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与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与教育

篇1

美学化教育以“心”为中心,注重体育与艺术的训练,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回归古典接受高雅文化的教化与熏陶,成为野性而又高贵的人,重视内在价值理性的建设;数字化教育以“脑”为中心,注重效率化与普及化,让人类的行为更加经济化与实用化,重视外在工具理性的建设,二者缺一不可构成互补。

当代人类教育片面强调了数字化趋势而轻视了美学化趋势,使人类教育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我看来,电脑与互联网就是新时代的“鸦片”,孩子接触得越早,所受到的不良影响越大,有不少孩子会变得身體、视力变差;信息过量导致过早成熟;心神不定难以静心阅读和思考……在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许多电脑公司的主管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不学电脑的私立小学去上学,乔布斯也不让自己上小学的孩子玩电脑、看电视。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与了解今天起领导教育变革作用的西方教育: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与古罗马,从古希腊与古罗马开始的“博雅教育”就倡导“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优雅”这一伟大的品格。

西方社会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革命”这四百多年的发展以后,国家逐渐进化成了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造就“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家庭教育充满“自由、选择、责任”的价值引导,社会到处都是教堂,充满了教会的教化、启示与心灵的疗伤和灵魂的慰藉,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根本的成功之道。

然而当今的西方文化与西方社会正在越来越沦落成为单向度的技术化统治的物质社会而不能自拔。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工具理性大大压抑了价值理性,教育的“沉沦”已成了全世界共同的问题。

今天的西方教育在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主导下迷失了方向,正在失去“博雅教育”这一情趣主义的高贵的精神内涵,被数字化生存的科技爆炸、信息化泛滥、世俗化浪潮掩盖。电脑、互联网与电子游戏正在使全球青少年越来越成为“空心人”,成为缺少精神深度的“白痴”,成为身体虚弱、心无定力与人格萎缩的“垮掉的一代”,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信仰”这五大关系渐行渐远的疏离,学校与个人更多追求的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教育失去了“神圣感”而变得越来越快餐化、工具化、数字化。

教育应该永远是理想主义的事业,要与社会保持距离并引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学校的风气应该永远是人文主义的、精神的,而社会的风气则是功利主义的、物质的,这一升一降就构成了社会精神文化生态的平衡。

人的成长是从个体的自然属性开始的,首先要让孩子成为自由的自然人。凡是没有亲近大地、亲近自然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少阳光与大地的哺育,身、心、灵的发育都不会健全。事实上,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与游戏给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据美国临床心理治疗专家介绍,美国因上网与电玩成瘾的中学生占8.7%,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我认为互联网的价值一半在建设一半在破坏;一半是进步一半是堕落;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家庭与学校稍不注意,就会毁掉孩子的前程与幸福。

回归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围绕“科学技术本体论”来展开的,倡导的是“工具理性高于价值理性”,“数、理、化”的价值高于“音、体、美”的价值。这种片面价值的发展,使当代社会出现了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于是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并迫使人类提出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

尼采提出了“艺术本体论”的社会发展观,倡导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艺术作为本体价值将超越科学技术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中心。在现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使感性的审美精神找到一条通向心灵的道路,并唤起一种渴望、一种内在的冲动,让美成为现实的种种形式。

正如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说:“我们必须将这片土地由冰冷无情的工厂改造为花园……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头顶出现清透的蓝天,脚下长出茵茵的青草,工人们可以恢复享受四季之美好,博物馆与学校不再是专属于有钱人的消遣,大地之美被重新交还给大众。”

显然,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风险社会,规避风险的一个主要的办法就是要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实现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型。

教育要从“养心”开始,要回归天道、自然、传统、原始、农业社会,倡导“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学习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的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培养“文明人”与“工具人”相结合的人才

整个人类要由“培养工具人”的教育体系转型为“培养文明人与培养工具人”相平衡的教育体系,整个教育体系在学生12岁以前,以“培养文明人”为中心展开,12岁以后,以“培养工具人”为中心展开,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作为教育奋斗的终极目标,这样,个体心胸、境界与格局变大,层次变高,眼界也就开阔了,就能看到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就能把个体的成长同人类的文明进步联系起来,这样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既能享受感性也能享受理性的狂欢,既能充分享受人类的精神文明,又能充分享受人类的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从变“心”开始——从“美”开始,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

篇2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篇3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

G239.2-F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各类移动信息终端逐步取代纸质版书籍,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这对中国传统的出版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促使其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出版转型,以占据新兴的数字化阅读领域。其中,教育出版领域是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之一,其数字化转型也势在必行。然而,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存在重重阻力,需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形成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从而助力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适应。

一、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出版社对于数字化发展存在顾虑

与其他出版领域相比,教育出版领域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教师和学生,客户需求相对固定,虽然在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是纸质版书籍仍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载体,对数字化书籍的应有相对较少,导致教育出版领域的客户需求变动不大,这使得许多出版社对进行数字化改革存在顾虑,缺乏快速变革的动力,大多持观望心理,仅进行小范围或局部的尝试。

2.教育出版的版权维护问题

一直以来,版权问题都是教育出版领域的难点问题,损害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是严厉打击的方面。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盗版活动需要进行印刷、运输等方面的投入,盗版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盗版行为的发生。而数字化书籍,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完成盗版活动,盗版的投入极少,如果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导致出版社的数字教育资源被窃取,损害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就目前的数字化书籍的版权维护而言,其主要的难点在以下方面:一是复制盗版的成本极低,操作简便,导致盗版的实现难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刺激盗版行为的出现;二是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盗版书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网络,造成极为严重的侵权行为;三是网络盗版查处的难度较大,人们可以借助聊天工具、下载工具等多种手段进行盗版资源的传播,查处和禁止的难度大;四是当前国民的版权意识不强,人们习惯于免费下载,对于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问题缺乏关注,无意中成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侵权主体。

3.数字出版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

教育出版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到数字出版物,两者之间的技术跨度极大,现有的出版人才鲜有符合数字出版需要的,这导致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缺乏基础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导致数字教育产品的研发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偏低,影响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目前,针对人才问题,许多出版社采取招聘信息专业人才或外包研发工程等方式解决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但是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对教育出版流程、内容、模式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产品的出版属性受到影响。综上,当前的教育出版领域,复合型人才奇缺,应该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措施,实现对人才素质的提升,满足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改革需要。

4.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不完善

教育出版社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助出版物的销售实现自身的业务盈利,这依赖于合理的商业模式。所以,进行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其核心问题在于商业模式的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为出版社带来相应的利润回报。只有满足此要求,出版社方能集中精力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发展。然而,当前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严重影响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进程。

二、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构建的考虑要素分析

1.数字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所谓数字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是指在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向客户群体提供的教育资源产品和服务,是传统的纸质版书籍的替代品。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满足客户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实现出版社自身的出版获利。与传统的书籍相比,数字化的出版除了考虑产品以外,还侧重对自身服务的提升,通过丰富的教育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实现数字化出版物的价值最大化,达到吸引客户,提升出版销量的目的。

2.教育出版的客户群体需求

毋庸置疑,老师和学生是教育出版的主要客户群体,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构建时,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读,以此为出发点,实现出版社自身的消费目标定位,进而对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形成满足客户群体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自身业务活动的拓展。当今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不断凸显,受到外部环境、自身需求等影响,对教育的数字化出版物的要求也呈现差异化,这就要求出版社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根据教育资源的类型确定主要目标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构建,实现消费市场的有效定位和占有。

3.销售渠道

产品从出版社到客户手中涉及到销售渠道的问题,销售渠道的数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效率,与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数字化模式下,产品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给出版物的销售以更多的分销渠道。,这给出版社带来新的产品销售空间,促使其将销售渠道的确立和完善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通过对网络、通信运营商、实体书销售等渠道的开拓,形成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下的产品销售渠道,为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4.收入分析

目前,教育出版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利,二是版权获利。在数字化背景下,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仅仅是来源获取形式有所差异。

三、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构建策略

1.提高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出版社应该重视对数字教育产品的研发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产品的内容,应该保证产品的内容与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相契合,满足教学活动各阶段的使用要求;二是产品的形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形式的创新,满足老师和学生在不同客户端下的使用需要,降低产品的使用难度,提高操作的便捷程度;三是要求产品具有独创性,这是产品的优势所在,只有确保数字教育产品的独创性,方能够有效的保有客户群体,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构建畅通的多样化分销渠道

当前,教育出版的产品销售以实体销售为主,辅以网络购物销售,该N分销形式是针对实体书进行的。针对数字教育产品,除了常规的销售渠道以外,还应该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在线网络和高校图书馆等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分销渠道,拓展数字教育产品的分销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实现对消费者市场的迅速占有。此外,还可以将产品销售与聊天工具相结合,借助QQ、微信等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应该注意营销方式的规范化。

3.拓展产品的收入形式

当前,教育出版数字化的主要收入内容为产品、服务的销售收入和版权收入,相对单一且局限,应该进行收入形式的拓展。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数字产品与实体书的联系,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卡等进行联合销售,借助实体书拓展数字产品的销量;二是创新数字产品的销售形式,打破图书的整体界限,进行分章节销售,以此增强产品的适应性,拓展客户群体;三是构建多元化的产品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意味着重新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将是一场从“卖书”到“卖服务”的变革,是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升级的产业变革。尽管实现真正的商业赢利还需时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教育出版的收入来源仍将以图书产品为主,但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比重将逐步扩大,预示着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良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怡霏.变化与挑战――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难点探析[J].活力,2012(12):129.

[2]宋茜茜.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及商业模式探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8):71.

[3]胡升华.美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二)[J].出版参考,2013(13):56-57.

[4]刘彤.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应对出版业全球化竞争――中国艺术品印刷第一品牌“雅昌”的制胜之道[J].科技与出版,2012(1):25-27.

[5]刘红,李云雯.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90-94.

篇4

(1)虚拟交互技术。虚拟交互技术产生与20世纪60年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在90年代初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虚拟交互技术属于综合性集成技术,其中包括了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能够实现信息环境的多维化与交互性。当前,虚拟交互技术已经在航天、军事、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虚拟交互技术所具有的特性包括:多感知性,虚拟交互技术中具有的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由于传感技术的限制,当前虚拟交互技术的感知功能并没有涵盖人类全部的感知功能;沉浸性,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所能够感觉到的真实程度就是沉浸性,虚拟环境的最高境界为实现用户难辨真假,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感觉到自己就像是在现实世界中一样;交互性,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及得到的反馈程度。例如,用户对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拿取时,能够感觉到物体的触感、重量,还能够看到物体的移动;构想性,主要指的是可想象的空间,能够对人类的认知范围进行扩展,一方面能够对现实环境进行虚拟;另一方面可以对不存在的环境进行虚拟。

(2)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展示环境中,对自然的交互方式有着必然的需求。同时,数据复杂度、网络资源、数据传递速度等因素对交互内容的精确度与实时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一种简单的、独立的开发框架才能够确保数字化展示系统的适应性与通用性,从而使系统与设备配置之间能够相互适应。虚拟交互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搞空间的交互式应用程序中,整合虚拟现实与认知任务的应用能够使其定向性能得到提高。例如,TOUCH(TelehealthOutreachforUnifiedCommunityHealth)虚拟交互应用程序是一款已经开发完成的交互应用程序,主要是在医学教学中进行应用。这款虚拟交互应用程序能够通过耦合创新与先进技术进行加强学习,通过性能较高的计算与互联网嵌入式技术对现实的环境进行虚拟,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主动学习方面进行体验。在教育与培训中应用虚拟交互技术能够为学习者虚拟真实的环境,让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对现实实践的情况进行安全的替代,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发生危险或者造成损失。让学生能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掌握,避免在未来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相同的错误。数字化展示与虚拟交互技术将虚拟团队中的成员聚集在了一起,通过虚拟互动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工作等,为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提供了平台。对数字化展示与虚拟交互技术所具有的潜在价值进行验证,能够使知识转移的分布式得到有效的提高。

(3)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虚拟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展示设计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应用虚拟交互技术能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商业领域房地产展示或者是历史建筑展示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是等比例缩小模型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建筑进行展示,但是不能够对建筑的体积、环境等进行展示。利用数字化展示设计对建筑进行展示,通过虚拟交互技术媒介能够使观察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地感觉到小区的整体规划以及房间、环境等方面的展示。这种建筑展示方式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得到了应用。此外,在文化遗产建筑的展示过程中利用这种展示方式能够实现与网络传播的结合,可以让游客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建筑进行游览,更好地传播建筑文化。当前,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展示的古建筑主要包括故宫、敦煌等,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对三维场景进行游览;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文字进行实时地交流。

2总结

篇5

【关键词】西部 人文资源 数字化 高校资源

基金项目:受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ZX-25)。中图法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西部地区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民世代相传,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民风、、歌舞音乐、戏曲绘画、各民族口传史记等。“当这些遗产被转化为一种资源和当今社会发生联系,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标志、成为文化产业可开发利用的对象时,才可称之为是一种人文的资源。”[1]因此,对其保护、保存、展示及开发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

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可以预见,未来社会以数字生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激发新的参与互动行为。在“重拾经典、弘扬国粹”的倡导下,对西部地区人文资源的创新式开发需要通过互动平台、网络虚拟、硬件升级、资源共享等的数字化变革手段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充分调动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共享、共进、共荣的强强联合产生出强大推力是加快实现这一数字化变革的最有效捷径。

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人文资源不仅是世界历史人文的教科书,不仅是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开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渗透,更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势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多个国家都已对本国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的整合与推广。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向欧盟的成员国提出建议,希望各成员国能够进一步努力,运用私人力量并资源共享地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工作,并期待通过此项目促进欧洲创意产业的成长。而在我国,由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所担任总指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已经于2008年完成了其对西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梳理、描述、概括与保存,是建国以来在文化领域里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启动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则意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套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网络传播服务模式。

能够看到,目前国内外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人文品牌的树立、人文与数字化的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但大多仍停留在对人文资源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上。针对于调动优势教育资源,共赢式地开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新时代,努力提升西部人文资源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推动人文资源产业创新整合等方面的研究还属少数。

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模式研究

西部是中国人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域,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民俗民风还是自然风光,其资源质量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新兴的本地数字化产业资源以及充裕的高校科研人文储备,如何对其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如何获取产业整合的潜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传播优势宣传与推广本地人文资源、如何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线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1.研究思路

该课题是以地域文化及历史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主线,通过中国人文历史框架分析西部人文资源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地位,挖掘其内涵式基因,对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的进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在研究内容上,着重探讨西部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整合的优势、劣势,其变革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以及总结具有实用价值的西部人文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与内涵式发展路径。课题在遵循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调研解析。与此同时,充分调研当前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力求具有前瞻性地探索和开发出适合于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模式探索

课题研究一方面从深入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入手,系统有效地建立内涵式基因库,整合数字产业,实现二者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发展创新。另一方面,对国内外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辨证分析与思考,通过研究西部人文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因素,研究西部人文资源体系全面数字化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技术方案以及局限性和存在问题,用以指导中国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营销、推广、传播、创新的全面繁荣。课题针对如何运用数字化的独特形式与传播优势突出重点地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这一主题展开,力求达到强化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意识、统一西部人文资源品牌形象、推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战略、制订西部人文资源推广规划、优化西部人文资源发展路径、加强西部人文资源创作创新、提升西部人文资源产业价值的目标。具体措施如: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数据库;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径;构建西部人文资源强势文化品牌;总结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整合的应用规律等。

3.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文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快速发展,汇聚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所立项的科研单位分布为例,所属高校的科学研发项目达40项,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项。由此可见,高校在人文、科研、创新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显著。因此,优质的高校资源必然能够在人文资源数字化的保护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能动性。

首先,高校掌握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知识储备,同时拥有在科研领域进行国际化合作的活跃力量,因此能够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研究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汇聚多学科优势资源,通过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综合科研碰撞出创新灵感。

其次,高校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这里聚集着先进理念、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新生力量的年青一代学术骨干,具有其他科研领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对于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调动西部数字化产业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充分互动,使西部传统的地域文化、旅游、历史、民俗等资源与当今数字化时代接轨,为其注入全新理念与设计元素,实现其数字化的全方位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高校汇聚着国内大量的人文学者,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发展一直比较充分,与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相比,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同新兴科技的结合上具有明显突出的优势。我们应当借助高校人文资源的活水,在充分调动数字化产业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托西部人文资源丰裕的创作背景,提取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库,探索出真正适合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语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将其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培植。因此,应当将西部人文资源与地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势互补,借助高校人才、科技等资源,大力宣传西部人文精神新形象、塑造西部地域文化新名片,为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和具有不可复制市场差异性的营利模式开创先机。

参考文献:

[1].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对话[J].民族艺术,2001,(1).

[2]方李莉.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5.

[3]曹钰.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J].时代文学,2010,9.

篇6

随着图形图像技术发展,相关产业生产当中无纸动画目前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绘制动画,90%以上都是使用flash制作动画。我们在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也逐步与市场接轨,开设数字绘画和多媒体软件教学,实现动画制作无纸化。

通过flash软件学习动画原画课程,制作流程大大缩减,初学学生很容易上手,操作方法简单,能快速看到输出动画结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动画的前期设计课程比如角色设计,传统教学时都使用纸笔绘画,教师范例时学生只能围观,教学效果不理想,绘画材料也相对比较浪费,不环保,工作环境不整洁。使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过程使用手绘板和图形图像软件配合绘画,过程清晰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快速反馈,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借助数字化软件真正实现动画教学无纸化,不仅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毕业学生技能与相关产业专业技术的接轨。

第二,三维动画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是应市场人才需求而调整,目前三维动画占有相当市场比重,在三维动画领域主要涉及游戏、动画和数字特效这样几块,实现的方法就是借助数字化软件。为适应专业人员技能需求,三维动画教学这一块与多媒体就结合得更加紧密了。

在教学中我们把三维动画制作分为三个板块,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在上个部分中已经讨论过关于前期设定课程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课程中数字化应用。3dmax和Maya软件是三维动画软件教学的主要实现工具,通过多媒体软件实现角色或场景道具的三维化,逼真或卡通的材质效果,实现三维角色动画效果活灵活现,还可以实现真实的水、火等特殊效果。

后期合成部分,一般学习AfterEffect软件和PremierePro软件对中期制作内容进行镜头剪辑,增加视觉效果,音效配音合成内容。还借助数字拍摄工具进行实拍与数字制作内容结合教学,比如,在三维软件中制作角色,背景内容则使用摄像机拍摄,最后合成输出。以动画原理和美术知识为基础,软件学习为实现手段的教学方式,最后实现三维动画效果。在软件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讲解枯燥乏味的技术性内容,在很多教学过程中也配合使用到流媒体,也就是借助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动画文件等,讲解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篇7

关键词:数字化;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进入物理课堂。各种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快速得出实验结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数字化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呢?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即硬件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更要有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2.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东西更形象、更逼真、更生动、更容易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数字化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数字化的运用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快速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逼真,效果更佳;数字化仪器的使用可以使一些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实验轻松地解决,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亟须更新

数字化设备刚兴起时,大多数教师都和我一样,会有这样的认识:能用最简单的仪器和最普通的方法将实验做成功,效果就最好,它更加直观,更容易让学生信服。只有当遇到一些常规方法不易测量和不易处理的数据时,我们才想到借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其实不然,我想,如果总是抱着这样一种态度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墨守成规,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想想数字化手段的优势,总是按照固有的思想进行教学,就不会有很好的创新。

2.数字化技术与先进教学思想的有机融合

数字化实验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手段,但它并不代表先进的教学思想。只有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融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更要重视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基于数字化实验技术体现着先进的教学思想,这更有待于更多的教师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它,去适应它。

3.数字化技术培训至关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我发现,许多学校花巨资引进了数字化实验室,但利用率却非常低,有的教师不敢用,有的教师不会用,还有的教师懒得用,数字化仪器几乎成为摆设。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实验室犹如出嫁时才能穿出去的嫁衣。所以说,进行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培训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追求时尚本没有错,错在没有把时尚当作平常。也许,只有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字化技术这一新生事物多看几眼,多用心去想想,而不是用那么守旧,甚至是排斥的眼光去看待它的话,你才会发现它是那么的美,用起来是那么的顺手,它将会成为你的好帮手、好朋友。我坚信,广大一线教师将会越来越喜欢数字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也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

[2]蔡铁权.物理教学论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12.

篇8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种语言的数字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字;文化内涵;特点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出独特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数字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字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这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不相同,所以数字文化在汉民族和维吾尔族文化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需要我们对数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因素的不同,汉民族与维吾尔族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一)汉语数字文化内涵

汉语数字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1.数字六

数字“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秦代就已经崇尚“六”这个数字。自秦以后,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如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六韬”,也称“六略”,汉代有“六言诗”。周代行政区分“六乡”,官制设有“六府”,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的军队称“六军”或“六师”,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等等。古历以天干与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天地四方合称“六合”或“六幽”,连妇女怀孕也称“六甲”(六甲指天干地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据说这六天妇女容易怀孕)。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它与“顺利”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因此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多选择带“6”的日子,像“6日”“16日”“26日”,象征着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如果阴历和阳历都是含有“6”的日子,比如说阳历是6月6日,阴历是五月十六日,那就大吉大利了。

2.数字八

(1)数字“八”是一个双偶数,是一个颇具个性的文化标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久经传送的神话故事。它是赞美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成功人士施展本领、各显神通、创造事业的辉煌。汉语中带“八”的成语比比皆是,如形容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有“八面玲珑”;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各方面条件具备得相当好,办事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有“八面来风”等。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定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组委又定为当天的晚8时,这虽是无意中的巧合,但对于百年奥运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吉祥时刻。

①按照中国的福祸数字学,‘8’是个最为吉祥的数字。‘8’在发音上与‘发’相近,意味着发财致富。祝福国家与人民兴旺、发达。

②2008年8月8日晚8时(即当天的20时),2008、08、08、20的数字和分别是10、8、8、2,这四组和是28,28的数字和是10,最终和是10,寓意十全十美。农历的数字和则是9,九是阳数中的最大数,天长地久、九九归一,台湾统一。

如果若将时间具体定在8点8分8秒,国人会更欢,“2008-88888”。把8分8秒用起来才叫好事做到底。而要将这么多‘8’集在一天内,100年才会有一次,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就碰到此吉日良辰喜时,“2008-88888”,意思是“2008年8月8日8时8分8秒”,含义是“年年发月月发日日发时时发分分发秒秒发”,另外这组共9位的数字寓意中国人的好日子“天长地久”,加上中间的“-”共10位则是祝北京奥运会开得“十全十美”。

3.数字“九”

(1)过去人们常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数字“一”为基数之首,万物之源。数字“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单数,是阳数,象征着极高、极深、极广、极冷等事物的极限,因而“九”就有了特别的文化含义,受人们的喜爱,推崇。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于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天分九层,冬天分九节;天诞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北京北海附近有九龙壁,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的铜钉有9行,每行有9颗;甚至版图也分9州,以形容疆土之辽阔无垠等等,这些都与数字“九”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汉语成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反映了汉民族喜爱使用“九”的习惯,例如:九霄云外,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九五之尊,指的是帝王尊贵的地位;九合一匡,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等。

4.数字“十”

数字“十”在汉语里有“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数字。

“十”为偶数之最,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以“十”为一个周期,而百、千、万乃至无穷这些数字均与十有关,因而“十”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用它代表“天”,有了“极致”的含义。

当今社会上推举十种完美突出的人或事物,如“十大新闻”、“十大名牌”、“十大杰出青年”、“体育十佳”、“十佳金曲”等,都正好是十个。一些带有数字十的成语,如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这些都体现沿用了“十”的“完整”“圆满”“吉祥”的文化内涵。

(二)维吾尔语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在维吾尔语中部分的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体现着维吾尔族独特的数字文化。在这千千万万的数字当中,维吾尔人民特别喜爱使用数字(七)、(九)、(四十)这几个数字,这些简单的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数字(七)

(七)是维吾尔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个数字,自古以来就被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

(1)由于受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影响(七)有了“神圣”的文化色彩。因为《古兰经》对维吾尔文化影响深刻,而它的第一章又是教徒们日常诵念次数最多的一章,而这一章正好有七节经文组成,故有“常念七节”之称。另外,在去世十多年之后,公元644年,奥斯曼作了哈里发,他命令人将《古兰经》字片编成一本,恰好也抄了七部,分送各地。而且根据伊斯兰教义学家的解释,穆斯林向往的天堂位于七重天上,《古兰经》中描写的火狱也为七层。这些都给数字(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会经常出现“七”这个数字,如有的清真寺的台阶是七级,礼拜寺的窗户是七扇,房屋大梁为七根,穆斯林们每隔七天要去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礼拜,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念词要连念七遍,人死后第七天要做一次祭事。

(2)数字“七”既然和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那它自然就有了“保平安”的文化内涵。人死后第7天要办乃孜尔祭奠。维吾尔萨满在进行皮热行巫时,要诵经念咒7遍,用神器在患者身上接触7次,从7个家庭收集7种颜色的布条,挂在有7个枝杈的果树枝上做成神幡。萨满会围绕神幡转7个圈,在7个馕上插7支火烛,从头到脚在患者身上转7次,边转边念咒。在维吾尔族戏剧作品《萨木萨克大叔的欢乐》中,左热汗为了治好萨木萨克大叔的病,跑了七条湖、七眼泉、七条渠,提了七碗水,在七路口拿了七撮土放进七碗水中,用了七种树枝烧开了七碗水,并请来毛拉给丈夫念经祈祷。

维吾尔语中有很多谚语里也含有数字(七),..(不愿去磨坊,结果去了七次)

在这些谚语里的“七”已不仅仅是指代“七”,而是已经引申出了“多”的文化内涵。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七”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七”、崇尚“七”的习俗与他们古老的传统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数字寄托了维吾尔人民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感情,这种数字文化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数字“九”

维吾尔族人民将“九”视为天数,认为它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把它当成自然数的限制,对它倍加推崇。

(1)对“九”的尊崇起源于古代维吾尔人对萨满教的崇拜。古代维吾尔萨满信仰里,“9”代表着“三界”、“四行”、“两个先祖神灵”的集合体。那时的维吾尔人民认为“世界是由九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把“九”看成是上天赐予的数字。

(2)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上。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历的九月要封斋。在提亲时,南方准备的见面礼中通常要有九个馕(也可以是五个或者七个)。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有“过九九”的婚礼仪式。即“求婚九次”、“婚后第九日新郎去拜见女方父母”、“男方的彩礼要有九套衣服、九只羊、九斤油、九升米、九桌水果等”这样的讲究,希望婚后的日子美好、幸福。在婚礼等庆典上的祝福中也包含有数字“九”,例如:

(祝你们幸福美满)

(3)在维吾尔谚语或谜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崇尚“九”的习惯,例如: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此外,一些地名中也包含着数字“九”。例如

(喀什一佛教遗址)

(巴楚县古城址)

3.数字(四十)

在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数字(四十)有着神圣的地位,与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数字“四十”有着“圆满、完美”的文化象征内涵,维吾尔族人民也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维吾尔民间普遍存在着崇奉“四十”的习俗。在“过满月”时,在请来的客人中要有四十个未满七岁的孩子,主人要准备四十个小馕发给来做客的小朋友,小孩子们拿上馕后要和妈妈来到摇床钱向婴儿说祝词。还有人去世后家人要服丧40天,这40天里不许娱乐,不剃须发,满40天要举行四十日祭,即四十日纳孜尔。在这些民俗中,“四十”早已突破了数字的限制,而是象征着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的“完美和圆满”。

(2)数字“四十”还体现了“美丽、美好”的象征意义。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多,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维吾尔族女孩常把她们的头发梳成四十根小辫。“四十”在这里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以及对数字“四十”的喜爱。

这些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语数字文化体现出的特点

从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数字文化各有特点。从维吾尔语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正因为有了宗教、神话、迷信等的影响,维吾尔族崇尚、喜爱数字“七”、“九”“四十”才尤为明显。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一)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不同点

1.汉语中有吉利数字的说法,而维吾尔语中没有这一说法。汉民族很多时候崇尚、喜欢使用双数,如数字“六”表示“吉祥如意、顺利”,“十”表示圆满之意。汉民族在选择婚期时,要选择双数。婚庆时,装饰物、“喜字”、洞房的摆设、贺礼也都是如此。选择庆典吉日也常取逢双的日子。而这一切正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应。维吾尔族则多以单数为吉祥数,这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维吾尔族人民认为真主只有一个,为了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他们偏爱、崇尚单数。单数和维吾尔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2.数字“七”因为谐音是“去”,这对于汉民族来说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有些时候也不排斥“七”,如有些汉族同志在选择楼层时往往喜欢选择七楼,有“七上八下”这一说法,一些想要高升做官的人想方设法买七楼。而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七”则是一个备受尊敬和崇拜的数字。数字“七”在维吾尔族人民眼中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极富伊斯兰教文化色彩。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相同点

对于数字“九”的推崇,两个民族有其相同的一面,都视它为尊贵数、吉祥数。有学者认为,突厥语言中“九”这个数字所蕴含的“吉祥”、“幸福”、“数之极限”等文化附加含义起源于古代,有可能源于华夏族的文化观念,亦或是不同民族的相同心理使然。现在,汉语数字九谐音“久”,常常表示的是长久的文化含义。在维吾尔语里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

结语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现象或数字的语义内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涉及面广,文化内涵很深,民族差异甚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充实、更新,在文化交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3]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数字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5,(2).

[5]王小平、候汉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6]陈子涵、马静.语种吉利数字的分析对比[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6).

[7]王珍.从维吾尔语谚语看其文化内涵[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2004(2).

[8]华锦木.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9]闫丽萍.语言数字禁忌文化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篇9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工程能力

数控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主干专业,各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但多数培养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沈阳工程学院根据专业招生生源的特点,结合本校在典型企业的就业现状及发展规划,确定了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的“金领”人才,数控机床加工与零件编程是核心技能之一,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为主干专业课程,具体的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数控机床加工的高级操作能力,能够加工中等复杂零件;具有中等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能力,能够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和主流型号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

以就业为人才培养出发点,调研典型机械制造企业,按照企业的生产实践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培养学生。以企业实践过程为任务流程,规划了课程群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并构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一、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课程群规划

通过调研学生近五年就业的典型制造型企业和潜在的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技术主管、生产主管座谈,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产品和数控工艺与编程现状,凝炼出企业对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人员的能力需求,结合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应各职业能力需求,制订出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建支撑课程群体系。

制造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岗位能力包括识别工程图纸的能力、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数控工艺的制定能力、数控零件的程序编制能力等。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在专业必修课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整合成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培养典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和加工能力。在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设置数控车(铣)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车(铣)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工艺员鉴定培训、制图员培训、三维建模资格证书培训(UG、SOLIDWORS等系列)等,此类课程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提供相应培训,增加就业资本;选修课程开设模具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等数控加工与编程的拓展课。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分为理论课程内试验、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等部分。专业素质教育方面,为学生课程外自修环节,包括数控车床和铣床的中级工和高级工操作等级证书、制图员证书、三维设计证书、数控工艺员证书、各种省级以上相关竞赛获奖证书、专题讲座等。取得相应相关学科证书的学生将获得学分加分或课程减免的激励,专题讲座既有教师讲座也包括学生讲座。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依据课程体系制定资源建设的总体架构,体系组成上包括课程总览、理论课程、网络课程、课程设计、实验、实训、试题库、考证培训、软件资源、信息交流等模块资源,具体的资源素材重点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作为资源的支撑平台,利用教务处的清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模块为资源库管理平台,进行资源的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和检索使用。

资源库建设首先制定底层素材技术标准、学习情景素材技术标准、元数据技术标准等。资源编目及属性描述需遵循教育部教学资源数据规范,尽量采用精简数据格式的视频和音频格式文件。在建设上采取校企联合方式,与专业实践企业基地密切联系,媒体素材取自企业实践的案例;紧跟企业技术发展趋势,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无缝对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紧跟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制造的大潮,大力发展工程软件资源建设,选择典型的行业工程软件如表2所示。素材建设着重利用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和动画仿真技术,使课程形象直观。

建设途径采取教师自制、学生项目参与、网络下载和企业资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每位教师负责收集对应的资源,资源收集后定期进行评审和定稿。

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编辑软件进行素材编辑处理,保证分辨率和清晰度。加强数字化版权保护意识,利用密码加密的PDF文件代替WORD文本文档素材,利用密码加密的PDF文件代替POWERPOINT课件文档素材;为压缩打包文件设置解压密码;利用视频加密软件对视频进行加密处理,播放时输入密码方可播放;利用水印工具为视频和图片素材添加可见或不可见水印。

参考文献:

[1] 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下):16-20.

[2] 罗红.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9-70,73.

[3] 王海根,马剑.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30-32.

篇10

当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越来越重视,学术界对非遗教育传承方式的论述、各地对非遗教育传承方式的实践研究和经验总结也越来越多[1]。斗门区是珠海市西部行政区域之一,占地面积较大,人口近6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50多所,近5万名学生。斗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蕴藏着较多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如水上婚嫁、竹篾帽少女舞蹈、黄杨曲艺、乾务飘色和腰鼓等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国家立项有2项、省级立项有3项、市级立项有10项、区级立项有6项,共21项。为进一步了解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传承情况,笔者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关注度”、“了解途径”等维度对中小学生传承情况进行重点探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关注度比较低,“经常”、“不时”关注的比例比较低,只占25%,还有45%的学生很少关注或根本没有关注,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明显不足。从学生了解途径来看,学校通过正规的非遗课程实施教育基本没有,学生主要通过数字化媒体了解,占53%,其次是通过身边的人介绍,占27%。可见,数字化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的意义

(一)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目前,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正在减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非常困难。虽然家庭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但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口口相传,不利于非遗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技艺和文化资料的遗失,并且传承的面也很窄;社会教育传承缺乏规范化、经常性的特点,对非遗的传承也很有限[2]。而学校教育传承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编写正规的教育读本,运用固定时间组织实施,并且可以形式多样、全员式进行,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传承和保护。

(二)有利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要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设计开发。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主要是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尊重学习的选择性,而要合理规划校本课程方案,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求分析,也即合理性论证,主要是学校的培养目标、社区发展需要和学生的课程需求等,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论证。二是可能性论证,就是学校可得到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历史传统、社区文化等。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和技艺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各种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在中小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助于学生素质提升,传统技艺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务教育阶段传承的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化的社会记忆,口口相传和单纯的文字记录很难保持原样,会发生变形甚至断裂[3],如果用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媒体作为补充,必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青少年学生又是使用数字化媒体最为活跃的群体,并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校和家庭也为学生提供了使用数字化媒体的平台,这就决定了利用数字化媒体将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下面就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提出一些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传承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一)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非遗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有丰富的操作实例。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信息技术国家课程校本化,用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置换原来的资料,让学生学习操作信息技术的同时,加深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如在“word综合排版”一节当中,把珠海市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的资料作为素材,让学生编辑,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水上婚嫁”内容的了解。

(二)制作非遗网络小游戏

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网络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现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技艺传承和文化展现,可以制作如“闯关”等网络小游戏,将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技艺和展现形式作为闯关的障碍,学生如果想得到积分或闯关成功,就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学习。

(三)组织非遗网络作品制作比赛

为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其中,电脑绘画也是创新大赛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珠海市斗门区在第十一、十二届中小学师生电子作品大赛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科技创新大赛结合起来,要求电脑绘画的制作题材必须是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展示的时候解释作品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参加电脑绘画比赛时,就必须加强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

(四)制作非遗网页和非遗微信平台

在数字化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也积极转变思路和策略,要将数字化媒体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数字化媒体辅助教育教学,数字化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珠海市斗门区在传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既组织编写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也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页和非遗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另外,网页带有的音频、视频资料,直观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和制作技艺,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