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毕业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其理论 课教学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虽 然增加了技能训练,但只是二者的简单相 加,还没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职业教 育模式。按职业教育的要求,技能训练应 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教学 环节都应该直接或间接为技能训练服务, 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 了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毕业设计与制作。该模式的实质是在 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制作的 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而且 按设计的方案由自己进行加工、制作,最 终将图纸转化为实物。
下面将以高职机械专业为例来具体说明。
工作程序
(一) 选题。由学生本人或由指导教师 选择设计题目,可以是机床改装、夹具、刀 具、辅具制作、民用器具、轻工机械、农用 设备、儿童玩具等。其要求是难度适中,用 实习厂现有设备即能完成大部分非标准 件的生产。选定题目后由学生写出开题报 告,其主要内容为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 及指导教师情况、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国 内外研宄现状、基本方案、进度计划、所需 设备及经费预算等,由指导教师审核后, 报系领导批准。
(二) 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几种能满足要求的方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 行可靠、造价低廉的方案为最终设计方高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应用 型人才。它不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是以管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形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其理论 课教学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虽 然增加了技能训练,但只是二者的简单相 加,还没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职业教 育模式。按职业教育的要求,技能训练应 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教学 环节都应该直接或间接为技能训练服务, 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 了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毕业设计与制作。该模式的实质是在 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制作的 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而且 按设计的方案由自己进行加工、制作,最终将图纸转化为实物。
下面将以高职机械专业为例来具体说明。
工作程序
(一) 选题。由学生本人或由指导教师 选择设计题目,可以是机床改装、夹具、刀 具、辅具制作、民用器具、轻工机械、农用 设备、儿童玩具等。其要求是难度适中,用 实习厂现有设备即能完成大部分非标准 件的生产。选定题目后由学生写出开题报 告,其主要内容为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 及指导教师情况、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国 内外研宄现状、基本方案、进度计划、所需 设备及经费预算等,由指导教师审核后, 报系领导批准。
(二) 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题目的要 求,设计几种能满足要求的方案,然后进 行比较,选择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 行可靠、造价低廉的方案为最终设计方案。
(三) 结构设计并画图。通过必要的计 算及校核,将总体方案细化为结构方案, 并画出装配图,然后根据装配图拆画非标 准零件的零件图。
(四) 专家审核。在设计工作完成之 后,由系领导委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 对所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 进行制作,以免造成时间、经费上的浪费。
(五) 报外购、外协计划。将所需标准 件、标准部件的型号、规格列出,将所需外 协加工的零件明细及图样列出,分别交与 有关部门进行外购或外协加工。
(六) 加工制作。根据所需加工制作的 零件,由学生本人列出所需材料、工具、量 具、刀具清单交库房管理人员领用;列出 所需的机床及时间清单,由实习厂审核、 协调后,给予安排;由学生本人根据零件 图样的要求将所需加工制作的零件加工 完毕。
(七) 装配检验。由学生自己根据装配 要求将所有零部件装配起来并进行检验, 其内容包括静精度检验、空运行实验、负 载运行实验。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调整,对个别零部件可能需要改进设计、 重新制作,以达到设计要求。检验合格后, 可进行喷漆等工作。
(八) 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加工、装配 报告等。答辩、验收。
(九) 保障措施。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 制作任务,应做好以下四点:
理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在进行理 论课教学时,增加一些下厂参观、演示、实 验、实习、发明创造展览、专题讲座等,以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感性,理性认识,为 毕业设计提供更广的思路。
加强实习教学,增加相关工种训练为满足制作的要求,实习教学的内容应该 更为丰富,对学生的技能应该提出更高的 要求,不仅在技能的速度、精度上要提高, 还要增加相关工种的训练,以保证学生具 备足够的动手能力,完成制作任务。
毕业设计早布置、早动手由于毕业 设计、制作工作量大,又会受场地、材料、 外协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设计方 案经过专家审核,但在制作过程中也难免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每个课题组 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都等到毕业设计时 才布置任务、才动手搞,很可能就会有个 别课题组完不成任务。而且,由于是制作 的题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不应 该仅仅是练习,做出来的东西应该有一定 的使用价值。在调研、选题、拟定方案过程 中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可以做得更细一 些、更完善一些。因此,我们通常提前半年 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完成前期工作,效果很好。
加强组织管理,做好协调工作由于 各个课题组的题目都不一样,每个课题组 都要制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零件,这些零 件又各不相同,其所需的材料、工具、量 具、刀具也千差万别,因此库房管理员工 作量很大。同时,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大多 需要二、三种机床,这就给机床的协调管 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工作做不 好,就会影响到设计、制作的进程。
实践意义
能更好地体现职教特色职业教育 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工作岗位的能力 需要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形式,动手能力的 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在传统 的毕业设计形式中增加制作的内容,更能 体现职教特色,也是职教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往毕业设计的好坏只有靠教师去评价,由于 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 看得那么细,不可能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 能发现;但是有制作就大不一样了,在制 作的过程中,设计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地 方就逐渐被发现,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去改 进,这样就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 来。
能促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在制作 过程中各种加工方法大都能用到,这对学 生的技能水平提高是一个促进;另一方面,在平时训练时由于学生能明确地知道 在毕业设计时还要用到,所以练习得格外 认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增强;同时,也设计制作了一些产品,改装了部分机 床,制作了大量教具,满足了生产教学需要。
篇2
1深化改革选题方式
1.1拓宽选题范围,结合本校优势,鼓励跨学科选题
1)长期以来毕业设计的选题简单化和形式化的现象突出。
主要体现在:将一个机械问题一分为多,一人做一套简单机构。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经常出现如:“揉捻机构1”、“揉捻机构2”、“揉捻机构3”的现象。此类毕业设计过于简单,只能考察学生某一个科目的学习情况,不能体现综合水平。而且同一个导师指导下的不同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常为纯机械或者纯电子的,缺少综合应用。导师给同一组的学生分配毕业设计题目时有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个机械系统,故在分配任务时经常出现一位同学做结构设计,一位同学做控制系统设计,如A同学题目:卷门系统机构设计;B同学题目:卷门系统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完成后的毕业设计结果就有可能出现A同学的方案是电机,减速器,卷筒构成的简单驱动硬件系统。B同学的方案就是实现了电机正反转控制。最终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2)毕业设计题目过于机械化,学科局限性较强。
长期以来,毕业生多、指导教师少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来源于指导老师短时间的想法,一个指导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想出十几个毕业设计题目,才能满足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需求。而且由指导教师“瞬间出题”产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对工程应用的认知程度。但多数的教师只对自己的机械行业有较深的认识,因此,毕业设计题目大多偏向纯机械,内容单一。为培养出专业性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在毕业设计选题中,遵循“就业导向”的原则,突出技能性和应用性,使得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术能力相适应。因此,农林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必须针对该行业特殊性以及技术规范性强、专业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进行综合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挂钩。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选题,结合本校农学、林学等专业特色,进行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等方面综合系统的设计。并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实际,不照本宣科,使得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市场,来源于工程实践。设计成果应可以直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自豪感。学院应注重课题资料的积累,尽量选取既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建立资料库,为课题的不断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鼓励自主选题
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目前遵循的传统模式是指导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被动接收。教师给学生下达设计题目,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设计相同的题目,指导教师给出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步骤进行设计。这种传统方式表现出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专长、兴趣和爱好,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很难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改变这种现象,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在校参加的各种竞赛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自主选题,以此让学生对毕业设计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只对学生所选题目的难度、综合性进行把关,使得学生所选题目难易适中、自成体系,不至于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优化培养方式
2.1注重自学过程,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前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学生被动学习,完全参照往届学生的成果,将其改头换面而成的,多数属于“拿来主义”。长久以往,这种培养方式使毕业设计成为一种形式,完全体现不出毕业设计对学生提升自己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重要作用。如前所述,结合农学和林学的特点,鼓励学生跨学科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前期学习,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通常情况下,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应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索新的知识,避免重复劳动。期刊论文往往都是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学生通过查阅这些文献,可以归纳出有用的信息,学会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综合、鉴别和判断,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方法,少走弯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在跨专业进行选题后,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但需要应用己学过的专业软件,如CAD、PRO/E、ANSYS等,还必须学会应用其他学科所需的软件技术,比如林学常用的仿真软件Matlab、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因此要做好跨学科的毕业设计,学生必须进行自学,再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自学和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解决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可进一步指导他们做好归纳和总结、撰写科研论文,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以此和将来的社会工作要求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2.2了解学生倾向,实行双向选择的差异化指导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通常采用“一刀切”形式,所有学生均到大四下学期才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自己名下的同一批学生同时进行同一方式的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无法区分出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短时间的毕业设计环节也没办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环节实行差异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个性化毕业设计教学方式。多数学生采用应用型培养模式,培养其就业能力,这部分学生在接受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多注重实操训练,包括在企业实习、参加工程实训大赛等,最终毕业设计环节课在企业完成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实操内容进行完善,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另一部分学生采用研究型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跟随导师先行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充分了解各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后进行毕业设计导师的选择,同时导师通过面试筛选出有意愿、有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提前加入到自己的科研团队中,参与自己的课题或者企业研发、科技创新项目,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则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研发或者科技创新项目中产生,水到渠成。
2.3校企联合培养再创新
由于农业机械企业或者农场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限制,学生的毕业实践一般以参观为主,实际动手机会很少,校企联合实行毕业设计多流于形式。因此,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再创新。
2.3.1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建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一方面,企业将专业实践基地建到学校内,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共建农业机械和林业机械的实践基地。基地既承担学校的实践教学,也向共建企业开放,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并进行技能鉴定、技术开放和工程试验。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企业将专业实践基地建在校外,如建立了西芹实习基地等,结合企业具体生产任务,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及动手能力。
2.3.2完善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行“双导师”制
践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即校内一名指导教师,校外一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指导,保持与校外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具体技术、技能指导。最终由包含有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答辩组教师成员,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双导师制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学校教师工程认知的缺乏进行互补,同时又拉近了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推动了学生就业。
2.4建立大学生实践训练基地,实现毕业设计可承袭性
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为3~6个月时间,很难设想,一个学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并能实现工程应用。同一届学生设计的机械系统不够完善,下一届学生设计的机械系统与往届无关联性,这是现行学生毕业设计间断性、无承袭的表现。事实上,对于机械系统,如森林择伐机械设计,如果从通用机械设计出发,仅从功能上考虑,可能很简单,但在实际应用的设计中,除实现择伐功能外,还要考虑强度、防振、防尘、防水以及实际使用工况等,加上优化设计的内容,即便是花费了大气力仔细学习研究书籍、资料,以及前人的设计方案和现有装备上的各种机构,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思想,也还要在设计、加工、调试、装配、试制、定型中反复几轮才能基本形成一个能实用的设备。学校应综合利用各方优势,设立各种资助项目,完善资助体系,帮助建立校内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多数本科毕业生通过科研训练基地的训练,能初步了了解科研方法,完成毕业设计。科研基地的存在,使得毕业设计的学生能紧跟课题组中的研究生进行实践训练,完成部分实践项目,使设计出可行的农业机械成为可能。下届学生可依托基地,对上届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深化设计、优化设计,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一个完善的设备完成,实现了毕业设计的可承袭性。
3实行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全面提升指导教师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能否从毕业设计中收益,能否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等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50年代出生的老教师,大多经历过了实际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60、70年代出生的教师,大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攻读了研究生,教学能力与工程能力同时成长,教书、读书、项目同步进行,传承了前辈的技能和工程能力,在实际的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两大类指导教师都能对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起到指导作用,然而他们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新进的80年代教师几乎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博士毕业生,多数没有受过工程训练。目前,青年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差异已日益显现,各校都已充分认识到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对青年教师实行有计划的分批次实践锻炼。通过专家组对相关企业进行考察,确定合格基地企业名录。利用寒暑假时间让青年教师到基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实行汇报考核制度,最终将实践锻炼环节纳入职称评定考核指标,严格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指导教师能深入企业、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熟悉生产环节、了解目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在毕业设计指导中能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有利于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结语
篇3
关键词:ADAMS;虚拟样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89-02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解决TQCSE难题,即以快速交货T(Time)、高质量Q(Quality)、低成本C(Cost)、优质服务S(Service)和保护环境E(Environment)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虚拟样机技术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现代设计方法,是以虚拟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计算机模拟物理样机的运行。近年来,虚拟样机技术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机械专业方向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的必修课程。用户可以利用ADAMS软件或使用其他三维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后,导入ADAMS软件,通过添加各种约束、驱动或接触力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物理样机的运行。通过ADAM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生成各种曲线、动画等,进而了解设计的复杂机械运动性能,为物理样机的试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展ADAMS的教学工作,采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机械原理中各种机构进行三维运动仿真后验证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观察主要机构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变化情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中的相关机构运动原理,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能运用ADAMS软件对其所设计的各种机构进行验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面向产业需求,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桂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控制工程学院重点发展的优势和核心专业。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时,都需要进行专业导论课程教育。为了将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传授给新生,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讲授专业导论的相关内容时,会将历年学生所做的优秀仿真作品进行动画演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虚拟样机技术的理解,相关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参观桂林市内在虚拟仿真技术使用较多、较为成功的行业领头企业,如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等大型企业。企业工程师会结合行业特点,将一些典型案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现场演示,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虚拟样机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学习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贯穿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我校机械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利用ADAMS软件三维建模技术、形象的动画展示功能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将机械原理课程中一些常用机构,如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进行动态仿真,弥补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现代设计方法高效、快捷的特点,并从中感受到ADAMS软件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魅力。以凸轮设计为例,教师讲授凸轮廓线的传统设计方法通常是图解法和解析法。传统的图解法作图过程烦琐、精度不高;解析法虽能获得很高精度,但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及编制计算程序。显然,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难以实际操作的缺点,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通过ADAMS,则可以直接模拟凸轮的实际运动状态,设计简单、直观,还可以使凸轮运动起来。通过ADAMS的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测量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给定运动规律的拟合程度,图1是采用直接法设计凸轮的全过程。现代设计方法的引入,可让学生体会到先进设计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ADAMS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为加深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直观、可以动手操作的平台。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的机器运行,观测各构件的相互运动及受力情况,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后进行仿真试验,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直到获得较为满意的优化设计方案以后再投入人力和物力制造物理样机,从而大幅降低新产品的开发费用,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缩短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ADAMS的积极性,如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学院组织的ADAMS大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计算机上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机构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规律、加速度变化规律及受力分析等做一个前期试验,并在虚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后再加工出物理样机进行相应的实验。利用ADAM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中,与计算机仿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验数据、理论数值和仿真结果之间的差距,改进虚拟样机模型或调整实验方案,并对一些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奖励。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常用机械机构的构造和运动原理的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熟练使用ADAMS仿真软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结束大学学习生涯的最后在校学习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力学和数学等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于设计过程中,经过毕I设计的磨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走上新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ADAMS软件的能力,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选题实际情况,教师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增加ADAMS虚拟仿真分析技术,提升毕业论文的档次。
W生在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初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已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原理构思进行初步设计后,利用相关软件建立一个粗略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方案进行动态仿真,将机构的运动轨迹、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或机构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力矩)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通过对仿真结果和理论值的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对模型或理论分析进行修正,并再次进行仿真。之后,在仿真的基础上,对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最终方案,最后采用三维CAD软件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导出二维图纸。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仿真、分析的过程,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机械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学生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其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质量可以有较大提高,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六、结束语
虚拟样机技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不断地体现了优越性。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育、创新大赛、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可将ADAMS仿真技术融入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熟练使用ADAMS软件解决一些具体工程实际问题。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用ADAMS模拟机械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卫东.Adams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5,22(增刊1):439-444.
[2]刘晓敏,赵云伟.ADAMS软件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5,(16):165-167.
Application of ADAMS in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SHEN Zhong-hua1,2,CHEN Jing1,2
(1.Metallu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al Center,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Guin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篇4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学风建设;治学方略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项教学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安徽工程大学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修订,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及训练,初步掌握产品开发、工艺革新、设备研制的方法和技能。毕业设计(论文)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工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毕业设计过程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一、机械各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机械各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大同小异,以下以机制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机制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接受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的能力;理论分析的能力;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工作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3)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6周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7.4%)。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学风因素
自评估和更名之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要求都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从审题、过程监督到评阅、答辩、成绩评定循序渐进,一人一题的模式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给毕业后不同去向的学生提供了宽泛的课题选择空间,为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或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虽然如此,毕业设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题目难易程度的合理性、题目的针对性、遇到问题学生心气浮躁、不能踏踏实实解决问题而过分依赖网络、老师监督辅导程度常常不到位、对提交成果的评判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相对明确的标准等等,这些问题表现在学生,而根源于教学管理和老师。老师的责任心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治学水平影响学生的习得能力,要把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需要一套完整的治学方略,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在学校,学风的定义就是学习风气,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意义上来说,影响学校学风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教师、学校环境、家庭和社会因素,其中学校环境、家庭因素和社会大气候我们无法左右,所以只能从自身做起,以身试教,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毕业设计过程是老师和学生近距离一对一授课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是如何传播知识,如何能让学生很有效的接受知识。这个传播过程并没有很深奥的理论,但敬业是首要的,一定的基本技能是必须具备的。对毕业设计的任课老师来说,要达到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目标,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职业技能:
(1)具备课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熟悉交给学生的课题,掌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完成的方法,懂得如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督促学生阅读和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和计算;帮助学生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强化学生对课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意识;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3)具备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上述要求不仅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也有做人做事方面的,所以要带好毕业设计,老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三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时刻关注专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不仅在专业上要坚持教中学、学中教,不断进取,还要在做人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老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是为师者不“真”,又怎能让学生学“真”?所以老师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良好的学风就会在这种互动中形成。
三、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治学方略
按词典的解释,治学就是研究学问,方略就是全盘的计划和策略,研究如何带好毕业设计,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而制订的计划和策略就是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治学方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现状,建议对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采取一些方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设计中的一个环节,是经过很多学校考证了的,在各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一个理想的实习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人说书本上的理论是没有用的,实际工作中一点也用不到。事实情况绝非如此。笔者和企业打交道20多年,设计的产品有发动机、卧式带锯机、农用机械还有工装夹具,最后落脚在防腐泵产品的研究中,到目前为止设计了几十个规格的产品都在使用中,还有的产品出口国外,最早的产品在线使用近20年了。这些产品的设计没有哪一个尺寸不需要计算,没有哪一个结构不需要找理论依据,只有在同类型产品不同规格系列化或者在仿制别人产品时才参照成熟产品的结构和尺寸做相应的放大、缩小或原样测绘,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一条捷径,并不是设计产品正常的程序,一旦产品有质量问题就必须回归正常的设计程序查找原因,正常的设计程序必须要用到理论计算,而课堂上讲授的都是各学科的经典都是各种机械产品设计计算的基础。书本如何结合实际,关键就在如何把实际工程问题提炼出来,变成作业里面的已知条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或是一个实践问题,而是需要用系统专业的眼观观察实际的事物,需要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思考总结,最后找出理论公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结合点,把一些影响不大的因素忽略掉,把理论计算公式的假定条件作为计算结果的误差来源,最后用系数进行补偿,如此就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因此要想很好地运用理论就必须学到一定的程度,厚积才能薄发。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找出实际问题的关键点,而毕业实习正好是一个机会,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供了平台,所以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通过毕业实习还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也能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及酝酿设计方案,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而目前缺少理想的实习基地,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这一过程,其中的原因很多,如果单方面依靠老师寻找实习基地,会涉及到学生安全问题、经费问题、企业的认可度等等,目前还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学院和老师各方努力。 2.毕业设计
目前我院还没有完整的关于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的的具体要求和验收标准。笔者结合其他学校的经验,将几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总结如下:
(1)机械制造工艺工装及设备设计方面的课题。
1)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为主的课题,应提交:工艺路线和工艺卡;各工艺卡上必须按要求完整填写相关工艺参数,比如机床、量具和刀具的选择、切削速度、切削量的规定等内容;必要的工装图;毕业论文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字数撰写,其中必须有关于误差分析的内容。
2)以机械设备设计为主的题目,应提交:完整的设备结构总图和全部非标准零件图;毕业论文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字数撰写,其中必须有设备结构设计的详细计算过程。
毕业设计中图纸的要求:图纸大小在能清楚反映设备结构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标准图幅打印,标题栏明细表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填写,不可再用课程设计的简易标题栏和明细表;总图上必须标注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填写;设备上所有非标准零件都必须要画零件图(标准件如螺栓、轴承等能在专业商店购买,只要有型号就行,不需要画图),零件图图幅和标题栏要求同上,零件图上要合理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填写。
(2)模具设计方面的课题。
1)冲压模设计:应是具有三工位以上连续模,或将三种以上简单工序进行复合的模具。
2)注塑模具设计:应是含有侧抽芯机构的中等以上复杂程度模具。
3)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应进行详细设计计算。
4)模具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路线分析。
5)设计中典型零件应编制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该内容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删减)。
6)应用模具CAD软件设计的,应该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并有模具开合结构图。
7)必要时对设计方案和设计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和环保分析。
提交结果包含:有完整的总装配图和所有非标零件的零件图。图纸内容和格式要求同(1);一份1万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论文里应有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和上面3)、4)、5)部分的内容。
(3)仿真、软件设计和实验研究类毕业设计内容及要求。以仿真为主的课题,必须提交仿真结果分析报告;以软件设计为主的课题必须通过程序验收,内容应符合软件工程规范,还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码、测试等全过程;实验研究类课题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调研、方案设计与决策、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等的全过程),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上述三类毕业设计工作量应至少完成1.2万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论文应包括3000字的文献综述、实验分析研究与结论等内容。
篇5
关键词:机械类 毕业设计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1]。
1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本人有幸到某机械有限公司服务锻炼,期间,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的不断完善,抓紧机会与人事资源部工作人员、新进大学生及技术人员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初期遇到的实际困难,调研高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对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高等工程教育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效措施,其中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能力是机械工程师重要的基本工程素质。而实际上工科机械类各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工程素质离企业生产一线的要求相距甚远,目前工程教育的问题在于工程教育过于理论化,对学术问题过分关注,忽视对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的培养。这在机械行业显得尤为突出,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面向工程实际”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口径不适应实际需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和毕业生就业后适应期过长的问题越发凸显[2]。
机械类毕业设计是对整个大学期间学习的一项综合检验,是与其工作接轨的一个重要纽带,也是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计划,是完成其专业基本训练,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步骤,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回顾消化并创新的过程,其难度较之其他专业更大,而且与其以后从事工作方向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强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科学管理,使其制度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更好地培养机械类本科生毕业的就业能力。
2 毕业设计和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相
结合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是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一体的模式,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全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以主动地联系地实践性地学习工程。从根本来说,工程意识的内涵包含创新意识、实践意识、时代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管理意识和道德意识等许多方面。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独立思考各种工程问题,抓住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具备工程简化能力,以合理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及结合实践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设计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与绘图、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文献检索与外文翻译、综合分析与统筹规划、语言表达及书写、答辩口才与协同合作等方面。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及工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创新和图形处理能力。
3 怎样在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就业能力
3.1 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界共同的重要命题。因此工科院校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工程教育,而毕业设计在工科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毕业设计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在和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于指导教师而言,要出色地发挥主导作用,除了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外,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专业设计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意识和能力;对于没有带过毕业设计的青年教师,应该参加机械类毕业班的生产实习,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锻炼,接触工程实际,增加实践知识;或者给有经验的教师作毕业设计辅导教师,逐步了解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过程;有条件时应当参加团队项目实践工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其工程意识和能力[3]。
3.2 机械类毕业设计选题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机械类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应当力求选出的题目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满足机械类学生对现代工程设计的需求:根据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和培养目标,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根据学生的分配去向,选择一些与就业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可提高使学生尽早地开展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缩短工作时的不适应期;拓宽选题渠道,积极地与科研单位、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开展合作选题,丰富毕业设计题目,增加了题目的实用性;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应当严格审查。
毕业设计选题所覆盖的知识面要宽,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十分关键的,合适的选题对学生的综合训练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单一,涵盖的知识面狭窄,设计简单工作量不足。因此选题时要涉及较宽的知识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满足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又要有一定的工程特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3 从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各环节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
制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全面科学地从选题开题设计答辩各环节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环节质量的监控来提高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分析整个过程,选题:应将突出工程教育理念,要求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更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图形处理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开题过程:机械类学生更强调要阐明其研究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实施计划等,审查小组通过审阅开题报告,听取学生的开题答辩,对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质疑,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在毕业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毕业设计训练环节,可综合性考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与绘图能力、实验设备的操作、文献检索与外文翻译、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及文字处理能力等。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创新和图新处理能力[4]。
答辩: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其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理解和真正运用。
对选题、开题、设计过程、结题监控很重要,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教育质量。 还需要通过毕业设计监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并且更要注重毕业设计过程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构建出合理的毕业设计教育质量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成为符合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工程学科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技术基础、宽广专业知识、综合工程系统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师。毕业设计是一个在培养人才能力素质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个人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它是目前国内进行工程类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深化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现代化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2007-02-17.
[2] 杨健.浅议机械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6,14(3):110-112.
篇6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是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一体的模式,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全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以主动地联系地实践性地学习工程。从根本来说,工程意识的内涵包含创新意识、实践意识、时代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管理意识和道德意识等许多方面。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独立思考各种工程问题,抓住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具备工程简化能力,以合理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及结合实践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设计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与绘图、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文献检索与外文翻译、综合分析与统筹规划、语言表达及书写、答辩口才与协同合作等方面。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及工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创新和图形处理能力。
怎样在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就业能力
1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界共同的重要命题。因此工科院校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工程教育,而毕业设计在工科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毕业设计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在和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于指导教师而言,要出色地发挥主导作用,除了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外,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专业设计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意识和能力;对于没有带过毕业设计的青年教师,应该参加机械类毕业班的生产实习,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锻炼,接触工程实际,增加实践知识;或者给有经验的教师作毕业设计辅导教师,逐步了解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过程;有条件时应当参加团队项目实践工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其工程意识和能力。
2机械类毕业设计选题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机械类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应当力求选出的题目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满足机械类学生对现代工程设计的需求:根据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和培养目标,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根据学生的分配去向,选择一些与就业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可提高使学生尽早地开展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缩短工作时的不适应期;拓宽选题渠道,积极地与科研单位、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开展合作选题,丰富毕业设计题目,增加了题目的实用性;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应当严格审查。毕业设计选题所覆盖的知识面要宽,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十分关键的,合适的选题对学生的综合训练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单一,涵盖的知识面狭窄,设计简单工作量不足。因此选题时要涉及较宽的知识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满足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又要有一定的工程特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从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各环节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
制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全面科学地从选题开题设计答辩各环节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环节质量的监控来提高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分析整个过程,选题:应将突出工程教育理念,要求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更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图形处理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开题过程:机械类学生更强调要阐明其研究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实施计划等,审查小组通过审阅开题报告,听取学生的开题答辩,对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质疑,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在毕业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将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毕业设计训练环节,可综合性考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与绘图能力、实验设备的操作、文献检索与外文翻译、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及文字处理能力等。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创新和图新处理能力。答辩: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其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理解和真正运用。
对选题、开题、设计过程、结题监控很重要,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教育质量。还需要通过毕业设计监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并且更要注重毕业设计过程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构建出合理的毕业设计教育质量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成为符合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结语
篇7
所谓过程评价性是指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成绩值中都含有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成分。所谓环境相对性是指所评定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分布是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下当届导师指导当届学生后由当届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自然得出的,不应含有历史尺度上和地域经纬上的绝对性成分。对照上述七条基本原则,对目前已出现的多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做了以下几点剖析:
第一,最早应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完全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会议来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导师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成绩。如果学生人数不多,毕业答辩会议的时间可以开得足够长,答辩委员会足够权威且规模足够大,那么这种的简单方法也完全能满足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基本原则。但是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例如,答辩委员人数太少,或是专业不懂,或是人均答辩时间太短,那么准确性原则就首先无法坚守。于是就有了导师打分和他人评阅打分并按比例算入总成绩的做法。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成绩综合评定问题:如何分配导师、评阅人和答辩组三方折算总成绩的权重?对此,已出现多种提案:3∶1∶6、3∶3∶4、4∶3∶3、4∶2∶4、3∶2∶5。尚且不论哪种提案最佳,仅就简行处理的流程而言,就有这样的可能:被导师或评阅人判定为不及格的论文,仍被允许参加答辩,并且若答辩组给出高分则得到总成绩合格的不合逻辑的结果。这种平行处理方法至少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第二,导师打分普遍偏高,而且是严师分低,庸师分高。若不再进行修正处理,则明显违背公平性原则。若为公平性而采用很复杂的评分计算处理方法,又违背了可操作性原则。例如,刘玉梅等人提出的集中意见排序法,需要对每篇论文按9个指标打分,再综合排序,处理工作量偏大;杨高尚等人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定法,模型复杂,打分量大,且实际操作困难;董非等人提出的多级可拓学处理方法,需要计算关联度函数,算法更复杂,不便实际实施;许天旱等人提出的调整系数法虽然粗糙,但易于操作;杨平等人提出的公平性算法更精细一些且易于执行。
第三,为防止导师打人情分和为学生拉票的不公正行为,已有多所院校实施交叉答辩模式。此法虽然可以杜绝导师本人的不公正行为,但也不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因为它违背了正向引导性原则。事实上,大多数导师是正派的君子,不是需要防范的小人。实施交叉答辩模式强化了负面诱导作用,将会降低导师的责任感,还容易产生答辩评价偏差从而引发导师间的矛盾。
第四,最后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分布,一般要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预期。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或者是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给定约束条件。诸如,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为1∶4∶4∶1。或者是对已评定的总成绩进行人工调整。从环境相对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当人为地、有意识地控制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使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为,不能参照历史上的最佳作品而把本届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评为0%,也不能参照同类最差学校的较低水准而使本届学生成绩的优良率达到100%。任何成绩的差异都应依据当届参评作品范围内的相对平均水平来确定。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向成绩评定人员提出约束要求,使得最后形成的总成绩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这种做法应当是可取的。但是也要杜绝那种机械照搬的极端做法,如将成绩评定结果严格修正为1∶4∶4∶1。特别是在小样本案例中硬套比例的做法尤显荒唐。针对上述种种不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很有必要设计一套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严密的流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计算方法。
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流程设计
表1给出了有关成绩评定的一种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和一种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假定毕业设计工作周期为17周。由表1可以看出,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设立了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和考虑了异常工作安排。
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的设立原因是目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中间过程普遍失去了控制。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头两个月几乎不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原本设立的专业译文环节因没有对应的成绩考核而变成可马虎应付的工作,失去了强化培训专业外语能力的意义。郑佐桓等人指出毕业设计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不够。渠琛玲等人则明确提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应按选题10%、开题15%、期中检查10%、论文评阅25%和答辩40%的比例进行。显然,对学生的选题、开题和期中检查的打分,虽然是过程性评价但其主观性成分偏多。而通过评阅和答辩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给出过程性评价分,则会更充分、更客观。以往关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研究文献中,都没有讨论出现诸如导师或评阅人判某学生的论文为不及格等异常情况时处理程序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异常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异常情况,若还继续走正常处理程序,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某学生的论文因严重抄袭被评阅人判为不及格,并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但是,若没有异常处理程序,还得允许他答辩,不然就得不到总成绩。可是,前者不同意答辩,后者又允许答辩,自相矛盾又荒谬可笑。所以,很有必要缜密地设计出完备的处理程序,让每一种异常情况都有应对之策。图1给出了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处理流程。图2给出了毕业设计论文处理流程。
由图1可看出,学生至少有一次修改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报告修改后也评阅不通过,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又不按时交报告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则将进入中止毕业设计的审核环节。在异常流程中,即便是学生的初设方案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其成绩也要做降级处理。
由图2可看出,在将学生的论文提交答辩组之前,至少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论文,或者论文修改后导师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答辩委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委答辩不通过,则判定成绩为不及格。即便最后通过了答辩委答辩,也只给及格的成绩。若学生的论文没走异常流程,则通过答辩后进入成绩评定环节。此时,学生的毕业设计总成绩可按初设方案答辩15%、导师25%、论文评阅20%和答辩40%的比例求和算出。在导师提交论文给答辩组后,还有一个材料核查环节。在这个环节应考虑根据毕业设计的类型核查评阅所需的必要材料,若有欠缺,要求及时补充。例如,工程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规范图纸;软件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程序清单;硬件开发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供实物验收和性能测试报告。由表1的工作进度安排和图1、图2的处理流程可以看出,成绩评定方有三家: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每个本科专业都应该有一个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要以小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若干答辩小组,导师是答辩小组的成员,答辩委员是每个答辩小组的小组长。三家成绩评定方各司其职,合作完成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任务。还有一个假定条件必须指出,那就是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都是可以胜任工作的合格成绩评定方。若有任何一方不合格,则图1和图2所示的处理流程就被认为还不够严谨。例如,若某导师要求太严,让过多的学生走入异常流程,那么答辩委应当有专门对策。
篇8
为了寻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针对“常柴班”的这部分同学,具体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1.合理分组与指导老师的聘任22名学生分为三组,7-8人一组,每组聘任一名校内专任教师与一名常柴技术科的技术人员,与校内老师共同指导,且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为同一位教师。改变了以往随机分配指导老师、没有企业指导老师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统一的问题。2.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提出禁止毕业设计选题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由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及学生三方,结合具体的实习岗位,共同确定。3.加强管理与指导工作由于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离学校近,学生集中,规定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多去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交流毕业设计工作。利用企业的员工培训学习教室,指导论文的写作;充分利用毕业管理系统,来管理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加强联系促进交流,便于毕业设计过程记录与档案保存。4.毕业答辩成绩评定首先是学校指导老师,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新颖性;计算的准确性;论文结构、文字表达、格式;工作态度;工作量等方面审核论文,提出意见。然后由其他组的一名企业指导老师,从设计方案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阅;最后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组成答辩小组(回避自己指导的学生),根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质量(图纸的准确性、数量、质量)、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给出最终毕业设计的成绩。
二、改革成效
“常柴班”22名同学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结合具体的岗位,根据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如:蔡同学岗位是KW自动铸造生产线的造型工,负责KW线开机,岗位责任是维护开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指导老师分别是学校的谢老师、企业的徐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蔡同学发现,该自动线经常出现四个故障:造型机故障、下芯机故障、滑板小车故障、分箱机、合箱机故障。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个班次高达几十万)。于是就产生了针对这一情况,来做毕业设计的想法。经与两位指导老师多次沟通,顶岗实习两个月之后,最终确定题目为“KW铸造生产线常见故障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KW线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故障规律,以减少故障发生,提高排除故障的速度。确定了课题之后,蔡同学十分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故障发生后能记录现象、参与排查,为论文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校内老师指导了论文的框架,格式,表达方法;企业指导老师提供了详细的生产线的技术资料,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指导了论文所涉及的具体故障现象描述、排查过程、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最终这篇论文被企业存档,作为KW线操作岗位的工作手册,供新员工学习参考,降低了KW线的故障率,保证了其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蔡同学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结合在毕业设计期间表现出的能力,顺利地被企业留用,并作为基层管理者进行重点培养。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如:“KW线克莱斯曼机械手的常见故障排除和日常维护”、“带锯床锯带常见故障的分析”、“砂型4G33T的手工制作”、“490机体砂芯的制造”、“铸造480机体时湿型砂性能的控制”、“M710离合器壳体铸造的新工艺制定”、“QL2E型双工位抛丸清理机鼠笼维修焊接工艺制定”、“常柴0.6t铁水包减速箱箱体的机械加工”等,均来自生产一线,“真题真做”避免了雷同与抄袭现象。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都很高,能主动地相互沟通讨论。最终学生们都能根据毕业设计智能管理系统的进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通过了实践应用的检验,获得了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都取得良好以上的成绩。实习结束后,共有9名同学在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其他13名同学带着自己的顶岗实结与毕业论文,参加招聘会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应聘的成功率。
三、改革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1.毕业设计的选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一般是一线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操作岗,但是真正有意义的课题正是来源于生产一线,从“常柴班”同学的选题来看,只要认真实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此外,毕业设计的类型不应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来自工厂一线,无论是设计、制造、工艺、仿真、模拟、实验、装配、设备维护、液压气动、PLC自动化控制、调查报告等,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或者总结出经验,都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其他自主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也应来自生产一线,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因接本或其他原因没有去企业实习的同学,所做课题可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是其他同学企业课题的子课题。毕业设计只有做真题,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2.毕业设计合作指导协议的签订目前订单班的培养都有协议、有经费、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有较好的保障。但是,其他双向选择的同学与企业之间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关于毕业设计的责任与要求,往往不具体甚至没有,就是一个简单的用工合同。学生完全受制于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哪怕是企业里只有我们的一个学生,学校也应该关心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协议,要尽量取得企业的支持与理解,要明确规定或要求企业在毕业设计中承担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如安排企业指导老师、提供相关技术资料等,以维护学生的权益,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3.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使用有了来自生产一线、同学们身边熟悉的、与工作相关的课题;有了企业指导老师的参与指导;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设计就有了保证。毕业设计智能管理系统在其中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让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三者之间能及时高效地沟通[2],解决调查中出现的学生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部分学校指导老师所学专业与学生课题不对口的问题。4.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为了便于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应大力建设学校周边的校外实习基地,统一、相对集中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减少学生私自联系实习单位,尽量保证同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数在5人以上,便于指导老师上企业一线集中指导。应完善毕业设计全程指导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能力;离校前开设相关的讲座与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内容与全过程;毕业设计期间聘请企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选题与完成课题任务;学校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论文写作辅导与综合管理。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过程管理PDCA循环本科毕业设计道路工程循环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51-03
一、道路工程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毕业设计方式和内容
山东交通学院的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四月底学生毕业实习后进行,一般安排9周时间完成,采用传统的“假题真做”模式,即由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电子地形图、路线起、终点等控制点及道路等级、交通量等资料,学生根据给定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查找相对应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标准,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情况等),通过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一个合理的路线方案,再根据此路线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最终提交设计成果。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陈旧、程序化,与工程实际脱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选题一般都是“××到××二(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从最初的手工绘图和计算,到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和计算,题目和模式沿袭了30多年,选题过于陈旧和程序化。
选线设计时,学生片面注重设计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缺少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综合设计考虑,亦没有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技术问题。设计时只顾设计方便,不顾施工难易;只重视设计环节,忽视施工和养护环节等问题,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2.毕业设计成果不规范,设计质量普遍不高
毕业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部分和图纸部分,提交的图纸在字体大小、字体类型、线条粗细和文字排版等内容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出入,且设计结果的正确度、合理程度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3.毕业设计资料陈旧,缺乏系统性
有一些毕业设计资料甚至是从十几年前沿用至今,一些数据资料是由老师临时找了些资料补充上的,甚至有时缺少资料时就采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工程资料。
4.机械化设计,缺乏创新性
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只是机械化地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去完成设计内容,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理,怎样设计才能既符合规范要求又富有新意等问题,学生没有认真去思考。
(三)现有研究现状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纷纷提出了一些改革和管理措施。湖南工业大学刘明伟具体分析了目前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某工科学院为案例,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在过程管理及监控体系的建立;山东科技大学陈广庆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毕业设计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毕业答辩等几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河南科技大学高笑娟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控制,使学生的设计质量普遍得到提高。说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值得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分析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已开始从老师、学生、设计内容和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提高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参考。但从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现状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设计的过程管理,从设计过程中把关,控制好学生的设计质量,避免前松后紧和依赖于设计软件的现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毕业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PDCA过程管理原理
毕业设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教师、学生资格考核、毕业设计常规过程(选题、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检查等环节,对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PDCA 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 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法;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管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个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的戴明发明的, 故又称 “戴明循环”。这4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阶段为计划(P) 阶段:确定任务、目标、活动, 并作好所有需要的软、硬件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执行(D) 阶段:按照计划要求及制定的目标、标准、操作规程去组织实施;第三阶段为检查(C) 阶段:将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内容相对比, 通过检查, 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找出问题和异常情况;第四阶段为处理(A) 阶段:根据比较结果采取一定措施, 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改正缺点。
三、基于PDCA循环的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结合道路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和设计特点,将道路毕业设计过程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分为PDCA四个阶段,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流程见图1。
■
图1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
第一部分 平面设计(2周)
P1――结合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整理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设计参数,结合地形图和地质资料完成路线选线等平面设计。
D1――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1――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查看整理设计参数的是否正确,平面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给老师讲解选择平面参数的理由和选线时考虑的因素。
A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平面线形进一步优化,总结平面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二部分 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2周)
P2――结合最终确定的平面线形,绘制纵断面地面线,选择合理的纵断面设计参数,在保证平、纵组合的基础上完成纵断面设计,结合平、纵线形和视距要求进行横断面设计。
D2――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2――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纵、横设计及平、纵、横组合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平纵组合和安全、经济等问题。
A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纵、横设计进一步优化,总结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部分 其他设计(2周)
P3――根据交通量数据、沿线气候环境和道路建筑材料情况进行两种路面结构设计,选择一种作为推荐方案,绘制路面结构图,完成一座小桥涵布置图、路基综合排水布置图、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的立面图和一处平面交叉平面布置图。
D3――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该部分设计文件。
C3――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路面设计计算是否正确,结构型式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推荐方案是否合理。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处理。
A3――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归纳设计步骤和设计经验。
第四部分 撰写设计说明书(1周)
P4―结合设计情况,对平纵横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边坡防护与加固设计、小桥涵型式选择与设计、平面交叉口型式选择与设计等过程中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D4―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说明书。
C4―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中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是否与设计图一致。要求学生讲解部分计算的步骤和参数选择的方法。
A4―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设计说明书,总结设计方法。
第五部分 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1周)
P5―将最终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整理,并按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并装订。
D5―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资料。
C5―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资料,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纰漏或错误,检查设计说明书是否按规范格式进行书写,设计说明中是否存在与图纸和实际不符的地方。
A5―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后再进行整理和装订。
第六部分 答辩和成绩评定(1周)
P6――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提交的设计资料给出评阅意见和指导成绩,由评阅老师结合学生的设计资料给出评审意见和评阅成绩,通过答辩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时学生的表现给定答辩成绩,并做好答辩记录。
D6――资料提交与答辩,并进行成绩评定。
C6――检查提交的设计资料是否齐全,检查各种成绩和答辩记录是否规范合理。
A6――对设计资料和成绩等进行核定,总结整届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事项,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制订计划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结论
1.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通过毕业设计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有的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基于过程管理PDCA基本原理及其循环思想,将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各部分设计内容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控制,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过程,从过程与整体控制毕业设计内容和质量。
3.通过分析目前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案例,借助PDCA基本思想,提出了道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其他设计、撰写说明书、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答辩与成绩评定六大部分设计内容PDCA基本内容和控制指标,构建了完善的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PDCA循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罗玉虎,何兆益.对改进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1(3).
[2]刘明伟,张柱银,陈联,等. 论工科类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
[3]陈广庆,王吉岱,杨兴华. 提高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
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 汽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95-01
1 汽车电子技术人才供求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不断广泛,汽车电子化配置程度已经成为各汽车厂商市场竞争的焦点,但我国汽车电子控制方面的核心技术主要由外国公司垄断,作为汽车产销量的大国,若我们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控制模块的核心技术,则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危险的。所幸,我国汽车电子控制模块的自主产品已经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要能使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达到能跟国外品牌竞争,具有同样高性能和价格优势,必须突破技术关,使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能够胜任市场,还能被市场认可,要达到这一目标,人才是瓶颈。
2 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1 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培养具备扎实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研发技术能力的人才,必须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比如,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其应最少包含以下内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以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三年级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各专业科目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各专业课程知识解决理论技术方案的能力;在四年级同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并在顶岗实习中结合预就业工作,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各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方案的能力。
2.2 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
毕业生是学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人才产品质量高低的检验部门。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定位是否能够做到准确,首先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客户群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寻找合适的客户发展成为固定人才供需关系[2]。教学团队在制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应调查学校周边是否有汽车整车厂、总成厂、汽车电子控制企业等单位,然后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其次,主动与汽车整车厂、新能源汽车企业、总成厂、汽车电器设备厂、汽车电子控制等企业进行洽谈,寻求汽车电子技术人才供需合作,争取成为部分企业的人才培养供给基地。再次,根据岗位群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使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又能对汽车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具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性能匹配、制造、试验的工程技术能力。
2.3 人才培养内容要符合行业要求
人才培养内容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2]。首先要做好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其次要做好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设计,这是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而做好专业拓展课程内容的设计则是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特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具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的工程技术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内容时应最少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一年级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最少应该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CAD等二维设计工具使用、汽车UG(或CATIA)等三维设计工具使用、汽车电路识读、数字电路、模拟电路、C语言等程序语言的编程、Multisim等EDA电路设计仿真设计工具使用。
(2)大学二年级完成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最少应该包括的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构造与原理,发动机电控技术、底盘电控技术、汽车信息通讯技术、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等。
(3)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主要针对的是理论学习,而在大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若以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则能使学生有机会对之前所学的技术理论进行综合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最少包含[3]:①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②车身电子控制系统;③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④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⑤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能量分配策略及制动策略。这些课题覆盖了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安全系统和舒适系统的电子控制。
(4)大学四年级。
在第7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所有课程进行融会贯通的应用[3]。第8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在选择顶岗实习的单位时结合考虑学生的预就业。
2.4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要能执行设计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个具备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及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师团队是必要的,特别在大学三年级涉及汽车动力系统、安全系统和舒适系统的电子控制模块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以及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中,这些教学活动不能按照理论课程的讲授方式进行,而以项目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老师除了具备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汽车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能力,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3 结语
高等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团队是汽车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负责人,要培养汽车行业紧缺的汽车电子核心技术人才,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正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建设具备汽车电子技术教学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 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