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冬季;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气温较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可能造成猪场极大的损失,猪的健康无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其发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4-6]。笔者抽样选取某猪场1 000头猪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并与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头猪发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某大型猪场2014年冬季饲养的1 00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冬季继续选取该猪场的1 000头猪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猪在体重、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群防治,对2015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同样进行记录,与201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3 发病主要症状表现
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无食欲、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产缓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溃疡等[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数据,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发病率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结与讨论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总称,该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环境应激及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发,其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继发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及病原体多样化,一旦猪场猪发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需积极防治猪呼吸道传染病[11,12]。
本研究发现,冬季猪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分为两类,一为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二为传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3例环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饲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猪流感、2例猪蓝耳病、2例猪Ⅱ型圆环病毒病、3例猪喘气病,1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2015年冬季仅1例猪流感。发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环境因素。猪场昼夜温差较大,猪舍内湿度大加上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较差,圈舍设计不合理,环境较差。②管理因素。猪场管理不当,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混养,且未严格实施饲养制度;断奶猪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猪群密度较大等。③饲养因素。猪在饲养过程中缺乏营养,缺少维生素A、E等,猪抵抗力较差;猪喂养过程中饲料霉变未发现或者饲料被污染,使得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导致猪发病。④生物安全因素。猪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够彻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猪未及早隔离,未按照计划定期驱虫等。⑤猪蓝耳病。猪蓝耳病病毒使得猪细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强,可能继发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常见。⑦猪Ⅱ型圆环病毒病。其为引起多种疾病的新病毒,多发病于6~14周龄小猪,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猪免疫抑制,引发间质性肺炎。⑧猪喘气病。其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猪干咳、低热、生长缓慢,该病发病率较高。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猪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猪场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需保证猪场内温度,有必备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炉、暖气等,还需要有局部保暖设备,例如保温灯、加热板等;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空气质量;搞好猪场卫生,舍内保持干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密度。②加强管理。加强猪场内猪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状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分开饲养,降低猪密度,以保证猪安全。③加强饲养安全。需保证猪饲料营养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E等,饲料需安全、无发霉及污染。④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冬季之前,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例如链球菌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接种,并做好驱虫工作。⑤药物预防。采取药物预防猪疾病及感染,哺乳仔猪3、7、21日龄分别注射一次长效米先,预防呼吸道疾病。母猪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仔猪断奶后一周,加入强力霉素。生长猪2~3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强力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等。种猪群与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一次,每次2 d。⑥药物治疗。每日密切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出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证猪安全。2014年猪的发病率为1.80%,而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发病率仅为0.10%,表明针对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进行有效防治可显著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猪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针对猪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之前.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刘 伟,王春燕,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猪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艳龙,丁秀丹.猪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13(12):136.
[5] 杨 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黄风平.一例猪流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
[9] 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等.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J].业,2013,8(1):49-50.
[10] 杨政学,董仲生,何土开,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与兽医,2014,46(11):133-134.
篇2
【关键词】 学校医院;传染病防范;管理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传染病防控体系, 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将各种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是高校医院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目标。多年来,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重视不断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提高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 1 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发生传染病可波及到学校及社会,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尤其在冬春季节组织各院系的学生骨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如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咨询、去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和宣传等形式经常性的在各院系学生中广泛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加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各种《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树立和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种类、流行特点、诊断标准、隔离期限及防治知识等。在实际工作中争强法制观念,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1.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在每学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的要求进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各类技术操作常规等培训。从而大大提高的全体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实际工作能力。能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果断地处理, 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2. 1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接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须按要求和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的时间和程序作好传染病的登记、检查、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的登记、填写传染病卡片, 送交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直报, 并作好各种登记, 同时作好对传染病的流调和疫区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的责任 由主管院长主抓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确责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实具体实施各项传染病管理工作, 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进行传染病管理的监督、检查、登记、上报及漏报的调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 3 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建立并严格执行门诊和病房各种随时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督导工作。定期监测、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随时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
2. 4 隔离门诊工作制度 坚持预分诊制度并开设隔离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在夏季重点对肠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治疗。设专门诊室、专门通道、专医护人员等七专,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同时也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 加强院内的检查和督导
3. 1 医院成立传染病管理委员会, 组织机构健全, 构成一整套从院到各科室到每个岗位的传染病疫情及医院感染的检测报告网络, 并实行了首诊医生负责制, 建立了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程序。各科室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做到24 h发现传染病都能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 特别是重点科室(门诊、急诊室、发热和肠道诊室、处置室、化验室、口腔科、供应室等)的医务人员业务学习, 增强防控意识,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篇3
【摘要】当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防疫机构、医疗单位以及基层社区通力协作,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社区成为了全社会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前沿阵地。为了提高基层社会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成效,应当从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教育、有效控制传染源、强化信息反馈、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以及科学管理流动人口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防控传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层社区;传染病防治;分析研究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传染病流行的态势,防控工作不容乐观。对于我国而言,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曾经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至今仍记忆深刻,存在新旧传染病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染病防治工作一定要强化社区这一关口的相关措施,前置工作环节,夯实工作流程,掌控处置信息,全面有效消除传染病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一、强化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社区群众思想认识
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新发传染病缺乏疫苗,无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疫情一旦爆发就会呈现出大面积铺开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群众开展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是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关闭传播通道、灭杀疫情的重要前置性措施。传染病知识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提高他们的防护知识和处置能力,更要注重通过社区层面对普通群众开展宣传,帮助群众全面了解传染病的成因、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高位人群的针对性教育普及工作,和增强群众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实际效果上分析,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在群众中有效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通过画廊、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设点接受咨询等方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最为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给群众,有助于群众提高传染病预防配合工作,为传染病全社会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传染源排查控制,消除疾病暴发潜在威胁
在传染病控制工作中,传染源的排查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社区卫生单位承担了第一线搜集相关资料的职责,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疑似病例,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治疗和上报,对患者相关情况摸排清楚,锁定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治工作要坚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上报、及早隔离以及及早治疗,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不出现在新的场所、对象之中蔓延。对新诊断的疑似病例,应当按照规定在指定医疗场所进行诊治或者强制隔离治疗。要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硬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传染病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传染源的及时控制,杜绝出现二代传染病例。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是这一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起重大疫情防治工作中,对传染源的排查与锁定工作,为整个疫情的有效控制与消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区在这一项工作中,要冲锋在前,利用群众基础好、工作扁平化的优势,协助相关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查清并控制传染源,为整个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三、强化传染病信息反馈,提升群众共同参与水平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实现区域共同防治、提升防治成效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群众恐慌情绪的有效措施。防治工作中,对于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要及时上报和反馈,尤其是对疫情蔓延情况、病原体检测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升对传染病整体防治水平,通力协作打赢这场无烟的战争。只有实现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有效防治传染病疫情。同时,及时将相关的疫情防治信息公开,也是稳定公众情绪以及消除社会各种流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配合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社区在这一方面不仅要及时上报各种疫情信息,还要将上级的精神、真实的情况反馈给群众,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四、强化环境性改善工作,铲除疾病传播载体媒介
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传染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类型疫情,所以,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社区属于最为基层的组织,承担着群众环境整治的重要责任,要多方面改善环境,要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的清除,将各种垃圾杂物、建筑废料、死水积水清理和处置彻底,进一步消除蚊蝇、老鼠等,减少肠道传染病以及虫媒体传染病的滋生土壤。社区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要逐一明确辖区责任人,采取网格化处理方式,并建立起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另外,社区卫生机构还应当强化对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强化流动性人口管理,完善疾病监测管理信息
篇4
[关键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措施;思考
最近几年来,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流行态势,这对其防控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曾经发生的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为我们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记忆犹新,而新旧传染病大面积存在并时刻有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尤其在农村地区传染病患者比较集中,防控形势严峻,这就要求当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工作必须采取强化这一关口的相关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人口流入地传染病发病率。在本文,拟就当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一、面向乡镇群众强化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就目前世界范围内来看,凡是新发传染病绝大多数缺乏相关的疫苗,也就难以展开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一旦有疫情爆发就可能呈现出大面积铺开的态势而很难遏止。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下,乡镇基层防疫部门就应多向群众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这是有效控制传染源以及将传播通道关闭、灭杀疫情的一个重要的前置性途径。不仅要做好向医护人员开展传染病知识的教育活动,让其掌握和提高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与及时处置能力,特别要重视面对乡镇基层群众展开宣传教育,以便使群众对传染病的成因、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从而促进基层群众对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并且,还需要加强对那些高危人群做好针对性强的普及教育工作,让群众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再就实际效果来看,乡镇基层疾控部门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可以将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效地在群众中进行普及,可以采取画廊、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设点接受咨询等一系列方式,通过最形象生动的方式为群众传授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提高群众参与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性,全面增强整个社会的防控水平。
⒉深入排查控制爆发传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工作
排查传染源为控制传染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乡镇基层疾控部门所承担的是第一线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将相关的疑似病例发现,同时依照严格的规定程序做好治疗和上报工作,要摸排清楚患者的相关情况,及时把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锁定。诊治传染病患者必须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上报、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住传染源,以便能保证其不在新的对象和场所中发生蔓延。一旦出现新诊断的疑似病例,就应按规定到指定的医疗场所采取诊治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要加强乡镇基层传染病防治的硬软件建设,应将专门的绿色通道建立起来,以确保能及时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发现传染病病例并上报,同时采取及时控制传染源的有效保证措施,确保不发生二代传染病例。与此同时,好要把乡镇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作为重要工作,使其能首当起冲,发挥群众基础不错和工作扁平化的优势条件,积极协助乡镇疾控部门将传染源及时查清并控制住,奠定良好的防控工作基础。
⒊调动群众共同参与来强化传染病的信息反馈工作
在乡镇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好及时的信息反馈工作有利于区域共同防治的实现,也能提升防治成效,也能有效地缓解群众的恐慌情绪。在开展防治过程中,必须及时上报和反馈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关于疫情蔓延状况、病原体检测及预防措施等等,确保整体防治传染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达到了共享传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程度,也就能在乡镇基层范围内,进一步将这个范围内的各种资源整合好,增强协同防治能力,使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并且还要向社会公开相关的疫情防治信息,这也能够对公众情绪的稳定、社会流言的消除和社会稳定的维护产生重要的作用。而群众有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配合防治传染病工作。另外,作为乡镇基层疾控部门,在及时上报各种疫情信息的同时,还应向群众传达上级的精神并反馈真实的情况,确保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
⒋强化环境整治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
环境的改变可能成为传染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上那些急性传染病类型疫情更是如此,由此来看,做好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对于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特别重要。对于基层乡镇疾控部门这一基层组织来说,其也担负着整治群众环境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环境改善措施,彻底清楚掉辖区范围内的各种卫生死角,彻底地清理与处置好各种垃圾杂物、建筑废料和死水积水等,要将蚊蝇、老鼠等进一步消除干净,从而使肠道传染病及虫媒体传染病的滋生土壤尽可能地减少。在乡镇基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必须将辖区责任人逐一进行明确,处理方式要实行网格化,同时把辖区内的全面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构建起来。不仅如此,基层乡镇疾控部门还必须加强面向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使其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好,能够对发生传染病进行主动去预防。
总之,农村传染病控制是乡镇基层疾控部门的一项卫生防疫管理的新课题,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开阔思路,重视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手段的应用,把防控工作的环节尽量向前延伸,以便使自己能够发挥好在基层乡镇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促进传染病防治的立体化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健康教育;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32-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1]。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其确定为丙类传染病。我院3年来对手足口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来防控手足口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将我院开展手足口病的宣教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来门诊共诊断手足口病6897例。年龄为6月~11岁,男女比例2.3:1.3。传染病发病情况:2009年上网共报告手足口病2299例、2010年例4011、2011年1712例。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语言教育 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较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应贯穿患儿接受诊治全过程。护士在患者候诊和输液过程中采取群体教育的方式,对只接受服药或肌内注射治疗的患儿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
2.2 文字教育 除利用宣传栏进行宣教外,把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家庭护理等,制定成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儿家长,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宣传范围广泛。
2.3 影像教育 利用电视机播放健康教育图片、资料,家长和患儿可在等候就诊或在输液过程中观看,形象生动,以达到对患儿和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3.1 利用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疾控中心印制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彩页1万份,并通过门诊、学校、托幼机构,保证辖区内居民每户一张;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8000份,张贴宣传画150张;出黑板报、宣传栏12期,24块。通过宣传,提高了家庭和个人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3.2 在学校、幼儿园通过交谈、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方法,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消除家长对手足口病不了解而至的恐惧心理,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来。
3.3 在流行期间请医院手足口病的专家对中心职工、辖区小学、托幼机构卫生老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从手足口病的危害、临床特点、诊断到预防、消毒、晨检方法等对参会人员进行细致培训。
3.4 在社区中心做好院内健康教育工作。在门诊及隔离门诊前设立宣传咨询台,摆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展板,主动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材料,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宣传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消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慌心理和盲目要求住院心理,减少交叉感染,避免社会恐慌。
3.5 住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督促各病区配合中心开展的“护患沟通”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病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培训,制作手足口病的明白卡,对所有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的特点、防治知识及消毒预防等进行教详细的讲解,使患儿及陪护家属积极配合,生活上做好预防消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亲戚邻居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
3.6 出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出院时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儿家属的联系电话,在出院1个月左右主动询问患儿出院后的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同时把社区中心的联系电话留给病人,以便患儿家属遇到健康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另外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继续教育不够的现状,鼓励出院后的患儿及家属参与到社会中去,促进邻里与社区间的相互交流,对全社区预防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
4 讨论
4.1 增进患儿家属的手足口病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促进“知、信、行”行为模式的建立。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因此,我们通过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使患儿的主要家庭成员获取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为行为改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传染病的流行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卫生部刘谦部长指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
篇6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为做好我市霍乱防制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要求和《市2021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等相关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各项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要按《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继续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继续做好疟疾的监测工作,我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多年无本地病例出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网络系统,积极开展消除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管理疟疾病例,尤其是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管理,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同时做好疟疾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到东南亚、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的归国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
篇7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部署,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进一步落实各项卫生防病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现将近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1 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2005年完成公共卫生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和2008年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根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求,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认真完善了相关应急预案后规程。开展传染病疫情等鉴别、分析、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继续实行24小时疫情网格直报,实发疫情报告处置及时率达100%。加施消杀药品、疫苗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添置了检测设备、防护装备,消杀器械等应急设备。调整充实了应急队伍,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培训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
2 传染病预防控制继续巩固
近年来持续开展各春季肝炎,呼吸道传染病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传染病防控和管理及时率达100%,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24小时无漏报,发病率控制在145/10万以下。无暴发疫情发生。传染病流行病经调查率98%以上。认真落实血收要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年监测查爆20万m2.积极推行结核病防治规范化管理。DOTS策略覆盖率100%,完成新发涂阳,复治涂阳全年目标任务均达96%以上,治愈率93%以上,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每年完成高等人群艾滋病监测200多人,免费咨询监测100多人。继续强化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具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覆盖率稳固在100%,其它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
3 加强卫生监测
以食品卫生安生为监测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食品卫生监测率达85%以上,公共场所监测率75%以上,饮用水卫生监测率100%。公共场所从人员健康让持让率90%以上。
4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全县8个镇在主干道人员窑集处设有健教专栏,108个行政村(居委会)设立了健教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有固定的宣传栏和黑板报,定期进行内容更新。全县中小学校每2周开设健教课1次,开课率100%。2009年以来,全县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资料入户活动,充分结合农村“三下乡”和地方集合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入户率达80%以上,居民及学生健康行为形式率达85%以上。
5 居民健康建档及慢病管理
2009年以来,着力推进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慢病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全县居民健康建档达40%,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率为65%以上,高血压病、糖尿病规范管理率60%以上。
虽然我县近年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以级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①由于一些村级医生养老保险未能解决,非传染病村级网络建设管理还需加强。②居民健康档案和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还未达到上级要求,团队管理人员和工作质量均需要加强。③继续强化10室计划免疫门诊工作,保诗儿童计划免疫疫苗较高的接种率。④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做好广大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64-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1]。卫生部自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了解连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8-2010年连州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0年连州市手足口病资料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8-2010年连州市累计报告49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7/10万,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46.22/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为23.48/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聚集性疫情5起,无报告突发公共事件。
2.2流行病学分析
2.2.1 时间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累计报告302例,占总发病数的61.38%(见图1)。
图1 2008-2010年连州市手足口疲发病时间分布
2.2.2 地区分布 2008-2010年连州市12个镇(乡)累计均有病例报告,从多到少依次为:连州镇245例、西岸镇37例、星子镇34例、东陂镇33例、大路边镇28例、保安镇26例、九陂镇22例、丰阳镇20例、瑶安乡18例、龙坪镇13例、西江镇11例和三水乡5例(见图2),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连州镇,占发病总数的49.78%。
2.2.3 人群分布
2.2.3.1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年龄分布在10~岁组及以下儿童,主要集中在5~岁组及以下,占总病例数的97.76%;其中1~岁组病例最多,累计发病130例,占发病总数的26.42%,其次为2~岁组和3~岁组儿童(见表1)。男性累计发病337例,占发病总数的68.50%,女性累计发病155例,占发病总数的31.50%;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17:1。
图2 2008-2010年连州市手足口病病例数地区分布
2.2.3.2职业分布 发病分布在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和其它四类人群中,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其中散居儿童累计报告380例,占发病总数的77.24%,托幼儿童累计报告92例,占发病总数的18.70%,学生和其它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66%和0.41%(见表2)。
2.2.4 聚集性疫情 2008-2010年全市共报告聚集性病例事件5起,无暴发疫情报告;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2010年,分别为 4月份和6月份各2起,7月份1起,共发病12例;其中5起发生在幼托机构,另1起发生在某单位宿舍区。
2.2.5 病原学检测 2008-2010年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其中EV71型阳性9人,占47.37%,CoxA16型阳性8例,占42.1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例,占10.53%。
3 讨论
2008-2010年连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92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35.87/10万),但远低于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发病率(132.95/10万)[2],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虽与粤、湘、桂三省交界,但地处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流动人口较少;其次,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日始纳为丙类传染病,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报告意识不足。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5月为发病最多,这与本省其他地区相一致[3] 。全市各镇(乡)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连州镇病例最多,这与以下因素相关:连州镇为连州市政府所在地,人口较密集、流动人口及托幼机构相对较多,群众患病就诊率较高。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组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这可能与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有关[4]。聚集性疫情大部分发生在幼托机构,其次为人口密集的宿舍小区,由此可见幼托机构和人口密集的聚居地是防控重点。实验室诊断病例显示:连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这结果与相关文献报告一致[5] 。
手足口病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难度大,建议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将任务纳入各自职责范围,确保措施落实。二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个体诊所和卫生站)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的发生。三是各级预防控制机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审核并分析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情况,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四是相关部门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管理及监督,将防控措施落到位,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五是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册、报纸和墙报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家长及保育人员)的防病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2009,6,4.moh.省略.
[2] 2011年1月及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卫生部,2011,2,10. moh.省略/
[3]曾耀明,卢展鹏,张巧利,等.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4):470-471.
篇9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防控措施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视春夏好发的流腮、痢疾、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分析研判辖区内好发传染病疫情形势,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和防控工作方案,早部署、早安排,切实加强监测、报告、处置储备工作。要强化季节多发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的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要切实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防止疫情暴发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校、托幼机构、寺庙、建筑工地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传染病与食物中毒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有效实施传染病、食物中毒的早期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严防各类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演化升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医疗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摸清人群聚集场所家底,查找传染病防范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对该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扩散。
同时,春夏季节是农民群众活动在自然疫源地区的高峰期,接触染疫动物几率增加。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鼠疫、炭疽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加强动物与人间疫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高度关注毗邻地区疫情动态,高度重视外部区域防控,努力提升联防联控能力;加强全方位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和事态扩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乙脑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病例、生物媒介、宿主、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等监测工作。
三、加强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在全面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边远地区、流动儿童等薄弱地区防控形势,切实落实查漏补种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建立免疫屏障。
篇10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haoxia Men
(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发病1-4天入院,发烧者4例,手、足、口均出现皮疹者17例,臀部皮疹者7例。
1.2临床特征患儿多为突然发病,约1/4患儿出现发热,常以手足口皮疹为首诊,先是呈现玫瑰红斑疹或斑丘疹,一天后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部,主要见于手指、足趾掌面,指甲周围及足趾边缘,臀部皮疹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疱疹呈卵圆形,单房性直径多在2-5mm,未见有破溃,无继发感染,2-4天皮疹含微混浆液吸收干燥,脱痂不留疤痕。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疱疹破溃出现浅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多在口腔两颊粘膜、舌边、软腭。病程在5-7天,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心肌炎。病理反射体征均未引出。生理体征正常。
1.3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隔离治疗护理。通常用喜炎平或病毒唑或炎琥宁或阿昔洛韦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水溶性维生素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个别患儿给予大青叶合剂5ml,Bid口服或抗病毒口服液5ml,Bid口服,一般疗程5-7天。给予患儿二级护理。治疗护理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
1.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4.1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A16病毒、71型(Ev71)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值,通过淋巴系统入血,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1.4.2传播与流行环节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
2防控措施
2.1应急措施①儿科接诊到患儿,随即报告我们医院防疫站,接到疫情尽快核实病情,并立即到病房现场进行个案调查,进行流调分析,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报告网络直报。②监督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各项检查,血标本,病毒分离标本采集、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消毒隔离措施及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③对患儿所在托幼机构直接指导消毒防控方法,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
2.2平常防控措施
2.2.1对医院监督检测门诊日志病例登记,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药物效果、临床分型、诊断治疗等。检查医院的预诊分诊专病诊室的布局,各项传染病制度的落实。