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 建筑业发展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6-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企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等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将建设资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而且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笔者通过剖析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建筑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积极落实国家“抓大放小”的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技术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建筑业市场得到规范,建筑业步入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但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笔者以为在主观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业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思想观念陈旧是直接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市场上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否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面要求,这对建筑业发展十分关键,这是因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能否真正抓住机遇,获得发展,还要依靠建筑业企业自身的体制以及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根据对奉化市部分建筑业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连续亏损或经营困难的建筑业企业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在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才造成了生产经营上的被动,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体制改革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重要任务,建筑业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有体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获得继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并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建筑业企业的管理制度、思想观念如何与建筑业发展的关联度很大,其影响程度是不可忽视的。
2.建筑业市场秩序不规范,资质挂靠、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是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市场在国内是开放较早、竞争行为较为规范的市场,目前所有的建设工程都进入招投标,进行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一些自身没有资质的包工头利用社会关系,往往可以一个人运动、利用多个企业资质进行投标,甚至不惜成本进行围标。同时一些具有资质优势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把中标项目转包给包工头,这些企业以包代管,只关心收取管理费,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管理。许多施工企业反映,由于中标的概率很小、市场价格太低,施工风险较大,依靠挂靠转包来维持企业运营实是无奈之举,把这种行为形容为企业的“慢性自杀”。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及时加以整治,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的损害,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建筑业市场,进而对建筑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3.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是建筑业发展的“软肋”。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大多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台型的,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大都组织形式相同、管理方式相似、生产水平相近,仅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的甚至恶性的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产业结构、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正因如此,他们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所以,如何将我国的建筑企业构筑成专业范围广、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流量足、市场占有多的金字塔型结构,这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4.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这是影响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将更大范围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的市场化速度亦大大加快,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单元――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然而目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理念陈旧、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运行机制落后、企业管理粗放及资源消耗严重等弊病,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不高,建筑企业利润积累缓慢,又没有实力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发展所要的资金,因此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5.建筑业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术素质不高,劳务市场不规范,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建筑企业中非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影响先进建筑机具的普及使用,也使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不高,极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和工薪被拖欠等社会问题。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目前使用的多是通过劳务市场或是其它途径招收的外地民工,其中有很多是农民工,这些劳务人员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在现场操作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到位,事故很容易发生。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固定的劳务队伍,而建筑劳务市场尚未规范,大小包工头操纵劳务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市场的基础管理,目前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还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还没有上水平,建筑企业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观念还根深蒂固,管理的随意性还比较多,这些都影响到建成筑业发展的基础。
6.建筑业在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建筑业用于科研的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建筑业企业也没有形成企业的科研中心,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技术创新的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每年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推进已不能满足该行业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技术能力上,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抢占市场先机、有科技亮点或高科技含量的专用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力争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通过科技实力的提升来赢得市场。
2.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筑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施工工人队伍。创造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加速形成建筑业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抓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培养一支优秀企业家、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目标。此外,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高端建筑人才引进力度;要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开展建筑业务工人员基本素质教育和初级技能培训,全力打造新型建筑业产业工人和文明城市的新市民。
3.注重管理创新,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建立建筑企业保障体制,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创造有利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实行质量全过程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建立高效、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制度,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形成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促发展的经营模式。积极参与以产权为纽带的资产重组整合,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总承包企业。依托现有房建优势,不断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努力实现从制造建筑向经营建筑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过渡,走出多层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同时调整优化企业经营结构,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在不断规范的市场和行业管理面前,企业除了必须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外,还需要通过改进教育、培训制度,采取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学习、高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以此尽快提高建筑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大力培育建筑市场,营造平等市场关系,健全建筑市场的价格机制,大力促进建筑业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法》及各种建筑业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实行,建筑业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已越来越规范。但不可否认,有形建筑市场依然存在“暗箱操作”,面子工程、人情工程以及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工程款拖欠,等等问题。作为建筑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者,政府有责任加强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围绕工期、造价、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问题,认真剖析,整顿提高,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建筑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规范和完善建筑业市场秩序方面,要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要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质实施方式的改革,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招投标承包制度,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5.加大重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强势品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利用各方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大重组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企业轻装上阵,改变现有的建筑企业“拖家带口”参与市场竞争的现状。这不仅使传统建筑企业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还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生产的大发展。这样,不仅能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本集中度,而且还有利于打造强势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唐晓灵.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制研究.建筑经济,2004(9)
2.许鸿贵.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管理观察,2009(16)
篇2
摘 要 加快思政工作力度,提速思政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思政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职责。本文围绕着如何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展开论述,并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思政 价值 企业 建议
企业思政工作是我国企业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出思政工作的价值和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环境下,加快企业思政工作的力度,服务企业科学发展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一、企业思政工作的价值意义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这种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职工走出思想困境。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职工面临着更多的思想困境和纷扰,因此,企业必须要着力解决好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类困境困惑,帮助职工坚定信念,理清思路,更好地应对各种困扰纷争,以正确的三观价值理念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而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工作无疑是重要的方式。
二是加快企业法治建设。合法合规经营,廉洁从业管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对于员工来说,尤其是企业高管,也是其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加快思政工作力度,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生产经营的效益就是企业的脉搏,企业的一切工作重点应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好的经营效果,统一企业上下思想,凝心聚力是关键更是核心,因此,通过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统一企业全员思想,鼓足干劲。
二、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市场对于企业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思政存在的必然要求,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个人认为要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增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性
要实现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关键是开展企业思政工作时要有高效率。实现思政工作高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制定科学的思政工作计划,提高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在制定思政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价值理念、员工思想、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量化的思政工作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加速思政工作开展;二是要提高思政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工作必须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以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思政人员存在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理论性多的特点,因此,企业要重视利用思政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用“复盘”的方式做好思政工作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术语,作为一种方法论,复盘的本质是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反省,强调“开放心态。坦诚表达、实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广益”。企业开展思政工作时运用“复盘”的方法论,指的是在企业思政工作中注意回顾总结以往的思政经验,不断校验和校正目前思政工作目标,分析思政得失,改进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学会并利用复盘的方法论,对于做好思政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价值性,让思政工作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效益最大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中
思政工作价值即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形的价值,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实现思政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比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环节中,通过思政的警示教育,让企业经营决策层树立红线意识、民主意识、集体决策意识,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执行贯彻好“三重一大”,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营决策,推进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四)降本增效 培育“多面手”
思政工作的开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职工,企业的思政员工队伍来完成思政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思政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做好企业思政工作,培育具有“多面手”的思政队伍。这是一条艰巨的任务,具体来说,企业要强化兼职思政队伍素养的培养,通过培训会、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促进兼职队伍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企业思政降本增效做好基础。
结论: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让思政工作在新形势下,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是现代企业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着如何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展开论述,提出了用“复盘”的方式做好思政工作、增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培育具有“多面手”的企业思政队伍等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篇3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明电〔2012〕26号)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全县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市场供应和养殖户增收,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生猪产业
生猪产业是我县传统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猪肉是市民重要的日常消费品之一。当前,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物价至关重要。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猪产业,近几年通过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快发展,各地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将生猪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以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目标,全力推进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确工作重点
(一)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增强疫病风险防范能力,全面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也是增强生猪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和指导,全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
(二)加强繁育体系建设。要建设好以县种猪场和九畹溪地方良种母猪繁育基地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规范杂交体系,完善“两外一内”分散养殖和“外三元”规模化养殖繁育体系,能繁母猪存栏力争达到3.5万头以上,达到仔猪供给平衡。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品改体系,全面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良种改良。
(三)强化疫病防控。积极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疫病免疫、监测、诊断水平,为畜牧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建立可靠免疫屏障,严防区域性疫情发生。
(四)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加强猪肉及其制品检疫和检验,严禁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及制品上市。加强投入品的检查,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品的行为发生。
(五)加强宣传引导。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按照职责定期相关信息,要客观分析生猪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新闻媒体要真实、客观、全面报道生猪市场变动的信息,平衡报道猪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的影响,防止过度渲染,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一)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要积极争取和落实好中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资金,认真筛选建设对象,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建设效果。全县每年建设“235”模式标准化猪场要达到10个以上(即2栋“150”标准化栏圈,存栏母猪30头,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要达到生猪出栏一半以上
(二)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一是认真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按照100元/头的标准,落实好能繁母猪统计核实和补贴资金的发放,切实做到应补尽补,稳定能繁母猪数量。二是积极落实防疫扑杀补助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控制疫情露头就打的原则,及时落实扑杀补助资金,确保扑杀工作正常开展。
(三)坚持良种母猪引进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资金投入,扩大良种母猪引种规模,每年引进母猪4000头。畜牧部门要强化审批和技术指导,确保引种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健全品改体系。根据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需要配套良种公猪,对引进良种公猪的,每头补助1000元,对规范化人工授精站,按公猪饲养数每头每年补助5000元。
(五)加强能繁母猪保险。按照现行规定,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继续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保险与耳标识别、生猪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联运机制,凡是能繁殖的母猪一律纳入保险范围,降低养殖户饲养母猪疫病风险。
(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是继续落实好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将防疫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切实保证防疫所需疫苗、物资和工作经费。二是加大对防疫队伍建设投入,逐步提高防疫人员待遇,稳定防疫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以钱养事”机制考核管理,确保防疫效果。
(七)加强信贷支持。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担保贷款体系。金融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信贷支持,将规模养殖场的信贷纳入县金桥担保公司担保范围,每年用于生猪养殖贷款规模不低于250万元。
(八)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实施检疫,严把产地、运输、屠宰“三关”,切断疫病传播途经,病死猪要坚决做到不准屠宰、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继续深入开展以“瘦肉精”为主要对象的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使用违禁品行为处罚力度,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九)落实用地、用材、用电政策。鼓励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生猪养殖,用地按照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畜牧、环保部门要加强规划和监督,杜绝养殖污染环境现象发生。建猪舍所需要木材由林业部门核定用材指标,免收相关费用。电力部门对畜牧业养殖用电,免收增容费、设计费和报装费,只收材料成本费用。
(十)加强市场预测和信息服务。相关部门完善生猪抽样调查制度,做到按月定产,及时生猪存栏、结构和出栏数量等信息,加强对生猪生产成本调查和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加强生猪存栏结构、变化和生猪疫情的调查分析预警。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逐步扩大监督调查点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保证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统计、监测、分析工作正常运行。
篇4
【关键词】职业道德;企业发展
活动背景
工程建设总公司炼化装置工程处现有员工416名,下设4个安装工程队,1个综合服务队。工程处发扬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该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广泛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做法
深化和谐建设,激励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建设总公司炼化装置工程处是一支从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专业化队伍,常年野外施工,流动性大,职工缺少“家”的感觉。全处干部职工传承石油传统,不断培育“家”的文化,提炼出“一家人,一家亲,一个目标,一条心”的“家”文化理念,并把“家”的理念不断深化,树立了平安理念、成才理念、声誉理念,较好地助推了工程项目管理。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关注职工关心的热点,服务员工;三个档案(帮扶档案、健康档案、成才档案),心系员工;围绕中心,情暖员工。制定为民服务“八送到家”的服务制度:“婚嫁送祝福、生日送祝贺、添丁送道喜、困难送温暖、住院送慰问、矛盾送调解、丧事送关心、退休送证书”。2012年至今,为277名员工发放职工疗养费112.9万元;为2名患大病的职工申请办理了油田互助金救助款3000元;对3名劳动模范、15户职工遗属、5名患大病的职工、4户家属大病困难家庭职工,发放慰问金1.51万元;慰问患病职工及家属95人次,计款2.2万元。及时解决职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充分传递人文关怀,促使员工保持与工作角色相匹配的积极心理和阳光心态。
把“家”的理念成功引入到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名优工程建设之中,较好地促进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工程处在立足、巩固中原市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疆、海南、武汉、广西、普光、平泰管道等市场。工程处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岗位练兵”先进集体、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单位和河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模范职工小家”。李超创新工作室2011年5月被河南省工会命名为“河南省职工学习示范点”。承建的25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工程、鲁皖二期管道工程等4项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13项工程被评为局级优质样板工程。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企业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该处始终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帮助职工实现价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点抓好抓实。工程处以抓好新员工的入厂教育为切入点,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针对近几年新分高校毕业生多的实际,从“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入手,推动员工队伍整体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努力探索“班校家”班组管理模式,把为工程处所属各单位的9个班组创建了工作室,各工程队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荣誉台、明星榜、愿望树、生日角等,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从软硬件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基层班组打造成“战斗的班组、学习的园地、和谐的集体”,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不断向他们提希望、压担子、给任务,为他们成长进步铺路搭桥,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2013年,工程处大胆启用苏满波、江磊、牛关卫、刘强4名80后大学生为主管技术的副队长,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对业务能力提升明显、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及时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激发了员工学技能的热情。目前,该处有245名员工达到了“精一”、有130名员工达到了“专二”、有42名员工达到了“会三”,员工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
目前,炼化装置工程处高、中级职称21人,取得员级9人,共54人取得任职资格。高级工65人,技师及以上人员9人。2012年,李超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8名;李庆书荣获中原油田十佳青年、中原油田十佳青年能工巧匠;李广泉荣获2012年石化集团业务竞赛焊工银奖、中原油田第十一届工人技术比武电焊状元的好成绩。第四工程队被评为中石化“金牌基层队”;第三工程队、第四工程队被评为油田“金牌基层队”;第二工程队、第一工程队,被评为油田“银牌基层队”,第一工程队还被评为油田“四无”基层队。
选树道德模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炼化装置工程处员工较多,人员结构复杂,随着外部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该处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齐心协力、团结一心闯市场的共识。该处将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职工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引领企业新风尚。提出“8小时之内做优秀员工,8小时之外做优秀公民”的要求,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
在职工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组织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把更多的员工吸引到构建和谐幸福企业活动中来,以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果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开设“道德讲堂”,引导大家在社会上做个优秀公民,在企业中做个优秀员工,在家庭中做个优秀成员,成为推动工程处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011年以来,工程处选树和谐家庭、孝老爱亲模范7名,尊老爱幼三世同堂的八口之家蒋丽艳;15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婆媳、夫妻始终和和睦睦的张晓丽;婆媳同住一屋居住14年,婆媳胜似母女的陈培凤;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病瘫老人的好儿媳张金娥;夫妻恩爱,共同进步的刘秀兰等道德模范事迹在炼化装置工程处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从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体会到激励、汲取到力量,使道德模范成为构建和谐幸福企业的共同财富。
篇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电监会、相关协会、地方发改委、部分钒钛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委内相关司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规划》是钒钛资源产业首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通过《规划》的引导作用,可以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钒钛产业在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为引导钒钛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优化产业基地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并下发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钒钛产业重点开展的七项任务:严格控制提钒钢产量、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端市场、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确保《规划》实施的七项保障措施: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严格供地用地管理、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加强宏观引导与行业管理、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
会上,李忠娟介绍了编制背景、规划特点和落实规划的要求。指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钒钛资源产业发展首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意义依然重大。一是规划编制的过程是一个各方参与、形成共识的过程;二是通过深入调研,理清了思路,准确把握了钒钛资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三是明确了原则、目标,规定了鼓励什么、发展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禁止什么,为行业自律、政府宏观调控、产业技术改造、市场投资提供了依据;四是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钒钛资源产业发展方式作为规划的主线。规划的颁布,必将促进钒钛资源产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发展道路。
针对钒钛产业存在的资源开发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采富弃贫、伴生金属回收率低甚至不回收等问题,《规划》着重强调综合利用,并提出了明确的资源综合利用率目标(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并严禁将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鼓励企业对废弃物进行治理与回收利用。
李忠娟强调,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限制,钒钛产业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力争在氧化钒清洁生产、高钛渣冶炼、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海绵钛生产、含钒石煤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上取得新突破。同时,为了改变钒钛产业资源开发粗放、落后产能比重高等问题,《规划》提出了规模、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并明确了三大产业基地、提出设立攀西实验区。
篇6
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4-0001-04
Analysis on JV Self-owned Brands
CHENG Zhen-biao
(Office of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Depend on three properties of brands, JV self-owned brands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brands which JV auto enterprises developed locally and registered in China, as well as owne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To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JV self-owned brands, it will benefit to develop China’s auto industry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And it will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JV’s basic benefits. Through the concrete brand fostering, JV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R&D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Meanwhile,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JV self-owned brands will be good for overseas strategy implementing.
Key words:vehicle;self-owned brands;joint venture self-owned bran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低速增长,从客观上促使汽车产业加快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的步伐。在此宏观背景下,近来市场上不仅各色各样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而且也有一些合资自主品牌车型闪亮登场。尤其是后者,由于人们对之不甚了了,难免议论纷纷,有赞扬、支持者,更有批评、反对者,不一而足。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合资自主品牌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意义。笔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合资自主品牌的创建,对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很积极正面的事,值得合资企业扎扎实实去做,业界也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1 关于合资自主品牌的理论分析及早期实践
按照目前业界学界普遍的看法,所谓自主品牌就是以自己为主导而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己所有的品牌。以此而论,如果一个品牌是以合资公司(而不是外方母公司)为主导开发且知识产权又归合资公司所有,那么这种品牌就应算作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而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是否属于中国自主品牌呢?这还得分析品牌的三个属性,即地理、知识和资本属性。对于中外股比各占一半的合资企业来说,仅以知识(知识产权)和资本属性来衡量其自主品牌就是中国自主品牌,理由还不够十分充分,因为中外方对该品牌的资本和知识(知识产权)分别都拥有一半的份额。然而,若再从品牌的地理属性上看,由于合资自主品牌是(或主要是)在中国开发而产生的,并且是在中国注册登记的,那么此品牌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就没有什么疑义了,在理论上是完全讲得通的。如果(硬)要将此类品牌与(本土的) 中资企业自主开发的自主品牌有所区分的话,那么合资自主品牌可称为广义的中国自主品牌,而后者就称为狭义的中国自主品牌。
篇7
一、加快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意义重大
主食加工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民,一头连农业、一头连服务业,是联结工农城乡关系的特殊产业。据统计,2013年,从事面米制造、速冻食品制造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6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利润总额94亿元,同比增长19.7%。主食加工业日益成为成长潜力巨大的重点行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主食加工业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往往也是主食加工业快速成长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超过50%的重要阶段,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户均人口减少到3.1人以下,主食正在由家庭自制为主向社会化供应转变,且呈现出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等新特点。据典型调查,我国家庭做饭时间比2000年平均减少45分钟,城市约70%、农村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当前,我国各类面米主食、预制菜肴销售十分旺盛,保障营养均衡的各种健康主食正引领消费潮流。因此,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主食加工业正逢其时,是真正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
(二)发展主食加工业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产品加工业“四个重要”地位作用深入人心,成为普遍共识。食品行业占据农产品加工业半壁江山,而主食加工业又是食品行业中消费领域最广泛、消费群体最庞大、消费需求最持久、与大众联系最为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但主食加工业由于受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是农产品加工业中发展相对滞后、水平相对较低的一环。因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主食加工业不可或缺,是真正的“万岁产业”、“支柱产业”。
(三)发展主食加工业是保障食物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呈刚性约束,倒逼我们必须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大生态”理念。我们不仅要重视谷物安全,而且要重视肉蛋奶、水产品、果蔬茶等食物的安全;不仅要重视数量安全,而且要重视质量安全。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工业化主食占消费总量的6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20%。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是安全放心的,但主食加工水平较低,标准规程缺乏,技术装备研发滞后,致使大量的主食产品依赖于小作坊、小摊贩甚至是部分黑窝点加工供应,有些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很难得到保障,“毒馒头”、“毒饺子”等事件让人们谈之色变。因此,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主食加工业肩负重任,是真正的“战略产业”、“民心产业”。
(四)发展主食加工业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持续丰收,粮油、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同时也面临着政策、科技、投入边际效益三重递减的局面,通过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十分迫切。从全国来看,面米等传统主食加工一般可以使产品价值在原粮基础上提高3倍以上;实证数据显示,一个大型速冻主食加工企业(年产28万吨),每年农产品原料带动的种养规模,相当于让40万农民年均增收650元左右,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万人就业。因此,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主食加工业潜力巨大,是真正的“强农产业”、“富民产业”。
二、主食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主食加工业一方面面临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带动的良好机遇,呈现出运行质量效益提高、领域不断拓展、产品趋向多元、领军企业壮大、产业加速聚集等鲜明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和外资加紧投资并购、危及民族产业安全等突出挑战,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我国主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理清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要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营养均衡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品牌带动,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和大中城市郊区,培育一批水平高、带动力强的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在主食加工“产学研”领域,研发、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成果;在主食加工“产加销”领域,搭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对接合作平台,切实形成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努力构建现代主食加工业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确定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篇8
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力争在“十一五”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分别突破150亿元和1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双翻”,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省十强,率先在全省山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和依靠现有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走优势资源的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特色经济的形成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根据##实际,在产业定位上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林竹、纺织、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机械、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和水平。
——林竹业。要加大林竹资源培育,重点建设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0万亩竹林基地,继续扶持培育永林、亨雅等林竹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木竹高效加工利用新产品,打造福建林竹强市。到2010年,力争林业总产值达60亿元。
——纺织业。要以尼葛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强化纺织技工培养,加大纺织产业链招商力度,促进纺织产业升级步伐,打造福建纺织强市。到2010年,力争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
——旅游业。要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以天宝岩生态旅游、石林奇观、安贞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开发建设吉山抗战文化遗址,发展旅游商品,树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到201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
——机械工业。要抓住##汽车厂被列为省卡车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加快汽车工业园建设进度,支持##轴承扩改、壮大,促进地方企业与其配套协作,做大做强汽车及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使机械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力争机械业总产值达20亿元。
——建材工业。要力促谋成、金银湖两个100万吨旋窑水泥尽早投产,加快安砂3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招商工作,促其尽早动工建设,加大现有立窑水泥企业的改造力度,提升建材产业水平。到2010年,力争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
——化学工业。支持智胜公司和##化工厂通过技改、扩建,以及合作建设硝铵项目,大力发展化肥化工和精细化工,提升化学工业水平。到2010年,力争化学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
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1、着力提升区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发达的程度。针对我市区位优势有所减弱的状况,要以交通、能源、市场等地位的提升为主要内容,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交通方面,重点抓好泉三高速公路##段建设,争取长永铁路、永武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段等交通要道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完成农村路网建设,构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作为闽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能源方面,在完善城乡电网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火电厂机组扩建项目和安砂水电厂机组扩容项目,加快丰海电站、西门电站、文川溪开发等电力项目建设,加强##作为能源基地的地位。市场方面,依托产业建市场,依托资源建市场,大力培育建设区域性的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建设粮油副食品、建材、汽配等专业批发市场,发挥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
2、着力加强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事关经济发展后劲。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增长点,就是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具体措施。目前,##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特别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与晋江、石狮、福清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当前,在抓好在建的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要强化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区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招商力度,加快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着重围绕林产、纺织、机械等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建设一批项目,增强产业竞争力;以京福高速公路开通、三泉和永武高速动工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主动接受沿海产业转移、辐射和上下游产品生产项目的承接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班子要围着项目转,干部要跟着项目干,努力形成想项目、议项目、干项目的良好氛围,形成抓项目的集合力。版权所有
3、着力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汇聚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形成企业的集聚效应、投资的洼地效应,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生长极。当前,园区开发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招商引资的主要因素。要加快园区规划建设进度,明确园区定位,搞好规划布局。要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克服园区建设中资金、征地等因素的影响。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进一批项目落户,全力推进园区建设的落实。特别是抓紧抓实尼葛开发区和汽车、纺织、林竹工业园区及曹远大兴、贡川水东、大湖金银湖、小陶长坂乡镇工业小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4、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竞争意识强的优势,对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沿海相比差距较大,表现在规模小、总量不大、品牌少。要高度重视,采取常规措施,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刚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修改完善加快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要进一步放宽领域,降低门槛,公平待遇,让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权利,让国有企业也享受非公企业的同等权利。要打破所有制观念,减少附加条件,支持非公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各项项目。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指导,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篇9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
正 文:
1、营改增对建筑业有利的方面
1.1 建筑业“营改增”有利于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减轻企业的税负。“营改增”后消除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税制下对建筑业重复征税,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建筑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通过发票把上下游产业连成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完整抵扣链条,因此增值税的实施使建筑业的参与主体形成了一种利益制约关系,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1.2 “营改增”有利于建筑业的专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筑业增值税的征收是针对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增加值的税收。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增加值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劳务作业,而这种增加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建筑业要进步就要改变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在科技进步上寻发展,现行的税收政策阻碍了企业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实行“营改增”后有望望改变这一状况。,从另一方面讲实行“营改增”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成本低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引进新进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1.3 “营改增”有利于我国建筑企业提高国际化水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建筑行业实施的都是增值税征收办法,我国现行税制不利于建筑企业在国外承包项目,实行“营改增”后,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境内外建筑企业到国内的协作。
1.4 “营改增”有利于建设单位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节约投资额。建筑业实现营改增以后,由于购置材料可以抵扣增值税,“甲供材”现象就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直接采购工程材料收到经销商开具增值税发票可以直接抵扣增值税销项额,降低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提高经济投资效益。
2、营改增对建筑业不利的影响分析
2.1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2.1.1 建筑施工企业利润会有所降低,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施工企业购置货物很大一部分材料较难取得增值税发票,劳务用工也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出现企业多缴增值税的现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也将有所下降。
2.1.2 对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竣工结算价确认的收人缴纳增值税,但是建设单位并不是立即支付工程款给建筑企业,往往滞后一段时间,有的时间还比较长。而且建设单位还要预留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才会支付,但应交增值税当期必须要缴,这样必将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的程度。
2.1.3 施工企业纳税发生较大变化,据调查施工企业购进工程材料可取得进项税发票理论上约占70%,实际上50%都达不到,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有 “甲供材”,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其次劳务用工也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这部分人工费约占合同造价的20%以上、还有外购商品砼等这些增值税可抵扣率一般为6%会减少进项税抵扣额、地方材料及辅助材料一般是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
2.2 营改增对工程造价计价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工程造价组成及定额标准都将进行修订,现行的定额基价中考虑了工程材料的增值税,营改增以后增值税进项税要单独列出,这种变化使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投标书的编制中有关原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施工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编制标书中很难准确预测;原按工程直接费计算的营业税不再收取,税金编制也发生改变;编制的标书中投标总价中需要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在投标中怎样编制,需要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如何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也将成为一道难题。
结束语: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宏观调控重大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税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企业重复征税。国家税制改革初衷是要减轻企业税负,所以企业要抓住“营改增”在建筑行业推迟试点的契机,避免企业进一步加重税负,保证全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建筑企业管理者也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营改增”按照对建筑业确定的征收税率和计税方法,在现行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和粗放管理水平情况下,初期负担会有所加重,但从长久来看税负是减轻的。怎样从改革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内控水平来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及早做准备,甚至把“营改增”看作是倒逼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柯洪. 工程造价计价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 肖兴祥.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探讨[J].金融刊物,2012,(40)
[3] 汪蔚青.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试点的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业生存与发展
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应该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在最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建设首先要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二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但是,机遇总是跟挑战并存,对于房地产建筑业也是如此。所以,作为房地产行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及时克服自身存在的某些弊端,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就目前而言,从产业层次看来,我国建筑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尽管大企业数量偏多,但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较少。第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其次,不良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第三,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调研发现,针对行业和自身的种种问题,不少建筑企业拟定了以下几大较为集中的战略。
首先是“提升管理能力”战略。调研发现,改变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状态,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共识。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首先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重项目、轻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到“向管理要收益”的轨道上来。其次,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具有应有的理念、理论、方法和常识,从而能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规范化管理。
- 上一篇: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 下一篇:市场营销行动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