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技能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张掖市职教中心 贺登昆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围绕今天的会议主题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第二个问题是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是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就讲这三个问题。
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办学办出特色的需要。从1996年职教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就以“全面发展,办出特色,打造西部一流的职业学校”这3句话作为办学目标,经过12年的风霜雨雪,经过12的拼搏奋斗,到现在,,我们觉得我们做到了“全面发展”,表现在如专业设置由原来的12个发展到现在的27个,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0多增加到现在的35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由原来的2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800万元,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9万平米增加到现在的40440平米,还有九个国字号头衔以及百杰校长杨校长的荣誉,等等,都说明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发展;第二句话“办出特色”了没有呢?我认为是办出了,但特色不突出,不明显,不够全面。我疏理了一下,办学十二年来,除开硬件建设方面的特色,我们在软件建设方面,能称得上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的地方只有五个方面:一是六课一活动,这是教学管理上的一大特色;二是学风建设上的十星教师、十星学生和十星班级的评选;第三个特色是学生毕业时的双证制或多证制;第四个特色是校报校刊《职苑》的编辑出版,它集新闻性、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应该算一个特色;第五个特色是五技能教学模式,即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考试考技能、毕业定技能、就业荐技能,这是技能教学方面的一大特色。总共就这五个特色,面对我们要做强、做大、做优的目标,我觉得有点少了。为此,有必要创设特色,形成特色,推出特色,特别是推出课堂教学特色来丰富我们的办学特色。这时第一点理由。
第二点理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为导向,以管理做保证”,这6句话中“以教学为中心”是说学校的全面工作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那么,教学工作又围绕什么来进行呢?很明显,教学工作肯定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进行。但是,多年来,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学校的软肋,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形成一些成形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学习的课堂教学蓝本或典范,导致能教的和不能教的一样,有资格教的和没有资格教的一样,谁都能往讲台上站,站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厌学风气日盛,有些班级的课堂纪律混乱,部分老师上课不管或管不了学生,有的班级的成绩合格率只有2%,很低。这样的局面如果要长期下去,恐怕会危及到我们学校的办学质量,会危及到我们的办学声誉。我们说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就要干专业技术上的事。课堂教学就是你的技术堡垒,你如何攻克,如何使你的课吸引学生,能把学生管好管住,你得研究你得疏理总结,你得有一套你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个熟练的教学技能就是我们要推出的教学模式。所以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是以教学为中心的需要。这是我讲的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理由。
第二个大问题是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荀子在《劝学篇》里有这样几句话:“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几句话讲了个什么道理呢?讲了完成工作要讲究方法,要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外界条件来达到“见者远、闻者彰”的道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样,也要讲方法寻找规律。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向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迈进,是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具体举措。具体来说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有三点:一是给教师成功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贴标签。二是给学生的课堂听讲找规律。三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定进取目标。综合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归纳总结工作。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第三个大问题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1.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方法?先说什么是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概括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是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教学模式中包含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不能代表课堂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它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教学模式涉及的教学过程范围宽泛一些,容量大一些,理论性强一些;而教学方法涉及教学活动的范围小一些、内容单一一些,实践性特征更浓一些。
篇2
众所周知,常规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围绕目标,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学习归纳;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回顾总结,课后练习五个环节。我们就这五个环节进行探讨,反思数学教学的常规模式。
一、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创设问题,解决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主动性这一关键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思考、论证等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通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二、围绕目标,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研讨,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研讨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互补组合,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优生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带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体现在指导学生、组织教学、辅导学困生、收集研讨信息。对于在讨论交流时,学生产生奇思妙想,老师要善于牢牢把握。
三、学习交流,展示归纳
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要把握好时间,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合作成果进行班级展示,这时可能有的小组解答时往往只与本节的知识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知识挂钩,而且思考方法比较单一。有的开放性问题在不同小组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展示,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就不同的结论展开辩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这样既有利于各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大多数学生达到共识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达到共识,完成预设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
练习题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以教学内容为主,让学生做练习起到加深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教师要改变过去练习题单一、枯燥的形式,从内容上开阔学生视野,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个别学生尚未理解的知识点,这时老师要巡视课堂,对完成练习好的学生进行批改肯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不留遗憾到课外。
五、回顾总结,课后练习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做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课堂总结要短小精悍,通过小结能使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这节或这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堂课末,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总结本课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一堂课结束前,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此时的课堂总结需要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回顾总结的好就会给这堂课画龙点晴,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讲解以及主动学习,对所学知识看起来已经掌握,但是一下课缺少了课外练习,大脑一活跃,对于学过的知识就模糊不清了。所以课后练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知识点的练习把握。学生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维能力,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各个方面都得到促进和发展。而设计布置好的课后练习尤为重要。它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对方法的灵活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其他教学环节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课后练习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书上例题、练习题的引申和发挥;可以是结合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临时选配的;可以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的;还可以是从学生所发生的错误中列举的反例。
总之,加强对教材的研修,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安排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一堂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才算完成。
篇3
1 要做好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
1.1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性。
1.2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识技能和评价标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1.3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
2 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2.1 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外语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语难学、英语无用的错误想法。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2.3 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2.4 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
评价反馈的目的就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教师及时将课堂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反馈总结方式可采用写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或与学生交谈等方式。
3 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的方式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堂教学;中职生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的课堂教学,是利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教学活动的一个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教材中,有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或者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如收发邮件、搜索引擎的使用等。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网络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1 网络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
1.1中职生学习容易受干扰
中职生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理智控制水平还不高,容易受内在情绪和外在环境的干扰。在网络课堂,受聊天工具、游戏的诱惑,有部分学生想尽办法“逃离”教师的监控,偷偷上网聊天、玩游戏,如不及时纠正和制止,就会有更加多的学生脱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下降。
1.2学生容易网络迷航
所谓网络迷航是网络上信息量庞大,或超文本链接形成的网状结构过于复杂而产生学习者偏离最初学习目标、迷失方向。在网络课堂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网络迷航,整堂课都是在搜集任务所需的素材。
1.3忽视师生、生生多向互动
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过分专注于网络环境,容易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多向互动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1.4课堂弱化教师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导致教学秩序混乱。
2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2.1树立网络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
2.1.1复合化的教学环境。网络化的课堂教学不仅包含网络学习资源,也包含文字教材学习资源;知识传授包括网络的传授方式,也包含口传耳听的方式;媒体有计算机、网络,也有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这一切使网络课堂环境复合化,丰富了教学内容。
2.1.2先进的媒体技术。网络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除具备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需要的各种电子课件以及网络传播知识的能力。
2.1.3教师角色的变化。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授信息知识,传统的口传面授只是少量的。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2.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技能
在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传授知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环境要求学生具备新的学习技能。首先,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其次,教育信息的获取技能。这种技能主要包括:网上信息查询和检索的技能,以及远程登录、信息浏览、下载、整合使用等技能。再次,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技能。
2.3提高实施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能力
2.3.1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为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创造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2.3.2用先进的方法、手段进行施教的能力。由于网络课堂教学参与了现代教学媒体,所以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只需单纯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各学科的相互整合及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3.3教学设计的能力。首先,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一切教学安排都要从学生需求与特点出发,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其次,从设计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注重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设计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及设计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再次,从设计的方法上,重视学习者的分析,并把学习者的分析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等以及学习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这些新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好六个环节,即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与修改。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教师应在网络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2.3.4教学研究能力。网络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规律,对新规律的发现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教师应根据网络课堂教学的新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新的教学规律。教学研究能力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3.5终身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技术发展缓慢,“一次学习,终身受用不尽”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知识的折旧和淘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坚持始终如一的学习,不断地在自己头脑中建构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的适应能力。
篇5
一、吃透教材――基础
吃透教材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有效地使用教材。所以,要想真正地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充分备课。如果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当然就很难上出一节精彩有效的课。
从细微处去理解教材内容。在这样系统掌握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对本节教学做出科学的设计;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清晰地安排教学环节;明确每一环节的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略处理,突出教学的重点,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否则,如果教师对教学中处理的一些内容脱离了教材重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也不明白教师到底想带领他们重点要学什么。
二、优化方式――重点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优化教学方式是重点。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哪一节教学内容,教师都应该考虑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果对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没有这样一种理想追求,那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也许只能是空谈。
三、及时总结――完善
课堂教学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课堂教学总结包括对一节课堂教学的全面总结和课堂教学中的小结。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小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对一节课成功教学的完善,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四、巩固练习――保障
课上巩固练习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学习内容,可能对一些学优生来说很容易就会了,然而我们教学中所面临的是全体学生,要照顾到学生整体,要有利于促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也正体现了巩固练习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性。
篇6
笔者现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我们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
2.《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3.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了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4.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的目的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教师及时将课堂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反馈总结方式可采用写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或与学生交谈等方式。
第三,课堂评价形式是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的方式。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效益的方法
效率,是人们实践探究活动的“总追求”、“落脚点”。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课改的实施,其效率所隐含的内在特性和衡量标尺发生了丰富的变革和深刻的变化。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科目标要求通常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构成。初中生作为其重要参与对象,衡量评判有效“参考”。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中心’,学习能力培养是其教学活动的‘重心’。”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围绕学生主体做文章,让数学课堂师生充分互动起来,主体技能得到充分锻炼。鉴于上述感知,笔者现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实施互动协作教学活动,让初中生主体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由主体参与教学程度决定,课堂进程需要主体深度参加和积极互助。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广阔“舞台”,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双边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初中生引入和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探析等双向互动模式,组织初中生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遥相呼应,同频共振,互动协作,主体特性得到充分体现。如“矩形的性质”一节课“矩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教者采用实验操作法教学手段,运用“师引生探”的形式,与初中生一起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动手测量矩形图形及折叠矩形图纸等,逐步引导初中生将测量和折叠的图形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要求初中生通过同桌讨论活动,总结概括出矩形图形所具备的特性为“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同平行四边形);(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初中生对矩形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师生互动、共同探知矩形性质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课堂重要“生力军”,其学习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凸显,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认知程度。
二、实施探究解析教学活动,让初中生数学能力得到充实锤炼。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有效“升起来”,是初中数学的最根本、最现实的要义。教育实践学指出,课堂是学生锤炼、提升的“平台”,课堂教学进程就是学生锤炼技能的实践进程。当前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就是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预设和生成进程中,要始终树立“学生核心,能力第一”教学理念,将数学技能培养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引导主体深入思维实践,组织主体深刻思考研析,指导主体深切概括判断,在充足实践和有效指导下,切实锤炼和培养学习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D,E分别是三角形ABC边BC,AC的中点,AB=2AF,试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学生解析:该案例要证明ADEF的形状,应该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构建等量关系以此证明。
教师指点,强调指出:该问题证明时,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学生完善,推导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可以得DE与BF平行,DE与AB的关系为1∶2.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内容,从而判定出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活动,过程略。
教师组织同桌之间批改解题过程并深入交流。
教师与学生结合探析案例进程,共同归纳解题方法: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该问题解答的关键。
上述案例教学活动,初中生成为案例解答的“主要实施者”,并在教师科学有序的指点和引导下,完成了问题条件内容的探知、解题思路的确定,以及解题过程的探析和解答方法的概括等探究实践“任务”,初中生主体得到了有效锻炼,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改核心精髓。
三、实施反思评析教学活动,让初中生数学学习素养精益求精。
学习实践活动需要学习主体进行深刻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整改,以期达到学习方法、解析素养、学习效果精益求精。初中生在课堂学习探究中,需要对自身学习活动进程表现及效能进行全面的认知和深入的“总结”及深刻的“反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者,承担着指导评判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效果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初中生学习实践的评判工作,运用教学评价,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活动、解析思路、解答过程及学习效能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判,多给予肯定评价,保护初中生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评价,组织初中生进行小组合作评价,让初中生成为学习活动“评委”,对他人学习活动进程进行评判,并深入交流评判观点,相互借鉴,形成科学评判结论,使初中生在他评和自评活动中,学习缺陷有效改正,学习效能有效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进程中,在做好以上所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举措,合理设计教学步骤,科学预设教学预案,助推课堂教与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杜惠蓉.新课程条件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篇8
几年来,我们针对劳动课的课型、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 此谈一下我们粗浅的体会。
一、劳动课的课型
小学劳动课教学内容,是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由于年段的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课堂教学的类型也存在差异。
所谓课型,是指依据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类别。由于劳动课教学任务与要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就必然产生多样性的课型。又由于实践性是劳动课教学的第一特性,所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型进行劳动课 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忽视实践环节。
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讲练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讲解说明、演示等方法,讲授知识与技能。练是用引 导启发方式,指导学生从模仿、半独立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这类课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实践时间所占 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应大些。如《包水饺》、《扎红花》、《钉纽扣》等课。
2.家庭实践课。这种类型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 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学练结果反馈给教师。如《自行车 的简单保养》、《渍菜》、《洗澡》等课。
3.社会实践课。教材中一些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项目课,如《给花坛拔草》、《水稻插秧》、《树 木管理》等属此种类型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后,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
4.实地参观课。此类课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 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矿山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 ,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劳动课教学中,不同教材内容不但分属不同课型,而且每一种类型课又都有一定的结构。课型不同,课的 结构也不同。既使同类型课,由于年段不同、教法不同,它的教学结构也会有变化。所以,为了提高劳动课教 学质量,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研究,使之不断优化。
虽然,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制约,课型和课的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和其它学科 一样,它的基本教学结构还是存在的。我们认为,根据劳动课学科教学特点,劳动课的基本教学结构,大体可 分为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讲授演示。
③实践指导。
④展示成果。
⑤总结引导。
从教与学两方面看,这五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基本教学活动体系中,②讲授演示、③实践指导两部分,应是劳动课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环节。一节课 的主要教学时间应该用在这两大环节中。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时间,应不超过十 五分钟,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要保证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把握好教学结构中的主体环节,才能摆好教与学 的关系。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学生年龄、教学场地的不同,教学结构也应进行调整设计, 使之适应教学实际。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变化,都应着重三个关键环节:①导课、②讲授演示、③总结引导。 转贴于
各学科的导课形式有所不同,但导课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设计精当的导言,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如 教师在教学《做蝇拍》一课时的导言设计是:“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来了,花儿红了,树儿绿了,同学们也 换上了彩蝶般的衣服,可是,在这令人陶醉的美丽季节里,苍蝇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使学生对做蝇 拍劳动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导言的设计形式许多,如创设情境、范作引趣、音象激情、比较探索、巧设谜语、表演导入等。
但是,任何一种导课形式的设计运用,都应做到:①求精。即语言精当概括,言简意赅,切中要点。②求 疑。即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要针对教学目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③求巧 。即要巧妙有趣、生动活泼。④求准。导语要严密、精当、准确,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确轨道。
讲授演示环节,是劳动课教学中的主体重点环节,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体现。在结合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授本节课中劳动项目的知识,操作步骤方法、要领等 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作打好基础。
教师的讲授,既有精辟的讲述,又包含教师的科学准确的演示示范。而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很紧,仅十余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备好课,才能做到讲授语言精炼、知识传授深入浅出,正确无误, 操作规程明确具体,演示示范动作规范、直观。根据劳动课教学特点,合理、精确、直观地使用音象、挂图、 实物范作等教具,都能事半功倍地补充教师的语言讲解。如教师在教学《学用扳书》一课时,巧妙地利用实物 投影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扳手卡口与螺栓的关系,教学效果明显。
总结引导是劳动课教学的最后环节。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导入的巧妙设计,还应做好收尾的精心 安排。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授知识、技能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板书进行全面概括。在概括总结之中,教师 要恰当地做好两个点拨:一是本课学做的步骤方法,引发学生进行再创作实践。二是思想情感的教育性作用, 启迪学生的深层思考。如教师在教学《煎鸡蛋》一课时,当学生品尝亲手煎好的香喷喷的鸡蛋时,教师不失时 机地布置作业:“今晚回家,再亲手煎一盘鸡蛋,让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品尝、评价你的劳动成果,好不好? ”既达到了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家务劳动的教学目的,又点拨启迪了学生尊敬长辈的思想情感。
总结引导的形式方法很多,但设计要精当简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要给学生“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从而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进而继续探讨和进行再创作。
三、劳动课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根据劳动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备好、上好一节课,就必 须在遵循劳动课的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坚持贯彻“趣、精、活、实”四字教学原则。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在讲授与演示指导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 。
精: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的语言要精确,教师的操作演示要精确规范。
活: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
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三项任务要落到实处。
一节好的劳动课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亲切朴实的教态、精美的范作、精练活泼的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实物、挂图、电教手段),灵活准确而又规范的演示,精辟的语言讲述和精 确的板书,使学生扎实牢固的通过直观获取知识要点。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当的点 拨指导,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动脑动手实践,落实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最终教师以灵活的形式展示教学成 果,并予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到劳动的愉悦中,盟生“乐学”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落实。
篇9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技能;内容进程;路径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实施的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对教学中的一些技能如讲解、提问、导人、板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很多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实施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遗漏内容等现象时有发生,但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置之不理的话,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对教学技能的形成极为不利。从体育教学内容进程的角度研究教学的顺序、路径和层次,帮助学生理清上课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教学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的内容,轻松上阵,结合所学的各种方法来组织和实施一节体育课,完善其体育的教学技能。
1.体育教学技能概述
1.1体育教学技能释义《辞海》将技能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Ⅱq技能。技能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后天习得的。由此可得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就是教师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而获得的能力。
1 o2影响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因素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但是这些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应用如果没有建立在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之上,高效的体育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2.实施体育课的技能培养
2ol备课2.1.1树立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教学思想作指导,教学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效能和作用便会截然不同,贯彻不同的教学思想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思想做指导,从同样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理清内容的层次,明晰教学的顺序和思路,应该以当今的体育教学新理念“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人、展开和总结时,应该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索中,而不是事事告诉学生做什么、该怎么做;事事都对学生进行明确要求和规定;每次都告诉学生答案;严格按计划行事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1I2明确课的类型
把握所教的内容首先要明确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根据课的具体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四种,这是学生授课前应该知道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理清教学的内容,这一步开始也是要从整体上审视教学内容,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哪些是难掌握或理解的、哪些是容易掌握或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理解的,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乒乓球推挡球的新授课,重点应该为球拍半横,前臂外旋前伸迎击球,难点应该为调整好拍面角度、控制好推球力量。
2.1.3分配教学时间与教学顺序体育实践课的主要形式是身体练习、身体参与,只有承担一定的一52一运动量和负荷才能完成对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保证必要的练习时间。有限的时间如何合理的分配是成功进行教学必须要考虑的一步。就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先安排较难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再安排较容易的内容的时间,且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上要给予保证。
2.1.4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果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讲,太难和太易的教学内容就不宜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太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一方面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形成了时间的浪费。太易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没有探究的价值。难的易于分解的内容往往可进行分解教学法,容易的内容往往可采用完整教学法。
2.1.5用整体观来认识体育课堂的结构从教学的内容进程上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教学导人、教学展开、教学总结三个阶段。学生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结构上来认识,明确一节体育课堂教学应该首先要进行导入之后就要展开所学的内容,最后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三部分缺一不可。
转贴于 2.2组织实施体育课的顺序 2.2.1教学内容导人为何需要导入,应该导人哪些内容,如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是进行教学内容导入应该考虑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难易、练习密度的大小,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造成负荷,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疲劳就会过早出现。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复杂、难懂、难掌握或者是简单无趣、甚至是枯燥的等,直接进行内容的讲述,学生的兴趣较难调动,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或者明确学习目标较为不利,不容易让学生分清重难点,无法较好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导入就显得异常重要。导入的目的就是达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观察思考等,它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的导入这一步不可或缺。
2.2.2部分内容的展开教学
在分清楚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恰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后,接下来就需要针对各项内容展开教学,但展开教学不是整个教学内容一大片,不分前后没有层次地进行展开,展开教学要注意内容的层次,展开之前首先要理清内容的层次,明确要进行的内容由哪些要点所组成,将这些要点组成问题串或者问题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要掌握的要点,逐点依次安排教学的方法、学练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如果各个内容集中讲解和集中练习,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过早疲劳、厌倦等状况,因此,在进行内容的展开过程中,应该将内容分层、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减小每个内容的注意时间,让学生获得间歇的休息和短暂的放松。
2.2.3课堂教学总结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进行表率和有针对性的练习,总结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学生在学练中出现了问题、在回答问题时等都需要老师快速地进行总结,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捕捉学生的思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不仅可以给学生作出表率,无形中给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养成总结问题的习惯,而且还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明晰课堂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内容展开教学后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可以安排在各个问题的解决之后,也可以是在课堂结束之前。
从处理教学内容的角度,帮助学生理清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明确上课的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而且对教材的挖掘特别是教材的处理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本身的加工,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已有的文化观念,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分配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尚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概括,查漏补缺。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导入语设计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但忽视对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合理把握与设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无法确定学习的重点,不利于主动式学习的开展,所以,针对高中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课堂结尾艺术的基本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决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同样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结尾艺术的作用下对语文知识、规律等产生较全面的认识,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和实验方法,为运用语文知识与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应注重知识点的有效归纳、教学中心的全面概括和对学生思想、素养的主动启发等,这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直接地传授相关知识、理论,而且要使学生在教学结尾对学习方法、重点等产生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生动、简练,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全面地表达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作用,落实“授人以渔”。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体现
1.总结式结尾艺术
此种结尾形式注重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具有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结尾呼应、强化记忆等优势,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教师的知识整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授《边城》时,可利用总结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直接指出学生应认真感知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主人公翠翠的人性美、灵魂美以及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中的人性美,使学生在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点进行全面的把握,这对达到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技能式结尾艺术
结合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知识传授学生相应的技能,进而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素养等,使学生的创造、实践等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强化训练,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也可以应用技能式结尾艺术,即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应用,使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并针对性地对自我能力进行完善和强化,可见此类结尾艺术在实用性、针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结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观点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3.过渡式结尾艺术
此种艺术形式通常应用于某个“单元”教学完成阶段,如某篇课文、某个教学单元等,其强调教师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认知,进而形成后续学习的主观愿望,实践证明系结尾艺术形式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整体学习意识,将分散的学习内容系统化,进而形成整体的学习思维,对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教学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陈情表》时,可利用过渡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在总结《陈情表》将孝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的基础上,引入下篇文章《祭十二郎文》中为何韩愈对只具有叔侄关系的十二郎去世悲痛欲绝,作者希望表达什么情感,使学生在对《陈情表》产生一定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对下篇文章学习的欲望,这种设置疑问悬念的过渡方式,在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想象式结尾艺术
语文教学内容通常是抽象的,学生不能通过视觉的感官,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全面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结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学习、阅历等方面的经验与想象力相结合,进而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这对强化学生记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狭小的思维圈进行辐射式的思维扩散,将“填鸭式”被动教学向学生主动吸收转变。例如教师在讲授《项链》时,可利用想象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引导学生利用成语对马蒂尔德的性格进行概括,学生可能以爱慕虚荣、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恪守道义等看似矛盾,但在马蒂尔德身上却完美结合的词语对其进行形容,这对学生强化对主人公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将马蒂尔德与生活中的人物相联系,对学生深化认识也具有推动作用。
5.启发式结尾艺术
启发式结尾艺术是拓展高中语文教学范围,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有效途径,可弥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化相关学习的主观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哈姆雷特》时,可利用启发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指出其节选自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中的学习,对《哈姆雷特》全本进行阅读,更加全面地体会人文主义思想,使学生在有限教学中得到启发,进而主动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6.抒情式结尾艺术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通常通过故事叙述、语言描绘等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或精神内涵,而学生通过对作者情感、精神的内化吸收,形成《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素养、能力,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也可以应用抒情式艺术形式,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潜在情感的深度挖掘和正确把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运用抒情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刺激下,在思维、情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见此结尾艺术形式在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敏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赤壁赋》时,可利用抒情式课堂教学结尾艺术,以“苏轼作为一代文人,在国家有难时亦能有挺身而出、化身历史英雄的心声,对外敌入侵、国家衰弱产生忧虑,学生们作为现代青年,更应有爱国的赤子之心,时刻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自我进行要求。进行教学结尾,使学生不仅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而且在情感上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7.煽情式结尾艺术
煽情式结尾艺术与抒情式结尾艺术既具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其同样强调教师在学生对作者表达情感、思想产生一定共鸣的基础上,利用深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化,但其更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煽情,比感染和启迪,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入的情感熏陶,甚至在行动中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模仿等。此艺术结尾形式通常应用于在情感、精神、历史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氛围塑造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结尾艺术的合理运用,是教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其不仅使整体教学更加丰富饱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化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受到高中教育者的关注,并积极地进行应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耀新.新课程视野中的高中语文课堂艺术探微――以《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为例[J].中学语文,2012,09:38-40.
2.吴耀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二题[J].学语文,2012,02:68+59.
3.牟紫微.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40.
4.王连花.高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5.杨定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浅探[J].课外语文,2015,02:2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