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病例分析

篇1

【关键词】手术标本;快速冰冻;延发;对策

手术室病理标本是指在手术室实施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疾病相关的物体异物等。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手术切取的活体标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及唯一性的特点[2]。标本的术中冰冻报告也为临床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保证冰冻报告准确性的前提下,能否及时签发报告显的尤为重要,分析造成冰冻报告延发的各种因素,为冰冻标本质量控制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 从我科2010年―2013年4年手术冰冻标本中,每年随机抽取一个月的冰冻标本共3842例。

1.2 统计学指标 手术标本冰冻报告所需时间,从手术标本送出到收到冰冻报告结果为止,所占用的时间。手术冰冻标本从送出该手术房间开始计时,按30min,40min,50min及以上时间,统计所收到的报告数。手术室收到报告时间超过30min,视为冰冻报告延发。

2 结果

2010―2013年4年中,共抽取的3842例手术冰冻标本中,3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3212例,40min收到报告的有411例,5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202例,50min及50min以上收到报告的有17例。见表1

标本冰冻报告研发的630例中,常见因素共6项,见表2

3 讨论

手术冰冻标本延发的因素共6项,其中主要因素有冰冻单,标本袋未及时送至病理科,冰冻单及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和切缘标记不明确,标本需做多部位切缘。其中一些标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如既有冰冻单,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又有需做多部位切缘的。当然手术冰冻标本的延发还有一部分是病理科因素,如需重新切片,补充取材,联系临床医生及科内会诊等。其中一些冰冻报告的延发是病理科因素和手术室因素并存的。

4 护理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各种导致冰冻报告延发的因素,我院引进了无纸化计算机技术和专门配置了一名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专业的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保证了冰冻单和标本的填写无误,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安全送至病理科,如有标本过小,取材不明确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无纸化的计算机技术经济性能好,灵活性高,速度更快。条形码实现标准化后,其标签是通用的,各种型号的条码阅读器都能进行判读。用户也可以自制条码标签,通过条码打印机将条形码直接打印在各类需要手写信息的地方。无纸化的技术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读取冰冻报告结果,真正做到手术室和病理科的无缝连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日趋增长,各项诊疗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比之前更为先进。而在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手术切取的标本检查仍是决定患者生命及后续治疗的关键。因此,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每次接到手术标本需要做冰冻检测时,巡回护士都需准确无误的打印好条形码,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标本名称,取材部位及术中肉眼所见及手术房间电话号码等。打印完整后向外科医生复述一边,确认无误后再和专门负责送冰冻的护理人员双人核对。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亲自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准确无误的送至病理科,交给病理科医生,双方确认签字。病理科和手术房间都有彼此电话,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对方。延时发出报告的,标明延发原因及延发时间,并记录在质量控制手册上,共同努力争取及时收到冰冻报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胆石症;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62-02

胆石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具有较长病程和复杂的病情变化。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容易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使手术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可使手术疗效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良好[1]。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效果,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对其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意识障碍患者、表达不明患者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67.9±8.7)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2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20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为(67.8±8.8)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1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19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3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手术之前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可实施手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手术结束之后,帮助患者取正确,并指导用药,重点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定期更换切口处敷料。

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由于术中多为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影响患者意识,而在陌生环境下进行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支持,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疏导。术中通过沟通掌握患者感受,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培养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辅助并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工作,常规皮试并备皮,彻底清洁脐部,为避免出现尿潴留现象,可为患者设置导尿管,同时将血糖值控制在8.0 mmol/L之下。另外,术前指导患者增加营养,使自身体质得到改善,并嘱患者术前6 h禁止饮水、12 h禁止进食,保证睡眠充足。③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药物,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切口处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②按照术后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切口完全愈合,无疼痛症状,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显效;切口明显愈合趋势,疼痛症状缓解,血糖值较为稳定为有效;切口未愈合,疼痛症状无变化,血糖值无变化为无效。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利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共计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7例为显效、24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总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82.3%;研究组62例患者中,24例为显效、35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5.2%,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153,P=0.023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例出现低血糖、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1.3%;研究组62例患者中,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810,P=0.028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5±3.60)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10)分,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9.889,P=0.00

3 讨论

伴随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当其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则容易并发胆石症,因此胆石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由于初入院时,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值增加,而不稳定的血糖值不能安排手术,这也使得患者不良情绪被进一步激化,所以该次研究以患者情况依据,给予手术室护理,与患者需求相贴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情绪,充足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有效率。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术室护理的研究组总护理有效率为95.2%,而仅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总护理有效率为82.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而常规组为11.3%,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可见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更佳,这与一般研究[2-3]结果相同。

针对术后患者,应给予预防护理措施:①肺部并发症。由于高龄患者纤毛上皮细胞容易出现脱落、萎缩等症状,使得清除功能、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不仅减少了T淋巴细胞,降低其功能,呼吸道IgA量也降低[4]。针对这一情况,早期活动是关键,可增加灌流或通气,清除分泌物,促进氧合作用,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手术结束6 h之后可在床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同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可利用雾化吸入或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咳出。针对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通风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②出血。对术后患者皮下是否存在出血点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观察引流管、切口处渗血情况,并监测凝血时间、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尤其是针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做好监察工作,避免出现DIC,一旦发生DIC,则应及时行以面罩吸氧治疗,并应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输注血浆、血小板,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5]。③心血管并发症。伴随年龄增加,心血管储备功能以及顺应性不断降低,加上原有伴随疾病,如果发生急腹症,患者腹腔中容易出现大量渗出液,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手术之后未能及时过多或过少地补充电解质、液体,容易因心脏负荷失衡而导致心衰,这也是引起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应在术后之后,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同时监察生命体征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声静.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53-55.

[2] 勇杰.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50-151.

[3] 徐进恒.118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119-120.

[4] 周夏蕾.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5-116.

[5] 樊美娟.老年糖尿病并发胆石症患者ERCP治疗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9):123-124.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不仅可以引起视力下降甚至致盲,还可以导致眼组织破坏,引起眼球变形。国内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非外伤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对于DR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眼科预防性检查和及时手术治疗能有效防止失明的发生。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的DR玻璃体大量积血且视力严重低下的患者58例(59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DR患者38例,女性DR患者20例,年龄38~72岁,平均(63.7±13.6)岁。其中单眼57例,双眼1例,右眼33例,左眼26例。病程20d~16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术前经过全身常规检查以及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三面镜和眼部B超检查。

1.2玻璃体积血分级 按照玻璃体混浊程度,参考Ziemianski(1980)的4级分级方法。①I级:少量积血但不影响眼底观察。②II级:眼底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见视网膜血管。③III级: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无红光反射。④IV级:眼底无红光反射。

1.3术前检查 58例(59眼)均以玻璃体大量积血为手术指征而住院治疗,积血程度为III-IV级。其中6例眼部B超显示有视网膜脱离。术前视力检查:0.02~0.05者6眼,数指者15眼,手动者21眼,光感者17眼。患者手术当日晨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1.4方法 采用美国Alcon Constellation玻切机,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2]。由前向后,由中心向周边逐步切除积血的玻璃体,视情况切除玻璃体腔内机化的条索和增生的膜组织。然后用笛针吸除视网膜前的积血或行视网膜前膜剥离。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检查网膜有无裂孔,有裂孔者行激光光凝封闭,对无法光凝的裂孔行内放液、巩膜外冷凝。对

2结果

2.1术后视力 在59眼中,术后46眼(77.9%)视力提高,8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视力0.5者1眼,视力达0.6。

2.2手术并发症 ①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②并发性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4眼;③暂时性眼压升高3眼;④医源性裂孔1眼。

3讨论

3.1玻璃体积血手术时机 Turner等认为,如果糖尿病患者眼底新生血管不进行处理,有27%的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玻璃体积血[3]。本组患者治疗结果表明,大多数玻璃体积血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本文58例(59眼)手术成功率为77.9%。自从玻璃体切除术开展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成为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主要方法。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切除积血和混浊的玻璃体,恢复屈光介质的透明性;防止积血对眼球的破坏作用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防止血液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同时注入不同的眼内填充物,使视网膜展平,恢复眼内压,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大量积血对保持和改善视功能、预防和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肯定的效果[4]。玻璃体切除术不仅能立即清除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膜,而且可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预防黄斑水肿和皱褶。同时,对于需要激光光凝的患者,手术中可行眼内激光光凝,促使新生血管的消退或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从而减少玻璃体再积血的机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再者,早期玻璃体切除,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的粘附比较松,分离和剪切比较容易,视网膜较厚,仍富有弹性,操作时不易发生医源性裂孔;黄斑功能永久性改变尚未形成,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玻璃体积血患者经药物治疗1~2个月仍不吸收者,应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前应常规行眼部B超检查,了解视网膜情况,一旦B超提示有视网膜脱离者,应尽早手术。

3.2玻璃体手术并发症问题 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医源性裂孔、继发性或并发性白内障、复发性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术后眼内感染等[5]。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详细了解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牵拉以及牵拉的部位。由于积血时间较长后会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在分离时易造成视网膜撕裂,故在分离粘连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强行剥离;同时,术中清除积血时要避免损伤视网膜。本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能与术中形成的视网膜裂孔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有关,故在术中积血清除和出血完全停止后应详细、全面检查视网膜,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应行相应处理以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术中对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者,需行眼内激光治疗,否则新生血管易再次出血。本组再次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术后眼压暂时升高常发生于行全氟丙烷或硅油填充尤其是晶状体切除的患者。原因可能是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瞳孔阻滞,血影细胞性青光眼、一过性前房角小梁水肿或炎症等引起[6]。对于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手术结束时要注意观察眼压情况,术毕及术后均可放出部分气体和硅油。对于瞳孔阻滞引起的高眼压患者,嘱患者保持面朝下,注意虹膜周切口是否阻塞,若发现阻塞可用快针头刺穿,使其重新开放。术后经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降眼压药物等治疗后水肿消退,随着房水循环的恢复眼压逐渐降至正常。发生晶状体明显混浊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综合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药物治疗后3个月不吸收或有视网膜脱离征象的玻璃体积血应尽早手术,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监测术后并发症并且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杨红,王一,陈少均,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7):634-636.

[2]黎晓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6-202.

[3]Turner GS,Ing lesby DV,Sharriff B,et al.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 neovascularisa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Br J Ophthalmol,1985,69(6):420-424.

[4]Kumar A,Tiwari HK,Singh RP,et para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vs. deferred vitrectomy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0,78(1):77-78.

篇4

【关键词】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23-02

高度近视通常伴有弱视、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该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患者有44例(50眼),女性患者有36例(38眼),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60.3±3.5)岁。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有43例(47眼),女性患者有37例(40眼),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为(60.7±3.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具体手术如下:透明角膜切口选择在11点位置,切口的长度大约是3.0毫米[2]。角膜缘辅助切口选择在3点位置,并进行环形撕囊,适当调整超乳机,将能量控制在30%,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6毫升左右,最大阻塞负压控制在400mmHg上下,同时使用超乳机进行辅助劈核,把劈核分成不同的几块,并吸出部分硬核,将粘弹剂注入前房位置。结合剩余硬核的实际特点,将主切口适当扩大。使用齿镊将剩余硬核取出来,接着在患眼中注入人工晶体[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表2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2例3眼,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3例4眼,出现角膜水肿的有5例7眼,出现黄斑水肿的有2例3眼,出现晶体核脱入的有4例6眼,出现破后囊症状的有3例5眼,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3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耗费的超声能量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较密内皮细胞,引起囊袋破裂,导致晶体核脱入,最终出现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并发症[4]。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综合了超乳手术和小切口手术的优点,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消耗的超声能量较少,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避免医生疲劳造成的晶体后囊膜误伤现象,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鲁新,翟洪,潘洁.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23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4(14):366-367

[2]陈健聪,王立,伍宇华,黄燕然,沈慧莲.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2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23):555-556

[3]谢丽莲,朱俊东,周小平,陈书扬.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9(25):720-721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再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056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视觉并发症, 由眼底病变导致, 发生机制主要与组织缺血、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有关, 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 甚至使患者失明。临床上常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1], 但术后易出现PDVH等并发症。本次研究PDVH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效果, 选取在本院进行PDR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PDR治疗的患者76例(94眼), 其中男41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62.13±4.62)岁, 糖尿病平均病程(13.26±2.85)年, 糖尿病分型:Ⅰ型7眼, Ⅱ型87眼。全部患者经检查均被诊断为PDR。

1. 2 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首次治疗:全部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体征, 对视网膜表面的增殖膜进行剥除, 并采用激光光凝治疗, 术后, 对患者进行抗炎及抗感染治疗。对PDVH患者进行1个月的保守治疗, 若患者保守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出血情况未见改善, 则行再次手术, 术中对出血原因进行详细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①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 对残存膜进行彻底剥除, 并仔细对剥除部位进行检查, 以确定剥除程度;②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 对增生膜进行彻底剥除, 并在剥除后确认剥除效果;③激光光凝不足, 进行再次光凝, 并增加光凝强度。

1. 3 再次手术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再出血症状消失, 视力明显改善, 无其他并发症;有效:再出血症状好转, 视力有所提高, 无其他并发症;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1 PDVH患者情况 首次治疗一个月后, 再出血11眼, 占11.70%, 再出血时间为1~210 d, 平均再出血时间为(53.36±18.87)d。再出血原因为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及激光光凝不足, 分别占再出血的45.5%、36.4%及18.2%。见表1。

2. 2 再次治疗效果 再次手术后, 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 总有效率为81.82%。见表2。

3 讨论

PDR主要发生在黄斑部位且常伴有视网膜下部新生血管, 临床上以单眼病变为主, 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等症状[2]。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 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有研究发现[3], 随着近些年医疗科技的发展, PDVH发生几率仍有 13%~40%。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有相关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 导致患者出现PDVH的主要原因为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及激光光凝不足。本次研究中, 再出血11眼, 占11.70%, 再出血时间1~210 d, 平均再出血时间(53.36±18.87)d。以上三种导致PDVH的原因分别占再出血的45.5%、36.4%及18.2%。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4, 5]。首次治疗时, 若未能对视盘或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彻底剥除,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眼压恢复原有水平, 则会导致PDVH的发生, 而光凝不足则可导致首次治疗中, 无法彻底将玻璃体进行剥离, 并且导致新生血管消退受阻, 进而引起PDVH的发生。而对 PDVH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效果较为显著, 结果显示, 再次手术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 总有效率为81.82%。

总之, PDR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PDVH原因较为复杂, 根据其具体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再次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好,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益处。

参考文献

[1] 吴伯乐, 叶锌铭, 高和香, 等. 23G/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31):58-61.

[2] 徐亮.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的治疗观察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4):39-40.

[3] 郭真杰, 隋桂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探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12):1405-1407.

[4] 曹金峰, 刘早霞, 赵劲松, 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5):532-536.

篇6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以来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将患者随机均匀分成对比组与分析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在手术室中手术时给予更加细致的护理配合。结果 手术前,对比组与分析组患者基本资料小即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后,分析组患者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等体征指标良好,而对比组患者体征指标明显差于分析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43%也明显高于分析组患者的1.49%。分析组无死亡病例而对比组有4例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即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明显,有助于手术成功完成。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92-03

Exploring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WANG Qian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Dazhou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Dazhou 6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I chose 134 patients since March 2012 in our hospital for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ast group and analysis group, contrast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alysis group surgery in the operating room to cooperate more meticulous care. Results Before the operation, basic information of contrast group and analysis group patients was small and comparable, namely P>0.05.After surgery, analysis breathing rat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signs index of analysis group is go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body-mass index group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 analysis group, complication rates 13.43%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nalysis group’s 1.49%. Analysis of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death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had four patients di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effect differences apparent and comparable, namely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 the effect in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obvious and is helpful to operation completed smoothly.

[Key words] Nursing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Artificial total hip;Replacement; Effectiveness

人工全髋节置换术(THA)多用于骨头病变坏死[1]、骨折变形、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及肢体功能不完整的患者。手术中使用医用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代替人体的坏死关节,重建患者关节功能。手术后,患者短期修养后可下床锻炼,身体恢复快,减少曾经的病痛和并发症[2]。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往往还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等,病患的身体功能一般不会处于最佳状态,并且手术操作复杂出血多,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更加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是有必要的。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手术中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所有患者134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比组患者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分布为47~74岁,平均65.17岁左右;分析组患者67例,男40例,女27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66.54岁左右。部分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等疾病,均在对手术影响不大时才进行手术。手术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持时2 h左右。对比组与分析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性小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分析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配合:①术前了解工具器械、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4]。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带上消毒手套,手术器械按准备充分,消毒后摆放在规定位子,注意不要被细菌污染。②将患者处在较舒适的,一般为健侧卧位在病患腋下胸壁处放软枕头。根据患者要求将室内温湿度调整至适当情况,一般为22~25℃, 40%~60%的湿度,输液的温度保持在接近体温的37℃左右,术中若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给予其安全感。③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反应如体温、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在给患者注射麻醉剂后要特别注意患者血压情况,注射麻醉剂后患者血压下降、血管扩张同时手术中的患者意识较为紧张,易引起血压升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严格控制氧气供给,保证心肌供氧量、需氧量平衡。④在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放置,在手术切口时,及时递送电刀,清理关节周围组织,保持干净整洁,放置假体时松紧合适迅速,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伤口,术中高效配合手术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并发症等体征及患者是否病亡作为手术评价的指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法,率的比较用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患者的体征指标进行记录并分析,对比组与分析组患者术前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等体征差异小即P>0.05,手术后体征对比明显即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两组患者死亡病例、并发症病例及发生概率差异明显,具有比较性即P<0.05。见表2。

3结语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与关节有关疾病的有效手段[5]。手术过程中器械工具繁多,种类复杂,并且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和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耗时越来越短,对手术过程的中护理的配合要求也越来越严格[6]。如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手术室内保持合适的温湿度、患者舒适的可以,及时安抚患者,会极大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手术的进行;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判断麻醉效果及手术的适宜性,避免不当的手术行为。相比于一般无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手术[7],充分的手术室内准备,安抚患者,高效的术中配合,人工全髋关节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较为理想。同时熟练操作可缩短手术持续时间,减少出血和手术打击,可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进行前,对比组与分析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征、病情、伴随性疾病等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过后,对比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等体征较手术前分别上升了越7.5次/min、5.2次/min、9 mmHg,而分析组患者这三项体征基本与手术前数据持平,对比组患者的三项体征状况明显差于分析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大(P<0.05);对比组患者术后有3病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手术成功率95.52%,而分析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1.49%,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术后差异大(P<0.05),具有比较性。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积极有效性,同时也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和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 Na G. Nursing progress on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total hip[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1(36):4.

[2] 刘向荣.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1):2003-2004.

[3] LIU H, WU S, CHEN X. Nursing coordination of artificial tot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in 113 cases[J].Modern Medicine & Health, 2011(24):30.

[4] 沈慧.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0,50(33):35.

[5] 梁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干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87-188.

[6] 陶蓉.2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6):759-760.

篇7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13-01

在创伤的救治中,休克往往伴随着创伤的救治过程,科学的救治过程配合优质的急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休克的发生,也可以再短时间内纠正休克的状态[1]。在急救护理临床价值越来越倍受关注的今天,我院结合以往经验开展此次优质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符合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2]:1.较严重的外伤或出血史;2.临床特点 “5P”征,即皮肤苍白、冷汗、神志淡漠、脉动搏微弱以及呼吸急促;3.每小时尿量一般少于25ml。常规组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2.4±1.4)岁,交通伤10例,坠落伤4例,撞击伤2例,其他4例;实验组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3.5±1.6)岁,交通伤18例,坠落伤6例,撞击伤4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急救与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抢救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休克氧疗、药物治疗[3]。此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在急救措施基础上配合医生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护理,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急救物品四固定和与医生的配合等;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的为优质急救护理,主要包括急救物品准备、术前病情评估、呼吸道管理、调节体温以、建立静脉通路与有效循环、止血和其他必备应变技能。

1.3疗效评价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与死亡病例,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总救治率=成功病例/总病例×100%。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定量资料选用(均数±标准差)分析t值,以P

2结果

回顾分析两组病例的抢救过程,常规组与实验组救治结果如下,实验组成功率为96.7%,常规组为70%,其中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较常见,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重视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努力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中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对休克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现已知道休克时体内实质细胞和血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可产生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造成微循环紊乱[4]。

科学的救治过程配合优质的急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休克的发生,也可以再短时间内纠正休克的状态。目前手术室配合急救措施的急救护理主要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注意保温;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一般维持在80-100/60-70mmHg即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最好进行多人专护的分配原则;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我院此次研究依据临床经验以及参考文献[5-6]对研究的护理内容做出细致规划,主要包括急救物品准备、术前病情评估、呼吸道管理、调节体温以、建立静脉通路与有效循环、止血和其他必备应变技能。

根据以上论述,我院开展的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抢救中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与实验组救治结果如下,实验组成功率为96.7%,常规组为70%,其中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较常见;实验组抢救成功病例的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死亡病例的抢救时间较常规组长。

参考文献

[1]何忠杰.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97-99.

[2]牛丽丽.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6(3):366-367.

[3]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4]邓碧君.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2):117-118.

篇8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感染;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31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11-02

目前,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关节功能受损或丧失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进行置换后的人工关节可以恢复或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认可。但是该治疗方式存在一类严重的并发症,即术后感染。尤其是在中老年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为探讨感染高风险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及手术期中如何进行预防性护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10年12月间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8例。现探讨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中的8例病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5.3±17.8岁。其中,骨肿瘤患者2例、糖尿病合并膝关节部位的骨性关节炎3例、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累计膝关节)3例。所有8例术后感染的患者均为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感染。且只经历过着一次感染,无二次感染病例。从手术到出现感染症状,发生时间在3周内者4例、3周到3个月内者3例、3个月以上者1例。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判定依据为: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出现创口愈合差或不愈合、形成瘘管等术后恢复不良表现;实验室检测发现ESR、CRP升高等炎症应激表现。

2研究方法

对所有出现上述感染表现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包括:膝关节积液抽取送细菌培养;患者体温、血常规、CRP、ESR检查;切口清创术者对创面行棉拭送细菌检测;对医务人员的手、手术室物体表面、术中层流间空间进行调查。参照隔离技术规范标准进行鉴定。

3结果

所有8例感染患者均行局部清创换药处理。8例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1例行假体取出后二期再置换,持续冲洗后好转。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再次感染。8例患者的血像、CRP、ESR等均提升感染征象,1例关节抽吸液培养出金葡菌。2例创口清创后棉拭培养提升细菌(+)。手术室检测中未见空气、手术室物体超标、但约9.8%受检医务人员手上细菌数量超标。

4讨论

由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人群,多是肿瘤、类风湿、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自身免疫代谢系统紊乱患者,且置换新人工关节创伤较大、因而感染风险较高。在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及手术进行期,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高危因素并给与针对性预防,才能有效减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4.1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感染高危因素:在本研究中的8例患者,存在着年龄偏高、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患有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等病史。因而是感染的高风险患者,对比本院同期进行的其他关节置换术,感染出现在这些人身上,与其本身抵抗力低,感染风险高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应该在术前接待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体检时,同时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而纳入高风险患者的因素应该包括: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有自身免疫学疾病、既往有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全身营养状态等。

4.2手术室预防性抗感染护理的具体措施:既往文献认为,导致手术室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应用物品消毒质量、手术室人员数量、接触部位消毒情况等。此外,手术的性质、暴露面积、时间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结合本研究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手术室预防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4.2.1严格控制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人员环境。在硬件环境方面、空气污染是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此外,手术铺巾、器械等与手术部位密切接触的医疗物品,也是引入外源性细菌的重要媒介。而在人员环境方面、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操作部位、接触部位无菌情况,手术室人员流动与人员数目的控制情况,也都与细菌污染几率相关。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手术室硬件环境上,不论是是手术室空气,还是医疗器械的抽检,均未发现异常,这提示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质量是可以信任的。但是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手抽检,却发现了9.8%的不合格情况。此外,骨科病房的参观学习人数较大,流动性多,因此这些情况都加剧了手术室人为因素导致感染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限制手术室人数,以手术间≤0.3人/m2为合适、开辟录像观摩通道,减少手术室人员数量及走动。并加强对医务人员操作前的消毒管理,督促其按照规范完成洗手穿衣等步骤。

4.2.2提升专业技术,提升护士手术配合质量:由于关节置换手术设计较多手术器械使用,因此对于器械护士的合理配合有更高的要求。合理的配合不仅能够避免各种可能带来污染的误操作,也能加快进度,缩短手术时间。首先、巡回护士应该注意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数量及频率;第二、器械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各个手术器械的名称功能,紧密与主刀医师衔接;第三、手术台上的护士应担负起植入物管理、无菌操作检测的任务,随时观察手术中的各项操作,及时提醒避免各种可导致污染的操作情况出现。

4.2.3预防性抗感染、重视切口引流护理:对于上述的感染高风险人群,应该给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常规在术前1天给予静脉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术中在止血带充气前10min,术后8h、16h各给药1次;同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者,在行另一侧止血带充气前10min需追加1次静脉给药。在插入引流管后,应该密切观察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术后的护理中,也应定期监测引流通畅情况、引流物性状、数量等。而对于已经感染患者实行清创术时,则应该重视冲洗管引流管的管理,保持恰当的液体进出速度,避免管口堵塞或管周溢出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惠仪,赵海璇,王庄斐,等人. 高风险人群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手术室预防性护理[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9(1):80-82

[2]陈永玲,马丽萍,李林,等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4-45

[3]翁习生,李连华,邱贵兴,等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12,9(10):72-73

篇9

【关键词】

人文关怀;手术室;整体护理

随着临床护理服务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不断的延伸,由原来的单纯护理扩展到对社会的人进行护理,即将患者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人。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对其进行细致地关怀,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可以使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1]。本次实验中,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帮助临床拓宽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方案,以便临床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周到护理,使该类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住院治疗时间等方面得到改善。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运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5±12.5)岁;B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2.2±13.1)岁。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将9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规手术室护理;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手术结束后的恢复时间、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 P [2]。② 术中: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当天,责任护士应该到病房把患者接到手术室,将手术室的环境向患者进行介绍,使患者的陌生感尽早消除,室温保持在18~25℃之间,防止患者受凉。对患者的情感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大部分患者会对身体的过多暴露感到羞怯,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进行必要解释,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部位暴露,适当进行遮挡。③ 术后: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诉患者手术做得很成功,并用温水对患者的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进行擦拭,注意患者的保暖,为其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在术后回访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神志、体温、饮食、二便、睡眠、疼痛、伤口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对患者与其家属给予护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再次向患者说明手术非常成功,使患者放心,避免患者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进而对其情绪造成影响[3]。

总而言之,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可取得非常好的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态,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防止在手术接受后出现不良情绪,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参 考 文 献 

[1] 史风琴.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访视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0,16(15):235-236.

篇10

【关键词】中医护理;手术室护理;四肢骨折患儿

小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追逐打闹中或是在游乐设施中摔倒摔伤,再加之小儿年龄较小,骨性较脆,就极易发生骨折。然而,由于小儿认知水平较低,加之骨折带来的身体不适,会导致其难以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在对四肢骨折患儿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小儿年龄小带来的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部分四肢骨折患儿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和护理,来探究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7.5±3.1)岁,平均病程(4.9±1.3)天;试验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3.6)岁,平均病程(5.4±0.7)天。病例入选标准[1]:患儿年龄为12岁以下;均经过明确诊断和取得家属同意;均属于意外性骨折,无其他严重疾病;患儿有正常沟通和表达能力。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执行疼痛护理,护理等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为:①情志护理:在手术前对患儿的情绪进行观察,并根据患儿心理,进行疏通开导,可以通过一些励志的小故事和患儿感兴趣的实物奖励等方法激励患儿勇于面对,积极配合[2],还可通过穴位按摩时患儿保持心平气和;通过情志相胜法,用积极情绪去克服患儿的消极情绪;在手术后也要运用表扬等手段激励患儿配合术后其他护理。②饮食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例如患儿在手术后半个月内,应该进食一些可以止痛,消肿,活血的食物[3];在术后半月后一个月内,应该进行一些调养脾胃,接骨续筋的食物;在术后一个月后,应该进食一些养气补血的食物。如若患儿下肢骨折,还可用煮沸的番泻叶预防便秘。③康复锻炼: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引导患儿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术后半个月内引导患儿进行肌肉舒张收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在术后半个月后,继续加强肌肉舒张收缩活动练习,此外还可引导患儿进行上下关节的活动;在骨折愈合后,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除此之外,还可用中药进行擦洗。

1.3观察指标

运用四级评分法对患儿手术适应度进行评分(级数越高,适应度越差);运用FRS评分法,对患儿疼痛敏感度进行评分(级数越高,疼痛感越重);收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数等(低温,呼吸异常,心率异常,麻醉并发症等);收集患儿伤口愈合时间;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手术适应度和疼痛敏感度分析

两组病例比较,在手术前和手术中患儿的适应度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在术后5h和术后3天的疼痛敏感度,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儿伤口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两组病例比较,试验组患儿在伤口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显著少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促进疾病尽快康复的一种重要途径[4],但对于小儿患者来说,进行手术会出现很多成年患者没有的问题,因此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应格外注意。中医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中中医护理中的情志护理更是适用于年龄较小的患者,通过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儿在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恐惧心理,极大地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更由于患儿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护理的患儿,在手术适应度、疼痛敏感度、伤口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属对于中医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足以说明,中医护理在四肢骨折患儿手术室护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应该在四肢骨折患儿手术室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唐雪勤.手术室中医护理在小儿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66-167.

[2]李笑英.手术室中医护理用于小儿四肢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65-165.

[3]刘玲.中医护理在手术室骨折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