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文学研究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文学研究综述

篇1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能力现状的有关研究

1.1有关概念的研究。国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研究,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随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学者对自主学习内涵的观点,在结合相关学习理论的同时都反映出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

1.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研究。网络环境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平台,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互动性、资源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身意识支配下,不断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以完善自身知识为目标,自主进行所需知识的获取,同时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督促、调整、优化,进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纵观学者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是肯定了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多样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水平。部分学者也提出了网络自主学习的不足:崔英静等学者认为,网络自主学习的控制权交到了学习者自己手中,如果学习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会出现自主学习盲目、产生认知负荷、学习效率低下和产生沉迷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已开展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1)描述性,主要阐述现状的优点及不足;(2)对比性,网络自主学习的介体在于网络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资源。研究的不足之处:(1)缺乏数据、实证的支撑;(2)缺少网络自主学习关系性研究,即网络学习资源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联系的研究缺乏。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学者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引起师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中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意见。纵观学者们的建议,可以分为两大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途径以及内部途径。

2.1外部途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外部途径主要是针对教学互动对象中的学校和教师,以学校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为根本保障,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根本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是首要任务;通过帮助学生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根本目的;提高学生快速检索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有效手段。众多学者强调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他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综上所述,教师要正确地分析学生需求的动因,在理解的基本原则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情感关怀,同时对学生的需求加以正确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需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同样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惬意,是如何的需要。这些都可以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接受、学习某种事物是很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者提出的建议都是有理论可依据的,将研究与相关学习理论紧密联系是此研究目前最大的特色。

2.2内部途径。在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后学生开始学习,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根据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应当树立恰当的网络自主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学习计划、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时地自我评价完成自主学习。在整个阶段,学习者当有坚强的意志力,学会抵制网络诱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者自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仅有少数学者提到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而且对构建自我评价体系的研究甚少。

篇2

2010年1月8日至12日,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铬、《文艺报》主编阎晶明、《文学评论》副编审吴子林、《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张学昕、《中国文学研究》主编谭桂林、《南方文坛》杂志社主编张燕玲、《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当代文坛》杂志社主编罗勇、《文艺评论》主编韦健玮、《现代中文学刊》主编陈子善、《文学报》评论部主任朱小如、《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理论与创作》执行主编王涘海,《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毕光明、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仲佳、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单正平、张浩文、副教授周泉根,以及海南大学教授刘复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李永中等人。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康太、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孙绍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阮忠、书记韩捷进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学科负责人毕光明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后,张耀铭总编和阎晶明主编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

作为文学批评期刊主编,并且多半身兼文学批评从业者,到会专家首先关注的是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困境。冯希哲分析了当前批评的基本趋势:一、更为理性和自觉;二、整个批评界开始由外向内转型,自省、自察成为主题。但总体来说,80年代的自由活跃的批评氛围变了,现在是让人郁闷的环境,大家不愿意说,或者不知道说什么。他还把当代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四个问题:一、理论困境;二、评价尺度统一与多元矛盾突出,三、批评人格、伪批评和人情批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四,批评队伍分化。

张燕玲对这种沉闷的批评环境作了更具体的揭示:“现今,文学创作出现生活贫乏和思想匮乏的状态,尤其是学问家凸现,思想家淡出,在这种情况下,文艺界要立在时代的潮流,对社会包括对现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评立场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相当有难度的。”

对于如何走出这种困境,代表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几种解决途径。阎晶明首先指出,在文学建设方面,批评家要积极发挥批评的作用,要加强自身的发言权。谭桂林说:“当代文学学科是个不断成熟的学科。文学批评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它对文学创作仍然有一种积极的鼓动作用。现在的文学批评期刊要发扬过去的传统。”吴子林认为,批评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不能跟着西方的文学思潮亦步亦趋,而要用切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研究中国问题,借用甘阳的话说就是“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其次是返回中国文化本原,将中国传统的感悟思维发扬光大。再者,将学问和生命融为一体,把感悟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做纵贯古今、会通中西的“生命的学问”。

批评有无力量,说到底取决于批评者所持的批评观。朱小如提出,批评其实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如果是深刻的就很有价值。但是,批评如果过于学术化反而会失去批评的力度。他认为在一片假话声中出现的几句真话才真正有价值。单正平指出:对一流作家,人们对他的批评还是很严肃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商业化批评,比如一些老板花钱请业内人士帮忙出书,另一个现象是人道主义批评,有人为了精神的寄托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整理出来并自费出书。对第一种人,大家应该抵制,对第二种人可以适当鼓励一下。

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困境与建设方向

当代批评期刊是反映当下文学状况的重要平台,张学昕更强调批评的支点就是当代文学期刊,没有期刊作者就无法找到支点,得到认可。因此,批评期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当代批评期刊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现状和困境。就像韦健玮所说的:在办刊中越来越感觉困惑,很怀念80年代的批评环境。因为,在B0年代,批评期刊是非常活跃的,有一段很辉煌的历史,那时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有高涨的热情。但是现在很多编辑已经改行,一些期刊也消失了,其他的期刊能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坚持下来的刊物也面临一些生存问题,因为资金短缺,一些办刊人越来越觉得迷茫。

阎晶明指出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比建设问题更加紧迫,文学体制也发生了十几年前难以预料的变化,而且文学内部分化很严重,很多东西的消极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建设力量。在这种条件下,文学批评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

除了生存问题以外,还有环境问题。目前,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危机,学术刊物正在失去读者。单正平认为原因在于:首先是经济因素,将学术刊物推向市场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二是空间的大幅度压缩问题,作者想说的批判现实的篇幅被压缩了或者删减了,第三是新媒体和体制化的影响,有许多作者写文章的出发点是有疑问的。

张耀馅在主题发言中提出批评期刊要突出问题意识。他认为,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理论创新,思想性、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的标志;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善于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真问题,揭示时展中的瓶颈因素,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成果,必须肩负学术研究导向的使命,必须推出新人、扶持新人,为他们提供平台,必须关注学术的大众化,让一流的学术走进百姓的视野,成为经世致用的显学。学术期刊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转贴于

张燕玲重述了首届研讨会提到的“艰守”与“坚守”问题,并针对批评期刊如何回到文学前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个是生存建设,一个是思想建设,一个是学术建设。在生存建设方面:要重树自身建设的自信心,要重视网络文学的影响。一个杂志首先要生存下来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自己的个性。罗勇肯定张燕玲的“艰守”与“坚守”观点。他指出这两个方面是有矛盾的,艰守,再困难你也要把刊物办下去,不能把它丢失。坚守,要坚持文学品位、文学情怀。他的最深刻感悟就是:不管是作品杂志还是理论杂志只要是把自己的文学情怀融入进去,哪怕再困难我们也可以迎来自己一个办刊物的硕果。周泉根也非常赞同张燕玲关于重视网络文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要正视信息时代的写作是我们当前理论反思的重要任务,也是反思创作评论类期刊困境的重要角度。争取把网络上的东西跟学院派东西结合起来,甚至跟大牌网站合作,让网络的不羁的创造力和浪涌不竭的激情来重建我们的话语空间。只有有了话语权,知识分子才能在平权的时代重新找到自己位置,才能重新介入历史。

关于期刊杂志栏目设置方面,陈子善根据自己的办刊经验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介绍,他在办刊物时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每期都会做一个学术访谈,采访一些知名学者;其次,不限制富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篇幅;再次,每一期出一两篇著名的外文翻译文章;最后,每一期都有史料考证文章,发表一些比较重要的对现代文学研究有价值的史料。

其他方面的建议有:王涘海认为文学期刊建设应有的态度是——自信,要坚守下去,以自信的态度来看待今天的社会和文艺事业,李云雷也说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刊体验,就是从具体的鲜活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人手,站在时代的前沿,重新去看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李国平指出批评刊物应该回应文学现实和中国社会现实,刊物需要名人的作品,也需要年轻一代的吸引人眼球的、有锐气的作品。

由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期刊。冯希哲还谈到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势和走向。在基本情势方面,他认为有三个现实环境不能不提:一是国家评价体制,二是民众普泛价值观念嬗变;三是文学传播途径。这三个问题共同构成了文学的现实环境,虽然是外在的,但足以让文学的生存、发展和民众的审美观念与需求产生难以自觉的桎梏式影响。在当下文学走向方面,他认为文学有三个趋势难以阻挡;一是文学主体价值消解,表情达意书写泛化难以阻挡。二是文学被媒体导引、传播,乃至于设计,和文学写作平民化将难以阻挡。三是文学审美与精神将重归传统和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