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3-05-31 15:2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

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口剧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人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财富的同时,也为自身营造了苦难和噩梦,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和自然的重要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开始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全面总结自己发展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发展的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他把人们的环境观拉向更高更远。“我们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着它”,不但我们这一代要生存发展,也要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有余地,留有美好的环境。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建国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三分之二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过去不可持续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政策,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环境严重恶化。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召开的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对煤炭工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确立了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人口和发展的需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环境压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冲破关税壁垒之后,技术壁垒包括绿色壁垒将成为制约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我国煤炭工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环保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开采,洁净利用,才能经受入世后的各种挑战,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我国拥有比较丰富多样的能源资源,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人均资源少,分布不平衡,能源利用率低的不足。

一、我国资源的主要特征

1、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预测资源总量为5.57万亿t,截止1999年底探明储量1万亿t。其中,已利用储量中尚余可采储量887亿t,尚未利用精查储量约为840亿t,可供建井的选择余地较大,是我国最可靠最有保障的能源,但开发条件较差,经济可采量少,适合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只占总储量的7%。

2、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石油总资源量为940亿t,但截止1998年剩余可采储量只有约24亿t,居世界第12位,若没有新的增量,如按1.6亿t/a计算,只可开采十余年。由于石油需求增长远高于原油生产增长,预计2005年和2015年石油供应缺口量将分别超过5000万――6000万和10000万――12000万,并且资源远离消费中心,地面条件差,地质情况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3、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m3,截止1998年剩余可采储量约9400亿m3,总量居世界第24位,人均资源量排在46位,若年产量按500亿m3计,也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储量。

4、我国水电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率只有13.8%,1999年,我国水电发电量仅占到总发电量的17.27%。未来水电开发建设将加快,特别是“西电东输”规划的实施,将大大促进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的开发,预计到2005年水电发电量能达到2752亿kWh,比1999年增加783亿kWh,年均增长速度5.7%。

勿庸置疑,未来能源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诸如生物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而中国核电站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尚需长期努力。在通往未来能源的过渡期内,煤炭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煤炭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近一个时期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国能源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煤炭产量严重过剩,煤炭企业生产难以维系,全行业出现整体亏损。而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由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它已成为各类工业的重要燃料、化工原料,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资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

1、煤炭是工业化的燃料动力基础。1998,第二产业用煤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6%,其中:发电和供热能耗中,煤炭已占81%以上。

2、煤炭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1998年,我国化工行业用煤量达78Mt,占化工能源消费的77.0%,氮肥原料65%来自煤和焦炭。

3、煤炭是主要的民用燃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镇和民用煤约为0.3Gt,占煤炭消费量的24%,而美国仅占1.0%左右。

4、煤炭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增加,1998年为32.30Mt,1999年39.26Mt,2000年58.84Mt,出口煤量从世界的第6位跃居第3位。

21世纪将是能源多元化的时代,天然气、石油、水电、核能以及其它能源都将有长足增长。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其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预计2005年、2010年及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分别为65%、62%和60%左右,2050年也不会低于50%。如果能源政策有利,煤炭的转化有所突破,煤炭消费还会有较大提高,其比例也将会出现回弹。

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煤炭后备资源不足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我国煤炭资源压力增大,大批进入晚期的大中型矿井产量锐减,地质难度增加,探明储量增幅减缓,可利用的储量明显不足。在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的剩余储量中,扣除永久性压煤,即将报废矿井储量等实际可供开采储量只有41Gt,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可采年限只有二十几年。因此,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局面。

2、煤炭资源管理失控,浪费严重

过去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脱困,国家采取了大、中、小型煤矿一起上的粗放开发。由于中、小煤矿规模小,效益差;加之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落后,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方式,即使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也比世界主要采煤国低20%,煤矿整体素质、市场竞争力差,不能发挥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是过去资源不被当作资产,资源无价,资源性产品低价,造成了资源掠夺性开采,致使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我国国有煤矿、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原煤回收率分别只有50%、30%、和10%。另外,因乡镇煤矿的乱采滥挖,每年破坏可采储量约3Gt,又由于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重生产轻加工,煤炭生产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国有大中型煤矿历史包袱较重,举步维艰。

3、产品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效益差

煤炭工业多种经营是随着国家不同时期政策的调整、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煤炭多种经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多数企业技术装备差,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煤炭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行,煤炭企业也必将要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竞争,煤炭工业必须要以煤为前提发展多种经营。

4、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煤炭高强度的开采,破坏了地形地貌,形成大量的矿渣,坑口和断面,诱发滑坡,泥石流,引起地表下沉,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同时造成矿区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而且燃煤形成的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

(1)我国煤矿每采万吨煤,地表下降平均为0.2hm2;不仅使矿区内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

(2)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露天存放压占大量耕地,据统计,全国国有煤矿现有煤矸石1500余座,堆积量约为3Gt,占地300――400hm2。而且每年还要新生1.2亿多吨矸石;煤矸石长期堆放而自燃又会污染环境;此外,矸石淋溶水将污染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体。

(3)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2400m3,仅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平衡。就煤炭行业而言,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的75%,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只占全国总水量的19%,形成了富煤地区缺水的格局。随着开采延伸,地下水位下降,缺水更严重。统计资料表明,全国煤矿每年外排矿井水2.2Gt,这些矿井水净化利用的不足20%,这些未经处理的矿井水直接外排,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对矿区周围环境也产生污染。

(4)粉尘废气污染主要来自矿井排风,瓦斯排放,工业及民用燃烧,运输及储运损失等,燃煤形成的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全国消耗的煤炭总量中,直接用于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民用灶具等燃烧煤炭近85%,因而煤炭总体利用率低,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50%,由此造成的粉尘、SO2、酸雨污染严重。

据预测,在未来30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为满足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我国能源工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因此,为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灾害这些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难题,必须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既同我国经济结构、管理体制、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等因素有关,又与煤矿自身的发展路子、资金投入、开采方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法制观念有关。煤炭工业要立足本行业,通过强化管理和决策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发展现代科技,增加煤炭可采储量储备,节约能源,合理消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威胁;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增强煤炭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增加煤炭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资金投入,依靠技术革新,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

一、科技进步与煤炭资源的持续利用

煤炭资源是非再生性资源,其储量相对于人类社会的需求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开采活动的进行,资源存量越来越少,直至枯竭,具有有限性的特点。而资源的品质既决定于天然禀赋,又决定于技术经济水平。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利用科技进步,我们可以扩大资源存量,并使资源开发进一步合理化,从而尽量延长资源的消耗时间,直至替代资源的出现,实现资源的平稳渡。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可使原本认为无法开采或无开采价值的资源得到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可有效处理低品位煤,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必须节约能源,制止不合理消费。总书记在1999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才能带来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资源利用结构的完善和资源利用前景的扩展。

二、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多手段科学管理

为了改变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必须首先明确资源的价值属性,只有树立资源价值观,才能合理进行资源的价值核算;建立起科学的资源租税费体系;依法有序地实现资源的各种权益;科学地确定资源性资产的运营监管体制;切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标。

“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

实行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国家将煤炭资源的勘察权和采矿权有偿转让给勘探人和采矿人,实现煤炭资源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制止争抢;并有助于缓解因资源差异引起的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

三、依靠现代科技,提高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世纪将是科学和知识全面创新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特征。合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在化石能源间的竞争能力,在获取最大使用价值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1、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煤炭是一种低品位的化石能源,中国煤炭灰分、硫分含量高。大部分煤炭灰分在25%――28%左右;硫分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从0.1%――10%不等。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为了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开展,开发洁净煤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改造和建设选煤厂。煤炭洗选是改善煤炭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效益的最简单、经济的方法之一,也是煤炭深加工的基础。采用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和设备建设和改造选煤厂,充分发挥选煤厂效力,增加煤炭产品品种和规格,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实现企业效益。

(2)完善煤代油技术。我国是一个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石油需求的急骤增长,不顾中国国情,大量进口石油的作法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三次世界石油危机使有识之士清楚的意识到,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能源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增加煤炭比重,以煤炭代替石油。新一代“煤代油”技术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国家经贸委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如何开展节约和替代石油工作,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初步计划在“十五”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减少燃料油消耗1450万t。煤炭是最理想的代油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煤代油”的路子会越走越宽;现在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水煤浆技术;正在搞工业性示范和产业化的有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技术;煤基燃料甲醇技术的推广前景看好。“立足国内,以煤为主,煤炭代油,确保能源安全”的能源新思路就是以煤炭优质化、洁净化为前提,使煤炭液化、气化或制成浆体,替代石油燃烧。这是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是煤炭由初级产品到优质能源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使煤炭成为洁净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3)开发、完善煤炭洁净燃烧技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烟气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开发、推广的先进洁净煤技术,它可以燃用劣质燃料和高硫煤,同时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可靠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中小型粉煤燃烧技术,成功实现了中小型燃油锅炉的改造,通过特制的燃烧器和合理配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4)发展动力配煤。动力配煤是工业锅炉利用煤炭技术上的一项进步。据工业锅炉的要求,将几种不同性质的煤,按一定比例配合得到对锅炉燃烧最有利的燃料煤,解决锅炉结构与煤炭质量想适应的问题,不仅保证了煤炭质量,减少了污染,还可合理利用煤炭,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2、煤炭资源集约综合开发

从战略高度出发,煤炭工业必须发挥综合开发的优势,构建煤基多联产业链,走优质、高效、洁净的道路,变单一的初级产品为多品种的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煤炭综合开发就是要以洁净煤技术为前导,使煤炭转化成为新型洁净能源,减少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热效率,促进矿区资源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保持矿区生态环境。

煤炭综合开发就是以煤炭作为主导产品,包括其下游产业,如煤炭深加工的洗煤、型煤、水煤浆和焦炭以及煤炭的液化、气化和燃烧等产业所组成的关联多元化,同时还包括横向与煤炭产品有着密切联系的产业部门和产品,这些产业部门和产品同样与煤炭形成依存关系,如伴生资源、煤层气、瓦斯、地下水、高岭土等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矿山建设、煤炭运输、煤机制造等相关联产业。煤炭综合开发的初级阶段是煤基多元化,其高级阶段是煤基多联产。煤炭综合开发就是产业的升级换代,要靠技术创新,彻底改变煤炭企业的落后面貌,走出单纯靠煤炭产量定兴衰的局面。要本着加工―升值―再加工―再升值的思路,扩大煤炭使用范围,提高煤炭本身价值,形成新的产业,实现煤炭工业的综合发展,集约利用。

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奖励机制,落实于生产、管理、销售、服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科技领域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采煤国家与我们相比,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伤亡小,其主要原因就是具有先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了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积极的措施,否则,将难以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专家少,专业知识结构和队伍分布结构不合理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国家应保持和加大对艰苦行业和基础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坚持抓骨干、带整体的工作方针,下大力气抓好三级人才库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结语

资源和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的煤炭工业必须依赖现代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开发、利用路线。只有发展现代科技才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建立稳固的能源基础,增强国际竞争力,既发展当代经济又为后代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濮洪九:煤炭工业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中国煤炭,2001,11

2 煤炭工业十五规划,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6

篇2

关键词:钨制品 机械加工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244-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发展迅猛,钨制品机械加工业总体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生产经营呈稳步发展态势。虽然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度开采、资源浪费、技术落后、缺乏环保概念等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实现资源、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 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钨机械加工制品主要包括发热体、隔热屏、坩埚、钨舟、蒸发皿等几种类型。其中发热体、隔热屏是真空烧结炉、真空熔炼炉、真空退热炉、氢气烧结炉、氢气退火炉、氢气连熔炉等的核心部件,而发热体和隔热屏却是由钨材料制作而成,且造价占据了整套设备的1/3之多。但是我国对于这些真空加入设备却多从国外进口,每年花费大量外汇到国外进行购买,可见品质优良的钨发热体、隔热屏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钨坩埚是冶炼稀土的重要部件,它与其他种类坩埚相比,具有污染小、寿命长的优点。钨舟具有使用温度高、材料污染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多于用高温加热、真空镀膜、高温烧结等领域。

2 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钨制品加工企业多,规模小,产能过剩

钨机械加工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企业多,规模小,且分散,盲目生产,使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很难形成集中产业,且因为经验管理不当造成库存过剩,各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之间也因利益关系存在恶性竞争,这使得我国整体钨机械加工制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降低。虽然全国钨机械制品的产量很大,但实际销售额却很低。可见,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且生产产能过于盲目,缺乏目的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尤其对面临资源耗尽危机的钨资源,更是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2 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落后

近年来,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对于钨机械加工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仍然存在技术落后、机械设备陈旧的问题。如对于钨棒和丝坯的制作我国仍采用传统的旋段的方法,这种加工方法的加工工序有18道之多,速度才0.03 m/s,而且在加工工艺质量上也存在表面与内部缺陷,成品率较低。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理念。

2.3 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生态环境遭破坏

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的盲目扩张,造成我国钨矿资源浪费严重,钨资源形势紧张,破坏了生态平衡。很多中小型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多没有环保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废弃处理设备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石、废水、尾砂随意排放,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可挽救的破坏,国家需要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生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国家倡导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 解决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问题的对策

3.1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工业园

从国外钨制品机械加工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走高度集中式产业化道路是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钨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生态工业园,从横向到纵向各钨资源企业形成生态链关系,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赢利。无论是钨矿企业,还是钨原材料加工企业,还是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还是钨制品销售企业,等等,彼此之间实现上、中、下游的钨制品产业链,达到钨产业的高度集中化,增强我国钨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且,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各企业可以共同制定相关生态协定,共同出资一起利用一套或多套环保设备,既互相节约成本,又互相监督,各企业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的增产不增污,确保生产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3.2 改进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

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落后,除了几个大型企业外,多使用一些十年以前的加工技术,改进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成为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还是以钨棒与丝坯为例,前面已经说过,国内传统旋段的方法,具有工序多、速度慢、成品率地等缺点,而国外采用的压缩轧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缺点,加热及压力加工工序减少了近10道之多,速度提高了0.8 m/s,成品率也提高了约15%。由此可见,引进国外先进的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提高钨制品生产效率,降低劳动量,减少金属损失,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改进钨制品机械加工技术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应该开发自己的加工技术,不断地使我国钨制品加工技术进步,增强早日达到国际水平,提高我国钨机械加工制品国际霸主地位的可持续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钨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为我国连续不断的开采,钨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机。国家应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指导原则,落实钨资源开采限量政策。对于一些小型的或违规的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实行关闭或整顿,并规定钨制品加工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机械设备,减少钨加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少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钨矿资源),如对废钨零部件、钨机械制品的回收二次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技术,解决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缩短提炼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等,实现对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4 结语

总之,我国钨制品机械加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钨加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钨制品机械加工企业应提高钨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走高度集中化产业化道路,建立钨行业各企业间的生态链体系,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同时也不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非可再生钨资源的开发,提高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到生产与环保的协调的发展,达到钨制品机械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雄标.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7):13-16.

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化工企业 生态足迹 节能减排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行业之一,同时也是高污染型产业之一,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以来,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三十年来,世界消费、人口、贫困日益增加,且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日益锐减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让人类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由经济学家William(加拿大)和其博士生Wackena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更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衡量手段,同时以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提供了高效全新的平台。

基于此,本文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山西省运城地区某一化工厂为例,对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定量评价了该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揭示化工企业生态环境的压力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子,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化学工业行业概况

化学工业也即是以石油、煤炭、天然矿物、天然气等作为基本原料,进而实现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原料、农用化学品以及专用化学品等化学材料生产的重要部门,它也是我国一个多层次、多品种、服务面广、配套性强的基础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柱产业,化工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以迅猛的姿态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建立较为齐全的门类,且同时具备一定规模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化学工业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包括化学品和化学原料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化学工业更是首次突破了5.3万亿元,居于世界第二,除此之外还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化工产业的重要分支。

虽然我国化学工业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居于世界首位,但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给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耗能和环境污染作为化学工业的首要问题,解决化学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化工企业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法也即是通过将资源和能源消耗共同转化为提供这些物质生产所需要的土地面积,该算法提供了比较和测量人类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以及该需求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间差距的物理测量方法,操作性较强,且易于理解。

生态足迹指数计算中,根据生态生产力的不同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划分为以下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可耕地、化石燃料土地、林地、草场、水域及建筑用地。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力不同,计算出的各类土地面积不能进行直接合计,需要在生态足迹计算中选用一个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均衡以上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力。

Wachernagel通过借助世界平均生产力和均衡因子的概念来将上述不同的6类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折算成为“以世界平均生态生产力为前提基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并将其作为生态足迹的基础度量单位,使不同的6类土地面积可实现横向合计。其计算模型可参照公式(1)所示:(式1)

式(1)中,EF为总生态足迹;N是人口数量;ef为人均的生态足迹;i代表投入的类型和消费商品类型;n为消费商品的项目数量;ia 也即是i种交易商品所折算的生态生产面积;而式中i C则代表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iP也即是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在其指标计算当中,将各种能源消费项目和资源折算为上述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将此再分别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便可得到所要计算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这种基于Wackenrnagel 提出的综合法是当前生态足迹中最为成熟的算法之一,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基于此,本文分别构建化工原料、能源、工业用地、水资源、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在对我国化工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时,只需将其6项内容简单相加即可。

2.1 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为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实现能量投入的可持续性,显然通过依靠非再生的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选择。其次应优先选择生物圈中循环的碳,尽量不去开发沉积的碳储备,以防增加大气中的碳含量。由Wackenrnagel & Rees的估算我们可知,每年每公顷生物生产力的土地约能产生80GJ/ hm2的乙醇净生产(能地比)。因此,本文计算采用以乙醇为转换媒介来计算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即:公式(2),同时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总量数据信息资料,根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件《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发改环财)中规定的热力当量值,另外还应结合化石能源地均衡因子,以此来计算出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

EFe=a1×e×v/h (式2)

式(2)中,1a能源地均衡因子,e表示为消耗的吨标准煤,而v则表示1kg标准煤产生的能量,h代表能地比。

篇4

关键词:化工环境;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容

在工业不断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大量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都亟需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是传统的经济模式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忽略了环境问题,尤其是化工企业的废气排放和污水处理问题,与我国国情要求的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有很大冲突。以往总会有新闻资料统计某化工厂的污水处理不合格,造成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健康受损。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化工企业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达到双赢的目的。

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低投入环境资源,高收入经济产品,低排放废气污水,并且二次回收利用旧产品或产生过程中溢出的资源,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对最后无利用价值的废弃资源才可作出最终处理这样就能达到资源与产品之间的循环利用。提倡资源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达到了绿色生态经济的要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人口众多,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因而经过长时间的挥霍,资源越来越贫乏,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渐渐难以维持,所以,开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容刻缓。

2 化工企业如何开展循环经济模式

(一)化工企业生产模式管理

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清洁生产,也就是说对于化工产品生产的每个程序溢出的资源或是废弃物都要进行回收处理,充分利用,以实现资源循环的目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生态工业园,这是发展生态经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原理来设计,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可分为三个步骤,先建立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分析资源,然后结合工程技术系统处理资源,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共同管理,主要就是联系其他企业实现变废为宝,中间产品交换,资源再次利用的过程,把本企业的废弃物能够作为其他企业原材料的资源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换,资源的多级利用能够有效环节自然资源的压力。第三步规划出循环产品链,产品链的规划既要考虑到产品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到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废物变资源,多次利用,榨取废弃物的剩余价值,规划出一条完整的生态生产链。第四步宣传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人类,随着人类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环境资源都承受了很大压力,一旦当这个压力超出范围,对于人类来说会是一个大麻烦。宣传循环经济模式,大范围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模式对我们来说有百益而无一害。

(二)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设计

化工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设计主要是设计物质、技术、能源、水等多个方面。物质集成就是先模拟出生态工业网络,分析出共生网络,对物质流动过程中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的调整设计,尽可能降低物质资源的输出量,加大产品的输出量。再就是技术集成,充分开发出化工厂废弃物资源化的工艺设计,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充分利用资源。还有在产品的质量上加强技术支持,优化传统的生产技术,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能源集成就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多使用环境友好型能源,比如说对于蒸汽发动工艺,可以增加预热、把蒸汽与热水分开利用等过程,同时还可以把多余热能提供给化工厂工作人员作为生活供热。水资源集成就是实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节水设计,把工厂中的废水进行蒸发处理重复利用,降低对自然环境中水的污染程度,加大水的利用率,也节约的化工企业的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用,降低了产品成本。化工厂企业内部的集成设计也不失为循环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其重点还是要优化生产技术,资源利用工艺以及废弃物处理工艺。

3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环保局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企业生态工业园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已经拟定的国家级大型生态工业园也越来越多,把各个企业的产业链进行交叉生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化工企业的生态产业链还是作为生态工业园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设计也是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且国家还推出了化工企业的环境管理法,力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多个企业中都推行了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最大化的保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1营林工程主要任务

1.1营林工程自身的建设

要想成功的完成营林工程任务首先必须从自身出发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对于营林工程的自身建设而言,其涵义主要是指结合林业产业、林业生态系统及林业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必须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进行营林建设,对以往简单的发展方式我们要予以摒弃,依靠全面发展林业产业的方式,竭力满足供需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林业资源的恢复和扩展

虽然我国在目前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林业资源,但是对于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过度开发导致人均占有量较少,林业覆盖率较低的问题依旧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因此,我国林业资源是机会与挑战同在。近年来,政府已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等一些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部分地方的生态得以恢复,但是,由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会严重影响农业发展,所以我们还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对退耕还林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严格按计划的时间、地点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工作。

2森林的作用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对地表和空气中的水分起到很好的保持作用,对空气还有净化的功能,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对有害气体进行化解,还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让空气不那么干燥,使生态得以保持平衡。在健康防护方面,森林具有天然的防疫能力,很多树木能够通过分泌杀菌素来杀死很多细菌和微生物,能够很好的保护人体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氧气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森林就是个天然的制氧厂,它能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同时释放出氧气,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得到提升。在全球范围来说,每年将有数千亿吨的二氧化碳被森林绿地所处理,同时释放出洁净的氧气可以达到60%,并且还能将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吸收,对空气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强作用;另外,森林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近年来,人们受到噪音污染的影响也非常严重,这对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质量都造成了困扰,而且这种污染会使人感到烦闷暴躁,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在大街上种植树木能够削减噪音,对人的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森林还能有效的调节气候,它能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使地面温度降低,在冬季的时候能够削减风力,减少空气流,增加空气湿度。

3森林破坏所产生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气污染的形式也愈加严峻,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像沙尘暴、泥石流等环境恶化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经济,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为应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目的就在于对我国人民生存的环境加以改善,并加快经济的发展。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营林工程。过去我国拥有非常高的森林覆盖率,然而,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太大,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林业。一旦树木不够多,许多问题就会出现,比如环境恶化、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这些都是因为森林被过度砍伐而造成的,另外,由于砍伐森林导致地表,这也使得水土流失,很多地方出现沙漠化、荒漠化等情况。再者说,如果没有了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人们呼吸时就会更多的摄入二氧化碳,影响人们的呼吸质量,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使人们出现呼吸困难,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过度砍伐森林资源还会使全球变暖的进程加剧,所以这些种种都在提醒我们开展营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经济得到发展。

4营林工程的作用及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4.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当前森林覆盖率较低,出现沙尘暴的情况越演越烈,而且近年来我国的沙尘暴非常严重,多数地区人们的生活都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开展营林工程能够显著缓解这一状况,比如我国投资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其具有非常显著的防风固沙作用,因此,营林工程能够对风沙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并且防风固沙效果也非常明显。

4.2开展营林工程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如果没有森林就会导致地表完露,大部分土壤会都会随着雨水流入到河流之中,致使河道被堵塞,河床被抬高,严重时还会冲破堤坝,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因此,营林工程的开展能够有效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4.3森林是绝大部分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开展营林工程不仅能够使森林环境得到改变,还能使森林中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证,因此,营林工程具有保护生态平衡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4.4开展营林工程不仅能让人类所需的原材料得到满足,而且其自身在观赏性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此,营林工程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动力。就其自身而言,它能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小气候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在经济方面,它能够为人民创造经济价值,在生活方面,它又能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因此,必须要将营林工程这条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加大投入,构建并完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保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刘胜军 黄莉 单位:安化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三、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3、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4、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6、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及时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篇7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营林工作

林业是国民经济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应当加强营林工作以及提升营林工作的水平,其中,营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消耗、维持生态的平衡以及促进林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为了提升营林工作水平,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主要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一、营林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森林这一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宝贵之处。因为树木是人类日常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原料,森林的范围一直在缩小。为了保护这种自然资源,人类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保护森林资源,营林工作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这样说,营林工作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如下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营林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性,调节森林资源需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达到生态和谐、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保证了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促使经济长远发展。第二,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吸收CO2,释放O2的生态功能。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今天,广袤的森林可以有效调节这种情况。营林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森林的健康,减少威胁树木生存的虫病威胁,让森林更好地发挥调节生态的功能,净化日常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第三,可以促进林业生产效益。人类多年对于森林的砍伐,再加上因为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空间扩张等多种问题,森林的范围日渐减少。同时,各种树木的致病虫害也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营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维护树木的健康,观测和治疗树木的病虫害问题,维持森林的良性发展。优质的森林资源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提升营林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

光靠有限的营林工作人员进行植树造林工作,能发挥的效用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共同维护森林。要积极向群众进行森林重要性的科普,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与新媒体工具,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小册子,力求宣传工作的全面性。可以在每年的各种节日,特别是植树节、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发动群众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二)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

营林工作对于森林保护工作来说十分的重要,必须严把营林工作的质量关,保障营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这个监督流程中,领导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部署、流程监督、技术指导、工作评价等多重工作。从树木的生长质量入手,保障营林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该区域一定时期内进行营林工作的整体性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三)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关的单位需要为营林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原料和设备,以保障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保障营林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福利,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其中,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他们所欠缺的技术类素质进行必要的培训。高新设备也可以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例如可以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森林保护之中,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数据的联网,一旦发生紧急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有效开展解决机制。

(四)多渠道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单纯进行砍伐是不能最高效运用森林资源的。除了传统的砍伐树木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主业,森林食品加工、园艺产品输出、农家乐旅游区建设为辅助产业,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发展了地方经济。

(五)营林工作的长期化、全面化

营林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森林数量上的增长,也要关注森林的保护治理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的管理,确保各部门都按照规章制度行使职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技术手段的培训。同时,也要保证营林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均衡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营林工作,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挥地区特色,采取不同的营林工作开展办法。必须要认识到,营林工作既是一项关系到地球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的一项公益项目,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有绿色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积极、全面、长期的开展营林工作,同时也为后代树立保护环境的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可以促进林业生产效益。其中,为了促进营林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工作、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营林工作的长期化与全面化。

参考文献

[1]黄玉华,刘艳,杨世刚,刘丹.加强营林造林工作促进生态林业发展——谈如何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3,16:26.

[2]马喜明.浅谈营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273.

篇8

1.1传统工业建筑缺乏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低碳社会和绿色建筑浪潮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已经进入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建筑节能要形成1.16亿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在绿色建筑环节,要形成4500万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这就要求包括工业建筑在内的建筑业必须积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1.2从传统工业建筑到现代工业建筑

在人们的观念里,相对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仅仅是经济实用。一般的工业建筑给人的印象总是“笨重”、“庞大”、“丑陋”、“粗犷”等,这是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基本认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分工有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与数十年前不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式为主,企业的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高精尖工业取代了传统工业。在此背景下,工业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出于对人员的健康保护,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要求更高了,与此同时,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也有了新的需求,工业建筑也需要成为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诉求的新建筑。

2工业建筑的优势和价值

工业建筑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样板作用和独一无二的创新优势。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认为,工业建筑应当是住宅建筑的样板。一直以来,工程师就寻求用最少的劳动力、时间、原材料和资金生产出最简洁产品,工业建筑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工厂像其他产品一样装配和制造,这比建筑行业为住宅建筑采取同样的预制装配措施要早得多。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无疑是具有领先性优势的。对每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有技巧性的、创新性的方案,包括形式、材料、色彩、从内而外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完整、清晰的观念。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追求绿色建筑的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新的材料、形式、构造细节等,都可以在绿色工业建筑中得到尝试创新,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

3.1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聚焦于建筑技术发展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取得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绿色建筑关注的范围,既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既有构造节点的创新研究,也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诸多方面。随后数十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众多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建筑实践。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燎原之势,遍布全球。

3.2绿色工业建筑中离不开设计

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不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个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要求从前期的规划中就考虑建筑的低碳策略,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引入,并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设计伊始就应该有各专业工程师介入,共同制定建筑的绿色计划。例如,如果暖通工程师最初没有介入的话,后期往往是很多补救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难以成为最优化的措施,进而造成浪费。以建筑节能为例,节能设计首先要有节能设计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节能设计的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观点。这个目标,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百分比要求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在指定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合适的节能技术和策略,这一步则是最为关键性的,是决定性的。同时,建筑节能的技术需要合理组织、灵活运用,不能简单堆砌或者顾此失彼。没有合理规划的节能措施往往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反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4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筑

早在2010年6月,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就已经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由住建部批准颁布。在此《导则》基础上,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参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年通过审查,2013年8月,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的概念,抓住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并为各行业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针对工业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和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室内污染和职业健康部分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创新之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4.1绿色工业建筑与节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土地资源消失,建设项目中节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绿色工业建筑节地,首先要充分研究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内部的物流特点,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用地的单体建筑也非常重要。要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充分考虑立体空间的应用,打破以往工业建筑以单层空间为主的思维,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做到疏密得当、简洁高效;第三,要充分利用非耕地类的土地如荒山、荒滩、劣地等,尽量不占越来越宝贵的耕地资源;第四,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处理建筑物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免污染周边耕地,这也是节地的重要体现。

4.2绿色工业建筑与节能

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两个重要方面。因为建筑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40%,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在整个社会的节能中至关重要。工业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参数,这个参数决定着工业建筑设计从最开始选址到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总体规划和选择结构形式中,要明确地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要将气候条件和拟采用的绿色技术相结合;要合理组织流线以减少交通方面能源消耗;要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运行过程中的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为生产服务。总的来说,优秀的绿色工业建筑内部仅仅需要很少的机械或者人工采暖、通风和采光。关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形成以下认识:首先,最便宜的能源其实就是好的节能设计方案,好的节能设计方案是最佳选择;第二,因为要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而且,现代工业建筑往往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等被动节能措施;第三,有条件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相对昂贵且效率不及常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石化矿物能源且环境污染小。就太阳能应用来说,尽管目前应用太阳能比较昂贵,但使用太阳能仍然是值得的。目前,国外很多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中尝试用技术方法将可再生资源转变为电能、热能等建筑消耗的能源,实现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装置和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等,实现建筑自身能源供给平衡,即建筑运行不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甚至建筑自身产能大于消耗,并能将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城市电网。绿色工业建筑节能主要是护结构的节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在这些部位,要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起到节能作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建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减少热量损耗和资源损耗。同时,建材使用量降低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4.3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淡水供应只有2000m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是3000m3)属于缺水国家。同时,我国人均淡水供应正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较为充足而北方严重缺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超过6亿人口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要从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4个方面考虑。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工业建筑一般所占区域大,建筑层数低、屋顶面积大,同时地面铺装面积大,雨水完全靠自然渗透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将屋顶、硬质路面、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节流方面,主要是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浪费;高效利用方面,是指利用技术创新,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材,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管网,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创新利用方面,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可以通过污水、废水净化系统、中水系统等设置达到这一目的。

4.4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材

根据法国《环境建筑报》,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5个类别:材料有利于环境;不含有某种有害成分;可减少建造、维护、拆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助于形成安全而健康的室内环境。绿色建材的宗旨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绿色建材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工农业或者城市废弃物,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出的建材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目前,业内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是一些传统绿色建材,如钢材。这类建材的特点是可回收、可循环利用。虽然材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但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利于节材节能;其次是用工业生产和建筑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造的建筑材料,如利用建筑废弃物现场制造各种砖材。据报道,我国某企业研发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制砖组合生产线,即移动制砖工厂。该生产线将建筑垃圾处理移动破碎站与移动制砖机配套,把“砖厂”移动到拆迁和施工现场,现场制作道牙砖、植草砖、广场砖等十几种市政用砖。这类建筑材料的特点是既获得了新的建筑材料,又消化了大量废弃固体垃圾,一举两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第三类是新研发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这类建材主要特点是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强优势,如保温方面。对于新型建材是否能够推广,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由市场进行判断。对于建筑师来说,一方面在设计中要积累材料信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建材,同时,也要加强甄别能力,防止因为绿色建材鱼龙混杂而失去判断力。

4.5绿色工业建筑与职业健康

传统工业建筑中一般都有大量余热和烟尘散出,大量化工类工业建筑不断排出大量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还有很多工业建筑内部时刻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现代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关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力争创造宜人、舒适、高效的绿色空间。在这里,不仅仅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设计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迪斯•乔比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奈尔曼售后服务部中,企业决策者和建筑师力求给广大员工提供积极的趣味性空间。整个设计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人员规模和比例精心设计建筑结构,同时为员工设计了精彩的生态休息大厅作为交流的场所;再例如德国诺伊格鲍尔与罗斯设计的格特拉克研发中心,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开放性、交流性。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该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清晰可见,视觉上形成沟通。

4.6绿色工业建筑与环境保护

篇9

[关键词] 扒鸡绿色发展

德州扒鸡相传200余年。源于明朝,创于清代,传于民国,盛于当今。康熙大帝御封“神州一奇”,素有“中华第一鸡”之称。德州牌扒鸡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经20道工序精制而成。色、香、味、型均有独到之处,其外型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嫩可口,五香纯正,熟烂透骨之特点。具有健胃、补肾、助消化等功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滋补食品。

一、“德州”牌扒鸡加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德州”牌扒鸡加工产业的兴起

200年前德州就以制作熏鸡著称。20世纪初,多家经营,互相竞争。当时德州“德顺斋”烧鸡铺的名师韩世功等人,根据有300年历史的河南道口烧鸡的制作方法,结合当地口味,精心研究,几经改进,于1911年创制出了“五香脱骨扒鸡”。德州”牌扒鸡是历史名产,现代名牌,历获“部优”、“省优”、“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等60多项荣誉称号。

20世纪70年代末,德州扒鸡传人在继承传统工艺同时,又把现代科学技术融于扒鸡制作,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在原食品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并于1982年夏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德州》牌商标,此后“德州”牌扒鸡步入了快车道,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发生产出真空软包装系列产品,使德州扒鸡插上了翅膀,畅销全国,飞向海外。

2.“德州”牌扒鸡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德州”牌扒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实现产品系列化、包装档次化、口味多样化,形成了扒鸡、板鸡、熏鸡三大系列等30多个品种。1997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2001年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HACCP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取得国家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山东省质量免检产品证书。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总、总经销85家,营销网点8000多个。德州扒鸡集团以“激荡百年自豪,报效现代生活”为主题理念;光大“德州”牌,引领时代潮,塑造新世纪“中国的家乡鸡”,促进企业的壮大发展。

二、“德州”牌扒鸡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德州扒鸡有2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德州扒鸡一直处于小批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而在2004年的5月份曾报道了德州个别厂家违规生产劣质扒鸡。“德州”牌扒鸡的销售受到了严重影响。制约“德州”牌扒鸡生产的主要原因如下:

1.适于制作扒鸡的鸡源缺乏

以往制作扒鸡主要选用本地土种柴鸡或部分改良蛋用鸡的雏公鸡。前者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后者虽然生长快,但由于胴体含水分高、脂肪高、肌纤维粗、汁少,缺乏主体结构的结缔组织,难以制成具有传统风味的五香脱骨扒鸡。

2.生产加工过程中部分厂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设施不健全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部分厂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设施不健全,各种用具消毒不彻底,微生物污染的机会较多。在运输过程中,小型、个体生产的散装或非真空扒鸡多没有专用的运输工具,无法低温运输,扒鸡极容易发生变质。

3.德州个别厂家违规生产劣质扒鸡

德州某些个体作坊生产的扒鸡,为了图谋好的价格,冒充“德州”牌扒鸡销售,影响了“德州”牌扒鸡的声誉。

三、“德州”牌扒鸡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建立鸡源绿色养殖基地

德州扒鸡集团作为“德州”牌扒鸡的龙头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障市场供应,应建立绿色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应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水质都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基地的经营模式应是,生产高质量的饲料,培育健康无病的优质种鸡,繁殖高质量的雏鸡,供给基地饲养。各基地除严格按照绿色养殖的要求养殖外,还应建立种鸡、孵化、养殖等各类档案登记制度。

基地在养殖过程中,严格实行统一发放鸡苗,统一使用绿色基地生产的饲料,统一防疫,统一运输,统一宰杀,按照国家绿色办“五统一”的标准生产绿色鸡。这样从绿色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名副其实的一条龙绿色产业链。

2.采用现代生产工艺,保证质量安全

“原料是基础,生产、加工是保证”,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

扒鸡生产厂家,要严格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监督,注重做好预防性卫生督察工作,加大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散装非真空袋装扒鸡要低温贮存。加强运输销售过程卫生管理,要冷藏储存,使用专用容器和运输工具,并定期消毒,“三防”设施齐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及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按卫生规范操作。

3.加大对假冒伪劣扒鸡的打击力度

篇10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营林工作;重要性

【导言】:林业的开发与长效发展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也要与经济建设积极联系一起,作为资源大国,林业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分析,处理好资源的有效转换,在营林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重视,从实际的营林发展出发,结合资源管理,从优化利用入手,进一步提高营林建设能力,为营林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1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防风固沙。风沙对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不仅能够降低农作物产量,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形成妨碍。然而,随着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日益严重,沙尘暴已经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构成威胁。防护林能够明显降低风速,如果在一定距离内排列多种林带并辅助草地,就能够对沙尘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进而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1.2保持水土。以东北黑土为例,一旦一个地区植被覆盖率过低,遇到雨季,大量黑土就会被雨水冲走,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大大降低农田肥力的同时,还极易导致河床淤积,造成河流入海口淤塞,带来巨大危害。营林工作能够则对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1.3净化空气。据权威数据统计,每0.067hO的树林每年能够吸收20000~60000kg灰尘量,每天能够吸收67kg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48kg氧气,两昼夜,每0.067hO的松柏林能够分泌出2kg杀毒物质,其能够对伤寒、肺结核、痢疾以及白喉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总之,树林不仅能够保持空间洁净,还能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

1.4经济效益。营林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环境效益,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除了生产大量木材之外,树林还能够提供大量的药材、水果、果仁等产品,大大提升了营林工作的经济价值。

1.5维护生态平衡。营林工作对城市环境美化起到重要作用,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提升营林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2.1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

光靠有限的I林工作人员进行植树造林工作,能发挥的效用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共同维护森林。要积极向群众进行森林重要性的科普,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与新媒体工具,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小册子,力求宣传工作的全面性。可以在每年的各种节日,特别是植树节、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发动群众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2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

营林工作对于森林保护工作来说十分的重要,必须严把营林工作的质量关,保障营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这个监督流程中,领导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部署、流程监督、技术指导、工作评价等多重工作。从树木的生长质量入手,保障营林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该区域一定时期内进行营林工作的整体性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2.3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关的单位需要为营林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原料和设备,以保障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保障营林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福利,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其中,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他们所欠缺的技术类素质进行必要的培训。高新设备也可以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例如可以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森林保护之中,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数据的联网,一旦发生紧急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有效开展解决机制。

2.4多渠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单纯进行砍伐是不能最高效运用森林资源的。除了传统的砍伐树木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主业,森林食品加工、园艺产品输出、农家乐旅游区建设为辅助产业,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发展了地方经济。

2.5营林工作的长期化、全面化

营林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森林数量上的增长,也要关注森林的保护治理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的管理,确保各部门都按照规章制度行使职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技术手段的培训。同时,也要保证营林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均衡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营林工作,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挥地区特色,采取不同的营林工作开展办法。必须要认识到,营林工作既是一项关系到地球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的一项公益项目,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有绿色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积极、全面、长期的开展营林工作,同时也为后代树立保护环境的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可以促进林业生产效益。其中,为了促进营林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工作、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营林工作的长期化与全面化。

【参考文献】:

[1]张东威.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推进林业生态结构不断优化[J].吉林农业.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