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方式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方式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方式分析

篇1

【关键词】采购方式;招标;谈判

近几年,因项目建设和产能提升,企业采购量有所增加,采购工作作为一项直接影响投资、成本的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将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采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采购项目成立后首要工作是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方式既明确了工作的操作程序。不同的采购方式应用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采购方式特点、选择方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采购工作提供参考。

1 采购方式分类

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和其它方式,优缺点如下:

1.1 公开招标

所有符合条件的单位均可参加投标,其优点是竞争最强,择优率高,能较大程度上避免招标中的违法行为,其缺点为程序最复杂、成本最高、费时最长。

1.2 邀请招标

邀请三家以上特定单位参加投标,与公开招标同属招标采购范畴,都有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优缺点雷同但与公开招标相比程度稍弱。

1.3 竞争性谈判

邀请三家以上单位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优点为具有一定竞争性,采购周期短,成本较低,供需双方可充分讨论;缺点为程序没有严格规定,在公开透明方面不如招标,易人为操纵,结果公正性易被质疑,同时谈判人员个人能力对谈判结果影响较大。

1.4 询价

对多家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确定采购对象。可采用传真、电邮等方式报价,只允许一次报价,不得就报价进行谈判。这种采购方式优点显而易见,时间短成本低,但其报价方式易造成泄密,且文件简单,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易产生纠纷。

1.5 单一来源

向唯一供应商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无优点可言,选用这种采购方式必须存在不得不选的理由。因为没有竞争性,卖方处于强势地位,易增加采购成本,谈判中容易滋生索贿受贿现象。

1.6 其它

其它采购方式结合油田实际主要包括内部单位互供和上级部门要求的指定采购。

受物资供应网的限制,油田内企业物资采购基本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其它采购方式有其特殊性,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采购方式有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四种。

2 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结合可选的四种采购方式的特点,从竞争性和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的角度考虑,在优先选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前提下,针对每个采购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采购目的。

2.1 要保证采购方式选择的合规性

必须严格执行各级相关文件规定,按要求上报采购项目申请表,特别是达到一定金额原则上要求进行招标,因故采用其他方式时要说明原因,在取得审批后方可按批准的采购方式开展业务,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变更采购方式。

2.2 项目金额不能作为采购方式选择的唯一指标

油田相关制度要求达到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原则上应进行招标,贯彻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应结合实际,不能以金额作为采购方式选择的唯一指标。首先,要考虑生产需要,影响生产的急需物资,招标耗时长未必能满足生产要求;其次,金额较小的采购项目也不能全部一询了之,比如我单位批量采购金属加工件,预算金额一般8万元左右,可不采用招标方式,但因周边有多家生产企业,投标成本低,供应商响应积极,仍采用了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第三,要结合项目复杂性综合考虑,对项目复杂、标的难于计算的采购项目,即使达到招标的金额要求,但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灵活谈判更有利于实现采购目的;另外部分生产用原料,如纯碱、硫酸等,批量采购有时会达到需招标采购的金额,但对供应商来说,采购量仍较小,吸引力不足,我们曾就此类物资组织招标,但供应商并不响应,而且该类采购项目简单明了,市场价格公开透明,评标的原则也是最低价中标,询价采购更为合理。

2.3 灵活转换采购方式

每种物资的采购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以我单位出口产品包装用木方为例,最初用量少、金额小,供应商为油田改制企业,出于对改制企业的支持,我们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随着用量增加,引入同类企业,改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木方采购价格有所下降。在木方使用中,客户投诉木方有霉变现象,我们对木方含水量提出更高要求,并要求供应商承诺赔偿因木方质量对我厂造成的损失,仅一家供应商敢于承诺,因此选用单一来源方式与该供应商进行谈判采购,确保木方质量、避免客户流失、规避企业风险。通过调整网内供应商,条件成熟时可重新用招标方式采购。

3 采购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邀请招标:一是,招投标文件编制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及与被邀请投标单位之间的沟通较为繁琐,因招标文件漏洞或者投标单位文件编制错误,容易造成招标工作失败;二是,存在领取招标文件、技术交底、现场勘察等时间安排不合理,使投标单位提前相互见面,可能导致串标行为;三是,资格审查工作力度不能放松。我单位在一次阀门邀请招标采购中,本已邀请网内三家供应商投标,后经了解其中一家不久前已控股另一邀请投标单位,因而取消了此次招标,另选合格供应商重新组织招标,网内供应商我们一般认为已审核合格,资格审查容易走过场,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资格审查方面不能放松警惕。

竞争性谈判:一是,谈判操作程序不够严谨。因允许多轮报价,谈判过程的保密性要求更高,我们要求在与一家供应商谈判期间,其他供应商在固定场所等待,但存在供应商违反规定停留于谈判会场附近现象。对谈判最终报价,存在按谈判次序在各供应商最后一轮谈判结束后直接报价,导致谈判顺序靠前的供应商最终报价存在泄漏的可能;二是,谈判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谈判时出现各自为阵,重复谈判现象;三是,谈判人员谈判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谈判人员在谈判中对谈判技巧、谈判策略、谈判节奏把握不到位,容易使谈判陷入僵局,难以取得预期的谈判效果。

询价:一是,目前我们较多采用传真或邮件的方式要求供应商报价,信息泄漏点多。组织询价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不可能是封闭环境,网络病毒盛行,邮件被窃助并不困难,报价信息保密性差;二是,询价文件一般较为简单,往往是一张报价表,技术要求、合同条款等内容不全面,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具体操作中我们出现过这种情况,在询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保质期及合同质保金,供应商传真报价仅写明价格、交货期,对保质期及质保金未做说明,我方视同其默认响应,并通知其以最低价中标,最终在签订合同时该供应商提出其报价基于货到全款付清,若留质保金需要提高报价。纠纷的产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解决,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询价工作失败重来。

单一来源:相比其他采购方式,谈判前标的价格的测算在单一来源采购工作中显得由为重要,掌握了价格范围谈判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该项工作是建立在具有完善的价格信息库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此方面尚有所欠缺,一是,部分采购过的设备有整机价格但配件价格不全,而配件大多是必须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二是,工作缺乏前瞻性,对未采购过但企业可能需要的设备,价格信息平时未进行收集;另外单一来源采购由于没有竞争对手,供应商相对更为强势,谈判的过程更为艰难,谈判人员的谈判技能更为重要,这方面也有待加强。

4 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了解各种采购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分析过去各种采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采购工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

4.1 做好采购计划工作,为采购工作预留足够时间

该项工作是选择采购方式的基础条件之一,采购部门要主动把握企业生产和项目进展情况,对各单位的采购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紧急采购情况发生。一是,防止本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因时间关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二是,避免本可以用密封报价进行询价采购的采用传真、电邮等方式报价;三是,避免因时间紧沟通不充分而导致招投标文件编制不完善;四是有利于分别安排供应商进行领取招标文件、现场勘察等工作避免互相之间提前见面。

4.2 动态管理供应商网络

对不能保证至少有三家合格供应商响应的采购项目进行梳理,清除长期不响应我单位采购项目的供应商,引入新的合格供应商,杜绝出现网内有足够数量供应商却只有一或二家响应采购项目,避免网内供应商原本就不足三家的情况;关注因专有技术等因素长期选用单一来源采购的单位,了解市场上可与其形成竞争的企业或技术成长情况,条件成熟时引入以形成竞争机制;掌握供应商股权变更情况,避免发生互有关联供应商同时参加同一采购项目的情况。总体来说,除特殊情况外每个采购项目在网内能保持四到五家积极响应的合格供应商,更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

4.3 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完善各种采购方式操作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形成制度,防止再犯。对一些细节的问题要引起重视,比如竞争性谈判中限定供应商活动范围使之与会场绝对隔离,最终报价提供便利条件采用密封报价方式等等,要加强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宣讲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评委、谈判代表和供应商不能讲情面,处罚要落到实处,全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纠纷。

4.4 进一步完善价格信息库

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抓不懈。一是,要将价格统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由专人进行信息汇总和更新;二是,在进行设备采购时要求供应商提供配件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明细报价,有利于价格信息的收集;三是,通过信息梳理了解缺失的价格信息并重点收集,在与外界的交流、考察调研中注意收集企业可能需要的设备、材料的价格信息并录入价格信息库,以备不时之需。总的来说,价格信息越准确越全面越有利于采购工作。

篇2

关键词:物资采购;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37-02

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和工具等物资的购买活动,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物资采购环节多、流程长、风险大的实际,必须对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等方式,有效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发现、防御、控制和转移风险,提高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水平。

一、物资采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按风险因素的来源界定,可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两大类:

1.企业物资采购的外因型风险: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损失与威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经济政策、价格变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2)价格风险。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相互串通,抬高价格,使企业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物资跌价引起采购风险。(3)质量风险。采购过程中,由于把关不严,出现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或者出现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产品整体质量。(4)技术风险。在一定时限内,采购的物资由于技术进步或新产品开发周期太短,在短时间内成为落后或淘汰产品,给企业造成损失。(5)欺诈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二是接受对方给付的贷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进行逃逸蒸发。三是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使所需的物资无法保证。四是供应商设置合同陷阱等。

2.企业物资采购的内因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损失和威胁。主要有:(1)计划风险。缺乏市场跟踪调研,对市场变化没有准确判断,采购计划与市场实际出现较大偏离。(2)合同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出现合同条款模糊、权利义务不明确、重点事项不清、缺乏约束性条款等,一旦发生纠纷,缺乏可靠依据,给企业造成损失。(3)验收风险。在验收过程中容易出现在数量上缺斤短两、在质量上以次充好、在品种上货不对路等问题,把关不严,就会出现验收损失。(4)存量风险。没有准确的存量界定规定,造成采购量少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造成生产中断;采购量太多,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形成存储损耗。(5)责任风险。许多风险归根结底是“人”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意识、能力水平和思想素质。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整个物资采购环节,缺乏考虑,把关不严;没有掌握物资采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应对外部一些尔虞我诈的竞争骗局,造成采购损失;采购人员贪图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造成损失等。

二、企业采购风险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任何事物都有风险,采购风险无论是外因型或是内因型归根结底,都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和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规避的。

1.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要从建立完善物资需求提出,到采购计划、合同签订(采购方式、采购渠道、采购价格)、货物运输、产品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通过强化采购策略研究,采取科学、理性的采购方式,加大过程控制等管理措施,实现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堵塞各种漏洞。重点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采购目的。采购的物资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的追求价格最低化,应对所要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在为企业节约资金的同时,保证采购质量。明确供应商资格。订立采购合同前,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便在采购初期就能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明确保证金制度。设立投标保证金,防止投标方在开标后撤回其投标,设立履约保证金,防止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等。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方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情况。

2.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各项专业技能训练,使采购人员掌握物资质量标准和性能,了解物资采购管理基本知识和经济合同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和协调能力;学习财务知识和谈判技巧,提升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物资采购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违法违纪警示教育,用典型的违法违纪采购案例教育物资从业人员识别商业陷阱,提高抵抗商业贿赂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构筑牢固的职业道德防线,做到廉洁采购、依法采购、阳光采购,依法办事。

3.切实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重点要强化管理和监督。首先,建立物资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完善《物资采购业务监督办法》,采取定期开展工作检查、专业化分工、岗位轮换等有效措施,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和签约监督。检查采购招标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权利义务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具备等。其三,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重点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合同签证、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合同执行及信息反馈的审计。依据审查程序和要求,了解采购工作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等情况,通过审计鉴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采购过程有序高效运行。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信息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决策方案的正确度,降低决策风险。信息资料常常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作为采购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与现行的ERP管理模式相结合搜寻、收集各种与风险有关的信息资料,要按照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其次,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为采购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篇3

关键词:材料采购;招投标;存在问题

1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

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1.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属于非限制性竞争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符合招标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适用于大宗材料和定型批量生产的中小型设备。其招标程序如下: 1)招标单位主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包括招标公告、投标者须知、投标格式、合同格式、货物清单、质量标准及必要的的附件。 2)招标公告。 3)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需要时)。 4)发售招标文件。 5)接受投标书。 6)组建评标委员会。 7)公开开标。8)评标委员会评标。9)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10)中标通知书。11)签订合同。

1.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属于有限制竞争招标,是对招标人向已经基本了解或通过征询意见的若干家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材料、设备生产的投标人或他组织经过资格审查后,以投标邀请函的方式直接邀请符合资格的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将采购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供货方式等情况作简要说明,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且投标人的数目应不少于三家。被邀请的单位同意参加投标后,从招标单位获取招标文件,按规定要求进行投标报价。邀请招标一般适用于采购非批量生产的大型复杂机组设备、特殊用途的材料及非标准部件。

2货物采购合同包的划分

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资按实际需求时间分阶段进行招标。每次招标依据物资的性质可以只发一个合同包或分成几个合同包同时招标。划分合同包的原则是,有力于吸引较多的投标单位参加竞争

以达到降低货物价格,保证供货时间和质量的目的。具体应考虑以下因素:

1)有利于投标竞争。按照采购货物金额的大小恰当地分标和分包。若一个合同包划分过大,中小供货商无力问津;反之,划分过小对有实力的供货商又缺少吸引力。

2)协调工程进度与供货时间的关系。分阶段招标的计划应以到货时间满足施工进度计划为条件,综合考虑制造周期、运输、仓储能力等因素。既不能延误施工,也不应过早到货,以免支出过多保管费用及占用建设资金。

3)考虑市场供应情况。应合理预计市场价格的浮动影响合理分阶段、分批采购。

4)考虑资金计划。依据建设资金的到位计划和周转计划,合理地进行分次采购招标。

3 问题分析

3.1自行招标过程中的问题

1)以工期紧为借口不招标或设法规避招标。有些招标人故意拖延材料设备采购,然后以程序复杂、运行时间长会影响工程正常进行为借口,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等民主形式,决定不进行公开招标而采取直接议标采购或甲控乙供等形式来达到规避招标、降解责任之目的。

2)以产品质量与服务可靠性为托辞指定品牌。材料设备自行采购招标中指定材料设备品牌的现象十分普遍,招标人常常在其招标文件中并不列出产品相关技术参数与要求,而直接标明“限定选择×××品牌材料设备”,从而排斥了其它品牌材料设备的竞争。

3)以民主表决形式代替招标文件评标办法。有些招标人制定的评标办法是“评标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中标人”,而没有具体的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典型的“拍脑袋”法,主观臆断现象严重,其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科学性。

4)以开放竞争为幌子默许以他人名义投标。一些招标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以开放自由竞争为幌子,无视法规要求,默许无资质的潜在投标人借他人资质或直接以他人名义参与投标竞争,这种放纵违规行为助长了“串标”、“围标”现象的滋生蔓延,从而扰乱了正常的采购招标市场秩序。

3.2委托招标中的问题

1)以项目要求高为名设置招标报名高门槛。委托招标机构进行的招标多以公开招标为主。有些招标人为达到排斥某些“不中意”潜在投标人而暗保“意中人”的目的,明示机构在招标公告中按高标准、高要求设置一些无必要但为“不中意”投标申请人难以跨越的采购投标报名高门槛,大大削弱了采购招标的竞争性。

2)以公开为由透露有关招投标及评标信息。有的招标人因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出于自身目的,以招标应该公开透明为由,向与己关联的潜在投标人透露了有关招投标的相关信息,如参加投标单位数量、名称,甚至是评标和定标细节,严重违反了现行相关法规的规定。

3)以业务为诱饵授意机构搞暗箱操作。有些招标人以许诺委托招标业务为诱饵,授意机构按其意图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如操纵评委产生过程并暗示招标人意图,按“意中人”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并制订相应的评标原则和打分办法,以保证“意中人”中标。

4)以评委会负责人身份评价投标、左右结局。公开招标都在有形招投标市场进行,其评标委员会组建时一般会推荐招标人为评委并担当评标委员会的负责人,评标过程中另有所图的招标人评委经常会毫无顾忌地对各投标人及其投标文件作出“引导性”评价,并伴有倾向性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结果,造成采购招标程序合法、实不公正的非正常结局。

4 原因剖析

4.1法制观念缺乏,思想认识肤浅

当前,很多招标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仅仅靠实践积累与借鉴,明显反映出了招标人法制观念的缺乏和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此外,相关人员思想认识肤浅,对法律法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没有意识到采购运作是受法律法规制约的,而认为招标只是采购意图的实现方式,采购人可以主宰招标。

4.2 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招标采购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由于采购资金主要为国有资金,或采购项目为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项目,故应优先体现社会效益,但现实中招标人往往特别强调采购招标的经济效益,以节约资金作为考核招标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忽视了招标采购所涉及的社会效益。

4.3 难拒利益诱惑,人员素质不高

招投标各阶段、各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潜在或显在的诱惑,而现在从事采购工作的多为来自其它部门的分流人员,普遍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务素质不太高,有的甚至缺少职业操守,抵挡不住诱惑的投机分子就会伺机而动。

4.4 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出现真空

虽然我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以及发改委27号令等配套规章已陆续出台实施,但还没有细则来规范招标人每个招标环节上的操作行为。例如变更新增材料设备达到招标规模标准并不招标,而签证给乙方自行直接采购,缺乏规章制约,也无人监管。而自主招标的监管则出现了真空,目前行政监督部门因职责不明,人力财力不足,难以延伸监督到每个招标人的各工作环节,有的环节如报名资格条件与招标文件的审定,以及评委会的组建等就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

5对策探析

5.1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首先要对招标人进行全面、仔细、有针对性的宣传学习与贯彻培训。必须改变过去“会议加自学”的学习方式,而应采用“政治业绩”加“继续教育学分”制,即依照不同的法律法规分别设定相应学分,每个采购招标相关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部以上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取得合格学分,使之成为业绩评价、胜任考核以及凭分奖惩的依据之一,以此来调动大家深入、扎实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大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法制意识。

5.2 倡导社会效益优先,力争经济效益最佳

使用国有资金或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项目的采购活动,理应充分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大力倡导社会效益优先,切实理顺社会效益与单位或部门效益的关系,当二者效益关系相背时,招标人应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放在小集体利益之上。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考虑采购

招投标当事各方的正当权益,力争在采购招标中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样既可有效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又能促进其健康科学发展。

5.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抵诱抗蚀能力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政治、文化、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不断提高采购招投标管理水平,就要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竞聘择优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材料设备采购工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实施定期专业技能培训、现行法规的继续学习以及不定期的防腐倡廉警示教育,以此来增强招标人员抵挡诱惑、抗击腐蚀的免疫能力。

5.4 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有效监控招标全程

制度的不完善容易产生监管盲点及盲区,是问题的频发点和高发地。因此,进一步完善采购招投标监督与管理的规章制度,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不仅要有原则性法律法规作指导,还要有可行的操作细则,更应有切实的执法督查。目前应当针对招标人自行招标的状况,出台招标人自行招标管理规定来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完善自行招标报备制度来掌握自行招标动态,建立过程监督检查机制来督导采购招标活动。此外,为防范监管出现真空,还需要对采购招投标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促进招标采购全过程段段透明运行、环环阳光操作。

篇4

【关键词】 施工材料 采购 经济风险

在工程建设中,设备材料是最基本、最必要的资源之一。材料设备采购是建筑材料由流通领域进入施工领域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物资质量和价格的关键工序。因此,对材料设备采购的经济风险分析和采取一定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强化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筑企业要想能够很好的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要规范材料设备采购行为,强化采购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剧增。建筑企业面临着低价中标的压力。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企业必须不断降低工程成本。然而材料设备的采购既能够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而且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比较大。企业为了增加积累,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通过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来提高效益。

1.2强化企业材料设备采购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分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资采购的行为被局限于固定的计划模式,这种计划模式是具有指令性的。而且主要生产资料通过采购指标进行分配。物资采购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物资价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目录价,物料来源的渠道单一,物资部门根据每年的施工任务申请采购的指标。物资需求和供给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施工企业所要购买的材料品种和数量都增多了;很大程度的丰富了生产资料,逐步形成了买方的市场。建筑企业物资部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行,所承担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只是保证供应即可,还要想办法降低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强化节约成本的意识。

1.3材料设备采购具有选择供货商的决策权,容易出现个别消极腐败现象,如人情采购、吃回扣、暗箱操作等。因此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是加强物资队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物资部门加强自身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内部强化素质、外部树立形象。

2.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经济风险分析

将采购的经济风险因素分为三种:成本、质量和到场时间,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2.1成本风险

采购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采购的本身会发生各种费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成本。同时采购的行为还会对工程项目的其他部分的开支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成本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资金变动、价格波动、围标串标、仓储成本增支、预付款。

2.1.1资金变动风险

资金变动风险指的是设备、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因为某些设备或者材料采购的周期过长,由于意外的损失或者汇率的变化,用于采购的资金在采购过程中因此而导致的风险。

2.1.2价格波动风险

钢铁、铜材、地材、水泥等材料的市场价格随着技术改造项目中铜材及合金材料等使用量较大,它们的价格会因此产生波动,导致采购成本发生变动,进而造成成本风险。

2.1.3围标、串标风险

部分投标企业私底下商量决定都投同一个标,并且事先确定某一企业投高标,另一个企业投低标,从而私底下确定哪个企业中标,或者多个投标企业事先自己组织了投标,根据自行投标的结果来确定哪个企业中标。以上的这些行为即是围标。串标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投标单位虽然表面上各自独立的投标,但是实际上却是私底下商议,协商投标,即不管哪个单位中标,都由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共享中标的利益。

2.1.4仓储成本增支风险

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材料一般都是实时到达施工现场,但是为了应对材料提前到达现场的情况,施工单位要预留一定的仓储空间来存放材料。如果采购时发生较大的错误,使得大量的采购材料提前到达施工现场,就会造成仓储成本增加的风险。

2.1.5预付款风险

预付款是指采购单位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购货合同,并且向供货单位预先支付一定的购货款项。这种购货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2.2到场时间风险

如果采购的设备、材料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送达施工现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根据实践经验,将到场时间风险分为制造延期风险、运输风险、进度变更风险、设计方递延风险四种。

2.2.1制造延期风险

制造延期即是指供货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给采购单位提供购买的材料,因而不能根据采购合同所规定的时间提供货物。造成工程施工的中断或者短时间的等待,从而使工程的实际进度比计划的进度要慢,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延误。

2.2.2运输风险

设备或材料从交货地运往施工现场的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而影响材料的运输安全以及延误运输时间的风险即是运输风险。

2.2.3进度变更风险

采购的进度应根据工程总体进度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如果工程项目进度发生了变更,但是采购行为没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会造成采购来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交货时间与工程施工需要的时间发生冲突。为了使采购行为与工程施工需要发生冲突后所产生的损失达到最小,采购部门应该根据工程总体进度对采购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

2.2.4设计方递延风险

在工程设计阶段,如果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业主就有可能会要求重新修改设计方案。这样的话既增加了设计单位的工作量,使设计工期延长,又会增加采购部门的采购时间和工作量。

2.3质量风险

一般而言,质量风险与供货商的信誉有比较大的关联。如果供货商的信誉好的话,那么他所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如果供货商的信誉一般或者比较差的话,那么他所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容易发生质量问题,从而引起质量风险。

3.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对策

3.1从采购周期的长短考虑

因为市场所提供的采购材料、设备数量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导致了较大差别的采购周期,有的物资甚至一年只订货1-2次。对于不同的采购周期要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对于采购周期长的物资,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对物资的总体需求量,进行预测方式的采购;对于采购周期短的物资,通过采购的实际需求计划进行指导采购。

3.2从价值的角度考虑

材料、设备从价值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种:高价值、中价值、低价值。对于不同价值的物资采用的采购策略不能完全一样。因为它们对库存资金占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高价值的物资:通常采用按需订货的原则。因为此类物资一旦积压,库存资金的占用就会明显的增加,从而影响了流动资金的使用。

中价值的物资:采用最小批量的原则。目的是为了降低每次采购的成本。采购部门在制定最小批量的同时,要考虑由均衡生产所产生的常规消耗了。

低价值的物资:采用固定批量或者经济批量原则。因为此类物资的存储对库存的占用资金的影响比较小。确定批量大小的时候要考虑物资消耗的速度和采购成本之间的平衡。

3.3从供应商的角度考虑

物资采购过程中面对供应商的分类固定的和临时的两种。其中固定供应商是保证生产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重要的因素。因为他所提供的物资采购占企业总采购量的大部分。

总结

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采购活动作为项目增值的重要部分,对建筑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企业若想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材料、设备采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伟,赵振宇.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23-25.

[2] 张卫东,王向群,宋爱东.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

篇5

关键词:装备采购;采购方式;招标

中图分类号:F2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15-02

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指装备采购机构根据相关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和标准选定装备采购项目合同订立方式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当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和不科学的做法,规范统一选择装备采购方式行为,已经成为一项现实的需求。

一、装备采购方式种类及其特点

装备采购方式是指装备采购部门使用装备采购经费采购装备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法定的采购形式。国外国防采办中,在优先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装备采办的同时,还根据装备项目的具体特点普遍采用了两阶段招标、两步招标法、邀请招标、谈判签订合同、征求建议书、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采办。我军《装备采购条例》规定,为了促进装备采购的有效竞争,满足不同类型装备的采购需求,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总装备部认可的其他装备采购方式来完成装备采购任务[1]。

公开招标是通过公开采购信息,广泛邀请承制单位,形成公开竞争,最终实现获取质优价廉的装备目的的采购方式和途径。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有助于开展竞争,打破垄断,促使承制单位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为此,这种方式一直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采购方式被世界主要国家所推崇,是外军普遍提倡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如美军规定除《联邦采办条例》特别要求以外,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商。公开招标在其公开程度、竞争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着招标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保密性差等缺点。

邀请招标方式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招标的规范性、公平性等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开招标的不足;但其竞争程度远远不能与公开招标相比拟。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采购对象的性质或采购情势的要求,招标采购方式并非实现装备采购经济有效性目标的最佳方式,必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采购既能体现竞争,又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规范性不够强。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非竞争性的装备采购方式,易造成承制单位抬价、阻碍技术进步、产生不公平交易等现象,而且评审过程难以控制,人为操作性大,易造成市场机制失效,使装备采购部门处于不利地位,影响采购效益,因而,一般在严格符合条件并经上级装备采购部门审批以后才可以实施。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国外国防采办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中,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运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询价采购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邀请报价的承制单位数量应至少有三家,而且只允许承制单位提供一个不得更改的报价。询价采购明显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其规范性、程序性相对较差。

由于装备采购的每个项目各不相同,还有其他一些适合的采购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等,因此为了适应装备采购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要,《装备采购条例》规定,经总装备部批准还可以灵活采用其他装备采购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其他采购方式有很多,但只有经总装备部认定的方式才可以用于装备采购。

二、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意义

规范对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管理,可以克服和减少随意性,从制度上确保推进和开展竞争性采购,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交付进度,提高装备质量。

1.推进装备采购的竞争水平[2]

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高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规范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积极运用竞争性订立方式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企业积极性,把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在国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之上,以实现装备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世界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了采购方式审定制度,强制推行竞争性采购。因此,加强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的重要途径。

2.提高装备采购的法治化进程

当前,装备采购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的观念和行为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和根除,有意、无意规避竞争,以及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应用不规范,有意选择竞争程度较小的采购方式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建立规范、统一的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标准和方法,对规范装备采购工作行为,避免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将产生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提高装备采购行为的法治化进程。

3.向政府采购制度看齐

装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畴。政府采购相关工作行为、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和多方的监督;尤其其采购方式的确定已经受到严格的法律管制,任何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组织实施采购工作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针对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采购秩序,实现“阳光工程”的目标。因此,为在装备采购工作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精神,应加强装备采购方式科学选择。

三、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实现路径

1.采购信息,平等授予采购机会

装备采购信息,如装备名称、型号、图号,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交付时间,战技指标、关键技术,承制单位信息、采购部门信息,采购合同文本等,几乎都可能涉及到军事秘密。因此,为了维护国防安全,必须做好装备采购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装备采购信息最关键的把握点。

但是,不能以保密为借口而规避进行公开招标等竞争性采购方式,不能以保密作为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唯一“准星”。对于采购军选民用类产品,除军队部门信息(如采购单位、交付单位等)外,其他信息均可按非保密信息处理,可进行公开,以吸引更多的承制单位的参加;对于采购军队专用装备,涉及装备总体、主要分系统及含技术的配套件等产品采购信息为保密信息,可以只向符合相应保密资质的承制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装备采购信息密级程度积极进行去密和降密处理,降低装备采购信息的获取成本,最大程度地吸引广大潜在承制单位参与到装备采购市场中来。

2.统一判定标准,创造平等遴选规则[3]

影响装备采购方式的因素较多,并且各装备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为避免在制度上遗留规避竞争的漏洞,应对各影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判定标准、方法给予统一规范,并尽可能实现准确的量化管理。装备采购方式主要由保密要求、采购金额、采购时限、承制单位数量、装备通用性、配套或服务一致性等要素确定。结合实际,参照国内外具体做法,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方法进行选定装备采购方式。

第一,密级程度。对于无法处理的装备采购信息只能选择公开招标以外的装备采购方式。

第二,合同金额。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在法律中要求政府或军队的不同部门,对各种装备采购方式适用的项目经费限额范围给予专门的规定,建立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项目经费计算标准。

第三,承制单位数量。竞争必须有相应的市场主体环境,即数量较多的、具备资格条件的承制单位。因此,承制单位数量也是一个制约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使用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四,采购时限要求。采购时限即采购项目所允许的合同订立时间也成为一个制约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之一。采购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合同订立时间不同;装备采购项目不同,所需要的生产周期、交付时间要求不同。采购时限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采购时限=(装备交付时间-装备采购年度计划下达时间)-合同履行时间(按装备生产周期计算)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公告日到开标日,至少保留20个工作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投标人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投标书。因此,采购时限允许的项目方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订立合同。

第五,装备的通用性。通用性强的装备,承制单位较多,货源充足,价格较为稳定,适合采用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管理规定》明确,采用公开招标、询价采购方式订立装备采购合同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通用性一般是指各军兵种通用,或军民通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合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的项目大部分为军选民用产品。因此,通用性按照军选民用市场情况确定。即凡在民品市场中有多家生产的产品就可认为满足“通用性强”的条件。

3.严格规范程序,保证公平选择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是规范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重要手段。装备采购方式选择可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首先,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在拟制装备采购年度计划草案前,应组织领导、专家及负责人员对项目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装备采购方式建议。其次,装备采购计划部门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组织专家对装备采购方式建议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检查业务部门对各要素分析的准确性,法规、判定标准执行情况,提出的采购方式建议的合理性等内容。再次,通过审查的,装备采购主管机关应组织专家,并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对装备采购方式方案进行审核。对于需调整采购方式的,依法作出装备采购方式修改决定;批准下达执行;经审核无异议的,及时批准下达。

此外,还需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关,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和职责,从而加强对采购方式选择的审批监督,以确保全军各级装备采购部门按照法规要求正确选择、使用采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魏刚,艾克武.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81-182.

篇6

一、单一来源采购公务用车有悖于法律规定

2004年12月,我国某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受采购人的委托,分别采购一批蓝鸟智尊小轿车、通用别克旅行车、广州本田雅阁、丰田花冠轿车等不同种类的公务用车,总采购数量高达200辆,采购主体所选择的政府采购方式为单一来源。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供应商总共有四家,分别来自该省市的某汽车销售公司、汽车贸易公司、汽车产品开发公司等。在政府采购信息公示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第七天,该省的一家供应商某汽车服务公司以书面的形式向采购主体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该质疑供应商将质疑书和采购信息的公示内容给笔者所在的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发来传真,咨询某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采购行为是否合法。从前述基本案情中显示,本次巨额公务用车采购项目和采购数量,政府采购中心全部是通过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进行的,且明确指定了品牌和供应商。笔者认为,采购主体的政府采购行为是有悖于我国《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内容。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九条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提出一些基本管理要求,主要是规定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1.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坚持本法第三条规定的“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开展采购活动。单一来源采购是政府采购方式之一,尽管有其特殊性和缺乏竞争,但仍然要尽可能地遵循这些原则。2.保证采购质量。政府采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履行行政事务的效果,因此,保证采购质量非常重要。虽然单一来源采购供货渠道单一但也要考虑采购产品的质量,否则实行单一来源政府采购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3.价格合理。单一来源采购虽然缺乏竞争性,但也要按照物有所值原则与供应商进行协商,本着互利原则,合理确定成交价格。

我们从质疑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来看,四家被选定的单一来源供应商,均非当地的直接生产厂家,也非产品的唯一提供者,而是属于经营、销售各种款式、不同价位的汽车贸易公司或销售公司。在确定这四家公司作为政府采购对象的供应商的同时,采购主体也就剥夺了其它经营同种类采购对象的供应商的公平竞争权。采购主体所选择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类似于直接采购,它是指达到了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但所购商品的来源渠道单一,或属专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采购项目的后续扩充和发生了不可预见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等情况。这种采购方式的最主要特点是没有竞争性。正是由于单一来源采购具有直接采购、没有竞争的特点,使单一来源采购只能同唯一的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也就是说,采购活动处于一对一和非常隐蔽的状态,且采购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这种采购方式的交易过程中,是最容易滋生各种不规范行为和腐败行为。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从法律上对这种采购方式的使用规定严格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例如采取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等其它采购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我们从质疑供应商提供的资料来看,某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未曾获得合法批准。但实践中,获得政府采购活动主管部门的批准或者说获得行政许可,并非很困难。许多政府采购项目往往在争议发生后或者在采购项目达成后,再来进行手续上的弥补和完善。我们判断所选择的采购方式是否合法,关键还是需要从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

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采购主体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三)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在符合前述三种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具体来说,其一是采购的项目只有唯一的制造商和产品提供者。我们从质疑供应商所提供的证据材料来看,政府采购中心选择的四家供应商不是唯一政府采购对象的提供者,也不是该省唯一能够提供政府采购对象的销售者。况且,据质疑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采购主体选择的销售供应商在该省至少有十家以上,由此可见,本次单一来源供应商不是本次采购项目唯一的产品提供者。其二是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这种情形是正常因素或非归因于采购人,不能或来不及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从基本案情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情形也不适用于本案。其三,就政府采购合同而言,在原供应商替换或扩充货物或者服务的情况下,更换供应商会造成不兼容或不一致的困难,不能保证与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同样,本案的公务用车采购项目也不符合这一种情形。

根据上述,显而易见,某省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指定四家供应商作为不同汽车的单一来源提供者,是不符合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任何一种法定情形。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遵循本法规定的原则,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和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采购。由于采购主体所实施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没有公布采购成交价格信息,我们无从获悉本次采购项目所达成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

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所存在的法律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实施两年多来,政府采购公务用车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的,这一情形在政府采购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尽管许多汽车制造商和商对每次的政府采购行为都有许多的质疑和投诉,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责任条款,故实践中的很多争议往往是不了了之。虽然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了不同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适用条件和情形,但几乎都没有规定违反这些适用条件和情形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或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规则,谁违反了,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作为我们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应该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行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可以这样行为,应该这样行为,不应该这样行为,前一种是授权性法律规范,后二种行为规范为义务性法律规范。法律后果我们也称法律责任,是社会成员违反义务性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结果或称法律责任。很遗憾的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只有义务性法律规范,却没有法律后果的强制性条款。虽然这部法律规定了适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条件和程序,但政府采购当事人尤其是采购主体不遵循这些条件和程序,违反了这些义务性的行为规范,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在现行法律中还完全是空白。我们从《政府采购法》第八章法律责任这一节的所有条款里,寻找不到前述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的行为所应承担相对应法律责任的任何内容。根据责任法定、处罚法定的基本法律原则,如果违法行为没有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那么,尽管实践中存在违反政府采购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由于法无明文规定,我们也不能追究违法行为人的相应法律责任。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分析前述案件中采购主体所选择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主体所采取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不符合我国《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任何一种法定情形,在没有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情形下,采购主体违反义务性行为规范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是,《政府采购法》第八章法律责任这一节的所有条款里,同样寻找不到任何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也就是说,尽管法律规定选择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必须符合法定情形和条件之一,但我们如果没有考虑法定情形而任意进行确定采购方式,也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采购主体只要经过行政许可,而不管行政主体这种许可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不论是采购主体还是行政主体,都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为法无明文规定。由于违法行为没有法律责任条款,前述案件中的违法行为人不论质疑供应商怎么样去质疑和投诉,采购主体仍然能够安然无恙。

篇7

(一)材料品种繁多工

程材料种类繁多,按其对工程实体构成的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的大小、使用周期等,可大致分为主要生产性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外加剂、钢绞线、钢筋网、锚具、支座等),周转性材料(如钢模板、支架、木材、电料等),辅材料(如柴油、氧气乙炔、电焊条、铁丝、工具、机具配件、安全劳保等),特殊性材料(如火工品、水、电等)。

(二)货源广泛、价格影响因素多

如今国内市场供应渠道十分广阔,同类产品有许多厂家生产以及众多的商。其质量因不同品牌各不相同,价格也因不同区域、不同订货数量、不同交货方式、不同付款条件会有极大变化。给物资部门在供货商选择、采购方式择优上带来极大挑战。

(三)价格变化频繁

工程材料如钢材、水泥、钢筋网、电料等侧重于市场结构,受供需关系波动影响较大,价格变化频繁,极大增加了物资部门招标或询价的工作量。

(四)采购主体效益背反

建筑工程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成本、进度、质量”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每个参权单位都是一个采购主体,往往彼此相互矛盾。如此一来,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甚至内部各主管部室都会提出不同要求,使得物资采购常常纠缠于三者的矛盾中。

二、传统采办存在的优缺点

(一)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是由需方提出采购招标条件和合同要求,由许多供货商同时投标报价,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适用于一些单价相对固定的且具备开标条件的物资,如外加剂、锚具、支座等。通过招标,需方能够获得价格更为合理、条件更为优惠的物资供应,然而因工程材料的复杂性,也存在如下问题:

1、招标采购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程单位常因急需组织货源,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也常因对供应商考察不够,造成服务滞后、质量不满足要求等各种问题。

2、可能产生串通投标。投标者通过串通,提高报价,或招标者忽略品牌、质量、产地等影响因素,通过邀请招标方式刻意突出某供货商单价优势,使其最终中标。

(二)非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是指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之外的方式取得货物、工程、服务所采用的采购方式,通常采用的主要有议价采购、询价采购、直接采购和定点采购。非招标采购主要针对紧急采购、采购来源单一或部分不具备开标条件的物资。

1、议价采购:是指基于专利或特定条件,与个别供应商进行恰谈的采购。买卖双方面对面地讨价还价,所以被称为议价。议价采购可有效节省时间,减少失误,增加弹性,发展互惠关系。其缺点在于供应商数量受限,无法获得最新资讯,竞争力度不足,技术难以改进,单价谈判困难,也容易在一定程度滋生现象等。

2、询价采购:也称“货比三家”,是指采购组织向国内外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然后在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中标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询价采购较招标采购,程序相对简单,费用也较低,可有效吸引供应商参加,但也更容易滋生现象。

3、直接采购:在特定的采购环境下,不进行竞争而直接签订合同的采购方式。直接采购主要适用于一些采购来源单一的物资,如水、电、炸药、燃油等。

4、定点采购:通过招标确定定点供应商,期限基本上是一年。定点采购工作量较轻,效率较高。其缺点在于市场竞争力差,价格难以掌控,主要适用于紧急采购一些零星材料(如机具配件等),以满足工程急需。

三、创新采购方法,探索“战略框架式采购”

(一)战略框架式采购概念及适用范围

战略框架式采购(以下简称框架采购)是物资战略采购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质就是物资采购部门在现有供应商网络的基础上,运用价格分析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某种类别物资的供应商以及供货价格或价格公式,根据实际需求数量直接向中标供应商下达订单的采购方式。框架采购适用于那些整体用量大,需求周期分散,品种规格繁多然技术要求变化相对较小的物资,如钢材、水泥、钢绞线、钢筋网、电线电缆、小型机具、五金工具等。

(二)框架采购优势分析

框架采购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采购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采购方法,这种方式在工程材料采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1、框架采购通过招标方式可选择一些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业绩、产品价格、信誉、服务等方面较为优秀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供货框架协议。由于供应商相对固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上有了可靠的保证,最重要的是由于形成了规模化采购,订货价格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如在对五金工具实施采购过程中,框架采购可通过提供战略采购合作意向使得五金工具较传统询价采购方式在采购规模上容易获得较大折扣。

2、框架采购运用价格分析法,揭开供应商定价方法及成本结构的面纱,不仅规避了招标采购中串通投标的现象,更加使得单价调整公式化。例如,笔者在安徽池青九快速通道项目的钢绞线采购过程中,将单价规定为“本旬沙钢82b优质线材挂牌价+加工及运杂费(含生产成本、运装费、税金、管理费等)”,再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加工及运杂费最低的合格供应商,实际采购单价则可通过“中标暂定价+挂牌价差值”计算得出。

3、框架采购一次招标,多次受用。简化了采购流程,缩减了采购周期,从而更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四、框架采购实施过程控制

(一)前期管理

采购的前期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规划的制定、采购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的建立、采购组织机构的成立等。框架采购的前期管理应依托相关管理制度及业主相关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使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二)确定范围

框架采购的范围应依托材料需求总量计划及各类物资的特点,在充分考虑产品性能及技术要求后制定。一般工程材料根据其不同的生产特点、价格影响因素、使用特点、适用范围等可按如下表1实施分类招标采购:表1常用桥隧工程材料分类框架

(三)优选供应商

强化准入门槛,严格审核供应商的相关资质性文件,仔细考察供应商的垫资能力,加强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建立优秀供应商名册及备用合格供应商名册。

(四)做好采购价格与成本分析

综合运用采购价格分析、价值分析等采购技巧,权衡“成本、进度、质量”三大基本要素,使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化、最优化。充分考虑采购需求量,付款情况,采购价格及价格调整方案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确立框架采购合同模式。对于采购价格波动较小、采购规格数量相对明确的物资(如变电设施、隧道工程风水管用阀门、暖通设备、防水材料、机泵、钢筋机具等),适宜采用固定价合同;对于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如钢材、钢筋网、钢绞线、电线电缆等),适宜采用暂定价协议,并采用价格分析手段规定价格调整公式;对于采购规格数量难以明确的小型物资(如电动工具、劳保用品、五金工具等),可签订框架意向采购协议,约定常用型号单价,当采购物资不在协议标的物内时,原合同人自动转为意向合作伙伴,采购方可通过市场询价作为谈判手段约束供方(或取上下型号价中间值)。

(五)实施招标

招标文件的编制应由各部室共同参与论证、制定、评审。框架采购范围内物资品种的增多也使评标工作难度加大,要反复计算综合采购成本才能确定中标单位。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采购 决策 不确定性 竞争合作

[分类号]F713.36

1 引言

电子商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缩短交易时间,扩大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最优化。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交易额)超过35000亿元,同比增长48.5%。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高速稳定增长,采购行为已成为企业的重大战略。电子采购(E―procurement)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如何采用新兴的电子商务技术,进行采购流程的创新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目前,电子采购的相关研究不足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电子采购活动按采购机制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一对一谈判采购(网上谈判系统,包括谈判支持系统和自动谈判系统);一买多卖采购(包括网上询价、电子招投标、电子反向拍卖);一卖多买采购(目录价、电子拍卖);多买多卖采购(电子市场,包括垂直电子市场、水平电子市场以及混合电子市场);有无第三方中介机构或交易平台采购。针对一买多卖的电子采购活动及其相关的决策支持,国内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市场、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博弈、拍卖、决策等理论与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基本假设经济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会合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最大化期望效用。但是这种假设与人们的实际经济行为相去甚远。因为人们在实际决策时,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特别是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问题日益突出,决策的不确定性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决策的不确定性问题必须加强信息的披露和偏好的沟通,因此应当研究如何设计相应的激励易机制,促进供应商与采购方的竞争性合作从而最终实现双赢。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现有的电子交易机制,针对交易市场中大多数情况是供大于求,交易过程以买方为主导的现实情况,重点分析电子招投标、电子谈判和电子拍卖等交易机制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对电子交易机制进行创新设计。

2 电子采购机制比较分析

奉节主要分析比较电子招投标、电子谈判和电子拍卖这三种由采购方发起并控制的竞争性电子交易机制特点。

2.1 电子招投标

招标采购机制因为具有公平竞争性而成为政府采购和公共采购较为常用的一种依法交易方式,并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推广,电子招投标(亦称网上招投标)日益成为采购活动的一种重要模式。2010年1月,财政部办公厅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2010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财办库[2009]17号文件),以便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该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进程,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做好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衔接,使政府采购活动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电子招投标,其基本规则是招标人在完成招标前的准备后,即可在网上电子招标公告。各投标人根据公告电子申请参与竞标。招标人必须对拟投标人所提供的企业资质、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等多方面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投标人被允许以电子方式密封标书单轮竞标。招标人在之前公告中约定的开标时间统一开标,评标最优者或标价最低者中标,中标结果公示期满无异议则招标方与中标者按中标标书约定内容签订合同。每个投标人的占优策略是根据共同知识和私有信息对招标合同进行估值,同时参考分析其他投标人可能的出价,根据估算的中标概率来投标。中标者的净收益是他的全部收益减去他所支付的所有成本,其他投标人则没有经济收益。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在现有的招投标机制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交易双方的信息交互有限,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不对称问题;投标人密封投标、单轮竞标、同时开标,中标者“赢者诅咒”现象难以根除,在投标竞争激烈时容易出现串谋舞弊行为。评标体系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评标规则缺乏严谨,在投标、评标、定标过程中可能出现“暗箱操作”。评标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不发达,法制不健全,法律法规滞后,各项审计监督不力,从而因“经济寻租”成本较低可能导致“行贿受贿”现象屡禁不止。“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机制亟待设计和提出。

2.2 电子拍卖

拍卖由于过程容易实现自动化,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应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招投标也属于拍卖,是密封一阶拍卖。只是招投标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拍卖采购的规范交易方式,而更多的电子拍卖机制尚处于探索尝试之中。电子拍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动化处理过程和公平竞争。其中,电子反向拍卖已成为重要的电子采购工具之一。Beall等学者对电子反向拍卖的定义是:电子反向拍卖是一种在线实时竞标的动态拍卖,它是在一个采购组织与一组经预审合格的供应商之间进行的。这些相互竞标的供应商,无论谁中标,均可按采购方的采购标书提供满意的货物或服务。而且在采购标书中,采购方应明确定义相关事项如设计、质量、数量、交货期以及其他有关条款和条件。电子反向拍卖自FreeMarkets公司1995年首次创新成功尝试,从2000年起在国外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宗政府采购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等领域。众多供应商参与投标竞争有效地减少采购成本,公开竞标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供货商之间非接触性平等竞争,更广的采购范围、更短的采购时间使交易过程更加有效。据不完全统计:运用电子反向拍卖,通常能够取得5%-40%的总成本节约,典型的采购成本下降范围是10%-20%。这将极大地降低采购开支。

然而,电子反向拍卖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招投标采购决策中最重要的评标环节“串谋舞弊”问题,但电子反向拍卖不提供讨价还价功能,支持的是输赢型交易,属于零和博弈,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电子交易需求。现实中的各供应商大多存在着相对于采购方信息不对称的私有信息,由于我国对企业或供应商的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因此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供应商希望能够通过采购方设计的合理机制来激励供应商更多地披露私有信息以便有效地识别

和区分供应商类型。再者,采购方所提出的采购需求方案是以采购方已经掌握的供应商市场不完全信息和采购方已经确定的采购需求(可能是不完全的)所提出的,但由于部分具有竞争潜力的供应商拥有某些尚未披露的隐性竞争优势,例如在资金、信用、市场、技术、服务、人员、节能以及绿色环保等某些方面拥有占优的独特资源或技术,那么客观上这些供应商就会要求采购方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不断地显示隐性优势来提高中标率。在这里之所以用“不断”一词是因为根据拍卖理论,供应商只要比第二占优投标者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即可保证中标,因此如果供应商是理性的话就不必显示其他的隐性优势。只有通过多轮次的竞争,在其他投标者的竞争压力下,供应商为了获得或保持相对第一占优地位,才会将更多的隐性优势信息逐渐地显示出来。在拍卖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实践中,更多的拍卖机制诸如多属性拍卖、多维拍卖、多单元拍卖、序贯拍卖和双向拍卖等纷纷被创新设计应用。综合分析不同的拍卖机制,笔者认为各拍卖机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交易条件。在具体的交易情境下,只有选择适合的拍卖机制或者组合若干交易机制才能有效地完成交易活动。

2.3 电子谈判

在采购过程中,无论是电子招投标还是电子拍卖,采购方与供应商的信息交互都十分有限,交易双方难以有效地协商谈判并基于双方偏好约束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为减小信息的不对称性,应加强信息的双向互动。谈判能够协调交易双方的兴趣偏好差异,重视合作关系和创造价值。电子谈判系统无疑是基于网络进行信息交互传递的最好工具之一。电子谈判系统通过提供辅助谈判平台可以为局中人提供较强的交互能力,并应用各种建模和群决策等技术方法提供谈判过程与谈判解的支持。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就开辟了电子谈判支持的相关研究。电子谈判系统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一对一谈判支持,发展到一对多、多对多的谈判支持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谈判。目前电子谈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谈判支持系统和自动谈判系统两方面。而电子拍卖从理论角度也可归属于一种特殊的自动谈判。谈判机制按谈判解的不同可被分成两类:分配式谈判和集成式谈判。分配式谈判基于立场,一方收益建立在他方损失上,是输赢型谈判,一对一谈判和电子反向拍卖即属于此类;而集成式谈判则强调谈判过程中协调各方兴趣创造价值,结局可能实现共赢。分配式谈判的结构化程度高,技术上容易实现,但谈判周期长。谈判难度大。集成式谈判的电子化要应用较多的网络通信技术,对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技术实现难度大。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正在经历着一个从产品、技术到服务的转变。重视客户的特殊要求,满足个性化需要,将成为未来电子交易的主流。目前电子集成式谈判尚不多见。

3 竞争性多阶段组合式电子采购机制设计

本节将针对不确定电子采购集成电子招投标、电子谈判和电子拍卖等交易机制的优点,设计提出一个新机制:竞争性多阶段组合式电子采购机制。该机制将有助于实现采购方与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性集成式谈判。

第一阶段为公开单轮电子密封招投标。单轮电子密封招投标阶段的实施目的是发现合格供应商。在此阶段首先由采购方根据采购需求,经评审专家审议通过,发出电子采购公告。采购方在采购公告中需对采购标的基本参数配置诸如交易数量、质量标准、成交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时间、运输包装要求以及各项其他服务要求等明确定义,并对评标方案细则予以明确规定并作为附件与采购公告同时公布。对采购公告感兴趣的供应商可以免费下载或向采购方索取采购公告电子文案,该电子文件应当包含全部基本的采购需求参数配置和评标方案细则描述。申请参与竞标的潜在供应商需经采购方资格验审合格后方才能够被允许参加竞标。参加竞标的供应商必须根据采购公告要求,同时考虑私有信息和评标方案细则选择可能获胜的投标策略进行单轮密封电子投标。

在首轮采购公告中约定的开标时间交易系统统一公开开标,由采购方与评审专家共同依据事先所公布的评标方案审议评价首轮密封投标书。这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情况一:单轮密封电子投标即选中唯一满意中标人。如果仅有唯一投标人完全符合采购公告要求,而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方案均与该方案相差甚远,采购方限于时间因素的制约而不能提供其他投标人方案优化的机会,或者考虑到即使提供给其他投标人机会,但他们的优化方案也难以超过该方案,同时采购方和评审专家都对该最优投标人的标书内容及其中标的结果没有任何异议,那么采购方将宣布该最优供应商中标,竞标过程结束,经公示期满无异议则采购供应双方按中标标书约定进行签约。此单轮密封电子投标情况基本相当于一般的电子招投标。

情况二:进入在线实时公开竞价阶段。竞价阶段的实施目的是发现成交价格。有足够数量的投标书合格的竞标供应商(一般应不少于三个),无论是采购方还是评审专家均对上述竞标人的标书非价格内容无任何异议,即对采购标书所规定的价格以外所有标的参数均认为达到采购要求,并认为再无增加新的待定参数或者优化部分参数的必要,则采购方宣布电子采购进入新的在线实时竞价阶段。在线实时竞价阶段初始。采购方需要公布最终的采购方案(该方案可能经过之前的竞标后有所调整优化),最终的采购方案需要详细说明所有必要的非价格参数配置以及规定最高限价(采购方愿意公布的最高支付价格)。所有竞标书合格的投标人均需要提交申请同意接受最终的采购方案和规定的最高限价,之后才被允许参加在线实时公开竟价。竞价阶段的初始价为公布的最高限价,预定的每次报价最小降幅可由采购方在竞价过程中根据竞争激烈程度适当调整。竞价过程以某一个固定时长(如5min)为一个延时周期自动延长。在供应商进行在线竞价的过程中,如果最后一次报价后的一个延时周期内都没有新的报价则竞价过程自动结束。最后一次报价者将自动成为中标人与采购方签约,最后一次报价就是合约成交价。在线实时公开竞价阶段基本相当于一般的电子反向拍卖。

情况三:增加电子谈判阶段。电子谈判阶段的实施目的是优化合约,发现价值。当不满足情况一(即仅有唯一合格的竞标人)或者情况二(即无待议采购需求或者优化参数配置的必要),则表示采购方或评审专家对所有的采购标书内容还存有待改进意见,他们认为投标标书所规定的价格以外某些参数尚待明确、改进、讨论或新增,则此时需要增加电子谈判阶段进行沟通协商。

在增加的电子谈判阶段,采购方同时与众多参与竞标的供应商谈判,而所有的竞标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所有的供应商为了获取最终的唯一中标人机会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为了中标人收益的增加,所有的竞标供应商又不得不暂时结成同盟共同与采购方进行集成式谈判。在谈判

中,为了引导采购方案的优化趋向于突显自身的竞争优势来提高中标率,所有的供应商迫于公平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谈判过程中接连提供隐性优势信息宋分享。通过私有信息的不断共享,采购方案得到了优化完善,供应商的收益获得了提高。谈判解实现了帕雷托优化,谈判结果可预见到是共赢。

进行竞争性电子谈判时,至少可以有两种谈判方案可供选择:①方案一,同时进行多个一对一电子谈判,采购方分别与各供应商单独进行电子谈判,谈判信息不公开,谈判过程独立,谈判结果相互影响;②方案二,只进行一个一对多电子谈判,采购方同时与各供应商进行谈判,所有的谈判信息电子化共享,谈判过程统一,各供应商的谈判地位平等,谈判过程中不但允许所有供应商共同与采购方进行磋商,还应当允许供应商间的辩论和相互质询,谈判结果唯一。所有的电子谈判过程均应提供文本、图表乃至音视频等丰富的媒体技术支持。电子谈判过程特别是一对一电子谈判过程应当进行必要的全程监督以便确保公平公正。两种电子谈判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相关因素诸如供应商是否需要共享谈判信息、谈判过程有否串谋可能、供应商的谈判类型以及对谈判结果的预期等判断决定。无论采购方应用哪一种电子谈判方案,谈判都应当是公平竞争的且是多轮次的,供应商进入下一轮次谈判的条件就是同意接受新设定的较前一轮次谈判更高配置要求的投标方案,达不到新投标要求的供应商只能被无情的淘汰而退出谈判。“不进则退”体现了竞争性谈判的激励性。

竞争性谈判初始,采购方与评审专家应当结合首轮投标审议结果以及首轮投标书中揭示的供应商私有信息,在首轮采购公告的基础上通过多轮次竞争性谈判来逐步地明确和优化采购方案。每一轮次新采购方案的确定都将受到前一轮次所有参与谈判的供应商新披露信息的影响。而采购方将会根据各轮次新获得的供应商私有信息来调整采购需求、优化完善采购方案。由于谈判的成本远高于拍卖成本,因此当采购方已经足够明确并优化完善了采购方案,同时预期未来谈判的收益将低于谈判的成本时,采购方必须果断地结束所有正在进行中的谈判进程。此时,采购方需要根据已经拥有的谈判信息和最终的谈判结果明确规定采购方案中所有非价格参数的配置,并且必须在结束谈判后的规定时间内向所有未退出谈判的供应商公开宣布最终的采购方案配置和规定的最高限价。最终的成交价格将需要通过在线实时公开竞价阶段来决定。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分析现有的几种竞争性电子交易机制,结合我国国情。集成电子招投标、电子谈判和电子拍卖等交易机制优点,笔者设计了竞争性多阶段组合式电子采购机制。新机制由买方主导,通过信息沟通减小信息不对称。基于网络通信技术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能力,在保证供应商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通过交易方案的帕雷托优化最终实现共赢。该交易机制比较适用于如下情境:①标的金额大;②潜在的强竞争力供应商多;③采购方对供应市场了解不够充分,对采购需求不完全确定;④交易市场的竞争不完全,商品供大于求,交易价格不够透明,价格弹性大;⑤采购的商品或服务可标准化定义。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电子交易的应用实践,笔者认为电子采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研究领域。鉴于电子采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综合考虑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可以认为未来的电子采购市场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便于设计更为有效的电子交易机制,国内的学者应当注重对已有电子交易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挖掘,加强计算机辅助交易的行为人实验研究,同时应当借助基于Agent的仿真实验来探索发现复杂市场交易的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何潇,2009―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回顾与展望,[2010―

07―30],http://www,aliresearch。com/viewpoint/3441/。

[2]丁俊发。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全球采购系统。经济界,2003(3):

12-18

篇9

【关键词】人民银行 集中采购 效益 思考

随着人民银行系统内、外部集中采购相关规定的逐步细化和完善,对于强化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集中采购行为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由于人民银行业务固有特点及采购项目的特殊性,基层行在部分采购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面临效益、便利、合规三者难以平衡的问题,影响集中采购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研究探索基层行如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便于实施集中采购且更好地实现效益目标,对促进集中采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影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因素

(一)职责履行不到位

一是职责分工不明确。基层人民银行由于机构设置的综合性,使采购部门职责难以准确划分。实际运作中存在以行长办公会代替采购管理委员会,采购办公室大多由会计、后勤、科技、办公室、内审、纪检等部门人员兼职的现象。这种多向交叉的状况造成了职责分工不明确,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采购运行不独立。集中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领导(行长或副行长)负责,因此相对弱化了采购管理委员会作为采购领导机构的作用,使运作缺乏独立性,职能形式化。三是部分基层行未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各环节之间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协调机制不顺。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是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办法》中对内审、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并未明确各自的监督重点及检查的方式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未分设,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现实中存在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者兼任验收者的现象,很难发挥监督检查职责。

(三)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集中采购是一项贯穿计划、采购、管理、验收等各环节的系统工作,对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目前,基层行采购管理委员会、采购办公室、评审库的人员主要由业务、后勤、法律等部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其专业技术职称大都是经济师、会计师和工程师,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且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家评审工作的系统培训。

(四)集中采购环节多,突发性需求难满足

一是采购过程长。集中采购须经过采购申请、需求论证、编制计划、汇总申报、采购实施、签订合同、采购验收和款项结算等一系列程序,整个过程需要几个月时间,有的工程项目甚至跨越年度,极大地影响了集中采购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核批环节多。规定要求计划外的临时性应急采购要实施报审核批。在实际工作中,突发性事件并不鲜见,如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大宗商品的突然报废、新系统的上线等都形成临时需求。由于核批环节多,可能会影响基层行的正常工作开展。

(五)参与竞争供应商少

一是采购招标公告范围小。有的基层行从方便维修和售后服务等角度出发,不向外地招标公告,使外地的许多客商无法获得招标信息,不能参与采购招投标。二是采购招标规模小。一些客商虽然获悉了招标信息,但出于招标规模、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不愿参加投标,造成参加竞标的单位较少,以至于有的基层行在组织部分集中采购项目时,出现了投标单位不达3家,出现流标现象。

二、提高集中采购效益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组织,保证职责履行

基层行应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部门,改变目前采管不分的状况,使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管理者、执行者、使用者相分离;招标人、评标人、使用人相分离;采购、验收、付款相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渠道。

(二)完善监督,加大检查力度

一是规范集中采购行为。建立请购、审批、确定采购方式、制定采购方案、实行公开采购、签订采购合同、验收、付款等一系列操作程序,使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二是加强对集中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上级行要定期对下级行集中采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大采购活动透明度。对采购事项、采购价格、中标单位在全行范围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应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基层行要建立并保有一支相对稳定、责任心强、素质较高、能够吃苦的采购队伍,努力提高采购工作质量。二是对评审专家库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哪些人员精通法律、哪些人员懂得谈判技巧、哪些人员熟知电子设备、哪些人是基建工程师、哪些人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等,当需要对某采购项目进行评审时,可以有重点的抽取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可考虑扩大专家库成员选取范围,适当邀请外部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四)创新方式,增强采购效益

一是要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基层行采购工作特点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基建维修等大宗项目,严格实施集中采购,对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可以灵活选取分散采购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灵活选用集中采购方式。具体是优先使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谨慎使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灵活运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限制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规范使用询价采购方式。通过几种方式的综合应用,更好地实现提高采购效益,节约资金成本的目标。

(五)加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集中采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作为管理层的领导者还是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操作人员,若风险防范观念淡薄、防范意识较差,就极易形成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六)建立完善的采购工作评价机制

开展采购工作绩效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采购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采购效益,人民银行应探索建立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采购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要研究制定采购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法,定期对已完成的采购项目进行“回头看”,分析采购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综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晓哲.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分析和研究[J].财经界,2016(9):30-31.

篇10

一、工程采购管理现状

采购管理既是一种业务工作,又是一种管理工作;所以既包业务属性,又具备管理属性。同时采购管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项目管理,还继承了项目管理的众多属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建筑市场上对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压价竞价的现象日趋严重,项目成本管理机制的滞后,造成了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影响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就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国内施工企业对施工环节的风险一般考虑较为周全,但对采购环节的风险却估计不足,特别是在对供货商缺乏严格评估体系下的供方选择、跨地区采购的潜在风险和运输风险等方面估计不足;实施采购风险管理在减少工程项目损失、增加项目收益方面是很必要的,而在工程项目实际操作中,由于采购风险管理知识的缺乏和对采购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的怀疑,人们很少运用严格的采购风险分析和管理技术,而更多是凭个人直觉、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进行风险管理。

二、工程采购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1.建立科学完备的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材料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采购须附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及上级领导审批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核查。

2.采取灵活的工程材料采购方式

工程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样受到采购方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质、特点及供货商的供货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工程材料采购的方式,如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询价采购方式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上述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又可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两类。一是招标采购。招标采购主要是指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它一般适用于购买工程材料量较为大宗、金额较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二是非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主要是询价采购和直接采购。其中,询价采购一般是指向三家或三家以上国外或国内的供货商,就所采购的工程材料进行询价,在将其提供的报价加以比较后,选择其中一家签订供货合同。询价采购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招标程序,能节约选择供货商的时间。当采购工程材料量较小、金额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这种方法。此外,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邀请三家或三家以上有供货意向的国外或国内的供货商一起坐下来,就采购的工程材料进行询价并请供货商各自说明各家产品的优势。采购方在比较性价比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供应商,这种采购方式被称为竞争性谈判方式。而直接订购方式不进行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比较,故其采购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当所要采购的工程材料本身具有专卖性或业主方指定工程材料的品牌甚至指定的供货商,那么就只能从一家供货商获得。当遇到此类现象时,可选择直接订购。

3.加强质量管理,杜绝事故和损失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讲求进度与效益的前提。质量出现问题,工程返工重来,一是影响企业的信誉,二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是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投入。因此,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质量和进度是一对矛盾体,没有质量的进度和没有进度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都是不可取的。工程慢一点,不等于质量自然会好,为保证质量,只注重加大人力、设备、材料的投入更是不可取的。

4.安全管理控制

安全问题是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项目管理首先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如果安全生产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企业声誉,增加成本支出。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对工程项目所需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控制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管理层到执行层的全员参与。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认真把握住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