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0:1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重点分析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前期设备管理、控制风量、负荷以及锅炉防磨等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采用流态化循环燃烧,燃料适应性好,可燃用烟煤、无烟煤、贫煤,也可燃用褐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且燃烧效率高,达94%。由于采用低温燃烧,大幅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另一显著特点是可燃用高硫煤,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显著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以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另外,灰渣活性较好,可以用做水泥等材料的掺合料。纵观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情况,磨损严重和运行周期短的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炉膛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的磨损,耐火材料的脱落损坏等。下面结合我公司2台哈锅产260t/h和两台东锅产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情况,分析一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延长运行周期,稳定生产方法。

二、注重设备前期管理

(一)搞好设备的进厂检验

目前,由于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政策上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倾斜,循环流化床锅炉纷纷上马,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锅炉市场。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行情紧俏,供不应求。许多锅炉厂超出生产能力,为此,各锅炉用户应严把进厂检验这一关。尤其是易磨损部件、承压部件的检验,详查随机资料,特别是出厂检验报告,以确保整体质量,为以后的长周期运行做好基础保障。

(二)严格建设安装标准

在锅炉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规程。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尺寸,膨胀缝,一定要严格控制。因为电站锅炉的蒸汽初参数较高,钢材的热膨胀值较大。稍有偏差,很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变形损坏。这主要集中在让管道的弯头部位或焊接部位。另外,要注意施工的工序,要有先有后。

(三)筑炉工作及耐火材料

由于近些年循环流化床锅炉行业的兴旺发达,耐火材料市场表现活跃,各商家纷纷抢占市场,热闹异常。在短短十余年中,耐火材料的生产厂家,从产量到质量,从品种到规模,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市场上有时出现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现象,为此用户要谨慎招标采购。建议在选择耐火材料时,应当详细而广泛的进行考察论证,确保用上货真价实、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确保锅炉不至于因耐火材料而影响长周期运行。在选择好耐火材料供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耐火材料的施工工艺,因为这也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基于以上两点,要重点作好耐火材料的养护工作,人们习惯上在筑炉结束,将外护板全部焊接完成后,按部就班地进行烘炉。殊不知,水蒸气在护板内侧反复蒸发与冷凝,影响耐火材料的烘干与烧结。为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烘炉结束后再做外护板。或者在护板上预留排气孔,保障水汽的及时排除。根据耐火材料的固有特性及施工工艺,制定适宜的烘炉曲线,并严格按烘炉曲线进行。特别是在投煤初期,一定要限制升温速度。往往有些厂家,在启炉的过程中,迫不及待的过早投煤,没有达到煤的燃点,由于反应滞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一旦达到着火点,则发生爆燃现象.炉膛突然严重正压,床层温度急剧上升,温升高达100℃/min。对耐火材料和锅炉受热面产生强烈的热冲击,对炉体产生损伤性的破坏。

三、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控制适宜的床温

在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料层温度监视,一般将料层温度控制在850℃-950℃之间,温度过高,容易使流化床体结焦造成停炉事故;温度太低易发生低温结焦及灭火。必须严格控制料层温度最高不能超过970℃,最低不应低于800℃。在锅炉运行中,当料层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给煤量、一次风量及送回燃烧室的返料量,调整料层温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如料层温度超过970℃时,应适当减少给煤量、相应增加一次风量并减少返料量,使料层温度降低;如料层温度低于800℃时,应首先检查是否有断煤现象,并适当增加给煤量,减少一次风量,加大返料量,使料层温度升高。一旦料层温度低于700℃,应做压火处理,需待查明温度降低原因并排除后再启动。

(二)控制适宜的负荷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最好不要超过额定负荷,以控制在80~95%为理想。在此负荷下,操作稳定,效率较高,磨损较轻,运行周期较长。因为,在超负荷情况下,循环倍率增加,流化风量加大,存在后燃现象,造成后部高温,甚者造成返料器结焦,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三)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调整

基于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机理,需要合理的控制炉膛差压、料层差压、流化风量、循环倍率、蒸发量。如果炉膛差压过低,有可能是返料量不够,分离效率低造成的。这将同时造成尾部受热面的加速磨损,过热器、省煤器的磨损泄漏。料层差压偏低,则炉膛蓄热量少,一旦给煤出现问题,容易灭火。如果料层差压偏高,则需较大的流化风量,又增加动力消耗和磨损。事实证明,超负荷运行,得不偿失,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控制好入炉煤的颗粒度

由于一些厂家为了节省投资将给煤由两级破碎改为一级破碎,造成给煤颗粒度太大,有的颗粒度竟达30~50mm,严重影响了床料的流化,易造成结焦现象的发生,堵塞落渣管,甚至造成大面积结焦而停炉。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的颗粒度是至关重要的。有的电厂在原煤破碎前上了筛分设备进行破碎前预筛分,这不仅减少了破碎机的磨损而且减少了厂用电的消耗。(五)杜绝野蛮开停炉

强行降温、急剧升温、快速升压都危及到锅炉的安全运行。锅炉故障停炉后,急于检修,强制通风降温,由于各部位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温度不一致,很容易造成炉墙,炉管的损坏。另外,在锅炉启动时,急于求成,快速升压、升温,膨胀不到位,损坏锅炉。特别是点火初期,过早投煤造成煤炭爆燃,床温骤然升高。强大的热冲击,造成耐火材料快速膨胀,产生皲裂或金属焊缝拉伤。

四、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磨问题

(一)水冷壁的防磨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机理,炉膛内是典型的气固两相流,高强度的物料反混,对膜式水冷壁产生冲刷磨蚀。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在卫燃带覆盖耐火材料,结果造成磨损区域上移,只好再次覆盖耐火材料,如此反复,最终以传热面积减少更换水冷壁管而告终。另一种办法是进行喷涂耐磨材料,但喷涂材料的上部区域磨损较严重。目前,尚没有发现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

(二)分离器的防磨

在炉膛出口处,为了达到较高的气固分离效率,对高温烟气进行节流加速,对中心筒和分离器产生磨损。使中心筒变形穿孔和旋风分离器耐火材料的损坏。为此,在旋风分离器耐火材料的施工中,选择耐磨性能强的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烟气进口和中心筒的安装尺寸。

(三)过热器的防磨

分离后的烟气,经扩压以5~10m/s的速度冲向过热器,在通过第一排过热器管后,流通截面减小,烟气节流加速,冲刷磨损第二排管;同时伴随着局部小面积的急剧磨损。可以在第二排过热器管前加装防磨罩,同时调整运行风量,避免烟气流通偏流,形成烟气走廊。

(四)省煤器的磨损

与过热器相类似,一般采取加防磨罩的办法进行处理。比较好一点的办法是采用热管式省煤器。

篇2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设计;运行问题

中图分类号:TK22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032-01

与传统型的锅炉相比,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在于,该锅炉不仅能够提高燃烧效率,而且还能极大程度低节能环保,与我国提倡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契合。虽然循环流化床锅炉有着各种优点,但却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无法保证锅炉安全、稳定地运行。因此,如何解锅炉的运行问题便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当下比较受推崇的新型锅炉,该种锅炉具有比较鲜明的节能环保特点,可以成为其它非环保燃烧方式的代替品。循环流化床锅炉问世以来,已经被我国的很多地区投入使用,因为锅炉的高燃烧率、高煤种适应性、简便调整程序、方便维修等优势,广受青睐与关注。[1]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采用低温燃烧技术,采取化学反应,反应越大则燃烧越彻底,而且燃烧时间也会越短。同时,循环硫化床锅炉的内部燃烧温度更低,所以,该种锅炉拥有其他炉型所没有的优势。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锅炉壁管磨损问题

在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如果锅炉壁管受到了磨损,将会对其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在锅炉的过渡区域,锅炉壁面的物料与炉内同体物料的运行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会在锅炉内部的局部部分产生涡流,甚至还会因为炉膛内物料的交界区域发生变化而随之改变,且对锅炉壁管产生冲刷作用。但是,锅炉这个区域的壁管磨损却不是因为炉膛内磨损而发生的,是与锅炉内部物料的流动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因为锅炉内壁形状不规则一般都是在炉墙开孔处的弯管,焊接和耐火材料所形成的凸台和炉内测试元件。一般情况下,锅炉密封区的水冷壁与耐火材料交界处的设计也会导致不规则,因此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耐火材料与水冷片过渡平滑,但却无法轻易实现,通常情况是这个部位会有多处的凸台,进而在长时间使用时就出现了严重磨损。在正常的情况下,弯管的磨损区主要位于弯管的下部分,因此,插入锅炉内的测试单元件后,会在锅炉局部产生比较大的流动和扰动,进而加剧了壁管的磨损。

(二)炉膛结焦问题

在锅炉的正常运行中,炉膛结焦是常见问题,而且主要是在点火时出现的,但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也有发生类似问题的可能性。但是,炉膛结焦有着自身的发生条件,主要在高温时会出现炉膛结焦的问题,因为如果床料温度大于灰渣的熔点,那么就有发生炉膛结焦问题的可能。由此不难看出,炉膛结焦的真正原因在于局部和整体的温度都大于灰渣熔点(或烧结温)时,就更加容易产生炉膛结焦的现象。[2]

(三)冷渣器问题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设备之一,冷渣器主要包括滚筒式和链条板式两种。一般情况下,滚筒式从器械的头部进渣管,本体和尾部捧渣管,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冷渣器。其中,冷渣器的组成部分是由水冷绞龙螺旋排渣机与动力设施,可以控制滚筒旋转速度,对渣量进行有效控制。冷渣器的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拌灰管、捧灰管堵塞和排放排渣温度高等。

(四)旋风分离器问题

旋风分离器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进而出现各种问题,例如:锅炉阀入口静压波动,如果波动大,那么回料就无法正常连续,使锅炉床压和床温随之发生较大改变,而且在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物料的循环过程遭到破坏,甚至增大锅炉尾部的受热面积,使烟道部分再次发生燃烧,使锅炉受损。

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常见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锅炉壁管磨损问题

为解决壁管磨损的问题,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其一,一般锅炉的水冷壁都会使用耐磨性能高的材料,选择好材料后再用各种水冷壁的防磨方法,并与电喷涂的方式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磨损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的电弧喷涂不仅有着较高的导热性能,而且喷涂层硬度较强,使锅炉内部的喷涂层问题得到解决。其二,在锅炉的设计和制造时,以机械化形式将水冷壁管焊接成屏,下移弯处壁管,移到耐磨浇注材料的位置,解决了冷水壁弯管的磨损问题。

(二)炉膛结焦问题

在锅炉处于低温时,炉膛结焦是灰渣温度超温或低温,由此引起的结焦大多是在锅炉启动时或压火时出现的,多发生在床内部分,为解决低温结焦的问题,需要保证结焦易发部分的正常流化,均匀颗粒混合物和移动温度,并向床内加入石灰石等材料,以解决低温的问题。当炉内温度处于较高温度时则容易发生高温结焦,常是因为床层表面的温度过高,并在正常的流化状态下出现。而且如果床内的碳含量高,也有可能出现炉膛结焦。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结焦都会对锅炉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解决结焦的问题,应该发现结焦状况便及时清除,要求工作人员已经相应的工作原则来彻底清除结焦,结焦现象严重,那么就应该立即停炉,实施打焦工作或清除小焦,彻底清除残留的焦块,以免因焦块而影响循环流化锅炉的顺利运行。

(三)冷渣器问题

冷渣器的问题也会影响锅炉的运行,而对冷渣器的进渣量进行有效控制则可以解决问题,而最好的方法是增设内通冷却水和耐磨锥形阀,既能有效调节进渣量,又能避免堵塞进渣管。此外,在锅炉运行前,就打开冷却水、风,并在锅炉关闭之前,关上热渣、再停止冷却水、风,从而避免损坏冷渣器、堵塞排渣管。[3]还应该在锅炉的设计方案上保证下渣管到冷渣器部分的通畅无阻,加强锅炉的运行管理,以免因检查、维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

(四)旋风分离器问题

如果锅炉的运行中发现了回料不正常,就应该立即对旋风分离器的风量加以调整,把锅炉负荷量降到最低值。如果锅炉尾部的烟道的积灰量过大,要及时做吹灰出来,也可以在必要时对事故口放灰。同时,还应该适当减少冷渣器的用风量,与此同时提高二次风量的比例,把燃烧风量降到最低,可以有效保证炉内燃料和床料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四、结束语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循环流化锅炉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在企业发展中,循环流化锅炉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其他锅炉无法替代的优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锅炉被更加广泛地认可。面对问题,应该高度重视,降低对锅炉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只有解决问题,才能使循环流化锅炉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志,许德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常见问题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06:65-66+91.

篇3

Zhang Kuanyou

CPI Yuanda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ongqing 401122;

摘要:本文针对昆明东郊垃圾焚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对锅炉的冷态调试、点火方式、燃烧调整作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Abstract: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itial debugging and fire way and burning adjustment detaily for the rubbish cycle vessels boiler of kunming dongjiao。

关键词:垃圾循环流化床 冷态调试燃烧调整

Key words: Rubbish cycle vessels boiler; Initial debugging; Burning adjustment

1前言

昆明东郊TG-41.5/3.82-LG-550垃圾焚烧炉是由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与南通万达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在已有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成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异重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本锅炉为单锅筒,自然循环,垃圾和煤混烧,高温系统返料。炉膛由膜式水冷壁组成,下部是一个下小上大的倒锥形燃烧段即密相区。底部为水冷布风板,面积约9.23m2,布风板上布置风帽,布风板下为一次风室。燃料垃圾颗粒度小于150mm,不可燃硬物小于30mm。煤颗粒度0~13mm,大于10mm的颗粒不能超过8%,小于2mm的颗粒不超过15%。煤与垃圾混合后的低位发热量为5921.7 KJ/kg。燃烧后的烟气依次流过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对流过热器、高温省煤器二级、高温省煤器一级、空气预热器、低温省煤器,除尘后由烟囱排向大气。本炉关键控制点在于低温过热器温度控制,而低温过热器的温度控制是通过炉膛燃烧调整来达到目的。

2冷态特性试验

锅炉安装工作结束经验收合格后,应对锅炉进行冷态试验。冷态试验的目的在于掌握锅炉的特性,为调试及热态运行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测试锅炉一次风机、二次风机、返料风机、引风机的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次风量及风压能否满足床料流化燃烧的要求。

测定布风板的阻力特性和料层阻力特性。

检查床内各处流化质量,并提出消除流化质量不良的处理措施。

测定料层厚度,绘制送风量与料层厚度的阻力特性曲线,确定冷态临界流化风量,以便指导点火过程,为热态运行提供参数依据。

观察返料系统左右侧的风压及风量,检查返料灰能否正常返回燃烧室。

试验包括以下内容:点火油枪雾化试验、布风板均匀性试验、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料层阻力特性试验、料层厚度测定、料层厚度与阻力特性曲线等。

2.1布风板风量均匀性试验

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查布风板各处出风量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先检查布风板安装的平面度,若平面度符合要求,在布风板上均匀布置一层颗粒度小于3mm的床料―细砂,厚度以超过风帽100mm为宜,启动一次风机,风量由小到大逐渐调整,每次观察细砂被吹起的情况,各处是否高度大致一致。若各处细砂吹起的高度基本一致,说明布风板各风帽的风量基本相等,布风板出风均匀。这是观察布风板风孔出风量是否均匀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急停一次风机,观察料层是否平整。若料层平整,也说明各处风帽出风量基本相等。若存在高低柱状现象,则检查布风板各处风帽布置是否均匀,各风帽出风孔数量及大小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

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是在布风板上不铺床料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使空气按照设计要求通过布风板,形成稳定的流化床层,布风板必须有一定的阻力。布风板阻力由风帽进口局部阻力、通道阻力、风帽局部阻力组成。其中风帽进口阻力、通道阻力较小,最大阻力在风帽出口处。测定时,关闭风室人孔并严密,炉门人孔并严密,排渣管、放灰管关闭严密。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逐渐缓慢地调整一次风机进口风门开度和引风机开度,使炉膛出口处负压调整为-20Pa。对每次调整的送风量,从风室静压计上读出风室的压力,从布风板上部静压计上读出布风板上部的风压,每次试验数据均记录下来,直到一次风门开度调整到100%。再将一次风机静叶开度从100%逐渐往回调,调整到最小开度。每次调整均保持炉膛出口处压力为零,记录每次调整的一次风机参数、风室压力、布风板上部压力、引风机静叶开度。布风板下部风室压力减去布风板上部压力,其差值即为布风板在某一风量下的阻力。将上行程下行程数据绘制成曲线,以便在运行过程中,根据风室压力和布风板上部压力的差值估算料层的厚度。

布风板阻力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2.3料层阻力试验

在布风板上铺放一定厚度的料层,测定不同风量下的风室静压。以后每改变一次料层厚度,重复进行一次风量与风室静压关系的测定,风室压力减去布风板上部风压的值,再减去布风板阻力,即为该料层厚度在该风量下的阻力值。

料层阻力=风室压力―布风板阻力―布风板上部压力

根据以上公式,将每次试验的数据均记录下来,绘制成相应的上下行关系曲线图。

2.4临界风量的确定

在进行料层阻力试验时,在工频状况下随着一次风机进口挡板开度的逐渐加大,流化风压力及风量呈时有时无变化,这时可以看到布风板上的局部区域的床料无规则的鼓泡,这是因为风量小,动力不足,空气形成不了有效的通道。随着风量逐渐加大,被吹起的床料越来越多,当达到某一风量时,床料刚好全部沸腾起来此时的一次风量就是临界风量。为验证是否确实达到临界风量,在维持炉膛出口负压为-20Pa的情况下,打开炉门,用一根轻质的杆插入沸腾的料层中前后左右移动。移动中,感受各个方向阻力,如果各方向阻力较小,大小基本一致,说明料层已经完全流化,此时的风量即为临界流化风量,也可以通过风室风压和风量的变化加以观察,当风压和风量从时有时无状态刚好转为稳定状态时,此时的风量即为临界风量。根据对料层400mm、600mm、800mm的临界风量试验。400mm料层对应的临界风量为17000m3/h,600mm料层对应的临界风量为19800m3/h,800mm料层对应的临界风量22450m3/h。点火阶段及热态运行中的风量必须大于对应的临界风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给煤机的密封风、输煤风、播煤风和垃圾链板机的密封风、播垃圾风均是由一次风机提供,而流化风量的测点位置在其上述各风管分支管之前,在做试验之前,应将上述密封风、送煤风、播煤风、播垃圾风完全开启。若未开启或者部分未全开作试验,测出的临界风量是不准确的。当上述阀门全开后,此时的流化风量将会小于临界流化风量,很可能引起料层达不到完全流化状态。

临界风量确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斜线与水平直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流化风量。

2.5料层均匀性试验

当进行料层阻力试验时,流化风量大于临界流化风量的情况下,此时投入返料风机,投入MFT大联锁,停止返料风机,此时一次风机、引风机均停止,观察料层表面是否平整。若平整,说明各处料层流化效果好,达到完全流化状态。若不平整,则应找出不平整的原因和消除。

2.6油压油量试验

准备一容积≥50公斤的油桶,选取一定直径的雾化片,开启油泵,在不同油压下,称量出不同进油油压时的喷油量。将不同直径和油压的油量绘制成相应的曲线。如下图:

点火过程中,根据上述曲线确定最佳的点火油用量。

3床下点火

昆明东郊垃圾锅炉采用床下点火方式,点火油采用#0轻柴油。床下点火具有点火快、省力、省油等特点,使用较为广泛。床下点火必须根据冷态试验参数进行确定,最关键的一环是必须确定料层厚度,料层太厚,虽然着火初期比较稳定,但所需的流化风量较大,升温时间长,还容易出现加热不均的现象,甚至造成局部区域低温结焦。料层太薄,着火时间短,省油,但布风不均匀,底料局部可能被击穿,造成结焦,着火初期易受断煤或堵灰的影响,发生结焦或灭火事故。

根据对400mm、600mm、800mm三个不同料层的阻力特性试验,考虑到煮炉阶段采用燃油方式,床温在某一阶段需维持较长时间,床温的调整靠油量大小调整,选择600mm的料层为宜。若采用800mm料层厚度的床料,一次风量较大,油量较大,由烟气带走的热量损失较多,因此选择600mm料层厚度为最佳。床料的粒径一般在0~13mm之间,床料粒径太细,容易被流化风带走,会使床料层厚度越来越薄,床温难以控制。床料太粗,需要的流化风量较大,点火升温时间长,而且可能很困难。床料的热值选择,一般来讲,床料中的细颗粒一般在料层的上部,起着引火源的作用,粗颗粒在料层的下部,其颗粒燃烧后储存热量。床料的热值一般应维持在2093―4186KJ/Kg,热值太高,点火时升温太快,难以控制,还容易造成超温结焦。热值过低,升温困难,易发生挥发份析出燃烬,床温有可能仍然达不到着火温度。

点火阶段分为床料预热、着火和过渡阶段。首先将引风机、一次风机静叶开度调整到小于5%,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同时调整引风机、一次风机静叶开度,将风量调整到试验确定的临界流化风量对应的开度,保持炉膛出口处负压为-20Pa,当一次风机运行3~5分钟之后,启动一台返料风机。以上准备作好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点火。启动一台点火油泵,通过调整回油调节阀,将油枪油压调整到1.8MPa,启动点火油系统。点火前将点火器环形风门开度调整为10%,点火器油枪后部的助推风手动门全开,启动点火程控点火,点火后将点火器环形助推风门开度加大到100%开度。否则,若风量不够,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大量积存在点火器至风室内,严重时烧坏风室测温元件、布风板风帽等。风量加大后,风将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送至风室,穿过风帽加热料层。同时助推风量大,火焰射流作用强,将油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同时空气量大,氧量高有利于油的稳定燃烧。点火过程中注意观察床温的变化,一般床温维持在800~900℃之间。若床料温升太快,通过加大流化风量和降低点火油压来达到目的。一般应保证床料缓慢升温,升温速率≤100℃。当床温达到500℃时,此时通过二台给煤机,交替间断向炉内少量给煤。给煤后注意观察床温的变化和炉膛出口烟气中氧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刚开始投煤时,由于煤温度较低和带水分,水分在吸热过程中蒸发吸收热量,床温将会暂时降低。等待约10分钟,床温会逐渐升高,炉膛出口烟气中氧量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投入炉中的煤开始燃烧,产生热量,同时消耗掉流化风中氧量的缘故。随着床温的逐渐升高,给煤机给煤量逐渐加大,给煤机的给煤方式逐渐由间断给煤变成连续运行,当床温达到700℃时,此时停止油枪,调整煤量和风量配比,维持煤正常燃烧。特别需要说明,当床温达到500℃,给煤机间断给煤时,一定要做到少量给煤,给煤后观察床温和炉膛出口烟气氧量。如果投煤太多,一旦煤着火燃烧,床温将快速升高,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当煤着火后,应逐渐加大流化风量,满足煤燃烧需要的风量,同时防止局部高温结焦。当锅炉负荷达到30~40%时,启动二次风机提供二次风助燃,达到稳定燃烧状态。至此,点火过程结束。一般来讲,一次点火成功与否在于床层的厚度、床料的筛分特性、床料性质及配比,操作中的风量控制也是关键。每一种不同形式的循环流化床,其点火方式是有差别的,这需要运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以便确定最佳的点火方案。

当油枪退出,通过煤燃烧床温稳定后,此时可开始向炉内投垃圾。初期阶段,垃圾的投运量应做到少量多次,同时增加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观察床温的变化。投垃圾阶段应注意,由于垃圾吸热快,易燃烧的特点,在垃圾投至炉内后,床温会有一定的快速降低,降低幅度由投入的垃圾品质、垃圾量多少决定。正常情况下,在22.9t/h垃圾投入炉内的情况下,床温降低的幅度约6~15℃,但垃圾着火后温升速度较快。

为保证锅炉均匀受热避免过大的热应力,冷态启动时间宜控制在6~8小时之间。锅炉冷态升温曲线图如下:

4燃烧调整

4.1床温的调整控制

本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时的炉膛温度一般控制在800~900℃,目的是有效地控制NOx的产生。实际操作运行中,很可能引起结焦事故。一旦结焦,严重影响锅炉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且易损坏布风板风帽、炉墙及水冷壁等。

结焦分为低温结焦和高温结焦两种方式。低温结焦一般发生在点火升温阶段,如果床料较薄且不均匀,煤播撒不当,易在局部形成高温,此时因流化风量不足,热量传递不及时,在局部形成焦块。高温结焦也通常发生在点火升温阶段。升温时煤发生爆燃,床温迅速上升,当达到灰熔点以上温度时,使炉膛结成一个整体的焦块。

根据已有同类炉型运行经验,影响结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炉膛床温超高,超过了燃料煤灰熔点温度;

料层太厚不均匀,流化风量过大或者过小;

点火底料厚度较厚,热值较低、粒度较大,灰熔点低;

仪表准确性较低,造成流化风量过大或者过小,料层厚度显示不正确。

在点火升温阶段,通过两种方法调整床温温升速度,从而防止结焦。第一种方法调整流化风量,若床温上升速度较快,此时可以加大流化风量,由风将热量带走。这样调整是不经济的,因为热量有一部分被风带走,热量损失较多。风量加大返料灰量加大,同时逃溢的灰量也较多,有可能造成床料越来越薄。另一种方法在保证油枪稳燃的情况下,降低油压,从而减小火焰强度。在投入燃料的初期阶段,要做到少量多次,多观察参数变化。燃料投入后,由于燃料需吸热,床温会因燃料的投入降低,但当燃料着火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量,床温将会快速上升。燃料投入越多,发生爆燃的可能性越高,床温温升越快。根据运行经验,如果燃料爆燃,根据爆燃的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若投入燃料不多的情况下的爆燃,估计不会超温的情况下,可以不调整。估计超温但幅度不会太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加大风量的方式,让风把热量带走。但若投入燃料太多情况下的爆燃,千万不能盲目加大风量,此时加大风量的后果反而是加速燃料的燃烧,床温会升得更高。此时的调整方法是适当减少料层厚度和增加返料灰量或者二者结合调整。实际运行中采用哪种调整方法,需要运行人员在实践中摸索。昆明东郊垃圾焚烧电厂锅炉的调整相对容易一些,煤和垃圾按照一定的比例掺烧,风量配比5:5。煤主要用来稳定床温,垃圾用来提升负荷。在床温较高时,通过减少垃圾量降低床温,若床温继续升高,采用减煤减风的方式甚至采取短时人为断煤的方式降低床温。

返料灰量及其温度与燃烧调整也有关系。返料灰温度可以起到调节料层温度的作用。对于采用高温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控制返料温度高于料层温度20~30℃,可以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同时起到调整燃烧的作用。返料温度通过调整给煤量、垃圾量和返料风量来调节。若返料温度高,可适当减少给煤量、垃圾量并加大返料风量来调整。

总之,控制床层温度的稳定,是防止结焦的关键所在。而影响床温的因素主要是煤和垃圾发热量、风量和返料灰量。煤和垃圾的品质变化也会引起床温的变化,煤的粒径大小会影响返料灰量的变化。在负荷不改变时,风量加大,床温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会降低。锅炉床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燃料量和风量来实现,基本不采用调整返料灰量的方法。变负荷情况下,严格控制床温在规定范围之内,按照加负荷时先加风后加燃料,减负荷时,先减燃料再减风的调整方法,燃烧调整应做到“少量多次”,避免床温大起大落变化。

4.2一二次风量的调整

一次风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床料良好的流化状态,同时提供燃料所需的氧气。二次风的作用主要是增大烟气的扰动,减小热偏差,降低床温,提高炉膛出口处烟气温度,同时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一次风、二次风的调整原则如下:

风温

风温越高,越容易使燃料在燃点较低的挥发份尽快燃烧,对锅炉的燃烧越有利。

风量

风量越大,带走的热量越多,排烟损失越大。同时也使风速过快磨损增加。但风量也不能小到不能流化的状态。流化不好就容易出现结焦现象。太小,燃料不能很好燃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排烟速度减小,受热面容易积灰。各炉型及阻力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可以借鉴,只有针对不同的锅炉,不断摸索,找到最佳的风量值。本锅炉在额定负荷下一次风量达到39501m3/h,二次风量达到28000m3/h,这是根据燃料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的。

配比

二次风对锅炉负荷的调节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垃圾焚烧炉,二次风与一次风比例为5:5,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在煤和垃圾较湿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次、二次风量比,使燃料尽快燃烧。对于煤粉较多的煤,二次风量应适当减小,避免炉膛出口处烟温过高。对于昆明焚烧垃圾的锅炉来说,由于主要燃料为垃圾,较轻,易燃烧,因此,二次风量不宜过大。颗粒度较大的煤,既要增加一次风量,保证其流化状态,又要增加二次风量,降低床温,提高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温度。总之,对不同的燃料,通过对一二次风的不同调整,能找到一个最佳的风量配比参数,既保证床料流化,降低床温,又保证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温度,提高锅炉负荷。

5结束语

通过对昆明东郊垃圾焚烧炉的调整试运可以得出:冷态试验是点火和热态运行重要的参考依据;流化风量必须大于临界流化风量;控制给煤量和风量是控制床温的关键;垃圾主要提升负荷。在调整燃料比例时,必须调整一、二次风配比达到锅炉经济稳定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应铭新《DG75/3.82-II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运行》2006年会学术论文集

[2].凌月仙仙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及运行操作规程》 2009年7月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篇4

关键词:给水泵,电机,振动故障

 

1. 问题的出现

锅炉给水泵并联给YG-75/3. 82-M1循环流化床等锅炉供水,其中B104#给水泵型号为4ZDG-12,流量46 t/h,压力6. 0MPa;配用电机为JK113-2轴承型号为NSK 6316C3,转速为2 990 r/min。免费论文参考网。

在设备运行中发现4ZDG-12给水泵电机轴承振动突然增大。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将导致电机轴承损坏、抱轴,引起锅炉负荷大幅波动严重影响系统供汽稳定。用VM-63测得4ZD-12给水泵电机负荷侧轴承在水平、垂直和轴向的振动幅值分别为90、75、65μm,电机振动幅值超过企业要求小于50μm的振动标准。免费论文参考网。

2.原因分析及对策

4ZDG-12给水泵联轴器侧轴承轴向振动良好(振动幅值25μm),电机与水泵联轴器对中正常,表明振动主要由电机侧故障引起。电机底座紧固螺栓垂直方向振动偏大,且振动沿对角线有规律摆动(见图1),认为电机底座存在定向振动, 动现象。

停泵检查发现,焊接在振动幅值为38μm处的底脚螺栓下部的紧固压板出现3 cm长的裂纹,振动幅值为35μm处的底脚螺栓锁紧螺母紧力不足,二者导致紧固螺栓松动,引起底脚振动沿对角线定向摆动。焊接紧固处理后运行,测得底脚螺栓垂直方向振动幅值降至正常范围(见图1);4ZDG-12给水泵电机负荷侧轴承在水平、垂直、轴向的振动幅值分别为52、48、41μm,同处理前比较,虽然振动幅值大幅下降,但水平振动仍超过50μm的企业标准。2月10日用HG-8904C数据采集故障振动系统对4ZDG-12给水泵电机负荷侧轴承进行了振动测量,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信号频谱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电机轴承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1倍频(50Hz),4倍频(197. 5Hz)及2倍频(100Hz),同时出现3倍频(147.5 Hz)、8倍频(397. 5Hz)等高倍频。根据转子不平衡故障突出表现为1倍频振动幅值大和转子支撑系统连接松动故障的机理与诊断推测, 4ZDG-12给水泵电机因转子不平衡产生基频振动外,还存在配合间隙松动故障。

为确定4ZDG-12给水泵电机是否存在以不平衡故障为主,进一步对电机负荷侧轴承进行基频振动相位测量,测得电机水平方向的基频振动速度7. 2mm/s、相位113°,垂直方向的基频振动速度6. 5mm/s、相位142°,相位不稳定,二者相位差为29°。虽然电机轴承的基频振动能量占主导,但是电机轴承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振动相位差为29°,相位不稳定,故振动故障不应以转子不平衡为主。因为不平衡离心力一般将在轴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接近于90°的相位差,且相位稳定;同时电机轴承出现2、3、4、8等倍频成分,且4、2倍频振动能量明显,振动不稳定,认为4ZDG-12给水泵电机存在的主要故障为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检修电机轴承发现前后端盖拆卸轻松,电机自由侧轴承外圈表面附着高温碳化黑色物质,电机自由侧轴承端盖的轴承室磨出明显的沟槽,用内径千分尺测量轴承室孔径为170. 29mm,轴承外圈与轴承室配合间隙达0. 29mm,配合间隙超差过大,而正常的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公差要求为(170±0. 02) mm。这极易引起轴承运行温升急剧上升而烧毁。

对电机轴端盖轴承室进行清洗、刷镀、车削处理后留有0. 01 mm的过盈量,重新装配后运行,电机轴承水平、垂直、轴向的振动幅分别为17、11、10μm,处理结果达到了要求。

3.结论

定向振动、转子不平衡、滚动轴承间隙大等故障的振动频率主要表现在转速频率及其倍频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机座松动、基础共振、机体变形等定向振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相位差一般接近0°或者180°,相位不稳定;而转子固有不平衡、转子弯曲、突然失衡等引起的不平衡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的相位差接近90°,相位较稳定;滚动轴承间隙大的振动频率为转速频率,且高倍频成分明显。排除了转子不平衡和机座松动后,可考虑轴承间隙大的故障。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存在两个以上的复合振动故障需要认真的从振动频率、相位差、振动方向、振动部位等多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志高. 立式多级凝结水泵电机振动大的原因及处理[J]. 电力安全技术, 2009, (04) .

[2] 左经刚. 电机振动异常的识别与诊断[J].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09, (03) .

[3] 毛尚会. 循环水泵电机振动大的原因分析[J]. 江苏电机工程, 2008, (01) .

[4] 罗剑斌,袁立平,张少峰,刘占辉. 300MW机组的锅炉给水泵电机振动故障诊断[J]. 电力安全技术, 2009, (05) .

[5] 陈强,刘君彦. 消除大型电机振动的措施[J]. 水泥技术, 2008, (05) .

[6] 周秀明. 电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J]. 机械管理开发, 2007, (01) .

[7] 吴义民,李钊. 水泵出力及水泵电机振动问题的解决[J]. 新疆钢铁, 2004, (02) .

[8] 姜丽涛,邱逢涛. WKTA250/1型凝结水精处理泵电机振动偏大故障诊断与处理[J]. 河北电力技术, 2009, (02) .

[9] 郭灯塔,张海凤. 立式电机振动分析[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07, (06) .

[10] 胡大千,寿兵,龚桂华. 一台汽动给水泵的振动分析及处理对策[J]. 江苏电机工程, 2007, (03) .

篇5

论文摘要:2010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了越南某自备电厂的生产准备人员的岗前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学院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该项涉外培训项目。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引发了对东盟国家电力类涉外培训项目的思考与探索,并对这类项目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

论文关键词:自备电厂;涉外培训;实践探索

2010年5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接了第一个海外培训项目——越南某自备热电厂的岗前培训。本次培训受广西第一安装公司委托,由我院根据受培方的要求组织、策划和实施。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受培方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的基本技能,为该厂的生产试运做准备。因此在培训准备期间,我们随广西第一安装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多次进入越南的生产现场,与受培方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安装进度及生产准备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在经过充分地调研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完成教材编写15册,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受培人员的专业基础及该自备电厂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培训,第二部分为现场实习,第三部分为热电机组的仿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锅炉运行及管理、汽机运行及管理、电气运行及管理、辅机运行及管理、煤气站运行及管理等理论课程、下厂实习及12MW循环流化床仿真机组运行。

2010年7月顺利地完成该培训项目,受到委托方及受培方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我院在电力类培训项目上的优势。通过此次培训积累了海外培训项目的一些经验,引发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在此次涉外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电力行业的职业特点,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前期的准备,培训过程中的监督及培训考核制度,同时注重为外籍学员提供生活上便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整个培训顺利地展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培训工作。

一、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培训的顺利开展

在师资力量上,我院拥有强大且专业的培训团队,有着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热能动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专业教学上有着雄厚的师资及实训资源。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并熟知电力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规律的双师担当该培训教学总负责人,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及教授担当培训讲师,通过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完成了前期课件制作、培训教材的编订以及培训考核的出题工作。

同时为保证此次涉外培训的效果,我们提前半年启动了翻译的培训工作。由于培训的内容涉及到的基本上是电力类专业英语,因此我们首先对翻译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一些专业术语的讲解,在越文与中文对接不了的时候,我们将英文作为另外一种沟通方式,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之后组织教材编写人员与翻译一起进行教材的翻译工作,在教材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以后教学的同声翻译中翻译都能较好的把授课老师的内容传递给越南学员。

此外,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我们还专门编写了培训班《学员指南》,为学员的培训学习、生活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同时,为使学员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在学员入境前还购买了相关保险,保证其在中国学习待得安心、放心。

二、理论教学贯彻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原则,保证学员学有所获

由于越南本土热能动力专业稀缺,本次来培训的27名学员中,没有一人的专业是与热动相关的,也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对热电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建设单位交付的相关技术资料、图纸及设备说明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首先对学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

在培训开始之初,对学员进行了考试摸底,以便授课老师进一步精确掌握学员的专业基础,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员工作岗位的不同,将学员分别安排在锅炉、汽机、电气、辅机、煤气站五个班级里,实行小班上课。在教学方法上,讲师采取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并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贯穿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令学员受益匪浅。

三、下厂实习有计划性、针对性,达到预期实习目的

(1)热电厂岗位的培训人员在田阳县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首先结合学员自身工作的运行区域,对学员的实习岗位、实习时间进行了不同的设置与安排,分批次进入现场进行学习。

实习期间,由当天运行值班师傅对岗指导学员实习,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巡检,对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学员们均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能主动向师傅提出各种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认真耐心地指导学员,与学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实习按计划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2)煤气站岗位的培训人员在德保县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实习期间前两天主要进行“四级安全教育”及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管理、生产情况介绍,使学员了解安全规程,掌握安全措施。跟班实习教学均能按每岗配一名技术人员,会同当班的班长作为主讲老师,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操作观摩、现场技术分析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生产技能的学习。期间分别安排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答疑会及主题为两票三制和岗位职责管理的专题讲座。之后组织由企业厂长、生产相关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管理经验交流会。多方面、多形式的学习使学员巩固、加强和拓宽了运行管理知识,提高了运行技能,如期完成培训计划,确保了其效果。  四、仿真特色教学,彰显行业特点,教学效果突出

12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机培训是本次越南林同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们可以通过机组的仿真操作去了解和熟悉热电厂生产的整个过程:从厂用电的倒送到辅助系统的投运,到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接带负荷,锅炉压火、机组停运及机组的事故处理。这对于本次之前从未接触过热电厂运行岗位的学员来说是获取相关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学习中,学员们对仿真操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经过了理论培训及下厂实习等环节后,仿真培训更凸显了其教学效果,这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学员们不仅从仿真机组运行中获取了循环硫化床机组运行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整个机组的运行中还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各自岗位的岗位职责,各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生产试运中开展工作。

五、生活管理细心周到,为学员培训提供后勤保障

(1)饮食方面,考虑到卫生问题,我们安排学员在校内食堂就餐,并保证菜色丰富,营养均衡。此外还适时听取学员饮食习惯方面的建议,对饮食作出适当调整,学员整体反映饮食条件比在本国内好。

(2)住宿方面,为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我们派遣两名保卫人员对学员所住宾馆进行安全巡逻。同时,负责生活管理的老师每晚10点都会对学员进行点名。

(3)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在校期间,学院组织了一次南宁夜景游,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由各组翻译老师带领学员到南宁市各景点进行游玩,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厂方还安排厂部行政管理干部与学员举行了一场足球友谊比赛,加深了中越人民的感情与友谊。

(4)由于热电厂学员此次来华的签证办的是短期签证,需要在广西为他们办理续签,后勤保障组的老师及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学员的暂住证,并向教育厅、区政府外事办申请17名学员的访问批文,使本次培训得以顺利进行。

六、经验总结

总结此次培训,学员通过理论培训提高了专业的理论水平;通过下厂实习加强学员对热电厂及煤气站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性质及运行管理的认识;通过仿真学习使学员能在虚拟的热电厂运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操作有效地结合,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

(1)个别学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强,因病请假不能正常参加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2)某些学员不能及时调整角色、摆正心态,致使出现急躁心理而好高骛远;(3)实习过程中,由于所在厂里的机组运行正常,设备缺陷异常较少,因此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员无法在厂里观摩到电厂机组的启动和停运操作(当然这些知识在仿真机培训中得到加强),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在机组的正常运行调整,参数记录及设备的巡回检查,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经验需要在今后的生产试运中进一步积累。

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的实践,可以知道,若想成功的实施一个涉外的职业培训项目,需做到以下几点:

(1)项目的前期需开展广泛的调研、做好完整的项目策划;

(2)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过程监控、过程质量管理并具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篇6

【关键词】除尘;低压旋转脉冲喷吹;超低排放

1低压旋转脉冲喷吹布袋除尘技术介绍

低压旋转脉冲喷吹除尘技术是指控制清灰气源在较低压力(≤0.085MPa)利用旋转喷吹机构脉冲喷吹的布袋除尘技术。其主要由袋束、袋室、净烟气室、灰斗、旋转清灰机构、预涂灰等部分组成,其中清灰机构为本技术的核心。含尘烟气通过气流均布装置进入布袋除尘器袋室,部分粗悬浮颗粒被预分离进入灰斗,含细尘烟气均匀进入袋束。烟气穿过滤袋后被净化,清灰机构根据设定的差压参数进行低压旋转脉冲喷吹,清除滤袋粉尘进入灰斗。净化后的烟气通过净烟气室从布袋除尘器中排出。清灰时喷吹臂旋转,脉冲阀短促的开启将气包内的压缩空气吹入各个滤袋,使滤袋发生鼓胀抖动清灰,清灰压力为0.085MPa以下。清灰控制采用压差自动控制为主,有慢速、正常、快速清灰三种模式,以适应滤袋上灰尘负荷的变化,使除尘器阻力维持在较低水平。

2本技术与原固定行喷除尘器的比较分析

电厂之前采用电袋固定行喷除尘器,因运行时间长、设计不合理、喷吹效果差等因素,除尘效果较差,无法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且滤袋破损频繁,检维修工作量大。电厂从除尘器结构、清灰方式、检维修、除尘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更好的低压旋转脉冲布袋除尘技术并应用实施建设。2.1除尘器结构比较分析电厂原固定行喷除尘器结构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净气室未分室,高度低(H=400mm),致使烟气分布不均,阻力较大;二是,袋室高度不足,布袋长度与除尘器袋室有效高度接近,含尘烟气及灰斗积灰对布袋底部冲刷、磨损,造成布袋底部大量破损。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设计袋室空间充足,袋束四周和内部的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飞灰的二次飞扬以及对滤袋的磨损。花板将袋室与净气室分开,净气室高度3米,烟气分布均匀,减少烟风阻力损失。2.2清灰方式比较分析电厂原固定行喷除尘器清灰系统主要由小口径脉冲阀、储气装置、喷吹管三部分构成。清灰时脉冲阀急速开启,压缩空气通过脉冲管的喷嘴进入各条滤袋,使滤袋鼓胀抖动,实现清灰。清灰喷吹气源压力为0.3-0.5MPa,喷吹压力较高,且存在喷吹管安装精度不够、热膨胀等因素影响,导致破袋情况时有发生,每年需更换大量布袋。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清灰采用0.085MPa清灰气源,喷吹压力低,对布袋的剪切力和张力的作用较小,布袋的磨损较小,从而有效地延长布袋的使用寿命。低压大流量脉冲喷吹方式,压缩空气气流均匀稳定,清灰效果更好。2.3检维修比较分析电厂原固定行喷除尘器净气室空间小,袋笼为一体式7.5米长袋笼,更换较为困难。且在更换滤袋、袋笼时,需拆卸喷吹管,并在更换后复位,工作量大。喷吹所需小口径脉冲阀多,相应故障点多,运行维护量大。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空间设置合理,袋笼为三节卡扣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在更换滤袋、袋笼时,只需轻轻将旋转机构推开即可。旋转喷吹除尘器采用大口径脉冲阀,每只脉冲阀可喷吹上千条布袋,所需的脉冲阀数量极少。且大口径脉冲阀尺寸大、强度高、喷吹压力低,寿命较常规脉冲阀有大幅度提高。检修维护量很小。2.4除尘效果比较分析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与布袋有效过滤面积、滤袋质量等有直接的关系。电厂原固定行喷电袋除尘器滤袋为圆口矩阵布置,此排列方式空间利用率较低,可安装滤袋数量较少,有效过滤面积较小。而低压旋转喷吹布袋除尘器滤袋在花板上采用同心圆方式排列,径向上错开布置,滤袋截面为扁圆形,此方式需要的空间很少,结构紧凑,安装滤袋数量多,有效过滤面积大。在原固定行喷除尘器与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均为二袋室、占地面积相似的情况下,原电厂固定行喷除尘器有效过滤面积为3.14×0.16×7.5×960=3617.28平方米;低压旋转喷吹布袋除尘器有效过滤面积为3.14×0.13×8.11×1600=5296.8平方米。可见,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其有效过滤面积大大增加。此外,本技术选用50%PPS+50%PTFE/PTFE基布、超细PPS不低于20%的滤袋,布袋耐温、耐酸碱、耐氧化、耐粉尘磨损性、抗水解性、使用寿命均较以前有较大提升,除尘效果更好。从除尘数据来看,原固定行喷除尘器除尘后烟气粉尘含量为≤30mg/Nm3,而低压旋转喷吹除尘器除尘后烟气粉尘含量为<5mg/Nm3。低压旋转喷吹除尘技术除尘效果明显更优。

3结束语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越发严厉和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超低排放”改造必然是大势所趋。这既是政府大气污染物限期整改的政治任务,也是惠及周边群众、改善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的需求。通过低压旋转脉冲布袋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得东滩矿电厂烟气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超低排放”的要求,周边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解决了环境保护压力对电厂生存的制约,有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低压旋转脉冲布袋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国内同类型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意义。

作者:刘 辉 陈 烨 王俊峰 单位:华聚能源东滩矿电厂

【参考文献】

篇7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石油“十一五”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中国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中国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样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热捧的对象。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政府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政府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前言

2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招投标管理分析

4.5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4、开题条件

本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5、时间安排

2009.02—2009.05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2009.06—2009.10完成开题报告

2009.10开题答辩

2009.11—2010.02撰写论文初稿

篇8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属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于199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1997年、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的两次评估。实验室成立20年来,紧紧把握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向,在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高层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强基础研究的定位,各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无论对全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手段和效果的提高、高层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总体实力与学科水平。因此,多年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保障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同时,实验室的发展还兼顾了软件安排,从而保障了整个实验室的水平和实用性。

经费投入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和学校经费的大力支持使得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起来,1986年实验室正式立项后,1988年到1991年间国家投入570万元,学校配套100万元进行实验室的首次建设,兴建了五层燃烧实验大楼,实验室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1991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六年努力,1997年实验室通过国家评估以后,国家投入实验室二次建设费400万元,全部用于仪器设备的添置、更新换代。根据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实验室购置了PIV、激光粒度分析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热重―红外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等大型进口精密仪器;新建了实验大楼,并建设了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60万千瓦锅炉机组的冷态模化试验台、多介质雾化等试验台;改造和重建了煤粉燃烧试验的一维炉、沉降炉等基本实验装置。这些仪器的添置和台架的建设,极大地扩充和推进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和水平,2003年再次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实验室展开仪器设备的自主开发

实验仪器设备的自行研制开发是实验室研究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保障实验室煤质基本分析的顺利开展,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及仪器管理与操作人员对本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进行了开发和维修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新开发的新型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气体分析技术以及原器件,在性能上可以达到进口仪器同类水平。开发的NDIR气体传感器现可在线检测SO2、NOx、CO、CO2、CH4等气体。相关成果已经进行了技术转让,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煤炭、电力等行业,其中自动工业分析仪即将被列为我国煤质工业分析仪器分析法的电力行业标准。

对大型仪器设备功能进行进一步开发

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成为实验室仪器使用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实验室购入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本来是两套单独使用的仪器,为了配合实验室对煤燃烧机理的深入研究,实验室对仪器进行了改造调试,将之联合使用,开发出了一套能够满足研究需要的技术方法和技术参数。使得我室在研究煤及其他材料的热解燃烧特性的同时,能进一步分析出它们的气体产物随时间温度变化的曲线,这对一些微观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套方法强化了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手段,促进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一些重要的研究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测试与分析手段。

培养和造就稳定的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优秀科技人才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人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目前科研工作的水平,而且是实验室在未来发展中能否保持久盛不衰的决定性因素。为了造就一支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实验室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成立基础研究工作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定位在基础研究上,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中,实验室擅长和从事的主要是燃烧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基础研究成果见效慢,经济效益不显著,加之当时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是困难的。为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切实提高学术和研究水平,实验室组织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专门成立了基础研究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从事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实验室着力配备和改善基础研究室的工作条件,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激发青年人才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尽早确立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增强独立研究和承接课题的能力。

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室

由于研究方向的限定,以往实验室的学科和专业支撑十分单薄,为了有较大的深化和跨越,切实地开展学科交叉,发挥领域相溶的真正优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以往的学科合作交叉基本上是两张皮,学科间的本质联系并不多,也难以产出像样的成果。实验室找准问题所在,重新定位,在组织学科交叉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切实以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主体,根据研究的需要,提出明确的学科需求,要求其他学科派出年轻教师或博士研究生(或者共带研究生)来实验室共同工作,为此组建了交叉学科工作室,实验室提供科研经费,对来室工作的人员给予相同的工作生活待遇,先后接纳了多名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研究人员,直接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稳定的人才队伍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

目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30名,其中研究人员26名,专职行政与设备管理人员4名。研究人员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9人; 40岁以下的中青年研究人员19人,占总数的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15名,硕士学位的4名,8人具有在国(境)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研究人员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优秀中青年人才8人,教育部骨干教师3人,获得霍英东基金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2人,湖北省级劳动模范1人,湖北省优秀博士后1人。实验室研究人员还分别受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专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教育部煤燃烧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牵头科学家,以及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等。

运用和推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随着实验室研究方向的不断扩展以及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变化,实验室的开放改变了以往单一申报开放课题(一般与本室研究方向结合并不十分紧密)的一般化模式,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以更加深化和拓宽实验室的开放。

开放管理,加强合作

这些领域涉及湍流理论、实验流体力学、湍流燃烧、多相反应流的介观模型、重金属排放及控制等方向,他们的加盟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研究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员,对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术委员会起重要推动指导作用

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是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基地和开放的学术活动中心的一个重要保证,更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和实验室的工作需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定期举行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实验室工作报告,审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并对实验室研究方向、课题开放等重大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实验室与各学术委员之间也保持有经常性的密切联系,交流有关实验室的状况,征求委员们的意见,审定新的开放课题。实验室还经常向学术委员寄送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博士论文、成果鉴定材料以及实验室年报,并要求学术委员向实验室提供学术信息和课题规划动态。此外,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提出过许多极富建设性的好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发展。

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扩大研究视野

国际、国内的合作交流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实验室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国家对重点实验室提出的高水平的要求,也是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实验室不仅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层次、广度和成效,开展了广泛全面的学术合作交流;而且还采取了有力措施,尤其加强了与国内同行专家与企业界的交流合作,这种国内的学术合作交流的效果往往更加切实、更具实效。十几年来,实验室共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的学者85人次,来我室访问和进行讲学活动。鉴于以往聘请的客座人员多是流于形式和礼节,很难起到切实的合作交流作用。近年来,实验室不拘形式聘请了学有所长、深有造诣的外校专家担任实验室的客座教授,他们每年保证一月以上的时间来实验室工作,除了在确定的课题上开展合作研究外,还共同指导博士生,开设研究生的课程。这一举措有力地推进了研究工作,快速地提高了学术水平,促进了研究生的培养。

在发展中取得累累硕果

根据国家对“重点实验室必须定位在基础研究上”的要求,实验室始终把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放在实验室科学研究工作的首要位置。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在煤燃烧与污染科学和技术的较广泛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中,实验室的研发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向高水平的跨越,整体上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