年的文博会统计与评估等;从2004年开始就承担了众多的政府重大研究课题,如动漫产业研究、文化产业研究、深圳软实力研究等课题。

目前,万人调查已经成为深圳地区最具品牌的调研公司之一,在国内调研行业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公司部分业务已经成为国内细分研究市场的龙头。何明龙介绍,如“政府绩效评估”、“满意度研究”、“零售商业研究”、“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商业地产研究”等,无论在研究理念、研究体系、研究操作层面都处于国内领先。

并购“研酒行” 探索精细行业

在定增融资之后,万人调查即可启动并购。6月1日晚间公告显示,公司2015年5月28日与深圳市研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研酒行”)实际控制人肖先生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以175万元收购肖先生所持该公司35%的股权。公告一经,便引起业内猜测。

一个是调研公司,一个是电商平台,二者在业务方面并没有太大交集。针对外界的质疑,何明龙回应说,并购研酒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重其十多年在名酒厂、酒厂高层、经销商、流通商、终端商等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积累了大批优势资源,而万人调查将基于此打造酒行业中的“大数据”资料库。

“目前,主流市场调研是通过传统人工、电话,部分引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来做,对被调查对象,覆盖能力有限,附加值不高,扩张能力也有限。想要颠覆传统模式,提高研究价值,就必须要掌握最新鲜的、完整的‘大数据’。但大数据很难被一般企业掌握,对于万人调查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而言,必须要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何明龙认为,研酒行是“微媒体”+“移动电商”模式,实际上电商就是大数据。通过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结合万人调查掌握的行业信息、消费者信息等,可以把厂家、品牌、品类、产品、渠道、消费者、消费行为等环节打通。

何明龙表示,收购研酒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其电商平台,获得酒类市场的“大数据”,适时将推出“白酒消费指数”等类似研究成果供企业参考。

按照何明龙的计划,如果“酒类指数”可行,未来几年将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研究报告,做酒类细分行业市场的龙头。

“万人智库” 打造电商式数据平台

除了探索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数据,何明龙介绍,公司计划在2015年完善新电子商务平台“万人智库”,并在大数据方面投入资源进行研究,拓展公司新业务领域。

篇10

与覃敏一样被苹果新系统和产品吸引的人还有很多。“苹果的关注程度肯定不如以前了,但相比其他品牌还是好很多,而且基本都是消费能力很强的用户。”一位手机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说道。苹果也并没有让人失望,虽然“看得见”的创新并没有很多,但从指纹识别到A7、M7双处理器再到颠覆性的iOS 7,苹果为开发者和扩展创新所搭建的产业环境愈发成熟。

而就在苹果新品会的前十天,一场以iOS的未来生态为中心议题的科技论坛也在北京举行。2013年8月22-23日,第三届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国际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开发者和消费者齐聚一堂,共话iOS的未来发展与系统生态,“我们相信,我们在做的事将有可能再次改变世界!”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iHealth创始人刘毅这样向记者描述着自己的“移动梦想”。

移动生态初长成

作为苹果公司出品的iPad、iPhone、iPod touch等设备的默认操作系统,从诞生至今,搭载iOS系统的智能终端累计已销售超过上亿台,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的操作系统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捷。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日前的研究数据显示,iOS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40%,并更加稳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对于刚刚的全新系统iOS 7,苹果公司也期望颇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CEO蒂姆·库克说,“iOS 7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公司内部打破了软硬件部门之间的壁垒,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苹果用户提供更加舒适体验。”

在安卓(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双重冲击下,增长势头趋缓的苹果终于发起“全面攻击”。安卓的开源特征无法保证系统的足够安全;Windows Phone起步较晚,还未聚拢足够的开发者,iOS在这两方面恰好都具有绝对优势,这令其在先天上拥有了建立移动生态的先机,但同时,系统创新性用途的逐渐增加必然会使传统领域的优势进一步稀释。对此苹果早有打算,事实上,iOS可能是最先开始着手建立移动生态的操作系统,iPhone也早已突破传统电话的框架。

那么iPhone究竟是什么?

独立电信分析师陈志刚认为,iOS系统设计者原先为其设定的功能就不只是接打电话,以iOS 7为标志,通过努力贴合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智能移动生态已经初步建立。“招聘时我曾问过不少同学这个问题,有人回答是照相机,有人回答是导航仪,甚至有人回答是手电筒,但很少有人说iPhone是电话。”

在新的操作系统中,苹果不仅进行了200多项改进,并为其生态系统的扩展预留了位置。以最引人关注的智能汽车为例,根据苹果的规划,iOS系统将会和汽车实现无缝对接,并与手机等其他智能设备实时互联。用户可以在驾驶汽车的同时,利用Siri实现打电话、发邮件、进行卫星导航等一系列功能。未来,以iOS为核心,苹果的移动生态将会愈加丰富。

“近年来,苹果持续强化苹果体验店的作用,目的也是希望消费者通过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iOS设备来对整个移动生态有完整的认识。”三里屯苹果体验店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对记者说道。显然,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近年来各大厂商纷纷效仿,均开设了自己品牌的实体体验店。

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移动智能生态已格局初现,虽然发展程度尚有差异,但基本形成了两大生态系统。陈志刚称,这些年有不少厂商尝试建立自己的系统生态而不得,今天整个市场来说只剩下iOS和Android,其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从苹果新系统的又可以看出,两大系统有融合的趋势。“由移动互联网的固有属性决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以系统为核心,通过联网支持、业务集成、第三方应用来建立能为消费者提供简洁、方便内容获取体验的整体体系。而在今后几年,系统商和开发者所发力的重点将会是硬件化和游戏。”

硬件化加速

如果仔细研究硬件化在智能终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次的重大革新都预示人机互动方式的彻底改变。

三十年前,当乔布斯首次在PC中广泛应用鼠标时,人类第一次有机会与冰冷的机器对话。随着芯片、驱动、存储等周边硬件的迅速发展,科技领域诞生了第一批拥有全球影响的大型公司,如IBM、微软、苹果等,不一而足。在这次智能革命浪潮中,中国公司基本是模仿者和追随者,并未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中,以至基本沦为代工厂。

吹响第二次智能革命号角的是互联网的诞生,人与电脑的互联通过无线网络成为人与人的互联,但在这个变化中,基本没有了硬件革新的参与,第一轮信息浪潮所诞生的大公司除少数外,也均停止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科技领域也再次涌现了另一批以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信息交流成本和时间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硬件浪潮声势变得愈发微弱。在此次信息化革命中,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纷纷崛起,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成长为世界性公司,科技浪潮就结束了。

近年来,第三次智能革命浪潮再次涌现,以乔布斯准确定义移动互联终端为标志,硬件化开始几何式加速发展。“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游戏规则也将改变,”刘毅对记者介绍道,“如果说PC时代的互联网是把人互联网化了,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把世界结成了一个大网,它不仅仅是人联网,更是物联网,硬件和软件同时兴起,硬件慢慢成为软件的载体。我甚至觉得,纯粹的硬件企业,如果没有移动生态的庇护,将无法生存。”

在硬件化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中国企业已经不甘心再次成为追随者或是内容的搬运工,它们还希望逐步参与甚至引领潮流,自己生产内容。同前两次智能革命一样,业界普遍认为,随着硬件化的加速,科技产业仍有诞生全球企业的机会和空间,九安医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出击移动医疗市场的。

“硬件的兴起和机会的显露,是在不久前才开始的,从严格意义上说至少中国企业在起跑线上并未落后。”刘毅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尽管形势不错,但要挑战美国科技公司仍然难度不小。“和美国比创新很难,乔布斯可以完全靠凭空想象创作一个产品,所幸我们没有处在那个时代。我认为硬件发展的方向是成为一种获取客户的手段,即硬件本身就能产生服务,未来这部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刚刚涉足的公司将有很大机会,而大公司往往存在着路径依赖。”

两年前,九安医疗正式推出了自有品牌iHealth,通过在改良后的血压计中植入iOS系统,消费者可以几乎不用任何额外操作即可完成一系列的医疗检测,产生详细的结果并自动评估健康状况。

刘毅相信,在此次信息化浪潮中,硬件发展至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特别是在iOS平台,硬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终端、应用程序、云。“我把这种全新的硬件形态称作‘i硬件’,这已不是纯粹的硬件,而是结合用户个性需求可以直接使用的硬件。它是一个围绕用户的完整循环,虽然不一定是完全封闭的,但所有与它相关的行业都会重新洗牌。”

游戏金矿难挖掘

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其他分支相比,由于占据着超过90%的利润,游戏行业无疑在未来的iOS生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苹果公司所最引以为豪的也是其设备超越其他平台数倍的游戏运行速度。在最新期间手机iPhone 5s中,一项颇具看点的创新——64位A7处理器,目的即旨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畅快的游戏体验。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我国智能终端游戏在两年内完成了超过300%的几何式增长,而单单在iOS平台,游戏整体收入已突破7亿。“我们认为iOS能建立如此好的游戏生态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苹果公司在更新设备系统方面的工作非常出色,根据我们的数据,有超过七成的苹果用户正在使用最新操作系统,这在其他平台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副主编王旭坦言,除了系统原因,iOS越狱愈发困难,以及国内用户慢慢习惯收费模式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

虽然整体增长强劲,但在完美世界移动游戏事业部总经理许逸然看来,如果细分到每个公司,挑战依然巨大。“在手游行业,已有的市场主体优势都非常小,包括完美世界,虽然我们从1997年就开始进行3D游戏的开发,但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有时我们也很苦恼。”

在现实的情况中,许逸然的担心并非多余。2012年底,当人们还在谈论谁会成为iOS游戏最大赢家的时候,一个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小公司Supercell忽然成为黑马。在2012年年底的App Store下载榜上,Supercell公司仅仅依靠其开发的两款游戏《部落日记》和《Hay Day》就打破了EA垄断,而这两款游戏的收入也超过了EA946款游戏收入的总和。据其首席执行官帕纳宁的介绍,该公司每日营收实际已经超过50万美元。更有科技博客指出,Supercell公司目前的每日营收可能已经达到75万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Supercell公司年营收将达到1.3亿美元。相比之下,Supercell由于人力成本低,每日运营成本仅约6万美元。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近一年来,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不再是EA这一个单一的游戏巨无霸,许多小型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凭借几个人掀翻大公司的案例不胜枚举,那么,在iOS的移动生态中,移动手机游戏是小公司逆袭的时代?大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由于普遍在PC端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强大的盈利能力,大公司转型普遍较慢,许逸然坦言转型并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预计,在中国,PC端网游市场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到底如何取舍,我们也没有看得非常清楚,这很难。这就好像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微信并不是创新产品,但腾讯只用了两个月就推出它的勇气和难度并不亚于创新一款产品,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公司在移动游戏市场的碎片化经营,经过记者调查发现,一般的大中型游戏公司都会开设自己的手机游戏开发部门,但普遍流程不外乎开设部门-招聘人员-开发游戏,这和小公司根据一个创意进行几个月的全公司开发效果差别巨大。此外,由于市场相对成熟度不高,手机游戏部门在大公司一般为纯亏损部门,造成资源很难过分倾斜,从而造成糟糕的恶性循环。“主要还是由于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分析误差,‘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马云总结大公司路径僵化的特征,我们感觉很明显。”许逸然说。

当然,大公司也并非全无机会,人才和资本就是其最大的优势。许逸然坦言,每年,他的行程几乎都遍及大半个中国,目的就是为了实地考察有实力的小公司,以实现优势资源重组。此外,完美世界还以优厚待遇从国内名校成批招聘毕业生,但这些还不够。“要想尽快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移动游戏开发领域的距离,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全球化布局。我们的做法是建立国际化团队,并努力消减国别的限制。只要是尊重企业文化,并有真正实力的团队或个人,我们都愿意接触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