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职涯规划

篇1

关键词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综合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的背景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严峻。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对摧枯拉朽的大学生求职狂潮,社会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符合意向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若想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大一新生从入学伊始就应使其树立就业压力感及就业准备意识,合理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提升核心竞争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开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职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涯规划课程成为我们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面对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应当成立职业规划发展中心,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课堂教育、实践教学为阵地,深入推进大学生职涯规划实践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大学新生高效转变思维模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形成了就业市场一对突出且难以解决的矛盾,其实质则是学校人力资源培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从大学新生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从入学伊始完善学生自我概念,转变思维模式,并结合客观实际辅助学生做出人力资源的自我合理定位,提早做到自身人力资本的高效投资,避免人力资源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供需矛盾;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们最实际的需要,给予他们个人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达到学校有教无类、学生各取所需的层次。

面对就业环境的新形式、90后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应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并集思广益,借助社会资源以及新媒体全方位开展职涯规划创新,创建“四个一”为主导的立体化工作实践平台,即“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充分联合职业规划发展中心、自媒体平台、名人励志讲演、学长领航计划等多重形式,搭建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职涯规划综合平台;完善一套规划课程,将职涯规划新生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实训相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效果;优化一套实践体系,分层次划阶段将职涯规划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贯穿始终,将职涯规划持续动态理念与经典理论相结合。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方法与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研究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归因分析,各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大学生职涯规划发展中心: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发展中心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和个体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举办辅导讲座、模拟招聘、规划比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学会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同时发展中心将职涯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精髓在全校范围内中进行推广,以点带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1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避免闭门造车,应多外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走访合作企业了解需求,组建一支业精于勤、与时俱进的职涯规划师资队伍。

3.2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借辅导员老师在课堂上的几节理论课未免力不从心,稍显薄弱,因此需要学校融合多方面资源,集合多种形式,拓宽教育理念,开展特色鲜明的职涯规划教育,搭建一个全方位、宽口径、高层次的综合型平台。发展中心应配备专用办公室及相关教材办公设施,制定发展规划、集体备课、个体答疑、中心管理等相关细则,构成了职涯规划实体阵地;利用学生经常浏览的自媒体平台将职涯规划教育融会贯通于四年的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职涯规划网络阵地;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优秀学长”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是学生进行职涯规划的外延阵地。

3.3完善一套规划课程

依据新生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于职涯规划的困惑和诉求,从四个层面、三个理论知识点开展职涯规划课程。

3.3.1四个层面

意识层面: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知识层面:使大学生了解职位,了解社会、产业和行业等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认识自己代表个性特性的人力资本;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类型。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环境分析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争取在未来的职场生涯里有立席之地。

3.3.2三个理论知识点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教学内容:(1)个性特征与职业选择匹配理论:主要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罗伊的人格发展论、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等。(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索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人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3)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着重于就业、职场决策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形态的探索,主要包括韦恩的SWOT分析法、斯温的生涯规划模式等,目标是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3.4优化一套实践体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职涯规划的三个主阵地,在新生课程学习后,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不同阶段的特色,实践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3.4.1寻梦大一,了解自我一确定目标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大学一年级是试探期,大一学生刚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寻找自己的梦想,是完成从稚嫩朝成熟的转变的初始期,此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特别是要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十分重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内心愿景方面来认知自己,带领新生参观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以达到使学生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的。

3.4.2逐梦大二,锁定职业―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达到个人人力资本调用最大化。大二的学生普遍开始思考人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徘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所适从,此时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多场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座谈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时间的机会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为学生的职业定位引路筑基。

3.4.3筑梦大三,提升修养―实践行动

大三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梦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走出迷茫,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构建自己的梦想立体结构,此时他们开始分专业进行学习,所以重点应放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以提升竞争力。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身情况,参加导师的项目。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科研和创业方面有所作为或打下基础,积极争取企业实践实训的机会,进一步用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

3.4.4圆梦大四,完成转换―总结收获

大学四年级,代表着大学生活走向终点,也意味着自己的大学梦也到了实现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全面总结,思考自己走过的大学路。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强化求职技巧,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待offer到来。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的成果和经验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其一,把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从入学伊始的整个大学期间,既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给予他们生活中各种自我潜能开发的生涯规划体验。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论坛,职场角色体验等活动。

其二,积累教学中的经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充分吸收国内外职业规划理论精华,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和案例编写,做到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三,职业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横向扩展上,应不拘泥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通过添加典型案例、生涯人物事例、就业形势分析、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其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性、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并善于从学生的问题、困惑和讨论中,探寻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的动力和途径。

最后,加强职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在高年级适当渲染企业文化,为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打下基础。

5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

进一步加强职涯规划教育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将职涯规划课程的三分之一课时分配给相关企业的HR经理,让学生在学习规划的理论知识后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当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和期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三年。

充分利用校园微平台,可建立“职涯规划发展中心”微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遥相呼应,做到从新生入学到求职毕业全程网络式服务,做到宏观引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把握好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入口和出口。

篇2

2.职业能力:我本人对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偶尔有时想法过于复杂以至于较难与别人交流和让别人理解。

3.个人特质:观察力强,我这个人对工作的自觉性比较好的,而且对工作比较热情,能够吃苦耐劳,更善于处理概念和想法。总是试图找运用理论分析各种问题;对一个观点或形势能做出超乎常人的、独立准确的分析,会提出尖锐的问题,也会向自己挑战以发现新的合乎逻辑的方法。喜欢在工作中接触人,和喜欢团体工作。对于那些固定的工作模式十分讨厌,不喜欢做一些不变的操作性工作。

4.职业价值观: 在我的测评结果中可以知道,自我实现取向,经营取向,才能取向的得分是最高的,我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如果在不考虑工资收入的前提之下,我是考虑自己最喜欢做的工作为第一,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知识的机会,对工作的收入要不低于我本人的工作能力的价值。同时,也会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胜任能力: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发展、提升意识,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有注重团体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具有探险精神、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独立自主,能以个人工作,并且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交际能力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强烈的上进心. 2)能力劣势:做事过于理性,不喜欢按传统的、公式化的方式来办事.一旦有自己的主张就会贯彻到底,会不听别人的劝导。毅力仍然有些不足,有时做事会半途而废.做事情有时太跟随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自我分析小结: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的训练,譬如,要多练练写作,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等等。

三.职业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经济能力不是富裕,只是一般而已,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对我的学习费用仍然觉得有一定的经济负担。我的父母亲的工作不够稳定,有时有工作做,有时没有,所以经济收入并不稳定。但是家庭文化氛围很好,父亲擅长国画,母亲唱歌很好,姐姐很有艺术天赋

2.学校环境分析:我就读的学校是江苏省的普通大学,生活环境一般而已,教学设施基本齐全,但教学设施不是那么的先进,教学水平一般,所在的经济与管理的系科也不是全院最好的仅是新分离出来的学科,学习的经融与保险专业则是刚开设的不旧专业,专业课的科目开设不大理想,教学质量不算很高,只能说一般,师资也不够,但总的来说,整体教学还是在普通大学上的。

3.社会环境分析:我国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对经济方面的研究不透彻,社会就业率不高,反而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就业环境不是很好的。

4.职业环境分析:在我国金融人员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于高级技术人员却短缺,社会需求量大。经济与管理这个行业的就业范围比较小,不容易找工作的,现在自己多考些证能够拓宽些就业范围。

四.职业定位

综合前面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这两部分的内容,我得出本人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内部因素: 优势因素 (S) 弱势因素 (W)

头脑灵活,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有时过于理性,会忽略别人的感受

工作有毅力,认真,负责 不喜欢传统的工作,偶尔会有厌倦心理

具有创造力,领导能力不错

人际关系处理得当

外部因素: 机会因素 (O) 威胁因素(T)

在沿海地区工作岗位相对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

多些,经济方面仍然有发 竞争激烈,就业形势

展前景。 日益严峻。

结论:1)职业目标:我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人能力,我希望能最终成为一名在国际金融类的精英。2)职业的发展路径:考多种证----企业基层管理者-----企业高层管理者-----行政总监

五.计划实施方案:

1.大学期间:2007年~2009年1)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行业的基本知识。2)英语考级积极复习,强化英语,至少过6级。3)从大二开始,积极准备考多种有关金融类的证书。4)从现在起,关注考证的各种信息,研习关于经融与保险方面的书籍。5) 大二开始正式学习法语.6) 大二考到中级口译证书,大三考到高级口译证书.7) 假期打工(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工作)积累社会经验.

2.大学毕业的五年:2010年~2015年1)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2)去国外留学,学习经融类和语言类,继续深造.)去国外工作.

3.长期计划:1)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各方面见识.2)努力工作,积极博取提升的机会。3)在工作,学习之外,坚持锻炼身体。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5) 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6) 建立良好的交际网,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座右铭.

六.评估调整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对我的职业规划要做出一些风险的预测。如果我不能够按规划完成以上制定的计划的时候,我会有以下的发展路径:大学毕业后,没有考上研究生,则:1) 直接参加工作,累积资本,为日后出国深造打下经济基础.2) 一方面可以在国内找工作.3) 同样也可以在国外找工作.

篇3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下午好!

女:我是本次大赛的主持人xxx

男:我是主持人xxx

女:五月微风,青草飘香,青春激荡

男:五月xx,草碧天蓝,激情飞扬,

女:青春激荡在这个微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日子

男:在这个蓄势待发,远航的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

女:为推进创业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

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由xx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12位选手胜出,参加本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决赛 。

男:(一人介绍一个)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莅临本次比赛的各位嘉宾和评委:

女: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男:下面,我宣布——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女:本届比赛的决赛分为三个环节。30秒自我介绍、3分钟ppt

展示、3分钟职场情景模拟、2分钟回答问题。计时从选手上

台开始,到选手展示完毕结束计时。

男:好的,接下来有请我们的2号选手为我们展示他的职业规划作品………。

女:音乐有了旋律,歌声才会优美,有了人生的规划,梦想才不会遥远。下面有请14号选手为我们带来的他的职业生涯规划

男:蔚蓝色的天空,总有一群雄鹰在自由翱翔,那是为了追求梦中的理想。而每年的这个季节也

总有一批学子背起行囊,去展翅蓝天开拓四方。

女:将职业规划根植于校园,而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

文之都。下面让我们有请31号选手,大家掌声欢迎。

男:将职业规划根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瑛缤纷,莺啼燕语的尘世桃源。有请下一位选手20号选手。

女: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将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让我们来看看33号选手的职业生涯规划。

……宣读前四名选手得分情况……

男: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我校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目的就是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树立职业目标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少一些荆棘,多一些红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23号选手的职业生涯规划。

女:是花就要欣然绽放,是树就要撑出绿荫,是鹰就要搏击长空。成功,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下面继续有请22号带来她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我们掌声有请。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用人单位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整个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热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择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对处于择业期的大学生来说,能否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每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及定义

从历史角度来看,“生涯”的概念还很年轻。在20世纪初以前,职业选择对多数人来说还不是常事。许多人只是自发地从事他们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工业革命创造出多种工作机会的更多新的岗位,社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供选择。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生涯理论推崇这样一种观念:生涯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或工作,也是决定人们怎样生活的贯穿一生的过程。当今的职业生涯规划已与过往都不同,社会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原因,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工作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之,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一生最有挑战的任务。那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对于“生涯”的定义,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而“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过程,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2.1 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4年6-7月在网上调查表明,有近25%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时,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时,能够明确并能肯定回答的低于2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表明大学生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只听过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同学还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2.2 大学生没有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社会和需要,更要适合自己的特点。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同一时期目标不能太多。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内容和目标都应有其特点。对学业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目标。大学生应在自我认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的人生目标。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为顺利地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而且,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能及时转变角色,没有为自己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造成今在就业过程遭受挫折。

3.正确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高校的扩招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现在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大学生是过剩了。事实上我们从数据统计和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没有过剩。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为21%,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印度也达到了30%左右。在我国7亿多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800万,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人数300万左右(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50万)。就这一数字来看,大学毕业生应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从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的就业率70%来看,大学生就业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当前形势下,就业形势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现象: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这种人力资源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存在脱节,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在数量上、结构上需求矛盾,高校教育改革中政策不稳定、不健全等,但另一方面我们反思大学生就业中的挫折和失败现象后,我们发现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越来越成为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我将来应该干什么”,即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取职业范围,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G647.3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对于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的认知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学生的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一个原则便是端正态度、求职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放过各种学习及实习机会、要敢于在各种场合将自己推销出去。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献文.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2]邢灿华.谈谈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技巧.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篇7

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建议。高职大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引言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为了准确了解高职大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向,寻求切合高职大专院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本文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建议。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职业生涯(career),这一概念来源于希腊文中的“carraria”,原意为车道,道路。职业生涯是指贯穿人一生职业历程的漫长过程,也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职业生涯”的概念高于“工作”,很多人会在他的一生中会拥有几个不同的工作,一些人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并且不一定属于同一领域内的不同的工作。职业生涯是工作的总和,如果是把“工作”看作一个“部分”的话,那么职业生涯就是“整体”。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一个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中的设想和谋划及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奋斗以至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它包括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在自己所选的领域中进行发展,并打算取得什么样的目标及成就等问题。而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目标,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步骤。目标可以为人生带来希望和意义,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说过:“你不要去问生命,你应该要回答生命对你的质询。”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人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而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三、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这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按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之后几经改革,这种制度才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之中,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在我们对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学生的职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困惑的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常会面临一个尴尬,就是现实的工作机会和长远职业发展方向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要兼顾职业类型、行业、专业、职位、地域、现实机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职业类型最重要,就是你的兴趣,做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不符合自己职业特质的工作,很难持久发展,早晚会面临职业转换。现实机会最关键,职业积累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是一张白纸,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没有机会就始终徘徊在门外,只有进入职场,才能参与“游戏”。因此,机会是门票,抓住就成功了一半。职位不用多考虑,没有2-3年的工作经验与职业积累,根本没有资格挑选职位。有了职业积累,好职位会来找你。经济条件是个硬指标,有经济支撑就有选择的余地和时间,对于感兴趣的方向可以继续关注和积累,或者直接换专业读本科。2.普遍存在社会参与和适应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就业与择业的时候,都会存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行业和社会的现象)当我们在选择与职业理想最相关最接近的岗位工作时,许多大学生却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当作择业的关键因素。其实,只有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3.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稳定。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心态比较浮躁,希望尽快见到结果,对于细节的处理缺乏耐性;在对待工作时,对企业的适应比较艰难,对工作压力的承受力较弱,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时间和精力,其提高的效果也不可能立刻显现出来,但是心理素质的高低却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潜力。四、对高职大专院校学生进行正确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思考1.加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力度辅导员是与学生最密切的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比较全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并规划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辅导员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掌握得比较全面,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便于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融入到日常学生工作中,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是难以在短时期内自主认识其重要性的,而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是持续的,贯穿学生大学生涯三年的始终,从学生踏人校门开始直到完成学业毕业离校,辅导员一直陪伴和引导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能力成长等具体情况,因而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能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能够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在学生日常工作中,放入班级工作计划,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当中,使之贯穿到高职大专类学生三年的教育培养工作当中去。2.早实施、早启蒙、早行动,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少学生在经历求职之后才懂得追悔已经过去的大学时光,对此我们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对自身气质类型、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以及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和职业取向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结合社会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计划。了解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大学阶段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今后在面临择业时能够顺利就业提供基础和保证。使大学生提早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充足的准备,有效地提高就业竞争力。3.加强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性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即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生涯教育。因此,要使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作出规划,必须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自身需要,主动了解自身个性、兴趣、爱好,主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主动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主动探索职业发展的途径,主动寻找就业信息、培养工作能力。4.把握学生阶段发展特点,分年级开展辅导对大一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体验角色。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要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外,更要尽早为自己设立一个顺应社会需要而又符合自身特点的短期目标,即大学阶段的目标。辅导员可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毕业之后将继续升学还是就业,或是自己创业。一旦目标确立,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来进行来开展自己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活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引导学生进入准备阶段。二年级的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第一,应学好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目标职业发展,有计划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掌握求职第二块“敲门砖”。第二。学习本专业之外的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第三,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尤其是参加与将来职业目标有关的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对高职大专三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实现职业角色。大三下学期是高职大专毕业生求职面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另一方面,做好各种求职应聘的准备,掌握各种就业政策,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利用各种途径寻找求职机会。5.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人对环境资源有全面的评价与掌握,因此,可以加强学生实践的引导。一方面,应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进行假期实践、志愿实习、社会兼职、市场调查、模拟应聘,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真实地体验职业,从而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五、结束语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可以从宏观上给予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通过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拥有完美人生。

参考文献:

[1]杨红卫,杨军,常凤英.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赵蕾.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刘维利.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淮坊学院学报,2008.

篇8

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生命清单是必需的,它能使人树立一种精神、理想和追求。

一、总纲

1、 活动宗旨:深化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

2、 活动主题: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为成功搭建金色的阶梯

3、 活动对象:武汉电院全体学生

4、 活动时间:XX年11月28日下午6:40

5、 活动地点:新综合教学大楼(六教)多媒体教室

6、 举办单位:武汉电院学鹰社

二、活动目的

1、 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 让我们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更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

3、 让迷茫中的同学们不再徘徊,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活动内容

主讲嘉宾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讲述自己当年大学经历以及成功经验。告诉同学们如何地去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发言 (6:40—6:50)

⑴介绍本次活动的嘉宾

⑵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

2、由本次主讲嘉宾新加坡abacus international pte ltd公司经理、斯瑞教育讲师刘木海老师跟大家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6:50—8:00)

3、活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可以向嘉宾提自己平时迷惑的问题。 (8:00—8:30)

4、主持人致总结词,活动结束。 (8:30—8:35)

五、活动具体安排

1、联系校外嘉宾以及讲座场地。 (负责人:张召托)

2、宣传方面: ( 负责人:严杰)

3、宣传方式:横幅、海报、展板、宣传单

4、 场地布置

5、 嘉宾接待

6、 活动记录总结

六、活动注意事项

1、 各社员佩带工作证,尽量统一服装

2、 座位按顺序坐,不能中间有空位现象

3、 主持人注意把握整个活动流程时间安排

4、 主持人在互动交流环节袄注意会场气氛,使其轻松愉悦,引导同学积极主动提问

七、本次活动特邀单位

武汉电院学工处 武汉电院两课部素质教育中心 武汉电院社团联合会

武汉电院院报 武汉电院校风社

附录一:讲座内容概述

这里没有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这里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只有智慧的火花和心灵的碰撞。当你消沉的时候给你力量,当你迷茫的时候给你勇气,当你张狂的时候使你冷静。

讲座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而言,主讲人大多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或是成功人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通过聆听他们的演讲可以达到“智慧分享”的目的。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指导

一、调查的对象

以江西某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问卷全部采用无记名的方法,对我校19个学院的本科学生的就意向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2份。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未来就业去向,希望就业的地区、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未来找工作的渠道、面临毕业是否感觉到就业压力、对于当前的就业现状的态度、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对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帮助。

三、调查问卷分析

1、未来的就业去向

求职、考研、考公务员依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多数学生有具有就业意识。在图1中有58.6%的学生选择了通过求职完成就业。有16.2%的学生准备考研或,10.4%的学生准备考公务员,5.9%学生准备求职升学。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大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学生毕业继续深造与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选择项目。

2、未来找工作的渠道

人才网站、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是学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如图3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仍然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渠道之一。但学校推荐仅为5%,由此可见,高校应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校园推荐力度。

3、假如毕业,希望就业的地区

东部、中部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如图3所示,有58.3.%的学生选择东部地区就业。说明学生对生活水平和发展机遇具有强烈的渴求。选择中部城市就业的学生占39%,说明学生对家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而西部城市和农村却受到了冷落,分别仅为2.2%和0.6%,近年来,国家为了引导学生就业也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不高。这显示出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较高,只注重经济条件和区域选择,而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工作岗位, 于是便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而影响选择上述地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而生活条件好、良好的人才政策、创业环境较好、回报家乡学生也成为影响就业地区的选择的另一方面因素(图4)。

4、面临毕业是否感觉到就业压力

学生已感受到就业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图5),97%的学生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造成目前大学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用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这显示出学生已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就业期望值、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图6)。

5、对于当前的就业现状的态度

学生就业态度: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调查数据显示(图7),有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先就业从基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还有18.10%的学生认为继续深造或者参加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然后再找。但仍有9.9%的学生想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作为高校相关部门,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

6、对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专业课程、教育实践对学生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通过数据(图8),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比较重视。这就提醒高校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多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关的专业,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7、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帮助

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图9),有69.5%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有帮助,但是没有很大帮助。这就提醒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手段和形式,多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需求,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高校不断调整就业指导内容,使之与市场、学生需求相适应。从大一入学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四年不间断学习,针对不同学生需求,不同就业去向,实施分类指导,通过开设各种就业技能的培训与辅导课程,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二)注重观念引导,加强思想教育,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宣传、组织实施工作,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三)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要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应从就业质量报告的结果看招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不相适应问题。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针对性,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向毕业生就业工作倾斜,实现“充分、体面、公平、安全”就业工作目标。

(四)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分类推荐数据库。按照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区域要求、薪酬待遇要求等内容进行分类推荐,实现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就业意向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招聘会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职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76-02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至少具有以下积极作用: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大学生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大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三)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仅仅需要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二、生涯规划的作用与重要性

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为什么要确定职业意识?这需要我们对现实情况作个简单的了解和分析。

(一)现实就业竞争形势激烈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个很“普遍”和“流行”的观点是上了大学就什么事情都好了,是一个人生从此有保障的转折点。20年后这些观点已经是非常过时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现实基本情况是:全国高校普遍扩招,就业竞争形势发生急剧演变。研究生教育扩招,加剧了本科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中国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很大程度上仅是数量的扩张而非质量上的提升,当今中国,虽然工业以及服务业在高速发展,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生产类型一直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类型的层次决定了职业机会的层次,造成当今中国职业机会并不是随大学生数量的扩张而提供相应的机会。当今的中国,虽然在很多事情的透明度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就业机会存在较多的人为操作因素,这些不规范现象的存在让社会就业竞争形势更加激烈。由于出国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具有的海外知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残酷性。

(二)当代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意识

1、高中的学习惯性造成大学生没有职业意识。

高中以前,在父母臂弯呵护下的大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他们的思想往往被父母、老师强迫灌输,习惯了由别人来主导自己的人生轨迹,缺乏自己做主的信心与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

2、大学正常教学计划中生涯规划的缺位造成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乏。

现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对于自己的志趣方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懵懂之间,他们进了大学,而进入大学后,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生涯规划,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些学生始终不能确定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究其实际,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缺点、优点并没有清醒全面的认识,他们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更不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甚至在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也还有很多误区。

(三)人生中风险(危机)规避的需要

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正在努力工业化的社会,任何社会都有其风险性,而要有效规避风险和人生危机,需要我们在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要有预先的防范。

1、因社会职业紧张加大的就业危机――中国人口众多,有连续不断的年轻人加入到就业竞争中来,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求60岁(女55岁)必须退休?就是社会对职业需求过于紧张,有很多的年轻人亟待就业。

2、因人才更新快加大的就业危机――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加速了人才的更新。在我们国家,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及思想尚未真正得到推广和落实,这也是各类从业人员更迭速度较快的一个原因。

3、因社会的变动加大的就业危机――比如: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国家对粮食等行业进行政策性调整、转制。

三、大学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一)要对信息有准确的把握,尽量避免以下现象

①仅仅是同学之间的传授。这样容易造成信息上的重复无效使用。②要注意以往的信息并不等于将来的趋势。也就是说:3年前的毕业形势不等于3年后的就业形势。③尽量避免中间信息。信息在流通的过程中是容易扭曲和变形的,真实的信息最好是第一手信息。

(二)确定最合适的职业类型――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个人分析:①是否适合自己的气质类型;②是否适合自己的能力类型;③个人志趣分析 ――要认真和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厌恶之物是什么,要分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愿望,明明白白地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对自己来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2、社会需求分析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上,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个人的成功、幸福、发展,必须以社会的某些客观条件为前提,成功幸福的人生往往是领先超前或同步于、融合于当代社会发展大潮。

3、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

4、今后升迁的可能;

5、对家庭的考虑――成功人生还必须考虑一下家庭对自己人生的需求。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对人生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绝不能因为家庭的需求,牺牲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了解自己的致命缺点,明确自己不能做什么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重要,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避免人生因为基于错误认识以及过度自信而产生的人生陷阱。要总结自己以往失败的经验,还要学会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不能光看别人成功的例子)。

(四)了解自己拟应聘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以及企业的游戏规则

①自己毕业的时候社会上有什么地方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

②了解自己所向往的企业在自己毕业的时候大致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了解他们需要的人才的素质内容;

③了解自己如何才能顺利应聘到自己向往的企业――也就是,自己毕业的时候,依靠什么才能竞争进入所向往的企业。

④了解企业的游戏规则――这样自己才能为今后的升迁所需的基本能力进行准备――机会是另外的事情。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定位的一些偏差

(一)名声原则的偏差

①偏重大城市。我们应该知道,大城市和中等城市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相比而言,中等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熟悉的人际关系;比较轻松的生活压力;相比而言高质量的生活;更容易发展的升迁机会等。

②过分讲求地域。比如,不愿意离开湖北省――殊不知当年的时候,评价刘伯诚说:“四川人不出夔门,终不成蛟龙”。或偏爱城市中心――喜欢用热闹的地方来衡量生活和工作水平,忘却了中国《菜根潭》里面的名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③偏爱大公司(过分注重单位或企业名声)。

(二)比较原则的偏差

①喜欢与自己的同学进行攀比,在能力上攀比,在机会上攀比――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是不能比较的。②与以往的大学就业形势进行攀比。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以往的大学就业形势不等于现在的大学就业形势。③与别的大学的就业形势进行攀比。马斯洛认为:对自己身边的幸福熟视无睹,是人类非邪恶性的痛苦根源之一。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自己所具备的有利因素,而不能仅仅看到自己的缺点。

(三)单纯地注重物质收入

过分考虑眼前的物质收入;过分在意与别人的比较后的物质收入;忽略现实可比性,与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进行物质比较。

(四)对自身期望值太高

①对角色转换和定位的困惑――社会在变迁,大学生自身的角色在变换,社会地位在变换,但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方面,在受教育程度上,大学生已经从高学历者向一般教育水平的人群转换。另一方面,从人群的划分上,大学生已经从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角色开始向普通人转换。另外,从社会身份上来讲,20世纪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即是国家干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仅是苦苦谋职的准职业人。在社会认知上,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高尚道德、主流意识的代表优势已经日益下降。这些是大学生角色转换和定位的困惑。

②大学生自身主观认知和社会评价之间存在偏离。这个偏离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过高;二是就业期望过高;三是受世俗价值观念影响较大,在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上,偏向物质化、现实化、功利性,方向偏差;四是生存压力加大以后,大学生抗拒压力的技能和心理准备不足。

(五)把毕业时的就业看成唯一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去看看很多成功人士,就知道他们的成功其实是需要漫长的努力的,他们往往都是从小角色做起的。对任何一个大学生而言,毕业时的就业机会绝对不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先就业后择业,是最现实和最合理的选择,也符合择业的生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