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篇1

按照教育局教研室《过一个祥和的“中国年”系列活动通知》中关于师生读书活动的要求,我校于寒假前进行了认真的安排与部署:对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读书倡议、介绍了读书方法、提供了具体的读书书目并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开学后及时进行了寒假读书效果的验收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读书情况。

为了继续巩固并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学校精心挑选了李丙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条》作为必读书目,同时还配备了一些教育专著、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掌握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加强理论修养。要求教师写出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正月十六下午的开学会以前老师及时交上了读书笔记,教务处及时进行了检查并写出了结果汇报:内容丰富翔实、书写工整,特别是感悟深刻,能够密切联系教学实际。正月十七日下午我们又进行了读书感悟交流汇报,老师讨论热烈,认为收获特别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们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比如预习强调不到位,展示活动不够规范,不能及时进行当堂检测,教师讲解过多,不能真正做到课堂的高效等。

2.我们还找到了努力的方向:1).强化了观念: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

2).明确教研重点:由研教向研学方向转化(也就是由研究教师自我的教学艺术向研究怎么指导学生学生学习的方向转化),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3)成立“研学”课题组: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怎样指导学生的预习;研究怎样有效指导学生的展示与评价;研究学生在怎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高等。

4).教师要做好课前调查:

有人统计: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老师要做好课前调查:明白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展示、点拨、反复训练的,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自学可以掌握的,检查落实就可以了;学生讨论可以掌握的就要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在交流互补中掌握;对需要展示、点拨才能掌握的,也就是学生的疑难点,一定要重点指导,要讲精讲透,需要反复训练的一定要训练到位。

5).没有预习的课不上。

做好预习导航,给学生规定预习的时间,只有充分的预习,才有展示的精彩。

5).强化当堂检测。这是检测课堂是否高效的的重要标准。

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俩俩检测”;可以是小纸条检测;可以多媒体出示,甚至可以是口头提问,小组长提问等。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效果了然于心。对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内容课下一定要做好补救,并反思原因。

6)明确了时间分配:坚持161原则。(一个单位是5分钟)

5分钟预习检测:用于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重点是学生自学可以掌握住的知识。

30分钟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5分钟课堂检测。

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包括各种形式的自学)。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主要指点拨、指导、强调,贯穿课堂始终。)

3.提升了教师的理论修养。从老师的发言来看,有理有据。

二、学生读书情况。

寒假前给每个学生发出了读书倡议、推荐了读书方法、提供了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开学第一天进行了验收活动:

1.材料清单。

学生交上了1800多本读书笔记、1800多份《沐浴书香,快乐成长》的读书征文、5000多份手抄报、4000多张读书卡。同时还有践行《弟子规》活动周记。

教务处与政教处进行了联合检查,读书笔记大多同学内容丰富具体,书写认真。由笔记来看学生进行了较为丰厚的文学积累,提升了人格修养

开阔了视野,最可贵的是让学生养成了读书习惯,达到了预期目的。手抄报形式活泼,就是内容有些单调,太过于重视版面设计。教务处还对各班的读书笔记质量进行了量化打分并把结果反馈给各班。

2.结合假期的“读书征文”,每班进行了假期读书回报活动,已推选两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活动”。

3.手抄报展示活动。优秀手抄报进行了展示评比。

有整体读书情况来看,读书已经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从机械被动的读书变为积极主动的读书,读书兴趣日趋浓厚,利用已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进行,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2

一、重基础,夯实字词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不论是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抓实字词基础。低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巧妙方法,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在预习中就要扫清字词障碍,不仅要掌握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同时还要注重把新学的生字与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把字词认读、书写、组词、造句、写话、词意理解这些基本的常规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进行专项的过关训练,争取字词方面不丢分。

1.在汉语拼音方面:要根据规定的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学生要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书写、抄写声母和音节,看拼音写字、词、句。汉语拼音重要的作用是用,因此,我们要关注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纠正字音、学习普通话。

2.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主动分析字形,要整体识字。抓住特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如通过顺口溜、猜谜语、做游戏等。识字还要两条腿走路,课上和课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建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识字。如每周用20分钟展示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你课下又认识了哪些字?能组什么词?说哪些句子?

3.要求会写的字:严格要求,加强指导,认真教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要求会写的字课上一定要让学生写好,书写时间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

二、重朗读,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从而培养他们初步的语感。正确朗读包括每个字的字音(生字、多音字、轻声、儿化、变调),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还要读好长句子中合适的停顿。为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语文课上教师必须做到泛读,因为长句子学生肯定读不好,教师第一次泛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听,第二次听老师在哪停顿了,第三次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砸实朗读的训练。这点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在学习每一课之前,教师要认真读一读每篇课文,为课堂上的泛读打基础。要明确,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三、重感悟,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但从学生阅读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词句的理解缺乏准确性,越位、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二是对文本的感悟比较肤浅,且有偏差;三是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且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非一日功,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大量的阅读感悟中形成。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依然要狠抓语言文字训练。重视理解感悟,这也是我们课改以来倡导的重点,理所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特别重视。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感悟”的误解,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因为怕被扣上“解讲分析”的帽子,于是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悟”,学生悟不到重点处,悟不到关键处,悟没有质量,造成课堂假繁荣却严重低效的现象。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教学,认真思考单元教学重点、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后题、认真研读教参对教学的建议,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单元整体推进。关于课后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课后题为重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不但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进行解答,还要落实到笔头上,要求每个学生都备有课堂笔记本,把教学的重点、课后题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以防再次出现学生上课时说的天花乱缀,答题时无从下笔的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和句,渗透学习方法,学会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不要在分析整篇课文上下功夫。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师对于字、词、句的处理和对课文的分析处理在时间上几乎是做到了对等,延续了单纯的分析课文的模式,在分析的内容上挖得深、广。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文字,也可以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主动地去阅读。

四、重积累,增厚文化底蕴

重视积累,一直是小学语文强调的教学重点之一。积累包括教材中指定背诵的段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值得关注的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一些学生因为懒惰,只选内容少容易记的部分来背,对于那些精美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视而不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与严格要求。对于句古诗和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等,不但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要求学生能理解,巧运用,会书写,要真正做到手、口、心、脑并用。

积累语言,还要求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的段篇,鼓励学生写句子、写话、写见闻、写感受,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写话上进行每日一句的练习,学生自己定内容,可以画图写句子,也可以结合句子画图,只要是学生有兴趣能坚持就行。

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是几年来我们一值唱响的旋律。我们都知道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每周至少记三页读书笔记,班级内每月至少办一期主题式手抄报,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手抄报、读书笔记展评”。

语文教师必须采取语言积累和语文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可鼓励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前三分钟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坚持落实”,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习惯;兴趣

目前,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不少一线教师不能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通过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领悟教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字词句段篇章。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花样,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以为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课文内容的描写,教学中淡化了阅读,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表演,以议代读,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读,这都是教学方法陈旧造成的结果。

3.轻视默读的习惯培养。默读是一种有效阅读的形式,它区分于朗读,因为一个有效的默读更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赋予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也有利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扩大语文的阅读量,提高作文水平。

4.缺乏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是现在语文课堂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看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我们忘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导向作用,也忽视了语文课文文本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诵读 默读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了学生阅读的高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1.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一再地叮咛学生去阅读,不如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寻觅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的力量,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地去阅读名著,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知识,有学问是时刻在读书而形成的。教者也要给学生经常讲述一些,关于自己怎么样去读书的感人事迹,更要深谈,特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还要讲述一些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最能读书,最后非常有造就的事例。通过这些,必定会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2.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小学生完成预习,划出生字词,标出生字读音,标出自然段,在书上用上熟悉简洁的读书符号。要小学生习惯成自然。同时,在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指导学生进行作读书笔记的活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内容有:一、页码(注明一周所读书页数);二、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写读书内容);三、妙词佳句(将精彩的语、句记录下来);四、感受(自己独特的读书感悟)。一学期下来,学生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渐渐养成,每次读书笔记的质量也不错。

3.总结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①整体读,全面理解文章时应用;朗读,精彩的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②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应用;跳读,寻找信息时应用。如要是为学习的,应精读、细读,重要的文章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再细读细思;而为获取信息的,可以浏览读,像“百科”类的书。像报刊的新闻可以跳读等。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4.提取生活经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是提取生活经验的场所,它离不开生活。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的儿童生活经验改造为与语文学习相融通的经验,以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的矛盾。并把儿童经验作为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儿童感到亲切、亲近。当然也要容纳教师的经验,并改造教师的经验,使之和教材贯通、和儿童靠近。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梅,赵光华.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67.

篇4

[关键词] 读书摘要 心得 语文学习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一门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学好其它科目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语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素养。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学好语文显得迫切需要。

然而,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凡是自然的事物就无须强迫……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去飞行,樊笼打开后它立刻会飞的。”这说明兴趣和自主性对语文学习的重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

新课标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的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做到“四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而“手到”主要的就是指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以及平时自己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便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读书笔记的作用功不可没。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强化你的记忆,又可以进行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载体。

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经验总结中,就做好读书笔记的几点看法:

1 做好简单的摘录

语文知识充斥在各个方面:既有课本的知识,也有课外的名著、报刊杂志、媒体报道、影视经典对白以及生活中不经意的幽默话语。这些优美的语句语段,或者一些饶有趣味的知识点,往往能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甚至能学以致用。因此,对于这些有用的东西,就要适时地把它们摘录下来,以供日后的熟读、背诵和运用。在此,笔者把多年来学生摘录到的一些读书笔记内容分类列举,以供参考。

1.1 名人名言

①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②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③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2 优美语句

①千里路途三五步,百万军兵六七人。

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③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④其实万物皆有激情,并因激情而更加美丽,更显风采。鲜花是植物的激情,雷电是云朵的激情,波涛是河流的激情,风儿是空气的激情,霞光是早晨的激情,奔马是草原的激情。

⑤让我们面对峭壁,有攀登的激情;面对大海,有冲浪的激情;面对星空,有仰望的激情;面对土地,有耕耘的激情;面对跑道,有冲刺的激情;面对书籍,有刻苦钻研的激情。

1.3 幽默笑话

①“带刀了吗?”

一个卖菜的小贩在为一个老汉称菜时,用小指头悄悄地在秤杆上压了一下。老汉问:“小伙子,带刀了吗?”小贩说:“没带。大爷您要刀干什么?”老汉说:“你的小指头不是卖给我了嘛,我得割下来呀!”

②“谢谢妈!”

有一个阔太太牵着一条狗在街上走,有个孩子向她乞讨。她对孩予说:“你叫狗一声爸爸,我就给你一块糕吃。’’那孩子照办了。吃完糕后,连忙答谢:“谢谢妈!”

1.4 趣味故事

①“一’’字的情趣

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时,见江上有条渔船,即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这位学子博学多才,脱口吟道:“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钨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②妙语成诗

却说某日长安城天降大雪,寒冷之极,诗人、官员、财主和农民不期而遇。诗人见雪花飘飘,诗兴大发,脱口道:“大雪纷纷落地……”刚念完,官员听到了,感念皇恩浩荡,一拱手接口道:“正是皇家瑞气。”卖防寒用品发了大财的财主心花怒放,也凑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一语激怒了冻饿欲死的农民,哆哆嗦嗦的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这四个社会各阶层人士一人一句正凑合成了一首诗:“大雪纷纷落地,正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1.5 优美作文题目

①《花开的声音》②《孝顺是一种储蓄》③《落叶是秋天的名片》④《心田的百合花开》⑤《一头白发,满山青葱》⑥《又是春残花落时》⑦《手掌上的阳光》⑧《经典是主食,流行是味精》⑨《门,其实开着》

1.6 并称

, ①“五声”:宫、商、角、徽、羽;

②‘‘四库’’:经、史、子、集;

.③“”:《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④“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 叙写心得与感想

学生看书不少,往往看过后或者在看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想或心得,这些感想或心得可能会稍纵即逝。因此,适时地把它们写进读书笔记,就意味着学生有所收获,甚至是有创造性的收获。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往往是眼到、心到、手也到;而七读《红楼梦》,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拿笔批注。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如此,并及时把这些批注、心得体会以文章的方式收入笔记,不管这些批注或心得成熟与否,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当学生再次翻阅笔记时,就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在求学的路上也就有更大的动力。以下是一位学生读《水浒传》后写下的心得体会: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多么纯真、多么贴切的一段评述呀!我们读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书中写了些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读过之后能够评书,能够根据书中的人物或情节发表看法或感概,能够进行二次创造。

3 灵活寓教地剪贴

较短的语句或文段,用摘录的方式收入读书笔记固然甚好,但要是长篇巨幅,想要通过书写的方式把它搬到笔记上去,那就费力费神,存在很大的难度了。因此,碰到这个难题时就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进行灵活处理。而剪贴法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这些有价值的报刊资料归属于你,你尽可把你需要的内容剪下,粘贴到读书笔记上;如果不属于你,你可以通过复印,再进行剪贴。剪贴是一种高效的记录方式,但得灵活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千万不要把不属于你的材料随意切割。

4 不失风格地装点

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本读书笔记如果仅仅只是白纸黑字,那么一定不会太过于养眼,很多学生都不会有再次阅读的欲望。因此,给笔记做一些美化,不失风格地对笔记本进行装点,这对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和阅读笔记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装点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装点方法:

4.1 图片装点法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追求时尚、追求偶像,因此,适当地粘贴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的图片,很能刺激学生阅读的欲望。另外也可粘贴一些精美风景图,以陶冶情操。

4.2 图画装点法

在笔记本上画些美术图画,或者书写一些艺术字,既养眼,又能增加学生的艺术情操,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3 标本装点法

有不少同学平时有收集标本的爱好,因而在笔记本中夹入一些标本,也很能刺激学生翻阅。

4.4 版面设计装点法

学生记笔记,其实也像是在进行房子的装修,适当的版面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以上方式,许多同学都能做出自己满意的读书笔记。然而,事情还没有终结,对于学生们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还得进行评价,以显示其价值。在评价方面,可以分两种方式:

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现在老师面前,期待的是老师的肯定与指正,因而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意义。所以,教师决不能以大话套话来糊弄学生,更不能仅给学生打个“阅”字或“优、良、及格、差”之类的批阅符号,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记笔记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用肯定的、积极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即使是需要指正的地方,也尽量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加以指正。如果教师的评语能够带有文学性则更好,学生在接受老师评价的同时也受到老师的文学熏陶。学生感到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对自己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指正,必然会更加认真地把读书笔记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同学间的交流与互评。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过程,同学间的交流常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能让他们获得新的启发。这是很多教师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另外,学生间常常会进行攀比,这无形中也刺激着学生进一步把读书笔记完美化。所以,每星期开展一两节的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或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读书笔记交流课,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感悟积极的心态思想意识详解助解标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4-02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高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层教育,在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成绩好与差,实质就是表现在每日行动上的不同,也就是说优秀学生与差生的差异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将造成巨大的差距。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是否从细节做起,是否注重细节,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心态,是否具有功到自然成的思想意识;巨大的差距就是成绩的好与差,高考的成与败。所以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意识,用积极的行动用于学习,使他们的行动朝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向发展,我想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了教好高中数学,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五个细节习惯。

一、培养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强化学习内容细节习惯的养成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行动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结果。结果不好实质上是习惯、行为不好,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习知识,对于今后人生成就大小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很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没有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上一听就懂、课后一丢就忘、作业一做就错、检测一考就糊。我认为,出现以上情况最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没有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又不强化、不巩固学习内容。课堂上的教学板书是教师浓缩教材的内容,是学习教材的精华部分。所以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充分利用课堂笔记学习数学,记忆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方法之一。做笔记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做好的笔记是章节检测复习,期中、期末考试快速复习最好的资料,也是快速查找,查缺补漏最简捷的材料。

二、培养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细节习惯的养成

教材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学习数学的根本依据。数学教材中既有对知识的详解,又有对试验操作的描述;既有对试验的分析,又有对试验的简捷完整的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公式;既有概念的叙述,又有对概念的助解(助解:帮助理解的解释);既有插图,图片和图表分析,又有例题的详解和注释等等。另外,教材内容描述通俗易懂,对知识的解释,分析全面完整,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素材。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习惯的养成也是教好数学的细节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过程中,上新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每讲完一章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结合讲授的内容,每天利用5―10分钟再一次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勾画、记录课堂笔记中没有的知识点,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完整。同时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好的读书笔记也要检查,评出优、良、中、差等次。经过一学期之后学生就会养成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培养归纳、小结、分类整理知识细节习惯的养成

新教材下的数学知识分散、零碎,如果不注重归纳,分类整理知识,让所学的知识连成线,编成块,织成网,就会象“候子掰包谷”似的,学习后面的丢前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分类整理知识致关重要。

在高三复习阶段中,可以把整个高中数学知识分为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本原理;重要的概念及其公式;数学典题;易错知识点;数学易错题等。教育学生按以上各块把局部、零碎的知识归纳整理成知识网,为快速、高效复习各块的知识做好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看书、做题做好“标注”细节习惯的养成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检讨是成功之父,重复是学习之爷。人都有遗忘性,看过的书籍,学过的知识,做过的试题或多或少有些遗忘。那么,怎样强化、巩固学过的知识、做过的试题呢?实际上遗忘并不是100%的遗忘,只有那些不常见的知识或不常做的题型最容易被遗忘,为了节约复习或重复学习的时间,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在看书过程中一定要“标注”出自认为还没有牢记的知识点,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及记忆,数学例题演算的描述,数学解题的格式与方法等等;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标注”出自认为是不常见题型、技巧性题型。经过这样标注后,再一次复习时只看、只记曾经标注的部分,做题只做曾经标注过的题。这种方法可节约很多时间。如果看第一遍花一个月时间,第二遍只需花二天时间,第三遍只需花2小时的时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不会的,去记还没有牢记的,去做不会做的题。这种方法才是效率最高、进步最快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标注”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细节习惯的养成

由于新教材下数学知识零碎,再加上学习内容的增加,知识面及容量的扩大,我们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只有粗略的印象,再加上做题不认真审题、不弄清题意,导致做题容易张冠李戴。另外,也不会抓住题目中的突破口,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也不会利用从中间往两边推或逆向推理进行推断,只会从A出发,推向B、C、D的方式,不具有灵活多变的做题思维,不会大胆假设细心推断的做题思维模式来完成综合性试题。

再通过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规范训练之后,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的教导,长期的培养,长期的坚持,长期检查各个细小的环节。学生才能全面掌握高中数学教材中局部的,零碎的知识,才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才能多培养出时代所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津《习惯――成大事者必备良好习惯》―金城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改;学生主体;培养习惯;阅读方法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教育者重新点燃了一盏指路之灯,用自主式、合作式学习代替陈旧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我们的教育也算是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

语文是融情感及德育教育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的成功,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行。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娴熟的教学技能,我们的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作用亦为凸显。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因此,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是为应试而教,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分析文章、概括中心,划分段落、解答各种考试题型的模式下进行,在这其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作用,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多美的诗词、多美的文章也被肢解的遍体鳞伤。

这也就导致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也一味的等着老师来教,甚至死记硬背一些答题技巧,不愿意动脑筋来思考问题,对待阅读题目更是不知道头绪,久而久之,阅读成了一个语文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育者把思路从“怎么教”转变成“怎么学”。根据本校实际,本人在阅读教学方面有以下几点见解和期望。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备好每一堂课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我们有着对学生负责的积极热情,可是如果我们只是把自己备好的课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让学生也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的话,学生不过是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去主动思考问题,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按照自己归纳的一些知识点,把预设的问题向我们的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来回答,这样的做法无益于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提高,相反使学生产生一种懈怠心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益,让学生没有了一丝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没有了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属于自己的课堂上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为我们不可能去代替学生去读书,去学习,我们只是一个领航人,只需要让学生找准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淡化课堂教学,淡化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的空间,就我们学校的现状看,学生们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太小,单靠我们的课堂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只有他们自己有了这样的好奇心,才会自己去读更多的书,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当主人。

二、“理解――感悟――分析――运用”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能力,要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关键是理解、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要得到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阅读,从中理解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行文思路,掌握文章语言特点,切忌匆忙的一扫而过,这样很容易形成错误的理解,一步错步步错,所以需要我们精读、细读,在思考中阅读。得出自己的感悟,这才是属于自己的精神升华,分析文章是把阅读对象的整体分为局部,但是文章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分析文章主要有概括、筛选和评价等重要环节。分析能力的差异就直接决定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运用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就是用得来的知识、方法和规律去读其它的文章,以及进行相应的文体写作。所以阅读也是写作的前提。

阅读教学这个过程是缺一不可的, 只有理解了才能有自己的感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分析文章,得出应对的方法,而后运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其他文章和写作。提高自己综合语文素质,塑造自己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品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查尔斯・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播下阅读的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

教师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激发学生去阅读某本书的兴趣,例如提起一个书中人物的有趣事迹,而后欲盖弥彰,学生就会主动去找这本书来阅读,就能够从阅读中收获一份自信、一分快乐和满足。

其次,要使学生培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初中生毕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一些作品的感知度理解力不是很强。教师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写下读书心得,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情况一是为了培养他们阅读后记笔记的习惯。二是注意观察各个学生的不同思想见解,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注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的培养对阅读教学也有重要作用。

篇7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与方法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为孩子们导航,让

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爱”作主

1、自由的阅读时空,才能让学生快乐飞翔。

任何活动,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首先,我们应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这包括学生的自主购书。每次看到孩子捧着自己选的书兴高采烈地带进学生时,脸上写满了对书的渴望与热爱,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 其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走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来感悟阅读材料,支持他们有个性的独立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每天挤出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我就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看自己带来的书,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尽量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2、老师积极参与,是学生快乐阅读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也作为自己吸收新知识的契机。一是共同感悟,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的、积极的,更感受到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二是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深刻地影响着阅读活动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同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撰写提纲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

(5)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每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乘上诗歌的翅膀》、《庆祝国庆》、《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有机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之间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和谐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总之,学生们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

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题,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特点,我将课外阅读与单元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本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围绕这一主题,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杨红缨校园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引导学生走入缤纷的童年时代,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牵挂,也有人说读书是对生活的感悟。对小学生来说,读书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善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

2、《让阅读更有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 )

篇8

当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判作业时,张丽拿着读书笔记本来问我:“老师,咱们读书笔记的读书心得部分要求写多少字啊?”当时,我觉得很纳闷,读书笔记写过很多次了,而且她又是优生,怎么会忘记我的要求呢?我一头雾水的回答她:“我不是曾要求不得少于300字吗?”此时的她很委屈又很失望地说:“老师我写了600多字呢,写得挺认真的,可是,您怎么连一个‘优’都没给我呀!”我拿过本子一看,果真,写得是少有的认真,但只有我潦草的评判日期。我立刻向她诚恳的道歉,并给她写一个大大的“一百分”。可我并没有看到她发自内心的满足感。顿时我感到深深地歉疚和自责,以前的读书笔记对写得好的,我多都写一个“优”字或“很棒”二字,我怎么能由于一时的疏忽将一个学生出色的表现忽略不计呢?也许对于老师来讲,那一个“优”字只是举手之劳,但那是对他们莫大的肯定和鼓舞,是能更好地完成下次作业的莫大动力,在他们的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褒奖啊!哪怕是老师言不由衷的一句’敷衍”,都是给予他们的无比欣慰。

事后,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深入的研究了激励性语言的价值。从此我不再“吝啬”,不再“吝啬”自己激励性的语言和文字,就这样激励性的评价在我的教学中彰显了它的魅力,有了课堂的愉悦与和谐,有了作业质量和成绩的不断提升,有了师生关系的友好与融洽。那么该怎样尽心激励性评价呢?

一、激励性评价需要真诚

1、要平等对待

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如:我在教《海燕》这篇课文前,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有感情。”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还不够洪亮。”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老师读出了海燕的勇敢无畏。“如果老师把最后一句读得再高昂些会更好。”我在倾听学生评议时,故意设难:“这里为什么要读响亮呀?”“因为这是海燕的呐喊,就要喊出来,喊出海燕的气势和豪迈,以及对暴风雨的无所畏惧。”“那文章写海鸭和企鹅的地方为什么要读缓慢一点呀?”“因为这时海鸭和企鹅是胆怯的,何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书也读得认真多了,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2、评价要有差异性

孔夫子要求“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应因人而异。如要求独立思考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对于差生要夸张地说:“嗯!很好。”“对!对!对!再接着说!”同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带有惊喜的样子。而对中等生,则认真地说:“好”、“正确”;对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用不同的语气,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正确。”稍有难度・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挺好,思路正确,把它补充完整,你能行的”;对优等生则说:“思路特别”、“想法独特”、“方法简捷”“比老师讲得好”等等。这样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适时选取不同的激励性语言,让差生都感觉到“我能行”。还不会让优等生和中等生产生“我最棒”的优越感。

3、要宽以待生

教师对学生不要苛求完美,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给予他们反省自新的机会是必要的。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会说:“没关系,再想想”如果学生想不出时,老师配合学生的步调去帮助他找到正确答案。这样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和信心,反之,如果挖苦和批评,只能让学生颜面扫地,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激励性评价需要多样化

1、.口头语言激励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法。“不是聪明使人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人变得聪明”。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用口头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

只要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我便忽略孩子正在进行的错误现象,用稍带夸张的语言激励去调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

2、.书面语言激励

这是口头激励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是学生作业还是周记,一个“优”,一个笑脸,一个“”,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几行发自心底的赞扬与鼓励的文字,都能表达我们对学生的肯定。书面沟通有时候比口头教育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师生之间存在了误会或者学生比较固执的时候,心灵中流淌的文字更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教师用书面语言去激励孩子,只要发自内心,充满关心、信任和宽容,就能打动学生,产生无与伦比的内驱力。

三、激励性评价需要艺术性

在公开鼓励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到其他听者的理解,不能为鼓励一个人而伤了其他人的自尊心。如在表扬一个回答较出色的差生时说:“你比某某强多了。”这样的评价在鼓励了一个学生的同时也伤害了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评价就不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运用鼓励性语言时要认真揣摩,做到既要鼓励该学生,又能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鼓励性。只有做到这一点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兴趣;主动性;习惯

在不长的教育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是立德。育人是教育之根本,我们教育人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都会的天才,而是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而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像是一颗嫩绿的幼苗,需要我们春风化雨般地滋润,他们的内心干净纯净,需要我们帮忙引导进入人生的正常轨道。这个内容的进行有一个主要途径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上,我们提倡学生从探究和创造的性质上进行,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思维的进行,还有朗读和默读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但是,文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可供采纳: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人思维到一定范围是的必须途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阅读自发期,渴望了解世界,渴望得到更多,在这个时候,阅读成为必不可少的行为。有时,我的学生会问我一些我也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一起翻阅书籍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的学习是相互的,学生带动了我的探究能力,我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会给我的学生讲一些新奇的故事,并告诉他们我是从哪里看到的,还会推荐学生几本我认为适合的书,当然,学校也有关于小学生必读书籍的推荐列表,学生自己发现阅读,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总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是必须准备三样东西:笔、笔记和字典。笔用来划出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以及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注释。笔记本是摘抄下自己认为写的不错的词句,还可以将自己阅读的心得写下来,形成自己的文学小仓库。字典是我们学习的老师,任何不认识的字都可以问字典,闲来无事也可以翻翻字典,认识不认识的字,也挺有意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阅读的高效获取知识。

三、使阅读成为兴趣

都说“兴趣是一切事物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某件事物热情洋溢具有冲劲儿,还使人转注其中,想要不断探索追求,在浩瀚的兴趣深崖里傲游不停。作为老师,不该让阅读仅仅是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工具,更应该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这样,才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扬起一道饱满的风帆,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处于充电状态,不断学习,不断阅读。

四、体悟阅读

在阅读之后,我总是要求我的学生写读书笔记,没周检查一次。这不仅何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和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行交流。曾经我的一位学生在读杜甫诗集时了解到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一家人在一搜破船上艰难度日,甚至是有病不敢治,不禁潸然泪下,想到自己这次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有些悲观消极,在读书笔记里委婉表达。我让学生把自己这次考试比作一口井,当自己在井里看井时是什么感受,在井边看井是什么感受,在树上看井是什么感受,在房顶看井是什么感受,在云上看井是什么感受,在宇宙之外看井又是什么感受,在太白金星上看井又是什么感受。这样一一写下来,学生心里不由霍然开朗,不再郁结了。体悟阅读是总结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体会,或是结合实际生活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

五、深入阅读

篇10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迫切渴望得到知识雨露的浇灌。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自由翱翔于知识的海洋,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做为一名工作在小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就把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家庭因素制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其实与其说读书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现今的社会,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开始了,如听音乐、讲故事、经典诵读。的确,家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从电视机、游戏机旁边走向奥妙无穷的读书生活呢?在这里我想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

现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都很好,很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的身上进行智力投资,不惜花费很多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第二课堂,但是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虽然我们也偶而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虽然我们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但是那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书是自己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做,他才会真正地想拥有书籍,为自己能够得到书这样的竞赛奖品或者书这样的生日礼物而兴奋。刚开始他可能是为了能够用这些得来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而兴奋,到后来他真正兴奋的是这些书充实了他自己心灵的图书室。

其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其实,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家长一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面玩电脑,却叫孩子去看书,那孩子是没有心思看下去的。

二、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每天都在与书籍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因此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要开放图书阅览室,班级也要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除了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外,还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借阅。图书除购买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给班级捐献或借阅,这样相互借读、竞读,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地阅读,让学生把阅览室和图书角当成课外阅读的海洋,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海洋里自由的驰骋。

其次,班级和学校要定期组织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刚开始可能缺乏一定的自制性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检查和监督。而且许多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课外知识,他有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原动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原动力,促进其进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就要经常组织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比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当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积极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更积极地去阅读。

三、有效的阅读指导,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引方向

做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指导者、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举起了一展走出黑暗的明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1、引导孩子合理地选择阅读的书目。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教师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如果教师的指导得当,孩子会比较容易爱上阅读。教师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可能要比大人强调的A、B、C、D和1、2、3、4等抽象的事物有趣得多。因此,早期阅读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篇幅短小、生僻字较少、语言相对口语化、有一定插图的动物画册、童话、儿童诗等,比如金波的《踢拖踢拖小红鞋》、孙幼军的《小猪当保镖》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是把各种阅读方法展示给孩子,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去选择。比如“精读法”,其实就是要"吃透"也就是细读,把里面蕴含的知识全部挖掘出来,要弄懂、弄清,更重要的是要记到心中,学会运用。因此,读书是前提,我们要先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