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案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案设计要点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脚手架;杆件内力计算;地基承载力验算

一、脚手架的结构设计

1、建设工程脚手架立柱的地基与基础必须坚实,具有足够承载能力,防止发生不均匀的沉降。回填土应分层铺摊和夯实,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00mm,用蛙式打夯机每层至少夯打三遍,一夯压半夯。然后在回填土上沿建筑物四周做200mm×200mm的砼梁,并在周边设置好250mm×250mm的排水沟,确保脚手架架体的稳定安全。现场专职安全员对进场的脚手架的钢管、扣件进行外观抽查,确保架设工具质量,从源头解决钢管不合格造成的安全事故。搭设架子前工长应对架子工进行细致交底。脚手架搭设时应充分考虑上人马道、物料提升设备的位置,确保搭设一次成功。上人马道的搭设方法参见《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及各地、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图集》的有关要求。

2、外脚手架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时,要求做到立杆横距Lb(1500mm),步距h(1500mm),立杆纵距La(1500 mm),脚手架设计高度H(建筑物高度),连墙杆设置为两部三跨。脚手架要考虑综合使用,结构做完后调整为装修脚手架。

3、纵向水平杆要求

(1)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位于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在封闭型脚手架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2)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接头间距离及接头与主节点间距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4、横向水平杆要求

(1)横向水平杆必须设于主节点处,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而且严禁拆除;主结点处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大于150 mm。

(2)支撑脚手板的横向水平杆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要小于纵距的1/2。

(3)横杆两端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伸出外部的部分设为100mm。

5、脚手板要求

(1)作业层要满铺、铺稳,脚手板设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两端要可靠固定,严防倾覆。)接头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取130-150 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2)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取150 mm,其板长两端与支撑杆可靠固定。脚手板的探头要用直径不小于3.2 mm的镀锌铁丝固定在支撑杆上;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木脚手板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 mm。

6、立杆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设木垫板,垫板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上垫底座。立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同纵向水平杆。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至连墙件稳定后,根据情况拆除。

(2) 内立杆顶部低于檐口500 mm,外立杆高出屋面1.5m平齐,且上部立杆可以搭接且不应小于1m。

7、连墙件要求

(1)连墙件采用刚性连墙件。(2)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与施工完的下层墙体拉结,施工中不得随意拆除。

8、剪刀撑要求

(1)剪刀撑设置应符合现行脚手架工程施工规范,并随架体同步搭升,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6根,夹角控制在45°为宜,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米。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扣件距端部100 mm,中间均分一个扣件。

(2)剪刀撑斜杆用转扣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 mm。横向斜撑除拐角设置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3)斜道要求,按规范要求设定。

(4)采用之字形斜道,附于外脚手架设置,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建议设在南侧或北侧的端部。斜道宽1.2米,坡度1:3,转角处设平台1.2米宽。

(5)斜道两侧及平台均设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1。2米,挡脚板高180mm。侧面加剪刀撑,宽度方向加之字形横向斜撑,每隔两步加设水平斜杆,连墙件必须与建筑结构相拉结。

(6)斜道脚手板顺铺时,采用搭接接头,下面的板头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凸棱处采用三角木填顺。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20-30 mm厚的防滑木条。

(7)出入口防砸棚设置见附图五。

(8)架体立面满挂密目安全网,操作层以下必须满挂安全平网。安全网统一用1.5*6米型的,要每30厘米一绑,绑在横、立杆上;要求平整、美观,接缝上下一条线对齐;平网每四步设置一道,安全网严禁随意搭拆。

篇2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微课;微课制作;产品造型与快速制造技术

[DOI]10.13939/ki.zgsc.2016.02.168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2课程的特点与需求

“产品造型与快速制造技术”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快速原型设计方向)的核心技术课,是应用产品造型软件及3D打印设备进行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制造的课程。该课程以Pro/Engineer软件为造型工具,针对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玩具、日用品进行造型设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形式,围绕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了若干任务,要求完成每个任务的零件造型、装配以及零件的3D打印,每个任务下设置了一定的项目,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支撑,以保证核心职业能力的实现。

在产品造型与快速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三维造型技术是课程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造型软件的各主要特征工具,才能准确地实现产品造型的设计构想,从而完成产品的造型设计。而项目化教学是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达到锻炼提高三维造型能力的目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课时较紧,在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结合项目产品造型所涉及的主要特征工具进行讲解,以帮助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许多学生由于忙于完成项目制作,忽视了细致的理解造型特征工具的应用原理和技术要点,即便是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对某些特征造型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完成项目造型任务,但是时间一长,就难免遗忘,而当后面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另外,Pro/Engineer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包含了许多造型特征工具,而每个特征工具又各有特点和操作要点,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易为初学者混淆。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设想如果能结合项目教学制作出若干个微课,针对造型软件几个重要特征工具的原理、技术要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学生的复习提高,和全面认识掌握该造型软件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据此我们开始了此课程的微课制作。

3几种主要特征造型工具的微课制作

3.1根据需要确定教学主题

通过对造型软件的技术功能分析,我们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造型工具进行分析讲解。依据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的特点,在选题时我们注意“小而精”,以10个特征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技术难点等作为微课的主题。

3.2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微课设计制作的关键,如何能在5~10分钟内,做到讲解透彻精练,教学方案设计至关重要,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需要在微课的教案设计中反复推敲,做到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在编写微课教案时,要注意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3.3收集素材制作PPT教案

在PPT教案设计中,注意内容上要根据教学方案计划要求只放核心重点的东西,文字、图片、语言上须准确无误,设计要有启发性、悬念性,版面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知识点与作者。

另外,要根据教学方案要求,收集有关图片素材并制作二维及三维动画,还要对软件操作过程进行录屏或工作实景拍摄。

3.4微课脚本制作

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将PPT、教师讲解、动画演示录屏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运用教育学理论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其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

从微课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脚本的创作,文字脚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编写文字脚本时,应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这也就是教学方案设计。第二步是编辑脚本的编写,编辑脚本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脚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脚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这里也就是我们的微课脚本,它是微课的录制的指导性文件。

3.5微课的录制与视频输出

微课通常利用软件进行视频录制和整合处理,软件主要用到Flash、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等,后期加工完成镜头组接,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就是将PPT、录屏、动画等单独画面按照教学设计方案有逻辑、有构思、有创意、有规律地连贯在一起。另外,就是特效制作,如片头3D特效及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等,再有就是声音的编辑。

3.6微课开发注意要点

微课最后是以视频形式展现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微课讲解时,要求声音清晰,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另外,就是要求教学内容呈现的画面清晰,镜头衔接的逻辑性好。

4微课教学实施效果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教师成长的机遇,通过制作微课程,不仅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且教师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我院实行项目化教学,微课的应用对项目制作起到了辅助支撑作用。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项目练习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保证了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都为微课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节约了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学习,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蔡跃.微课设计与制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篇4

    1运用教材要“活”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范本,虽然不能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但是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特点出发,有所变通,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更新。

    1.1突出专业特点

    对不同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上应有所区别。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的是中高级针灸和推拿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在各级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从事针灸推拿、骨伤、理疗等工作。因此,针灸推拿专业中药学课程在按照现行高职高专中药学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做适当调整,例如增加与专业关联程度较高的气血类药、祛风湿药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做到学有专长,教有侧重。

    1.2注重知识更新

    现代医药研究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并把这些新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例如相须、相使属中药“七情”中协同增效的两种配伍关系。传统知识中,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伍,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两者很难严格区分。另外,有些药物在性能功效方面不具备某种共性或没有相似之处,配伍应用仍能协同增效,却不能被相须、相使所包容。这说明相须、相使对指导临床配伍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学者提出可以以协同配伍或增效配伍取代相须、相使,这种提法与临床配伍用药更加贴切,指导性更强。这一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配伍理论,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1.3章节顺序适当调整

    从内容的连续性和类比性出发,讲授时可把某些章节的顺序做些变动。如“解表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两章内容,在教材中分别列为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考虑到这两章药物多归肺经,功效主治联系密切,可在“解表药”内容后接着讲授“化痰止咳平喘药”内容;再如“理气药”、“止血药”和“活血化瘀药”这几章内容同为气血类药物,都应先归类后讲授。

    2教案设计要“细”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舞台演出,教案设计是台下排练。”教案设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高教案质量,要突出“细”,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此,笔者做了3个方面的尝试。

    2.1新课导入

    新颖奇巧的新课导入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习新内容。具体方法有:(1)故事导入法。如车前子、益母草、天麻等药,药名有典故,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轻松愉快。(2)谜语导入法。不少中药谜语幽默诙谐,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3)标本图谱导入法。讲新药以前,展示药物标本或图谱给学生,先介绍产地、来源、药用部分及炮制方法,再介绍功效和主治,由浅入深,由次到主。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兴趣浓厚,直观印象深刻。

    2.2板书设计

    中药学课堂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常规板书和辅助板书。常规板书要工整有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辅助板书用小黑板和图表实施,课前精心设计和制作,宜于药物比较和章节小结。

    2.3精选病例

    中药学在临床课以前学习,学生临床知识缺乏,对药物知识的理解较浅,所以要辅以病案讲解,帮助其加深理解。例如讲授“芳香化湿药”时,例举“湿阻中焦证”病例,从症状分析病因病机,再联系到重点药物藿香、砂仁等的功效和主治。

    3课堂讲授要“精”

    由于高职低年级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不强,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精”,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笔者注意抓“首”“、身”“、尾”3个时段。

    (1)“首”即每节课的开始。在每次课讲授新内容以前,把重点、难点及目标要求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听课时明确要点。

    (2)“身”即课堂讲授过程。各味药物的重点内容是功效和主治,而功效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详讲功效,引导出主治。其他内容,如来源、炮制、用量、用法等,可略讲或学生自学。抓住重点,由此及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后复习轻松。记住功效触类旁通,跳出了死记硬背而又记不住的怪圈。

    (3)“尾”即做好小结。小结有课堂小结,章节小结和阶级总结。①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前明确的重点、难点和目标要求进行,需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要明确区分。②章节小结提倡比较法。比较项目有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用、用量用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七十余组药物的比较,对学生理解记忆有较大帮助。③阶段总结要有系统性,可以列表比较总结。如对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和祛风湿药的功用主治和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

    4复习辅导要“巧”

    传统的复习课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兴趣提高不起来。为此,笔者尝试了两种复习辅导方法。

    4.1竞赛法

    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分别组织一次竞赛,竞赛题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幸运题,由学生出题,教师审题把关,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推荐3名参赛选手回答必答题和抢答题,其余学生以抽签形式回答幸运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4.2电教法

    把电教手段引入复习课,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药的视频和幻灯片,并由学生担任解说员,每名学生介绍几种药物的功用。学生参与意识强,学习有压力,复习抓得紧,效果也比较好。

    5信息反馈要“灵”

    教学信息反馈包括3个方面。

    5.1授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讲课的同时要随时把学生的表情、神态、举止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调控好语速、语调、音量和板书,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5.2辅导答疑中的信息反馈

    笔者有一次答疑时,发现有的学生对“升降浮沉”的含义理解模糊,误认为“升降浮沉”就是药物在水中的沉浮,完全由药物的比重决定。而“升降浮沉”的真正含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正。

    5.3考试后的信息反馈

    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又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每次考试,笔者都进行试卷分析,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次期中考试,发现有关“归经”内容的一道选择题答错率达89%,经了解发现,学生对归经的含义理解有偏差,后来笔者在试卷评讲时重新讲解了这部分内容。期末考试又以填空题形式考查归经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

篇5

关键词:教师备课;高效课堂问题;问题式教学

子曰:“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强调好学、多学、善思有机结合。

“问题式教学”把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所给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为主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为主转向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要表演者,而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和编剧。教师备课的关键也由对知识的全面准备转向设计出能启发思维的优质课堂问题上,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设计“优质课堂问题”的几个要点:

一、必须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围绕学科教育的任务提问,那么问题解决了,这个学科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以语文科为例: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问题的设计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既要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关于字、词、句、篇方面的问题,又要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健康个性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周邦彦的《苏幕遮》,既要疏通文字整理信息,了解作者,又要感悟诗境,品评诗韵,又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二、深挖教材是设计出优质问题的关键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想要有效地组织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认真钻研所任学科的教材,吃透教材所蕴含的知识,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苏幕遮》的教案设计之初,先是反复的研读教材,争取做到能理解每一句诗、每一个意象的含义,明确诗文上下阕的关系,分析作者所处时代,知人论世。最终得出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要意象“荷”的理解,达到感悟诗境,品评诗韵,体会情感的目的;(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备学生是设计出优质问题的保证

通常,一个年级有不同层次的班级,一个班级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鉴于此,在对《苏幕遮》的教案设计中,可以给出这样程度不一的几个问题:

1.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诗文含义及主要情感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查字典及小组合作,独立或互助完成,老师只需抽查即可。

2.重点理解“荷”这一意象

有两个问题:(1)表现夏日思乡的意象如此之多,诗人为何独选“荷”这个意象?(2)荷的情态如此之多,又为何独选“荷举”这一情态?这两个问题就需要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对于不能理解的部分,老师负责解惑即可。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就很好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难点。

3.拓展

寻找有“荷”意象的古诗词,分析作者赋予它的不同情感。这个问题就要求大家先自己查询资料,结合课堂理解,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只有程度不同的问题,才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加入到课堂讨论和探索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而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在听取同学的讲解中学会倾听,从而形成互助学习、和谐交流的良好班风。

篇6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篇7

关键字: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44-01

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是不容质疑的实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各地都在强调办学规范化、教育规范化,以使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化发展。显而易见,传统的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办法已然不可取。在此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初中化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以为探讨高效课堂之前,首先分析一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学生方面。贪玩心理较强;没有坚强的学习毅力;缺乏探究精神;没有预习、合作的习惯;对化学知识索然无味。

2.教师方面。教师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现代教学思想;知识面窄,备课不足;很少探索课堂效率问题,没有做教案设计;很少使用情境,未激发学生热情;缺少教学反思。

3.学校方面。很少主动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忽视问题学生;对学生的激励不够;重成绩,轻管理。

这几个方面看似繁杂,却又有着相互联系之处。教师是贯穿所有问题的中心,他可以在课堂中刻意导向,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影响校园,甚至是社会。因此,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来构建,并且在不断的打磨之中将效率提升至极致。下面略谈笔者在构建高效课堂时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老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我们并没有将它做好,因为我们做的很粗糙,不够细致。首先,教案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现行初中化学图文并茂,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好的教材没有好的教师教也是徒然。许多教师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思想的包袱,在课堂上虽然讲的面面俱到,天花乱坠,但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的消化空间,实际上这是变相的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科学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要讲的内容应该是重点、难点、疑点、规律、总结。如“NaOH和CO2反应”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向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内倒入稀NaOH溶液,迅速堵住瓶口,瓶子变瘪了,然后再向里面注入稀HCl后,有气泡冒出。可以启发学生做相似原理的喷泉、气球变大等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并且不断激起思维的浪花。诚然,“讲”并不是单纯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解惑”,利用师生的互动过程,启发和点拨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

学案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方法指导、要点强化、问题探索等纲要式学习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总结评价。如在学习“酸”一节中,可以做这样的设计:(1)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2)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认识浓酸,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4)总结归纳。

二、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

教学效果的体现与学生学习状态有莫大关系,学生的学习状态好,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开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高效率的知识输送通道,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创造力增强的过程,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造成心理困境,诱发学生不断对知识整合和理解,使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例如,“氧气含量测定”这一实验,为学生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以下是几个问题:怎样才能准确测量空气中的含氧量,它的原理是什么?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原料红磷可否用木炭来代替呢?如果用木炭,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或改进什么呢?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2.实验情境的创设。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化学由难变易的一个最具优势的转换途径。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如铜绿加热会变色,铁丝也会燃烧,亲手可以制氧气等,这些都会将他们引诱到奇妙的化学世界。再如“CO2气体的制取”,为学生设计实验情境,让他们解决新问题。问题如下:CO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是什么呢?制备过程中都需要什么样的装置?实验废气中含有H2S有毒有害气体,用什么方法可以吸收?记录实验步骤,并说明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学生会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他们通过亲手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将之内化成自身的素质。

3.创设合作情境。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使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合作学习已经作为一种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学习模式在学校推广。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教材中并没有指出这一实验的尾气如何处理,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以此为课题,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做出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可以用更多的观点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建构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节课完成了,该做些什么呢?“教然后知不足”,即使课前再充足的准备,课上也一定会出现未预知的问题,教师如果每一次都能把握住这些问题,查漏补缺,那么教学效率会很快提高。教师对教学情节回顾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才可以使教学活动趋于合理。同时,一节课的尾声是下一节课的开始,教学反思正是下一节高效课堂的准备。

总之,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期望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借鉴他人之长。让我一起努力吧!为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奉献力量吧!

参考文献

[1]冉继文.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2012(2).

篇8

一、思想品德课教案的编写原则

1.应在进一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教师必须在研究单元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时教材作进一步地钻研,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材料和观点、确定该课在整个思品教材体系和该单元中教学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和熟读课时内容。精读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摸和钻研每一课、第一节的具体内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熟读的目的是要能够纯熟地掌握教材,驾轻就熟地驾御教材。即不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从整体结构到具体内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

同时要处理好教案和教材的关系。教案的编写原则应是对教材的加工过程。关键在于使教材适应本班的水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复,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可把重点问题,如课文中所明之理加点、波浪或序号、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一定要掌握学科特点。目前小学思品课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总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这个基本特点,不能将思品课教案写成语文课的教案。思想课同样要学习和阅读课文但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结构,而是在于学文明理,是通过分析字、词、句的感彩,体会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内化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行为指导。这样,教案才会编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三点:(1)教师要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和运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说出一点、又说不完整,要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一番后方能掌握这个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得出结论。(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小学生的身边事。如一位教师在讲《关心他人》一课时,在明理之后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谁知道爸爸爱看什么样的书或有什么嗜好?谁知道妈妈每都是几点钟起床做饭等问题。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兴奋地抢着发言,有的同学则一脸的懊丧。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都领悟到关心他人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关。几个问题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关心他人,是口头的还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编写时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图表式教案等几种。教师要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

教案和内容分一般情况和具体内容二部分。一般情况是指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应写入的内容:包括授课班级、上课日期、课题名称、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是指这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点。

教案和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程是教案内容的讲授过程。要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教学过程,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学顺序和教学步骤,构成完整的教案。总地说来,就是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设计总体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和步骤,组织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横”方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1)教师运用谈话、设问比较的方法:

如《热爱家乡》一课,教师运用谈话方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热爱家乡》一课。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文中的两位大哥哥都是怎样做的?”

又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做一个维护集体荣誉的孩子吗?(板书“集体荣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维护集体荣誉吗?(板书“维护”)为了班级得到卫生评比的“小白鸽”就把垃圾收起来又倒在共它班级的分担区,是维护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荣誉呢?同学们一定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新课《维护集体荣誉》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谜语、哲理、名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园园和方方》一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大象和小花猫》的故事,使孩子从中了解到,大象和小花猫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小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我们看《园园和方方》又告诉我们什么?

谜语导入:《小凤送桃》一课,老师出示一则谜语:“胖娃娃、没有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有味道”。学生回答:“桃”。老师说:“孩子们猜对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凤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导入:《最可爱的人》一课。老师出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句南疆战士的豪言壮语,提出问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归纳发言后,老师又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此外,还有用歌曲(音乐)、举例、图片或实物、音像等创设情境等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3)教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游戏、小品表演、汇报等方式导入新课:

如《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课前教师安排小品表演。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洗衣服腰酸腿疼,就主动给妈妈捶背、替妈妈洗衣,妈妈睡着后又轻轻地给妈妈盖上被子;另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妈妈洗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脏手绢掏出来扔到盆里,看电视时妈妈叫她去买火柴,她却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吗!真讨厌!……老师提出问题,二组表演各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导入新课。

汇报:教师在课前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调查、走访等活动,通过学生课前汇报活动情况的方法导入新课。

还可以通过行为测查引出问题导入新课:以上的各种方法导入都不要忘了一个“巧”字,既要引得自然、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环节的教案编写讲解新课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说来,一堂课质量如何,主要是看这一环节完成得怎样。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导行三个主要内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把具体内容安排设计明确地写在教案上:(1)设计好讲授新课的整体步骤;(2)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3)设计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明理、激情、导行,做到内容和方法相统一,方法为内容服务。并达到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清基本概念,如遵纪守法中的“法”和“纪”;

(2)多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

(3)注重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编写。如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抓住关键重点,或使学生化难为易;

(4)讲新课和巩固新课要同步进行,边讲边巩固,不能一节课讲完了,再找专门时间巩固。根据思品课的特点,一般可分三步骤巩固观点;a.学文明理,即学完新课后就概括总结出新观点;b.引入相同观点的其它题材,再深化观点;c.联系实际导行时按着观点的不同侧面的内容要求与小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逐一对号,进而巩固新观点。

(5)设计好板书。板书应完整系统。应简炼,板书应反映出整个观点,或整个观点的操作内容。要抓住观点设计板书,否则就会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不要成段地抄书,板书字型要规范,不能随便乱写造字。

低年级学生也可采用板画形式设计。

一般,板书分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标题、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情况将重要的概念、数字、生词、生字等设计在内。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组织板书系统。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写大,改用彩笔的办法把应该板书的地方标增出来。

(6)要设计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课为了增加直观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幻灯、投影仪和录音、录像。教案设计上要写上运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设备、写上制作什么内容的幻灯片、录音像带,通过课前有计划地准备,防止上课后因缺少备件而使计划落空。

4.布置作业环节的编写布置作业要和巩固新课相衔接。它起到巩固新课,启发学生运用新课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把本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个明确的结论,作业题要想好写出,要求也要简明地写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篇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 (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 2、1、45 3、37页 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人还看:

1.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2.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篇10

一、改革教案设计,突出以学为主的原则

教案一般包括: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后札记等几个环节。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设想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则应注重三点。1.复习与学前引导,它既起到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自学提纲的编写,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而且是学生在课堂自学的主要依据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提纲,更是教师启发讲解的提纲,它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给学生编写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编写要力求具有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3.要有符合学生特点的启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教材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要点;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使启发性语言精练、准确,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给他们留有余地,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意识。

总之,教案的设计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把课本知识简单化、序列化,自学提纲编写具有启发性,启发点设计合理,使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迈出给学生“减负”的第一步。

二、优化数学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及相关科学问题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能切实解决“减负”而不降低教学质量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合理发展。

课堂练习设计一般应体现如下特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数学练习应通常分课前练习、课中练习、课后练习(即作业)三种,每种形式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课前练习要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设计,其目的在于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架桥,为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行知识准备;课中练习则要针对新知识的应用,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新知识。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达到该目的,可采取单一练习和针对性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方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解训练,从而巩固新知识。

3.灵活新颖,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为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表格、填空、选择、判断、改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回答解题思路等灵活新颖的形式,但切忌让学生重陷“题海战术”的泥潭,题目宁可少一点,却不可不精,课前练习、课中练习的时间宜分别控制在5~8分钟和10~15分钟内,决不可单调重复。

三、合理设计并布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习能力

作业,即前面所提到的课后练习,它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为使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并进一步系统理解、掌握知识体系,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的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认真研究并合理设计作业对提高课堂效果、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设计数学作业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性,《数学教学大纲》对每一章的知识达成度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精研教材,在作业的设计上突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两个目标,并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落实目标要求。

2.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训练以及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在《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自成体系,各章内容又相互衔接,互相交叉,所以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涵盖本节的所有重点内容,又要突出知识的纵向联系以及向其他章节的渗透,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生尤为重要。

3.作业的设计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设计一要考虑难度,一般把握对知识要求上的三个层次,即:(1)初步理解并掌握知识,(2)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较容易的问题,(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二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设计时可考虑设计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这样既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练习效果,又能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得以发挥潜能。

4.作业设计要适量,切忌使学生疲于应付,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否则将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