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光伏电场;实践应用
光伏发电是当前较为前沿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方式,其因为自身的绿色、无污染及可再生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纬度跨越较大,光照资源极其丰富,所以在我国研究光伏发电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专家估计,到十三五结束时,我国的光伏发电将会占到全国总电力装机的6%左右,大量的光伏电场将会相继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向前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综述
光伏发电中的“光伏”,实际上指的是光生伏特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光伏效应,它指的是半导体在受到光照射时能够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当前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制作各种光电池等等,进一步发展为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中的光主要指的是太阳光,光伏发电指的就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基本原理,利用特制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全部过程。由于太阳光是一种非常绿色环保,不会产生污染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当前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电子信息工程则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只要研究的对象是电子信息的处理和控制等等。基于电子信息业在当前已经成为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当前也成为非常热门的学科和专业。而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当前仍然局限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和范畴内,其主要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得以广泛应用,对于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方面更加精确,为光伏电场作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依据。要知道,光伏发电中基本上都是电子元器而很少有机械原件,相较起来更容易发生各种故障,需要做好更为精准的监控和控制。并且在光伏电场中,各项传感器测量的参数需要非常精确,参数的细微差别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的监控和处理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它大大解放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以充足的资源投入到更多的方面去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没有广泛应用之前,发电站的数据监测和处理只能够依靠人力,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细微的谬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在当前非常成熟的技术,无论是数据监测还是数据采集又或者是数据统计都非常快捷和精确,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实际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首先,数据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是光伏发电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承担的是数据测量的重要任务。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测量的周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量化性误差都进一步降低,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其次,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可不仅仅是进行数据测量,其在测量出数据以后,会进一步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传送。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之前,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需要进行模拟转换,需要将数据先转化为模拟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息,很容易出现失真情况。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最大可能地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再次,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这里的数据分析并不像字面上说的那样仅仅进行数据的分析,电子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甚至能够直接根据数据进行决策。举例来说,光能相较于水能来说,可控性更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孤岛现象,而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伏并网的决策系统就能够在受到异常波形时及时作出分析和决策。最后,数据统计中的实际应用。传统的数据统计依赖于人力,容易出现错误。而数据统计在光伏发电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场通过长期对数据的测量、收集和分析,能够据此作出进一步的决策和改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统计电场运行以来的各项数据,对光伏发电过程不断改进,使其能够更加稳定、高效率地运行和发展。
4结语
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前沿的学科,而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成熟学科。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其可以与很多前沿的学科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创新性的实践应用,在光伏电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近些年来与实践领域相结合的最好例证。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处理数据方面,最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在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其仍然没有摆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的特点。未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光伏发电的不断发展,相信二者会有更多的结合,为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本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12):111~112.
[2]白波,王蔚琼,张主杰,刘炎东.关于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05,(07):165~166.
篇2
论文关键词: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电信类专业
论文摘要:针对电子电信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个教学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方便了指导教师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活动;在各个教学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我校电子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显著提高。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之下利用业余时问进行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山东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2002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学校文件规定,实行学分制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第二课堂学分5分,否则不能毕业。
第二课堂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密切,学校文件只是给出了宏观的要求,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学科、每个专业的实施细节就电信类专业来说,专业的理论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做好电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我们按照教学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规定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一、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按照规定,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课程内容专题讨论、学术报告,并写出书面总结,经任课教师考核,学生可以取得1到个第二课堂学分。
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任课教师来自于兄弟院系,他们与学生所在院系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学生所在院系无法直接给这些教师下达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为此,从2004年开始执行导师制度,即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该班级的第二课堂活动。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结合基本原理课程,完成了指导教师布置的用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题目。学生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图书、网络等手段了解了当前经济活动的热点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可开展课外专题讨论、写读书报告、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电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等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均包含1周的课程设计,且授课学时较多。因此,我们结合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这两门课程,设置了课外讨论题目。如线性系统的时域解法综述(电路实例),通信系统频分复用方式的频域分析,系统的时域解法与变换域解法的比较等。要求写出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分。
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时,还未开通信原理课。要完成通信系统的频域分析,要用到频域分析的基本原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滤波),以及通信系统的频分复用系统,后者指导教师可以做适当指导。通过这一题目,学生知道了频域分析的用途,并对后续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开展专题演讲活动也可作为这一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并在课下准备材料,制作成幻灯片(限定时间为5分钟);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讲比赛,指导教师按照演讲情况进行评分。这项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及演讲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及方案。
三、专业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由教师组织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撰写文献综述、生产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实验设计等,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能力,但还不完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工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个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工作,经历科研及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积累科研开发工作经验。
电子设计大赛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我校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至今,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的时间在每年的9月,我们在暑假前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学生组队参加,利用假期进行认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准备,学习单片机的编程技术,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的制版及元器件的焊接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电路及其应用。学生拿到竞赛题目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感慨地说,参赛过程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好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的新技术。除此之外,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组合参加各种形式的电子竞赛,如“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富士通微电子杯MB95200系列MCU竞赛等。至今,我校学生已多次获国家及山东省的奖项。
选拔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另一项内容。学生到课题组后,教师为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并提供适当的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工作。例如,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LCD显示驱动子系统的开发,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的开发,这样的小题目非常适合学生去完成。学生在课题组工作,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在科研团队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成立技术协会,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爱好电脑的学生参加电脑技术协会, "协会是学生人数较多的协会学生一起交流电脑装机技术,系统维护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运用到为同学、教师的服务中。符合勤工俭学条件的,可以在相应部门的岗位上帮助教师做电脑维护工作,学校支付一定的报酬。另外,校外的小企业需要开发网页,大的软件公司不愿承担过小的项目,这种网页开发特别适合学生去做。通过这样的开发过程,学生的网页制作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并得到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还得到一定的报酬。
鼓励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虽然专业培养计划中已开设单片机原理课程,但对电信类专业来说,只知道单片机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品种繁多,各种单片机开发板,ARM开发系统价格仅几百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购买开发学习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不少学生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篇4
Deng Li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yuan 628017,China)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尝试的传统教学、理论与实验分离教学、教学做合一教学三种模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总结了三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对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lists and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ree teaching modes in recent years, that is,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curriculum reform attempt at the course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eparation teaching from theory and experiment,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Meanwhile, it conclud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them. So that the author expects it has some reference to the HVC curriculum reform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做”合一
Key words: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un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do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20-02
0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入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强、专业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难学,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纵横交错,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同时,教师也感到难教。为此,我院对课程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试点,现就课程改革情况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综述,以期对同行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1传统教学方式及存在问题
我院最初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是以理论课为主,配套相应的实验课,共104个学时,其中实验课18个学时。但是,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不单独开设学分,期末也不进行考试,缺乏相对独立性。传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与“用”严重脱节。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所学理论知识,难以发挥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对实验技能培养有限。而且实验考核只作为理论成绩中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造成学生对实验不重视,对待实验教学态度不严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有必要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尝试。
2教学改革探索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抽象、理论性强且内容多,同时具有工程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对原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试点,加大了实验教学力度,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设实验课,并给予独立的学分(2学分)和独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改革实验方法和实验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2.2 改革考试方法考核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实验教学的性质不同,考核侧重点也不同,对创新性的环节,注重过程的考核,对其它环节,则注重结果的考核;增设答辩抽查,严格把关,从考核上杜绝不良学风。
2.3 以学生为本、开放实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个性化培养,实行实验室开放,包括时间和内容(资源)两个方面。实验时间具有机动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验的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个性化实验。
自从实验课单独开设、单独考核,具有独立的学分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增强。学生非常重视实验,操作时积极、认真,主动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后能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和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合格率和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对于学习优秀而且能力突出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实验课单独开设也有一定的弊端,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协调合作,相互脱节。教学内容合理统筹差,会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或重复的现象,或者实验教学超前理论教学,或者实验缺少理论指导,这打破了理论知识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发挥,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自觉性有所下降。
针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我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团队通过考察、试行、经验总结,从2009年起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其中,“做”是核心。这里“做”不是单纯意味上的仅是动手,而是包涵广泛意义的实践,包括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设计等多种实践形式。具体体现在:理论与实验由同一位教师承担;课堂、实验场所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发挥“做中教”的作用,通过实验演示、举例等多种方法增强感性认识,注重“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样做”,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鼓励学生质疑、求异、争论和有创见。在学的过程中,发挥“做中学”作用,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力,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计算,使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化;增强自学能力,激励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发挥个性特长。
课程改革包含了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时数,更新教学方式。课程学时从原来的90个增加到144个,其中实践环节占58个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同一人承担。我们重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例如,对电路原理理论知识做了适当压缩,在掌握基本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突出培养专业基本技能,加强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仪表使用、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检测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训练。而且,根据教学硬件条件及教学效果,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软件实验,例如使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PSpice和Multisim,数学工具软件MATLAB等演示电路功能现象,仿真测量电路特性、参数,较直观地进行理论教学。抛去以前在单元电路板上做实验的方法,采用学生在面包板上自己动手搭接电路,然后接入电源和信号进行调整、测试。让学生动手搭接比较复杂的电路或是设计电路之前,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由于仿真条件可以理想化,电路参数调整起来方便,容易发现主要问题、找出合适的方法加以改进,提高了实验效率,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做”合一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和条件。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的特色之一。在这一环节,学生要熟悉实际应用电路制作的全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以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元器件识别及检测能力、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制作、调试、检测及故障排除等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解决了以往课程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对基本电路不熟悉,甚至对电路输入、输出端完全不理解等诸多问题。
通过改革,达到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边学边练,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配套教材建设,新技术新知识的拓展,综合训练的项目的选取,实验场所及仪器设备的配备,高职新生专业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学法指导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3结语
通过我院先后三次大规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反思,逐步明确了本课程的改革重点,就是解决理论与实践如何融合问题,如何实现学用一体,如何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需要在改进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赵清梅.改革高职模电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力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8.
[3]赵欣.加强模电实验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咨询2008.11.
篇5
关键词:微波技术;实践教学改革;微波射频仿真
作者简介:贾建科(1974-),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理工学院电信工程系,讲师;聂翔(1968-),男,陕西商洛人,陕西理工学院电信工程系,副教授。(陕西 汉中 7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XJG11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5-01
“微波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掌握微波技术基本理论、微波元件和微波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该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波技术基础理论复杂且比较抽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重要理论,掌握微波电路与元件的设计。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元件、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已经高度分离,由原来的依靠硬件实验测试转型至利用射频仿真软件完成设计,再由专门的硬件制造商完成制造。各主要公司和研究所利用专门的射频微波设计软件完成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这使得微波技术的实践教学滞后微波技术的发展,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组教师已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微波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基于硬件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
微波技术课程基于硬件平台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波测量线的调整和阻抗匹配、定向耦合器特性测量、二端口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等。这些实验实验原理清晰,但实验过程繁琐。学生在实验中常出现测量误差大和漏测数据等问题,基于此要求学生实验前首先预习实验并写实验预习报告。针对二端口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实验的实验数据处理复杂问题,要求学生必须用C语言或MATLAB 语言编程进行数据处理。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基于微波射频仿真软件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硬件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但相对滞后于微波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同时许多公司和科研院所都要求学生会应用射频仿真软件进行射频电路与微波元件的设计,因此有必要将射频仿真软件引进微波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常用的射频微波仿真软件有Ansoft HFSS、Microwave Office、ADS等。
1.实践教学安排
考虑到基于硬件实验平台的实验已占用了学时,对于射频实践教学的时间应安排在课外。本课程组将这一实践教学作为开放实验,安排课程组教师在实验室为学生答疑并进行相应讲授,学生可以选择实验时间。这样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实验室的使用率。
2.微波射频仿真软件的选择
微波射频仿真软件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要能正确地使用这类软件,不仅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更重要的是了解软件是基于什么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的,还要掌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是Agilent公司推出的微波电路和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软件,是国内各大学和研究所使用最多的软件之一。其功能非常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可实现包括时域和频域、数字与模拟、线性与非线性、噪声等多种仿真分析手段,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是非常优秀的微波电路、系统信号链路的设计工具。主要应用于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通信系统的设计、DSP设计和向量仿真。Microwave Office是AWR公司推出的微波EDA软件,为微波平面电路设计提供了最完整、最快速和最精确的解答。它是通过两个模拟器来对微波平面电路进行模拟和仿真的。对于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用电路的方法来处理较为简便;该软件设有“VoltaireXL”的模拟器来处理集总元件构成的微波平面电路问题。而对于由具体的微带几何图形构成的分布参数微波平面电路则采用场的方法较为有效;该软件采用的是“EMSight”的模拟器来处理任何多层平面结构的三维电磁场的问题。“VoltaireXL”模拟器内设一个元件库,在建立电路模型时可以调出微波电路所用的元件,其中无源器件有电感、电阻、电容、谐振电路、微带线、带状线、同轴线等等,非线性器件有双极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等等。“ EMSight”模拟器是一个三维电磁场模拟程序包,可用于平面高频电路和天线结构的分析。特点是把修正谱域矩量法与直观的视窗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结合起来,使得计算速度加快许多。MWO可以分析射频集成电路(RFIC)、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带贴片天线和高速印制电路(PCB)等电路的电气特性。其他的微波射频仿真软件还有Ansoft HFSS,是Ansoft公司推出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Remcom公司的XFDTD、德国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CST MICROWAVE STUDIO、Ansoft公司的Serenade 8.71、Esemble 8.0、SIwave 2.0、Ansoft Links 3.0、Optimatrics、Zeland公司的Zeland IE3D、Ansys公司的Ansys、FEKO、Eagleware-Elanix公司的Eagleware Genesys和Super NEC等。[1]
通过对以上软件的比较分析和使用,选择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MicroWave Office软件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使用很广泛的ADS软件作为微波射频仿真实践教学软件。
3.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微波技术课程难教和难学的特点,安排了基础实验部分和提高创新实践部分,并组织课程组教师认真编写了微波射频仿真实验指导书。学生通过基础实验部分基本上掌握了软件的正确使用,然后着手提高创新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微波功率分配器的设计、阻抗调配器设计、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和微波有源器件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微波功率分配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三端口功率分配器,采用微带线结构,已知设计指标。通过该实验加深了学生对S参数的理解,并能利用传输线计算工具计算微带线的尺寸,对微带线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掌握微带线功率分配器的结构及其设计指标。[2]阻抗调配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单支节和双支节阻抗调配器,理论计算支节的长度和接入位置或用传输线计算工具计算支节的长度和接入位置,该实验使教材中的阻抗匹配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实验可以利用软件自带的滤波器分析向导得到低通原型,省去了传统方法的第一、二步,根据设计指标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滤波器的结构参数,测量滤波器的参数。加深了学生对集总参数理论和分布参数理论的理解。[3]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工作频率为2G的功率放大器,选择输入、输出阻抗匹配电路,测量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动态负载线、三阶交叉点、增益等参数。通过基础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微波技术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
提高创新实践部分要求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首先提出元件的设计指标,根据设计指标要求进行理论设计,再利用软件建模和仿真分析。元件的设计指标由课程组教师提供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课程组教师确认,再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例如微波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给出通带截止频率、通带内最大纹波、带外衰减等设计指标,组织学生根据微波滤波器的设计理论设计滤波器的原型,再利用微带线计算工具计算出微带模型,最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设计。[4]在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中,给出工作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等设计指标,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并根据所选择的元件的S参数设计阻抗匹配电路,利用软件仿真测试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教师给出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率、中心频率、耦合度、插入损耗等设计指标,引导学生理论计算微带线的宽度和厚度,并确定偶模特性阻抗、奇模特性阻抗、耦合微带线之间的间距。[1]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创新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此,在实践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器件和电路,不是直接地给出理论和方法,而是以科研的观点,从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最后分析存在的不足等几个环节开展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4.利用实践教学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方向的人才[5]
微波技术课程普遍被认为是难教、难学的课程,而且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利用微波射频仿真软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教师认真答疑辅导,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习,从中挖掘优秀人才,鼓励他们考取该课程方向的研究生,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就业要求。
三、结束语
将微波射频仿真软件引进微波技术基础的实践教学,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学生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在该课程方向的就业和考研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微波射频仿真软件综述和应用评析[EB/OL].省略/article/40636.htm.
[2]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袁杰.实用无线电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6
?眼关键词?演 校企合作;问题;对策;南昌市
?眼作者简介?演 张晓波(1978―),男,南昌社会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企业用工;(江西南昌 330038)李 娟(1986―),女,南昌县第三小学小教一级,学士,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江西南昌 330200)
本文系南昌市“十二五”(2012年度)社科规划课题“南昌市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穴课题编号:JYZ201210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南昌市职业院校发展到92所,在校学生达到38万人,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院校由12所增至25所,成为全国职教排名第三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因此,要将南昌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作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直接来源,南昌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势在必行。
一、当前南昌市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南昌市始终坚持二产和三产“二三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原则,己初步形成了以赛维LDK太阳能电池组件、江西铜业铜板带、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基地、南昌航空工业城等项目为中心的若干产业集群。正是产业集群的打造,使南昌经济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但按照吴龙的研究,南昌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不足,要进一步带动南昌经济的腾飞,亟需一支高素质的有技能的产业大军作为支撑。可从南昌市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来看,有些情况与问题值得认真考量。
?穴一?雪本地劳动力供求失衡,对外来劳动力依赖型增强
南昌市劳动力资源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据2012南昌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1年南昌市社会从业人员已达到370万人,三产从业人员比例为22.9?押28.7?押48.4,基本上适应了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相关的数据看,近十年来南昌市总人口数持续增加,但自2007年以后,随着城市总人口的基本稳定,非农业人口也保持着基本稳定,这说明南昌作为中心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与聚集效应在不断增强。而且到2011年,南昌市劳动力资源已占人口比重的73.4%,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达到82.0%,基本上满足了目前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对比相关数据,2001年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是72.4%,然而到2011年达到了82.0%,十年时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并且有逐步升高的趋势,这说明劳动力短缺将是未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根据孙育平对南昌市劳动力供需市场态势的分析,预计2015年劳动力供应缺口将达26.4万人,缺口率为7.5%;2020年劳动力供应缺口将达61.1万人,缺口率为15.0%。因此,南昌市必须从市外大量招聘劳动力,才能继续保持未来南昌市的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穴二?雪技术工人总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2012年年底,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20余个行业42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用工调查。调查表明:2013年全市工业园区企业预计缺工4.2万人。其中普工需求为3.4万人,高级技工5000余人。①从调研的数据看,2013年各工业园区第一季度缺工90%以上是制造业企业,而且各工业园区存在共同的问题:一是人员流动率高,不得已很多企业招聘大量的储备员工;二是招工的条件和待遇很好,有的甚至不需要专业培训,可直接上岗;三是绝大多数招聘集中在低层次的制造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从长远看“招工难”,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将会上升为南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穴三?雪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完善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劳动力短缺呈现出外阜化、年轻化、低学历化的特征。尽管很多企业对用工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待遇也不错,却仍然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近几年,南昌市本级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较快,本地企业劳动报酬并不低,依然难吸引本地院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当地就业。
二、南昌市校企合作的运行现状与原因分析
为破解企业用工的难题,南昌市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为了解南昌市校企合作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关部门重点对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等10所学校进行专题调研。据统计,2011年在校生人数为3.3470万人,当年毕业生数为1.2563万人,实习就业学生数为1.206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其中本地就业的人数为3220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6.7%;异地就业的人数为8046人?熏占就业学生总数的66.7%;其它行业(含继续升学和参军)的毕业生数为799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6.6%。从调查中可知,南昌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不足三成,大部分毕业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市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之所以会产生这个问题,与目前各工业园区用工思路和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一)本地企业较少在职业院校订单或冠名
由于政府、园区、企业、学校之间信息资源互通不够,或者本地企业没有开展校企合作,造成企业急需的人才不能及时补充,学有专长的毕业生无法及时递补。从调查的10所院校看,与学校建立订单培养、开设冠名班的多为外地企业,达到73个;本地企业仅有13个。在已设立的校企合作较多的南昌市卫生学校、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等院校,到外地企业平均就业率为85.8%的,到本地企业平均就业率仅为23.5%。对比南昌市的本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工作没引起足够重视,使得本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本地企业不愿聘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从本地企业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抽样数据看,情况较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家企业达到50%以上,占受访企业27%;最差的是桑海经济开发区仅1家达到50%以上。甚至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仅2家,只占受访企业的的6%,各工业园区所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企业及人数都偏少。这说明本地企业对于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不重视、不愿意,认为这只是学校的事情,没有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
(三)外地企业较多开展劳务合作定向引进技能人才
在缺工背景下,不仅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多个外省将组团来南昌招工,省内的赣州、吉安、永修等市县来昌揽才。往往春节之后,全省各地招聘会频频,煽情的标语也随处可见,目的很明显,尽力把外出务工群体留在本地就业。从调查的数据看,外地90%以上的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部分企业经常与学校往来,开展定向培养,相互沟通供需信息。而本地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仅为41%,甚至部分企业只是在已经出现用工难的时候,才致电学校要求招聘。在企业追求低人力成本的背景下,许多本地企业只注重自身眼前经济利益,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不愿参与,不愿投入,呈现出职业院校“一头热”的现象。
(四)政府投入不足导致校企合作基地配套落后
在调查中还发现,外省市针对当地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办学行为,为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和本地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投入到本地经济建设中来,就专门制定并实施了《大中专毕业生企业顶岗津贴申领办法》;为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还可以由政府给予企业适当补助,并根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等等。在调研苏州工业园区时发现,由于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投入大量的经费,使得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条件、师资、管理、生活设施才有保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解决当前他们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五)“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新观念确立不够
曾有企业明确表示:他们需要的不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技师,他们希望的技师是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培养出来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南昌职业院校的本位主义比较重,仍然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安排实习课程?熏没有或很少征求企业的意见,导致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
三、推动南昌工业园区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地企业降低成本不愿意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政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用工,势必造成南昌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发挥在打造核心增长极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是南昌的职业教育解决企业的“用工荒”,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南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落实优惠政策
当前南昌校企合作最大的阻碍在于投入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多元主体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成本的经费投入机制,还可以建立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减免税收的办法,建立职业学校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奖励机制。甚至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大项目时,由政府出资招收、培养、训练高技能、合格的员工,由南昌的职业院校与之开展合作,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另外,应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院校搬迁,在市区附近一些工业园区,引校入园,进一步打造校企合作的基地。同事加强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服务基地,力争实现园区内学习、本地化就业。
(二)发挥行业协会主导作用
政府除了要在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奖励制度外,还应该由市政府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各工业园区、职业院校、部分企业和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行业协会或工作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的校企合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利益,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范围和领域
南昌的校企合作双方不能只满足于“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新观念。首先,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实行“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其次,企业应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安排好实习学生的生活,建立实习学生劳动津贴和补助制度,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再者,引入第三方机制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对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开展信息反馈、评价考核、监督检查。
(四)加快落实职业准入制度
目前?熏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还不够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也不严格,使得企业用工、人员上岗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相关的制约机制。因此,可从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复员转业军人、劳改释放人员、就业困难群体、残疾人等人群入手,借鉴职业准入制度来推动校企合作。
(五)探索完善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
近几年,南昌职业教育实现了纵向与横向的扩展。但长期以来,在南昌职业院校的阵营中,一直存在着行业间的隔阂、省市级学校的恶性竞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减少不良竞争导致的“内耗”,应该由政府牵头,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协会等中间组织,大力开展差异化办学,推动职业院校“一校一品”、“一校一业”,形成抱团发展合作机制。
注释:
①http?押///12321231ldjyfwglctzgg/20892.
jsp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3年第一季度招工信息。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孙育平.化解企业“招工难”的区域就业政策选择――基于南昌市劳动力供需市场态势的分析?眼J?演.公共管理,2012,(7).
?眼2?演吴龙,赵彬.产业集群背景下发展南昌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眼J?演.职教论坛,2012,(24).
?眼3?演周东火.我市职业教育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眼N?演.南昌日报,2009-07-14.
?眼4?演易峥.英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眼J?演.职业技术教育,2006,?穴17?雪 .
?眼5?演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眼J?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