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阶段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执行不到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一些项目由于在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准备工作不充足,并且在可行性的论证方面不充分,以及投资决策的不科学等问题,而造成了工程投资的大量浪费。主要表现在:在一些项目的可行性预测研究中过于乐观,使得建设规模过度超前;另外一些单位与部门为了争项目、赶时间,在论证调查时比较肤浅,立项项目盲目,仓促设计,大干快上而造成损失浪费或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还有一些项目该履行招投标的违规直接发包进行利益输送等等。
(二)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营私舞弊行为
子啊一些工程项目中,从投资立项到竣工,这一连续的过程中,都蕴含了大量的关联方交易情况,而且关联交易的对象一般为工程的设计、施工、采购以及监督检查等关键性的业务中,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会有可能出现营私舞弊的情况,从而回去不正当的利益。
不仅存在着利用非法手段抬高价格,而且还存在着违法招标、层层转包等来赚取中间差价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在某些部分中,还存在着内部管理层之间互相联系和建设方所签订的虚假合同,通过虚假的预案材料来获取现金。对于内部控制总是一带而过,因此在客观上形成了营私舞弊的情况。
(三)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
当前的审计机关的内部机构不健全,直接导致的了现阶段的很多问题。比如说,目前各级政府的公共建设投资在不断增多,同时,相应的审计机关承担的审计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此相应的一些地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需要更多相关人才,而这又是一项开支。除此之外,政府的整体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聘用的人才中,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致使审计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一个严格的培训标准。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其次是对于现阶段的一些人员数量和素质进行的管理。很显然,就当前的很多专业以及相应的学科知识方面,没有一个专门的审计学。国家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对于综合性强,层次高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培养是不能放松的。
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履行情况的审计
基本建设程序是建设项目的重要控制制度,因此,在规定资产项目的审计中,要想保证其作用能够正常发挥,就需要加强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对于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就是在项目中对其可行性研究、立项以及林正等程序进行设计监督,从而促进审批主管部门对于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对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从立项设计到开工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设计、概算、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理等过程。我们传统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后对上报的工程决算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审计人员只能对完工后的建筑产品进行表面上的测量、推算,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的检测资料主要以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为主。为了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应对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审计。比如:项目前期工作环节重点审计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决策是否科学,概算是否完整,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依法依规履行行了招投标程序等。施工过程环节要及时记录竣工后我们无法推测的数据,对施工中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解,从而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资料进行准确的掌握,为竣工之后的工程造价的核定做好铺垫。通过运用这样的动态跟踪设计,能够保证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三)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协调作用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总投资审计成果
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所以,在政府基建部门汇总,应当建立相应的审计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人事部、纪检部以及设计部等审计练习会议制度,从而保证每一领导小组中的分工明确。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还应当对相关的人员组织定期的会议,对固定资产总投资审计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防范固定资产投资中审计风险
一是要精心准备,打有把握之仗。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其风险的防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于审计风险的衡量。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如果越重要,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就越大;工作成本越高,审计风险就会越大;项目的资金密度越高,造成的审计风险就会越大。所以,对于这种比较大的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准备。其次,对于计划编制以及调查研究工作要落实,当审计人员要确定审计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对审计对象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衡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精心制定预防方案,并由分管领导审核确定。
二是要确定标准,全力遵照执行。在文章的前面就已经论述过,在固定资产审计中,没有一定的依据而使得审计中的难度增大,是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所以,应当在前期的精神准备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安装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审计规章制度等,严格遵循。尤其是一些设计到技术性的标准,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仔细的研究和揣摩,为方便审计工作提供需要。
三是加强审计软件的运用。工程造价审计是审计机关比较多、比较广、比较杂的审计项目,尤其是目前国家调整发展城镇建设的同时。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要做到项目审计的准确,必须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且了解国家或地方执行的建筑工程定额和计算规则。笔者就在某四类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发现建设单位的工程结算书取费类别套用三类的现象,还有许多签证增加的高估冒算项目,不符合定额的计算规则规范,审计组人员对该项目一一核对调整,给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人员细致地解释所用定额的依据,使被审计单位心诚口服。类似的审计项目还有很多。因此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计价软件的应用,才能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找出症结,切入重点,从而真正地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公平、客观、真实。
三、结束语
由于在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从部门的结构发展以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管理制度执行上加强有效监管,提升政府的内部审计等,从而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丁伟.探究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9:209.
篇2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
1前言
我国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其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改革实践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来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有形资产,其属于企业内部价值较高、使用超过一年且可以单独发挥作用的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内部生产、对外出租以及经营管理等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对于我国很大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经营发展动力的关键,在企业今后的建设发展以及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从现阶段企业财务视角来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界定不合理、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合理,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管理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进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2财务视角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发展成本也在不断聚集。固定资产在企业今后的生存以及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方面大量购置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已经成为企业今后运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也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潮流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类固定资产更新速率不断提升,这也使得不同企业往往对固定资产种类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明显提升。此外,还可以看出,随着现阶段我国各项激励政策的不断规范以及完善,很多产能落后以及创新能力较差的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积极转型,走向了兼并融合的道路,这也是小型企业寻求创新以及改革机遇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开始不断被整合,这就需要企业方面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进行重点管理,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固定资产引进规模的扩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一定挑战。
3财务视角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固定资产界定不合理
目前,新会计准则已经开始全面落实,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准确的定义,其主要是指因为生产、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并且寿命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由此可以看出,在新会计准则中,模糊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取消了对价值标准的细化判别,意味着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及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可以根据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固定资产标准。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界定工作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盲目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盲目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数据统计工作开展效率难以保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1]。
3.2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配置以及管理工作的时候,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过于重视对资产的购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的后期管理工作,直接导致账目与实际资产运用情况不相符的问题经常出现,大多数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体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产的购置环节以及处置环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的内部调拨以及改造工作的开展缺乏合理性,难以实现对企业现有固定资产情况的有效反映;其次,存在隐藏资产损失。很大一部分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很难实现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这也就使得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2]。主要是由于企业方面没有实现对拟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便开始出售。再加上我国对于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程序相对烦琐,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评估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现象,这也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处置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定困难,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出现了隐形损失。
3.3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整体来看,我国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方面尚存在完善程度不高的现象,这也成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会计审核规范程度不高。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实物资产管理台账,通过账面上对购置固定资产的记录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控,这种管控方式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漏洞,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考核机制。对于很大一部分企业来说,在开展固定资产调用以及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是重视当期利润,这也致使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往往较为简单,并没有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以及固定资产购置盲目程度较高的现象出现。
4财务视角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对策
4.1重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方面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提升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要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财务管理队伍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以及准确性的关键。现阶段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不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这一岗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在开展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做到克己奉公,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3]。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其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熟悉企业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及日常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时候,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选拔以及录用观念。企业方面应该注意围绕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评价机制,并且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保证其与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符合;其次,注重开展岗前培训。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繁杂性,要注意对上岗前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员工自身技能水平,还要注意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其养成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4]。
4.2合理界定企业固定资产
企业方面想要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应该注意将固定资产界定优化作为首要内容,在现阶段的财务视角之下,应该注意严格按照我国固定资产界定相关规范要求,并且结合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用途等情况来展开科学界定,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企业方面应该注意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界定,要对企业运转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调配、更换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类别更加清晰,也使得界定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账实不符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4.3保证企业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内部的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企业今后的发展面临着较大考验,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企业今后的运行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因此企业方面应该将固定资产配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根据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企业方面应该注意制订出精细化的资产购置计划,尽量降低固定资产购置盲目性,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得到体现[5]。此外,还应该注意强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节省运行发展成本。
4.4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以及考核机制
企业方面想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构建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以及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可以使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企业方面需要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以及评价,要对员工一段时间之内的岗位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将总结的结果直接与薪酬待遇挂钩,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使员工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得到双向满足,有利于员工以更为积极的工作态度融入岗位工作中。
5结语
总之,企业方面应该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方面想要使总资产实现保值递增,进而凸显出自身行业竞争优势,应该注意从合理界定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优化固定资产财务管理队伍以及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几个方面入手,进而企业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恺琳.基于财务视角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8,25(19):114-115.
[2]王剑.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探究[J].环球市场,2018,14(36):66,68.
[3]陈笑.固定资产投资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8(29):101-102.
[4]谭泽欣.财务视角下民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环球市场,2019,10(13):49,51.
[5]邓文娟.财务视角下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9):138.
篇3
一、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完成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要素,更是顺应经济改革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不管是在生产中,还是经营中,抑或者是在行政与科研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资产的数额高的达到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而小到数百元的办公物品,其功能与数量也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的有利要素。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里面起到这种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就尤其应当注意针对于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造成国有企业不必要的生产经营损失。
二、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转型期尚未得到规范化管理
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间由于资金上的联系、业务上的联系等原因,出于私利把企业固定资产用与公允价值相违背的方法进行转移;二是用人事关系与股份控制给下一级企业施加不必要的影响,把固定资产用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价格实施转移。
(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轨的问题
账实不符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项目部存在资产账目混乱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所购置的设备资产,通常都在项目工程专账里面列支,等到项目结束以后,把这些固定资产转交到企业继续管理与使用,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项目部,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这些资产排除在账目之外,此类资产企业无法享受到收益。上级管理部门因为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这部分资产的几乎完全失控。其次,一些基层的会计组织固定资产少计,对于单位购置、员工个人使用的办公用品排除在固定资产账目之外,此外也存在基层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交管管理流程不熟悉等问题。第三是固定资产在转移与移交过程里的漏洞。在人员调整与领导发生变更之际,未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移交,仅仅进行了账目与书面移交,未能进行现场的实际盘点,没有财务明细,没有财务明细与部门明细之间的比对。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账目上的数额多年不变,形成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而又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仍然有待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盘点。很多企业因为产权结构复杂,难以明确资产盘点的内容及时间,一般都是只在年底粗略盘点一次,而对于损毁与灭失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上不能给出实时体现。企业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与减值损失处理欠规范,盘点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好,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四)监督工作滞后制约了资产管理能力发挥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因为人事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是相剥离的,使得管理责任互相推诿,监督职能欠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欠缺,国有企业里面,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权限部门,有些属单一设置,有些是少数人单独长期管理,给监督工作带来极大不方便。二是账务核算制度欠规范。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分公司与外地项目部门,其账务核算制度受到严重限制,或者是因为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的问题,漏计、少计,使得账外资产的监管难度很大。
三、国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管理认识,让员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通过不同方法,多种形式,注意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政策研究与舆论宣传,防止只重视流动资产,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思维模式,让所有员工都能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贯彻相关的管理制度外,还可利用企业文化实施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在企业文化熏陶下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家庭中的一员,利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注意资产盘点工作的强化
在很多国有企业里,都存在不重视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让国有企业发生很严重的资产不实现象,有些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甚至是完全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于账面上,这种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所以,短间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工作是国有企业有必要进行的日常工作。上级管理层与本级管理层,最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对于没有核实或者经过核实却没有处理的,要追究部门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在源头上防止资产损失,也能有效遏制挪用、侵占企业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并且扭转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置完成后闲置不用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三)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环节里,除了依照相关的财务准则进行正常资产增减核算之外,折旧计算也应当提到计事日程上来。一些企业忽视业已制定的管理制度,用资产折旧当作企业利润变化的调节杠杆,多提折旧,增加成本、虚减利润;少提折旧,减少成本、虚加利润。这都会造成经营成果的失实,所以企业要严格依照财务准则办事,切实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鉴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除了遵守现行的会计准则外,应逐渐引用国际会计准则,做到与国际接轨,以便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这对优化规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利的。
(四)核算价值减损工作有当有理有据
相关的会计行业准则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连续经营之时,要严格依据历史成本给固定资产实施计价,不能随意评估与调整。只有当企业在产权产生变更的时候,比如资产拍卖、资产转让、资产兼并之际,或者是清算与改制之时,才可以在资产有效评估的前提下改变账面价值。
(五)增加监督力度,提高管理能力
建立切实可靠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合理再利用企业现有闲置资产,让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断增加,避免出现无明确目的的重复购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尤其应当注意量入为出,用收入确定支出。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保有与管理体系,资产进入时有验收、资产领用上有登记,确保实物同账目保持一致。账实分管,责任要具体到科室,并且落实到个人负责,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追究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损失人员的经济责任,对于任意挪用、侵占、窃取、毁坏、意识固定资产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追击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结束语
文章简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发现的问题,与针对问题所给出的优化性建议。笔者认为,如果合理采用本文中所提到的优化建议,一定会有效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而如何让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未来在实践中加以系统研究,这是未来工作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2]鹿丽娜.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经济,2009(06)
篇4
企业固定资产的涵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超过一年的房屋、机器、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物品,还包括企业价值在2000以上的、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物品。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几个方面。企业固定资产会随着企业的生产发展相应地增加或者是产生一定的磨损。
当前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点、购置、核算、维修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比较长,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按照规定,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必须有明确记载,要按照名称,购入时间等方面建立实物台账,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有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失,固定资产台账内容模糊不全,对设备疏于管理,造成在长期的使用之后,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化和走向难以查清,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
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对自己固定资产认识是只要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对于资产提前报废的情况就不进行管理。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将固定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相结合,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长此以往就会给企业本身的利益带来影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技术的日益进步,企业中一些产品由于高能耗、生产能力差等原因使用时间不长就遭到淘汰,企业对于这些产品不采取充分的利用,随意丢弃,导致企业资产无形的流失。还有就是企业新购入固定资产,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入账,导致以后工作中,账目混乱,资产的来龙去脉解释不清。
四、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了利润,人为地调整计入企业固定资产的成本金额,混淆了固定资产与生产成本的入账。企业要按照严格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审核。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进行严格的界定,明确各部门在各个环节的责任,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能做到相互制约,防止一个部门全权处理,要求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确保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二、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固定资产作为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一部分,要有效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就必须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要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承担管理责任,认识到必须认真对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监管手段。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内部闲置不用的资产进行有效调节达到再次利用,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提高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固定资产最高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等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记录,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去向有据可查。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固定资产账簿,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生存情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等建立财务监督记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使其能遵守专业道德,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计提,不根据自己主观的情况随意计提,以便在今后的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进行查询。
篇5
【关键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也积累了巨额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具有价值大、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又由于多数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强,造成了管理队伍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受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石油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重投资规模、轻投资效益,重资产使用、轻维护保养,重资产清查,轻整改处理,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重经济效益考核、轻资产管理考核。上述因素的存在,无疑弱化了石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了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甚至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1)强化管理体制建设,明确管理责任。建立一套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它可以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近几年,石油企业加大外拓市场力度,人员变动更加频繁,这种状况弱化了固定资产管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充实到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管理队伍,为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3)促进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石油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搭建合理流动的平台,促进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石油企业内部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固定资产余缺信息,以利于内部调剂使用,避免固定资产重置和闲置,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未能实现内部调剂而又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可委托国有资产调剂中心或具有相应职权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后,对外出租或转让。
三、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合法合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固定资产购建制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2)强化清查的后期工作,切实做到账实相符。根据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清查两次,年末必须进行全面清查。固定资产清查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清查后填报固定资产清查表,对清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清查报告。但由于全面清查一般安排在年底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或者是来不及解决。(3)强化固定资产投保管理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类别、性质及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列明投保资产清单,形成固定资产投保工作的初步方案或意见。提出投保申请后,由专业技术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报请相关领导审批,办理投保手续。对于事故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等事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管理部门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办理相关索赔事项,避免或减少因未投保或投保不当造成的损失,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4)强化资产安全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保管及安全防范措施,防止被盗、损坏等现象发生。安全部门应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要求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强化对特殊设备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固定资产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并负责组织定期检查或抽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转。(5)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分析,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往来自于基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固定资产管理和运营状况进行细致分析,掌握固定资产动态,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总结管理经验,宣传和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石油企业应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切实管好用好固定资产。(6)强化固定资产运营管理考核与激励,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年度考核。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考核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的规定,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以及相关责任部门的资产运营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建设部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管理的若干规定》(建房〔2000〕12号)的精神,结合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工作情况,现就2001年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一级资质评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
(一)对于1999年建设部公告第16号和2000年建设部公告第19号公布的93家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凡按照〔2000〕51号、建住房〔2000〕96号文件要求完成脱钩改制,符合建房〔1997〕12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可以按建房〔1997〕12号文件规定的程序重新申报一级资质。
(二)已完成脱钩改制并符合建房〔1997〕12号文件一级机构要求条件,在本地区有典型作用的二级机构,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可按照建房〔1997〕12号文件要求一起申报。
二、审点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根据〔2000〕51号、建住房〔2000〕96号以及建房〔1997〕1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加强初审工作,在初审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申报要与脱钩改制相结合。未按有关规定进行脱钩改制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不得进行资质申报。
(二)在审核机构内专业估价人员尤其是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时,既要审核专业人员数量,更要注重对专业人员实际的估价水平、估价业绩、执业行为情况的考核。
(三)考核机构的经营业绩时,考虑到当前我国估价行业的实际,对申报一级资质的估价机构的业绩要求仍按建住房〔1998〕01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注重跟踪管理。各地要把近两年来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年审情况作为重新评定一级机构的重要依据。对于未经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机构不得申报。
三、申报时间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在2001年4月30日之前对重新申报一级资质的机构进行初审,并将初审的有关材料(附件一、二)上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四、评定及公布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受理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报后,委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组成“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定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根据建房〔1997〕12号文件的规定对申报机构进行综合评定,提出评审意见报建设部核准,其中评定合格的机构由建设部于2001年5月31日前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并颁发资质证书。
五、1999年建设部公告第16号公布的32家一级资质房地产估价机构有效期即将届满,但由于受房地产估价机构脱钩改制工作的影响,重新评定工作未能按期开展。为不影响其中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的机构正常开展业务,这部分机构的资质有效期可延长至2001年5月31日。2001年评定的一级房地产估价机构名单一经公布,过渡期即自动终止。
六、其它
(一)各地申报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要实行总量控制,做到有计划、有重点的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二)各地主管部门要结合估价机构资质的重新申报和脱钩改制工作,对房地产估价行业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清理整顿。对于未按规定标准设立的、执业行为不规范的、评估制度不健全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以及非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评估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要将本地区房地产估价机构脱钩改制的总体情况及二、三级机构的审批情况(包括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资格证书号等)一并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备案。
附件:
一、申报一级资质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需提供的材料
二、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申报表(略)
附件一:
申报一级资质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需提供的材料:
1.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同意申报一级机构的文件;
2.申请变更机构的脱钩改制方案及主管部门同意脱钩改制方案的批复;
3.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申报表(一式三份,封面加盖单位公章);
4.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原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
5.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工商部门公章);
6.机构的章程(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及有关规章制度;
7.注册资金证明或验资报告(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8.出资人情况介绍及其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复印件;
9.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的任职文件及其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复印件;
10.脱钩改制前后主要房地产估价人员对照表;
11.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机构人员人事情况证明;
12.专职房地产估价人员资格证明及其聘任(用)合同复印件;
篇7
Abstract: Taking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n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to contribut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etition of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ev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fixed asset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45-02
0引言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等特点,是医疗单位运营的本质,医疗单位专业设备的优劣代表了医疗单位的管理水平。①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断增大,加强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保证其充分发挥功能,对提高医疗单位的社会效益,增强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单位的经济运行,是医疗单位实行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
1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在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医疗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医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差距。从主观上说,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严、责任不清、奖罚不明,造成有章不循的现象出现。同时,医疗事业单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客观上说,由于资产结构分类复杂、且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给单位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随着医疗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加速,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多采用分块的管理方式,资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部门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信息不对称。②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资产使用效率低、更新速度快、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偏低等。②成本管理方面,不能实现成本的精细预算和有效管控,成本管理基本上是以分块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往往造成运维成本增加,不能适应医疗事业单位精益化发展的要求。③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保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信息不通畅,对资产的变动情况掌握不一致。④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者对日益更新的生产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对设备认识不够、现场对资产进行核对监督力度较弱。
2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对策
2.1 管控固定资产新增环节由相关部门自行零星购置固定资产,应由经办部门根据单位批准的预算和计划组织实施。资产购入后,应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并报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待资产安装完成后将安装费用一并转增固定资产。通过无偿调入、上级主管单位划拨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经办部门根据相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或交接清册,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确认调拨单或交接清册后,财务部门据以办理资产增加转账手续,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根据核定价值计提折旧。
2.2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①严格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及执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标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开展设备主人制度,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实物均列入管理范围,固定资产价值除出现规定内的情况时,不得随意变动固定资产价值。②采取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卡片根据管理的需要设置明细项目。财务部管理专责对卡片进行日常管理、更新、维护,所属各单位配有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按照《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表》,做好资产的登记、建立台账。规定每年11-12月份为固定资产定期全面盘点时间,根据管理或更改工程具体要求进行不定期抽查盘点,根据盘点情况,针对盘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报决策层及其他相关单位审批。③重视其他日常管理。固定资产其他信息发生改变,如资产主人的变更,存放地点的调整等,若发生此类变动,则由发生变动资产的主人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经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认定后,进行资产卡片的调整。涉及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的,则需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表》,由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资产的内部调拨,并调整固定资产卡片及明细账、台账的信息记载。
2.3 提升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应重视资产价值构成和为单位带来社会效益的能力。在投资、购建的同时就应该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在使用、维护、更改、报废、处置等过程中更应慎重考虑,统筹安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①实行固定资产有效、低效、无效分类管理。综合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考虑,划分出有效、低效、无效资产,对于无效低效资产,各类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处置方案,对于需做报废处置的资产,积极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对于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制定技改计划,完善手续,逐步实施。对于在原工作地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资产,但在其他部门、工作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调剂到相应部门,以提高单位资产利用率。②实施设备主人制度。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是降本增效的手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实施设备主人制度,规定设备资产有指定的专人维护。由设备主人负责监督所保管资产的运营状况,分析故障原因,每月编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将效能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情况表分析资产的运营效率,对各部门资产进行调剂,及时调整资产的使用部门与使用场所,从而使资产运行更符合生产需要,提高其运行效率。此外,设备主人及时检查到所保管的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修理维护性支出,降低资产运行维护成本。
2.4 开展固定资产的状态检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断扩大,在人员相对增长较慢的情况下,设备的检修给单位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客户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设备的状态检修,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健康状况,调整检修周期,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单位社会效益。状态检修是单位以安全、可靠性、环境、成本为基础,通过设备资产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③。
2.5 实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是资产在其使用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的管理,以转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为重点,简化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实现资产管理体制上的转变④;用流程管理打破职能管理的界限,实现管理机制从条块职能管理向闭环流程管理的转变;用精益化管理统筹各阶段工作,实现管理方法从定性粗放管理向定量精益管理的转变;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实现管理手段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实现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最大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①科学规划设计。基于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的思想,以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最优作为规划设计工作的决策依据,建立符合规划设计阶段特点的管理方法,建立规划、可研、技术改造、成本控制等化解的投资决策优化排序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⑤推广典型优化设计方案,节约资产投资,提高社会效益。②实行招标采购。建立物资招标采购体系,开展大规模的物资集中规模采购。实现招标采购工作在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评价方法、设备监造等方面的科学优化,实现对项目实施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控制,改变以往的零散的自行招投标采购方式,发挥集团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以合理的价格采购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可靠的产品,满足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需求。③加强运行与维护。在资产状态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现运行维护的优化,实现设备资产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以运行、检修成本定额为基础,建立设备资产运行维护支出管控机制,实现作业成本标准化管理。建立整体设备资产、分类设备资产、和单体设备资产的状态分析和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开展标准化作业管理,配置合适的备品备件,降低资产的运行维护成本,增加单位效益。④实行退役评估。应用设备资产的评估结果,优化技术改造方案,建立优化退役资产的再利用评估流程,判断技术改造方案中涉及到的资产的健康状况,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建立资产的调节利用的机制,推行资产在不同场合调节使用,通过退役资产的集团化运作,发挥资产的最大利用价值,对记过评估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资产按程序履行报废资产的处置。⑤建立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从项目前期、可研、规划、立项、初设、招投标、基建、运维、评估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各方面的信息高度集成,资产存在的不同阶段,有相应的部门负责资料的录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全方位共享。
3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之一,尤其是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总资产的比例较大,因此资产管理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医疗事业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引入“资产主人”概念,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人员职责;重新梳理、优化资产管理流程,突出实物资产的增加、转移、减少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措施,实现实物资产全过程、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
注释:①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08):12-15.
②全文蔚.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20-23.
③高丽,吕海翠.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商情(财经研究),2007,(12):23-27.
④梁爱玲,谭婉君.加强医院固定资产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03-08.
⑤李俊磊.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研究,2009,(05):33-37.
参考文献:
[1]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08).
[2]全文蔚.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3]李旖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9,(09).
[4]高丽,吕海翠.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商情(财经研究),2007,(12).
篇8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 优化措施
财务会计制度问题是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探究。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概念变化
从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情况来看,一些简易的办公设备已经不再纳入固定资产的范畴之内,但是针对一些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中均要应用的日常物资,在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情况下,医院也可以将其纳入固定资产范围之中。从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设备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了医院固定资产之中。从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情况来看,新制度将医院的固定资产分成了一般设备、专业设备、房屋建筑物和其他类型的固定资产等四种形式。其中,医院日常工作中所需的专用设备主要指的是医院中的医疗设备。一些与医院疾病诊疗工作有关的图书和仪器仪表被划入到了其他类型固定资产之中。从这一分类细则来看,它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对院内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措施的变化
(一)净值与提取折旧
在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资产虚增问题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传统模式下,按照固定比例提取固定资产维修采购基金的措施,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贷记借记机制的不完善也对资产虚增问题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型会计制度的应用资产清理科目的设置,成为了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待冲基金问题
待冲基金是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科目,从这一问题给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来看,它是对医院在与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问题而产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和摊销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措施。固定资产核算及库存物资处理过程中予以冲减的资金,是这一科目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表现。在医院利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开展固定资产采购的情况下,医院需要将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所耗费的实际支出金额计入待冲基金科目之中,“贷记待冲基金――代充财政基金”所采购的固定资产也需要预存在待冲基金之中。
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借助专门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管理
从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多头管理的问题是很多医院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有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公立医院之中,专业医疗设备的核算管理工作是由医院内部的药剂部门负责的,而非医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则是由医院的后勤部门来负责的。从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来看,交叉管理问题会成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对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医院需要通过设置专业管理部门的方式,对这一题进行解决。在设置专业部门的同时,医院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维修采购人员队伍进行扩充。
(二)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展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是医院在落实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构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医院可以从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入手,设计一种以多元化的网络单元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在对系统的主管人员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可以将医院各个科室的科室主任设置为系统不同网络单元的主管人员。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流转情况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为了让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医院也可以通过对条码管理技术进行应用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工作进行完善。
(三)对监督机制的完善
从医院的自身特点来看,固定资产问题已经可以被看作是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因素。在新型会计制度出台以后,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与之有关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事前监督工作的开展,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完善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固定资产投资责任制,就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监督机制。
四、结束语
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中的应用,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资产虚增问题的解决,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统一核算的基础上,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是促进医院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余中兰.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中国市场,2016,22:187-188
篇9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1-02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以生产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2007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企业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周转缓慢,种类繁杂,使用和管理部门较多,管理困难;再者,固定资产又是企业资产中创造价值的主要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小,固定资产能否合理使用,其使用效率高低,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做了修改,取消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大致标准仍然是能直接的、间接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只要符合标准全部认定为固定资产;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即使符合标准也有一些没有认定为固定资产,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桌、老板椅、真皮沙发,企业内部宾馆配备的高档硬木家具等。这些桌椅和家具在现今的社会,单价上万甚至几十万,在使用过程中每年还发生一定的养护费用,企业却没有将其列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作为低值易耗品来管理。这些价值不菲的桌椅、家具随着管理人员的更换而频繁的更换,造成的浪费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是否应纳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应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界定,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的核算。这些核算环节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科学合理。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有些企业不重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出现偏差,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有些企业,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加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不全不真实,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析工作的质量。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不到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等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基本上不能做到,即便某项固定资产某部门已经发现其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要想进行减值测试也很困难。
3.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长,其价值不能即可得以收回,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渐收回其价值。因此延长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率,争取固定资产的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安装精度超过允许误差、使用环境未达到规定标准、日常保养不到位、使用者对操作或使用说明书不熟悉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或使用等现象,甚至在冠以技术革新名义下的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等,这些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经济使用期,降低了有效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效贡献率。
4.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没有必要的定期考核制度。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生产安全、产量、质量、可控成本费用、毛利率、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未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未将其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弱化,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查,未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5.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信息共享程度低,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单位、已使用年限、使用状态、完好程度等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构成复杂,具体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把好固定资产购(建)关,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健全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属购买的设备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设备类)购置计划,物资采购部门进行询价和价格、性能比较后,统一招标采购;属自行建造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由设计部门编制初设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专家论证和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基建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2.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依据国家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只要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合理分类,明确各种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等。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国家规定只能从直线法(含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中选取,绝大部分企业选取直线法,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初创期应选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应选取使用年限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多样,且各种折旧方法并存。在采用直线法的同时,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汽车等技术更新快,容易淘汰落后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缩短其有效使用年限。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采取在购入时扣除一定比例的净残值后,一次性足额提取折旧的方法。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做好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纪检、财务、技术、机电、基建、物资采购、审计、信息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组,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得到有效补偿。
3.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首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81页)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评审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果预测、投资额等作出规定。
(2)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审批程序及报送资料等作出规定。
(3)固定资产购(建)项目采购、建设管理制度,该制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采购供货方选择、价格查询、性能比较、发标、招标、合同签订、货款支付方式、货到验收入库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第二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新建所涉及的立项、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工程发标、施工单位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考核、施工安全、工期要求、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产权办理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含固定资产使用环境要求等),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按期考核奖惩,并与使用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5)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期、维修期、相关维修保养记录、保养维修程序、保养维修前后性能测试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6)固定资产使用操作规程。该规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程等,制定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7)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该办法重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和清查等的核算,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做出明确管理规定。
(8)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制度。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的责任部门或单位、测试程序、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9)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该制度重点明确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交回、保管责任人的责任、定期检查保养工作程序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10)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程序、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结果评价、残体收回保管或拆除、灭籍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使用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要求,改变实物管理分类与变动和价值管理脱节的现象,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达到资产变化信息传递及时,资产管理责任明确的目的。
5.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达到即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实现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调剂,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作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应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同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信息,妥善保管闲置设备,积极组织技术部门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要提出优化利用方案,做好使用计划,并贯彻落实。优先安排在本单位内部调剂,其次安排企业间的外部调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闲置固定资产交易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闲置固定资产的交易,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
3.吴希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9
篇10
关键词:高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法体系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简述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固定资产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支持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载体,其管理成效的好坏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质量密切相关。随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完善与创新,使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现实状况,确保固定资产使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应用,在法律法规、标准约束、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广大高校高质量构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固定资产集中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初步实现了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广大高校同样在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显著,最大限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挖掘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推动了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阻碍着实际管理效能的优化提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理念,约束性不足约束性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约束性的制度体系,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价值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纵观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际,普遍存在着制度体系约束性缺失、导向价值不明确等共性问题,无法在成本核算、维护管理、采购入账等方面发挥应用作用,阻碍着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优化改进。由于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约束效果不明显,无法从宏观层面将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预期效果等进行严格界定,久而久之使资产处置流程、资产划转流程、资产入库流程等形同虚设,执行过程流于形式。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氛围不佳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涉及高校内部多个部门、多个院系、多个教学与科研环节等,其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具有显著的隐性化特征,若辨识与防控不当,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现状表明,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行贯彻执行中,缺乏系统宣传,未能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发展格局,甚至有的教职工对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验收标准、赔偿标准等极为生疏,对待固定资产管理持漠视态度,不能够充分认知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价值,严重降低了管理质量。此外,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缺乏目的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3.信息化程度较低,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工具与方法选择方面具备了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从当前现状来看,部分高校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软硬件建设程度较低,管理软件与系统不完善,更多情况下侧重于静态信息管理,无法对固定资产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共享,无法实现动态化、实时化监控,固定资产录入及统计工作受限,账目核对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路径探讨
1.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意识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任何背离了这一核心要义的制度均将丧失生命力。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求持续旺盛,固定资产类型趋于丰富化、高端化、整体化,只有始终强化制度化意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永葆生命与活力。应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任务,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目标、职责权限、方法要求等固定下来,使固定资产配置、验收、搬迁、赔偿等更具约束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始终服务于高校行政、科研、教学、后勤等。高校内部各单位应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思维理念,突破僵化固化行为模式,做到既看“账本资产”,又看“实际资本”,真正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作为教学之基、科研之本。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加强固定资产统一协调管理,高校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固定资产管理与监督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由高校主要校领导担任,统一领导全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提出决策建议,供校务会议、校常委会议进行决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应包括: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布置、监督、检查、指导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规划高校资产配置,提出全校固定资产优化配置和使用权界定工作意见,审核高校有关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的配置计划;根据授权权限,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置进行审核,报校务会议、校党委常委会议审批;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3.引进信息化技术,丰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与载体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处于信息化社会中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时代特征,应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全过程,搭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务与要求等嵌入平台之中,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与方式,利用校内微信公众号、宣传媒介等载体,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相关约定及调整变化情况,在高校内部营造浓厚的制度执行与落实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可在高校各部门、各院系之间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确保固定资产录入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 上一篇:股市投资总结
- 下一篇: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