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2: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篇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作为从事该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以适应和创新思想来诠释新的办学理念,即必需以完善教学计划、实施网络资源和师资共享、加大实践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注重技能考核与技能竞赛、加大技能学习与就业的合理转化、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促进高职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人们对修理行业认识浅显,因而造成在具体办学上对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还是完全集中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真正办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高职特色,因此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也不能及时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和更进一步完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完善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分方向学习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并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据此在原教学计划上,重组并创建了基础课程知识、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等三大教学模块,在学时安排上将实践环节学时量提高到整个学时总数的60%-65%。

同时根据市场和岗位群的需要和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和研讨下,经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该专业以“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陪”、“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为专业课发展平台,并根据市场调查与企业的反馈信息,以此平台构筑符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我院有关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从2005年以来,对本专业实施了实质性的教学计划改革,缩减了部分理论课的学时数,预留出一些时间,安排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根据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确立汽车专业分方向学习,即在原有汽车检测与修理基础上,分为汽车检测与修理、汽车营销与管理等两大专业方向。在课程知识方面,进一步删除了陈旧的知识,及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引进课堂。例如将原来以国产解放汽车作为主要教学车型改为以桑塔纳和丰田两大车系为主,并融合市场上其他常见车型进行教学。此外,在汽车构造方面,减少了化油器等传统技术内容的授课学时,注重于电子燃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无级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环保和安全气囊等方面的有关汽车新技术等内容教学。在设备购置方面,大力购买不同类型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教学设备,并购置凌志400等多系统示教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为进一步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基础课程方面,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如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汽车材料”、“公差测量”合并为“汽车机械基础”,通过多年教学来看,效果非常良好。而对简单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细化为“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技术”、“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等三大模块。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和服务业中四位一体、三位一体和社区服务快速发展,汽车维护中故障诊断成为修理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零件修复工艺已被互换法所代替,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如专业课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新型汽车结构、原理、维护和故障诊断上,压缩了传统汽车修理工艺等内容,适应了汽车技术、故障检测与维修方式的发展。同时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了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我校自2000年以来,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高级工修理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A/B级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证、物流管理证、普通话等级证等。

二、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和教师资源共享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应该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题。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高职教育制度上的优越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进行集中建设和广泛共享。一方面抓精品教材建设,必须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体系,即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抓优质课程建设。利用教育部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为契机,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关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精品课程课件。我们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所以我们在建设的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其它院校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学习“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修理”等课程,我们克服课堂教学的缺点,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精品课件进行教学。同时同一地区进行学校之间或校企之间师资的共享,即聘任具有高级技能企业技术人才或选聘同类院校优秀教师作为客座教授。今天,在该专业的发展中,已经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教育教学和专业教师资源共享。

三、改善实践设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当前我院不同专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是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制约该专业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营销等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车型的增多,在实践环节内容上必须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同是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克服演示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保证正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并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努力为该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同时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问、校校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我院在这方面已经成立由教学主管院长牵头,教务处、教学督导科主抓,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协管的多重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四、努力开展第二课堂

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这一项目是我们在成立汽车科技协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场所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更是学生提前进入课程实习和顶岗就业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讲,其内容包括参加汽车行业发展讲座、参观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到维修厂参与汽车修理、深人实验室进行强化练习、参与汽车电子产品设计、汽车营销培训、网络交流等专业性知识学习。

五、注重技能考核,技能竞赛

汽车修理等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某项技能掌握的情况认证,我们在普及汽车修理中级水平考核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学员直接参加高一级别的考核。通过技能考核,我们可以了解作为汽车修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一技术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同时更进一步彰显出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什么缺陷,我们的教学与社会、行业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所以技能考核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参加技能竞赛,其目的在于比较,在于认识,在于发展。根据竞赛级别不同,交流和学习的范围不同,参加技能竞赛不仅考核我们的学员,更重要考核我们的办学质量。所以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发展上,我们必须注重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两大环节。

六、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而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我院于2007年在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教学首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完成资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6步内容,这一方法主要将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改为以工作和工位为主的设置,这样更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七、切实做好专业学习和就业的合理转化

学生就业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体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是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程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做好针对性教学的实习环节,因为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学生就业和学习必须是一体的,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所以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已经形成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个人与其社会关系相结合,主要考虑教师本身的社会关系,利用教师个人关系为学生营造就业氛围;学生技能培养与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技能的体现,更应该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认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那么这个从认知到适应的过程必须由老师的理性教育到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去实现。近年来,我们已经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课程,这些特殊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走人社会、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

八、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考察,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同时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其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

篇3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53-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正呈良好态势快速发展,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培养出的适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少。专业模块化教学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模块化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均强调知行一体,是集中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学习理论知识和培训操作技能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的建设实施,通过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结合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课程建设。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试点探索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共同探索解决。

一、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确立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宗旨是服务各层次的职业类学生,实现中职到高职、高职到本科的快速衔接,促进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发展。也可承接汽车技能社会培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施模块化教学,建立淘汰机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维修、服务能力,使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自主创业人数明显提高,形成专业特色,提升汽车类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品牌形象。

(二)专业模块设置

模块设置要立足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素养和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汽车工程系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制的学生使用一套教学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模块化教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设置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将专业教学内容分为九个模块(见表1),各模块的时间分配按模块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划分。

将学生分成9组,分别进入9个模块学习,各模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学生轮替循环进行各模块的学习。学生进入模块,教师告知本模块的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学生正常学完9个模块共需72周,剩余时间为论文、就业指导模块。2学年在校学习期间结束。

(三)模块化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理实结合一体化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行分组管理,采用组组竞争、人人竞争的学习方式,将压力施加于每一位学生身上。最大程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做到自觉学习,自我约束,文明规范。

每个教学模块在相应的模块教学区实施,并将其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在实施前,教师须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学生须完成对应的学习计划,选定学习方法。任务结束,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填写评估单,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一个完整的模块学习结束后,请第三方进行测评,并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问题

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要具体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难题,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破旧立新,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核心难题。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要考虑培养目标是否明确,课程体系主线是否明确,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与行业是否脱轨。新的课程体系要顾及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优化,能指导新且具体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是否健全,影响模块化教学推进速度和实施质量。

(二)模块化教材问题

相应的模块化教材对教学能否实施也尤为重要。目前,各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各自为政,专业、行业内没有出台权威且标准的模块内容,这导致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这给专业教学造成很多障碍,影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三)模块化教学设施问题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 “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学硬件的投入要求较高,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检修设备工具和耗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有保证,教学软、硬件的先进性及配套性要有保证,教学场地(实训室和理论教室)及多媒体设备要有保证,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有保证,这样,才能较好地实施模块化教学。

(四)模块化教学师资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执行者、指挥协调者。模块化教学对专业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帮助专业教师更加专业化和精英化,挑战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适应性。模块化教学要求“双师型”师资的职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更高,模块化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更新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模块化实施要求专业教师理论通、善操作且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

(五)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

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模块与模块之间是各自独立的环节,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模块与模块教学之间没有衔接的过程,很难把不同的模块联系在一起,这对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部分简单问题,反而会混淆。

(六)模块内容难易不均问题

由于各模块的难度不一,各模块同时开始,有些学生一开始就学习难度较大的模块,没用相关理论基础。

三、模块化教学改进策略

(一)建立灵活多变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不同模块之间包含相互关联的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基于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建立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须对当下行业、企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相应模块的具体目标,明确各模块各任务应知应会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行,综合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要灵活。为满足不同学制、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为实现中高职、高职到本科教学衔接及学历提升,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同一模块时要在难易程度、知识深度、掌握熟练程度等方面有所区别,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长效机制。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不同模块,以发动机电控模块举例说明本模块具体对应课程及任务分解如图1 所示。

(二)校企联合编写模块化教材

教材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专业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质量的高低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建立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本位的新教材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深知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教学教材,教材的开发编写由汽车维修企业的有一定学历层次高级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结合二者的优势,弥补相互不足,共同开发制定教材大纲。模块化教学的教材编写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秉承够用、实用原则,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性的体现实践能力培养,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岗位能力标准,体现模块化课程教学理念,紧扣模块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是去做研究,也不是简单的一线操作工人,而是既能从事生产又能解决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可以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等级考试内容、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各大模块分成具体学习任务,进行任务编写后汇总成独立模块教材。编写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须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探讨,初稿完成后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审定,以保证教材能够结合当下的新技术,避免闭门造车情况出现。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并能促进思考、拓展眼界、激发兴趣为目的,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模块学习空间。

(三)完善模块化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

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应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创新综合训练三个层次,互成体系,层层递进。

以汽车维修工程实训中心为核心,建设模块化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有计划和侧重点的投入建设经费,确保建设有真实过程的训练学习环境。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场地及配套设施要接近企业的真实环境且适于教学的开展,技术应与企业现状同步且适当超前,以适应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在技术、工艺及规范等方面的发展创新能力,并能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核心且能提供专业群平台,实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相结合。对现有的实训车间和一体化教室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按照上述九大模块建设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现已建成汽车发动机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底盘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电气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发动机电控模块一体化教室、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模块一体化教室等。各个一体化教室按照模块负责专业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的要求进行工位配备,设备、工具、耗材、教学软件及教学资源进行配置,要求满足本模块教学的实施。

(四)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打破企业、学校用人界限,采用专职+兼职、技师(工程师)+教师的方式聘用教学人员,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和学位进修、技能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实行专业教学管理和企业实践的双教研室主任制度,聘用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导师,满足模块化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需求。同时,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能力调研,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双师”素质。多管齐下,建设适合模块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引入过渡性课程及学制互补

对于模块间的衔接与难易不均问题,在开学初期,未实施模块教学前引入汽车概论和汽车认识实习环节,先建立基础的专业整体性概念,为后续模块衔接做铺垫。在一个模块实施后,安排整车教学模块课程,让学生走出独立学习模块,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交流和组合。可以把汽车模块分解成各独立模块再组合,这样把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底盘、汽车空调等有机联系到一起,形成整车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模块教学内容,也将不同模块有效衔接到一起,也解决了难易不均问题。再者,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之别,三年制大专未接触过专业知识学习,可从简单、基础的模块开始,五年制学生在大专阶段已经学习过基础层次的专业课,因此可以直接从复杂的、难度较大的模块开始,这也有效避免了难易不均的问题。

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提高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技能鉴定的通过率、企业满意度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乔仁铭,任珊.有关动画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构筑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2):75-16.

篇4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探索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骨干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从99级开始,全面实施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CBE理论为指导,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由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和模块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居学院各专业之首。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特点

1.模块课程的开发

模块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几门课整合为模块课程的开发。我们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把汽车构造、汽车运用、汽车维修3门课程整合为汽车使用技术。打破原有教学体系,把原来三门课程中的有关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等内容穿成一条线,重新整合为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3大模块。3大模块分为18个子模块,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包含发动机拆装、机体零件与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等6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包括“五单”,即:学习资料单、技能单、信息单、作业单及评价采用考核单。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在教学方式上,按“五单”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子模块均采用集中与分组讲授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二是单门课重新整合的模块课程学习包的开发。比如。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模块、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模块、电喷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等重要专业课,其应用性很强。2004年我们对该类课程也进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尝试,首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进行社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依据需求将课程目标分解成若干项技能,每项技能划分出若干个子技能,每个子技能按照必需够用原则确定知识点,开发出学习资料单、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即模块课程的学习包。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现场教学,围绕“五单”进行技能训练。

2.采用小班现场教学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替代了过去由不同教师、不同部门承担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的分离式授课方式。采取边理论边实践一条龙的形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学生将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中,每个班级将分成4个模块学习小组,分别由4位教师授课和指导。上课时向学生发放:“五单”。学生的学习内容分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其中。学习资料单介绍学生在每个子模块中应知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单则介绍每个子模块学生应会实践项目的训练要点,以上两单分别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信息单则介绍一些相关的专业拓展知识和新技术,作为课外补充知识;为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课下应完成每个子模块对应布置的作业单;考核单是用于考核及评价学生对每个子模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用试卷库。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可实现教考分离。

3.执行严格的学习评价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评价采用“限低不限高”的原则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点考核(30%),实践技能考核(60%)和学习态度考核(1O%)。无论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均实施教考分离。只有构成模块课程的各子模块的成绩均通过,该模块课程才能通过。不及格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补偿训练,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这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力图达到100%通过率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4.提高设备利用率

为了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缓解实训用设备的压力,该专业采取“早七晚六”办法授课。即将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分成两个批次,早七点到中午十二点一个批次,下午一点到晚上六点一个批次,这样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解决了仪器设备和场所相对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师资相对短缺的问题,使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顺利推开。

5.采取灵活排课方式

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较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采用整周上课的方式进行。因为每门课程的子模块数量不同,每个子模块内容含量又有差别,所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无法像正常上课那样学期初完成排课。为此,学院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采取单独排课方式,每周排一次课,挑选学院最优秀的教师对模块内容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周五下午进行子模块交叉考核,其他时间按小班(模块小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这种灵活讲课的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依据核发技能证书

我院是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第185号站,可以直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真正实现将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接轨,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中的理论考核要点融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信息资料单”中,将技能考核要点融入到“技能考核单”中,并编写了“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用来记载学生已掌握的技能项目,作为核发高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证据。教师把考核结果详细记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中,完成项目达到“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内容的90%时,核发汽车维修工、汽车检测工和汽车电器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工证书:达到80~,4时,核发相应工种的中级工证书。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载体,将技能鉴定和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避免了重复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双证率”。

7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辅助教学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结合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或协作的学习,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自主开发了专业教学素材库、课件、网络课程,其中一门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把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资源挂在校园网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在网络教学信息资料室上网自主查询,获得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技能训练由教师事先演示的方法改为先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操作过程录像,然后再进行模仿演练,最后由指导教师辅导纠正,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作业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测习题,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我测试;一部分为主观习题,学生可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也可以按普通作业形式提交。

二、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我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模块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获2004年黑龙江省高校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本专业近3年的学生入学平均报到率、平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排在各专业前面。

1.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

为了更好地完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学院投资购置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如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新上汽车综合A级检测线一套,液压实验台及相应教具多台套。购置车辆近20台,举车机4台,教师制作了4台整车教具,组装了20台发动机,还制作了相关的拆装工具和固定支承架等。

2.教师队伍的“双师”水平得到了提高

模块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要求教9币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专业实用和前沿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院有计划安排及自身努力。本专业的“双师”教师比例已经超过80%。

3.模块教材建设得到了加强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把“五单”中的前“三单”修订出版为正式的模块教材,还自主开发了《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维修》等10本特色模块教材。并将纸版教材、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三种不同形式的教材组织成立体化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发动机拆装为突破点;在汽车电路原理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电路原理及整车电路配线为突破点。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当学生在前几个子模块学习基本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修理发动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在修理发动机时,从发动机解体、清洗、鉴定、决策修理项目、提出购件计划、零部件采购、补整、试装、总装、磨合、试车直到竣工交接等,都由学生亲自操作。要求一点不能出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能认真阅读资料单、技能单,认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经过一系列操作,发动机点火启动,同学们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篇5

关键词: 机动车;检验审核;车辆维修;安全问题

引言

对于使用机动车企业而言,较好的企业效益不仅仅决定于企业的经济收入,另外还在于保证运输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企业的机动车安全上路行驶,积极做企业内好机动车的检验,是企业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的一项工作。如果对机动车的检验问题不严格那么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但会给机动车驾驶人员带来人身伤害,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企业内机动车检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企业内部机动车检验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机动车在企业内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我国企业内部占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但是,因此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屡屡出现,成为影响众多企业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做好机动车在企业内的的检验工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做好机动车的检验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保证企业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机动车的检验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促进我国工业运输行业的安全水平。

2.机动车检验常见的问题

目前,我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严格制度来对机动车的检验做出相应的严格规定,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和员工带来重大损失。机动车的检验包括首次检验、性能检验和定期检验,这种全方位的检验模式才能保证机动车的使用安全,目前我国企业在机动车的检验方面存在着比较集中的几大问题。

2.1.车辆材料使用和外观尺寸不符合标准

企业运输所使用的一些运输车辆在车身和车貌中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标准,这会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机动车的使用过程中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换。车身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标准时,在机车发生交通事故过程中会使机动车严重损毁,并给机动车驾驶人员带来巨大伤害。有的机动车在经过碰撞之后为了节约开支,使用自己制作或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行维修,如果在发生交通事故,劣质材料将不会对机动车和驾驶员起到原来的保护作用,这会给驾驶员带来巨大伤害,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货运汽车也在外观尺寸方面存在着问题,我国企业的货运汽车有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外观尺寸设置,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达到某种运输目地往往对货运汽车进行改装,这使货运机动车在外观尺寸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运输行驶过程中会因为尺寸不合标准从而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另外车辆在反光漆和车辆侧面材料使用违规也会引发安全性问题。

2.2.机动车灯光和制动性普遍存在问题

机动车灯光是机动车夜间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经过对往年机动车的检验结果分析,灯光的监测普遍不符合标准,达不到企业内部的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的灯光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灯泡的发光力不足,灯光的亮度达不到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标准,没有按照要求定期更换灯泡。另外要十分注重机动车的制动性检验,机动车的制动功能关系到机动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问题,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对机动车制动机械部件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确保机动车的制动性没有任何问题。

2.3.机动车的尾气污染比较严重

机动车的尾气已经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在历次的机动车检验中,污染问题相当普遍并且十分突出,现在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各种污染已经直接或者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机动车的尾气是机动车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机动车通过消耗燃料并且释放燃烧废物进行提供动力的工作,违规使用含污染物过高的机械用油导致机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过高的诸如含硫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含氮的化合物,这都会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同时,机车的燃油机对燃料的燃烧不够充分也会导致尾气含污染物过高。

3.基于机动车问题检验的安全性建议

机动车在实际的运行工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要求对机动车进行首次检验、定期检验和性能检验并对检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才能保证运输的安全,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

3.1.针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为主,并且检测不够严格的的现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内部的机动车监测提供法律保证,并且根据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保证车辆合格。企业要明确对机动车检验的相关方法、标准以及定期检测的时间,要从这些方面保证所有机动车接受检验,并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企业内部的机动车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尺寸标准设置,严格检验企业所用机动车的相关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不允许没有安全质量保证的机动车进入到企业内部,并且从事相关运输工作,以免给企业早成经济损失。

3.2.针对于机动车的灯具和制动性出现的相关问题,企业内部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标准进行定期监测,定期对企业机动车的灯具进行定期更换,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灯具,灯具出现问题时立即更换;机动车的制动性检验要更加严格,机动车的制动性是机动车安全运行的保障,对出现问题的机动车要及时督促维修,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3.3.机动车的尾气污染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企业不能单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于大众生活环境的保护。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检测,对不符合相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要在尾气排出前安装尾气处理装置,确保排出的尾气符合国家标准,不给大气增加负担。另外,企业要拒绝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燃油,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出。

4.结语

机动车的检验会及时发现机动车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只有发现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对机动车进行及时维修,排除不安全因素,为企业的安全运输提供安全的保障。机动车的检验有益于驾驶员的安全,能保证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秦煜麟. 我国机动车安全检测的技术进步及存在的问题[J].汽车与安全,2009,(10)

[2]刘佩琴. 机动车检测工作亟待规范和加强[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8,(02)

篇6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建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Programs

CAO Naiyue, LIU Hongjua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8)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tinued to grow in the size, the co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blems boutique shared resources to be solved is to achieve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to establish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car chassis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sha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quality resources, onlin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a meaningful exploration of resources,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quality resources sharing programs;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inquiry

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为实现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提出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开发与专业资源的整合在各高校得到空前的重视。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质建设,对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对学生的引导和挖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新性具有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资源收集、整合与运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1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总体目标

针对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中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和集中建设,集“行、企、校”三方面资源,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各种素材的归纳与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必要保障,通过多渠道的教学媒介合理采用和优良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同时满足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营销等社会学习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突出服务企业员工、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建设理念,建设“三方共建共享”型精品课程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使学校的教学理念更加适应教育资源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框架结构

优质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以资源信息化为基础,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及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全面实施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课程资源平台框架结构(图1所示)主要包括二级教学资源、四个拓展模块和网络应用平台。其中,二级教学资源是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资源和素材资源,开发了涵盖教学设计、授课课件、教学录像、拓展技能、任务资讯、实操手册、随堂作业、维修案例等配套资源;四个拓展模块是资源共享平台上实现拓展服务功能的版块,提供与专业技术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信息支持,主要包括:职业认证、技能竞赛、汽车驿站和推荐网站四个版块;网络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基础要素,主要依托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资源库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2级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试点应用,授课教师以资源平台为依托组织教学,通过多次教师研讨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等信息反馈,针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3.1 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建设针对性的思考

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以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职能部门等各级组织对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的标准,建设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上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设计上要突显与维修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的一致性;在实施方面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校企融通,将行业、企业和专业标准与通用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具有教育目标导向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体系。

3.2 对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思考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建设要实现主体多元化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间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人员优势,使建设目标更具有岗位适应性。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根据企业调研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资源库建设团队结构的多元化。团队应吸纳教育界专家、课程教学骨干、专业技术能手、程序开发人员等多方面的人才,以保证建设内容与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的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

3.3 对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内容开放性的思考

平台建设内容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在资源内容开发层面,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行业标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平台建设内容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平台建设内容符合企业生产实际;二是内容选取与覆盖应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既要满足教学的要求也要将具有自身优势的专业资源信息纳入课程中;三是在内容开放层面,要注重共享国内与国外优秀精品资源课程和平台建设成果。四是在共享平台的持续更新层面,课程平台的建设是分时段、分层次的持续建设过程,持续优化和定期维护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3.4 对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技术先进性的思考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性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基于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实现课程平台优良运转则须引入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可借鉴现实与虚拟技术之间的高效对接,实现资源平台的教学与培训功能。

综上所述,建设优质、高效、实用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对优化课程结构和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促进课程模式革新。综合利用资源信息化、平台共享化、知识实用化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媒介的知识资源。学生通过共享课程开展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学习意识,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课题编号:GG0568)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2] 徐经长.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3] 许坦,石.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9—02

[作者简介]刘晓惠,孙庆峰,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吉林 132013)

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以“应用”为宗旨设定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应用型”的人才定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培养具备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在运输与物流、汽车运用与改装及汽车营销与服务等领域,从事交通运输与物流的组织、规划、管理、生产经营、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备件设计制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达到如下要求:(1)融会贯通交通运输专业必需的机械、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基本技术操作和必要的实验、设计、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及相关的国际规则和惯例。第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消化、应用新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

二、构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应以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强化能力为宗旨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依据交通运输专业实际,推行与行业相衔接、凸显专业特色、重在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动态调整,体现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机动灵活性。

1.彰显“应用”特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需求,应将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教育模块”、“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实践能力模块”五个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的目标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创新性课程、新技术前沿选修课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应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四增四减”,即增加专业特征、减少专业方向特征,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新技术前沿课程比例、减少传统课程比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强化专业基础,增强设计能力。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运筹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和汽车改装。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通运输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习题作业、专题研讨、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

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要通过整合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设计类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通运输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从事设计、管理和研究的能力。同时,强化课程设计、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结构设计竞赛,为造就交通运输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实践环境。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基础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汽车电器与汽车检测实训、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体系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1.改革理论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应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专业方向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同时学习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应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增加创新和实践类课程,扩大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8

【论文摘 要】汽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时要与时俱进,深度的优化和改革汽车专业教学。加快和完善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引言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但我国仍是一个汽车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不断进行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并且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能适应汽车行业并且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推进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种原因如家庭困难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本来汽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比较抽象,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更加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令学生们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汽车各个部分的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些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汽车专业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讲课,把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转变为了具体形象化,同时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为以后的实践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稳步完善硬件设施

现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很落后,导致硬件和软件的不协调发展,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很多学校尤其缺少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汽车的检测维修已非传统意义的检测维修,因此需要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学校购进了几百万的检测诊断设备,完全能够完成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现在的汽车专业师资有一定的欠缺,汽车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缺少双师型教师,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行业在迅速发展,所以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会面临着知识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各个学校也在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进修培训,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及组织同类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互相促进教研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联谊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各个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快双师结构的建设。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很快的建立起“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平行交换、岗位轮训”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1+1+1+1+1+1(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课程内实习)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班,按照企业的标准,学校实施教学和培养。这些培养模式有的在我们学校实施已取得相当的积极反响。

5.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各个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从而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让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专业课老师编写符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或者说是工作页,这样可以不选用其他的教材。同时也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共同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这个层次需要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三、结论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改革和优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维修技能。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交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还可借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一体化 汽车专业 探索 实效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扩展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表达专业知识,以培养出高级汽车维修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汽车专业课中利用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去年,我专业在领导的带领下,汽车专业最先开始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进行到今天,已经显现出了这种方式的优点。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项目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实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所选课题与所学课程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活动。它是一种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不只依靠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或探究未知,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研究活动,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以下谈谈一体化教学过程的一些做法。

一、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

1、一体化的教学时间安排

一体化的教学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在一个星期课里由教师讲授多少内容,它是一个全学期的一个小项目,对于每个研究小组而言,在整个学期里,除了该门课的正常学习外,再利用一些业余时间,以某一门课程为依托,制定响应的研究课题,搞一个课题研究,或是利用课余时间再查找一个资料,作为对该门课的学习补充。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收集资料,完成一定的课题研究,最终各个小组分别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收获。

2、选题和分组

研究课题与所教的课程相结合。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为例,它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以往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不大,教学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在开学时,结合本课程相关的章节内容,提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编写,但实际汽车技术应用广泛、或是表明汽车发展趋势的内容作为研究项目,在上课时,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操作。

3、一体化学习的组织实施

按照课题的学习方案,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展开具体的研究动手工作。研究活动包括调查研究、资料的检索与收集、数据统计与处理,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当然现在的学生写论文的很少,不过很多学生都能自觉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二、一体化教学带来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

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一些学习内上, 我们经常采用竞赛法,例如在拆装一些部件时采用各组分别选取一名同学上台进行比赛。学习兴趣高涨。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如果这些知识得不到应用,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它们往往会被遗忘。在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调查研究、获取资料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查找和整理资料,巩固了计算机知识;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或报告,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操上每天进行动手操作,分析故障等,展示学生的综合水平。整个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置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职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3、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汽车专业课的一体化学习中,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通过组员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的过程,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4、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

篇10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首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最后以项目完成情况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自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实现特定任务为单元构建章节,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抽象类理论难讲、难理解,脱离课本之后遗忘快的弊端;实现功能后即可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调整进行性能测试,将枯燥的性能理论部分改为可感受的实践操作。随着任务的逐渐进行,已具有初步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2、《汽车电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汽车电气设备中包括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照明与仪表系等系统,具有理论复杂、紧密结合实际的特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抛开时实践讲理论,冗杂难懂;脱离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仅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把各系的功能独立出来,构建出相互独立的模块,对具体功能讲解与动作示范,然后由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讨论、实践操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传统的《汽车电器》教学中均是各系功能为主线,先讲硬件结构,紧接着工作原理,然后不同类型零件性能的不同,最后进行实践。学生普遍感觉理论枯燥无味,结构难以记忆,更别提具体各种类型的特点了。等到实践的时候,所学的理论知识已忘掉十有八九,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说不上毕业以后的应用了。据项目教学法指导思想,以实现某个任务为教学环节,打破固有界限,且不管其具体顺序及性能特点,将各部份知识分解后,构建成一个个独立的学习模块,为了完成任务各取所需进行组合,在实现系统功能后,通过某零件的缺失或者调整,对所产生现象进行观测、讨论、检测,最终达到在完成项目时,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目的。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示范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借助资料去模仿性或者试探性的对各部件之间进行组合并实现起功能,学习过程将会是充满挑战性、不断成功的过程,而当各个系统功能实现之后,教学任务也全部完成。

3、实施方案

在汽车电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的基本路线,故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下几个步骤:

(一)结合实物介绍某系的作用。主要通过最主要的几个部件介绍其工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分解系统组成,将其功能实现过程及工作原理简单明了、形象贴切的呈现出来,能否找出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是决定项目教学法关键。

在学生基本了解系统功能与工作原理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教师首先对照实物对工作过程进行简要的讲解,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在结束后由小组组长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骤。

(二)首先由教师对系统进行拆解及安装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注意要点讲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选择性录像,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反复观摩学习,然后学生依然以组为单位进行,以能实现功能为完成为标志,最终老师对其拆装过程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在完成上述任务之后进行最后的项目,教师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调整项目或者维修项目对学生进行演示,加强学生对性能的理解程度,从而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缩短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距离。

4、项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从大处着眼,同时不可忽略细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当有总目标,而总目标由小目标组成的,小目标上面又有各个不同的细节,选择各个击破,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完成总目标的有效路径;学生分组是实现汽车项目教学的一大特色,由于采用分组协作的形式,组员的数量、分工甚至性格特点等将会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践证明,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5人为宜,人多容易导致意见不一;人少则难以形成讨论学习的气氛;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选择合适的教材,也是完成项目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现行教材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难以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也不利于学生课下学习。所以要求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通过学生提前预习,熟悉项目实施过程,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效果评价

对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课后习题完成情况、实践情况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样也可采取组织班级座谈会讨论。根据具体情况,列出优劣,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6、结论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的项目项目化设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静.项目导向的大学课程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5.

[2]蒋科军,刘成晔.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