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外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海外市场;工程咨询设计;开拓;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enterprises to open up overseas markets,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verseas market 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kind of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n the overseas market,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the overseas market consulting engineering design enterprise strategy.
Key words: overseas market;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开拓海外工程咨询设计市场的必要性
1.1 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深入。大型的跨国公司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断的拓展自己的业务,以图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先机。虽然我国在制造、工程、信息化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一定声誉,也产生了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如华为、中信、联想等,但智力服务领域却相对匮乏,我国的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极少主动参与到海外市场中,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极为不符。根据预计,目前全球建筑工程市场的份额达到了万亿美元的量级,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为我国工程设计咨询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
1998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提倡中国企业积极到海外寻求发展,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增长,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这些方面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因素。作为科技密集型产业的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走出去”,在世界工程咨询设计领域展现实力与风采,并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业海外经营产业链,增强我国对外工程总承包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1.3 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需要
工程咨询设计企业的科技型特点,决定了在“走出去”方面与西方企业相比存在先天的竞争短板。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与这些企业竞争也有利于我们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占领海外市场,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增强国内消费信心指数,以赢得更多的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2、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为契机,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开始参与到承揽国际工程咨询设计领域中去。
1992年4月原国家外经贸部合作司授予了寰球公司、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现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院等32家单位对外经营权,并于1993年2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以期对行业资源信息进行统一融合的动态管理。
“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由成立时的52家会员单位,已发展到约300家。这些企业一般存在规模庞大,资质高,业务综合性强等特点。经过二十年的磨练,这些企业有了较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国际工程咨询事业稳健发展,企业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对着发展有许多单位通过联合重组、专业整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重组后的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资本扩大。综合实力增强,竞争能力、抗击风险能力都有提高,普遍具有了总承包能力。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新签合同额15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截至2012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99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556亿美元。
3、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发展所面临优劣势分析
随着国家导向和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已经日益重视起了海外市场的开发,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竞争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足。
3.1 发展优势
技术优势: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在大型、超大型、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和民用建筑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经验,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效率优势:虽然我们的体制与国际市场通用的模式不同,但是这种独特的体制使企业的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善于承接任务紧急、超越正常流程的项目。
价格优势:工程咨询设计行业是一个智力行业,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的主要成本。而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发达国家普遍较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在同等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优势。
3.2 面临的问题
1)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差距
我国在工程咨询的概念、范围和管理上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业务范围未达到国外工程咨询的服务内容要求;归口管理、缺乏独立性等特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海外工程开发的需要;自身运营的体制机制方面不能满足模式多样化、资产多元化、经营自主化、管理集约化的国际大趋势。
2)海外市场开拓投入不足
我国具有对外经营权的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每年有对外新签项目合同或营业额的不足100家,还有许多单位几乎没有开展海外工程咨询设计业务。同时咨询设计企业在合同额和营业额相对于海外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国际工程咨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力度远远不够。
3)金融市场保障环境欠缺
虽然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方面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仍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对外承包项目融资的瓶颈。信贷担保门槛高,贷款审批手续繁杂,融资渠道少,保险业务滞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和能力。
4)高层次人力资源紧缺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咨询设计领域锻炼出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和专业队伍,但是在面向海外市场,我们仍然面临缺乏专业精、外语好、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熟悉国外标准的项目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商务人才、法务人才和金融人才。
5)市场多元化发展格局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海外咨询设计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部分企业的业务进入了欧洲和美洲,但业务量极小。
4、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发展及开拓策略
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海外市场的发展及开拓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4.1 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定,确定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辨识出自己的优势领域,认清自己的产品特点,有效的甄别海外优质项目和优质的市场,建立海外市场发展和开拓模型,避免“广种薄收”现象的产生使企业发展和开拓海外市场成本无谓的变高。
4.2 面向市场特点,建立长效体制机制
企业确定进入海外市场的目标,并甄别出市场范围和领域后,应当在海外项目团队建设、薪酬绩效考核、客户信息管理、项目信息收集、组织架构改革、企业形象宣传等、企业文化输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等方面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以适应海外市场变化的需要。
市场发展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不同地域、阶段的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应当根据所处市场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市场发展特点的需要,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篇2
【关键词】石油 海外市场 开发 策略
导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外在环境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我国的石油企业只有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在国际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寻求新的渠道,才能实现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石油企业应加速“走出去”的步伐,采用跨国经营战略,全力开发海外市场,与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竞争。石油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要针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亩提高海外市场开发能力。
1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存在问题
1.1企业机制不灵活
石油企业多为国营性质,在海外的市场缺乏自主经营权,工作人员不能因时制宜地根据突发状况做出灵活的决策,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很多有严重的官僚作风,大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同时,由于石油企业重组后容易有产权、责任问题混淆,企业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石油企业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行为上,还处于圈地为营、单独奋战的状态,石油企业海外开发方面的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也很缺乏,石油企业在海外扩充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影响了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开发的整体效益。
1.2石油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我国石油企业有些部分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力基本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在国际上,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成套技术的形成率低、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落后等,特别是前沿技术与国际上的石油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涉足到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甚至对其不甚了解;石油企业还多以生产实用这个目标引进技术,企业技术发展动力不足,大大妨碍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学习到技术改进方法,就无法在海外市场开发技术。
1.3开发国际项目经验不足
开发海外市场的石油企业,需要一定的海外项目操作经验,在获得项目的信息后,对海外项目施工现场勘察不足,对项目所在地环境不够了解,也缺少分析,缺乏投资收益的观念,投标时,一般是根据国内提供的项目参数,市场报价也全凭经验,容易产生漏项、错项,或对海外项目的标书不够理解透彻,导致市场报价过低。
1.4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
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开发能力。企业内虽有相当部分各专业各级别的人才,但对于海外市场开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一,石油企业的人才结构存在问题,企业内技术人员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国际商务、专业法律的人才人员相对不足;第二,企业内人才的知识层次有一定缺陷,很多资深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企业内亟需既懂技术、外语、又懂商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中跨国经营的纵深发展。
2提高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策略
2.1提升管理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开发海外市场,应建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打破国有经营的行业垄断,强化玉国际化的石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起工、贸、金合一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建立起国际规模,从而获取较高的规模、结构、协同效益,增大国际竞争力。此外,石油企业间应加强协调统一,组织起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开发海外市场。此外,政府部门可成立海外市场开发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跨国经营业务的开展。石油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重点策划地区和市场,最大减少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风险。
2.2切实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管理是企业竞争的要点。石油企业要抢占海外市场、寻求发展,就要发展技术。石油企业应调整和创建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做到高度强化科研投入;其次,科研应紧密结合生产并注重与科研协作;第三,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从而准确地做好技术方面的超前研究;最后,要注重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同时,要对对引进的技术的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开发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2.3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是投入及风险高且周期长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和资源风险,因此要在那些政治稳、市场成本低、油气资源可供程度高的国家地区,首先可选具有石油跨国经验丰富的评估机构,研究并制订出一套先进、定量、科学的综合评价法,对石油项目进行前期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从而有利于做出选择。针对风险收益率达不到预定标准的地区和项目,绝不投资和冒险。
2.4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
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首先要建立吸纳人才的机制,其次进行选拔和培训,吸收优秀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对人才开进行发,培养适应开发海外市场的复合人才。石油企业应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具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经营管理高级管理人才。此外,石油企业应认真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既可以专家授课的方式,也可直接对涉外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或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境外公司、项目组、办事处锻炼。
2.5加强海外石油通信开发
建立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站,使得石油卫星通信网覆盖全球,将为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新的卫星系统开通后,整个网络可覆盖全球。海外网络建设时,将国内与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建设进行连接。中国石油各海外业务单位可通过已经建成的中国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网接入中国石油内网,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电话、视频接入、电子邮件及OA办公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的开发中,应做好策略的制定和研究,从而实现海外市场营销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彦彬.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对策[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6)
[2]傅兆玺.中国对外石油投资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
学,2009
篇3
刚刚在英国伦敦考察了2个并购标的项目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文坚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法国巴黎,参加旗下品牌佰草集的首家海外旗舰店开业。
“上海家化将加速海外拓展的步伐,这其实是去年开始的5年战略的重要部分。”谢文坚对记者表示。“虽然从发展速度和潜力来看,国内市场依然是上海家化最重要的市场,但从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的角度,上海家化要成为国际一流化妆品企业,必须现在逐渐加速对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加快国际市场布局
佰草集2014年贡献了上海家化近1/3的营收。今年它不但开出了法国旗舰店,实现部分产品法国OEM生产,还计划进入北美市场、海外电商领域和国际免税渠道。
佰草集从2008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已经通过丝芙兰等渠道合作伙伴进入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的100多个店铺。上海家化副总经理兼佰草集事业部总经理黄震告诉记者:“佰草集以往通过丝芙兰等渠道销售产品是拓展与海外消费者接触沟通的广度,如今在巴黎开设海外旗舰店是拓展与海外消费者互动沟通的深度,在逐渐获得可复制经验后,海外专卖店还将拓展到欧洲其他城市,并且现在的欧洲汇率情况也有利于中国品牌加大投资。”
“如果不考虑新的投入,佰草集海外市场已经实现盈亏平衡。”谢文坚表示,在海外市场上近7年的与丝芙兰等的合作经历,让品牌更加了解欧洲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以及如何采用更好的沟通传播方式与欧洲消费者交流。
更重要的是,进军海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上海家化对从研发开始,到产品原料品质标准、供应商管理、流程改进等方面的提升,谢文坚举例说,欧盟对化妆品的审批流程和程序非常严格,7年海外征战产品使上海家化在产品引进的种类、节奏和周期上有了很多经验,新产品引入法国市场的周期从此前平均12个月以上逐渐缩短到现在平均不到6个月。
不过,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化妆品品牌,要在世界时尚之都、国际化妆品牌云集的巴黎等欧洲主流城市实现逆袭,取得成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存在“刻板成见”,认为中国产品是低质、低价的代表。
谢文坚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品牌走向世界,特别是消费品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确实存在挑战。“佰草集欧洲销售的部分产品力争今年年内实现在法国OEM生产,并且逐步扩大比例;其次在坚持品牌核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用西方消费者熟知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沟通;同时销售团队采用社交媒体等消费者口碑传播等回报率高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
多条腿并进
“虽然现在上海家化海外市场的营业规模看起来并不大,但是增长潜力大,任何未来的规模和盈利,都需要今天的投入储备。”谢文坚说,加速进入海外市场也是在去年公司制定的上海家化战略目标的一部分。
上海家化最新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335亿元,同比增长193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98亿元,同比增长12.22%。2014年6月,上海家化正式了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计划到2018年实现120亿的销售收入。
谢文坚介绍,加速海外市场拓展的重要动作是,今年开始从“一条腿走路”到“多条腿并进”。此前佰草集在海外市场是通过丝芙兰等渠道合作商“一条腿走路”,今年线下渠道除了自建专卖店渠道外,佰草集还进入了进入法国的知名药妆Parashop,并正在与备大国际免税渠道洽谈中;海外线上渠道也将同时加强,包括官网、丝芙兰等渠道合作伙伴官网、第三方电商网站等。
其实上海家化的海外拓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0年前佰草集试水香港市场开专卖店时就曾走过弯路。“当时以为香港消费者会崇尚西方文化,所以在包装和品牌上走了西化道路,标签上甚至找不到任何中国文字和中国元素。”黄震说,佰草集如今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被接受,除了借力丝芙兰等成熟渠道,还因为大打中国中草药文化牌,产品定位差异化,并突出特色文化,使其在众多国外品牌中脱颖而出。
篇4
然而,与数量不成比例的则是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市场的品牌竞争力仍然不足。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商用车出口11.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3.4%。内忧外患,中国客车企业加大了海外体系建设的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客车业内,甚至中国汽车业内,宇通的海外出口业务不断攀高,具有典型代表特点,对我国汽车开拓海外市场起到示范作用。“宇通不是一辆车,是一种品牌文化”“宇通人要统一想法为品牌添光”无疑,宇通在海外市场中将品牌建设当成头等重任,并尝到了品牌带来的甜头。
不但要走出去,还要立得住,是宇通中开拓海外市场的核心要求。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宇通不仅在古巴、委内瑞拉等拉美市场成为当地的第一客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也表现不俗,甚至在市场成熟、标准严格的西欧市场已经有宇通的身影。
那么,中国汽车品牌海外体系建设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在海外市场上,中国汽车企业在塑造品牌时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日前,《汽车观察》记者就中国汽车海外市场品牌建设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战略与营销专家薛旭教授。
正在建设的品牌
据薛旭介绍,品牌传播一般包括提升知名度、提升价值度、价值品牌特征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为品牌传播的最高阶段,既在某些特定领域构建特色化的消费者价值,形成消费者心理上评价第一的品牌价值,并在某些领域达到第一品牌的传播。
“目前,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让消费者信赖的价值品牌特征。” 薛旭进一步解释说,“没有品牌知名度也就谈不上品牌的理解度、信誉度、价值度。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是只限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没有汽车制造能力的国家,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还处于品牌力不足阶段。因此,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还处于刚刚开拓知名度的初级阶段,也称之为正在建设的品牌。”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识别标志、精神象征、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品牌也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薛旭认为,中国企业塑造海外品牌的过程,尤其对于弱势汽车企业塑造品牌的过程需要一个规范的过程。首先,中国的汽车品牌在进入一个完全没有被消费者认知的背景市场时,需要通过销售树立品牌,既通过高性价战略提高品牌认知度。类似于当年凌志进入美国高端汽车市场时,打出的“一样的品质,一半的价格”的销售战略,通过与宝马、奔驰的对比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薛旭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首先应该保证产品质量,在当地塑造可靠的产品品质是建立海外品牌的第一要素。其次要注意不同国家对汽车行驶条件的差异,并满足当地法规要求,比如刹车距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标准。第三要积极塑造中国品牌,要结合中国制造积极联合当地共同传播中国品牌。第四要充分发挥中国汽车产品的成本优势,积极提高市场份额,争取形成绝对局部的强势市场,依靠这个强势市场形成市场的大突破,比如宇通的古巴市场。
客车具有品牌优势
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如何塑造品牌?薛旭将其归结为三大战略:首先,确定市场战略。比如确定在哪些国家需要塑造品牌。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每个国家都需要塑造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先从相对竞争对手较弱的国家开始进入海外市场,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提升,然后逐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第二,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要有一个价值价格的设置战略。因为中国汽车品牌在任何海外市场上都要经过从弱势品牌成为有价值特征的强势品牌过程。初期要打性价比的战略,中期要打价值战略,后期要塑造和形成稳定的价值品牌战略,既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代表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价值,并且是该类价值特征的代表者,从而逐渐提升品牌力。第三,通过积极收购国际品牌,塑造中国汽车品牌战略。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肯定会面临强势汽车品牌的竞争,这时可以兼并收购一些国际上成熟的不能发展下去的汽车品牌,通过中国的资源和力量强化该国际品牌的形象,从而在发达国家市场站稳脚跟。同时,让国际品牌为中国品牌所有。而且,在收购过程中,中国汽车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都得到国际化整合,从而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相比轿车中国客车在国外市场塑造品牌更容易些,但是二者塑造品牌的过程没有区别。”薛旭分析说:“中国的客车市场具有大规模的客车需求,而且路况复杂,因此中国的客车在全球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这点与中国高铁出口类似。尤其是像宇通这样的中国客车领军企业,他的客车产品肯定是全世界行驶里程最长、行驶环境最复杂的客车,而海外很多国家由于不具有如此大规模的客车需求,很多国家不生产客车,所以宇通客车更具有产品可靠性的全球优势。这也使中国客车比轿车形成国际品牌的过程相对缩短,并具有明显优势。”
薛旭坦言,无论客车还是轿车,其海外品牌的发展路线基本相同。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来品牌都要经历一个从了解到认可到信赖到信仰的过程,但是中国客车形成国际品牌的速度会更快,它也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
同时,薛旭指出,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营销上最大的不足是对品牌战略规律和理性不足,很多企业只是把品牌营销看成打广告或者只提升产品品质,而忽略了互联网时代塑造品牌和品质提升各有分工,它们是塑造品牌系统手段的共同部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要在塑造品牌认识上还应再上一个台阶,在制定品牌战略时不但要考虑产品品质还要考虑品牌价值。
篇5
[关键词] 中国产品;海外品牌;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0035-0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商品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额逐年攀升,中国制造曾一度风靡全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产品不再仅仅只是“Made in China”,中国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品牌化发展已拉开帷幕,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日渐明晰的趋势。
1 提升中国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对于中国产品海外市场的扩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大的利益。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强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品牌体现着产品的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准确的品牌形象定位,有助于产品获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扩展品牌形象的巨大价值,像日本产品的精益求精、美国产品的崇尚创新等对其本国产品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借助于品牌形象的效应中国产品可以拓宽产品市场,建立自己的忠实消费群体,降低宣传成本,在世界利益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2)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中国产品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凝聚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提升中国产品品牌形象有助于树立起品牌意识,形成清晰的品牌愿景,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今天,消费者大多会买具有典型品牌个性的产品,独特的中国创造品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中国产品的品牌个性化发展。
(3)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影响国际市场上的国家利益,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其产品有良好品牌形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掌握自己命运,就必须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中国产品的海外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软实力,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 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也在不断地转换,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有所改善,总体而言,现阶段中国产品品牌形象发展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品牌企业发展鲜有规模,品牌形象信誉度有待加强,品牌形象号召力仍需提高等方面。
(1)品牌企业发展规模尚需扩大。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一直加强中国本土品牌企业的发展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已经有部分企业不仅在国内创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像海尔、联想等品牌已然登上海外舞台,成为国际品牌,最新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有23个中国品牌跻身其间,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品牌企业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当然,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品牌企业发展仍旧鲜有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品牌企业。
(2)品牌形象信誉度有待提升。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强调的是物美价廉,许多中国产品在海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但由于过分看重量的积累,而没有注重质的飞跃,这些产品多占据海外低端市场,有的企业直接放弃自有品牌做OEM,这就导致海外市场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劣质低价的印象上,对中国产品表现出极度不信任,中国产品亟需摘掉中国制造的帽子向中国创造转型,提升品牌信誉度。
(3)品牌形象号召力仍需提高。国内部分企业为了进军海外市场,一味地发动价格战,最终的结果是降低了海外市场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品牌认同,使得中国产品缺乏品牌号召力。许多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感知不强,对中国产品的选择也只是因为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登上了世界舞台,要想真正地树立中国产品的海外品牌形象仍需从品牌质量入手,进一步提高品牌号召力。
3 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提升战略
中国产品要想提升品牌形象就要整合品牌要素,树立起品牌意识。面对着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产品提升海外形象的当务之急是实施品牌化战略,具体来讲是从产品的品质质量、文化底蕴、科技创新、销售服务、市场营销这5个角度来制定品牌战略,实现中国产品品牌形象的提升(如图1所示)。
(1)品质优先战略。品质优先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产品品牌形象的重点战略,也是提升中国创造品牌形象的基础战略。要从源头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就必须从提高产品本身的品质、档次和创新性方面做文章。打造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首先就要确保产品的品质质量过硬,坚持做到“五要”。一要树立正确的品质观,产品即人品,要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加强质量的要求。二要优化产品结构。三要构建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四要注重产品气质。五要强调产品功能。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按照国际通用的动态型弹性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衡量,确保中国产品质量过硬。
(2)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是各国产品品牌差异化战略的精髓所在,也是提升中国创造品牌形象的支撑战略。中国产品树立海外品牌形象亦要采取文化制胜的战略,要大打文化牌,举文化之旗,走中国特色文化品牌之路。民族文化是创新之根,在中国产品品牌形象创新中,挖掘和发挥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宝库,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不断赋予产品品牌新的文化内涵,打造中国产品独特的国际品牌优势,这才是中国产品转型中国创造,打造国际名牌永葆青春常在的关键所在。
(3)科技引领战略。科技引领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战略关键,同样也是提升中国创造品牌形象的支撑战略。经济学家预言,21 世纪的世界将是科技的世界,21世纪的企业将是科技的企业。目前,全国拥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很少,所占比例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及10%,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40%。所以提高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还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科技的发展。要想中国产品海外市场得到扩充,中国企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创造自主品牌的能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不断注入科技创新的新鲜血液,要加强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中国创造的改革创新之路上以科技作为动力,创新作为方向,不断地自主创新品牌,真正让中国创造闪耀于世界市场的大舞台。
(4)服务人性化战略。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产品质量,还在于它与消费者建立了品牌情感关系,让品牌真正走入消费者的世界需要的是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令人满意的服务就是建立这种关系的最好纽带。在创造品牌的过程中优化服务理念,完善售前、售时、售后服务,实现附加产品的差异化。积极与顾客进行沟通,通过加强和完善售后服务,及时排解顾客在使用商品时遇到的难题,消除顾客可能的不满情绪从而获得顾客的信任,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巩固并发展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创新品牌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优化服务理念,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国产品要真正树立海外品牌形象就要在服务方面大做文章,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供极富人性化的服务。
(5) 营销本土化战略。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创新要求实施“本土化”品牌创新经营战略,在海外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尊重本土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和谐相处,避免引起本地社会的误解和不满。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使用本土社会资源,不仅能拉动本土经济发展,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可以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产品形象的美化。通过对固定的本地营销运营商的关系维护,降低企业海外市场营销运营成本,保证中国产品海外市场销售进度,可谓一举两得。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参加当地的公益事业,努力回馈当地社会,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以此创新优化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
4 结 语
每一种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产品,不论其价值大小、品牌知名度高低都代表着中国产品的整体形象,不能因为个人的短期私利就损害了中国产品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形象,一个优质的品牌建立起来不易,维护起来更难。尽管目前中国品牌距离世界品牌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培育并等待一个品牌长大、成熟,让中国产品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生命。中国产品海外品牌形象的提升是所有中国企业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品牌的生命力很脆弱,它必须要靠坚持不懈的创新来发展,要靠日复一日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相信有中华儿女的智慧和耐心,中国终将会由制造大国成为品牌强国,中国产品的海外品牌形象也一定会登上世界品牌的巅峰。中国产品的海外品牌发展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笔者注意到,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已经面临了来自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宏观调控落到实处、行业竞争白热化等一系列内困外窘的直接冲击,出口走势扑朔迷离。笔者担心,以今年的广交会为分水岭,我国家电企业如果继续以追求规模化利润和价格竞争策略为主要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今后的出口业务将面临崩盘危机。
困境暗流涌动
一位广东的家电企业海外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今年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企业从未像今年这样明显感觉到来自全球和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对家电出口的直接影响。由于成本上涨导致产品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弱,同时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手段都大致相同,许多企业往往为了争夺一些关键订单而直接在价格上进行血拼,一些企业拿到的海外订单根本不赚钱,只为走量。
当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开始落地,许多家电企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对企业发展支撑的重要性。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之下,许多行业和产品的出口已经取消了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少数产品甚至还被加收关税。而以家电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尽管现阶段仍然享受着13%的退税政策,但仍然面临着被降低或取消的危险境地。同时,受宏观调控影响,国家紧缩银根之后对于家电制造企业的资金周转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费用激增,导致经营管理费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目前,一直依赖来料加工和贴牌定制为主导的中国家电企业出口业务,在本质上还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海外扩张模式,受行业环境和全球经济走势的波动影响,极容易陷入发展困境。这种模式只能赚取制造环节的微薄利润,却无法分享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销售、品牌增值等环节的巨大利润,最终则是陷入重复加工和低层次加工的狭隘化怪圈中。企业一旦遭遇资金链断裂,或者外商订单的断流后,便迅速走向倒闭的境地,根本无法建立起企业在综合实力、品牌号召力、市场网络拉力等方面的抗衡资源。
总体来看,我国家电企业近年来出口业务遭遇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拥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北美市场下滑严重,严重拖累了中国制造伙伴的加工业务量。而现阶段,中国家电海外主战场就在欧美等主要地区;另一方面,受国家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法规调整影响,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激增,中国家电产品参与海外竞争的优势弱化,依托价格优势获取订单的实力减弱。一要面临来自欧美等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等中高端市场上的挤压,另要面临来自印度、越南等价格成本更低廉的新兴加工制造基地的挑战。
笔者以为,这实际上折射出我国家电企业海外竞争整体优势的衰退和减弱。目前,包括海尔、美的、格力、创维、TCL、长虹等国内家电巨头在内,其出口业务半数以上均为贴牌加工,贴牌加工占据了总量的50%甚至更多,以自主品牌实施海外营销的数量非常少,一些品牌的自主销售还处于小批量亏损化的状态。而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就是贴牌加工,受海外商家需求和订单数量波动的影响极大,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影响更大。一旦遭遇海外买家的退货、停止合作或倒闭,这些企业随之也将面临死亡的威胁。来自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报道显示,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这轮危机也给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加工贴牌企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导致数万家中小企业关门歇业。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家电企业出口受外力影响极大,一旦遭遇经济增长下滑、需求增长放慢,或进口国的技术、贸易壁垒提升,企业就直接面临业绩下滑的问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家电企业还未在海外市场建立起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没能在前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一定的竞争力。
发展模式之痛
当年,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中选择贴牌合作模式,主要原因还在于这种模式先期投入少、订单数量大、经营风险相对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企业由于盲目扩张产能带来过剩压力之际,还能为企业获取加工制造环节的利润。当然,这种优势主要存在于企业间竞争不充分、市场尚处于快速发展之际。
实际上,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许多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发展的新蓝海之际,这种以低成本运营获取加工制造环节利润的模式,已经无法支撑我国家电企业在海外的长久扩张,并且出现了诸多弊端。
企业参与海外竞争模式的高度接近,导致企业间的较量都局限在价格的较量上。而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国内企业在海外扩张中不仅丢失了中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还要为一些利润薄的订单刺刀见红,让许多外资同行坐享高端之利。
毫不夸张地说,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海外出口都是以国家出口退税为盈利和保本的前提。一旦国家对出口退税作出任何调整,都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现阶段,一些企业在海外实施的自主品牌发展、营销网络布局、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支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的应对能力。近年来,TCL、格力、美的、海尔、创维、春兰、厦华、创维等行业领头羊纷纷都迈出海外建厂的第一步,但由于受到投资周期长、海外风险大、市场环境不熟悉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海外工厂尚处于组装阶段,还无法完成全线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建设、市场网络的铺设等工作需要时间和资源的双重投入,许多国内企业的自主式海外扩张停滞不前。而前期TCL以资本手段完成了对德国和法国两地彩电企业的并购也遭遇并购难题无法继续推进,又给许多家电企业在海外的资本并购敲响警钟。
显然,一直以来,许多家电企业的出口都是如履薄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期内的快速波动,将许多企业的海外业务拖入亏损边缘。包括空调、彩电、冰箱等产品的出口,多年来受市场竞争压力大,以及海外买家比价、议价能力的提高,一直徘徊在亏损与微利的边缘地带。格兰仕副总裁俞尧昌早在多年前就跟媒体抱怨,海外市场利润率低得很,不足5%。显然,连格兰仕这样的海外市场规模化巨头的利润都少得可怜,更不用说一些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今年的广交会期间,许多家电企业的产品报价演绎出多种版本,从最初的以美元为主的报价单到以美元、英镑、欧元、人民币等多种形式的报价单,就算是美元的报价单,有效期也从半年变成了30天或者10天。
此外,笔者还观察到,近年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些中小家电企业的制造水平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它们通过降低运营成本、管理费用等手段,制造出价格更低的产品,直接对一些大企业的出口业绩和订单造成不小的冲击,还扰乱了大企业在海外市场转型的步伐。自去年开始,我国彩电企业的出口就出现了大面积下滑,长虹、TCL、创维、夏华等几大出口巨头的下滑速度惊人,出现了一半以上的业绩下滑。而同期一些珠三角的中小企业的彩电出口业务却出现批量增长。同时,近年来随着空调市场洗牌接近尾声,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又冒出一批中小空调企业主攻海外市场。由于家电产品本身的技术门槛较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低、经营费用少,空调出口价格比大企业的还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对一些大型家电企业的海外出口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还直接关系到这些家电企业在海外转型的成败。
海外转型艰难
可以肯定的是,家电企业今后的海外市场扩张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型,而转型方向和手段却是丰富多样的。
今年以来,一大批家电企业都对媒体表示,正在积极寻求突围海外市场困局的有效手段。比如在产品结构上,减少低价产品的竞争,开始转向环保新冷媒、直流变频、健康等中高端精品等。在结算模式上,为避免美元结算造成的汇率损失,转换成人民币或欧元等结算。在市场开发重点上,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重心将从欧美逐步转向中东、非洲等地。种种变化,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内家电企业突围的决心和举动。
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手段过于零乱,缺乏整体的协调和统一规划,同时面对海外市场的瞬息万变,国内企业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企业在今年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量减利少不可避免。最可怕的还是如何突破转型怪圈,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7
量增利减压力大
今年,许多家电企业的海外发展特别是出口都颇为艰难。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积累,中国家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主动来中国寻找合作的商家也在不断增多,许多国内企业不出国门,只要参加每年两次的广交会,都可以获得不错的订单。
然而,海外买家却越来越精明。一方面,他们对于中国企业十分了解,常会出人意料地将成本与利润同时摆到卖家的面前,只让卖家赚少量利润。另一方面,他们还会经常利用中国同行间的竞争关系,相互对比压价,坐收渔利。同时,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工艺、技术性的要求也在提高。
除了海外买家的成熟,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壁垒和法规也在不断规范。特别是今年欧盟全面实施“双绿”指令,让众多国内家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增。除了直接采用新标准带来的材料成本增加,还要面对转换过程中的内耗、管理费用增加。而且欧盟此举还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国的纷纷效仿,国内企业预期压力倍增。
此外,今年国内家电环境也日趋严峻。铜、铝、塑料等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直接带动了我国家电企业的运营成本上涨。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上采取了涨价的方式化解成本压力。而海外市场一旦涨价,必然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以及海外买家的强力抵制。此外,自去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汇率的波动对家电企业原本并不充裕的利润也造成挤压。
竞争优势在减退
我国家电企业实施海外扩展的初衷很简单。一方面发挥企业剩余产能的价值,有效实现规模化效益。另一方面,避开国内市场的价格恶战,转而在价格竞争并不激烈的海外市场寻找利润。
随着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加速升级,许多企业蜂拥走向海外。有的企业定位全球市场,坚持自有品牌的打造;有的企业寻求短期利益,为海外买家进行OEM、ODM合作,获取利润;还有少数企业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非常规手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搅乱市场秩序,还损害了我国家电的整体形象,更给自身的发展埋下祸根。无一例外,这些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多采取了以价格为突破口、以批量销售为支撑,保持微利运行的竞争手段。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正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尽管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操作,但在管理水平、人员平均效率方面长期低水平运作,无法满足更大的规模化效益。许多企业的规模化完全是建立在人员同比扩张的基础上。珠三角民工荒的提前爆发,折射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再。另一方面,我国家电企业产品多年来依靠模仿和借鉴,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获得发展,但受制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的技术含量、工艺、设计均没有显著提升,我国的家电产品多年来一直是满足中低端市场的需要,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极低,经营利润居低不涨,竞争优势逐渐淡化。
发展前景堪忧
尽管一些企业通过OEM业务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但发展根基不牢,企业自主定位和战略缺失,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而一些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虽然能保证较丰厚的利润,但对于我国家电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仍然偏低趋弱,短期内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和份额,投入产出不协调。
同时,我国家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不强。许多企业面对高成本、贸易技术壁垒等风险,既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也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要么停止合作、要么亏损交易,发展手段缺乏。
篇8
“全球顶级女式时装拖鞋生产企业”、“全球每年新增3000万用户”、15万双的日产量、“平均每10个美国人就有一人穿宝峰拖鞋”、沃尔玛全球供应商、迪斯尼全球合作伙伴……当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的时候,福建宝峰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宝峰),这个中国时装拖鞋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个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奇迹。
福建宝峰企业集团现已拥有泉州宝峰鞋业有限公司、泉州宝鑫合成革有限公司、福建宝峰轻工有限公司、宝峰国内事业部、宝峰发泡厂等企业,涉及材料、设计、制造、包装等上下游各个环节,形成了以时装拖鞋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宝峰具有5000万双以上的生产能力,每天有15万双拖鞋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30多个国家的鞋类市场,目前在欧美主流市场已经占据了主导性核心地位,即使在质量监管十分严格的欧盟市场,宝峰的产品也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中国市场受阻,却在海外市场获得了突破
但是,1989年宝峰进入中国市场时业绩却并不让人满意。当时,宝峰刚刚转型进入时装拖鞋行业,运营能力、团队经验都不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国内当时尚未成熟的商业贸易机制也制约了宝峰的发展。在其他企业风光无限的时候,宝峰却默默无闻。
但是,宝峰的长处,就是其懂得换个视角,做一些改变。宝峰知道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需要有独特的战略视角,才能突出重围。
郑六和是宝峰董事长,对于海外市场,他曾经在企业内部会议上提到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当时有进出口贸易公司和海外客商和宝峰合作的意向。
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营销团队,甚至连资金积累也近乎为零。就这样,郑六和带着一个没有海外市场经营经验又没有国内市场基础的企业,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能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了向海外进军的第一步。
没有研发能力,宝峰在贸易过程中自己摸索,最初是完全照抄客户的样品,之后是仿制贸易商的样稿,最后是自己尝试着开发设计。到现在,宝峰已经和全球主要市场的各大商业贸易公司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进行贸易的同时,还进行生产技术、研发趋势的交流和探讨。2005年,宝峰成立了中国国内唯一的拖鞋研究中心,这一中心存储着全球各个人种、各个民族的近万种脚型和鞋楦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据此了解全球各地人们的穿着习惯和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以做出最适合穿着和各种功能需求的鞋样设计。
刚刚进军海外市场时,宝峰的营销完全依赖进出口贸易公司,甚至有时企业内部的生产协调还需要贸易公司派人协助。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就无法发展壮大,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郑六和要求员工虚心向海外客商学习,与此同时,他还不断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送到大学商学院学习。如今的宝峰已经拥有了一支优秀的营销管理团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宝峰:中国企业的海外乌托邦
寻求与大型零售商合作以壮大企业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声势,是宝峰惯用做法。郑六和说:“都是去‘求’的,全都是不对等谈判。”如今的宝峰已经成为沃尔玛的全球合作伙伴。不过当初和沃尔玛谈判的时候,情况却是“沃尔玛从来不和你谈采购价格,只说自己认为的价格是多少”。
宝峰在确定自身的定位之前,找顶级合作伙伴合作做的都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买卖。宝峰为“迎娶”沃尔玛,不但按照沃尔玛的要求全面改进生产线,不惜为此投入数千万元,郑六和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亲赴美国谈判。凭借诚恳的态度以及超出竞争对手的优越条件,宝峰终于让沃尔玛放下身价与之合作。沃尔玛中国区事务主管说:“我们的目标是采购既符合沃尔玛要求又能够盈利的产品,既然宝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那为什么不与宝峰合作?”
宝峰为了保持并快速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强势品牌,广泛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以积累宝贵的经验与资源,通过合作赢得竞争。在与沃尔玛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后,宝峰还相继与美国的Rocket dog、JCP、Meldisco、Target、Guess、Steva Madden、Nomad,欧洲的Novi、Replay,南非的Woolworths,东南亚的Planet结成伙伴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国际及国内市场。在宝峰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中,一个巨大的商业发展平台正在全面铺开。
宝峰的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经营的重心。在宝峰员工的心目中,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乌托邦。
大象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
在2005年两会期间,仅有两份报纸获准进入两会代表房间,其中之一就是《新华每日电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这家报纸的头版下方,有一条广告:“宝峰鞋业:踏实回家路。”这一广告语可谓是铿锵有力。
经过16年的海外商业之旅后,宝峰终于下定决心要返回魂牵梦扰的中国市场。
低调是一种个性,低调也是一种涵养。宝峰十年磨一剑。16年来,宝峰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从产品研发到生产,从传播推广到终端销售,宝峰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营销架构。在重返中国市场之前,宝峰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2005年年初,郑六和与国内知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合作,委托其为宝峰的中国市场战略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宝峰与国内知名营销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调整宝峰重返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传播策略。
在对国内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后,宝峰为其中国战略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产品品类概念:“彩妆鞋”。“彩妆鞋”既具备了时装鞋的优雅和时尚元素,同时又具有拖鞋穿着的舒适感和随意性,而其在终端的销售价格又在100元以内,中国消费者可以轻松拥有,并与欧美时尚潮流同步。业内分析人士预测,“彩妆鞋”的推出,将在中国鞋业市场上引发一场革命。
篇9
从去年初开始,江淮、长安、海马、双环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悄悄换下了老车标,各自启用了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创意的新标识。尽管这些自主品牌汽车在换标问题上显得非常低调,但却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自主汽车可能迎来一场集体换标行动。果然,在去年12月,先前低调的换标行动被吉利汽车打破沉寂并推向了。吉利汽车在北京召开新闻会,高调宣布:以360万元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新标识,此举在中国汽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换标行动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中国汽车不约而同集体走上换标道路究竟为哪般?
部分自主品牌换标
细数一下发现,从去年初开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先后有双环、江淮、海马、长安等6大汽车品牌更换车标。双环汽车换掉了两个圆圈相连的车标,使用了变形“S”的车标,并运用到新车CEO上;在轻卡领域实力强劲的江淮汽车,推出的江淮瑞鹰SUV不用JAC车标,而采用了全新的“五角星”车标;海马汽车放弃了日本马自达车标,设计出全新的车标,并运用于其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福美来2代身上;长安汽车启用了外型酷似盾牌的新车标,并首先挂在了长安奔奔脸上。
近日,各大网站又传出华晨和长城汽车更换车标的新闻。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曾对外称,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长城将于年中上市的轿车上启用新标识。而对于换车标一事,华晨汽车极力否认,并对外称中华商标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可能轻易更换车标。
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集体换标的现象,部分汽车厂家负责人以及业内人士对此各有看法,并形成了正反鲜明的观点。支持方认为,换标可以提升产品自主品牌形象,对拓展海外市场有一定帮助;而反对方则认为,换标不但是对过去品牌进行否定,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宣传新标,有可能得不偿失。
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换标一事,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之所以要更换标识,是为了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近年来,吉利的海外市场不断拓展,尽管目前吉利汽车的“六个六”标识包涵了如意、吉祥的意思,但并不能代表吉利的企业理念、品质等,也不具有国际性与时代感。
业界人士也普遍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包括标识在内的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必然随之调整。目前,大多数国内汽车企业的标识设计理念老化,以图解式为主,往往过于强调企业的名称、个性特征,与消费者的距离较远。要想进一步抢滩海外市场,国内汽车企业必须树立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体现简单、亲和、时代感、国际潮流。
提升产品形象
中国汽车经过短暂的发展,特别是以奇瑞和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而以华晨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成功出口欧洲后,中国汽车再次向世界汽车展示了自身的实力。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上已形成了“低端、技术含量低”的形象,因而国内汽车企业要彻底转变这一形象,对企业品牌进行重新塑造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换标成为很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提升产品形象的重要途径。
形成产品差异
大部分换标的汽车企业,是为了对一个品牌下的系列车型形成产品差异化,以充分挖掘更多的潜在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长安汽车,为了对微型车与轿车进行严格区分,采用了酷似盾牌的全新自主品牌轿车徽标,并表示今后长安的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将全部采用新标志。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自主品牌轿车奔奔的发展步伐,让奔奔彻底摆脱微货的阴影,对外树立新的品牌形象。又如长城汽车,一直是以SUV和皮卡的形象出现在汽车市场,而为了给即将上市的轿车提供一个良好的形象和发展空间,不让长城轿车上市仍给人越野车、皮卡的联想,所以长城汽车选择了换标举动。
换标是否定过去
对于换标,部分人士持这样的观点:换标就是否定已有品牌价值,一切从头开始,太不值得了。吉利“六个六”的标识已深入国民心,并且“六个六”的标识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已有了很高的品牌价值。如果吉利汽车草率的换下“六个六”标识,相当于从头再来,实在太可惜了。
篇10
“妙妙”虽是贴着自己的品牌在做海外市场,但并不完全是依靠“品牌力驱动”在销售,而是靠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产品力驱动”在销售,是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神韵又兼具现代气息的中国娃娃这个“产品”吸引了海外的消费者。这是“中国元素产品”在玩具领域的成功,而非品牌的成功。“品牌”与“产品”是有区别的,“中国娃娃”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妙妙品牌”满足的是消费者除了“实际需求”以外的一系列情感的、精神的和心灵需求。
然而,妙妙在这几年的海外市场的征战中有三个失误:一是海外市场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单一,没有在海外市场找到一种适合长久战略的模式,比如建立海外战略合作联盟;二是在没有花气力将“产品”向“品牌”提升,导致“产品”有市场占有率,但“品牌”没有“心智占有率”;三是对国内市场的大发展视若无睹,丧失市场机会。
妙妙如今是“开弓没回头箭”,她现在要做的是:一、海外市场维稳;二、国内市场起航。
一、海外市场维稳。虽然“海外销售量已经降到了高峰时期的一半销量”,但是妙妙不会猝死,王云耕也不能对海外市场采取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毕竟已经营了五六年,妙妙在海外还是有一定资源的,就算无法挽回到之前的水平,也会有一个市场的惯性缓冲阶段。所以,王总要让海外市场销售总监于可做好市场防守期的管理,依靠和借助海外的渠道资源和合作伙伴,尽力减缓市场的跌势,为打开国内市场争取时间。
二、国内市场起航。国内市场是终极市场,已无退路。所以,不能贸然采取策略。其实,对于很多行业来讲,只要在中国市场做到主导品牌,也会成为该领域全球市场的主导品牌。而若想在国内市场成为主导品牌,就得从品牌战略来筹划和布局。
1. 制定品牌的战略远景或目标。“中国玩具第一品牌”这个目标和愿景很空泛,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最好的战略就是找到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细分市场,成为该市场的领军者;或者重新切开一个新的产品品类。基于自身发展历程和海外市场的成功积淀,妙妙可以将自己定位为――面向中国儿童的“文化休闲玩具”,帮助中国儿童培育情商和健康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成为与孩子们“无压力交流”的好朋友。
2. 组建全新的充分了解中国玩具市场和儿童消费者群的专业的团队。妙妙现在的团队所提建议和策略均为“碎片化”和“感性”的声音,与职业化精英团队的水准相距甚远,我建议王总成立强大的营销系统组织,包括市场推广部和渠道发展部。
3. 对中国市场做充分的调研分析。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案例中对某些玩具产品和品牌的反馈都基于个人体验和感受。而一个品牌要想打开市场,不做详细专业的市场调研分析是不可妄下论断的,否则有可能毁了企业。所以,妙妙要与专业的市场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的儿童消费者、中国儿童玩具市场竞争做深入研究,为企业的品牌战略找寻市场机会点。
4. 产品创新要更灵活。既然定位成中国儿童文化休闲主题的玩具产品,就在“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宽产品线,针对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开发和完善“具有文化主题”的产品,妙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和搜寻更多经典,以重现和创新的形式开发产品,还可以与其他品牌合作开发文化主题产品。
5. 品牌推广模式要创新。“借助儿童体验中心和影视动漫”和“在网络游戏中植入”等想法,都是妙妙团队的碎片化设想,在当下可能有效,但如果缺乏系统的推广策略,便无法形成合力,也就不会产生有效的结果。所以,妙妙应根据品牌战略目标和国内市场的情况,围绕目标消费者,设计品牌整合推广策略。在此阶段,妙妙的海外市场经历完全能为其在国内市场建立品牌起到“品牌历史”和“品牌背书”的作用,为妙妙的高起点起到辅助作用。
6. 创新渠道拓展模式。玩具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直与文化创意产业互相融合:一是自上而下的“先有动画后有玩具”;或是自下而上的“先有玩具后有动画”。前者以迪士尼为代表,先是电影动画,而后到毛绒玩具,再到手表、饰品、箱包乃至游乐园,几乎无所不包,现已发展成风靡世界的品牌授权商。国内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是如此。后者以美国孩之宝公司的变形金刚为代表,孩之宝公司引进源自日本的变形金刚玩具时,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制造了大型动画“广告”,并制作了席卷全球的《变形金刚》影视作品。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类似“愤怒的小鸟”这样将手机游戏延伸到玩具的模式,已经颠覆了很多传统产业的成功路径。所以,在渠道上要采取“线上”、“线下”及“重点客户直销”策略。“线上”可以网络销售为基础,采用“网络游戏植入”的形式;“线下”采取连锁加盟模式;“重点客户直销”策略则采取一切以目标消费群为目标客户的服务形式,比如面向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和电影院,甚至社区、团委、少工委等机构,与之形成植入或推荐合作模式,全力打通渠道。
上述战略步骤需要有计划地执行。至于“得花多少钱”?完全可以借助近年崛起的私募、风投或天使投资的力量。只要商业发展计划设计得好,完全可以吸引来外来资本,借得一臂之力,我相信凭借“创意产业”加上“祖国未来”的题材,妙妙是可以找到充满信心的投资者的,我对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王云耕不能看到外销下滑的表面现象就决定‘转型’内销,海外市场不能丢!冲动的急转弯,会造成妙妙的现金流断裂,瞬间将妙妙推向死亡边缘。”
制定战略决策,不应该非此即彼,看到海外市场销量直线下滑就要“壮士断腕”,立即转为内销,这并不理智。站在命运的紧要关头,企业更应该冷静――先确保生存,再图谋发展。
虽说妙妙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缩减至高峰时的50%,这 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市场可做,而且目前海外市场是妙妙主要的现金流来源,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立足点。王云耕不能看到外销下滑的表面现象就决定“转型”内销,海外市场不能丢!冲动的急转弯,会造成妙妙的现金流断裂,瞬间将妙妙推向死亡边缘。欧美市场订单严重萎缩是事实,但王云耕有没有深入探究过具体的下滑情况呢?是欧美所有国家和地区市场集体下滑,还是仅部分下滑而个别市场还有增长呢?无论如何,王云耕都应该先扶持成长前景仍不错的海外市场,同时可以把目光放在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图谋开辟新兴市场。再者,还必须在成本管理上设法挖潜,以保证妙妙能维持在盈亏平衡之上。
短期内解决生存问题,并不意味着王云耕不需要为妙妙的长期发展谋划布局。只是,王云耕要从国内市场分一杯羹,需要了解国内玩具行业格局,选择市场切入点,明确战略战术,组织团队、商、渠道资源,同时还需要潜心打造品牌,分区域、分渠道逐步抢占国内市场。这一切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这两三年恰恰需要妙妙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来“哺育”。也就是说,接下来妙妙应该“两条腿走路”,通过继续扶持海外市场,在短期内先确保企业的生存问题;同时在国内市场通过以下妙招,稳健地敲开国内市场的大门。
一、地域上,通过市场调研优先选择几个合适的城市做试点,切忌“头脑发热”,一说做国内市场就大面积做营销推广。
二、渠道上,不要一开始就大举进攻做动漫、开体验店,这些做法成本极高。应先从在儿童游戏中心、亲子乐园、早教机构内做店中店的方式,通过联合营销(joint marketing)进行推广。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通过借势提升妙妙的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三、品牌上,物色一些正打算在国内投放动漫的厂家,进行植入合作。
四、推广上,与知名的儿童杂志、刊物合作,捆绑赠送玩具,在与杂志随刊赠送的光盘中植入产品形象,或者在儿童画报中通过故事形象植入。
五、产品上,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目前,玩具的发展方向是注入科技、娱乐等元素、声光电一体化的动感智能玩具,而静态玩具从长远来看,市场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王云耕应该从创新的角度,改变妙妙产品“静态玩具”的属性。例如,从静态玩具到动态玩具,让娃娃可以做眨眼、摇头、摆手等简单的动作;再到智能玩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识别和孩子做基本交流;最后升级到情感玩具,通过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赋予娃娃更多智能,当娃娃感受到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可以给予安慰,当感受到孩子快乐的时候可以给予微笑,甚至教孩子识数、辨别颜色等,成为孩子真正忠实的“玩伴”。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提醒王云耕,那就是“山寨”和盗版。妙妙研发的“白蛇仙子”一旦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也许不到一个月就会有人拷贝出山寨版的“青蛇姑娘”、“白蛇娘子”,价格还会比妙妙低的多。不计其数的微型厂家就像蟑螂“小强”一样,是根本“打”不过来的。在国内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王云耕还必须考虑如何维护自主品牌的利益。
“王总面临的是产品竞争阶段需要升级的考验,他其实有两个选择:要么‘更便宜’,要么‘不一样’。”
看到这篇案例,让我想起2009年3月,芭比旗舰店在上海淮海路开幕不久,我问一个在迪士尼工作的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店在零售方面,对你们的公主系列玩具会有威胁吗?”他淡淡地回答:“不会。”我笑他未免太狂了些,他说:“这是事实。”
这真的是事实,有关“迪士尼系列产品为什么更吸引人”的讨论从来都不曾停止,答案看起来异彩纷呈,其实归纳一下就两个字:体验。
王总用不着问别人,好好琢磨一下他宝贝女儿的话,便能解开疑问。“自从女儿看过《新白蛇传》后,白蛇仙子这个玩具就一直住在她的心尖儿”。为什么住在心尖儿的不是芭比呢?因为小女孩没有看过“芭比传”。比起芭比,白蛇仙子在小女孩的心里更真实而生动,她熟悉这个“玩具娃娃”说话和走路的样子,喜欢她唱的歌跳的舞,还为她每一次起伏的经历而牵挂。所以,吸引小女孩的,其实不是娃娃的外貌、身材、材质、是否电动、会否眨眼,而是小女孩对“玩具娃娃”全部的想象,而这一切因为电视剧变成了详尽而真实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关注这十年来的国内玩具市场,有一个简单的共同规律:孩子手里钟爱的玩具,都是有一部剧作为背景,让他们无边的想象力得以承载的,像天线宝宝、花园宝宝、奥特曼、变形金刚、水果战宝、芭啦啦小魔仙,以及毫无疑问登上榜首的“喜羊羊家族”。而事实上,每一个十年,都有自己的超级玩偶,对这些玩偶的钟爱,在连续剧的循环播放中不断地被提醒和强化,甚至可以延续人生几十年,米奇家族、哆啦A梦、变形金刚就是其中的典范。
王总面临的是产品竞争阶段需要升级的考验,他其实有两个选择:要么“更便宜”,要么“不一样”。
选择一,“更便宜”。埋头生产高性价比玩具娃娃的,也就是以高于平均水平的质量,用接近或低于平均的价格出售妙妙,企业还要因此有利可图。这可能需要寻求更廉价的材料,更有产出的工艺,更有效率的流程。
选择二,“不一样”。走“商品体验化”道路,建立妙妙在顾客心里的立体感知,以支持妙妙的溢价。这条路如何走?其实在儿童乐园的讨论会中,已经讲得比较全面了。同事们的建议可以归纳成两种具体做法:
第一种做法,小沈关于建立“妙妙体验中心”的建议,是想走策划“常规产品体验活动”之路,与建立主题公园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顾客吸引到从设计、生产、包装、展示和使用的整个流程中,顾客本人参与到体验产品整体价值创造中,这样,顾客对于玩偶产品本身具有更强烈的拥有感和认同,这是持续购买及推荐购买的前提。
然而采纳这个建议,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不断上涨的商铺租金需要现金流的支持;二是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挑选、培训与激励。我认为,第二个挑战才是难点。体验中心就是舞台,工作人员就是演员,只有他们表演得好,体验中心才会像一个迷你游乐园,妙妙才会有高水平的溢价。
妙妙体验中心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微型游乐园,可以是定制中心,也可以是派对中心。案例中提到了前两种,建议考虑第三种。想象一下,妙妙派对中心,有多个不同风格的派对室,配以 2~3小时的派对服务,妙妙会员可以预约付费使用。小朋友们可以邀请自己的伙伴,到派对中心庆祝生日、庆祝自己入学、庆祝自己毕业,派对中心有各种主题的活动策划供参考,包括了游戏、小舞台剧,还提供妙妙的各种产品作为纪念品送给你的小伙伴们,这是多么有趣的体验啊!如果运营成熟后,妙妙派对中心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由妙妙仙子、妙妙王子把活动带到小朋友家里去。
第二种做法,陈晨和小李等同事提到的网游和动画片,是提高妙妙玩偶的感知化的做法,是王总的小女儿会喜欢白蛇仙子的原因。这个做法,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当然,拍个动画片或设计一种网游或早教游戏,只是“提高感知化”的做法中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感知其实可以直接从产品本身入手,苹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的好例子还包括Absolute烈性酒,哈根达斯花式冰淇淋等。
以上两种做法,第二种收效会快一些,第一种做法在时间和地点上是固定的,需要顾客来店才能提供;而第二种方式在地域和时间上几乎不受限制,在体验传递的速度和频度方面显然效果更佳。
面对不进则退的局面,妙妙已别无选择。
王总有一个想法,我明确表示不同意:他认为妙妙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好的娃娃”,而我认为:市场竞争的目的无所谓成为“最好”,而是成为“不一样”!
妙妙,你要勇敢突破自己,做个不一样的娃娃!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王云耕应首先在扩大影响力和培养知名度上下功夫,锦上添花的事情可以暂缓。”
对王云耕而言,不应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新渠道营销模式和多元化产品销售模式的选择上,而应上升到进入中国市场的总体战略层面进行全盘规划,毕竟,战略意图和规划清晰了,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所说的总体战略规划,就是要解决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利用竞争优势,使妙妙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完胜。
首先来看“何时”,也就是说妙妙进入中国市场是否正当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海外玩具市场便陷入低迷状态,妙妙的海外市场销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急速下滑。而中国玩具市场却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海外市场的颓势让妙妙只能选择回归中国背水一战,而国内市场的强劲增长,又让妙妙见到了光明。所以有关“何时”的答案显然易见。只是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王云耕应首先在扩大影响力和培养知名度上下功夫,锦上添花的事情可以暂缓。
其次是“何地”,即妙妙的目标市场在哪里,产品定位是什么,购买决定方是谁。在目前妙妙资金供给有限的条件下,原先5~14岁消费群体的划分还是显得过于宽泛。原来在海外市场妙妙主攻的是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而现在面对同样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同胞,产品定位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王云耕应该根据市场机会和自身竞争优势来决定定位问题。
第三是关于如何充分利用竞争优势。妙妙在产品工艺,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又在研发、设计、生产,以及营销服务上积累了系统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现成可供妙妙利用的竞争优势。比如,妙妙可以考虑在国内市场打“海归牌”和“高品质工艺牌”,定价上接近高端,从而提高妙妙玩具的性价比;这样的定位又有利于将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经营品牌玩具方面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妙妙的运营上。
不过,由于妙妙的管理团队都是代工出身,对市场机会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可能较为有限,所以王云耕不妨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调研,测试白蛇娃娃这类玩具形象在国内市场的“生命力”,并根据市场反应谋划布局。
最后想说说专卖店体验中心、动画片和互动网站。这三种都是不错的营销手段,只是在运用中要考虑它们的各自特点。专卖店体验中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属于我之前所说的可以暂缓的“锦上添花”,或许应该等妙妙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时候再考虑。动画片和互动网站都是极具创意的营销途径,能帮助妙妙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只是在具体运用时必须与妙妙的市场定位紧密联系,因为5岁小朋友与14岁少年对动画片情节的兴趣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而网络互动也是一样的道理。
来自网站的点评精粹
本栏目所有案例都将在“商业评论网”与读者互动讨论,精彩点评将摘录刊登。
吴斌 玛切嘉利(中国)有限公司 市场战略经理:
由于多年的欧洲市场OEM经验,妙妙在欧洲市场发展的战略还是很成功的,所有的STP分析清晰,执行到位,因此她迅速占领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但当回头看国内市场时,显然之前欧洲市场的惯性思维阻碍了她用科学的方法来看这个似乎全新的市场。虽然经验丰富的她很快提出了许多想法,但这些想法基本只能称为是营销计划,根本没有详细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和市场定位,也没有营销实施方案和营销控制方案。没有这些,再好的营销计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执行,高风险。因此,王云耕和他的团队要想在有限的公司能力和资金供给情况下,一战而胜,必须先做好扎实的STP分析和计划、实施和控制,才不至于使豆蔻年华的妙妙成为市场上的过眼云烟。
陈晓军 中国移动广东阳江分公司:
妙妙成功拓展海外的产品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这些人物在国内耳熟能详,不一定能够刺激到国内消费者。进入国内市场,首先要做品类定位,为妙妙设计一个个性鲜明,令儿童喜爱的角色。目前国内众多玩具品牌,都在模仿相同的竞争手段――拍电视卖产品。手法是学会了,但是却根本没有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高度。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大家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来赚钱,不曾考虑产品延续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看到充斥电视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几乎都是拼装型玩具,都是喜好战斗的角色,就连喜羊羊也会用先进的武器和灰太狼斗争了。妙妙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深厚的文化底蕴,由创作团队围绕妙妙打造出令儿童喜爱的故事情节。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上电视上的卡通形象,从而成为卡通消费品的忠实顾客的?想一想芭比、变形金刚、哆啦A梦、史努比你就知道了。
卢运才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儿童体验中心这个点子不错,不过我觉得更适合大学生或者白领,而且角色扮演的道具可不便宜。其实我觉得妙妙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是缺乏创新,产品太单一。说白了妙妙就是在模仿芭比娃娃,没有灵魂的跟随者永远只能捡到行业领先者的残羹剩饭。妙妙要想在中国市场生存下来,光靠“中国风”简直就是没有新意,后继乏力。而且妙妙一直陷在一个狭隘的市场观中无法自拔,为什么玩具就一定只有孩子在玩,成人就不需要玩具吗?看看美国的反斗城玩具吧,其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灵感,只要我们善于去发掘。
李莉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妙妙首先应该回头想想当初开发中国娃娃的初衷是什么,不应该只是外形不同这么简单!鉴于中国国情,我建议中国娃娃应该走教育的路线,可以进行如下探索:1.“活”教材,可以让妙妙出现在纪录片、动画片、图画书里,让妙妙活起来,对儿童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2.主题公园,让妙妙成为模拟的各种职业,为孩子认知社会做启蒙。3.开发其他周边产品,如妙妙点读笔之类的益智玩具。
:
美国人卖变形金刚、日本人卖高达,都有大量的少儿影视作品在打前哨战。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第一部真人版《变形金刚》里有多少孩之宝的广告?而像乐高之类的玩具则在另一个方向上做出了成绩,通过培养动手能力,让从8个月到118岁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玩具的消费对象并不只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