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篇1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篇2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脑内的豆纹动脉,即大脑中动脉的一个分支,位于基底节附近。出血后脑组织受到破坏和挤压,血液可破入侧脑室或第三脑室,大量出血及其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妨碍颅内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脑水肿。随着脑水肿的加重,颅内压也随之越来越高,严重者会发生脑疝,即脑组织的移位。脑疝可压迫脑干,从而造成脑干的变形,这也是急性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脑出血抢救成功后最容易留下的后遗症是偏瘫。

脑出血起病急,出血前,有的患者可能会有先兆症状,如:突然感到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言语不清,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等,如果在发生这些前期症状时,患者或家属能意识到可能和脑病有关而及时就医,就会在脑血管刚有轻微渗血或小量出血时遏制病情,其预后非常理想,很少留有后遗症。

一旦发生脑出血,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或呕吐、血压升高,血压往往高达180~200/100~120毫米汞柱,有的意识还算清楚或只有轻度障碍;患者感觉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活,或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如出血灶位于大脑左半球压迫语言中枢,患者就有可能发生失语。

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除了突发头痛、呕吐、血压急剧升高外,还可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呼吸深大不均匀,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或双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神经水肿;若是下丘脑受损伤时,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同时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和体温升高。

脑出血还会影响到四肢的功能,表现为肌肉迟缓无力,在做头颅cT检查之前,如果患者不能说话,别人往往不易发现患者是否有瘫痪,借助检查,如基本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可判断患者已经出现了肢体偏瘫:

1.压迫眼眶上孔时,偏瘫侧面部肌肉无收缩反应;2.呼气时,偏瘫侧面颊显著鼓起;3.举起病人上肢,突然撒手时,偏瘫侧上肢比健侧上肢下落迅速;4.病人仰卧时,偏瘫侧下肢和足呈外旋位;5.部分病人两眼球向出血侧偏斜,也叫同侧偏斜。

脑出血的检查方法: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血压急剧升高,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应考虑发生了脑出血,通过脑CT或核磁共振可确立诊断。如医院没有条件做CT,可通过腰穿刺做脑脊液检查,脑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升高,呈血性脑脊液。如果CT能确立诊断就不要做腰穿刺抽取脑脊液,以免诱发脑疝。

在治疗方面,急性期致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出血后脑水肿,如能有效地控制脑水肿,则有可能防止或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是脑出血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或酸中毒,也有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确诊脑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手术。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可选择颅骨去骨瓣开骨窗手术,在开颅直视下止血并清除淤血;也可以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如无法手术,可采取药物治疗。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控制脑血管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是关键。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6~8小时快速静滴1次。如脑疝已形成,脱水剂的用量可加大,为加强脱水剂的效果,可将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脱水剂内静滴。此外,也可用50%葡萄糖60毫升,每6~8小时静注1次。病情稳定后,脱水剂治疗可逐步停止。药物止血可选用血凝酶、6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静滴或肌注。

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在200毫米汞柱以上时,可应用降压药,如硫酸镁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点滴,或利血平1.0毫克肌注。脑出血的降压原则是:收缩压(即高压)降至不低于160毫米汞柱,以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气道阻塞应做气管切开。

脑出血经妥善治疗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如出血量不多,出血可逐渐被吸收,破坏的脑组织也会逐渐修复,由神经胶质瘢痕代替,出血病灶大的可形成囊腔。

篇3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预防与保健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9-00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预防与控制效果。社区卫生人员与居民易于沟通,便于开展各类工作,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因此,只有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慢性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的目标。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如何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治,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防治路径,与高血压患者本身息息相关,下面就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7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8人,年龄44至7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

1.2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9.2%,估计高血压患者接近2亿人。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宣传率低、治疗不规范、未全面评估等缺点,随着当前医改的推进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3方法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治结合为主要路径,从多渠道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3.1政策与宣传 动员全社区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提高人群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根据文化、经济、环境和地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着重于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宣传其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对来门诊高血压患者指导要具体化,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

1.3.2药物治疗 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结合社区现状,选取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等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患者病情进行差异化指导用药,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适时调整。

1.3.3社区管理模式 将社区依据各居委会分布进行划片,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知识,进行用药观察与康复促进,同时嘱患者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从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进行心理疏导等其它治疗。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管理成为社区医疗的服务重点。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方式干预、分级随访、药物管理以及督促自我管理等工作,从效果来看,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发挥的是网底作用,接触面广,能够为患者多渠道的提供诊治信息,因此在路径选择上应能更好的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进行规范管理,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社区医疗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用药,可以在基本药物里选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也可选用一些价格适中,疗效较好的国产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进行教育宣传时要注意形式方法,可组织健康教育俱乐部、健康讲座、文字宣传材料发放等等。

综上,采取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渠道的规范管理路径,有利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控制病情,延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义,沈潞华等.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93―399

[2]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57

篇5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4-02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患病率是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竣。为了解许昌市魏都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和影响因素,供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8年许昌市魏都区开展了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许昌市魏都区常住15岁及以上居民。

1.2 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的方法,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和家庭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高血压的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同时对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进行了测量。

质量控制按照《200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高血压及肥胖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0/ISH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2]。肥胖的判断使用体质指数(BMI);诊断标准参考我国关于超重肥胖的研究结果: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3]。

统计学方法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标化患病率使用的人口标准为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年龄人口构成数据。相关调查变量的定义及赋值(表1)。

2 结果

2.1 高血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4870名调查对象中,1066人被确诊为高血压,患病率为21.9%。标化患病率为12.0%,其中男性患病人数为468人,患病率为23.3%标化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人数为598人,患病率为21.0%标化率为12.3%。男、女性标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P>0.05)。男性、女性和总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X2男=170.11,X2女=363.49,X2总=522.27, P<0.01)表2。

2.2 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性别、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吸烟、年龄、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腰围、民族婚姻状况、职业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选进模型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从模型中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体质指数是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表3。所建立的方程是高血压患病风险模型,即Y=-5.117+0.767X5+0.501X8+0.412X9。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全国和全省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许昌市魏都区调查结果表明: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1.9% (标化率为12.0%),说明此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总患病人数达7.8万多人(该区15岁以上居民人数35.7万人)。大量的高血压病人将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政府和全社会重视。高血压粗患病率与标化率差别较大可能与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有关。

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马文军[4]等的研究结果不同,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年龄分布来看,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3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提示35岁以前要做好一二级预防工作,以减少高血压及并发症发生。

高血压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高盐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吸烟等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5]。经过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因素作用后,所得到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吸烟、饮酒、腰围、婚姻状况、职业没有入选模型,反映了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它们的致病危险性相对较弱。吸烟与饮酒两个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已有的认识不一致,并不等于吸烟与饮酒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这次调查是一次横断面调查有关。体质指数是衡量人群肥胖水平的国际公认的标准[6]。从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角度看,肥胖是可以通过干预进行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现在经济转型的社会中,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与肥胖的预防控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广东省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6):1-2

[2] WHO-ISH hypertenxion guideline 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intemational xocietyofhypertension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JournalofHypertension,1999,17:151-183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合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4] 马文军,许燕君,徐浩峰,等.广东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6):20-24

[5] 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2):52

[6] 李绍忱。控制腹型肥胖观测腰围变化从源头上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危害[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147-148

篇6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在高血压控制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辖区内3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并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控制效果。结果:通过2年的社区干预,干预组血压有明显下降,达标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高血压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明显的治疗因素,在社区应当广泛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社区干预工作。

关键词 社区干预 高血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7

为了解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对2008年3月检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高血压患者336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诊断标准,诊断明确。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男98例,女70例;Ⅰ级高血压50例,Ⅱ级高血压53例,Ⅲ级高血压65例;对照组男103例,女65例;Ⅰ级高血压58例,Ⅱ级高血压44例,Ⅲ级高血压66例。各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及家族史等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方法:干预组强化健康教育宣传与正确用药指导,此项工作由我院责任医生开展,主要包括:①高血压知识讲座,1次/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诱因及危害性,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异常,饮食要求及目的,运动时注意事项,坚持用药及血压与体重检测目的与方法,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吸烟喝酒对高血压的影响等健康知识;②定时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处方,对其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包括限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适当运动等;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上门随访,包括测血压,了解药物使用是否正确合理,用药是否连续规律及药物剂量、用法是否妥当等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患者规律合理用药,对照组进行自然观察,除服用降压药外无强化健康教育及特殊指导,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

评价指标:血压控制情况,<140/90mmHg为达标,收缩压降低10mmHg和(或)舒张压降低5mmHg以上为有效,达标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

结 果

干预组血压达标124例,有效37例,达标率与总有效率为73.89%和95.84%;对照组血压达标62例,有效65例,达标与总有效率为36.9%和7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等表现(P<0.05)。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行为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发生发展进程中,不良行为生活方式起着加重病情发展的作用[1]。因此高血压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尤其对中、重度高血压应规律服药,监测血压,不能随便停药或改药,同时应注意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用药禁忌,同时针对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所采取的非药物治疗(限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适当运动,减肥控制体重等措施),在高血压预防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组资料表明,干预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包括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在高血压控制效果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因此通过社区的医患服务平台,有利于近距离、面对面对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高血压系列知识和健康信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2],综合性干预措施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强大的治疗因素,在社区应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3]。

参考文献

1 程志清.胰岛素和瘦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相关性的学术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30(1):57.

篇7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效果

高血压是十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有着群体发病类型的特征。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把健康教育作为社区干预的主要手段是一种来实现的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的有效方法。为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社区进行社区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对其进行特定的研究和分析。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含义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是把社区中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教育监督,从而纠正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行为方式,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和计划为居民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高血压是社区干预的目的是减少人们身边容易引起高血压发病的诱因,为了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应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是血压超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3亿人正在忍受心脑血管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而其中大约2亿人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在最近几年的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高且风险极大,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所以我们因此实施了“社区干预”的管理办法。社区干预主要干预容易引起高血压危险因素,教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病,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保护人民健康。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办法

2.1用药干预 进行高血压社区干预的人员要对高血压社区中的患者解释降压所用的常用药,和以及用药机制和注意事项。督促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用药的模式。每日的用药量要准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患者服用剂量。督促患者对药物的用量要遵循医嘱。为不同年龄,不同药物适应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药物,通过介入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2.2非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是指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一个合理的饮食模式。健康的饮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健康是与一日三餐分不开的,所以建立合理的饮食模式,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方式。健康的饮食模式主要是膳食的平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摄入要处于平衡考虑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钠摄入量的控制,建议人们

2.3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促进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干预下听取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展规律,使其充分认识到自我保健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手段。健康教育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甚至是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进行教育和宣传高血压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分发小册子或者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聘请健康教育专家对社区内的居民开展一系列的高血压社区讲座和咨询讨论课堂。把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作为宣传内容的主要方面,以及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充分的调动居民,使其积极的参与,努力的提高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的了解和重视。此外,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应该扩大范围。工作人员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症状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采用激发、鼓励和劝说等心理治疗方式。因此,高血压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情感生活稳定,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缓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合作管理 合作管理办法也被称为交互式协同管理。将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分为三个高血压管理网络,每个管理网络都有专门的人员安排,对该网络进行监督和指导。将全科医生作为高血压社区干预的主要实施者,为每个病人监理其自己的健康档案,并计划定期为期进行医疗工作。建立健全健康监管系统,为患者定期的讲解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社区工作人员要和高血压患者建立固定联系,定期的为患者进行高血压方面的耐心指导,使病人与医生可以密切的接触。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意识发生改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发病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进行过社区干预的高血压患者对正常的血压值提高认识了49.8%,对高血压的危险意识较干预之前提高了47.9%。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在进行高血压社区干预后提高了近47.6%。这些数据清晰的表明高血压社区干预可以达到显著的效果,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患者改善自己的坏习惯,有效的控制血压升高的危险。

4 结论

高血压社区干预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监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显著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社区干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血压社区干预需要政府,医院和社区居民等各阶层之间的充分合作。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极大诱因,血压升高对人体有很大的损害,其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应注意加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增强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认识。通过高血压社区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社区干预有着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终身治疗,这要求我们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将三级预防贯穿在治疗全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为指导的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社区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1岁,平均55.2±3.6岁;将既往未进行分级管理,接受一般治疗且资料详细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4~70岁,平均54.1±4.3岁;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监测,常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借助既往的各项检查资料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措施如下:①1级管理,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非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若3~6个月后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②2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及2级高血压伴有2个或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以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及干预指导;③3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级高血压患者,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加强规律降压治疗,主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预警并评价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指导及健康教育,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全年至少有9个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全年有6~9个月血压在140/90mmHg以下。③无效,全年有6个月或以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诸多心、脑、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一般认为,降低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危险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病因方面,通常认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给予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时,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发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示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在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血压病的知晓与服药情况,及控制效果都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是针对高血压高危病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措施。其中,健康教育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传播,或印制、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或一对一宣教等。也有研究认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而未采取以上措施的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873-875

[2] 穆淑霞,黄晨华,王烨,张晓红,季伟,严鸿兴.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研究及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07):28-29

篇9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非常密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40%~50%的心力衰竭归因于高血压。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是正常血压者的两倍(男性)或3倍(女性)以上,约9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前,曾有高血压史。

预防心衰发生的合理对策应该是,有效阻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这两个进程中的各个环节。临床研究证明,降压治疗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约50%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如安博维)和利尿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衰发生的优化组合方案。

房颤

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血栓栓子,经血液循环进入外周动脉,容易造成脑栓塞(中风)、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和脾栓塞等;二是心房以每分钟300~600次的速度快速颤动,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

与房颤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与房颤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显示:50%以上的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不仅会显著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还会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消除病因和诱因,控制心室律、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其中,纠正病因和诱因在房颤综合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积极争取降压达标,避免心室肥厚和心房扩大,是预防房颤发生的最重要措施。已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若能在抗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降压治疗,也会获得更多益处。

一项涉及全球41个国家、500多个研究中心,共9000余例房颤患者参与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在抗栓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安博维),可有效降低心衰、中风及其他栓塞事件的风险。欧洲高血压学会和心脏学会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推荐: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抗高血压治疗首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类降压药,如安博维等。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联系非常紧密。高血压可以导致肾病,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肾血管硬化,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流经肾小球的血流减少,肾脏因缺血而发生功能减退。资料显示,单纯性高血压持续10年以上,可出现肾功能损害,恶性高血压在起病1~5年内,即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更易、更早出现肾功能损害。而肾功能一旦受损,体内水、钠排泄障碍,血容量增加,血压愈发升高。

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起病缓慢且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尽早干预。最新观点认为,高血压患者最好能测定或请医生根据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因为该指标比肾功能和尿常规更敏感,能更早地“捕捉”到肾功能减退迹象。一般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60毫升,则提示存在肾功能减退。

篇10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高血压的患病年轻化也呈上升趋势[1]。另一方面,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2]。2007 中国高血压学科疾病治疗规范和发展策略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 个亿,与2002 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增加了20%多, 而高血压病知晓率只有30%, 治疗率约24%, 控制率仅为6%,这意味着我国有近1.4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高血压,近1.5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近1.8亿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在城乡结合部的社区,这些情形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提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则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须引起社区医师的高度重视。自2006年9 月—2008年9月,我们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具有城乡结合部特色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的人口特征

人口聚集特征,除了部分本土的农民和居民外,一半以上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基本上都将城乡结合部作为了自己的区位选择。究其原因[3]主要有三: 一是城乡结合部的村民大都拥有自己的私房, 房源较多且相对集中, 可以自由处置和成片出租。二是城乡结合部地价较低、房租便宜。三是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的混杂和松懈正好为外来民工的聚结和运作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其中一部分是拥有单一劳动力, 属于低收入阶层,他们缺乏的是预防保健的知识和经济承受能力;另一部分则是携带着资金、技术的小型经营者和组织者, 以中高收入为主,他们缺乏的是预防保健的知识和时间。

2 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防治策略

合理饮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饮食治疗主要围绕两个问题:高血压病本身和合并症。

2.1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一般高血压病患者不必限制蛋白质,但伴发肾脏损害、患有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患者及肥胖者要适当控制过多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同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同样会导致肥胖及高脂血症,这对于只吃菜,不吃或少吃饭等主食的居民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运动和活动量往往都很大,而且饮食往往无规律,晚餐往往进食较多,而且男性饮酒者较多,蛋白质进食过多就容易同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

2.2 减少膳食中的动物脂肪 动物脂肪由于口感好,价格适中而深受城郊流动人口居民的欢迎。但动物脂肪进食过多会增加人体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易引起高血压。植物脂肪含亚油酸多,有抑制胆固醇作用,可适当增加它在脂肪中的比重,即要多食用植物油,少食用动物脂肪。因此,改变食油观念、改善用油结构,对于长期从事屠宰业户、经常在餐厅餐馆吃饭的城郊居民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2.3 限制饮食中的总体热量 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降低者或超重者,应限制总热量,主食中宜多吃粗粮、杂粮,少制米面,减少糖类的进食量。城郊居民含外来的人口多,如农民多、流动商贩多,体力劳动强度往往较大,因而饮食量也较大。但也必须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力求体重接近标准体重,不要超重为好。尤其是部分居民群体还有老的观念,如“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好身体”的错误观念,必须要接受教育,更新观念,以减少超重群体和高血压患病人群。

2.4 适当补充必要的维生素 新鲜水果如橘子、柚子等,以及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能抗动脉硬化。维生素P在橙、柠檬、杏、樱桃、玫瑰果实中及荞麦粉中含量较高。它除了降低血胆固醇外,还可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常用于预防脑溢血;同时还能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C的效果。维生素E不仅能加强血管功能,减少血凝,而且可以显著地降低机体对氧的需要量,故对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适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活水平都不高,吃水果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或没有经济条件,这就要求新鲜蔬菜的摄取不能少。

2.5 合理调控食物中矿物质 (1)专家认为[4],盐的摄入量长期偏高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g。如果能长期保持摄入的食盐量低于6g,约有20%~60%的病人收到一定的降压效果。可使25~55岁人群的收缩压降低9mmHg,到55岁时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16%。高血压病患者应多食新鲜蔬菜,少食用咸菜、咸鱼、咸肉等;要减少烹调时用的盐及其他含盐高的调料,可适当增加糖、醋、麻辣等不含盐的调料;含食盐多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加工腌熏肉制品、豆制品等应限制食用;可用代用盐来代替食盐,减少钠而增加钾的摄入量。困难的是许多城郊居民缺乏对食盐的正确认识,难以改变长期以来的饮食口味习惯,或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放弃高盐食物的摄入。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活动量或劳动强度较其他群体要大,需要食盐补充他们出汗的需求。(2)研究发现[4],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蔬菜和水果中一般都含有丰富的钾,是预防血压上升的有效食品。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个好处,能保持病人的大便通畅,减少便秘,避免排便用力后的血压升高。(3)低钙与高血压有关。每日饮用250g牛奶或豆浆,可补充钙的不足。新鲜的油菜、芹菜、萝卜缨中含钙较高,蘑菇、黑木耳、虾皮、紫菜等用以配菜,也可补充钙。(4)高血压病患者可多食含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蜇、虾皮、紫菜等,具有抗动脉硬化的功效。

3 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社区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教育困难而艰巨,但有成效。我们认为使用“非药物防治”比使用“药物治疗”更合适。有资料表明[5]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下降55%, 使脑卒中下降75%, 说明高血压非药物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意义重大, 内容包括改善生活方式, 改变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 达到减少高血压病发病危险。预防宣传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3.1 正确认知 高血压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要通过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健康教育,一是居民难集中,健康教育的成本较高;二是时间在非上班时间,开班和开讲座往往人太少而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居民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重复的健康教育需求往往也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发放小册子如将高血压的定义、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等内容整理成册,走进社区入户,发放给病人及家属,并定期指导其学习。使患者充分了解降压药的作用、用法、用量,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使患者尤其是年轻同志懂得高血压病的危害性,懂得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通过其家属或亲朋好友去影响病人,感化病人,做到科学预防,科学治疗,坚持服药。

3.2 减轻体重 有报道指出, 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6 倍。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kg/m2, 体重/身高的平方) 应保持在19~24, 减少体重的有效途径如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运行方式如散行、慢跑、骑车等。运动量由运动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来决定, 以运动之后神清气爽、感觉良好为宜。适量的运动可使一些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降至正常范围, 并能使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减少药物剂量并减少其副作用。但是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他们早出晚归的生活是劳动生存的需求,锻炼的倡导还不现实。即使超体重,也是没人想到和理解要去锻炼身体。因此,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策略和耐性要求更高。

3.3 戒烟限酒 经常吸烟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动脉硬化, 并易发生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并发症。长期饮酒后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内分泌激素升高, 是促使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戒烟限酒。但要做到不吸烟,少饮酒对社区青年和亚健康的高血压潜在患者,则需要长期的追踪和跟踪随访,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起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3.4 心理平衡 在心静、气和、体松的状态下, 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有效发挥作用, 达到控制血压波动的目的, 亦称精神和肌肉松弛疗法。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遇事不急不躁, 平和对待。但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多数居民来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因无一技之长而改善难;邻里公用的生活设施多,矛盾也时常发生。这些居民的心理平衡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防治的策略重点是小区居民相互关心和照顾,以及居委会干部对矛盾的协调化解;医务人员则从心理健康方面给予心理咨询。

3.5 血压的监测 为了方便居民的健康需求,在卫生服务站提供每日长达16h的免费测量血压服务项目;建立社区高血压活动俱乐部,开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每周联系一次,包责到人。

4 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4.1 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的5 类降压药物之中,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 种或2 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降到目标血压, 尤其是中危高血压及以上患者,应采取长期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副作用的减少和控制,则是社区医务人员要着重考虑的环节。药物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社区,要因人而异即个体化处理: 高血压级别或严重程度;伴随危险因素及数量;靶器官损害的有无及其程度;合并症的临床情况;并存的其他情况以及所用药物有无相互拮抗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由于有早出晚归的作息特点,早晚服药或每日一次的长效药物选择,对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则尤为重要和适用。

4.2 降压的目的与目标 降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发展。降压目标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来说,应是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0 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而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来说,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血压的大幅波动和维护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他们缺乏的是自觉性,需要社区医务人员的电话追踪和不厌其烦的督导。

4.3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降压药物的治疗原则大同小异,但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要更具体、更细致、更合理:(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终身治疗原则;(2)长效缓(控)释制剂,平稳控制血压原则;(3)小剂量联合用药原则;(4)个体化治疗原则;(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6)改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治疗原则;(7)维护依从性原则;(8)早晚最佳时间治疗原则。治疗的前提是要建立居民的动态健康和治疗档案,其中包括联系方式、城镇和农民医保卡号等基本信息。

4.4 药物治疗的经济学评价 高药费的方案在社区尤其是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来讲,不一定是好方案, 低药费的方案也不一定是差方案,问题是他们能否接受、能否坚持、能否承受。 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应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尤其是经济承受能力。社区医生对患者的背景一般有较深入的了解,具有能够对病情做全面评估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优势。考虑到患者可能长期用药的经济承受能力, 在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中应突出中、低水平用药, 广泛覆盖的原则, 如复方卡托普利, 以其每日不足0.5 元的药费可作为城乡结合部居民中、低收入者的首选药物之一[5]。

5 讨论

开展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道、信任、行动的统一;同时加上合理的膳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最终达到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6]。我们在城乡结合部社区通过2年多时间,开展以健康教育、膳食平衡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后,制定和实施各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行动,来提高患者、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服药率,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实际结果表明,在城乡结合部开展的综合防治策略是防治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其中以预防为主,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由于社区人口流动性大,往往要通过反复的健康教育才能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为了便于管理和随访,尤其是对新发患者的掌握,联系方式的真实性和服务上门的到位率则是防治效果的关键。饮食、运动、知识的宣教等健康教育措施是防治社区高血压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还可以同时开展其他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防治。大多数慢性病都有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其他慢性病的防治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区高血压病的治疗将更科学、更规范。高血压的知晓率、依从性和控制率也将随之升高。在城乡结合部的社区,降压药物的治疗,包括服务态度、明确诊断、科学评估病情的危险程度、治疗的效/险和效/价比值,医务人员的耐心追踪等也很重要。结合患者病情、经济承受力及意愿,开出健康教育处方和经济合理的治疗处方,则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重要环节。“医生与患者共商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通过改善医患关系, 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和患者达到良好的沟通, 解除顾虑, 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到治疗控制高血压的目的。此外,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尤其是饮食控制、优化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等措施, 把心血管疾病的防线从预防发病前移到预防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及时进行社区干预, 达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xintu.org/UpFileWord/2006814101942416.pdf.

2 李娜, 贾建利, 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3 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规划研究,2003,27(7): 40.

4 余容,欧明.饮食中钠、钾、钙摄入量与高血压病防治.广州中医药学报,2005.5(7): 40.

5 姚苏宁,严小惠.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最佳方案与经济学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5,(10):817-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