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9: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科学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和谐师生关系,催化高效课堂师生关系
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是十分有益的。师生之间融洽的氛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课改师生关系的内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地增强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最终共同营造一种愉悦的、兴奋的、共享的教育情境,迈出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不经意间流露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眼神,很有可能都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个真实反映。在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把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信息以个别谈心、课外活动或集体交流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坦诚对话,以平等对话拉近师生距离。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与情感交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发生了情感上的改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和解惑者,更是转变为学生在探求新知识道路中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感情上的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节奏中不但学到化学知识,更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更能增强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又何尝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呢?
二、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验探究中掌握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并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进一步优化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欲望,并借助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增加“喷泉”趣味实验,在讲“燃烧”时,增加“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实验 ;在讲指示剂与酸碱的反应时,增加“无中生有”等实验,富有“魔力”的趣味实验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再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类实验的教学,首先给学生提供各种器材如下 :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试管、单孔塞、双孔塞、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注射器、导气管。以及生活用品如:饮料瓶、吸管等。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自选器材进行组装后分组试验,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间进行评价,说出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并自选一套进行实验制取。这样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进行化学实验的装置并不是唯一不变的,只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就会产生更新、更好、更有效的装置,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可见,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很多化学概念都需要通过实验引入或验证。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三、巧设教学情境,强化课堂教学
化学的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只要我们细心留意,生活中的很多资料都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或联系生活实际,或追踪社会热点,或利用化学故事,都能创设趣味、时尚、生动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生动活泼和精彩纷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在富有趣味、新奇的氛围中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以及化学“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些有利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因素。例如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 ;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并提出问题 :谁是纵火犯?继而让学生进行猜想、分析、讨论,教师及时评价,在互动的氛围中把课堂教学推向,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更是突出了新课程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活中处处有着化学现象,无论是居民日常生活中,还是新能源开发,无论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还是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化学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心,生活中的很多资料都可以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篇2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课堂教学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实施教学活动的,不是精英教育。虽然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听讲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达到的效果确实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很透彻,部分学生则理解不透,这种学习效果的差异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在应用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应用分析的机会不均,有1/5左右的学生参与应用题分析的全过程,有3/5左右的学生参与应用题部分的分析过程,有1/5左右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比较差,不能参与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很多教师抱怨课堂教学时间少,认为教学时间影响着教学成绩。但是,没有利用有限的时间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密度是指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尽可能提高教学密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处理学生作业没有完成,准备教学设备或者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废话,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但是过高的教学密度,减少了学生的理解时间,减少了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驾驭教材框架,进行宏观把握
如果从宏观上对教材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将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学生对讲授内容全面的认识,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系统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在于建立一个知识系统,与数学知识形成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实施情景教学问题,从建立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习思维,将数学理论问题生活化,进而主动学习。
2.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类似的试题具有不同的问题,因此题海战术的作用不大,要让学生了解试题的精髓,抓住解决试题的关键规律,才能对数学试题游刃而解。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如二次函数:y=x3-x+6;y=x4-3x+2;y=x3-x+4
(1)求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2)思考:都是二次函数,但是函数的交点数不同,分析主要原因。
(3)进入深层次的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跟什么有关?
3.重视课堂的互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的讲解,教师是教学中主体,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平等对话的平台和机会。在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建立了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在任何事情的处理上,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存在着学生负担太重、教学时间太少等影响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重不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二是考试依然是升学的主要依据。
三、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1.建立和优化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缩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2.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己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进行综合利用。运用PPT进行制作,通常用PPT替代板书,而且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与教师的设计思维不一致时,教师强行要求学生接受教学活动,如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提高。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贯穿在教学当中的,因此,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创设和实施上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1.课堂提问只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部分教师会将课堂上的提问数量当作衡量学生活动质量的标准,却忽略了问题的质量,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变成了随心所欲地提问,并进行频繁的回答。在提出很多低质量的问题的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所以只能从口头上应付回答,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有些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会习惯性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或具有表达能力的学生进行提问。因此,当被提问的学生在课堂中兴致勃勃地作答时,其他学生就容易产生抱怨心理,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就不会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
3.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注重问题的解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紧接着进行课堂讲课或其他问题的提问,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并且会造成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和对问题提问的麻木。因此,教师课堂提问的急促和紧迫,会让学生来不及对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结论,而大量的问题又让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回答。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1.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民主与和谐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建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参与问题的回答,并且敢于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的作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以互动交流式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自由。
2.有效创设问题的悬念,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的情境是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出发点。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引向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数学概念和专题上,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想使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具有活力和生机,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科的质疑和探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因素及逆行那个课堂提问的创设,从而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质疑。例如,教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当学生对情境问题无法解答时,就会将自己引入对显示生活的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很快进入该单元的数学学习中来。
3.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体验进行提问
数学来自生活,特别是基础性的数学学习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所不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及对实际问题的初步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表对某一知识概念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而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生思维灵活、喜欢幻想,所以他们必定会有不同于成人思路的丰富多彩的理解,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利用游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寓教于乐。在教学游戏中,学生可以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竞争意识,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有效消除学生自身的疲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游戏法教学主要是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
5.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和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问答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以实现课堂提问的效果反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格把关,不仅要有效保护学生作答的积极性,又不能使学生的回答内容不着边际。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审时度势,积极、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进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如果学生能够的回答是正确的或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思维;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那么教师要对其中正确的部分加以肯定,同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修正和完善;而嘘声的回答如果是错误哦,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给依次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古灵精怪的回答,教师不可以对他们进行盲目的批评,而应该耐心地进行引导与解答。另外,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和激励学生,对于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调动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注定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
课堂提问的优化和有效性很好地符合了当下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效地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学的互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步苗. 有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 华章. 2010(23)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构建 高效课堂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高效课堂就是要在课堂45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的教学。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阐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高效课堂,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真正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语文教师在备每一课前,都要研读语文课标,这个单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堂课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把这些问题系统的整理清楚才开始备课。备课过程中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自己查阅、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疑问。然后,批阅学生的学案,再把学生的需求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三、语文教师导入新课要有激情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有了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学生兴趣盎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就好比击鼓的重锤,这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如我教学《苏州园林》时,我一边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美景图片时,一边导入新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四、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加以引导。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还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美,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充分运用哪些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让他们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展示自学成果。
五、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合作探究高氛围
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语文课上无对错,只要你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好样的!”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感兴趣。
六、语文教师的随堂检测要达标
随堂检测是用来检测当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反思教学的问题。在这一堂语文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还存在那些问题,通过测试可以反映出来。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少而精,对知识的检测的针对性要强,同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将捕捉的信息及时梳理,个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共性的的问题集体讲解。从而来提高课堂质量。除此之外,一堂语文课后,教师要反思这一堂课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总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经过每一堂课的反思,教师业务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要从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既要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篇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新课引入方式,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新课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生物课程学习中来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相应地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地集中学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存在与形成,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行解读,并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让学生观察。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体消化系统世界的奥秘。
三、传授知识,贴近生活
21世纪是个多变的时代,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及走向都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整合,强调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生物与我们的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园、还是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基础。中学生处在求知欲强烈的年龄阶段,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呆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是没有教学成效的,即使让他们完成练习任务,他们也是为任务而练习,并没有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走进生活,能帮助学生解放自己,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内容外,还要强化生活化探究教学,让生物“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首先,以生活化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生活相融合的活动中去理解,去体验,在理解与体验的过程中,开拓生活视野,领略生活内涵,从而增加生物知识的积累,学会生物知识的运用。同时,在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知识的运用,认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懂得用生物知识解答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并把生物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明白生物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直观教学,增强体验
生物属于文理综合的课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粉笔走,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引发学生排斥心理,降低生物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增强学生体验,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更加具体的感受,以便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了是让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效率更高,并同时也要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而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方式则是高效课堂中一个主要的分支。作为初中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中,虽然不是主角,但也占有着领导性的作用,要在过程中为每个小组设定一定的目标,从而达成高效课堂的建设,具体该如何在小组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开展
在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教学甚至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教学中,都是学生占主体,老师在旁边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虽然是这样,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统领地位依然是不可否认的,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身感受到每个环节;教师也要在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这样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及不足。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每个组都要总结出几样有代表性的。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组所找出的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特点,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每个组员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将这个组的整体想法汇总到一起。课堂进行到此时,已经开始引入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个图形的构成结构时,你才能够将他画出来。接下来就是展开学习,教师要在其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课堂的最后,老师再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表扬,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合理分组使学生参与其中
一个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因此,在分组时应当将学习程度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也可以使整个班级的进度实现统一。在进行分组后,一定要给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组内起到作用,各尽其责,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有条理的学习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真正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时,要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和“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两种不同的解方程方法,并且面对不同的方程,要有不同的选择方法,在对这节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老师给出一些方程,每个小组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解法算出,同小组的学生要互帮互助,会的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学生,各小组也要争相恐后地答题,比一比谁的进步最快。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看到同组内的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时,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学习。
篇7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很难做到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
篇8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时,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其分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全面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好对学生有一个综合整体的把握,不至于片面而耽误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将学习成绩不同、性格有别、能力有差的学生放在一起,是各自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整个班集体数学的学习水平。
2精选数学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和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开放性、探讨空间和探讨价值的数学课题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全部小组统一主题的方式,然后,再将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收集起来,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也可以采取每个小组或者每几个小组讨论统一主题而不同任务的方式,实现各个小组成员的互补,最后实现整个数学主题的解决。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个知识点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数学教师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点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又称韦达定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等等课题分配到各个小组,让他们进行激烈和自由的探讨和思考,然后要求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表述出来,其他组员发现错误或者有补充,可以及时发言。教师要注意控制思考的时间,防止时间的浪费,保证课时任务的完成。
3特别关注弱势学生
班级中的弱势学生往往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和相应的知识基础,导致在其他学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讨论时,他们却在一旁有心无力,并感到羞愧和自卑。因此,数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照顾班上成绩不理想,而且又想上进的学生,要不断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口头的肯定以及赞扬。而对于个别比较顽固,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单独把他找出来交谈,注意要用关怀的语气和表情,试图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其解决心理的症结。
4.结语
篇9
1 避免只追求课堂气氛的教学
新课标实行以来,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认识到,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的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讲解逐渐向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形式转变,但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并不具有挑战性,往往是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选择性问题或者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了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参与度的含义。 其实,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越轻松越好,安静、有序、愉悦的课堂氛围,富于挑战性的课堂,才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环节下功夫,要在教学组织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避免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设计
新课标实行以来,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关于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时,也往往会设置大量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如果问题情境设计得好,学生就可以结合设计的情境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任务就可以通过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师课堂情境设计得并不很合理,其结果是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背离了设置教学情境的初衷。 教学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硬性的规定。 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反倒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得设置的教学情境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仅仅是被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但没有帮助其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没有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教学规律,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情境应该是形式多样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设置的情境更好地发挥作用。
3 避免学生的讨论形式化
新课标实行以后,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但是对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小组讨论还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学生分组,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讨论,三是要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四是要考虑多长的讨论时间比较合适。 只有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讨论形式化问题,切实提高讨论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 避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实行以后,初中数学的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更强调把教学时间归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目前,大多数的初中数学老师都这么做了。 但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学习时,出现了教师无所事事的现象。 实际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再重要和教师责任的降低,相反,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给予那些没有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更多的关注。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巡视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小组讨论的进展,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适当地对小组讨论作出指导。
5 避免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术变得越来越熟练,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没有达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多媒体设备还比较有限,教师只有在做展示课时才能使用到多媒体。 二是即使达到了多媒体使用的硬件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往往需要花费教师较长的时间,而相应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新技术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新思想,屏幕也不能完全取代板书,只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这里排除因课堂教学形式而造成的因素。学生课下的预习准备和课后巩固时间较少,尤其是对目前的长篇目,造成课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不少学生课本已经学完,竟然有不少课文还没完整地读过一遍。大部分学生只是上课记记,下课背背。这样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课堂效率怎么提高,又可能学到些什么呢?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是课本,课下还是课本,加上本来学生可阅读的时间和书籍就很少。愉悦之感难以激起,长此以往,自然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评价方式等相对客观因素短期不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唯有从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兴趣、创新习惯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和能力。
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分达标类任务和提高类任务达标任务是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思考、讨论、研究;然后用灵活新颖有创新性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类学习目标,一是要达到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是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思考过程、理解分析步骤,不做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四是方式自由,并尽量把学习目标在课前就公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准备时间。四是教师在进行检查学习效果中,要让学生有时间相互质疑,相互讨论,让他们在辩驳中认识到对错,体会到周密思考、认真准备带来的快乐。这种检测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提高类的任务由学生自主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特别是课后收集的资料,由课文内容向外发挥和延展,内容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作者、体裁、思想内容、社会作用及相关人物、事件等等方面,学生依据兴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方面是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本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功夫要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 上一篇:数学小论文
- 下一篇:法院警示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