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1

一、发展目标:

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生产业与生活业并举,着力于提速度、增总量、优质量、上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县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服务业从业员占县域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43%。

二、发展重点: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综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实按照产业特色化,平台专业化,市场纵深化,应用全域化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驱动,放手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35亿元,网交零售总额占县域社消零总额比重达到10%。

2、现代物流业

(1)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用新机制、新业态,高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推进、完善电子信息网络功能;构建交通、仓储、物流配送,信息交换等物流平台;主动融入成渝物流市场,对接及周边二级城市物流市场。打造成渝次区域生产性物流集聚区。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加快推进粮药物流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驰名物流企业入驻,盘活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市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人才技术支持。重点建设生产性物流集聚区。

(3)全面优化物流体系。切实扶持发展壮大县域物流龙头企业,招商引进国内外品牌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引导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核心业务逐步实现“主辅分离”,走“归核化”发展路子,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助力。

3、旅游业

(1)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和内涵。通过旅游产业规划,城乡环境改造和城市景观建设,人文底蕴挖掘塑造,优化组合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全面推动浪漫地中海、中华梦幻谷、中国慢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达效,逐步形成生态田园景区,现代新村景区,现代工业景区,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景区“四位一体”的旅游产业组合体。做响品牌,做优产业,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2)大力拓展旅游渠道,围绕“游、购、娱、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做文章,以“中国死海”为平台构建川中旅游环线。

(3)大力发展餐饮酒店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内核促进餐饮业,酒店业和文化娱乐业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吃住,健身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4、商贸流通业

(1)围绕构建“成渝黄金节点上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产业新兴区”的目标定位,着力构建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市场主导。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以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打造品牌,扩大美誉度和辐射范围为着力点,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大型商贸综合体,连锁专营直销,货仓式商场为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2)创新商贸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县域城市商业综合体、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重点商贸集镇、商业街、特色街、星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以重点乡镇中心场镇为依托,建设辐射全县城乡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

5、农村服务业

(1)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病防治,农业机械等生产项目。

(3)建设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平台,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网络交易和实体店展示销售相结合的现代流通方式,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县域农产品畅销。

(4)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篇2

一、苏沪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上海、苏州两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确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到2007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了6000亿元,达到6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金融业增长33.4%,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均达2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苏州市在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在大踏步前进,10年间,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翻了3番多,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33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6,增长速度居第9,同时也是江苏省第一个服务业增加值超千亿的城市。

二是服务业态新。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生产业的同时,沪苏两市也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上海市注重将零售商业经营业态向创新型、混合型和专业型的业态发展,通过买断经营或开发商业品牌形成经营特色。苏州市在金融服务方面设计并推行了全新的订单融资方式及票据管家、融资租赁、现金管理和企业理财等。

三是集聚能力强。目前上海市仅创意产业园区就有75家,引进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苏州市仅在现代物流、产品市场、科技创业园、中央商务区等4个领域就规划建设了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投资结构优。2007年,苏州市服务业投资超千亿元,达1144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9.2个百分点。除房地产、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同比增长29%和110%外,以物流、仓储、会展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更快,仓储业、商务服务业投资以3.5倍、2.1倍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0%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

二、苏沪两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苏沪两市特别注重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上海市为解决服务业密集市中心、定位雷同、功能不适应等问题,从2004年起,借鉴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突破土地、资源等瓶颈制约,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发展途径及运作模式,努力探索一条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集优发展的新路子。几年来,先后编制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制定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源的集聚。一是围绕城市功能转变,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开发,重点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黄浦江、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城市商务走廊。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强势产业,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依托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在郊区规划建设一批以生产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苏州市编制了《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苏州市现代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提出了载体倍增(5年内生产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增加两倍)、项目倍增(品牌项目翻番增长,项目总数超过3000个)、贡献倍增(服务业增加值5年翻两番)。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税收、金融投保、土地供应、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优惠政策。2007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服务业“五个一批”建设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重点企业,完善提升一批大型产品交易市场,塑造一批服务业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至2007年底,苏州市已有30家重点集聚区,入驻企业近36000家,就业人数超过23.5万人,营业收入达1054亿元,完成投资203亿元,上缴利税85亿元。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是建设产业园区(基地)。通过改造废旧厂房,鼓励开发商建设办公楼出租、企业自行建设等途径解决动漫创意产业企业生产、办公场所问题。如上海市杨浦区的滨江创意产业园就是利用原有的旧厂房,改造建设而成的;同济大学附近的63号工场则是由开发商牵头,按BOT方式建设写字楼出租给动漫创意企业建设而成的,“8号桥”创意园区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厂房,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园区汇集了与创意相关的各行各业,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时尚聚集地。

二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市在建设苏州国际科技园过程中,配套建设了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测试中心,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起到科技孵化器作用。上海市杨浦区则专门设立了上海市知识产业园,在帮助企业落户的同时,还有效地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产品营销等问题。

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上海市成立了创意产业协会,苏州市成立了动漫行业协会、创意产业协会,向会员企业提供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产业经济预测等信息情报,建立创意产业的交流平台。

通过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和行业组织建设,促进了创意产业业界的合作,形成研发商、运营商、销售商及周边服务商紧密联系,创意、制作、开发衍生产品以及商业销售产品一条龙的循环系统。

3.注重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工作方案》,着力推进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专业售后服务等重点领域。2007年,全市184家重点生产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完成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3%。目前,上海市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制造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形成总集成总承包商向服务集团转变;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企业业务的外包,培育生产业市场。此外,各类开发区逐步成为制造业、生产业共同集聚的发展区域,工业园区逐步向产业园区转化。

苏州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了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国际科技园(含创意产业园)、中新科技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生物纳米基地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科技提升的特色功能区,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而言,缺乏的就是人才。因此,两市想方设法多途径地吸引和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切实搞好当地服务业人才培养。苏州市为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专门在国际科技园区内设立软件学院,为园区内企业培养订单式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海市在《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了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领域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机构等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服务人才的,优先办理《上海市居住证》。

三、加快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提升中心城区产业能级、集聚辐射功能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以及降低交易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发达省市结合实际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初着眼于振兴发展全局,做出了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制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08年又下发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省服务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从目前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来看,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比重达5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1+n”和“一主多辅”的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n”是指一个园区集聚多家企业。“一主多辅”是指以一个产业或一个领域为主,其它多个产业或领域向其集聚。

2.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未来几年,我省应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业为重点,抓住企业和人才两个关键,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进行建设。根据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以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中央商务集中区。以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为核心,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布局在市区人口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主城区。二是软件服务外包集中区。以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核心,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重点布局在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如长春、吉林和延边。三是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为主体,主要利用城市内的保护性开发建筑或存量土地和资产,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场所。另外,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主要载体,建设动漫产业集聚区。四是现代物流集聚区。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体,以物流园建设为主要形态,重点布局在空港、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周围,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有效集中的区域。五是休闲旅游集聚区。以城市观光和农村休闲旅游为主要形式,形成两大集聚带。城市观光旅游主要是结合9个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形成观光旅游带;农村休闲旅游主要是对已建成的“农家乐”在服务、卫生、餐饮住宿条件等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鼓励二人转演出、农产品展销等向其集聚。此外,在延边朝鲜族、伊通满族、前郭蒙古族等集聚地建设具有民族风情和特色的“农家乐”,形成集旅游、民族文化、小商品市场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六是科技创业集聚区。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的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七是产品交易集聚区。以产品批发为主体,以集中管理、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依托有形产品,在产品集中生产地或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集中布局以电子商务、产品展示、产品交易、批发零售、研发设计、旅游会展、价格、储运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八是工业集中区服务平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在园区内建设若干个服务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技术服务、培训等服务。

在全省建设好以上8个方面的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牵头,分管省领导挂帅的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组,编制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集聚区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利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100个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发展 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04-03

一、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当今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竞争能力的高下,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生产规模,而且更体现于知识、科技创造性地运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服务业,不再仅仅是第一、第二产业的有益补充,而成为推动其他两大产业向更深、更广发展的重要因素,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全新空间,并越来越占据着主导作用。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中国乡镇企业的诞生地、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以来就以其繁华富庶被誉为“小上海”。改革开放后,其中服务业的发展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1.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无锡城市的发展基础因工商业而立,积累了深厚的工商文化,奠定了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从明末起,无锡就有米码头、丝码头、布码头、放款码头等9大闻名全国的繁荣市场。其中布码头年成交土布1000万匹左右,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东南亚;米码头在上世纪30年代成交量高峰期达1300万石/年,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通过商业资本积累,无锡出现了荣氏、杨氏、薛氏、周氏、唐氏等民族资本集团,奠定了无锡民族工业基础。工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转过来改造商业形态,使传统商业的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交易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革。分工细化,新业衍生,无锡工商业首次出现了同业公所、交易茶楼、仓储堆栈等新市场交易形态。商业支撑工业,工业改造商业,近代无锡出现了工商共生共荣、百业兴旺的新局面,体现了“顺应时代、吸纳扬弃、中西融合”这一无锡工商文化的本质特征。历史性的发展累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百年工商的历史养分激励无锡人抢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机遇,无锡现代服务业出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显著优化、现代服务业明显增速”的特点。

发展环境随着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入世过渡期届满,服务业市场即将全面放开,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首先,无锡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同时在进入门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政策。其次是规划先行,除了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服务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还抓紧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空间规划的编制,推进现代服务业“三港”、“三沿”、“九大集聚区”以及“十五个特色街区”规划编制。第三是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第四是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提升无锡现代服务业水平。现代服务业专项规划,描绘出无锡市将积极打造产业高度融合、集群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形成“一高地、四中心”,为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区域结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经济、贸易、航运、金融中心,龙头地位进一步凸现。更好地依托上海、接轨上海,将成为无锡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宝贵契机。无锡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南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无锡在沪宁线的枢纽地位更加凸现,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现阶段,无锡已由地域接轨向交通基础设施接轨转变,由单纯的产业接轨向产业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接轨转变。无锡与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的服务产业和市场,正在形成合理分工、错位竞争、共存共赢的发展格局,这又将为发展无锡现代服务业带来极大的机遇。

2.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的比重曲线呈一种“哑铃型”的态势,就是“低也高、高也高”,即工业化水平低的时期比重较高,随之有所下降,到工业化水平高的时期比重再次升高。当前无锡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也将随之进入成熟阶段的“高水平、高比重”时期。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从而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比重下降。就无锡来说,制造业成本攀升带来产业竞争力下降,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的低成本支撑。通过在制造业中融入服务经济的元素,增加产品的服务功能、技术含量和文化性,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内部层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对无锡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级,走出一条适应无锡制造业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由投资推动的,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不强。如果增长靠投资推动的状况不改变,消费率长期偏低,会使快速增长的投资最终失去需求的支撑,持续长期的增长格局亦将难以维持。服务业是面对生产、市场、人民的直接消费产业,在需求链上处于末端,属于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拉动作用。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建成,居民消费逐渐由商品性消费为主转变为非商品性消费比例扩大,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消费层次提升与消费结构转换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无锡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带来消费能级的上升,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扩大,教育、投资理财、旅游、文娱、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亮点,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无锡城乡民众创业热情高,现代服务业必将为“富民优先”开辟广阔的创业途径。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和谐就业、和谐创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发展模式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无锡自然资源匮乏,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节约型产业模式;无锡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增长方式。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缓解无锡市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无锡的现实来看,无论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还是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因而,进入“十二五”,无锡全市上下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关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服务业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服务业规划落实力度加大。在服务业规划“335915”工程即服务业“三港”(空港、水港、信息港)、“三沿”(沿江、沿湖、沿路)、“五大市场集群”(纺织服装、粮油、农副产品、不锈钢、小商品等市场集群)、“九大集聚区”以及“十五个特色街区”等35个服务业重点领域空间布局规划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编制完成了《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无锡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无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服务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无锡有7个服务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占全省的1/7强。目前这些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中国江南现代产品市场集群中,东方国际轻纺城和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目前运营良好。总投资6亿美元的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项目,重点引进软件、研究开发、实验室、技术支持等外包服务产业。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新增设计及相关企业60家,使入园企业总数达到280多家。

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无锡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赴日组织召开无锡创意产业及软件外包(东京)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无锡现代服务业及服务外包(北京)说明会后,在香港举办无锡高端服务业经贸招商说明会,重点推介总部经济、创意设计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和中介服务业、酒店会展业等六大领域,九龙仓增资、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火车西站物流园区铁公水联运项目等一批项目签约。

服务业贡献份额不断提升。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2010年无锡市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服务业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应该说,无锡正在努力构建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服务型大都市,服务业的发展进步明显。但在为无锡市服务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加油鼓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无锡市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现代化的目标比,与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比,与企业与群众的需求比,尚未走出“小”、“低”、“散”的传统格局,服务业总体上仍然爆发不足、支撑不力,发展增速不稳定。百年前,无锡因民族工商业闻名;百年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传承了民族工商业的工业部分,而广义的“商”、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却后继乏力,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无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短腿”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结构失衡,发展不完善。目前无锡市服务业结构不完善、品种不丰富、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教育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从横向看,服务业结构不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没有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从量上看,服务品种不丰富;从质上看,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竞争力不强。无锡市服务业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品牌知名度较弱,尤其缺乏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响当当知名度的、在地区乃至全国占有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大集团。智力型服务比重低,劳务型服务比重大;高端服务比重低,低端服务比重大。

三、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服务经济主导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的滞后,有可能成为制约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无锡市现代服务业与世界的差距,亦让我们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1.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目前无锡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在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在具体的行动实施中,我们都面临着怎样确定和选择导向。无锡现代服务业的立足点是无锡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眼点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规划启动。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无锡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无锡市村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的《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无锡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无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旨在衔接平衡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又促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生活业的协调发展。要以规划引导市场、调控市场,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2)产业联动。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以生产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可以反哺一、二产业,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根据无锡市实际,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制造业提升,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

(3)载体推动。要围绕无锡市三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物流中心等各类服务业载体建设,促进生产业的发展提升,加快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环境优良、开发模式领先、布局结构合理、投资主体多元”物流业发展格局。同时,培育和发展以仓储、配送、运输、信息等配套运作的规模型物流企业,为制造业的提升提供配套服务。

(4)重点带动。无锡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锡城市功能较弱、特色不明,应该把以重点片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战略。重点片区的发展对周围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发展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能够产生品牌示范作用的服务业重点片区,对于抓好现代物流基地、技术创新平台、软件聚集区、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原先依附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环节从制造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一大批新型的生产行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围绕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互动发展,无锡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无锡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应用推广,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培育发展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临港新城、无锡机场等功能载体,加快发展口岸物流、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努力把江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把无锡机场建设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机场。加快无锡物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和应用,以社会化、专业化、高效化服务促进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业务、后勤保障的分离,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功能性载体,引进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加快科技中介市场的规划发展,重点加快信息、软件、创意设计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软件园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孵化载体的作用,积极发展自主研发、工商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技术服务业,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发展商务服务业。抓住省发改委组织编制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的机遇,依托九龙仓、世贸中心等大型项目,吸引咨询、会计、法律、会展等国内外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入驻,提升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利用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契机,引进国际著名的金融机构,提升无锡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努力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填补国际投资、会计法律、科技中介等商务服务空白。力争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分布广泛、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商务中介服务体系,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递增10%以上。

3.大力培育产业带动力强的新兴服务业。国际上服务业有140多个门类,而无锡有许多领域涉及得还不够,许多新型业态没有引进,许多新型业态还没有形成气候。要结合无锡城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功能的实际需要,多角度、多思维查找发展差距,挖掘发展潜力,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旅游度假以及职业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创意产业。建立以高校为基础,以工业设计、动漫产业为特色,以IC孵化基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软件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等为载体的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展与区域内企业的配套协作服务。通过内联外引,带动和增强区域研究与开发力量,走出一条具有无锡自身特色的研发新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动漫设计、游戏制作、模具设计、会展设计、广告设计、数控编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职业培训,建立高技能的职业人才队伍,奠定研发和技术服务基础。形成有无锡特色的工业设计和创意研发基地,在苏锡常地区率先建立知识型服务高地,基本建成现代创意设计中心。使无锡创意产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搞好山水文化旅游线及蠡湖地区、马山地区、太湖山水城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太湖水景公园,形成环太湖旅游休闲观光带;加快惠山古街建设、充分挖掘古运河、梁溪河历史和民俗内涵,着力构建人文旅游板块,形成既有江南水乡气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观光旅游带。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品牌,积极培育组建规模化旅游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游客在无锡的逗留时间和人均花费等指数,全面提升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一步构筑大旅游格局,全面提升无锡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招徕力和竞争力。使无锡成为宜人宜游、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名城和休闲名城。

――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财政支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整合全市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无锡(藕塘)职教园,扶持和培育一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并重、产学研相结合、中高职教育相衔接、中外合作办学相配套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并依托职教园区的发展,加快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建成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

4.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推广现代商业营销理念,发展连锁经营、制、配送制及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引导本市企业与市外企业合资合作,以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等高成长型业态开拓市场。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销售网络。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水平,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经营业态丰富,营销模式新颖、城乡发展协调,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商贸新格局,把无锡建设成繁荣繁华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专业市场。依托无锡现有的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东方国际轻纺城、无锡粮食批发市场、朝阳农产品市场、南方不锈钢市场和无锡国际招商城等商品市场的资源优势和制造业行业优势,组成纺织服装、粮油、农副产品、不锈钢和小商品“五大市场集群”。加快规划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地区性大中型产品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并积极培育其它新兴市场,形成以地方专业市场为基础、区域骨干市场为龙头的多功能、多层次市场体系,大手笔规划主营业房、仓储区、物流区、大卖场、精品馆等平台,努力营造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站式”购物环境,逐步把无锡建成“市场大市”。

――社区服务业。强化服务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要引导服务业重心下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探索社区服务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方便、快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门类齐全的连锁便利店、代办服务点、便民早餐点等社区商业网点,重点加大对龙头家政服务业的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业,建立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规划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建成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街道及社区系统,服务方便社区居民,打造方便、快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提升社区服务业品牌建设。积极开发社区安全保卫、卫生清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帮助更多的“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要发展非盈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义务服务和居民互动服务。

(未完,见下期)

篇4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35-03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标准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分析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辽宁作为全国第三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辽宁已经成为领先全国现代服务业的省份之一。积极研究现代服务业系统机理与发展模式能够清晰的知道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而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现代服务业系统的界定

1.现代服务业系统的涵义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观点,但是其具有以下特点:三高、三新、两低的特点,基于现代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现代服务业分为两种:一是有传统的服务业发展而来,即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技术与方法;二是在新的技术变革下促生的新兴服务产业,比如信息咨询业、养老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等。而现代服务业系统属于相对复杂的系统,是由不同若干因素相互构成的,属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是具有动态行为特征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2.现代服务业系统边界的确定

首先现代服务业行业的界定,如前所述,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发生而来的,因此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进行界定时,我们很难将其与传统服务业分割,因此本文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根据历年辽宁省历年服务业的发展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其次,现代服务业系统由需求拉动系统、引力推动系统、要素能动系统和保障辅动系统四大子系统构成,该系统是各动力要素有机组合、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二、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机理分析

1.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的环境基础与前提条件

(1)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的环境基础。首先服务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准,本质而言市场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市场对各种信息技术等要素实行了市场价格的确定,就标志着现代服务业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而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不断完善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市场经济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是由市场不断完善才能为现代服务业创造各种条件,才能保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最后电子环境的形成加速现代服务业系统的发展。

(2)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前提。城市化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化通过内向式集聚和外向式推延,产生了聚集效应,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促进现代服务业主要表现为:一是近郊效应,通过聚集企业可以提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二是规模效应,通过构建城市企业产业园等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实力,带动周围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中关村的经济效益就是规模效应的体现;三是分工效应。通过聚集,任何企业都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实现自己优势资源的发展。

2.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的产业机理

从理论层面看,现代服务业系统形成的产业机理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理论支撑下的各相关产业间的互动关联关系,而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通过产业链得以体现;从产业的视角看,任何产业发展都涉及到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关系、产业布局等层面,由于受现实资源的限制,现代服务业企业尚不能独自为客户提供所有服务,加之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其他的专业化服务,现代服务业企业间的关联反映也就由此产生了。

三、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天然空间聚集发展载体,首先辽宁省的大型机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基于服务业受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城市是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城市的各种工业系统比较成熟、人口总多,因此现代服务业市场的缺口会非常大,以养老服务业为例,辽宁大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因此沈阳的退休人员就比较多,给予广阔的老龄人口,就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发展的可能,为养老市场提供了客户资源;其次城市具有集聚效益,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人员的就业会吸引更多地人员流入城市,人员的流入有为现代服务业业提供市场发展需求。

2.产业链发展模式

基于辽宁省实际工业发展的要求,辽宁应该构建现代服务业链发展模式:首先产业互动发展模式。辽宁省应该加快产业链中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的结构调整与整合。继续深化产业链内部各现代服务行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合作层次,细化各个产业链内部的分工程度,扩展和深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其次链群互动发展模式。实施链群互动发展模式,就是使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的空间载体,一方面集群内部制造.业和服务业存在产业链关系,即产业集群是产业链的集聚体。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集群之间依据产业链的分工关系来构建、优化和管理,实现融合发展。

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将工作中心一直放着发展重工业方面,忽视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相比北上广城市,辽宁省服务业占辽宁省GDP的比重仅为36.1%,其不仅要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辽宁省的GDP从2000年以后就逐年的递增,但是相比之下,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在逐渐的下滑,可以说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短板”效应将直接影响到辽宁的竞争实力和资源配置效率,难以为其它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在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内部机构中分析,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同城市或者国家的比例,尤其是以现代科技含量型的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仅占到GDP的3%和1%,此外,辽宁省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少,高新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信息化程度低。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辽宁现代服务业都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不协调。

3.区域结构不平衡

辽宁省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据2011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只有沈阳、鞍山、大连、锦州以及抚顺五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别为17.7倍,其中沈阳、大连所占的比重要达到全省的60%,由此表明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极为不平衡。

五、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现代服务项目的调度检查,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项目按时竣工运营,早出形象、多做贡献;其次建立健全协调推进和考评考核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扶优扶强、聚焦支持等基本原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促进辽宁服务业的发展;最后用好专项资金,为促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的使用用途和效益。

2.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辽宁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要站在全局角度制定符合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针对辽宁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构建以沈阳、大连和鲅鱼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现代服务业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为更好发挥现代服务业的经济产业带动作用:首先要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业;其次要以大连为中心依托海洋资源构建软件产业、旅游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最后依托鞍山、海城的大产圆资源,构建新技术改造产业。

3.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

基于辽宁省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均的现状,要从源头分析,加快现代服务企业之间的改革,首先要对具有传统意义的垄断服务业进行改组,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激活企业的发展动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通过降低政府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设定的门槛要求,提高现代服务企业的树立与规模;其次加快本区域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辽宁省在加快本区域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他们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提供指导,并且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企业;最后积极构建适合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基于辽宁省重工业发达的现状,辽宁省要深入拓展工业技术科研服务业,通过机械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

4.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搭建平台

服务业同其他产业对比,其特点是产业依存度大、关联度高,因此建设服务业发展平台对服务业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需要加强以下平台的建设,只在这样才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平台。辽宁省要加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完善的环境吸引优秀的现代服务企业入住辽宁;二是构建技术平台,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三是完善市场平台。

5.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实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辽宁省要加强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大量的人才,比如鞍山学院就依托鞍山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为鞍山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具体的人才教育工作:一是增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在岗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型人才;三是完善各种人才激励政策;四是完善成人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官卫华;陈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空间

组织机理研究——以南京为例[J].地理

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2]任英华;游万海;徐玲. 现代服务业

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J].人文地

理2011年02期

[3]高玫.我国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状与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2年

12期

[4]程肖芬.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现代服务

业集聚区演化与动力研究——兼论上

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J].商业经济与

管理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吴雅琴(1968.-),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

篇5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服务业的总规模不断扩大。2000~2008年,河南服务业产值从1,562亿元迅速增加到5,271亿元,2008年服务业产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其中,以旅游业和金融业为亮点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依托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河南旅游业日益火暴,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12,39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37,443万美元。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此外,2000~2008年,服务业从业人数从1,031万人增加到约1,424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近43.6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从18.5%提高到24.46%。

(二)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1世纪初,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由100多年前的20%多增长到60%~70%,世界服务业平均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也达到50%以上。第一次经济普查时,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突破40%,2005年这一比重为40.2%,而同期河南的比重仅为30%,两者相差了近10个百分点。根据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为18,4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7.9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1.06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6.9∶28.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国家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河南传统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那些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亟待提升。2008年河南的商贸、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为611.09亿元,仓储和邮政交通运输业的增加值为1,043.8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为902.30亿元,几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48.5%,占了服务业发展中的较大的比重。而相对应的全省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金融业(增值345.36亿元)比重为6.55%,房地产业(增值484.11亿元)比重为9.2%。

3、现代服务业以国有投资为主。2008年在河南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531亿元,现代服务业中的教育业国有控股占57.7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国有控股达66.51%,而文化艺术业中国有控股则达81.25%。另外,河南各级政府承担了本该由市场承担的服务和市场,中介机构多依附于政府部门,这使中介机构不能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影响了中介机构的商誉及其市场的开拓。

4、缺少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河南服务业缺少龙头企业,如旅游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以北京首旅集团为例,首旅集团以旅游业为主,涵盖酒店、旅行社、汽车、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等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旗下不仅拥有著名的酒店管理品牌――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还控股着中国康辉旅行社、神舟国旅集团等四家大型全资质旅行社和中国最大的旅游汽车公司之一的首汽集团。河南缺少龙头企业的不仅是旅游业,物流、文化、金融等产业也缺乏自己的名牌企业。

5、现代服务业投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2008年河南省第三产业投资有较快增长,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达4,5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2008年批发零售业投资增加44.38亿元;住宿餐饮业投资增加36.19亿元,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622.1亿元,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比2007年减少了3.43亿元,金融业增加0.86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只增加4.79亿元,并且2008年河南省全社会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66.61亿元,仅占全省GDP的5.06%,说明对科学研究和高科技服务业的投入不足。

二、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河南现代服务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的认识仍停留在非生产活动的观念上,一些应当作为产业经营的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对于科技服务、文化事业等,过于强调其公益;对于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过于突出其调节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功能;对于城市交通、社区建设等,过于看重其社会福利功能。由于观念落后,许多服务行业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应该提供的生产往往由生产企业来解决。河南虽在服务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步伐相对缓慢,发展环境仍不宽松,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难以迅速扩张。

(二)产业层次低。目前,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小,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还有待提高,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特别是金融、信息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程度不够,这种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不大;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的产业化步伐不快;以信息科技、现代管理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的发展较为薄弱,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太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全省经济中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铁路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等行业。这些服务行业利用外资不足,尤其是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的欠缺,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四)现代服务业人才匮乏。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发展观念不强,导致了现代服务人才的欠缺。2008年河南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文化层次的人才只占人口比重的0.12%,这种相对高层次人才的比例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而且河南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大部分仍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精通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服务效率和人均增加值不高。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金融、保险、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咨询、信息、广告、会计、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优秀管理人才相对短缺,这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五)现代服务业政策引导滞后。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投入不足,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抓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和大项目,克服资金“瓶颈”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对现代服务业管理部门属性的定位,与其实际所应承担的行政职能已不相适应。相关政策有的尚未出台,即使已出台的还有一些规定不明确,政策引导相对滞后。

三、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一)树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现代服务业具有覆盖领域宽、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高、吸纳就业多、受环境容量约束小、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功能和特点。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第二产业赖以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并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因此,树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十分有意义。

(二)合理调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在当前阶段,应继续巩固传统流通部门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培育流通、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和现代组织方式,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向新型业态发展,促进传统的交通仓储、批发零售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与此同时,应充分挖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就业潜能,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的推广应用,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加快金融、现代物流、信息、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等新兴行业,以满足人们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应大力吸引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入驻河南,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河南现代服务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要吸引国内外服务型企业,尤其是国际龙头服务企业落户河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善抓机遇,扩大与国内外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服务业外包的途径和模式,推动河南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河南的服务业招商项目库,动态集中一批服务业经营性项目多形式地对外推介,以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业招商效果;四是加快垄断业行业的改革。要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四)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精通国际惯例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储备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是要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金融业、现代物流管理、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各种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服务专业教育。

(五)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引导。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关于加快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各部门应根据河南服务业发展的客观现状,找准特点,明确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出未来几年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同时,做好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发展规划,奠定现代服务业规范发展的良好基础,突出重点行业,配套相关项目支撑,搞好空间集聚,制定具体详细的规划意见或细则,以此指导、协调河南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泽华.加快发展河南现代服务业的思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篇6

关键词:机遇问题意见建议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阳区要发挥好在青岛市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城阳区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引导形成了服务业聚集区,积极打造青岛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总投资100亿元的天安数码城项目日前正式签约落户城阳,将打造高科技产业总部管理基地,并吸引金融服务、信息中介等相关产业入驻,建成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产业综合体。据了解,在日前城阳区集中签约的50个大项目中,现代服务业就达到24个。城阳区提出三年内培育形成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十二五末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以上 。

一、城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发展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少、产出最大、最符合生态优化的产业。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克服资源瓶颈制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服务业战略地位提升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当前和今后的战略重点,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

(三)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带来的发展机遇。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这为城阳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作为半岛城市群“龙头”,青岛市将建设国际性旅游、会展城市,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形成辐射山东半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承担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吸引周边服务业集聚,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五)打造“青岛国际航空城”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当前,城阳区提出了打造以区域性航空枢纽港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空港经济特征明显的现代化国际航空城发展战略。航空城的提出除有助于航空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外,还将有助于高端服务业的聚集。

二、城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比重偏低,贡献率不高。

相对于城阳区较发达的经济现状来讲,服务业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升 。2010年城阳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达到自建区以来的最高点,但与青岛市平均水平的46.4%存在着较大差距。

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和产业链的延伸长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从产业贡献率看,2010年城阳区现代服务业贡献率35.8%,达到历年新高,但低于工业贡献率,产业带动功能较弱。

(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一方面,由于受体制、机制的制约,目前城阳区除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众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特别是像金融、电讯、铁路、航空等,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归不同部门所有,缺乏统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因而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竞争比较优势。同时,目前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抑制了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行业协会、商会发育缓慢且不规范,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

(三)政策导向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城阳区虽然陆续出台了有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政策,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做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在如何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方面,还显得不够完善,基本上是按照产业或者行业制定的单项政策。同时,其政策措施也还存在一个落实到位的问题。

(四)现代服务人才短缺。

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同时,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科研能力明显不足。不要说与北京、上海比,就是和省内地区比也不占优势,中高级专业人才排位落后。

三、城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深化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的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尽快解决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的问题。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性行业发展;竞争性行业应逐步推向市场,政府要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补贴;以公益性为主又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营利性业务和非营利性业务,推动营利性业务走产业化道路。科学界定文化、卫生、邮政等行业的经营范围,适当引进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事业的改革步伐,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把隐性的服务业转化为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业。逐步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将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环卫保洁等可以交由社会提供的服务,通过社会招标等方式实行服务外包。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切实废除或修改不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引导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格局,促进现代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大。

篇7

关键词: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中心城市;“三圈经济群”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46-02

一、中心城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中心城市的作用表现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城市群中,具有较集中的资源要素,且能在与其他城市的互动中对各要素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范围广、影响大的辐射作用。中心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可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三种。无论哪种级别的中心城市,均在“人口、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正是促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中心城市产生很多集聚效应。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了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中心城市有利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技术性及高创新度等特点,在重视其发展过程中,可以为中心城市实现技术创新转化生产力、吸引高知识人才、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更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内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物流等交换,资源要素不断集聚于中心城市,竞争力优势在中心城市更为显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实现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其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服务业发展仍依赖于消费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从全国范围看表现为十分滞后。从省域范围来看,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呈现出空间非均质的特性,核心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边缘区主导的仍为传统服务业”。因此,发展甘肃现代服务业可以考虑以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发展为基础,从而产生更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均衡发展。

二、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拟采取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来测度,并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目的是将全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进行归类,并据此对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为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城市提供依据。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本文建立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衡量指标,其中选取指标11个,分别是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X3)、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X4)、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5)、人均GDP(X6)、城市化率(X7)、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X8)、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9)、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X10)、人均科技投入(人均R&D经费总支出)(X11)。

本文数据来源均来源于2013年《甘肃发展年鉴》。在统计2012年甘肃各地区现代服务业数据时,结合发展年鉴数据实际,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计算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值,金融业总值,房地产业总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总值,教育总值总和。

(二)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因子分析

在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后进行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本文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78,大于0.5,表明数据可以用于因子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表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从总方差解释中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可知,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036%(大于85%的标准),说明前4个因子包含了原11个变量的足够信息,因此决定提取4个公共因子。

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公式Fi=∑8 i=1Zscore (xi)Ci可计算各个公共因子得分F1、F2、F3、F4。由于因子得分的协方差阵为单位矩阵,说明提取的4个公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通过公式F=∑3 i=1FiMi,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及排名。甘肃省14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依次为:嘉峪关、兰州、酒泉、金昌、平凉、甘南、白银、庆阳、张掖、天水、陇南、定西、临夏、武威。

(三)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地区归类的系统聚类分析

依据上节中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结果,将甘肃省14市州的各公因子得分(F1、F2、F3、F4)和总水平得分(F)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连接,测量方法采用余弦法,得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从结果可知,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14个市州可分成四类:第一类所包括的兰州、酒泉均为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好的城市。第二类包括嘉峪关、金昌和白银,这三座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基础。第三类包含甘南、张掖、武威,综合排名分列第六、第九和第十四。第四类包括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定西、临夏,因子得分综合排名整体偏后,而且这六市州全部位于甘肃东南部。

三、发挥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构建甘肃现代服务业 “三圈经济群”

依据甘肃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差异因子分析结论及聚类分析结果,再结合甘肃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本文将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城市确定为三个都市圈,即“兰白都市圈”“天平都市圈”及“酒嘉都市圈”,其他城市分别以地域划分为范畴,与三个都市圈共同形成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区域。通过甘肃省三个都市圈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圈经济群”,分别为“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酒嘉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兰州、白银、武威、定西、临夏、甘南六市州。“兰白都市圈”是2009年甘肃省为实现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提出的重要决策。兰白都市圈在区位协调、经济集聚度及服务业发展关联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位于兰州白银之间的兰州新区批准成立后,这种要素配置速率更是明显提高。“兰白都市圈”作为“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已有行业优势,如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经济等行业中心地位,以及高知识、高技术人才的聚集优势,带动定西、武威、临夏、甘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由于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而且该经济群内其他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接近,且水平居中。因此,在“兰白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下,该经济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水平。

“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四市。2012年,平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省位列第三,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最高,现代服务业人均生产率和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在全省前列。而天水作为甘肃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人才聚集、经济发达、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位于中心地位。即将竣工的“天平铁路”更是加速天水和平凉形成“天平都市圈”,产生甘肃东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从2012年发展水平来看,陇南、庆阳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紧跟平凉之后,也位于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前列。此外,“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毗邻,这为区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区位优势。“关中―天水”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也必将促进“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的进一步发展。

“酒嘉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酒泉、嘉峪关、金昌、张掖四市。“酒嘉都市圈”的形成主要依托酒嘉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其制造业密集,相关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经济流通密切,且具有产业创新的优势。2012年,酒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位列甘肃第二,仅次于省会兰州,其现代服务业人均生产率和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领先于全省其他市州,而且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及占GDP比重较大。尽管在2012年数据中显示金昌和嘉峪关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靠后,但这两座城市工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很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另外,张掖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其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方面必将发展迅速。通过“酒嘉都市圈”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张掖、金昌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再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联作用,该经济群必将具备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四、思考与建议

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发挥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结合三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环境基础,制定地区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均衡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全省总体水平。在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协调和均衡甘肃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制定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全面布局发展战略,结合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准确定位各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取得地区协同发展效应。政府还必须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打破部分行业国家垄断的局面,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合作环境,推进甘肃现代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平,陈辉,唐珏岚.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与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4.

[2] 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开发研究,2009,(6):78.

[3] 牛永红.比较分析视角的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及路径选择[J].发展,2013,(11):70.

篇8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经验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4-0077-02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总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外的很多发达城市,现代服务业占据GDP70%以上份额,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为国内正在寻求发展途径的城区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为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机遇。因此,各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借此推动城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

所谓中心城区,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城市中心,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经济、贸易、文化、政治等比较集中发达的城区。在这种自然和历史条件都很优越的城区中发展现代服务业,传统与历史、自然与文化等因素必然会融入其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规模、空间甚至效益。由此可见,界定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应有如下表述:就是基于城区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历史文化等特点,依托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产业改造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

一、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是从现代服务业中细分出来的,自然不能脱离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但由于中心城区独特的历史、科技、人文等因素参与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并影响其发展的目标取向和产业重点,使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独特之处。

1.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且有些城区的历史民俗文化活动相当繁盛,城区借鉴发达城市经验,把历史文化资源当做产业来做,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如今很多城区都在有意地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寻找良好的产业搭载平台,使其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这当然又为城区如何在现有资源中创造新的经济热点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如上海卢湾区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改造的“新天地”打造出上海创意、设计等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这不仅使卢湾区的现代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高地,也让旧上海老建筑获得新生力。而南京鼓楼区则以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的人文和科技力量组建的科技园区作为其现代服务业向高技术、高效益转向的一条捷径。

2.高素质要素不断汇集。由于中心城区是信息交换、物资流通、人才汇集的地方,而这一点恰好也是现代服务业看好和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区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又为各种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机遇和平台,由此又带来更多高素质要素向中心城区的汇集,“马太效应”使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产业发展越来越突出。如南大-鼓楼高校科技园区的科技和人才主要来自于鼓楼区九所高校,这样的技术、人员加之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包括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等有名投资公司的参与,也吸引了如朗讯、爱默生、明基等跨国公司的加入,为更多资金、高技术、高端人才等高素质要素的汇集创造了条件。

3.政府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中心城区的经济转型迫使政府不断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而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为中心城区发展提供了参照的摹本。如法国的拉德方斯、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等地都因现代服务高端产业的突出发展而独放异彩。这其中自然与政府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恰是政府的有为而治成就了当地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展。由此,很多城区政府纷纷顺势而动,依据自身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基础确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行业重点,以及重点项目、扶持政策等,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呈规模化、地域性发展。如青岛市南区就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与海信集团联手建立了海信软件园,并通过双方一系列的运作,使软件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市南区的重点产业。

二、中心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

综观国内外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熏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押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现代服务业取得成功的地区都有一个突出特点?熏就是各城区都结合自身产业状况和资源优势制定了详细的现代服务业短期和中期发展规划,明确城区产业发展目标?熏突出产业优先发展项目?熏实现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有机统一。比如?熏上海市专门出台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熏对县区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适时调整?熏根据各自产业优势和基础优势?熏制定了三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和建设十二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整体规划,采取错位和互补的原则?熏突出和强化如金融、创意、信息等高端性和专业业,巩固上海的国内金融中心和前沿技术代表的地位。

2.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现代服务业是由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等因素形成的新行业划分类别,之所以脱胎于传统服务业,关键就在于科学技术要素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改造传统服务业提供支撑,也为引领新的服务需求、创造新的服务产业搭建平台,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动机。因此,各地都十分鼓励诸如设计、创意、科技服务等行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活动,尤其鼓励产学研联合体的一系列创意和创新活动?熏并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如天津市出台了扶持高新技术孵化企业税收支持相关政策,对于区域内的重大产业科技项目给予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并对于技术成果转化又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促使成果市场化。

3.实施品牌战略,扶持优势企业。从国内各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情况看,在解决初期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窘况时,都把目标定位在品牌战略的实施上。现代服务业的品牌有两个层面,即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城市品牌体现城市的功能定位,而这一定位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就在于城市所属企业品牌的发达程度和技术高度。因此,各地普遍重视扶持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以名牌、名店和上市公司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突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界限,实行连锁和集团等规模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如青岛市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发展品牌经济紧密结合,要在制造业品牌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批像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一样的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而杭州对于示范企业实行的不同等级品牌给予不同的资金扶持的品牌评估机制,更为杭州现代服务业企业品牌化铺平道路。

4.加快人才培养,奠定优势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在现代服务领域,一个国家虽然缺乏初级要素,但如果能培养出较多的高级要素,一样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如印度的整体经济水平不发达,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是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一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最缺乏的正是这种高级竞争要素,也就是高级专门人才。基于此,很多城市纷纷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要求的人才评估机制,出台关于高端人才引进的鼓励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设对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进行培养的专业和课程,并鼓励社会做好人才引进后的各种社会保障工作。如常州市新制订出台了现代服务业“211人才培养计划”,并从市人才工作经费、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市人才开发资金中专项拨付奖金资助这一计划。

5.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化分工不仅让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更让社会因素融入经济发展中,并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非人为要素。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环境因素,而环境则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当地经济基础环境和政府环境两方面要素。而现今经济基础环境的影响力不断弱化,政府环境的作用力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城区在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把“做环境,重要的是做好软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如,杭州在健全和完善服务业相关制度和体系,清理有关服务业的现行政策规定,消除不合理限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支持服务企业参与竞争,形成企业、市场、政府互动的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培育征信产品和市场,加快个人和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促进社会法治化。

参考文献:

[1]李江帆.新型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4,(1).

篇9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新兴服务业,涉及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金融、信息等领域,具有行业多、牵涉面广、专业水平要求高、政策性强的特点。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加快改革步伐,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资本运作的强力支撑

资本运作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推手,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对企业接受系统化的服务支撑,可产生不可替代的快速高效企业生存补血或造血功能,因而我们说资本运作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企业最为渴望汲取的营养成份。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优胜劣汰是企业必然要经受的生存法则,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融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论企业是战略扩张还是经营发展,都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融资。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再发展的过程。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

首先,资本市场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依靠外部融资方式来实现。外部融资中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也称为股权融资;外部融资中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也称为债务融资。资本运作主要是包括外部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部分间接融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借助于资本运作寻求外部融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其次,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资本运作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企业运作的资金,还有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融资平台。

企业对资本运作的需要会因主观和客观因素条件的差异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企业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资金的紧缺,但往往却根源于企业内部历史渊源、发展沿革过程中的许多特有和固有的“家庭基因”或“历史基因”的短板效应。这就要求资本运作必须关注到这个层面的本质需求,能够理解不同企业不同本质需求的资本运作,才是最适合企业的现代服务业的资本运作。

企业的发展,不只是技术的提高、规模的扩大,更是管理模式、运营经验、发展规划以及整体布局的协同整合。卓有成效的资本运作,往往会将资本运作连同企业的诸多面需求协调统一起来运作,使资金效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比亚迪借助于巴菲特的案例最能说明资本运作对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在巴菲特介入前,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增速迅猛,而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对比亚迪的利润贡献甚微。致使比亚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难以负担起如此庞大的资本支出,企业经营非常艰难。其后,正是股神巴菲特的入股,使得比亚迪上演了“起死回生”的效果。2008年9月26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与比亚迪签订协议,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即以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认购比亚迪2.25亿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H股总数约28.37%。比亚迪快速获得巨额资金支持,其股价也飞速增长,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在比亚迪传出回归A股之际,其股价每股已达40港元。正是受巴菲特入股资金的推动,比亚迪的投资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投行所青睐,银行评级也维持在“买入”评级。仅在2009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17.6%,不只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且销售势头强劲。可以说,巴菲特的入股资金给比亚迪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潮,此后,比亚迪进行了一系列的低成本资本扩张 。上述实例充分说明了资本运作对于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资本运作的实现需要专业机构搭建相关平台

资本市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和推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各专业组织机构去对接实现,比如企业要想寻求资本运作的支持,就必须通过专业机构,实现与专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等机构的密切合作。

专业机构的平台服务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你有多么领先的技术,多么广阔的市场,其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企业借助于专业机构进行资本运作手段的水平高低。一个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服务机构参加并出具专业评价意见和专业报告。这些机构作为最具专业性的组织,多拥有水平高超、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专家队伍群,对资本市场的透彻了解及对投融资双方的掌握解读,能迅速为双方搭建起资金融通的桥梁。同时,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专业机构,可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体成功对接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各项服务。专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服务机构,承担着公司企业的各项法律审查职责;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机构,承担着公司企业财务审计及财务报告真实准确性的审核职责;资产评估事务所承担着公司企业资产评估职责;投资咨询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等,承担着为公司企业寻找合适投资者、同时为投资者寻找适合投资的企业的职责。

上述不同的资本运作机构,以其各自专业业务的特性和互相配合度,为投资者和融资企业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一般企业都要经过产品经营阶段、品牌经营阶段及资本运营阶段。随着现代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协作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作为资本运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部分,此类资本运作机构以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助推企业以资本为切入点,提供各类资本运作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现代服务业相关企业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目前,此类资本服务机构已成为社会和企业群体共同关注的对象。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推动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也正是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使得专业性和知识性迅速物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对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

篇10

关键词:河北省;现代服务业;服务需求;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F719;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及贡献率偏低

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 29806.1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5%,占比11.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7%,占比48.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978.7亿元,增长11.2%,占比40.2%。同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302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60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速虽明显快于第一二产业,但所占比重仍低于第二产业。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仍占优势,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不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分别为 24.51%和 21.47%,房地产业占比9.8%,金融业占比8.64%,住宿和餐饮业占比3.72%,其他服务业综合占比为 31.87%,分散来看各个行业占比均较小。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速度。

3.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较低

2013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2503.6亿元,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为16.4%、7%和1.9%;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5.9亿元,占比0.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研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为1.1%和1.7%,教育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为2%和2.9%,明显投资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小。

4.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未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河北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自我服务现象严重,物流业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缺乏竞争优势;金融保险、电信等垄断性行业市场开放程度较低、进入门槛高;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等消费业受制于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力不足。

二、推进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1.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

河北省已形成石家庄、保定、廊坊等8个省级信息产业园区,霸州开发区等8个县域信息产业园区。河北现有各类产业园区83家,4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32个产业聚集区。尽管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架构,但总体处于初建阶段,没能有效产业集群效应。首先要增加更多财政参与园区创新,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如大型高新技术项目、大型科研机构等向高新区集中,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其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服务业效率、品质和附加值。最后,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业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度。一方面,结合现有省内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特别是制定发展信息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等行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同时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2.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条

首先,推进京津冀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京津冀物流业1+1+1>3的效果。其次,推进创意创新产业,必须依靠全方位的科技研发创新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北京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占据制高点,因此,在科技研发合作中北京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产业与技术扩散,充分发挥对津冀地区的带动作用。在现代服务产业链条的设计上,实现与环京津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京津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调整优化区域产业政策,形成河北省产业特色。

3.促进服务产品供给多元化,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

积极引导服务企业优化服务供给,提供多元化的供给产品给市场,并针对需求结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首先,以金融、房地产、教育、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产业改革为重点,加快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企业改组改造,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进入,重点培育拥有著名服务品牌的大型服务企业,推进我省服务业网络化及品牌化经营。逐步拓宽外贸、教育、中介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各种企业在更广领域上参与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河北省物流、旅游行业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质量,充分实现产业链及规模经济效应,以灵活方式参与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最后,注重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条的协同与融合,推动传统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4.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扩大服务需求

城镇化率是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率基本接近80%的水平。2015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51.33%,远低于京津地区的86.37%,也低于全国56.1%。城镇化进程的滞后不仅无法实现产业聚集,还制约市场需求。绕住房、汽车、旅游、教育、信息等热点,努力发展消费型服务业;逐步完善消费政策,制止不合理收费,提高住房、医疗、保险及教育等行业改革的透明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改善农村服务设施条件扩大农村服务行业的消费;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河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02-29.

[2]张彩霞,等.从河北省第三产业结构特征看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