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治疗方法

篇1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纳催利缓释片)为基础,必要时加用培哚普利(雅施达)的降压方案,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分别达21%和39%,并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衰64%,降低心血管事件34%,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看过这则消息后,很多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种服药方案是否又适合自己?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与钠耗竭有关,也有人认为本药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刺激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类物质,降低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压。由于本药对血脂、血糖影响不大,利尿作用微弱,降压作用温和,故较适合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常规剂量缓释剂型为1.5毫克,每日1次;普通剂型为2.5毫克,每日1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低血钾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因此,要经常检查血钾、钠,一旦降低应及时补充。此外,本药也可能影响男性。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对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应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而本次研究就加用了培哚普利(雅施达)。

培哚普利(雅施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此外,还通过减少缓激肽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本药属于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口服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雅施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防治。常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视病情可增加到8毫克,每日1次。对本药过敏、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患者应禁用。另外,本药也尽量不与潴钾利尿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篇2

【关键词】 辩证治疗 中西医治疗 临床思路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1-01

从医学角度讲,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属于基因遗传病。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 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1、临床诊断和分级

目前研究建议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上述水平,亦应诊为高血压。我国基本采用了 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的标准。根据血压水平,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把高血压又分为1、2、3级。按中医理论也分为轻、中、重型高血压。

2、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有效途径

关于高血压防治,JNC-Ⅵ的新观点强调:(1)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是全身多脏器病变;(2)提出高血压患者危险度的分期和分段法,即1、2、3期以此决定治疗方法,而不是仅根据过去靶器官损害分期法进行治疗;(3)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4)治疗应更注重个体化;(5)任何年龄(即使老年人)降压均有益,若能适应,血压应尽可能低一些;(6)按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组决定治疗方法改善生活方式。

2.1、非药物治疗措施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是指改善生活方式,内容包括:戒烟;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g);限酒;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多食含钾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超重的患者应减肥。

2.2、西医联合用药治疗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单一用药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低,一般加大剂量可以提高降压疗效,但同时不良反应也加重了。因此,大多数患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来提高疗效,使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较少副作用。

2.3、中医治疗途径

①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阴虚及阳夹痰两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可根据饮食、失眠、便秘等情况辨证用药;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辨证用药。

②辨病治疗:辨病治疗也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内容,同辨证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临床上不容忽视。对高血压病而言,首先要区分开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也应在辨清寒热虚实证型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如热证高血压选用夏枯草(偏寒),寒证高血压用杜仲(偏温)可增强药物的降压效果。

③对因治疗:在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 发展过程及药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某一病因,或某一病理阶段,或以抗西药副作用的中药治疗即是对因治疗。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如中药在调节脂类代谢以及控制或减轻血压对脏器的损害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对症治疗:每位高血压患者会有各自不同的症状,或头晕头痛,或便秘耳鸣,或兼而有之。可参照辨证辨病结果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对于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西药处理有时会因病情复杂,药物间禁忌而受到种种限制。此时,中药不仅能克服上述弊端而且能发挥其整体治疗的优势,如葛根既降压又治耳鸣;便秘可用决明子,莱菔子或防风通圣丸。

⑤综合治疗:加强饮食管理低盐低脂,改善心理卫生健康保 ( 持乐观豁达心情)以及合理的体育锻炼均是非常有益的。另外,中药浴足,耳穴贴压,药物枕及针灸理疗等应用对于治疗高血压也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可减少用药,而且可多方面调动机体的潜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选择

3.1、择善用药根据中西药物的不同作用特点及作用途径,

择其善者而用之。由于西药降压迅速,故急性期或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时应立即选择西药降压。但西药作用途径单一,功效相对专一,长期大量应用必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因此,相对稳定期或血压不太高时尽可能选择中药治疗。

3.2、联合用药

由于中药的成分及作用途径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改善机体功能状态,逆转结构异常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西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参与,如内皮细胞损伤,血脂紊乱,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氧自由基过剩等。西药只能针对上述某一病因进行治疗,而中药可以发挥其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从这一角度上讲,中西医联合应用,特别是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会更突出。

【结论】中医中药虽然在单纯降压方面效果不明显,但是从长期疗效上看,可以弥补西药在上述方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前景广阔,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与发掘。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临床实践上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寻找高血压治疗上的盲区, 尽可能全方位多侧面的发挥,扩展中医治疗的优势与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宇清,刘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中华内科杂志;2000(2l)

[2] 赵耀东,李军;活血化瘀与脑出血急性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04)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in the use of CT position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80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group (35 cases), craniotomy group (30 cases)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15 cases).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oxygen, airway patency, de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djusting blood pressure, preventing infecti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kidney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raniotomy craniotomy group performed with craniotomy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Clinical efficacy,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morbidity and the rate of disabil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vasive group (82.9%)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raniotomy group (56.7%) and medical group (33.3%),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血肿大于30mL时死亡率更高。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即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微创穿刺治疗。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粹穿刺针开展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3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按照患者家属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组(微创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和内科治疗组(内科组)。微创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33~75岁,平均62岁,高血压病史1~15年,平均5年。开颅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76岁,平均63岁,高血压病史1~16年,平均5年。内科组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4~72岁,平均62岁,高血压病史1~17年,平均6年。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为基底节/丘脑出血。微创组35例中基底节区出血27例(77.1%),丘脑出血8例(22.9%),出血量30~60mL 24例(68.6%),60~90mL 6例(17.1%),100mL以上5例(14.3%);开颅组30例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76.7%)丘脑出血7例(23.3%),出血量30~60mL 19例(63.3%),60~90mL 8例(26.7%),100mL以上3例(10.0%);内科组15例中基底节区出血11例(73.3%),丘脑出血4例(26.7%),出血量30~60mL 12例(80.0%),60~90mL 2例(13.3%),100mL以上1例(6.7%)。3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脑叶出血≥30mL;(2)基底核区出血≥30mL;(3)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1.2.2 排除标准 (1)脑干功能衰竭;(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倾向;(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1.3 治疗方法

1.3.1 内科组 单纯采用保守治疗:(1)脱水降颅内压;(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4)应用止血剂;(5)应用脑代谢保护剂;(6)防治感染;(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8)对症及支持治疗。

1.3.2 开颅组 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降血压以及低温、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取出血侧颞顶部马蹄形头皮切口,游离骨瓣开颅,于颞中回后部切开脑皮质探查、清除脑内血肿,视脑内减压情况及脑水肿程度选择去除或保留骨瓣。余治疗同内科组。

1.3.3 微创组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针由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专利号:ZL93244252),依据头颅CT片(基线、层距等)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或在CT引导下用金属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局麻下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应尽量避开外侧裂,以免损伤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穿刺时钻芯(头)套入穿刺针内由针尾螺丝固定,钻杆尾端接电钻,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退下钻芯,将内径3mm的不锈钢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尾端退出针芯后用盖帽封死,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若血肿为液状则将其缓慢尽量吸净;若血肿基本吸除后有鲜血性液体流出,则向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止血。保留引流管,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在血肿腔内,如有偏离可进行调整。根据病情,每天注入尿激酶1~2次,每次用5~10mL 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20000~30000U。3~5d后,估计血肿已基本排除,再复查头颅CT,若血肿已完全排除或仅剩10mL以下,即可拔除引流管。如血肿残余量较大或血凝块抽出困难,可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血凝块,注入尿激酶20000~30000U液化血凝块,以利于引流。余治疗同内科组。

1.4 疗效评价标准

(1)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疗效判断标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 ~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有效。(2)住院期间和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3)发病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用Barthel指数表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82.9%,较开颅组的(56.7%)和内科组的(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微创组的病死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3组患者病残率比较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3个月时随访,微创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引起的脑自发性出血(ICH),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1]。据统计该病发病率占ICH的70%以上,死亡率高达40%~60%,是所有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2,3]。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研究表明保守治疗中重度出血(出血量>30mL)死亡率为44%,发病时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70%,发病6h脑疝者死亡率为100%[2]。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创伤大、后遗症重、患者耐受性差而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损伤微小,精确度高,即使是高龄或是全身状态不良者,也可接受手术,而且通过粉碎针,可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激化血肿,并可通过引流管引出,及时将血肿清除,故病程短,肢体功能恢复快,费用相对减低[4]。本组病例行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总有效率为82.9%,较开颅组的(56.7%)和内科组的(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而开颅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脑组织损伤相对较大,易使局部脑组织血管阻塞或痉挛,甚至会因迅速减压、灌流量突然增大而加重脑水肿。且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6-8]。而微创的方法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并可避开重要功能区及血管区,对脑组织结构及全身损伤微小。采用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加速了血肿清除速度,降低了颅内压,明显减轻了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减轻了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害,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本组资料表明,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明显的降低(P

正确及时治疗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有重要作用。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颅内出血,手术方法简便,临床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从本组资料可知,随访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P

总之,本研究显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显著,并且该技术方法先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较低,符合我国国情,能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ouratian N, Kassell NF, Dumont AS.Update on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surg Focus,2003,15(4):E2.

2 Hsieh PC, Awad IA, Getch CC,et al.Current updates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 Clin, 2006,24(4):74564.

3 刘丽群,孟坚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11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 11(3): 138.

4 刘明.大剂量尿激酶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39341.

5 朱国新,王德洲,邵婵军,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6(1):108109.

6 Anderson CS.Med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urr Opin Crit Care,2009,15(2):938.

7 Elliott J, Smith M.The acut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clinical review[J].Anesth Analg,2010,110(5):14191427.

篇4

1 、控制体重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超重的人要努力减肥,这也是可以降低血压的最佳方法。日本有研究资料表明,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有超过80%的高血压病人通过减肥都可达到有效的控压。我国医学家也明确指出,无论是患有高血压的肥胖人,还是血压正常的肥胖人,在减肥后血压都会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心率也会减慢,血浆尿酸、胆固醇以及血糖等都会减少,还有助于药物的减少。

标准体重的测量方法:厘米身高减掉105 后为正常体重的公斤数,幅度在10%左右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超过上限就属于超重肥胖者。我们说减肥可促进血压降低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其原因可能是减肥后身体中胰岛素减少、交感神经的抑制、肾素-醛固酮的抑制等有很大关系。

2 、适当运动

每天最好运动三次,每次时间不低于20 分钟,可以在室内做健身操,也可在室外进行跑步或是骑自行车等,都可有效改善血压的情况。我国高血压研究的学者提倡,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运动时要注意保持平心静气、身体放松,并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有助于轻度高血压的康复。所以,高血压病人都要有计划有规律的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散步、跳舞、跑步和老年健身操等,但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参加具有强烈竞争性的竞技项目。

3 、合理饮食、控制食盐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该是低盐、低脂和高蛋白的,每天食盐量控制在5 克以内,控制好钠盐的摄入量,才会使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一般情况下,身体对钠的每日需求量仅为两三克,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对盐分的摄取高达10g-15g左右,高血压病人每日控制食盐最低的摄取量为5g,盐分摄取量控制太低病人都很难接受。这个5g是所有含盐食物的总量,包括菜品和腌制品及薯片零食等。

高血压病人在夏季要每天摄取定量的维生素,维生素主要的摄取途径是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为了保证身体维生素的量,每日食用新鲜蔬菜的量不能低于8 两,新鲜水果每日食用的量不能低于4 两。

高血压病人要定期食用海产品,比如紫菜、海带和各种海鱼等,这样有利于身体中微量元素的平衡与稳定。

此外,要注意主食的搭配,建议粗粮细粮混合吃,建议每天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饮食重点是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些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鱼类和禽类,每餐饭后要多散步,建议不喝浓茶、咖啡及可乐等饮品,做到规律性饮食,控制好每餐的环节,可以通过饮食的改善与控制达到疾病的治疗与控制。这里要注意,老年高血压病人可多吃些钾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油菜、菠菜和西红柿等,家里人一定做好各项事宜的监督工作,保证高血压病人有一个健康的、科学的、规律的饮食。

4 、注意补充钾

有研究证实,每天摄取5g-7g的钾元素,可是血压下降4mmHg-9mmHg。还有经过动物实验发现,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及时不会明显帮助血液降低,但也可以有效预防脑中风、肾功能低下以及心室肥大的发生,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症而造成的死亡率,所以,高血压病人要适当的补充钾元素。水果中、蔬菜中和豆类食品中钾元素含量都很高,高血压病人可适当多吃些。

5 、控制酒的摄入,要戒烟

高血压病人喝酒后,皮质激素儿茶酚胺会升高,会使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作用和血管加压素等都受到影响,细胞膜流动性机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就会引发血压升高。而且,经常喝酒的人,也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控制酒的摄入,如果非要饮酒,每天饮酒量控制在25g以内最好,但还是希望可以戒酒,酒精含量较低的啤酒也要控制。

有学者对流行病学做出调查发现,有吸烟爱好的人发生恶性高血压的几率非常高,而且吸烟也会增加冠心病和猝死的危险,引发动脉硬化,加重病情。所以爱惜生命,远离烟酒。

6 、适量补钙

在高血压病人中明显发现,钙的摄取量比较少,所以适量增加钙的补充,比如多喝些牛奶,多吃些钙含量高的食品等,都会有助血压的降低。

7 、保持情绪舒畅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当人长时间处于忧愁、焦虑、悲伤和烦躁中时,血管活性物质比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就会增加,会促进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不要总是郁郁寡欢,要时刻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神经中枢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功能,有助于血液的降低。

8 、健康的作息习惯

要想彻底控制好高血压,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作息,改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安排些简单的有氧运动,保证有个轻松的心情与良好的状态。合理规划运动的时间与运动量,做好劳逸结合。高血压病人不可空腹做运动,避免出现低血糖的危险。

9 、定期做好检查工作

篇5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降压;患者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一定居高不下,很多人都饱受高血压的困扰。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眩晕等。通过实践发现,针对很多高血压症状,使用中医的手段和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降压方面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对于中医来讲,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也一直是其追求和目标。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思路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调查中,共收集了500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以这50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24人。年龄最小的患者28岁,最年长的患者86岁。这些患者身上都出现了高血压患者常会有症状:头痛头晕,心情烦躁,容易发怒,脾气急躁,苔黄舌红等。一些患病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他们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肝肾受损比较严重,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头痛、眩晕、心悸、腰酸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时,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关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都是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法,使用多层次调研法对这50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跟踪调查和严密观察。

2 结果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主要的症状有肝风上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等。在使用中医的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时治疗时,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综合的进行把握。一般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清热泻火和平肝熄风等。为患者开具的药方中包含的药品有:钩藤、地骨皮、天麻、黄连、虎杖、石决明等。在治疗高血压时,使用这些药品能够起到熄风清热、补益肝肾、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认为高血压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火、风、瘀、痰、虚五个方面。在中医上,高血压被归为头痛眩晕类。从笔者这么多年临床的经验来看,当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较小或者还处于高血压早期时,病理因素主要是风、火等。

关于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思路,既要理论依据,又要有临床经验的总结。从临床实验数据来看,中医对治疗高血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目前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体系正在完善。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治疗高血压实质上就是降低血压。当使用中医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标准的范围内时,这种治疗就成功了。实践表明,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要提高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提高中药降压效果是关键。通过“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往往会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高血压虽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仍然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根据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危险情况看,对高血压进行了分层。处于不同层次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中医治疗中,可以借鉴该指南的分类,来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于是,在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形成了这样的治疗策略:对于低危和中危病人,采用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病人,则采用中药和西药联合起来使用的治疗方法。具体使用哪些中药和西药,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发挥药品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帮助病人将血压降下去。

在为高血压患者选择中药时,首先要了解清楚患者的发病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来选择合适的药品。近几年,专家和学者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出紧张。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心血管中药药理研究。治疗高血压的开端,应该是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点,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结合辩证论治,从而找到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点。使得选择的中药既能起到降压的作用,又能符合辩证的需要。

高血压病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比较常见,他们发病的类型主要是收缩压增高。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当情绪受到影响或出现波动时,失眠烦闷时,气候突然变化时,都会导致他们发病,收缩压会突然升高。根据临床治疗资料的统计,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讲,他们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肾功能减退;第二,是动脉硬化改变。在为老年患者治疗高血压时,应该以利尿为主。

而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提高,高血压在青年身上也并不少见。当青年人患上高血压之后,他们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高动力循环状态。当病情发作的时候,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根据青年患者的发病机制,一般会采取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中药对其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在使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应该在辩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选择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让患者的血压降下来。根据患者发病点及年龄的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中药来治疗。

参考文献

[1] 尹国有.中医治疗调养高血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篇6

【论文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5例,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60~85岁,平均(69.7±9.9)岁。病人均以头痛、呕吐、神志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以上,无凝血功能障碍。入院时中度昏迷29例,轻度昏迷51例,嗜睡1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头部CT扫描示血肿量30~70ml,其中破入脑室者48例,中线移位>0.5cm者8例,中线移位<0.5cm者10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脑CT精确定位标记手术切口。强化局麻。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盐酸利多卡因10ml局麻,切开头皮约3cm,牵开头皮;骨钻钻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双极电凝止血,电凝大脑皮层,脑针穿刺确定进入血肿腔,放置硅胶管,用注射器抽吸出液化血肿,固定引流管,缝合皮下组织、头皮全层。引流管内置放注射套管针,塑胶贴膜固定。血肿破入脑室者,做一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中心电及血压监护。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血肿腔引流在0.5h内完成,加上一侧脑室外引流的病例在1h完成。

1.2.2术后处置

①术后给予每日2~3次尿激酶2~3万U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闭管2h开放引流,术后2~4dCT复查,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后拔除引流管。②控制和稳定血压,术后血压监护,如血压过高应用降压药物,但早期降压幅度不应低于基础血压+20mmHg,以免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保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应用脑保护剂治疗和其他支持疗法。⑤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宜早进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3结果

出院后3个月随访按照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45例(20%),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57例(25.3%),Ⅲ级:需要帮扶、扶拐可行走61例(27.1%),Ⅳ级:卧床30例(13.3%),死亡32例(14.2%)。死亡的患者9例自动出院,另外23例死于其他脏器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

2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1〕。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清除血肿及止血的同时又增加了对脑组织的损伤。传统开颅术认为年龄超过70岁为手术禁忌,主要原因是高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增加。而微创手术引流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操作简单,在局麻下可以进行,手术费用低〔2〕。

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理念,并不是单纯指某一种术式或强调小切口,其核心是在达到手术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功能损害。其原则应包括①以最合理的切口到达并显露血肿,②尽量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切割,③清除血肿时,以保护脑组织为最重要前提,④尽可能保留包括桥静脉和脑皮层的微小血管,⑤平稳维持颅内压和脑灌注压〔3〕。本组病例采取小切口,钻颅后软管置入血肿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4〕的优点。同锥颅血肿腔置管相比,小切口颅骨钻孔后穿刺血肿腔,可以在直视下避开脑表面的血管,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地解除或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致使脑乏氧,死亡率高,后遗症重〔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利用液流正压和生化酶的技术来液化血肿,使之从引流管腔引流排出颅外,解除或减轻出血所致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6〕。目前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很多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作者主张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6h内进行手术,认为在脑实质受到严重损害前清除血肿,有利于降低血肿成分(血红蛋白、血浆)崩解产物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边半暗区脑组织继发性细胞毒性损伤和促水肿形成。本文考虑即使在6h内行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并不能立刻全部清除脑内的血肿,并不能解决继发性脑水肿的问题,但是却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故认为24h后做钻孔引流术是最佳时机,能够减少再出血的机会,而且能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而早期手术的患者生命体征未稳,术中及术后再出血机会大,手术风险高。但是过晚则脑组织受压时间较长,脑组织坏死较多,术后恢复较差。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24h后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此时主要的死因是血肿急性膨胀向周围挤压及高颅压引起脑疝,使脑深部结构受压,生命中枢衰竭〔7〕。有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初期血肿腔内的压力高于颅压,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重于颅内高压引起的全脑性损害〔8〕。

总之,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出血到手术时间的逐渐延长,生存率也逐渐下降;并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也较差。因此,应尽可能在24h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一旦出现脑疝征象应尽早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脑出血量在30~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应采用微创治疗方法。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原因,机体各脏器功能下降,脑出血后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术后管理、保持血压稳定及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早降低血糖,保护胃肠道功能,防治多脏器衰竭,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9〕。

【参考文献】

1马力,崔洁,贺崇欣,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903.

2钟春龙,郑彦,徐已奕,等.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869.

3王焕明,张光璞,李龄,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613.

4左右,陈建良,吴耀晨,等.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6(5):5801.

5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25.

6NehlsDG,MendlowAD,GrahamDI,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progressionofhemodynamicchangesafterproductionofaspontaneousmasslesion〔J〕.Neurosurgery,1988;23(4):43944.

7TodoT,UsviM,TakakvraK.Treatmentofsevere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byintraventricularinfusionofurokinase〔J〕.JNeurosurg,1991;74(1):816.

篇7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华法林; 高血压;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12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70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人,每10万人中就有120人发病。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700余万,其中450万丧失劳动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其致残率达75%[1-2],可见脑卒中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高血压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还是其他慢性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更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逐渐成为防治的主要手段[3]。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进行对脑卒中的预防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高血压分级等因素进行分层抽样,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34~68岁,平均(47.2±4.8)岁;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32~67岁,平均(45.4±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由同一主治医师收治,且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2)入选患者无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3)近期未发生过重大不良事件刺激;(4)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一般降压治疗,并定期复诊。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国药准字:Z10950111 ),口服,10粒/次,3次/d;华法林钠片(奥利安,H20110108),用药首次剂量为2~3 mg/d,1周后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指标调整华法林剂量。所有患者治疗1年内跟踪随访。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内降压疗效和脑卒中发生情况。降压效果评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g且降低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降压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例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主要由高血压和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了42%,但发展中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却在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脑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9%,已经超过缺血心脏病(8%)的2倍,且易致残和致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7]。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脑卒中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提高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水平,降低其发生率。据有关统计资料,脑卒中后的预后各不相同,30%患者治疗后不能完全康复,20%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60%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干预治疗[8]。所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十分必要和重要。研究显示,高血压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因此更应该注重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中医认为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有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之功效。细胞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丹参不仅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促进新毛细血管形成,还能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9]。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具体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血供等作用。华法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其主要优点是用药途径方便快捷、半衰期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在治疗高血压及对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和华法林的联合使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对于本文的结论仍需进一步在更大样本量上验证。

参考文献

[1]武海滨,龚巍巍,潘劲,等.首次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12-816.

[2]万莉,谢莉玲.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及三位一体的康复护理模式建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533-6535.

[3]刘敬霞,李建生,牛阳,等.不同中医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5959-5961.

[4]傅燕,张喜军,陈燕,等.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521-1522.

[5]谢B,汪学红,章娟,等.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其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36-139.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health risks: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

[7]武海滨,龚巍巍,潘劲,等.首次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12-816.

[8] Fisher M,Vasilevko V,Cribbs D H.Mixe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Future of Stroke Prevention[J].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2012,3(1 Supplement):39-51.

篇8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51-02

现有的各种药物治疗手段足以针对引发和维持血压升高的各种机制。而且,早先顽固性高血压的确立仅以诊断室测定的血压水平为准,甚少考虑在家或平时生活或工作状态时的血压读数,而恰恰动态血压的监测能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确定和正确处理提供一种有用的测定和观察方法。如果血压未达到所要求的相应血压值,这种积极的血压控制目标将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处于顽固性高血压范畴。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患者服药顺从性良好的前提下。

1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

确定患者是否为顽固性高血压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首先应以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发现为基础进行恰当评估,排除高血压的继发性原因。其次,顽固性高血压意味着血压未被纠正,有危险性增加的含义,故应进一步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第三,许多持续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被介绍到大医院或高血压专科进行评估和处理。这样不但把患者置于高危险范畴,而且会增加医疗费用,以至进行介入性评估。

1.1 依从性差:不能遵从医生给予的治疗建议是顽固性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原因。患者对医生建议服用的药物可能有许多自认为充足的理由不能服从,如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费用问题、药物品种和用法过于复杂,以及缺乏了解等。

1.2 容量超负荷:任何原因造成的容量超负荷不仅使血压升高,而且会减低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的过量摄入造成降压药物的拮抗,而实际上还会使血压升高。老年个体如同肾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样,对液体超载特别敏感。许多降压药物,如直接血管扩张剂及多数非利尿降压剂皆会使血浆和细胞外液扩张,从而减低其降压作用。降压药物的反应性可以通过限制盐的摄入、增加或加大利尿剂的用量得到改善。

1.3 药物相关性原因:假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不足,或使用的利尿剂不恰当,如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用噻嗪类利尿剂替代袢类利尿剂,高血压也会表现为顽固性的。降压药物的不恰当联合也会影响药物的降压效果。药物相互间的不良反应有可能使血压正常个体,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 。肾功能降低的高血压患者多需要并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因为在这种临床背景下噻嗪类利尿剂多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另外,吸烟会干预血压的调控机制。肥胖常常是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的一个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被越来越多的观察证明是发生拮抗性高血压的一个可能原因。每日超过30ml酒精量的饮酒会明显增加收缩压,甚而达到危险程度。有些患者惊恐和过度换气也可能是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同样,慢性疼痛也会引发显著的血压升高。有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其基础病因可能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或者其他可以确定的病因。反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皆单纯表现为药物治疗拮抗性高血压。

2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的恰当处理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前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随意性的改变治疗计划。一个完善的处理方案应依据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的相应措施。当一个患者的血压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之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由于白大衣高血压造成的假性抵抗;在老年人是否为假性高血压,或者由于测量错误。并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诊室以外的血压状况。肥胖患者应该选用较大的袖带,或直接测量前臂的血压。一旦肯定其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以后,在进一步评估以前,必须确定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尽可能确定和纠正影响服药依从性的有关因素。

同时应该减少盐的摄入,并根据临床情况选用恰当的利尿剂治疗,利尿剂的种类和剂量也应予以相应调整。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液体进量也应适当控制。仔细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全面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有可能升高血压的其他药物,如固醇类药物,口服避孕剂,拟交感神经药,鼻通剂,可卡因,以及食欲抑制剂。劝告患者减少酒的饮量、控制体重、限制盐的摄入,并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有阻塞性呼吸性暂停及慢性疼痛者也应予处理。

顽固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无原因可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以达控制血压。首先通过增加剂量或改变药物的不同联合优化现有的治疗,并进行数周观察。如血压仍不能有效控制,应追加最佳的强效利尿剂治疗。如果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可考虑使用肼苯达嗪或长压定。由于后者的直接血管扩张作用,反射性地激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和液体潴留,故必须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通常袢利尿剂)联用。必要时还可联用第四种降压剂,如可乐定等。

3 结论

一些高血压的继发性原因在评估有治疗拮抗的高血压的患者时应予以考虑。依据临床表现,确实是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应追踪是否有肾动脉狭窄的存在。其他的继发性原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缩窄,以及肾脏病等,根据临床病程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也应予以考虑。如若有相应的基础病因存在应尽可能予以矫正,以利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丁晓军. 浅谈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与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10)

[2] 吴海英. 顽固性高血压合理诊治策略[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43)

[3] 刘福伍, 魏晓荣. 顽固性高血压96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03)

[4] 陈鲁原. 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策略[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41)

篇9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25-01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86例,对早期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钻颅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岁。35例有意识障碍,平均出血量56.8 ml。15例出血破入脑室。按陈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重型6例,中型30例,轻型8例。开颅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7岁。39例有意识障碍,10例有脑疝,平均出血量57.6 ml。17例出血破入脑室。按上述分级法,重型14例,中型27例,轻型1例。

1.2 手术治疗情况

全部病人均在发病后24 h内手术。钻颅组:钻颅,CT引导下用内径4 mm的单开侧孔硅胶管穿刺并抽吸血肿至观察到脑皮层低于骨孔、内板并恢复脑搏动。术后分别在1 d,3 d复查CT调整导管位置和侧孔方向再行血肿抽吸,术后3 d拔管后继续脱水治疗。11例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开颅组:除部分皮层下出血外,均行标准颞瓣开颅,颞中回切开皮层2~3 cm,进入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可靠止血,部分病人行去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内出血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手术的作用主要在于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但难以改变其整个预后。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适时的外科干预对降低其中部分高血压脑充血病人的早期病死率和改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两组病例的早期疗效(30 d为标准)进行对照。两组总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重型病例组中,开颅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钻颅组,说明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对于抢救重型脑出血病人的生命要优于钻颅手术。另外,两组病人中重型组的病死率远高于轻型组,而优良率反之,说明尽管所有这些病人都实施了外科干预,但其中重症病人的预后仍很难改变。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重要的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关于手术方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哪种好哪种不好,而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一般说,对血肿较小,位置较深,无中线移位或不明显的病例,可选择钻颅手术。而对于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昏迷进行性加重甚至脑疝的病人,则应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及时去骨瓣减压,以缓解出血后难以控制的颅内压,抢救病人的生命。

(收稿日期:2007-07-19)

篇10

【关键词】 厄贝沙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39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78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为房颤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间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给与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给与胺碘酮 0.2 g/d治疗。随访 1 年。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sup>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房颤复发相关参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第一次复发间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 Hg,x±s)

表2 两组房颤复发相关参数比较(x±s)

3 讨论

房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心房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则可能减轻或中止 RAS的不良效应,使房颤得以控制。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几率较高,与高血压所致肥厚心肌的缺血、纤维化、电生理异常,以及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左房增大等因素有关。由于房颤不仅使血栓栓塞事件增加,还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从而增加死亡率。因此,恢复窦性心律不仅可改善症状,而且可减少血栓栓塞,降低死亡率。胺碘酮由于转复率较高(75%左右)而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但转复后如果不予预防性治疗,复发率较高。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拮抗剂, 可在受体部位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从而达到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充分阻断作用,长期应用能降低P 波离散度, 降低房颤发生率, 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1]。

本组资料表明,应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且两种药物无明显差异。但厄贝沙坦组房颤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厄贝沙坦组第一次复发间隙较胺碘酮组长,说明房颤复发时间慢,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厄贝沙坦组低于胺碘酮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