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高校 教学秘书 问题 意识 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协助院系领导来处理院系中各类教学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高校的教学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中心,强有力地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教学秘书的首要任务。所以教学秘书在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维系高校教学和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组织协调作用。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负责落实院系的规定以及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的是教学秘书,维系教学职能部门与院系师生之间关系的是教学秘书,沟通院系之间的信息、进行科学统筹的是教学秘书,由此可见,教学秘书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工作安排。教学职能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下达了有关教学工作的事务和教学信息,由教学秘书负责进行组织协调,向院系领导和院系师生进行传达和告知,同时教学的进行情况、师生的反馈等也由教学秘书来反映给教学职能部门,以便于教学职能部门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来调整政策。

2.参谋助手作用。教学秘书对于基层的教学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基本上高校的教学管理事务性工作都落在了教学秘书的肩膀上。而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与教学管理有关,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更经常接触到各种教学信息,所以他们能够对教学的日常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调查研究,对于已经出现或还未出现的新问题或者苗头,给予灵活处理。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们能够在领导决策中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能够为领导提供第一手的、全面、真实、客观的情况资料,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服务保障作用。教学秘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保证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学秘书要秉承“勤勤恳恳、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理念,及时同教学职能部门、师生相联系,发挥其服务保障的作用,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为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保驾护航。

4.监督管理作用。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正常运行,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教学秘书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学秘书的职责就在于协助院系领导来监督院系的教学工作是否正常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来监督教学流程,管理教学问题,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队伍不稳定。教学秘书作为高校中基层的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中甚至存在着“轻视教学秘书工作岗位”“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看不起教学秘书工作人员”等现象,在干部考核、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利益分配等方面凸显不出教学秘书应有的优势,这些情况都严重挫伤了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秘书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而且教学秘书还常常承担很多学校布置的繁重的、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任务,在不被尊重和重视的环境中长期工作,他们看不到工作的前景,所以为了寻求出路,一部分教学秘书通过提升学历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2.工作任务繁重,培训进修的机会比较少。教学秘书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除了要处理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之外,还需要处理各种教学突况、学生的不良思想动向等,工作内容比较繁重。同时,教学秘书的责任重大、压力重大,职责权限不明确等造成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他们需要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将教学情况、师生动向反映给上级,同时还需要将教学职能部门的工作指令传达给师生,并被要求时时待命,以应付、协调、处理各种突况。但是高校领导对于教学秘书的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教学秘书仅仅是“上传下达”,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在各种进修培训中,很少能够看到与教学秘书工作相关的。这导致教学秘书工作人员视野狭窄、知识匮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阻碍了其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学历层次不高,创新能力薄弱。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秘书基本上都是本科学历,学历层次比较低。虽然也有硕士从事教学秘书工作,但是其学历也大多是通过“在职学习”等方式获得,在知识素养和储备方面难以跟同等学历的硕士相比,其专业也大多与教育教学无关,所以很难适应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同时,教学秘书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领导的指令和教学部门的部署来安排工作,工作研究深入不到底层去,工作载体比较狭窄,不够宽泛,工作方式比较僵硬,工作方法比较陈旧,长期不能够突破已有的教学管理知识和理念,一直照章办事,缺乏创新意识。

三、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备的四种意识

1.学习意识。学习使人进步,高校教学秘书只有不间断地学习,保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意识,形成积极向学的习惯和品质,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加适应教学秘书的岗位工作。教学秘书绝不是领导的“传声筒”、学生的“反射镜”,他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下,还应该成为一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其不仅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还要学习教育管理、计算机技术、教育心理辅导等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学秘书还应该重点培养自己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活动、阅览报纸杂志、借鉴优秀前人的做法等形式,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责任意识。教学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持与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因为教学秘书的很多工作都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利益,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不能够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所以,教学秘书就要具备根深蒂固的责任意识,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真正地爱上自己的工作,保证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3.服务意识。虽然教学秘书从事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工作范围涉及面较广,但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学行政管理,也就是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管理,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秘书在院系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与师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主要负责双方之间的沟通协调,所以其工作带有浓厚的服务性质。所以教学秘书要以服务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服务的内涵和理念要有充分的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真正树立为学校、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4.质量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看重的指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高校进行转型的关键点,它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严肃的执法者形象,按照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高校的管理措施,落实高校的各项管理法规。

四、对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整个教学秘书队伍的重视。在高校的管理体系中,应该提升高校教学秘书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并在制度设计、激励政策、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学秘书一定程度的优先权,只有这样,高校管理体系才能够通过长效、合理的评价激励体系来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在学校的年终考核或者年度评优评先中,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高校秘书的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充分肯定其对于学校的付出,增强其工作的动力。在职称评定方面,也不应该将教学秘书排除在外,应该允许其申报相应的职称序列,只要教学秘书的工作条件达到了所要求的条件,就应该给予其相应的职称。在教学方面,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秘书只看作管理服务人员,还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特长,给予其一定的教学任务等等。

2.加大教学秘书队伍的培训力度。在教学秘书的培训方面,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工作安排,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来系统地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拓宽教学秘书的工作思路等。例如,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进行教学秘书的计算机操作管理的培训,通过远程视频培养教学秘书的工作意识,通过在职深造提升教学秘书的专业水平,等等。同时,高校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教学秘书“走出去”,到其他的院校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教学秘书应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工作能力。

3.改进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结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教学秘书应该被纳入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之中,不仅仅如此,还应该将对教学秘书的专业培养列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工程,本着“完善结构、改善队伍”的宗旨,对于教学秘书进行科学培养。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上,要实现公平公正,通过竞聘等形式,将真正适合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在教学秘书的培养方面,在充分发挥政策的调动作用的前提下,真正发挥教学秘书对于工作岗位的奉献精神,真正建设一支具有牺牲精神、乐于奉献、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

4.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创新精神。应该说,在高校的管理人员中,当属教学秘书最具创新精神,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都要与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在切切实实的工作中,很容易发现创新点。所以,高校应该充分看到高校教学秘书的这一工作优势,提高教学秘书的创新精神,培养教学秘书的创新意识。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来激励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教学秘书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科学研判和初期处置,增强自己独立工作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在教学信息传递、无纸化办公、教学文件的管理方面,应结合现代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积极地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篇2

关键词:创新 大学生 思想政治 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使教育也面临时代、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对创新的呼唤,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有人将大学校园比喻成象牙塔,把塔里的莘莘学子称为“天之骄子”,认为他们是知识和能力的化身。其实他们与校园外的普通人一样,也有这个年龄的特点。

1.责任意识弱

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崇尚的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摆在不可动摇的地位;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考虑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需要,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淡薄了。

2.践行能力弱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集几代人的娇惯于一身,享乐的思想比较严重,艰苦奋斗精神比较欠缺,他们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事业成功,却又不愿意做平凡事。

3.集体观念弱

由于集体观念淡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无论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在寝室生活中同学之间缺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氛围。

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于创新

我们要应针对大学生思想社会化的特点,结合现实,大胆创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1.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各种社会现象比较敏感、接受能力强,但也容易受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成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要对祖国充满信心,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表现普遍有些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例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给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鉴于此,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明辨是非知书达理、团结积极、诚信友善、勤俭自强。大学能否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行为自律。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就业指导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职业定位教育,帮助学生认清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关系,鼓励学生做好定位,打好基础,增强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在毕业前夕,也要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的职业竞争,身心愉快地走向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前进动力。必须勇于创新,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能山.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策略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本文就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对策进行了探讨。

1 以人为本的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需要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各种思潮的传播和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纯粹说教式的辅导员工作已经不能胜任现阶段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加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各类信息,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管理的需要了,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1.3 坚持以人为本是解决学校与学生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不可回避的是,在现代高等教育当中学校与学生之间还存在很多的管理矛盾,部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学生依然是被管理者,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校的部分管理规定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坚持以人为本的辅导员工作,有助于解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 以人为本的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2.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在制定学生管理办法或班级管理规定时广泛搜集学生的意见,对于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要积极采纳,在此过程中既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这样人性化的辅导员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学生管理工作也更具导向性。

2.2 因材施教,注重人性化管理

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新时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潜力发挥。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把自己看作学生工作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以欣赏的眼光去教育他们、管理他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比较活跃,但自制力比较差,再加上受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不良偏差。在校园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甚至会成为学生终生效仿的对象,因此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首先,辅导员除了要担任管理者的角色,还要充当教育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辅导员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管理者。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洞察能力,多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进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辅导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培养,包括道德品质、责任感和管理态度等,进而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个人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

2.4 深入学生内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以便及时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解决。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比如针对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辅导员要加大关注力度,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还要与学校各部门联系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费,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要对学生做好就业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根据自己的所长找到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工作;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甚至打架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纠正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的误区。另外,辅导员还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在心理、情感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进行调节,防止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以保证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综上,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实现良好成长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坚持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深入学生内部,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子.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与实践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4,08:23.

[2]潘彦燕,黄海珍.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129-130.

篇4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工具;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1-02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网上信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们可以随时和家人视频聊天、观看喜欢的节目、听音乐、查资料。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手机就是各种消费的“一卡通”。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信息、分享感受、协同工作等,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工作、交友。与此同时,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商机,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如今,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百度、爱奇艺、淘宝、支付宝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各行各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渐规划加入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的局限性

如今,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采用以前面对面说教这种老式教育方式,这种单向性教育很难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难以构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使同学们对学习及活动不积极。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形成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很容易使两者之间产生隔阂,同时使得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低下。高校大学生中,“90后”早已是主体,他们更喜欢通过媒体来学习,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现在网络还不是很安全,这使得某些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容易被其中的错误信息误导。所以,辅导员应该关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在面对影响较大的事件时要加以引导,使学生对相关事实认识更加准确深刻,同时也可增加同学们的社会经验。

三、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如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诸多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快捷。网络媒介的信息渠道主要有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现代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网络最新的教育消息,和学生取得良好沟通和联系。

(二)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大多S富且碎片化,其中具有许多新鲜的元素。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关注的信息来源要有所掌控。

(三)动态交互。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作为交流平台,实现资讯信息的动态交互,也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用发帖、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同学们参与讨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找到良师益友。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事件的真实观点。

四、利用QQ开展学生工作

在众多聊天工具中,QQ使用最为广泛,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QQ号码,其中很多同学每天都会登陆,所以,合理利用QQ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首先,辅导员要申请一个QQ号,加入各个班级的QQ群中,并加各个班级的班长为好友,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聊天内容直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和他们进行互动。此外,也可以在学生主动邀请的情况下,与其互相加为好友,这样有利于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辅导员可以自建或者委托学生干部创建年级群、学生干部群、党支部群等,通过QQ群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辅导员还可以利用QQ群讨论一些事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较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讨论结束后辅导员应对聊天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出此次讨论的重要内容。

再次,利用QQ群信息也十分方便。辅导员可以将一些通知、文件等发到QQ群中,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上级传达下来的思想和政策。辅导员可以通过多方面获知就业信息,并及时查看、下载、共享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各专业交流群了解获取招聘和考研信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更好的未来。

五、利用微信开展学生工作

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减少了学生见老师的“恐惧感”。在微信环境下的交流有一定的“保留性”,学生心态很放松,不用顾及周边有没有“眼睛”注视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想法感受。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推送消息。例如,公共平台每天向关注群体发送一条消息,辅导员可以提前设置近期比较热门的或比较重要的话题,然后系统将定时自动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遇到学生有特殊问题时,系统亦可以将信息发送给辅导员,辅导员在查看后可以针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解答。

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问题等。据问卷调查表明,72.4%的同学会在朋友圈自己的最新动态,并将周围发生的有趣、有影响力、有煽动性的言论转发出来。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朋友圈,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例如,笔者负责维护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在2015年创建的“商师生科大家庭”微信公众号,并由此在学生会新建立了一个新闻中心,专门负责日常微信的推送。新闻中心的成员每天将学校近期的活动安排、上级领导传达下来的任务,以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同学们关心的有趣味性的事件第一时间出来。这个公众号受到了商丘师范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力地帮助笔者完成了一些学生工作。

六、利用飞信开展学生工作

目前,飞信在学生中使用较普遍,但凡有移动手机号的都可以免费申请飞信号,只需利用电脑端,就可以向好友们群发短信,每天最多可以发送600条免费短信。同时,飞信也有类似QQ群的“飞信群”,可以将特定同学拉进群里。

飞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必备工具,如果有通知,辅导员就可以将通知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然后通过电脑端向学生群发短信,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收到信息,工作效率非常高。相比发短信能节省很多通讯费用。在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同学不喜欢关注QQ、微信消息的弊端。

七、结语

在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当下便捷的网络,有效开展学生工作,这不仅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开展其他工作,还能与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高效办公。

参考文献:

[1]罗友辉,郭琦.个性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1).

[2]杨守建.新媒体与共青团工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篇5

关键词:职业指导 作用 重要性

一、导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受到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但总的来说工作职位的增长还是赶不上年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与此相对的,是高校毕业生们普遍表现出的职业迷茫,不清楚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全没有规划,实际动手能力弱,缺乏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事业心和进取心不强。大部分毕业生找工作容易随大流,没有选择性。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得不到缓解,不利于社会人才的新陈代谢。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历史及教育制度的原因,我国许多高校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就业工作重视度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跟不上市场需要发展的步伐,导致有能力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有需要的单位招不到人才的怪现象。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部门,专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但是,实际上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仅仅停留在行政部门的阶段,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日常的行政工作、就业手续办理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等方面,而在职业指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职业指导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1908年成立于美国的波士顿,专门对求职者提供系统的职业辅导。职业指导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求职者提高职业能力,明确就业目标,从而促成最终的就业。相比起国外,职业指导作为外来理论在我国本土化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目前学界对其内在理论研究较为匮乏,规范有效的运作模式尚未构建,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底气不足,深度不够。

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职业指导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充分肯定和重视职业指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义

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其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目前为止,对于职业指导的定义,学界说法较多,姚裕群认为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职业、定向学习和选择职业的过程,也是帮助人们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朱启臻教授把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是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是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要求及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过程。”

职业与个人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生涯在本质上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它受到个人内在和外在力量的影响。生涯发展是一系列选择连续进行的结果,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职业指导更突出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影响,它包括职业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及咨询服务三方面的内容。职业指导与个人兴趣、能力、个性特点要求相结合,通过正确认识自身素质、专长和潜在资质,对个人的局限和自身条件做客观的评估,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实现人和职业的合理搭配。

所以,综合地说,职业指导就是指,通过各种学习训练手段引导个体了解自身,认清自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培养个体的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择业观和职业观,以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更长远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更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的一种行为。

可见,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他们形成完善的择业观、职业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职业指导所培养的并非做一份具体工作所需的具体技能,而是培养宏观上职业规划、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创业能力和微观上的人际交往能力、求职礼仪、撰写简历、笔试面试技巧、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等。

例如,通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就业政策和劳动法规,提高大学生运用这些政策法规来帮助自己就业、解决自己的困难的能力。不同劳动保障政策往往针对不同的求职群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小额贷款政策”、“4050 人员优惠政策”、“税费减免政策”、“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等,很多人并不了解相关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政策法规来帮助自己就业,解决自己的困难。

现今,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对职业宏观和微观的认识。由于没有系统的职业指导,即使通过实习和兼职,有的学生也因为缺乏系统实用的理论知识,以致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生活而丧失信心,影响今后就业。

因此,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通过有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传授给学生关于职业规划、求职、职场、创业等相关知识,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熟悉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由此才能在学生就业前,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以便在真正就业后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尽快转变角色。

2.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除了具体的职业技能外,也包括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上的指导。如果说职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硬件,职业素质就是学生就业的软件。具体地说,职业素质就是指大学生的五种能力和一个精神,即:独立生存能力、锐意进取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融合社会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爱国爱党、勇于奉献、勇敢顽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拚搏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相对来说更加抽象,指导难度更大。对于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导致自小到大经历的挫折有限。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前,习惯于享受父母和老师的照顾、庇护。另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偏向于单一的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遇到挫折不知该如何调节。反映在职场上,便是他们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

对于这类学生,职业指导至关重要。在大学四年期间,合理引导他们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接受挑战,积累工作经验。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障碍时,积极对他们施以心理辅导,培养他们调节心理状态、应对挫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克服在就业上“等”“要”“靠”的思想,树立“争”、“抢”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这对他们职业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通过讲座、培训以及实践积累经验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其一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所以,积极正确的职业指导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确实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3.明确学生职业目标

相比起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大部分大学生更加缺乏的可能是工作目标。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幻想,他们对某种职业的认识通常也是模糊的,加之大学生在教育高成本的影响下,产生了对未来就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让学生感到茫然、困惑,人生目标模糊不清。目标的确立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可能比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一到招聘季节,毕业生应聘更多地是一窝蜂,很多同学看到什么职位都去试一试,没有选择性,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广撒网但最后却无收获的现象普遍发生。可见,培养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职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应届毕业生,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培养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是从新生大学入学开始,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兼职体验各种行业,一步一步明晰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职业指导老师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专业以及性格特点,对学生做出一定建议。另外,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第6条规定,职业指导工作还包括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这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中找准目标、明确方向有重要意义。

职业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从而进行实事求是的职业设计,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4.促进人力资源合理分配

对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指导能够促使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达成一致,实现人、职匹配,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职业岗位呈现多层次多序列态势,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差异很大。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也由于他们个体条件包括工作能力、学历、兴趣爱好、身心条件等都有所不同,其职业选择也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能更为全面地相互了解,进行供需双方的有效、合理与及时匹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职业指导。通过职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测试、个人面试等咨询服务,以了解他们的素质现状和求职要求,为他们提供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建议;通过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用人单位性质、特点、工作环境、岗位要求及薪酬待遇等,实现人、职匹配,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此可见,职业指导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当务之急,对于学生、高校、企业、社会四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1.对学生来说,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

职业指导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校学习为的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是最终目的。一旦毕业后却无法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学习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必不可少。职业指导所服务的最直接的对象就是学生,通过科学的人才评测方法,明确学生自身个人特点,适合的职业道路,最终明确他们的职业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找到确实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做好一份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外,许多专业以外的职场知识不可或缺。当前我国教育体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对于职业教育重视明显不足。以致很多学生直到毕业时对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一无所知。改善这一局面的直接措施就是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并且是贯彻整个大学期间的职业指导,从而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直接的帮助作用。职业指导对学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对企业来说,提高招聘效率,招到合适人才

职业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指导,但事实上,职业指导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经常遇到很多用人单位明明缺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原因除了信息的不通畅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对于职场完全不了解,导致应聘不成功,也导致企业招聘资源的浪费以及对应届生的不信任。

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认清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老师本身对社会就业形势、企业单位需求情况变化有科学的研究和深刻的了解,因此能够充当学生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方更为顺畅的交流沟通。这样,由于应聘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都有了质的提高,企业的招聘成功率也要大得多,能够用更少的招聘资源得到更多的合适人才。

3.对学校来说,引导学生就业,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检验学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便是就业率。虽然学校的正常教学不能单单参考就业率这一项指标,但是,就业率确实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方式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学校的就业率高,说明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也说明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水平以及培养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

通过职业指导,学校还可以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按照社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调整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的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最终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实力。职业指导是架在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职业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由此,也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顺利就业,反映在学校层面,便是就业率的提高,学校的办学方式和办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就业和办学相互促进,相互增长。

4.对社会来说,减低失业率,提高创新能力

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造成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无固定工作甚至没有工作,无所事事,对于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这部分人群很有可能成为社会隐患问题。同时,由于就业率的低下,导致社会的不满,也容易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危害社会稳定和和谐。因此,促进就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全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职业指导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直接的措施,对于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上文已经有讨论过了。

另外,前文提到过,职业指导也包括对学生创业的指导。职业指导老师的工作之一便是找准市场热点,开发就业岗位。我们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也会在调查分析社会新需求的同时,去把握市场脉搏,指导开发新岗位资源。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意识、有思想的求职者进行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通过鼓励他们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利用了解社会、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大胆创业,也能在无形之中,指导了创业者开发更多的岗位给其他劳动者。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要求,符合群众的利益。对于社会来说,能够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整体创新性的提高,促使经济良性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社会上下各方的切身利益,值得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还有许多难点需要我们去一一突破,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在高校中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通过上文的分析,职业指导作为一种科学可行的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除此之外,它还能对高校、社会、教育制度等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潜在价值巨大。职业指导完全有理由也应该成为大学就业工作的一项常规内容,得到普遍推广和长期执行。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第1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初步构想[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

[3]孙震瀚.国外的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刘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2,5

[5]王晓葵.论职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6]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篇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人数也相应地在增加。如何做好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这一特殊群体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概述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

所谓就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或社会给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1]。即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原因等难以实现就业或连续失业一段时间内仍未能实现就业的群体。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作为就业困难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于相对困难状况的群体,以及那些处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2]。这一群体由于家庭、身体特质(生理状况、身体障碍、心理问题)、个人主观因素、学习能力或专业培养、社会教育缺失、性别差异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就业困难,在通过市场择业和求职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不易被用人单位认可,易于遭受就业挫折。

(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成因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按其主客观因素的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贫困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形成了独特个性,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在自我封闭的心理环境中,易造成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在求职中由于经济困难、情绪敏感脆弱造成求职失利。

2.心理障碍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佳,思想包袱过重,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易于一蹶不振,不敢于面对失败。

3.生理缺陷学生群体。这类群体由于自身身体原因、个人生理缺陷易陷入极强的自卑情绪中,生理缺陷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

4.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中自信心缺乏、主观努力不足,甚至无法正常毕业,学习成绩较差的短板使他们在求职中处于劣势,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5.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习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对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漠不关心。由于缺乏课外活动和人际交往锻炼,在用人单位不单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求职者素质的唯一标准时,往往不知所措,易走向极端。

二、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内涵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3]对于高校而言,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从本质、理念、内容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职业指导本质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职业指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估与环境评估,合理设计个人职业生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就业。

第三,职业指导的内容包含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即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并改进职业。

第四,职业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将帮助学生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并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地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4]。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准备

职业指导通过分析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引导求职者尽快树立就业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提前进行就业准备。在求职竞争中做好职业道德价值观和从业技能的双重准备。

(二)有利于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自身职业生涯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做出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和顺序[5]。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职业通常没有明确的概念。对高校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提前分析自我,确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尽早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校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市场、了解社会,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在职业指导中使高校困难群体认识到,要提升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注重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这一群体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了解社会的能力

职业指导是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有助于引导这一群体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在对社会进行客观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帮助这一群体调整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

(五)有利于增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身心健康

职业指导通过心理测试、个性分析等方式,使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在充分认识社会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习潜能,培养个人的就业决策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学会选择,敢于面对,在科学分析和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做出职业选择,增强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学生遇到的求职困惑,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6]。

四、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解决一个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就解除了一个家庭的困扰和忧虑。因此,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而不是绝对的人才过剩。通过加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促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社会评价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指导功能的发挥,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变更教育方式,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篇7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建构在“现实的个人”基础之上的由社会所主导的旨在培育受教育者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其有效性受制于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其中,个性化教育育日益成为重要的价值诉求及其对本质的叩问。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现实所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践意识和行动自觉性。

每一个现实存在的人都是具有自己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也就是具有不同的个性.从社会心理学上说,人的个性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影响,表现为稳定性与可变性和趋同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一方面,每一个个体在发展中其个性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大变,因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显示出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个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共同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习俗下,人的个性带有一定群体的、共同的相似性。个性是每一个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特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的特质。所以,个性是最能体现和发挥个体自身社会存在价值的属性。由此,作为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无视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教育是指在针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自身发展需求的统一,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发掘个体良好的思想意识潜能和特长而加以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的划一性和呆板性的弊端,确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

二、个性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1.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可以说“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目标所在。实现人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首位,主张根据教育对象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使工作更加富有人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个性化教育,是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尊重,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旦模式化、程式化,就会异致教育的僵化和失效,也必然会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并极大扼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因此,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实现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性,承认差异,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思想实际开展个性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培养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个国家、民族的竞争力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教育承担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个性化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促使个体的个性品质不断完善,从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有效支持。首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能促使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大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其次,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通过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创设鼓励创造的教育氛围,营造能够容忍和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的人文精神和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影响和环境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3.受教育者本身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群体,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和社会经历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精神而貌。如果仅用统一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往往会变成“一刀切”,限制学生的思维、眼光和创造性,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反对把个性有别的学生用统一的模式塑造成规格一致的“产品”,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思想认识,采取多样化的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的教育,首先可以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积极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其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其端正行为将社会的要求向个体的需要转化,通过个性化教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努力向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想人格学习、修炼和完善,从而发挥其潜能。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个性化教育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功能和社会价值,更注重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实现,它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自觉性,将外部社会规范内化为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它尊重个性差异,考虑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心理状态、觉悟程度和价值追求,根据教育对象的承受力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解决不同个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它尊重受教育者内心的合理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受教育者专业融合,贴近受教育者的学习和生活;它尊重和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物质利益,鼓励他们在为社会创造劳动、作出贡献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等。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指导个体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的个性发展中存在着个性发展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价值目标以及如何实现人的价值等问题,这都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虽然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一定情况况下需要以人的个体价值的牺牲为代价,但是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基础,而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又要靠个体价值的实现来推动,只有人的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人的自我需要的充分满足,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更多的个体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6.它是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的题中之义。

柔性管理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尊重、理解和爱护等态度从情感上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实现管理目标,也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进行真挚的感情沟通后,紧接着用科学的内容去教育、引导学生的一种工作方法,是做好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可塑性非常强,个性特征也非常明显。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采用统一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柔性管理,要求教师从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追求和需要等,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方法,在取得最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结语

实施个性化培育,满足现实的个体对于人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人学理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决定了人的本质。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弘扬个体的主体性、增加丰富个体的差异性与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实质上是等同的,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下,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真正达到了互助互利、协调融洽、同生共进,个体主体性的发挥与提高才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罗云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2]王成文.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研究及其实施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3]卢文忠.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及途径[J].理论与实践,2003,(08).

篇8

高职院校技能培训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但因缺乏统一规范的技能培训管理条例,高职院校技能培训工作就呈现出管理混乱的局面、各教学系部自由组织,鉴定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管理工作的现状、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培训规范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各教学系部随意组织

由于各教学系部的要求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技能培训工作就难以进行统筹规范的管理。各教学系部存在自由组织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常是跟着市场走,市场上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专门培训此方面的人才,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很好的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要,难以适应市场今后的发展的需要。

1.2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忽视了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没有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加以监督,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1.3培训科目繁多

盲目的的进行培训,可能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都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

2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2.1合理的组织技能培训科目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培训科目,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研,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让学生能够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就业优势。同时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取缔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

2.2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的管理,能够让培训科目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更有信心面向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院对他们实践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3规范管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措施

3.1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体制,对一些不合理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较广,进行管理时难度较大,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3.2采取多种技能培训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3统一管理学生的技能培训

学院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能考评机制,对各教学系部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并加以杜绝,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同时必须对各系部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部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现象的发生。

总之,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现状,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院才能培养出长时间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益江.高职院校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培训与鉴定,2011(06).

篇9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工作;重要性

1.煤矿企业调度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工作周期具有连续性

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都是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都在日夜不断地进行。由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实时需要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生产事故、伤亡事故等,要想高效地进行管理工作,就必须由相关的调度管理部门进行高强度的管理与监督,由于煤矿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就导致了生产调度管理工作同样具有连续性。所以煤矿企业的调度管理工作人员一般实行轮班制,保证在每一个时刻,都能够保证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就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调度问题、生产矛盾问题、生产安全性问题进行高效分析与处理,调度管理工作的周期连续性,为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

1.2 信息综合性较强

在煤矿企业的调度管理工作中,调度工作人员需要对在煤矿生产进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处理,这其中包括对生产设备问题信息的处理、生产人员管理信息的处理以及对生产计划的调度处理,对煤矿的所有生产相关活动进行指挥与调度,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处理与综合分析能力要强,在出现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对状况进行处理,做出最快速、最合理的应急措施。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素养,包括对安全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对安全防护措施的合理应用以及对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例如,矿工在井下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管理调度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指挥,使其安全有序撤离事发现场,又如在进行生产工作前,要对场地的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在进行生产后仍要进行实时监控,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运用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来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合理评估,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1.3 严格的时间性

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调度工作中,对于煤矿企业中的各种问题和各类矛盾,调度工作者必须能够快速、及时的反应,并将具体情况上报给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除此之外,调度工作者还必须将高层领导的指令信息以及生产计划按时传递给煤矿企业的基层工作者。煤矿企业一旦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调度人员就必须和时间赛跑,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切身利益都必须用一分一秒来计量。基于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调度工作者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本着负责、尽职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在事故来临时,才能做出有效、准确、及时的反应,进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发展时长,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4 知识的综合性

煤炭生产调度要接受、处理、监控各类生产信息,这就要求每一个调度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各类安全生产知识,也只有如此,才能在调度工作中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这种准确及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鉴于此,一名合格的调度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安全防范、安全策略、安全技能、安全知识,而且还要详细了解和熟悉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2.分析新时期下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煤矿行业的发展中,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对应急事件进行紧急处理的功能。该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组织协调的重要性

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的工作中,组织协调是其主要的功能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矿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比较广泛,因此整个工作环节比较复杂,如果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组织协调,可能会影响整个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能影响生产质量。组织协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其生产工序进行实时的监督,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此提高煤矿生产的生产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2]。为了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中组织协调的作用,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应该与煤矿生产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生产计划,对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进行高效管理。

2.2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统一性的重要性

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中,应该注重统一性的管理,团结人心,实现一体化管理。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是上下级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让上级部门的管理人员虚心接纳下级部门人员的建议和要求,并且深入了解下级部门人员的工作状态,给予其真正的关怀,让下级部门的人员感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地将煤矿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真实的上报,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煤矿生产中的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安全生产调度部门进行传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还能提高解决安全问题的办事效率和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

2.3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中处理应急事件的重要性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紧急事件,此时需要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应急对策,以保障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进度。煤矿生产过程是一项比较危险的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因此突出了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处理应急事件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危急事件后,需要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降低危险事件对工作人员的损害[3]。因此,安全生产调度管理部门中的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成为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监控调度指挥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方便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多种使用优点,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峰,刘炳法.浅谈调度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J].山东煤炭科技,2012,(6).

篇10

关键词:刑事案件;痕迹技术;现场勘查工作;思考探究

Abstract: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he importance of site investigation work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cene investigation work,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decide whether can grasp enough clues, and good handling. So to carry out the work on criminal case investigation, comprehensiv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riminal case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social efficiency, goo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 criminal cases; trace technology; field investigation; thinking

随着我国社会的法治的逐步完善以及设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提升,我国的公安机关的工作开展也逐步的具有了高效性和精确性,良好的维护了社会治安,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公安机关的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仍然需要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能力,将使得我们获得更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治安状况。

1.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内容的思考

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首先应当明确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内容。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内容思考,可以将现场考察的内容总结如下: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是指刑事侦查工作人员,在犯罪现场上,全面采集现场的痕迹以及收集与案件相关的物品作为物证的,符合法律规章的行为。同时现场勘查工作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提取C据,也包括对于其他人员进行现场访问工作,进而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案件信息。公安机关在接受报案之后,刑事案件的现场侦查人员就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可能的全面掌握案件的发生信息、情况信息以及现场保护信息,在封锁案件现场,进行现场的保护工作的同时,进入到现场中,绘制现场图像,拍摄现场影像。

2.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的思考

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工作流程,必须明确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与其他的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的开展不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的思考,可以将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点:

2.1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对象上的异同性

与其他的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的开展不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所分析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物品以及其他的现场痕迹。其他的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主要是应用心理战术等盘查和审问疑犯,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则需要医学知识、力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理论的应用来共同完成。

2.2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侦查方式的异同性

其他的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缉、抓捕犯人,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勘查案件现场,并且开展对于相关人员的访问工作。

2.3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的实践上的紧迫性,是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由于案发现场的保持工作的开展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极可能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刑事案件现场的侦查工作,如此才能够有效的保障现场上的痕迹以及其他物证能够被充分的、良好的采集。其他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的开展虽然也需要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高效完善,但是其时间紧迫性低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

3.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的思考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了公安机关在开展刑事案件勘查和侦破的进程中,是否能够掌握最为直接有效的线索,高效的完成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同时由于现场侦查的物证,是法院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直接决定了法院的最终审判结果,因此必须保证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的方向的正确性,才能有效的保证法院的最终做出的审判结果的公证性。

4.结语

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首先应当开展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内容的思考,进而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的思考,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对象上的异同性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侦查方式的异同性以及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具有时间的紧迫性。最后明确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开展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全面完善公安机关的关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流程,将使得我们获得更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治安状况。

参考文献:

[1]赵向阳;张鸿雁;关联现场的勘查[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刘浩;王民;发挥现场勘查作用 科学指导侦查破案[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3]关纯兴;制毒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3期

[4]裴煜;犯罪现场概念之反思与重构[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马健;关于现场勘查教学中提高学员防控物证污染能力的思考[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罗守泽;马丽;农村挖洞盗窃案现场勘查的探讨[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李虹;张明忠;胡劲;李勇垒;向灵犀;潜在血迹检验1例[J];刑事技术;2011年04期

[8]任保建;郭晶晶;三类高坠案件的特点和现场勘查要点[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