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倡导高效备课、高效讲解、高效互动和高效训练相结合的理念,抓住备课、讲解、互动和训练四个环节具体阐释了高效教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备课高效是前提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高效备课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教参和素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问题和练习。笔者在正式上课前从这六个方面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吃透高考大纲的要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常识。精心准备教学所用的鲜活素材也是基本要求,尤其要针对不同的授课要求准备不同的素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高三复习课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把抽象理论具象化,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和相关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恰当的提问和练习,空洞讲解说明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内容。笔者站在高三学生复习的角度深入思考,精心备课以区别于新授课,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对比以前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情况,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复习课的备课有了清晰的思路,区别于以前复习课仅仅是找若干个题目让学生练,现在我能从教材、教参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备课,使得高三的政治复习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把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运用起来,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讲解高效是基础
系列论文指出:高效讲解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上的低效讲解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教师唱“独脚戏”,缺少师生互动;讲解过多过细,重难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空洞,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等等。对此笔者也感触颇深,这些“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的低效讲解的情况,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论文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要注意讲解的针对性、启发性、透彻性、趣味性、感情性和迁移性。
要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和学习的盲点。这一理念在高三复习课上格外重要,为此我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重点难点,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涉及的所有知识要点细心梳理,坚决把简单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压缩下来,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点拨和讲解上,即把知识点讲透,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这一课知识点从趣味性着手有点困难,但是比较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美感和魅力”,为此我选取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三、互动高效是关键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互动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高中政治课教学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实施高效的师生互动。而且很多情况下,教师觉得互动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复习课。一般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基本很少和学生互动,即使有也是浮于表面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就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倦感,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学习了系列论文后,笔者体会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在文章提供的方法指导下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
笔者按照论文提供的思路,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的兴趣。从钱学森报效祖国,到今天很多公派留学人员没有按时回国的对比中,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讨论的兴趣。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论文给我的启发良多。
四、训练高效有保障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训练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保障”。虽然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上,笔者也很重视课堂训练,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选题欠妥,题量不当,指导不够等问题。虽然也知道要认真精选典型例题在课堂训练使用,但在如何选取例题和练习上没有清晰的方法指导。按照论文的方法,笔者在这次比赛中精心编选训练题目,注意典型性、提高针对性、把握难易度,特别注意强化答题规范的要求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主观题,还进行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能力。比如笔者采用12年四川高考题,原题是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笔者还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谈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这样把一段材料多角度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宽度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课堂的训练紧凑而高效。
篇2
【关键词】教学;运用;新课改理论;课堂高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增强课程和教育在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改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广大教师实施适应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的教册的能力、学生接受新课改的心理和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配合、融合与提高以及效果显示的综合指标。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体现着教师教育的自觉性、丰富性和探究性;同时学生也体现出学习的适宜性、实践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科学性。
1.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深刻认识
1.1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四大“观念”。
1.2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新教改的相关知识,树立终身从教,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导教学,不懈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更新、提高、拓宽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知识面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3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法与学法。在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中,了解、调查、总结、研究,综合教与学的适用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此,实施新课标新教改改革,寻找探索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已势在必行;也因此,新课改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字面意义上的课本改变和课程改变,相比较之下课程的改变,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性在于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还注重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引导;还因此,新教改下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方式的核心、课程结构改革的目的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思考和改变。
2.在加强课改理论认识的同时认识自己学生
2.1学生要在学校与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发展性,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2.2学生要在自身思考中自觉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知识,更新理念,改变由单独文化升学追求向多元素质结构方向全面发展。
2.3学生要经常性地受教师指导并向教师请教,了解教师在新教改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掌握自我个性、特长及素质文化的需求。
因此,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的改变本身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中,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3.课改理论的认识是高效课堂的发展和需要
3.1新课程改革中在所增设的课目:有机地结合了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思想发展、社会实践等四大板块,综合性地突出整体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3.2要设置综合性素质的课程结构: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的发展势态,学会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3.3教育教学改革关键是改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素质,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方案,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改变,与以往课程相比较,从发展和需要的目的出发,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实现以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的改变;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并且相应地增加了社会综合实践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1政策认识:广泛认真阅读党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一线教师要注重学习,拓宽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融理论于实践、融感情于教学、融方法于课堂、融观念于学生、融智慧于事业。
4.2工作认识:精细认真阅读教材、参考,并且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取经;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参考为帮助、以同行为导师、以学生为补充,不断吸取、更新、总结,获得学习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文化和思想素质。
4.3教材认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备课教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把握学生听课、懂课、反馈问题的深度、层度和广度,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获得丰富的知识、有效经验和教育质量,这就很有必要做学生的老师、做学生的学生、做学生的益友,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智慧链,把一切精华又运用于教学。
5.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符合学生教学的方法
5.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培养。”新课改理论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接受,没有注重让学生思维、发挥与探究,对学生评价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不是探讨学生学习了多少,以“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等方法一味实施,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思考和思想以及学习、发展和提高,相反地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阻力。
5.2遵循课改标准理论和要求:新课程改革理论标准认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是,既要从目前的教学考察检验观点出发,又要考虑长远的永久的社会发展需要为核心,摆脱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和目光短浅的思想意识,向着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实践发展迈步。
篇3
【关键词】深入理解;实践运用;教学艺术;与时俱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督导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这就确立了学校督导评估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并重并举的重要地位,加强和完善学校督导评估,必须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督导的价值追求。
1.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结合当地实际
1.1小组结合学习的方式方法
我们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认为:
1.1.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从形式和人数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均衡对待、综合搭配、强弱互补。
1.1.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把比较难度大的课或课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发现自己的不足。
1.1.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欢迎、实施和收效。
1.2小组结合学习的教学思考
1.2.1在学生的智能方面,虽已有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距离;
1.2.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是研究者编写的存在深奥难懂、回避热点话题等等;
1.2.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来自于不同层次、区域、环境的学生难以迅速实现。
1.3小组结合学习的教育必要
1.3.1在W生的智能方面,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是迈向素质教育轨道的思考之一;
1.3.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的过于细致远离国计民生是制约素质发展的思考之二;
1.3.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阻碍高效课堂的思考之三。
2.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语文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时俱进、适应改革、提高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时效和提高自身存在价值
2.1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
2.1.1一线教师要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中去;
2.1.2阅读、参考大量的课外读物、网络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积认知深度和涉及范围;
2.1.3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语文接受广度和深度,把握在课堂中所讲课文内容的容量和含量;
2.1.4考查每节课后学生了解的程度――自己讲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
2.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达到学以致用:
2.2.1让学生“爱”语文――
2.2.1――1从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入手,产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特别是古今名篇佳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抒感、热爱文学的教学目的;
2.21――3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掌握每个古典、每句古语、每篇美文。
2.2.2让学生“练”语文――
2.2.2――1听:听就是老师讲好学生听懂,老师讲精学生听好,老师讲的神奇可敬学生听的神色飞扬;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专心,越听越爱听,产生听不够的欲望来。
2.2.2――2读:爱听的学生爱说,爱说的学生爱读,虽然不是定的规律,但总有促进作用和连动性质,老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存在,也会发现学生产生爱读的苗头,这也是一种不容忽略的进步。
2.2.2――3写:写是语文学习或学习语文时的综合运用和超长发挥,从小学中学到高中直至大学,爱写的人总会循序渐进,越写越好,并且缺少不了爱听、爱说、爱读而最终爱写的发展过程。
2.2.3.让学生“用”语文――
2.2.3――1用就是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在考试时写出来、在工作时写出来、在观察时写出来、在思考时写出来,为个人、为集体,为社会发挥作用;
2.2.3――2老师平时督促学生写日记、作文和实践报告,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既能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还能产生文学创作的欲望;
2.2.3――3老师要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多用语文课文、多用教册范例、多用课外读物,引诱、引导、督促学生,加强个人用语文写文章的爱好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成就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和爱好。
2.3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3.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不论是课本课文、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培养起来,但就会寻求不健康的资料以满足刺激。
2.3.2引导阅读,强化思维:就课本课文、课外资料、网络文章都需要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去选择去阅读,去思考。现在很多市场上出售的阅读资料网络图文大多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学生年轻也经不住诱惑,一旦被市场盗版书籍、网络图文的不健康因素诱惑,甚至入迷,后果总是不堪设想。
2.3.3引导阅读,培养感情:其实感情最难培养也比较难发现,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作文和演讲才能发现,老师应该利用批改作文、演讲比赛、宣读作品的机会引导、培养和加强。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素质是目前教育行业的第一话题,也迫使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赏析许多名家名篇中流畅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凝练、朴实感人、哲理透明的语言
3.1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殊之处就是要有准确的语言、语音和词语运用能力,这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予以帮助。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多元智能理论;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4-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政治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模式逐渐转向素质教育,愈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打破了一元化认知的局限,从多元的角度塑造学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传统一元化智能观念的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片面化、教学方式单一等现象。多元化智能理论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其在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带动整体进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理设置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一方面灵活使用教材,稳定传输知识;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尝试着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接轨,借助课堂传递知识。这样,对应文本适当增加政治、经济、文化新动态的教学,就能让课堂焕发时代感、生命力。在教学“文化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一小段动漫营造轻松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让其回顾自己的成长岁月。让学生算算在动漫以及相近文化产业上花了多少钱,然后尝试估算我国这类文化产业每年的消费量。紧接着,向学生呈现韩国、日本等国家动漫产品的销售量,让其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在数据中明显感觉到了两者间的差距,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怀。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有效调动其智能,教师要在课外精心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时政消息。比如《公司法》中的行政法规、经济法规和国际法的相关原理以及新闻联播中国际形势、热点新闻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普及政治知识、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让其在政治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知识。教学内容是教育思想的主要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合理、灵活、明确,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让其在结合实际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严密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经济观。
二、分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热情
提高课堂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高中政治课堂设计的任务要求。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将模块内容拆分,由易到难讲解;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将其分层,指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其互助完成。考虑到教学目标的统一性,一般应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在强弱搭配、优势互补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时,针对教学内容考虑到高中生都喜欢课外活动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个“阳光下的成长”采访调查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在学校周边展开调查。具体实施时,首先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将活泼外向和沉默内向的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影响。问题的设计可以让组长安排,小组里每人先想5个,然后汇总挑出优质的作为调查问题。最后就是实际采访,要求学生不能随机调查,要有针对性锁定人群,这样才有效果。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学生完成得都很出色,调查活动圆满结束。借助分层教学和实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其多方面的智能,还能活跃课堂,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三、优势带动弱势,挖掘学生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在具有多方面智能的基础上,存在多项智能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现象。那么,如何改善这一固有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懂得挖掘学生的优势,又要能弥补其弱势,最后实现优势带动弱势,促进其稳定发展。比如,在模块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政治生活”比较顺利,属于优势,而到了学习“生活与哲学”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内容理解不透彻,做题状态不佳。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从实际着手解决,尝试着借助优势带动弱势,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要立足政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释政治问题。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时政分析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哲学的热情,主动地分析理解,有效掌握知识点,在不断地转化、攻克、突破中实现自身思维的提升,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智能全面发展。一段时间的引导后,学生在哲学方面的理解明显优化,能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中很多问题客观存在,不可避免,教师要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尽可能地弥补学生在能力方面的缺陷,而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就是有效改善问题的途径。在帮助学生挖掘潜能的同时能发展短板,联合带动,促进思维的转化,进而形成适用的方法,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跟上节奏,教育就要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为目标,倡导多元智能理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时要细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让政治教学焕发新生活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1.引言
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一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大学公共基础课,授课时间长,涉及面广,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高考英语变革,不同省份英语高考政策差异化,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差距加大,尤其体现为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这些新变化增加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难度。所以,怎样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从二语习得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文献综述
2.1输出驱动假设。
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最初由Swain等人提出(1995,2005)。该假设认为,在输出活动中,由于需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学生必须经历语言形式的构建、尝试和改进过程,由于表达遇到困难,学生更注意相关形式和规则,从而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度,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点的敏感性,帮助学习者验证关于语言的假设,有助于学习者反思和控制并内化语言。Swain(1995)提出输出的三个功能:一是注意或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即学习者在输出目标语的时候,注意到自己表达能力不足,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学习问题,从而可能会转向注意相关的输入。Schmidt(1990)指出输入过程中注意到形式才能促使习得,由此可见注意功能的重要性;二是验证假设功能(the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指学习者通过语言输出检验自己对目标语的先前假设。学习者说和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其关于目标语言的错误假设造成的;三是元语言(反思)功能,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语分析或反思自己或者他人输出的目标语。如形式、结构等。正是此功能使得学习者能控制并内化此语言。
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是文秋芳(2008,2013)在输出假设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并不否定输入的作用,这一假设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的。
2.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具体而言,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3.研究现状
在我国,输出驱动假设主要集中在口语、阅读、写作等实证研究方面。王雯秋(2013)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基础,提出“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实现读写相长,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刘新荣(2011)采取多元优化输入与鼓励和强化输出,通过感悟能力训练来帮助英语学习者及时转变思维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有部分研究将目光放在比较几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上,王哲希、王同顺(2009)比较了文本强化、注释和输出任务三种教学干预手段相对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对词汇习得的普遍影响及不同词汇量水平的学习者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输出任务(即使用目标语翻译句子)对促进词汇习得有显著作用,而两种输入强化手段总体上没有促进作用。
目前,高效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方面,众多一线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提出许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课堂的高效性研究,他们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教学实践,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陈兴无(2013)阐述了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并从中学课改的延续性、国外课堂教学经验和学校教学实践、设施保障等方面论证了大学高效课堂的可行性;张金海(2010)探讨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提出口语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型教学、辩论赛等教学形式,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彭昶虹(2010)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策略,增强了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信心、兴趣和记忆效率。
总之,国内对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的研究很少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同时缺乏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评价、验证等的有效性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处于自发的经验总结,没有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策略体系。
4.输出驱动理论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输入与输出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强调以“说、写、译”促“听、读”,有机结合输出与输入,提高学生吸收输入的效率,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下方面。
4.1输入为基础,优化语言输入内容。
在选择输入语料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层次,因材施教。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的延续与发展,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一定限度地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同时,大学英语的输入内容应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有深度、有广度,体现思想性、丰富性、专业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有所取舍,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优化输入,确保输入的有效性。如使用视听结合、讲练结合等方法,力图把教学内容变成可理解的输入,使其难度保持在适合学生学习的外语水平,确保输入的有效性。
4.2输出为驱动,重视写作、口语教学。
写作和口语是典型的输出课程。从认知理论角度看,输出能够推动学习者对输入内容进行深入加工,更加积极、更加有效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说和写,发展语言能力,满际需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任务型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输出机会。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输出语言,充分调动学生说、写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口头汇报把阅读、写作和演讲结合起来,既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料,学生在执行说、写任务前,一定要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输入,这些输入语料可以是阅读材料,也可以是视听材料。
4.3完善评估手段。
有别于传统的评估方法,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估重点要发生变化。首先,评估手段以口语表达和写作为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写篇幅较长的作文,可以采用句子写作、总结段落大意、连词成句等活动。其次,评估重点是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以往课堂评估主要以听写单词、词汇选择为主,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可以采取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多种语言技能的形式,如读和写、读和说、听和写、听和说、读和译相结合等。例如,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听一段录音,写下关键词,再用这些关键词编故事、讲故事。最后,评估形式要确保评分的信度。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评分标准,还可增加学生互评。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一个小组进行口语表达时,其余小组充当评委,这样不仅确保了听众的有效参与,还能使评分更客观公正。
5.结语
学生是英语学习主动的操作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占主体地位,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被灌输者。输出驱动教学策略便是激发学生主动输入,进而有效输出的有效途径,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自主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分互动,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S & 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2]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C].Handbook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3]Schmidt,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fluenc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4):357-38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陈兴无.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80-81.
[6]刘新荣.输出驱动假设和口语输出中思维习惯的转变―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171-172.
[7]彭昶虹.大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0(6):52-53.
[8]任庆梅.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733-743.
[9]王雯秋.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2013(5):58-62.
[10]王哲希.输入强化和输出任务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J].外国语文,2009(3):139-144.
[1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8.
篇6
【关键词】多元学习理论;高效课堂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建设
高中地理是一门跨越人文、社会、科学三个领域的基础课程,既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公民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又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不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还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高中地理是一门既“枯燥乏味”又“丰富有趣”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真正想方设法地建设高效课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界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都力求实现高效课堂建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概念却有些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从而无从下手。我们现在常说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趣味教学为基础,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建设,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课堂要效益,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跨越式提高。就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而言,首先应当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技能。这样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的意义
首先,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知识涉及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交叉学科较多。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方向感,这是缺乏空间立体思维能力造成的。建设高效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本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构建立体地理磁场,形成一幅自己认可的大脑地图。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地理学习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这样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会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中不断提高。
三、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首先应完善当前的教学体系。地理这门学科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师应当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上好地理课。将生活知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体系,用更生活化的表达让学生欣然接受。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当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自然地理应该如何讲解、人文地理又应该如何讲解,这些都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对教学成果有一个大致的预测。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对预测进行评估,依此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对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这样的自主学习自然离不开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不难发现,学生对哪个课程的兴趣浓度越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这一特点,采取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极大兴趣。在兴趣学习及快乐学习的氛围当中,学生自然会加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更明显,最终实现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再次,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入方式。由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要比初中阶段范围更广泛、难度更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导入方式的选择,寻找到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导入。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有保障。
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师生互评机制。师生之间进行互评,共同参与教学的改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学双方的共同进步。师生互评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可促进教学反思,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盲点和不足,从而更具针对性地教导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时刻保持教学反思。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谈福成.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考试(教研),2011(02).
篇8
一、将好奇转化为兴趣,乘胜追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上最痛苦的学习体验就是硬着头皮毫无兴趣的被动学习。物理作为新科目占了很大的优势。学生都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加之物理中的原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学习引发了新的共鸣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相连,化难为易,如,对于加速度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等方式讲解抽象的原理,也可以利用实验等动手操作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应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女学生的教学上。相比男生,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再加上内心的心理暗示,会对物理形成一种先天的恐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打破这种对于学习的恐惧障碍,比如,对女学生多加鼓励,并进行男女组员混合小组实验环节,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男生的思维方式和女生的表达技巧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会提高女生的物理抽象思维,也会对男生表达自己解题步骤时提供一些语言上的技巧,这样的课堂,才可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而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信程度以及生生间的合作默契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小组合作精神等多项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生活化“实用精神”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生活是教师最好的指导用书,生活是学生简单思考问题的源泉。生活这片巨大的土壤正等待着师生共同开拓。与文科不同,理科知识较为抽象,看似与生活并无实际关联,但是处处都要用到。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做到尽可能地还原生活,首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先介绍物理知识目前的实用价值,比如,动力学、重力等将会应用到建筑、航天等多项领域,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主动产生对物理的重视度;其次是师生合作环节,教师可以抛出疑问,对生活中看似细小的现象进行提问,带动学生将生活与物理原理相连接,这种思维的联想过程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大半。知道“为什么学”才能更好地做到“怎么学”,因此,明确学习目标,并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将会对高效课堂的建立大有裨益。
三、强化教师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新的整改和目标,这其实无形中也为教师自身素质的考核提供了新的衡量标准。古代“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而在新时代,一个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仅靠传授知识这个环节明显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共同思考,教师既是引领者,更是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学习聆听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更新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独有的教学心得,这些心得应该相互交流,教学技能也应该达到融会贯通。教师之间通过实时交流,可以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另外,教师培训和技能大赛也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简言之,高效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应从自身做起,将自己培养成理论、实践双能型人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应仅仅注重师生知识传授的过程,一个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也不应该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判。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引领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在物理学习中达到了快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动手实践、讨论思考……诸多环节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进而成为坚持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否能够持久,教师的教学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创造高效的课堂,需要思考的力量,需要创新的能量,这都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生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避免课堂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浮力大小的讲解中,应先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直接抛出结论,说出影响浮力的因素,鼓励学生敢想(思考)、敢做(实验)、敢说(沟通),最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科学的研究需要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思维,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高效的课堂中会促进思维的快速运转,也会为科学实验提供创新点和新火花。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因此,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当重视的课题。
一、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
一节完整的课往往包括导人环节、新课讲授环节、巩固环节、练习环节这几个部分。其中,导人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阶段。而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够设计好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通过有效地导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提升整节课的效率。在物理课堂上,用于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生活经验导人法、提问导人法等。作为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导人方式。例如,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我就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言:请问学生,如果我们把一颗铁钉放入水中,铁钉会怎么样?(学生纷纷回答:会沉下去),那么为什么用比铁钉重无数倍的钢铁制造的轮船却可以漂浮在海面上呢?(学生纷纷感到疑惑和不解),当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这样一段导言就是利用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对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发问,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在新课改中,我们往往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关系。因此,我们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这样,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之策。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常用的方式,通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行为,同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从而大大提升了参与度。例如,在讲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的知识时,我并没有像常规教学那样先给出内能的定义,再进行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的提问逐渐带领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如,(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分子中有没有能量存在?如果有能量,你能不能说出是属于哪一种能量?(3)分子存不存在势能?请说出原因。(4)分子运动的速度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这四个由浅入深的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的思路被渐渐地带入到了学习的状态,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完全是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而非过去那种被动的地位,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活跃高效。
三、注意把知识讲授同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就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因此,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手段来进行知识的讲授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为了给学生讲授影响物体沉浮的条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首先我拿出了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稀盐水、一杯浓盐水,然后再分别向这三杯水中放入三颗鸡蛋,结果清水杯中的鸡蛋迅速沉到了杯底,稀盐水中的鸡蛋悬在盐水中,而浓盐水中的鸡蛋则漂浮在水的表面,学生在看完了这个小实验以后,很快总结出了影响物体沉浮的条件,而这种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知识,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大胆引入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物理知识,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内容,让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要提高分组实验课教学的时效性
实验装置忌课前给学生组装好。实验装置的组装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组装实验装置,能使学生了解实验结果产生的内在联系和各个部件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认识问题的程度及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代劳。特别是电学实验。分组实验时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时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地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点明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可以巧妙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进行分析和思考。在生活情境中探究问题,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启发,通过积极思考掌握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物理知识直观化呈现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把多媒体和物理知识有效整合,利用直观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进入到物理课堂中,使教学改变了枯燥的知识讲解模式,让学生在观看直观、动态的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激发物理思维的深入思考,使他们能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微观世界的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通过动态的模拟演示,能让学生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在多媒体直观教学中,学生发挥了积极的探索精神,他们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能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有效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受,打消对知识的畏惧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让他们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快速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验教学,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教师主要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不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实验步骤,不能有效掌握物理实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内容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使他们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促进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引导课前预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预习哪些内容,预习到什么程度是很关键的。预习的内容一般以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内容为主,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检查落实呢?由小组长交叉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没有完成的小组扣分,完成好的小组加分奖励。通过初步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提高预习效果。上课伊始,各组小组长组织本组订正预习结果,并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抽查预习结果,抽查对象为学困生,回答正确不加分,错误扣分。这样既关注了学困生,又督促了小组的帮扶学习效果,从质的方面强化了预习结果。经过了这样的预习,教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紧跟课标新理念,抓好本学科的特点,相信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
作者:郭泽新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