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新业态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贸易新业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贸易新业态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服务贸易;嘉兴经济

一、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嘉兴市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也不断发展壮大。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形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成为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业态。从总量规模来分析,2014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5190.54万美元,其中出口108817.92万美元,占53.03%;进口96372.62万美元,占16.97%。2015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5190.54万美元,其中出口126500,58万美元,占总量比61.65%;进口100388.72万美元,占总量比38.35%。2014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0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6.25%,进口同比增长4.17%。

二、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SWOT分析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结合嘉兴服务贸易的现状,运用SWOT方法对嘉兴服务贸易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加以考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服务贸易涉及各领域,旅游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服务外包)、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运输服务为浙江省服务贸易前四大重点领域。

(1)优势(Strengths)。嘉兴服务贸易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大,服务业消费力度大;嘉兴工资水平不高,商业成本较低;嘉兴海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网密集,航空设施也迅速发展;嘉兴是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可发展旅游服务业。

(2)劣势(Weakness)。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嘉兴市场需求层次也变高;嘉兴的本科院校只有嘉兴学院,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产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度不够高,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嘉兴的现代化设施不及杭州、宁波等城市,高科技设施普及率不高。

(3)机会(Opportunity)。在经济发展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业需求巨大,市场容积大,发展前景好;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服务业;杭州、宁波等城市成本较高,嘉兴承接发展机会。

(4)挑战(Threats)。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快,较成熟;湖州、金华等地也在竟相发展服务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三、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力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下的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为了紧跟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市在國际服务贸易给予大力推进和培育并发展呈现崭新趋势。在“互联网+”新业态的背景下,我市以其地理位置的先天有利条件在运输物流业正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商贸市场为切入点的物流体系。

四、提升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的对策

(1)发挥嘉兴比较优势,推动嘉兴国际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嘉兴地区周围的交通路线飞速发展,使得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资源、信息交流的更加方便与快捷。在长江三角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使得嘉兴很快成为长三角地区信息、资源、人才等交流发展的中心站点,沪杭高铁的发展拉近了上海、杭州、嘉兴三个城市的距离,在时间上实现了“同城”,嘉兴更应该把握住上海、杭州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并且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嘉兴相对于杭州、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等地区,物价较低。

(2)完善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业FDI引进和消化机制,促进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优质发展。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效运作的关键。国际服务贸易业FDI的改进,改善了嘉兴的资本质量,带来了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投资工具和新的管理方法,有力提高了嘉兴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推动了嘉兴服务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引进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服务部门,来弥补嘉兴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外资同一般的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拥有全球化的培训网络和良好的培训机制,能够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以及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声望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将吸引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要引进技术,从而掌握所引进技术的要点,促进嘉兴经济的发展。其次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通过技术引进、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这一系列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利用自身临近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地理优势,积极接受并承接来自上海的高端产业转移项目,挖掘上海的各项经济资源,开展沪嘉平台的对接,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已经树立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将更多的嘉兴企业推向国际。

(3)建立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示范园,鼓励嘉兴国际服务贸易集群发展。为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嘉兴建立了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示范园。促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推动和引领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开展业务帮带活动,增加服务贸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龙头企业引进嘉兴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园,注重龙头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坚持“招大引强”的战略。

(4)引入现代服务营销理念,激励嘉兴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简略了中间环节。现代服务营销理念与互联网模式进行捆绑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动速度,也为嘉兴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国际贸易融资仅占中国外贸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虽然逐年增长,但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尤其困难。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供需失衡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高达56%。虽经各方努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问题,但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严重失衡。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更多的依靠自身积累或者个人借款,如果要扩到生产经营规模则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加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满足资金的迫切需求,通过押汇或者打包放款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银行提供的短期借款往往很难及时收回,致使银行不敢放贷或者放贷限额较低,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国的贸易融资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金融立法缺失问题严重,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将业务当中涉及到的,包括抵押、信托等行为的权利与责任给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与国际惯例不符情况。例如,银行在押汇业务中当客户违约时如何有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信托收据在进口押汇中是否有效,法院对银行已承兑的远期信用证汇票是否有支付的权利等。金融立法的缺失,使银行和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阻碍了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一半以上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体现在商业信用不足,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缺乏等多个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等。

(三)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首先,中国的金融政策、融资制度,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设计的,缺乏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信贷评价体系。其次,当前中国银行业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管理未与其它信贷业务的授信管理相区别。由于缺少专门的审查标准,仍使用传统的5C法(品德、资本、担保、能力、环境)。例如,银行将打包贷款视同于流动资金贷款进行管理,除了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外,还需要有其它银行为企业开立的信用证原件。

(四)银行融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相对较弱,在人员、技术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导致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贴现、进出口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是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较少,且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限制了其发展。

(五)专业人才匮乏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也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中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还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方式虽然早已在中国得以开展,但因为业务人员水平不高的限制,使得这些业务发展缓慢。

三、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和路径

(一)健全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

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法律的研究,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对国际贸易融资常见的做法,如押汇业中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等,尽快在法律上给以相应的规范。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二)银行要积极创新

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仍然以传统产品为主,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融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银行除了发展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外,还可以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搭配组合,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如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的组合、退税质押贷款与授信开证的组合、福费廷加出口信贷与远期外汇业务的组合等。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银行应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客户的自身赢利能力是第二来源,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有别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级标准,应该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制订专门的信用评级制度。银行应该为客户建立业务往来档案,根据客户的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评定其信用等级。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

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中小企业的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结算及融资业务技能。与企业一样,银行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结算业务、评价客户的信用、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达到向更多的客户推销自己的金融服务、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五)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

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在日本,政府官员详细审查了解项目参与企业的情况,以保证其清偿能力。一旦贷款被批准,银行密切跟踪,保证对贷款人的执行进行持续监督,在出现拖欠贷款时及时采取行动。

总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结构的改善和国际贸易融资困境的解除,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新“零售之轮”;零售业态;“优衣库”;SPA

中图分类号 F7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055-03

作者简介 聂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品流通、市场营销。(广东深圳518055)

一、问题的提起

为了回答理论界对传统“零售之轮”理论(M.P.MaNair,1958)及“真空地带”理论(Nielsen,1966)提出的种种质疑,日本学者中西正雄(Maso Nakanisi)1996年在《零售之轮真的在转吗》一文中提出了新“零售之轮”观点,对传统的“零售之轮”及“真空地带”理论重新进行论证。与这两种理论相比,新“零售之轮”理论解释了消费者接受新业态的理由、新业态与原有业态间的竞争、新业态形成的动因等。

新“零售之轮”理论提出业态变化的原动力是技术革新,首先引入“技术边界线”的概念,即任何时代,零售价格与零售服务水平的组合,都与当时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相适应而有一个限度,为了达到某一服务水平而必要的最低零售价格水平线叫做技术边界线。

对零售竞争来说,有意义的价格服务水平组合仅限于在技术边界线上。新业态由于业态内竞争的压力,如果要提高服务水平(或降低价格),也仍然是在这一曲线上移动。新业态的发展在于对物流、信息流、管理等技术的革新,以突破原有的技术边界线,使之向右下方移动。只有新业态的引进产生巨大革新时,才会引起主要业态的变化。由此可见,新业态并不是以低价格把旧业态赶出去的,而是因技术边界线的移动而获得竞争上的优势。但是,新业态的优势只是短期的。当新业态企业因技术革新获得超额利润时,其他效仿的企业也会努力改善其营销组合,使自己的技术边界线也往右移,从而使超额利润消失。由此形成类似于零售之轮的循环。

本文拟从新“零售之轮”理论中的四个要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着眼,剖析日本成功服装零售品牌“优衣库”导入SPA经营模式后,相对于日本传统的服装零售业态体现出了哪些不同,存在哪些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探讨可让“优衣库”存续与发展的新业态方向。

二、“优衣库”的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一)发展简介

创造了日本零售业奇迹的日本迅销公司的“优衣库(UNIQLO)”品牌,创建于1984年,在不到10年间就从一家小店成长为日本服装业的老大。日本迅销公司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休闲服装连锁零售品牌“优衣库”的拥有者,其产品定位于适合大众、价格低、质量好的休闲服装品牌,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在日本国内拥有大约750多家店铺,在美国、英国、中国、韩国也遍布其足迹,曾经创造了fleece(聚酯纤维两面起毛彩色布料)夹克衫畅销数百万件的奇迹。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的汽车、家电等的生产厂家、大型百货公司及超市等零售商家都陷入了不景气,业绩都在恶化,而“优衣库”却以一家独赢的姿态存在。“优衣库”于2009年1月9日发表的2008年度9―11月统一决算的销售额,与前1年比,增长了17.5%,达到了1885亿日元,净利润也增长了43.6%,达到221亿日元,可谓是增收增益,并将其本年度的统一决算利润的预计值从当初设想的480亿日元向上调整到了500亿日元。

“优衣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归功于其引入的有别于日本传统服装零售业的经营模式。

(二)经营模式简介

1、“优衣库”的经营特征。“优衣库”品牌基本已经成为“低价、优质”的代名词。其经营上的最大特征是导人了食品快餐的经营理念,主要体现在:(1)产品适用的广泛性,“优衣库”销售的服装适合任何年龄段的男女穿着;(2)店铺的标准化,依靠经营指南使店铺布置、商品、价格实现同一化;(3)少品种大量销售,通过生产的规模效益,实现低价格;(4)仓储式销售,节约了仓储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而以上各项的实现,得益于该公司导人的从商品策划到制造、销售一体化的SPA经营模式。

2、“优衣库”的经营模式 SPA。SPA是Specialty Re―tal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的缩写,直译就是“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SPA的概念是1986年由美国服装巨头GAP最先提出的。是一种从商品策划、制造到零售都整合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力强劲的SPA企业相继登场,使其作为服装领域最强的商业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

三、“优衣库”的SPA与传统业态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传统模式介绍

在此,需要先了解一下“优衣库”所在的日本服装业界传统经营模式的特征尤其是其流通过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工序、流通过程经过了多个阶段,且都各自分离。在日本传统的服装零售业界,从纺织工厂纺线,到纺织成布料,再缝制成成衣,最后通过批发商流通到零售店铺,各个阶段都有综合商社(商社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公司)或专业商社的介入。各阶段多由不同企业承担,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性,同时也能分散库存的风险。但是,无法进行全过程统一的调整和控制,企业间也无法进行切实的信息交换。这些企业完全按照各自的信息开发及生产商品,其结果不是造成库存过多,就是导致商业机会流失。

2、委托销售。这是一种可将剩余的产品返还给厂家的制度,厂家承担库存风险。这样就能让零售店放心采购更多的货品(如果是完全买断,零售店会担心库存风险而不会进多种的货品)。但是,退货商品会被厂家进行降价处理,这部分风险也会被反映到零售店的进货成本中,这样店头价格就会提高。另外,因为是委托销售,本应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店却缺乏进行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激励动因,使得零售店的市场营销能力低下。

(二)“优衣库”的SPA优势分析

1、可实现商品的低价。和传统的服装业流通体系不同,“优衣库”不存在中间环节,所以不需要支付中间环节的佣金。另外,委托销售时,纳入到进货成本中的返货风险,也因实行买断制度而不复存在,因而能用更低的价格采购商品。

2、可掌握渠道控制权。“优衣库”靠控制零售连锁店铺来控制产品品质和交货期,因为“优衣库”直接管理各零售店铺而能产生大量订单,从渠道权剩理论上来讲,大量订单会使工厂依存于“优衣库”。或者说“优衣库”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渠道权利,使自己控制生产工序变为可能,所以,能使交货期缩

短,还能灵活应对追加的订单。

3、可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的把控。因所有零售店铺都由“优衣库”直接参与管理,可以及时获取店铺销售信息,调整产品结构及改善服务质量,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委托销售店铺的销售能力低下的问题。

(三)“优衣库”对SPA所带来风险的规避

因实现买断方式,库存风险完全得由公司自己来承担。为此,“优衣库”经营的多为基本款的休闲服装。这类服装和那些时装性较强的商品相比,在营业额的变化上较小,使得生产安排和库存量趋于均衡,以此减少风险。

“优衣库”为实现低价而发挥规模效应,构建了一种对少数产品进行大量生产的生产体系,控制产品的品种数量(350-400种),其品种只有普通的休闲店铺的1/3―1/4的水平,因此,库存也更加容易管理。“优衣库”将库存风险这种劣势尽可能最小化。

(四)“优衣库”SPA的优势体现――基于新“零售之轮”理论的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服装零售业态,“优衣库”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其导人SPA模式,创建了一个革新业态,从根本上取得了竞争优势。它依靠对流通体系,销售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实现了“技术边界线”的右下方移动,也就是相对于传统服装业态而言,“优衣库”实现了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服务,甚至更好的服务。如果说传统业态是接近于“技术边界线A”的业态模式,则“优农库”的出现,实现了接近于“技术边界线B”的业态模式。

四、“优衣库”存续与发展的业态模式展望

(一)“优衣库”面临的发展课题

定位于基本休闲款的商品仍然缺乏时尚感,也容易让人感到厌倦。消费者一方面可以感觉到低价格、多色彩、好品质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实施的问卷调查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意见――“大家都穿,总觉得不好意思”。可见“优衣库”所提供的“表面”多样化的局限性将越来越突出,“优衣库”似乎需要拿出真格的多样化对策,强调高的附加价值,以此重新来吸引消费者。而对于“优衣库”来说,可采用的多样化战略无外乎有以下两种:

战略1.在产品款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颜色的变化让产品看起来具有多样性。

战略2.改变产品本身的款式,真正地创造出多样性。

不管哪种战略,都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多样性,因此,都要花费成本。战略1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到目前为止“优衣库”所采取的是此种战略。但以此战略创造的“表面”多样性似乎已经对消费者不太起作用了。

战略2则是利用产品款式本身的多样化来实现多样性的方法。“优衣库”目前采用的是一种让单一生产线实行大量生产的生产体系,所以,为实现产品款式的多样性,就意味着每一款产品都需在单一生产线上进行大量生产。就算是准确把握了市场的信息,建立准确的生产计划也可能无济于事。因为利用该生产系统,只有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才能产生效益。如果已经达到了最低数量,再根据市场信息来调整生产量倒有意义,但如果没有达到最低数量,就算市场信息反馈的是不再需要这类产品,其生产也无法停止,而必须达到最低数量。其结果即产生过剩库存,而这必然会反映到店头价格上,迫使商品价格攀升。

“优衣库”一直给人的是低价格印象。“优衣库”在当前生产体系下如想按战略2的方式进行经营升级,必然会发生过剩库存,并伴随价格的提升。而这是否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成为最大的疑问。换言之,在不断推出新型产品的同时,“优衣库”也必须构筑一个不会因为过剩库存而影响价格上升的有效体系。同时,消费者谋求的是真正的多样化,那么“优衣库”就又必须创建出一种对应真正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二)“优衣库”正采取两方面的策略来应对以上问题

1、开发新型材料或增加产品的功能性来弥补产品时尚性的不足,并以此继续保持其大规模生产的生产体系,持续实现较低价格。

2、推出新的附属品牌与H&M等第2代SPA抗衡。尽管有以上的举措,但伴随着H&M和ZARA等采用第2代SPA模式的企业进入日本市场,“优衣库”所面临的挑战仍然是严峻的。

(三)“优衣库”存续与发展的业态模式――基于新“零售之轮”理论的分析

如前所述,“优衣库”已为今后的存续发展寻找了两种对策,一种是仍然保持原有的SPA经营体系中的生产优势,维持其至今为止的价格定位水平,并在部分产品上使用新材料或开发新功能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附加价值的需求。如果持续以此种方式经营下去,也就是在生产体系不变的前提下,为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对产品附加价值的需要,一方面新材料、新功能等的开发成本势必会提升,另一方面产品的种类也会增加,这些都将提高商品的整体售价水平,使企业沿着“技术边界线”的右上方发展。变成高价格、高服务水平的组合,其用低价格创建的市场份额将会被新的以低价进人的企业所瓜分,最终丧失其竞争优势。

另一种则是为与H&M等第2代SPA企业抗衡,拿出以更低价位实现更加多样化服务的附属品牌对策。作为竞争对手的H&M公司相对于“优衣库”而言,其实已经实现了“技术边界线”的右下方移动,他们能以相同(甚至更低)的价位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而这正是“优衣库”在服务内容上所缺乏的)。“优衣库”为此创建新品牌g.u.,其与H&M的竞争则是接近“技术边界线c”的竞争。

而这场竞争将是残酷的,正如新“零售之轮”理论所强调的,在没有本质上的技术革新的前提下,业态内企业的竞争只能是看谁能更接近“技术边界线”来运行,当两者的运营水平逐渐接近,竞争激化,企业势必会提升其服务规格来争夺市场,而这又必定带来价格的攀升,使其活动沿着技术边界线的右上方移动,变成高价格、高服务水平的企业,最终和对策一的结果相仿,会引来其他以低价进入市场的企业。所以,从结论上来说,“优衣库”若想最终在与H&M等企业的抗衡中取得胜利,便只有在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水平方面进行根本性的革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业态形式。也就是让“技术边界线c”继续产生右下方移动,并能保证以H&M为代表的企业短时间内无法进行这样的移动。

参考文献:

[1]杨薇臻,刘金洲.新“零售之轮”理论的启示[J].社会科学辑刊,2004,(1).

篇4

构建大口岸,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河南地处中原,不沿海不沿边,发展外贸,扩大出口,首先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口岸,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邮政、跨境电商口岸及延伸海港、陆路口岸功能的内陆指定口岸、特殊开放区域等“六类口岸”。

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机场T2航站楼、二期货站工程检验检疫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全国系统首次组织专家对航空口岸大型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争取建设郑州航空口岸二期工程全国一流检验检疫设施。全力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区建设,经质检总局特批,已有2批澳大利亚冰鲜牛肉先行从郑州空港口岸直接进境。接下来,还需要加快推进郑州活体动物进口航空口岸建设,努力将郑州建设成为进境水果、冰鲜肉类、水产品及鲜活牛羊等农产品全国分拨中心。截至目前,郑州机场已进口新鲜水果135批、603吨、货值546万美元,进口挪威冰鲜三文鱼27批、249.5吨、181.7万美元。今年1月份,已有3000只澳大利亚种羊从郑州航空口岸进境,并经过我局隔离检疫。这也是河南首批、全国单批数量最多的一次种羊进境。

推动郑州国际陆港口岸建设。加快郑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出台推进支持郑欧班列扩量增效十二项措施,扶持河南冷链物流业态,探索提高郑欧班列冷藏运输新业务。今年上半年,郑欧班列开行56班、4536标箱,已实现每周定期两班的常态化运行,其货运量、满载率、集货范围等指标均居中欧班列领先地位。依托郑欧班列,郑州市目前已经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自2014年11月以来,已累计进口汽车278辆,货值1286.4万美元。目前,质检总局已经批复同意在郑州设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待郑州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成后,河南省内及中西部地区粮食进口业务势必回流郑州。

不断完善河南口岸功能建设。目前,河南已经拥有进口整车、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各类指定口岸,是我国指定口岸最多的内陆省份。依托航空口岸,郑州机场跨境电商业务单日业务量已突破1000单;待进境澳大利亚活牛口岸建成后,预计年进口肉牛10万头,可进一步扩大郑州航空口岸货运吞吐量,加快实现机场货运50万吨的目标;依托郑欧班列,探索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流程与物流的融合,努力实现郑欧班列提质增效;依托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全国邮政第四运转口岸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关口在郑州”逐渐成为现实。此外,洛阳航空港口岸正积极申请开通国际客运业务,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焦作等地铁路口岸建设规划已经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当中。配合航空口岸、陆港口岸、邮政口岸等传统口岸,河南以郑州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培育大产业,加快进出口扩量增效

业务是口岸发展的支撑点,更是服务河南外贸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扶持新兴业态、扩大企业出口、争取业务回流、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出入境货物批次、货值和监管数量是河南口岸扩量增效的新举措。

将产业集聚区培育成出口基地。推动主导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达55个。全省已形成一大批以郑州电子信息、洛阳装备制造、漯河食品加工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2015年上半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增长20.2%,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利用外资的主平台。作为我省重要的出口基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上半年完成出口659.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63%。

扶持壮大新兴业态扩大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跨越时空局限,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等特点,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引擎。目前郑州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已全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9月19至21日,机场口岸业务量累计突破1万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相关业务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今年上半年,通过郑州E贸易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出区入境包裹1354.64万包、货值 11.58亿元,分别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第二位。

狠抓产品质量促进优进优出。产品质量是保障扩大出口的前提。配合郑州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对宇通、中铁盾构、思念、三全、双汇、好想你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不同企业、不同业态,采取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措施,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企业出口。出台帮扶措施,推动南阳市创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动固始县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2015年1-7月,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91.5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干鲜香菇出口34.5亿元,占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7%。

推进大通关,实现对外贸易便利化

口岸通关便利化是推动外贸增长的主要措施。河南着重从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入手,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企业成本,聚力打造“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 的中西部开放大口岸。

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复制推广8项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改革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通关速度。9月15日,河南省内已经全部实现了“通报、通检、通放”,省内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任意选择进出口报检地。

篇5

一、具体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作用,加快推动商业贸易、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优势型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体育服务、地产服务、电子商务、特色餐饮、家庭社区“五大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着力构建“3+5”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迈上220亿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二、主导产业

篇6

一、总体要求

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繁荣、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基A,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依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魅力。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文化、地域和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与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原则。推动互联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突出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品牌战略原则。注重乡村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经营与品牌化提升的要求,抓品牌创特色,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向纵深发展。

――致富带动原则。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就业增收。

――尊重民意原则。尊重农民主体意愿,提高农民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基础,今年全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典型50个。建设方向主要是依托企业集团、农民合作社等,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农民健康、乡村旅游、社会养老、创意发展、休闲采摘、文化推介、会展营销、培训人才、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电商服务、物流贸易、金融支持等领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

一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的典型。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伯都那文化、高句丽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特色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境内和域外游客观光旅游。

二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关东特有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剪纸产业、农民画产业、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弘扬的关东文化产业等融合的村,达到宜居宜业,致富增收。同时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共发展。

三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典型。建设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现代农庄、规模化生产基地、高科技示范园,集采摘、休闲、品尝、体验、住宿、游玩于一体,发展农家乐。

四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水库垂钓、花海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

三、实施步骤

(一)确定对象阶段:3~4月份,根据省制定的方案,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搞好调查摸底,确定建设方向和重点。

(二)深入实施阶段:5~10月份,整合资金,统筹资源,集中投入,重点突破,促进美丽乡村与相关产业项目建设。

(三)检查总结阶段:10~12月份,各地要深入检查,总结工作,提出完善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领域拓展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各地要立足实际,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提高乡村自身造血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

(三)科学实施,确保实效。突出本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规划步骤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产生实效。

篇7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实践是由发展理念引领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能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必须转变自身观念。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体系,细化目标举措,考严考实,考出实绩实效、考出发展热度。继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主线作用,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

经济的发达程度,往往取决于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高度与实力。必须培育龙头型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培育未来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抢抓机遇,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区域性创新高地。

构筑高水平创新载体,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效能。着力打造一批以高新园区、科技综合体和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汇聚创新元素、凸显创新实效的高水平创新载体,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及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加大科技产业综合体和众创空间建设,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引擎。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激活创新“因子”,推动更多企业掌握决胜市场的“杀手锏”。注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积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企业家,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创造性。

设立重大成果转化专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创新科技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机制,以创新为动力,在前沿科技领域设立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推进更具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大力度地推进市场化的创新,培育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探索外向经济新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整合等新业态,带动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使对外贸易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空间、新渠道。

注重人才集聚,形成人才方阵

无论是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金融,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高质量发展中抢抓机遇,要以“招才引智”为抓手,筑牢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围绕各类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招才引智。主动出击做好人才引进,重点招引培养顶尖人才、双创团队、领军人才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重点引进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团队。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品质建设高校园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融合,把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项目为王,招才引智。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高质量项目,要坚持项目、人才、创业团队一起引进,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项目与招才引智并举,以优质增量的加速扩张带动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篇8

在前四批自贸区探索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山东实际,国务院近日批复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济南片区、青岛片区、烟台片区。所谓自贸区,就是对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新的改革开放措施,通过试验区内的探索、试行,形成经验后再在全国复制推广,其本质不是形成“政策洼地”,而是通过制度性创新推动形成“制度高地”。

一、 建设重点:

山东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5+2”。5项共性任务,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这是规定动作,有着丰富内涵,细化为一百多项具体政策措施。对照先前自贸试验区的要求,这五项规定动作的难度都大大提高了:从探索到加快,从扩大到深化,从方式转变到转型升级。同时三大片区要结合各自定位和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

2项特色任务,即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这是中央根据山东独特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确定的。一方面,从产业特色来看,山东自贸试验区可以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山东的海洋资源丰度位列全国第一,并且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为经略海洋带来重要机遇。另一方面,在东北亚发展的大格局下,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在有序推进,促进三国地方经济合作既能分享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又能夯实自贸协定谈判的基础,推动东北亚区域的和平与发展。

二、政策红利

首先,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深化中日韩经济合作等方面为山东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其次还能创新国际贸易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让老百姓在进行网购时更加便捷,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同时,自贸区的建设也为所在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和相关人才的稳定就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9

文化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创意产业迅猛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文化及其所关联的产业,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其意义在于,文化不仅仅是城区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创意还是产业发展直接的催化剂。“十二五”期间,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规模企业数量方面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规模及限额以上文化企业从2011年的220家发展到2015年的403家;实现增加值从2011年的139.5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226.1亿元,同比增长9.03%,占区GDP比重为8.56%,已成为宝安区稳固的支柱产业。

宝安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通过历届文博会分会场的认定、推广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与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2015年,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1.27万平方米,入园单位439家。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4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9家。其中,F518时尚创意园是工业园升级转型为创意设计集聚的典范,专注文化创意园区运营管理,是国家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基地,成为孵化出大量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软制造基地”,过去10多年,为宝安文创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位于F518时尚创意园的“深圳一爱丁堡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集结深圳以及爱丁堡两座城市的创意智慧和科技力量,为深圳以及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Ю磁畈生机。凤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区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与“文化+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定军山数字电影文化科技创意园着力推动数字电影尖端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打造以数字电影为主业态的“文化+科技”型成长企业。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已初步形成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印刷包装、工艺美术、数字视听等文化产业集群。文化用品生产集群优势明显,规模及限额以上文化用品生产业独占鳌头,2014年创造产值775.1亿元,占总量的69.19%。其中视听设备制造业企业143家,年产值586_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高端印刷引领,6家企业进入2014年度全国印刷100强。

在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上,宝安区委区政府也不遗余力。2015年,宝安认定了区文化创意产业50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扶持培育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核心管理团队人员。“十二五”期间,宝安区累计投入文产资金逾1.03亿元,资助了344个项目,遍布园区及创意设计、高端印刷、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

工业设计引领“宝安制造”迈向“宝安智造”

自去年以来,宝安建设“产业名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软实力”著称、以智力劳动和高端创意为动力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宝安区工业设计是一支劲旅。记者了解到,一批以制造为主的企业纷纷走上了“原创设计带动企业升级”的道路,工业设计已成为宝安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蜕变的推动器。

12月2日,深圳市第十二届“创意十二月”启动,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盛会――2016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在宝安区盛大开幕。工业设计节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宝安创意设计中心联合承办。本届设计节瞄准宝安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以“创・享・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机器人、3D打印、个人数字化制造、可穿戴设备等领域,联手欧洲设计发源地――柏林,通过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深圳一柏林设计战略合作签约、国际设计合作签约、德国手工制造设计艺术展、宝安工业设计创新展、全球创客项目路演、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智能硬件的创新大爆炸、创客工坊等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将工业设计、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融合,推动城市、产业实现高端转型,聚拢全球智能制造先进资源及人才,构建产业新体系,实现制造业大区向制造业强区的转变,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

如今,宝安主导的每年一届的工业设计节,已经成为面向全球的工业设计行业的年度盛会,也是了解当今世界工业发展大事的t望之窗。在工业设计的引领下,宝安正从几年前的制造产业大区迈向设计产业先行区,从工业大区迈向产业大区,从宝安制造迈向宝安智造。

据了解,目前宝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已趋渐成熟,参与到智能可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有200家,直接从事可穿戴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约有100家,全深圳可穿戴产品大部分由宝安的企业提供生产,产值占了深圳该行业的60%以上,2014年宝安智能可穿戴行业的总产值超过10亿元。未来,宝安将把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转型的方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宝安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水平。

宝安区委区政府更是一直非常重视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2014年,宝安制定了扶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四大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宝安已逐渐形成以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发展新思维,探索新业态

近年来,宝安区发展新思维,探索新业态,一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扎根壮大,文化产业逐步迈向高端,文化产业业态愈来愈丰富。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实验室、广东省电影技术产业基地落户西乡定军山数字电影文化科技创意园,加快了宝安“文化+科技”的步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定军山数字电影创意园是以园区带头企业深圳市定军山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成立的“数字电影技术研究实验室”及与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卫星通信应用技术研究联合试验室”为核心,集数字电影尖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电影技术设备研制、后期制作发行、科技企业孵化、专业人才培训I、论坛会议等一体化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园。

悠久文脉,是宝安之福。为挖掘宝安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宝安多次提出,要“实施人文发掘提升工程,保护性开发清平古墟、上合孝德园、凤凰古村等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发掘宝安一大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厚植好宝安的历史人文优势”,并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

宝安根据各街道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对街道发展提出全新的战略定位。如,新安街道是“首善新安、创新高地、孝德家园”,西乡街道是“双港新城、滨海胜地、多彩西乡”,福永街道是“航港都会、科技之城、凤凰福地”,定位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强调对所在街道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弘扬和升级,深挖人文历史,守护城市共同记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将o宝安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滨海宝安创建“产业名城”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脉的宝安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未来,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和新科技馆(以下简称“两中心一馆”)落户宝安,我们相信,关系到深圳未来百年发展的“两中心一馆”,作为新型文化产业载体,给宝安带来的不仅仅是场馆,更是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引擎。

如今,我们看到,宝安将以国际化标准打造宝安滨海华侨城、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积极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会展等文化新业态的有机融合,是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形成未来新的特色优势领域。

在深圳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宝安区提出以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为统揽,发挥“制度+科技”优势,打造“三带两心两城一谷”发展格局,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在未来发展中,文化软实力将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宝安是深圳的文化大区、制造业大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名城的建设,需要先进的创意设计理念不断渗透,需要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需要发展创意创新型文化产业,需要发挥文化创意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需要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篇10

据悉,自6年前谷歌公司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如宝马、沃尔沃和丰田等公司也相继加入了设计无人驾驶汽车的竞赛。如今从互联网搜索巨头百度、“乐视”到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多中国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赛。

据报道,在5月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前,两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从山城重庆出发,途经约2000公里抵达北京。这是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的首次长途路测。去年年底,百度测试了中国首款本土设计的无人驾驶汽车――一辆改装的宝马汽车。中国另一互联网巨头“乐视”也正在涉足无人驾驶技术。此前乐视在北京了一款能自动停车以及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被召唤到车主所在位置的电动车。

据专家透露,中国最早可能在今年出台关于在3-5年内让无人驾驶汽车上高速公路、到2025年在城市启用无人驾驶汽车的路线图草案。

点评:虽然中国进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相对较晚,但分析人士认为,在更有利的管理和消费环境下,中国可能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主要市场。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1200万辆,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将是在中国出售的。20年内中国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最大市场,占全球需求的至少四分之一。

汽车进口下滑趋势继续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中国进口车的下滑之势仍在继续。近日,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的《2016年一季度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显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供给面逐步收缩,一季度延续供需双降局面。据中国进口汽车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1-3月汽车进口22.0万辆,同比下滑14.6%;经销商交付客户进口车销量为20万辆,同比下滑9.1%。报告预测,2016年二季度及全年,进口车市场仍将呈下滑态势,销售上牌仍会有个位数的下滑。

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进口量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滑,当年进口汽车的进口总量达107.8万辆,与2014年的142.3万辆相比,同比大幅下滑24.2%,全年进口量甚至比2012年109.1万辆还低一些。

点评: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的转型升级进程中,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购置税优惠政策对进口车市场刺激力度有限,而进口车型国产化因素影响力度仍较大,高企的进口车存量对去库存依然构成较大压力。据2012年至2013年间的去库存情况分析,上轮去库存周期持续了三个季度。而本轮库存再次达到历史峰值,因此预计本轮去库存周期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因此,2016年“去库存”影响下进口量仍将下滑,二季度及全年进口汽车市场形势难言企稳,预计进口车市场销售将保持个位数的下滑。

房企新业态加速涌现开发商多路径提升附加值

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传统模式遭遇“瓶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房企开始创新转型,布局新业务,大打“房地产+”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领域跨界合作趋势显现;文化地产、旅游地产、长租公寓等新兴业态大量涌现。

在布局金融业务方面,不少上市房企行动较早。比如,泛海控股就在大力推动公司转型,方向是成为涵盖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其已拥有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多张金融牌照,金控平台已基本成型。

在新业态方面,目前国内较火爆的长租公寓大部分针对的是中低端需求。从事此业务的房企期望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提早获得资金回流减轻压力。伟业我爱我家将其旗下的“房屋管家”业务全面转型为“相寓”,专做规模化的房屋租赁的管理和运营。开发商宝库中国瞄准了“房地产+文化”的巨大商机,针对社区推出了“宝库・艺术空间”产品:包括提供24小时全自动保管库服务,在社区举办展览、文化教育等文化活动。

点评:长期以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使得开发商简单开发卖房就赚钱,造成地产业经营模式过于单一。而今市场的变化,倒逼房企创新转型,加速了房企新业态的大量涌现。未来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企业大有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韩国化妆品出口猛增对华出口占比约七成

韩国关税厅此前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韩国化妆品出口增长迅猛,2015年出口额达到24.5亿美元,是五年前的3.5倍。

数据显示,2011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6.98亿美元,2011-2015年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36.9%。2015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同比猛增53.1%,为24.5亿美元。其中,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占比高达70%。今年以来,韩国化妆品出口持续向好,第一季度出口额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韩国贸易协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韩国化妆品出口业绩突出,带动韩国整体出口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不少韩国大牌化妆品品牌均在华设有专卖店(柜)。2008年,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2014年同比增长95.0%,2015年同比又猛增100.6%,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88亿美元。

点评:一向以欧美大牌为主导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近年来韩国化妆品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除了价格比较亲民,销售渠道便利外,韩国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在中国的风行对于韩国化妆品开拓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欲获其利,先俘其心,韩流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为韩国化妆品争取了众多中国消费者。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如何让中国产品更便捷的走向世界,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势在必行。

国际大佬发力中国中端酒店市场

入华32年后,洲际酒店集团日前宣布,首次向中国市场开放智选假日酒店的特许经营,这意味着以洲际为代表的国际酒店巨头将加速抢占中国中端酒店市场。

据悉,洲际此前已经与上海亚旗商务酒店有限公司签订了在中国的第一份智选假日酒店特许经营协议。与之前的委托管理不同,在特许经营模式中,酒店业主能参与酒店管理,洲际将为特许经营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风险管理、运营管理、销售管理和营收系统等服务。

其实,洲际并非第一家发力中国中端酒店市场的国际大佬。早在2014年,希尔顿就与中国本土品牌铂涛集团合资兴办了欢朋酒店,未来10-15年内,希尔顿与铂涛集团计划合作推出四五百家欢朋酒店。美国酒店品牌“万豪国际”将旗下中档酒店品牌“万枫”引入中国,并授权中国东呈集团开发和管理。法国雅高酒店集团亦将旗下美爵、诺富特、美居等多个中高档以下至经济型酒店品牌,交由中国华住酒店集团在中国进行经营。

点评:洲际对国内酒店业开放特许经营,将会会带来市场的快速扩张,增加其在终端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此举可以看做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发力中国中端市场的一个动作!业界预计,未来国际酒店巨头在中国会有更多的市场拓展动作。

中国造船业超日韩成世界第一

韩国媒体此前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造船企业已经占据了世界造船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全世界船只订单暴跌至去年同期30%水平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甩掉韩国和日本成为第一。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报道,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5月10日表示,“今年年初到4月底,全世界造船市场的114艘船的订单中,59个订单被中国造船企业拿走。”根据修正总吨(CGT,考虑船舶建造难度的度量单位)来计算,中国造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49.3%,去年同期仅为21%。

报道称,今年年初到4月底,韩国和日本分别拿下9艘船(19万修正总吨)和8艘船(17万修正总吨)的订单,占有率分别为5.1%和4.6%,韩国和日本去年同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和32%。韩国所有造船厂在4月没有拿到任何订单。而日本在4月拿到2个订单,其占有率按照CGT基准达到3.7%。

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世界船只订单较去年同期暴跌70%,新船成交仅为983万载重吨,成为2002年以来一季度成交量最低的年份。而中国造船企业3月和4月分别从中国企业拿到20艘40万载重吨级(DWT)散装货船(96万修正总吨)订单和10艘40万载重吨级(48万修正总吨)散装货船订单。或许是中国供给侧改革为中国造船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各路资本抢滩医保控费业剑指千亿元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覆盖人群范围的扩大,医保支付存在的缺口引起了政府和市场的关注。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要求到2016年6月底,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有所下降。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在此背景下,即将爆发的医保控费业市场引起了各路资本的高度关注。目前,包括中国平安、卫宁健康、海虹控股、久远银海、万达信息、东软集团等在内的各路资本已提前在医保控费业务领域布局。业界分析随着,医保控费市场产业链的延伸,这一蓝海市场价值有望超千亿元。

点评:目前医保控费公司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软件设计,包括软件业务及大数据业务,其中软件业务包括医保控费、医院端审核、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业务包括商保收入、平台管理、健康管理。业界认为,未来大数据业务将是各路资本布局医保控费业务、获得人口数据之后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旅游+”成行业发展新趋势出境游迎主题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