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读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读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写读后感。读完书后,如有可能可以写读后感。不用怕写不好读后感,重要的是写作过程。写作过程就是你回顾书籍内容的过程,你写了什么,也就意味着你再一次回顾了什么内容。复习效果极佳。
3、做书籍内容的精选PPT。这也是不错的方式。很多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反复阐述一些相同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要点做成PPT,便于以后回顾。
4、延伸阅读。对书中的兴趣或疑惑之处,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手机百度查找资料,深化理解,不必等到读完再找。还有一些内容,可以在读完后继续寻找资料继续阅读。百度百科就是好字典。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调动兴趣;参与;提升效率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音体美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我们数学教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打动,并激起他们开动脑筋,获得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不断获得教学上的成功。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提出几点建议:
1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实行民主教学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2 课堂教学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小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达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情境中,轻松地学习知识。
2.1 强化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给小学生上课,其实更多的时候就像一个演员在演戏,你演得好不好,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去调动,教师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去想、去说、去做,要成为他们的同龄人,就像在表演。而且是边演边导,不但自己要进入角色,还应调动学生进入角色。如果只让学生做观众,他们会渐渐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课堂上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
2.2 设疑激趣,余味无穷。小学生学习凭兴趣,对枯燥没趣的知识比较反感,不愿去学。教师在课前就应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用符合儿童特点的、富有童趣的问句或者通过读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引出新知。疑问特别能激起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在初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先板书除法算式9÷3、4÷2等,请学生用掌声来表示得数。当写出1÷2时,他们就无法拍掌了,面面相觑,悄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再讲,他们就都集中注意去听了,而且满怀兴趣。
3 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教。“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己学习过的公式、法则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4 挖掘生活数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运用于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计算时”,学生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此时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购买东西的情境,出示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及玩具并标出它们的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物品算一算自己应该付的总金额。在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后,安排了每位学生利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操场的长度,学了比和比例,组织学生画出教学平面图,测量旗杆高度,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确实有用。而给家长计算存款利息,受到家长欢迎,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改变
在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节奏紧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那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学案”代替“教案”
学案也叫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习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学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和具体课文的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学生阅读、认知和感悟的学习重点,让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智慧用在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上,而不要用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分析上。
二、“学课”代替“讲课”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高效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和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依据导学案,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来展开学习,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文本。一、二年级学生可要求用指读的方法来认识课文、阅读课文以至体会和感悟课文,就是让学生用食指指着文本,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读,做到不漏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默读。中、高年级学生可遵循个体认读以入情、个性阅读以悟情、互相诵读以抒情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让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情感越来越细腻,对原作的掌握越来越深入。正是这个自主学习者进行着朗读作品、理解作品、复制作品的循环往复,也只有这种朗读,学生才能真正把握住语言文字的命脉,同时朗读者的鉴赏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三、“学生展示”代替“教师分析”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证明、反复讲,然后逐段逐篇的分析、总结、概括,甚至抄写“标准答案”。这样也就让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感悟就是学生的收获。而在高效语文课堂上,“学生展示”可以代替“教师分析”。学生阅读认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问(包括不断地自我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经历,只有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班组内对学习成果的不断展示,也就形成了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争执以及进一步认识,只在这样,学习者才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才能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解决。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积累了与同伴交流的“财富”,才有与别人合作交流欲望,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活泼生动和开放有效。
四、“学生反馈”代替“教师总结”
一堂语文课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状况主要通过学生个体在学习小组内的反馈、小组向班级的反馈来评定和处理。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组内将个体学习的结果(主要指学习遇到的困难)梳理成条,向班组提交。此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各小组反馈的信息,在全班展开问题解读。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根据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过程也是由学生自主参与,力求教师的概括简洁、形象、生动,到位不越位,给学生留有消化和思考的空间。
五、“课外阅读”代替“抄写练习”
语文学科教学中,对课外作业的安排布置上,教师要走出传统教学中仅扣于课本的字词句段的机械抄写练习,把课
外作业应着力引向广阔的一面——大量的阅读。课外阅读是
篇4
一、入学选班歌,教唱班歌立目标,树信心
初一刚入学很多学生面对七科考试科目很不适应,我通过上课前几分钟给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你喜欢的歌曲__________
你学习语文的方法__________提高成绩的方法__________。收集上来以后,我为学生们选择了班歌《我相信》,正如歌词中唱到的:“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他们学会高效学习的方法,他们希望的是提高成绩,厚积薄发。课堂我教孩子们一起唱,我的激情带动了他们,第一堂课的效果是,他们喜欢了我,也就进入了我设计的情境中。
二、命题日记引高效学习方法
第一堂课的命题日记《我相信,我希望》,有歌曲的铺垫,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梦想和希望;第二天的日记命题为《我的梦想该怎么样实现》;第三天日记命题《我学习语文的秘诀》,这个题目是让学生写出自己觉得能够提高效率的方法;第四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我让班长做主持人,我来演讲,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我是如何高效学习的》,完全脱离演讲稿,条理清晰,声情并茂,课后把我的演讲稿贴在班级的墙上供学生参考。
三、设计“座右铭”做学习动力,喊班级自信口号造氛围
座右铭没有限制格式,只要他们认真做就可以,然后贴在不同的位置:家里学习桌前。语文书封皮处等,甚至把座右铭写在所有的作业本、练习册的封皮上,并为班级确立短期、中期、长期奋斗目标。还制定了班级的自信口号,为学生打气,当孩子们学习状态不好或开班会时,我都会带领他们喊自信口号。
四、逐步引领学生实施高效学习方法
⒈字词学习是关键
把黑板最上面两行作为字词的展示区,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在黑板上写当天重点生字词、注音和自己的名字,给学生练字的机会。所有的同学用一个本子记下自己不会的字词和解释,以及有用的知识点。
⒉重视定期复习,重复记忆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中外一切学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复习。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及时复习的内容,自己默写重点的内容,把错误的知识点记在错题本上。强调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⒊训练演讲能力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主持人和演讲人依次有规律地轮换。提前指导安排主题,要求学生口齿清晰,感情丰富,富有教育意义。
⒋抓住零散时间保证阅读
在班级设立了读书角,每个人一学期捐一本书,期末时归还,在读书角旁登记着谁捐什么书,谁什么时间借的什么书,以此保证借书的有序性。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所以我把零散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利用起来,如早晨、下午有早到的同学,我来到班级巡视完之后,就默默坐在那里读书,久而久之他们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边读边写着随笔,孩子们也把随笔记在字词本里作为积累。
⒌利用校刊发动学生写作
当扎兰屯市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校刊变成网刊的时候,我突然有了灵感,学生写作的动力来了,因为我校的校刊是要求学生原创作品,所以我把学生写得好的作品都输入电脑里为校刊投稿,这个做法是学生认真写作的一大动力,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也就慢慢地培养了起来。
6.培养学生养成随学随记随考,随写随检查的方法提高效率,保证正确率
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的原因就是记忆方法不当,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一到使用的时候,就模棱两可了,说会说,一写就错,为此,学习字词的时候,先以一个为例子,让学生学完马上记在听写本上,写出来看看是否掌握了;以造句为例子,让学生说出来后马上写出来,边写边检查有没有丢失字词的地方,有没有书写错误的地方,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
篇5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35-0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节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为如此,每堂课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或由回顾旧知导入,或由启发思考导入,或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半分钟。各学科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水平,要能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讲出一串跳动着火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在这种模式的课上,“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待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就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也是提出有效问题的重要依据。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引导为前提,引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
二、“先学”环节
出示自学引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读书或查阅资料找答案;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读书或查阅资料(自主学习)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引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各有不同。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即考试。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自学时间快到时,要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而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只要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例如,101。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更正或讨论。操作要领是先让后进生上,后进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优秀生上来更正。既要找出做错的地方,又要讲清为什么错,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实践证明,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
三、“后教”环节
对于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四、“当堂训练”
篇6
一、目标激励法
英语学习要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有方向。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实也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远大志向、明确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并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二、统筹计划学习法
英语学习要从基础抓起,正像建造楼房先要有图纸,打仗先要有部署一样,成功有效的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计划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并根据执行情况,适当及时调整。他们把实现自己的计划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责任。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一定的,所以他们干完一件事马上就去干第二件事。这样,时间抓得很紧,就不会浪费。
三、兴趣引导法
英语学习兴趣对以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使学习兴趣化,是获取成功的特别重要的法则。你可能很积极、很努力地学习,但只有把这种积极、这种努力转化、培养为一种浓烈的兴趣,才能学习好。因为有兴趣,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而进入乐此不疲的境界。学得高兴、学得舒心,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愉快、轻松,就不会觉得痛苦,就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反过来,如果让你做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你还没有做,就已经开始厌倦疲劳了。
四、高效率学习法
英语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注意时间的有效利用,时间是每个人确实能够拥有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时间是无可替代的,如果随意糟蹋或浪费,时间便一去不复返。作为学生,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抓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创造学业的成功,成就人生的辉煌。爱时间就是爱生命,爱生命的每一部分。谁把握住时间,谁就拥有一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挥霍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是生命。
五、笔记学习法
在日常的读书、听课、复习的时候,对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英语材料、知识点、问题迅速及时地标记出来,记下来,然后整理成笔记,这对于巩固知识,积累材料,提高学习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笔记、抄写、摘录、标记等既可把要记忆的东西在头脑中加强,同时可以促进思考,还可以把知识整理在笔记本中,作为资料保存或多次复习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要想提高读书的效果,最好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六、全面预习法
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必须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这个关键环节。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准备。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七、高效听课法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个学生几乎接受和继承了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知识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由此可见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学习。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45分钟,高效学习,对提高学习质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篇7
1 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教师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编一编、演一演。教学《翠鸟》一课,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采用了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等方法,在一步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后,又让学生演一演翠鸟,接受“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于永正老师本人)的采访,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了解、保护翠鸟。于老师活泼而亲切,“翠鸟”们都兴奋极了,从翠鸟的声音、外形到捕鱼的本领和居住情况,加上自身的理解,说得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朗读“老渔翁”的话时,于老师又用了“演一演”的方法,当一名学生读完一遍时,于老师说:“这个老渔翁年龄不大,也就二十来岁。”学生立刻会意,把自己当成老渔翁在读,于老师夸奖学生读出了“八九十岁”的老渔翁。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琐碎的分析,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得兴致盎然。
如今,我们普通的语文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读”也都很重视,经常采用泛读、领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我们班,学生还喜欢一种读的方式——抽签读。首先,按班级学生的学号做好签,装在签盒里。读课文时,可以老师抽签,也可以学生抽签,抽到谁的学号,就由谁来读。每个学生展示阅读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且一些平时不爱举手的同学也都有了阅读的兴趣,在准备读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地练读。我们班孩子喜欢的阅读方式还有“读错就坐”。顾名思义,“读错就坐”就是在开火车读文时,只要读错了,就得立即坐下,下一位同学接着读;读得正确、流利就可以一直读下去。上课时,只要老师说一会儿要用“读错就坐”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们就会认认真真地练读,一个字音、一个词语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开始读了,一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孩子会聚精会神地听,目不转睛地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有的孩子,读一整篇文章都不会出错,自信心更强了,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2 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向“繁琐的分析”说再见,努力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一课时,对同学说:“你们知道老师最崇拜的人是谁吗?是阿姆斯特朗。因为他在1969年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所以,我立志一定要登上太阳!”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有的摇头,有的伸舌头,有的吵嚷……纷纷举手发言劝阻老师,而老师仍不放弃登日的念头,进一步吊学生的胃口:“打开课本《太阳》一课,真正读懂课文,找到充分的理由说服我,你们有这个本事吗?”教师的“故弄玄虚”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每一个孩子都急切地、投入地走进文本。望着学生认真读书的样子,每位教师都会动容。很快就有一位同学举手,显然他已从书本中找到一些说服老师的取消登日计划的理由,此时,为了让这位同学能更深入地读书,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老师这样说:“请你先别急,多读一遍,就多一份自信,再读一读,说服老师的把握会更大。”教师亲切的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愉悦学生的情绪,激发阅读热望,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品质和习惯。当全班同学利用课文中关于太阳的知识来说服老师取消登日计划时,老师又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关爱。老师由衷的亲切的话语如缕缕温暖的阳光投射进学生的心田,感召着每一个孩子进入阅读的美好境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生平等的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教学中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很好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培养。
3 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在读中悟写,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均衡发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有实效。教师要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形式,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研究文本,根据文本和年级、单元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如低段阅读教学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仿写练习了:教学《风》一课,学生模仿着文中的方式练写,写出很好的句子: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也来参加升旗仪式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写读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扩写、改写,把课文中概括的内容写具体,为学习的课文写导游词、编广告语,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灵活练习书面表达的双重效果。在第三学段中重视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有所感悟,悟出了某个道理;通过读书,有所发现,产生了某些新的观点,这是心得式读书笔记,还有摘录式、提纲式、批注式。
篇8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创建多向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立自我阅读的计划、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种力求认识倾向,带有情感的色彩,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巧设悬念诱发兴趣。“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其次是创设情景强化兴趣。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借助形象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借助表演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运用情境。教学情境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再次是诱导探究激发兴趣。诱导探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阅读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阶梯和内的动力,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阅读,相比于在某种压力下硬着头皮去阅读,能够收到更为积极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方法的掌握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也是阅读最佳时期,在这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学生的个性、情趣差别都很大,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文学名著、科普性知识读物等,在学生阅读书籍的源头把好关,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在阅读中“雅俗共赏”
真正“博览群书”的习惯。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因此要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用好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中学生由于阅历的局限以及过分的追求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流于表面,而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阅读名著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段落、篇章,加以品味,便能迅速把握人物的形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再次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应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指的是读者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家庭应注意营造阅读氛围,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家长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时尚,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良好的习惯,这样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的文学修养。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家中必定要有书可读,父母读书多的家庭,孩子也爱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次,要合理利用时间读书。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学生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就读那么几页,坚持下来就是一本书了。最好在入眠之前安排时间阅读,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处理长期记忆,如果读完书马上睡,那么大脑处理的杂讯会很少,会把读到的东西记得很牢,所以读完书马上入眠是最有效率的。
再就是要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由于书是借来的,借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由此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学校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图书馆遨游知识海洋,博览群书,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创新教法 构建 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实践摸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四、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在摸索中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应当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主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尽可能最多,而非教师的课讲得快,既定目标完成迅速。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学科,他的媒介是语言,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唯一的途径是靠学习主题的自然习得,再好的讲解也无法代替这种习得。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以及其他认知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所在。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这种特殊性,就会自觉地感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很多"讲"是多么的没有意义。而重视学生的"读,"才是实现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重视朗读,分步指导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对于有感情地朗读无法检测或触及甚少,语文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朗读也就比较轻视。不管是分角色读还是范读,对于较长的课文都感觉太浪费时间。而其实真正 "读"好,对于理解课文,是一种极大的推动,是走进人物的心灵,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试想,影视演员、节目主持、相声小品,哪一个离得了 " 读书"的功底呢?语文课上不培养朗读兴趣,不指导读书方法,何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呢?在教学中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我很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教学中尝试朗读指导分步进行,效果不错。以学《天上的街市》为例,初读的要求是准确停顿,把握节奏。再读的要求是注意高低和轻重音,读出感情。这一遍课文就读得比较有味儿了。此时听范读(此环节让擅长读书的同学读,也可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读法,以求有提高。读的过程中追问学生如此处理的原因。如:"定然在天街闲游"一句中的"定然"一词为何重读?学生能答出这表达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这样的读与问就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与赏析。第三遍读书的要求提高,是创造性的联想,要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此处的创造性朗读让我领略了孩子们异彩纷呈的思维,惊叹于他们思想中闪动的灵光。 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选择重点段指导朗读。如教学《狱中书简》一课,选最后一段指导。
教学中,"读",贯穿始终,看似耗时,实则"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摒弃这样反复地读,由教师按部就班地讲,速度不慢,而学生的接受却并非达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其中的乐趣就可能少得多。教师的一厢情愿可能会收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2.放手让学生"读",远比教师越俎代庖地"讲"高效
清楚地记得我教余秋雨先生的《三峡》一文,因其不是精读课文,且临近考试时间紧迫,我决定采用灌输式讲法速战速决。指导学生易错字、生词-介绍作者-总结主题,很快讲完了,我很为自己的 "高效"满意。接下来一完成练习,本课的学习就可以划上句号了。学生纷纷习惯性地翻着课本、参考书做习题,我巡视其间。突然发现坐在后边那位挺喜欢语文课的男生没有动笔,似在闲坐。我忍着想发的火,问他为什么不做题。他直言不讳地说:老师,你讲完了,可全文我只读过一遍,不理解写了什么。我得先读两遍课文,才能做题。他的回答令我为自己的无知汗颜-这课文我是讲完了,可学生们什么也不知道呢!于是我让全班同学搁笔,重复了那个男生的话。才知其他同学们深有同感,只是不敢说出来。于是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我说,你们自己读课文吧,朗读、默读都行,读后就有答案了。读完一遍,已有学生解答了自己的问题。第二遍读完,文章主题已明确,并且学生领悟到全文没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刚才的所有疑问已解决。有学生出于对课文语言的由衷喜爱,忍不住朗诵了两段,饱含感情,颇为精彩。虽说错过了做习题时间,但学生在这不足二十分钟的时间里确实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我深刻地反思,看来我之前所讲的那"高效"的一堂课,完全是"无效"的浪费,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剥夺。早悟到此,直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朗读、质疑、阅读、交流解疑,岂不真的"高效"?何况这其间人家学生还能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到声情并茂的朗诵。
吃一堑,长一智。教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一课时,我便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指导他们用作批注的方法,边读边思,我只提供课堂交流的平台。
学生把课文读完一遍,提的问题就颇有思考价值。问题有大有小,有关于全篇的:文章为什么分那么多段出现那么多对话?有关于段落的:受刑昏迷后出现的几次对和平生活场景的想象,有什么必要?也有关于句子标点的问题:文中"你叫什么名字?说!住在哪儿?说!同谁有联系?说!秘密联络点在哪儿?说!说!说!不说就打死你!"这段出现许多感叹号和问号,不是啰嗦吗?对有问题的学生予以肯定之后,我鼓励学生积极解决。这就要求他们继续读课文。文章太长,我看学生有表现的冲动,就对课文第二部分安排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上面这段话读得特别精彩,有的读出的是残暴愚蠢的敌人形象,另有同学读出的是阴险狠毒的敌人形象,其气急败坏之态都展示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活跃,敌人的凶残,"我"的坚强不屈都体会得透彻、到位。其他问题通过跳读、默读、小组讨论,也逐一解决。他们意犹未尽,还作对联把敌我双方进行对比。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愉悦,理解了真正的"高效"是学生自己读懂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