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如何防范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风险如何防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防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79-02

中国的金融风险是潜在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之后,这种潜在的风险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是与日俱增,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存在的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发展来看,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风险

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差息可能变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整体上尚未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大量存在的。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即把大量的短期资金安排了长期的资金运用,是造成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原因。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非对称搭配的同时,又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以致资金周转失灵。此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3.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治理的必要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地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金融衍生交易,这使得更多的商业银行面临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方面,部分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分,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企业债券清偿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中大部分债券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担保或发行的,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到期无力兑付,往往需要银行垫付,企业风险随之转化成金融风险。

4.财务风险

近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资本盈利率普遍低于央行规定比例,大量死滞坏账的亏损,最终必须用信贷资金来垫付,从而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一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财务体制改革以来,将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反映,夸大了银行的盈利,而实际上多数银行虚盈实亏。

5.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和能力,已日益显现出其必要性。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对全行员工,特别是对处在市场开拓一线的员工和风险控制岗位的员工,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灌输,使其全面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二是要加强行为控制,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因素,把防范风险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并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

6.信用卡业务风险

信用卡在金融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取现、存款、购物、娱乐消费、转移资金给现代生活提供了快捷、高效、方便的流通支付手段。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首先,恶意透支是最大隐患之一。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时差逃避授权,在某一时期多次在授权限额内取现、消费、购物等等。其次是非法伪制假卡。第三,伪造签购单诈骗。第四,少数银行职员利用工作之便,伪造修改记帐凭证,更改电脑资料或违规办理副卡直接贪污持卡人帐户的资金。

二、金融风险防范

防范金融风险,降低风险系数是金融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花气力做好有效性预防:

1.加强对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机制

就国内银行来说,信贷资产风险是最大、最突出的首要风险。解决这个风险,不仅能够缓解金融机构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改善不良资产比例,改变负债经营状况,提高抗御“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具体办法:一是正确把握贷款投向。按照“追求效益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谁的信誉程度高,谁能够赚钱,就给谁放贷;谁不讲信誉,没有效益,就不能给其放款,而不能一味强调所有制形式。二是切实盘活信贷资产存量。顺应国企改革、改制、改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落实好债权债务;帮助企业传信息,找市场,促其扭亏为盈。三是加大清收贷款力度。对偿债有望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实行跟踪服务,加强收益监控,达成还款共识;对偿还难度大的企业,要保持经常接触,设法清收;对赖债的企业,要诉诸法律解决。四是坚决抵制假破产、真逃债。应尽快出台银行国有资产保护法,防止国有银行资产在企业破产中流失。

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

3.建立健全各项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其中应包括建立健全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风险转化为内容的保障制度。在贷款增量和存量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放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成的风险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把贷款增量和存量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风险额与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

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法伐不断迈进,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金融风险的常常会给现代企业,尤其是基础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带来较大的打击,这也就使得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显现出了极大的必要性。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要从多角度着手,不仅要采取经济手段及工商管理手段,能够大大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下文中我们就来具体进行探讨。

 

一、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

 

首先,金融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导致金融市场主体存在违规操作,加之金融市场自律性较差,恶性竞争难以有效杜绝,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控制力度不足,都将会大大增加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金融市场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变化的冲击,也将会导致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为金融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再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崛起,使得金融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面对这一新的金融产物,在管理上没有充分的经验可以借鉴,使得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一些管理的薄弱环节甚至真空地带,这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容易成为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最后,许多企业由于缺乏金融风险意识,在制定相关决策时,不注重对金融风险因素的考量,也没有预先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面对一系列突发的金融风险,难以有效应对,很容易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利用工商管理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的可行性

 

首先,从工商管理手段运用的目的来看,工商管理手段的运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其有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合理调整。而金融风险危害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方面的不到位有关,通过工商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为企业应对和防范金融风险创造有利的环境基础。

 

其次,工商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与企业金融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工作直接负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是保证企业资金运行合理性,账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工作,财务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把握资金运行的实际状况,并通过对各类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企业可能面对的经济风险,这也就能够帮助企业更及时的发现金融风险的产生先兆,提前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最后,工商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会对企业金融活动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企业的人才开发、培养、人力资源分配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而企业要想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还需要具有专业眼光、敏锐直觉、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金融知识与工作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来予以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能与这一需求恰能够良好的契合,因而也能够在现代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中发挥出较为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手段,也能够为金融风险防范的目标提供有利的帮助,可以说利用工商管理手段防范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有利于金融风险防范的工商管理措施运用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要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首先要强化企业金融行为管理的相关制度基础,如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避免营私舞弊、财务信息造假、不合理融资等违法违规财务行为的出现,强化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以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外部环境,评估企业金融活动的风险系数,规避高风险的金融决策,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加强金融风险责任制的建设,根据金融风险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对企业内部相关组织机构进行责任划分,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专人专责,充分发挥责任的约束作用,减少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发生概率,也为金融风险损失产生后的责任追溯提供有力依据。加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做好对企业自身和外部金融市场环境的动态分析,把握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变化态势,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预先发现金融风险隐患,配合金融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方案,以保证金融风险发生后对损失的有效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重创。

 

(二)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强化企业全员风险意识

 

运用工商管理手段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还需要着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工作应立足当前形势,并从企业全员着手,强化对企业内所有成员的思想行为管理,制定严格的内部管控机制,作为日常工作开展的规范要求,尤其是具有一定管理权力的人员,更应对其权力运用进行监督,严防个别人员以权谋私,使企业陷入金融风险当中。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通过的培训教育,让企业所有成员明确金融风险爆发对于企业的危害性,并与员工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金融风险,并从自身角度出发,严于律己,帮助企业防范金融风险。

 

(三)加强班底建设,打造强有力的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一切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管理人才的投入。企业要想提高效益、壮大发展,就要加强工商管理班底建设。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也离不开专业可靠的管理队伍作为保障,因此,现代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掌握金融知识,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敏锐的洞察和准确的判断的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引入,同时配合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强化培训,整体提升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行动效率,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管控措施和准确的分析判断,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及早发现、及时防控和有效止损,更好地维持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四、结语

 

本文首先针对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之后讨论了工商管理手段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对有利于金融风险防范的工商管理措施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企业应对和防范金融风险带来一定的启发,为保证我国企业金融活动安全性,以及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贡献力量。

篇3

一、加强领导,扎实开展风险教育周活动

我行认真学习《关于开展“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的通知》精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到:当前我省发生的一些非法金融活动、金融诈骗和非理性投资与理财活动,既给人民群众造成财产损失,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破坏金融生态环境,也威胁到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使金融稳定形势更加复杂。而非法金融活动、金融诈骗和非理性投资与理财活动之所以能够接二连三发生,百姓金融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技能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我行有责任、有义务对百姓进行金融风险教育,切实开展风险教育周活动。为此,我行成立“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领导小组,由行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切实加强对风险教育周活动的领导。我行制定“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确保“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顺利开展,取得风险教育周活动的实际成效,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氛围。

二、认真学习,掌握百姓风险防范基本内容和知识

开展“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向百姓宣传防范金融风险知识和技能,首先银行员工要掌握百姓风险防范基本内容和知识。自接到活动通知后,我行利用晨会和业务学习会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百姓风险防范手册》,要求每个员工掌握《百姓风险防范手册》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如何识别假币”、“如何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洗钱活动”、“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如何正确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如何防范股票交易风险”和“如何识别非法金融”等内容,在“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中,能够正确向百姓开展宣传,指导百姓增强金融风险意识,防范受到非法金融侵害,造成财产损失。

三、加强教育,创建良好金融生态氛围

我行加强对全行员工的学习教育,使每个员工充分认识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氛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我省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使命感,积极投入到“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中,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氛围贡献力量。要求每个员工进一步树立金融风险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增强诚信意识,在销售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时,严禁销售欺诈和销售误导,要实事求是向客户充分揭示可能面临的风险,把可能存在的风险说明、提示清楚,让客户明白。要全面了解客户情况,帮助客户正确认识风险,有针对性地指导客户依据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当的投资计划和理财计划,使客户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和理财观,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四、精心准备,确保风险教育周活动顺利开展

我行根据“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精神,按照制定的“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方案,精心准备,认真部署,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确保风险教育周活动顺利开展。一是提炼宣传内容,把《百姓风险防范手册》八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减少文字,精练内容,便于向百姓进行宣传,使百姓能够记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二是在各网点门外悬挂“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宣传口号,营造风险教育周活动的浓厚氛围,使百姓提高认识,积极防范金融风险。三是在网点大厅设置宣传展板,摆放宣传资料,具体介绍开展“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让百姓懂得什么是金融风险,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四是设立咨询点,指定专人负责,详细解答百姓有关金融风险的咨询,使百姓增强金融风险意识,积极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诈骗,切实维护自己财产的安全。五是编制非法金融的典型案例,向百姓进行警示,使百姓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受非法金融侵害,不让金融诈骗的当。

五、辛勤努力,确保风险教育周活动取得实效

在2015年1月6日至12日“百姓金融风险教育周”活动中,我行全体员工辛勤努力工作,全力投入到风险教育周活动中,对百姓进行认真、细致、耐心的金融风险教育,着重开展五方面的教育:一是教百姓如何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去识别假币,增强百姓对假币的识别能力,提高对假币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树立“不收、不用假币”的意识,不给假币留有任何市场。二是教百姓正确使用银行卡,让百姓知道卡片就是装钱箱,密码等于保险锁,要切实保管好银行卡,防范银行卡丢失、被盗、被冒用或被他人伪造。三是教百姓使用自助设备输入密码时,尽量用手或身体进行遮挡,防止他人窥视,切实保护自己财产安全。四是教百姓正确识别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告知百姓那些是非法金融机构,那些是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防范上当受骗。五是告知百姓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使百姓远离非法集资,能够识破非法集资的手段,认识非法集资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六、真抓实干,取得风险教育周的良好成效

篇4

前言

金融企业遭到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金融企业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从金融会计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机构业欠缺成熟的监管机制,难以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在对相应金融危机采取处理措施时也捉襟见肘。由此来看,我国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需及时加强。

一、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现阶段在金融方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俗来讲,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还不健全,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险,无法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控制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业采取的一系列干扰措施,影响了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形成了一种不理想的氛围。还有金融监管在一些方面还未插手,一些金融机构不顾法规制度恶意竞争的事时有发生,另有一些机构自身内控措施有待加强,导致一些财务信息泄露、失真,极大地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1]。

其次,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极快,在这种影响下,市场经济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大量社会资金被金融机构收入囊中,从而市场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资金链参差不齐,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会计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这也就导致了如今的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职业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金融风险与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事实上,许多风险发生与人为因素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最后还有亟待改进的会计手段,现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求会计防范,还需要懂得如何使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增加以及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运用。

二、金融会计风险在企业中的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无处不在,在企业的运营中需要格外注意,对于企业经营而言,金融会计风险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如何应对金融会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一大重点。在此针对金融会计风险在企业中的防范提出两点建议,并且这两点建议是从系统与人力两方面进行分析的,具有实践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在系统上的防范措施

针对会计金融危机我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第一,要根据当前金融会计行情,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做到从上到下,各级协调合理工作,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秩序,严加打击“做假账”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供可靠会计信息,同时,杜绝所谓的账外经营现象,账外经营现象暴露出了相关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了金融会计职能的发挥,造成了一些金融风险,所以有意识的避免这种现象可化解部分金融会计风险。

第二,建造强有力的风险预警系统,此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事前制定有关金融方面的预警指标体系,在金融危机可能发生之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到,从而避免财产的损失。事中监控指的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正常监控,主要是由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其它部门一道建立,主要是为了在金融风险发生后,减少财产的损失,使损失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事后监督分析财务基础资料,根据金融危机吸取教训,严格考核各部门金融风险控制责任指标的执行力度,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3]。

第三,不?嗤晟平鹑诤怂阒贫龋?优先考虑将呆坏账准备金按贷款风险程度计提,之后,依据预先确定的计提比例,按出现问题的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后造成损失的评价状况,再计提“呆坏账准备资金”。此基本可以填补有问题的项目,如果出现其它问题,可改革一些过于苛刻的计提确认条件限制。

(二)金融会计风险在有关人力方面的应对措施

改进有关报表的出具情况,金融机构应尽量要求企业提交会计师出具的会计报表,并查验该会计事务所的资质认定,杜绝虚假报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在各个流程中,应着重注意真实性,避免弄虚作假。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金融机构单独编制一份金融报表,在原有报表的基础上,更为集中、全面、真实的纰漏有关金融风险信息。

贯彻落实实施有关责任的理念,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承担责任的问题。当然,这里的承担责任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承担,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责任体系,通俗来件金融风险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与每一位参与者都息息相关的,广大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人员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完成任务,将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落到实处。

打造切实可行的内控机制,确定独立的财务机制。在我看来,有些步骤完全可以交给机器来做,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上浪费时间,建立一系列防控措施建立更加稳固的应对体系,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内部有效控制,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任意度[4]。加强内部授权和转授权的制约,及时检查,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在金融会计风险中,企业需要重视的是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推及自身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应对金融会计风险的情况下不至于慌乱、无措,进而获得一定的经验与竞争优势,推进企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经济法;金融风险;价值功能

一、引言

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论证了经济法价值与功能的重要性。只有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相结合,同时注重经济法对金融市场的调控,才能保证经济秩序平稳健康发展。当前我们要立足经济法的实际,探讨经济法的价值和功能,将经济法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发挥其风险防范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金融风险,为优化金融环境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支撑和保障。

二、金融风险的特点分析

金融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当导致企业自身发生经营危机。同时,因各个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合作以及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将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传导其他企业,致使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及经营风险扩大等问题,甚至波及整个行业。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应格外注重金融风险的防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联系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链条。因此,需认识到金融风险对经济风险产生的影响,从而平衡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一旦不能做好切实可行的防控模式,将会产生更大的金融风险。从过去爆发过的金融危机来看,金融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定时性。

三、经济法的特点及在金融风险中的价值功能分析

1.经济法的特点其一,经济法具有持续的健全性。就我国目前的金融运行环境来看,经济法对其有很大影响,在法律规范层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经济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这是经济法稳定性与持续性的凸显。自2020年以来,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努力,经济也随之飞速发展,故而经济法应不断被完善和充实,这对于我国经济活动的开展,及金融行业的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其二,经济法具有涉及领域的广泛性。目前我国经济系统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经济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法律之一,应多角度、全覆盖地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经济活动领域、金融建设方面的需求,使经济法起到规范及管控的作用。随着经济法的几次修订,其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也日趋完善,这更加凸显出经济法的重要功能价值。2.经济法在金融风险中的价值功能通过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方面存在漏洞,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于法律制度,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尤其对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腾飞发展的阶段,经济法的价值与功能更不容忽视。经济法最主要的价值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安全价值。安全是所有法律共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法律保护权益也不尽相同,究其本质来说,安全价值是核心价值,但不同法律对于安全价值的定义也不同。比如,刑法侧重于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民法侧重于保障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安全,而经济法是侧重于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经济法所体现的安全价值在于金融财产的安全、金融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行等,金融安全是经济法安全价值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体现。然而金融风险具有普遍性,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相对应且紧密相连的。美国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最大的根源也是法律层面的疏漏,对此我们应吸取教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法律制度,做到以经济法为根基,平衡好安全与效率及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我国经济环境与金融行业的稳固运行。其二,效率与公平价值。所谓经济法的公平价值是指法律关系中的任何一个主体,都能够享有利益平衡,即实质公平(主要包括规则、信息、分配的公平)。公平与效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关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我们国家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也是为了平衡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受到经济法的影响,同时经济法也起到了合理的管控作用,经济法凭借自身的效率与公平价值,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市场主体中选出合适的主体,将其匹配到对应的金融领域中,确保科学分配、资源有效利用。因此,经济法其自身的价值功能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四、经济法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应用

1.完善金融行业有关的立法经济法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滞后性的弊端逐渐显露,出现了经济法对于一些金融风险不适用的情况。为建设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要根据金融行业中显现的问题做好对经济法的完善和调整,保证在立法方面,经济法能够应对金融风险。同时,在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的中,我们应注重对有关金融企业法律的构建,保证立法的有效和完整,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2.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内部的监督管理全球金融市场的运行中,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法手段监管和调控至关重要,政府在金融行业中应发挥调控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金融机构加强管控。政府应注重引导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确保对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金融市场的内部监督与管理同样重要。由于我国金融行业起步稍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金融企业内部需要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并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为经济法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防范金融风险时,不仅要发挥经济法的作用,还要兼顾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管控及金融市场内部的监督,齐头并进,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3.加强经济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金融风险的管控当中。开展网络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工作,构建“全方位、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监测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与发送金融风险信息给相关负责人;划分需重点监测的金融风险。网络监控作为监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可以解决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问题。因此,加强经济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本国的发展基础之上借鉴外国相关先进技术,开发适合我国的信息技术金融工具,以此防范金融风险。4.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我们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监控,但金融行业信息存在不能及时披露、隐蔽性的特征,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全面了解金融企业信息,那么企业就极容易在交易过程中上当受骗。因此,管控及相关行业需要做好信息及时披露,让相关合作企业及时了解到对方的企业经营状况,避免造成不当合作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对于一些网贷平台等也需要注重自身的信息披露,让用户能够了解是否存在风险,进而开展金融活动。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信息真实透明,也是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篇6

现如今,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1]金融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产生既有金融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业之外的原因。应该从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入手,改进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水平、强化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化解。

一、金融风险及特性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从事货币、资金、信用交易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金融风险越多越大,与之相对应的现实损失肯定也越多越大遏制出现损失或弥补损失所付出的努力就更为艰巨,当金融风险累积到无法控制程度时损失就不可避免地出现。[2]只要存在金融交易就必然会存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全金融系统风险的失控状态,是整体金融风险的集中释放,是金融风险经过量变过程发生的质的巨变

(二)金融风险的特性

第一,金融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最人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一方面是源于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导致的该行业总有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的趋势,引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第二,制度性因素成为金融风险的最大诱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在新兴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化历程均比较短,其金融机构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利扶持较多,风险自律也弱一些,市场容量有限,国家金融监管效能较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支离破碎,透明度不够,监管效率低下。第三,政府财政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到最后,都是由政府财政作为最后危机的解决者的,至于解决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则要视各国财政实力而言。

二、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体制性因素。(1)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2)过分倚重于银行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直接融资从无到有,而且发展较快,但至今也未改变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格局。(3)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

(二)制度性原因。(1)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与赶超型发展战略。(2)国家垄断信贷制度与银行主导型的融资制度。(3)经济主体信用道德沦丧与社会信用环境恶化。(4)银行体系缺失,规章制度不健全,信用基础脆弱。

(三)其他因素。除了体制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有:(1)企业经济效益低下。(2)金融机构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的意识差。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内部管理混乱,违规经营比较普遍。(3)金融机构粗放经营,管理疏松。此外,经济结构失衡,金融法规不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缺乏法律手段的保障等

三、防范与化解

(一)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精神来进行。为使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二)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我国国有银行名义上具有法人地位,实际上却无法人所必须具备的财产经营权,其经营活动也缺乏来自所有者的有效监督约束,以致出现内部人控制和不能回避政府干预的状况,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途径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推进国有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即对国有银行进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居民也可以直接将结余货币的一部分用于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对银行的高债权。

(四)弘扬适应市场经济的信用道德观念。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金融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重新培养全民的信用道德观念,优化信用环境,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

篇7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会议,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作为农信社的一名综合柜员,我始终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工作合规合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要地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工作心得,内容是“提高警惕,加强内控,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生产建设的飞跃发展,我们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伴随而至的是金融风险形势严峻,金融风险问题日益凸现,除了一般的违规问题外,还出现了一系列案件,有的内外勾结携款潜逃,有的挪用公款私用,有的搞诈骗伪造存折,他们利令智昏、精心谋划,钻空子,钻漏洞,破坏我们农信社的金融秩序,侵蚀我们农信社的金融财产,务必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要使我们农信社金融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作出贡献,必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消除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各类案件的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农信社的每一位员工提高警惕,树立金融风险意识,真正做到“金融必须安全,安全为了金融”,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日常操作的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铭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加强内控,防范金融风险。

如何提高警惕,加强内控,防范金融风险,我认为,象我这样一个农信社的前台综合柜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农信社的窗口,起着与农信社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农信社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有时总觉得有些规章制度束缚我们业务的办理,制约我们业务的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通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能保护自已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

二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屏障,工作制度好比是家园的篱笆,只有扎紧篱笆,野狗才进不来。所以,我要严格执行农信社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好制度就好比是建起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屏障,扎紧了篱笆,使金融风险无隙可乘,无洞可钻。我要不折不扣执行制度,把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符制度的事坚决不办;在执行制度时要毫不留情,做到制度上面无商量,制度上面无情面,一切按制度办理,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严密防范金融风险。

三要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理念。合规风险分布于农信社的各个工作岗位,这决定了每一项业务都是合规操作的风险点。农信社合规的责任不能光由领导来承担,而必须由全体员工共同担当和履行,每一位员工都既是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者,也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是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所以,我要积极参加农信社合规文化建设,在增强自己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增强自己强烈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合规管理理念。在每天的实际工作中,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逐步确立起“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

四要加强自身建设。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与腐败行为是诱发农信社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意志薄弱、立场不坚定的农信社员工就是受社会上不正之风与腐败行为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每个人要加强自身建设,做到合规合法,防范金融风险。我作为一名农信社的普通员工,要认真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洁身自好,要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

篇8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日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指地方政府、央行分支机构和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等单位为管理金融风险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系统。根据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时期特点,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前的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金融风险处置的事中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金融风险平息后的事后管理阶段。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地挑战着中央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部分外资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例如香港东亚银行由于财务问题发生挤兑事件,其在上海的同业市场发生融资困难,一度影响到上海的银行间市场稳定。对此,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扩散,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水平,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一)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阶段。在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阶段,主要以央行分支机构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央行分支机构主要关注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采用现场评估、非现场风险监测评估和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等方式对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分析金融稳定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向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预警。金融监管部门主要关注所监管行业或事发机构的微观风险状况,其对微观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一般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管,并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从而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行为平息在萌芽状态。地方政府则一般通过接收央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单位报告的风险监测情况,通过舆情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式对区域金融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金融风险处置阶段。在金融风险爆发时的处置阶段,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包括央行分支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公安、财政、宣传和消防等单位的力量,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综合协调处置。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时,因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和社会影响性,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时参与风险处置过程,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维护金融稳定,因此央行在其中扮演着提供资金救助、稳定金融市场信心和防范金融风险蔓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此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是金融行业的监管单位,其对金融风险的起源、传导和控制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因此在区域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可以按照本行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规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并提请地方政府部门、央行分支机构等一同采取措施处置金融风险。

(三)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事后管理阶段。在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管理阶段,地方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突发事件平息之后的过程、结果和影响范围等做出综合评估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对金融风险处置结果进行善后管理工作。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财政、宣传和司法等部门职责出发,从行政角度对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各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置安排,进行责任追究、消除负面影响和损失评估补偿等。央行分支机构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出发,对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并对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和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做好资产保全和债券的维护工作。金融监管部门从其职责出发,做好金融风险平息后的处置工作,例如成立清算组对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行清算处置等。

二、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稳定法律体系和协调机制缺位。目前,我国缺乏统一完整的金融稳定法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管理处于谁负责谁管理的状态,这就削弱了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并可能错失防范风险的最佳时机。例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律规定,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无法按照市场原则实现稳定退出或及早处置,这使得问题机构在处置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缺乏法律框架的约束,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积聚,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也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虽然有部分法律条款或文件提到央行负责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角色,但由于行政级别、监管套利、交易成本较高和职责范围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这些法律规章条款及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实际上多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这也导致了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难以有效运行。

(二)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首先,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在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一般由当地央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但是各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同、监管理念差异和监管套利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其次,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方式滞后。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创新业务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传导机制越来越复杂,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方法并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改进,新型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的开发应用也往往滞后于金融风险的变化发展,因而还难以做到及时监测金融风险动态、把握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准确评估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再次,金融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例如央行分支机构可以按照宏观审慎原则和监管标准,监测评估和判断金融风险情况,但由于央行没有金融业务监管权利,从而没有现场监管的体验,只能依靠非现场监测方式,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预警提示和督办整改效果往往不佳。

(三)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制度不健全。第一,金融风险处置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处置过程中,由于金融风险处置主体、处置原则、处置模式选择和相应的处置程序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依据,各地区在处置金融风险时,存在选择金融风险处置模式错误、程序混乱、责任界定不明晰和相互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第二,部分规章条款实用性不强。例如,虽然《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对金融机构行政撤销的条件、程序等情况做了规定,但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实践看,该条例的许多内容和规定还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第三,缺乏专业化的金融风险处置平台。例如,没有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处置监督机制和处置信息的共享机制,在金融风险处置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托管、接管、撤销(关闭)、破产以及停业整顿等操作程序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金融风险处置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资源,但我国还未建立专业的金融风险处置队伍以应对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稳定法规体系和协调机制。对于金融稳定法规体系不健全的状况,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有效的金融立法经验,结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金融基本法,研究制定《金融稳定法》,修改完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同时制定《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条例》、《金融机构接管条例》和《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条例》等,作为处置金融风险的操作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金融管理机构协调合作制度和实施细则,例如建立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明确央行在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定期召开金融稳定工作联合研讨会,评估分析区域金融风险状况,提高金融风险处置的有效性,形成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

(二)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运行效率。一是要完善区域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结合金融业的实际风险状况,科学制定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范围等,增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加强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建立监管协作和重大事项分析会商机制,拓宽重大事项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效率,增强对重大事项的风险反应的灵敏性和及时性;三是增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建立严格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和数据采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采用有效的金融评估方法,及时判断金融风险的动态情况,根据金融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提示事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同时跟踪金融风险提示的后续进展情况,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整改或处置。

(三)进一步改善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制度。首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破产的前置程序、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债务清偿顺序、金融债权的保护和偿付、职工安置标准等相关规定,增强金融风险处置的操作性;其次,研究制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管理办法》,对金融风险处置原则,处置主体的权利义务、处置模式选择和适用性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根据金融风险处置实践,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处置领导小组,修改完善已有的金融风险处置各项条例,增强有关法律条款的操作性,使风险处置的具体操作有法可依;再次,根据金融风险处置经验,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并且培养专业化的金融风险处置队伍,从而增强金融风险处置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兆君.关于完善我国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新金融,2011.5.

篇9

摘要:金融风险是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等。要防范金融风险,所要采取的措施是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及保障体系,创造一种与国家脱钩,井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严密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关键词: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防范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是继农业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及经济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分业经营的出现,风险管理体系必将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道路。我国金融监管趋势国际化,既要保证我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又要提高金融效率,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更紧迫的任务则是如何做好的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

一、金融风险成因的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界出现了一股走出去的热潮,大多数金融企业对于投资海外心情急迫,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主要体现在国际游资冲击和他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后,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趁之机的情况。受冲击的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也存在金融风险。我国目前已逐步开放保险市场,扩大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初步形成了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

(二)股票市场的金融风险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行,我国股市也在短时间内里高速发展,作为股市交易客体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经历着一个急剧膨胀的过程。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成倍增长,但上市公司质量欠佳,掺有虚假成份: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甚至联手造假,欺骗投资者;人市主体不理性。这些情况表明,股市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最危险的部分。

(三)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共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国际上融资证券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金融通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直接渠道连接投资者和经营者,而不是借助银行信贷业务。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长期以来是银行最主要的负绩业务,如果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势必买股票,容易造成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挤兑风险。

(四)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是金融机构的根本性风险。事实上,我国的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银行资产风险上,贷款逾期、发生呆滞、呆账情况比较严重。场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即金融机构从事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对市场行错误预测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巨大。随着我国货币市场成熟发展,利率机制将趋于灵活,有管制的浮动利率将向开放的市场利率转变,必将使金融机构面临比较明显的市场利率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

这是指存款人按照正当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支付的风险。一是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二是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等存款者转账支付需求。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会触发银行信用风险,即存款者挤提存款而银行无法支付的风险。居民储蓄余额的稳定增长掩盖了银行流动性问题,因为高额储蓄增长使银行在资金方面有回旋的余地,而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储蓄挤兑,银行有可能会遇到支付困难,这将影响金融秩序的混乱。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

金融政策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脱离宏观经济政策的金融政策是不完整、欠科学的。金融政策与金融工具要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品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使我国引进外资及对外融资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业风险,中国再难独善其身,远离国际金融风险。我国目前开放经济的特点是准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和持续的“双顺差”,这些特点的组合造成了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复杂往。我国为了保持内外政策的平衡,除了采用传统的财政、货币和外汇政策外,还可以考虑选择其他一些政策工具用于政策组合。

(二)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6万亿美元,如何管理及运作中国增长过快外汇储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我们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的CDO和MBs产品,这些产品被视为高收益和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同时,却严重低估了其风险。现实情况则是,住房按揭证券化产品市场风险没有被充分披露及信息不透明,包括美国的评级机构也没有完全公正的履行评级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及保障体系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内部的法律体系,理顺银行业和征券业、信托业的法律边界,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分清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特征对有关法规中的金融各行禁止性规定和肯定性规定进行统一并与各行业的法规保持协调。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金融经营活动应在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针对我国已开始运行的证券、期货、信托业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度,对于已有法律法规,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确保健康的金融秩序。

(四)创造一种与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着严重的内在缺陷,而且愈发严重,对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严重障碍,急须解决。美元贬值,金融海啸的冲击,给中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没有创造出一种与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当今,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降低我国金融风险。

(五)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国有部门产权实现多元化,增强出资人的经济理性,从建立责权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五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

(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制定和颁布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待法规,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在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管部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进行准确的财务状况评级,监测风险;建立危机救助机制和市场退出问责制,根据风险和危机的不同情况。制定明确的危机救助标准,并通过问责制度,严厉追究有过错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与《破产法》相衔接的,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实施行政接管、重组、撤销、关闭清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保障存款人利益、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

(七)建立一套严密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金融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与财务活动相生相伴,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财务风险史。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人类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来以防范和化解。

一、引发金融风险的财务原因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认识不足,内部财务控制环节薄弱,当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将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主要问题有:资金管理不严,建立的管理规章多,认真执行的少,财务控制十分薄弱,资金闲置或不足现象严重;应收款项管理失控,款项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负债率越来越高,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资信受到影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销售受阻,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存货大增,大量资金呆滞,开始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将借款投向风险行业,搞股票、期货交易,一旦损失,使金融资金不能收回,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进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还款,他们在揽储时千方百计,不惜血本,动用一切力量,而一旦资金到手,则用于谋取私利,任意挥霍,致使大量信贷资产无法收回,沉淀为有问题贷款,使金融机构坏账急剧增加,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二、财务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功效

(一)利于企业筹资渠道的拓展

选择筹资渠道是企业制定筹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在新经济时代,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把从风险市场筹集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而无形资产的投资项目具有的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很难满足商业银行资金经营所要求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需要,这就使得企业很难为这些项目从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些项目往往又能满足风险资本取得高收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的投资目的的需要,因此,风险资本也就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利于企业筹资战略的创新

就企业筹资战略来说,应以维护企业长期经营安全、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筹资能力为目标。筹资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其次,要合理选择长期融资方案,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不同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企业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为了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第三,要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要注意开发企业的筹资能力。企业筹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企业是否能获得资金这一稀缺资源,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要积极开发企业筹资能力。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范围,不仅要积极筹措财务资本,还要积极筹措知识资本。

三、金融风险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二)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企业认为会计工作只是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纳税所得,对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在财务岗位上一般使用自己亲信,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不设立具体的财务岗位,不进行财务核算。

(三)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职业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一般只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对财务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无法为管理者在决策中提供财务分析支持。在品德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由于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这样就在中小企业中存在两本账现象,企业财务人员的精力被放在做假账上,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进行。

四、金融危机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由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金融服务公司必须比以往更努力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改进其风险方法和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更让中国的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已经让部分企业遭受了灭顶之灾。面对困难,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一)提高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尤其是对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市场变化及金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

(二)强化资金回收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和标准,对于信用状况好,且财务状况佳的企业,可以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一般、财务状况也一般的企业,应采用慎重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状况差的企业则应该采用现款售货或者其他更为苛刻的条件,以避免增加发生坏账的可能。在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定期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如信函通知、电话催收、派员面谈及诉诸法律等方式,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通过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加速资金回收,从而克服因销售和收款分家而出现的高销售高资金占用的弊端。

(三)战胜“管理危机”,减小内部运转阻力

对于企业来讲,成本优势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其在竞争中的必胜法宝,但管理者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于此的话,企业的灵活性就会越来越小,思路会越来越窄。低技术含量的成本压缩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把起死回生的希望 寄托于此,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会变得越来越糟,劳资关系越来越恶化,员工消极怠工,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合格率越来越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相对牢固的信任关系面临崩溃;而外部,客户会为减轻自己的上游压力对产品质量越来越挑剔,一而再、再而三地压低收购价格,内外交困,企业最终会走上破产的道路。

危机来临,管理者首先应该开始关注如何使员工富有活力,如何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如何增强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同时,管理者应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做相应改造,构建有效率的业务流程,扫除企业内部管理阻碍和死角,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建立起灵活有弹性的运行平台。此外,还要注重既定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如果只有好的管理制度,却不能执行到位,有好的规划,却束之高阁,同样也有可能将企业引入危险的境地。

(四)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其对融资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此时需要更多渠道的融资,才能满足资金的筹集需求。企业由于长期缺乏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存在资金短缺和资产闲置并存的严重问题,资产运行效率十分低下,此时企业筹资活动应首先考虑如何积极进行内部融资。通过合理调度盘活内部的停滞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次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科学调配各项资源,利用各项资金的时间差与空间差,总体有效利用资金。经过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企业的存量资产得以盘活,资产结构得以优化,闲置资产得以变现,对于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成本低廉且颇有成效的筹资方式。另一方面,大胆借助多种负债形式进行筹资。借入适量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资金周转的困难,这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入“负债”观念,有助于企业树立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

(五)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

面对金融危机不可测、不可控的特性,我们有必要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严重一些,加强财务预警,构筑多道防线,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及早厘定企业的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以备在极端情况下出售非核心的资产和业务,断臂求存,以图有机会东山再起。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既不要失望悲观,更不能盲目、投机的乐观;既要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危机的严峻 。企业只有针对危机做好充分的应对,才能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事前预警、事中报警和事后排警的控制作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设置、分析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或将要存在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报告和提供处理建议的报警和控制系统。

五、金融危机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新启示

(一)确立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地位

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一种情况宁可将资金投入新的生产线建立新的销售机构,或者是开拓新 的市场,也不用来做财务管理的投资,因为在市场环境较好的环境下,做与不做的差别不大。但是,当经济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加强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其财务管理,对一个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财务管理一个重要职能是要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去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企业的外部环境会有哪些变化。2009年4月9日,财政部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企业在特殊时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 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主管财政机关报告。

六、结论

当前,金融风险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尚未完全消失。要维护我国企业的金融安全,进而维持企业的生产效益,我们还必须下很大的力气。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只要我们把握其规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机构来负责,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或控制财务危机。当然,财务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财务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其中往往还孕育着转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防范、化解和处理财务危机,而且还能够化财务危机为新的发展商机。

参考文献

[1]王伦道, 章乃茹.企业资金融通实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2页

[2]魏斌.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金融、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2000年 11页

[3]吴少新.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97页

[4]刘松勤.金融风险成因及我国企业防范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 2008年20日:4-6页

[5]孟 颖.金融风险的测评与防范[D].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9页

[6]雷 声.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M].改革与战略,2006(07)

[7]杨建军,袁荣.浅论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16页

[8]刘光宇.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J].河北企业.2009年第2期: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