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就业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疾人就业建议

篇1

残疾人就业安置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资金,而作为残疾人就业辅导、培训、安置、保障工作的重要资金来源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和征收情况又是如何呢?

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培训经费资金严重不足。

2010年财政和地税为残联代扣、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78.4万元,这278.4万元中的10%上交给自治区残联,给地税工作经费10%, 最终222.72万元按照规定的六项使用,如果简单地把这笔钱均分到53195万个残疾人身上,即每个残疾人能享受到的福利补贴仅为41.9元。按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规定,培训费大于50%,奖励费小于20%,扶持费小于20%,残疾人劳服机构工作经费10%。用于培训的经费只有111.36万元。残联组织一个规模为100人左右的短期电气焊技术培训,花费就要在40万元以上。捉襟见肘的困境十分明显。如果照此推算,每年解决大约300个残疾人的就业培训问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全部培训一次,需要177年的时间周期。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以到位。

2008年度,锡盟地税局应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8万元,实际征收49万元,征收率紧为38%;地方财政应代扣130万元,实际代扣115万元,代扣率为90%。可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仍存在一个大的空间,如果能做到应收尽收,残疾人就业安置的资金缺口问题就能得到较大的缓解。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之所以困难,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计费依据是每年由统计部门的本市(地区)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额,而统计部门是根据每年的GTP增长来估算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另一方面企业缴纳费(金)的意识较淡薄,通常认为“税”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交就违法,费(金)是地方政府的“摊派”,缴不缴没关系。因此给税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征收阻力,一些企业故意打球,钻政策空子,名义上雇佣残疾人工作,实际上只是发给很少的工资,不安排实际工作,以逃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更多的则是干脆拒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税务部门作为代征机构,费(金)征收权力和征管手段有限,缺乏保全及强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程序规定,也无可奈何。

二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范围的划分需要调整。残保金的征缴应以属地原则去划分较为合理,因为外阜企业住本地从事各种事业经营活动,都在消耗本地资源,理应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如果将外阜住当地企业应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交给省级,这对当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二是一些地税部门不重视保障金征收工作,不视为是自己的工作范畴,认为是替残联干活。地税部门应按法规文件规定做好保障金的征收,将保障金和税收同等对待,加大保障金的征缴力度。三是有些地方财政部门没有做好地方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以其他借故,没有全额代扣保障金。

三 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与管理的建议

1.由于区残联、街道、社区是最直面残疾人问题的部门,也是当地残疾人寻求帮助的首选部门,因此建议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分配上向资金最为困难的区(县)级倾斜,保障最基层的区残联、社区、街道对残疾人就业的培训、辅导、帮助。

2.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政策宣传,让缴纳单位多了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资金用途、分配情况,多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提升社会关爱残疾人的责任感,提倡企业要为社会公益尽责、回馈社会,增强全社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意识。

3.在政策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计算基数针对企业可以考虑适当调低,并且不进行每年递增,或让它持续几年保持一个能普遍承受的固定水平,在企业应缴金额减少的同时减少逃避缴纳的动机,促使企业尽可能地自觉缴纳,从而扩大缴纳面,增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总量。

4.建议对于凡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由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地方财政每年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要做到100%的扣缴。

5.确保社会各用人单位都能公平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源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党和政府出台的法规规定征收的,全社会都应遵照执行,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带头执行,只有制定政策的人带头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而才能带动其他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安置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篇2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管理 问题 措施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鼓励社会各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的重要措施。重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在这个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有了很好的要求。

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主要用途是为:残疾人再就业提供培训的资金;鼓励遵照相关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单位;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就业管理部门的正常经费开支;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以及残疾人贫困人员的救济补贴等。坚持改善国内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模式,及时处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树立残疾人的就业信心,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内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的坚实后盾,也是用途专一的重要政府性资金,是树立残疾人就业信心和鼓励残疾人参加社会以及自主创业的动力。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内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企业和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及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般的,不能够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数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和单位,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导致国内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额难以得到保障,这是目前残疾企业应交残保金额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解决问题。

其次,一些地方税务部门不能按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经过年度审核后,核定填写出的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订单》去征收,不主动交残保金的企业地税部门也不去在做征缴,出现可交可不交任其自由缴纳的现象,使残疾人保障金的收取十分混乱,不仅导致了企业和单位对于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的信誉怀疑,也挫伤了遵纪守法企业和单位正常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积极性。

第三,残疾人保障金的预算及使用不够科学合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专项使用规定有六个方面,一些地方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没有按照专项规定去使用,导致许多地区的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部门对于残疾人保障金的预算比较混乱,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保障金不是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方面的开支,而是用于其他方面和办公建筑的投资。导致残疾人保障金不能够被正确的使用,使得保障金的用途不容乐观,不能够落实到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中。

最后,滥用残疾人保障金的行为屡见不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管理的主体是残疾人劳服中心,残联是审核残保金的收支预、决算,专项用款计划,监督、检查使用情况。某些地方残疾人劳服中心没有真正管理使用残保金的权利,而是主管残联代替了他们的法定权利,利用残疾人保障金用作会议、差旅以及其它不必要的应酬行为的消耗中;也有一些明目张胆的利用残疾人保障金填补财政支出的漏洞,甚至挪用残疾人保障金进行其它盈利行为,致使残疾人保障金不能够落到实处,并且资金使用也经常超出残疾人保障金专项开支的资金范围。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认真做好对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年度审核工作,明确企业和单位是否需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以及应该缴纳的具体数额。并且通过对于企业和单位的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安排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财务的预算中。

(二)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监督收缴残疾人保障金的部门出具正规的票据,建立完整的账目信息并及时归档。建立完善的残疾人保障金账目和存储的稽查制度,确保残疾人保障金收缴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三)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部门进行“精兵简政”,剔除不必要的部门以及服务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尽量做到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部门内部的收支平衡,尽量自给自足。

(四)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注重建立完整的支出预算系统,优化残疾人保障金资金流动结构,确保残疾人保障金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对于残疾人就业培训、生活资助以及其它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资金支出比例,确保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受益。

(五)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工作时,申请政府引导企业和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残疾人就业渠道,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扶持残疾人就业资金。

(六)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残疾人保障金收缴、使用以及其它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够公开、公正、透明。确保残疾人保障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中落实。

(七)在进行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工作时,合理的奖惩制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审计部门要经常对于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审计,杜绝内部或者滥用残疾人保障金的现象的发生,对违规者严厉的处罚,杜绝不良风气在管理部门内部的滋长。

相信在未来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问题方面,会逐渐研究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其实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高的要求。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执行财务制度的法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

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工作对于改善残疾人就业情况,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十分重要。其本质上是改善残疾人的经济生活状况,保证社会安定。通过监督保障金的收缴以及科学合理的运用,保证残疾人保障金落到实处,能够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实际问题。重视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工作,发挥其实际的效力,能够改善国内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现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心,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雷宗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使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2008 (2):l,26.

[2]尚琤.浅谈残疾人保障金制度实施中的问题[J].职业,2009(17).

[3]凌红珠,王丽梅,毛宇.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迫在眉睫[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9).

篇3

关键词 白城市 残疾人就业 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历来是社会和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也是残疾人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残疾人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然而,同残疾人本身的生活愿望、需求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本人从事残疾人事业20余年,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对白城市的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对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残疾人就业现状提出完善其就业保障的合理化建议,也许会更利于促进白城市乃至全国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对实现新时期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敬请专家指正。

1 白城市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

本文数据是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2011年对白城市四家福利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90.8%。

1.1 基本情况

残疾人的年龄、性别。接受调查的97位残疾人中,其中男性58人,占样本总量的59.8%;女性39人,占样本总量的40.2%。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为18岁~25岁占8%、25岁~35岁占46%、35岁~45岁占35%,45岁~55岁占11%。

残疾人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样本总量的2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样本总量的39%;高中/中专及职高占23%;大专及以上占11%。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残疾劳动者的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初等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61%。

残疾人的残疾特征。视力残疾7人,肢体残疾34人,智力残疾人11人,多重残疾45人。78%的被调查者是中度或重度残疾,这要考虑到样本全部取自福利性企业,在福利性企业就业的残疾人往往是因为无法通过市场自主择业才请求国家安置的。

1.2 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对就业促进政策的满意度。在调查中,有86%的残疾人对现行残疾人就业促进制度整体上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表示出积极态度的仅为11%;残疾人培训政策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被调查者表示满意的和比较满意的为47%;按比例安排就业的情况稍好,满意度为31%;集中就业政策满意度最低仅为8%;

残疾人不能实现平等就业。在调查中,有83%的残疾人表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因为残疾而受到了区别对待;残疾人的劳动强度大,74%从事体力劳动的残疾人劳动强度为中度或重度;残疾人收入偏低的特征十分明显。

2 白城市残疾人就业原因分析

(1)政策方面。原有政策的消极影响未消除,长期以来只有民政局、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举办的福利企业才有资格享受退税政策,其它主体举办的福利企业一律不能享有。这不利于拓展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2)社会方面。企业拒绝聘用残疾人,妨碍了企业正常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了经济效率;社会观念排斥残疾人,残疾人被视为脆弱的和对社会缺乏价值的个体,他们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贡献社会,发挥作用。

(3)残疾人自身方面。智力残疾人语言表达差,情绪不稳定,无法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肢体残疾人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精神残疾人社交能力差,不能从事管理类工作;听力、言语残疾人不适合从事教师或口语翻译;视力残疾人重要的感知功能丧失,不适合从事绝大部分工作。

3 残疾人就业对策建议

(1)在全社会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人道主义和先进的道德文化,努力培育新的残疾人观,彻底消除社会公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引导公民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积极为残疾人的就业各项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上级主管部门要逐步完善下级政府的绩效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规范社会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力度。

(2)各级部门要通过发展残疾人的“爱心工程”,广泛调动海内外慈善机构的可利用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指导、生活知识讲座等;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民间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3)制定保护性的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结合白城市的具体情况,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优先安排福利性企业投产运营;一些能够适合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应该由福利企业生产经营,严格控制非福利企业生产经营;政府在采购同类产品时,在同等条件下必须购买福利企业的产品。

篇4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88县残疾人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88县共辖9镇8乡,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残疾人1.03万人,其中:肢残疾4964人,视力残疾1514人,听力、言语残疾2552人,智力残疾1042人,精神残疾289人。全县共有重度残疾人954人,其中肢体残疾356人,智力残疾100人,听力残疾201人,视力残疾198人,言语残疾53人,精神残疾46人,他们中84%的人没有劳动能力,70%的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占80%,靠社会救助和国家低保救济20%,享受城镇低保的占14%。88县是一个残疾人比例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由过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狠抓基础工作。2004年建成2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开展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环境。通过努力,我县2002年获00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年获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先进县、00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残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二、残疾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一是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每年政府专门召开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档案,对各乡镇、单位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随时掌握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三是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会机构和“科技之冬”等三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县共培训残疾人635人,其中通过科技之冬培训496人,依托社会机构培训118人,集中培训21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06名,其中个体就业54人,集体就业13人,按比例就业39人;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9万元,通过培训和就业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状况。

(二)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争取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设在88县人民医院,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白内障和低视力患者。同时建起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马王庙社区康复站,使38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309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重见光明,35名低视力配上助视器,7名聋人配上助听器,34名肢残人、聋儿、脑瘫儿、智残儿得到训练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轮椅209辆,安装假肢29例,拐杖、盲杖287件,康复补助共计21.6万元。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使一部分残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残疾人扶贫工作,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一是县、乡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献爱心。县、乡、村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和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包扶,助残志愿者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三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协调贷款34万元、赠送物资14.6万元,为123户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修建、维修房屋420平方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62户贫困残疾人发放13万元有偿扶持资金,为125户残疾人提供6万元的定期补助和困难救济。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义务工54万多元,减免各种税费19万元、学杂费2.5万元、治安费和卫生费1万多元。五是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近三年,全县共有286名城镇特困残疾人先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59.6万元,有29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有580人得到民政部门临时救济,18人得到定期救济,累计发放救济金达25万元。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现况。

(四)营造扶残助残、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近年来,残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播放了《身残志坚、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关爱》等专题片,开辟了《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老年性白内障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栏目。加强外宣工作,三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刊稿136篇,其中州级以上刊稿32篇;走访慰问残疾人726户,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8万元。二是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有7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包括轮椅、中国象棋、套圈、飞镖四个项目的比赛;筛选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002002年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0010金、3银、2铜,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自治区1金、2银、3铜的好成绩;2004年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46名残疾人的88件精选作品,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绣、编制、剪纸和书法等;组织2名残疾人参加00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声乐、器乐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5月,我县还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卡拉OK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根据区州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提出总体要求。制定任务目标为每年完成3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5年完成100—150户危房改造;改造标准为每户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国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2005年我县安排了10个乡镇的28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州财政、残联投资14.5万元,县财政、残联出资10万元,平均每户补助8000元。工程5月8日动工,目前已有17户竣工,11户正在修建中,预计9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积极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县于今年5月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88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实施办法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及权利义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医疗卫生服务及费用补偿等,自治区、00、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20元,农牧民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被纳入试点范围,并规定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个人交纳部分由民政部门、残联负责协调解决。目前试点时间待自治区批准,工作尚在准备之中。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教育环境。一是县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顾,同步实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0%以上,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二是大力实施“春雨行动”扶残助学和“彩票公益金助学”工程,有32名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300元的救助,给予8名大中专及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共1万元资助,帮助指导15名残疾考生填报中、高考志愿,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改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

(七)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乡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成立了88县法律援助中心,已为3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费用2.8万元,帮助残疾人追回案款4万元,并与司法部门联合组织3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知识问答,同时组队参加了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全县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825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婚姻、生活等方面问题45件,办理残疾人证731本。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困难多,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我县财政困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难度。

(二)我县重度残疾人口多,群体大,生活极度贫困,只靠零星救济、帮助已无法维持生活。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每年提供1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单一,数额很小。建议重新制定符合现状统一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扶助。

篇5

在上门服务和执法检查方面,上门服务办理年审440户,执法检查171户,其中与市劳监支队联合执法41户;共向357个用人单位发出缴款决定书,涉及残保金400多万元,绝大多数单位收到决定书后自觉履行了缴款义务。全年仅发生1件行政复议并驳回和维持原决定;全年向法院申请非诉执行74个单位,执结残保金、滞纳金120多万元。

一、何谓残保金非诉执行

残保金的非诉执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强制执行申请,是指残联对未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依法发出《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决定书》,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决定书的,残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残联的具体行政决定得以实现的行为。

二、非诉执行的法定期限及管辖

1.行政复议:用人单位自收到《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可向管辖残联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2.行政诉讼:用人单位自收到《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

金决定书》之日起90日内,可向残联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非诉执行申请:自《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80日内,用人单位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由残联向残联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三、 非诉执行的执法主体、执法行为及依据

根据广州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办公室审核、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而刊印的《广州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梳理行政执法主体行为依据材料汇编(第五册)》,明确了广州市残联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行政执法主体。具体执法行为:1.行政强制(①收取残保金及滞纳金,②对拒缴残保金的用人单位,责令限期交纳和申请强制执行残保金);2.行政裁决(残保金的减缓免批复)。

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是政府规章委托的具体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执法检查的主体。具体执法范围:1.行政征收(残保金征缴);2.行政检查(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执法检查)。

四、 非诉执行的流程

首先,申请立案。

1.申请执行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申请执行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地址及电话;被执行人的名称、地址及电话;申请执行的根据和理由;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

2.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有广东省的《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广州市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保障金决定书》以及送达回证或EMS《同城回执》。

3.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表》;《收费基金缴款通知书》;被申请执行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号码;被申请执行人的单位职工人数证明。

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和授权委托书。

非诉执行费用。案件受理费50元/件,由残联申请立案时向法院预交,法院在执行时一并向被执行人收取;执行申请费由法院在执行时向被执行人收取。

然后,法院受理,书面审查。

1.审查的内容为:执法主体适格与否;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执法程序是否正确。

2.审查的期限:从立案受理至做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裁定的期限为30日。

3.审查的方式:法院一般采用“书面”的方式对残联申请执行的卷宗材料进行审查,即不开庭审理。

4.审查结论。人民法院应就是否准予执行做出裁定,并发出行政裁决书、执行通知书。该裁定不能提起上诉,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最后,是强制执行。

被申请执行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裁决书、执行通知书的,由法院强制执行,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查询、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五、执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就业条例》、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法规,在实体内容方面,确立了残联执法主体地位,规定了安排残疾人达不到比例的须缴纳残保金;确定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行年度审查制度。应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自收到残联发出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缴纳,逾期则残联做出责令限期缴纳的决定。拒不履行缴纳决定的,由残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以上法规对用人单位拒不参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度审查,拒不报送或提交上年度在职员工总数、残疾员工花名册等有关报表的,没有规定如何通过核定用人单位职工人数、残疾职工而计征保障金的执法程序。程序合法是执法行为合法的必要条件,执法部门的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无法离开程序而独立存在。各级残联贯彻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固然需要专门的实体法对其执法行为加以规范,以保证其合法性。但如果缺乏应有的执法程序,实体法的内容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可能形同虚设。

笔者认为,对拒不执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执法程序缺失,正是导致按比例就业工作难以依法全面开展的根本原因。不完善相关的执法程序,即使是委托地税代征,也同样会遇到用人单位拒不参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拒缴残保金的情况。

六、应对问题之建议

建议尽快出台《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细则,及时修订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并建议明确以下内容。

(一)明确执法主体。由法规授权县级以上残联按比例就业执法主体地位,并委托其属下的就业服务机构具体承担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具体工作和检查落实。

(二)明晰执法检查权限。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依法进行按比例就业执法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支持、协助,提供其在职职工和残疾职工的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可以询问有关人员,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有关资料。

(三)明晰执法核定程序。对拒不在4~7月法定年审期内参加年审,或在执法检查中拒不提供在职员工和残疾职工等报表的用人单位,按无安排残疾人就业处理,由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按照劳动保障、地税等职能部门提供的该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数据,或根据执法检查核查确定的人数,直接核定该单位应缴纳的残保金。用人单位如有异议,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并按规定补办有关手续,逾期视为认可。

(四)明晰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执收办法。对拒不缴纳残保金的单位,由残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委托地税部门代征,建议如下:

由地方税务机关根据残联核定用人单位应缴的残保金数额,责令用人单位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分局、检查分局、稽查局)局长批准,地方税务机关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核用人单位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并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残保金和滞纳金。

(五)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劳动保障门应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纳入劳动行政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范围,并于每年第一季度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上年度情况知会经管残联;税务部门在税务登记证年审和征收税费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营业执照年度检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时,发现未参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的单位,应当督促其依法参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并及时将有关单位的名册知会经管残联。

篇6

一、“民生工程”涉残项目扎实推进,残疾人优惠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深入基层,掌握残疾人的需求,与相关单位密切协作,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目前,全年项目基本落实完成:为729名精神病患者办理了免费服药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区残联专职委员计算机培训班”,培训专职委员43名;各村(社区)根据各自的特点,残疾类别和程度等情况,进一步细化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康复档案1500份;安排公益性岗位已落实;开展了一期农村残疾人技能培训班,邀请了农业局的专家现场指导、教学,培训残疾人50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50名残疾人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了二期免费岗前培训,即将上岗就业。

二、整合政策性资源。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

大力整合政策性资产,努力争取优惠政策,包装一批社区服务项目,实现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落户我区,我们依托社区资源、民办公助,9月份托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有22名重度残疾人入住。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省里争取学前教育项目,力争落户我区。

三、多项并举为残疾人谋取实惠

一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在我们的大力争取下又在我区实施。我们要求各乡镇残联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各乡镇残联干部深入村委会,入户了解核实贫困残疾人的居住状况。现已顺利完成了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困房需求的调查摸底工作,项目实施将有2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受惠。

二是争取到“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家庭托养服务项目45户指标,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资助资金共22500元。

四、深入调查残疾人就业状况

篇7

【关键词】德国;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启示

一、江苏省残疾人概况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残疾人由于社会以及自身的一些局限,就业逐渐被边缘化,该群体也成为主要的社会弱势群体,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截止到2006年4月1日零时,江苏省各类残疾人总数为479.3万人。其中男性残疾人为232.2万人,女性残疾人为247.1万人。从就业方面看,江苏省18岁至55岁残疾人就业率为52.8%,其中男性残疾人就业率为57.7%,女性残疾人就业率为47.2%。2011年,全省城镇新安排1.7万残疾人就业。全省城镇实际在业人数28.19万人;73.83万农村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56.81万人。作为个人生存的首要保障,就业便成为处于竞争劣势的残疾人的重要生命线。因此,从保护残疾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加强和重视残疾人就业研究、构建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苏省残疾人的就业困境

(一)前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残疾人除了在劳动市场受到歧视外,前劳动市场歧视,即教育歧视,也会造成残疾人就业困难。在江苏省16岁以上残疾人群中,文盲率达到5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大专学历占1%,本科学历占0.5%,而研究生仅占0.03%。教育歧视造成残疾人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最终造成残疾人文化程度偏低,劳动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这也是雇主不愿雇佣残疾人的一个客观原因。教育歧视和就业歧视相互作用,结果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是结合在一起的,就业歧视,特别是针对高学历残疾人的歧视,会降低残疾人人力资源投资的激励水平,这种较低的激励水平加上教育歧视的作用会造成残疾人就业能力不足,最终不利于残疾人就业。

(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首先是劳动报酬保障权得不到维护。由于残疾人在就业保障体制中的弱势,使得他们的劳动报酬权屡屡受损,主要表现在:一是低薪。残疾人与廉价劳动力画等号,工资水平很低,根据2008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中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8.7%。二是同工不同酬。由于劳动力市场上歧视现象的存在,即使残疾人从事与普通雇员相同的工作,报酬也远远低于普通雇员。其次是就业保障的缺失。残疾人就业稳定性比一般人要差,对失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现行失业保险的对象一般不包括非集体企业的职工,形成残疾人的需要与现行制度的矛盾。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生理有缺陷的残疾职工在优化组合中首当其冲,或下岗回家,或在工厂内“隐性”失业。最后是残疾妇女缺乏劳动保护。残疾妇女在残疾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下,就业率低下,承担着更大的就业风险。比如,南京市建邺区的一对聋哑夫妇,女方意外怀孕后,因流产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但其所在单位以此为由扣发奖金和工资,这对残疾人夫妇觉得不合情理,但与单位再三交涉也未果。

(三)残疾人就业能力严重不足

首先是残疾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残疾人职业技术素质不高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大因素。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6亿多残疾人中80%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教育学校相当有限,残疾儿童入学率低,没有机会接受或只接受了低层次的文化教育,加之许多残疾人依靠社会救济和家庭供养,即使就业或从业的残疾人,大多数生活水平也都很低。其次是残疾人身体素质的限制。在就业问题上,残疾人需要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职业岗位。各类残疾人适合的工种不同,即某些工作没有办法完成。最后残疾人心理素质不稳定。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不能正常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渴望身体残损得到补偿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强烈的孤独感及抑郁症状,这导致残疾人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残疾人保障措施滞后

首先是职业资格培训层次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拥有技术等级资格对能否就业至关重要,因此,残疾人中级、高级职业培训成为残疾人稳定就业的根本出路。其次是残疾人“寻职模式和就业领域的内卷化”,目前江苏省虽然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创业个体劳动、个体经营道路,但是在残疾人就业中,政府仍是主导作用,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占了绝大多数。另外就业领域非常局限。江苏省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的人员占42.88%;从事商贸服务业的人员占14.44%;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的占32.52%;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0.16%;残疾人仍然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第一产业。最后,残保金管理不容乐观,目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要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扶贫及奖励按比例就业先进单位等,其比例政府部门无明确的强制性规定,中国残联有过口头规定:机构经费、奖励经费、扶持经费、培训经费依次按10%,20%,20%,50%掌握。但是,实际上直接用于残疾人身上的资金还偏低。

三、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的措施与建议

构建一个残疾人就业的生态化支持系统,即作为共时态的国家和政府、社区、家庭这三个基本要素,构建关于残疾人就业的动态化的立体支持网络系统。

(一)强化政府职责,使政府成为残疾人就业支持的主导

首先是政策层面,国家应当制定并实施积极、特惠、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政策。其次是环境层面,倡导人道主义,创造助残扶弱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再次是机制层面: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创新、促进和保护残疾人就业体系。最后是行动层面,政府机关应当起到表率作用,残联组织应提高代表服务能力。

(二)完善社区体系,使社区成为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基础

社区的支持是残疾人就业支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综合运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残疾人劳动、生活的重要一环。首先是进行社区康复,补偿残疾人缺陷,通过维护残疾人的社区身心健康,为其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奠定重要基础。其次是开展社会教育,配合普通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参与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实践与实习工作。最后是是建立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系统,加强和完善残联系统网络建设与服务,构建覆盖各地区残联系统的电脑政务网络平台。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应加强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的出行提供方便。

(三)重视家庭作用,使家庭成为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基地

家庭对儿童的生理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完善起着全面的促进或阻碍作用。首先,家庭应该参与就业决策、决定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制定就业政策,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争取平等的就业权,推动残疾人就业。其次,家庭成员应为残疾人提供轻松自在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帮助残疾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身心基础。最后应适当放手,培养残疾人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为其自立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就业提供必要的行为支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江苏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朱婵玲编.江苏省残疾人状况分析和事业发展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3]崔清新,杨.我国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60% [N/OL].新华网.[2009-03-26].http:///20090326/n263032210.shtml.

[4]白友涛,等.南京市残疾人社区工作及其发展研究[J].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5]乔庆梅.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经验与启示[J].人文杂志,2008(6):165-169.

[6]吴胜利.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中国家责任的体现[J].法制与社会,2007(8):479.

作者简介:

篇8

一、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残疾人2.8万名,占全县总人口的6.36%,涉及全县五分之一的家庭。近年来,我县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格局。主要表现在:

(一)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我县残联成立于1991年,现已建有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县康复服务指导站和用品用具供应站3个下属单位。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全县24个乡镇、6个社区以及残疾人较多的村都配备和选聘了专兼职残联干部,较好构建了县级残联“四位一体”、乡镇残联“三位一体”的组织框架,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二)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进步。近年来,我县残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事业,先后开展了“助听工程”、“盲人复明工程”等各项活动,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为632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为32名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为260名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30名聋人免费安装助听器,为264名下肢残疾人捐赠轮椅,为251名盲人捐赠盲杖,为27名低视力者配上助视器;为4649名残疾人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付保险费53316元。同时,还成立了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县慈爱医院),残疾人康复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残疾人教育工作效果明显。“十五”期间,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从70%提升到97%。开办各类残疾人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残疾人598名,使部分残疾人掌握了种植、养殖、修理、电脑、缝纫及盲人保健按摩等技术,为残疾人拓展就业门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xx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办法》等文件,使我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得到较好落实。近五年来,全县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近1000万元。同时,落实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96名,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369名,异地安置残疾人就业86名,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44名。

(五)残疾人扶贫工作措施有力。近年来,县政府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县扶贫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对残疾人采取特别的扶助,先后开展残疾人“脱贫工程”、“小康(致富)工程”和“万户安居工程”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96名残疾人得到小额贷款,6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得到700万元康复扶贫贷款,81户贫困残疾人得到修建住房补贴,32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县社会各界共与1085名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

(六)残疾人维权工作扎实有效。XX年5月,在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县残联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创办了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站以来,共为残疾人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45件,为残疾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来说,残疾人经济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上的脆弱性,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一)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一是广大农村残疾人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缺乏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机会少,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二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困难大。据了解,全县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仅369人,远远达不到规定的1.5%比例。三是企业改组、改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中残疾人首当其冲,下岗残疾人越来越多,残疾人再就业压力增大。四是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不能满足为残疾人开展就业服务的实际需要。

(二)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救助范围不够宽。目前,我县对残疾人的救助和保障主要以低保划线(农村家庭月人均收入150元以下,城镇家庭月人均收入248元以下)。这种以低保划线的做法,使得一些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二是救助金额偏低。现行的低保救助标准,农村低保对象每月不得低于50元,城镇低保对象每月不得低于90元,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但对于残疾人来说,与健全人相比,除了日常基本开支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支,如康复医疗等。三是救助机构承担的职能不够完善。目前,突出的是乡镇残联机构配置与日益增多的残联工作业务不相适应。

(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目前我县许多建筑物以及公共场所没有设计、安装、建设无障碍设施,如一些重要的建筑物根本没坡道,电梯上没有残疾人专用按钮;还有不少公厕没有设置残疾人专用位置等。二是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没有得到很好地管理,如有的盲道成为停车和存放自行车场地,甚至被破坏;有的坡道变成了自行车或摩托车道;有的无障碍设施被摊位侵占;有的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另作它用等,导致这些无障碍设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三是在一些重要新闻节目,如《xx新闻》没有开通“双语节目”,从而使部分残疾人即使想了解xx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只能是“充耳不闻”。

三、加强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协调力度,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要根据残疾人的特定情况,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在劳动部门指导下,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针,开展残疾人培训、能力评估、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系列化服务工作。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保障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要进一步落实好《xx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等政策,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监察,及时纠正用人单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违法行为。

篇9

一、城中区残疾人保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残联的残疾人事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进步。强化部门联动。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27个部门组成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完成区、镇(街道)两级残联组织换届任务,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部门配合到位,残联与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部门共同确定各类别残疾儿童救助项目诊断、评估、康复服务定点机构;财政投入到位,每年投入残助资金100万元以上,用于残疾人康复、保障、解困、培训、就业等,使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集康复服务、就业指导、权益维护、文体

娱乐、日间照料服务等5大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10家;完善残疾人康复体系,根据《西宁市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要求,积极协调各康复机构做好儿童康复工作。促进精准帮扶。既重“输血”,又重“造血”,努力构建贫困残疾人帮扶长效机制。制度帮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救助范围;就业帮扶,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援助月、主动与企业联系等方式,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切实提高残疾人自食其力的能力;教育帮扶,印发《西宁市城中区残疾人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资助管理办法》,保障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受教育水平。

二、城中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和救助扶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以落实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保、纳入农村“五保”和实行社会救济为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扶持层面。有些康复历程长甚至终身,但医保报销范围内没有康复所需费用的报销项目,很多残疾人无法真正意义上得到康复方面的训练、治疗等。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较为滞后

全区4000余名残疾人中,就业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0%,就业率低。群众关心残疾人的意识普遍缺失,歧视残疾人的观念和行为还普遍存在,部分个人、企业、单位有帮助残疾人的主观愿望却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此外,通过就业市场安置残疾人就业也是微乎其乎,加之残疾人自身条件和岗位适应能力差,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严峻。

(三)残疾人专干工资待遇低

残联专干在做好残联业务的同时,还要承担部分民政、计生、扶贫等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工作量与在编人员相当,但待遇只有在编人员三分之一。目前扣除缴纳养老、失业保障等费用后,残联专干实际到手的月薪最少仅为1600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残联专干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残疾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帮扶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文明和进步。为此,针对目前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把好残疾人生活的保障关

稳定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政府及残联要落实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完善帮扶救助措施上,要放宽残疾人进保条件,适当提高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在提升残疾人自身素养上,要全面实施残疾人义务教育,普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本满足视力、听力、智力残疾青年高中段教育需求,尽量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需求。在扩大社保覆盖面上,加大参加社会保险的优惠,为残疾人养老、就医构筑稳定可靠的“安全网”。

(二)拓宽就业渠道,把好残疾人的就业关

大力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创业就业。政府要在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改变培训的方式方法,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各种技能培训。要鼓励企业,招用有一定劳动能力、适合一定岗位的残疾人就业,切实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

(三)部门联动提福利,把好残疾专干的待遇关

多年来,残联专干工资待遇低,成为制约队伍稳定,提升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区残联应与民政等相关部门横向协调,通过提高残联专干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确保残联专干安心本职、有条件干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踏踏实实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用真心搭起政府和残疾人之间的桥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及时送到残疾人身边,为进一步发展残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清查核发残疾证,把好证件管控的监督关

区残联及其相关部门要自查自纠,加强对残疾证核发的管控力度,完善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措施,坚决杜绝“人情证”、“金钱证”、“假证”在社会流转的现象,真正做到清得出、理得实,切实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利,进一步构建科学规范的残疾证管理长效机制。

篇10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有各类残疾人1.3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8%,其中城镇残疾人1124人,农村残疾人12376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158人,占残疾人总数67.8%;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950人,占7%,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养育,或通过社会救济。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11475人,占85%。从家庭情况看,全县有5800多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43%。尚有部分劳动能力、可扶持的3962人。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680元左右,农村在570元左右。全县特困残疾人中有824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从总体上看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较困难的。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县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返贫,全县贫困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安排。为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立足县情,相继出台《*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10年)》和《*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际也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措施和办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努力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稳定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5300多人次,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4074名残疾人脱贫;每年平均走访慰问残疾人420余户,送去慰问金达8万余元;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824人,临时救助736人;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785对。残疾人工作已融入“四在农家”活动,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深入挂帮村和社区为残疾人办实事,对残疾人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四在农家”活动及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各部门平均每年投入到挂帮村的助残扶贫资金达50余万元,向农村残疾人发放实用技术书籍达3000余册,帮助14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

全县有3982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和治疗,通过开展“健康快车”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531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90%以上,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7人,集中就业172人,个体开业254人,扶持897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2610人次;20*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5万余元,资助78名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全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8%。

全县助残环境明显改善,公德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助残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我县自20*年已连续5年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赠活动,累计募集助残资金28万余元,帮助残疾人康复、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实施危房改造,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三、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在农村,分布在边远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白泥镇梓桐社区李克刚一家三口人,全部是残疾人,他本人双腿截肢,下肢重度残疾,父亲耳聋背驼,母亲又有间歇性精神病,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调查显示,我县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12%,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的问题,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另外,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四、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纳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和个体经营、直接扶持残疾人脱贫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农村新型残疾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再适当提高。

四是建立救助制度。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中、小学或特教学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申请到特困救济补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继续开展“四在农家”帮扶和“五个一”康复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在“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活动中,对贫困残疾人的扶助要优先考虑,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等爱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