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环境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环境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环境风险分析

篇1

【关键词】风险分析;政府工程;电气项目

随着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及政府工程的质量以及对风险分析的要求逐步提高。相对而言,政府工程电气项目是目前全国比较关注的工程类型。电气项目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上到大型的电气设备改造,下到各个单位的电气管理,都是电气项目的内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主要包括的是各个单位的电气管理,以及一些政府所投资的电气项目。为了保证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减少各方面的阻碍,必须做好风险方面的控制工作。在此,本文主要对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我国政府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

对于政府而言,任何一个项目的运作,都应该首先保证顺利的运行,减少各方面的阻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政府在项目风险分析上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风险的识别方面还是在风险的掌控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工作成果。政府工程电气项目,是我国的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各个地区的进度存在差异。从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本身来讲,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决策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等等。每一项风险的出现和发生,都足够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造成严重的打击,甚至是导致项目停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需要对风险展开深入分析,结合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完成政府电气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决策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是对决策风险展开分析。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运行一个电气项目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对现实工作展开考察,所有的情况都要符合标准,否则是不能开展电气工程项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很多电气项目处于搁置状态,要想启动新的电气项目,必须保证该决策不会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要保证项目的稳步开展。所以,决策上的风险必须应用风险分析来完成,尽量从多个方面来降低风险。从现有的工作来看,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决策风险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第一,在开展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之前,一般会采用集体决策的方法。但是,集体决策由于相关人员众多,且考察的方面比较冗杂,往往会耗费较多的时间。通过开展风险分析,可直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加快决策进度。第二,在决策工作中运用风险分析,可提高决策的正确程度,避免某些具有“话语权 ”的人拍板决定,以此来控制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发展。第三,风险分析在决策工作中应用后,可提高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的水平,应用较多的现实手段,减少理论上的工作。

(二)技术风险分析

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管理工作中,技术风险的管理往往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现阶段的技术而言,虽然各项技术的体系比较完善,技术类型也比较多,但总体上的技术应用并没有想象的顺利。技术风险需开展深入分析,以此来保证政府工程电气项目能够较为顺利的实施,在完成后可以尽快的投入应用,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以广东省为例,乐昌市城东幼儿园旧教学楼电气改造工程项目是比较突出的一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经过技术分析后,政府认为,拟建项目位于乐昌市城东幼儿园内,主要是对旧教学楼电气改造。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79万元。项目建设必须经规划、建设部门同意,我局从环保角度原则同意该项目实施。由此可见,倘若在电气项目中出现较大的风险,政府是不可能批准的,幼儿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单位,其电气项目的开展,涉及到每一名教师和儿童的安全,对周围的环境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技术上的风险克服后,可有效的促进电气项目的稳步实施,而且在进度和质量上也获得了较强的保证。

(三)环境风险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电气项目而言,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风险分析的应用直接减少了很多的问题发生。我国目前的环境破坏情况比较严重,倘若因为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开展而导致环境遭到了更大的破坏,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社会进步。因此,环境风险分析,是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西气东输”工程沿线途经戈壁、沙漠、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草原林地、晋豫土石山区及黄淮、江淮平原耕地、水网等7个宏观生态类型,143个微观生态类型,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生态功能区,4个环境敏感区及大量文物古迹区。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的突出电气工程,由于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经过了多年的考察与优化,才得到落实。本文认为,在今后的环境风险分析方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应大量的展开调查与分析,一方面对以往的工程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对现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应根据环境风险的总体内容,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环境风险的分析还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况的出现,环境风险有可能扩大,这就需要加强备案的工作。

(四)效益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获得了大量的肯定,无论是客观上的质量还是主观上的运行,都减少了很多的问题出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比较积极的。为此,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效益风险的分析。效益风险主要表现在,很多的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修建完成后,并未得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提升,总体情况和原来没有太大的差异。今后,首先应该对社会效益展开风险分析,在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效益是国家的重点目标。其次,应该在经济效益风险上展开分析。由于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投入较大,一旦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导致社会的舆论压力,甚至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事件。

总结:本文对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从现有的管理工作来看,多数政府工程电气项目能够将固有的风险管控好,出现风险的概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克服了一些突发的风险,备案工作水平有所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风险分析工作,以此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推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颖,荆明野.基于pmo的政府工程多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j].经济师,2015,01:30-31.

[2]高山.我国政府工程代建制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经济,2014,03:24-27.

[3]罗晋英.论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华民居,2011,07:3-5.

篇2

内容摘要: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设计适当的风险分析模型。本文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参照COBIT标准重新设计分析矩阵,进而构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模型,为重要风险的识别和后续风险控制打好基础。

关键词:大型信息系统 实施风险 分析模型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是指对大型信息系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以及单一风险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事件发生的必然性等特点。大型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它涉及到组织运营的各个层面,实施周期长、难度大、对象复杂,因此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本文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参照COBIT标准重新设计分析矩阵,进而构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模型。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的矩阵分析方法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期工作,如果不能对大型信息系统进行充分、准确的风险分析,就很难全面把握风险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难以完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传统上风险分析多采用核对表、风险清单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要依赖于个人风险管理经验,因此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就显得过于简化。此外,风险分析还可以采用分类结构、阶段风险报告等方法或项目风险分析工具,但是由于分类结构对项目状态和分类方法极为敏感,如果分类结构覆盖不全面,则无法得出正确结果,反之,大而全的分类结构则可能会因过于细致而可能漏掉一些重要风险。

风险矩阵分析方法是识别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时,风险沿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即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时间维)和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相关因素(领域维),以此表示风险在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分属不同的领域。

(一)基于时间维度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划分

基于时间维度的风险分析体现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处的阶段不同,所对应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有多种方法。SAP在R/ 3过程参考模型基础上于1996年提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划分为项目准备、业务蓝图、系统实现、最后准备、投入运行和支持五个阶段。金蝶公司提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分为项目组织、系统培训、系统定义、数据准备、系统切换、运行维护六个阶段。许多学者提出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模型,包括四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和六阶段模型。Rose在研究大量大型信息系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的五阶段模型,包括设计、实施、稳定、提高和提升;M.Lynne.Markus和C.Tanis提出的四阶段模型包括准备、执行、调整和上升;通过整合上述两个模型,G.Shanks等提出四阶段模型,即计划、实施、稳定和提高。也有的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按照IT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五个阶段,或者IT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系统集成、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七个阶段。

上述划分方法从划分角度和涵盖范围上来看,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以上划分方法大多是从软件开发商的角度划分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然而,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还涉及到组织战略、管理流程和持续改进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划分方法忽略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业主的主导地位,脱离了实施环境和组织的实际,并有可能遗漏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风险因素。其次,上述划分方法大多依据IT项目管理的过程,从范围上没有包括IT战略实施、IT监控、IT评估等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必要组成部分。

IT治理研究院提出的COBIT标准把IT工作流程分为四个域(Domains),分别是规划与组织(Plan & Organise)、获取与实施(Acquire & Implement)、交付与支持(Deliver & Support)、监控与评估(Monitor & Evaluate),从系统实施业主的角度,从全面IT治理的范围比较全面、准确地定义了IT系统实施过程,避免了上述缺陷,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提供了参照标准。因此,采用这一定义进行基于时间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能为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确立良好基础。

(二)基于领域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因素的设定

此文中的领域是指整个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涉及的范围,是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因素的来源和产生主体。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因素分析在经历了技术系统理论、人机系统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在技术系统理论的阶段,笔者认为IT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建设的成败在于系统硬件和软件等技术因素。人机系统理论认为成功实施信息系统要受到技术与管理两个领域的因素影响,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外,更强调组织要素,特别是强调组织中人的素质、观念和态度等组织文化方面的内涵,认为信息化的过程是组织有计划的变革过程,从而最终达到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组织水平的提升。

在这里,技术、管理和组织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形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领域、管理领域和组织领域的统一,各个领域的风险在时间坐标上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施大型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原来组织结构、管理思想、决策方式、工作方法等;反之,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要在适当的管理下开展,包括技术管理、实施项目管理等。信息技术改变组织原来的业务流程,建立基于共享的资源平台;反之,组织原有的流程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需要组织全力推进流程重组。

因此,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系统实施的本质和信息化过程的规律,因此,在领域维中设定技术、管理和组织三个方面,能够全面反应大型信息系统风险因素的来源和产生主体。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矩阵模型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和实施相关因素是风险分析矩阵的两个维度,本文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集合,见图1。

风险分析矩阵模型中的风险项描述

(一)环境风险

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由此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称为环境风险,其中包括经济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一方面,经济环境的改变对组织的冲击巨大;另一方面,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变化也会影响系统实施进程。由于组织自身的相对稳定性导致其在面临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反应滞后,从而系统实施过程会受到一定冲击。

(二)组织领域的风险

决策风险是因系统实施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许多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是决策失误造成的。人力资源风险是指系统实施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保证从而导致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的风险。项目建设之前的决策规划人员、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施和咨询人员以及项目交付后的使用、管理、维护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支持程度、参与热情和协作能力等是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持续改进风险是指组织IT战略与组织运营战略不能保持一致,导致系统得不到持续改进而目标偏离或效能下降的风险。大型信息系统实施不只是一个信息化项目,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而使系统不断适应组织的业务需求并得到持续改进,实现系统的应有价值。

(三)管理领域的风险

项目进度风险是指系统实施完成时间滞后计划进度的风险。因此,在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时间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因素,将项目进度作为重要的成功因素来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是指成本严重超出项目预算的风险。如果实施业主不能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项目成本严重超出预算,会造成实施失败甚至财务困难。系统转换风险是系统转入正式运行时部分或完全不能达到系统目标的风险。系统转换是大型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各要素整体参与的过程,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如果系统转换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将产生不可预料的问题。流程重组风险是指业务流程重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流程重组风险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流程重组的规划风险。业务流程改造目标风险是否明确,管理职责定义是否明晰,流程重组的承受力和可接受程度有多大等问题需要做出细致规划,否则会导致流程重组的失败。二是流程重组的偏离风险。业务流程重组但应避免脱离业务实际,以及不能与系统进行技术匹配。三是流程重组的政治风险。流程重组必然涉及各方面的管理变革,可能会因工作惯性、利益冲突等原因受到抵制,使实施过程复杂化。四是流程重组的数据风险。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变动后,如果数据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导致数据失真,引起组织运营风险。系统合规风险是指因系统流程、数据、内部控制等管理问题导致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和组织内外部相关标准的风险。系统中数据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形式隐蔽、可视性低,内部控制环境、标准尚不能完全适应IT技术的特点,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对大型信息系统没有针对性,因此组织将承担着更大的合规成本。

(四)技术领域的风险

系统选型风险主要表现为对系统软硬件供应商及软硬件的选择中存在的风险。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是大型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对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影响很大。因此,实施业主应通过管理诊断和需求分析明确组织的管理需求,考虑组织业务需求与大型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通过投资效益分析确定系统成本定位,同时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集成性和成熟度以及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项目质量风险是指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结束时交付物不能达到标准,以至于不能满足系统正常持续运转的风险。符合标准的项目交付物应该包括稳定、安全、灵活、可扩充的软硬件平台,保持共享、集成和统一的数据和应用,丰富的行业参考信息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性以及与组织实际的适应性。系统安全风险就是大型信息系统弱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如果系统中存在弱点,在开放的环境中就容易受到外界威胁,有给组织造成损失的可能。系统维护风险是大型信息系统得不到持续维护和升级,从而导致不能达到原有目标或新目标的风险。系统维护是否正常,标志着大型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是持续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宗乾,程传旭.ERP系统实施风险辨识矩阵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5,9

2.刘义理.IT治理与企业IT风险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

3.金文,张金城.基于COBIT的信息系统管理、控制与审计的模型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05,4

篇3

经营策划的理论依据

项目的经营策划本质上是进行项目成本风险控制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风险控制原理。基本原理是:首先进行风险辨识,判定风险出现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针对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或降低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或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是,第一步,罗列所有的经营活动过程,针对每一个经营活动过程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罗列出来,再分析各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风险等级。针对每一个风险采取控制措施,最后,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后的风险等级,当风险等级降至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时,不再进行分析。对降低等级后仍不能接受的风险,进行第下一轮的分析、控制循环,直至达到目的。如发现采取任何措施后仍存在不可接受风险,则可考虑承担违约损失,终止合同。

经营策划的必要性

经营策划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预期收入,并制定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工程项目的最终产品一般是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系统、通讯系统等工程实体,其特点是:投资总额大、施工过程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等。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经营风险较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风险。

工程项目的复杂多变同时也给能力较强的企业提供了利润增长的机遇,如赚取材料价差等机会,经过策划,在机会出现时,则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前期经营策划十分必要,策划的水平高低将决定整个工程项目的总体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经营策划的内容

经营策划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

说明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承包范围、工期要求、涵盖的专业内容、工程实物量、工程特点、工程难点、工程相关方(包括业主、监理、联营单位等)情况。

经营总体方案

工程经营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分包范围、分包方式、项目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经营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拟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其成本、效益预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项目经营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主要是罗列全部的项目经营风险,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概率、造成的损失等,确定经营风险的等级。风险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合同风险分析:垫资风险、材料价格风险、业主反索赔风险、合同不确定内容的风险;

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气候风险、外部社会环境风险(窝工、工期延误等可能性);

组织模式风险:分析拟采用的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经营模式可能产生的风险

作业风险:各专业工程的施工工序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不良后果。本项内容繁杂、分析工作量较大。

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可接受的风险,一般风险等级较低,出现的概率较小,即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可忽略不计, 而消除此类风险,企业消耗的成本将大于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对此类风险仅需辨识,不采取控制措施。

对企业不能接受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等级,或转移风险。

对合同风险、环境风险、组织模式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规避风险或转移风险,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对作业风险,需在专业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采取技术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如采取架设、隔离等安全措施;加大预制深度,减少高处作业,降低风险等。

经营风险控制的分析、对比工作量较大,且需要进行二至三轮的循环,不断降低风险等级,直至全部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的等级。如仍有风险等级较高,企业无法接受,则需要与业主进行协商,终止合同,并承担违约损失。

利润增长点分析

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同时,一般会发现可能出现利润增长的方面,对此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做好制度、措施方面的准备,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利润增长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合同利润:工程量变化、材料价差、索赔等;

组织措施降耗:合理组织,消减人工峰值;加强管理,合理降低材料损耗等;

先进技术运用:运用先进技术,如自动焊接技术、电动倒链技术等降低成本;

市场开拓:利用现有资源,承揽额外的工程任务。例如,利用大型吊车就近承揽吊装任务,以最低的成本增加获取较大的营业收入,达到摊薄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或利用保运人员承接短期的零星工程等。

市场开拓需要熟悉周边环境,预测潜在市场,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

工程项目经营策划的要点

经营策划是超前管理的手段之一,其可操作性、准确性,取决于经营策划的水平。工程项目经营策划应细化至作业工序,以加强策划的可操作性;应进行充分的调查、收集基础信息,提高策划的准确性。

总体方案策划要点:

总体方案是经营策划的总体框架,决定了策划的总体定位高度,因此应慎重选择总体方案。确定总体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注意核实项目的主要工程实物量,保证策划分析的基础数据准确、细致,从而保证策划的可操作性、准确性。

重点进行项目特点分析,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资源情况、施工的技术质量难点、HSE控制难点、极端天气的影响、项目生产工艺对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充分分析工程的各方面特点,为抓住重点进行管理做好准备。

分包范围

---如分包单位的成本+总包单位的管理成本,小于自行施工成本+管理成本,则应考虑分包,并分析分包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如工程涉及专有技术,自行施工困难,则考虑分包,并考虑分包风险。

---受资源限制自行无法完成的工程量,考虑分包,并考虑分包风险。

---将风险较大的工程与较小的工程搭配分包,使分包单位的总体风险降低,便于分包风险控制。

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般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容易照搬公司的管理规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注意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针对每个工程特点提出管理措施,突出管理的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风险分析要点

风险分析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作业风险分析上,全部工程按专业分解至工序,再分析每道工序的风险,罗列出的风险数成千上万,然后对每个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此过程可能循环二至三次,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和精力。

如作业风险分析水平较高,则总体工程的风险可实现真正的预控,防止出现大量的事后补救现象,对成本的节约作用不言而喻。但如风险分析时分解不够细致,则可能遗漏重大风险,使风险策划化为空中楼阁。

合同风险、环境风险、组织风险的分析,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基础的调查工作,再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本项分析需要综合知识、能力较强的人员完成,一般人员难以达到要求。

风险控制措施要点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强调针对性,任何措施必须针对于某一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风险分析中列明的风险成千上万,而每个控制措施一般不止一项,因此,控制措施的数量庞大,非一己之力所能承担,需要将控制措施落实到职能部门,传达到作业层的岗组,发动全体人员落实控制措施,充分依靠团队力量完成控制。

为提高主动进行风险控制的积极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控制的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管理软件、先进技术,提升控制能力。管理软件课利用微机和软件系统消除大量人为波动影响、减少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将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解放出来,用于事前的控制、分析,可极大的提高管理效果。先进技术可大大降低操作难度,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降低作业风险、提高功效,从本质上实现风险控制,提升风险控制的总体水平。

利润增长点分析要点

利润增长点分析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机具、材料,实现额外的营业收入。

先进技术的运用,可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利润增长点应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运用;

先进的管理软件、理念,可提高施工组织效率、加强材料控制,对降低成本有较大帮助。

其他可能出现的机会是:市场扩展、合同效益增加等,在经营策划中应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一旦机会到来,立即紧紧抓住机遇,创造最大的收益。

篇4

1.1实质和内涵“三位一体”HSE风险评估方法是基于对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与作业岗位的风险,从系统分析、节点分析及概率统计分析等“三位一体”方法进行辨识与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定量化表示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趋势。根据风险等级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完善HSE风险防控措施,提升HSE风险防控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报警”和“免疫”能力。

1.2主要内容

1.2.1系统统计分析从HSE管理的角度看,首先要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和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分析运行潜在的HSE系统风险,在有利于HSE管理的基础上,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模块划分。

1.2.2节点统计分析节点风险分析就是在系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模块或某一项活动层层剖析为若干连续的步骤,列出所有的工作环节或节点,分析每一步骤或节点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隐患,然后按风险来划分工作节点,最后针对每一节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

1.2.3概率统计分析虽然有了系统风险和节点风险分析,掌握了各种风险所在及危害大小,但还需定量地掌握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收集分析已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并进行概率统计就可以初步掌握在该地区工作或某一项工作中哪些是最容易发生HSE事故的地方,风险管理就是首先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2]。

2“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方法的实践应用

2.1系统风险分析结合地面监督站自身单位实际和当地内外部环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首先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分成现场监督检查、地面建设作业、交通运输、办公区域、外部环境、其他活动等六个系统模块,全面分析运行潜在的HSE系统风险。同时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依照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危害程度等从总体上建立了五级风险分级评估体系,依据不同的风险等——不同的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管理流程也相应不同,见下表和图1[1]。

2.2节点风险分析

2.2.1监督活动HSE节点风险分析现场监督运行从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生产辅助作业三个方面,划分为接受任务、编制监督计划、确定巡检路线等20个作业节点,依据每个节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在监督运行过程中某个节点针对车辆伤害、住宿火灾风险制定了住宿十不选择,出差十不选择,行车十不选择等规程。

2.2.2钻前工程HSE节点风险分析钻前工程从项目准备、实施、收尾及生产辅助作业四个方面,从土建施工作业-基坑开挖土、建施工作业-机械挖土作业、土建施工作业-土石方爆破作业、土建施工作业-砖等8个作业分为46个节点,识别风险控制关键点。并依据每个关键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图2,并融入JSA工作分析表、岗位检查表、此前出现的事故案例等多项内容。

2.2.3管道工程HSE节点风险控制指南管道工程从项目实施、生产辅助两个方面,从线路接桩、测量放线、施工作业带清理和便道修筑、防腐管的运输、沟上及沟下组装、公路、河流等穿越施工、焊接工艺、防腐工艺、管道下沟回填工艺、清管通球及试压工艺、管线连通、管沟开挖工艺、场站建设等十三个关键作业,分为28个节点,识别风险控制关键点。并依据每个关键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图3,JSA工作分析表、岗位检查表、此前出现的事故案例等多项内容。

2.3概率统计分析通过系统风险和节点风险分析,基本掌握了各种风险所在及危害大小,我们在此基础上收集了73起事故案例,定量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统计分析,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及车辆伤害事故发生频率最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3效果和结论

通过“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地面建设现场监督查隐纠违能力大幅提高,与2013年未应用方法同期对比,累计查出隐患总数由3898上升为8469,同比增长117%;查出违章行为数由265上升为1047,同比增长295%;叫停累计次数由165上升到1683。且今年到目前为止保持了地面建设板块的安全形势平稳运行,取得了显著安全效益。通过在地面监督站的实践应用,我们深切感到在HSE管理中必须要有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管理思想和观念,只要有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制,应用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坚持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尤其是本文提出的系统风险分析、节点风险分析、概率统计风险分析方法等,就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雅芩,宋远贵.创新安全监督培训体系研究[J].钻采工艺,2010,(S1):168-170

篇5

关键词:铁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0-0109-02

由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预测能力的局限,投资项目的实施结果往往不符合人们原来的预测和估计,这种现象称为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其是客观存在的,对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投资决策是一种长期决策,投资项目耗费资金多,影响面宽,作用时间长,难以变更修改等等,因而决策者的责任特别重大,如果事先对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正确的估计,一旦决策错误,则其带来的损失必然是巨大的、长期的。同时,长期预测比短期预测的可靠性要低得多,因而长期投资决策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比短期经营决策大得多。而铁路工程项目大都属于长期决策项目,由此可见,对铁路工程项目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的构成要素

(一)工期风险

表现为局部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而形成的风险。如业主在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签发前或实施中,未按合同规定时间解决征地移民问题,未按铁路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供应电、水,未按铁路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提供各种合格的主材等。

(二)费用风险

包括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报价风险、收入减少等。

(三)质量风险

表现为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经评估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等。

(四)设计能力风险

主要表现为铁路建设工程完成后未能达到施工设计要求;设计时间过紧,设计工作难以做到周密,各专业协调不够,会出现漏项、错误,其结果反而使设计修改多,增加了投资,延长了工期,索赔率增长。

(五)信誉风险

即可能对企业的形象、信誉造成损害的风险。如业主未按铁路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对承包商支付工程价款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承包商未按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的技术要求,造成工程质量有缺陷。

(六)安全风险

主要是指铁路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毁损方面的风险。施工设备风险包括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进场、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及配件供应不及时等。

二、风险分析与评价

(一)风险分析的内涵

风险是指由随机原因引起的项目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异,其结果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人在投资活动中,因不能适应客观形式的变化或因主观判断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在铁路项目中,仅仅利用风险估测的三个参数来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铁路项目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即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就是以风险估测的三个参数为基础,对具体的铁路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能反映风险因素的过程。

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包括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不等于风险分析。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在事先只知道所采取行动的所有可能后果,而不知道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或者两者均不知道,只能对两者做些粗略的估计。不确定性是难以计量的。风险是指给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后果的可能性以及每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有概率可以计量的。通常在可行报告中只对投资及效益进行敏感性分析,但敏感性分析只是对单个变量人为地改变一定比例来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这种用确定性思想来考虑具有不确定性的事物的方法过于主观,很难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在以往的铁路投资项目中,很多项目存在透支现象,例如杭甬高速,在可行性研究时,每公里费用为1448万元,但是竣工时实际工程造价达到2667万元。敏感性分析只能告知某种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能告知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对各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事先能够客观地或主观地给出,就可以借助风险分析帮助决策。

(二)铁路工程项目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项目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情节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树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等。由于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我们在运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部收益法对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时,必须调整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等有关参数。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该项目投资风险越高,我们评价铁路工程项目投资方案时,应该采用高的投资报酬率或低的现金流量计算铁路工程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部收益。我们运用调整后的投资报酬率计算铁路工程项目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评价、选择铁路工程投资项目,这种方法称为风险调整贴现率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比较符合逻辑,被广泛使用,但是,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随着时间而加大,有时与事实不符。为了克服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缺点,我们可以采用肯定当量系数法,肯定当量系数法是指先用一个系数把不确定(有风险)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无风险)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计算净现值,并且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评价、选择铁路工程投资项目的方法,所使用的调整系数称为肯定当量系数。

文献[3]提出一个更趋合理的公路投资项目评价方法。它很好地考虑了公路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首先对公路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建立一个风险因素的层次模型;然后考虑风险概率,建立公路投资项目评价模型,模型对公路投资项目评价指标(项目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费用效益比(BCR))进行修正。接下来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模型中的权重;最后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计算得到公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价指标值,这样重复一定数量,获得这些指标的概率分布函数。计算指标的期望值和方差来评价公路项目的可行性。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经济单位对所面临的已经存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识别风险首先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勾画出风险结构的层次图。就铁路项目的风险管理来说,就是按照上述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构成,勾画出铁路工程项目的风险结构图,把不利因素找出来,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1.风险测量。风险测量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一般可以用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来描述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分析就是以风险测量的参数为基础,对具体的铁路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使之能反映风险因素的过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即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评价模式为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风险分析也就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根据风险衡量以及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了避免或减小风险而对项目风险采取的措施。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对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的风险要避免,即风险避免;对损失小、概率大的风险,可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即风险降低;对损失大、概率小的风险,可通过保险或合同条款将责任转移,即风险转移;对损失小、概率小的风险,可采取积极手段来控制,即风险自留。

三、结语

为了控制好工程投资,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风险分析,把风险的处理考虑到项目的计划之中。铁路项目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还不成熟和不完善,尚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参数取值更应仔细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为林.铁路工程的风险管理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5).

[2]李森.高速铁路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科技创业,2006,(7).

篇6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风险 层次分析法

一、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风险类型

装备制造业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三者兼备的产业,是少有的对资本、技术与人力的需求都很旺盛的行业,该特点也造成了装备制造也投资的投入成本高、投资建设及回收周期长、人才队伍建设慢等显著的特征,进一步增加了装备制造业投资的风险。

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的风险,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如按导致投资项目产生风险的原因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为风险和环境风险;按照风险涉及区域划分为项目整体风险和项目“个体”风险;按照风险能否预测划分为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等等。

笔者认为,从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角度,可以将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总结为:政治风险、经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

二、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一、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风险类型

装备制造业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三者兼备的产业,是少有的对资本、技术与人力的需求都很旺盛的行业,该特点也造成了装备制造也投资的投入成本高、投资建设及回收周期长、人才队伍建设慢等显著的特征,进一步增加了装备制造业投资的风险。

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的风险,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如按导致投资项目产生风险的原因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为风险和环境风险;按照风险涉及区域划分为项目整体风险和项目“个体”风险;按照风险能否预测划分为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等等。

笔者认为,从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角度,可以将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总结为:政治风险、经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

二、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易于理解和操作,在风险分析中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计算,能较好的结合专家经验,相对全面的评价项目总体风险,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风险的分析思路,因此在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中具有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性。

三、实例分析

本文拟以某大型模锻液压机制造生产线项目为例,对其投资风险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用于生产各类大型航空锻件,在给企业自身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大型锻压设备的制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本项目政治风险和环境风险极小,故不予考虑。项目总风险分解为:技术风险(包括技术难度、完工时间的变化情况);管理风险(包括项目经理素质、组织结构);经济风险(包括资金成本风险、项目融资风险);市场风险(下游市场需求风险上游市场供应风险)。

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项目风险划分体系,建立本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层的判断矩阵: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投资者角度出发,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针对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特点,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首先,将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层次分类,并提取各层主要风险因素,再运用AHP 法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风险因素指标评价体系。进而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分析评价结论。但该评价方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可以沿着以上分析思路完善风险分析决策流程,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Models, Method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ith L.G. Varga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2000.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郭建斌,车璐.国内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应用情况与推进建议[J].建筑经济, 2006, (6).

[3]丁香乾,石硕.层次分析法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1).

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方法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电力需求急速增加,电力负荷严重超载,出现的电力短缺以至于拉闸限电现象日趋频繁,对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形成很大障碍。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概述

辨识风险仅能从宏观上了解和识别风险,若要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尚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识别和决策之间联系的纽带,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投资者或者承包商过去类似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特别是那些对投资者来说在技术、商务和环境方面都比较新的项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1.2完成风险分析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结果体现在项目的现金流上,用货币表示。

1.3对风险分析给出结论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己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综合起来。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估项目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信息。风险管理者最关心的信息无疑是分析和评估的内容。因此,如果能做出准确风险评价,就能为项目的运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项目管理人员采用合适的对策,加强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项目风险分析评价就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的过程,并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是否能为项目主体所承受。

2.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的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目标,项目风险分析评价工作就无从开展,只有通过目标,才能把握好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是考察项目中的风险程度是否在项目相关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分析评价结果用于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决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目标首先要与整个项目组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现实性。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必须注意目标的时空允许程度及边界条件。即在时间上,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在空间上,目标的确定要充分研究项目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可行性。

2)明确性。分析评价指标的含义必须明朗、具体,对约束条件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对项目风险评价有约束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外部的法律、制度、规章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有时候项目相关人的主观要求也构成一种条件约束。

3)综合性。对项目诸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考虑各种不同风险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项目整体的综合风险。

4)层次化。应根据工程项目目标的重要程度,区分项目管理目标的主次。高层次的目标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而低层次的则没有必要加以绝对限制。大型项目,还可以区分总目标与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从而构成有层次结构的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

5)定量化。尽可能地利用数量指标来分析评价结果。在项目风险分析评价过程中,有些评价指标本身就是一种数量指标,如成本、利润、回收率等,而有些指标是定性的,需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使之尽量满足评价结果定量化的要求。因此,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眼光。

上述目标只是从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的现实意义出发所作的一般概括,这些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确定什么样的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标,受公司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思想和不同的发展战略,因而项目风险分析评价目标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容易发现,要同时实现上述所有目标是不可能的,而且各项目标之间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损失发生前与损失发生后的目标有时也要发生矛盾,甚至无法统一。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认真协调各项目标之间的矛盾,确定目标之间的最佳组合,并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性质,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2.2电力工程风险分析评价方法

风险分析评价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主要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影响图法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的应用由两步组成:首先,辨识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风险,列出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决策前期。这个时期往往缺乏项目具体的数据资料,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向,得出的结论也不要求是资金方面的具体值,而是一种大致的程度值,它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2)层次分析法

在工程风险分析中,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易于理解的工程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工程风险,它使风险管理者能在投标前就对拟建项目的风险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判断出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以决定是否投标。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个主观、客观结论相结合的过程,而对某些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或子因素的评价也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层次分析法用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正好恰当地解决了这个困难。它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一致,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即把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包,再逐一考虑每一个工作包的风险程度。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判,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这一评判的正确性,最后再综合成整个项目的风险,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情况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

(3)模糊数学法

在经济评价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的性质和活动无法用数字来定量地描述。它们的结果也是含糊不定的,无法用单一的准则来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学者L.A.Zadeh于1965年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对模糊行为和活动建立模型。工程项目中潜含的各种风险因素很大一部分很难以用数字来准确地加以定量描述,但都可以利用历史经验或专家知识,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影响结果。并且,现有的绝大多数风险分析模型都是基于需要数字的定量技术,而与风险分析相关的大部分信息很难用数字表示,却易于用文字或句子来描述,这种性质最适合于采用模糊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模糊数学把定性的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定量描述,为工程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4)蒙特卡罗模拟法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试验方法,它是估计经济风险和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可见,它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另外,可以编制计算机软件来对模拟过程进行处理,大大节约了时间,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辨识与评价。

综上所述,每一种风险分析技术都有其特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特定的风险环境选择适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或者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所面临的风险,取长补短,以期对风险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可以看出,每一种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工程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都有它们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被绝大多数国际承包商普遍采用的风险调查和打分法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易懂、节约时间,并且适应性很强,但有时需要更精确的结果,该方法就难以奏效了。为了更系统地综合专家经验,更全面地看待项目总体风险,层次分析法被引入风险分析中来。这种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易懂易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它受计算规则的限制,不易于在复杂项目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将风险分析过程中主观、客观考虑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本质也是一种决策树方法。

在分析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的性质时,可以看出,有些风险因素难以定量化描述,只能用语言描述其性质和变化,而且有些风险因素的结果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没有统一的准则来评判。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工程风险。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得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能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用于决定是否投标。

3结束语

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价问题涉及主观指标的综合评判问题,评价过程离不开专家的主观综合评判,因此,本文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评价问题的主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法进行研究,使分析评价方法能够尽可能体现专家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查兴.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建筑.2001,08。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30-01

对于施工合同进行风险性的分析,指的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正确判断和估测风险,并作出抵御风险的科学决策。施工企业合理掌控风险,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经营收益。正确管理控制企业的施工合同风险,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增强企业实力。在一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合同风险的控制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有必要分析施工合同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

1 合同风险分析概述

建筑施工合同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由合同自身的多种因素导致的。施工项目合同成立的基础是建设工程,而这类工程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技术性。合同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外部环境引起的风险,以及技术性的风险。防范这些不定因素给工程带来损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对施工合同进行科学的规范,完善其中的权利义务条款,力求实现当事人利益的平衡。

施工项目的规则包括很多,当事人无法利用合同文本,来预设全部的施工过程规则。实际上,在所有可能产生的施工风险中,只有少数风险会对施工进程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同时,许多危险性高的风险因素,都是由较低风险偶合产生的。这就引导我们从基础工作着手,将风险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防止危害后果的产生。要注意防微杜渐,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

2 关键性防范环节

2.1 项目可行程度

建筑工程的可行程度分析,可以为项目的重要决策提供科学根据,包括为技术层面、社会层面、财务层面的评价提供参照。施工项目可行程度指标,除了包括施工地点的选取、设备种类选取、施工进度控制、建设资金筹集、施工管理和组织等基本层面的技术之外,还应当包括对于建设方案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性效益的评价。这种项目可行程度的调查结果有着行业和规模差别,然而,调查的基础性内容大致相同。

具体而言,在正式启动施工项目之前,需要重点研究客户需求、项目原料提供情况、施工进行地点、施工工艺、施工活动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技术措施、保险资金的运用以及筹集渠道等。要侧重考察此类建设工程的市场前景,判断这种投资是否迎合了业主的需求,能否确保项目获得市场竞争力,并取得预期的收益回报。为此,合同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和环境分析能力,跳出项目经济利润的局限,来分析项目能够产生的综合效益。

2.2 合同起草审查

合同订立的预备阶段,对防范合同风险有着积极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应当重视合同与相关文件的起草活动和审查活动。建设项目的招标合同,是指导实际招标活动的技术性依据,是建设工程各方订立合同的标准性文件。招标合同的内容,应当涵盖建设工程总体介绍、设计方式介绍、施工总量、建设资金到位的证明、投标方注意事项、款项支付规则、原料设备提供方法,以及评估办法等。

效果最佳的风险防控方式,应当是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预先设定款项支付办法、招标和投标评价办法、原料和设施供应方式等。控制合同风险的核心阶段,就是起草和审查文件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可以便利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并有效减少文件漏洞带来的麻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冒名参与招标投标、串通压低价格、索要高价赔偿金、法律意识和经营诚信意识薄弱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依据项目特征,选取合适的招标和投标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回避技术层面和施工水平的风险。

2.3 特殊合同形式

施工合同的管理人员,应当结合项目施工现状,选择合适的价格计算方式和合同类别,采用适合施工特点的合同形式,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例如:水文条件和地理条件相对稳定,且施工单位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超过计划的可能性较小,施工单位可以自己保留这部分风险,并选择总价的报价方法。

当总的施工量大,且施工量变化的可能性也较大时,建设项目具有较高风险性。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转移部分风险,采取单价的报价形式。如果施工成本难以估测,或者盲目估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则需要采用成本加上酬金的合同类型,把风险转移到建设单位。

3 合同订立过程

合同订立阶段,当事人要充分利用各种环境优势,严格审查每一项条款,将风险降至最低。工程的业主在选择施工单位时,除了考虑标价之外,还需要综合考察施工质量、工程期限、企业信誉、技术设施、管理人员技术层次等因素。目前,有部分业主凭借优势市场地位,在合同的隐蔽位置隐藏比较苛刻的条款,或迫使工程承包单位执行这些不公平的条款。而承包方即便发现了这些情况,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无法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能任凭权利遭到侵犯。双方只注重工程价格和施工期限,而不考虑其他合同条件。

这种工程承包单位受到业主限制的状态,不仅妨碍了合同平等精神的实现,也增加了实际履行过程的风险几率。为此,我国合同立法严格限制这种情况发生,督促当事人遵守等价有偿、平等互利的基本合同原则,并注意证据的保存,降低施工风险。

4 监理人员筛选

合同风险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识别能力,也决定着施工活动的质量和风险系数。因此,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严格项目监理人员的选拔过程,选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监理人员。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还处在初始阶段,这项工作的诸多环节有待完善。监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确保合同条款得以落实,是十分必要的。

5 结语

施工项目具有复杂的技术特征,施工建设合同本身也比较难以控制。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不可能做到用有限的合同条款,来设定施工进程的所有规则。然而,施工合同管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从合同订立的根本宗旨出发,认真调查施工活动的可行性,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与其他前置性的工作,确立分析风险与防控风险的认识,预防纠纷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活动顺利进行,为后续施工指明方向,将合同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士敏,袁大祥.施工合同风险分析及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06-207.

篇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isks of ERP project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classify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finally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s execution of ERP project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enterprise’ execution of ERP, and the index weight of index system is researched empirically using AHP.

关键词:ERP;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RP;risk assessment;index system;AHP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96-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ERP系统的建设中,然而ERP实施本身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为保证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在全面识别和分析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可见,对我国企业实施ERP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ERP项目及其风险

1.1 ERP简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的范围去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的根本变革。

1.2 ERP项目管理风险ERP项目管理风险定义为:在ERP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项目管理人员不希望的某种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ERP项目风险具有以下特点[2]:①风险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无处无时不存在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②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任何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③风险的可变性。在ERP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都是变化的。④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可见,建设ERP不仅意味着高收益,,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建设ERP前充分估计实施风险因素的大小,以便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ERP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模型鉴于ERP项目风险普遍性,多样性及可变性的特点,我们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风险的结构,以便企业管理者可以在ERP实施中做出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影响企业ERP项目的外部风险主要是社会环境风险和外部资源环境风险。而ERP系统作为企业组织管理、信息技术以及企业中人事的集成系统,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人事管理、软件系统(信息技术)的管理及三者结合的管理[3]。根据以上描述,建立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

2ERP项目风险评估

2.1 ERP项目风险评估定义ERP风险评估:也称为ERP项目风险分析,是组织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对ERP实施过程中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也就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ERP项目风险评估可将有限的项目安全预算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它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2.2 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结合上面提出的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我们现在来考虑可能导致项目失败风险因素,主要从企业实施ERP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来分析和评估。该指标体系有三级,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各二级指标相互独立反映了前一项指标属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风险影响因素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些风险指标度量属性,其最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企业管理者对于经常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决策,往往要考虑很多重要性难以量化的因素,这就难以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的实用方法,即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AH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通过构造一定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并形成同层中的各个元素对其上层中某一准则所占的权重,最后计算合成待选方案的综合权重值并形成最终决策[4]。可见,AHP是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3.2 应用AHP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①确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企业实施ERP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同层诸因素从属于其上层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支配其下层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而同层因素间应尽量相互独立。最上层为目标层A;接下来为指标层B,下一层为子指标层C,如指标社会环境风险B1 含子指标宏观环境风险C11及行业环境风险C12。②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从属于其上层各因素的同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③计算权向量并做好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未通过,则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5-6]。由专家和用户对几个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含指标层B对目标层A的权向量ω(2)及一致性指标CI(2),子指标层C对Bi(i=1,2,…,6)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3i)、CI(3i)(i=1,2,…,6);方案层D对子指标层C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CI(k=1,2,…15)列表,其中C 对A 的权向量ω(3)=W(3)×ω(2),而W(3)是以 , , , , , 为列向量的15× 6矩阵,其中 =(ω(31),0,0,0,0,0,0,0,0,0,0,0,0,0)T, =(0,0,ω(32),0,0,0,0,0,0,0,0,0,0)T, =(0,0,0,0,0,ω(33),0,0,0,0,0,0,0,0)T, =(0,0,0,0,0,0,0,ω(34),0,0,0,0,0)T, =(0,0,0,0,0,0,0,0,0,0,ω(35),0,0,0)T, =(0,0,0,0,0,0,0,0,0,0,0,0,ω(36))T。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以表中的15个权向量ω为列向量构成6 × 15 矩阵W(4),则方案层D 对目标层A 的组合权向量为ω(4)=W(4)×ω(3),利用我们得到的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ω(4)=W(4)×W(3)×ω(2),并酌情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即考虑ω(4)中哪个系统所占权重最大,为我们所选;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CR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3.3 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优点及问题从我们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不难看出AHP方法的一系列优点:①科学性强,对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并加以量化处理;②系统性强,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③实用性强,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相互沟通,甚至直接应用,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④简洁性好,AHP方法基本原理易了解,基本步骤易掌握,计算及结果简单明确,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但也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的主观因素作用较大,这就使得决策结果可能难以为众人接受。当然,采取专家群体判断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缺点。

4结论

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过程就是效益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因此,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作保证。本文打破常规,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并确立了企业实施ERP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企业ERP实施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涛.企业实施ERP 的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2]梁巨平.ERP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2006.5

[3]熊膺.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Master’s Thesis].重庆大学,2005.5.

[4]王莲芬,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篇10

上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理论开始进入税收管理领域。在我国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扩大,跨区域经营、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方式逐步扩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收逐渐成为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的焦点,涉税违法案件也出现许多新的形式和特点,税收征管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征管质效,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地位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纳税遵从风险管理,也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征管资源,以有效方式进行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以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其中:风险目标规划是管理层对一定时期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主要措施等做出的决策安排;风险分析识别是借助风险特征指标、数据模型等工具,寻找发现存在的税法遵从风险;风险估算排序是对存在税法遵从风险的纳税人进行归类分析,对其风险度高低做出判断形成风险等级;风险应对实施是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纳税辅导、跟踪监控、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从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概念来看,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寻找税收风险存在的领域,即发现并确定风险发生的主要范围,归纳并能准确描述税收风险的共性特征;二是要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发生的具体目标,即利用归纳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扫描,锁定符合风险特征的风险纳税人。从税收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来看,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离的整体,哪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针对层出不穷的偷骗税手法来讲,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将是最重要的一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既使依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征管体制机制,同时无论风险应对人员业务怎样娴熟精通,但是如果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不到位,所有一切只能成为泡影,不仅仅通过风险管理实现税收遵从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也会造成基层税务人员极大的不满和对整个风险管理的不信任,让整个风险管理的体制形同虚设。所以,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信息管税”应用和防范风险的环节,其在整个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作用

一是具体实现税收风险目标规划相关内容的主要途径。每阶段风险管理的目标规划都会基于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内外部环境的判断,明确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等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宏观上分析相关的税收风险的动向,提出防范的要求和目标。而风险分析识别就是这些风险管理目标和重点落实的具体体现,是联系目标规划和其他环节的纽带,分析识别的准确与否关系到目标和重点是否能够实现。

二是风险排序评定、风险应对等环节实施的基础。如果我们考虑税收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那在系统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风险分析识别。这是后续各环节的基础,风险分析识别为排序提供了具体的风险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的按户归集的丰富全面信息,不仅为风险应对全面客观的分析风险度的大小和指向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从分析识别的方法上为风险应对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是风险管理技术含量和不断提升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体现。风险分析识别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税收业务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产生效益的过程,它必须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程序的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寻找出税收风险所在的环节和领域。当然这些风险存在于哪些纳税人,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在风险分析识别这个环节一定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部分。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才可能对风险应对过程中,各个风险特征的有效性和指向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思路,使之更趋向于合理、准确,迈入循环提升的良性步调。

四是最能让基层税务人员接受和认可风险管理理念并激发他们参与风险管理热情的环节。在我们看来,通过分析风险管理的各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理念,会给现代税收体制机制带来深刻且富有积极意义的变化。要贯彻落实好税收风险管理,除了我们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大力宣传风险管理理念的同时,基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与否是其成败的关键。而让基层感受是否有效、能否接受,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其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风险管理对税收征管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以前无论工作的方式、压力、成效都有积极的变化,从而才能认可,使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基层人员的对风险分析识别的方面的认可度,通过风险应对积累的经验,也会激发其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新的思路和理念,促进整个风险管理的向前迈进。

四、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的可行性方法

一是要以现有信息数据为基础开展风险分析识别。要做好风险分析识别,首先要有信息,没有基础信息,风险分析识别就无从谈起。只有积极努力拓宽数据源,特别是内部及第三方信息的取得将会给我们风险分析识别带来更大空间。同时,信息数据的范围、要求是永无止境的,风险分析识别要立足以现有的信

转贴于

息数据为基础来开展。

二是要以与纳税遵从有关的风险作为主要分析识别对象。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首先要进行定位,风险分析识别应该识别什么。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有把征管基础类指标、发票监控类指标、税务机关工作差错类指标、质量考核类指标统统列入了风险分析识别范围内,这是不可取的。这些指标也是有风险指向的,但并不是符合纳税遵从风险。所以风险识别的目标一定要与纳税遵从有关的,其他类别的指标也可以作为补充,组合运用的效果更佳。

三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要开展并实施好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善于从纷乱复杂的税收经济业务中发现风险;要善于要实践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善于从众多繁琐的指标中选择最能衡量和甄别风险的指标;要善于把复杂的风险模型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描述。

四是要建立机制,从实践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表现在风险分析识别能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税收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机制,来保证风险分析识别的有效性,且能根据应对结果不断地调整完善和优化整合。这应该是一种保证持续研究分析、寻找识别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的协调机制。

五、依托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加强税收风险识别建设

1.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

“信息管税”已经成为税务部门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信息管税就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做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工作也已经成为贯彻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落实信息管税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始终坚持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在风险分析识别中抓住主要矛盾,从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考虑;明确风险分析识别的职能分工,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建立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培训,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建立面、线、点有机联系的风险分析识别的立体框架。

2.加强职能部门明确分工、紧密合作的风险分析识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