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课堂管理技能;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118-02

一、定义

1.课堂管理技能的定义。所谓课堂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整个过程中对一课堂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协调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有效程度以及能力。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控、组织以及协调,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采用的所有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课堂管理技能的含义包括课堂资源、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率这四层含义。

2. 课堂效率的定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效率就变得异常重要。教学过程当然也不例外。在相同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也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简而言之,课堂效率就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际的学习成果与应有的教学成果之间的比值。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成果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后,实际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升华以及能力的提高。单位时间里应有的教学成果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在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提高所进行的预测。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这主要受学生自身与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影响。其次就要适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预测制定的太低则成效不大,如果制定的太高,就会难以实现,因此准确地预测课堂教学后学生能力、知识与情感的提高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观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中,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2.基础不牢,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初中生过于追求分数,对考试分数也存在侥幸心理,并未理解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这就导致了基础不牢;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过分依赖老师,并不能举一反三,这就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局限性。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间接作用。

(1)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求学需要为主,以学生为本。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合理地进行满足时,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课堂管理技能的同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不管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一旦没有妥善的解决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也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对学生的尊重的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使学生觉得受到了充分地尊重,对教师有感激之意。因此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是指出的错误都要认真对待,并给予及时的回答,不敷衍了事。最后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是有意义价值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持肯定态度。

(2) 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课堂气氛会阻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初中一般每周所安排的英语课时是比较多的。如果能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们才能精力充沛、聚精会神、情绪稳定、思维开阔,而如果是在一个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学生们往往就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维狭窄,学习效果也比较差。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社交与自尊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教师要采用适合的方式去解决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被尊重。

(3)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机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同样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习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管理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有充分了解,让他们对自身产生责任感;② 采用竞争形式来促使学生提升。比如举行英语竞赛、学习小组等;③采用奖励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这种奖励方式既包括口头奖励也包括物质奖励;④用数据说话。通过利用确凿的数据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充分了解。比如作业分数、考试分数等。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2. 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才能产生高效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有利于营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英语课堂效率具有直接作用。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存在很多多变因素,而这些多变因素往往会对教学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课堂管理技能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1)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过分自由,放任自流,则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终止。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优良的课堂管理技能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能够明确的定义学生哪些行为是自己期许、赞赏的,哪些是自己不允许的。在教学之初,老师就可以与学生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与期望,协商制订出共同的课堂规则,这样就有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

(2) 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后就是要维持了。课堂中一些突况往往会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维持课堂秩序。大量实践表明,通过新颖的教学教授与课堂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是维持课堂秩序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部是全体学生都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洞察学生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经常的鼓励学生学习,确保自身的教学方式具有吸引力,及时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对成绩较差或是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给予适时的关心与指导,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课堂内外、及不同课堂之间的教学过度。如果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技能,必将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交头接耳、无精打采、三心二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这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开展一些相关游戏或是比赛,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3)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虽然通过各种课堂管理技能来建立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是不敢确保所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会聚精会神,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一旦课堂上出现了突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确保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管理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规行为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把握,采用适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客观地对待问题。教师利用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避免一些不公正态度以及压制态度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中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课堂管理技能也有利于将问题消弥在萌芽中,及时迅速地解决,也能够使得良好的课堂秩序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使学生在最佳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钦瑞.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探讨[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4,2:263―267.

[2]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工作[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课堂秩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01-01

有人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影子,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对班级的重要影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对整体的学风、作风负责,更要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其重要性由此可见。而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责任尤重,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及模仿性很强,作为班级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就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极其注意。因为小学班主任不比中学班主任,他们所管理的对象是一群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孩子们贪玩任性,理解不了大道理,且父母护犊心切,不能对孩子进行过激的言语教训,更怕对小孩子的身心造成创伤。因此,相对而言,小学班级不好管理。

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做到张弛有度,既能让学生敬爱,有亲切感,而又保持敬畏之心,课堂安静有序呢?这是这篇论文着重想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班级进行管理。

1.制定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使课堂安静有秩序,使班级的学风浓、作风好,需要班主任制定相关的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新课改以来,要求转变授课理念,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学生贪玩好动,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给上课的任课教师带来不良印象,课堂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若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单凭批评教育,这对小学生的管理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学生懂得教师不会打骂自己,对轻微的批评毫不在意;另一方面学生年纪小,对摆事实、讲道理等教育方法不理解。

种种原因结合起来,制定规章制度,让班级所有学生作见证,禁止有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这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规章制度,就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得发生"徇私枉法"的包庇。制定班级公开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们明确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一旦违反就需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因为管理对象年纪很小,他们都希望成为教师表扬的、令其他同学们羡慕的榜样,也知道被批评是不荣誉的事情,所以在学生都理解的前提下,大家会一起服从该规章制度,甚至会帮助教师制止其他违反制度的学生,使课堂纪律井然有序。

2.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要想让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仅仅用严苛的批评使学生们害怕,这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们自动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方面的精神导师,更是学生处事为人的行为导师。所以,教师一定要谨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

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良好品德,这些良好品德包括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等等,这有利帮助小学生培养社会公德,养成良好品德。小学生的身心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心灵如同是一张白纸,教师的行为品德如同画笔会在纸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不但要帮助学生们学习进步,更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3.采用多种评定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评定应该采用多种标准,绝非仅有学习成绩一种,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务必做到一视同仁。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是可以分为成绩优良生和基础薄弱生,可是他们都是班级的一分子,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成绩只是评判学生的标准之一,班主任切勿仅以成绩论英雄。很多任课教师可能会凭借学生成绩的优劣不平等地对待学生,但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则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采用多种评判标准评判学生。

班级劳动是否勤劳积极、各种艺术才能、课堂是否遵守纪律等,都可以是班主任评判学生的标准,甚至可以凭借多样的评定标准,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职务,使学生在班级的存在感加强。这种评判方法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同样受到班主任的重视,这会使学生对教师更加敬佩,自然会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

4.真心关爱学生,赏罚并重

对学生来说,真正的关爱才是最期盼的,这也是最容易使学生信任班主任的法宝。尽管孩子们年纪小,但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们是能体会出来的。孩子们的年纪比较小,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相对而言,与之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父母亲。因此班主任对孩子进行管理,首先要和学生们处理好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服从自己,将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孩子。

因为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上,要张弛有度,赏罚并重。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烈,都喜欢让教师表扬,可以在其他孩子们面前炫耀一番,因此,当学生的行为值得表扬时,教师不要吝啬言语,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以之为榜样,加强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家庭中过惯了掌中宝的滋味,在学校自我约束力不强,一旦发生扰乱纪律的行为,班主

任要及时对之批评要求学生改正。只有对学生赏罚并重,而不是一味好言相劝或是严厉批评,才能树立起班主任在班级的威信。

5.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以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秩序;组织与维护;互动交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60-03

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被忽视的学生,也是影响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那么,组织好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效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但这些学生入读中职学校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多,心理压力较大。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对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恐惧和厌学情绪,在课堂上逃避参与教学活动,做聊天等无关活动,扰乱了课堂秩序。

在学习上的不自信和挫败感是中职生最常见、最突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中职生不想读书,又不想离开学校,自己也无法调整矛盾的心理,只好很多事在家里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职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对课堂教学更谈不上喜欢,往往出现上课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破坏教学秩序,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纪行为的危害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才能在行动上积极地去解决它。遵纪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师不要直接开始讲解课本内容,应该先与学生一起为课堂教学定好几项有针对性的纪律规则。规则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可加1分;作业完成的整齐优秀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加1分。还可以进行最佳实验小组、最佳同桌评比等等。学生不认真听讲,通常是同桌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开展最佳同桌评比活动有利于实现同桌间的良性互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规则,要让学生认为教师能够说到做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上尚流传着“读中职无前途”的思潮。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在前进,观念要更新;读书的目的是掌握创新创业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才。华罗庚说过:“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我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个个都前途坦荡,中职学生通过努力照样能成才。浙江民企百强中多数老板是中职生,不少人出身寒微,补皮鞋、弹棉花、挑货郎是他们的创业起点。而现在很多高学历人才还不是在为他们打工吗?可通过讲给学生这类事例,让他们抛弃思想包袱,抱着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目标、有动力,知识技术就会掌握的更全、更好。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水平,使课堂丰富、有趣,让学生津津乐道不忍离去。这样,一方面,教师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与威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应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创造出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设计中,可先让学生感到山穷水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想办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柳暗花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增加学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可通过和实际联系紧密的生活小细节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快乐地讨论,追求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安全用电”时,提出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连接照明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分别用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去测量,再将两种情况测得的数值进行比较,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课件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媒体课件教学需要学生用眼认真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大脑认真思考。因此,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换一换口味”,加点轻音乐,搞点小幽默,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比较重要的题目、学生难理解的题目,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精心设计教学用语,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高效组织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优美的艺术性教学语言,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美的享受。例如,在讲解电容对电的阻碍作用时,可以这样比喻:“交流电到电容器家来玩,电容器敞开门迎接,直流电来电容器家,它闭门不让进,这就像亲戚来了热情欢迎,仇人来了闭门不开一样”。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深刻且不易忘记,风趣的语言立即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发挥行为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仅凭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行为语言,即动作、表情等与学生交流,其中的缘由就是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适时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感染力,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共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鼓掌,或竖起大拇指,或者教师用惊喜的表情给学生以鼓励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吸引学生的。教师还应该有常规专用手势来表示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停止动作,减弱动作等等。

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与交流

应适时给中职学生以鼓励。加强课堂互动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沟通和鼓励则能增强他们的信心。

走到学生身边去 有好多教师在上课时总不肯走到学生中去,在讲台前溜达,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鼠标成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羁绊的绳索,教师更不经常走下讲台,造成师生间距离越来越远。要上好课教师就必须和学生在一起,要没有距离,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做到自己投入,学生也投入,这样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不集中精力,搞小动作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他们距离远,心理距离也远,所以教师的“威严”便“辐射”不到他们。教师走近学生,在他们的身边纠正他们的问题,这样做好处很多。如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或者走过去,在不中断自己讲课,不引起其他学生注意的情况下,帮他摆放一下书本或者轻轻点下他的课桌,这种行为只是师生间的秘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感到教师相信他们 在课堂上管纪律时,要多注意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心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情感交流场所就是课堂,教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把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更可以达到言传身教,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有纪律约束 通常说来,学生是否喜欢参与课堂活动,除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的表扬、鼓励等外在因素是重要原因。所以,应及时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这么多想积极发言,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特别认真听讲的同学回答。”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素质和品质有所提升。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良好的纪律保障作为前提条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更好地去遵守纪律,无论日后他们从事什么,都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情况看,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了更好的规划;学生们慢慢地爱上了课堂,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经常与学生悉心交谈,就专业课程相互交换意见,了解他们在每一阶段的思维方式,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摸索,我渐渐的感觉到,只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一定会使中职课堂更特别,更精彩,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赵文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状况及思考[J].科技资讯,2006(5).

[2]牛保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2011(10).

[3]赵河生.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8).

[4]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严抓课堂管理。基于此,本文从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入手,探讨有效课堂管理对策和措施,以期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为业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管理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及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理想,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更是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正常教学,因此,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概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即显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与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显性课堂问题行为指敌对的、攻击性的和不服从的行为;隐性问题行为,指学生表露出害怕别人,感到焦虑,对那些可能受到的批评、嘲笑或抛弃的处境表示回避的行为,是一种退缩的行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后排现象”问题。

走进一些高职思政课的课堂,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抢坐后排,甚至于有的学生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其原因竟然就是坐到后排座位上。

2.课堂“低头族”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所以,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放眼望去,偌大一个教室里虽然坐满了学生,但低着头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等学生占较大比例。

3.课堂纪律意识问题。

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控力较差,中学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后人生目标模糊,一些学生大学生活过得自由散漫,在课堂上说话、睡觉、吃东西、打闹嬉戏,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缺乏学习意识和课堂纪律意识,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持一种抵触情绪。

4.课堂参与积极性问题。

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授课方式的影响,加上自身学习目标和信心缺乏,一些高职生不习惯、不适应在课堂上发言、和老师交流、对话,即没有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5.轻视的心理问题。

一些高职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无趣,来到高职就是学习专业的,于是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

二、加强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面对思政课堂中存在的诸多课堂问题行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学生个体正确认知、努力学习和实践,又要依靠外在的熏陶、规范和管理。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2]。著名的加拿大教授江绍伦曾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

2.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即要求教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学生应在熟悉、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自由活动。课堂纪律情境是微妙的,教师的神态、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感染力,使学生自觉遵从教师的意愿。可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加深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课堂问题行为听之任之,或处理不当,必然会破坏课堂气氛,致使教学效果弱化,甚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会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是有纪律要求的,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的,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的课堂管理营造的高质教学环境既保障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又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三、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与技巧

1.建立课堂规则,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必须清楚地讲明课堂纪律要求,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纠正和惩罚不良的行为,也就是借助制定的课堂纪律要求、管理规则进行课题问题行为管理。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首先,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效果的预期,针对课堂问题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奖惩细则和办法,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其次,在第一次课上就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课堂要求及奖惩措施。明确课堂要求、建立课堂规则,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课堂活动的度,减少学生做出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过程的行为。

2.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观意识和组织能力对整个课堂秩序、教学效果等起着非常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广大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课堂纪律如何、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能力欠缺。经调查了解,现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大,既有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又有老师管理不当的因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放任不管,那学生更是肆无忌惮,而且会让更多学生效仿,最终造成课堂混乱、无序,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完善目前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管理纳入教学考评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广大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责任,并不断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3]。只有运用教学机智才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巧妙地得以处理,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增效的作用。其次应通过构建起积极师生关系实现管理提高教师课堂的领导力、掌控力。因为师生关系如何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冷淡则易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思绪不宁、抵触教学活动,从而不利于课堂管理。相反,友好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是有感情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愿意配合、服从的,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课堂有效管理。

3.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课堂活力。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维持积极的课堂环境[5]。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尊严感得以满足,课堂气氛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必然是有序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要使课堂秩序有序有效,就必须使学生安于课堂,享受课堂。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中、组织不合理、内容的枯燥、不接地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易引发问题行为。所以,课前,广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乏味,不易学生接受。只有不断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从预防先于干预理论出发,课前,广大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对客观的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先期诱引,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课中,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凝聚班级的合力、激发课堂活力。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以小组为形式协同开展,进行合作学习,建立起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增强班级每个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同时人人都有事做,都有施展自身才能、发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必然会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作者:张立梅 王国顺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87-90.

[2]杨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20-23.

[3]张健.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机智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9-20.

[4]孙小红.互动论视域下积极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23-26.

[5]孙重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课堂管理水平[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9):133.

篇5

本文根据我校电化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出合理优化电教课秩序的措施。电化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然而在课堂电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课堂不仅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教学产生负面效应。

1 充分认识电化教学的误区

1.1 以教学实录代替上课 本学期不完全统计各科使用实录占电教课10%,电视录像中教师的教学速度快,而学生对这种即现即逝的教学方法不甚习惯,对其中教学信息来不及捕捉、反应,教学中教师则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恰恰违反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的初衷。整堂课让学生观看录像,而教学不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析讲解和答疑,就会使学生视觉感受和心理都十分疲劳,形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1.2 教师对电教媒体的操作和使用不当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电教设备性能不熟悉,存在使用操作不当,出现影像不清,影像变形,甚至不出现影像的现象,损坏教学设备,致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过去,学生一无所获。

1.3 选用电教教材内容不适当 有的教师选用的电教教材类型不适应学生的视听能力,内容有的偏离主题,不能满足学生视听需要,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4 以电教媒体代替一切传统媒体 有些教师喜欢用幻灯、录音、录像、VCD等电教媒体取代黑板、挂图、实物等演示,甚至个别老师把物理实验课也搬到电教室上,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干扰。有的教师使用媒体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效果自然不理想。

2 加强电化教学的管理,优化课堂秩序

2.1 增强教师的电教意识 家业置好了,这些器材不应当来做摆设和应付检查,而应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强化教师的电教意识,使电教手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学校应加强教师电教理论、电教作用及意义、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学校不仅应使教师从理论上认识合理开展电教的重要性,还应组织部分教师参观学习、观摩电教公开课,课后讨论、谈体会,让教师从实践中体会到开展电化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2.2 熟悉设备性能,正确操作媒体,优化课堂秩序 学校应组织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训练。最好能“持证上岗”。①学习电教设备的操作技能:由于电教设备的不断更新,部分教师对设备使用不熟悉,因此学校应组织力量每期举办2次人人参加的电教设备操作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应分别介绍投影仪、放像机、实物展台、录音机等设备的基本性能及操作使用方法;②学习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制作一些常用的电教软件,如投影片、动画等用于教学,这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篇6

一、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秩序有很大的影响。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要因素是学生必须喜爱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很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中心,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和领域不屑问津,这就失去了认识学生生活世界的机会。还有一些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过于教条主义,他们明知改变管理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但固有的思维定式、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安于现状的心态使得他们趋向于运用他们所熟知的方法,让在一定情境下可以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白白浪费。

(二)学生因素

课堂出现混乱,有时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引起的。台湾学者朱文雄将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列举如下:(1)生理特质。精力过剩或身体虚弱、视听力不良。(2)无聊、无助。觉得学习无聊,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3)想获得注意、认可或地位。想得到老师的关怀、肯定、重视和赞赏。(4)人格特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个性脾气及人际关系不和谐。(6)平时的生活习惯不良[1]。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三)环境因素

教学活动大多在教室进行,教室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也可能通过影响教师而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室环境是影响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例如,班级人数过多而教室的空间很狭小时,就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尤其是让学生移动座位分组讨论时更容易出现混乱。另外,不少教师在编排座位时,倾向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安排在中间前面的位置,而将“差生”安排在两旁或后面的位置。这样编排座位,坐在教室中间前面的学生因为与教师有较多的目光接触而学习较为认真,而两旁及后面的学生视觉和听觉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是走神就是与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或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二、高中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规范性和灵活性并重

“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范是学生参与课堂各项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要求。学生第一天到学校,就被告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什么。但目前,在不少学校里,很多规范在执行中形同虚设,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执行课堂规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在执行规范前应检查规范是否合适。不是所有的课堂规范都是科学的,消极、形式化的规范对学生的学习起阻碍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列出的规范是否积极向上,叙述是否采用正面形式,学生是否清楚所列规范的意义,相关的奖惩措施是否合适。此外,课堂规范不仅要得到学生的认同,还要得到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及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优秀的教师往往会采用一些好的方法或措施,以获得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其次,教师在执行规范时应坚决果断。规范一旦制定,就要坚定地贯彻执行。教师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尊严,避免出现歧视或辱骂学生,又要坚持执行的公平。所谓公平,是指在执行规范时前后要一致,不能看碟下菜,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味地纵容,而对学困生则过于苛刻。如果教师对于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相同行为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所表现出来相同行为的处理不公正,学生就会认为课堂规范只是摆设,这对学生成长和课堂管理是极为不利的。

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该是既能循序渐进地按照预定的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灵活应对,做到灵活性和规范性相统一。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传统的课堂管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在这种管理中,教师是绝对权威,随时都在强调纪律,忽略了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怀,使学生沦为被管理者,缺少了应有的活力。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采取恰当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内在动机,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内在控制,最终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3]。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提供机会。如果学生参与了相应规范的制定,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和执行它,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问题行为中,“与师生共同相关的课堂问题”是指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它有时表现为学生首先制造问题,当教师用不当方法解决问题时,又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有时也表现为教师运用不当方法为学生制造问题,学生对抗教师时产生新问题。不管是哪种表现形式,它的本质都是师生之间形成了冲突[4]。解决师生之间冲突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沟通。“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5]。有效的沟通能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最重要的是通过沟通能够了解学生违反课堂规范的原因。例如,老师发现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东张西望,这时,老师可以不问缘由呵斥学生一通或对此视而不见,如果老师能心平气和地和学生沟通,他会了解到学生东张西望是因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所以用沟通的方式解决课堂问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2.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长期以来,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心理和行为定势。但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和生活的朋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具智慧;还要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和理解的品质。

(四)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和班级氛围

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氛围来保证。为了有效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课堂管理技能,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1.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班级人数的多少对于课堂管理有较大的影响。班级人数少,学生有较多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有问题时能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了解。反之,班级人数太多,会增加学生的不满意度及侵略行为,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降低[6]。

2.科学编排学生座位。教室座位的编排应使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因此一般上课听讲,要用行列式,使全体学生面向老师;分组讨论则宜让学生围坐,便于互动。但学生围坐时,因彼此互动增加,并且有些位置侧对或背对老师,课堂秩序较难维持,这时可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促成学生的自我约束。座位顺序按学生身高排列,个子矮的学生坐前面,以免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如果是双座,可以考虑男女同坐,并尽可能将上课喜欢互相交谈的同学分开。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1.以情动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体裁也多式多样,并且教材还收集了许多国内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及多样化,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以情动人,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感受语言魅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科学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表现出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例如:在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民众为总理送行的录像,伴随着音乐的播放,朗诵以下一段话:一直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到了幼儿园,抱着孩子们亲了又亲;在十里长街上,总理握住清洁工说,对他说:“你辛苦了,国家需要你!”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一定会被这个场景所动容,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1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进行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现实中的事物罗列出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这样单纯直观的形象更多时候只会让学生这些事物无聊、单调。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如果对两个字的意义及用法直接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在讲解时告诉同学们这两个字都读,“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深受到启发,从而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2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艺术魅力

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幽默的语言艺术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幽默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教师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会比进行单调、枯燥、毫无特色的说教效果好的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时,如果也采取比较幽默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努力去改正。例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学生在看了这样的批注后一定会开心地接受并且努力改正。这样的评语肯定要比直接说明“了”字用得过多,使全文显得非常嗦的评语效果好的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幽默诙谐语言的良好运用。

2.3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或者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将语言艺术运用好,单纯的训斥批评是不行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室后方的两个学生打闹起来,一个学生正举起凳子准备砸向另一位学生,其他学生也顺势向后看。教师在进行处理时一定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要将同学们的情绪稳住。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以后可以向某某同学学习,我写板书写得有些累,某某同学拿着凳子准备让我休息休息,老师非常感谢你,请你坐下。”这些话说完后,学生一定会感觉到不好意思,然后静静地坐下去。这样,课上的风波就会暂时停止,班级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在下课后,教师再将两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楚原因后,对他们进行批评与教育。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引以为戒,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在课堂上对两位批评一顿,虽然说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耽误了课堂教学进度,还会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在以后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维持时,一定要运用机制灵活的语言将问题进行解决,还可以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语言艺术运用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进行课堂教学或者维持课堂秩序时要对课堂语言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如雄鹰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3:208.

篇8

一、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并不透彻,导致课改形式化

当前课改形式化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有名无实即挂着羊头卖狗肉。这是课改形式化的第一种表现:表面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实则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另一种是教学形式化,重形式,轻内容;重现象,轻本质。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对新课改的理念认识不足而导致的。

1.有名无实。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教师表面上喊着改革的口号,实际上还是按照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走。回答在平常的教学中,你的老师会经常告诉你们XX内容为高考的重点吗?选A经常会的占了13%,选B有时会的占了15%,平常确实有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认为高考不改革,自己的教学没法改,认为能力、情感目标都是空的,知识目标才是真的,评价教学就要看知识目标的实现情况;这样上课,怎么能适应高考?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这些教师并未真正进行课改的原因在于:认为高考制度仍然存在,放手进行课改怕会影响教学秩序和质量。这些教师思想上的顾虑和对新课改的本质认识不足,会使他们觉得新教材知识点不足,把本来新教材难度降低的内容再拔高上去,已经删减的内容再增加上来,繁、难、偏、旧的内容又回到了课堂。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又回来了,这与我们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学形式化。从哲学上看,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有内容必然有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否则就会陷入形式化问题之中。重形式、轻内容,重现象、轻本质就是形式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学形式化是课改形式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本质理解不够,再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等方面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形式化问题。教学的形式化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有:把对话变成简单化的回答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等等。再加上多媒体运用的不当,把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看起来热闹和热烈,但会失去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职责。

二、教师自身的素质还达不到生活化的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功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亦教师,败亦教师。也就是说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

在回答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活动中的情况是选B课堂秩序不怎么好的占了17%,选C有时会跑题占了19%,只有31%的学生选A课堂非常活跃。在跟一位老师交流时,这位教师这样说到: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确是一门令教师耳目一新、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它的活动性与开放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让一些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太过热衷地搞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教师的能力有时候达不到,就会出现课堂秩序一团糟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化课堂中出现的这一问题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据济南市教学研究室2007年12月份的一个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总结指出:有的教师起点把握不当,内容过难,备课不充分,念教材,抄教材的现象还存在,还存在一些教师印来《教参》和教案集的现象,不会合理的取舍教材,新课程删去的内容重新捡起来学。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一些教师业务素质不高,达不到生活化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盲点;要以适当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既使课堂快乐,也使学生从生活化的课堂中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教学生活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篇9

酒店是一个以实操为主的行业,从业者的服务技能对服务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决定作用。为适应行业需要,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程,培训学生对客房、餐饮、前厅等部门的操作技能。我校也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关课程,《饭店服务实训(客房)》就是其中之一。该课程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客房服务中、西式铺床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顺利进行酒店教学实习及毕业后从事客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组织困难

首先,我校单设开放式客房实训室,约150平方米,25张床位。床位数量过多,空间拥挤,老师讲解和演示借助于任意床位,造成学生观看老师演示的站位受限,接受效果不理想,加大了老师现场巡视时重复演示和讲解的工作量。

其次,我校自然教学班30-40人不等。上课时,老师先按学号分床,平均每张床1-2人,多数为1人。该课程为全程实操,对体能要求较高。学生很难坚持一刻不停地练习。床位过多不但造成空间拥挤,还为学生提供了休息的理想寝具,一个学生躺下,其他的学生也会效仿。

最后,开放式实验室,不但隔音效果差,不同教学场地相互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学生早退提供了便利。

(二)学生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缺乏应有的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即使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但缺乏对酒店行业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认识,没有做好从酒店基层做起的准备,造成目标过高,不切实际,从而忽视酒店基本功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过程中,眼高手低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心绪浮躁,沉不下来做不懈的练习。实验课堂组织纪律较难,上课时,学生看手机、聊天、打闹、“流窜”,学习专注力不够,持续练习时间短,叫苦叫累,缺乏吃苦精神。

(三)考核体系不健全

该门课程原来仅有对实验结果阶段性考核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缺乏对课程学习各环节、各分实验项目的考核,考核体系不健全。老师教学往往按照教学计划依次进行,缺乏对学生对各分实验项目真实掌握情况的考量。因为没有平时考核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就更差,基本技能学习囫囵吞枣,考试结果整体不理想。

(四)老师主体,本末倒置

理想的实训课堂应是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形态。现实的教学条件、课堂组织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使得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不断地演示和维持课堂秩序,学生依靠老师监督被动地完成练习,应付了事。

二、关于该课程教学的几点改革

实训教学中,老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位实训课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鉴于我校该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去年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验室改革。把原有的25张床位减少至13张,床位两两成标间样式摆放,拉大床位间距,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相互碰撞和打扰,提高了学生就近摆放布草和老师巡视的便利度。开学第一课,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3人一组,每组分配固定床位和布草。同组组员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帮助,如纠正技术错误、计时、录像等,而且可以相互监督,组员的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不仅影响个人的成绩,也会影响其他组员的成绩和小组学习实验项目的进度。学生在组员的帮助、监督和压力下会自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减轻了老师监管的工作量。分组也便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供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改革:①课堂组织改革;②明确教学任务,分步跟进;③认真讲解,分解示范;④加强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情;⑤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三、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评价

篇10

关键词:第一印象;建章立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1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72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课堂管理就像是一辆校车的轮胎,课堂教学就像是一辆校车。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把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表达出来。正如校车离开了轮胎无法行驶一样,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则会变得一团糟。这告诉我们,加强课堂管理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加强课堂管理呢?本文就试着和各位同行做一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视课堂管理,重视第一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对我们教师来讲,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深刻的,很难改变的,今后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总是用当初的第一印象去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对某人某事的第一印象总是在影响着我们对其的看法。反过来也是一样,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怎么样,也就影响到今后学生对我们的看法。因此,作为教师来讲,我们一定要打造好自己的第一印象,让良好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给我们的教学生涯留下一个美好的开端。那么,教师应如何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

(一)着装要得体

我们面对的是七八岁至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很差,容易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这时,我们要尤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从着装上来讲,必须考虑是否得体。比如,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既不能浓妆艳抹,又不能不修边幅;既不能过于暴露,又不能过去土气,应该以清新雅致为妙,让学生见到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好。第一次见面时的着装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久久不能忘怀。有的学生小学毕业了,回到学校看望我时,还跟我谈起第一次见我时的情形,这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言行要得体

我有一个行为准则,就是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为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开学的第一天,我都会衣着得体地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候我的每一个学生,欢迎他们来到我们学校,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班级。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开学的第一天,很多学生就对我产生了好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第一节课上,我从不着急讲授新的知识,而是让大家互相进行自我介绍。我会微笑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师生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有利于以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一堂课,我总是认真细致地备课,争取做到讲解时能够幽默风趣,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他们的接受。

(三)工作要负责

对工作负责意味着做事不拖拉,做工作不拖拉的教师。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教师,计划做得非常完美,但是执行计划则成了另外一个样子,马上就要上课了,自己的教案才刚刚整完。我们经常责备学生完成作业拖拖拉拉,要求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作业,而我们对待我们的工作则是拖拖拉拉,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令学生信服呢?又怎么能算是对工作负责的教师呢?一个对工作拖拖拉拉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够喜欢呢?一个工作拖拉的教师,又怎么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呢?

二、加强课堂管理,首要任务是建章立制

(一)制定好规则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个乱糟糟的课堂,我想这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学生身上去。实际上,好的课堂教学秩序,需要有严格的课堂规则制度做保障。因此,加强课堂管理,我建议从建章立制开始。只有在教学开始前制定一个人人可以接受,人人乐于接受的规则,然后严格执行这个规则,才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之所以有的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维护课堂秩序的规则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为了让大家今后都能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我鼓励大家在制定规则时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班级会议通过,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同意了,那么这个规则就是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的规则,少数学生只能服从。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制定规则时提出来,让大家充分辩论,而不是强制大家接受一个自己心里抵触的规则。只有这样的规则,大家才能乐于接受。

(二)执行好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