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3:0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艺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艺术论文

篇1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相关技术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征十分突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将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在专业教学中不仅要穿插大量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实践”在社会生活、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中体验,培养独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虽历经改革,但仍不能适应该行业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复多,学生常专注某个工作岗位技能,难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确定企业人员参与较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③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薄弱,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由年轻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的一定经历,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专业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并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专业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等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创新创业园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采用“全过程双导师”教学

“全过程双导师制”即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为学生配备2名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2名实践指导教师中1名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另1名是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2名实践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训、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艺术设计专业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需要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外,更需要具有丰富社会行业经验的校外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全过程双导师”教学理念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时间上要贯穿于大学的3年间,空间上要拓展到未来的职场。在大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安排企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设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环境、参观创业工作室及创新创业园,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二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训,使学生初步体验专业实践的大致过程;大三阶段进入社会顶岗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教学不是孤立进行,始终与其所学课程紧密相联,期间既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也有校外企业教师的实践指导。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校外企业实践导师”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园又名“信息产业园”,是由20余家企业组成的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常州市科技局认定为“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孵化的重要基地。创新创业园内安排1名企业资深人士担任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在创新创业园中进行。校内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各有职责。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理论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职业能力培训指导,把企业成功经验和设计理念传授于学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行业发展要求,找出自身差距,弥补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通过“全过程双导师制”与创新创业园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园的工作环境中接触企业资深人士,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提高职业道德观,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二)结合学生社团、特长生工作室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教学艺术;创新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是将学生塑造成一个美术家,而是要让他们在绘画与创作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享受绘画创作的乐趣。因此,要想在美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美术课堂的教学艺术。下面,我就美术趣味课堂的教学艺术方式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一体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体机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主要载体,它是完成教学多纬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桥梁。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体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他们的情绪、思维和兴趣。运用一体机教学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一体机的针对性、交互性、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大容量性等种种优势,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使学生画有所托、想有所依,以最佳的状态进入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从三原色到三间色再到复色的调配,我运用了三维动画课件。首先,我设计了红、黄、蓝三个福娃,在三个福娃互相碰撞玩耍的过程中,很快产生出橙、绿、紫三个福娃,再由三间色的三个福娃相互碰撞产生了多种复色。这种形象、生动、富有趣味的课堂,不仅降低了美术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多纬目标,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体机教学,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创作欲望,开启他们的思维大门,唤起他们的灵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来划分美术学习的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美术趣味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学习。例如,在三月“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中,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雷锋图片、资料的任务,让学生调查在生活中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然后让他们出手抄小报、画绘画日记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搜索网络新闻、收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新闻;观看动漫片,学画动漫故事画、科幻故事画、卡通画等;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画日出、看日落;背诵经典古诗文,画古诗配画;搜集当地的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等。尤其是每年的书画展评活动,从布展到开展再到撤展,学生出谋划策、装裱张贴、组织参展,综合素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自然资源,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篇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的导入方法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像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用集体讨论的方法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以及建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如果老师会跳舞,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舞蹈片断,在观赏中激发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值得同仁们不断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得单调、枯燥无味。教师要有语言功底,这就要求老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得更完美。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呆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学生不能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一堂课变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它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艺术素质。板书应字迹清晰、工整,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夸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部分应放在突出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板书要严谨、大方,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结语

篇4

小学语文课堂要营造交流、融合的激情语言氛围,使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运用激情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氛围亲和融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铺垫课堂激情。搭建和谐的语言交流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及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把课堂教学推向。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学生有了兴趣,智慧大门顿开,创新火花不断迸射,课堂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学生就会个性张扬。如,在教学《春风吹》一课时,教师运用激情语言引导学生学文“: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地,有哪些变化呢?”学生积极回答“:柳枝绿了。”(教师板画绿柳)学生接着回答“:桃树上开满了桃花。”(画粉红色的桃花)“吹来了燕子”是什么意思?(简笔画燕子)学生说小燕子冬天去南方过冬了,春天又回来了。春风一吹,睡大觉的田鸡也醒了,从洞里爬出来唱歌了。课文学习结束了,黑板上就出现了一幅春景图:绿柳红桃,燕子翻飞,田鸡讴歌,真是美不胜收。在这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学生经历文本语言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的愿望。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最佳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真正从课堂讨论中受益,体验文本的语言美。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实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

二、平等对话,实现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灵魂,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在和谐的情境中,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课堂才能生成新的成果,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认真地去研读文本,看看文本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以“你认为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教学难点统领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怎样理解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生基础有好有差,认识事物有深有浅,但在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发言特别踊跃,且步步深入。平等的对话,缓和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调节了学生疲倦的心理状态,创造了一个使师生双方都感到舒畅的课堂。把文本与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锤炼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与学生和谐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教学相长”,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篇5

幻灯色彩的运用也可参考色彩心理学相关内容,选用视觉上舒适、心理上亲切的颜色,比如蓝色系,以象征希望、理想、独立的天空蓝作主色,以暗示诚实、依赖、权威的深蓝色突出重点,同时,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着装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蓝色系服饰以加强亲和性,暗示学生更专注倾听你的授课内容。

2.充满引导性的文字语言暗示

教学幻灯中文字内容的设计可以参照文字对心理的暗示选择,同时授课时生动的语言、起伏的语调可以缓解因授课内容过于学术而引起学生乏味、心理疲劳及注意力分散,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保加利亚心理医生乔治•洛扎诺夫建立的暗示教学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利用环境和学生之间经常不息却不知不觉的交流,建立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记忆深度。例如:授课时以稳重但愉快的语调为主,强调重点时与原有语速相比稍微放缓,等等。语调的调整要自然而不能过于夸张、轻佻,避免过于戏剧化而减少学生对授课者的信任度、降低授课者在学生印象中的权威感。

3.适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肢体语言暗示

授课时尽量保持微笑也可以引导学生的心理愉悦感觉,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性;以短时间的目光交流增加学生的被关注度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表现也是授课者获得学生对授课内容认知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信息反馈的有利途径。

4.结合记忆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us发现的遗忘曲线直观描述了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过程,而且提出理解了的知识较无意义音节来说能够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的理论。这就要求授课者在设计授课内容时尽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兴趣所在,加强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温故知新的习惯基本摒除,知识来源大多只依靠上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记住、理解更多的知识点一直是授课者的难题。依据遗忘曲线,合理安排复习、小结、总结的时间点应该可以改善上述难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对授课内容真正掌握程度。

5.以适当的竞争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

“鲶鱼效应”常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企业用来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这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否能运用到本科生教育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因大学学习生活相对稳定状态引起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当然,鲶鱼效应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影响学生间的团结,所以这一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还需慎重考虑。

篇6

(一)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篇7

【关键词】朗读;延伸;多媒体;创设;情景

古文因为历史久远,时代隔膜,虽然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但因语句精练、语意难以把握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古文没有什么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颇感苦恼,学生也学得很苦恼,古文教学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古文教学的艺术,使学生对古文发生兴趣,自觉学习,从而达到古文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古文的教学艺术。

一、要注重朗读,以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即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朗读能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课本中选用的经典古文,往往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很多篇章,尤其是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感和巨大的情感力量。如果一个教师如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在每篇古文开讲之前,感情纯正地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给学生范读一遍,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在古文教学活动中,想象是学生进入作者审美世界的有力翅膀,因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韵味幽回、声情并茂地朗读,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此外,好的朗读,能使学生在轻重有致、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波浪中领会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陶冶,可以使人进入耐人寻味、动人心魄的境界,从而达到学生对古文作品的意蕴层面的把握。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范读,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苏轼的《赤壁怀古》时,以奔放磅礴的气势,使学生品味到追慕古人的豪情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时,我以舒缓淡静的节奏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过田园生活时的心境美。

二、注重古文的延伸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词句的讲解和语法的教学往往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一些相关的古代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既有助于学生对古文背景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古文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往往因为学生处于兴奋之中,词句的教学效果会很突出。有次,我在讲《论语》时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学生不好理解词句,课堂气氛很沉闷,我就给同学们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都来了精神。于是我讲了《老人妄语》的故事,摇头晃脑地给他们表演了一番。这是一个笑话,我讲完,同学们都大笑不止。问我这故事在哪里有,我说是古书中的,并告诉了书名,他们说一定要找来看看。然后我趁热打铁,问他们,为什么那道人要说老子说假话?同学们都很活跃,纷纷发言。最后,我帮他们总结,是这人没思考,所以不能成功,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我接着再讲“学而不思则罔”,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对这句话也有了深刻的记忆。因为,我经常在讲古文的时候穿插小故事,所以学生对古文课有了一种兴趣和期待,一改过去古文教学课堂的沉闷气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给古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产生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文教学中,若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童趣》一课前,我将从电脑上下载的关于《童趣》的幻灯片做了修改和完善。在课堂上一放幻灯片,学生就很容易领略到主人公明察秋毫的观察力,特别是容易感受到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异思想的童心。因为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童年生活很接近,很容易通过教学幻灯片的鲜明图案引起共鸣,所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很高,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趁机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同学们思维很活跃也很配合,于是很顺利地进行了《我的童年趣事》的写作。

四、创设情景

篇8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二)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四)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篇9

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并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么、怎样讲。老师的讲在学生阅读课文、接受语言信息形成思想和能力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研究“讲”的艺术,科学地分析“讲”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这首先要明确“讲”的位置,“讲”仍然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讲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讲”仍然是培养学生准确的理解力,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过去由于我们对讲的艺术注意不够,不重视讲的质量和实效,有时把讲变成了“逐句逐句地翻”,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徒然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所讲的内容教师自己也食而不化,学生听起来更是吃力;有时隔靴搔痒正是学生已经知道的讲的不少,考生想知道的讲的不多,所以学生觉得听不听都是那么回事。还有的是八股式的说教、标签式的分析,这样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这些教训我们应该记取,要把讲的艺术重视起来,用我们创造性的“讲”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关于艺术性问题很难从教科书中搬用现成的答案,它总是激励人们从实际出发,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去孜孜以求。但任何艺术创造又不是主观臆想的,而足有其客观依据,有一定规律可寻的。“讲”的艺术也必须受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制约,教师必须把这些客观的东西融会于中,经过头脑加工形成自己的创造力,而讲的艺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细致传神,十分感人。其中写到父亲爬上月台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向左”不仅容易使学生忽略,教师也容易忽略。这里教师应该指出为什么向左,向右行不行?因为他身子肥胖,用双手攀住月台上去是很费劲的,而此时着力的总是右手,所以身子向左微倾,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描写的真切。教师应该从这里指出作者的真情,通过这个细微的动作,渗透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所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就把知、情、义更好的统一起来,这样讲,对提高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由此也使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讲的艺术的修炼功夫是没有止境的。

篇10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录制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共享空间,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解决了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同时,笔者还准备了项目任务书、市场调研报告、任务导学单、评价表、参考书籍和网站、QQ群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与交流。学生根据要求做好学习与调研,并把作业发送到教师信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若有问题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为职高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设立工作室,让学习情境企业化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理进行分工。模拟广告设计公司分配角色,教师为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小组为设计工作室,学生为设计师。设计总监提出项目任务要求,各设计工作室分别制订设计方案,完成项目。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有关信息,为有效控制职高教学进程做好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优化评价手段,使评价三维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