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马光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出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等等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教学法在解决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和如何有效地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小学语文课堂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纵观中国的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课堂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和周围的同桌聊天,很少有小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完整的语文课。他们普遍认为老师上的语文课堂十分的枯燥,他们也体会不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小学生认为学习小学语文主要就是将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字词背诵下来,然后将老师提出的关于这课的问题和答案直接的背诵下来,他们完全感受不到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也体会不到语文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他们看来语文课堂不过是老师将资料上的重难点知识写在黑板山,然后他们负责抄下来,在课后找时间背诵下来,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和同学闲聊,在课后的时候找同学抄笔记,然后背诵下来,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摘抄和背诵的工具,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将重点和难点知识总结出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比较落后。纵观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多数语文老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就可以进行授课,他们完全没有跟上新的教学方式,这样看来,小学语文老师的授课手段显得有些落后。再看看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仅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的教学也严重的连接不上。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运用的意义
情景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对课堂要教授的知识先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前要先进入教学的情景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的环境中去,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到课堂知识,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去。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新疆的葡萄沟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一串一串的葡萄,让后让学生画出一棵又一棵的葡萄树,让学生在葡萄树上挂上葡萄,一串又一串的葡萄,学生还够不够,不够的话,可以继续挂葡萄,然后让学生体会到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里,新疆的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教学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快速的了解到在新疆的葡萄沟的季节里,新疆人民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学生就能更加快速的进入到教学的环境中去,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就更加的多和快速及时。如果老师没有在讲授课文知识之前进行情景的设置,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新疆的葡萄沟,那样学生仅仅将学习语文课本知识作为一个任务,但是这样看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的广。情景教学法主要是老师要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在设置情景的这部分之中,老师不断的提出一些相关的情景设置,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去,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例如,老师在讲授美丽的大兴安岭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的互动也更加的广,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讲出他们最喜欢大兴安岭的哪些景象。这样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就更加的积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显现。
三、如何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一)老师在设置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情景教学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手段,要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来的话,那么老师在运用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讲授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要设置小伙伴下水的情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反映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扮演,要学生也进入到当年司马光遇到问题的情景之中去,也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想出如果他们是当年的司马光,它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小学语文学习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魅力,将自己置身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二)老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老师要积极主动地设置各种相关联的情景。各种情景的设置也不是毫无关联的。因此老师在设置情景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上一个情景中进入到教学环境中的情况。例如老师在讲授司马光这篇文章时,老师在设置下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司马光砸缸这个做法的时候,老师要考虑到老师在这时前一个情景时学生的反映,如果学生是当年的司马光,它们会怎样做,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上一个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才能够考虑到学生对于下一个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每一个情景的设置的反映程度,这样一来,老师才能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与学生之间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崇.新课改下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N].2012(7)
篇2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主体性较强的活动,阅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指导,教师首要工作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读书热情。首先,介绍读物时,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了解读物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师描述得越精彩、越紧张,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好奇心,以此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高声朗读的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阅读、表现阅读,或者是比赛阅读等,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掌握。教师也可以展开一些读书交流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以此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轻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主要强调感情的倾诉,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作为实际出发点,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努力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注重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和激励,以此加深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和感悟。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问题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问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问题融入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除了砸缸之外,还有其他的救人方法吗?并且在不破坏缸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三、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通常情况下,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做读书笔记,具体包括抄写、摘抄等等。读书笔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摘抄办法,使学生明确哪部分内容值得摘抄,或者让学生摘抄一些生字生词;对于课本中描写人物、景色的成语、格言等等语句,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以此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而学生自身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选择性摘抄,比如说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等等,实现知识的累积。学生只有明确摘抄内容,学会合理运用,做笔记才能够起到真正的效果。此外,考虑到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需要语文教师能够精选有价值的文章,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法和用句,多读多思考,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在长时间的阅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用音乐浇灌心?`,抒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G623.2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完全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1]。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从而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的是死记硬背,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以至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是都不够主动,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社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而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2]。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1.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小学语文中,书写规范与否是语文得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一种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因为他们书写不规范,很容易造成错字。如“外”字,许多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规范的书写,“外”字左右两边的间隙过大, 让人容易错认为是“夕”“卜”。写好汉字是学生的义务,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你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加强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应当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书写水平,制定学生练字的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做好书写规范、整洁,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3]。如,在课文《司马光》中,就课文中选取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先进行示范,如“马”字,一笔一划地向学生展示正确的“马”字书写,然后,让学生进行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联系中规范自己的书写,从而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找到乐趣,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通过自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能力[4],如在课文《桂林山水》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技巧,养成好的阅读行管;在课外, 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忽略了预习的作用。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去预习下一节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适当的时期,可以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来负责演讲;在每节课前,要让学生就教师接下来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考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养成好的预习习惯[5]。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布置同学去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4.良好复习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阐述了复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当注重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复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觉地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记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记笔记更有助于积累资料、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零号的做笔记的习惯[6],如,在讲解重点知识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笔记,同时,叮嘱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从而在课堂上向老师求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保障,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代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而要想学好语文,良好的阅读、预习、复习、书写、做笔记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段晶.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吉林教育,2014,08:85.
[2]贾东花.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考试周刊,2014,01:46-47.
[3]李芳芳.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77.
[4]焦艳. 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路径探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6:139.
篇4
马尔克斯说的一个段子:1971年,聂鲁达在巴黎,听某个可靠的朋友透露,说他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聂先生那年六十七岁了,离过世还有两年,当然不能像年轻人进洞房,猴急跳脚脸火烫。他很沉稳,只是遍请巴黎的诸位朋友吃饭。人问他理由,他只笑而不答。直到消息出来,诸位恍然大悟,纷道恭喜。数中一位问:“那你颁奖词准备说啥?”聂先生一拍脑袋:“高兴忘了!”扯过张菜单,翻个面,就用他招牌的绿墨水开始写起来。
但这故事讲得开,前提是聂先生在巴黎。他在巴黎干嘛呢?工作,在大使馆上班。实际上,他老人家是外交官。他那些得了诺贝尔奖的诗,全是业余时间写的。
如你所知,中国文化人有这传统:本行是济世救民,业余就风流挥洒。比如孔圣人当过饲养员,当过鲁国官员,也当过老师,学生把课堂笔记一抄就是《论语》。屈原主业是楚国的公务员,业余写诗。唐朝的诗歌,若非私人抒情,便是酬答赠送之用。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们,都是一边当国家干部,一边顺手写诗作文画画。所以,曹操的诗,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和花鸟画,李后主的词,天启皇帝的木工活儿,康熙皇帝的拉丁文和几何学,听上去一点都不奇怪:当皇帝也得有个业余爱好不是?
而且中国人思维里,有这么回事:唐朝之后,读书人都兼有儒家和道家双属性。当了公务员,有了铁饭碗,就是儒家,济世救民。没当上公务员,不被天子待见,就决定披发入山,云烟深处去。明清朝的名文人大多如此:做着好官,念叨归农,自号个什么斋主人,什么居山人,还写厚厚的诗集出来印,就是想来分富贵风流,两厢占尽。
欧洲人也兼职,但比起中国读书人来,更现实点。实话说就是,欧洲人得琢磨生活问题。古希腊诸位大贤能玩学问,是有一比四的公民与奴隶数据对比放着,不愁没人伺候;中世纪搞文艺的,若非教会养着,就是大富豪。所以,许多知识分子只好一边谋生,一边偷空创作。19世纪之前的音乐人,都得连创作带演出。巴赫在莱比锡做乐长时候,每个星期得写25分钟的新曲子,还得亲自抄谱,到周末亲自夯起管风琴来演出。19世纪的诸位也是能者多劳:门德尔松得做教师,李斯特得绕世界钢巡回,的主业是指挥。真得等放了假,他们几位才有时间搞创作。俄罗斯大作曲家鲍罗丁,本行是医院院长,又是化学家。等把些瓶瓶罐罐都处理罢,才能写曲子去。
写东西的诸位,兼职的更多。艾略特先生写20世纪最伟大诗作《荒原》的时候,本身是个银行职员。村上春树写处女作小说——后来获得群像新人奖的作品——《且听风吟》时,是在自家经营的爵士酒吧下班后。纳博科夫20世纪40年代在康奈尔教书,为了养家,曾经一口气开四门课,里面居然包括网球课,实在没时间,只好趁假期出去捉蝴蝶,又逢下雨时,在汽车里写著名的《洛丽塔》。当然,上班累一天,下班写伟大作品,这日子没法持久。海明威说艾略特当时在银行困得甚为痛苦:但没名没钱之前,就是不敢辞职,当时在巴黎的庞德,虽然诗稿卖不出去,穷得想去当翻译算了,但还是伙同诸友捐款,“把庞德从银行拯救出来!”村上春树写完自己第二部小说就把酒吧关了专心写作;纳博科夫一等《洛丽塔》畅销就辞职跑去瑞士,皆此类也。
最神奇的兼职是这样子:16世纪初,教皇让米开朗琪罗做壁画。米开朗琪罗说自己是雕塑家,不会画画——给自己雕塑打的草稿不算。教皇不听,逼他画,激起了米开朗琪罗的牛性,花四年画了不朽的西斯廷天顶图,39米乘以13米的巨画,都是个“我不会画画”的人完成的。实际上,米开朗琪罗并不爱这玩意,终其一生都在唠叨:“那些逼我完成的画,摧毁了我完成真正作品的时间”,以及,“描绘景物的工作,是给那些没能力描绘人物的家伙准备的”。换句话说,他老人家一辈子画的那些巨作——包括西斯廷天顶图这样的不朽作品——都是在他创作雕塑的间隙,愤愤不平,兼职完成的。
最后一个故事。
篇5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
有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通过大量地阅读,学生才能感知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提高文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独立的阅读能力,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一些浅见:
1调动激情,激发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乐于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1.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根据春雨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和生机勃勃,我通过色彩的明快、动静结合的媒体演示,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重温往日观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的整体感知,这样学生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1.2利用释题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我先板书“石”,问学生“石头我们见过吗?”再板书“奇石”,让学生说说都见过什么奇怪的石头。然后告诉学生安徽的黄山就有许多的奇石,作者给我们介绍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赶快打开书,到文中找找答案吧!”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1.3在活动中学,身临其境。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我经常找一些适合表演的文章,让学生尽情展示。如教学《司马光》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后,我请同学将故事演一演。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明白了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道理。
2培养阅读技巧,传授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多方面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如:
2.1正确把握阅读的速度。我们知道阅读速度过快,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阅读速度过慢,会影响阅读量,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任务。所以阅读课上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控。
2.2正确把握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默读,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步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把读和思结合起来。
2.3阅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导学生去感受词语的温度,人物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来。
3巧妙设疑,高效阅读
巧妙设疑,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门艺术,不仅能为学生阅读激发兴趣,掀起,架设情境桥梁还能使学生省时、高效地掌握阅读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怎样向学生提问题,还应重视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合理引导,是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的。
4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已经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是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如形和影的自然亲和,似声和响的相得益彰,言语的对话是心灵交流的内容。
教师的情绪感染着学生,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当教师把阅读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学生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人文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所以教师应是阅读教学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带有煽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入阅读环境,感悟文本,进而获得体验。
5开拓阅读视野,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孩子们朗读、背古诗和课外读物。教学课文后,可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还可动员学生订阅少年儿童报刊,帮助他们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把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通过大量地阅读,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词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语言与文本、作者对话。
宋代朱熹云:“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与教师精神共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