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5-02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数量日益增多,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促进耐药细菌、超级细菌的产生[1],因此如何降低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提高医院抗感染的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疗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我院药房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为切入点,浅谈抗生素管理模式。
1 抗生素合理用药概述
抗生素合理用药一直现代临床医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WHO与我国卫生部均颁布了相关抗生素用药管理规则,要求医疗机构积极进行抗生素管理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抗生素滥用情况。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需建立抗生素用药的细则规范,并积极进行调查,明确医疗机构本身抗生素监管工作,保证抗生素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2]。
促成抗生素滥用、过多应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无指证用药、预防性用药、疗程时间较长以及联合用药是主要的原因。同时经济促销、人情用药、医师避免相关责任、家庭药房等也是重要的因素。如何有效的进行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成为了我国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2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基本概念
2.1 抗生素作用定位 抗生素是一种对抗病原体,预防临床感染的药物。因此,抗生素药物原则上被划分为治疗药物,而非预防药物。人们所谓的抗生素预防用药指的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病原体入侵或者感染进行预防性给药。其是有计划的目的性治疗给药,而非预防感染而用药。
2.2 有指征给药 抗生素用药与其他药物一样都需进行有指征给药。不论是为了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还是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都需建立在有用药指征上。如未跟进用药指征给药则被称为无指征给药,盲目给药。就实际临床操作而言,抗生素给药需根据患者病史、化验、体检、其他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原菌可能引发的感染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而针对性给药。如患者出现局部感染情况,需进行外用抗生素,必要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不得进行全身性抗生素用药。当患者局部感染扩散,或者患者处于病原体入侵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全身性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化疗、放疗,其免疫机能较差,患者称为病原体易感人群,初步具有抗生素全身应用指征。
2.3 临床用药方略 临床用药方略为应用抗生素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科学用药以及经验用药[3]。科学用药指的是,临床抗生素用药不但要根据常规诊断结果,还需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结果来给药。微生物诊断工作是建立在微生物检测上的,包括了病原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测验、病原菌产酶等。经验用药指的是临床无法进行科学用药时,医师根据以往病例经验进行抗生素给药。即是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推断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同时结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规范进行临床用药。需要强调的是,经验用药必须建立科学病学调查分析上,而非单纯建立在医师个人经验上。
从总体而言,科学用药和经验用药方略都具有较高科学性,两者都建立在科学的病学调查分析上。两者不同的是,科学用药时根据患者自身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是直接的科学依据;而经验用药时参考这个疾病患者群微生物分析结果,属于间接科学依据。就临床应用而言,经验用药无科学用药的精确性,但是经验用药需求的设备和时间要求较低,其适用地域范围较广,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经验用药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这导致了二重感染多发、加重细菌耐药性等缺陷。因此临床需积极提高科学用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减少经验用药。
3 我院药房抗生素使用现状
3.1 行政管理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干预政策,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但各类医疗机构没有重视抗生素临床管理工作,临床医师及药房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国家政策的学习。
3.2 病原学检测缺乏 我院微生物实验室不足,目前存在用药针对性差的现象,在不明确致病细菌的情况下就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或者在家属的要求下使用好药,多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首选,这样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二重感染。
3.3 适用性不规范 在不清楚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如对感冒、咳嗽的患者毫不犹豫的使用抗菌药物,这种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的现象广泛存在,而且认为贵的比便宜的好,新的比老的好,光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使用种类越多,越能有效的控制感染[5]。
3.4 使用方法不规范 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包括忽视患者的身体情况,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忽视药物的相互作用,忽视围术期用药,抗生素使用起点过高、频繁换药,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量,不规范联用等。
4 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我院病房抗生素的使用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和制定合理用药的考核办法来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或延缓耐菌药的发生率,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4.1 制定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 我院根据卫生部的《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4.1.1 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对于住院的患者及时采集相应的检验标本并送细菌培养,对于病情不允许等待者,可根据本科室的经验治疗方案和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抗生素,待药敏试验结果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出来后,及时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4.1.2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可将抗生素分为三级,对于非限制用药的一线用药经临床医师同意即可使用;对于二线用药需主治以上医师同意方可使用;严格控制三级药物的使用,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等,用药原则不得超量,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使用[6]。
4.1.3 药师定期参与查房制度 药房药师要定期与医师共同查房,共同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资料,并详细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小组。
4.1.4 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并定期检测患者抗生素血药浓度[7]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医院应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另外对于一些感染患者,应定期检测其抗生素血药浓度,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4.2 制定合理用药的考核办法 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制度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我院通过制定合理用药监测的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奖金挂钩,通过层层参与考核评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限期整改再评比。
4.2.1 建立处方考核制度 严格按照现行的《处方管理办法》,定期检查门诊处方,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处方的书写是否规范,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如氟康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等[8]。
4.2.2 针对毒性大的抗生素做好安全性用药监测工作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肝肾毒素大的抗生素;考虑到替沙星类药物对血糖影响较大,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慎用。
4.2.3 根据抗生素的PK/PD参数和抗菌谱制定给药剂量、治疗疗程,对于一些时间依赖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应该每日分次给药[9]。
4.2.4 做好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 临床药师应该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上报。
5 结束语
总之,开展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针对抗生素滥用现象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汇总,通过上述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世娟.浅谈医院合理用药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02):160-163.
[2] 闫万梅.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07(12):27-28.
[3] 李剑.我院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6):39-41.
[4] 崔新智.门诊药房抗生素用药规范[J].西北方药学,2013,10(09):85-86.
[5] 张克震.181例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06):156-157.
[6] 张志,陈琼驹.基层医院胃肠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08(17):56-57.
[7] 王乃文,颜耀东,刘茵,闫玲.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药学学报,2010,06(03):32-33.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药品“三统一”工作,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有序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基层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监管和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基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创建目标
(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各相关部门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经费保障到位,考评制度健全。各镇政府和行政村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完善,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药品安全目标责任和责任追究者全面落实。
(二)药品监管体系健全。药品监管网县、镇、村覆盖率100%。建立基本药物生产品种监管档案和经营企业数据库,全面实施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健全涉药单位档案;药品快速检验体系完善,经费得到保障;健全药品行政技术监督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体系,完善专家库制度;不断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手段,建立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提升县、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水平;完善药品违法广告监管体系;群众对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网村覆盖率100%;药品生产、经营和医疗机构药房符合管理规范;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全面落实,电子监管到位,质量抽样合格率100%。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健全。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100%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网络健全,药物预警监测和滥用监测体系完善。
(五)药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有效运行。建立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设施建设、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健全信息机制。
(六)辖区内药品市场秩序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00%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药品使用单位药房100%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辖区内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无违法药品广告,无药品安全事件发生。
(七)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到位。建立药品质量安全、合理用药宣传工作机制;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显著提高,能初步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基本常识,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懂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群众对药品使用环境满意及合理用药知识应知会抽样调查合格率85%。
三、创建步骤
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2011年12月底前)。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辖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议、新闻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创建阶段(2012年6月底前)。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示范县标准实施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阶段(2012年7月底前)。迎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综合考评。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和考评工作,建立政府指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的打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使企业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公众用药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篇3
【关键词】新医改;医药企业;政策;改革
新医改方案作为纲领性的文件,仅仅提出了医药改革的原则和框架,医改的具体实施有赖于相关配套的可操作性文件来落实,新医改将会有20多个相关的配套文件逐步出台,配套文件将直接影响到医药产业的发展变化。
1 新医改政策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新药研制
1.1 国家新药创制专项制度促进企业研发
《意见》指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1],自09年6月份以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开始启动,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已开始了对接工作。目前,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恰恰与发达国家相反,主要的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大学,企业的研发力量很薄弱,市场化的研发体制还没有建起来,重大新药创新专制的实施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1.2 促进原研药研制
与2009年1月21日公布的医改框架方案相比,新医改实施方案的一个亮点还在于将利用药品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即“对新药和专利药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1] 。对于原研药,定价通常比仿制药要高30%-35%。而下一步的药品价格改革机制,对于新药和专利药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这意味着国家对新药和专利药品的定价将高于一般药品,可以促进改变过去新药创新的通病“新药不新”现象,实现从过去药品仿制过渡到自主创制,不仅保障了医药产业的利益,而且也激励药品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医药市场规模大幅度扩容,竞争格局迅速调整
《意见》指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1]。基础医疗业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必然导致普药市场的兴旺。业内人士表示[2],全国基本药物可能占全部药品消费的70%以上,新医改必将对整个医药市场带来扩容。比如目前我国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覆盖面逐渐扩大,实现全民医保,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医保筹资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带来整体筹资额增加。
另一方面结余率和报销比例提高总额扩充,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提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有所提高,按新医保政策要求,新农合补偿封顶线要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新医改要求钱一定要花出去,提出结余率硬约束。提高报销水平也是市场扩容的推动力,宏观条件转好和医药刚性需求等也给该行业带来利好预期。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长陈竺指出,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带动医疗健康消费。
3 重视安全合理用药,要求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意见》要求“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要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1]。
3.1 完善执业药师制度
执业药师是医药行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技术力量,发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挥执业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公众对于执业药师的知识、技能和职业判断力给予极大的信任。这种信任需要执业药师确保在他们全部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持高标准的个人的和职业的品行及行为、知识和业务能力,因此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对执业药师保持高水准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这是新医改赋予执业药师的重要职责,也为加强执业药师管理明确了方向,企业应该重视对执业药师的培养和作用发挥。
3.2 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1]。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新医改的最大亮点是把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摒弃了市场化路线,并连续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医药分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等措施,为改革的大框架定了“调子”。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就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社会公众(包括医药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其他关心用药的群体等)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5]。意义在于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或具体药品的理解,指导(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和应注意的事项,提高治疗信心,减少疑虑,提高依从性(顺从性,顺应性),对患者的治疗提出建议,普及健康知识,给社会公众及政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药学服务反映了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的新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6]。政策的支持,社会公众对药学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基础。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下,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药物误用、滥用和过量使用的问题,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临床药学服务至关重要;而在“医药分开”的体制下,药店应该成为辅的医疗机构,不应该只是卖药,而应该给患者更多用药指导。此外,目前全程化药学服务在我国已开始逐步推行,相信在新医改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药学服务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篇4
卫生局:
根据卫生部、省及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卫生局结合当前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全市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现将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均按照市和我市的部署,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进行
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明确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本实施方案和《2011年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了自查自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重点查找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德医风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加强整改,促进提高。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医者德为先,良好的医德是和谐关系的前提。各医疗单位能根据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和教育,注重理论灌输,培养良好的医德意识。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样的位置,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使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坚持廉洁行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群众举报等有效线索,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收受或变相索要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医院形象的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充分发挥惩治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医院院服务行为的规范和良好行业风气的形成。大力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工作规范,加强培训教育,转变医院医疗服务观念,建立以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社会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少花钱、看好病,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同时规范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院门诊醒目位置设立意见箱,以便及时解决患者的困难。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全体职工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各项措施的到位切实改善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
(一)改进服务态度,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大医务人员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细心、耐心和真心。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了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提升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为落实优质服务,锻炼护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实行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利民措施,为群众和患者提供了方便、廉价、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态度良好,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持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提供温情的服务和技巧。
(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重点抓好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三)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知情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三、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提出“质量好”,是对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的延续和提升,其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不断创新。
(一)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各医疗单位能够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为促进医护质量进一步提高,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各单位每月进行一次以上院内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巩固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二)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上。
(三)每月开展一次“处方点评”工作。
为提高处方书写质量、规范门诊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并请市人民医院专家参与,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经处方点评发现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是: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物、处方诊断书写不全等。发现问题后,及时跟当事医生进行沟通,指出不足,促其改正,若仍不改正,则全院通报批评进
行处罚。如今各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已初见成效,处方质量明显提高,对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将继续下去,不断完善,使之规范化。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初衷和目的。
(一)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赢得患者满意。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
篇5
新医改实施方案,将使医药行业的上游(药品生产企业)、中游(药品流通经营)和下游(城市医院、社区医院、农村医院三级医疗网络和零售药店)都产生深刻变革,引领药品研发创新、药品价格、药品销售使用朝向科学合理有序竞争,医药行业整合来临。
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为目标,未来3年,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5100多亿元,共8500亿元医改资金重点投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
2010年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2009-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非基本药物实行差别差率来抑制高价药。未来3年医疗个人负担由2008年的45%降至33%。
我们认为,新医改实施方案中长期利好8类企业,对应有8大投资主题:
1、医保管办分开,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和监控作用,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这将有利于与进口药市场竞争、有性价比优势的专科药,相关受益公司有恒瑞医药、通化东宝等。
2、利用药品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新药和专利药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将有利于具备自主创新研发新药的企业,相关受益公司有恒瑞医药、天士力、华北制药等。
3、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统一招标采购价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我们认为,受益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品牌和疗效突出的基本药物生产的相关公司有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千金药业、康缘药业、华北制药,同仁堂、金陵药业、天药股份、海正药业以及复星医药旗下江苏万邦等。
4、“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管理、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的相关公司将从中受益。这样的公司主要有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华东医药、一致药业、南京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等商业龙头。
5、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零售业务受益的上市公司有南京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辽宁成大、广州药业等。
6、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中药注射剂龙头企业中长期将受益。相关受益公司有天士力、康缘药业等。
7、2009-2010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政府补助,通过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逐步解决以药补医。受益于药事服务的上市公司有南京医药,受益于参与医疗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康美药业、金陵药业等。
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监管的理念,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为目标,以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通过提高标准、严格准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进一步整治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水平。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入整治,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强化药品市场准入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具体要求是: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秩序;进一步强化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严格排查各环节的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杜绝高风险药品和医疗器械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行为,全面实施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提高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走票、超方式、超范围和出租或转让柜台等药品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药品广告、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行为。
二、重点整治任务
(一)强化药品生产监管。监督企业认真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化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开展高风险药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用于注射剂包装的不易清洗的医药包材。进一步完善派驻监督员和质量受权人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以实施药品GMP为核心,驻厂监督员与药品质量受权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部门协调统一、内外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药品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监督管理,严格药品委托生产的审批标准,加强对委托加工药品生产的监督检查。
(二)强化药品流通监管。进一步完善药品营销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加强药品购销票据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药品批发企业,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走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和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行为;对药品零售企业,重点解决出租出借柜台、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药品分类管理不到位以及药学技术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等问题;对不能统一配送药品的零售连锁企业,责令退出连锁经营。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委托非药品物流企业储存配送药品的行为。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对严重违法广告所宣传的药品,坚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停其在辖区内的销售。
(三)强化药品使用监管。依据《省药品使用条例》,加大《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力度,扎实推进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储存和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配合上级做好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工作,淘汰不具备配制条件、质量不能保证、疗效不确切、安全风险较大和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品种。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监管,对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严肃查处,直至吊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强化特殊药品的日常监管,完善各种审批审查制度和程序,对特殊药品的流向进行实时监控,严防发生流弊案件。
(四)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特别是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按照《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开展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
(五)加大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力度。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的要求,建立联合打假工作机制,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制售假药的行为。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严厉查处制售假劣药品的重大案件。依法查处以宣传、义诊、咨询为名义变相销售药品的行为。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和“无文号”产品等六类仿冒药品的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在具有降糖、减肥等功能的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行动。
(六)强化药品技术监督。完善药品快检机制,加强药品快检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不断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
三、实施步骤及整治措施
专项整治行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自查自纠(2011年11月下旬-12月底)。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部署安排辖区内专项整治行动及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
各涉药单位要对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生产(配制)、流通各环节的风险因素、安全隐患和质量管理认真进行自查,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搞好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彻底整改,不留后患。
第二阶段:监督检查,整改落实(2012年1月初-9月中旬)。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各环节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决不姑息。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重点攻坚(2012年9月下旬-10月底)。
根据监督检查的结果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集中整治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进行跟踪复查,集中解决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提高(2012年11月初-12月中旬)。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对辖区内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县政府对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整治措施到位、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药品安全负总责,将药品安全工作纳入行政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并实施药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辖区内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健全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时消除药品安全隐患。
(二)加强合作,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整治合力。发改、经贸部门负责制定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整治方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制定违法药品广告整治方案;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牵头制定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专项整治中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篇7
关键词: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34-02
据WHO报告,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1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规范医疗行为
2.1实施临床路径(CP):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总结、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2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3加强药学服务
3.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门诊药房是门诊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3.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床,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Cost)、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如DDD和DVT分析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用药量是否合理等,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3.4加强药物警戒 (PV):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DID)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不仅涉及ADR、DID,而且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DI)、用药差错(ME)等内容,从而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ADR、DID、DI、ME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5指导护士合理用药:由于护士对药物方面的知识可能欠缺,特别是药品的保管、储存、配伍禁忌、药物的稳定性、滴注的速度、用药间隔等。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解决护士配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促进合理用药[2]。
3.6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原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药效不明显、自觉好转、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等,根本原因是对用药不依从的危害认识不足。不遵医嘱服药易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自身中毒危险,导致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等严重后果。出现用药不依从的情况有随意换药、漏服、过早停药、剂量错误、不服药、服药期间错误等。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发药时做到认真查对、详细交待,态度要和蔼,取得患者信赖,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门诊要设置药物咨询台或咨询窗口,并开设药学服务热线,随时回答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并建立回访制度。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沟通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就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一、项目目标
加强县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重点建设医院HIS、EMR、PACS、LIS系统。
二、项目内容
按照“结合实际、满足需求、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分层次推进县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支持日常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上报和开展远程会诊。
信息化建设资金用于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门急诊挂号系统,门诊收费系统,分诊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门诊、住院),输血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系统等接口,病人咨询(触摸屏)服务系统,漏费控制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综合查询(院长查询)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设备材料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科研、科学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等;电子病历(EMR):门诊医生工作站,输液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临床路径管理,手术安排、麻醉管理系统,重症监护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对接等;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CR/DR/CT/MRI/DSA/数字胃肠,超声、心电、内镜、病理等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
三、项目实施
(一)组织机构
根据省厅项目建设要求,成立以卫生局、财政局、项目单位相应负责人组成的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组,具体组成如下。
(二)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的130万元全部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足部分由医院自筹解决。
(三)招标采购
严格执行“采用分离”原则,软、硬件配置由县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招标采购,签订合同。项目验收合格后,报省卫生厅向由省财政申请统一付款。
四、项目进度
2011年10月底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2011年11月底前县卫生局会同项目单位确定采购品目及招标要求;2011年12月底前开始招标采购,2012年2月底前完成信息系统的招标采购;2012年4月底前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评估工作。
五、项目监督
(一)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篇9
1 为什么说当前是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作用的大好时机?
除了手术外,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师防治疾病的重要而且最为常用的手段。然而,临床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以致影响了疗效,增加了不良反应,甚至丧失治疗与抢救的良机,给患者带来致死性的危害。为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准,近年来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比以往更有力地推行合理用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药事管理,将合理用药列为医疗质量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已取得初步成效。此时,对于临床药学工作者来说,正是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作用的难得机遇。有领导的决心与支持,又有临床的迫切需要,应积极配合,认真落实药事管理相关措施,主动到临床一线,以临床药学知识及其技术协助临床医师合理地应用各类药物。
2 临床药师将药学服务送到临床,本身应练就哪些基本功?
临床各专科应用的药物种类多、品种杂。要切实做好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首先要夯实本专业的内功,也就是对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必须熟练掌握,做到了如指掌。不仅要全面了解同类药物的共同药理特点,更要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同类药不同品种的各自特点。近几期在《上海医药》杂志上刊登的一系列合理用药的文章就是一些实例。临床药师针对不同生理与病理状态的患者,能准确提出有效、安全、经济、合适的品种及具体用药方案,才可被视作具备了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的扎实条件。一个人的精力与知识面有限,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临床的实际需要及个人的专长,可对药师作一相对分工,即每一成员重点掌握某一类或几类的药物知识与技能,定向到临床各专科,这种定向服务容易取得成效。当然,药师到临床应该树立向临床医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一切为工作的态度。要知道,临床工作不仅责任重、风险大,而且要求医学理论与技术全面、扎实,面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常常需即刻作出果断而正确的决定,要求方方面面十全十美并不实际。临床药师利用到临床的机会,要尽快熟悉临床,熟悉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只有靠自己勤奋学习、虚心求教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否则在临床药学服务上得不到发言权,难以赢得临床医师的认可。
临床药师到临床的任务是提供药学服务,其定位一定要明确,是以自己的药学专长去支持、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发挥“绿叶托红花”的作用,并不是指导、代替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3 临床上遇到明确违反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指南”、“规范”等规定而难以纠正的现象怎么办?
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用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根本堵绝,因此遇到明确违反相关规定又难以纠正的现象时,不必急躁,不应简单责怪当事者。首先应静下心来分析原因。若是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药的相关规定不清楚,药师就应热情地介绍,并提供相关资料,通常经过沟通可以较快纠正。若是临床上知道相关规定,但迫于医患压力,为“保险”而迁就,可以采取面对面耐心讨论的方式求得一致的认识。例如,关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一事,卫生部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已明文规定,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适宜应用的仅限于4种情况:手术大、污染机会多;重要脏器手术;异物植入;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手术。可是有的外科医师仍给八、九成的清洁手术者预防应用抗菌药,且用药起点高、起始时间随意,用药天数延长,他们满以为这样“保险”、“尽心尽力”,即使术后发生感染也不必承担责任。其实,卫生部的规定有着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实,任意放宽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非但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感染的比例,何况有增加医药费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速细菌耐药产生等后果。而不少医师却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药师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相信临床医师能逐渐理解相关规定的内涵。然后,由临床医师参照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拟订一个“实施方案”,实践一段,总结一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卫生部的“指导原则”靠拢。
4 临床上急需哪些药学服务?
篇10
一、基本原则
1.保障门诊基本医疗,满足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
2.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服务为主体,引导患者就近就医。
3.门诊统筹与门诊大病(慢性病)同步推进,扩大门诊受益面。
4.按照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对病人“按比例补偿封顶”的原则,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基金安全。
二、资金来源、用途及管理
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控制在本年度参合农民自缴费用的80%;同时,按当年门诊统筹基金总额10%提取资金,设立门诊统筹调剂基金,用于新增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补偿及慢性病门诊补偿金不足部分的补偿。以乡镇(办)为单位,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结余转下年度使用。总额预算是指按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自缴费用的80%预算给各乡镇卫生院和各乡镇卫生所。具体核定办法为,总额预算额度=每人每年自缴费用的80%×辖区内参合农民人数。区农医局在年初根据参合人数按比例核定年度门诊统筹资金,预算给相应的乡、镇(办)农医所,乡、镇(办)农医所以村为单位、根据参合人数将指标分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按预算额度3比7的比例分配。乡、镇(办)农医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积极配合区农医局做好基线调查工作。门诊统筹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在户籍所在地乡、村定点医疗按标准补偿的门诊费用。门诊基金实行总额控制、超支不补、结余收回滚存使用。门诊统筹资金发生透支部分属乡镇卫生院的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属村卫生所的由村卫生所承担,参合农民不承担门诊统筹资金风险。门诊统筹资金实行区级管理,由区农医局统一管理。
三、门诊统筹的补偿程序
参合农民须持新农合卡、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在户籍所在地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定点医疗机构为就诊病人直接垫付规定补偿资金,获得补偿的参合农民在就诊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明细表》和收费发票上签名(或手印),并记录住址和联系电话。
四、门诊统筹补偿款的回付程序
(一)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向乡镇农医所申请拨付垫付的门诊统筹补偿款,须同时提供“门诊统筹补偿明细表”、收费发票、复式处方(结算联)(或电脑打印的费用清单)和汇总表等材料。补偿时,严格执行补偿资料“四对口’,即门诊补偿登记明细表、处方(或电脑打印的费用清单)、医疗卡记录和补偿台帐相符。
(二)区农医局按月抽查乡镇农医所门诊统筹补偿材料,审核预付补偿资金。
五、门诊统筹补偿比例
门诊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在定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均为30%,统筹补偿之外的由个人支付。门诊统筹费用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报销一次,每人每年最高限报100元。参合病人在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医药费不超过35元,单次门诊费用最高限额40元;村卫生所参合病人次均门诊医药费不超过25元,单次门诊费用最高限额30元。参合农民家庭帐户余额,可用于支付门诊统筹补偿之外的自付部分。
门诊大病(慢性病)的补偿按《水区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府办发号)执行(慢性病病种在定点门诊医疗机构看病后,若在门诊统筹中予以补偿不得再进行门诊大病报销)。
六、门诊统筹补偿范围
符合《水区年度新农合实施方案》诊疗项目范围、除挂号费外与疾病相反的门诊医药费用。参合农民在非户籍所在地医疗机构所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和零售药品费用不得在门诊统筹补偿。定点医疗机构用药范围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年版),其中村级医疗机构执行《省村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
七、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自愿申报,乡、镇(办)农医所初步考核,由区农医局审批、卫生局颁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院(村卫生所)”证牌。
(二)定点医疗机构(乡村)医生资格的管理。乡、镇(办)农医所和乡镇卫生院共同对卫生院执业医生及所辖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进行年度资格初步审核,区卫生局复核并予以注册。
(三)区农医局与定点乡镇卫生院签订门诊服务协议,乡、镇(办)农医所与定点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签订门诊服务协议,分级监管。
八、门诊统筹的监督管理
(一)统一药品价格。区卫生局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所药品招标采购,统一药品价格。乡镇卫生院超范围用药不得超过门诊药品总费用的5%,村卫生所不得使用超范围药品。
(二)公开服务信息。定点医疗机构应将收费标准、补偿范围、常用药品价格和农民获得门诊统筹补偿情况进行公示。
(三)严格监督检查。区农医局、乡、镇(办)农医所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用药、收费、服务和医疗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村卫生所的日常监管原则由乡、镇(办)农医所负责。
九、奖罚措施
(一)区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对在门诊统筹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二)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按《水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责任制度》给予违规金额5—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和吊销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弄虚作假、,套取门诊统筹基金。
2.采取分解处方、虚开处方(冒名签字)、假发票等办法套取门诊统筹资金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